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食品新产品研究开发中感官评价应用的研究进展

在食品新产品研究开发中感官评价应用的研究进展
在食品新产品研究开发中感官评价应用的研究进展

xx大学课程论文

学院:食品科学技术学院班级:xx

姓名:xx 学号:2xx

课程论文题目:在食品新产品研究开发中感官评价应用的研究进展课程名称:食品感官评价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

在食品新产品研究开发中感官评价应用的研究进展

xxx

摘要:文章对食品感官评价的定义、作用及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做了概括的综述,同时对感观评价在新食品产品中的研发做了介绍,举例说明了当前食品新产品开发中感官评价的应用,并指出了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感观评价;研究进展;葡萄酒;面包;电子鼻

理论及实践均已证明,人的感觉器官是非常精密的“生物检测器”,它可以检测到用化学分析仪器无法测到的微量成分,经过严格训练的人甚至可以非常灵敏地分辨出几千种不同的气味。例如人的嗅觉能闻出二千万分之一毫克麝香的气味,这是现代任何分析仪器难以达到的灵敏度。对于食品来说,风味是食品的灵魂,而感官评价,是用于唤起、测量、分析、解释产品通过视觉、嗅觉、触觉、味觉和听觉所引起反应的一种科学的方法。感官评价包括一系列精确测定人对食品反映技术,把对品牌中存在的偏见效应和一些其他信息对消费者感觉的影响降到最低。同时它试图解析食品本身的感官特性,并向产品开发者、食品科学家和管理人员提供关于其产品感官性质的重要而有价值的信息。它因此逐渐成为企业组织找寻目标产品的一项必要工具,是所有研发、品保及营销部门不可或缺的利器,也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工具之一。

一、国内外食品感官评价研究概况

(一)国内现状

目前国内的感官评价的起步比国外晚,从1975 年起开始有学者研究香气和组织的评价,到20 世纪90 年代后,感官评价被大量地应用在食品科学的研究中,并且大学食科系已经将感官评价这门课程列为重要课程之一。研究食品感官评价方面的学术文章也在不断的增加。目前在国内的应用包括有:①评估餐饮业的清洗效果(以目视法进行) ;②生鲜产品,如肉品、水产品、蛋品、乳品等;③中药药材;④香水材料;

⑤嗜好性产品,如酒、茶叶;⑥育种开发,如园艺产品、农畜产品;⑦环保检测(以目视及嗅觉进行) ;⑧纺织品;⑨设计学、媒体传播方面;⑩食品加工等方面。其中以食品方面的应用最多,研究食品感官评价方面的学术文章也在不断增加。如吴兴利[ 1 ]等研究了感官评价原理与实践在肉质评价中的应用,论述了肉质评价程序的设计原则,

肉质感官评价结果的分析。

(二)国外现状

欧美在感官评价的研究与应用已发展很成熟,研究范围也非常广泛。从20 世纪40 年代开始,美国陆军以系统化的方式收集士兵们对食品接受程度的数据,进而决定供应的补给食品。许多科学家开始思索如何收集人们对物品的感官反应以及形成这些反应的生理现象,但整个感官品鉴技术则一直到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才因为食品加工工业的起飞而开始迅速发展,在这段期间各种评价方法、标示方法、评价观念、评价结果的表现方式等等不断被提出、被讨论及被验证,越来越多的企业成立评价部门,各大学纷纷成立研究单位并纳入高等教育课程。美国标准检验(ASTM) 方法也制定了感官品鉴实施的建议标准(Committee E- 18),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后,由于国际商业活动频繁以及全球化概念的影响,感官评价界开始了国际交流以及讨论跨国文化与人种对感官反应的影响。目前感官评价已在各国发展很快,在美国,各大食品公司( 可口可乐、雀巢、芬美意等)都已拥有庞大的感官评价部门,各大学食品科学系皆设立感官品鉴研究领域外,美国业界甚至出现了很多感官品鉴的专业顾问公司,替中小企业提供品鉴的服务。

二、感官分析技术应用于新产品的开发

作为一个食品加工企业,每一个新产品的开发其目的只有一个,即开发出适合于消费者的新食品,而一个新产品的形成需要经历一个艰苦的历程。在此过程中,进行市场调查必不可少通过调查不仅可以了解消费者是否喜欢该类产品以及喜欢的程度,更重要的是可以了解喜欢或不喜欢的理由,以便于改变开发方向。一般调查都以问卷形式展开,采用感官分析中的描述性试验、嗜好性检验和成对比较检验等方法获得有效数据,再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分析,从而整理出新产品开发的正确思路。

(一)感官评价在新型葡萄酒研发中的应用

葡萄酒作为一种色香味俱佳的饮品,既能满足人们的感官享受,又具有相当高的营养和保健价值。由于标准产品不同,每一个葡萄酒产区都有其风格独特的葡萄酒,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葡萄酒的风格主要决定于葡萄品种、气候和土壤等条件。由于众多的葡萄品种,各种气候、土壤等生态条件,各具特色的酿造方法和不同的陈酿方式,使所生产出的葡萄酒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产生了多种类型的葡萄酒。由于其种类繁多,构成成分复杂,气味和口感变化很大。虽然人们在如何利用现代仪器分析以确定葡萄酒的质量方面做了极大的努力,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是目前感官评价还仍然是评价葡萄酒感官质量最有效的方法。

香气是评判葡萄酒品质的一个重要的感官指标。葡萄酒芳香物质的种类、含量、

感觉阈值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构成葡萄酒质量的主要因素,决定着葡萄酒的风味和

典型性。于静等在葡萄酒芳香物质研究进展中综述了葡萄和葡萄酒香气中的酯、醇、

萜烯、酚、缩醛、内酯、脂肪酸、单萜醇氧化物等主要成分。

由于橡木与葡萄酒结合会改善葡萄酒质量,橡木香气就成为评价木桶贮藏葡萄酒

的重要质量指标,而橡木香气的种类和质量取决于树种、产地、烘烤程度和酿酒师的

控制水平。李记明对葡萄酒中常见的12种橡木香气的来源、感官特性及对葡萄酒质量

的影响进行了描述。

在酒泥上经过陈酿的葡萄酒中富含的甘露蛋白有促进苹果酸- 乳酸发酵、改善葡

萄酒的感官质量的作用。李华研究多糖对葡萄酒感官质量的作用结果表明,甘露蛋白

在葡萄酒中起着多种作用: 对酒石的稳定、对蛋白的稳定、芳香物质的支撑体、稳定

多酚物质,而多酚物质对红葡萄酒的感官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酵母菌释放或自

溶产生的甘露蛋白可以影响葡萄酒的香气质量: 甘露蛋白可以改变芳香物质的挥发性; 甘露蛋白还可提高葡萄酒的酒石稳定性,同时可提高葡萄酒的“肥硕感”及香气的馥

郁性。

2006年,曹建宏等采用液-液萃取法提取霞多丽干白葡萄酒中的香气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分析,共检出46个峰,鉴定出了44种挥发性化合物。相对百分含量排

在前十位的分别是乙酸异戊酯、邻苯二甲酸、辛酸乙酯、l,3- 丁二醇、3- 乙羟基、1- 丙醇、l,2- 苯二甲酸二异辛酯、l,6- 二脱氧半乳糖醇、辛酸、2, 3- 二氢苯

