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婷诗歌鉴赏
舒婷诗歌研究综述

舒婷诗歌研究综述舒婷,中国当代著名女诗人,诞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她的诗歌作品充满了独特的情感和哲理,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近年来,对舒婷诗歌的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界的热点,本文将综述这些研究,以展示舒婷诗歌的魅力。
一、舒婷诗歌的背景与主题舒婷的诗歌产生于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社会背景对于舒婷的诗歌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她的诗歌主题多围绕爱情、人生、历史、命运等展开,深入剖析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生命的矛盾。
二、舒婷诗歌的艺术特色1、情感含蓄:舒婷的诗歌情感表达含蓄,即使在表达强烈的情感时,也多采用暗示和寓言的手法,让读者在诗歌的意象中自我感受。
2、意象优美:舒婷的诗歌中充满了优美的意象,这些意象不仅让人产生强烈的视觉感受,同时也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3、形式独特:舒婷的诗歌形式多样,既有自由诗,也有格律诗,她的诗歌在形式上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三、舒婷诗歌的研究现状目前,对舒婷诗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文本细读:通过对舒婷的诗歌进行逐篇细读和分析,深入探讨诗歌中的隐喻、象征、意象等元素,理解其背后的情感和意义。
2、主题研究:通过对舒婷的众多诗歌进行主题分类和研究,深入剖析舒婷对于爱情、人生、历史、命运等主题的思考和见解。
3、诗学研究:从诗学的角度研究舒婷的诗歌,探讨其诗歌与当代诗歌的关系,以及其在当代诗歌创作中的地位和影响。
四、研究展望未来对舒婷诗歌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拓展:1、全面深入探究:对舒婷的诗歌进行全面深入的探究,进一步挖掘其诗歌中的深层含义和艺术价值。
2、比较研究:将舒婷的诗歌与其他诗人的作品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其诗歌的独特之处和借鉴之处。
3、跨文化研究:从跨文化的角度研究舒婷的诗歌,分析其作品如何反映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总之,舒婷作为中国当代著名女诗人,其诗歌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通过对舒婷诗歌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她的作品,进一步领略其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和情感。
浅议舒婷诗歌中的女性意识

鉴赏浅议舒婷诗歌中的女性意识武沛荣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摘要:舒婷是中国当代朦胧诗歌的代表人物,她以女性的细腻和敏感,用优美的诗歌语言,抒写女性独特的生命体验,呼唤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对新时期的女性自我价值进行了重新探索,发出了女性追求真正幸福生活的呼声。
关键词:舒婷诗歌;自我价值;女性意识作为当代诗坛的代表人物,舒婷敏感而鲜明地记录了处于文化转型时期中国内地女性最内在的精神层面,以细腻的笔触精心地抒写她所理解的人和世界,积极地推动了女性意识的启蒙,呼吁女性敢于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社会地位的平等,其诗歌中鲜明的女性意识,构成了中国诗坛的一道奇特景观。
一、女性独立人格的呼唤《致橡树》是舒婷诗歌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现代女性的爱情宣言。
诗中饱含对独立人格的召唤,以及对夫唱妇随、妻子依附于丈夫的传统观念的背弃。
诗歌以剖析内心的独白形式,在一开始就彰显出崭新的爱情观念和顽强而独立的人格力量:“我如果爱你/绝不学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诗人在诗歌的开头就开诚布公,直面爱人橡树,表明强调女性人格价值。
在男女爱情关系上,女性不再是陪衬,不再是附庸,二是首先以一个独立的认同身份出现,他们首先意识到自己是人然后才是女人。
真正的女性不能仅仅为了丈夫而牺牲自己的一起,将自己柔弱的肩膀作为丈夫攀登的阶梯。
如:“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致橡树》)诗中的“我”既不愿作附属、陪衬,也不愿作袒护与滋润男性的日光、春雨,而是要作为平等的、并肩站立的“另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不独是对传统的“夫贵妻荣”“、夫唱妇随”观念的反拨,同时也是对于那种极端主义的“女权”意识(认为女性应凌驾于男性之上并提出所谓的“性别政治”、“性别战争”“、性别反殖民”等) 的警惕。
这是女性独立意识的张扬。
她不甘心仅仅是作为对方的铺垫和陪衬,而要求有一个平等独立的地位。
致橡树舒婷ppt优秀课件

文学地位确立
