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编辑)美学原理试卷及答案美学原理试卷

(2020年编辑)美学原理试卷及答案美学原理试卷
(2020年编辑)美学原理试卷及答案美学原理试卷

美学原理复习试卷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鲍姆嘉登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A)。

A.感性认识B.审美意识C.审美关系D.知、情、意

2.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于(D)。

A.1725年B.1735年C.1740年D.1750年

3.人与客观世界的审美关系属于(C)。

A.认识关系B.伦理关系C.精神关系D.实用关系

4.19世纪中叶以前,哲学方法一直是美学研究的(A)。

A.主要方法B.具体方法C.次要方法D.综合方法

5.美学研究的问题是(D)。

A.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问题

B.美的规律的问题

C.美感问题

D.美的本质问题

6.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理念说"的是(B)。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普罗提诺D.黑格尔

7."美丽地描绘一副面孔"与"一副美丽的面孔"分别指的是(B)。

A.自然美与艺术美B.艺术美与自然美

C.自然美与艺术美D.艺术美与现实美

8.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的命题强调的是(B)。

A.艺术美高于自然美B.自然美高于艺术美

C.美与生活的差异性D.生活的辩证法

9.车斯托威尔指出:"如果不是月亮、太阳和星星真的照耀着天空,我们决不会被灿烂的朝霞、宁静的落日或者闪烁着光辉的神秘的夜所激动。"这段话所针对的美论是(B)。A.美在理念B.美在移情C.美在关系D.美在完满

10.在说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一现象时,最合理的解释是(C)。A.美在无意识B.美在愉快C.美在距离D.美在形式

11.在美的观念上,"万美皆备于我"这种说法所体现的美学主张是(A)。

A.美是主观的B.美是客观的

C.美是主客观的统一D.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12.从动物的快感到人的美感进化历程的根本前提是(B)。

A.以模仿动物为美B.工具的制造和使用

C.对祖先动物形象的反感D.性的选择

13."燕山雪花大如席"所用的想象的形式是(A)。

A.相似联想B.接近联想C.再造联想D.对比联想

14.通感是(C)。

A.感官与心灵的沟通B.情感的充分表现形态

C.感官间感受的相互挪移D.审美中的豁然贯通感

15.钱钟书的"如水口盐、蜜中花、体匿性存、无痕有味"的比方,说的是审美中的(D)。

A.感知B.表象C.情感D.理解

16.想象得之在瞬间(D)。

A.与体验和修养无关B.与体验无关但与修养相关

C.与体验有关但与修养无关D.但与体验和修养都息息相关

17.《庄子·达生》中讲了"佝偻者承蜩"的故事,说佝偻者"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这可以用来说明直觉的(C)。

A.直接性B.突然性C.专注性D.透明性

18.崇高与壮美的内涵在性质上(A)。

A.是一致的B.有一些共同点C.根本不同D.差异很大

19.悲剧性冲突源于(A)。

A.正义与邪恶的矛盾B.人物的过失C.自然的灾难D.日常生活的不幸20.文艺复兴时期的悲剧主要是(B)。

A.命运悲剧B.性格悲剧C.心理悲剧D.问题悲剧

21.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根本区别在于(C)。

A.艺术品是人工制品B.艺术品是精神产品

C.艺术品用意象思维创造意象世界D.艺术品主要传达人类的审美经验

22.美国哲学家苏珊·朗格提出了(B)。

A.艺术直觉性B.艺术符号说C.艺术模仿说D.艺术游戏说

23.模仿说对艺术的界定立足于(A)。

A.艺术本质角度B.艺术价值角度C.艺术起源角度D.艺术功能角度24.艺术品结构的最重要层次是(C)。

A.思想内容层B.形式符号层C.意象世界层D.意境超验层25."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古诗十九首》)这诗中意象的类型是(C)。

A.仿象B.喻象C.兴象D.抽象

26.艺术的最高追求是(D)。

A.创造有我之境B.创造无我之境

C.创造有生命力的典型意象D.创造有意境的意象世界

27.艺术存在的动态流程是(C)。

A.从艺术创造到艺术作品B.从艺术创造到艺术接受

C.从艺术创造到艺术作品再到艺术接受D.从艺术作品到艺术接受

28.美育之所以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主要因为它是(C)。

A.人生教育B.思想教育C.情感教育D.智慧教育

29.我国第一次将美育正式规定为教育的重要内容的人是(B)。

A.王国维B.蔡元培C.鲁迅D.毛泽东

30.美育的最终目的是(D)。

A.培养人的审美能力B.培养人的创新能力

C.净化情感陶冶心灵D.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31.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主要内容有(ABCDE)。

A.美的本制裁理论

B.艺术本质理论

美学原理试卷及答案美学原理试卷

美学原理复习试卷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鲍姆嘉登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A)。 A.感性认识B.审美意识C.审美关系D.知、情、意 2.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于(D)。 A.1725年B.1735年C.1740年D.1750年 3.人与客观世界的审美关系属于(C)。 A.认识关系B.伦理关系C.精神关系D.实用关系 4.19世纪中叶以前,哲学方法一直是美学研究的(A)。 A.主要方法B.具体方法C.次要方法D.综合方法 5.美学研究的问题是(D)。 A.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问题 B.美的规律的问题 C.美感问题 D.美的本质问题 6.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理念说"的是(B)。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普罗提诺D.黑格尔 7."美丽地描绘一副面孔"与"一副美丽的面孔"分别指的是(B)。 A.自然美与艺术美B.艺术美与自然美 C.自然美与艺术美D.艺术美与现实美 8.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的命题强调的是(B)。 A.艺术美高于自然美B.自然美高于艺术美 C.美与生活的差异性D.生活的辩证法 9.车斯托威尔指出:"如果不是月亮、太阳和星星真的照耀着天空,我们决不会被灿烂的朝霞、宁静的落日或者闪烁着光辉的神秘的夜所激动。"这段话所针对的美论是(B)。A.美在理念B.美在移情C.美在关系D.美在完满 10.在说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一现象时,最合理的解释是(C)。A.美在无意识B.美在愉快C.美在距离D.美在形式 11.在美的观念上,"万美皆备于我"这种说法所体现的美学主张是(A)。 A.美是主观的B.美是客观的 C.美是主客观的统一D.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12.从动物的快感到人的美感进化历程的根本前提是(B)。 A.以模仿动物为美B.工具的制造和使用 C.对祖先动物形象的反感D.性的选择 13."燕山雪花大如席"所用的想象的形式是(A)。 A.相似联想B.接近联想C.再造联想D.对比联想 14.通感是(C)。 A.感官与心灵的沟通B.情感的充分表现形态 C.感官间感受的相互挪移D.审美中的豁然贯通感 15.钱钟书的"如水口盐、蜜中花、体匿性存、无痕有味"的比方,说的是审美中的(D)。

