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计竞赛试题

电子设计竞赛试题
电子设计竞赛试题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试题

题目1 多路数据采集系统

、设计任务

主控器能对50米以外的各路数据,通过串行传输线(实验中用1米线代替)进行采集和显示。具体设计任务是:

①现场模拟信号产生器。

②八路数据采集器。

③主控器。

二、设计要求

1. 基本要求

①现场模拟信号产生器自制一正弦波信号发生器,利用可变电阻改变振荡频率,

使频率在200Hz至2kHz范围变化,再经频率电压娈换电路后输出相应1V至5V直流电压(200Hz 对应1V, 2kHz 对应5V)

②八路数据采集器数据采集器第一路输入自制1V至5V直流电压,第2至7路分别

输入来自直流源的5, 4, 3, 2, 1 , 0V直流电压(各路输入可由分压器产生,不要求精度)

第八路备用。将各路模拟信号分别转换成八位二进制数字信号,再经并/串变换电路,用串

行码送入传输线路。

③主控器主控器通过串行传输线路对各路数据进行采集和显示。采集方式包括循

环采集(即1路、2路、…、8路、1路…)和选择采集(任选一路)二种方式。显示部分能同时显示地址和相应的数据。

2. 发挥部分

①利用电路补偿或其它方法提高可变电阻值变化与输出直流电压变化的线性关系;

②尽可能减少传输线数目;

③其它功能的改进(例如:增加传输距离,改善显示功能等)

题目2 简易无线电遥控系统

、任务

设计并制作无线电遥控发射机和接收机

2.无线电接收机电路如图

二、要求

1. 基本要求

①工作频率:6至10MHz中任选取一种频率。

②调制方式:AM FM或FSK任选一种。

③输出功率:不大于20MV(在标准75 Q假负载上)。

④遥控对象:8个,被控设备用LED分别代替,LED发光表示工作。

⑤接收机距离发射机不小于10m。

2. 发挥部分

①8路设备中的一路设备为电灯,用指令遥控电灯亮度,亮度分为8级,并用数码管显示级数。

②在一定发射功率下,(不大于20MW,尽量增大接收距离。

③增加信道的抗干扰措施。

④尽量降低电源功耗。

注:不能采用现成的收、发信号整机。

题目3数字化语音存储与回放系统

、任务

设计并制作一个数字化语音存储与回放系统,电路的示意图如图所。

1. 基本要求

①放大器1的增益为46dB,放大器2的增益为40dB,增益均可调;

②带通滤波器:通带为300Hz ~ 3.4kHz ;

③ADC:采样频率f s=8kHz,字长=8位;

④语音存储时间》10秒;

⑤DAC:变换频率f c=8kHz,字长=8位;

⑥回放语音质量良好。

2. 发挥部分

在保证语音质量的前提下:

①减少系统噪声电平,增加自动音量控制功能;

②语音存储时间增加到20秒以上;

③提高存储器的利用率(在原有存储器不变的前提出下,提高语音存储时间)

兀f / f s

④其它(例如:」校正等)。

sin(兀f / f s)

不能用单片语音用芯片实现本系统。

题目4 自动往返电动小汽车

一、任务

设计并制作一个能自动往返于起跑线与终点线间的小汽车。允许用玩具汽车改装,但不

能用人工遥控(包括有线和无线遥控)。

跑道宽度0. 5m表面贴有白纸,,两侧有档板,档板与地面垂直,其高度不低于20cm t 在跑道的B C D E、F、G各点处画有2 cm宽的黑线,各段的长度如图所示。