该作品被广泛传播和接受,成为现代诗歌的经典之 作,奠定了舒婷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启发同代诗人
该作品对同时代的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启发了 他们对爱情和自我价值的思考,丰富了现代诗歌的 内涵。
音色优美
在朗诵时,要尽量展现出 优美的音色,以增强诗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致橡树》的诗歌内容 ,掌握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生活态 度,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独立、平等 和互相尊重的爱情观念。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和诗歌朗诵 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 审美情趣。
美感。
节奏分明
在朗诵时,要注意节奏的把握,通 过节奏的变化来表达诗歌的情感起 伏。
抑扬顿挫
在朗诵时,要注意语音的抑扬顿挫 ,以增强诗歌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声音控制
音量适中
在朗诵时,要控制好音量 的大小,既要保证听众能 够听清楚,又不能过于刺 耳。
音调变化
在朗诵时,要注意音调的 变化,通过音调的变化来 表达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05
《致橡树》的朗诵技巧
情感把握
01
02
03
深情厚意
把握住诗歌中舒婷对橡树 的深厚感情,通过朗诵传 达出这份深情。
坚韧不屈
在朗诵时,要表现出诗歌 中展现的坚韧不屈的精神 风貌。
真挚坦诚
在朗诵时,要真实地表达 出舒婷对橡树的坦诚情感 。
语速与节奏
语速适中
在朗诵时,语速要适中,不宜过 快或过慢,以保持诗歌的韵律和
舒婷诗歌鉴赏论文

浅析舒婷其诗歌理念学号:1004220241 姓名:闫康俊指导老师:丁燕摘要:舒婷是二十世纪70年代末,中国诗坛的重要人物,她和同时代的顾城,北岛,梁小斌等以不同于前人的创作风格开启了中国当时诗坛的“朦胧诗”的高潮。
作为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中唯一的女性诗人,舒婷既有与其他几人相同的创作理念,也有其自我独特的视角。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致橡树》等作为舒婷最广为传颂的诗歌,在很大程度上是反映了舒婷的诗歌理念,且这种理念也潜移默化的影响了中国当代的部分人群。
关键词:舒婷,诗歌理念,平等自由。
正文:自“五四”以来,新诗的出现使诗歌的创作更加自由。
当代的中国也涌现了大批优秀的新诗创作者,然而男性垄断中国诗歌界的局面很大程度上并未得到改观。
除了零星的几个女诗人的出现,大部分的优秀诗歌都出于男性之手。
直到上世界70年代末期,舒婷的出现,像一只燕子,预示着女性诗歌春天的到来。
(1)充满国家意识的诗歌理念:舒婷作为新中国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初的诗人,虽然免于战火和革命斗争的洗礼,但却经历新中国最黑暗的时代——文化大革命。
这段经历对于这一批诗人的影响是巨大的,许多诗人的生活由此被烙上深深的时代印记。
其中食指的发疯,海子和顾城的离世等,对诗坛都是极大地打击。
然而面对过去痛苦的经历,舒婷却选择了不同于他们的,但更加积极的生活,她的诗歌创作变的更加热情而非消极。
她曾回忆说:“‘四人帮’倒台后,我们真的觉得祖国有希望了,在工厂的流水线上,我手上干着活,脑子里写着诗,弄得手上全是泡。
写的是《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可以从这首诗歌中看出,在经历了那段黑暗时期的舒婷,在文革结束初期的创作是充满了家国的意识的,并没有选择消极的生活方式。
舒婷诗歌《赠》原文欣赏

舒婷诗歌《赠》原文欣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舒婷诗歌《赠》原文欣赏【导语】:《赠》我为你扼腕可惜在月光流荡的舷边在那细雨霏霏的路上你拱着肩,袖着手怕冷似地深藏着你的思想你没有觉察到我在你身边的步子放得多么慢如果你是火我愿是炭想这样安慰你《赠》我为你扼腕可惜在月光流荡的舷边在那细雨霏霏的路上你拱着肩,袖着手怕冷似地深藏着你的思想你没有觉察到我在你身边的步子放得多么慢如果你是火我愿是炭想这样安慰你然而我不敢我为你举手加额为你窗扉上闪熠的午夜灯光为你在书柜前弯身的形象当你向我袒露你的觉醒说春洪又漫过了你的堤岸你没有问问走过你的窗下时每夜我怎么想如果你是树我就是土壤想这样提醒你然而我不敢。
浅谈舒婷诗歌的情感世界和意象特征

浅谈舒婷诗歌的情感世界和意象特征舒婷是一位著名的女性诗人,她的诗歌风格独特,充满情感世界和意象特征。
她的诗歌语言清新简洁,富于感情色彩,深刻而真实地描绘了当代女性的内心体验,是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
首先,舒婷的诗歌充满了强烈的情感。
她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从情感出发,抒发自己对生活、对世界、对爱情的感受。
她直接、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让读者能够深深地感受到她作品中所传达的情感力量。
比如,她的诗歌《漂亮的人》就是直接表达了现代女性对自己外貌的烦恼和感受,体现了现代女性在文化和社会等多个方面的自我认识和心理状态。
其次,舒婷的诗歌具有浓郁的意象特征。