《美学原理》整理版说课讲解

第一章什么是美学 1、美学的对象是什么? 第一、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鲍姆嘉通)第二、研究美的艺术(黑格尔)第三、研究整个艺术领域(车尔尼)第四、研究审美心理学(“移情说”、“心理距离说”)第五、目前的观点:研究美、美感和艺术美或者说:美学研究的对象应当定位在: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我国最早接受西方美学思想的是:王国维。(单选、填空)学习美学的目的是:时代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审美教育的需要。在西方美学史上,被称为“美学之父”的是:鲍姆嘉登(填空) 4、为什么美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1、美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古老:观念、意识;思想)从人类朦胧的审美观念、审美意识看:几乎与人类自身一样古老;从人们对美的探讨研究看:追溯到两千年前2、美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从美学学科的产生与发展看(年轻学科:鲍姆嘉通Aesthetic.173 5、1750) 第二章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探讨 1、西方美学史上探索美的本质主要通过哪些途径?西方美学家给美下的定义。 (一)从精神上探索美的根源柏拉图:“美的本质就是美的理式”康德:美“只能是主观的”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自然不能显现理念,只有艺术才能充分地显现理念(二)从客观物质属性上探索美的根源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在事物本身,主要是在事物的“秩序、匀称与明确”的形式方面,主要靠事物的“体积与安排”,要见出事物的“整一性”。达芬奇:认为美不是什么神意的体现,而是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是可以用感官认识到的事物的性质。他认为“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如《蒙娜丽莎》狄德罗:美是关系(实在美和相对美)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 基本途径:⑴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⑵从客观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⑶从主观的心意状态中寻找美;⑷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探讨美;⑸从人类社会生活本身探究美;⑹从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中求解美。(多选) 第三章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 1、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索有什么特殊之点?孔孟荀等给美下的定义。 首先,西方与世界观联系,中方则朴素,与世界观不密切。其次,中国有许多美学范畴,如气韵、风骨、意境、神韵等,西方没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思想源流方面:中(儒道)、西(古希腊哲学);对艺术实践的概括方面:中(抒情、表现)、西(摹仿、再现);研究方法方面:中(形象性、文艺味、夹杂在艺术研究中)、西(抽象性、哲学味、夹杂在哲学逻辑学研究中);具体表述方面:中(具体、生动、形象)、西(理论性、逻辑性强) 墨子:“万民之利”才是美的标准,因此美与功利、与善有密切联系。孔子:他的美学思想与儒家的“中庸之道”的哲学思想一脉相承。其核心是“和谐为美。(1)孔子认为艺术品的美应该是尽善的内容与尽美的形式的和谐统一。(2)孔子以为人(君子)的美应当是“文质彬彬”。(质:仁义道德;文:礼乐修养)孟子:(1)“充实之为美”。即充实人的品德,也就是仁、义、礼、智等。(2)美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3)孟子认为“耳有同听”、“人有同悦”,君子与小人有共同的美感。荀子:美不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学习的结果。客观事物之所以美,就在于“致其用”,是有功利性的。 2 我国古代探讨美的本质的几条途径是什么?一、结合善(功利)来研究美二、结合艺术来研究美1、从主客观关系研究美2、从内容与形式上研究美3、从风格上研究美三、结合现实研究美 第四章美的本质的初步探索 1 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了美? (一)首先就审美客体(审美对象)来说,是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工具,劳动过程、动作,产品等)(二)再就审美主体(审美者)来说,也是社会实践创造的。(灵巧的双手,高度发达的大脑以及语言、思想感情、认识、感受能力等) 2 什么是美?A.美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是对象的形式特征表现人的自由创造活动内容的感性形象。B.美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是人类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实践把具有真和善的品质的本质力量在对象中实现出来,从而使对象成为一种能够引起爱慕和喜悦感情的感性(欣赏)形象。C.美是一种与真善相联系的、体现着人的本质力量(人的智慧、才能、品格,人的创造力、思维力、想象力、审美力等方面的能力)并通过宜人的感性的形式显现出来的客观形象。第五章真善美和丑 1、真善美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A、美与善的联系与区别什么是善?符合人的目的性。

美学原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美学原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宣告成立的时间是( C )。 A 1725年 B 19世纪中叶 C 1750年 D 公元前四世纪 2. 在美与善的关系上,苏格拉底提出了( B )的观点。L A “美与善相对立” B “美与善相统一” C “美与善相违背” D “美与善相同” 3.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这一景色属于( B )。 A 优美 B 崇高美 C 自然美 D 景色美 4. 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的是( D )。 A 鲁迅 B 王国维 C 毛泽东 D 蔡元培 5. 被人们尊称为“美学之父”的是( D )。 A 维柯 B 柏拉图 C 克罗齐 D 鲍姆嘉通 6. 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理念说”的是( B )。 A 亚里士多德 B 柏拉图 C希庇阿斯 D 鲍姆嘉登 7. 悲剧主要的审美特征是( A )。 A 悲剧性 B 悲惨性 C 不幸事件 D 悲惨故事 8. 美育是通过( B )教育人。 A 说教的方式 B 审美的方式 C 道德的方式 D 欣赏的方式 9. 美学是一门( B )。 A 社会学科 B 人文学科 C 艺术学科 D 自然学科 10. 鲍姆嘉通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可以分成( A )。 A 知、情、意三个方面 B 知、情、理三个方面 C 情、意两个方面 D 知、情、行、理四个方面

