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420高强钢热矫正及热变形作业指导书

Q420高强钢热矫正及热变形作业指导书
Q420高强钢热矫正及热变形作业指导书

Q420高强钢热矫正及热变形作业指导书

1、使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Q420高强钢热矫正及热变形加工的技术条件。该规定适用于铁塔及其它钢结构用Q420高强钢的热矫正及热变形加工。

2、引用标准

以下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定中引用而构成为本规定条文。本规定实施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GB/T1591-94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GB50205-2001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3、人员

主工:1名辅工:2名

4、设备工具

氧气绳乙炔绳各30米 300mm拐尺

1m直板尺 5m卷尺烤炬1支

4、热矫正工艺

4.1 一般要求

4.1.1热矫正一般采用氧乙炔中性加热;

4.1.2 热矫正前应仔细观察工件的变形量,确定加热部位和矫正步骤;

4.1.3 工件经一次热矫正后仍没有达到要求,不允许在远位置进行重复加热;

4.1.4 夏季在室外进行热矫正作业时,要考虑日照的影响;4.1.5 薄板热矫正过程中需要锤击时,应采用木槌;

4.1.6 加热温度在200~300℃范围内,严禁捶打和弯曲。

4.2 加热方法

热矫正一般采用点状加热、线状加热或三角形加热方法。点状加热点的直径根据板材的厚度确定,一般10mm~30mm,一般应大于50mm。线壮加热的加热线宽度应为钢板厚度的0.5~2倍,加热线之间的距离视工件的不平度确定,一般应大于50mm。

4.3 加热温度

热矫正时加热温度不应大于900℃;对尺寸和变形较大的工件为800℃~900℃,对焊接工件为700℃~800℃(温度测量时机的选择可参B),加热时焊炬应匀速移动,禁止在一个点上集中加热。4.4 冷却方式

热矫正后工件应自然冷却,禁止强制冷却。再低温环境下进行热矫正时,加热部位应采取缓冷措施。(缓冷措施可采用保温石棉)5、热变形加工工艺

5.1热变形加工时温度应控制在900℃~1000℃。(温度测量时机的选择可参考附录B)

5.2热变形加工后应自然冷却,在低温环境下进行热矫正时,加热部位应采取缓冷措施(缓冷措施可采用保温石棉)。

5.3对钢板,加工时弯曲的最小曲率半径为两倍板厚;对角钢,加工后边厚最薄处不得小于原厚度的75%。钢管不宜进行热变形加工。

6、质量检验

6.1热矫正后的钢材表面,不应有明显的凹面或损伤,凹面深度不得大于0。5mm,且不应大于该钢材厚度负允许偏差的1/2。

6.2钢材热矫正后允许尺寸偏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按矫正件数抽查10%且不应少于3件,检查方法为观察检查和实测检查。抽样检查的工件如有不合格工件,应加倍检查。如加倍抽检工件中仍有不合格工件,则应对余下工件的全数进行检查。

表1 钢材矫正后的允许偏差

项目允许偏差△图例

钢板的

局部平面度t≤ 14 1.5 t>14

1.0

型钢弯曲矢高1/1000且

不应大于5

角钢肢的垂直度b/100,双肢栓角钢的角度不得大于90°

注:δ为弯曲弦长,t为钢板厚度

6.3热变形加工工件不允许出现表面裂纹缺陷,加工后的工件应进行逐件检验,并记录检验结果。

6.4如对工件热矫正或变形后的质量有异议,应对该工件进行无损探伤及硬度检验。

附表B 钢材表面颜色及其相应温度

颜色温度℃

深褐红色550~580

褐红色580~650

暗樱红色650~730

深樱红色730~770

樱红色7700~800

淡樱红色830~960

亮樱红色960~1050

桔黄色550~580

精品

可编辑

项目部制梁场沉降变形观测作业指导书

项目部制梁场沉降变形观测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适用于制梁场生产期间制梁台座、存梁期间存梁台座的沉降观测,预制箱梁梁体徐变变形观测。 2.作业准备 2.1内业技术准备 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2.2外业技术准备 电子准仪、两米条码尺均经过相关检测部门鉴定合格。 3.技术要求 梁场建立独立的水准网,共布设6个工作基点,定期对水准网进行复测,若高差值之差在1mm以内,则认为工作基点稳定。 制存梁台座各设置4个沉降观测点: 制梁台座:如连续观测的当次沉降量小于2mm时,可判定其沉降稳定。以后每台座每生产10片梁进行一次观测。 存梁台座:有相邻两次的沉降量均小于0.5mm,并且不均匀沉降量小于2mm,则判定沉降已稳定。 4.施工程序和工艺流程 4.1梁场水准监测网的建立; 4.2制、存梁台座沉降观测标的埋设; 4.3预制箱梁梁体徐变变形观测标的埋设; 4.4生产期间制梁台座的沉降观测; 4.5存梁期间存梁台座的沉降观测; 4.6预制箱梁梁体徐变变形观测。 5.施工要求

5.1施工准备 检查工作基点完好情况,定期对水准网进行复测。 5.2施工工艺 5.2.1水准点、工作基点和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梁场建立独立的水准网,共布设6个工作基点,定期对水准网进行复测,假如高差值之差在1mm 以内,则认为工作基点是稳定的。 5.2.2存梁台座观沉降观测 (1)观测点布设 在存梁台座设置4个观测点,台座浇筑前预埋直径18钢筋,钢筋外露混凝土面2cm 。观测点位于横桥向台座中心线,距离存梁台座地基端部10cm 处,见图5-1。 图5-1 存梁台座沉降观测点布设示意图 (2)观测周期 每个存梁台座在首次存梁前进行观测并记录标高,落梁后立即观测,1h 、2h 各观测一次、第2天观测两次,第3天、第4天、第5天、第6天、第7天各观测一次;之后3天观测一次直至沉降稳定为止。汇总整理沉降观测记录。 (3)沉降评定 相邻两次的沉降量均小于0.5mm ,并且不均匀沉降量小于2mm ,满足设计及施工规范的要求,则判定沉降已稳定,可停止连续观测。每30天观测一次并做好记录。 5.2.3制梁台座观沉降观测 在制梁台座设置 4个观测点,台座浇筑前预埋直径18钢筋,钢筋外露混凝土面2cm 。观测点位于横桥向台座中心线,距离制梁梁台座肋墙端部30cm ,顺桥向中心线左右各2.1M 处,见图5-2。 存梁台座沉降观测点布设示意图

