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世界贸易组织doc-第十五章世界贸易组织

第十五章世界贸易组织doc-第十五章世界贸易组织
第十五章世界贸易组织doc-第十五章世界贸易组织

第十五章世界贸易组织

一、名词解释题

1、世界贸易组织、关贸总协定、交叉报复

二、简述题

1、简述关贸总协定的作用。

2、关贸总协定多边贸易谈判有何特点?

3、乌拉圭回合谈判有何特点?

4、简述《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的主要内容。

5、简述《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中关于版权、商标和专利权的保护规定。

6、简述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特点。

7、我国复关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原则是什么?

三、论述题

1、试述《服务贸易总协定》关于义务和原则的规定。

2、联系实际论述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重要意义。

3、世界贸易组织新一轮多边谈判的重要议题和前景分析。

四、热点问题

HOW WTO to affect China-US relation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co-exist in bilateral trade

BY JAMES ZUWALT

First secretary of US Embassy to China

The United States warmly welcomes China’s imminent accession to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Scheduled to join officially in 2002, China will become one of the last major trading nations to join the WTO. And the message to the world will be clear: China is prepared to become a fully vested player in the global economy. WTO membership will generate tremendous benefits for China: spearheading further economic reform, attracting even higher levels of foreign investment, and fostering the rule of law.

At home, WTO membership will undoubtedly thrust significant responsibilities and challenges on the Chinese leadership and the Chinese people. Abroad, it will fundamentally enhance, if not redefine, China’s relations with other countries, especially with its most significant export market, the United States.

One thing is cert ain: The changes wrought by China’s WTO accession will reach far beyond just the trade-related aspects of the US-China relationship, engendering many benefits and mitigate the risks remains a subject of much debate among American and Chinese policy planners, business people, and consumers.

China needs the WTO

China’s explosive economic expansion over the past 20 years is a well-known success story. Fuelled by vigorous reform efforts, growth rates averaging nearly 10 per cent annually have created a vast array of new job and investment opportunities, making China ever more prosperous. The effect of China’s transformation from an inward-looking, planned economy to a more market-oriented, trading powerhouse has reverberated throughout the global economy, influencing everything from consumers’ choices to investmen t flows.

Rapid-fire growth has not been cost-free, however. In particular, it has cast a harsh light on some of the structural weaknesses of China’s economic system, in agriculture, finance, and state-owned enterprise reform. The dilemma for China has been, and will continues to be, how best to keep the dual momentum of economic growth and structural reform going.

In many respects, WTO membership is China’s best option for staying the course, for ensuring that neither the pace of economic growth nor of reform falters. As the world economy has become vastly more complex and interconnected, China’s participation in it , according to the rule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 has become that much more critical not only for China, but for the United States, Asia, and the world.

As a WTO member, China will be able to participate in the formulation of rules that govern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vestment. Similarly, it will be able to defend its trade interests using the WTO dispute-settlement system. Chinese exporters will benefit from the certainty that their trading partners must obey WTO rules. This means, for example, that WTO members will not be able to discriminate against Chinese products in their home markets. WTO membership will make China even more attractive to foreign investors. And more money invested in China means more high-paying jobs, more government tax receipts, and more technology transfers.

WTO rules are designed to facilitate increased competition in every sector of the economy. Chinese consumers will be the direct beneficiaries, as competition encourages a large range of choices, lower prices, and higher quality, not to mention a greater awareness, and appreciation for,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consumer rights. Global competition will foster gai ns in efficiency and productivity, which will strengthen China’s economy over time, and enhance the ability of Chinese firms to take on the best multinationals in any market , in any part of the world, China’s economy will benefit from the expanded range of services—insurance, finance, distribution—which foreign companies want to bring into China after its WTO accession. Competition in this area will in turn stimulate China’s home-grown services sector, giving companies and consumers an even broader

range of choices.

China’s responsibilities

While China is poised to benefit greatly from WTO, it is important to keep in mind that WTO membership does not only convey certain rights, but also specific responsibilities. China laboured through 15 years of tough negotiations, particularly with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European Union, to achieve WTO membership. The time and effort involved stands as a testament to China’s determination to become a fully-integrated player in the rules-based global trading regime. Although the battle to achieve the victory of WTO accession was hard-fought, in many respects another equally worthwhile but difficult challenge confronts the nation. China is in the process of making enormous changes to meet its WTO obligations—restructuring industries, publishing previously internal laws and regulations, establishing formal procedures to adjudicate disputes, and levelling the playing field for foreign companies. It has agreed to slash tariffs and to eliminate import quotas, to dismantle export subsidies, and has promised to open service industries to foreign competition. Some of these changes will come immediately upon China’s accession; others will be phased in over a period of a few years.

WTO and US-China ties

How well China fulfils its obligations of WTO membership will have a direct bearing on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US-China relations. It is in the interests of both countries to avoid a scenario in which trade frictions are exacerbated by an inability or unwillingness to meet the many commitments China has made to join the WTO. That said, trade frictions between the US and China will not go away with WTO accession. If anything, they might increase, at least initially. That is only natural as the size and scope of our trade relationship grows. China already enjoys a burgeoning trade surplus with the US.

The US and other governments are playing a vital role in trying to avoid just such a scenario by offering China assistance in meeting its WTO obligations. Our Consulate General in Shanghai, for example, has worked with the US-China Business Council to put together a video-conferencing programme in which American trade-law experts speak to Chinese officials. Similarly, our Embassy in Beijing is working with Beijing University and a local distance-learning institution to provide on-line WTO training opportunities in communities throughout China.

The European Union has allocated approximately US$23 million to bring Chinese officials up to speed on WTO rules and concepts, including

translations for use in domestic legislation.

WTO rules can protect China

China’s handling of trade disputes with Japan proves the country isn’t

skilled enough in us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of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to protect its own interests, said an article in the Japanese Studies

Magazine.

The latest trade dispute was provoked by Japan in April when it slapped import curbs on shiitake mushrooms, spring onions and rushes tatami mats from China .In June, China imposed punitive tariffs on Japanese-made cars, mobile phones and air conditioners.

The dispute can be viewed as an early test of how China will meet challenges brought about by its pending WTO entry, the article said.

One problem exposed is China’s slow response to Japan’s action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in fact, started relevant investigations for possible import curbs in as early December. These investigations were conducted in an open manner.

Yet there was no Chinese response until March 27, when Japan announced its non-tariff protection measures and intensified its quarantine of imported farm produces.

Another problem demonstrated is China’s weakness in collecting information.

When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began investigations on certain products and made relevant statistics, the Chinese government should have conducted their own investigations on the targeted products.

With the materials collected, China could have clarified misinformation

published by Japan. Furthermore, the effect would have helped China work

out efficient countermeasures.

Today’s trade wars, to a great extent, are information wars. A country can not convince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by talking abstract theories and must instead rely on concrete data to justify protective measures.

In the trade dispute,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Japan flooded the media with statistics. Chinese media also had to quote figures released by Japan while talking about China’s export of these three products.

There was no proof as to whether those figures are accurate.

WTO entry means both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China. But people are placing more expectations on gains than on necessary preparations to meet challenges, the article warned.

After it becomes a WTO member, China will encounter similar, unavoidable trade disputes with other countries. To gain an upper hand in handling disputes, it is a pressing task for China to become familiar with rules and regulations of WTO

Being blind to the game rules for the WTO will make China ill-prepared itself and lead it to unintentionally break laws, the article said.

While China has been out of the WTO, the nation has suffered discrimination. But fair treatment within the WTO depends on the skilled use of relevant rules and regulations.

Chinese enterprises also must become more responsible, the article urged

In the current China-Japan trade dispute, it was the Japanese non-governmental agricultural organizations that put forward the problem first. Japanese politicians later imposed pressure on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which finally took the protective measures.

Chinese enterprises, still stuck in the shadows of the old planned economic system, have depended heavily on the government. This situation must be changed, the article said.

After joining the WTO, China must use both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to assure international trading justice. The government is responsible for maintaining the stability of the domestic market and protecting infant industries must realize first that their sectors are threatened by similar products overseas or unfair treatment abroad.

If enterprises find foreign companies are dumping their products on the local market or resorting to unethical competitive means, they should report to the government so a probe can commence at once.