A档板

A

二、要求起跑线终点线

1.基本要求

⑴ 车辆从起跑线出发(出发前,车体不得超出起跑线),到期达终点线后停留10s,然后自动返回起跑线(允许倒车返回)。往返一次的时间应力求最短(从合上汽车电源开关开

始计时)。

⑵到期达终点线和返回起跑线时,停车位置离起跑线和终点线偏差应最小(以车辆中心点与终点线或起跑中心线之间距离作为偏差的测量值)。

⑶D七间为限速区车辆往返均要求以低速通过,通过时间不得小于8秒,但不允许在限速区内停车。

2 ?以挥部分

⑴自动记录、显示一次往返时间(记录显示装置要求安装在车上)。

⑵自动记录、显示行驶距离(记录显示装置要求安装在车上)。

⑶其它特色与创新。

四、说明

⑴ 不允许在跑道内外区域另外设置任何标志或检测装置。

⑵车辆(含在车体上附加的任何装置)外围尺寸的限制:长度w 35cm,宽度w 15cm。

⑶ 必须在车身顶部明显标出车辆中心点位置,即横向与纵向两条中心线的交点。

题目4简易智能电动车

、任务

线

.、要求

1基本要求

(1)电动车从起跑线出发(车体不得超过起跑线),沿引导线到达B点。在直

道区”甫设的白纸下沿引导线埋有1~3块宽度为15cm、长度不等的薄铁片。

电动车检测到薄铁片时需立即发出声光指示信息,并实时存储、显示在“直道区”检测到的薄铁片数目。

(2)电动车到达B点以后进入“弯道区”,沿圆弧引导线到达C点(也可脱离圆弧

引导线到达C点)。C点下埋有边长为15cm的正方形薄铁片,要求电动车到

达C点检测到薄铁片后在C点处停车5秒,停车期间发出断续的声光信息。

(3)电动车在光源的引导下,通过障碍区进入停车区并到达车库。电动车必须在

两个障碍物之间通过且不得与其接触。

(4)电动车完成上述任务后应立即停车,但全程行驶时间不能大于90秒,行驶

时间达到90秒时必须立即自动停车。

2、发挥部分

(1)电动车在直道区”行驶过程中,存储并显示每个薄铁片(中心线)至起跑线间的距离。

(2)电动车进入停车区域后,能进一步准确驶入车库中,要求电动车的车身完全进入车库。

(3)停车后,能准确显示电动车全程行驶时间。

(4)其它。

四、说明

1、跑道上面铺设白纸,薄铁片置于纸下,铁片厚度为0.5?1.0mm。

2、跑道边线宽度5cm,引导线宽度2cm,可以涂墨或粘黑色胶带。示意图中的虚

线和尺寸标注线不要绘制在白纸上。

3、障碍物1、2可由包有白纸的砖组成,其长、宽、高约为50cm 12cm 6cm,两

个障碍物分别放置在障碍区两侧的任意位置。

4、电动车允许用玩具车改装,但不能由人工遥控,其外围尺寸(含车体上附加装

置)的限制为:长度w 35cm,宽度w 15cm。

5、光源采用200W白炽灯,白炽灯泡底部距地面20cm,其位置如图所示。

6、要求在电动车顶部明显标出电动车的中心点位置,即横向与纵向两条中心线的交点。

题目5液体点滴速度监控装置

一、任务

设计并制作一个液体点滴速度监测与控制装置,示意

图如右图所示。

一、要求

1、基本要求

(1)在滴斗处检测点滴速度,并制作一个数显装

置,能动态显示点滴速度(滴/分)。

(2)通过改变h2控制点滴速度,如右图所示;也

可以通过控制输液软管夹头的松紧等其它方式来控制点滴速度。点滴速度可用键盘设定并显示,设定范围为20~150(滴/分),控制误差范围为设定值_10%_1滴。

(3)调整时间w 3分钟(从改变设定值起到点滴速度基本稳定,能人工读出数据为止)。

(4)当h i降到警戒值(2~3cm)时,能发出报警信号。

2、发挥部分

设计并制作一个由主站控制16个从站的有线监控系统。16个从站中,只有一个从站是按基本要求制作

的一套点滴速度监控装置,其它从站为模拟从站(仅要求制作一个模拟从站)。

(1)主站功能:

a?具有定点和巡回检测两种方式。

b.可显示从站传输过来的从站号和点滴速度。

c.在巡回检测时,主站能任意设定要查询的从站数量、从站号和各从站的

点滴速度。

d.收到从站发来的报警信号后,能声光报警并显示相应的从站号;可用手

动方式解除报警状态。

(2)从站功能:

a.能输出从站号、点滴速度和报警信号;从站号和点滴速度可以任意设

定。

b .接收主站设定的点滴速度信息并显示。

c.对异常情况进行报警。

(3)主站和从站间的通信方式不限,通信协议自定,但应尽量减少信号传输线的数量。(4)其它。

三、评分标准

四、说明

1、控制电机类型不限,其安装位置及安装方式自定。

2、储液瓶用医用250毫升注射液玻璃瓶(瓶中为无色透明液体)。

3、受液瓶用1.25升的饮料瓶。

4、点滴器采用针柄颜色为深蓝色的医用一次性输液器(滴管滴出20点蒸馏

水相当于1ml ± 0.1ml)。

5、赛区测试时,仅提供医用移动式点滴支架,其高度约 1.8m,也可自带支

架;测试所需其它设备自备。

&滴速夹在测试开始后不允许调节。

7、发挥部分第(2)项从站功能中,c中的“异常情况”自行确定。

201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赛题B题_巡线机器人

201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试题 参赛注意事项 (1)8月7日8:00竞赛正式开始。本科组参赛队只能在【本科组】题目中任选一题;高职高专组参赛队在【高职高专组】题目中任选一题,也可以选择【本科组】题目。(2)参赛队认真填写《登记表》内容,填写好的《登记表》交赛场巡视员暂时保存。(3)参赛者必须是有正式学籍的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应出示能够证明参赛者学生身份的有效证件(如学生证)随时备查。 (4)每队严格限制3人,开赛后不得中途更换队员。 (5)竞赛期间,可使用各种图书资料和网络资源,但不得在学校指定竞赛场地外进行设计制作,不得以任何方式与他人交流,包括教师在内的非参赛队员必须迴避,对违纪参赛队取消评审资格。 (6)8月10日20:00竞赛结束,上交设计报告、制作实物及《登记表》,由专人封存。 巡线机器人(B题) 【本科组】 一、任务 设计一基于四旋翼飞行器的巡线机器人,能够巡检电力线路及杆塔状态 (见图1),发现异常时拍摄存储,任务结束传送到地面显示装置上显示。巡线机器人中心位置需安装垂直向下的激光笔,巡线期间激光笔始终工作,以标识航迹。 二、要求 1.基本要求 (1)巡线机器人从距A杆塔1米范围内的起飞点起飞,以1米定高绕杆巡检,巡检流程为:起飞→杆塔A→电力线缆→绕杆塔B→电力线缆→ 杆塔A,然后稳定降落;巡检期间,巡线机器人激光笔轨迹应落在地 面虚线框内。 (2)从起飞到降落,巡线完成时间不得大于150秒,巡线时间越短越好。 (3)发现线缆上异物(黄色凸起物),巡线机器人须在与异物距离不超过30cm的范围内用声或光提示。

图1 杆塔与线缆示意图图2 杆塔B二维码示意 2.发挥部分 (1)拍摄所发现线缆异物上的条形码图片存储到SD卡,巡检结束后在显示装置上清晰显示,并能用手机识别此条形码内容。 (2)发现并拍摄杆塔B上的二维码图片存储到SD卡,巡检结束后在显示装置上清晰显示,并能用手机识别此二维码内容。 (3)拍摄每张条形码、二维码图片存储的照片数不得 超过3张。 (4)停机状况下,在巡线机器人某一旋翼轴下方悬挂 一质量为100g的配重,然后巡线机器人在图3 所示环形圆板上自主起飞,并在1米高度平稳悬 停10秒以上,且摆动范围不得大于±25cm。 (5)在测试现场随机选择一个简单飞行动作任务,30 分钟内现场编程调试完成飞行动作。图3 环形圆板(6)其他。 三、说明 1. 电力线缆与杆塔说明 (1)线缆的直径不大于5mm,颜色为黑色。 (2)杆塔高度约150cm,直径不大于30mm。 (3)线缆上异物上粘贴有圆环状的黄底黑色8位数条形码,条形码宽度约30±2mm,见图4。 图4 条形码示例图5 二维码示例

