弟子规 出则弟

弟子规 出则弟
弟子规 出则弟

《弟子规》教案

《弟子规》出则弟第一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和兄弟姐妹相处的时候要互敬互爱。.

2、做兄长的有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明白,和兄弟姐妹相处的时候要互敬互爱。.

2、做兄长的有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

教学内容:

《弟子规》出则弟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精读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字含义。

(一)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做兄姊的要友爱弟妹,弟妹则要恭敬兄姊,因为兄姊年龄较长经验丰富,比较懂得照顾弟妹,做弟妹的要尊重兄姐的指导与安排,兄弟姐妹之间能够和睦相处,父母内心就会感到宽心安慰,孝道就在其中了.

※提问一:有谁是家中的兄姊你们在家都如何照顾弟妹

※故事一:紫荆树的故事.

(二)财物轻怨何生

兄弟姊妹之间常常会因为财物分配不均而生怨恨,如果彼此能将财物看轻,那麼手足之间将会减少很多冲突,自然能和睦相处.

※故事二:郑濂碎梨

※引申一:

兄弟姊妹最常吵架的原因就是玩具,食物及钱财,爸妈买东西给小孩一定都要每人一份,否则彼此之间都会争吵不休,若大家能向郑濂学会如何与人分享,甚至将财物看轻,那就不会有争执.

(三)言语忍忿自泯

兄弟之间言语要谨慎,互相包容忍让,多说好话不说坏话,忍住气话,将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误会,伤害彼此之间的感情.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口实为祸福之门.

事例一:心理状态对人体状况的影响

美国科学家爱尔曼做了一个简单的试验,把一支支玻璃管插入有冰水的容器,然后收集人们在不同情绪下呼出的「气水」.当人心平气和时,呼出的气会变成水澄清透明;反之生气时的气水则有紫色沉殿.爱尔马把这种紫色的「生气水」注射在大白鼠身上,几分钟后大白鼠死了.由此可知人生气十分钟会耗费大量精力,相当於参加一次三千公尺的赛跑(大约学校操场二十圈),因此常常生气的人很难健康,长寿.

二、故事启蒙

(一),皮鞋兄弟:认识友爱的行为,实践兄友弟恭,长幼有序.

有一对皮鞋兄弟每天快乐地生活在一起,皮鞋哥哥很爱护弟弟总是走在最前面,让弟弟在后面走得舒坦些.但是左脚的弟弟却嫉妒右脚的哥哥占尽光彩,有一次弟弟将哥哥推入大水沟,回家时因为没有哥哥的照顾,弄得灰头土脸.小主人发现只剩一只皮鞋,便把弟弟丢入垃圾桶,刚好有一个捡垃圾的孩子发现皮鞋弟弟,将它捡起来和从水沟捡来的皮鞋一比,正好是一双,於是皮鞋哥哥与皮鞋弟弟又团圆在一起了!

1.引导发问:

(1)左脚皮鞋弟弟为什麼生哥哥的气呢

(2)右脚皮鞋哥哥如何对弟弟呢

(3)皮鞋弟弟把哥哥推到水沟后,他心里想些什麼

(4)没有哥哥的保护,弟弟变得怎样呢

(5)最后皮鞋兄弟的结果,你喜欢吗

(6)小朋友你们是如何对待兄弟姊妹

3.给小朋友的话:

父母对自己的孩子一样疼爱,只是因小孩不同的个性要给予不同的引导,哥哥照顾弟妹,弟妹恭敬兄长,就是最好的孝顺.

4.考验时间

(1)单脚站立一分钟的感受.

(2)左手放於背后,右手搬椅,感受有另外一只手帮忙时是

否更轻松自如.

(二)李绩焚须

唐朝有一个大臣,叫做李绩.当李绩做宰相的时候,生了病,御医说要用人的胡子作药引,唐太宗二话不说将自己的龙须切下来,后来李绩的病真的好了.又有一次,他的姊姊偶然生起病来.李绩就亲自替他姊姊烧着火去煮粥.那里晓得吹了一阵风来.竟把李绩的胡须烧着了.他的姊姊看见了.就说.我们家里男的女的佣人多得很.为什麽要你自己辛苦到这个地步呢李绩回答他姊姊道:「我难道是为了没有人的缘故吗我是因为现在姊姊的年纪已经老了,我的年纪也老了,虽然要想常常替我姊姊煮粥,那里能够呢」

1.引导发问:

(1)为何唐太宗割胡(李绩是忠臣,治天下的得力助手)

(2)忠臣出於孝子之门.

(3)做大事者,小事也做得好,做事能力从小训练.

(三)赵孝争死

汉朝时候.有一人姓赵,叫孝,和他的弟弟赵礼很友爱的.有一年城里闹饥荒,一班强盗占据了宜秋山,把赵礼捉去了,并且要吃他,赵孝就赶紧跑到了强盗那里,恳求那班强盗们说道:「赵礼是有病的人,他的身体又很瘦,不好吃的.我的身体生得很胖,我情愿来代替我的弟弟给你们吃,请你们把我的弟弟放走了.」强盗还没有开口说话.他弟弟赵礼就说道:「我被将军们捉住了,就是死了,也是我自己命里注定的,哥哥有什么罪呢」两兄弟抱着,大哭了一番.强盗也被他们感动了,就把他们兄弟俩都释放了.这件事传到了皇帝那里,就下了诏书,让他们兄弟两个都做了官.

1.引导发问:

(1)陪伴我们最久的亲人是谁(兄弟姐妹)

(2)你们快乐吗哪些是你们认为快乐的事(孟子人生三乐第一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

三,常礼举要(演练活动)

(一)状况剧分析:

1.剧情

阿牛和阿花是ㄧ对兄妹,有一天阿牛和阿花一起到动物园玩,看到一辆载了一匹马的货车,阿牛说:「这匹白色的马真好看.」阿花说:「这明明就是一匹黑马,你的眼睛是看到哪里去了!」阿牛:「我从箱子的破洞中看到了,是匹白马!」阿花:「我也从箱子的破洞中看到了,是匹黑马!」两人争论不休就吵了起来,情急之下,阿牛就动手推了阿花ㄧ下,阿花也不甘示弱的回了一拳,两人就打了起来,最后两个人都挂彩了,鼻青脸肿.此时,动物园的管理员看两人都伤痕累累,问他们说:「你们为什麼在打架呢」阿牛:「这明明昰一匹白马,他偏偏说是黑马!」阿花:「这本来就是黑马!」管理员说:「我把马牵出来好了.」(将马慢慢从纸箱中牵出,让小朋友看到破洞中黑白颜色的变化.)管理员:「这匹马身上ㄧ条黑一条白的,是斑马啦!」

阿牛和阿花异口同声:「啊,原来如此,那我们不就白吵了!」阿牛:「对不起,阿花.」阿花:「对不起,阿牛,我们以后再也不要吵架了.」

(教具:斑马图卡及破个小洞的纸箱.)

2.讲解

小朋友,我们常常会站在自己的角度来看事情,只要别人和我们意见不同,我们就会觉得他们是错的,像上面这个故事,是谁错了呢

其实两个人都是对的,两个人也都是错的,因为都只对了一半.所以下次当别人跟我们意见不同时,我们也不要和别人争吵,因为我们可能也只对了一半.(就像平常数学题只对一半时,老师会打半对半错ㄧ样.)

《弟子规》出则弟第二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和别人相处的时候要长幼有序.

2、和别人相处的时候,凡是要懂得礼让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明白,和别人相处的时候要长幼有序.

2、和别人相处的时候,凡是要懂得礼让

教学内容:

《弟子规》出则弟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已即到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精读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字含义。

(一)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不论吃东西或坐下,走路时,都应该长幼有序,要尊敬长者ㄧ切以长者为优先.

饮食

和长辈同桌用餐时,要等长辈开动了之后,我们才可以挟菜,不要因为肚子饿,或是因为有自己喜欢的东西就先吃了起来.有一些小朋友吃饭时会拿著筷子在菜里面翻来翻去挑自己喜欢吃的东西,这样是很没礼貌也不卫生.

当我们吃饭的时候要把主位让给长辈坐,如果在公司里要让给长官坐,主位就是正对门的位置,因为当长辈坐在那个位子时可以掌握整个状况,招呼后来的客人.

故事一:孔融让梨

当我们坐著时看到长辈来要先让坐,另外我们坐车时,也要有秩序,排队要排好,不能争先恐后,上了车后要先往后走,把位子让出来,不要一上车就挑前面的位子坐,这样会造成别人的不方便,因为假如后来上车的是老人家,行动不便的人或孕妇,让他们在摇摇晃晃的车上走到后面坐就十分的危险.

1.和家人出门时,我们走路的顺序应该怎麼走呢

(此时会有学生回答前面,左右,后面)

如果你是小小朋友,走在父母亲的后面会有跌倒或被坏人带走的危险时,就应该走在父母亲的左右,牵著父母亲的手,或是走在父母亲视线看得到你的地方,这样父母亲才能安心.

如果你是大朋友,这时可以走在父母亲或长辈的左右陪他们聊天,或走在他们的后方,不可以自己走得很高兴,将长辈远远的抛在后方.

当我们和爷爷奶奶ㄧ起出门时,老人家难免走得慢一些,这时候我们要耐心的等待,不要不耐烦.如果老人家行动不方便时,我们可以稍微搀扶他们,进门时也要让长辈先走,这样才是孝顺的表现.(请学生出来示范如何搀扶老人家走路)

问题:现在很多同学上学时都是自己走在前面,父母亲或爷爷

奶奶在后面帮他们背书包,这样的行为好不好

(二)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长辈在叫人的时候,我们要立刻去替长辈找人,如果长辈要找的人不在,就要先到长辈面前,问问看有什麼事情,自己能否帮忙处理.有时候,当父母亲要找哥哥姐姐做事,但哥哥姐姐不在的时候,这时我们要代替哥哥姐姐去帮忙,不要觉得这不关我的事情.