After entering the WTO, China must also diversify its exports to avoid reliance on exports of the same products to one or two particular countries. China could easily run afoul of WTO rules without meaning to do so. For example, if China’s export exceeds 3 per cent of a country’s total imp ort of a certain product, the important country, in line with WTO rules, may curb the import of that Chinese products.

In some circumstances, even if its exports are curbed, the punished country has no right to take countermeasures within the first three years, the article said.

An old ailment afflicting China’s export is the price war among Chinese enterprises. To try to win foreign orders, enterprises vie with each other in cutting prices. As a result, they suffer great losses in profit.

At the same time, foreign producers may accuse Chinese producers of dumping their products.

Attention must be paid to this problem after China becomes a WTO member,

the article said. It cannot be China’s response to every challenging market.

Finally, the government and non-governmental trade associations should play a more active role in providing information to enterprises.

It is difficult for any single enterprise to have a grasp of the kind of information a government or private agency can collect, but having this knowledge will help China immeasurably

WTO prompts better business environment

China’s entry into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will prompt the nation to revise its current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subsequently, improve the environment for foreign trade and foreign investment, an article in Beijing Review said.

China has approved a series of obligations to open its social system. Chinese leaders have said many times that China will strictly abide by WTO rules and earnestly fulfill its pledges.

The six major obligations China is to bear following its WTO entry are as follows:

●China is to treat each WTO member equally. All individuals and

organizations involved in foreign investment, including

individuals and organizations that have never invested or

registered in China, will enjoy at least the same treatment as

Chinese enterprises regarding the rights of trade.

●China is to abolish the practice of double track pricing as well

as different treatments for domestically sold goods and exported

goods.

●Price control will not aim to provide protection to domestic

manufacturers and service companies.

●China is to modify existing domestic legislation and draft new laws

in a unified and effective manner in line with the WTO Agreement

so as to meet requirements of the WTO Agreement.

●Three years after China’S WTO entry, expect for a handful of cases,

all enterprises will have the right to import and export goods and

conduct trade within the customs territory.

●Farm products will have no export subsidies of any sort.

After China fulfils all its pledges, its average tariff on farm products will drop to 15 per cent, while tariffs of industrial goods will drop to 8.9 per cent.

Subsequent to China’s WTO accession, foreign companies involved in services will be allowed to establish equity joint ventures in China which, no longer limited in number, can provide services in some cities.

Five years after WTO accession, foreig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will

be allowed to provide renminbi services to all Chinese customers. Foreign insurance companies can set up nonlife insurance subsidiaries or joint ventures in China, and foreign businesses will be allowed to establish solely foreign-owned subsidiaries.

To suit the needs of joining the WTO, China has been revising and improving laws and regulations involving foreign trade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 It is expected that by 2010, a legal system of market economy in conformity with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will take shape.

Numerous decrees, regulations and rules still need to be revised for the sake of china’s WTO entry, said Zhang Yuqing, director of the Department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under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Trade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 (MOFTEC). More than 2,000 bits of regulations need to be revised, one by one.

Among those laws that have undergone the most revisions are the Law on China-Foreign Equity Joint Ventures, the Law on Chinese-Foreign Contractual Joint Ventures and the Law on Foreign-Capital Enterprises, said Hu Jingyan, director of MOFTEC’s Foreign investment departm ent.

Hu revealed that China would abolish three inflexible rules required of foreign-funded enterprises after its WTO accession, regarding local proportion, foreign exchange balance and exporting proportion.

Exporters forecast that China’s WTO accession wi ll lead to a new round of foreign investment in China and that WTO entry marks the full linkage of China with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he Chinese economic system and Chinese policies, laws and regulations regarding foreign investment will become less ambiguous. This will strengthen the confidence of foreign investors in the Chinese market, the article said.

But before this can happen, China’s current policies aiming to attract foreign investment need revisions. For instance, there are some inappropriate restrictions on foreign-funded enterprises regarding buying imported goods.

After the WTO entry, these practices will be changed gradually.

The current system for examining and approving foreign investment also will be reformed to increase the transparency of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After its WTO entry, China will regularly report its changes in foreign investment policies to the world trade body. It will establish a mechanism for issuing policies related to foreign investment, and designated media will publicize the related policies.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of foreign investment will be conducted in accordance with promulgated laws and regulations. The procedures of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will be simple but effective and the process shall

be open.

Implementation of national treatment following WTO entry is also expected and will exempt foreign-funded enterprises from many problems. This will greatly boost foreign investment in China.

The opening of finance, insurance, telecoms, commerce, tourism, foreign trade, shipping, construction, education, public health and publishing will hasten. The absolute value and ratio of foreign investment attracted by the service sector will experience an obvious increase, which is expected to push up the total amount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WTO entry will force China to adopt universally accepted channels for attracting foreign investment, such as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nd securities investment. That will further expand the scale of foreign investment.

In a step-by-step way and under the prerequisite of guaranteed supervision, China may gradually allow foreign investors to participate in the A-share market by means of securities investment.

五、案例分析

案例一印度申诉土耳其对纺织品与服装的限制违背了

非歧视原则

案例概述

根据土耳其及欧盟成立关税同盟的协议,土耳其在纺织品与服装产品上与欧盟一样实行“大体上相同”的贸易政策。欧盟根据《纺织品与服装协议》(ATC)对包括印度在内的部分国家的纺织品

及服装产品实施了进口数量限制。作为与欧盟建立关税同盟,在纺织品与服装上实行与欧盟“大体上相同”的政策结果,土耳其对印度的19个种类的纺织品与服装实行了数量限制。印度因此向WTO争端解决机构(DSB)申诉土耳其,请求成立专家小组来调查此案。

1998年3月13日,DSB成立专家小组对此案进行调查。泰国和美国等以第三方身份参加。印度认为,土耳其实施的数量限制违背了1994年GATT第11条“普遍取消数量限制原则”、第13条“非歧视数量限制原则”和《纺织品与服装协议》第2条第4款的规定。土耳其则争辩说,它在成立关税同盟时实施的数量限制符合1994年GATT第24条的规定。

专家小组经过调查后,在1999年5月31日分发的报告中裁定,土耳其对印度纺织品与服装实施的数量限制不符合1994年GATT第11条“普遍取消数量限制原则”、第13条“非歧视数量限制原则”和《纺织品与服装协议》第2条第4款的规定。专家小组否决了土耳其关于 1994年GATT第24条授予它在与欧盟成立关税同盟后可以违背1994年GATT及(纺织品与服装协议》有关规定实行数量限制的辩护。

1999年7月26日,土耳其通知DSB,对专家小组在法律解释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上诉。土耳其没有上诉专家小组关于其数量限制措施不符合1994年GATT第11条、第13条和《纺织品与服装协议》第2条第4款不一致的裁定,只上诉专家小组裁定它不能依据1994年GATT第24条规定实施的数量限制措施是合理的。上诉机构维持专家小组的裁定:在此案中,不能根据1994年GATT第24条来判决土耳其的数量限制措施是合理的。然而,上诉机构推翻了专家小组对1994年GATT第24条作出的解释。

上诉机构裁定,根据1994年GATT第24条第5款引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根据1994年GATT 第24条裁定与GATT不一致的措施是合理的。辩护方可以根据1994年GATT第24条认定限制措

施是合理的,但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第一,在关税同盟成立时,这样的限制措施必须完全符合GATT第24条的规定,特别是符合该条第5款及第8款的规定;

第二,成员必须证明如果成员没有被允许实施这一措施,关税同盟的成立已经受到阻碍。对于第一个条件,上诉机构认为,在此案中专家小组做出了土耳其及欧盟成立关税同盟的安排完全满足

1994年GATT第24条的假定。然而,这个假定没有被土耳其上诉,因而没有在上诉机构按程序讨论。上诉机构对专家小组进行了批评,认为专家小组在审查措施是否应根据1994年第24条来判决时,需要WTO成员证明这个措施在关税同盟成立时完全满足关税同盟的要求c 对于第二个条件,上诉机构裁定,土耳其没有证明它与欧盟之间关税同盟的成立在没有采取数量限制措施时会受到阻碍,土耳其还可以利用可替代措施,如运用原产地规则来证明达到限制的目的。