200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题目(全)

光伏并网发电模拟装置(A 题) 【本科组】 一、任务 设计并制作一个光伏并网发电模拟装置,其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用直流稳压电源U S 和电阻R S 模拟光伏电池,U S =60V ,R S =30Ω~36Ω;u REF 为模拟电网电压的正弦参考信号,其峰峰值为2V ,频率f REF 为45Hz~55Hz ;T 为工频隔离变压器,变比为n 2:n 1=2:1、n 3:n 1=1:10,将u F 作为输出电流的反馈信号;负载电阻R L =30Ω~36Ω。 R L U S 图1 并网发电模拟装置框图 二、要求 1.基本要求 (1)具有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 )功能:R S 和R L 在给定范围内变化时, 使d S 1 2 U U =,相对偏差的绝对值不大于1%。 (2)具有频率跟踪功能:当f REF 在给定范围内变化时,使u F 的频率f F =f REF , 相对偏差绝对值不大于1%。 (3)当R S =R L =30Ω时,DC-AC 变换器的效率η≥60%。 (4)当R S =R L =30Ω时,输出电压u o 的失真度THD ≤5%。 (5)具有输入欠压保护功能,动作电压U d (th )=(25±0.5)V 。 (6)具有输出过流保护功能,动作电流I o (th )=(1.5±0.2)A 。 2.发挥部分 (1)提高DC-AC 变换器的效率,使η≥80%(R S =R L =30Ω时)。 (2)降低输出电压失真度,使THD ≤1%(R S =R L =30Ω时)。 (3)实现相位跟踪功能:当f REF 在给定范围内变化以及加非阻性负载时,

均能保证u F 与u REF 同相,相位偏差的绝对值≤5°。 (4)过流、欠压故障排除后,装置能自动恢复为正常状态。 (5)其他。 三、说明 1.本题中所有交流量除特别说明外均为有效值。 2.U S 采用实验室可调直流稳压电源,不需自制。 3.控制电路允许另加辅助电源,但应尽量减少路数和损耗。 4.DC-AC 变换器效率o d P P η= ,其中o o1o1P U I =?,d d d P U I =?。 5.基本要求(1)、(2)和发挥部分(3)要求从给定或条件发生变化到电路 达到稳态的时间不大于1s 。 6.装置应能连续安全工作足够长时间,测试期间不能出现过热等故障。 7.制作时应合理设置测试点(参考图1),以方便测试。 8.设计报告正文中应包括系统总体框图、核心电路原理图、主要流程图、 主要的测试结果。完整的电路原理图、重要的源程序和完整的测试结果用附件给出。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培训系列教程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培训系列教程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培训系列教程——基本技能训练与单元电路设计》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培训系列教程之一——《基本技能训练与单元电路设计》分册。全书共7章,主要介绍了“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基本情况、设计竞赛命题原则及要求、历届考题的类型、考题所涉及的知识面和知识点、竞赛培训流程,以及赛前、竞赛期间的注意事项等内容;并较详细地讲解了电子竞赛制作的基础训练、单片机最小系统和可编程逻辑器件系统设计制作;最后介绍了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设计与制作。 本书内容丰富实用,叙述简洁清晰,工程性强,可作为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电气工程及自动控制类专业的大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制作竞赛”的培训教材,也可作为各类电子制作、详程设计、毕业设计的教学参考书,以及电子工程技术工程师的参考书。 前言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信息产业部人事司共同主办的面向大学生、大专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目的在于推动普通高等学校的信息电子类学科面向21世纪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引导高等学校在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协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训练和培养,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加课外活动,把主要精力吸引到学习和能力培养上来,促进高等学校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同时也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自1994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七届。深受全国大学生的欢迎和喜爱,参赛学校、队和学生逐年递增。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委会为了组织好这项竞赛事,编写了电子设计竞赛获奖作品选编,深受参赛队员的喜爱。有许多参赛队员和辅导教师反映,若能编写一部从基本技能训练、单元电路设计直至综合设计系列教程,那将是锦上添花。2006年北京理工大学罗伟雄教授在湖南指导工作时也曾提出这个设想。当时就得到了国防科技大学的领导和教员响应。立即组建了“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培训系列教程编写委员会”。并组织了几十名教员和曾经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大奖的在校研究生和博士生对历届的考题(约43题)重新设计制作一次。为这个系列教程编写奠定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本系列教程分为五个分册,共23章。第一分册为《基本技能训练与单元电路设计》;第二分册为《模拟电子线路设计》;第三分册为《高频电子线路设计》;第四分册为《电子仪器仪表设计》;第五分册为《数字电路与自控系统设计》。 第一分册《基本技能训练与单元电路设计》,又称基础分册,共有7章(第1~7章)。主要介绍了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基本情况,命题原则及要求,竞赛题所涉及的知识面与知识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流程;电子设计竞赛制作基本训练;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制作;可编程逻辑器件系统设计制作;电子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及步骤;常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的应用设计课题。 第二分册《模拟电子线路设计》,共有3章(第8~10章)。主要介绍了交直流、稳压电源设计、放大器设计及信号源设计。