基呋喃、苯乙醇。从它的组分上看,对香气贡献比较大的酯类相对一般的干白葡萄酒

含量要高,而且都是比较有典型香味的酯类,醇含量相对其它的干白葡萄酒较低一些。但可能由于测定香气之前的处理过程不太妥当,葡萄酒中应该存在比较多的酚类在该

实验中没有检测到。

(二)感官评价在面包产品研发中的应用

2008 年5 月1 日正式实施的推荐性面包国家标准GB/T20981- 2007,不但规定了面包的术语和定义,而且根据面包的物理性质和食用口感将现有的面包产品分为软式

面包,硬式面包,起酥面包,调理面包和其他面包共5 类。对感官要求用定性描述的

方法进行分类,检验方法则是将样品置于清洁、干燥的白瓷盘中,用目测检查形态、

色泽,然后用餐刀按四分法切开,观察组织、杂质,品尝滋味与口感,对照标准规定,做出评价。

目前感观评价方法有很多,但是在面包评价中,质地剖析是最重要的。它是对食

品质地、结构体系从机械、几何、脂肪、水分等方面的感官分析,分析从开始咬食品到完全咀嚼食品所感受到的以上这些方面的存在程度和出现的顺序。对质构的理解更是一个涉及视觉、听觉、肌肉和运动器官的复杂过程,部分感觉的产生是食物在口腔中分解的动态过程,取决于口腔的咀嚼、运动、唾液分泌和温度的影响。如可以通过目测观察了解面包的形态、色泽、面包表皮的光亮度、平滑性等等对一个面包产品给出视觉质构信息。在咀嚼面包时所发出的酥脆或嘎渣响等不同的听觉效果,以及在咀嚼时面包是否容易被分解、吞咽,咀嚼用力如何,做功大小等均有助于来区别软式面包,硬式面包抑或是起酥面包。触觉同样也能给出质构方面的信息,比如用手指触摸整体面包和其内部面包瓤,并通过其回弹性或光滑性来感受柔软性、粘着性、平滑性、弹性等方面的质构信息。另外用刀切分面包、用叉子穿刺或当涂抹牛油或果酱时同样也能给出面包瓤的组织结构是否凝聚性好、紧密、不易脱落掉渣等印象。

楚炎沛对制作的面包片采用压盘式测试探头P35 测试了硬度、弹性、粘聚性和粘着性。表明硬度值与面包品质呈负相关,这个指标数值越大,面包吃起来就越硬,缺乏弹性、绵软、爽口的感觉;弹性值与面包品质呈正相关,数值越大,面包吃起来越柔软不筋道,爽口不粘牙。

魏益民介绍: 粘聚性与面包体积、比容、外观形状、包心平滑度、纹理结构、弹柔性、总评分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 粘着性与面包外观形状、弹柔性、总评分呈显著负相关性。

孙辉等对面包心坚实度( firmness) 采用直径为36 mm 的柱状探头进行测定的方法,表明坚实度测试不仅可以评价不同品种小麦的面包烘焙性能,还可以用来研究不同添加剂成分或其他处理对延长面包货架期的作用。

张铁松以8 种品牌面粉为试验材料,使用物性测定仪测试了面团的硬度、弹性、粘力、粘着性、断裂力、断裂能量、断裂回复形变程度、回复能量、回复形变程度9 种指标,并通过相关分析研究了这些指标与面包品质( 面包体积和弹性变化率) 以及与小麦面粉的品质性状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面团的硬度、粘力与面包的体积呈正相关,弹性与面包的体积呈负相关,粘力与24 h 后室温下弹性变化率呈显著的正相关。面团的质构特性与面粉的品质指标的相关性也非常明显。

以上显示用质构仪TPA 测试的弹性和硬度能够很好地反映面包的柔软度、组织结构、表皮质地,可用来评价面包的品质,其中弹性与面包的品质极密切相关,用其来代替感官评价中的柔软度和综合评分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可见,用感官评价( 色泽、气味、外观形状) 、体积测定与质构仪测试弹性、硬度相结合对面包品质进行评价,效

果更好。另外还可利用色差仪,通过表色系统确定面包表皮色泽和内部组织光泽的定量控制指标,通过色差表色系统确定两点之间或与目标参照物之间客观的量化评价指标,并通过E a* b* 值精确反映出表面色度存在的偏差。

(三)电子鼻在感官评价与食品研发领域中的应用

在食品工业中,酒、饮料、漱口水等产品的品质一直是依靠专家的主观评定。这种方法与卷烟产品的感官评吸一样,存在很多弊端,因此人们期待一种更加准确、客观、快速的评价方法。

2000年.秦树基等开发了一个能识别酒类的电子嗅觉系统。该系统能成功地识别酒精、烈性酒、葡萄酒和啤酒,其识别率可达95%。

2002年,邹小波等研制了一套能够实时、准确地检测饮料所散发气味的电子鼻系统。并应用该系统对可乐、橙汁、雪碧等几种常见饮料进行了快速、实时的区分.其识别率高达95.2%。

2006年,贾宗艳等综述了电子鼻在乳制品识别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不同保质期牛奶的识别、不同产地不同风味奶酪的鉴别、细菌检测和生产过程监控。最近,郭奇慧等I盟J将电子鼻用于测定酸奶的货架期,结果表明,电子鼻可以准确地区分不同货架期的酸奶。

孙钟雷根据猪肉的气味特征,建立了一套用于猪肉新鲜度识别的电子鼻系统。通过分析猪肉的腐败机理,合理选用气敏传感器阵列;依据猪肉的新鲜度模式,确定了遗传优化的组合RBF神经网络作为模式识别方法。结果表明,其电子鼻系统对猪肉新鲜度的识别率达95%。国外目前还开发出用于检测鱼肉鲜度的NST3210(4MOS)电子鼻系统。

(四)质构仪在感官评价与食品研发领域中的应用

质构仪(texture analyzer)通过模拟人的触觉,分析检测触觉中的物理特征。在计算机程序控制下,可安装不同传感器的横臂在设定速度下上下移动,当传感器与被测物体接触达到设定的触发应力或触发深度时,计算机以设定的记录速度(单位时间采集的数据信息量)开始记录,并在计算机显示器上同时绘出传感器受力与其移动时间或距离的曲线。由于传感器是在设定的速度下匀速移动,因此,横坐标时间和距离可以自动转换,并可以进一步计算出被测物体的应力与应变关系。

质构分析(TPA,texture profile analysis)实际上是让仪器模拟人的两次咀嚼动作,记录并绘出力与时间的关系,并从中找出与人感官评定对应的参数。目前能够检测到的主要有硬度、弹性、内聚性、教附性4个参数,还有可通过检测到的参数计算出

来的脆性、咀嚼性和韧性3个参数。虽然TPA这种试验分析方法被各国研究人员广泛采用,但是,由于语言表述和个体差异,TPA参数命名和对参数的定义还不十分完善,因此,在参照仪器提供的检测方法和参数定义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修改。

三、感官评价的发展趋势

进入21世纪,伴随信息科学、生命科学、仪器分析技术的发展,感官科学技术与多个学科交叉表现为人机一体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对其的应用呈现出与市场需求和消费意向密切结合的多元化态势。

(一)人机结合、智能感官渐成主流

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完全凭借感官品评小组的感官分析方法难以满足数量大并跨地区产品的品控要求。人们不断寻找替代或部分替代人类感官分析的仪器分析方法,模拟人的感觉器官的传感器技术是一项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如模拟人的嗅觉的电子鼻、模拟人的味觉的电子舌等。其利用传感器阵列的响应信号和模式识别技术,对食品进行质量控制和类型识别[2]。其中电子鼻技术相对成熟,应用较为广泛,如用于乳制品检测[3]、植物油的分类[4]等。而电子舌技术虽然在食品、药品中已显示出比较好的应用前景,但仍需进一步成熟和完善[5]。目前市场上已有电子舌产品其中比较典型的有法国Alpha M.O.S公司的Astree 和日本Insent 公司的TS-5000Z 等。