上诉机构得出结论,根据1994年GATT第24条,土耳其对印度的纺织品与服装的进口限制措施不合理。专家小组裁定土耳其的行动与它所需承担1994年GATT第11条、第13条和《纺织品与服装协议》第2条第4款规定的义务不一致是正确的。

最后,DSB通过了上诉机构的报告及上诉机构修改后的专家小组报告。

评析

印度申诉土耳其对纺织品与服装的限制问题,属于非歧视原则问题。非歧视原则是世界贸易组织各项协定、协议中最重要的原则。在世界贸易组织中,非歧视原则主要是通过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来实现的。而非关税壁垒主要体现在数量限制措施、进口许可制程序的繁简、海关估价的方法、手续及程序、贸易技术壁垒的规定、原产地规则及装船前检验的规则等方面。在这些非关税壁垒中,最显著的是数量限制(QRS)。数量限制措施指对出口产品的数量加以限制的措施,其形式主要有配额、进口许可证、自动出口限制和禁止4种。

数量限制这种贸易壁垒长期为各国所宠爱,各国不断用它来保护受到进口冲击的国内工业,特别是农业、纺织业和钢铁等产业,这主要是因为数量限制实施起来较容易、简单,效果明显。但是,相对其他措施,数量限制的保护效果代价较高,缺少透明度,成本难以估量,对国际贸易扭曲较大。GATT一直强调应通过关税而不是通过数量限制及其他非关税措施来保护国内工业,显然,数量限制违背了GATT精神,所以,取消数量限制成为GATT追求的目标之一。

GATT第11条明确规定:“任何成员除征收税款或者其他费用以外,不得设立或维持配额、采用进出口许可证或其他措施以限制或禁止其他成员领土输入或者向其他成员领土输出或销售出口产品。”基于各国情况的复杂性,GA TT认识到,完全取消数量限制是不切实际的,为了对数量限制更好地进行管理与监管,GATT在强调取消数量限制的同时,规定了部分例外,主要有:GATT第11条第2款规定的例外;国际收支平衡保障例外;特定工业保护例外;数量限制的非歧视原则例外。

GATT第11条第2款规定了三种例外:

(1)“为防止或缓和输出成员的粮食或其他必需品(包括纺织品)中的严重缺乏而临时实施的禁止出口或限制出口。”

在这一例外中,值得注意的有四点:第一,“防止或缓和”意味着采取的限制措施可以在事件发生前或事件发生后;第二,“其他必需品”(包括纺织品)指本国可枯竭的资源;第三,“严重缺乏”暗含季节性食品由于受国外售价的上涨而引起国内售价的暴涨而导致的缺乏,且这种缺乏是“严重”的;第四,临时实施指禁止出口或限制出口的措施是临时而非长久、永恒地适用,一旦事情发生转机,回到正常情况,呀袄立即撤消这种措施。

(2)“为实施国际贸易上初级产品分类、分级和销售的标准及条例,必须实施的禁止进出口或限制进出口。

关于该例外,GATT第16条规定,“初级产品”应理解为天然形态的农业、林业、渔业或矿业产品,或为在国际贸易中能大量销售而根据习惯性需要进行过加工的上述产品(包括纺织品)。

(3)对任何形式的农渔产品(包括纺织品)有必要实施的进口限制:(a)限制相同国内产

品允许生产或销售的数量,或者若相同国内产品的产量不大,限制可直接取代进口产品的国内产品的允

许生产或销售数量的政府措施;(b)通过采用免费或低于现行市场价格的办法,将过剩产品供国内某阶层消费,以消除国内相同产品的暂时剩余,或者相同国内产品若产量不是很大,以消除能直接代替进口产品的国内产品的暂时过剩的政府措施;(C)限制生产是全部或主要地直接依赖于进口,而国内产量相对有限的动物产品允许生产的数量的政府措施。

任何成员在依照第(3)款对任何产品的进口实行限制时,应把所设定的指定时期内准许进口的产品数量或价值以及可能的变动进行公布。根据(a)项实施的限制,不应使产品的进口总量与其国

内生产总量间的比例低于如不执行限制可以合理预期达到的比例。成员在确定这个比例时,对前一有代表性时期的比例及可能曾经影响或正在影响这个产品贸易的任何特殊因素,均应给予适当的考虑。

为了澄清该条款,我们把上述对农渔产品(包括纺织品)实行限制的条件进行简化,即限制农渔产品(包括纺织品)进口必须满足下列几个条件:

第一,如果对国内农渔产品(包括纺织品)进行限制,可同时对进口农渔产品(包括纺织品)进行限制;

第二,出于解决过剩产品的目的,以补贴价或免费向一定范围的人提供国内产品,可以实施进口限制;

第三,对国内农渔产品(包括纺织品)实施限制,则可对进口农渔产品(包括纺织品)实施限制;

第四,对某项产品进行限制前,必须公布相关的情况;

第五,据(a)实施的限制,应维持进口总量与国内产品总量之间合理的比例。

该款实质上为农渔产品(包括纺织品)开了一扇大门,各成员可以以限制生产的名义,来对本国国内生产者及市场进行保护。同时,由于这一条款规定较晦涩且存在漏洞,因而在实践中长期被

引用。这些漏洞主要有:

(1)农渔产品(包括纺织品)具体是指哪些产品,尽管用“任何形式”作了限定,但在实践中仍会产生分歧。

(2)采取措施的标准。尽管该款规定了具体的条件,在满足这些条件的前提下可以采取限制,但可以看出,该款条文过于晦涩,易产生分歧,且缺乏规范力度。如何对采取措施的标准进行规定,

是WTO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思考题

1、什么是数量限制措施?它对国际贸易有何影响?

2、GATT第11条第2款规定了数量限制的三种例外,对此,你有何看法?

案例二英法等国对日本采用“互不适用条款”是否违背了

非歧视原则

概述

1955年日本加入GATT时,有15个国家由于担心日本物美价廉的纺织品会对国内的纺织品行业造成损害,于是对日本援引互不适用条款,这些国家包括英国、法国及它们的附属国,部分国家在后来加入GATT时也对日本援引了第35条互不适用条款。尔后,日本在加人GATT后,经过努力,使这些国家中的大部分都撤销了对日本行使这一条款的法律权力,与它们建立了GATT 关系。

评析

英法等多国对日本采用“互不适用条款”问题,属于非歧视原则问题。在GATT中,非歧视原则主要是通过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来实现的,但也有例外,即互不适用条款。

GATT第35条被称为互不适用条款。它规定,在任何成员与任何其他一个成员之间不适用协定或不适用本协定第2条MFN原则,只要:( a)两个成员之间没有进行过关税谈判;( b)该两个成

员的任何成员在其他一方成为成员时,不同意对它实施 GATT规则。在特定情况下,经两个成员中任何一方提出请示,缔约方全体可以审查本条款执行情况,并提出适当的建议。这一例外属于程序上的例外。根据此条款规定可以认为,援引互不适用条款需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两成员之间未进行关税减让谈判。关税减让是GATT自由化的主要手段,两成员之间未进行关税减让谈判意味着两成员并未在GATT框架下达成自由化协定,当然也没有必要承担相应的义务。但是,关于如何才算进行关税减让谈判,GATT没有明确规定,这是该条款的一个漏洞。在 WTO历史上,长期以关税谈判小组交换项目清单作为“进行了谈判”的依据,但波兰、罗马尼亚在加入时并没有进行谈判,打破了这一常规。

第二,成员中的任何成员在另一方成为成员时不同意对其适用GATT。关于这一条件要注意三点,一是提出互不适用要求的可以是“任何一方”,即可以是新加入的一方,也可以是创始成员;二是一成员可以同时对多个成员援引互不适用条款,一成员也有可能同时被多个成员援引互不适用条款;三是提出互不适用要求是在新成员加入时,已成为GATT成员的成员不能提出互不适用。

GATT第35条第2款规定了审查机制,在成员一方提出请求时,缔约方全体可以在特定情况下检查本条规定的执行情况,并提出适当的建议,这主要是为了防止一成员可能给予另一成员不公正待遇而设立的,希望缔约方全体能对此进行监督与约束。

《建立WTO协定》对互不适用条款进行了修改,作出了更严格的规定:

第一,在 WTO协定生效之前加入,并已经根据1947年GATT第35条对有关成员实施互不适用的情况下,WTO互不适用条款才对创始成员有效。

第二,如果创始成员要求对申请加入方适用互不适用条款,必须在加入方的加入议定书生效前向部长会议提出,并征得部长同意。此外,成员在与申请加入方进行了谈判后仍可以实施互不适用条款,这一点对申请加入方很不利。

第三,在某些特定倩况下,如有成员要求,部长会议可以评审互不适用条款的实施情况,并提出适当建议。对于诸边贸易协议在成员之间的互不适用应按协议的相关规定处理。

思考题

1、什么是“互不适用”条款?援引“互不适用”条款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2、“互不适用”条款会对国际贸易带来什么影响?