钢材变形的矫正的基本方法

钢材变形的矫正的基本方法有哪几种 钢材变形的矫正 钢材由于生产、贮运等原因,以及经过冲、剪分离等初加工制成零件毛坯料后,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变形。在转下道工序前,工艺要求需对其进行矫正,这个工序称为钢材变形的矫正。矫正钢材变形的方法很多,在常温下进行的称为冷作矫正,冷作矫正包括机械矫正和手工矫正。如果将钢材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对其进行矫正,则称为加热矫正。根据加热状况,又分为全加热矫正和局部加热矫正两种。一、矫正常用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手工矫正常用的工具是各类锤,配以平台、垫铁等,可对尺寸不大,变形不太严重的钢材进行矫正。(1)锤子锤子的锤头形状有圆头、直头和横头等多种,其中圆头锤子最常见。锤子的规格按锤头的重量来划分,有0.5、0.75、和1kg等多种。木柄选用坚固的白蜡木制成,长度约300~350mm,装入锤头后,用铁楔涨紧。在使用锤子前,应先检查锤头安装的是否牢固,以防锤头脱出伤人。(2)大锤大锤的锤头有平头、直头和横头三种,平头大锤在矫正工序中用得最多。大锤的规格也是按锤头的重量来划分的,有4kg、5kg、5kg、8kg等多种,木柄长约1000~1300mm,可岁操作者的身高和工作情况而选定。每次使用前,都要检查锤头安装的是否牢固,稍有松动,应打紧有倒齿的铁楔,否则,不得使用。打大锤的注意事项打大锤属于重体力劳动作业,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一定要注意安全操作。

○1操作前,要严格检查锤头安装是否牢固,在操作过程中的间歇时也要随时检查。发现松动,要立即加固,否则,不得使用。②打锤的工作场地要有足够的操作空间。起锤时,要前,后查看是否有人或障碍物,无异常后方可起锤。③遵守操作规程,严禁操作者戴手套打大锤。④两人或两人以上同时操作时,要有主次,配合协调,不得相对打大锤,站立位置应在工件的同一侧。⑤在矫正薄钢板、有色金属材料或表面质量要求较高的工件时,还常会用到木锤、铜锤等用较软材料制成的锤。二、型钢变形的机械矫正1. 用压力机矫正型钢的弯曲变形a) 首先找出型钢的弯曲部位,将其凸起侧超上,置于压力机平台上b) 在型钢下部凸起部位的两侧垫上垫块,需要时,垫块要与型钢外表面吻合c) 操纵压力机控制开关,使压力机滑块缓缓下降,对型钢凸起处施加压力。大型钢被压直时,升起压力机滑块,观察型钢的回弹情况,然后在操纵压力机下压,使被矫钢材产生少许向下凹弯,以抵消回弹,直至将型钢娇直。2. 用压力机矫正角钢的角变形用90°压弯模在压力机上矫正角钢两面角大于90°变形的示意图(未画)。操作时,角钢下面的两条垫铁应平直、等厚、其厚度以不超过角钢边厚度为宜,其长度应等于或超过应等于或超过摸具的纵向长度。摆放垫铁时,要摆放在对称位置,可操纵压力机使凸模轻轻压住角钢,来调整垫铁的位置。调整合适后,即可操纵压力机下压,下压过程中应观察角钢的变形情况,直至将角钢矫正为止。3. 用压力机矫正槽钢的扭曲变形(如图所示)具体作法如下: a) 将槽钢与平台接触的两角下面加以垫板,垫板厚度要大于可能的回弹量。b) 在槽钢翘起的两角上放置一方钢。c) 操纵压力机下压,通过方钢施力作用在槽钢上,使其作扭曲反方向的变形矫正。三、钢板变形的机械矫正(1)用压力机矫正型钢的弯曲变形以图6-10所示为例,介绍用压力机矫正型钢变形的具

焊接应力与变形

4.2 焊接应力与变形: 4.2.1 焊接变形和残余应力的不利影响: 焊接变形 1.影响工件形状、尺寸精度 2.影响组装质量 3.增大制造成本———矫正变形费工、费时 4.降低承载能力———变形产生了附加应力 焊接应力 1.降低承载能力 2.引起焊接裂纹,甚至脆断 3.在腐蚀介质中,产生应力腐蚀裂纹 4.引起变形 4.2.2 焊接变形和应力的产生原因: 根本原因:对焊件进行的不均匀加热和冷却,如图6-2-8 焊接应力 焊接加热时,焊缝区受压力应力(因膨胀受阻,用符号“-”表示) 远离焊缝区手拉应力(用符号“+”表示) 焊后冷却时,焊缝受拉应力(因收缩受阻),远离焊缝区受压应力 焊接变形:当焊接应力超过金属σs时,焊件将产生变形 焊接应力和焊接变形总是同时存在,不会单独存在,当母材塑性较好,结构刚度较小时,焊接变形较大而应力较小;反之,则应力较大而变形较小。 4.2.3 焊接变形的控制和矫正:

4.2.3.1 焊接变形的基本形式,如图6-2-9 如图6-2-9 常见的焊接残余变形的类型 1、2---纵向收缩量3---横向收缩量4、5---角变形量f---挠度 (1)收缩变形:即焊件沿焊缝的纵向和横向尺寸减少,是由于焊缝区的纵向和横向收缩引起的。如图5-2-9 a (2)角变形:即相连接的构件间的角度发生改变,一般是由于焊缝区的横向收缩在焊件厚度上分布不均匀引起的。如图5-2-9b (3)弯曲变形:即焊件产生弯曲。通常是由焊缝区的纵向或横向收缩引起的。如图5-2-9c (4)扭曲变形:即焊件沿轴线方向发生扭转,与角焊缝引起的角度形沿焊接方向逐渐增大有关。如图5-2-9d (5)失稳变形(波浪变形):一般是由沿板面方向的压应力作用引起的。如图5-2-9e 4.2.3.2 控制焊接变形的措施 (1)设计措施(详见焊接结构设计) 尽量减少焊缝的数量和尺寸,合理选用焊缝的截面形状,合理安排焊缝位置──尽量使焊缝对称或接近于构件截面的中性轴(以减少弯曲变形)。如图6-2-10