(二)专业品评与消费嗜好评价相结合,感官营销推进学科应用无论是专业感官品评小组还是管理者的感官分析,都是针对特定产品进行描述、剖析、评价,从而控制产品的稳定性或寻找产品的不足之处,指导产品配方设计以及生产工艺的改进。产品生命周期主要决定于市场消费需求与消费意向。如何评价与预测某类产品的消费意向以及产品与消费意向的差异性,成为当前感官分析中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如蔬菜汤中有机成分及其稳定技术与消费者接受程度之间的关系研究[7],消费者对猪肉外观特征的偏爱性研究等。

总之,传统的感官分析理论和技术已经成熟应用广泛,并通过完整的标准化系统,纳入产品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流通体系,甚至贸易体系中。同时,可以满足工业化生产需要的仪器化智能感官技术正在快速发展中,将感官分析与计算机传感器、仪器分析技术相结合,呈现出仪器智能化、感官评价应用多元化的态势。

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感官评价的应用也日益受到重视,作为一门新兴的技术,随着现代生理学、心理学、统计学等多门学科的发展也在逐步发展和

成熟起来。如何利用感官评价这一手段去改进产品、研发新产品将成为食品企业关键的一环。利用感官评价可以认识市场趋势和消费者的消费取向,建立与消费者有关的数据库,为食品产品的研发提供数据支持。随着市场和消费者消费习惯的变化,以及食品行业竞争的加剧,我们有理由相信:感官评价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参考文献:

[1] 吴兴利,边连全.感官评价原理与实践在肉质评价中的应用[J].吉林畜牧兽医,

[2] Ampuero S Bosset JO. The electronic nose applied to dairy products a review [J]. Sensors and Actuators B,2003,94:1-12.

[3] Deisingh AK Stone DC and Thompson M. Applications of electronic noses and tongues in food analysis[J]. Interna tional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4,39:587-604.

[4] 韩剑众,黄丽娟,顾振宇等.基于电子舌的肉品品质及新鲜度评价研究[J].中国食品学报.2008,8(3) :125-132.

[5] 邓少平,田师一. 电子舌技术背景与研究进展[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07 ,26(4): 110-116.

104033207食品感官评价

新疆农业大学 专业文献综述 题目: 食品感官评价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应用姓名: 管仲 学院: 食品科学与药学学院 专业: 食品质量与安全 班级: 食安102班 学号: 104033207 指导教师: 叶强职称: 教授 2013年12月20日 新疆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食品感官评价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对感官评价的定义进行阐述,并指明感官评价在新产品中开发过程中的重要性。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更新与前进,举例说明了当前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感官评价的应用。最后结合社会现状,指明了未来感官评价的发展。 关键词:食品,感官评价,新产品,重要性,应用 正文 1 食品感官评价的定义 食品感官评价是指运用感官的感觉(气、味、触、温度、疼痛等)对食品进行评价和判断,并且通过科学、准确的分析方法的应用,使获得的结果具有再现性和统计学特性。在国家有关标准中,将感官评价(或感官分析)定义为“用感觉器官检查产品的感官特性”。 2 食品感官评价指标体系各程序及方法 2.1 食品的分类 因不同类型的食品的感官特性不同, 设置感官评价指标时应先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 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食品使用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例如: 一般将加工食品分为22 大类。其中, 按加工食品原料来源划分的 10 大类: 谷物制品类、豆类制品类、薯类制品类、水果制品类、蔬菜制品类、肉制品类、蛋制品类、乳制品类、水产制品类、蜂产品; 按加工食品性质划分的9 大类: 食用淀粉及淀粉制品类、食用油脂类、食糖类、糖果、巧克力及巧克力制品类、饮料类、酒类、冷冻饮品类、调味品类、特殊膳食用食品类; 按加工食品加工工艺划分的两大类: 罐藏食品类、发酵制品类。以上不包含的加工食品, 则为其它加工食品类。此外, 还可进一步分为若干中类和小类,具体分类方法可参考 GB/T 15091- 1994 以及即将颁布的《加工食品基本术语和分类》国家标准。 2.2 选择和确定该类食品的特征感官特性 任何一种食品的感官品质特征是由多个感官指标来界定的。设置产品的感官指标主要涉及特性、特征、描述词(术语)、强度等。在特征———定性方面,感官特性的选择和相应的特性定义应该与产品的化学特性和物理特性联系起来, 从而使制定的产品感官指标与理化指标相互关联, 并能互相解释和补充。可参照相关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及比较权威的研究结果。尽量对每一种特性进行定义, 建立参照, 举例。如美国材料与测试学会(ASTM) 标准 E1627- 94 食用油脂感官评价标准指南中的附录内容。在强度—定量方面, 则需按一定的尺度确定产品所具有的感官特性的程度。以绿茶为例, 对需要选择和定义的感官特性,可参考绿茶国家标准 GB/T 14456- 1993。该标准规定了珍眉、珠茶、雨茶、贡熙、风眉、茶片、烘青花茶坯、沱茶、长炒青、圆炒青、烘青、晒青等不同品种绿茶的感官品质特征要求。从外形( 包括条索、整碎、色泽、净度) 和内质( 包括香气、滋味、汤色、叶底) 等方面的感官特性对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绿茶感官品质加以限定。需要注意的是, 一种食品的大部分( 甚至所有的)感官特性会发生重叠。只有分析并确定了某类食品的感官品质特征后, 才能具体确定感官指标中应规定的感官特性。 2.3 选择感官特性描述词或术语 在感官评价中, 确定食品的感官特性后, 必须选择或建立一些相关术语或描述词加以描述, 具体有以下两种情况: (1) 现有标准或其它权威文献中, 对该类食品的感官特性有相关术语和描