古时候的房子都很大,很多亲戚会住在一起,所以当有客人来要找人的时候,没有办法直接到你们家的房子里,所以就需要招呼客人,帮长辈找人.

如果今天有长辈来,我们刚好在打电脑,就在座位上大喊:「妈,有人来了!」这样好不好好像很没礼貌对不对所以我们如果这样做就只想到自己的玩乐,对长辈不恭敬.

接待客人的礼貌,在家里,学校,或公司里面都是很重要的.

家中:

有客人来访时,要先请他进门,递上拖鞋,请他坐下再奉上茶水,然后请他先等ㄧ下父母亲.

学校:

别班的老师要找你们老师时,不应该在门口大叫,而是要到老师面前请他等ㄧ下,然后再去叫自己的老师.老师要找同学时,如果那位同学不在可以先去告诉老师,问老师有什麼需要代劳的地方.

公司:

当有客户来时,我们不能叫客户自己进去找老板,而是要让客人先在外面坐下,倒水招待,再去请示老板.

像在政府机关里面如果要接待客人,很多都是各国重要的人,假如接待的人不合礼节,丢脸就会丢到国外去了,所以孔老夫子说的:「不学礼,无以立」.

二,故事启蒙:

(一)张良与圮上老人

秦始皇时代有一个名叫张良的人,有一天他走到桥上看见一位老人坐在桥边,脚抬起来的时候鞋子刚好掉下桥,老人便说:「年轻人快来帮我捡鞋子.」张良把鞋子捡起给老人,老人又说:「你不会帮我穿上吗」张良帮老人将鞋穿上.老人对他说:「你真是个好孩子,明天天亮时到这裏来,我有话对你说.」隔天一早,老人比张良早到,老人很生气的走了.第二天,张良天还没亮就到桥上,老人还是比他早到.第三天张良决定不回家,一整夜在桥上等老人,到五更天时他看到老人出现,老人很高兴便送他一本兵书.张良努力研读兵书,最后帮助刘邦推翻秦朝.

1.引导发问

请问张良为什么可以得到老人的兵书.

三,常礼举要(演练活动)

(一)大家来找碴

老师演戏,请学生找出老师错误的地方.

1.吃饭

小英与小花两姊妹吃饭时不等爸妈一起用餐,就自己夹起桌上的饭菜自行开动了. ※正确:姊妺应先叫爸妈用餐,并将碗筷摆好,等爸妈开始吃饭时两人才可动筷子.

2.走路

小英在一条小路上行走,前面有位老婆婆挡住她,小方不停地抱怨,只差没叫老婆婆闪开让她过.

※正确:小英可在后方等老婆婆通过后再走,若真有急事可先向老婆婆打声招呼借过.

3.公车让座

小英搭公车回家,车上人很多,有位老太太上车,没有人让座给她,小英看见老婆婆往自己的方向走来,赶紧装睡.

※正确:小英应主动起身请老婆婆到自己的座位上坐.

4.长辈叫人

妈妈叫小花做事,小花正好在讲电话,小英在房间打电动装作没听到.妈妈改叫小花,小花骗妈妈她正在写功课.

妈妈:「小花,小花,帮妈妈买酱油.」妈妈:「小英,小英,帮妈妈买酱油.」小英:「我正在写功课,没空.」

※正确:小英应主动告诉妈妈小花没空,请问妈妈有什麼事要交待的吗

5.客人来访

有一天阿姨按电铃,小花正在客厅看电视,不理会电铃声,依然看得哈哈大笑,妈妈赶紧从房间出来开门,请阿姨入内,并叫小花让座,小花很不情愿的离开客厅.

叮咚,叮咚……妈妈:「小花去开门.」小花:「我在看电视没空.」妈妈自己去开门,「请进!」「小花,起来给阿姨坐.」小花:「我电视还没看完,真讨厌!」

正确:小花看到客人来访,应先开门请客人进来,拿拖鞋请客人穿上入内,并引导客人入坐,帮客人倒茶,告诉家人谁来访.

(二)实际演练:请学生演练客人来访时应该如何接待

1.先向客人问好

2.请客人入内,并拿拖鞋给他

3.请客人坐好,倒水给客人

4.请客人稍等,请长辈出来接待

《弟子规》出则弟第三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遇到长辈时应该有的礼貌是什么.

2、和长辈说话的时候应该要注意什么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明白,遇到长辈时应该有的礼貌是什么.

2、和长辈说话的时候应该要注意什么

教学内容:

《弟子规》出则弟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精读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字含义。

(一)称尊长勿呼名

称呼长辈时,不可以直呼长辈的名,那是不礼貌的行为.对老师,对长辈也要有适合的称呼,像外国人都会直呼自己父母亲的名字,但我们中国人对这种称谓的礼仪十分重视,所以我们不可模仿.使用正确的称谓可以培养晚辈对长辈的恭敬心,就像现在如果老师听到有人直呼自己父母亲的名字都会觉得怪怪的.

※提问一:大家以后到社会上去工作时,对自己的老板,上司如果直接称呼他们的名字,他们会有什麼反应呢

(二)对尊长勿见能

在长辈面前,不要表示自己很有才能,藐视长辈.「见」在这里读成「现」,表现的意思,在长辈面前特别表现自己,这是不礼貌的.为什么因为孩子如果从小很爱现,爱表达,把自己的锋芒毕露,将来会隐藏很大的危机.

※注一:现代人受西方教育的影响,强调自我表现,不懂谦虚的美德.

(三)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疾」是快步走过去,「趋」是小步的走过去,「揖」是很恭敬的向他问候.走路时遇见长辈,要赶紧走向前去行礼问候.如果长辈没和我们说话时,就先退到一旁,恭恭敬敬地站著,让长辈先走过去.

※引申:

当我们刚好在忙自己的事情时,长辈刚好来了,这时我们应当要放下手边的事情,先向长辈问好,处处不要忘了这恭敬之心.

※提问二:询问小朋友,在校看到校长或老师,会逃避的请举手

※故事一:伯禽趋跪.

(四)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古代的交通工具以骑马,乘马车,牛车居多,所以在路上遇到长辈,就应下车,向长辈打招呼,让长辈先过去,等待长辈大约离去距离我们百步之后,自己才上马或上车. 注二:

现代与古代交通工具的不同,应对之礼就有所不同.在现代,如果车子正在高速行

驶,我们突然间看到长辈就摇下车窗来向他招呼,或是将车子紧急停下,这样都是很危险的.古时的马车与现代汽车之不同,古时与现今街道之差异,均应考虑最合宜的行礼方式.我们要懂得对长者礼让,帮他开门,等他坐好后再轻轻的把门关上,下车时,做晚辈的一定要先去开门,让他很安全的下来.

要注意迎,送的礼节,长者搭车时,我们要送到车站,目送他搭上车再离开.机场送别时,要一直到没有人影了,挥挥手再离开.这都是非常重要的礼仪,不能不谨慎学习. 二,故事启蒙

(一)蔡顺拾椹供亲

汉朝时有位读书人名叫蔡顺,他母亲喜欢吃桑椹.有一天蔡顺出外采桑椹,回家的路上遇到强盗,强盗很纳闷为什麼他为什麼要把桑椹装两篮蔡顺告诉强盗,一边是熟的比较甜,是给母亲吃的;另一边是不太熟的留给自己吃.强盗感动他的孝心把他放了,并送些米给蔡顺奉养母亲,但是他并没接受,因为蔡顺知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要了解物品的来路,以免被别人误会.

(二)杨修与曹操

杨修是曹操的主簿,幕府中的重要官僚,主责文书,是一谦恭自持,博学能文之士,但他却不见容於曹操,因为他没做到对尊长勿见能,最后招致杀身之祸.

以下是他与曹操相处的小故事:

1.阔门:

曹操曾经叫人建造花园,他看了后不给评语,只在花园的门上写一「活」字,杨修看了,即明其意(因为「门」+「活」就成了「阔」字),竟不问曹操,擅自命人把门修窄.曹操看了大喜,大家说是杨修的主意.曹操嘴上说好,心里却不舒服.

2.一合酥:

曹操收到一盒酥,在盒上写了「一合酥」,杨修见了,便叫人把整盒酥吃了,曹操问他为何这样做,他答:「盒上写明『一人一口酥』,丞相之命怎敢违反」

3.鸡肋:

当曹操正为是否撤兵的问题而困扰时,军中的膳食官送上鸡汤,他见汤中有鸡肋,於是便以「鸡肋」作为夜间军营内的暗号.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鸡肋,吃著没有肉,扔了还有味),正如曹军的处境那样尴尬,进兵则遭蜀将马超拒守,退兵则恐被蜀兵耻笑,留在那裏没有多大意思.杨修由「鸡肋」这个暗号推测曹操有意撤兵.三,常礼举要(演练活动)

(一)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请一组学生演戏,一个演老师,一个演学生,再请下面的观众(学生)找出错误的地方.

1.在路上遇到老师

(1)有一个学生遇到老师,假装不认识的走过去,连看都没看老师一眼.

(2)有一个学生遇到老师,在大老远的地方就跑去躲起来了.

(3)请学生讲出剧中错误的地方,并询问学生是否曾经有过这样的行为.

(4)跟学生说明白这样是很不好而且不恭敬他人的行为,学了弟子规就要做出好的榜样及模范,所以看到长辈都要打招呼问好.

※正确,看到老师应该快步向前,在距离老师适当的距离,跟老师问好并鞠躬.