钢构件垂直度变形检测作业指导书

xxxx(北京) 工程检测有限责任公司 作业指导书 钢构件垂直度变形检测 作业指导书 ZZHXJC-ZY-005-2017 编制 版本:1 修改码:0 页码: 1/2 审核 实施日期:2017年03月01日 批准 钢构件垂直度变形检测作业指导书 1 编制依据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2001)。 2 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钢结构中构件垂直度变形的检测,并规定了钢构件垂直度变形检测的检测方法。 3 作业程序 执行程序 形成的记录 3.1 接受任务编制检测方案。 3.2 根据检测方案的技术要求准备仪器设备。 3.3 进行现场检测做好相关数据的记录填写完成表JSJL-02-07-2017-A 《垂直度变形检测记录》。 3.4分析检测数据,编制检测报告。 4 检测方法 4.1 一般规定 4.1.1垂直度指的是在规定的高度范围内,构件表面偏离重力线的程度,使用全 检测方案 接受任务 准备全站仪 《垂直度变形检测记录》 现场检测 检测报告提交报告

站仪测量垂直度的方法为投点法,观测时,应在柱底观测点位置安置水平读数尺等量测仪器,在每测站安置全站仪投影时,应按正倒镜法测出每对上下观测点标志间的水平位移分量,再按矢量加法求得水平位移值(倾斜量)和位移方向(倾斜方向)。 4.1.2在用全站仪对钢柱进行测量的过程中有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a.在用全站仪对柱进行测量时,全站仪与被测柱所在轴线的夹角应小于10°。 b.单节柱的垂直度应在H/1000的允许范围之内,H表示柱长度,当H ≥10m时,应在10mm的范围内。 c.在用全站仪进行垂直度测量时,视线要从柱顶中心线向柱底中心线测量,在水平读数尺上读出其具体偏差。 4.1.3各钢构件允许偏差 5 测量记录 检测记录应按规定格式填写,具体要求执行《记录管理程序》(ZZHXJC-CX-21-2017)。 6 记录表格 1) 表JSJL-02-07-2017 垂直度变形检测记录

钢材变形的矫正

钢材变形的矫正 钢材由于生产、贮运等原因,以及经过冲、剪分离等初加工制成零件毛坯料后,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变形。在转下道工序前,工艺要求需对其进行矫正,这个工序称为钢材变形的矫正。 矫正钢材变形的方法很多,在常温下进行的称为冷作矫正,冷作矫正包括机械矫正和手工矫正。如果将钢材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对其进行矫正,则称为加热矫正。根据加热状况,又分为全加热矫正和局部加热矫正两种。 一、矫正常用工具和设备的使用 手工矫正常用的工具是各类锤,配以平台、垫铁等,可对尺寸不大,变形不太严重的钢材进行矫正。 (1)锤子锤子的锤头形状有圆头、直头和横头等多种,其中圆头锤子最常见。 锤子的规格按锤头的重量来划分,有0.5、0.75、和1kg等多种。木柄选用坚固的白蜡木制成,长度约300~350mm,装入锤头后,用铁楔涨紧。在使用锤子前,应先检查锤头安装的是否牢固,以防锤头脱出伤人。 (2)大锤大锤的锤头有平头、直头和横头三种,平头大锤在矫正工序中用得最多。 大锤的规格也是按锤头的重量来划分的,有4kg、5kg、5kg、8kg等多种,木柄长约1000~1300mm,可岁操作者的身高和工作情况而选定。每次使用前,都要检查锤头安装的是否牢固,稍有松动,应打紧有倒齿的铁楔,否则,不得使用。 打大锤的注意事项打大锤属于重体力劳动作业,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一定要注意安全操作。 ○1操作前,要严格检查锤头安装是否牢固,在操作过程中的间歇时也要随时检查。发现松动,要立即加固,否则,不得使用。②打锤的工作场地要有足够的操作空间。起锤时,要前,后查看是否有人或障碍物,无异常后方可起锤。③遵守操作规程,严禁操作者戴手套打大锤。④两人或两人以上同时操作时,要有主次,配合协调,不得相对打大锤,站立位置应在工件的同一侧。⑤在矫正薄钢板、有色金属材料或表面质量要求较高的工件时,还常会用到木锤、铜锤等用较软材料制成的锤。 二、型钢变形的机械矫正 1.用压力机矫正型钢的弯曲变形 a)首先找出型钢的弯曲部位,将其凸起侧超上,置于压力机平台上 b)在型钢下部凸起部位的两侧垫上垫块,需要时,垫块要与型钢外表面吻合 c)操纵压力机控制开关,使压力机滑块缓缓下降,对型钢凸起处施加压力。大型钢被压直时,升起压力机滑块, 观察型钢的回弹情况,然后在操纵压力机下压,使被矫钢材产生少许向下凹弯,以抵消回弹,直至将型钢娇直。 2.用压力机矫正角钢的角变形 用90°压弯模在压力机上矫正角钢两面角大于90°变形的示意图(未画)。操作时,角钢下面的两条垫铁应平直、等厚、其厚度以不超过角钢边厚度为宜,其长度应等于或超过应等于或超过摸具的纵向长度。摆放垫铁时,要摆放在对称位置,可操纵压力机使凸模轻轻压住角钢,来调整垫铁的位置。调整合适后,即可操纵压力机下压,下压过程中应观察角钢的变形情况,直至将角钢矫正为止。 3.用压力机矫正槽钢的扭曲变形(如图所示)具体作法如下:

防止和矫正钢结构焊接变形的方法

防止和矫正钢结构焊接变形的方法 钢结构离不开焊接,其连接普遍采用焊接,且对于一些重要焊缝一般都采用全熔透焊接。金属焊接时在局部加热、熔化过程中,加热区的金属与周边的母材温度相差很大,产生焊接过程中的瞬时应力。冷却至原始温度后,整个接头区焊缝及近缝区的拉应力区与母材在压应力区数值达到平衡,这就产生了结构本身的焊接残余应力。此时,在焊接应力的作用下焊接件结构发生多种形式的变形。残余应力的存在与变形的产生是相互转化的,认清变形规律,就不难从中找到防止减少和纠正变形的方法。 一、焊接变形的形式与原因 钢结构焊接后发生的变形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即整体结构的变形和结构局部的变形。整体结构的变形包括结构的纵向和横向缩短和弯曲(即翘曲)。局部变形表现为凸弯、波浪形、角变形等多种。 1.变形常见基本形式 常见焊接变形基本形式有如下几种:板材坡口对焊后产生的长度缩短(纵向收缩)和宽度变窄(横向收缩)的变形;板材坡口对接焊接后产生的角变形;焊后构件的角变形沿构件纵轴方向数值不同及构件翼缘与腹板的纵向收缩不一致形成的扭曲变形;薄板焊接后母材受压应力区由于失稳而使板面产生翘曲形成的波浪变形;由于焊缝的纵向和横向收缩相对于构件的中和轴不对称引起构件的整体弯曲,此种变形为弯曲变形。

图1:焊接变形的基本形式 这些变形都是基本的变形形式,各种复杂的结构变形都是这些基本变形的发展、转化和综合。 2.焊接变形的原因 在焊接过程中对焊件进行了局部的、不均匀的加热是产生焊接应力及变形的原因。焊接时焊缝和焊缝附近受热区的金属发生膨胀,由于四周较冷的金属阻止这种膨胀,在焊接区域内就发生压缩应力和塑性收缩变形,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横向和纵向收缩。由于这两个方向的收缩,造成了焊接结构的各种变形。 二、影响焊接结构变形的因素 影响焊接变形量的因素较多,有时同一因素对纵向变形、横向变形及角变形会有相反的影响。全面分析各因素对各种变形的影响,掌握其影响规律是采取合理措施控制变形的基础。否则,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1.焊缝截面积的影响:焊缝截面积是指熔合线范围内的金属面积,焊缝面积越大,冷却时收缩引起的塑性变形量越大。 2.焊接热输入的影响:一般情况下,热输入大时,加热的高温区范围大,冷却速度慢,使接头塑性变形区增大,不论对纵向、横向或角变形都有变形增大的影响。但在表面堆焊时,当热输入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由于整个板厚温度趋近,因而即使热输入继续增大,角变形不再增大,反而有所下降。 3.工件的预热、层间温度影响:预热温度和层间温度越高,相当于热输入增大,使冷却速度减慢,收缩变形增大。 4.焊接方法的影响:在建筑钢结构焊接常用的几种方法中,除电渣焊以外,埋弧焊热输入最大,在其他条件如焊缝面积等相同情况下,收缩变形最大。手工电弧焊热输入居中,收缩变形比埋弧焊小。CO2气体保护焊热输入最小,收缩变形响应也最小。 5.焊缝位置对变形的影响:由于焊缝位置在结构中不对称,焊缝位置不对称等将引起各种变形。 6.结构的刚性对焊接变形的影响:结构的刚性大小,主要取决于结构的形状和其截面大

污水水质采样作业指导书

污水采样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HDJCZ-ZY-02-2016 版本:第一版 编写人: 审核人: 审批人: 实施日期:2017年12月15日 北京市海淀区环境保护局监测站 2017年12月15日 1 目的 适用于环境监测中水质样品的现场采集工作,特制定此作业指导书。 2 编制依据 (依据标准: HJ 493-2009、HJ 586-2010、HJ 776-2015、HJ84-2016、HJ 637-2012、HJ 828-2017 、HJ 503-2009、HJ694-2014、HJ 505-2009、HJ484-2009、GB/T 14204-1993) 3 采样设备 4 采样程序 5 采样的安全防护 1·0 适用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环境监测中水质样品的现场采集工作 2·0 一般事项: 本指导书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 规范》HJ/T91-2002、国家环保总局标准HJ/T 52-1999《水质河流采样 技术指导》和北京市海淀区环境监测站《质量手册(2016年版)》。3·0 采样设备

水质采样可选用聚乙烯塑料桶、单层采样器、泵式采水器、自动采样器或 自制的其它采样工具和设备。场合适宜时也可以用样品容器手工直接灌 装。 3·1 样品容器 使用硬质玻璃、聚乙烯、石英、聚四氟乙烯制的带磨口盖(或)塞瓶,原 则上有机类监测项目选用玻璃材质,无机类监测项目可用聚乙烯容器。4·0 采样程序 现场采样程序包括以下步骤: 接受采样任务单 采样的准备 现场采样的实施 样品的交接 4·1 接受采样任务单 根据北京市海淀区环境监测站《质量手册》2016年版的规定,采样人员从 站长室接受采样任务单后,详细了解该次采样任务的时间、地点、采样频 次、采样项目等内容。 4·2 采样的准备 根据采样任务单的内容,从样品室领取合适的采样工具、足够的样品容器 和现场固定剂等用品。并逐一清点。 4·3 现场采样的实施 4·3·1样品的采集: 、硫化物、油类、悬浮物、在分时间单元采集样品时,测定pH、CODcr、BOD 5 等项目的样品,不能混合采样,只能单独采样,全部用于测定。4·3·1·1 采样方法: 4·3·1·1·1 不同水体的采样方法 a. 从管道、水渠等落水口处取样:从管道、水渠等落水口处取样,直接用 容器或聚乙烯桶,要注意悬浮物质分取均匀。 b. 从排污管道中取样:在排污管道中采样,由于管道壁的滞留作用,同一

建筑门窗检测作业指导书

第一章建筑外门窗物理三性 1.1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检测对象只限于门窗试件本身,不涉及窗与其他结构之间的连接部位。 1.2依据标准 《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7106-2008 1.3检测方法 1.3.1试件及其安装 (1)试件应按所提供图样生产的合格产品或研制的试件,不得附有任何多余的零配件或采用特殊的组装工艺或改善措施。测量试件的外形尺寸、分清被测试件的户内、户外面,选用适当的系列竖隔板搭配使用。 (2)将加力梁移至静压箱左端。 (3)将被测试件安放于静主箱前方,使其边框与静压箱右侧的固定隔板、底板升降珩隔板及选好的竖隔板共同组成静压箱室。 (4)将使用的加力梁移至试件边框处,利用加力梁上的夹具将被