当今全球食品新产品开发趋势

专栏 COLUMN 20 ? 2010.8 □ 美国小麦市场中心 侯国泉博士 Gary G. Hou, Ph.D., Wheat Marketing Center, Portland, Oregon, USA 当今全球食品新产品开发趋势 1 简单化 经济衰退使得人们越来越怀念简单时光和简单食品,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使人们追求天然和标签简单的食品。根据Innova Market Insights 公司的市场调查,当消费者谈到食品和饮料时,他们最想 要的就是简单化。消费者追求采用简单、健康和天然的原料,并经过最少加工工序的产品。即使一种产品没有吸引人的健康形象,消费者似乎仍然对原料标签简单的食品感兴趣。食品生产商为此开发了一系列新型“干净标签”的产品。与2008年的467个产品相比,2009年至少有987个新产品使用了“简单(simple)”,“最简单 (simplest)”或“简洁(simplicity)”之类的词汇来描述。而使用“纯 净的、不掺杂的、地道的(pure)”,“纯净、单纯(purity)”或“单纯地、完全(purely)”等词汇的产品从2008年3 013种增长到2009年的 5 705种。与此同时,消费者还面对一大批打着诸如“爷爷亲手制 作”,“家庭制作”以及“家庭式”口号的新产品。 虽然全球经济形势依然严峻,但食品新产品开发却保持强劲势头。据总部在荷兰的全球消费者调研机构Innova Market Insights公司的市场查,2009年新产上市量比2008年至少增长15%。展望未来,一些新产品的 主要发展趋势和方向变得逐渐明朗,它们 很可能对未来全球食品产业市场产生深远影响。根据对市场的分析,Innova Market Insights公司提出了当今全球食品十大新产品发展趋势。 势新劲兰机I n 调品至未主变▲侯国泉博士 2 可持续性 贴有“本地出产”、“可持续性”、“公平贸易(fairly-traded )”的产品日益得到受过教育的消费者青睐。2009年标有“可持续性”的十大产品种类依次是(从多到少排列顺序):巧克力,茶,果汁和果汁饮料,鱼与海产品,谷物早餐,蛋糕(糕点与甜点),甜饼干,蔬菜, 碳酸饮料以及烹饪调味品。 虽然有机食品的发展受到了经济萧条的影响,但贴有“公平贸易”标签产品的销售量却得到显著增长。“公平贸易”的宗旨志在追求国际交易的公平性,以便改善发展中国家生产者公平交易的条件,致力于可持续性发展。不少国际食品大巨头,比如吉百利(Cadbury )和玛氏(Mars )相继承诺采用“公平贸易”标签的原材料。另外,对食品生产过程中“碳足迹”(carbon footprint )的关注也逐渐进入主流消费者,说明消费者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度日益提高。“碳足迹”指的是食品生产过程中释放二氧化碳的总量。 3 内在的营养价值 由于受到官方监管机构越来越严格的审批要求,而且消费者也逐渐对不能产生近期效果的功能性食品持怀疑态度,市场营销机构大力宣传某些食品的内在健康效益与自然保健功能。一些传统食品如水果、蔬菜、牛奶等的潜在健康效益会得到进一步地发掘与宣传。

某某食品生产企业产品开发规划书

××××食品有限公司 2011年~2012年度新产品开发规划方案 初步建议书 前言: 2011年是公司冲出经济危机、快速发展的一年,发展是公司当前一个需要认真面临的问题。要按照发展的观点做好公司的战略性改变和应对发展时机,在这种形势下,进行公司2011年~2012年产品开发经营规划初步建议:产品开发需在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的前提下,对每一个产品开发过程需进行扎实的新产品市场调查、开发规划、开发研制、产品试制、工艺成本控制、技术质量标准化和市场试销测试、产品改进定型和包装投产上市等环节工作,进一步优化产品开发流程和加快产品开发进度,提高产品开发成功率,提升公司经营质量和盈利能力,产品开发需紧紧抓住××县和××市经济复苏带来的市场机会,实现规模和效益的稳步增长,进一步改善公司经营状况和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促进公司各项生产经营指标实现明显改善。 产品开发规划建议书内容下: 一、产品开发基本方向和内容 (一)开发方向 公司产品开发以公司经营方针:××科学化、放心××、开发××产品、创建知名品牌为开发导向,采取两条腿走路,一条是××,是公司的基本业务,要牢牢把握不放松,这是公司生存的关键;另一条是开发××食品(生产经营项目)。 (二)开发内容 以现有产品为基础,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着手,产品开发的技术核心特色为含××、××,开发产品品种形式为: 1、旅游休闲小食品(开袋即食的××制品和不含××); 2、××(含××和不含××)制品; 3、地方特色资源绿色食品。 尽快取得产品开发的技术核心工艺突破,并争取市县1-2项新产品项目资金进来,将获得开发项目资金支持约5-10万元。

二、开发组织机构建设和开发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设立公司技术中心,负责公司新产品开发(规划、技术攻关)工作,并负责公司产品升级改造项目、现有产品工艺技术、标准、质量检测控制、技术信息交流有关的对外联络工作。在公司层面,组成新产品开发领导小组,明确一名公司高层人员牵头(组长),协调新产品开发过程中涉及需进行组织协调工作。具体开发任务由技术中心负责组织实施。技术中心设立主任一名(食品开发工程师),另设技术员若干。(技术员根据工作需要确定,可由公司质检技术骨干、生产技术骨干或厨师等人员组成)技术中心需完善技术开发工作流程和日常管理制度,开发目标责任书和开发绩效考核机制,同时,参与公司产品生产工艺技术日常管理和质量检验控制工作流程,承担提高公司产品质量水平和产品工艺水平的责任。为公司产品质量的整体水平的提高保驾护航。 三、开发硬件(设备、装备、场地)建设 为新产品开发,技术中心工作平台以公司现有的农产品检测中心(化验室)为基础,组建开发实验室(研发平台),采取开发研制设备小型化、简便化、和就地采购制作的原则,购置炒制加工灶台、燃气灶具、燃气炒锅、安装给排水、水槽、通电;购置电子台秤(0.1g)和水分快速测定仪、小型粉碎机、干燥箱、试验台、案板、刀具、不锈钢容器具等,如本部分装置与现场化验室仪器设备有影响,则应另选一个房间放置安装以上设备设施。需场地约20M2的房间一个,(分隔为两间)。此部分需固定资产投入约3万元。在硬件上,用较少的开发实验室装备投入,尽快形成产品开发研制的硬件初步环境,尽快实施产品研制开发工作。 四、开发投入经费预算和开发资金筹措 (一)开发投入经费预算(见表一) 表一:2011年~2012年新产品开发投入经费预算表

食品感官评价的主要方法及其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

食品感官评价的主要方法及其在食品生产中的 应用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学 院:食品科学技术学院班级:10级食科二班姓名:彭 颖学号:202140717201 课程论文 题目:食品感官评价的主要方法及其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 课程名称:食品感官评价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食品感官评价的主要方法及其在食品生产中的应 用 学生:彭颖 (食品科技学院10级食科二班,学号202140717201) 摘要:感官评价在食品工业中已经应用多年,但只是在某些环节偶尔使用,对于系统科学地应用没有清晰概念。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感官评价的应用也日益受到重视,作为一门新兴的技术,官评价在食品工业中的重要性在食品工业中,感官评价已深入到其方方面面,从前期

研究、产品开发、产品质量控制到市场和销售营运。感官评价体系的简历必然成为食品行业发展的重点之一。 关键词:感官评价方法食品工业应用 一、感官评价的定义 根据GB/T 10221一20XX,感官分析的定义为:用感觉器官检验产品感官特性的科学。而感官评价的基本定义为:以人的感官感知测定产品性质或调查嗜好程度,这一方法称为感官评价法或感官鉴评法。感官评价是用于唤起、测量、分析和解释通过视觉、嗅觉、味觉和听觉而感知到的食品及其物质的特征或性质的一种科学方法。简单的讲就是以“人”作为仪器工具,借助人的眼睛、鼻子、嘴、舌、手和耳朵,并结合心理、生理、物理、化学及统计学等多学科,对食品进行定性、定量的测量及分析,从而了解产品本身的特征,进一步了解该产品被消费者接受或喜爱的程度。 目前,食品感官评价已经成为产品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感官标准直接纳入食品标准中。这表明食品感官评价已经成为一门成熟的科学与技术,在食品质量检测和分析评价方面被广泛接受,逐渐成为食品企业找寻目标产品的一项必要工具,是所有研发、品保及营销部门不可或缺的利器,也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工具之一。 二、感官分析方法及应用范围

