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硫:

物理性质:黄色或淡黄色固体(很脆)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用于洗去试管壁上的硫)硫有多种同素异形体(如单斜硫、斜方硫等)。

化学性质:(1)与金属单质反应:(与变价金属反应,一般生成低价态的硫化物,汞除外)意思就是硫单质不具有强氧化性

(实验室中处理洒落的汞)

(2)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①(在空气中发出淡蓝色火焰,纯氧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②(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有毒气体,能溶于水)(3)与强氧化性酸反应:

(4)与强碱溶液反应:

二氧化硫:

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沸点为-10℃,易液化,易溶于水(1体积水大约能溶解40体积SO2气体),密度(2.86g/L)比空气略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化学性质:(1)酸性氧化物(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一类氧化物)

①与水反应:

②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③与碱反应:

④与某些盐反应:

(2)二氧化硫中的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位于中间价态,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①氧化性:

②还原性:

(3)二氧化硫等特性——漂白性

SO2与某些有色物质(如品红)结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化合物,加热又恢复原来的颜色。(在工业上,二氧化硫可用于漂白纸浆以及草帽等编织物。)

小结:①+4价的S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自身被氧化,化合价升高)SO2、H2SO3及亚硫酸盐中的S都为+4价都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雨水放置pH变小原因是H2SO4比

H2SO3稳定,电离出更多的H )

(空气中放置变质)

②SO2具有漂白性,Cl2也可以用于漂白,如果将等物质的量的SO2与Cl2混合其漂白性不会增强。因为

混合物可能会失去漂白作用。

③SO2可使品红溶液褪色,但遇石蕊试液只变红不褪色。

④SO2可使溴水、碘水、KMn O4溶液褪色,这是因为SO2的还原性而不是漂白性。

⑤鉴别SO2和CO2不能用澄清石灰水,因为:

鉴别方法a.用品红溶液。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SO2;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CO2。

b.用氢硫酸。出现浑浊的是SO2;无明显现象的是CO2。

c.用高锰酸钾溶液。是紫色褪去的是SO2;无明显现象的是CO2。

d.用溴水。是橙色褪去的是SO2;无明显现象的是CO2。

e.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SO2;无明显现象的是CO2。

f.用FeCl3溶液。使棕黄色变浅的是;SO2无明显现象的是CO2。

三氧化硫溶于雨水后形成硫酸成为酸雨。(pH小于5.6的降水,主要由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在大气中转化为硫酸和硝酸所致。)

防治酸雨是一项综合性工程。首先要从消除污染源着手,研究开发能代替化石燃料的新能源(如氢能、太阳能、核能等),这既有利于合理利用化石燃料这一有限资源,又能从根本上防止酸雨的产生;其次要利用物理及化学方法对含硫燃料预先进行脱硫处理,以降低二氧化硫的排放,并对燃煤、工业生产中释放出的二氧化硫废气进行处理和回收利用;此外,还需要提高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国际间合作,全人类共同努力以减少硫酸型酸雨的产生。

SO2与一些物质反应的实验现象:

各类漂白剂漂白原理的比较:

①氧化型:即漂白剂本身是一种强氧化剂,它可以将有机色质内部的“生色团”(一

种特殊的化学键)破坏掉而使之失去原有的颜色,这种漂白是彻底的,不可逆的。

此类物质有

②加合型:即漂白剂与有色质内部的“生色团”发生加成反应,使有色质失去原有

的颜色,但是,如果受热或其它一些因素的影响,漂白剂漂白剂从有机色质中脱离,使之又恢复原有的颜色,这种漂白是不彻底的,可逆的,如SO2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又恢复原有的颜色(SO2不能漂白酸碱指示剂因为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其他物质)。

③吸附性:有些物质的固体疏松、多孔,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因而具有很强的吸附

能力,可以吸附一些有色物质而使之失去原有的颜色,是物理吸附,属物理变化。

如活性炭、胶体等。

硫酸的制备和性质:

硫酸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化工产品之一。目前工业上主要采用接触法治硫酸(第一册书91页硫酸制备流程图)

步骤:①硫磺【别名硫、胶体硫、硫黄块。外观为淡黄色脆性结晶或粉末,有特殊臭味。】(或含硫矿石,如二硫化亚铁)在沸腾炉内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②二氧化硫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

③三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硫酸。

工业生产得到的硫酸一般都是质量分数大于92%的浓硫酸。在实际应用中,人们常根据需要,把浓硫酸稀释成不同浓度的稀硫酸。

浓硫酸是强酸,在水溶液中H2SO4分子完全电离成和,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浓硫酸中存在的主要是硫酸分子(即未电离)浓硫酸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

物理性质:

纯硫酸是一种无色黏稠油状液体,沸点高,难挥发。通常所说的浓硫酸是指质量分数为98%的硫酸,其密度为1.84 g/mL,浓硫酸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

稀释浓硫酸的方法:

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地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的搅拌(因为浓硫酸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搅拌助于散热,不会因受热不均或骤热导致烧杯的炸裂。)提示:两种液体混合时,要把密度大的加到密度小的液体中,如浓硫酸、浓硝酸混合酸的制备方法是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地注入浓硝酸中。

浓硫酸的四大特性:

①吸水性:是指浓硫酸将游离的水吸收,因此浓硫酸可作干燥剂,但不能干燥碱性的气体及还原性的气体等气体。能干燥一些不与浓硫酸反应的气体如等气体

②脱水性:指浓硫酸将蔗糖、木屑和棉花等有机物中的H、O原子按2:1的比例脱去的性质,有机物被脱水后一般生成黑色的的炭(化学中的炭化)所以浓硫酸对有机物有强腐蚀性,如果不慎有少量浓硫酸沾到手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

④是指浓硫酸分子中的+6价硫原子得电子,化合价降低,通常被还原为SO2表现以下列方面a.常温下,浓硫酸能使铁铝等金属钝化。

b.加热时,浓硫酸可以与除铂、金之外的所有金属反应,生成高价的金属硫酸盐,本身一般被还原成SO2。

c.加热时,浓硫酸可将碳、硫、邻等非金属单质氧化到其高价态的氧化物或含氧酸,本身被还原成SO2。

d.实验室制取H2S、HBr、HI等还原性气体不能选用浓硫酸,浓硫酸将H2S、HBr、HI 氧化。如

小结:①如何判断浓硫酸何时起到氧化性和酸性:在浓硫酸参加的反应中,如果硫酸的化合价降低,硫酸起到氧化性作用,如果生成硫酸盐,硫酸起到酸性作用。如

硫酸起到酸性和氧化性作用

硫酸只起到氧化性作用

②浓、稀H2SO4作为氧化性比较: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①原理:利用(白色),具有不溶于盐酸、硝酸的特性。