测试件均匀夹紧。 (5)观察试件的支梁结构形式,参照国家标准,确定主要受力杆件及挠度测试点位置。将位移传感器夹具固定于测试挠度处的加力梁上,并将位移传感器的出点对准试验点,调整好距离后,固定与位移夹具上。在采集数据过程中,不允许有任何外力使其产生位移变形。(6)试件要求垂直,下框要求水平,下部安装框不应高于试件室外侧排水孔,不应因安装而出现变形。试件安装完成后,符合试件安装情况,可开启部分功能正常,表面不可沾有有无等不洁物。试件安装完毕后,将试件可开启部分开关5次,最后关紧。 1.3.2蓄水池及水管路准备 (1)蓄水池内贮藏至少4/5的水量,并要求水质清洁无杂物。(2)蓄水池注水后,水路无渗漏。 (3)水调节阀应处于关闭状态。 (4)喷淋控制柜面板上的喷淋控制阀应处于关闭状态。 1.4将控制柜上的电气按键置于关闭状态。 1.5检查管路系统连接处应牢固、可靠,无渗漏现象。 1. 6开机 按电源按钮,接通电源。此时,电源指示灯亮。

钢结构焊接变形的火焰矫正方法

钢结构焊接变形的火焰 矫正方法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钢结构焊接变形的火焰矫正方法 摘要火焰矫正是钢结构制作过程中解决焊接变形常用的一种方法,本文重点介绍了钢结构焊接变形火焰矫正方法的施工工艺。 关键词钢结构焊接变形矫正 1 前言 在XXX三期炼钢板坯,轨梁精整等厂房钢结构制作项目中,大部分是由宽翼缘焊接H型钢组成梁、柱等构件。这些构件在加工过程中存在焊接变形问题。这些焊接变形如果不矫正,对结构的整体安装和工程的安全可靠性都存在很大的影响。为此我主要采用了火焰矫正方法,使这些梁柱的焊接变形得到了很好矫正。 2 气体火焰矫正原理 金属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机械性能也随温度而变化。低碳钢(以Q235钢为 温度的关系如图1虚线所示,一般可简化为实线所示,即当例)的屈服极限σ s 温度在500οC以下,屈服极限基本无变化;温度高于600οC时,屈服极限接近于零。温度在500—600οC之间时呈线性变化。 当金属结构局部加热时,加热区的金属热膨胀受到周围冷金属的阻止,不能自由变形,某些部位的金属被塑性压缩。冷却后,残留的局部收缩使结构获得所需要的变形。 线状加热法 线状加热法的原理如图2所示,钢板表面被加热后,离加热点最近的表面温度上升最快,膨胀也最快,周围所受热影响较小,膨胀也很小,加热停止后,温度向周围扩散,被加热部分开始冷却,形状也渐次恢复,但又因钢板表面与空气 接触,热散较快,因而使表面被加热部分还未恢复原状就已固定下来。

随着冷却过程的持续(图2),在中性轴上侧的高温开始收缩,其收缩力使板向上弯曲,弯曲终止后,钢板两端各缩短a/2,中间却凸起a,这样总体积不变,重量也不变。火焰沿钢板直线方向移动,同时为使加热线增宽也可作横向摆动,形成长条形加热。 点状加热法 对薄板进行加热时,因板较薄,表面热量很快传递到内侧,高温部分贯通至整个板的横剖面。冷却时,上下表面冷却相同,中性轴上下侧的冷却收缩力也相同,所以加热时上下表面膨胀部分留下来,从而造成板整体缩短,但并没有弯曲。如图3所示。 缩短加工时加热点位置相对固定。这种方法一般用于矫正薄板波浪变形。加热温度和冷却介质 火焰矫正所用氧—乙炔混合比应为1:—1:之间的中性焰或氧化焰比较合适。 按火焰矫正的加热温度可分为低温矫正、中温矫正和高温矫正三种,相应的加热温度和冷却介质见表1所示。 2.3.1低温矫正低碳钢 根据图1中加热到500—600οC时,低碳钢的屈服极限已大幅度下降,加热到这个温度范围,可以起到火焰矫正的目的,且金相组织和机械性能不变。由于喷水、冷却速度快,火焰矫正效率高。这种方法我们在实际生产中采用较少。 2.3.2中温矫正 中温矫正时金属的加热温度在600—700οC,屈服极限σ 更接近零值。加热 s 温度仍在相变温度以下,金属组织没有相变,因此金属的机械性能也变化不大。中温矫正在我们实际生产中经常使用。 2.3.3高温矫正 这一温度范围内虽然存在金属组织的相变,但由于Q235、Q235F和Q345等钢材在空气中冷却后,仍然可以得到退火组织,其机械性能变化也不大。但如果加热温度过高,会引起奥氏体晶粒长大,冷却中得不到细化,则会增加金属的脆性,降低冲击韧性。 应注意,对Q345钢加热至相变温度的情况下不得使用水冷,否则将产生低碳马氏体,影响冲击韧性。

变形监测作业指导书

变形监测作业指导书(一)大坝变形监测施工与观测工艺流程图

(二)大坝变形监测施工与观测方法及要求 1.技术标准和规范: 承建工程变形监测仪器设备的检验、率定、埋设安装与施工期观测,应严格执行现行国家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以及设计文件、承包合同要求。应执行的现行国家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主要有(但不限于): (1)《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DJ336—89) (2)《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60—94) (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 (4)《国家三角测量规范》(GB/T17942-2000) (5)《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SL197—97) (6)《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93) 2.变形监测仪器设备购置、加工: 变形监测仪器设备购置、加工应按照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设计图纸、仪器设备清单进行。仪器设备购置、加工前应向监理工程师报送:(1)仪器设备购置、加工计划:(2)仪器设备检验、率定计划。仪器设备运抵施工现场后,应会同监理工程师开箱检查验收,应向仪器设备供应方索取仪器设备出厂合格证,计量检测证。仪器、设备检验合格后应妥善保管。 3.倒垂孔、钢管标、钢铝管双金属标造孔施工与埋设安装: 倒垂孔、钢管标、钢铝管双金属标应在施工部位形成后进行。按照设计坐标、高程进行钻孔孔位定位、放样。钻机就位,应认真进行校正。经校正安装固定的钻机,主轴必须严格垂直,钻孔孔位定位精度须满足设计要求。钻孔施工过程中应每进尺1 m~2m,采用倒垂浮体组配合弹性导中器进行钻孔垂直度检测,以控制钻孔质量,进而指导调整钻孔施工。倒垂孔钻孔垂直度应满足保护管安装埋设完成后,其保护管有效孔径必须在大于100mm。钢管标、钢、