食品感官评价题目

食品感官分析 感官鉴评的基本术语 感官特性:可由感觉器官感知的产品特性。 鉴评员:参加感官分析的人员。分为初选鉴评员、优选鉴评员和专家等。 鉴评小组:参加 感官分析的鉴评员组成的小组。 接受:特定的个人或人们愿意消费某产品的行为。 可接受性:根据产品的感官特性,特定的个人或人们愿意消费某产品的状况。 厌恶:一种令人讨厌的感觉。它使人躲避产生这种感觉的刺激。 可口性:能使消费者喜爱食用的食品的综合特性。 强度:感受到的感觉的大小或者引起这种感觉的刺激的大小。 感官适应:由于受到连续的和(或)重复刺激而使感觉器官的敏感性暂时的改变。 感觉疲劳:敏感性降低的感官适应反应。 拮抗效应:两种或多种刺激的综合效应,它导致感觉水平低于预期的每种刺激各自效应 的叠加。 协同效应:两种或多种刺激的综合效应,它导致感觉水平超过预期的每种刺激各自效应 的 叠加。 弓I 起感觉所需要的感官刺激的最小值。这时不需要识别出是一种什么样的刺激。 感知到的可鉴别的感官刺激的最小值。 对刺激的强度可感觉到差别的最小值。 由某些物质(例如蔗糖)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由某些酸性物质(例如柠檬酸、酒石酸等)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由某些物质(例如奎宁、咖啡因等)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由某些物质(例如氯化钠)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由某些物质(例如碳酸氢钠)在嘴里产生的复合感觉。 某些物质(例如多酚类)产生的使皮肤或粘膜表面收敛的一种复合感觉。 风味:品尝过程中感受到的嗅觉、味觉和三叉神经特性的复杂结合。 异常风味:非产品本身所具有的风味(通常与产品的腐败变质相联系) 异常气味:非产品本身所具有的气味(通常与产品的腐败变质相联系) 能产生味觉的产品的特性。 余味:在产品消失后产生的嗅觉和(或)味觉,它有时不同于产品在嘴里时的感受。 嗅觉器官感受到的感觉特性. 一种带有愉快内涵的气味。 可区别及可识别的气味或风味特色。 一种物质或物体的外部可见特征。 由机械的方法和触觉感受器,特别是口腔区域受到的刺激而觉察到的流动特性。 。 物质。 二点检验法:以随机的顺序同时出示两个样品给鉴评员,要求鉴评员对这两个样品进行 比 较,判别整个样品或某些特征强度顺序的检验方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掩蔽:由于同时进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而降低了其中某种刺激的强度或使对该刺激 的感受发生改变 刺激阈 识别阈 差别阈 甜味的 酸味的 苦味的 咸味的 碱味的 涩味的 味道 后味 气味 芳香 特征 外观 稠度 它随产品的质地不同而变化 参照值:与被评价的样品对比的一个选择的值(一个或几个特性值,或者某产品的值) 对照样:选择用作参照值的被检样品,所有其他样品都与其作比较 参比样:本身不是 被检材料,而是用来定义一个特性或者一个给特性的某一指定水平的

第四章 食品新产品开发

第四章食品新产品设计开发 第一节食品研发选题设计 选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产品开发的成败。题目选得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掌握产品研发选题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一、选题步骤 1. 产品的研发方向确定之后,要查找与所确定的研究方向有关的文献资料,经过加工筛选,寻找出在这些研究中还有哪些空白点和遗留问题有待解决。 2. 进行论证看其是否符合企业产品开发的基本方向,对创造性和可行性等进行论证,以确保选题的正确性。 二、选题技巧 1.替换研发要素的方法 定义:在研究及开发实践中,有意识地替换原产品中的某一要素,就有可能找出具有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的新问题,这种选题方法称研究要素替换法,又称旧题发挥法。 例如:某企业生产蓝莓饮料系列产品,“蓝莓”、“饮料”等都是研究要素。只要替换其中一个或几个要素,都可能产生一个新的研发题目。 (1)替换要素“蓝莓”,则产生新题目:小米饮料研发;红小豆饮料研发、绿豆饮料研发等等。

(2)替换要素“饮料”,则产生新题目:蓝莓酒研发;蓝莓醋研发;蓝莓奶研发等等。 2.从不同学科方向的交叉处选题 定义:从不同学科、不同学科方向的交叉处选题,应敢于突破传统科学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束缚,充分运用综合思维,发散思维,横向移植等多种创新思维方法,去激发灵感。 例如:菠萝啤酒的开发,就需要将饮料生产中的水处理、调色、调香、调味、增泡、碳酸化等技术,和啤酒生产中的糖化、发酵、罐装等技术相结合。 啤酒生产技术和保健食品生产技术结合,可生产出芦荟保健啤酒等新产品。 3.用知识移植的方法选题 定义:把一个已知对象中的概念、原理、方法、内容或部件等运用或迁移到另一个待研究的对象中去,从而使得研究对象产生新的突破。 例如:把化工等学科中的纳米技术、微胶囊、超临界流体萃取、膜过滤技术、超微粉碎应用于食品加工中,就构成了食品高新技术的主要内容。 纳米技术可以赋予食品许多特殊的性能,与宏观状态下食品性质与功能相比,可提高某些成分吸收率,减少生物活性和风味的丧失,并可以将食品输送到特定部位,提供给人类有效、准确、适宜的营养。 通过微乳液将蜂胶制成纳米超微粉食品,其理化性质和作用发生

食品感官评价论文[1]

食品感官评价综述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感官评价的定义、发展、作用及在食品工业中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食品感官评价作用食品工业发展趋势 引言: 对食品感官领域的研究起源于20 世纪40 年代初,欧美等国家首先进行了感官品评方法的研究,蒂尔格纳(Tilgner)于1957 年用波兰语写成第一部感官学专著———《定量与定性感官分析法》。日本和美国学者的著作《工业感官检验手册》、《食品感官评价的原则》也于1962 年和1965 年相继问世。我国有着悠久的饮食文化,历史上美食家评点食品的故事广为流传。事实上,这种评点也是一种感官评价方法,是评判专家根据自身的感官经验对食品进行评价。现代工业化的食品生产配方成分复杂,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专家评判方法已不能完全胜任目前食品感官评价的需要。本文从食品感官评价的定义、发展历程、重要性、发展趋势以及食品感官评价在我国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进行概括性叙述。 食品感官评价的定义 食品感官评价是指运用感官的感觉(气、味、触、温度、疼痛等)对食品进行评价和判断。并且通过科学、准确的分析方法的应用,使获得的结果具有再现性和统计学特性。在国家有关标准中,将感官评价(或感官分析)定义为“用感觉器官检查产品的感官特性”。 食品感官评价发展简史 感官评价起源于40年代初,斯堪的那维亚国家。与此同时,类似的研究美国也在进行。50年代初欧洲许多国家开始引入现代感官分析方法。与此有关的第一本专著《定量与定性感官分析法》出版于1957年,作者是蒂尔格纳(Tilgner),用波兰语写成并译成东欧语(捷克匈牙利、俄语)。第二本专著《工业感官检验手册》由日本科学家于1962年用日文出版。第三本专著《食品感官评价的原则》由美国的潘格鲍和罗斯勒于1965年出版。波兰大学里开设了食品感官分析课程,美国加州大学设立了“食品感官分析原理”作为研究生研究课题,并设立了这个项目的