②试剂:可溶性钡盐[ 或溶液]、盐酸或稀硝酸。

△3检验误区

a.只加可溶性钡盐,不酸化。误将、、等干扰离子判成,此时上述例子同样会产生、、的白色沉淀。

b.误将判成。如向待测液中滴加溶液,再加盐酸有白色沉淀便判定含其错误是未注意溶液中不含而含也会有同样的现象。因为

c.误将判成。如向待测液中滴加用盐酸酸化的溶液生成白色沉淀,便误以为有。其错误是未注意具有强氧化性,在酸性环境中发生反应:

在如向待测液中滴加用浓硝酸酸化的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便错误地认定一定含,也同样是落入干扰离子转化为从而生成的陷阱中。

亚硫酸根的检验:

向溶液中加入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红色褪去;或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入盐酸,沉淀溶解并产生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1.从属类把握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

氢化物———非金属单质————氧化物————含氧酸————含氧酸盐

然后再归纳非金属氢化物、非金属单质、非金属氧化物、含氧酸及盐的性质,这样能很好的系统掌握元素化合物的性质。

2.从价态链把握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

-2 0 +4 +6

S————————S————————S————————S

掌握它们之间的转化条件及其反应的化学反映方程式,整理它们之间的反应,弄清硫及其化合物的联系和规律。

(1)相同价态的硫的硫化物,通过酸碱反应规律联系在一起。

(2)不同价态的硫的硫化物,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规律联系在一起。

①-2价硫的价态变化:-2价硫呈硫的最低价态,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被氧化成为0或+4价硫,有时被氧化成+6价硫,所以-2价硫表现出强还原性。

②0价硫的价态变化:0价硫处于较低的中间价态,与还原剂作用时,被还原成-2价硫,表现出氧化性;与强氧化剂作用时又会被氧化成为+4价硫,表现出还原性。但0价硫在化学反应中以表现出氧化性为主。

③+4价硫的价态变化:+4价硫处于硫的中间价态,他与不同的物质反应时,其化合价既可以升高表现出还原性,也可降低表现出氧化性,但+4价硫在化学反应中以表现还原性为主。

④+6价硫的价态变化:+6价硫为硫的最高价态,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只会表现出强氧化性(在浓硫酸中),而本身则被还原成+4价硫或更低价态。

ζ.. 硫元素相邻价态的微粒间一般不发生氧化还原法。如S和H2S、S和SO2、SO2和浓H2SO4之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三种强酸的比较:

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应用(选择题)解析

元素及其化合物(选择题) 6.(2014?长葛市三模)下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图示变化的是()物质组编号 a b c d ①NO NO2N2HNO3 ②Na2CO3NaOH Na2O2NaHCO3 ③FeCl3FeCl2Fe CuCl2 ④Al2O3NaAlO2Al Al(OH)3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D.③④ 答案:C 3.(2014?抚州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反应5Fe2++MnO4﹣+8H+═5Fe3++Mn2++4H2O可知:用酸性KMnO4溶液可检验绿矾(FeSO4?7H2O)是否变质 B.根据反应H3PO3+2NaOH(足量)═Na2HPO3+2H2O可知:H3PO3属于三元酸 C.根据反应3Fe+8HNO3═3Fe(NO3)2+2NO↑+4H2O可知:反应中HNO3表现酸性和氧化性 D.根据反应CuSO4+H2S═CuS↓+H2SO4可知:H2S的酸性比H2SO4强 答案:C 4.(2014?抚州模拟)已知X、M都是中学教材常见元素,下列对甲、乙两个离子反应通式的推断中,(甲)XO3n﹣+X n﹣+H+→X单质+H2O(未配平);(乙)M m++mOH﹣═M(OH)m↓,其中正确的是 ①若n=1,则XO3n﹣中X元素为+5价,X位于周期表第ⅤA族 ②若m=1,则M(NO3)m溶液和氨水互滴时的现象可能不同 ③若m=2,则在空气中蒸干MSO4溶液并灼烧一定能得到MSO4 ④若n=2,则X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可能与它的氢化物反应 ⑤若m=3,则MCl3与足量的碱溶液反应一定生成M(OH)m ⑥若n=2、m=3,则X n﹣和M m+发生的反应是水解反应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④D.其它组合 答案:B 7.(2014?九江三模)某些电解质分子的中心原子最外层电子未达饱和结构,其电离采取结合溶液中其他离子的形式,而使中心原子最外层电子达到饱和结构.例如:硼酸分子的中心原子B最外层电子并未达到饱和,它在水中的电离过程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凡是酸或碱对水的电离都是抑制的 B.硼酸是三元酸 C.硼酸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3BO3+OH﹣=[B(OH)4]﹣ D.硼酸是两性氢氧化物 答案:C

金属及其化合物教案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相关知识总结与练习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课标要求】: 知识与技能要求: 1了解地壳中金属元素含量、金属的存在状态、金属的化学共性。 2了解Na的保存、Na常温下在空气中的变化,掌握加热条件下Na与O2的反应,Na与水的反应。 3了解Fe与Al分别与O2的反应,Al2O3的保护作用,掌握Al与NaOH溶液的反应。 4了解金属氧化物的物理性质,并通过实验探究掌握金属氧化物溶于水的规律、金属氧化物与酸的反应、Al(OH)3的两性。 5掌握Na2CO3、NaHCO3的性质,了解Na2CO3、NaHCO3、KAl(SO4)2的用途。 6掌握铁盐、亚铁盐的检验方法,Fe2+、Fe3+的性质和相互转化 7了解常见合金的性能及用途 过程与方法要求: 1通过金属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实验,提高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培养实验意识、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以金属知识的学习为线索,通过阅读、查阅资料、讨论和概括等,培养获取知识及信息加工的能力。通过比较归纳等,逐步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面的一般方法。 3学会用焰色反应判断某些金属元素的存在 4学会选择金属材料的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初步认识金属材料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和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合理使用金属材料的重要意义。 2通过金属及其化合物,金属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等的学习,提高我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鼓励积极提出问题,培养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合作精神等 第一讲《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一课时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7.73%,第二位Fe:4.75%。大多数金属以化合态存在。原因:金属元素外层电子数较少,易失去电子,因而性质活泼。 【思考与交流】举例说明金属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 根据初中所学内容填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举例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金属与氧气反应4Al+3O2==2Al2O3 金属与盐置换反应Fe+CuSO4==Cu+FeSO4 金属与酸反应Fe+H2SO4==FeSO4+Cu 【探求新知】 一、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金属钠的物理性质与存放方法。

