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动量守恒定律总结整理版

(完整版)动量守恒定律总结整理版
(完整版)动量守恒定律总结整理版

一、动量:

1、定义:物体的_________和________的乘积。

2、定义式:p=____________。

3、单位:___________。

4、方向:动量是矢量,方向与___________的方向相同,因此动量的运算服从_____________法则。

5、动量的变化量:

(1)定义:物体在某段时间内________与_________的矢量差(也是矢量)。

(2)公式:?P=_______________(矢量式)。

(3)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

(4)同一直线上动量变化的计算:选定一个正方向,与正方向同向的动量取正值,与正方向反向的动量取负值,从而将矢量运算简化为代数运算。计算结果中的正负号仅代表_________,不代表_________。

二、动量定理

1、力与的乘积叫做力的冲量。

2、冲量的数学表达式为I= ,单位:。

3、冲量是矢量,其方向与一致。

3、动量定理的内容是:

4、动量定理的数学表达式为:。

三、动量守恒定律

2、什么是系统?什么是内力和外力?

(1)系统: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系统。

(2)内力:系统内物体相互间的作用力

(3)外力:外物对系统内物体的作用力

3.动量守恒定律(law of conservation of momentum)

(1)内容

(2)适用条件:

(3)公式:

(l)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对象:

①动量守恒定律的研究对象是相互作用的两个或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而不是单个物体.

(2)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

①物体系,不受外力或所受合外力为零.

②系统某一方向的动量守恒,如果系统所受合外力不为零,但在某一方向上合外力为零,那么系统在这一方向上的动量分量守恒,即在这个方向上可运用动量守恒定律.

③动量守恒定律的近似应用:在实际问题中,常有系统所受外力不为零,但如果系统内的相互作用力远大于作用于系统的外力时(如碰撞、爆炸),忽略外力的冲量所引起的系统动量的变化,可以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近似求解.这种情况是最常见的.

(2)正确把握动量守恒的特点:

①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是矢量式,

②要注意动量的相对性和瞬时性,

(3)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题的主要步骤:

①分析所研究的物理过程,确定研究对象,即系统所包括的物体.

②分析过程中,系统所受外力情况判定是否满足动量守恒条件.

③选定正方向,确定过程初、末两状态下系统中各物体的动量大小及方向(正、负).

④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列方程、求解并对结果的方向作出说明.

1、动量:运动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叫做动量.是矢量,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动量的合成与分解,按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是状态量;通常说物体的动量是指运动物体某一时刻的动量,计算物体此时的动量应取这一时刻的瞬时速度。是相对量;物体的动量亦与参照物的选取有关,常情况下,指相对地面的动量。单位是kg·m/s;

2、动量和动能的区别和联系

动量是矢量,而动能是标量。因此,物体的动量变化时,其动能不一定变化;而物体的动能变化时,其动量一定变化。

因动量是矢量,故引起动量变化的原因也是矢量,即物体受到外力的冲量;动能是标量,引起动能变化的原因亦是标量,即外力对物体做功。

动量和动能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两者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运动物体的特性,且二者大小间存在关系式:P2=2mE k

3、动量的变化及其计算方法

动量的变化是指物体末态的动量减去初态的动量,是矢量,对应于某一过程(或某一段时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其计算方法:

(1)ΔP=P t一P0,主要计算P0、P t在一条直线上的情况。

(2)利用动量定理ΔP=F·t,通常用来解决P0、P t;不在一条直线上或F为恒力的情况。

二、冲量

1、冲量:力和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叫做该力的冲量.是矢量,如果在力的作用时间内,力的方向不变,则力的方向就是冲量的方向;冲量的合成与分解,按平行四边形法则与三角形法则.冲量不仅由力的决定,还由力的作用时间决定。而力和时间都跟参照物的选择无关,所以力的冲量也与参照物的选择无关。单位是N·s;

2、冲量的计算方法

(1)I=F·t.采用定义式直接计算、主要解决恒力的冲量计算问题。

(2)利用动量定理Ft=ΔP.主要解决变力的冲量计算问题,但要注意上式中F为合外力(或某一方向上的合外力)。

三、动量定理

1、动量定理:物体受到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Ft=mv/一mv或Ft=p/-p;该定理由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出来:(质点m在短时间Δt内受合力为F合,合力的冲量是F合Δt;质点的初、未动量是mv0、mv t,动量的变化量是ΔP=Δ(mv)=mv t-mv0.根据动量定理

得:F合=Δ(mv)/Δt)

2.单位:牛·秒与千克米/秒统一:l千克米/秒=1千克米/秒2·秒=牛·秒;

3.理解:(1)上式中F为研究对象所受的包括重力在内的所有外力的合力。

(2)动量定理中的冲量和动量都是矢量。定理的表达式为一矢量式,等号的两边不但大小相同,而且方向相同,在高中阶段,动量定理的应用只限于一维的情况。这时可规定一个正方向,注意力和速度的正负,这样就把大量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

(3)动量定理的研究对象一般是单个质点。求变力的冲量时,可借助动量定理求,不可直接用冲量定义式.

4.应用动量定理的思路:

(1)明确研究对象和受力的时间(明确质量m和时间t);

(2)分析对象受力和对象初、末速度(明确冲量I合,和初、未动量P0,P t);

(3)规定正方向,目的是将矢量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

(4)根据动量定理列方程

(5)解方程。

5.系统内力和外力

(1)系统: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系统。

(2)内力:系统内物体相互间的作用力

(3)外力:外物对系统内物体的作用力

分析上节课两球碰撞得出的结论的条件:

两球碰撞时除了它们相互间的作用力(系统的内力)外,还受到各自的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使它们彼此平衡。气垫导轨与两滑块间的摩擦可以不计,所以说m1和m2系统不受外力,或说它们所受的合外力为零。

注意:内力和外力随系统的变化而变化。

四、动量定理应用的注意事项

1.动量定理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物体或可看作单个物体的系统,当研究对象为物体系时,物体系的总动量的增量等于相应时间内物体系所受外力的合力的冲量,所谓物体系总动量的增量是指系统内各个的体动量变化量的矢量和。而物体系所受的合外力的冲量是把系统内各个物体所受的一切外力的冲量的矢量和。

2.动量定理公式中的F是研究对象所受的包括重力在内的所有外力的合力。它可以是恒力,也可以是变力。当合外力为变力时F则是合外力对作用时间的平均值。

3.动量定理公式中的Δ(mv)是研究对象的动量的增量,是过程终态的动量减去过程始态的动量(要考虑方向),切不能颠倒始、终态的顺序。

4.动量定理公式中的等号表明合外力的冲量与研究对象的动量增量的数值相等,方向一致,单位相同。但考生不能认为合外力的冲量就是动量的增量,合外力的冲量是导致研究对象运动改变的外因,而动量的增量却是研究对象受外部冲量作用后的必然结果。

5.用动量定理解题,只能选取地球或相对地球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做参照物。忽视冲量和动量的方向性,造成I与P正负取值的混乱,或忽视动量的相对性,选取相对地球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做参照物,是解题错误的常见情况。

二、动量守恒定律

1、内容:相互作用的物体,如果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它们的总动量保持不变,即作用前的总动量与作用后的总动量相等.

2、动量守恒定律适用的条件

①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合外力为零.

②当内力远大于外力时.

③某一方向不受外力或所受合外力为零,或该方向上内力远大于外力时,该方向的动量守恒.