2.正式演练

看完了不对的示范后,请学生出来做对的行为,在路上遇

到师长长辈,要快步向前到适当的距离,鞠躬问好.

每一组出来演练的小朋友,会轮替角色,一次当老师,一

次当学生.

在演练过程中,若看到有学生做不够好的行为,要加以纠

正,也请一旁的学生一起来看有没有人做的不够好.

(二)练习送客

请学生出来演出家中客人要离开时的情景:

和客人道再见.

送亲友到楼下或路口,若是远道而来的亲友不熟悉环境,则要送他们上车才行,

目送客人离去.

《弟子规》出则弟第四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在长辈面前应该注意哪些礼貌.

2、和长辈说话的时候应该要注意什么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明白,在长辈面前应该注意哪些礼貌.

2、和长辈说话的时候应该要注意什么

教学内容:

《弟子规》出则弟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精读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字含义。

(一)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长辈在我们的身边时,不可贸然坐下,要注意长辈的动静,等长辈坐下或长辈叫我们坐后我们再坐下.当我们坐著时,如果长辈从远处走过来,一定要起立致敬.等长辈坐下,允许我们坐下时,才可以坐下来.在公车或火车上我们也要让位给长者. (二)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在长辈之前,不可太放肆而大呼小叫,讲话声音要低,但是回答的声音低到听不清楚,那也不适当.常礼举要对众篇说:「不高声喧哗,扰乱他人视听.」另外在长辈身旁时也不可以大声喧哗,影响到长辈的谈话.

引申:

我们在公车,捷运,火车上或公共场所时,常常可以看到很多人讲手机很大声,完全不理会旁人,这样会干扰到四周的人,所以在外面我们要记得轻声细语.

(三)复习

1.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

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晚上父母就寝前,做子女的也要关怀问候,时时刻刻要想到父母生活起居是否安好,这是为人子之道.出门前要禀告父母,让父母知道自己的去处,回家后要马上面见父母,让父母亲安心.

实际演练

1.练习问早「妈妈(爸爸)早,昨天睡得好不好」

2.练习问候「妈妈(爸爸)我回来了!」

二,故事启蒙

(一)弃老国的故事:孝顺父母,尊敬长辈

以前有一个国家叫做弃老国,凡是年纪大的老人就要被抛弃丢到山裏.有位大臣非常孝顺把父亲藏在地下室,尽心供养.有一天来了一位天神,命令国王回答他问题,否则就要灭掉国家,国王访遍朝廷中所有的人,没有人知道.大臣偷偷问自己的父亲,父亲将问题一一解答.

二条蛇,如何判别那一条是公的,那一条是母的(把它们都放到细软的东西上,性情暴躁的是公蛇,柔顺的是母蛇.)

国王的大象有多重(把大象放到船上,记住船的水位,然后把石头搬到船上,等船沈到相同的位置,再将石头拿起来秤重.)

木杖哪头是树根,哪头是树尾(放到水里,根的那一头会向下,尾的那一头会向上.)

4.两匹白母马,体型颜色没有差别,如何分别谁是母,谁是子(拿草去餵,母马一定会让草给孩子吃.)

天神非常高兴,答应保护国土,国王大喜问大臣是谁告诉你答案大臣将实情告诉国王,并请求国王宣布不淮再抛弃老人,一旦发现有不孝顺的人,马上判罪.

三,常礼举要(演练活动)

(一),大家来找碴

请其他教师协助演出短剧,让学生找找看短剧中有哪些不合乎弟子规的举动.

1.短剧演出

剧情:

妈妈在客厅中看书,杰伦和依林正在家中看电视,他们两人笑得很大声并且聊得很开心.忽然门开了,原来是爸爸回来了.

妈妈马上说:「杰伦,依林,爸爸回来了!你们没有叫爸爸」

两人只回答:「喔,等一下我们快要看完了!」并不理会父母.

2.检讨错误

请学生说出剧中人物哪些举动做错了,不合乎弟子规,学生可能会回答剧中人没有做到:

(1)父母呼应勿缓.(母亲说的话两人没有马上回答去做)

(2)尊长前声要低.(母亲在看书时,两人说话,笑闹得太大声)

(3)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没有马上让位给父亲)

3.提出改进方法

请学生说出该如何改进,学生可能的回答:

妈妈在看书时子女应该要安静.

一看到爸爸回来应该马上叫:「爸爸,您回来了.」

到门边帮爸爸把公事包拿好.

请爸爸坐下.

倒水给爸爸喝或帮爸爸捶背,陪爸爸聊天.

4.请学生在座位上练习父母亲回来时躹躬问好的动作.

(二)课堂演练

1.请协助的老师到前面来表演一次同样情境时,孩子正确该有的态度和行为.

2.学生到前面演练父母亲回来时该有的正确态度以及问候.(约4-5人一组,教师先将角色的牌子发下给学生,演完的学生再将牌子交给其他同学,让全班的学生都逐次参与演出.)

3.请父母亲到台前参与演出.

(三)状况大考验

日常生活中除了在家里让座给父母外,还有很多场所也有让座的机会,将状况的场景画在黑板上,再请小朋友上台操纵人偶磁铁,将磁铁贴在合适的地方.

1.老奶奶上公车,可是前面的坐位都坐满了……后面的坐位上下车都不方便,较不适合老人家,所以即使车上还有坐位,还是要记得让座喔! (有的小朋友会不好意思让座给奶奶,所以继奶奶之后,可请爷爷上车,让小朋友有再次让座的机会,鼓励小朋友提起勇气开口.)

2.全家人假日去爬山,到山顶时只有两张椅子和两颗石头…..

3.和妈妈逛百货公司时,脚酸得不得了,可是休息区都是人,只剩下一个坐位…..

4.吃饭了位子不够坐…….

《弟子规》出则弟第五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在长辈说话的时候要看着对方的眼睛,这样才有礼貌.

2、对别的长辈也要象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明白,在长辈说话的时候要看着对方的眼睛,这样才有礼貌.

2、对别的长辈也要象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

教学内容:

《弟子规》出则弟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精读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字含义。

(一)进必趋退必迟

有事要告诉长辈时,要快速走到长辈面前,离开时要缓慢些才合乎礼节.常礼举要中也提到「向师长质疑问难,必起立」

(二)问起对视勿移

长辈与我们说话时,眼睛要注视著长辈,不可左右飘浮,这样就显得轻浮无礼. (三)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对待叔伯等与父亲年龄相仿的长辈,要如同对父亲一样恭敬,对待堂表兄弟,要如同对待自己亲兄弟一样友爱.广义来说:对一切年纪与父亲相当的长辈,要如同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恭敬,对一切年龄稍长於我的人,要以对亲兄长一般对待.就如同孔子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故事一:佳英抚孤.(古八德全书-悌)

明朝时有ㄧ位章佳英女士,她的父母很早就过世了,之后兄长和嫂嫂也不幸的陆续去世了,此后她就终身不嫁担负起这个责任,将她的侄子抚养长大,虽然她牺牲了自己的婚姻,但也赢得了晚辈对她的敬爱.

(四)复习

1.居有常业无变

生活作息要规律,早睡早起,不要三更半夜才睡,像写作业不写拖到半夜才完成,或玩电动玩到很晚.大人的事业是工作,学生的工作是学业,所以平常要认真,不要让成绩一落千丈,害父母担心.

2.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虽然是小事也不可以任性而为不向父母禀告.如果任意妄为让父母担心,不止是不孝的行为,更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

二,故事启蒙

(一)我爱我的兄弟姐妹

新加坡许哲女士,ㄧ辈子致力於照顾老人,穷人和病人,当记者问他:「你这样帮助这麼多人,这麼多别人……」,记者问到ㄧ半,她就说我帮助的是我的兄弟姐妹.记者又问他:「你都照顾别人,那谁来照顾你」她笑著说:「我不用照顾我自己,老天爷会照顾我.」

(二)祖逖避难

晋朝时遭遇五胡乱华,有ㄧ位读书人祖逖带著几百户人家一起迁到淮泗这个地方避难.祖逖将马车让给年长的人坐,自己徒步行走.并将家里所有的财物,药品通通拿出来给大家用.在避难的过程中还教导人民怎样去耕种,在路上遇到无名的骨骸,祖逖就组织大家将这些骨骸埋葬好,并举行祭祀.他的这些举动让跟著他的老百姓都很感动,百姓们都认为能够遇到祖逖,就好像遇到自己的再世父母一样,所以当他去世时,人民都好像失去了自己的父母一样的悲痛.

三,常礼举要(演练活动)

(一),大家来找碴

请其他教师协助演出短剧,让学生找找看短剧中有哪些不合乎弟子规的举动.

1.短剧演出

剧情:

母亲在家里整理东西.

女儿一回来就大喊:「妈,我快热死了,为什麼不开冷气呢你把我的衣服丢在哪里」母亲:「不是在椅子上吗我昨天就叫你收好了啊!」

女儿:「我不是叫你帮我收嘛!」

母亲:「你今天刚开学遇到新同学会不会紧张有没有发生什麼有趣的事」

女儿:「我都快累死了,你不要烦我,我要去睡觉!」

(看都不看母亲一眼,碰一声,将门甩上)

2.检讨错误

请学生说出剧中人物哪些举动做错了,不合乎弟子规,学生可能会回答剧中人没有做到:

(1)进必趋退必迟.(对母亲说话时要主动快步向前,而不是在原地大呼小叫)

(2)尊长前声要低.(对母亲讲话太大声没礼貌)

(3)问起对视勿移.(母亲和他说话时,没有看著母亲的眼睛)

(4)父母命行勿懒(母亲之前叫他收衣服,他没做到).

(5)父母责需顺承.(母亲有不悦的语气,他应该要知道自己错了)

3.提出改进方法

请学生说出该如何改进,学生可能的回答:

有问题要请问父母时要自己主动向前.