(1994-2003)历届全国电子设计大赛题目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历年题目(1994-2003) https://www.360docs.net/doc/be12896359.html, 第一届(1994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题目 题目一简易数控直流电源 一、设计任务 设计出有一定输出电压范围和功能的数控电源。其原理示意图如下: 二、设计要求 1.基本要求 (1)输出电压:范围0~+9.9V,步进0.1V,纹波不大于10mV; (2)输出电流:500mA; (3)输出电压值由数码管显示; (4)由“+”、“-”两键分别控制输出电压步进增减; (5)为实现上述几部件工作,自制一稳压直流电源,输出±15V,+5V。 2.发挥部分 (1)输出电压可预置在0~9.9V之间的任意一个值; (2)用自动扫描代替人工按键,实现输出电压变化(步进0.1V不变); (3)扩展输出电压种类(比如三角波等)。

三、评分意见 题目二多路数据采集系统 一、设计任务 设计一个八路数据采集系统,系统原理框图如下: 主控器能对50米以外的各路数据,通过串行传输线(实验中用1米线代替)进行采集的显示和显示。具体设计任务是: (1)现场模拟信号产生器。 (2)八路数据采集器。 (3)主控器。 二、设计要求 1.基本要求 (1)现场模拟信号产生器:自制一正弦波信号发生器,利用可变电阻改变振荡频率,使频率在200Hz~2kHz范围变化,再经频率电压变换后输出相应1~5V直流电压(200Hz对应1V,2kHz对应5V)。 (2)八路数据采集器:数据采集器第1路输入自制1~5V直流电压,第2~7路分别输入来自直流源的