高一化学必修一: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钠的性质: 1.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2==2Na2O (现象:银白色变暗。钠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以隔绝空气。) 2.钠受热后,与氧气剧烈反应:2Na+O2△====Na2O2 (现象:发出黄色火焰,生成一种淡黄色固体) 3.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现象:①钠浮在水面上;②熔化为银白色小球;③在水面上四处游动;④伴有嗞嗞响声;⑤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 4.钠与酸反应(钠先与酸反应,再与水反应) 2Na + 2HCl= 2NaCl+ H2↑ 2Na+2H2O=2NaOH+H2↑ 5、钠与盐溶液反应(钠先与水反应,生成NaOH再与盐反应) 2Na+2H2O=2NaOH+H2↑ 2NaOH+CuSO4= Na 2 SO4+Cu(OH) 2↓ 另:钠放置在空气中的变化: 1、4Na+O2==2Na2O 2、Na2O+H2O=2NaOH 3、2NaOH+ CO2=Na2CO3+H2O 4、Na2CO3+10H2O= Na2CO3﹒10H2O(块状) 5、Na2CO3﹒10H2O= Na2CO3+10H2O(Na2CO3为粉末)风化是化学变化 记:1、K、Na、Ca 与水反应生成碱+ H2 2、Mg与冷水反应慢,与沸水反应快 3、Zn-H前的金属与水蒸气(高温),生成金属材料氧化物+H2 4、金属与非金属单质(O2 Cl2 S)反应时, 当与Cl2生成高价:2Fe+3 Cl2△= 2Fe Cl3 当与S生成低价:Fe+ S= Fe S Fe在潮湿空气中容易生锈,在氧气中燃烧,在空气中不燃烧 Fe与水蒸气反应:3Fe+4H2O(g) △=Fe3O4+4H2↑ Na2O Na2O+H2O=2 NaOH Na2O + CO2 = Na2CO3 Na2O2 2Na2O2+2H2O=4NaOH + O2↑2Na2O2 + 2CO2 = 2Na2CO3+O2 (Na2O2遇到CO2和H2O时,先和CO2反应,再和H2O反应) Na2CO3和NaHCO3 Na2CO3俗名:纯碱、苏打;NaHCO3俗名:小苏打 1、都易溶于水,NaHCO3比Na2CO3溶解度小 2、都显碱性, 3、热稳定性:Na2CO3加热不分解;2NaHCO3△= Na2CO3 + H2O + CO2↑

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氮及其化合物 【考点要求】 考点1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物理性质,知道氮单质的主要用途 考点2 二氧化氮和水的反应 考点3 氨气和水、酸的反应,了解氨水的成分及氨水的不稳定性,铵盐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与碱反应等性质 考点4 硝酸的强氧化性,了解硝酸分别于Cu、C反应,了解常温下铁、铝在浓硝酸中的钝化现象 考点5 氮循环对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了解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认识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考点梳理】 1、氮气 物理性质: 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很稳定,只有在一定条件(如高温、高压、放电等)下,才能跟H2、O2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与氧气反应N2+O2=====放电或高温==2NO 与氮气反应工业合成氨N2+ 3H22NH3 用途;氮气的用途广泛,工业上,氮气是制硝酸、氮肥的原料,含氮化合物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氮气还常被用作保护气;在医学上,常用液氮作医疗麻醉。 氮的固定 指的是将游离态的氮(即氮气)转化为化合态的氮的过程。 氮的固定方式可分为工业固氮、闪电固氮、生物固氮三种。 “雷雨发庄稼”就是一个闪电固氮的过程。 2、NO 物理性质:无色难溶于水的有毒气体,大气污染物之一, 化学性质:极易在空气里被氧化成NO2。 3.NO2 物理性质: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易溶于水,易液化。 化学性质:空气中的NO2在一定条件下易形成光化学烟雾,并且对臭氧层中臭氧的分解起到催化作用。 和氧气反应:2NO + O2== 2NO2 与H2O的反应: 3NO2+ H2O=== 2HNO3+NO 工业上利用这一原理来生产硝酸。 与碱的反应2NO2+2NaOH===NaNO3+NaNO2+H2O实验室常用NaOH来吸收二氧化氮 用途及危害

硫及其化合物性质

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知识精要】 1.二氧化硫化学性质 (1)酸性氧化物通性 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 SO2澄清石灰水反应: (2)还原性 ①二氧化硫与氧气的反应: SO3物理性质:无色固体,熔点:16.8℃,沸点:44.8℃都较低。SO3是硫酸的酸酐,SO3与水化合生成硫酸,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方程式为:SO3 + H2O = H2SO4 + Q ②SO2的水溶液可被O2、H2O2、X2、Fe3 +、KMnO4、Ca(ClO)2等强氧化剂氧化: SO2通入氯水 (3)氧化性 (4)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 ①品红通二氧化硫后颜色变化;②褪色后的溶液加热后的颜色变化。 2.酸雨的形成 3.硫酸的制备 4.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例1.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上述装置中,在反应前用手掌紧贴烧瓶外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还可以用什么简单的方法证明该装置不漏气。 答: 。 (2)写出浓硫酸和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如果用图中的装置检验上述反应的全部产物,写出下面标号所表示的仪器中应加入的试剂的名称及其作用: A中加入的试剂是,作用是。 B中加入的试剂是,作用是。 C中加入的试剂是,作用是。 D中加入的试剂是,作用是。 (4)实验时,C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 例2.一定物质的量的SO2与NaOH溶液反应,所得产物中含Na2SO3和NaHSO3物质的量之比为3∶5,则参加反应的SO2与NaOH物质的量之比为—————() A.1∶2 B.3∶5 C.8∶11 D.18∶8 例3.我国农业因遭受酸雨而造成的损失每年高达15亿多元,为了有效控制酸雨,目前国务院已批准了《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划分方案》等法规。

专题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专题三元素及其化合物 建知识网络明内在联系 提炼1 常见物质的特殊颜色 1.有色气体:NO 2(红棕色)、Cl 2 (黄绿色);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 2 、NH 3 、HCl。 2.溶液中的有色物质:Cu2+(蓝色)、Fe2+(浅绿色)、Fe3+(黄色)、MnO- 4[紫(红)色]。Br 2 在水中显黄(橙) 色,在有机溶剂中显橙(红)色;I 2 在水中显黄(褐)色,在有机溶剂中显紫(红)色。 3.有色固体:(淡)黄(棕)色固体:Na 2O 2 、S、FeS 2 、FeCl 3 ;黑色固体:MnO 2 、C、CuO、FeO、Fe 3 O 4 ;紫(黑) 色固体:KMnO 4、I 2 ;(紫)红色固体:Cu。 4.有色沉淀:(1)白色沉淀:H 2SiO 3 、AgCl、BaSO 4 (不溶于酸)、BaSO 3 、Mg(OH) 2 、Al(OH) 3 、BaCO 3 、CaCO 3 、