世界贸易组织

第五章世界贸易组织 一、世界贸易组织概况 (一)宗旨(Who we are、Fact file location、Established、Created by、Membership、Budget、Secretariat staff、Head、Functions) Who we are There are a number of ways of looking at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It is an organization for trade opening. It is a forum for governments to negotiate trade agreements. It is a place for them to settle trade disputes. It operates a system of trade rules. Essentially, the WTO is a place where member governments try to sort out the trade problems they face with each other.(它是一个组织的贸易开放。这是各国政府谈判贸易协定的论坛。这是为他们解决贸易争端的地方。它经营的贸易规则体系。从本质上讲,世界贸易组织是一个地方,成员国政府试图以他们彼此面对的贸易问题进行梳理。)Location(地点):Geneva, Switzerland(瑞士日内瓦)Established(建立):1 January 1995(1995年1月1日)Created by(建立过程): Uruguay Round negotiations (1986-94)(乌拉圭回合谈判(1986年至1994年))Membership(成员国): 159 countries on2 March 2013 (159个国家在2013年3月2日) Budget(预算): 197 million Swiss francs for 2011(196万

配套习题集第十五章国际服务贸易

配套习题集: 第十五章国际服务贸易 【课程导入】 改革开放以来, 尤其是1990年以来中国的服务贸易取得了长足的发展。1982年, 中国服务贸易额只有46.11亿美元, 占世界服务贸易额的比重不足0.6%, 到2005年, 该比重则提高到3.3%。但中国现阶段仍然只是一个服务贸易大国而非服务贸易强国。 【资料库】 数据 资料来源:根据WTO Annual Report2004计算 从上表可以看出,中国服务贸易的开放度处于中等水平。虽然美国、印度等国家国际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比较强,但是从开放度来看,并不是很高。相反,像德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尽管服务贸易的竞争力不是很强,但开放度却相对要高。 (资料来源:武力超.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现状与提升对策分析[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8(1):96-100) 背景资料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一国服务贸易的开放度提供了相关的计算公式,一国服务贸易的开放度SO = ( Sx + Si) / GDP,其中Sx,Si分别表示服务贸易的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

GDP是国内生产总值。 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是指一国某种商品的出口额占该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与全世界该种商品的比重之比,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某种商品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用公式表示为:RCAij=(Xij/Yi)/(Xwj/Yw) 。其中,Xij表示i国j种商品的出口额,Yi表示i国全部商品出口总额,Xwj表示世界j种商品的出口额,Yw表示全世界商品的出口总额。若RCA指数大于2.5则具有强竞争优势;若小于2.5但大于1.25则具有较强竞争优势;若在0.8到1.25之间则具有中等竞争优势;若小于0.8则具有弱竞争优势。 根据WTO网站《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2001-2006)数据资料,中国RCA指数基本上维持在5%~6%,处于0.8之下,而且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说明中国的服务贸易领域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较弱。美国RCA指数徘徊在1.3左右,振幅不大,并大多数年份都在1.25以上,大大超过了中国的指数,说明美国的服务贸易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中美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差距很大。 三.贸易竞争优势指数 (TC指数) 贸易竞争优势指数是指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系数越大表明优势越大。即TC指数=(第i项产品出口- 第i项产品进口)/(第i项产品出口+ 第i 项产品进口)。TC指数的取值范围为[-1,1]。TC取值接近于0时,说明竞争优势接近平均水平;当TC指数的取值大于0时,说明竞争优势大,而且越接近1优势越大,行业竞争力越强,反之,行业竞争力越小;TC取值为[-1,-0.6),有极大的竞争劣势;取值为(-0.6,-0.3)时有较大竞争劣势;取值为(-0.3,0)时有微弱竞争劣势;取值为(0,0.3)时有微弱竞争优势;取值为(0.3,0.6)时有较强竞争优势;取值为(0.6,1]时有极强竞争优势。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2001~2006年年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相关数据,中国服务贸易总体竞争优势指数一直为负值,远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服务贸易竞争力水平较低。总的来说,中国具有贸易竞争优势的部门主要集中在旅游、建筑及其他商业服务等劳动密集型和资源禀赋优势等传统部门,代表技术、资本密集型的计算机信息服务的竞争优势这几年也逐渐加大,增速较快,这与国家垄断和服务外包的政策扶持有一定关系。而保险服务、咨询服务这些新兴服务行业,竞争优势指数处于(-1,-0.6),在中国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习题库】 名词解释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 中国曾是世贸的前身,关贸总协定的创建国之一,但西方国家却因为政治利益原因,拒绝承认,中国被迫放弃缔约国成员的身份,以普通新成员身份加入,所以缔约国成员的一些特权是无权使用的。1995年7月11日,世贸组织总理事会会议决定接纳中国为该组织的观察员。中国自1986年申请重返关贸总协定以来,为复关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进行了长达15年的努力。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其第143个成员。为什么中国用了如此大的气力还是要坚持加入世贸呢?中国加入世贸对自己来讲有什么积极地意义呢?下面就来给大家讲述一下中国加入世贸的意义。 从世界135个经济体先后加入关贸总协定到世界贸易组织的多边组织,迄今没有一个成员退出,30多个经济体正在努力申请加入和我国13年孜孜不倦的努力可以看出,加入多边组织对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尽管中国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需要付出一定的“入门费”,为此可能产生一定的临时性的负面影响。但只要我们拿出应对措施,正面影响一定会远胜于负面影响。 1.有利于中国更快、更好地融入国际经济社会。 2.有利于维护我国的经济利益。 3.有利于推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4.有利于扩大出口贸易。 5.有利于引进外资。 6.有利于激发中国企业的竞争意识。 7.有利于我国技术进步。 8.有利于国民生产总值(GDP)的增长。 9.有利于扩大就业机会。

当然,有了这么多的有利影响,老百姓们可能感觉加入世贸和自己的生活并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那么这么想就是大错特错的,其实,加入世贸组织最大的受益者就是老百姓主要的理由是:第一,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国的关税将大幅度下降,非关税措施将逐渐的取消,使进口成本大大降低,从而使进口品的价格逐渐下降。第二,由于国内市场的逐渐开放将增强国内市场国产品和进口产品的竞争,迫使生产商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价格。第三,服务业的逐渐开放也会加拒国内服务业竞争客观上要求服务提供商提高服务水平、降低服务价格。第四,加入世贸组织也将加快中国经济的对内开放和进一步深化改革,使私人投资者可投资的领域将不断扩大,获得投资收益。第五,加入世贸组织将进一步规范政府的行政执法,增强政策法规的透明度,依法行政,从而为老百姓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创业环境。而且,加入世贸之后民营经济将成为最大的赢家,因为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对内和对外的开放,尤其是对内的开放要快于对外的开放,各级地方政府部门都将积极的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扶植民营经济的发展,对民营经济投资的限制将进一步放宽,因此,民营经济绝对不会是最大的输家。但是,也要求我们的民营企业家提高自身的素质,否则市场竞争是无情的。 所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们来讲是积极地,它能够加快我们改革的进程中国现在需要建立以前没有的现代企业制度、现代金融制度,与国际接轨,靠外部压力可以加速改革进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对中国的下一步改革起很大的推动作用。