对父母说话不可以大小声没礼貌.

父母在问我们事情时要看著父母的眼睛,表示尊重.

父母叫我们做事要马上去做.

父母责备我们的时候要虚心接受的说:「对不起,我没注意到(我做错了),谢谢妈妈.」

4.请学生在座位上练习.

(二)课堂演练

1.请协助的老师到前面来表演一次同样情境时,孩子正确该有的态度和行为.

剧情:

母亲在家里整理东西.

女儿回家后向母亲说:「妈妈,我回来了,请问您有没有看见我的衣服」(主动走向母亲)

母亲:「不是在椅子上吗我昨天就叫你收好了啊!」

女儿:「对不起,我忘记了,我现在马上去收,谢谢妈妈.」

母亲:「你今天刚开学遇到新同学会不会紧张有没有发生什麼有趣的事」

女儿:「还好啦!老师和同学人都很好,只是上了一整天课有点累了.」

妈妈:「那你先回房间去休息一下吧!」

女儿:「好的,那我先回去休息一下了.」

(女儿慢慢的走回房间)

2.学生到前面演练向长辈询问事情时该有的正确态度以及语句(进必趋退必迟).

(1)主动向前,和颜悦色.

(2)「,请问您有没有」

(3)和长辈讲完话后,再慢慢离去.

(约3人一组,教师先将要询问的物品或事情

的牌子发下给学生,让全班的学生都逐次参与

演出.)

3.演练「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1)拿出糖果问学生:「当你看到糖果时会想到谁」有些学生会回答:「爸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想到自己的爸妈同时也要想到别人的父母亲,因为所有的长辈就像是自己的父母兄长一样,我们都要照顾到.」

(2)发给每位学生两颗糖果,请他们拿到后面ㄧ颗给自己的父母,ㄧ颗要给其他的长辈.

(有些孩子会想要一颗糖果自己吃,要予以引导.有些家长会拒绝不好意思拿,这时要请家长收下,成全孩子的孝心.)

4.请学生回家要复习今日学到的,并且加强落实入则孝部份.

5.读诵弟子规.

弟子规出则悌教案设计

弟子规出则悌教案设计 读课文 【出则悌】 什么叫“出则悌”?就是离开家里,或者我们要外出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注意我们的行为。请看第八条: 【兄道友悌道恭兄悌睦孝在中】 从第八条开始,就讲到如何与人相处。我们都晓得,一个人不能离开社会而自己独居。既要与众相处,我们就不得不注意我们的言行举止,我们的行为,我们一切的造作,都要特别的留心注意。这里一开头就讲“兄道友,悌道恭”,在家里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能跟兄悌姊妹和睦相处。此地的“兄道友”,“道”就是做哥哥的如何来跟悌悌相处。“悌道恭”,悌悌又应该如何来对待哥哥。“兄道友”,这个“友”就是友爱。做哥哥的要友爱悌悌,做悌悌的要恭敬自己的兄长,还有姊妹,彼此都要互相的尊重。 有很多家长曾经这样抱怨过,他说孩子很少没有一天不吵架的,每天总是会打打吵吵。我们晓得,虽然子悌在家里,他们是玩乐也好,是真的吵架也好,从小父母就要灌输他们观念,让他们知道兄悌姊妹就好像是树干、树枝一样,都是生活在一体的,如果吵架就是不孝;两个人呕气,也是不孝。因此,如果兄悌姊妹有吵架的时候,身为父母的应该要晓以大义,如果能讲一些故事给他们听,可以说会更好。历史上有很多这种孝悌的故事,譬如说唐朝的李绩。李绩当时已

经贵为像宰相那么大的一个臣子,当他年老的时候,他还不忘 照顾他的姊姊,还为他的姊姊熬煮稀饭,不小心当中,一阵风吹来,火就把李绩的胡子给烧焦了。我们想一想,当姊姊年纪这么大了,李绩年纪也不小、也已经老了,他还能这样的对待自己的姊姊,实在是非常难能可贵。 而且我们想一想,兄悌姊妹的相处,往往比父母还要长久。因 为我们距离父母的年龄,相差一段很长的时间,但是跟兄悌姊妹在一起相处的时间,几乎可以说从小一直到我们终老,所以相处的机会非常的多。更何况童年的时候,非常的难得,从小我们懂得尊敬自己的兄长,做兄长的懂得爱护自己的悌妹,不但你在家里能和睦共处,将来在社会上也能与人互相的包容,互相的帮助,互相的关怀。所以,从小能建立这种友爱的观念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再看下一句:“兄悌睦,孝在中”。如果兄悌姊妹在家里能和睦共处,这个 就是属于孝道了。怎么说?如果你经常跟兄悌姊妹吵架,让父母操心,每一次要把爸爸妈妈气得半死,这就是不孝了。所以,从小孩子建立这个友爱的观念非常的重要,因为影响将来非常的大。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也就是说孩子在家里从小就要建立他一个观念,不可以让他感 觉钱财非常的重要。当然钱财也是重要,我们要教他懂得节俭,教他要从小就要爱惜家里的物品。如果从小他知道这个物质享受非常重要,而且相当的重视,他对钱财看得那么重,将来都会有很大的祸害。为什么?中国传统的社会,一旦父母百年之后(就是往生之后),往往

精选弟子规出则悌教案

精选弟子规出则悌教案 【出则弟】 什么叫“出则弟”?就是离开家里, 或者我们要外出的时候, 我们应该如何 注意我们的行为。请看第八条:【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从第八条开始,就讲到如何与人相处。我们都晓得,一个人不能离开社会而 自己独居。既要与众相处,我们就不得不注意我们的言行举止,我们的行为,我 们一切的造作,都要特别的留心注意。这里一开头就讲“兄道友,弟道恭”,在 家里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能跟兄弟姊妹和睦相处。 此地的“兄道友”, “道” 就是做哥哥的如何来跟弟弟相处。 “弟道恭”, 弟弟又应该如何来对待哥哥。 “兄 道友”,这个“友”就是友爱。做哥哥的要友爱弟弟,做弟弟的要恭敬自己的兄 长,还有姊妹,彼此都要互相的尊重。 有很多家长曾经这样抱怨过, 他说孩子很少没有一天不吵架的, 每天总是会 打打吵吵。我们晓得,虽然子弟在家里,他们是玩乐也好,是真的吵架也好,从 小父母就要灌输他们观念,让他们知道兄弟姊妹就好像是树干、树枝一样,都是 生活在一体的,如果吵架就是不孝;两个人呕气,也是不孝。因此,如果兄弟姊 妹有吵架的时候,身为父母的应该要晓以大义,如果能讲一些故事 给他们听,可以说会更好。 历史上有很多这种孝悌的故事,譬如说唐朝的 李绩。李绩当时已经贵为像宰相那么大的一个臣子,当他年老的时候,他还不忘 照顾他的姊姊,还为他的姊姊熬煮稀饭,不小心当中,一阵风吹来,火就把李绩 的胡子给烧焦了。我们想一想,当姊姊年纪这么大了,李绩年纪也不小、也已经 老了,他还能这样的对待自己的姊姊,实在是非常难能可贵。 而且我们想一想,兄弟姊妹的相处,往往比父母还要长久。因为我们距离父 母的年龄,相差一段很长的时间,但是跟兄弟姊妹在一起相处的时间,几乎可以 说从小一直到我们终老,所以相处的机会非常的多。更何况童年的时候,非常的 难得,从小我们懂得尊敬自己的兄长,做兄长的懂得爱护自己的弟妹,不但你在 家里能和睦共处, 将来在社会上也能与人互相的包容, 互相的帮助, 互相的关怀。 所以,从小能建立这种友爱的观念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再看下一句:“兄弟睦, 孝在中”。如果兄弟姊妹在家里能和睦共处,这个就是属于孝道了。怎么说?如 果你经常跟兄弟姊妹吵架,让父母操心,每一次要把爸爸妈妈气得半死,这就是 不孝了。所以,从小孩子建立这个友爱的观念非常的重要,因为影响将来非常的 大。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也就是说孩子在家里从小就要建立他一个观念, 不可以让他感觉钱财非常的

解读《弟子规》-出则悌

解读《弟子规》——出则悌 一、辩证地认识《弟子规》 无规矩不成方圆。中国几千年传统社会如果没有规矩,早就陷入了崩溃。为什么中华文化可以传承数千年,即使外族来袭也依然无法改变中华文化的核心所在?我想,这主要在于社会对规矩是需要的,这种规矩不是说禁锢人们的思想,而是要人们学会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有了这些守则规范,我们才能够经由对这些守则规范的遵守而变成谦谦君子。因此,我们今天学习《弟子规》时,就要辩证地认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人们对于诺贝尔奖获得者非常崇敬,有个记者问其中一位:?在您的一生里,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的呢?? 这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平静地回答:?是在幼儿园。? 记者感到非常惊奇,又问道:?为什么是在幼儿园呢?您认为您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 诺贝尔奖获得者微笑着回答:?在幼儿园里,我学会了很多很多。比如,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认为,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成就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一生的,其实就是从小养成的好规矩,好习惯。难怪名人说?播种习惯收获命运?。 二、【出则弟】解读 【解读】出则弟,说的是家中兄弟相处之道,以及如何和长辈在一起的规矩。出则弟:就是离开家里,或者我们要外出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注意我们的行为。 弟,韦束之次第也。——《说文》。弟通悌:从心,弟声。《说文》:?悌,善兄弟也。?本义:敬爱兄长,泛指敬重长上。 《三字经》里提到?首孝弟,次见闻?,这里可以看到,即使古人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但孝悌仍然比读书重要。古人尚且如此,难道我们今人还比不上古人吗? 《孝经》里面有一段很重要的教诲,「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理顺,莫善于悌」。教导人如何关怀他人,没有比教孝更有效果的;教导人有节有度,懂得尊敬他人,没有比教悌更好的方法。所以「悌」还包含一个礼节的教诲,孔夫子也说「不学礼,无以立」,没有礼貌很可能在人群当中无法立足。只要你走出自己的房间,就要与人交往,首先就是与自己的兄弟姐妹交往;离开自己的家庭,就要与族里的其他长辈交际。交往要注意什么呢?《弟子规》为我们提供可操作的礼仪、规矩。 弟道第一条,注意与兄弟交往礼节。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弟子规读后感50字5篇