CaSO 4、MgCO 3等;(2)红褐色沉淀:Fe(OH)3;(3)蓝色沉淀:Cu(OH)2;(4)黑(褐)色沉淀:CuS 、FeS ;(5)砖红色沉淀:Cu 2O 。 提炼2 特征反应1.产生气体 (1)与酸反应产生气体 金属+HCl(或稀H 2SO 4)―→H 2↑; 金属+H 2SO 4(浓)―→SO 2↑; 金属+HNO 3(稀)―→NO↑; 金属+HNO 3(浓)―→NO 2↑; C +2H 2SO 4(浓)=====△ CO 2↑+2SO 2↑+2H 2O ; C +4HNO 3(浓)=====△ CO 2↑+4NO 2↑+2H 2O ; CO 2-3(HCO -3)+H +― →CO 2↑+H 2O ; S 2-(HS -)+H +―→H 2S↑; SO 2-3(HSO -3)+H +― →SO 2↑+H 2O 。 (2)与碱反应产生气体 2Al +2NaOH +2H 2O===2NaAlO 2+3H 2↑; NH +4 +OH - =====△ NH 3↑+H 2O 。 (3)与水反应产生气体 2Na +2H 2O===2NaOH +H 2↑; Mg +2H 2O=====△ Mg(OH)2+H 2↑; 3Fe +4H 2O(g)=====高温 Fe 3O 4+4H 2; C +H 2O(g)=====高温 CO +H 2; 2Na 2O 2+2H 2O===4NaOH +O 2↑; CaC 2+2H 2O===Ca(OH)2+C 2H 2↑。 2.两溶液混合产生沉淀和气体 (1)Ba(OH)2与(NH 4)2SO 4溶液:Ba 2+ +2OH - +2NH +4 +SO 2-4 =====△ BaSO 4↓+2NH 3↑+2H 2O 。 (2)硫代硫酸盐与强酸反应:S 2O 2-3+2H + ===S↓+SO 2↑+H 2O 。 (3)互相促进的水解反应:Al 3+与CO 2-3(HCO -3)、S 2-(HS -)、Fe 3+与CO 2-3(HCO -3)。

化学人教版高中必修1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教案

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教学重点 1.从钠原子结构特征认识钠的化学性质;2Na O 和22Na O 的对比,23Na CO 与3NaHCO 比较;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及物理性质比较 2.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及钠的化学性质;23Na CO 与3NaHCO 的鉴别,23Na CO 和3NaHCO 之间的除杂问题 2.难点聚焦 一.钠的性质 (1)钠的物理性质及钠跟水的反应 新切开的钠的断面是光亮的银白色,易跟氧起反应,但产物较复杂,如氧化钠(Na 2O)、过氧化钠(Na 2O 2)等. 金属钠跟水反应生成氢气的实验,用拇指堵住试管口倒放入烧杯中,这样的操作对学生来讲,不熟练可能会使一部分空气进入试管.所以在正式做收集气体的实验之前,教师可安排学生练习几次放入试管的操作.如果操作还是有困难,可用一个与试管口大小合适的橡皮塞堵住试管口,放入水中后再拔去橡皮塞.本实验也可以用水槽代替烧杯,这样口径比较大,操作方便. 注意在实验时不能取用较大的钠块.这是因为钠的性质很活泼,它跟水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甚至能使周围的水沸腾,因此钠同时也跟水蒸气反应.如果在水面上游动的钠被容器壁上的油污粘住,不能游动,放出的热不易扩散,会使氢气着火燃烧,甚至还会发生小爆炸,使生成的氢氧化钠飞溅出来. (2)钠与氧气的反应 在做钠与氧气反应的实验时,为了保证倾斜的空气能够流通,玻璃管不能太细,而且装入玻璃管中的钠粒不能太大.待玻璃管中的钠受热溶化并开始燃烧时,稍稍倾斜玻璃管即可看到燃烧后由白色变为黄色的过程.实验时如果没有太粗的玻璃管,也可用去底的试管代替.注意本实验中所用的钠块,应去掉其表面的氧化物,否则燃烧时会使试管壁显黑色,影响对实验现象的观察. 2.碳酸氢钠受热分解 碳酸氢钠粉末在试管中应铺平些,这样受热比较均匀,分解也比较完全,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后,应将盛石灰水的试管移去,因为若通入过多的二氧化碳,会使生成的碳酸钙变成碳酸氢钙而溶解于水中,使浑浊现象消失. 当实验结束时,一定要先移去装有石灰水的烧杯,再熄灭酒精灯,以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3.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酸的反应 本实验也可采用下述方法进行: 取相同式样的100 mL 细口瓶两只,各注入25 mL 1.0 moL ·L -1 HCl 溶液.再取两只气球,一只装入 1.0 g 无水碳酸钠,另一只装入1.0 g 碳酸氢钠,分别套在两只细口瓶的口上. 实验时,掀起两只气球,使里面的固体全部落到细口瓶里的盐酸中,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碳酸氢钠的反应剧烈得多,碳酸氢钠放出的气体也比碳酸钠多. 4.焰色反应 这个实验是以不同的碱金属盐类呈现各自的特征焰色为基础的,为了能够便于观察,最好用无色火焰,所以用煤气灯较好,因煤气灯的火焰本身颜色较微弱,干扰较小.一般酒精灯火焰呈杂色,可向学生作适当说明,每做一次实验,都要把铂丝重新用稀盐酸和蒸馏水反复洗净,再在火焰上灼烧至无色,才可继续做实验.做焰色反应实验时,要把蘸有金属化合物溶液的铂丝放在灯焰外焰上灼烧,使形成的火焰较长,焰色反应现象比较明显. 焰色反应实验也可采用下述方法进行: 在铁丝(或玻璃棒)一端捆少量棉花,蘸些酒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向燃着的棉花上滴钠盐或钾盐的溶液. 如无铂丝,可用无锈洁净的铁丝代替,也能得到较好的效果. 做焰色反应实验时,溶液的浓度大一些为好,浓度太小呈现的焰色很快消去,不易观察,做实验时,