二、多选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美学研究的对象有( ABCDE )。 A 艺术 B 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 C 审美意识 D 审美范畴 E 美学思想 2. 人的审美能力主要包括( AB )。 A 先天的感官和气质上领悟 B 后天的学习和实践 C 良好的社会环境 D 良好的人际关系 E 良好的家庭教育 3. 康德把崇高分为( AB )。 A 数学的崇高 B 力学的崇高 C 体积大 D 威力大 E 逻辑的崇高 4. 美感能使现代人产生( ABCDEF )。 A 满足感 B 愉快感 C 幸福感 D 和谐感 E 自由感 5. 艺术存在的三个环节是( ABC )。 A 艺术创造 B 艺术品 C 艺术接受 D 艺术生产 E 艺术成果 6. 优美又称( ABDE )。 A 秀美 B 纤丽美 C 纤柔美 D 柔性美 E 典雅美 7. 艺术接受过程可以分为( BDE )。 A 赏 B 观 C 评 D 品 E 悟 8. 丑与恶的关系是( BCD )。 A 丑与恶不可分 B 恶显示为形象才能成为丑 C 丑是恶的表现的一个侧面,主要是指人物形象上的表现 D 长相的丑与恶没有必然联系 E 丑与恶都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应该否定它 9. 在审美活动中,人的感觉器官作用最大的是( CE )。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美学原理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8分)1.美学2.崇高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认为美学的正当名称应是“美的艺术的哲学”的是()。A.鲍姆嘉通B.黑格尔C.车尔尼雪夫斯基D.柏拉图2.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崇高则是理念大于或压倒形式的是()。A.黑格尔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康德 3.不属于社会美的一项是()。A人的美B劳动产品的美C境界美D环境美4.用“心理距离”解释一切审美现象的是()。A.克罗齐B.弗洛伊德C.朱光潜D.布洛5.西方“移情说”的主要代表者是()。A.柏拉图B.立普斯C.布洛D.费希尔6.“无意识”理论的创建者是()。A.哥白尼B.谷鲁斯C.泰勒D.弗洛伊德7.“直觉说”的代表人物应首推()。A.鲍姆嘉通B.克罗齐C.布洛D.谷鲁斯8.最早提出“地球村”概念的是()。A.加汉姆B.丹尼尔C.马尔库塞D.麦克卢汉9.《走向艺术心理学》的作者是()。A.威廉·詹姆斯B.弗洛伊德C.鲁道夫·阿恩海姆D.冯·艾伦费尔斯10.认为“性不能自美”,只有通过后天教育才能完善人性的是()。A.荀子B.老子C.孔子D.庄子三、辨析正误,并说明理由(每题6分,共12分)1.因为一切美感都是一种情感,所以一切情感说到底就是美感。2.艺术是人们的主要审美对象,是审美感受的物化形态。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1.试述“劳动起源

说”。2.如何理解审美心理结构的两重性性?3.美育的主要特点有哪些?五、论述题(每题18分,共36分)1.为什么说自然美是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2.举例说明绘画艺术与音乐艺术不同的艺术特征。美学原理试题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8分)1、美学: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审美活动和美的创造规律的一门科学。2、崇高:崇高,又称为壮美,就是一种雄壮的美、刚性的美。二、选择题(每空2分,共20分)1.B2.A3.C4.D5.B6.D7.B8.D9.C10.A三、辨析正误,并说明理由(每小题6分,共12分)1、答:错误。虽然一切美感都是一种情感,但不是一切情感都是美感。因为美感中的情感是蕴含、渗透着理性的心理功能,有着不自觉的理性认识内容。2.正确。因为艺术之所以是艺术,就在于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方式,把在客观现实中的审美感受表现出来,构成可以通过感官所把握的艺术形象,可以欣赏的艺术作品。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1、答:①劳动创造了人,为审美和艺术的发生提供了前提。②审美的发生和艺术的产生离不开劳动。2、答:①具有个体性与主观性、直觉性和非功利性。②又具有共同性与客观性,及潜在的功利性。3、答:①形象性。②娱乐性。③自由性。④普遍性。五、论述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1、答:(1)自然美的根源是人类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是自然与社会生活的客观系。(2)人类出现以前是不存在美的,没有人类便没有把自然作为关照对象的主

电大专科汉语言文学《美学教育》试题及答案Word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美学原理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 1.园林艺术2.工艺美术3.距离说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I生活环境的美主要包括物质环境和 ------ .环境的美,其中物质环境美可以分为自然环境美、一---- 环境美、-----一美。 2.根据使用材料的不同,绘画艺术可以分为 -------、---------、------、水彩画、水粉画等。 3.语言艺术的基本特征包括形象的-----------性、题材和内容的 ----一性、审美情感的____性。 4.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对审美心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艺创作心理与 ——---------、文艺创作心理与-------- 、审美心理与____三个方面。 5.蔡元培提出,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是----------、-------、-----------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观点的对错,并简要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10分) 1.“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 2.大众文化就是大众传媒。( ) 四、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简述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2.简述艺术美的主要特征。 五、论述题(共30分) 试论人的内在美。