弟子规读后感50字5篇 2018-03-13弟子规读后感50字篇一:文明,是一件美好的事物。 它不仅陶治了我们的情操,而且提高了我们的修养,使我们的言行举止,都很规范。 在《弟子规》这本书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增进了对许多事物的理解。 但,最令我感触深的,就是《入则孝》这一部分。 弟子规读后感50字篇二:暑假里,我读了《弟子规》这本书。 它的每个故事里都藏着一个小小的道理。 这本书告诉我们要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友爱兄弟、勤奋学习。 今后,我向故事中的人物一样,爱学习、尊长辈,做一个文明的人。 弟子规读后感50字篇三:今天,我读了《弟子规》中的一句话:置官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我知道了回家后衣帽、鞋袜都要放到固定位置,避免造成脏乱或穿时找不到它们。 记得有一次妈妈让我上床睡觉,我脱了衣服,把衣服扔到地上,起床时找不到衣服了,妈妈说:在地上。 ”我到了学校已经迟到了。

从此以后,我立志要做个规范整洁的孩子。 弟子规读后感50字篇四:读[弟子规],它教育我们要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兄弟姐妹。 读[弟子规],它让我们学会做人言行要谦虚,做人要诚实守信。 要求自己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学习弟子规,可以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当我读到[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的时候,老师解释句子的意思是‘学习他人的优良品质,同时注意改正自己的缺点。 ’弟子规读后感50字偏五:读完>后,我从中明白了许多道理。 它教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的规范。 要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友爱兄弟姐妹、诚实守信。 亲所好,力为具。 亲所恶,谨为去。 ”意思是父母所喜欢的东西,要尽量去准备,父母所不喜欢的东西,要小心的去除(包括自己的坏习惯)。 每次放学回家,都不主动写作业,都要爸爸妈妈催个两三遍才回去做,完全缺乏时间观念,把时间一点点的浪费了。 我决心一定要改掉这个坏习惯,做一个让爸妈值得赞许的孩子。 学习《弟子规》有感400字刘蔓仪2017年高中生的读后感:读

国学经典《弟子规》之《出则悌》(第九课)教学设计(丁守莲)

国学经典《弟子规》之《出则悌》(第九课)教学设计 丁守莲 活动设计背景 《弟子规》是清代学士根据张示孔子言行的《论语》,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形式所提炼的做人道理,适用于幼儿的启蒙教育。古老的文化中蕴含着的是一脉相承的渊源文化和行为准则。一年级学生的社会性行为更加广泛,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逐渐加强,辨别能力有待加强,特别是自己处在特定的环境,小朋友该如何去处理,弟子规能给孩子提供一个很好的行为参考,帮助孩子们愉快、大方,有礼貌的与人交往。作为简练、深刻的古文,《弟子规》能帮助孩子们积累丰富的文化底蕴,培养孩子们灵性。 活动目标 1、理解古文精炼的语句所折射的深刻含义,懂得做人道理。 2、与生活情景结合,将尊敬长辈、关爱伙伴的诗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乐于积极参加国学诵读活动和歌曲表演唱活动,帮助儿童积累文学底蕴,培养儿童良好的品德及灵性。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古文精炼的语句所折射的深刻含义、懂得做人道理。 2、结合自己生活经验,学会做一个长辈们喜欢、朋友们信赖、有责任心的好孩子。 3、富有感情的诵读内容,积极、大方的参与到诵读、歌唱表演中。 活动准备 活动课件、小红花、字卡、古筝音乐、曲谱 活动过程 一、激情引入

1、播放课件故事《孔融让梨》,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含义:之前我们学习了《弟子规》里小朋友爱父母的内容,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弟子规》里有关于尊敬长辈、兄弟姐妹们友好互相关爱的故事。 2、再次播放课件,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所传达的意义:孔融是怎样吃梨的,我们可以向孔融学习什么?(关心友爱,把好吃的留给别人,谦虚有礼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对尊长,勿见能。” 二、诵读导入,培养儿童情绪 带领同学们模仿古人(双手在胸前作捧书状,边念边摇头晃脑诵读),复习诵读,引出课题。 三、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韵文,读准字音。 2、借助图文,译文初步理解课文。 3、富有感情的诵读内容,积极、大方的参与到诵读、歌唱表演中。 四、诵读古文。 1、借助拼音读韵文,要求读准字音。 2、请小老师领读。 3、去掉拼音读文,课件出示韵文。 4、指名读。 5、男女对读。 6、同桌对读。 五、理解古文含义 1、自己试着看译文,理解意思。 2、教师指导理解句意。 逐句讲解,梳理含义,着重讲解个别补偿用字的含义:“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是说不论是吃饭、喝水,还是就座、行走,

[工作感悟及心得]感悟弟子规

[工作感悟及心得]感悟弟子规 【--读书心得】 它,总如清泉,每感茫然之际,涤净他们身上的尘埃;它,总如轻风,每处苦闷之时,驱除他们心中的烦扰;它总如明灯,每在迷惘之时,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 在东方灿烂皇冠宝座上,矗立着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国。他,凭着那份理念,那份信仰走过了几千年的风风雨雨,随着春雷的一声巨响,他实现了祈望了几千年的梦,而那引领古老的中华民族冲破暗夜,探索前行的最大功臣莫过于《弟子规》了。 古人云:“百事孝为先。”那“孝”是人的根本吧! 周朝的文王为父亲安适开止,每天鸡初鸣,天未亮就向自己的父亲请安并让父亲脸上充满笑容,天天如此,从未感到一丝疲倦或是不耐烦。 一代君王都能舍其金躯之身,忘其金贵之体,有如此孝顺之心,何况是平凡的我们呢?也许正因为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地,使其开创了国家八百年的基业,成为中国有史以来最长久的朝代。我们不能不说他所依靠的就是他的圣德啊!而作为当代的我们,面对着为我们奉献

了自己一切的父母,面对着他们所给予我们无私的爱,试问我们又怎么能输给古人呢? “凡出言,信为先。”孔子曾说过,“假如一个人没有守住信用,就不知道他有什么可以算得是人的了。”由此可见,“信”乃做人之本。 我们的大文豪鲁迅先生宣称要“弃医从文”,决心要揭出几千年来的民族劣根,以引起疗救的注意。于是乎,他为自己的信念用辛辣的笔来唤醒麻木的中国人,指引清醒的人们与一切恶势力进行顽强不屈的对抗。最终,他坚定了人们心中的信念。 然而,多少年后的今天,物欲的横流冲扫着社会的腹地,人类的良知在水深火热之中痛苦的徘徊。于是, __洪钟叩响浑厚的激音,穿越时光的洪流,震撼了今人的灵魂。21世纪的我们,被誉为有高素质的 __,又怎能失去做人之本“信”呢? 在科技发达社会进步的今天,从物质享受的高度发达到精神世界的极度衰败,这个世界变成了一片欲望的海洋,充斥着竞争、斗争、战争的价值观,充满了刺激、享受,纵欲的人生观。而中国以五千年传承不息的中华传统文化验证了《弟子规》必将以其灿烂的火焰,为我们的人生照亮一片坦途。

《弟子规》之出则悌(一)

《弟子规》之出则悌(一) 【问题引路】 同学们,或许你也有自己的兄弟姐妹。平时的生活中,你们之间是如何相处的呢?作为弟弟妹妹,你会恭恭敬敬地对待自己的哥哥姐姐吗?作为哥哥姐姐,你会以身作则,倡导和睦,保护弟弟妹妹吗?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弟子规》出则悌的第一部分,一起去感受古人兄弟和睦、相亲相爱的做法。 【诵读声声】 兄道友,弟道恭。 兄弟睦,孝在中。 【为你解读】 “出则悌”是指在家庭以外,要学习“悌”。教导我们 离开家,或者我们要外出的时候,应该注意自身的行为。一个人在家里对兄弟能够友爱、以礼相待,他到外面与人相交,当然也应该具有这样的处事态度。 “出则悌”第一部分讲的是,当哥哥姐姐的要友爱弟弟妹妹,做弟弟妹妹的要懂得恭敬哥哥姐姐,这样,兄弟姐妹就能和睦相处而减少冲突。作为哥哥姐姐的要帮助弟弟妹妹,并和弟弟妹妹们和睦相处;作为弟弟妹妹的要懂得尊重哥哥

姐姐,并对哥哥姐姐有礼貌。兄弟姐妹能和睦相处、互相尊重,父母自然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 在这里,“兄道友”的“友”有3层含义: 第一,亲爱,友爱。简单地说,父母给小哥俩买了一件玩具,递给了哥哥,哥哥一看弟弟手空着,也很想玩,就递给了弟弟,说:“你先玩吧。”这就是与自己的弟弟表达亲爱、友爱之情。 第二,帮助,协助。未成年时,哥哥姐姐要在生活中、学习上帮助弟弟妹妹;成年后,有的本事大些,运气好些,有的本事小些,运气差些,本事大运气好些的哥哥姐姐如果能提供帮助则要尽可能地帮助、提携(xié)本事小,运气差些的弟弟妹妹。 第三,和顺。一般来说,兄弟姐妹的年龄相差不大,相处过程中难免产生矛盾,引起事端。作为年龄稍长一方的哥哥姐姐有调解弟弟妹妹们矛盾、平息事端的责任,绝不能作为大的,带头挑事、闹事。假如说弟弟妹妹们因矛盾吵起来了,作为大的,要首先站出来制止。尤其是作为家中老大,父母在世时,老大是父母的左膀右臂;父母过世后,老大则是“一家之主”。中国有句古话“父不在,长兄为父”,老大有着非同寻常的作用。 “弟道恭”的“恭”是恭敬,有礼貌的意思。哥哥姐姐虽是同辈人,年龄相差一般也不大,但也不能缺乏对他们应