高一化学复习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氮气(N2)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分子中含氮氮叁键。 思考:怎样理解“孤僻”的N2分子,“活泼”的氮原子? 2.N2在常温下稳定,但在高温或放电条件下能和某些金属、非金属反应。 与氢气反应:(工业合成氨) 与氧气反应: 与镁反应: 思考:为什么说雷雨发庄稼? Mg在空气中燃烧时的产物可能有哪些? 3:氮的固定。由态的氮转化为态的氮。分为固氮和固氮. 二、氮的氧化物 思考:N02还可以相互化合生成无色的四氧化二氮,化学方程式为, 能收集到较纯的NO2气体吗?为什么? N02是酸性氧化物吗?为什么? 怎样区别NO2和溴蒸汽?能否用淀粉-KI试纸区别? 法一: 法二: 三、氨铵盐 (一)氨气 1.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空气,溶于水,液化。 2.结构 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是性分子。分子中N上具有易结合H+生成NH4+ 3.化学性质: ①与水反应——水溶液叫。 NH3十H20??。 氨溶于水中,大部分与水结合生成一水合氨(NH3.H20),一水合氨小部分发生电离生成NH4+和OH-,故氨水显性。氨水的成分;微粒。 思考:a .将A mol氨气通入到水中,得到B mL 溶液,则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b.根据氮原子守恒列一个物料守恒式: c.氨水和液氨的区别? ②与酸反应生成铵盐:(从结构上分析原因)

离子反应 小结:与挥发性酸(浓HNO3/浓HCl)相遇就产生 思考:氨气与CO2同时通入到水中,产物可能是 ③催化氧化(体现了氨气的性) 方程式为:(工业制硝酸的基础) 4.氨的制法 (1)工业制法方程式 (2)实验室制法 方程式 装置: 收集:向排空气法(塞一团棉花)。 检验.a.用试纸。 b.用接近瓶口。 干燥:用干燥,既不能用酸性干燥剂H2SO4,、P2O5,也不能用无水CaCl2,因 为CaCl2与NH3反应。 思考: 制NH3时为什么不用NH4NO3或(NH4)2SO4,?为什么用Ca(OH)2而不用NaOH? 实验室还有一种快速简易制氨气的办法,你知道吗? (二)铵盐 铵盐“三解” 1.铵盐的溶解:铵盐都易溶于水。 2.铵盐的热解: ①NH4Cl ②NH4HCO3 ③特殊反应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NH4 NO3。 思考:NaCl混入NH4Cl,NaCl中混入I2都可以通过加热提纯氯化钠,其中的原理一样吗? 3.铵盐的碱解: 任何铵盐遇碱共热都产生,这既是实验室制的方法,也用于的检验。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思考:如何检验铵盐?操作步骤 思考:碳酸氢铵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该如何书写: ◆要点解读 1.铵盐与碱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固态铵盐与固态碱反应,不写离子方程式 例如:Ca(OH)2(固)+2NH4Cl(固)=CaCl2+2NH3↑+H20 2.铵盐的稀溶液和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离子方程式为NH4++OH一一NH3。H2O,如果加热则写成NH4++OH一= NH3↑+H20;浓溶液之间的反应都写成NH4++OH一= NH3↑+H20 3.有关喷泉实验问题 (1).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①气体在吸收液中被吸收的既快又多,如NH3、HCl用水吸收,CO2、S02等用NaOH溶液吸收等。②装置的气密性要好。③烧瓶内气体纯度要大。 ( 2).喷泉实验的原理:是利用气体极易被一种液体吸收而形成压强差,使气体容器(烧瓶)内压强降低,外界大气压将液体压入气体容器内,在玻璃导管尖嘴处形成美丽的“喷泉”

《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教案(苏教版必修)

第一单元 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第1课时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 一、学习目标 1.了解SO 2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SO 2的主要化学性质。了解SO 2对空气的污染,硫酸型酸雨形成的原因、危害和防治方法。 2.通过课后实地调查研究本地区雨水pH ,培养学生关心环境的情感和利用化学知识化害为利的科学思想。 3.通过认识酸雨的危害和防治原理,增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和健康意识,形成与自然友好相处,促进对可持续发展的正确认识,感受科学使用化学物质的意义。培养学生辨证认识事物两面性的哲学观点。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酸性氧化物、还原性)。 三、设计思路 本课设计先播放酸雨录像,唤起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产生研究酸雨成因、治理的兴趣,通过两个实验探究,模拟酸雨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探究的氛围中学习SO 2的重要性质,以达到防治酸雨的目的。最后学习SO 2的漂白性以及关于漂白性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物质本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在于如何恰当地应用。 四、教学过程 [ 投影]重庆酸雨录像(见资料)。 [过渡]从录像中可以看出酸雨的危害十分严重,我国是个燃煤大国,由于煤中含有一定量的硫元素,燃烧时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被雨水吸收后就形成了酸雨。所以要了解酸雨的形成、治理,必需学习硫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我们先研究二氧化硫。 唤起学生 的环境意识 学习SO 2 重要性质

[板书]一、二氧化硫的性质 [实验探究1](教材88页实验1)用充有80mLSO2的针筒吸入10mL蒸馏水,用橡皮塞堵住针筒的前端,振荡,观察针筒内气体体积的变化,然后用pH 试纸测定二氧化硫水溶液的pH。 (学生观察现象,讨论得出结论,教师板书) 1.易溶于水。(讲述其它物理性质:SO2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2.酸性氧化物:SO2+H2O H2SO3 书写化学方程式:(1)往NaOH溶液中通入少量SO2 (2)SO2与生石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探究2](教材88页实验3,也可参考本课实验研究2)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5mL二氧化硫水溶液,滴加氯化钡溶液,再滴加0.5mL 3%的过氧化氢溶液,振荡,放置片刻后滴加稀盐酸,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加BaCl2溶液无明显现象,加H2O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盐酸沉淀不溶解。 (学生观察现象,讨论,得出结论,教师板书) H2SO3 + H2O2 = H2SO4 + H2O H2SO4 + BaCl2 = BaSO4↓+2HCl (学生辨析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指出化合价的变化,氧化剂,还原剂)结论:H2SO3具有还原性,能被氧化剂(如H2O2)氧化。 [板书] 3.+4价的硫元素有一定的还原性。 (在该实验基础上,基于SO2的易溶于水、有比较强的还原性,学生讨论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得出结论,教师小结) [板书]二、二氧化硫的作用 1.酸雨:pH小于5.6的降水(包括雨、雪、霜、雾、雹、霰等)形成过程①SO2+H2O H2SO32H2SO3+O2 = 2H2SO4 ②2SO2+O22SO3SO3+H2O = H2SO4 [投影]酸雨的危害。 [课堂练习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某城市采集了酸雨样品,每隔一段时间用pH计测该雨水样品的pH,所得数据如下:

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

第五章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 实验十九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一、目的要求 1. 比较碱金属、碱土金属的活泼性。 2. 比较碱土金属氢氧化物及其盐类溶解度。 3. 了解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离子的定性鉴定方法。 二、仪器和药品 仪器:离心机,试管,烧杯,坩埚,漏斗,镊子,钴玻璃片 药品:HCl(2 mol·L-1,6 mol·L-1),HNO3(6 mol·L-1),H2SO4(2 mol·L-1),HAc(2 mol·L-1),NaOH(2 mol·L-1),NH4Cl(2 mol·L-1),Na2CO3(0.1 mol·L-1),LiCl(0.1 mol·L-1),NaF(0.1 mol·L-1),Na2CO3(0.1 mol·L-1),Na2HPO4(0.1 mol·L-1),MgCl2(0.1 mol·L-1),CaCl2(0.1 mol·L-1),BaCl2(0.1 mol·L-1),Na2SO4(0.5 mol·L-1),CaSO4(饱和),(NH4)2C2O4(饱和),(NH4)2CO3(0.5 mol·L-1),K2CrO4(0.1 mol·L-1),K[Sb(OH)6] (饱和),NaHC4H4O6(饱和),NH3·H2O-NH4Cl缓冲液(浓度各为1 mol·L-1),HAc-NH4Ac缓冲液(浓度各为1 mol·L-1),Na+,K+,Ca2+,Sr2+,Ba2+试液(10 g·L-1),pH试纸,Na(s),K(s),Mg(s),Ca(s),铂丝 三、实验内容 1. 碱金属、碱土金属活泼性的比较 1) 金属钠和氧的反应用镊子夹取一小块(绿豆大小)金属钠,用滤纸吸干其表面的煤油,切去表面氧化膜,放入干燥的坩埚中加热。当钠刚开始燃烧时,停止加热,观察反应现象及产物的颜色和状态。 2) 观察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取一小段镁条,用砂纸除去表面的氧化膜。点燃,观察燃烧情况和所得产物。 3) 钠、钾、镁、钙与水的反应分别取一小块金属钠和金属钾,用滤纸吸干其表面煤油,放入两个盛有1/4体积水的250 mL烧杯中,并用合适大小的漏斗盖好,观察反应情况。检验反应后水溶液的酸碱性。(安全提示:金属钾在空气中易自燃,与水反应剧烈。) 取一段擦干净的镁条,投入盛有蒸馏水的试管中,观察反应情况。水浴加热,反应是否明显?检验反应后水溶液的酸碱性。 取一小块金属钙置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水,观察现象,检验水溶液的酸碱性。 2. 碱土金属氢氧化物溶解性的比较 在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 mL 0.1mol·L-1MgCl2,CaCl2和BaCl2溶液,然后加入等体积新配制的2 mol·L-1NaOH溶液,观察沉淀的生成。根据沉淀的多少,比较这三种氢氧化物的溶解性。

高中化学精讲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高中化学58个考点精讲 4、 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复习重点 1.从钠原子结构特征认识钠的化学性质;2Na O 和22Na O 的对比,23Na CO 与3NaHCO 比较;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及物理性质比较 2.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及钠的化学性质;23Na CO 与3NaHCO 的鉴别,23Na CO 和3NaHCO 之间的除杂问题 2.难点聚焦 一.钠的性质 (1)钠的物理性质及钠跟水的反应 新切开的钠的断面是光亮的银白色,易跟氧起反应,但产物较复杂,如氧化钠(Na 2O)、过氧化钠(Na 2O 2)等. 金属钠跟水反应生成氢气的实验,用拇指堵住试管口倒放入烧杯中,这样的操作对学生来讲,不熟练可能会使一部分空气进入试管.所以在正式做收集气体的实验之前,教师可安排学生练习几次放入试管的操作.如果操作还是有困难,可用一个与试管口大小合适的橡皮塞堵住试管口,放入水中后再拔去橡皮塞.本实验也可以用水槽代替烧杯,这样口径比较大,操作方便. 注意在实验时不能取用较大的钠块.这是因为钠的性质很活泼,它跟水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甚至能使周围的水沸腾,因此钠同时也跟水蒸气反应.如果在水面上游动的钠被容器壁上的油污粘住,不能游动,放出的热不易扩散,会使氢气着火燃烧,甚至还会发生小爆炸,使生成的氢氧化钠飞溅出来. (2)钠与氧气的反应 在做钠与氧气反应的实验时,为了保证倾斜的空气能够流通,玻璃管不能太细,而且装入玻璃管中的钠粒不能太大.待玻璃管中的钠受热溶化并开始燃烧时,稍稍倾斜玻璃管即可看到燃烧后由白色变为黄色的过程.实验时如果没有太粗的玻璃管,也可用去底的试管代替.注意本实验中所用的钠块,应去掉其表面的氧化物,否则燃烧时会使试管壁显黑色,影响对实验现象的观察. 2.碳酸氢钠受热分解 碳酸氢钠粉末在试管中应铺平些,这样受热比较均匀,分解也比较完全,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后,应将盛石灰水的试管移去,因为若通入过多的二氧化碳,会使生成的碳酸钙变成碳酸氢钙而溶解于水中,使浑浊现象消失. 当实验结束时,一定要先移去装有石灰水的烧杯,再熄灭酒精灯,以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3.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酸的反应 本实验也可采用下述方法进行: 取相同式样的100 mL 细口瓶两只,各注入25 mL 1.0 moL ·L -1 HCl 溶液.再取两只气球,一只装入 1.0 g 无水碳酸钠,另一只装入1.0 g 碳酸氢钠,分别套在两只细口瓶的口上. 实验时,掀起两只气球,使里面的固体全部落到细口瓶里的盐酸中,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碳酸氢钠的反应剧烈得多,碳酸氢钠放出的气体也比碳酸钠多. 4.焰色反应 这个实验是以不同的碱金属盐类呈现各自的特征焰色为基础的,为了能够便于观察,最好用无色火焰,所以用煤气灯较好,因煤气灯的火焰本身颜色较微弱,干扰较小.一般酒精灯火焰呈杂色,可向学生作适当说明,每做一次实验,都要把铂丝重新用稀盐酸和蒸馏水反复洗净,再在火焰上灼烧至无色,才可继续做实验.做焰色反应实验时,要把蘸有金属化合物溶液的铂丝放在灯焰外焰上灼烧,使形成的火焰较长,焰色反应现象比较明显. 焰色反应实验也可采用下述方法进行: 在铁丝(或玻璃棒)一端捆少量棉花,蘸些酒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向燃着的棉花上滴钠盐或钾盐的溶液.