3、常见的表达式

①p /=p ,其中p /、p 分别表示系统的末动量和初动量,表示系统作用前的总动量等于作用后的总动量。

②Δp=0 ,表示系统总动量的增量等于零。

③Δp 1=-Δp 2,其中Δp 1、Δp 2分别表示系统内两个物体初、末动量的变化量,表示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各自动量的增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注意点:

① 研究对象:几个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的系统(如:碰撞)。

② 矢量性:以上表达式是矢量表达式,列式前应先规定正方向;

③ 同一性(即所用速度都是相对同一参考系、同一时刻而言的)

④ 条件:系统不受外力,或受合外力为0。要正确区分内力和外力;

条件的延伸:a.当F 内>>F 外时,系统动量可视为守恒;(如爆炸问题。)

b.若系统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但在某个方向上的合外力为零,则这个方

向的动量守恒。

动量守恒定律习题归纳

1、“合二为一”问题:两个速度不同的物体,经过相互作用,最后达到共同速度。 例1、甲、乙两小孩各乘一辆小车在光滑水平面上匀速相向行驶,速度均为6m/s.甲车上有

质量为m=1kg 的小球若干个,甲和他的车及所带小球的总质量为M 1=50kg ,乙和他的车总质量为M 2=30kg 。现为避免相撞,甲不断地将小球以相对地面16.5m/s 的水平速度抛向乙,且被乙接住。假设某一次甲将小球抛出且被乙接住后刚好可保证两车不致相撞,试求此时:

(1)两车的速度各为多少?(2)甲总共抛出了多少个小球?

分析与解:甲、乙两小孩依在抛球的时候是“一分为二”的过程,接球的过程是“合二为一”的过程。

(1)甲、乙两小孩及两车组成的系统总动量沿甲车的运动方向,甲不断抛球、乙接球后,当甲和小车与乙和小车具有共同速度时,可保证刚好不撞。设共同速度为V ,则: M 1V 1-M 2V 1=(M 1+M 2)V

s m s m V M M M M V /5.1/680

2012121=?=+-= (2)这一过程中乙小孩及时的动量变化为:△P=30×6-30×(-1.5)=225(kg ·m/s )

每一个小球被乙接收后,到最终的动量弯化为 △P 1=16.5×1-1.5×1=15(kg ·m/s ) 故小球个数为)(1515

2251个==??=P P N 2、“一分为二”问题:两个物体以共同的初速度运动,由于相互作用而分开后以不同的速度运动。

例2、人和冰车的总质量为M ,另有一个质量为m 的坚固木箱,开始时人坐在冰车上静止

在光滑水平冰面上,某一时刻人将原来静止在冰面上的木箱以速度V 推向前方弹性挡板,木箱与档板碰撞后又反向弹回,设木箱与挡板碰撞过程中没有机械能的损失,人接到木箱后又以速度V 推向挡板,如此反复多次,试求人推多少次木箱后将不可能再接到木箱?(已知2:31:=m M )

解析:人每次推木箱都可看作“一分为二”的过程,人每次接箱都可以看作是“合二为一”的过程,所以本题为多个“一分为二”和“合二为一”过程的组合过程。

设人第一次推出后自身速度为V 1, 则:MV 1=mV ,

人接后第二次推出,自身速度为V 2,则mV+2mV=MV 2

(因为人每完成接后推一次循环动作,自身动量可看成增加2mV)

设人接后第n 次推出,自身速度为V n ,则mV+2mV(n-1)=MV n

∴V n =

m (2n-1)V ,

s m v /2.515

4.030245=?-?='

3、“三体二次作用过程”问题

所谓“三体二次作用”问题是指系统由三个物体组成,但这三个物体间存在二次不同的相互作用过程。解答这类问题必须弄清这二次相互作用过程的特点,有哪几个物体参加?是短暂作用过程还是持续作用过程?各个过程遵守什么规律?弄清上述问题,就可以对不同的物理过程选择恰当的规律进行列式求解。

例3、光滑的水平面上,用弹簧相连的质量均为2kg 的A 、B 两物块

都以V 0=6m/s 的速度向右运动,弹簧处于原长,质量为4kg 的物

块C 静止在前方,如图所示。B 与C 碰撞后二者粘在一起运动,

在以后的运动中,当弹簧的弹性势能达到最大为 J 时,

物块A 的速度是 m/s 。 分析与解:本题是一个“三体二次作用”问题:“三体”为A 、B 、C 三物块。“二次作用”

过程为第一次是B 、C 二物块发生短时作用,而A 不参加,这过程动量守恒而机械能不守恒;第二次是B 、C 二物块作为一整体与A 物块发生持续作用,这过程动量守恒机械能也守恒。

对于第一次B 、C 二物块发生短时作用过程,设B 、C 二物块发生短时作用后的共同速度为V BC ,则据动量守恒定律得:

BC C B B V m m V m )(0+= (1)

对于第二次B 、C 二物块作为一整体与A 物块发生持续作用,设发生持续作用后的共同速度为V ,则据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 A V 0+V m m m V m m C B A BC C B ))(++=

+( (2) 2220)(2

1)(2121V m m m V m m V m E C B A BC C B A P ++-++= (3) 由式(1)、(2)、(3)可得:当弹簧的弹性势能达到最大为E P =12J 时,物块A 的速度V=3 m/s 。

4、“二体三次作用过程”问题

所谓“二体三次作用”问题是指系统由两个物体组成,但这两个物体存在三次不同的相互作用过程。求解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正确划分三个不同的物理过程,并能弄清这些过程的特点,针对相应的过程应用相应的规律列方程解题。

例4、如图所示,打桩机锤头质量为M ,从距桩顶h 高处自由下落,打在质量为m 的木桩

上,且在极短时间内便随桩一起向下运动,使得木桩深入泥土的距离为S ,那么在木桩下陷过程中泥土对木桩的平均阻力是多少?

分析与解:这是一道联系实际的试题。许多同学对打木桩问题的过程没有弄清楚,加上又

不理解“作用时间极短”的含意而酿成错误。其实打木桩问题可分为三个过程:

其一:锤头自由下落运动过程,设锤刚与木桩接

触的速度为V 0,则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gh=202

1MV ,所以V 0=gh 2。 其二:锤与木桩的碰撞过程,由于作用时间极短,

内力远大于外力,动量守恒,设碰后的共同速度为V ,

据动量守恒定律可得:

MV 0=(M+m)V, 所以V=m M MV +0 其三:锤与桩一起向下做减速运动过程,设在木桩下陷过程中泥土对木

桩的平均阻力为f,由动能定理可得:

(M+m )gS-fS=0-2)(21V m M +,所以f=(M+m)g+S

m M gh M )(2+. 练习:

1、如图所示,C 是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的一块木板,木板的质量为3m ,在木板的上面有两块质量均为m 的小木块A 和B ,它们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最初木板静止,A 、B 两木块同时以方向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 0和2V 0在木板上滑动,木

板足够长, A 、B 始终未滑离木板。求:

M

V 0

2V 0

(1)木块B 从刚开始运动到与木板C 速度刚好相等的过程中,木块B 所发生的位移;

(2)木块A 在整个过程中的最小速度。

解:(1)木块A 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木块B 一直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木板C 做两段加速度不同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直到A 、B 、C 三者的速度相等为止,设为V 1。对A 、B 、C 三者组成的系统,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100)3(2V m m m mV mV ++=+ 解得:V 1=0.6V 0

对木块B 运用动能定理,有:

2021)2(2

121V m mV mgs -=-μ 解得)50/(91:20g V s μ= (2)设木块A 在整个过程中的最小速度为V ′,所用时间为t ,由牛顿第二定律: 对木块A :g m mg a μμ==/1,

对木板C :3/23/22g m mg a μμ==,

当木块A 与木板C 的速度相等时,木块A 的速度最小,因此有:

t g gt V )3/2(0μμ=- 解得)5/(30g V t μ=

木块A 在整个过程中的最小速度为:.5/2010/V t a V V =-=

2、如图所示为三块质量均为m ,长度均为L 的木块。木块1和木块2重叠放置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木块3沿光滑水平桌面运动并与叠放在下面的木块2发生碰撞后粘合在一起,如果要求碰后原来叠放在上面的木块1完全移到木块3上,并且不会从木块3上掉下,木块3碰撞前的动能应满足什么条件?设木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解:设第3块木块的初速度为V 0,对于3、2两木块的系统,设碰撞后的速度为

V 1,据动量守恒定律得:mV 0=2mV 1 ○

1 对于3、2整体与1组成的系统,设共同速度为V 2,则据动量守恒定律得:

2mV 1=3mV 2 ○

2 (1)第1块木块恰好运动到第3块上,首尾相齐,则据能量守恒有: 3221.3.2

1.2.21V m V m mgL -=μ ○3 由○

1○2○3联立方程得:E k3=6μmgL ○4 (2)第1块运动到第3块木块上,恰好不掉下,据能量守恒定律得:

3221.3.2

1.2.21)5.1(V m V m L mg -=μ ○

5 由○1○2○5联立方程得:E k3=9μmgL 故:mgL E mgL k μμ963≤≤

二、课后检测

1、小车AB 静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A 端固定一个轻质弹簧,B 端粘有橡皮泥,AB 车质量为M ,长为L ,质量为m 的木块C 放在小车上,用细绳连结于小车的A 端并使弹簧压缩,开始时AB 与C 都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当突然烧断细绳,弹簧被释放,使物体

C

离开弹簧向B 端冲去,并跟B 端橡皮泥粘在一起,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BCD )

A .如果A

B 车内表面光滑,整个系统任何时刻机械能都守恒

B .整个系统任何时刻动量都守恒

C .当木块对地运动速度为v 时,小车对地运动速度为M m v

D .AB 车向左运动最大位移小于M

m L 2、质量为M 的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 的小球用细绳吊在小

车上O 点,将小球拉至水平位置A 点静止开始释放(如图所示),求小球

落至最低点时速度多大?(相对地的速度)

案:m

M MgL +2 3、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两个并排放置的木块A 和B ,已知m A =0.5 kg ,m B =0.3 kg,有一质量为m C =0.1 kg 的小物块C 以20 m/s 的水平速度滑上A 表面,由于C 和A 、B 间有摩擦,C 滑到B 表面上时最终与B 以2.5 m/s 的共同速度运动,求:(1)

木块A 的最后速度; (2)C 离开A 时C 的速度。

答案:(1)v A =2 m/s (2)v C =4 m/s

4、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做抛球游戏,甲站在一辆平板车上,车与水平地面间

摩擦不计.甲与车的总质量M =100 kg ,另有一质量m =2 kg 的球.乙站在车

的对面的地上,身旁有若干质量不等的球.开始车静止,甲将球以速度v

(相对地面)水平抛给乙,乙接到抛来的球后,马上将另一质量为m ′=2m

的球以相同速率v 水平抛回给甲,甲接住后,再以相同速率v 将此球水平抛给乙,这样往复进行.乙每次抛回给甲的球的质量都等于他接到的球的质量为2倍,求:

(1)甲第二次抛出球后,车的速度大小.

(2)从第一次算起,甲抛出多少个球后,再不能接到乙抛回来的球.答案:(1)101v ,向左 (2)5个

A B

C v C

v m m v m v m C B A A C C )(++=得s m v A /6.2=

C 刚滑到B 上时速度为'C v ,B 与A 等速 ∴ v m m v m v m B C A B C C '

C

A B B C C m v m v m m v -+=')(s m /2.4= 点评:系统动量守恒是系统内物体作用过程中任意时刻动量都与初动量相等。

6. 一长为l ,质量为M 的木板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 的滑块的初速度0v 滑到木板上,木板长度至少为多少才能使滑块不滑出木板。(设滑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为μ)

m v 0M

解析:滑块与木板相互作用系统动量守恒,滑块不从木板上滑出则滑块与木板有相等的末速度。设末速度为v ,滑块滑动中位移为S ,则木板滑动位移为l S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v M m mv )(0+= ① 由动能定理得2202

121mv mv mgS -=μ ② 22

1)(Mv l S mg =-μ ③ 由①得 M m mv v +=0 ④ 220)(2

121v M m mv mgl +-=μ把④代入得220mv M m M mgl +=μ M

m M g v l +=μ220 点评:系统内物体间相互作用力对物体的冲量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相互作用力对两物体做功数值一般不等。

7.质量M=0.6kg的平板小车静止在光滑水面上,如图7所示,当t=0时,两个质量都为m=0.2kg的小物体A和B,分别从小车的左端和右端以水平速度1 5.0/v m s =和2 2.0/v m s =同时冲上小车,当它们相对于小车停止滑动时,

没有相碰。已知A、B两物体与车面的动摩擦因数都是0.20,

取g=102

/m s ,求:

(1)A、B两物体在车上都停止滑动时车的速度;

(2)车的长度至少是多少?

8..如图8所示,A、B两球质量均为m,期间有压缩的轻短弹簧处于锁定状态。弹簧的长

度、两球的大小均忽略,整体视为质点,该装置从半径为R的竖直光滑圆轨道左侧与圆心等高处由静止下滑,滑至最低点时,解除对弹簧的锁定状态之后,B球恰好能到达轨道最高点,求弹簧处于锁定状态时的弹性势能。

7.解:(1)设物体A、B相对于车停止滑动时,车速为v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

212()(2)m v v M m v -=+

0.6/v m s =

方向向右

(2)设物体A、B在车上相对于车滑动的距离分别为1L 2、L ,车长为L,由功能关系

2221212111()(2)222mg L L mv mv M m v μ+=+-+ 12 6.8L L L m ≥+=

可知L至少为6.8m

8.解:设A、B系统滑到圆轨道最低点时锁定为0v ,解除弹簧锁定后A、B的速度分别为A B v v 、,B到轨道最高点的速度为V,则有

201222

mgR mv = 02A B m mv mv =+

22201112222

A B mv E mv mv ?+=+弹 2

v mg m R

= 2211222

B mv mg R mv =?+ 解得:(7210)E mgR =-弹

9.如图5-7所示,坡道顶端距水平面高度为h ,质量为m 1的小物块A 从坡道顶端由静止滑下,进入水平面上的滑道时无机械能损失,为使A 制动,将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滑道延长线M 处的墙上,另一端与质量为m 2的档板相连,弹簧处于原长时,B 恰好位于滑道的末端O 点。A 与B 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后结合在一起共同压缩弹簧。已知在OM 段A 、B 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其余各处的摩擦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 ,求

(1)物块A 在档板B 碰撞瞬间的速度v 的大小;

(2)弹簧最大压缩时为d 时的弹性势能E P (设弹簧处于原长时弹性势能为零)。

解析:(1)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有 211112m gh m v = 2v gh = (2)A 、B 在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有/112()m v m m v =+

A 、

B 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W =12()m m gd μ+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 /212121()()2

P m m v E m m gd μ+=++ 解得

211212

()P m E gh m m gd m m μ=-++ 10.如图5-5所示,质量为M 的天车静止在光滑轨道上,下面用长为L 的细线悬挂着质量为m 的沙箱,一颗质量为0m 的子弹,以0v 的水平速度射入沙箱,并留在其中,在以后运动过程中,求:沙箱上升的最大高度。

解析:子弹打入沙箱,水平方向动量守恒,1000)(v m m v m +=,

此后由天车、沙箱和子弹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当沙箱上摆到最高点时,系统具有相等的水平速度,损失的动能转化为沙箱的重力势能,运用“子弹打木块”的结论, 21000)(2

1)()(v m m M m m M gh m m +?++=+, 联系以上两式,则沙箱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g