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大量的意象,这些意象是她对生活感受的表达,也是她的情感世界的体现。
比如,她的诗歌《荷塘月色》中,用荷叶等大量的形象描绘了荷塘夜景,充分表现了她对生活环境的感受和思考。
她还通过描写花卉、风景等自然景物,传达了她对着美好世界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舒婷的诗歌具有独特的女性意识和女性思考方式。
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女性独特的视角、思维方式和情感回应,她塑造了众多具有女性特质的人物形象,在描写女性的世界、社会地位以及女性的情感世界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比如,她的诗歌《车站》中,通过描写两位女性的对话,传达了她对女性地位和自我认识的思考。
综上所述,舒婷的诗歌充满了情感世界和意象特征,通过她自己的独特视角和思考方式,传达了当代女性的内心体验和情感世界,对现代女性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舒婷的诗歌作品充满了情感与意象,她将自己对生活、对爱情、对世界的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
在情感方面,舒婷的诗歌以深刻的人情味道和纯真的感性情感而著称。
她的情感和思想观念脱离了过去,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新的女性形象。
舒婷的情感以自我分析、自我情感的表达为主,虽然作品中涉及到爱情的情感,但更多的是反映了女性独特的情感状态和抉择。
诗歌中所述的情感是真实的、强烈的,都是基于她自己的经历和感受,造成认真、心碎、坚强等情感的表达。
2023年最新的舒婷《致橡树》原文11篇

2023年最新的舒婷《致橡树》原文11篇甚至春雨。
(以假设句式,推出六种否定,表明她对各种庸俗爱情的鄙视:像冰霄花那样借高枝炫耀自己;像痴情的鸟儿只为绿荫重复单纯的歌曲;像泉源只会传递慰藉;像险峰只能衬托威仪……真正的爱情甚至也不能只有阳光般的温暖、春雨般的甜蜜。
这样的爱情,是攀援的、依俯的、陪衬的、赐予的,其共同的一点,是“无我”,即缺乏人格的独立。
因而,它们不可能成为真正的爱情。
)不,这些都还不够!(节奏急促的转折,承上启下,铿锵有力。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两个核心意象:作为男性象征的橡树和作为女性象征的木棉。
“橡树”和“木棉”比肩而立,风雨同舟,这正是诗人想要的爱情。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形相近,影相随,心相依)每一阵风吹过,我们都相互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诗人关于爱情的观念,在并肩而立的两株树木间展开:真正的爱情,应该是独立、平等的,应该是没有依附、没有从属、没有陪衬的。
在这里,诗人把爱情与人格理想联系了起来。
)[1]廖弦.木棉树与橡树的新爱情观――读舒婷《致橡树》新感[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xx(09) [2]熊文娟.舒婷《致橡树》的再解读[J].文学教育(上),xx(04) [3]秦梦晖.对舒婷《致橡树》中女性独立人格的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xx(12) : 落叶木质藤本。
羽状复叶对生,卵形至卵状披针形,先端长尖,基部不对称,边缘锯齿,两小叶间有淡黄色柔毛。
花橙红色,花萼钟形,质较薄,绿色,花冠漏斗状。
种子多数。
花期6—8月,果期11月。
生于山坡。
分布于黄河和长江流域、广东、广西、贵州,各地有栽培。
舒婷《致橡树》教案word(诗歌赏析)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3)作为爱的双方,又应该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呢?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
作者在此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理想中的男子汉比作刀、剑、戟,枝干像铜、像铁,得出理想中的男子汉形象应是伟岸挺拔、坚强有力的。
女主人公简爱深深爱着她的主人罗切斯特先生,然而当她的爱情遭到社会不平等的对待时,她毅然选择了“放弃爱情”,她要为自己争取平等、独立的权利。为了维护自身的人格和尊严,她发出了自己的爱情宣言,是女性要求独立、平等的人格宣言;简和诗人一样,都强调了精神的平等、人格的独立,即使爱情也不能使她们放弃自己高贵的人格和尊严。
收:当我们认识到这些,并为之而努力、而追求、而奋斗,我们就会在爱的空气中幸福地呼吸;我们沐浴爱的阳光、吸收爱的雨露,最终必将成长成一棵棵挺拔的、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五、作业
完成练习册的相关练习。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作者认为真正相爱的两个人,应该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同时,爱也是一种默契,一种真诚。相知相依的两个人即使相隔异地,也会心有灵犀的。
4.最后总结——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身躯”指外在形象,“土地”指内在的品质。表达不仅爱你的容貌、气质、才华成就,更爱你坚定的信念,执着的追求和灵魂深处动人的美丽。
四、总结全文