食品新产品开发设计

华南农业大学 食品新产品开发设计说明书 设计产品名称:_________________ D HA茶籽油 ___________ 设计产品类别:_____________ 脑保健新产品设计________ 设计人姓名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院专业年级:食品学院08级食品科学专业 最佳联络方式:______________ E-mail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1年12月 目录 1?产品开发目的、意义 2. 产品配方简介、设计依据........................................... 2.1配方简介........................................ .... ........ 2.2设计依据....................................................... 3. 产品形式、包装设计简介........................................... 4产品法律法规符合依据.............................................. 5产品利润和生产成本说明............................................ 5.1材料成本................................... .... ............. 5.2机械成本.............................................. ??… 5.3建筑工程................................... .... ............. 5.4投资估算................................... .... .......... .… 5.5生产成本分析.................................... ... ...... .… 5.6禾U润分析................................ .... .......... .… 6产品市场规划定位与前景展望................... .. .................. 参考文献 (11) 附录产品试用调查问卷 ............. . .......................... ..... .......................... .... ......... 误!未定义书签。3

食品感官评价 复习

食品感官评价 绪论 1、感官评价的应用: 产品质量控制与管理、产品开发、风味营销、消费嗜好 2、感官评价的概念: 感官评价:是用于唤起、测量、分析和解释产品通过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和听觉等感受到的食品及其材料的特性所引起反应的一种科学方法(用感觉器官检查产品的感官特性)。 第一章 食品感官评价的基础 1、感觉、感官的定义及特点。 感觉:客观事物的不同特性刺激感官后,在人脑中引起的反应。 特点:①感觉可以反映外界事物的属性,但不局限于此; ②感觉也反映人体自身活动和舒适情况; ③感觉是低级的反映形式,但它是一切高级复杂心理的基础和前提; ④感觉的敏感性因人而异,受先天和后天因素的影响。 感官:即感觉器官,由感觉细胞或一组对外界刺激有反应的细胞组成,这些细胞获得刺激后,能将这些刺激信号通过神经传导到大脑。 特点:①对周围环境和机体内部的化学和物理变化非常敏感; ②一种感官只能接受和识别一种刺激; ③只有刺激量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对感官产生作用; ④某种刺激连续施加到感官上一段时间后,感官会产生疲劳(适应)现象,感官的灵敏度随之明显下降; ⑤心理作用对感官识别刺激有很大的影响; ⑥不同感官在接受信息时,会互相影响。 2、感觉的类型: 物理变化引起的感觉:视、听、触 化学变化引起的感觉:味、嗅 3、感觉阈。 感觉阈值:指从刚能引起感觉到刚好不能引起感觉刺激强度的一个范围,是通过许多次试验得出的。 绝对阈值: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和刚刚导致感觉消失的最大刺激量。 差别阈值: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刺激的最小变化量。 阈下刺激: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绝对感觉阈值的下限,低于下限的刺激为阈下刺激。 阈上刺激:刚刚导致感觉消失的最大刺激量称为绝对感觉阈值的上限,高于上限的刺激为阈上刺激。 4、Weber 定律:(刺激强度) (差别阈值)韦伯分数)I I K ?=( 5、感觉疲劳(适应现象)。 现象:感受器在同一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敏感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原因:各种感官在同一种刺激施加一段时间后,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疲劳; 结果:感官对刺激感受的灵敏度急剧下降。

食品感官评价的应用

食品感官评价的应用 08食营2班肖镇州200830600530 摘要:绝大多数的感官检验都是在一套工业体系中进行的,商业利益和战略决策也包括在内。作为在决策时减小风险和不确定因素的手段,我们能够体会到感官检验所产生的效益。在大多数情况下,对于研究者和市场经理来说,感官检验的作用是一种减少风险的机制。本文主要介绍感官评价方法应用于产品贮藏期试验、质量控制、感官评价与仪器测定产品质构之间关系。 关键词:感官评价质量控制稳定性试验仪器测定 前言 感官评价是指用于唤起、测量、分析和解释产品通过视觉、嗅觉、触觉、味觉和听觉所引起反应的一种科学方法。感官评价包含一系列精确测定人对食品反应的技术,把对品牌和一些其他信息对消费者影响降到最低。同时,努力解析食品本身的感官特性,并向产品开发者、食品科学家和管理人员提供关于其产品感官性质的重要而有价值的信息。感官评价技术在开发产品、研究基础理论、配料和调整工艺、降低成本、控制品质和优化产品等工作中提供着重要的服务。这些服务能给企业决策提供信息,降低决策风险。食品或消费产品厂家有一套感官检验程序,有助于确保满足消费者的期望(既有良好的质量又有满意的感官品质的产品进入市场)[1]。 一、感官评价应用于产品贮藏期试验 近年来,评估产品稳定性和储存期变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那些食品、饮料和具生物活性的产品。这要归功于产品日期的日益普遍使用,赋予了产品在销售或者被消费者使用时的有效朗。对于那些无须标注有效期的产品来说,对储存期进行评估是出于竞争和商业方面的考虑。不管怎样,我们都有理由去了解产品随时间推移的变化情况及其对市场的影响。对于带日期的产品来说(比如销售日期或使用日期等),要考虑的是市场召回成本和消费者对靠近或者达到储存期限的产品的态度。而对于不带日期的产品来说,要考虑的是了解消费者的购买习惯或者通过发动广告攻势来加强消费者对产品感官差异的认识或强调某个产品已经过时。除此之外,技术发展(指工艺和原料方面)和新型的包装材料也会对产品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基于不当储存期做出的商业决策可能会导致严重的经济后果,因此对产品储存期进行估算是十分重要的【2】。 很多企业都会测量产品的稳定性,一般也会对储存期有所了解,然而,竞争、技术、新型包装材料以及产品日期在包装上的位置等方面让我们得以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对产品稳定性问题进行审视。新的发展表面上增加了对稳定性测试的需求,但有时候也会对一些问题的复杂性缺乏充分的认识,这些问题包括实验设计、数据分析、测试方法、产品变化与产品市场接受度的关系以及日益缩短的储存期所带来的经济影响等。这样,感官评定部门收到的产品稳定性测试申请往往会堆积如山,而且测试的频率也不是根据预期的储存期来制定的。举个简单的例子,测试申请要求在18个月内每个月对产品进行测试,但是一半以上的测试实际上都是没有价值的,因为在开始的8—9个月内产品并不会有显著变化。大部分感官程序只要接到6—7个这样的测试任务就会满负荷了。显然,我们要建立起一个有效的程序,在不牺牲所需要信息的前提下,在产品测试频率和可利用的资源之间建立平衡。 在接到测定储存期的申请之后,感官评定人员一定要和申请人商讨该项目的所有细节,例如,申请的提出是基于技术、新包装材料还是竞争对手等?产品目前的储存期是多长?现有什么关于稳定性方面的信息可以提供?还有,产品的配方在近期是否进行过更改?产品配方尚未定型就去确定其稳定性的做法完全是在浪费资源,除非是想鉴别出哪个配方的稳定性更能