弟子规(之出则悌)

弟子规及译文 三、《弟子规》出则悌(原文及译文) 《弟子规》中的“出则弟”是学生主修的第二门课。出是指出了家门在社会、在国家中,悌是指兄弟的关系,就是在社会上要能够顺从长上,能够事兄长。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译文】: 作哥哥的要爱护弟弟,作弟弟的要尊重哥哥。兄弟之间能够和睦相处,对父母的孝心也就包含在其中了。 如果彼此都把财务看的轻一些,不贪图钱财,兄弟之间就不会有怨仇。说话时都能够互相忍让一点,多替对方着想,愤恨自然会消除。 不论在用餐、就座或行走时,都应该谦虚礼让、长幼有序,让年长者优先,年幼者在后。 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译文】: 听到年长者叫人时,应立即替他去叫。如果被叫的人不在,自己就立即到年长者那里去,看看有什么事情需要做。 称呼尊长,不可以直接叫他们的名字。长辈见识多,阅历深,要多听他们说话,不要自己夸夸其谈,表现出很有才能的样子。 在路上遇到尊长时,要快步迎上前去行礼问候。如果尊长一时还没说什么,就要退在一旁恭恭敬敬地站立,等候指示。遇到尊长时,骑马时要下马,乘车时要下车。等尊长走过百步以外后,自己才能上马或上车离开。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译文】: 假如长辈站着,晚辈就不可以坐下。长辈坐下以后,让你坐时,你才可以坐下。 在尊长面前,说话声音要低一些。但若低到尊长听不清楚的程度,那也是不适宜的。 在见尊长时,要快步走上前去,告退时,要缓慢退出。长辈问话的时候,要站起来回答,眼睛看着长辈,不要东张西望。对待自己的叔叔伯伯和他人的父辈时,应像对待自己的父亲

弟子规教案出则悌

弟子规教案11 进度:出则悌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复习: 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 教学内容教学检讨 一、经文导读及讲解 (一)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长辈在我们的身边时,不可贸然坐下,要注意长辈的动静,等长辈坐下 或长辈叫我们坐后我们再坐下。当我们坐着时,如果长辈从远处走过来,一定 要起立致敬。等长辈坐下,允许我们坐下时,才可以坐下来。在公交车或火车 上我们也要让位给长者。 (二)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在长辈之前,不可太放肆而大呼小叫,讲话声音要低,但是回答的声 音低到听不清楚,那也不适当。常礼举要对众篇说:「不高声喧哗,扰乱他人 视听。」另外在长辈身旁时也不可以大声喧哗,影响到长辈的谈话。 引申: 我们在公交车、捷运、火车上或公共场所时,常常可以看到很多人讲 手机很大声,完全不理会旁人,这样会干扰到四周的人,所以在外面我们要记 得轻声细语。 (三)复习 1.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 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晚上父母就寝前, 做子女的也要关怀问候,时时刻刻要想到父母生活起居是否安好,这是为人子 之道。出门前要禀告父母,让父母知道自己的去处,回家后要马上面见父母, 让父母亲安心。 实际演练 1.练习问早「妈妈(爸爸)早,昨天睡得好不好?」 2.练习问候「妈妈(爸爸)我回来了!」

二、故事时间 (一)弃老国的故事:孝顺父母,尊敬长辈 以前有一个国家叫做弃老国,凡是年纪大的老人就要被抛弃丢到山里。有位大臣非常孝顺把父亲藏在地下室,尽心供养。有一天来了一位天神,命令国王回答他问题,否则就要灭掉国家,国王访遍朝廷中所有的人,没有人知道。大臣偷偷问自己的父亲,父亲将问题一一解答。 1. 二条蛇,如何判别那一条是公的,那一条是母的?(把它们都放到细软的东西上,性情暴躁的是公蛇,柔顺的是母蛇。) 2. 国王的大象有多重?(把大象放到船上,记住船的水位,然后把石头搬到船上,等船沈到相同的位置,再将石头拿起来秤重。) 3. 木杖哪头是树根,哪头是树尾?(放到水里,根的那一头会向下,尾的那一头会向上。) 4.两匹白母马,体型颜色没有差别,如何分别谁是母,谁是子?(拿草去喂,母马一定会让草给孩子吃。) 天神非常高兴,答应保护国土,国王大喜问大臣是谁告诉你答案?大臣将实情告诉国王,并请求国王宣布不淮再抛弃老人,一旦发现有不孝顺的人,马上判罪。 三、常礼举要(演练活动) (一)、大家来找碴 请其它教师协助演出短剧,让学生找找看短剧中有哪些不合乎弟子规的举动。 1.短剧演出 剧情: 妈妈在客厅中看书,杰伦和依林正在家中看电视,他们两人笑得很大声并且聊得很开心。忽然门开了,原来是爸爸回来了。 妈妈马上说:「杰伦、依林,爸爸回来了!你们没有叫爸爸?」 两人只回答:「喔,等一下我们快要看完了!」并不理会父母。 2.检讨错误 请学生说出剧中人物哪些举动做错了,不合乎弟子规,学生可能会回答剧中人没有做到: (1)父母呼应勿缓。(母亲说的话两人没有马上回答去做) (2)尊长前声要低。(母亲在看书时,两人说话、笑闹得太大声)

观《弟子规》心得体会

《弟子规》观后感心得范文精选7篇_观《弟子规》 心得体会 《弟子规》观后感心得范文精选(一) 小时候,我总以为是因为自己在父母心中是至高无上的,所以她 们对我言听计从是理所当然的。然而,读完《弟子规》之后,我才 明白了父母之所以能听我的,不过是因为她们爱我,所以才容忍了 我的放肆和傲慢。 曾经的我,每每一回到家里,就一幅霸王的架势,不仅不顾及父 母的感受,还大呼大叫的说:“给我来一杯水”,晚上要吃饭的时候,我大声叫了一句:“把饭端来”,妈妈把饭端来时,我没有及 时接应,只是说:“放在这,我先看电视,等一下再吃”。可自从 我学了《弟子规》中的“出则悌”之后,我不再要耍小孩子脾气了,听从父母教诲,顺从父母,可是,人的毛病很多,坏习惯更多,一 时改不了,比如吃晚饭时,爸爸妈妈还没坐下,我就先坐下开吃了,这样是不好的。有道是:“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之 古老文化来指点迷津,这就是圣人的教海,然而,我深深感受到了。 我以前直呼我哥哥姐姐的名字,这也是我的大毛病,不一会儿就 直叫他们名字。可学了《弟子规》里有一句:“称尊长,勿呼名, 对尊长,勿见能”,从此以后,我会有事无事的叫一句“哥哥”或“姐姐”,使他们非常欣慰,他们还都说我乖了呢,这都是《弟子规》的功劳呀! 《弟子规》观后感心得范文精选(二) “闻过怒,闻欲乐,损友来,益友却。闻举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这是我在弟子规中学到的。 其实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我们碰到人家说我们的过失我们就生气,听到别人的赞美就得意,这样坏朋友就会来接近,真正的益友就会

渐渐疏远我们。如果听到别人的赞美,不但没有得意忘形,反而欢喜接受那么正直的人就会渐渐和我们亲近了。 这几句话让我茅塞顿开,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犯这样的错误。每次听到自己的优点就会得意忘形,听到自己的缺点就会觉得很刺耳,像浇了一盆冷水,读了这几句话才觉得这盆冷水可以让我们头脑清醒,修正自己的缺点,我们不能迷失在鲜花和掌声中,越是顺利的时候越应当有人泼一盆冷水。只有交到真正的良朋益友对自己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不断修正自己不断进步! 《弟子规》观后感心得范文精选(三) 自从读了《弟子规》以后我知道人生需要考虑的还有很多很多,演戏很容易,做人却很难,戏可以演过无数次,人生的机会却只有一次;世上好演的是戏,难做的是人;戏是虚构的,人却是真实的;戏进而演的是人生,人生就像一场戏,心灵美好的人,梦也一定是美好的,真心的梦幻,绝不是虚幻)人活一口气,要活得有志气——为喘气而活,仅活着而已;活得有志气,死得也美丽。昨天是曾经,是过去,今天是面临,是现实,不要在昨天里沉媚,应该在今天中开创! 《弟子规》里面的内容还有很多很多,需你自己去细细品味。 生活似酒,人生像画,岁月如歌。或许正是由于人生中有许多酸甜苦辣,才会使快乐的滋味更加甜蜜。 《弟子规》观后感心得范文精选(四) 读了《弟子规》这本书,我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同时也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有一次,我对哥哥说:“何俊,给我倒杯水。”现在想想,这是不对的,自从我学了“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以后,每次我都喊他一声“哥哥”。 还有一次吃饭时,妈妈把饭端来,我就自顾自的吃了起来,完全没有想到刚刚劳累过的妈妈。学了弟子规的“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后,我每次吃饭前都等父母坐下后我才坐下。