国际贸易第十章 练习题

第十章国际贸易条约和世界贸易组织 一、单项选择题 1.国际商品协定的主要对象是()。 A.发达国家的初级产品 B.发展中国家的初级产品 C.发达国家的制成品 D.发展中国家的制成品 2.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的新议题是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和服务贸易。 A.热带产品 B.保障条款 C.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问题 D.纺织品与服装 3.国民待遇条款一般不适用于()。 A.外国产品所应交纳的国内捐税 B.船舶在港口的待遇 C.商标注册、著作权的保护 D.购买土地权 4、世界贸易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 。 A、理事会 B、缔约国大会 C、秘书会 D、部长会议 5、在总协定主持下,共进行( )多边谈判。 A、八轮 B、六轮 C、七轮 D、九轮 6、( )取代了关贸总协定,成为全球最大的多边贸易机构。 A、世界银行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世界贸易组织 D、国际贸易组织宪章 7.()在部长会议休会期间,行使部长会议的职权和世界贸易组织赋予的其他权力。 A、联合国 B、国际收支委员会 C、秘书处 D、总理事会 8、总协定第七轮谈判()。 A、称为“乌拉圭回合”,通过了“授权条款” B、称为“东京回合”,通过了“授权条款” C、参加谈判的成员有99个 D、涉及到降低非关税壁垒的谈判 9、如果磋商程序未能达成争端解决办法,申诉方可以要求成立()。 A、专家小组 B、贸易争端解决机构 C、专家小组和上诉机构 D、上诉机构 10、1994年完成的多边贸易谈判是( ) 。 A、狄龙回合 B、肯尼迪回合 C、东京回合 D、乌拉圭回合 二、多项选择题 1.在贸易条约和协定中通常适用的法律待遇条款是()。 A.最惠国待遇条款 B.国民待遇条款 C.毕业条款 D.磋商与争端解决条款 E.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优惠条款 2.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特点是()。 A.世界贸易组织协定的法律权威性 B.组织机构的正式性 C.管辖内容的广泛性 D.权利义务的统一性 E.争端解决机制的有效性 3、总协定的最惠国待遇条款有若干例外,如 ( )。

加入WTO对中国的影响

加入WTO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于2001年12月11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从而成为了最后加入这个组织的主要贸易国之一。这向世界发出了明确的信息:中国准备着成为全球经济中一个被赋予了完全权利的成员。加入WTO将为中国带来巨大利益:扩大贸易、推动进一步经济改革、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并促进法治。 在国内,加入WTO无疑将给中国领导人和中国人民带来重大的责任和挑战。在国外,这将从根本上重新确定中国同其它国家的关系,特别是同美国这个中国最重要的出口市场的关系,中国同在亚洲地区的邻国的关系则更勿庸赘述。 有一点是肯定的:中国加入WTO所引起的变化将远远超出它同其它国家的贸易关系领域,既会带来重重收益,也会带来挑战。如何最大限度地扩大收益和减少风险对于决策者、商界人士和消费者来说仍然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 中国为什么需要WTO 中国经济在过去20年中的迅猛发展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成功经历。在强劲的改革措施的推动下,近10%的平均年增长率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和投资新机会,使中国变得更加繁荣。中国从闭关自守的计划经济转向一个更为市场化的贸易强 国所产生的效力遍及全球经济,影响着从消费者选择到投资流动的方方面面。

但飞速发展并不是没有代价的。它尤其无情揭示出中国经济体制中一些结构性的弱点,特别是在农业、金融和国有企业等方面。中国面临的矛盾一直是,而且会继续是,如何最好地保持经济增长和结构改革势头的齐头并进,因为如果其中之一停滞不前,另一个就很可能受挫,从而可能导致产生另外一系列新的经济挑战和困难。 从很多方面讲,加入WTO都是中国保持经济发展和改革速度的最佳选择。随着世界经济变得更加错综复杂和彼此关联,中国按照国际贸易规则参与世界经济对中国以及美国、亚洲和世界都变得更为关键。作为WTO成员,中国将能参与国际贸易和投资管理规则的制定。 同样地,中国将能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来保护自己的贸易利益。中国出口商的一个受益之处是,他们现在可以确信自己的贸易夥伴必须遵守WTO规章。这意味着,举例而言,WTO 成力。在中国的投资增多意味着有更多的高薪就业机会、更多的政府税收收入和更多的技术转让。中国对WTO的承诺将有助于增加各个经济领域中的竞争。中国消费者将因竞争带来更多选择、更低价格和更高质量而直接受益,更不用说对知识产权和消费者权益的觉悟和认识也将提高。竞争将有助于提高效率和生产力,最终增强中国经济并提高中国公司在任何一个市场同最好的跨国公司进行竞争的能力。

(国际贸易)第十五章世界贸易组织第十五章世界贸易组织

第十五章世界贸易组织 一、名词解释题 1、世界贸易组织、关贸总协定、交叉报复 二、简述题 1、简述关贸总协定的作用。 2、关贸总协定多边贸易谈判有何特点? 3、乌拉圭回合谈判有何特点? 4、简述《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的主要内容。 5、简述《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中关于版权、商标和专利权的保护规定。 6、简述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特点。 7、我国复关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原则是什么? 三、论述题 1、试述《服务贸易总协定》关于义务和原则的规定。 2、联系实际论述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重要意义。 3、世界贸易组织新一轮多边谈判的重要议题和前景分析。 四、热点问题 HOW WTO to affect China-US relation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co-exist in bilateral trade BY JAMES ZUWALT First secretary of US Embassy to China The United States warmly welcomes China’s imminent accession to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Scheduled to join officially in 2002, China will become one of the last major trading nations to join the WTO. And the message to the world will be clear: China is prepared to become a fully vested player in the global economy. WTO membership will generate tremendous benefits for China: spearheading further economic reform, attracting even higher levels of foreign investment, and fostering the rule of law. At home, WTO membership will undoubtedly thrust significant responsibilities and challenges on the Chinese leadership and the Chinese people. Abroad, it will fundamentally enhance, if not redefine, China’s relations with other countries, especially with its most significant export market, the United States. One thing is certain: The changes wrought by China’s WTO accession will reach far beyond just the trade-related aspects of the US-China relationship, engendering many benefits and mitigate the risks remains a subject of much debate among American and Chinese policy planners, business people, and consumers. China needs the WTO China’s explosive economic expansion over the past 20 years is a well-known success story. Fuelled by vigorous reform efforts, growth rates averaging nearly 10 per cent annually have created a vast array of new job and investment opportunities, making China ever more prosperous. The effect of China’s transformation from an

王献枢《国际法》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十六章 国际经济法——第十八章 武装冲突法)【圣才出品】

第十六章国际经济法 16.1 复习笔记 一、概说 1.国际经济法的概念和特点 (1)国际经济法的概念 国际经济法是指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各种法律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 ①狭义的国际经济法,调整的是国际经济交往与合作中涉及公法的那一部分法律关系,涉及这一法律关系的主体与一般国际法的主体是一致的,即主要是国家和国际组织,不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团体。 ②广义的国际经济法,调整的是一切超越国界的经济关系,既涉及公法关系,也涉及私法关系,在这一关系中,不仅国家、国际组织是法律主体,而且个人和法人也是法律主体。 (2)国际经济法的特点 ①关于国际经济法的基础 a.狭义论者认为,国家政府间的经济交往是国际经济法的基础; b.广义论者认为这一基础应当是广义的国际经济关系,不仅包括国家政府间的经济交往,同时也包括大量自然人、法人(特别是跨国企业)跨越国界的经济活动。 ②关于国际经济法的性质 a.狭义论者认为国际经济法属于国际法的一个特殊分支,因此,在性质上不仅是国际法,而且是公法。 b.广义论者则认为国际经济法具有综合性,它既包括国际经济制度和经济组织的公法

