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必读200本书

新闻传播学200种必读书目

A.专业类(100种)

一、理论

1.《马克思恩格斯论新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新华出版社,1985。

2.《列宁论报刊与新闻写作》,杨春华、星华编译,新华出版社,1983。

3.《斯大林论报刊》,李清芳编,新华出版社,1985。

4.《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中央文献研究室编,1983。

5.《邓小平论新闻宣传》,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编,1998。

6.《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献汇编》,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新华出版社,1980。

简介:这三本书应为案头必备之书,如果你真想在中国做出点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 。

7.《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史稿》,童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8.《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陈力丹,开明出版社,1993。

9.《论出版自由》,[英]约翰·弥尔顿,商务印书馆,1958。

简介:西方的一切新闻思想和新闻理论,都是由此而来的。

10.《论自由》,[英]约翰·米尔,商务印书馆,1959。

11.《新闻文存》,徐宝璜等,中国新闻出版社,1987。

简介:前朝学人的新闻学经典均收录于此,如1919年问世的中国新闻学开山之作--

徐宝璜的《新闻学》(徐宝璜时任北京大学教授,年仅25岁)。

12.《新闻理论基础》,甘惜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3。

13.《宏观新闻学》,刘建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简介:第一部以宏观的视野透视新闻事业的专著。论述周密,思想严谨,读了有“一览众山小”之感。作者为新闻学“京派”宗师甘惜分先生的亲炙弟子,现为清华大学传播系博士生导师。

14.《新闻传播学》,黄旦,杭州大学出版社,1995。

简介:第一部以传播学的理论重构新闻理论的著作。

15.《新闻学新论》,孙旭培,当代中国出版社,1994。

简介:孙旭培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本书是他的代表作,已经译介到国外新闻传播学界。

16.《新闻原理的思考》,梁衡,人民出版社,1996。

简介:梁衡是我国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才华横溢,文思敏捷,原为光明日报资深记者,后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现在是人民日报副总编。本书是他的新闻学三部曲之一。

17.《新闻论争三十年》,甘惜分,新华出版社,1988。

18.《主体与喉舌》,童兵,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

19.《报刊的四种理论》,[美]施拉姆等,新华出版社,1980。

简介:当代英美国家的新闻学经典,眼界开阔,立论独到,研习新闻学者不能不读。

20.《西方新闻理论评析》,徐耀魁主编,

新华出版社,1998。

简介:国内第一部系统、全面而深刻评析西方新闻理论的著作,想了解西方的新闻思想、新闻学说及新闻理论,应从本书入手。

21.《当代新闻学》,[法]贝尔纳·瓦耶纳,新华出版社,1986。

22.《新闻学导论》,李良荣,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简介:最新的一部新闻理论著作,作者是国内新闻理论的权威,新闻学“海派”宗师王中先生的亲炙弟子,现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

二、历史

1.《中国报学史》,戈公振,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

简介:中国新闻史的奠基之作,至今仍以翔实的史料、丰富的内容和精当的论述为 学界所推崇,与前朝那批学人的传世之作并为20世纪的学术经典,而作者也由此成为中 国新闻史学的开山鼻祖。

2.《中国新闻事业通史》,方汉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简介:中国新闻史的集大成之作,气势恢弘,包罗万象,勾勒出一幅绚丽多彩的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历史长卷。

3.《中国现代广播简史》,赵玉明,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7。

4.《中国电视史》,郭镇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简介:既严谨,又洒脱,虽是学术著作(系博士学位论文),但读来津津有味,作者乃我国第一位新闻学的女博士,现任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博士生导师。

5.《中国近代新闻思想史》,胡太春,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

简介:条理清晰、脉络分明地勾勒了1840-1919年间,国人新闻思想的演化轨迹,及其社会背景和历史动因。

6.《中国新闻传播学说史》,徐培汀、裘正义,重庆出版社,1994。

7.《传播科技纵横》,闵大洪,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

8.《华夏传播论》,孙旭培主编,人民出版社,1997。

9.《报人张季鸾先生传》,徐铸成,三联书店,1986。

10.《美国新闻史》,[美]埃默里,新华出版社,2001。

简介:一部论述美国新闻事业及其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之互动的力著,80年代译介到我国后曾发生较为广泛的影响,故出版社又购入最新的版本予以翻译出版,可惜的是原作者父子两人如今仅剩儿子一人了。

11.《天下风云一报人--索尔兹伯里采访回忆录》,[美]哈里森·索尔兹伯里,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0。