食品行业如何成功开发新产品

食品行业如何成功开发新产品 食品业是一个竞争相争恶劣的行业,同质化及进入门槛较低等特征,决定了其在市场竞争中,大量的用到价格战等牺牲利润的方式。而另一方面,在开发产品的过程中,又因为产品开发的失误,而留下大量的问题库存,从而造成资金积压和成本分摊过高等问题。我做咨询顾问的时候,发现这个问题基本上是食品企业的通病,几乎每个企业都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产品开发速度很快,一年下来,少则数十个SKU,多则上百个SKU。但是,新的产品总是成活不了,原材料的首批采购量还没生产完,就停产了,因为市场走不动。于是,企业明星、现金牛产品的利润,都让这些过早夭折的产品给吃掉了。更可怕的是,这些原材料,很大一部分都是没有再利用价值了,比如包装纸、包装箱。而即便生产出来的食品,也因经销商不愿意要货,拖几个月后只能忍痛甩卖。食品行业本身竞争就是非常恶劣,而竞争的焦点,更多的是聚焦于产品。一个企业是否能成为行业的领先者,它的产品绝对是否具有极强竞争力的。新产品开发的成败,一直都是决定企业生存状态的关键。如何不断的开发出成功的产品,这是所有企划人每天在考虑的。 让我们首先来找到失败的源头:这些新产品是如何开发出来的? 1、模仿竞争对手:竞争对手某个产品很跑火,于是,跟风开发类似的产品。 2、听信区域经理:区域经理在营销会议上报告,说为什么他的区域难做,是因为对手的产品太强了,于是,公司特批开发几个新产品去攻打该市场。 3、听信老板武断:敬业的老板到日本韩国出了一趟差,然后给研发带来一堆的国外的食品,并对其中几款赞赏有加,于是,研发部加班加点,相同的产品也上市了。 4、为开发而开发:市场部人员依照年度产品开发计划的进度排程,埋头苦干,开发出一个又一个产品。 5、调研出产品:MS(行销服务)人员到各市场转了一圈后,发现公司的产品线太少了,对手的产品、品味、规格非常齐全,于是,出差一趟,几个产品开发计划又形成了。大家看到这样的现象,相信都有似曾相似的感觉。中国食品企业,产品开发的原因,大部分都是这样出来的。 让我们分析其中的真相吧。 1、模仿竞争对手:这种开发原因是常用的,也是正确的,但企业常常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比如为了争取尽快上市而省去市场研究、消费者试吃、局部试销等过程,从而开发出的产品成了完全的模仿,没有自己特色、没有与对手形成区隔。试想当对手的同样的产品卖得很火的时候,你再开发一模一样的,结果一般都只有失败。因为,对手可能已形成了区隔作用,“第一”占位可能已经形成。 2、听信区域经理:在企业工作的时候,对于区域经理的报告,我基本上是持半信半疑的态度。“经验老道”的区域经理,对于如何推卸业绩不佳的责任,能将小问题无限放大。比如,对手的产品销量上升的原因,可能只是因为当月加大了一个阶段性促销,却让区域经理放大,这个时候,如果听信了其观点,开发出的产品,自然是必死无疑。 3、听信老板武断:这样开发出来的产品,存在着没有认真分析市场,分析消费者的问题,于是造成对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误判。我们知道,营销的根本,无非就是两点,一是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发现消费者潜在的需求,二是制造区隔,形成你自己差异化的东西。就第一点而言,表明一个简单的道理:不同区域的消费者,会因为偏好不同而有不同的需求。韩国的未必适合中国。 4、为开发而开发:这种产品开发,是典型的闭门造车,缺乏对市场脉搏的真正触感。但存在这样的问题,有可能并不是开发部门(研发部、市场部)造成的,很多企业的产品部或研发部,人手严重缺编。我接触过一个年产值过亿的企业,只有一个产品经理,那有时间

食品中感官评价的研究

食品中感官评价的研究 摘要:简要介绍了感官评价的定义、分析方法及在食品工业中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感官评价;食品工业;应用 感官评价在食品工业中已经应用多年,但只是在某些环节偶尔使用,对于如何系统科学地应用没有清晰概念。近年来,随着我国消费水平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人们对食品的需求不再单单只是为了生存,而是对食品质量的需求越来越高[1]。食品质量的优劣最直接地表现在它的感官性状上,通过感官指标来鉴别食品的良莠和真伪,不仅简便易行,而且灵敏度高,直观而实用,它可以及时准确地判定出食品有无异常现象的发生,还能够检验出其他检验手段无法判断的特殊性污染或食品感官性状的微量变化,某些项目的检测灵敏度甚至超过仪器分析方法。如鉴别进口白兰地、葡萄酒等酒类的真伪。感官分析方法直观、手段简便、实用性强,目前已被各国检验机构普遍承认和采用[2]。 1 感官分析的定义 感官分析是利用科学客观的方法,借助人类的感觉器官( 听觉、嗅觉、味觉、视觉)对食品的感官性质进行评定、换起、测定、分析、解释,并结合心理、生理、物理、化学及统计学等学科,对食品进行定性、定量的测量与分析,了解人们对这些产品的感受或喜欢程度,并测知产品本身质量的特性[3]。感官评价已经逐渐成为食品企业找寻目标产品的一项必要工具,是所有研发、品保及营销部门不可或缺的利器,也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工具之一。 2 食品感官分析的方法 2.1 按应用目的可分的类型 目前常用于食品领域中的感官分析方法有数十种之多,按应用目的可分为两种类型,即分析型和偏爱型。其基本特征见表2。分析型的目标是产品。评员作为仪器使用,希望知道产品具有哪些性质、强度、感官差异。评员要进行筛选和训练,评员中还可能包括专家评员。分析型包括描述分析、差异测定(总体差异 测定和性质差异测定)、时间强度评定及阈限值测定。

感官评价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感官评价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班级:食安122班 姓名:何佳 学号:2012152008

感官评价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摘要介绍了感官评价的定义、主要方法、影响因素以及感官评价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感观评价在食品中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指出了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食品感观评价感观评价方法 Abstract Introduces the definition of sensory evaluation, method,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sensory evaluation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view of evaluation in food research situation are reviewed, pointed out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in the future. Keywords food sensory evaluation methods 食品感官起源于20 世纪40 年代初,欧美等国家首先进行了感官品评方法的研究,蒂尔格纳于1957 年用波兰语写成第一部感官学专著———《定量与定性感官分析法》。日本和美国学者的著作《工业感官检验手册》、《食品感官评价的原则》也于1962 年和1965 年相继问世。1986 年创刊的首个介绍感官知识和技术应用的专业期刊《Journal of Sensory Studies》正式出版,20 多年以来已刊出了世界各国在食品感官领域的研究成果。 随着我国消费水平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中国食品工业朝着安全营养、美味、便捷的方向长足地发展,各种包装精美、营养丰富、美味可口的食品层出不穷。人们对食品的需求不再单单只是为了生存,而是对食品风味的需求越来越高,对口味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传统的食品越来越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对于食品来说,风味是食品的灵魂,而香精在食品的风味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食用香精分为甜味香精和成味香精。甜味香精主要用于饮料、糖果、饼干、巧克力等食品行业中,咸昧香精主要用于方便面、肉制品、鸡精调味料、休闲膨化食品、复合调味料、餐饮配料等食品行业中。随着方便面、鸡精、肉制品、膨化食品等食品领域的快速发展,咸味香精也伴随着咸味食品行业同步发展起来。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主食Et益“方便化”,从而为咸昧香精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由于消费者对食品质量的认识主要来源于媒体宣传,个人自己的饮食经验等等,食品信息的真实性与充分性给消费者一种先人为主的“感觉”定势。消费者接受食品与否,主要是取决于食品的质量,而食品质量的高低完全是消费者的满意度而定。消费者对于咸味食品的满意度也就直接关系到消费者对咸味香精的满意度,感官评价便是科学化解决顾客满意度的关键技术,也是很有效的工具之一。因此,对

食品感官评价论文

食品感官评价课程论文 院别: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年级: 2012级 学号: 121052107 学生姓名:张倩