M m m m m Mv m h )()(20202020+++=。

动量守恒定律模块知识点总结

动量守恒定律模块知识点总结 1.定律内容:相互作用的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如果不受外力作用,或者它们受到的外力之和为零,则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2.一般数学表达式:''11221122m v m v m v m v +=+ 3.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 : ①系统不受外力或受到的外力之和为零(∑F 合=0); ②系统所受的外力远小于内力(F 外 F 内),则系统动量近似守恒; ③系统某一方向不受外力作用或所受外力之和为零,则系统在该方向上动量守恒(分方向动量守恒) 4.动量恒定律的五个特性 ①系统性: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时,应明确研究对象是一个至少由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的系统,同时应确保整个系统的初、末状态的质量相等 ②矢量性:系统在相互作用前后,各物体动量的矢量和保持不变.当各速度在同一直线上时,应选定正方向,将矢量运算简化为代数运算 ③同时性:12,v v 应是作用前同一时刻的速度,''12,v v 应是作用后同—时刻的速度 ④相对性:列动量守恒的方程时,所有动量都必须相对同一惯性参考系,通常选取地球作参考系 ⑤普适性:它不但适用于宏观低速运动的物体,而且还适用于微观高速运动的粒子.它与牛顿运动定律相比,适用范围要广泛得多,又因动量守恒定律不考虑物体间的作用细节,在解决问题上比牛顿运动定律更简捷 例题. 1.质量为m 的人随平板车以速度V 在平直跑道上匀速前进,不考虑摩擦阻力,当此人相对于车竖直跳起至落回原起跳位置的过程中,平板车的速度 ( A ) A .保持不变 B .变大 C .变小 D .先变大后变小 E .先变小后变大 2.两名质量相等的滑冰人甲和乙都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现在其中一人向另一人抛出一个篮球,另一人接球后再抛回.如此反复进行几次后,甲和乙最后的速率关系是 ( B ). A .若甲先抛球,则一定是V 甲>V 乙 B .若乙最后接球,则一定是V 甲>V 乙 C .只有甲先抛球,乙最后接球,才有V 甲>V 乙 D .无论怎样抛球和接球,都是V 甲>V 乙 3.一小型宇宙飞船在高空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如果飞船沿其速度相反的方向弹射出一个质量较大的物体,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D ). A .物体与飞船都可按原轨道运行 B .物体与飞船都不可能按原轨道运行 C .物体运行的轨道半径无论怎样变化,飞船运行的轨道半径一定增加 D .物体可能沿地球半径方向竖直下落 4.在质量为M 的小车中挂有一单摆,摆球的质量为m 。,小车(和单摆)以恒定的速度V 沿光滑水平地面运动,与位于正对面的质量为m 的静止木块发生碰撞,碰撞时间极短,在此碰撞过程中,下列哪些说法是可能发生的( BC ). A.小车、木块、摆球的速度都发生变化,分别变为V 1、V 2、V 3,满足(m 。十M )V =MV l 十mV 2十m 。V 3 B .摆球的速度不变,小车和木块的速度变为V 1、V 2,满足MV =MV l 十mV 2 C .摆球的速度不变,小车和木块的速度都变为V ’,满足MV=(M 十m )V ’ D.小车和摆球的速度都变为V 1,木块的速度变为V 2,满足(M +m o )V =(M +m o )V l +mV 2

(完整版)复变函数知识点梳理解读

第一章:复数与复变函数 这一章主要是解释复数和复变函数的相关概念,大部分内容与实变函数近似,不难理解。 一、复数及其表示法 介绍复数和几种新的表示方法,其实就是把表示形式变来变去,方便和其他的数学知识联系起来。 二、复数的运算 高中知识,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等。主要是用新的表示方法来解释了运算的几何意义。 三、复数形式的代数方程和平面几何图形 就是把实数替换成复数,因为复数的性质,所以平面图形的方程式二元的。 四、复数域的几何模型——复球面 将复平面上的点,一一映射到球面上,意义是扩充了复数域和复平面,就是多了一个无穷远点,现在还不知道有什么意义,猜想应该是方便将微积分的思想用到复变函数上。 五、复变函数 不同于实变函数是一个或一组坐标对应一个坐标,复变函数是一组或多组坐标对应一组坐标,所以看起来好像是映射在另一个坐标系里。 六、复变函数的极限和连续性 与实变函数的极限、连续性相同。 第二章:解析函数

这一章主要介绍解析函数这个概念,将实变函数中导数、初等函数等概念移植到复变函数体系中。 一、解析函数的概念 介绍复变函数的导数,类似于实变二元函数的导数,求导法则与实变函数相同。 所谓的解析函数,就是函数处处可导换了个说法,而且只适用于复变函数。而复变函数可以解析的条件就是:μ对x与ν对y的偏微分相等且μ对y和ν对x的偏微分互为相反数,这就是柯西黎曼方程。二、解析函数和调和函数的关系 出现了新的概念:调和函数。就是对同一个未知数的二阶偏导数互为相反数的实变函数。而解析函数的实部函数和虚部函数都是调和函数。而满足柯西黎曼方程的两个调和函数可以组成一个解析函数,而这两个调和函数互为共轭调和函数。 三、初等函数 和实变函数中的初等函数形式一样,但是变量成为复数,所以有一些不同的性质。 第三章:复变函数的积分 这一章,主要是将实变函数的积分问题,在复变函数这个体系里进行了系统的转化,让复变函数有独立的积分体系。但是很多知识都和实变函数的知识是类似的。可以理解为实变函数积分问题的一个兄弟。 一、复积分的概念 复积分就是复变函数的积分,实质是两个实二型线积分。所以应该具有相应的实二型线积分的性质。复积分存在的充分条件是实部函数和虚部函数都连续。 二、柯西积分定理

校际交流工作总结

- 校际交流活动总结 2014—2015 上北河沿学 校初中部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校教育教学改革,更新教学观念,增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我校教师的业务素质与教学能力,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取得了扎实有效的活动效果。现将我校交流活动工作总结如下: 一、完善校际交流过程,提高自身水平 (一)加强领导,有效落实 本学期,我校沿用以往校际交流领导小组,制订了这学期切实有效地活动方案,并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而不断地调整充实,每一项具体工作都要求分管领导认真落实,加强业务指导和过程管理,促进校际交流活动积极有效地开展。 (二)积极参与二中组织的校际交流活动,所有青年教师到二中听结对教师的常规课,每周两节,同时听优秀教师的公开示范课,听课过程中与帮扶教师沟通,答疑解惑。青年教师还参与二中书写毛笔字的评比或展示活动,王蕾,陈业慧等教师在评比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三)以课堂作为工作的切入点 在活动期间,我校青年教师展示教学公开课,邀请二中结对校教师及教学主管领导9人次参与我校的听课、评课活动,期间还得到了进修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地,有效地促进了我校的教研风气,促进了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

在评课活动中,教师积极发言,有肯定、有建议、有学习、有研讨,评课内容涉及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语言、双边互动等多个方面。在互相交流、讨论、学习过程中,我校教师的学习研究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积极参与教委组织的先进教学经验学习,先在本校组织教师学习理论,然后到三中听课学习“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回校后,组织全体教师讨论,并在教学中积极实施,取得显著效果。 (五)通过一个学期的交流活动,我校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每位教师在学期末都写出了心得体会。 二、经验和收获 谈到收获,最重要的是我们通过学习汲取了兄弟校的宝贵的经验,结合教学实践形成自己的一套教学模式并运用于课堂教学,而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校际结对交流活动,促进了我校教学教研工作,教师的业务理论水平有很大提高。 总之,我们一直在兢兢业业、默默努力。展望未来,我们满怀信心:随着教育形势的大发展,通过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定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病理生理学》考试知识点总结知识分享

《病理生理学》考试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疾病概论 1、健康、亚健康与疾病的概念 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以及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 亚健康状态:人体的机能状况下降,无法达到健康的标准,但尚未患病的中间状态,是机体在患病前发出的“信号”. 疾病disease:是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机体的自稳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2、死亡与脑死亡的概念及判断标准 死亡:按照传统概念,死亡是一个过程,包括濒死期,临床死亡期和生物学死亡期。一般认为死亡是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 脑死亡:指脑干或脑干以上中枢神经系统永久性地、不可逆地丧失功能。判断标准:①不可逆性昏迷和对外界刺激完全失去反应;②无自主呼吸;③瞳孔散大、固定;④脑干神经反射消失,如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咳嗽反射、咽反射等;⑤脑电波消失,呈平直线。 ⑥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3、第二节的发病学部分 发病学:研究疾病发生的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⑴自稳调节紊乱规律;⑵损伤与抗损伤反应的对立统一规律; ⑶因果转化规律;⑷局部与整体的统一规律。 第三章细胞信号转导与疾病 1、细胞信号转导的概念 细胞信号转导是指细胞外因子通过与受体(膜受体或核受体)结合,引发细胞内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以及蛋白间相互作用,直至细胞生理反应所需基因开始表达、各种生物学效应形成的过程。 2、受体上调(增敏)、受体下调(减敏)的概念 由于信号分子量的持续性减少,或长期应用受体拮抗药会发生受体的数量增加或敏感性增强的现象,称为受体上调(up-regulation);造成细胞对特定信号的反应性增强,称为高敏或超敏。 反之,由于信号分子量的持续性增加,或长期应用受体激动药会发生受体的数量减少或敏感性减弱的现象,称为受体下调(down-regulation)。造成细胞对特定信号的反应性增强,称为减敏或脱敏。 第五章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1、三种脱水类型的概念 低渗性脱水是指体液容量减少,以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以细胞外液减少为主的病理变化过程。(低血钠性细胞外液减少)高渗性脱水是指体液容量减少,以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50mmol/L,和血浆渗透压>310mmol/L,以细胞内液减少为主的病理变化过程。(高血钠性体液容量减少)等渗性脱水水钠等比例丢失,细胞外液显著减少,细胞内液变化不明显。(正常血钠性体液容量减少)