12.《普里策传》,[美]斯旺伯格,新华出版社,1983。

13.《路透其人和路透社》,[日]仓田保雄,新华出版社,1980。

简介:一部史话体的路透社及早期通讯社发展史的书,写得生动有趣。

14.《西方新闻界的竞争》,[美]约翰·霍恩伯格,新华出版社,1985。

简介:同样

是部史话体的趣书,其中讲到西方新闻界众多广为人知的历史故事。

15.《无冕之王》,[美]哈尔伯斯坦,新华出版社,1986。

16.《权利的媒介》,[美]赫伯特·阿特休尔,华夏出版社,1989。

17.《我的一生与〈纽约时报〉》,[美]卡特利奇,新华出版社,1985。

18.《外国新闻事业史新编》,张允若、高宁远,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

简介:目前国内较好的一部外国新闻史教材。

三、业务

1.《怎样当好新闻记者》,[美]杰克·海敦,新华出版社,1986。

简介:典型的美国式新闻学著作,没有什么大道理,都是一些具体的、实际的东西,然而,确实很有用,很实用。

2.《我怎样学习当记者》,南振中,新华出版社,1985。

简介:作者是我国优秀的新闻工作者,首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现任新华社总编 辑,本书是他几十年记者生涯的经验之谈。

3.《风云人物采访记》,[意]法拉奇,新华出版社,1988。

简介:法拉奇是位蜚声世界的名记者,以采访政要、提问犀利而著称。"生子当如孙仲谋",新一代记者应有如此风范。

4.《好新闻的后面--编辑耕耘录》,郑兴东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5.《记者生涯--现代美国新闻业务漫谈》,[美]钱塞勒等,世界知识出版社,1985。

6.《美国电视明星》,[美]芭芭拉·马图索,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8。

7.《全能记者必备》,[美]朱立安·哈瑞斯等,中国新闻出版社,1988。

8.《现代新闻评论学》,胡文龙,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9.《新闻采访方法论》,艾丰,人民日报出版社,1989。

简介:我国新闻界人才济济,然而能够在新闻的三个主要领域,即研究、实践和管理上均有作为者则寥寥无几,艾丰则是这寥寥无几中的一员。就实践而言,他撰写或组织了许多影响深远的报道,如开封何时才"开封"、中国质量万里行等,并获得首届范长江新闻奖;就管理而言,他先做人民日报的部主任,后任经济日报的总编辑;就研究而言,他的硕士学位论文即这部《新闻采访方法论》,曾获得首届吴玉章新闻奖--我国新闻学研究的最高奖。

10.《报纸编辑学》,郑兴东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简介:新闻编辑的所有理论知识都在这本书里,它可能是我国新闻学方面发行量最大一部书。

11.《不要这样写——对百篇新闻写法的商榷》,郑兴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12.《对外传播初探》,段连城,中国建设出版社,1988。

简介:最早同时也最好的一部对外报道的书,作者是我国外宣方面的专家,曾任外文局局长

,人称外文局大才子,这从本书里也可以感受到他的才华和文笔。

13.《新闻写作教程》,[美]密苏里新闻学院编,新华出版社,1986。

简介:美国新闻报道方面的经典之作,内容丰富,引人入胜,即使开始对新闻事业不了解的人,读后也会油然而生向往之情。

14.《中国报纸文体发展概要》,李良荣,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

四、传播

1.《调查研究中的统计分析法》,柯惠新,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0。

2.《舆论传播》,刘建明,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简介:舆论研究方面的一部大作,在国内外都堪称高水平。

3.《传播学引论》,李彬,新华出版社,1993。

简介:对初学者来说不失为一部引领入门的"敲门砖",读完本书再看其他高头讲章,就不至于找不着北了。

4.《媒介通论》,[加]麦克卢汉,商务印书馆,2000。

简介:一部令人瞩目也令人犯晕的奇书,不管赞成,还是反对,你都不得不面对它所提出的一系列骇世惊俗的思想,如媒介即信息。

5.《大众传播通论》,[美]德弗勒等,华夏出版社,1989。

6.《媒介社会学》,[英]巴特勒,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9。

简介:探讨媒介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传播学研究的一个主要视角。本书即提供了一种样板。

7.《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美]施拉姆,华夏出版社,1991。

8.《传播媒介与美国人的思想——从莫尔斯到麦克卢汉》,[美]切特罗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