规范,又包括涉及国际经济贸易的私法规范,还包括处理涉外经贸关系的国内公法,因此,在性质上融合有国际法和国内法、私法和公法的多重属性。 ③关于国际经济法的渊源 a.狭义论者认为国际经济法既属国际法,那么,其法律渊源当为条约和国际习惯。 b.广义论者则认为在条约和国际习惯之外,还包括商业性的国际惯例和国内立法。 2.国际经济法的历史发展 (1)战前国际经济法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①这一阶段的国际经济法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二是国际经济关系日趋复杂。 ②国际经济法获得初步的发展的具体表现为: a.各国缔结了大量关税、支付、贸易和税收等关系的双边条约。 b.为了统一某些商贸领域的国际制度,出现了一批有重大影响的多边条约。 c.各国还就一些重要商品的生产和销售达成了一系列国际协定。 d.国际组织参与下的国际经济立法活动亦开始启动。 (2)战后国际经济法的发展和不断完善 《关贸总协定》旨在鼓励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作用是为了稳定成员国货币的汇率、帮助成员国平衡国际收支以避免国际金融的过分波动,而世界银行集团则向成员国提供长期融资,用于恢复和发展经济。这一被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制度在当时构成了国际经济法的主干,为战后恢复作出了重大贡献。 (3)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①在发展中国家的努力下,1974年,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通过了《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等一系列重要的决议和宣言,初步奠定了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基础。

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知识产权法(上)

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知识产权法(上) 在1999年11月之前,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主要指执法)如何发展的问题,主要与数字技术(尤其是互联络)的应用有关。因为,尚不打算与解决数字技术环境下知识产权保护新发展(如1996年wipo的两个条约)接轨的中国权利人及司法机关,遇上了已经与数字技术环境下出现的侵权新方式接轨的侵权活动。例如,在版权与商标保护方面,对实际结果如同盗版与假冒(乃至比传统盗版与假冒干得更容易、对权利人危害也更大)的“违法”活动,司法机关很难找到“违”了哪一条法。 于是,数字技术的应用,明显地推动着中国的知识产权研究、立法与司法。 自1999年11月之后。另一个因素有可能取代这一主要影响,或与数字技术的应用一道,从另一角度对中国知识产权法的发展共同构成主要影响。那就是中国将进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一事实。 世界贸易组织及其前身gatt在国际法领域中是十分特殊的。例如,在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之前,所有世界性知识产权公约都只允许以国家为主体参加,而世界贸易组织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 协议)则允许以非国家出现的“特别关税区”参加。原有的实体性知识产权公约都仅仅对成员国的实体法提出要求,trips 协议则除了实体法之外,还对执法内容乃至执法程序提出了要求。 由于这种特殊性,我们不能不在这里先讲一讲有关国际公法与国际私法的几个基本问题。 国际公法亦即人们所称的国际法,只有它才以国家间的关系为主要调整对象、才在两个以上国家发生法律效力。国际私法实质是国内法,而不属于国际法所包括的内容。它主要涉及涉外民事诉讼程序问题,它不可能在两个以上国家发生效力。由于冠以“国际”二字,又由于“涉外”,故常常被误认为真的属于“国际”法。当然,目的在于统一国家间涉外民事诉讼的某些程序的国际私法公约,则又属于国际法了。因为它的调整对象又是国家这种主体了。 世界贸易组织既有对成员国实体法方面的最低要求,又有对成员国诉讼法方面的要求,此外还涉及非国家主体的“特别关税区”这方面的要求。 虽然早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的知识产权法的修订及制定,都或多或少参考了世贸组织成立前后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即trips)。但在当时,达到trips的最低要求,并非中国应尽的义务。现在,这却成了中国实实

世界贸易组织(WTO)规则教学大纲

《世界贸易组织(WTO)规则》教学大纲适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学时:36 实践学时:暂不安排 一、课程说明 1、开课意义,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很快届满五年,过渡期基本结束。五年来,中国一直忠实履行入世承诺,各项承诺均按时或提前实施,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和好评。入世后我们不仅按照关税减让表逐年降低关税,带动了货物贸易的快速发展,而且还认真履行了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市场准入承诺,仅在服务贸易领域新订立和修订的法律、法规多达300余部,从而为服务贸易铺平了道路。此外,入世后我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和措施也空前加强。当然,我们也应该清醒看到,我国正在致力于由“外贸大国”向“外贸强国”的转变的时刻,我国部分企业在货物、服务和技术贸易实际操作中,由于不了解WTO规则,不按照WTO规则办事的现象还时有发生,由此而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换来的教训是深刻的。 2、课程教学目标及要求 过渡期之后,摆在我们面前的挑战和机会将更大更多,因此要求我们必须在全面深刻理解和把握世界贸易组织基本规则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情况,正确而又灵活地运用世贸规则,以便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但是,目前我国真正掌握并能熟练运用wT0规则的人才还相当匮乏,针对这种情况,在四年制国际贸易专业本科教学安排上,有必要也必须学习《世界贸易组织(WTO)规则》一书。通过本课程学习,基本上能够达到以上之目标。

3、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WTO规则》属于四年制国际贸易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它是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相关课程以及《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海关实务与商品检验》、《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等课程为基础,专门介绍国际贸易活动中要遵守的各项规则以及如何运用规则为我国经济服务等内容。 4、 二、大纲本文 (一)、课程内容与重点难点 本课程共二十章,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篇WTO总论(第一章~第三章)共3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与发展、宗旨、目标;WTO 成员与决策机制、主要机构及运行机制和WTO规则体系;第二章介绍《WTO协定》主要原则及其例外;第三章介绍中国关税制度改革及中国入世的主要承诺。第一篇的重点和难点都是是第二章《WTO协定》的主要原则。第二篇货物贸易规则与案例(第四章~第十三章)共10章,包括农业规则、纺织品与服装规则、动植物卫生检疫规则、投资规则、技术性贸易壁垒规则、海关估价规则、保障措施规则、装运前检验规则、原产地规则、进口许可程序规则以及反倾销规则和补贴与反补贴规则等。这部分是教材的核心、教材的重点。第三篇服务贸易规则、

第十章 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

第十章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 一、单项选择题 1、大卫·李嘉图认为决定国际贸易的因素是()。 A、要素储备比例 B、生产资源配置比例 C、两个国家产品的相对生产成本 D、两个国家产品的绝对生产成本 2、下列国际贸易理论中,认为“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那些能够充分利用本国充裕要素的产品,进口那些需要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的产品”的是()。 A、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B、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C、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 D、克鲁格曼的规模经济贸易理论 3、世界贸易组织规定,确定产品正常价值可依据的标准不包括()。 A、原产国标准 B、进口国标准 C、第三国标准 D、同类产品在原产国的生产成本,加合理销售费、管理费、一般费用和利润 4、出口国国内存在大量剩余产品,为处理这些产品而以倾销方式向国外市场抛售,这种倾销方式属于()。 A、掠夺性倾销 B、持续性倾销 C、隐蔽性倾销 D、偶然性倾销 5、关税壁垒政策是通过()来实现的。 A、技术标准 B、自愿出口限制 C、征收高额关税 D、进口配额制 6、政府对本国的进出口贸易进行干预的各项措施中,以现金形式弥补出口企业国际市场价格和本国国内市场价格的差价的方式属于()。 A、间接出口补贴 B、直接出口补贴 C、直接进口补贴 D、间接进口补贴 二、多项选择题 1、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有()。 A、贸易保护主义理论 B、绝对优势理论 C、规模经济贸易理论 D、比较优势理论

E、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2、关于反倾销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倾销税是在正常海关税费之外,进口国主管机关对确认倾销产品征收的一种附加税 B、反倾销税的税额不得超过所裁定的倾销幅度 C、反倾销税的纳税义务人是倾销产品的出口商 D、反倾销税的纳税义务人是倾销产品的进口商 E、进口商不得直接或间接替出口商承担反倾销税 3、影响一国进口贸易的因素有()。 A、汇率水平 B、人口多少 C、一国的经济总量 D、一国的经济总产出 E、国际市场商品的供给情况和价格水平的高低 4、政府对进出口贸易进行干预的手段包括()。 A、财务核算 B、关税壁垒 C、非关税壁垒 D、出口退税 E、出口补贴 5、政府对进口贸易干预的非关税壁垒主要有()。 A、进口配额制 B、自愿出口限制 C、出口信贷 D、卫生检疫标准 E、歧视性公共采购