《弟子规》教学“出则悌”教案

《弟子规》教学出则悌教案 读课文 【出则弟】 什么叫“出则弟”?就是离开家里,或者我们要外出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注意我们的行为。请看第八条: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从第八条开始,就讲到如何与人相处。我们都晓得,一个人不能离开社会而自己独居。既要与众相处,我们就不得不注意我们的言行举止,我们的行为,我们一切的造作,都要特别的留心注意。这里一开头就讲“兄道友,弟道恭”,在家里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能跟兄弟姊妹和睦相处。此地的“兄道友”,“道”就是做哥哥的如何来跟弟弟相处。“弟道恭”,弟弟又应该如何来对待哥哥。“兄道友”,这个“友”就是友爱。做哥哥的要友爱弟弟,做弟弟的要恭敬自己的兄长,还有姊妹,彼此都要互相的尊重。 有很多家长曾经这样抱怨过,他说孩子很少没有一天不吵架的,每天总是会打打吵吵。我们晓得,虽然子弟在家里,他们是玩乐也好,是真的吵架也好,从小父母就要灌输他们观念,让他们知道兄弟姊妹就好像是树干、树枝一样,都是生活在一体的,如果吵架就是不孝;两个人呕气,也是不孝。因此,如果兄弟姊妹有吵架的时候,身为父母的应该要晓以大义,如果能讲一些故事给他们听,可以说会更好。 历史上有很多这种孝悌的故事,譬如说唐朝的李绩。李绩当时已

经贵为像宰相那么大的一个臣子,当他年老的时候,他还不忘照顾他的姊姊,还为他的姊姊熬煮稀饭,不小心当中,一阵风吹来,火就把李绩的胡子给烧焦了。我们想一想,当姊姊年纪这么大了,李绩年纪也不小、也已经老了,他还能这样的对待自己的姊姊,实在是非常难能可贵。 而且我们想一想,兄弟姊妹的相处,往往比父母还要长久。因为我们距离父母的年龄,相差一段很长的时间,但是跟兄弟姊妹在一起相处的时间,几乎可以说从小一直到我们终老,所以相处的机会非常的多。更何况童年的时候,非常的难得,从小我们懂得尊敬自己的兄长,做兄长的懂得爱护自己的弟妹,不但你在家里能和睦共处,将来在社会上也能与人互相的包容,互相的帮助,互相的关怀。所以,从小能建立这种友爱的观念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再看下一句:“兄弟睦,孝在中”。如果兄弟姊妹在家里能和睦共处,这个就是属于孝道了。怎么说?如果你经常跟兄弟姊妹吵架,让父母操心,每一次要把爸爸妈妈气得半死,这就是不孝了。所以,从小孩子建立这个友爱的观念非常的重要,因为影响将来非常的大。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也就是说孩子在家里从小就要建立他一个观念,不可以让他感觉钱财非常的重要。当然钱财也是重要,我们要教他懂得节俭,教他要从小就要爱惜家里的物品。如果从小他知道这个物质享受非常重要,而且相当的重视,他对钱财看得那么重,将来都会有很大的祸害。为什么?中国传统的社会,一旦父母百年之后(就是往生之后),往往

读《弟子规》有感6篇

读《弟子规》有感 6 篇 1 读《弟子规 》有感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弟子规》,《弟子规》被称为我国的国学,是我国 清代非常流行的一种启蒙课本, 用三字一句的方式进行伦理道德的教育, 其中有 几句是这样写的: “父母教、需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的教诲要恭 敬认真地听个明白;父母的责备、批评,应该虚心、顺从地接受。现在生活条件 好了,很多同龄孩子学习不肯用功,非常贪玩,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及时完成,甚 至不听老师和父母的话,学习成绩就不能提高。 “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这句话的意思是:尖酸刻薄的话, 下流不干净的话,千万不要说。粗俗无赖的不良习气,要坚决戒除掉。经常有许 多小朋友喜欢说脏话, 既不文明也不礼貌, 俗话说: 习惯成自然。 要是老说脏话, 长大了就改不了这个坏习惯。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这句话的意思是:无论什么人都必 须互相关心爱护,因为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我们小 学生不管成绩好坏、家庭条件如何,从小就要养成谦虚谨慎、互相关心、互相爱 护的优秀品格,团结一致,长大了才能为国家做贡献。 《弟子规》这本书上的好句很多,意义也非常深刻,值得我学习一辈子。 2 读《弟子规》有感 弟子规是一部流传已久的经典名著。 它备受古今中外学者的推崇, 内涵广傅 精深,很值得一学。 弟子规是以《三字经 》的形式,从接人待事方面给我们以指导。儿童对人的一生而言,就像一张 白纸,以后怎么定,起笔很重要。在这里,弟子规也给我们提出了很好的方向。 它有利于我们将来走向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当然《弟子规》对于 我们小学生来说对它的内容和文字的理解具有一定的难度。 不过“书读千遍, 其 意自见”通过老师、家长的指导,再加上自身不断的背诵,不断的理解,自然而 然地朗读水平、记忆力、行为品德等多有较大的提高。 我读完弟子规后,觉得自己受益不浅。弟子规让我懂得了什么叫爱,什么叫 孝,什么叫信任,什么叫宽容,什么叫友谊。回想以前妈妈关心我,教导我的情 景;同学们帮助我,鼓励我的情景;老师辅导我,教我的情景,我的心中一阵激

读弟子规感悟心得范文

读弟子规感悟心得范文 读弟子规感悟心得范文1 弟子规是一部流传已久的经典名著。它备受古今中外学者的推崇,内涵广傅精深,很值得一学。 弟子规是以《三字经》的形式,从接人待事方面给我们以指导。儿童对人的一生而言,就像一张白纸,以后怎么定,起笔很重要。在这里,弟子规也给我们提出了很好的方向。它有利于我们将来走向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当然《弟子规》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对它的内容和文字的理解具有一定的难度。不过“书读千遍,其意自见”通过老师、家长的指导,再加上自身不断的背诵,不断的理解,自然而然地朗读水平、记忆力、行为品德等多有较大的提高。 我读完弟子规后,觉得自己受益不浅。弟子规让我懂得了什么叫爱,什么叫孝,什么叫信任,什么叫宽容,什么叫友谊。回想以前妈妈关心我,教导我的情景;同学们帮助我,鼓励我的情景;老师辅导我,教我的情景,我的心中一阵激动。是啊!他们对我多好!我以后,不,我现在就要做一个知恩图报的人。比如每天帮妈妈多做一些家务,考出好成绩来回报老师,同学有困难热心帮助……总之,我要善待他人,与他们和睦相处,自己的心情也就好多了。同时,我也要时刻地提醒自己,善待每一位同学,尊敬每一位老师,孝顺自己的父母,遇事要多为他人着想,让我们用自己的一片真心,换来一个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相信我们

的成绩会蒸蒸日上的。 读弟子规感悟心得范文2 有很多人他都误以为在现在文明的社会,高科技、高物质享受的社会当中,传统的文化已经不符合时代潮流。所以有很多古圣先贤所留下来的这些文化精髓,可以说是遭人所遗弃,很多人都不晓得这些宝藏它的可贵。尤其近一、两百年来,中国遭受极大的动乱,许多的传统文化道德都在这个荡乱的时代当中,被破坏殆尽。尤其是道德,德教,在今天可以说是已经完全失去了。很多人也很感叹,当今的社会不安宁,人在茫茫的人生当中,不知所为何来,可以说是茫然无知。 弟子规有很多块: 入则孝、谨、信、泛爱众、亲仁、有余力在看完弟子规的时候,在我生活不足的地方改进了。比如说:在吃饭的时候,长者没坐下吃饭,我们应该等着大人们吃饭。 还有,我们都知道,人一生出来,与我们最接近的就是家庭,有良好的家庭,才能孕育优秀的下一代。所以我们看到现在社会它的动乱,我们可以说源于家庭不健全。如果说来改善这样的社会,应该要从我们的学习中着手,而我们最根本的基础点,就建立在家庭当中。所以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才有可能学校的教育,社会教育才有可能更进一步的发挥出来,所以,家庭教育才是我们的根本。 你知道吗?在古时候,他们非常重视儿童教育,从小就了解

《弟子规》-《出则弟》拼音版

《弟子规》 -《出则弟》拼音版 xi ōngd ào y ǒu d ìd ào gōng xi ōng d ìm ùxi ào z ài zhōng 1、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c ái w ùq īng yu àn h ? shēng y án y ǔr ěn f a n z ìmǐn 2、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h u? y ǐn s h í h u? z u ? z ǒu zhǎngz h ěxi ān y ? u z h ěh ?u 3、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zhǎng h ūr ?n jíd ài ji ào r ? n b ùz ài jǐjíd ào 4、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chēngz ūn zhǎng w ùh ūmíng d u ìz ūnzhǎng w ùji ànn?ng 5、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lùy ùzhǎng jíqūyīzhǎng w úy án t u ìgōng lì 6、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q íx i àm ǎch?ngx i àc h ēgu ? y ? u d ài b ǎi b ùy ú 7、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餘 zhǎngz h ělìy ?u w ùz u? zhǎngz h ěz u ? mìngn ǎi z u ? 8、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z ūn zh ǎngqi án shēngy ào d ī d īb ùw? n q ua f ēi y í 9、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j ìn b ìq ūt u ìb ìc h í wan q ǐdu ì s h ìw ùy í 10、近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s h ìz h ūfùr ús h ìf ùs h ìz h ūxi ōng r ús h ìxi ōng 11、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国学经典《弟子规》之《出则悌》(第九课)教学设计(丁守莲)