动量、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教学内容

龙文教育动量知识点总结 一、对冲量的理解 1、I =Ft :适用于计算恒力或平均力F 的冲量,变力的冲量常用动量定理求。 2、I 合 的求法: A 、若物体受到的各个力作用的时间相同,且都为恒力,则I 合=F 合.t B 、若不同阶段受力不同,则I 合为各个阶段冲量的矢量和。 1、意义:冲量反映力对物体在一段时间上的积累作用,动量反映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2、矢量性:ΔP 的方向由v ?决定,与1p 、2p 无必然的联系,计算时先规定正方向。 三、对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1、研究对象:相互作用的物体所组成的系统 2、条件: A 、理想条件: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有合力为零。 B 、近似条件:系统内力远大于外力,则系统动量近似守恒。 C 、单方向守恒:系统单方向满足上述条件,则该方向系统动量守恒。 结论:等质量 弹性正碰 时,两者速度交换。 依据:动量守恒、动能守恒 五、判断碰撞结果是否可能的方法: 碰撞前后系统动量守恒;系统的动能不增加;速度符合物理情景。 动能和动量的关系:m p E K 22 = K mE p 2= 六、反冲运动: 1、定义:静止或运动的物体通过分离出一部分物体,使另一部分向反方向运动的现象叫反冲运动。 2、规律:系统动量守恒 3、人船模型: 条件:当组成系统的2个物体相互作用前静止,相互作用过程中满足动量守恒。

七、临界条件: “最”字类临界条件如压缩到最短、相距最近、上升到最高点等的处理关键是——系统各组成部分具有共同的速度v。 八、动力学规律的选择依据: 1、题目涉及时间t,优先选择动量定理; 2、题目涉及物体间相互作用,则将发生相互作用的物体看成系统,优先考虑动量守恒; 3、题目涉及位移s,优先考虑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 4、题目涉及运动的细节、加速度a,则选择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学规律; 九、表达规范:说明清楚研究对象、研究过程、规律、规定正方向。 典型练习 一、基本概念的理解:动量、冲量、动量的改变量 1、若一个物体的动量发生了改变,则物体的() A、速度大小一定变了 B、速度方向一定变了 C、速度一定发生了改变 D、加速度一定不为0 2、质量为m的物体从光滑固定斜面顶端静止下滑到底端,所用的时间为t, 斜面倾角为θ。则() A、物体所受支持力的冲量为0 B、物体所受支持力冲量为 θ cos mgt C、重力的冲量为mgt D、物体动量的变化量为 θ sin mgt 3、在光滑水平面上水平固定放置一端固定的轻质弹簧,质量为m的小球沿弹簧所位于的直线方向以速度v运动,并和弹簧发生碰撞,小球和弹簧作用后又以相同的速度反弹回去。在球和弹簧相互作用过程中,弹簧对小球的冲量I的大小和弹簧对小球所做的功W分别为: A、I=0、W=mv2 B、I=2mv、W = 0 C、I=mv、W = mv2/2 D、I=2mv、W = mv2/2 二、动量定理的应用: 4、下列运动过程中,在任意相等时间内,物体动量变化相等的是:() A、匀速圆周运动 B、自由落体运动 C、平抛运动 D、匀减速直线运动

(完整版)【工程数学】复变函数复习重点

复变函数复习重点 (一)复数的概念 1.复数的概念:z x iy =+,,x y 是实数, ()()Re ,Im x z y z ==.21i =-. 注:一般两个复数不比较大小,但其模(为实数)有大小. 2.复数的表示 1) 模:z = 2)幅角:在0z ≠时,矢量与x 轴正向的夹角,记为()Arg z (多值函数); 主值()arg z 是位于(,]ππ-中的幅角。 3)()arg z 与arctan y x 之间的关系如下: 当0,x > arg arctan y z x =; 当0,arg arctan 0,0,arg arctan y y z x x y y z x ππ? ≥=+??

校际交流工作总结

- 校际交流活动总结 2014—2015 上北河沿学校初中部为了进一步推动我校教育教学改革,更新教学观念,增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我校教师的业务素质与教学能力,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取得了扎实有效的活动效果。现将我校交流活动工作总结如下: 一、完善校际交流过程,提高自身水平 (一)加强领导,有效落实 本学期,我校沿用以往校际交流领导小组,制订了这学期切实有效地活动方案,并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而不断地调整充实,每一项具体工作都要求分管领导认真落实,加强业务指导和过程管理,促进校际交流活动积极有效地开展。 (二)积极参与二中组织的校际交流活动,所有青年教师到二中听结对教师的常规课,每周两节,同时听优秀教师的公开示范课,听课过程中与帮扶教师沟通,答疑解惑。青年教师还参与二中书写毛笔字的评比或展示活动,王蕾,陈业慧等教师在评比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三)以课堂作为工作的切入点 在活动期间,我校青年教师展示教学公开课,邀请二中结对校教师及教学主管领导9人次参与我校的听课、评课活动,期间还得到了进修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地,有效地促进了我校的教研风气,促进了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 在评课活动中,教师积极发言,有肯定、有建议、有学习、有研讨,

评课内容涉及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语言、双边互动等多个方面。在互相交流、讨论、学习过程中,我校教师的学习研究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积极参与教委组织的先进教学经验学习,先在本校组织教师学习理论,然后到三中听课学习“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回校后,组织全体教师讨论,并在教学中积极实施,取得显著效果。 (五)通过一个学期的交流活动,我校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每位教师在学期末都写出了心得体会。 二、经验和收获 谈到收获,最重要的是我们通过学习汲取了兄弟校的宝贵的经验,结合教学实践形成自己的一套教学模式并运用于课堂教学,而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校际结对交流活动,促进了我校教学教研工作,教师的业务理论水平有很大提高。 总之,我们一直在兢兢业业、默默努力。展望未来,我们满怀信心:随着教育形势的大发展,通过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定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病理生理学考试重点笔记(精华)

病生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1.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任务和内容是什么? 研究任务: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机制,研究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的 变化和机制,根据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进行实验治疗,分析疗效原理,探 讨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主要内容是:①总论,包括绪论和疾病概论。②病理过程。③各论,各系统器官病理生理学。 2.病理生理学主要研究方法: ①动物实验(急性、慢性)②临床观察③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3.循证医学 主要是指一切医学研究与决策均应以可靠的科学成果为依据。循证医学是以证据为基础,实践为核心的医学。 4.谈谈你对病理生理学课程特点的理解及学习计划。 病理生理学揭示了疾病时各种临床表现和体内变化的内在联系,阐明了许多疾病的原因、条件、机制和规律。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从疾病发生的原因、条件、机制和规律出发,深入学习。 第二章疾病概论 1.概念题 ①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全身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健康至少包含强壮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净精神状态。 ②疾病:疾病是指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与机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个损伤与抗损伤斗争的有规律过程。 ③病因:疾病发生的原因简称病因,又可称为致病因素。 ④条件:主要是指那些能够影响疾病发生的各种机体内外因素。 ⑤脑死亡:目前一般均以枕骨大孔以上全脑死亡作为脑死亡的标准。 2.简述病因、条件及诱因的相互联系与区别。 病因分成七大类:①生物性因素②理化因素③机体必须物质的缺乏或过多④遗传性因素⑤先天性因素⑥免疫因素⑦精神、心理、社会因素 生物性因素主要包括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立克次体等)和寄生虫。此类病因侵入机体后常常构成一个传染过程。 3.简述遗传性因素与先天性因素的不同 遗传性因素直接致病主要是通过遗传物质基因的突变或染色体畸变而发生的。有的先天性因素是可以遗传的,如先天愚型。 4.以大出血为例,叙述发展过程中的因果交替与恶性循环。 大出血→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交感神经兴奋→微动脉微静脉收缩→组织缺氧→毛细血管大量开放→微循环淤血→回心血量锐减→心输出量减少…(恶性循环形成) 5.判断脑死亡的标准及意义 标准:①呼吸心跳停止②不可逆性深昏迷③脑干神经反射消失④瞳孔扩大或固定 ⑤脑电波消失,呈平直线⑥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意义:①法律依据②医务人员判断死亡的时间和确定终止复苏抢救的界限③器官移植的时期和合法性 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障碍 1.试述低容量性低钠血症的原因、机制及对机体的影响。 (一)病因和机制:肾内和肾外丢失大量的液体或液体积聚在“第三间隙”后处