试卷代号:2286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美学原理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10年1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 1.园林艺术是人类根据一定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文化所创造的既具有实用功能又可供人休闲或观赏的景观,它利用一定的技术和艺术手段,凭借山水、花草、林木、建筑等组合而成。园林在广义上是建筑艺术的一种。 2.工艺美术是指具有鲜明艺术创造性的产品制作活动。工艺美术作品是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产物。 3.原籍瑞士、后在英国剑桥大学任教的布洛在《作为一种艺术要素和美学原理的“心理距离”》(1912)中,首次提出了著名的审美“心理距离说”。布洛认为,在审美活动中,主客体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即审美主体必须抛开实用目的与功利需要,把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的关系,由实用的变为欣赏的,由功利的变为审美的,才能够真正获得审美感受。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人文社区居室环境 2.中国画油画版画 3.间接广阔共鸣 4.性欲升华说梦的运作无意识 5.家庭美育学校美育社会美育 三、判断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要点: 对。“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也就是说,在历史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上,由于客观社会原因或历史的必然冲突,真善美、生命、爱情、信仰、理想等等“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被损害或被毁灭,这个过程或结果使人们陷入剧烈的悲痛,但马上又被正面人物的巨大精神力量所感染,被惊心动魄的感人力量所震撼,因而由痛苦转化为快感,从而获得一种特殊的审美感受,即悲剧性美感。 2.要点: 不对。大众文化与大众传媒是既具有密切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种事物。作为精英文化的对立面,大众文化(mass culture)是在工业社会中以文化工业的方式出现、并且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来传播的、以大众为消费对象的一种文化。大众传播媒介包括报刊、广播、影视、互联网等等。大众传媒对人类社会的观念形态、生活方式,乃至文化教育方式、审美娱乐

最新整理美学原理复习重点资料

1.西方美学的历史是从柏拉图开始的。 美学学科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在1750年首次提出来的,至今不过只有250多年的历史。 2.西方美学的发展划分为若干阶段, 比较常见的划分是:希腊罗马美学、中世纪和文艺复兴美学、17-18世纪美学、德国古典美学、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美学(近代美学)、20世纪直至当今的美学(现当代美学)。 3.中国美学的三个黄金时代: (1)先秦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第一个黄金时代。老子、孔子、《易传》、庄子的美学奠定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方向。中国美学的真正起点是老子。 老子提出和阐发的一系列概念,如①最重要的美学范畴是“道”、“气”、“象”。②虚实结合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原则,以实带虚,以虚带实。③论“美味、妙”。 ④“涤除玄鉴”说:把观照作为认识的最高目的,要求人们排除主观欲念和主观成见,保持内心的虚静。 孔子开创了儒家美学的传统。①提出了艺术在社会中的积极作用,“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审美的境界要高于知识的境界。②“兴、观、群、怨”说,和谐是其核心。③“智者要水,仁者乐山”对自然美的欣赏可以作为人的一种道德的象征。 (2)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代。魏晋南北朝美学家提出了一大批美学范畴和美学命题。 ①“心斋”“坐忘”即“无己、无功、无名”,其核心是人们要从内心彻底排除利害观念,是“至美至乐”的最高境界,是高度自由的境界。②创造自由的概念,“庖丁解牛”是一种超越实用功利的精神享受,就是审美的愉悦。 ①崇尚三玄:《老子》、《孔子》、《周易》。②不再强调艺术的政教实用功能,开始强调艺术的审美功能,突破了比德的狭窄柜框,开始欣赏自然山水的生机:强调审美心胸的作用。 (3)清代前期是中国美学史上第三个黄金时代,这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总结时期。王夫之建立了一个以诗歌的审美意象为中心的美学体系。“诗”的本体是审美意象,即“情”与“景”的内在统一。金圣叹提出人物个性与共性的范畴。 4.中国美学的代表人物: 近代: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现代:朱光潜、宗白华、丰子恺。 5.当代两次美学热潮: 第一次,50年代到60年代出现的一场美学大讨论。第二次,从70年代后期、8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就在这时出现了第二次美学如潮。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在50年代到90年代的这一段时间,有两本美学和教育方面的著作在中国文化界有很大的影响,一本是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生活与美学》,还有一本是《傅雷家书》。美学理论建设的真正进展,是在“美学热”消退之后,即从80年代末一直到21世纪初。

2015超星《美学原理》课后题满分答案

2015超星《美学原理》课后题满分答案 一、单选题 1. 西方美学史上最早讨论美的专著是( A )。 A 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 B W·塔塔科维兹的《古代美学》 C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 D 贺拉斯的《诗艺》 2. 真正严格地区别美感和快感的是( A )。 A 康德 B 休谟 C 黑格尔 D 博克 3.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这一景色属于( B )。 A 优美 B 崇高美 C 自然美 D 景色美 4 原始人美感的第一个特点是( B )。 A 以模仿植物为美 B 以模仿动物为美 C 反感祖先形象的本能 D 图腾崇拜 5. 美感的生理基础是( D )。 A 眼睛 B 鼻子 C 耳朵 D 感觉器官 6. 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的是( D )。 A 鲁迅 B 王国维 C 毛泽东 D 蔡元培 7. 模仿说的最高发展阶段是( A )。 A 现实主义文艺 B 古典主义文艺 C 浪漫主义文艺 D 现代主义文艺 8. 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理念说”的是( B )。 A 亚里士多德 B 柏拉图 C希庇阿斯 D 鲍姆嘉登 9. 悲剧主要的审美特征是( A )。 A 悲剧性 B 悲惨性 C 不幸事件 D 悲惨故事 10. 美育是通过( B )教育人。 A 说教的方式 B 审美的方式 C 道德的方式 D 欣赏的方式 11.西方美学一个重要传统是( B ) A 探讨美的本质 B 反功利性和反功利主义 C 现实主义在美学中的运用 D 探索美的目的 12. 鲍姆嘉通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可以分成( A )。 A 知、情、意三个方面 B 知、情、理三个方面 C 情、意两个方面 D 知、情、行、理四个方面 二、多选题 1. 在我国当代的美学研究中,主张“美是观念”的代表有( AB )。 A 吕荧 B 蔡仪 C 高尔太 D 朱光潜 E 李泽厚 2. 人的审美能力主要包括( AB )。 A 先天的感官和气质上领悟 B 后天的学习和实践 C 良好的社会环境 D 良好的人际关系 E 良好的家庭教育 3. 人的审美能力主要包括( AB )。 A 先天的感官和气质上领悟 B 后天的学习和实践 C 良好的社会环境 D 良好的人际关系 E 良好的家庭教育 4. 康德把崇高分为( AB )。 A 数学的崇高 B 力学的崇高 C 体积大 D 威力大 E 逻辑的崇高 5. 从艺术起源的角度给艺术定义的有( AC )。 A 游戏说 B 模仿说 C 集体无意识说 D 教化说 6. 艺术存在的三个环节是( ABC )。 A 艺术创造 B 艺术品 C 艺术接受 D 艺术生产 E 艺术成