水质 采样 样品的保存与管理作业指导书

水质采样、样品的保存与管理作业指导书 (依据标准: HJ493-2009、HJ494-2009、HJ495-2009) 一、适用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环境监测中水质样品的现场采集工作 二、一般事项 本指导书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水质采样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和《》。 三、器具 采样设备 水质采样可选用聚乙烯塑料桶、单层采样器、泵式采水器、自动采样器或自制的其它采样工具和设备。场合适宜时也可以用样品容器手工直接灌装。 样品容器 使用硬质玻璃、聚乙烯、石英、聚四氟乙烯制的带磨口盖(或)塞瓶,原则上有机类监测项目选用玻璃材质,无机类监测项目可用聚乙烯容器。 四、采样程序 接受采样任务单 采样人员接受采样任务单后,详细了解该次采样任务的时间、地点、采样频次、采样项目等内容。 采样的准备 根据采样任务单的内容,准备合适的采样工具、足够的样品容器和现场固定剂等用品,并逐一清点。 现场采样的实施 样品的采集 在分时间单元采集样品时,测定pH、CODcr、BOD5、硫化物、油类、悬浮物、等项目的样品,不能混合采样,只能单独采样,全部用于测定。 采样方法 不同水体的采样方法 从管道、水渠等落水口处取样:从管道、水渠等落水口处取样,直接用容器或聚乙烯桶,要注意悬浮物质分取均匀。

从排污管道中取样:在排污管道中采样,由于管道壁的滞留作用,同一断面不同部位流速有差异,污染物分布不均匀,浓度相差颇大。因此当排污管道水深大于1m时,可由表层起向下到1/4深度处采样,作为代表平均浓度的废水样。如果小于或等于1m时,可只取1/2深度的废水样即可。 从容器、贮罐、废水池等处取样:对盛有废液的小型容器,采样前先充分搅匀,然后取样。废液分三层以上,不能搅匀时,可按各层量的多少的比例分层取样。 对污染物分布不均匀的大型贮罐或废水池,根据具体情况,可多点分层采样。可采用自制的负重架,架内固定聚乙烯塑料样品容器,沉入废水中采样。 从地面水如河流、湖泊等水体取样:采集表层水样时,可直接用容器或聚乙烯桶进行;采集表层以下各层面的水样时,可用单层采样器采样。 各种采样器的采样方法 采样器用水样冲洗三次后(不可先加固定剂),正式取样。 用单层采样器采样:采样时在架底固定好铅坠,检查采样瓶是否牢靠,带软绳的瓶塞是否合适;一手抓软绳,一手将水瓶慢慢放入水中;到达预定水层时,提拉软绳,使瓶塞打开,待水灌满后迅速提出水面,倒掉上部一层水,便得到所需的水样。 利用自动采样器采样:当利用自动采样器采样时,应把自动采样器的采水用配管沉到适当的深度(一般在中心部分),配管的尖端附近装上2mm筛孔的耐腐蚀的筛网,以防止杂质进入配管及泵内。由于筛孔容易堵塞以及泵内易黏附油脂物质,所以要定期清洗。 聚乙烯塑料桶采样:到达采样站位正式采样前,用水样冲洗桶体2-3次。当用桶采集的水样为离表层零~几十厘米深处混合水样时,应避免水面漂浮物体进入采样桶。采样时,使桶口迎着水流方向浸入水中,水充满桶后,应迅速提出水面。 特殊项目的采样方法 pH:测定样品的pH值,应使用密封性好的容器。采样器采集样品后,应立即灌装,将样品容器完好充满并且紧密封严,以隔绝空气的作用。 油类:含油的废水样品,应单独定容采样,全部用于测定。测定油类的样品容器禁止预先用水样冲洗。测定水体中包刮油膜的含油量时,要一并采集水面上的油膜样品,同时测量油膜厚度和覆盖面积。测定水面上薄层油膜的油分含量时,可用一个已知面积的不锈钢格架,格架上步好不锈钢丝网,网上固着容易吸收油料介质,(如厚滤纸,硅藻土,和成纤维等),将不锈钢网格放在水面上吸收漂油的油分。

工程测量作业指导书

测量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遵义建工(集团)务川有限公司

二?一六年^一月 一、等级控制测量(平面)作业指导书 (1) 二、等级水准测量(含等外)作业指导书 (6) 三、地形测量(采集)作业指导书 (10) 四、线路测量作业指导书 (14) 五、沉降观测、变形监测作业指导书 (19) 六、基坑监测作业指导书 (22) 七、GPS/RTK作业指导书 (35) 八、工程测量用仪器设备使用、维护保养要求 (39) 3.1全站仪使用、维护保养 (39) 3.2全球定位系统使用、维护保养 (40) 3.3水准仪使用、维护保养 (42) 4仪器设备维护保养计划 (43)

九、水准仪器的校验 (44) 十、水准仪I角的核查方法 (45)

一、等级控制测量(平面)作业指导书 本作业指导书是针对等级控制测量的特点和作业需要编写的,服务范围是三等导线、一级导线、二级导线、三级导线以下平面控制网、平高控制网、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和控制点加密。使用本指导书进行测量作业,应遵守《城市测量规范》、《工程测量规范》等规程规范。在遵循务川珍珠大道项目的设计要求下进行作业。 1.0任务接收 项目测量组长接受任务后,明确任务的技术要求和作业工期。 2?作业前准备工作 2.1项目测量组长获得任务后,立即收集相关资料到实地进行踏勘。编写技术设计书。 2.2项目测量组长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作业准备。组织相关作业人员认真学习有关测量规范 和技术指示或技术设计书,确定作业任务的性质和要求。继续完善测区资料的收集(包括测区所在地点、范围、道路、交通、控制点等)。 2.3项目测量组长根据平面控制等级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并对仪器进行相关的检校,包 括全站仪、电子手簿或一般记录手簿、脚架、觇牌、棱镜、气压计、温度计等的完好状态,是否处在检定期内,有不合格项目不得用于作业。 2.4项目测量组长组织相关人员熟悉全站仪的使用方法,对仪器进行参数设置如气压、温 度和加乘常数。进行气压、温度改正。 3. 选点、埋石 3.1按《城市测量规范》CJJ 8-99选点密度按P8 2-2条实施。 3.2选点注意事项 3.2.1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的地方或坚固稳定的建筑物顶面上,邻点之间通视良好。测线 离开障碍物和地面距离在1米以上,离开高压线宜大于5米。点位应选取在便于架设仪器和便于观测作业。标混凝土桩便于长期限保存的地方,同时应保证方便低等级加密。 3.2.2选点埋桩时除考虑工作因素外,还要考虑到人身安全的因素。 3.3埋桩