感官评价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摘要:简要介绍了感官评价的定义、发展及在食品工业中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展示感官评价在食品工业中的角色及作用探讨了感官评价与由食品产品的市场研究、产品研发、生产和质量控制整个产业链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感官评价;发展;食品工业;应用 引言 食品感官起源于20 世纪40年代初,欧美等国家首先进行了感官品评方法的研究,蒂尔格纳(Tilgner)于1957 年用波兰语写成第一部感官学专著———《定量与定性感官分析法》。日本和美国学者的著作《工业感官检验手册》、《食品感官评价的原则》也于1962 年和1965年相继问世。1986年创刊的首个介绍感官知识和技术应用的专业期刊《Journal of Sensory Studies》正式出版,20 多年以来已刊出了世界各国在食品感官领域的研究成果。 1 感官评价的定义 用于唤起、测量、分析和解释产品通过视觉、嗅觉、触觉、味觉和听觉所引起反应的一种科学方法[1-2]。我国有着悠久的饮食文化,历史上美食家评点食品的故事广为流传。事实上,这种评点也是一种感官评价方法,是评判专家根据自身的感官经验对食品进行评价。现代工业化的食品生产配方成分复杂,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专家评判方法已不能完全胜任目前食品感官评价的需要。我国的感官分析技术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比发达国家晚了半个多世纪。研究基础薄弱,感官分析标准化应用、推广较为困难。本文旨在阐述食品感官评价的发展历史及其在食品科学领域的应用。 2 感官评价在食品工业中的重要性 在食品工业中,感官评价已深入到其方方面面,从前期研究、产品开发、产品质量控制到市场和销售营运。内圈是质量控制,而外圈是食品工业中可能用到感官评价的四个主要步骤。任何由销售及市场营运(1)确认具有开发价值的消费产品必须首先对其物理特性、化学特性和感官特性进行表征化,从而得到该产品的特征(a)并确认最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属性。然后,可制定出与通过产品表征化得到的产品感官属性有关的物理及化学属性的测试程序(b)。必须对质量控制检测程序(c)进行持续的检验和确认,而同时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仔细和严谨

食品感官评定中描述性检验 和定量定性消费者测试qqq

食品感官评定中描述性检验和定量定性消费者测试 【摘要】感官评定有多种方法,常用的方法有差别试验(Difference Test)、阈值试验(Threshold Test)、分析或描述试验 (Analysis or Description Test)和消费者试验(Consumer Test).描述性检验是所有感官分析方法中最为复杂的一种。运用描述性检验,可以得到有关食品感官特征的最详细的资料,可用于鉴别配方和加工方式的变化,寻找所有感官品质中对消费者喜好和接受性影响最显著的因素。消费者试验是由顾客根据各人的爱好对食品进行评判。生产食品的最终目的是使食品被消费者接受和喜爱。消费者试验的目的是确定广大消费者对食品的态度。主要用于市场调查、向社会介绍新产品、进行预测等。由于消费者一般都没有经过正规培训,个人的爱好、偏食习惯、感官敏感性等情况都不一致,故要求试验形式尽可能简单、明了、易行。使得广大消费者乐于接受,而且要保证 本文主要介绍了描述性分析的主要程序和实验方法、产品主要评价指标的确定、评价员语言规范化培训、品质剖析试验表的设计、试验的组织开展和品质剖析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方法,定量消费者测试之实验室测试评分法、定量消费者测试之集中地点测试评分法、定量消费者测试之家用测试评分法、定性消费者测试之问卷调查等等。 关键词: 1. 描述性检验 1.1简介 描述试验是对样品与标准样品之间进行比较,给出较为准确的描述。描述试验要求试验人员对食品的质量指标用合理、清楚的文字作准确的描述。描述试验有颜色和外表描述、风味描述、质构描述和定量描述。其主要用途有: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鉴别产品间的差别;质量控制;为仪器检验提供感官数据;提供产品特性的永久记录;监测产品在贮藏期间的变化等。 描述性检验是所有感官分析方法中最为复杂的一种。运用描述性检验,可以得到有关食品感官特征的最详细的资料,用于鉴别配方和加工方式的变化且能精确分析一系列不同产品感官之间具体差异、贮藏条件

食品新产品开发

食品新产品开发 1、对你所学的专业、或是你将要从事的专业,它在我国食品工业中的地位和发展,谈谈你的认识? 答:(1)食品工业的问题 多年来,中国食品工业持续以两位数字速度进行增长,但是食品安全的事件仍然呈出不穷。三鹿奶粉的事件似乎还没有激起企业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央视315 特别行动节目又抛出一枚食品安全重弹,曝光了双汇在食品生产中使用“瘦肉精”猪肉事件,震撼食品界,中国管食品安全的部门很多,但职责不明确,这么多部门管不了一头猪,确是令全国人民揪心。要我看来,食品安全的事情的频繁发生,就是一个原材料供应链的问题。原材料的供应链问题导致农民与企业之间的利益的冲突,由于利益的驱动,即使法律制度再健全,都难以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当然,在一定程度上,食品安全也与企业的道德,农民对食品安全认知的淡薄和匮乏以及我国的食品检测技术紧密相关。一个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必须解决原材料供应链以及食品的可追溯技术。 以前,我们中国的猪的品种很多,像什么八眉猪、内江猪,都是耐病耐寒,肉质优良的品种,随后,人们为了追求猪生长的快,就引进很多国外猪的品种。经过与当地猪进行杂交,得到很多肉质鲜嫩,长得快的猪,这只是短期的效应。经过十来年的发展,中国的本地猪的品种逐渐消失,取而代之,都是一些长白猪。这些经过多年繁殖的猪,抗病性逐渐减弱,抗药性逐渐的增强,肉质也越来越差。归根结底,我认为:这与我们本地猪的消失,以及饲料企业为谋求利益在饲料中加的抗生素息息相关,农民判断饲料的好坏,以猪吃了猪饲料不得病并且生长得快就是好饲料,却不知这些饲料都加了各种各样的抗生素。再则,现在猪的疫病流行,农民为了预防猪的死亡,采取的方法就是在饲料里添加抗生素,将损失降到最小。企业也了解这些猪的来历,但由于原材料的匮乏,对原材料的把关并不像他们承诺的那样,只要有利益存在,就要收购。所以,收购瘦肉精的猪也就不足为贵了,这些结果都是人物的因素。如果中国养殖业再这样下去,就是一条不归路。所以,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国情,不要盲目学习国外,重视发展培育本地品种,完善原材料供应链。. (2)食品企业的机遇与挑战 十二五期间,我们食品生产企业有机遇,也有挑战。一方面,食品企业的快速发展会增加我国的GDP,另一方面,我们食品业得工作人员也迎来了挑战,必须关 注环境污染与粮食安全对中国食品工业发展规模和发展质量的影响;必须关注以速度为主的行业发展模式与提升产业附加值的协调;必须突破与食品安全的道德、法规、技术层面的挑战,确保我国居民日益恶化的饮食与健康。 中国一直都有“药食同源”的传统,但是长期以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一直作为生物学、化学与工程学的交叉学科存在,其理论体系是西方化的,与中医中药并没有太多联系。这种情况造成了我国功能食品人才知识结构的缺陷,使得我国的功能食品开发和生产,既不能有效利用中药学方面的资源优势,也不善于运用中医饮食调补知识。功能食品市场的大起大落,主因是功能食品的技术基础不够牢固。随着功能食品的发展,社会急需一批既掌握现代食品工程技术,又有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