氮及其化合物教学案

第四节氮及其化合物(教、学案) 考纲要求 1.了解氮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了解氮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命题热点 1.以不同价态的氮考查氧化还原反应. 2.以NO、NO2的制备考查HNO3的性质。 3.以氨和铵盐的相互转化考查NH3、NH 4+的检验及NH3的实验室制法等。 全局性掌控 本节重要知识有N2、NO、NO2、NH3、HNO3、铵盐的性质及用途,NH3的制法,NH的检验等,主要考查硝酸的强氧化性,如离子共存,氨气的性质、实验室制法及相关探究性实验,硝酸与金属反应的相关计算,大气污染等.硝酸的强氧化性一直是高考的热点,硝酸与金属的反应也经常出现,预测2013年的高考中氮及其化合物知识仍会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综合考查. 氮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判断正误,启迪思维 1.向氢氧化亚铁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Fe(OH)2+2H+==Fe2++2H2O(2010·四川卷T9-B项) 2.CO、NO、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2010·山东卷T13-C项) 3.pH=1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Fe2+、NO 、SO42+、Na+(2010·江苏卷T6-A项) 4.NO可用于某些疾病的治疗(2010·上海卷T4-D项) 5.将NH3通入热的CuSO4溶液中能使Cu2+还原成Cu(2010·全国卷ⅠT7-D项) 氮族元素概述 氮族元素包括五种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族。 一、氮的单质及其氧化物 (一)氮气 氮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和两种形态存在,游离态的氮均以形式存在,N2占空气体积的左右。

1.物理性质:。 2.分子结构:电子式为。结构式为。由于氮气分子中的N≡N键很牢固,断裂需很多能量,所以通常状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3.氮的固定 (1)氮的固定的定义 (2)氮的固定种类 氮的固定分和两种。自然固氮又有和两种。 雷电固氮的化学方程式为(汽车引擎中也有此反应发生,因此汽车尾气中含有氮的氧化物会污染大气)。 目前工业上人工固氮的方法主要是合成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为 N2加热时可以和镁反应: (二)氮的氧化物 1.氮的氧化物有多种:,其中和分别为和的酸酐,而中学化学重点研究的是NO和NO2两种氧化物。 2.NO和NO2的性质 二、氨 1.物理性质 氨气是无色有气味的气体,易液化(液态氨称为液氨,常用做制冷剂)。极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约700体积的NH3,其水溶液称为氨水。 2.分子结构 电子式为结构式分子空间构型 3.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水溶液显 性,原因是(用电离方程式表示)(2)液氨和氨水的区别 NH3+H2O NH3·H2O NH4++OH-,氨水呈碱性。 液氨氨水物质成分

《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教案11

《含硫化合物及其应用》教材分析和教学总体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硫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应用。 2.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知道硫型酸雨的形成原因和防治二氧化硫所导致的空气污染的方法,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3.知道工业上生产硫酸的基本原理,了解浓硫酸的特性和硫酸的应用。 4.通过对硫酸型酸雨形成的实验探究,进一步学习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 5.逐步树立珍爱自然、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教材分析: 建议从以下几个线索上来理解和把握本节教材(1)从社会性主题的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来看,本节围绕的主题是“空气资源的利用和空气污染的问题”,其侧重点在硫酸型酸雨的危害和防治,按照新课程标准,要适时地进行环境教育,宣扬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渗透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环境伦理教育。(2)从化学学科知识体系得角度来看,本节在学习了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卤素)和一系列金属元素(钠、镁、铝、铁和铜)以后,回过头来进一步研究硫元素及其化合物,无论在元素化学的感性认识上还在理论学习的积累上都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可以说这个时候来研究难度较大的硫元素和后面的氮元素正是恰到好处,这是苏教版化学教材的匠心独运之处,要好好的体会,充分的利用该版本设计的系统优势。本节的化学学科知识体系遵循着二氧化硫---硫酸---硫的其他化合物这样的线索,吸收了人教版的优点,同时又有点不同,增加了“硫元素的相互转化”这样一个概括性的专题,为比较全面的进行硫元素的学科知识的教学选择预留了较大的空间,可供教师自由发挥。在教学中应该把二氧化硫和硫酸的教学作为重点,着力突破。在学生已经比较好的掌握了二氧化硫和硫酸的性质的基础上,再进一步的讨论硫元素的相互转化,就有了知识的基础,因此整篇教学设计就是遵循了这样的逻辑顺序,相信会产生学习心理上的积累效应,教学中要认真体会苏教版的这种苦心经营的效果。 课时设计: 第一课时: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应用 教学目标: (1)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2)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酸性氧化物、还原性以及和品红的反应) (3)二氧化硫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消除这种影响。 (4)科学发展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的理念的教育。 程序设计: 1.引言。 2.展示酸雨引起的环境问题,宣扬环境保护的意识和科学发展观的理念。3.问题:以化学的视角探寻造成环境问题的根源。 4.探究性学习: 主题一:二氧化硫的检验方法 (1)燃烧蘸有硫磺的火柴,闻一闻二氧化硫的气味(课外做)。

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归纳整

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归纳整理 第一部分金属元素 一、钠及其重要化合物 1、钠的性质 物理性质颜色状态硬度密度熔点银白色固体较小0.97g/cm397.81℃ 化学性质与O 2反应4Na+O 2 常温2Na 2 O 2Na + O 2 点燃Na 2 O 2 (淡黄色) 与H 2O反应2Na + 2H 2 O = 2NaOH + H 2 ↑现象:浮熔游响红 强还原性2Na+S ==Na 2S 2Na+Cl 2 点燃2NaCl 4Na+TiCl 4 Ti+4NaCl 物质碳酸钠Na 2CO 3 碳酸氢钠NaH CO 3 俗名纯碱、打小打色、态白色粉末白色晶体溶解性易溶于水可溶于水 与强酸反应Na 2CO 3 +HCl ==NaH CO 3 +NaCl Na 2CO 3 +2HCl ==2NaCl+ CO 2 ↑+H 2 O NaH CO 3 +HCl == NaCl+ CO 2 ↑+H 2 O 与Ca(OH)2反应NaH CO 3 +NaOH= Na 2 CO 3 +H 2 O 与BaCl 2 或 CaCl 2反应 Na 2 CO 3 +BaCl 2 = Ba CO 3 ↓+2NaCl不反应 与CO 2反应Na 2 CO 3 +CO 2 +H 2 O = 2NaH CO 3 不反应 热稳定性稳定,加热不分解2NaH CO 3 Na 2CO 3 +CO 2 ↑+H 2 O 相互转化 二、镁的性质 1. 物理性质: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延展性。密度较小,熔点较低, 硬度较小 2. 化学性质: ①与非金属反应2Mg+O 2点燃2MgO 3 Mg+N 2 点燃Mg 3 N 2 ②与酸反应Mg+2HCl=H 2↑+2MgCl 2 ③与CO 2反应2Mg+CO 2 点燃2MgO+C