第十章 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发展

第十章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的基础是()。 A、国际贸易 B、对外直接投资 C、国际分工 D、国际金融 2、()是指一国国内的生产超出本国范围,形成国与国之间在生产要素、生产产品和生产过程等方面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的格局。 A、生产国际化 B、资本国际化 C、贸易国际化 D、金融国际化 3、()是指一国国内资本的活动越出了国界,在国际范围不断运动的过程。 A、生产国际化 B、资本国际化 C、贸易国际化 D、金融国际化 4、商业资本国际化的主要形式是()。 A、国际贸易 B、国际金融 C、国际间接融资 D、对外直接投资 5、借贷资本国际化的主要形式是()。 A、国际贸易 B、国际金融 C、国际间接融资 D、对外直接投资 6、产业资本国际化的主要形式是()。 A、国际贸易 B、国际金融 C、国际间接融资 D、对外直接投资 7、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资本国际化主要表现为()的国际化。 A、借贷资本 B、商业资本 C、产业资本 D、生产资本 8、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活动越出一国和地区范围而相互联系、密切结合的趋势是()。 A、资本国际化 B、经济全球化 C、经济一体化 D、地区集团化 9、经济全球化的基础是()。 A、资本全球化

B、生产全球化 C、国际水平分工 D、国际垂直分工 10、资本全球化的基础是()。 A、国际金融 B、国际贸易 C、国际间接融资 D、国际直接投资 11、要求废除区域内部各成员之间的贸易障碍,但各成员对区域外的国家仍然保持自主的贸易政策的区域经济集团组织形式指的是()。 A、关税同盟 B、共同市场 C、经济同盟 D、自由贸易区 12、除了要求废除成员之间的关税和限额外,还要求有统一对外的关税制度和外贸政策的区域经济集团组织形式指的是()。 A、关税同盟 B、共同市场 C、经济同盟 D、自由贸易区 13、()指的是除了实行区域商品自由流通和统一对外关税外,还实行了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协调各成员的货币,联合干预汇率浮动幅度,进而建立起统一的货币制度。 A、关税同盟 B、共同市场 C、经济同盟 D、自由贸易区 14、在区域内实行毫无限制的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制定统一的产业政策,协调各成员的经济、金融、科技和社会政策,废除政策上的歧视的区域经济集团组织形式指的是()。 A、关税同盟 B、经济同盟 C、完全一体化 D、自由贸易区 15、()是指各成员统一市场、统一货币、统一经济发展规划、统一制定财政和社会政策,设立一个中央机构负责对所有事务进行调控,制约各成员。 A、关税同盟 B、经济同盟 C、完全一体化 D、自由贸易区 16、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 A、生产全球化 B、资本全球化 C、贸易全球化 D、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在世界范围的扩展和深化 17、垄断阶段的资本主义,资本输出的主要形式是()。 A、借贷资本输出

浅谈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的影响

WTO 对 中 国 经 济 发 展 的 影 响 学号:08451125 专业:08旅游管理专业 课程:WTO

目录 (一)………………..概述WTO对中国经济的积极影响 (二)…………………概述WTO对中国经济消极的影响 (三)…………………列举WTO对中国旅游业发展影响(1)我国旅游业的对外开放现状及特点 (2)加入WTO后对我国旅游行业的影响 (3)旅游业迎接加入WTO的对策建议 (四)………………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一)概述WTO对中国经济的积极影响 WTO(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的缩写,即世界贸易组织,简称世贸组织 )是在关贸总协定基础上,在关贸总协定第八次谈判即“乌拉圭回合”谈判结

束时于1995年1月1成立的。该组织自成立以来,其成员已达136个,各成员间的经济贸易约占世界经济贸易的95%,有利地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中国经过13年的交锋和努力,终于于1999年11月15与美国就中国加入WTO签署了《中美WTO双边协议》,从而为中国“入世”扫清了最大障碍。那么,中国加入WTO意味着什么?作为发展中的中国应该怎样抓住这难得的机遇,迎接挑战,却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 (1)中国为什么需要WTO ? 首先,中国为什么加入WTO,有两个大的背景需要考虑。一个是全球化的大背景,另一个是中国改革的大背景。全球化实际上是一个经济发展使各国日益相互依赖的过程,也是一个建立无疆界经济的过程,其表现之一是生产的全球性。充分利用全球资源,不仅可以弥补本国资源的不足,还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中国经济在过去20年中的迅猛发展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成功经历。在强劲的改革措施的推动下,近10%的平均年增长率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和投资新机会,使中国变得更加繁荣。中国从闭关自守的计划经济转向一个更为市场化的贸易强国所产生的效力遍及全球经济,影响着从消费者选择到投资流动的方方面面。但飞速发展并不是没有代价的。它尤其无情揭示出中国经济体制中一些结构性的弱点,特别是在农业、金融和国有企业等方面。中国面临的矛盾一直是,而且会继续是,如何最好地保持经济增长和结构改革势头的齐头并进,因为如果其中之一停滞不前,另一个就很可能受挫,从而可能导致产生另外一系列新的经济挑战和困难。 另外,加入WTO将使中国对于外国投资者更具吸引力。在中国的投资增多意味着有更多的高薪就业机会、更多的政府税收收入和更多的技术转让。中国对WTO的承诺将有助于增加各个经济领域中的竞争。竞争将有助于提高效率和生产力,最终增强中国经济并提高中国公司在任何一个市场同最好的跨国公司进行竞争的能力。竞争将反过来刺激中国国内的服务业,从而使公司和消费者有更宽的选择面。 此外,加入WTO将加速中国社会的变迁与转型和社会结构变动将进一步加快,加入WTO无疑会进一步推进利益群体和社会阶层的分化。因为这不仅意味着中国要与其他国家一起,按照新的游戏规则进行利益分配和整合,个人、经济组织等也都必须按照新的游戏规则进行利益分配和整合。同时,获得成长的、新的社会组织及职业群体也必然参与到利益分配过程,迫使原有的利益群体和利益分配格局进一步分化和重组。从社会分层的角度看,目前已经形成的社会分层结构、群体构成以及不同阶层的实际资源占有状况也会出现进一步变动。 (2) 综上所述:加入WTO后,由于对外经济活动的迅速拓展、外资的大规模进入以及各项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外资企业、私营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将会得到更快的发展,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也会加快。多种经济成分参与竞争的结果,必然带来经济组织与经济活动方式的创新,原来由政府直接承担的一些经济职能将逐步分离出去,各种非政府的市场中介组织和机构则会迅速成长。随着独立于政府的社会资源和新经济组织体系的扩张,利益群体以及社会阶层的进一步分化,不同经济组织之间、经济组织与政府之间以及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关系模式将会发生更为深刻的变革。在这一背景下,其他类型的社会组织,特别是协调不同经济组织之间的利益,以及政府和公众关系的社会中间组织也会加快发育和成长,整个社会的组织形态将会发生更大变化,市民社会框架将逐步形成并走向成熟。

《国际贸易》第六章习题及答案复习课程

《国际贸易》第六章习题及答案

《国际贸易》第六章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世界多边贸易体制 一、单项选择题 1.世界贸易组织根据关贸总协定第八轮谈判达成的《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协议》于()正式成立。 A.1994年1月1日B.1995年1月1日 C.1995年12月1日D.1996年1月1日 2.禁止性补贴称为()。 A.红灯补贴B.黄灯补贴C.绿灯补贴D.蓝灯补贴3.世界贸易组织的常设机构是()。 A.部长会议B.秘书处C.总理事会D.理事会4.世界贸易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A.部长级会议B.秘书处C.总理事会D.理事会5.一成员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领域给予任何其他国家(无论是否是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的优惠待遇(包括利益、特权、豁免等),立即和无条件地给予其他各成员,这是世界贸易组织的()。 A.最惠国待遇原则B.国民待遇原则C.自由贸易原则D.公平竞争原则

6.通过多边贸易谈判,实质性降低关税和减少非关税措施,扩大成员之间的货物、服务和知识产权贸易,这是关贸总协定的()。A.最惠国待遇原则B.国民待遇原则C.自由贸易原则D.公平竞争原则 7.各成员应公布其所制定和实施的各项贸易措施(包括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及司法判决和行政裁决等)及其变化情况(如修改、增补或废除等),并通知世界贸易组织,这是关贸总协定的 ()。 A.关税保护原则B.公平竞争原则C.国民待遇原则 D.透明度原则 8.在《农业协议》中,对那些对生产和贸易产生扭曲作用的国内支持政策,称为(),需要减让承诺。 A.绿箱政策B.蓝箱政策C.红箱政策D.黄箱政策9.()是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新达成的协议,该协议于1997年4月1日生效。 A.《信息技术协议》B.《纺织品和服装协议》 C.《海关估价协议》D.《农业协议》 10.反倾销的调查程序为()。 A.申请人申请-主管机构审查立案-反倾销调查-初裁-终裁-行政复审