尔雅美学基础原理试题及标准答案

美学原理(91.0分) 1.西方传统哲学中“真正的世界”有三种表现形态:柏拉图的“理念世界”基督教的“彼岸世界”以及谁的“物自体的世界”。 (1.00分) ? A.黑格尔 ? B.康德 ? C.费尔巴哈 ? D.休谟 2、下列不属于古希腊式美的因素的是: (1.00分) ? A.单纯的 ? B.完整的 ?C.部分的 ? D.和谐的 3、在艺术接受中,意象的重建过程主要在于 (1.00分) ? A.读 ? B.悟 ? C.观 ? D.品 4、审美标准是存在于主体心中的理想模式和内在标准。一般来讲美学家研究的是()的标准 (1.00分) ? A.具体个人 ? B.具体民族 ? C.具体群体 ? D.人类群体 5、王国维在哪本书中提到做学问要经历三种经历? (1.00分) ? A.人间百年

? B.饮水集 ? C.人间词话 ? D.恻行集 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1.00分) ? A.艺术品除了具有审美层面,还具有知识层面、经济层面等。 ? B.杜尚的《泉》否认了艺术品与现成物的区分,否认了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分。 ? C.艺术的生命不是“物”,而是内蕴着情意的象。 ?D.以上说法都正确 7、商品的品牌属于什么价值? (1.00分) ? A.交换价值 ? B.使用价值 ? C.审美价值 ?D.符号价值 8、请从下列词汇中选出属于广义的“美”的选项:①优美②崇高③悲剧④丑 (1.00分) ? A.① ? B.①②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9、“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来源于哪部作品? (1.00分) ? A.沈德潜《唐诗别裁集》 ? B.宗白华《美学散步》 ? C.车尔尼雪夫斯基《生活与美学》 ? D.黑格尔《美学》

《美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美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在艺术接受中,每个接受者所具有的先在的自身素质,被现代接受美学称为 (A)A、期待视界B、先验图式C、主体经验D、先见之明2、在艺术接受中,意象的重建过程主要在于(D)A、读B、悟C、观D、品3、意境和意象的区别在于(C)A、意境是指审美的广度,意象是指审美的深度B、意境具有主客一体的特征,意象具有主客对立的特征C、意境属于形而上的领域,意象属于形而下的领域D、意境是一个艺术范畴,意象是一个美学范畴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这段古诗中意象的类型是(B)A、仿象B、兴象C、喻象D、抽象5、现实主义艺术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属于(A)A、仿象B、兴象C、喻象D、抽象6、意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区别不是表现在(D)A、前者主要是心理学范畴,后者主要是认识论范畴B、前者一般不使用抽象概念,后者需要运用抽象概念C、前者的目的在于求美,后者的目的在于求真D、前者的成果是精神产品,后者的成果不是精神产品7、从艺术起源的角度界定艺术的学说是(C)A、符号说B、表现说C、游戏说D、教化说8、古人云:"粗绢恶扇,败人意兴"。在艺术品的层次结构中,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是(A)A、物质实在层B、形式符号层C、意象世界层D、意境超验层9、下列美学家中不主张模仿说的是(D)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贺拉斯D、席勒10、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体现了美育的(B)A、形象性B、愉悦性C、独创性D、逻辑性11、叔本华说:"国王和乞丐从窗口看夕阳,两者都可以感觉到美"。这是在强调( )A、美有绝对一致的评判标准B、美的普遍性和超功利性C、审美是纯粹的知性活动D、审美与社会地位毫不相干12、最重要的审美途径是( )A、自然B、社会C、人生D、艺术13、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美在数的和谐"的美学家是( )A、毕达哥拉斯B、苏格拉底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14、在朱光潜的美论中,"物"与"物的形象"的不同主要是( )A、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B、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客观的统一C、前者是实在的,后者是虚幻的D、前者属于内容范畴,后者属于形式范畴15、与美学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当推( )A、哲学、语言学、精神分析学、社会学B、哲学、文艺学、心理学、伦理学C、哲学、教育学、现象学、文化人类学D、哲学、文艺学、阐释学、符号学参考答案:11、B 12、D 13、A 14、B 15、B16、陶渊明认为,欣赏自然美景时"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指的是( )A、审美的非功利性B、审美的非自觉性C、审美的具象性D、审美的个性17、"红杏枝头春意闹"在美感心理构成上主要是( )A、直觉B、通感C、想象D、表象18、把人的感觉看作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的思想家是( )A、黑格尔B、马克思C、亚里士多德D、卢梭19、春光明媚和冰天雪地给人以不同的美感,这说明了( )A、美感的主体差异B、形式因素在美感中的中介作用C、美感的一般特点D、美感的感觉特征20、"环肥燕瘦"十分生动地说明了审美现象具有( )A、历史性B、民族性C、阶级性D、地域性参考答案:16、B 17、B 18、B 19、B 20、A21、唯物辩证法对于美学研究具有( )A、总的指导意义B、具体方法的意义C、重要启示意义D、实践意义22、人在劳动实践中创造美的事物的基本规律是( )A、按照对象的客观规律进行建造B、按照主体的内在尺度来生产C、把人的本质力量表现为可供审美欣赏的形象D、把主体情感投射到对象上面23、马克思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劳动在美学上的两种意义,即( )A、既批判丑,又肯定美B、既制造丑,又创造美C、既扬弃了丑,又消解了美D、丑中有美,美中有丑24、马克思主义美学在探讨艺术的本质问题时,首先强调( )A、艺术作为观念形态对生活的审美反映B、艺术作为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的依赖关系C、艺术作为意识形态必然具有阶级性D、艺术必须服务于工人阶级的解放斗争25、美的本质问题的核心是( )A、人的本质与美的本质之间的关系问题B、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的关系问题C、人类审美感官与世界历史的关系问题D、事物审美属性如何在实践中生成的问题参考答案:21、A 22、C 23、B 24、B 25、A26、托马斯·阿奎那认为:"事物并不是因为我们爱它才成为美的,而是因为它是美的与善的才为我们所爱。"这一观点表明,作者理解美的