简介:莫尔斯是19世纪中叶发明电报的人,麦克卢汉是20世纪中叶以一系列"奇谈怪论"惊世骇俗的人,本书即论述一个世纪中美国大众传播的演变及意义。

9.《大众传播社会学》,张咏华,上海外国语大学出版社,1996。

10.《大众传播模式论》,[英]麦奎尔等,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简介:以模式的形式而将传播学的经典理论囊括其中,言简意赅,要言不烦,所以,必须具备相当的传播学理论基础才能看得明白。

11.《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简介:目前国内最权威的传播学教材,值得仔细研读。

12.《说服学--攻心的学问》,龚文庠,东方出版社,1994。

13.《大众传播效果:问题与对策》,胡钰,新华出版社,2000。

14.《信息社会的理论与模式》,崔保国,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简介:对日本新兴的信息社会理论做了详细的介绍,可以开阔眼界。

15.《传播理论》,[美]斯蒂文·小约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简介:本书是美国最有影响的传播学教材之一,也是目前国内

译介的最好的一部传播学原著。

16.《媒介事件:历史的现场直播》,丹尼尔·戴扬等,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17.《传播政治经济学》,[加]文森特·莫斯可,华夏出版社,2000。

简介:传播学批判学派,是当今国际学术界的前沿。其中,传播的政治经济学是批判学派的一大分支,而本书对这一分支做了详尽的论述。

18.《大众文化与传媒》,路扬、王毅,上海三联书店,2000。

简介:对批判学派的另一大分支即文化研究,做了提纲挈领的描述,虽是一本薄薄的小书,但深入浅出,思想宏博,是部难能可贵的佳作。

五、 广电

1.《中国应用电视学》,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简介:在中国新闻学的最高奖--吴玉章新闻奖里,这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部广播电视方面的获奖图书。把这本书读烂了,电视行当的那些名堂也就基本明白了。

2.《开拍啦》,[英]哈里斯·华兹,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5。

3.《电视与社会》,[英]尼古拉斯·阿伯克龙比,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4.《第二媒介时代》,[美]马克·波斯特,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六、作品

1.《范长江新闻文集》,中国新闻出版社,1989。

2.《新闻通讯选评》,汤世英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3.《外国新闻通讯选评》,黎信等编著,长征出版社,1985。

简介:上面三部新闻作品集,收录了中外古今几乎所有新闻报道的名篇佳作,即使没有学过多少新闻传播理论,看看这些作品,照葫芦画瓢也能收到"取法乎上,可得其中"的效果。

4.《西行漫记》,[美]斯诺,三联书店,1979。

简介:新闻史上一部不朽的经典,一个记者一生中能有这么一部作品就可以不朽了 。

5.《邵飘萍选集》,方汉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6.《中外广播作品选析》,程道才主编,新华出版社,1989。

7.《消息选评》,复旦大学新闻系,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

8.《通讯选评》,复旦大学新闻系,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

9《梁厚甫通讯评论选》,东山编,新华出版社,1985。

10.《经历》,邹韬奋,三联书店,1979。

简介:邹韬奋先生在新闻史上如奇峰秀拔,令后人高山仰止,以他名字命名的韬奋新闻奖,与范长江新闻奖并为我国新闻工作者的两大最高奖。本书是他新闻作品的精华。

七、其他

1.《新闻职业道德》,董炜,新华出版社,1996。

简介:一部研究新闻职业道德的博士论文,代表目前国内这个领域的最高水平。因此,被中宣部和中国记协列为新闻工作者的

必读材料。

2.《多种声音,一个世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1。

简介:发展中国家为了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新闻新秩序,进行了长期的努力和奋争。这份驰名世界的研究报告,就是这场努力与奋争的一个里程碑。

3.《孤独的狂欢》,吴伯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4.《新闻侵权与诉讼》,孙旭培等,人民日报出版社,1994。

5.《新闻法规政策须知》,中宣部新闻局等编,学习出版社,1994。

6.《妖魔化中国的背后》,李希光、刘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简介:国际传播研究方面一部力作,见解独到,思想犀利,材料翔实,发人深省。

7.《媒体轰炸与洗脑》,李希光、刘康,江苏人民出版社。

8.《媒介批评——起源·标准·方法》,王君超,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简介:在国外,媒介批评越来越受到重视,而我国目前对此问题还比较隔膜。本书作者以此为题所做的这篇博士论文,在这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值得关注。

八、工具

1.《新闻学大词典》,甘惜分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

2.《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方汉奇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