诗人按照先破后立的艺术构思,在诗的开头首先否定了种种世俗的爱情观;接着在强调独立平等的基础上,提出了理想的爱情。这两种爱情观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强调了爱的基础独立、平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也不止
世 俗 的 爱 情 观
凌霄花
鸟儿
极力攀附橡树
否 定 只知依恋橡树 和 批 判
泉源、险峰 一味为橡树奉献 日光、春雨
缺 乏 独 立 、 平 等 、 自 强 的 精 神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爱的基础:
作为爱的双方应该以什么样的 形象出现呢?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具有坚毅、刚强、 像刀,像剑, 矫健的阳刚之美 也像戟;
问题一:“橡树”、“木棉”分别象征什
么?
橡树:高大伟岸,充满阳刚之气,象
征坚强有力的男子汉.
木棉:美丽热烈,坚韧独立,具有阴
柔之美,象征中国女性。
橡树
美国国树,生命力顽强, 高10-40米,寿命 可达数百年,如云冠盖, 引人注目.
木棉
广州市花,又名“英 雄树”,先花后叶, 三四月间,花红似火, 艳丽如霞,树干挺拔, 最高可达30多米, 如巨人披锦,灿烂夺 目.
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舒婷
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于福 建泉州,当代女诗人。 舒婷是一位感情型的诗人。她 的诗歌创作的宣言是:写人的价值 与尊严。 主要作品《双桅船》《会唱歌 的鸢尾花》等。《祖国啊,我亲爱 的祖国!》获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 70年代末,她和同代人北岛、顾城、 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辈的诗风,在 中国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朦胧诗” 的大潮。
一味奉献、自我牺牲的爱情
泉源:常年为大树送来清凉的慰藉,不求回报,一味 付出 险峰:让橡树长在其上,使橡树显得高大、伟岸,自 己则只是一种衬托 ,默默支撑着大树。 春雨、日光:无形地滋润、沐浴着有形的橡树,无怨 无悔的奉献。 它们为了橡树的蓬勃生长,无怨无悔地奉献、结予, 却忘了给自己一个独立的世界、创造自身价值的机会, 这种自我牺牲精神固然可嘉,却也难免令人遗憾。
题目中“致”是什么意思? 其主语是什么? 本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其中橡树象征什么? 木棉象征什么?
题目中“致”是什么意思?其主语是什么?本诗的主 要意象是什么?其中橡树象征什么?木棉象征什么?
致:向对象表示礼节或情意,有倾诉表白 之意。 主语是:木棉 主要意象:木棉和橡树 橡树象征:作者理想中的人生伴侣 木棉象征:作者理想中的自己 橡树木棉的关系:象征爱情双方的独立人 格和真挚爱情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啊!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凋零的心
双桅船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 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 岸啊,心爱的岸, 昨天刚刚和你告别, 今天你又在这里。 明天我们将在, 另一个纬度相遇。
是一场风暴,一盏灯, 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 使我们再分东西。 不怕天涯海角, 岂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视线里。
神女峰
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 是谁的手突然收回 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 当人们四散离去,谁 还站在船尾 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 江涛 高一声 低一声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优伤 人间天上,代代相传 但是,心 真能变成石头吗 为盼望远天的杳鹤 而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 沿着江岸 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 正煽动新的背叛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4、坚贞不变,至死不渝。
——你赞同诗人的爱情观吗? ——你觉得校园爱情可靠吗?
一颗开花的树
席慕容(台湾)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 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 是我等待的热情
凌霄花、鸟儿、
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思考
凌霄花、痴情的鸟儿、 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上述意象代表的爱情观分别是什么? “我”对此的态度是什么?