钢构件变形的矫正

钢构件变形的矫正-火焰矫正法 广东省六建集团有限公司钢结构工程分公司张健良 [摘要] 着重论述火焰矫正法的工作原理和其不同的加热方式所适用的不同变形矫正,以及控制矫正效果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钢结构构件变形火焰矫正法加热 钢结构工程的施工一般都可以分成两个主要施工步骤:首先是结构各类部件的预制加工,然后是钢构件的现场拼接安装。钢构件的预制加工工作是钢结构施工过程中重要的基础部分,此项工作完成的质量对下一步的现场安装施工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但是钢结构加工过程中构件的变形是经常出现的,其起因主要包括钢结构材料本身的变形、焊接过程中产生的变形以及构件移动堆放碰撞而产生的变形等。针对不同的变形,可以有不同的矫正方法:如人工矫正、机械矫正、火焰矫正和混合矫正等方法。在实际施工中如能合理地采用这些方法,将对提高工作效率、保证钢结构加工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人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钢结构方面的项目,经过多年的实践,发觉火焰矫正法是各矫正方法中操作要求最高、工艺最复杂的方法,也是施工中所采用的主要矫正手段。对于加工中焊接成型的工字钢、角钢的变形以及薄板、中板由于焊接收缩而产生的凸凹变形的矫正,都是采用了火焰矫正法,火焰矫正变形一般只用于低碳钢。其基本操作过程是先在钢构件变形处用火焰加热升温,之后通过缓慢冷却或采用大锤敲打矫正变形。按火焰加热方式的不同,可分成三种形式:点状加热、线状加热和三角加热,分别使用于矫正各类不同形式的变形。 其矫正原理如下:根据金属热胀冷缩的物理性能,当钢材受热时将会在1.2×10-5℃的线膨胀率向各个方向伸长,当冷却到原来温度时,除收缩到未加热时的长度外,钢材还将会继续按1.48×10-6℃的收缩率继续收缩一部分于是导致收缩后的长度比加热前有所缩短。因而通过对变形的凸面处适当位置进行火焰加热升温,利用冷却时产生的内部强大的冷缩应力,促使材料的内部纤维受拉生塑性收缩,从而矫正变形。 实际工作中本人针对不同的构件变形和不同的变形种类分别选用点加状加热、线状加热和三角加热这三种形式进行矫正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最新分析实验室用水检测作业指导书资料

1.目的 为了规范实验室用水,保证分析测定结果的准确可靠,确保实验数据的科学性和公证性,特制订此管理规定。 2.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检测中心分析实验用水的管理。 3. 责任 3.1 试剂管理员负责实验室用水的制备、检查分析、参与检验和贮存管理。 3.2 技术员在使用纯水的过程中应保证器皿或容器等的清洁,避免水的污染。 4. 内容 4.1 实验室用水的要求 4.1.1 外观:实验室用水目视观察应为无色透明的液体; 4.1.2 实验室用水分类、用途和检验标准: 表1 实验室用水的技术指标与检验频率

4.2 实验室超纯水的制备及检验检测(参照GB/T6682“一级水”检测) 4.2.1 按照超纯水机的说明书要求制备超纯水; 4.2.2电导率检验:Arium 611超纯水机具有电阻率的“在线”监测功能,并按校准周期要求进行校准。4.2.3吸光度检验:将水样分别注入1cm和2cm的石英比色皿中,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于254nm处,以1cm比色皿中水为参比,测定2cm比色皿中水的吸光度。 4.2.4可溶性硅检验:量取520mL超纯水,注入铂皿中,在防尘条件下,用亚沸蒸发至约20mL,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加1.0mL钼酸铵溶液(50g/L),摇匀,放置5min后,加1.0mL草酸溶液(50g/L),摇匀,放置1min后,加1.0mL对甲氨基酚硫酸盐溶液(2g/L),摇匀。移入比色管中,稀释至25mL,摇匀,于60℃水浴中保温10min。溶液所呈蓝色不得深于标准比色溶液。 标准比色溶液的制备是取0.50mL二氧化硅标准溶液(10mg/L),用水样稀释至20mL后,与同体积试液同时同样处理。 4.3实验室纯化水的检验检测(按《中国药典》二部“纯化水”项下检测) 4.3.1 酸碱度:取本品10ml,加甲基红指示液2滴,不得显红色;另取10ml,加溴麝香草酚蓝指示液5滴,不得显蓝色。 4.3.2硝酸盐:取本品5ml,置试管中,于冰浴中冷却,加10%氯化钾溶液0.4ml与0.1%二苯胺硫酸溶液0.1ml,摇匀,缓缓滴加硫酸5ml,摇匀,将试管与50℃水浴中放置15分钟,溶液产生的蓝色与标准硝酸盐溶液(取硝酸钾0.163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再精密量取1ml,加水稀释成100ml,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μgNO3))0.3ml,加无硝酸盐的水4.7ml,用同一方法处理后的颜色比较,不得更深(0.000006%)。 4.3.3亚硝酸盐:取本品10ml,置纳氏管中,加对氨基苯磺酰胺的稀盐酸溶液(1→100)1ml与盐酸萘乙二胺溶液(1→100)1ml,产生的粉红色,与标准亚硝酸盐溶液(取亚硝酸钠0.750g(按干燥品计算),加水溶解,稀释至100ml,摇匀,精密量取1ml,加水稀释成100ml,摇匀,再精密量取1ml,加水稀释成50ml,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μgNO2))0.2ml,加无亚硝酸盐的水9.8ml,用同一方法处理后的颜色比较,不得更深(0.000002%)。