3.《中国新闻年鉴》,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编。

4.《中国广播电视年鉴》,北京广播学院编。

5.《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

6.《中国新闻实用大词典》,冯健主编,新华出版社,1996。

九、报刊

1.新华文摘 2.读书

3.天涯:天涯既是地理上的边缘状态,也是思想上的超越姿态,惟其超越,方能有旁观者清的明白。 4.电视研究

5.中国记者:中国记者不能不读《中国记者》。 6.新闻战线

7.新闻大学:由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主办的学院刊物。 8.现代传播

9.国际新闻界:有关外国新闻传播的权威刊物,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主办。

11.新闻与传播研究:国内最高级别的专业学术刊物,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主办。

12.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广播电视领域的权威刊物,由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主办。

13.复印报刊资料·新闻与传播。

14.中华新闻报:中国记协机关报。

15.中国新闻出版报:新闻出版署的机关报。

16.中华读书报:思想界、学术界和文化界的大报,为读书人文化人所必读。

B.博通类(100种)

一、经典

1.《共产党宣言》 2.《国家与革命》 3.《毛泽东著作选读》

4.《邓小平文选》 5.《鲁迅

选集》

二、哲学

1.《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如果觉得"爽",不妨再看看作者的学术自传《三松堂自序》。

2.《西方哲学史》罗素:作为大哲学家,作者1950年曾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匪夷所思吗?看完这部《西方哲学史》,就清楚了。

3.《理想的冲突》宾克莱:可与《西方哲学史》媲美的一部续集,罗素写到20世纪初,宾克莱接着写到20世纪末。

4.《控制论、信息论、系统科学与哲学》王雨田主编

5.《熵:一种新的世界观》里夫金与霍华德

三、名著

1.《希罗多德历史》:西方的"《史记》",内容广博,趣味盎然。

2.《唐吉珂德》塞万提斯,杨绛译:西班牙人说,第一次读了会笑,第二次读了会哭,第三次读了会思。

3.《莎士比亚悲剧四种》卞之琳译

4.《幻灭》巴尔扎克,傅雷译:西方新闻界的一出活剧。

5.《一千零一夜》:一部魅力永存的世界名著,阿拉伯人民对人类文明的杰出贡献。

四、国史

1.《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茅海建:十年磨一剑,所以出手不凡,有的观点虽然值得商榷,但确实发人深思。

2.《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陈旭麓:近代史大家的传世之作。

3.《万历十五年》黄仁宇:独特而有趣的历史著作,作者以其"大历史"观而知名。可以参观其自传、同样独特而有趣《黄河青山》。

4.《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索尔兹伯里:作者是《纽约时报》名记者,20世纪80年代以七旬高龄走了一趟长征路,写了这部百读不厌的"故事"。

5.《中国通史简编》范文澜:看来看去,好像还是这部中国通史最有意思。

五、典籍

1.《古诗源》沈德潜:中华文明的精神与精华,似乎尽在其中。一开始假如看不出名堂,那么可以先读读当代诗人周涛的名作《读〈古诗源〉记》。

2.《史记选》王伯祥:大学生不读《史记》,就像雄鹰没有飞上蓝天,永远无法懂得那种辽阔与壮美。

3.《庄子浅注》曹础基:无论用什么标准,庄子都无疑是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高标出世,雄视千古。

4.《诗经注析》程俊英、蒋见元: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的美,永远让人觉得痛彻心扉。

5.《世说新语校笺》徐震谔:魏晋风流,是中华民族精神历程上的一个辉煌高峰,而《世说新语》就是其间的一个结晶。

六、经济

1.《经济学》斯蒂格利茨:作者是世界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先后执教于世界多所一流大学,如牛津大学、耶鲁大学等。啃下他的这本大部头,经

济学的东西就懂得差不多了。

2.《经济学原理》曼昆:哈佛大学最年轻的教授之一,本书专为大学生而写,深入浅出,举重若轻。

3.《通往奴役之路》哈耶克:一部影响深远的大作。

4.《企业之魂》吉尔德

5.《现代化的陷阱》何清涟

七、社会

1.《乡土中国》费孝通:社会学家费孝通的传世之作,以少少许而胜多多许,耐人寻味。

2.《黄河边的中国》曹锦清:了解国情与民情的一部不可不读的书。

3.《代价论》郑也夫

4.《现代社会学理论》沃特斯

5.《社会研究方法》巴比

八、世界

1.《世界史纲》H·G·韦尔斯:以作家之笔而写历史,自然是涉笔成趣,摇曳生姿。

2.《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斯塔夫里阿诺斯:史家的功底、哲人的眼光与文人的才气,构成了这部全球通史的基调。