复变函数总结完整版

第一章复数 1 i 2=-1 i = ?, -1 欧拉公式z=x+iy 实部Re Z 虚部Im Z 2运算① z1≡z2^ Rez1=Rez2Imz1=Imz2 ②(z1±z2)=Re(z1±z2)+lm(z1±z2)= (Rez1±Rez2)+(lm z1+ Im Z2) 乙Z2 ③=χ1 iy1 χ2 iy2 X1X2iχ1y2iχ2y1- y1y2 =X1X2 -y』2 i χ1y2 χ2y1 ④z1 _ z1z2 一χ1 i y1 χ2 -iy2 _ χ1χ2 y1y2 i y1χ2 -χ1y2 2 2 2 2 Z2 Z2Z2 χ2 iy2 χ2 -iy2 χ2 y2 χ2 y2 ⑤z = X - iy 共轭复数 z z =(x+iy I x — iy )=χ2+ y2共轭技巧 运算律P1页 3代数,几何表示 ^X iy Z与平面点χ,y-------- 对应,与向量--- 对应 辐角当z≠0时,向量Z和X轴正向之间的夹角θ ,记作θ =Arg z= V0■ 2k二k= ± 1 ± 2± 3… 把位于-∏v二0≤∏的厲叫做Arg Z辐角主值记作^0= argz0 4如何寻找arg Z π 例:z=1-i 4 π z=i 2 π z=1+i 4 z=-1 π 5 极坐标: X = r CoSr , y = r sin 二Z=Xiy = r COSr isin

利用欧拉公式e i 71 =COS71 i Sin71 例2 f Z = C 时有(C )=0

可得到z= re° Z z2=r1e i J r2e i72=r1r2e iτe i72= r1r2e i 71'y^ 6高次幂及n次方 n n in 「n Z Z Z Z ............ z=re r COS 1 Sin nv 凡是满足方程国=Z的ω值称为Z的n次方根,记作CO =^Z ☆当丄二f Z o时,连续 例1 证明f Z =Z在每一点都连续 证:f(Z f(Z o )= Z - Z o = Z - Z o τ 0ZT Z o 所以f z = Z在每一点都连续 3导数 f Z o Jm fZ 一 f z o z-?z°Z-Z o ,2 n 第二章解析函数 1极限 2函数极限 ①复变函数 对于任一Z- D都有W FP与其对应川=f Z 注:与实际情况相比,定义域,值域变化 例f z = z Z—Z o 称f Z当Z-:Z o时以A为极限 df(z l Z=Zo 1

病理生理学重点归纳

三种类型脱水的对比 体内固定酸的排泄(肾脏): 固定酸首先被体液缓冲系统所缓冲,生成H 2CO 3和相应的固定酸盐(根); H 2CO 3在肾脏解离为CO 2和H 2O ,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即固定酸中的H + 以CO 2和H 2O 的形式进入肾小管 上皮细胞,进一步通过H 2CO 3释放H + 进入肾小管腔; 固定酸的酸根以其相应的固定酸盐的形式 被肾小球滤出; 进入肾小管腔的H + 和固定酸的酸根在肾小管腔内结合成相应的固定酸排出体外。 呼吸性调节和代谢性调节(互为代偿,共同调节): 呼吸性因素变化后,代谢性因素代偿: 代谢性因素变化后,呼吸性、代谢性 因素均可代偿: 酸碱平衡的调节: 体液的缓冲,使强酸或强碱变为弱酸或弱碱,防止pH 值剧烈变动; 同时使[HCO3-]/[H 2CO 3]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化。 呼吸的变化,调节血中H 2CO 3的浓度; 肾调节血中HCO3-的浓度。 使[HCO3-]/[H 2CO 3]二者的比值保持20:1,血液pH 保持7.4。 各调节系统的特点: 血液缓冲系统:起效迅速,只能将强酸(碱)→弱酸(碱),但不能改变酸(碱)性物质的总量; 组织细胞:调节作用强大,但可引起血钾浓度的异常; 呼吸调节:调节作用强大,起效快,30 min 可达高峰;但仅对CO 2起作用; 肾 调节:调节作用强大,但起效慢,于数小时方可发挥作用,3~5 d 达高峰。

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 代偿性: pH仍在正常范围之内, 即[HCO3-]/[H2CO3]仍为20:1, 但各自的含量出现异常变化。失代偿性: pH明显异常,超出正常范围。 判定酸碱平衡紊乱的常用指标: pH值:7.35-7.45(动脉血) 动脉血CO2分压(PaCO2):33-46mmHg,均值40mmHg 标准碳酸氢盐和实际碳酸氢盐(SB/AB):正常人AB=SB:22-27mmol/L,均值24mmol/L 缓冲碱(BB):45-52mmol/L,均值48mmol/L 碱剩余(BE):-/+3.0mmol/L 阴离子间隙(AG):12-/+2mmol/L,AG>16mmol/L,判断AD增高代谢性酸中毒

第十六章 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

第十六章 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 一、动量和动量定理 1、动量P (1)动量定义式:P=mv (2)单位:kg ·m/s (3)动量是矢量,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2、动量的变化量ΔP 12P -P P =? (动量变化量=末动量-初动量) 注意:在求动量变化量时,应先规定正方向,涉及到的矢量的正负根据规定的正方向确定。 3/冲量 (1)定义式:I=Ft 物体所受到的力F 在t 时间内对物体产生的冲量为F 与t 的乘积 (2)单位:N ·s (2)冲量I 是矢量,方向跟力F 的方向相同 4、动量定理 (1)表达式:12P -P I =(合外力对物体的冲量=物体动量的变化量) 注意:应用动量定理时,应先规定正方向,涉及到的矢量的正负根据规定的正方向确定。 二、动量守恒定律 1、系统内力和外力 相互作用的两个(或多个)物体,组成一个系统,系统内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称为内力;系统外其他物体对系统内物体的作用力,称为外力。 2、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如果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2)表达式:22112211v m v m v m v m '+'=+ (两物体相互作用前的总动量=相互作用后的总动量) (3)对条件的理解: ①系统不受外力或者受外力合力为零 ②系统所受外力远小于系统内力,外力可以忽略不计 ③系统合外力不为零,但是某个方向上合外力为零,则系统在该方向上总动量守恒 三、碰撞 1、碰撞三原则: (1)碰前后面的物体速度大,碰后前面的物体速度大,即:碰前21v v ?,碰后21 v v '?'; (2)碰撞前后系统总动量守恒 (3)碰撞前后动能不增加,即222211222211v m 2 1v m 21v m 21v m 21'+'≥+ 2、碰撞的分类Ⅰ (1)对心碰撞:两物体碰前碰后的速度都沿同一条直线。 (2)非对心碰撞:两物体碰前碰后的速度不沿同一条直线。