2020-2021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美学原理》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286)

2020-2021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美学原理》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286) 盗传必究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 1.自然美:是指各种自然事物呈现的美,它是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它的社会性指自然美的根源在于实践,它的自然性指自然事物的某些属性和特征(如色彩、线条、形状声音等)是形成自然美的必要条件。 2.艺术美:指艺术作品的美,是艺术家对生活和自然中审美特征的能动反映,是艺术家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的一种形式,它作为美的一种高级形态,既来源于客观现实,又不等于客观现实,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 3.审美心理:是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产生的极其复杂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审美心理产生于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作用之中。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4.自然美的现象包括两大类,一类是经过劳动改造的自然景物,另一类是未经劳动改造的自然景物。 5.人的外在美主要体现在形貌美、服饰美、风度美三个方面。 6.生活环境的美包括物质环境、人文环境的美。物质环境包括人所处的自然环境、社区环境、居室环境,人文环境主要指社会风尚。 7.绘画艺术的基本审美特征包括追求视觉形式、具有瞬间延展性、形神兼备性。 8.根据矛盾冲突的性质不同,戏剧可以分为悲剧、喜剧、正剧三种。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并简要说明理由。每小墨5分.共10分) 9.自然美的本质特征在于它是大自然本身的美。 不对。自然美的本质特征在于它是人的本质力量在自然事物中的感性显现。 10.“时空自由性”是电影和电视艺术的基本审美特征之一。 对。电影和电视中运动的画面随时可以打破空间与时间的界限,实现时空自由转换的主要手段是蒙太奇。 四、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1. 与其他美学形态相比,自然美具有哪些主要特点? 答:(1)构成自然美的先决条件是自然事物本身的质料、色彩、形状等自然特征。 (2)自然美偏重于形式。 (3)自然美具有联想性。 (4)自然美具有变易性。 (答出其中任意3个要点即可。每个要点及其解释5分)

美学原理课程考试重点整理

第一讲美是理式 1.柏拉图把美本身说成是理式,理式就成为柏拉图美学的核心概念。 2.理式也叫理念。 3.柏拉图认为,每一种物都和任何一种其他物有区别,因此,它具有一系列本质特征,而 物的所有这些本质特征的总和就是物的理式。 4.物的存在就要求它是某种理式的载体,理式是对它名下所有个别物的无限概括。 5.相对于毕达哥拉斯的美学观而言,柏拉图是一种人文主义的美学观;相对于苏格拉底而 言,柏拉图更将美与善区分开来,并将对美的本质进一步提高到本体论的高度。 第二讲“美不自美,因人而异”——柳宗元 1. 美的东西不是因为自己而美,而是因为人的发现才得以彰显。也就是说,自然美的欣赏只有客体是不够的,必须有审美主体的存在才能构成审美关系。比如,兰亭这个地方,如果没有王羲之的到来,那么此处的翠竹清泉,只能在寂静的空山中自长自流,历经千载而不为人知。 2. 审美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在实际审美过程中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客体是审美欣赏的前提,要真正做到审美主体,主体还必须具备一定能力,审美主体对客体的欣赏是在是在审美过程中的创造性想象造成的。欣赏者通过创造性想象发现、照亮、彰显了自己发现的美。 3. 要建构人与物的审美关系,需要主体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有灵心,有自由的个性,有对事物的热爱,需要客体有一定的表现力。客观环境具有是和人性自由发展的空间与体制,有合适的气候与富裕的时间等条件。 第四讲距离说 1. 举例说是瑞士心理学家和美学家布洛提出来的,他听说的距离指的是事物与人的实际利害关系之间的分离。 2. 布洛主张体验是一种拉开功利距离的体会,他根本否认美的客观性,放弃对美的本质客观因素的追求,只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美,从美感效应上研究美。他认为只有从这个角度研究美,才能不会抹杀美。这里的距离既包括时间上又包括空间上的距离,这两种距离均可给人带来美感。 第五讲美感产生的必要条件 第六讲艺术欣赏是一种创造 第八讲崇高与优美 1.崇高的特征: 崇高的对象往往体积巨大,气势磅礴,力量雄伟。崇高的事物以惊心动魄的途径,刺激人们学习和赶超它,体现人们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的信心,使人们争奇好胜的心理得以满足。因此,产生一种愉悦感。崇高是一种庄严、宏伟的美,以巨大的力量和慑人的气势见长。2.优美的特征: (1)主要特征是和谐。优美是建立在人与客观世界的最终的和谐共存关系中的,优美与崇高相反,没有主客体斗争历程的痕迹,不是以一方压倒另一方达到统一,而是现实与实践,真与善,合规律与合目的的交融无间的相对统一。 (2)就整体而言,优美对象是内外关系的和谐,是外观形式与美的内容的相互协调以及个体形态与普遍内容完美有机的结合。优美的对象在内容上是对正常发展规律、正常社会实践的肯定。不表现为激烈的矛盾冲突,而表现为矛盾双方暂时的相对静止状态,它要求用舒缓、轻柔、淡雅、精致、圆润等形式表现出来。因此,优美的事物往往以均衡、对称、比例协调等为特点。 (3)优美事物在感性形式往往具有舒缓、轻柔、淡雅、精致、圆润等特点,例如春风细雨小草等。