水平位移监测作业指导书

水平位移监测作业指导书 1 目的和适用范围及标准 测定建筑主体倾斜、水平位移、挠度和基坑壁侧向位移,并对建筑场地滑坡进行监测。操作方法执行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2009)、《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 15314-94)。 2 仪器设备 全站仪 3 平面控制点布设 平面基准点、工作基点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各级别位移观测的基准点(含方位定向点)不应少于3个,工作基点可根据需要设置; 2)基准点、工作基点应便于检核校验。 平面基准点、工作基点标志的形式及埋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特级、一级位移观测的平面基准点、工作基点,应建造具有强制对中装置的观测墩或埋设专门观测标石,强制对中装置的对中误差不应超过土0.1mm; 2)照准标志应具有明显的几何中心或轴线,并应符合图像反差大、图案对称、相位差小和本身不变形等要求。根据点位不同情况,可选用重力平衡球式标、旋人式杆状标、直插式觇牌、屋顶标和墙上标等形式的标志。观测墩及重力平衡球式照准标志的形式,可按《建

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附录B的规定执行; 3)对用作平面基准点的深埋式标志、兼作高程基准的标石和标志以及特殊土地区或有特殊要求的标石、标志及其埋设应另行设计。沉降监测点的布设应位于建(构)筑物体上。高程基准点和工作基点标石、标志的选型及埋设应符合有关规范规定。 4 水平位移观测 沉降观测分为:定期对平面控制网进行复测以确定控制网的稳定性,同时对变形监测点进行观测。 基准点应设置在变形区域以外、位置稳定、易于长期保存的地方,并应定期复测。复测周期应视基准点所在位置的稳定情况确定,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宜1~2月复测一次,点位稳定后宜每季度或每半年复测一次。当观测点变形测量成果出现异常,或当测区受到地震、洪水、爆破等外界因素影响时,应及时进行复测,并按《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规定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 有工作基点时,每期变形观测时均应将其与基准点进行联测,然后再对观测点进行观测。 变形监测点的精度、观测仪器、观测方式均应达到相应等级的水准测量规范要求。 5 观测周期 按照《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中的技术要求,确定相应等级的观测周期。 6 水平位移观测数据计算

水质采样作业指导书

水质采样作业指导书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水质采样作业指导一、适用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本公司环境检测水质采样样品的现场采集工作 二、依据标准 1.《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 2.《水质河流采样技术指导》(HJ/T 52-1999) 3.《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4-2004) 三、器具 1.采样设备 水质采样可选用聚乙烯塑料桶、单层采样器、泵式采样器、自动采样器或自制的其他采样工具和设备。场合适宜时也可以用样品容器手工直接灌装。 2.样品容器 四、采样程序 现场采样程序包括以下步骤 ·接受采样任务单 ·采样准备 ·现场采样实施 ·样品交接 1、接受采样任务单 根据山东嘉源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程序文件》JYJC/A-2014(第一版)的规定,中心化验室从营销管理部接受采样任务单同时详细了解该次采样任务的时间、地点、项目、频次等内容。

2、采样准备 根据采样任务单的内容,中心化验室安排采样人员(须两人以上)准备合适的采样工具、足够的样品容器和现场固定剂等用品,并逐一清点。携带相应的水质采样原始记录表格,并根据现场情况详细填写表格内容。 3、现场采样的实施 、废水采样方法 3.1.1 测定pH、COD、BOD5、DO、硫化物、油类、有机物、余氯、粪大肠菌群、悬浮物、放射性等项目的样品,不能混合,只能单独采样。 对不同的监测项目应选用的容器材质、加入的保存剂及其用量与保存期、应采集的水样体积和容器的洗涤方法等见表 1—1。 实际的采样位置应在采样断面的中心,当水深大于1M时,应在表层下1/4深度处采样;水深小于等于1M时,在水深1/2处采样。 一类污染物(总共、烷基汞、总镉、总铬、六价铬、总砷、总铅、总镍、苯并芘、总铍、总银、总α放射性、总β放射性)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 二类污染物(ph值、悬浮物、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石油类、动植物油、挥发酚、总氰化物、硫化物、氨氮、氟化物、磷酸盐、甲醛、苯胺类、硝基苯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总铜、总锌、总锰、彩色显影剂、显影剂及氧化物总量、元素磷、有机磷农药、粪大肠菌群、总余氯)在排污单位排放口采样。 3.1.2、注意事项 a.用样品容器直接采样时,必须用水样冲洗三次后再行采样。但当水面有浮油时,采油的容器禁止预先用水样冲洗,应单独定容采样,全部用于测定。

中国中铁沉降变形观测作业指导书附表丰富

沉降变形观测作业指导书 1 说明 新建京霸铁路五标项目部三工区。 轨道路基作为变形控制十分严格的土工构筑物,综合考虑路基填高的差异,地基土成因类型、地层结构的复杂性,地基沉降估算的复杂性和精度控制的难度,工后沉降控制标准以及有效控制工后沉降的艰巨性等,在施工过程中要求对全段路基进行沉降变形动态监测系统设计。在路堑基床和路堤基底、填筑层中、路基面布置监测点构筑纵横向立体监测网络,并在施工期间进行系统的沉降监测与系统的分析评估,以保证工后沉降量满足轨道对路基工后沉降的特殊要求。 为了保证路基施工按照公司要求对路基沉降变形观测系统的实施,在轨道施工前提供合格的监测数据便于对路基的工后沉降进行正确的评估,在进行变形观测系统实施时,要保证各种元器件按照要求进行埋设并保证功能正常,采集正确的能反应实际情况的沉降数据,因此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1.1编制依据 (1)《高速铁路设计规范》(TB1061—2014,J1942—2014); (2)《铁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TB10017—99); (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 (4)《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 (5)《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3—2010; (7) 京张城际铁路工程设计文件; (8) 铁道部有关规定。 1.2 观测项目 1.2.1 路基工程 1) 基底沉降变形观测; 2 ) 路堤本体沉降变形观测; 3) 软土地基水平位移观测; 4) 路基面沉降观测; 5) 深厚层地基分层沉降观测; 6) 路堑高边坡地表位移观测; 7) 路堑高边坡深部位移观测; 8) 过渡段沉降差、岩溶塌陷沉降差观测 1.2.2 桥梁工程 桥梁墩台沉降变形观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