复变函数积分方法总结

复变函数积分方法总结The final revision was on November 23, 2020

复变函数积分方法总结 经营教育 乐享 [选取日期] 复变函数积分方法总结 数学本就灵活多变,各类函数的排列组合会衍生多式多样的函数新形势,同时也具有本来原函数的性质,也会有多类型的可积函数类型,也就会有相应的积分函数求解方法。就复变函数: z=x+iy i2=-1 ,x,y分别称为z的实部和虚部,记作x=Re(z),y=Im(z)。arg z=θθ称为主值 -π<θ≤π,Arg=argz+2kπ。利用直角坐标和极坐标的关系式x=rcosθ,y=rsinθ,故z= rcosθ+i rsinθ;利用欧拉公式 e iθ=cosθ+isinθ。z=re iθ。 1.定义法求积分: 定义:设函数w=f(z)定义在区域D内,C为区域D内起点为A终点为B 的一条光滑的有向曲线,把曲线C任意分成n个弧段,设分点为A=z0,

z 1,…,z k-1,z k ,…,z n =B ,在每个弧段z k-1 z k (k=1,2…n)上任取一点k 并作和式S n =∑f( k )n k?1(z k -z k-1)= ∑f( k )n k?1z k 记 z k = z k - z k-1,弧段z k-1 z k 的长 度 δ=max 1≤k≤n {S k }(k=1,2…,n),当 δ→0时,不论对c 的分发即k 的取法如何,S n 有唯一的极限,则称该极限值为函数f(z)沿曲线C 的积分为: ∫f(z)dz c =lim δ 0 ∑f(k )n k?1z k 设C 负方向(即B 到A 的积分记作) ∫f(z)dz c?.当C 为闭曲线时,f(z)的积分记作∮f(z)dz c (C 圆周正方向为逆时针方向) 例题:计算积分1)∫dz c 2) ∫2zdz c ,其中C 表示a 到b 的任一曲线。 (1) 解:当C 为闭合曲线时,∫dz c =0. ∵f(z)=1 S n =∑f(k)n k?1(z k -z k-1)=b-a ∴lim n 0 Sn =b-a,即1)∫dz c =b-a. (2)当C 为闭曲线时,∫dz c =0. f(z)=2z;沿C 连续,则积分∫zdz c 存在,设k =z k-1,则 ∑1= ∑Z n k?1(k ?1)(z k -z k-1) 有可设k =z k ,则 ∑2= ∑Z n k?1(k ?1)(z k -z k-1) 因为S n 的极限存在,且应与∑1及∑2极限相等。所以 S n = (∑1+∑2)= ∑k?1n z k (z k 2?z k?12)=b 2-a 2 ∴ ∫2zdz c =b 2-a 2 定义衍生1:参数法: f(z)=u(x,y)+iv(x,y), z=x+iy 带入∫f(z)dz c 得:

校际交流活动心得体会

校际交流活动心得体会 校际交流活动的开展,研讨交流,相互学习,互补优势,共享资源,共同提高,有利于提升整体育人水平,促进校际均衡发展。校际交流活动具有一定的意义。下面是一些校际交流活动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校际交流活动心得体会篇一 3月31日上午,我参加了河底联校和实验小学的校际交流活动,无论是参与听课、评课活动,还是与实验小学的教学领导交流,都有很深的触动。教师课堂构思的精巧独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序高效、实验小学的教师学生精神风貌,领导班子的管理艺术,都给我留下了很多的思考,下面就简单谈谈我的收获和感想: 一、课堂教学层面: 1、教师课堂驾驭能力非常强,整个课堂有张有弛,学生始处在兴奋、思考高速运转的状态。教师在灵活运用学案的同时,突显了语文学科的特点。两堂课重在文本,然而又不局限于文本,而是根据学习知识掌握情况,合理开发和生成课堂资源,让学生的学习在把握文本的基础上,有效的扩展开去。 2、上课时,教师很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每节课,教师的情感到位,激情饱满,在情感处理上,又不象演员那样只注重自己的情感渲染,而是通过自己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给学生学习的安全感和开口表达的欲望,达到有效激活课堂气氛和同学之间默契配合的效果。传感给每位听课教师的是这种感觉。学生不是被“逼”着学,被“牵引”着学,而是学生切实想学,想表达。 3、小组合作学习扎实有效。“我们小组来汇报”“我们小组展示的方法是……”“我们的展示完毕”,从学生井井有条的汇报语言中,可以看出在小组的运行评价上,实验小学确确实实迈出了一大步,并已取得初步的成效。 二、学校管理层面

1、“以学生发展为本,树立大教育观”。冯校长的这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思考。的确,从大教育观来说,学生考多少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包括孩子的品德、心理、综合素质等等。这个道理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懂,难就难在,在高考指挥棒下,在一切以成绩为重的大流中,还能坚持这样的办学思想,让学生享受真正的素质教育,实验小学确实为全区的学校做出了很好的表率作用。 2、“刚性的制度、人性化的管理”。这些都较好地体现了实验小学的现代学校管理理念。领导班子管理突出了民主、科学,抓和谐,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工作作风力求务实,说了就办,说了就干;中层机构建全,人员配备得力,责权分明;规章制度完善,渗透到了学校教学、常规、后勤等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向下放权,充分发挥了各级各类人员的积极性,教师怒气少了,心态顺了,学校的人气旺了,形成了学校发展合力。 3、重视教师队伍综合素质的提高。实验小学通过多种途径塑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教师实行人文管理,鼓励教师主动发展,力求使每一位教师的心灵得到舒展。实行制度管理,强调其岗位责任意识,倡导敬业精神,规范教师行为。实行目标管理,挖掘其优秀品质,最大限度的发挥潜能。实行年级管理,强调团队意识,使其具有善于沟通的品质和能力,具有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品质,能够很好地与学校、同事、学生、家长合作,促进学校的发展。 这次的活动,使我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开阔了视野,启发了思路,激发了工作热情。他们的成功实践告诉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领导的办学理念是必要前提,教师队伍的素质是可靠保障,民主、科学的管理制度是重要保证。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继续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学理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水平。 校际交流活动心得体会篇二

重庆医科大学 病理生理学 重点总结

名词解释 ●病理过程:是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变化。 ●疾病:机体在各种病因的作用下,因自身调节紊乱而发生的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异常 以及内环境紊乱,并出现一系列症状、体征的异常生命活动的过程。 ●病因:能够引起某一疾病的特定因素,决定疾病的特异性。 ●条件:能够影响疾病发生的各种机体内外因素。 ●诱因:能够加强病因作用或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 ●脑死亡:枕骨大孔以上全脑死亡。 ●低渗性脱水:失Na+大于失水,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 ●高渗性脱水:失Na+小于失水,血清Na+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 ●脱水貌:低渗性脱水中,由于血容量减少,组织间胶体渗透压降低,组织间隙液体向血 管内转移,组织液减少,出现“皮肤弹性降低、眼窝凹陷、面容消瘦,婴幼儿前卤门凹陷”的症状。 ●脱水热:高渗性脱水中,由于细胞内脱水造成汗腺细胞脱水,汗腺分泌减少,皮肤散热 受到影响,使得机体体温升高。 ●水肿:过多的液体积聚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 ●凹陷性水肿:皮下组织积聚过多的液体时,皮肤肿胀、弹性差、皱纹变浅,用手指按压 可有凹陷出现。 ●隐性水肿:全身性水肿的病人在出现凹陷之前已有组织液的增多,并可达原体重的10%。 ●超极化阻滞:急性低血钾症时,由于静息电位与阈电位距离增大而使神经肌肉兴奋性降 低的现象。 ●去极化阻滞:急性高血钾症时,由于静息电位等于或低于阈电位引起的兴奋性降低。 ●标准碳酸氢盐(SB):指全血在标准条件下,即PaCO2为40mmHg,温度为38℃,血 红蛋白氧饱和度为100%测得的血浆中HCO3-的量。 ●阴离子间隙(AG):血浆中为未测定的阴离子(UA)与未测定的阳离子(UC)的差值。 ●代谢性酸中毒:细胞外液H+增加或HCO3-丢失而引起的以血浆HCO3—减少、pH降低 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 ●反常性的酸性尿:一般代谢性碱中毒尿液呈碱性,在低钾性碱中毒时,由于肾泌H+增 多,尿液呈酸性。 ●缺氧:因组织供氧减少或用氧障碍引起细胞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的过程。 ●发绀:当毛细血管中脱氧血红蛋白的平均浓度超过5g/dl时,皮肤和粘膜澄青紫色。 ●肠源性青紫:因进食导致大量血红蛋白氧化而引起的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发热:由于致热源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 ●过热:由于体温调节障碍或散热障碍以及产热器官功能障碍,体温调节机构不能将体温 控制在与调定点相适应的水平上,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 ●内生致热源(EP):产EP细胞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产生和释放的能够引起体温升高的 物质,本质是共同信息分子。 ●发热中枢调节介质:EP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其释放出能够引起体温调定点改变的 介质,包括正、负调节介质。 ●应激:机体在受到内外环境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全身性非特异性适应 反应。 ●全身适应综合征(GAS):应激源持续作用于机体,产生一个动态的连续过程,并最终导 致内环境紊乱、疾病。