美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美学原理试题 第一套 ★单选题:> 当艺术形象具有了()时,也就具有了艺术价值。 A、美好的形象 B、内在的情感 C、独特的思想 D、深刻的意义 ★单选题:> 最早的史前壁画是()。 A、拉斯科岩洞壁画 B、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 C、沧源司岗里崖画 D、撒哈拉地区壁画 ★单选题:> 绘画与雕塑相比有更多的()。 A、客观性 B、主观性 C、寓意性 D、写实性 ★单选题:> 在审美创造中,直接决定作品价值的是()。 A、审美联想力 B、审美知觉力 C、审美理解力 D、审美想象力 ★单选题:> 在西方美育思想史上,第一个提出了“寓教于乐”思想的是()。 A、贺拉斯 B、柏拉图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单选题:> 在艺术接受中,意象的重建过程主要在于()。 A、读 B、悟 C、观 D、品 ★单选题:>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这段古诗中意象的类型是()。 A、仿象 B、兴象 C、喻象

D、抽象 ★单选题:> 古人云:“粗绢恶扇,败人意兴“。在艺术品的层次结构中,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是()。 A、物质实在层 B、形式符号层 C、意象世界层 D、意境超验层 ★单选题:> “环肥燕瘦“十分生动地说明了审美现象具有()。 A、历史性 B、民族性 C、阶级性 D、地域性 ★单选题:> 托马斯?阿奎那认为:“事物并不是因为我们爱它才成为美的,而是因为它是美的与善的才为我们所爱。“这一观点表明,作者理解美的角度是()。 A、客观事物自身的属性 B、人的主观心意状态 C、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D、人类的审美需要 ★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美学在探讨艺术的本质问题时,首先强调()。 A、艺术作为观念形态对生活的审美反映 B、艺术作为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的依赖关系 C、艺术作为意识形态必然具有阶级性 D、艺术必须服务于工人阶级的解放斗争 ★单选题:> 与美学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当推()。 A、哲学、语言学、精神分析学、社会学 B、哲学、文艺学、心理学、伦理学 C、哲学、教育学、现象学、文化人类学 D、哲学、文艺学、阐释学、符号学 ★单选题:> 《庄子·达生》中讲了“佝偻者承蜩“的故事,说佝偻者“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这可以用来说明直觉()。 A、直接性 B、突然性 C、专注性 D、透明性 ★单选题:> 美育的最终目的是()。 A、培养人的审美能力 B、培养人的创新能力 C、净化情感陶冶心灵

西南大学《美学原理》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0324)《美学原理》复习思考题 (本复习思考题仅供题型参考,不是模拟题,期末考试内容以教材内容为准,与这里的复习思考题不是对等关系。期末考试卷面70分,平时作业20分,出勤10分。中期直播与课件上均有期末考试复习的重点难点指导。请不要完全按照这个复习思考题来准备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 1.在艺术接受中,每个接受者所具有的先在的自身素质,被现代接受美学称为( ) A.期待视界 B.先验图式 C.主体经验 D.先见之明 2.在艺术接受中,意象的重建过程主要在于( ) A.读 B.悟 C.观 D.品 3.意境和意象的区别在于( ) A.意境是指审美的广度,意象是指审美的深度 B.意境具有主客一体的特征,意象具有主客对立的特征 C.意境属于形而上的领域,意象属于形而下的领域 D.意境是一个艺术范畴,意象是一个美学范畴 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这段古诗中意象的类型是( ) A.仿象 B.兴象

C.喻象 D.抽象 5.现实主义艺术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属于( ) A.仿象 B.兴象 C.喻象 D.抽象 6.意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区别不是表现在( ) A.前者主要是心理学范畴,后者主要是认识论范畴 B.前者一般不使用抽象概念,后者需要运用抽象概念 C.前者的目的在于求美,后者的目的在于求真 D.前者的成果是精神产品,后者的成果不是精神产品 7.从艺术起源的角度界定艺术的学说是( ) A.符号说 B.表现说 C.游戏说 D.教化说 8.古人云:“粗绢恶扇,败人意兴”。在艺术品的层次结构中,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是( ) A.物质实在层 B.形式符号层 C.意象世界层 D.意境超验层 9.下列美学家中不主张模仿说的是(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贺拉斯 D.席勒

美学原理重点知识马新国

1、美的意义就是由这样一种功利的、整个身心通体舒畅的愉悦之美向后来味觉、视觉形象、听觉形象等感官刺激享受和纯形式的欣赏给人的愉悦、陶醉的美感方向发展。总结:人类审美活动的诞生是从实用到非实用、功利到非功利的历史发展过程的结果。 2、美的发展的三阶段 (1)、审美意识的产生。(2)、美学思想阶段。(3)、美学学科阶段 3、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美学学科成立的标志应是1750年德国美学家鲍姆嘉通的《美学》发表为标志的。鲍姆嘉通也因此被称为“美学之父”。鲍姆嘉通原作是“Aesthetic”.美学学科的巨大发展是此后康德、黑格尔、歌德、席勒为代表的德国古典美学家们的努力来完成的。 4、鲍姆嘉通创立的“美学”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1)、感性认识是哲学不可忽视的一个人类知识领域。理性认识以概念的方式存在,是逻辑学的对象;感性认识的主体是“感觉”,是感觉的科学或美学研究的对象。(2)、审美活动(诗)作为感性认识,是一种混乱而明晰的认识。混乱是因为审美活动是感觉和情感的活动,是非概念的、非逻辑的;明晰则是因为审美活动把握和呈现了感性形象的生动性和丰富性,是清晰可感的。(3)、美学是用美的方式思维的艺术,是美的艺术的理论。 5、从总体上来说,美学的发展大致经过了本体论、认识论和语言论三个发展阶段。 (1)本体论阶段的美学:所谓本体论的哲学就是把“是”、“存在”