国学经典《弟子规》之《出则悌》(第九课)教学设计丁守莲活动设计背景 《弟子规》是清代学士根据张示孔子言行的《论语》,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形式所提炼的做人道理,适用于幼儿的启蒙教育。古老的文化中蕴含着的是一脉相承的渊源文化和行为准则。一年级学生的社会性行为更加广博,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逐渐加强,辨别能力有待加强,特别是自己处在特定的环境,小朋友该如何去处理,弟子规能给孩子提供一个很好的行为参考,帮助孩子们欢愉、大方,有礼貌的与人交往。作为精炼、深刻的古文,《弟子规》能帮助孩子们积累丰盛的文化底蕴,培养孩子们灵性。 活动目标 1、理解古文精炼的语句所折射的深刻含义,懂得做人道理。 2、与生活情景结合,将尊敬长辈、关爱伙伴的诗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乐于积极参加国学诵读活动和歌曲表演唱活动,帮助儿童积累文学底蕴,培养儿童优良的品德及灵性。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古文精炼的语句所折射的深刻含义、懂得做人道理。 2、结合自己生活经验,学会做一个长辈们喜欢、朋友们信赖、有责任心的好孩子。 3、富有感情的诵读内容,积极、大方的参与到诵读、歌唱表演中。 活动准备 活动课件、xx、字卡、古筝音乐、曲谱 活动过程 一、激情引入

1、播放课件故事《孔融让梨》,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含义:之前我们学习了《弟子规》里小朋友好父母的内容,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弟子规》里有关于尊敬长辈、兄弟姐妹们友情互相关爱的故事。 2、再次播放课件,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所传达的意义:孔融是怎样吃梨的,我们可以向孔融学习什么?(关心友好,把好吃的留给别人,谦逊有礼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对尊长,勿见能。” 二、诵读导入,培养儿童情绪 带领同学们模仿古人(双手在胸前作捧书状,边念边摇头晃脑诵读),复习诵读,引出课题。 三、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韵文,读准字音。 2、借助图文,译文初步理解课文。 3、富有感情的诵读内容,积极、大方的参与到诵读、歌唱表演中。 四、诵读xx。 1、借助拼音读韵文,要求读准字音。 2、请小老师领读。 3、去掉拼音读文,课件出示韵文。 4、指名读。 5、男女对读。 6、同桌对读。 五、理解xx含义 1、自己试着看译文,理解意思。 2、教师指导理解句意。

读弟子规有感作文.doc

读弟子规有感作文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就是我的座右铭,所以我会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和时间赛跑的人。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读弟子规有感作文”。本内容为大家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读弟子规有感作文(一) 欲治国先齐家,欲齐家先修身,欲修身先正心 《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先师孔子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特别要讲信用;然后要有一颗慈悲的爱心,对一切事物都平等博爱,善待天地万物,自觉保护生态环境;更要主动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最后在利用剩余的时间和精力,来好好地学习其他有益的学问。 我们90年代的小孩,似乎每个人都呈现出不同于别人的个性。有的时候,我们爱去哪就去哪,根本不会跟父母说;有些时候,我们回到家里,就一头栽进房间里,根本也不会跟父母说。其实,在背后的父母都隐含着无比的担心。孩子在外边的时候,担心他是否迷路了,被拐了。我们根本不会想象到他们的焦虑,只会自己玩,不会想到别人的感受。我们爱我们的父母就该“出必告,反必面”,即出去的时候告诉父母知道你们去哪里,回来的时候,要当面告诉父母我们回来了,让他们放心。 曾经,我跟我的哥哥姐姐们相处,或许是因为我们玩得太熟了,所以我总爱直称呼他们的名字。也许是因为习惯了吧,我叫他们名字时候,他们也不见怪,哥哥姐姐们也没跟我说过什麽怨言。但其实,他们自己背后可能有些怨言,但却不会跟我说任何,或许怕我难为。我爱哥哥姐姐们就该“称尊长,勿呼名”,即称呼长辈的时候,不要直称呼他们的名字,要称号“哥哥,姐姐,叔叔,阿姨”等称呼,尊重他们,因为他们是长辈。 我最喜欢不分大小的跟长辈说话。有的时候,遇到我跟他们意见不同时,我总爱大声反驳,不分尊卑。他们有时候也会教训一下我,但我总是这样子左耳入右耳出,不太理会。其实,他们内心也很不满,但也不会狠

弟子规讲义——出则悌(二)

出则悌 引子 〈出则悌〉原文: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近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我们在“入则孝”的部分讲完了孩子在家里应该怎么和父母相处,应该遵守哪些规矩礼节。接下来我们要进入“出则悌”的学习。什么是“悌”呢?“悌”的本意是“敬爱兄长”,泛指“尊敬长辈”。“出则悌”讲的是,家中的兄弟姐妹之间应该如何相处,以及我们和长辈在一起应该遵守什么规矩。 “悌道”实际上就是“孝道”的延续,因此古人往往把“孝”“悌”并称,作为评价一个人最重要的标准,并视之为做人的根本。那么,一个人怎样才算是真正做到了“悌”呢?在古代,《弟子规》要求孩子和长辈在一起的时候,遵守哪些规范?注意哪些礼节?而我们今天和长辈交往的时候,又应该遵守哪些礼节呢?我们来看《弟子规》在“出则悌”的部分是怎么要求的。 、

传统中国的家族意识非常强,一个家族几百口人住在一起。包括爷爷奶奶、叔叔大爷、表哥表弟都住在一起。“悌道”对于维系传统社会家族和睦,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可是在现代社会,像中国古代那样庞大的家族已经很少了。现在我们的家庭一般就是爸爸妈妈和小朋友三口人,我们小朋友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里只有一个孩子,很多人都没有兄弟姐妹,那这是不是就是说“悌道”这种传统美德,对我们来说已经没有用了呢?当然不是,在现代社会中“悌”的思想更应该推广为同学、朋友之间的尊重友爱。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敌人好。孔子说:“入则孝,出则悌”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在家要好好孝敬父母,在外要尊敬师长,团结同学。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解释:当哥哥姐姐的要友爱弟妹,作弟妹的要懂得恭敬兄姐,兄弟姐妹能和睦相处,一家人和乐融融,父母自然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 当哥哥姐姐的,年纪大,懂得道理多,应该在生活上多照顾弟妹,学习上多帮助弟妹。而且,在兄弟姐妹吵架的时候,年纪大一点的哥哥和姐姐要谦让弟妹。那么,当弟弟妹妹的,要听从哥哥姐姐的指导,不能因为自己小就任性不听话。 兄弟姐妹是同一个父母所生,在同一个家庭生活。所以,兄弟姐妹是除了父母之外,我们最亲近的人,也是一生里陪伴我们时间最长的亲人。我们从小懂得尊敬自己的兄长,做兄长的懂得爱护自己的弟妹,不但你在家里能和睦共处,将来在社会上也能与人互相帮助,互相关怀。 《孔融让梨》的故事大家应该都听过,孔融是东汉时期的大文学家。他小时

弟子规出则悌教案设计

弟子规出则悌教案设计 弟子规出则悌教案设计 读课文 【出则悌】 什么叫“出则悌” 就是离开家里,或者我们要外出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注意我们的行为。请看第八条: 【兄道友悌道恭兄悌睦孝在中】 从第八条开始,就讲到如何与人相处。我们都晓得,一个人不能离开社会而自己独居。既要与众相处,我们就不得不注意我们的言行举止,我们的行为,我们一切的造作,都要特别的留心注意。这里一开头就讲“兄道友,悌道恭”,在家里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能跟兄悌姊妹和睦相处。此地的“兄道友”,“道”就是做哥哥的如何来跟悌悌相处。“悌道恭”,悌悌又应该如何来对待哥哥。“兄道友”,这个“友”就是友爱。做哥哥的要友爱悌悌,做悌悌的要恭敬自己的兄长,还有姊妹,彼此都要互相的尊重。 有很多家长曾经这样抱怨过,他说孩子很少没有一天不吵架的,每天总是会打打吵吵。我们晓得,虽然子悌在家里,他们是玩乐也好,是真的吵架也好,从小父母就要灌输他们观念,让他们知道兄悌姊妹就好像是树干、树枝一样,都是生活在一体的,如果吵架就是不孝;两个人呕气,也是不孝。因此,如果兄悌姊妹有吵架的时候,身为父

母的应该要晓以大义,如果能讲一些故事给他们听,可以说会更好。历史上有很多这种孝悌的故事,譬如说唐朝的李绩。李绩当时已经贵为像宰相那么大的一个臣子,当他年老的时候,他还不忘照顾他的姊姊,还为他的姊姊熬煮稀饭,不小心当中,一阵风吹来,火就把李绩的胡子给烧焦了。我们想一想,当姊姊年纪这么大了,李绩年纪也不小、也已经老了,他还能这样的对待自己的姊姊,实在是非常难能可贵。 而且我们想一想,兄悌姊妹的相处,往往比父母还要长久。因为我们距离父母的年龄,相差一段很长的时间,但是跟兄悌姊妹在一起相处的时间,几乎可以说从小一直到我们终老,所以相处的.机会非常的多。更何况童年的时候,非常的难得,从小我们懂得尊敬自己的兄长,做兄长的懂得爱护自己的悌妹,不但你在家里能和睦共处,将来在社会上也能与人互相的包容,互相的帮助,互相的关怀。所以,从小能建立这种友爱的观念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再看下一句:“兄悌睦,孝在中”。如果兄悌姊妹在家里能和睦共处,这个就是属于孝道了。怎么说?如果你经常跟兄悌姊妹吵架,让父母操心,每一次要把爸爸妈妈气得半死,这就是不孝了。所以,从小孩子建立这个友爱的观念非常的重要,因为影响将来非常的大。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也就是说孩子在家里从小就要建立他一个观念,不可以让他感觉钱财非常的重要。当然钱财也是重要,我们要教他懂得节俭,教他要从小就要爱惜家里的物品。如果从小他知道这个物质享受非常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