凌霄花是一种藤本植物,没有直立的茎, 攀援它物向上生长。
为了满足自己的 虚荣心,炫耀自己, 为了追求高贵的地位, 不顾一切地向上爬, 完全置自身的人格尊 严于不顾,借攀附物 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宋玉的《高唐赋序》中有讲述:楚怀王在巫 山高堂观遇神女,离去时神女告诉怀王:“ 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 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后来神女由 于苦苦等候和郁郁相思而化为山峰 )。这座 巫峡挺立的山峰,在一般游客眼里,只是一 片美丽的风景,而作者却赋予了它新的意义 。
《神女峰》是舒婷创作于1981年6月的诗作, 是一首表现女性觉醒意识的抒情诗。在历代文 人骚客的笔下,巫山神女象征着女性的纯洁、 忠贞、执著。而诗人面对这一神秘的石峰,对 传统的爱情观提出了质疑,体现了当代女性对 封建伦理道德的反叛,对纯真爱情的追求和思 考,对人性复归的呼唤。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祖国啊!
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 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 祖国啊,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亲爱的祖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 祖国啊!
攀援的凌霄花
极力攀附的爱情
绝不像
单方痴恋,只知为对方 歌唱,却忘了用自己的 歌喉为自己歌唱。她意 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 不知道在爱对方的同时 “我是我自己的”,只 知依附在橡树的阴影之 中,却不愿飞出橡树的 庇护,不愿飞向属于自 己的自由天空。
绝不学
痴情的鸟儿
只知依恋的爱情
泉源、险峰、日光和春雨
《致
橡
树 》
不,这些都还不够!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 株木棉,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 我如果爱你—— 在一起。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根,紧握在地下 为绿阴重复单调的歌曲; 叶,相触在云里。 也不止像泉源 每一阵风过 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我们都互相致意, 也不止像险峰 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 增加你的高度, 言语。 衬托你的威仪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甚至日光。 像刀、像剑, 甚至春雨。 也像戟;
橡树
小结
独立平等
亲密相连 心心相印
伟 大 的 各有特点 爱 情 同甘共苦
终身相依
向 往 和 憧 憬
否定
破
←
攀附心心相印 风雨同舟 相知相依
立
追求独立人格和尊严
诗 人 心 目 中 的 理 想 爱 情
1、地位平等,人格独立;
2、心心相印,同甘共苦;
3、互不依附,互相扶持。
我如果爱你——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1977年3月27日
意象是融合了作者主观情思的具体 可感的艺术形象。 “象”是指客观存在的物象 (景象、事物) “意”指诗人的情思。
全文结构:
以“不,这些都不够”把这首 诗分为前后两大部分 : 1. 前一部分表达了诗人对传统认 可的爱情模式的批判、摈斥 2. 后一部分抒发了作者对心目中 理想爱情的渴望、憧憬
全文结构:
否定 — 批判、摈斥 — 传统爱情观 肯定 — 渴望、憧憬 — 理想的爱情
第1层,诗人运用了哪些意向来否定 传统的爱情观?
时代背景
这首诗写于1977年3月27日,发表于1979年 《诗刊》。20多年前的中国,十年浩劫刚结束, 人们思想上的樊篱还没有彻底清除。文革十年, 人性遭到蔑视,人的尊严遭到肆无忌惮的践踏。 爱情,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现象,在十年 动乱中遭到贬低甚至扼杀。当时不少诗文中所描 写的男女主人公,只有革命的理想和激情,“爱 情”这一“资产阶级的感情”更是与革命者的身 份格格不入。诗人毫不畏惧地把她的触角伸向人 性的各个领域,对人的思想和感情作了细致的观 察和体验。 这首诗抒写的不是个人狭小感情圈子的缠绵 悱恻和朝花夕月,集中表现了作者理想中纯洁热 烈而以高尚的爱情。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既有美丽的外表, 也有丰富的内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勇敢、顽强, 柔韧之美
那么真正的爱情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呢?
我们分担寒潮、 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双方必须风雨同舟、甘苦与共
理 想 的 爱 情 观
平等独立
相互依存
木棉
心心相印 甘苦与共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升 华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爱国是此诗的主题。提起祖国,人们往往 会想起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四大发 明、地大物博……以一种貌似豪放实则空 洞的虚假,去歌颂祖国的强盛伟大。作者 则反其道而为之,独辟蹊径,直面祖国灾 难深重的古老历史及其严峻的现实,构造 一幅幅流动凝重的画面,配之以舒缓深沉 的节奏,把祖国比拟为伤痕累累的母亲, 以赤子之情向母亲倾诉内心的痛苦,表达 为祖国的未来而献身的激情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