本身而不是把那些具体存在的东西作为研究对象的哲学。本体论阶段的特点:主要是透过具体个别的美的事物,追求一种独立的、终极的、普遍的美,也就是使一切事物成为美的共同本质。代表人物主要有:毕达哥拉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等。(2)认识论阶段的美学。人们关注的中心从客观世界是什么转入到关注主体自身怎样才能认识这个客观世界,人自身的认识能力、认识途径和认识方法成为人们关注的中心,人们的整体思维模式从客观世界转向了主体自身,西方由此进入了一个认识论的时期。特点:在认识论阶段,西方美学主旨是探求审美何以可能与审美如何构成。代表人物:休谟、笛卡尔、莱布尼兹、康德、黑格尔等。(3)语言学阶段的美学。人们从关注人的认识能力是怎样的转向关注人是怎样表达自己对这世界的认识的。特点:关注的重心在于人是如何生存于世界以及如何谈论世界和人对世界的认识的。代表人物:人本主义美学:卡西尔、海德格尔、伽达默尔等。科学主义美学:瑞恰兹、贝尔、维特根斯坦等。 6、王朝闻先生在《美学概论》;叶朗先生在《现代美学体系》;朱立元先生的《美学》;陈望衡先生的《当代美学原理》;刘叔成、夏之放、楼昔勇主编的《美学基本原理》;杨春时的《美学》;李泽厚先生在《美学四讲》。 7、美学研究对象:审美关系基础上的审美活动。把审美关系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怎样才能建立起各种审美关系,审美关系的存在样态、审美关系的存在价值等问题,并通过这种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审美经验、审美范畴、审美意识和各种美学思想。

美学原理试题

美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在艺术接受中,每个接受者所具有的先在的自身素质,被现代接受美学称为( ) A.期待视界 B.先验图式 C.主体经验 D.先见之明 2.在艺术接受中,意象的重建过程主要在于( ) A.读 B.悟 C.观 D.品 3.意境和意象的区别在于( ) A.意境是指审美的广度,意象是指审美的深度

B.意境具有主客一体的特征,意象具有主客对立的特征 C.意境属于形而上的领域,意象属于形而下的领域 D.意境是一个艺术范畴,意象是一个美学范畴 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这段古诗中意象的类型是( ) A.仿象 B.兴象 C.喻象 D.抽象 5.现实主义艺术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属于( ) A.仿象 B.兴象 C.喻象 D.抽象 6.意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区别不是表现在( ) A.前者主要是心理学范畴,后者主要是认识论范畴 B.前者一般不使用抽象概念,后者需要运用抽象概念

C.前者的目的在于求美,后者的目的在于求真 D.前者的成果是精神产品,后者的成果不是精神产品 7.从艺术起源的角度界定艺术的学说是( ) A.符号说 B.表现说 C.游戏说 D.教化说 8.古人云:"粗绢恶扇,败人意兴"。在艺术品的层次结构中,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是( ) A.物质实在层 B.形式符号层 C.意象世界层 D.意境超验层 9.下列美学家中不主张模仿说的是(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贺拉斯

美学原理题目和答案

什么是美学? 1.“人类最高的幸福就在于纯理论”————伽达默尔 2.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活动 3.大学生学习美学的原因:完善人格修养;完善自身理论修养;扩大知识视野 4.美学的作用:完善人格修养;完善自身理论修养;提升艺术欣赏能力 5.“人类求知出于本性”————亚里士多德 6.蔡元培曾经发表“以美育代宗教”的演讲,曾提出“以美育代宗教” 7.审美经验侧重从主体经验的角度来衡量审美活动 8.存在一种外在于人的实体化的美。(否) 9.离开人的生活世界而专注于语义分析,会从根本上取消美学 美是什么? 1.审美活动的核心是审美经验 2.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概念是意象 3.意象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易经》 4.以下对美学的特点说法错误的是?(C)A,美学和人生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B.美学和每 个民族的文化传统联系紧密 C.美学是研究艺术的D.美和真、善是哲学永恒的课题 5.体现21世纪时代精神的具有现代形态的美学学科体系已经形成(否) 6.美学是一门交叉学科 7.美感不因时代阶级种族有差别(否) 8.物的意蕴深浅与人的性分情趣深浅成正比 什么是美? 1.“自我并不是实体”————康德 2.王国维的作品包括:《宋元戏曲考》《人间词话》《红楼梦评论》 3.以下说法错误的是(C)A.美学理论是哲学的一个分支B.美学是理论形态的审美意识C. 京剧是一种写实的艺术D.学习美学的必要性是由美学的学科性质和人的本性决定的4.关于中国美学说法正确对的是(C)A.意象是一个真实的世界B.人和天地万物是和谐统一 的 C.中国美学的体系是一个唯理的体系D.中国美学认为真就是真实 5.意象是审美活动中情景相生的产物 6.美并不是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 7.美只能存在于审美活动之中 美和美感的社会性 1.下面美感与生理快感的描述正确:生理的快感可以加强美感;美感与生理快感的区分不能绝对化;美感可以引起生理快感;美感是超实用、超功利;生理快感起于实用要求的满足;生理快感完全受外来的刺激所支配,不可能出现情景交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