动量、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

1 / 3 选修3-5动量知识点总结 一、对冲量的理解 1、I =Ft :适用于计算恒力或平均力F 的冲量,变力的冲量常用动量定理求。 2、I合 的求法: A 、若物体受到的各个力作用的时间相同,且都为恒力,则I 合=F 合.t B 、若不同阶段受力不同,则I 合为各个阶段冲量的矢量和。 1、意义:冲量反映力对物体在一段时间上的积累作用,动量反映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2、矢量性:ΔP的方向由v ?决定,与1p 、2p 无必然的联系,计算时先规定正方向。 三、对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1、研究对象:相互作用的物体所组成的系统 2、条件: A 、理想条件: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有合力为零。 B 、近似条件:系统内力远大于外力,则系统动量近似守恒。 C 、单方向守恒:系统单方向满足上述条件,则该方向系统动量守恒。 结论:等质量 弹性正碰 时,两者速度交换。 依据:动量守恒、动能守恒 五、判断碰撞结果是否可能的方法: 碰撞前后系统动量守恒;系统的动能不增加;速度符合物理情景。 动能和动量的关系:m p E K 22 = K mE p 2= 六、反冲运动: 1、定义:静止或运动的物体通过分离出一部分物体,使另一部分向反方向运动的现象叫反冲运动。 2、规律:系统动量守恒 3、人船模型: 条件:当组成系统的2个物体相互作用前静止,相互作用过程中满足动量守恒。 七、临界条件: “最”字类临界条件如压缩到最短、相距最近、上升到最高点等的处理关键是——系统各组成部分具有共同的速度v 。 八、动力学规律的选择依据: 1、题目涉及时间t,优先选择动量定理; 2、题目涉及物体间相互作用,则将发生相互作用的物体看成系统,优先考虑动量守恒; 3、题目涉及位移s,优先考虑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 4、题目涉及运动的细节、加速度a,则选择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学规律; 九、表达规范:说明清楚研究对象、研究过程、规律、规定正方向。 典型练习 一、基本概念的理解:动量、冲量、动量的改变量 1、若一个物体的动量发生了改变,则物体的( ) A、速度大小一定变了 B 、速度方向一定变了 C 、速度一定发生了改变 D 、加速度一定不为0 2、质量为m 的物体从光滑固定斜面顶端静止下滑到底端,所用的时间为t , 斜面倾角为θ。则( ) A 、物体所受支持力的冲量为0 B 、物体所受支持力冲量为θcos mgt C 、重力的冲量为mgt D 、物体动量的变化量为 θsin mgt 3、在光滑水平面上水平固定放置一端固定的轻质弹簧,质量为 m 的小球沿弹簧所位于的直线方向以速度v 运动,并和弹簧发生碰撞,小球和弹簧作用后又以相同的速度反弹回去。在球和弹簧相互作用过程中,弹簧对小球的冲量I 的大小和弹簧对小球所做的功W 分别为: A 、I =0、 W =mv 2 B 、I=2mv 、W = 0 C 、I =m v、 W = mv 2/2 D 、I=2mv 、 W = mv 2 /2 二、动量定理的应用: 4、下列运动过程中,在任意相等时间内,物体动量变化相等的是:( ) A 、匀速圆周运动 B 、自由落体运动 C 、平抛运动 D、匀减速直线运动

《复变函数》总结

复变小结 1.幅角(不赞成死记,学会分析) .2 argtg 20,0,0,0,arctg 0,0,20,arctg arg ππ πππ<<-???? ?????=<≠<±≠=±>=x y y x y x x y y x x x y z 其中 -∏

b.对于P12例题 1.11可理解为高中所学的平面上三点(A,B,C )共线所满足的公式: (向量) OC=tOA+(1-t )OB=OB+tBA c.对于P15例题1.14中可直接转换成X 和Y 的表达式后判断正负号来确定其图像。 d.判断函数f(z)在区域D 内是否连续可借助课本P17定义1.8 4.解析函数,指数,对数,幂、三角双曲函数的定义及表达式,能熟练计算,能熟练解初等函数方程 a.在某个区域内可导与解析是等价的。但在某一点解析一定可导,可导不一定解析。 b.柯西——黎曼条件,自己牢记:(注意那个加负那个不加) c.指数函数:复数转换成三角的定义。 d.只需记住:Lnz=ln[z]+i(argz+2k π) e.幂函数:底数为e 时直接运算(一般转换成三角形式) 当底数不为e 时,w= z a = e aLnz (幂指数为Ln 而非ln) 能够区分: 的计算。 f.三角函数和双曲函数: 只需记住: 及 其他可自己试着去推导一下。 反三角中前三个最好自己记住,特别 iz iz i z -+-=11Ln 2Arctg 因为下一章求积分会用到 11)(arctan ,2+=z z (如第三章的习题9) 5.复变函数的积分 ,,,i e e i i e i ππ+)15.2(.2e e sin ,2e e cos i z z iz iz iz iz ---=+=???????=-==+=--y i i iy y iy y y y y sh 2e e sin ch 2e e cos

2019年校际交流活动总结

2019年校际交流活动总结 导语:为了加强学校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下面是整理的范文,欢迎查阅! 为推进我县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使教师在学习、实践中提高。20XX年11月24日,奇台县各中学语文组教师在县教研员潘璐老师的带领下,再次相聚在奇台县第四中学多媒体1,参加了在该校举办的“奇台县中学语文组骨干教师研修班片区联动活动”的教研活动。本次活动分为三个板块一:献课、观课、议课评课二:国培教师的培训汇报三:县级教研领导的教学理念与思路的培训。本次活动中老奇台中学徐婷老师的献课《羚羊木雕》;奇台县第四中学郭瑞琴老师献课《陈太丘与友期行》;奇台县第四中学仲淑琴老师献课《学会作文设置》。三节课后所有参会教师分三大组进行了议课评课,听课教师谈听课感想,指出不足,提出疑问,各抒己见,真诚交流后。各校教研负责人分别从多角度代表本组对三节课进行了精彩的评、议。从这三节课堂教学中让我们深深感受到献课教师素质是过硬,教学功底扎实的,徐婷老师自然的教态让师生倍感亲切,郭老师巧妙的课堂设计我们如沐春风,给我们留下极深刻的印象,仲老师大胆的尝试作文设置为我们作文教学指出了一条探索的新路,让我们在作文的困惑中眼前一亮。她们的教学设计都能紧扣新课标和教材的要求,严密组织教学,由浅入深,鼓励学生自主和协作学习,充分发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他们在课堂教学中不仅展示了良好的精神风貌,还充分运用了自主、

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他们教学风格各异。本次校际教研活动不仅让所有参加活动的语文教师享受到教研的魅 力。也让教师体会到既要研究了课堂、又要研究了学生也要研究自己,也充分发挥了各校优秀教师的辐射带头作用,还促进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郭瑞琴老师国归来的培训汇报和潘璐老师以“做个快乐的人,成为别人神往的风景”为话题的交流,让在场的所有教师清楚的意识到站上理论的高度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与行为,改变传统教育教学的“少、慢、差、费”的现状,构建民主科学的班级管理体系和自主高效的生态课堂,也许就不会像以前那样觉得工作太累。 本次校际交流活动还增强了学校之间的横向交流,拓宽了教师的视野,为教师创造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同时也为教师的日常教学提供启示,突出了真实性,实效性,为进一步提高教师实施新课标的教学水平起到有力的推进。总之,开展校际交流活动是一项切实有效的教改举措,在活动中,教师的素质在潜移默化的提高各学校的教育教学科研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相信随着这样的活动进一步开展,各学校的教学质量会有更大的突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