氮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氮气及氮的氧化物的性质教学设计 毕家海考纲要求:1.了解氮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了解氮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教学重点: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过程: 1.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a:游离态b:化合态 2.氮气 (1)氮气的性质。 (2)氮的固定 3.氮的氧化物 (1)氮有多种价态的氧化物,如N2O、NO、NO2、N2O4、N2O3、N2O5等 (2)NO和NO2的比较

思考:①如何收集NO 和NO 2? ②如何验证某无色气体为NO ? 巩固练习: 1. 写出俗语“雷雨发庄稼”中所涉及到的三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2.下列环境问题与NO 2的排放有关的是_________。 A.酸雨 B.臭氧空洞 C.温室效应 D.光化学烟雾 E.PM2.5 F.水体富营养化 3.标准状况下,一试管NO 2和O 2的混合气体(体积比为4∶1),倒置在水槽中,水充满整个试管。假设试管中溶质不扩散,其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4.随着我国汽车年销量的大幅增加,空气环境受到了很大的污染。汽车尾气装置里,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与解吸作用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中NO 为氧化剂,N 2为氧化产物 B.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成分包括CO 、NO 和N 2 C.NO 和O 2必须在催化剂表面才能反应 D.催化转化总化学方程式为2NO +O 2+4CO =====催化剂 4CO 2+N 2 练后小结: 常见的NO x 尾气处理方法 (1)碱液吸收法 2NO 2+2NaOH===NaNO 3+NaNO 2+H 2O NO 2+NO +2NaOH===2NaNO 2+H 2O 一般适合工业尾气中NO x 的处理。 (2)催化转化: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氨可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毒气体(N 2)或NO x 与CO 在一定温度下催化转化为无毒气体(N 2和CO 2)。一般适用于汽车尾气的处理。 有关氮的氧化物溶于水的计算 (1)关系式法

(完整版)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练习

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标准状况下,1 mol SO2和1 mol SO3具有相同的体积; ②SO2使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因为SO2有漂白性; ③SO2有漂白性,湿润的氯气也有漂白性,若将SO2和Cl2以等物质的量混合后通入品红溶液中,一定褪色更快; ④SO2溶于水,得到的溶液有氧化性,还有还原性; ⑤SO2通入Ba(OH)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稀硝酸最终沉淀将全部溶解; ⑥SO2通入BaCl2溶液中无沉淀生成。 A.①②B.③⑤ C.④⑥D.①③⑥ 2.SO2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我国规定空气中SO2含量不得超过0.02 mg/L。下列措施中能够减少SO2排放量的是() ①用天然气代替煤炭做民用燃料 ②提高热能利用率 ③硫酸厂采用更好的催化剂使SO2氧化成SO3 ④使用CS2萃取煤炭中的硫 ⑤燃煤中加入石灰后再使用 A.①②⑤B.①③⑤ C.①③④D.③④⑤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氯水、SO2、活性炭的漂白或脱色原理虽然不同,但它们都能使品红褪色 B.将等物质的量的Cl2和SO2同时与潮湿的红布条作用,颜色立即褪去 C.将等物质的量的Cl2和SO2同时与潮湿的红布条作用,颜色基本不变 D.经Cl2和SO2漂白的物质,日久都会恢复原来的颜色 4.如图装置中,若关闭活塞,则品红试液无变化,石蕊试液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打开活塞,则品红试液褪色,石蕊试液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据此判断气体和广口瓶中盛放的物质是()

A .H 2S 和浓H 2SO 4 B .SO 2和NaHCO 3溶液 C .Cl 2和NaHCO 3溶液 D .Cl 2和氯水 5.如图是某硫酸试剂瓶的标签上的部分文字。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硫酸'化学纯(CP) (500 mL) 品名:硫酸 化学式:H 2SO 4 相对分子质量:98 密度:1.84 g/cm 3 质量分数:98% A .该试剂应保存在玻璃试剂瓶中,并用橡胶塞塞紧 B .1 mol Zn 与足量的该硫酸反应生成2 g 氢气 C .该硫酸与等体积水混合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于9.2 mol/L D .向50 mL 该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加热充分反应后,被还原的硫酸的物质的量小于0.46 mol 6.有一瓶Na 2SO 3溶液,由于它可能部分被氧化,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取少量溶液,滴入Ba(NO 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硝酸,充分振荡后,仍有白色沉淀。对此实验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 A .Na 2SO 3已部分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B .加入Ba(NO 3)2溶液后,生成的沉淀中一定含有BaSO 4 C .加硝酸后的不溶性沉淀一定是BaSO 4 D .此实验能确定Na 2SO 3是否被部分氧化 7.向铜和浓硫酸反应后的液体中逐滴加入含a mol NaOH 的溶液,恰好使溶液的pH =7,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溶液中的c (Na +)=2c (SO 42- ) B.a 2 mol>沉淀的物质的量>0 C .沉淀的物质的量=a 2 mol D .原溶液中H 2SO 4的物质的量=a 2mol

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金属单质和盐溶液的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 B.质量数相等的不同核素,一定属于不同种元素 C.室温下,等浓度的酸HA 比盐酸的导电能力弱,所以HA属于弱电解质 D.Al2O3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所以Al2O3属于两性氧化物 2.已知甲、乙、丙、X是4 略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甲为单质铁,则丙一定为FeCl3 B.若甲为强碱,则X一定为CO2 C.若乙是一种白色胶状沉淀,则甲溶液中一定含有Al3+ D.若甲为单质,则此关系中涉及的反应一定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用其它试剂,无法鉴别AlCl3浴液和NaOH溶液 B.苯酚、火碱、碳酸氢钠分别属于酸、碱、盐 C.SO2使溴水褪色,不能说明SO2具有漂白性 D.HCl、NO2溶于水都有化学键断裂,因此均属于化学变化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 1.现有短周期元素X、Y、Z、M,X、Y位于同主族,Z、M位于同主族,Y、Z位于同周期,X与Z、M都不在同一周期,Z的核电荷数是M的2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阳离子的氧化性:Y > X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Z > M C.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Z>M>Y D.等浓度的X2Z与Y2Z的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X2Z > Y2Z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HF稳定性比HCl强 B.Mg失电子能力比Ca弱 C.NaCl与NH4Cl含有的化学键类型相同 D.等物质的量的C2H6和H2O2含电子数相同 3. 化合物X2Y由短周期元素X和Y组成。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X的原子半径大于Y B.若X为ⅠA族元素,则该化合物中含离子键 C.若X2Y的焰色为黄色,则它的电子式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