3.《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斯塔夫里阿诺斯

4.《第三帝国的兴亡》威廉·夏伊勒: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出色的研究,正如芭芭拉·塔奇曼的《八月炮火》是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最优秀的著作一样。

5.《光荣与梦想》曼彻斯特:纯以故事的形式而全面展现了现代美国的社会面貌和精神变迁,所以,虽然中文版看上去煌煌四大本,但是读起来却只嫌其短而不嫌其长。

九、科学

1.《科学史》丹皮尔:不仅描绘科学的发展历史,更揭示了科学在人类历史与社会生活中的意义与作用。

2.《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霍金

3.《科学的历程》吴国盛

4.《数:科学的语言--为有文化而非专攻数字的人写的评论性概述》丹·齐克:人类的精神创造分为抽象与形象两大领域,如果说形象方面的王后是诗歌,那么,抽象方面的国王自然就是数学。本书谈的不是数学的演算,而是数学的思维。

5.《中国科学技术史》李约瑟

十、美学

1.《美的历程》李泽厚:中华精神世界的一次美的巡礼,美的历程。

2.《朱光潜美学文集》第一、二卷:清流般明澈的思想,神话般迷人的意境,春风般轻盈的文笔。

3.《意境》宗白华:如诗如梦,如幻如化。

4.《美育书简》席勒

5.《歌德谈话录》朱光潜译

十一、政治

1.《政治科学》罗金斯等

2.《西方国际政治学:历史与理论》王逸舟

3.《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亨廷顿:透视后冷战时代的世界政治军事格局,一石激起千层浪。

4.《领导人》尼克松:美国人为人处世虽然小气,拿着鸡毛(水门事件)当令箭,但这位政治家及其作品却颇显大气。

5.《论法的精神》孟德斯鸠

十二、心理

1.《精神

分析引论》弗罗伊德

2.《社会心理学》时蓉华

3.《动机与人格》马斯洛

4.《性心理学》蔼理士:译者潘光旦先生是老清华的骄傲,他的这部译著就像他自己写的,读来自然、朴实而明白,毫无当下众多译著佶屈聱牙不知所云的毛病,另外,他那些挥洒自如的注释也是内涵丰富,应接不暇。

5.《心理学与文学》荣格

十三、传记

1.《傅译传记五种》

2.《爱因斯坦——生·死·不朽》库兹涅佐夫

3.《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陆健东

4.《呼兰河传》萧红

5.《李宗仁回忆录》唐德刚撰述

十四、语言

1.《古代汉语》王力主编

2.《语言与社会生活》陈原

3.《语文常谈》吕叔湘

4.《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

5.《语言论》萨丕尔

十五、艺术

1.《论音乐的美》汉斯立克:

2.《艺术哲学》丹纳

3.《如是我闻》辛丰年

4.《西方美术史话》迟轲

5.《电影是什么》安德烈·巴赞

十六、未来

1.《展望二十一世纪》汤因比与池田大作

2.《权力的转移》阿尔温·托夫勒

3.《未来启示录--苏美思想家谈未来》奥辛廷斯基

4.《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丹尼尔·贝尔

5.《大趋势》奈斯比特

十七、赏析

1.《宋诗选注》钱钟书:大家就是大家,即使做普通的事情也显得与众不同,如这部古代诗歌选在汗牛充栋的同类作品里,就仿佛奇峰凸立,俊秀异常。不用说它的那篇洋洋洒洒的前言了,就是每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小注解,都使人为之刮目相看。

2.《宋词赏析》沈祖棼:如果说《宋诗选注》以才学著称,那么《宋词赏析》就以才情闻名。作者是位纯粹的诗人,也是位知名的学者,与国学大师程千帆先生伉俪情深,传为佳话。可惜,一代才人后来竟葬身于车轮。

3.《艺海拾贝》秦牧

4.《经典常谈》朱自清

5.《金蔷薇》帕乌斯托夫斯基

十八、散文

1.《清洁的精神》张承志

2.《周涛散文》

3.《沈默的大多数:王小波杂文随笔全编》

4.《文化苦旅》余秋雨

5.《燕山夜话》马南村(邓拓)

十九、小说

1.《边城》沈从文

2.《白鹿原》陈忠实

3.《好兵帅克历险记》哈谢克

4.《德里纳河上的桥》安德里奇

5.《百年孤独》马尔克斯

二十、文化

1.《菊与刀--日本文化的类型》本尼迪克特

2.《民俗学丛话》乌丙安

3.《美国文化批评集》赵一凡

4.《中国方术考》(续考)李零

5.《人类学--人及其文化研究》泰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