世界贸易组织概论习题答案

世界贸易组织概论思考题与答案 第一章 思考题 1、世贸组织确立与发展的基础有几个? 答:世贸组织确立与发展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来自:有节制的自由贸易理论,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全球化,可持续发展和国际贸易利益的协调。 2、世贸组织确立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答:有节制的自由贸易理论 3、世贸组织确立的经济体制是什么? 答:市场经济体制 4、经济全球化对世贸组织的建立起了什么作用? 答:推动世贸组织建立的动力来源于经济全球化,世贸组织反过来,促进和发展经济全球化。 5、世贸组织为何要考虑可持续发展? 答: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处理好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在贸易发展中,必须考虑可持续发展。 6、世贸组织在国际贸易利益协调中起了何种作用? 答:世贸组织在国际贸易利益协调中起着重要作用,起作用表现在以下方面: ⑴世贸组织成员国国内与世贸组织贸易协定与协议经贸法规要适应世贸组织的规范。建立世贸组织协定指明:各成员方对建立世贸组织的协定的任何规定不可有保留,并须保证其国内有关的立法和政策措施与世贸组织协定及其附件的义务相一致。 ⑵世贸组织负责实施管理的贸易协定与协议从1947年关贸总协定的货物领域扩及到投资、服务和知识产权领域,使国际贸易利益协调面扩展到整个世界经贸领域。 ⑶提高基本原则的统一性。最惠国待遇(MFN)是保证无歧视的基本原则,它是无条件的。 ⑷世贸组织体系中的权利、义务规范趋于“量化”,更加便于衡量判断,也便于监督检查。 ⑸对世贸组织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国家的贸易利益加强协调。 ⑹世贸组织重视与其它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合作与联系,为世贸组织本身贸易利益协调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⑺通过监督、约束机制的加强,促进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履行承诺的义务。 第二章 思考题 1、1947年关贸总协定为何成立? 答:在1947年11月至1948年3月,联合国贸易与就业会议期间,美国联合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为尽快排除第二次世界大战产生的贸易障碍,于1947年11月15日签署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议定书》,同意从1948年1月1日起实施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条款,1948年,又有15个国家签署该议定书。 2、1947年关贸总协定前七次回合谈判取得什么成果? 答:1947年4月至10月,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一轮多边贸易谈判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下调关税的承诺是第一轮多边贸易谈判的主要成果。 1949年4月至10月,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二轮多边贸易谈判在法国安纳西举行。这轮谈判总计达成147项关税减让协议,关税水平平均降低35%。 1950年9月至1951年4月,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三轮多边贸易谈判在英国托奎举行。这轮谈判共达成150项关税减让协议,关税水平平均降低26%。 1956年1月至5月,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四轮多边贸易谈判在瑞士日内瓦举行。

WTO世界贸易组织规则重点笔记

第一章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到世界贸易组织 1.关贸总协定成立的时间与历史地位是什么? GATT从1948年诞生,WTO 1995年诞生。 1)GATT通过多边贸易谈判,大幅度地削减关税、取消一半数量限制以及对非关税壁垒进行控制,促进缔约方之间的贸易自由化,继而推动世界贸易和经济发展。 2)GATT通过自身不断完善,强化多边贸易体制的法律规则,力图为世贸发展提供一个稳定的基础。 通过磋商和争端解决,较公正合理地解决国际贸易领域的纠纷和争端,避免贸易战争。 4)通过“特殊和差别待遇”,重视发展中国家利益。 2.关贸总协定经历了哪几个回合的谈判? 1-5前五轮谈判仅涉及关税减让。 6肯尼迪回合谈判首次涉及反倾销措施。 7东京回合谈判开始涉及非关税措施与框架协议。 8乌拉圭回合谈判则广泛涉及规则、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争端解决、纺织品与服装、农产品、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等15项议题。 目标:制止和扭转保护主义,消除贸易扭曲现象;维护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基本原则和促进目标;建立一个更开放更具有生命力和持久的多边贸易体制。 3.世界贸易组织建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1.意味着一个强大的、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将在国际经济贸易领域发挥主导作用。 2.标志着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与共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3.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巨大增长,并未各成员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投资机会和更高的福利水平。 4.突破了只注重于货物贸易的局限性,覆盖并完善了服务贸易规则、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 4.WTO 建立以来取得了哪些成就? 1.落实乌拉圭会和协议与推进新协议谈判 2.管理范围与成员方数目不断增加 3.争端解决机制日益受到信任 4.贸易政策审议机制积极发挥监督作用

加入wto与中国金融开放(上)

加入wto与中国金融开放(上) 中国的金融对外开放始于1978年以后中国金融开放在地域分布上差不多上是沿着先经济特区再到沿海开放都市、然后逐步向内地省会都市和经济中心都市辐射的路径行进的;在外资金融机构类型的引进上差不多上是按照先银行后保险和证券的顺序有序开放的;在外资金融机构的业务内容和范畴的开放上是按照先外汇业务后承诺部格外资金融机构试点经营人民币业务的顺序进行的 2001年12月11日历经15年的艰辛谈判之后中国正式加入WTO 在长达数百页的中国加入WTO议定书中金融服务贸易被浓墨重彩从此中国的金融开放被外在地规定了加速度和时刻表中国金融业全方位开放的时代差不多开始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差不多国策20余年来正是因为始终高举这面旗帜我国经济才获得长足的进展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按照过去20多年的成功体会我们有理由期望我国经济将由此获得更大的收益不同于整体经济由于基础相对脆弱内资金融服务业受到开放的压力将会更大一些但中长期内也会得益良多应用朱总理一句话概括(金融对外开放)有利有弊做好工作争取利大于弊所谓做好工作不能仅限于对前面所述的冲击简单应对而应转换机制更新制度全面提升竞争实力 本章在分析WTO框架下的金融开放规则的基础上描述中国应对金融开放的战略规划再逐项具体分析中国金融开放的四个方面——银行、证券、保险、资本项目——所受的挑战与计策第一节WTO框架下的金融开放规则

世界贸易组织(WorldTradeOrganization,WTO)成立于1995年1 月1日是致力于监督世界贸易和使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国际组织其核心是《W TO协定》差不多职能是实施《WTO协定》、组织多边贸易谈判以及解决成员国间可能产生的贸易争端和审议各成员的贸易政策其前身是1947年成立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 在一个相当长时期中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要紧关注对象是物资贸易直到乌拉圭回合谈判(1986年9月~1993年12月15日)进行一段时刻以后服务贸易方进入GATT的谈判范畴1993年12月长达8年的乌拉圭回合谈判终止缔结《服务贸易总协定》(GeneralAgreementforTradeofService,G ATs)等若干重要文件GATs是调整所有国际服务贸易的一样规则它由框架协议、8个附录和各成员国提交的国家具体承诺表组成GATs正文共六大部分二十九条包括范畴和定义、普遍义务和纪律、具体承诺、逐步自由化、争端解决等适用于各个服务部门其中最惠国待遇(第2条)、透亮度(第3条)、垄断及专有服务提供(第8条)、支付和转移(第11条)、为保证国际收支平稳而实施的限制(第12条)等5项条款以及两个金融服务附录对金融服务贸易更具针对性值得我们认真关注在GATs框架下1995年达成的关于G ATS金融服务承诺的谅解协议以及1997年达成的全球金融服务贸易协议则对金融服务开放作了更加具体的规定 按照GATS金融服务附录的定义金融服务是指由一参加方(参加服务贸易谈判的国家和地区)服务供应者提供的任何金融性服务在GATS中“金融服务”的内容被概括为信贷、结算、(证券、外汇)交易、保险、资产治理、金融咨询等六大类计16项能够讲已囊括了金融领域内的所有营利性业务 一、WTO关于金融服务贸易的五条差不多准则 (一)市场准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