5,4,3,2,1,0V直流电压(各路输入可由分压器产生,不要求精度),第8路备用。将各路模拟信号分别转换成8位二进制数字信号,再经并/串变换电路,用串行码送入传输线路。 (3)主控器:主控器通过串行传输线路对各路数据进行采集和显示。采集方式包括循环采集(即1路、2路……8路、……1路)和选择采集(任选一路)二种方式。显示部分能同时显示地址和相应的数据。 2.发挥部分 (1)利用电路补偿或其它方法提高可变电阻值变化与输出直流电压变化的线性关系; (2)尽可能减少传输线数目; (3)其它功能的改进(例如:增加传输距离,改善显示功能)。 三、评分意见 第二届(199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题目 题目一实用低频功率放大器 一、任务 设计并制作具有弱信号放大能力的低频功率放大器。其原理示意图如下: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控制类备战刚要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控制类赛题备战纲要 一笔丹青 QQ:2990731899 2013年,四旋翼飞行器首次出现在全国电赛的本科组题目中,电赛控制类开始从二维平面空间走向三维立体空间。对于这样的“跨越”,当年参赛的学生绝大多数准备并不充分,无可避免,13年四旋翼飞行器项目的比赛情况非常糟糕。本人亲历了13年的电赛,获得了控制类本科组全国一等奖,从2015年开始协助老师指导学生参加全国电赛,相较于13年,15年四旋翼飞行器项目的比赛情况好了很多,某种程度上,这要归功于近几年旋翼飞行器的飞速发展(大疆的崛起是最好的注解),互联网为大量实用的开源程序的传播提供了便利。 不得不说,在电赛所有类别的题目中,控制类绝对是“宠儿”,自2005年开始,每届电赛,控制类赛题几乎都是两个,如2011年:自由摆和小车;2013年:旋转倒立摆和四旋翼飞行器;2015年:风力摆和四旋翼飞行器。近日,收到关于电赛的许多咨询,一一回答效率太低,在此,针对电赛的准备,我列出了几点建议,请大家批评指正。 1.基础知识 1.1硬件方面 数电、模电、电路,熟悉基本元器件的使用,初期至少能够搭建稳定可用的单片机最小系统;后期逐渐掌握基于开关电源芯片的供电电源电路搭建,电机驱动电路搭建,液晶屏及数码管显示电路搭建等等; 1.2软件方面 熟练C语言,掌握模块化编程的思想,掌握硬软件联合调试办法,掌握参数整定办法(如最常用的PID算法,其参数整定尤为重要)。 2、常用元器件 2.1 电机 作为执行机构,一个控制系统中没有执行机构几乎没有意义。电机是最为常用的执行机构,如05年悬挂系统中的步进电机;07年、09年所用到小车的直流电机;11年自由摆的步进电机和智能小车的直流电机;13年旋转倒立摆的直流减速电机和四旋翼飞行器的空心杯直流电机;15年风力摆的直流电机、飞行器的空心杯直流电机。 鉴于此,在准备过程中,要很好的掌握直流电机、步进电机以及空心杯直流电机的使用。 2.2 传感器 控制系统离不开传感器,如:07年电赛跷跷板赛题采用的倾角传感器,09年声音引导系统所采用的拾音器;11年自由摆平板系统采用的角度传感器(光电编码器或者精密电位器);11年智能小车采用的光电接近开关;13年旋转倒立摆采用的光电编码器;13年四旋翼飞行器采用的三轴倾角传感器、陀螺仪、电子罗盘、测距传感器… 因此,常用的传感器必须掌握,如: ?旋转角度测量:光电编码器,精密电位器; ?倾斜角度测量:单轴倾角传感器,三轴倾角传感器,如SCA1600等;

5.5 常见错误及其原因分析——【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训练教程---强力推荐】

5.5 常见错误及其原因分析 初学VHDL,往往会碰到不少问题和错误。例如:综合时出现警告和错误、编译无法通过等问题,使得设计无法实现;或者程序,综合等均通过,但不能得到正确的仿真结果,即所设计的硬件与原意要求不符等等。通过资料的收集和归纳,总结出以下一些注意事项,常见问题及错误,并提出改正方案,以供参考。 5.5.1 避免语法错误 VHDL规定了一些固定的描述格式,用于描述各种不同的功能,在Xilinx或Max+plus Ⅱ环境下,关键字会以蓝色显示,端口宽度会以紫色显示,以示区别,黑色字则是可由用户自定义的名称、数值等。下面几个简单的例子作说明: 1.端口的定义 端口的定义为:port ( 端口名,端口名:端口类型(空格)端口宽度); entity sztop is Port ( clk : in std_logic ; ring , sz : out std_logic ; ――定义多个相同类型的端口,用逗号格开 hour : in 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 ; ――4位数据 sec : out std_logic_vector(6 downto 0) ――7位数据 ); end sztop; 2. 信号和变量的定义 信号定义:SIGNAL 信号名:数据类型; signal a : std_logic; signal b : std_logic_vector(2 downto 0); 变量定义:VARIABLE 变量名: 数据类型; variable c0 , c1 : integer ; 59

variable d : integer range 0 to 256; variable cnt : 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 3. CASE语句 case seg is when "0000" => q <="0000001"; when "0001" => q <="1001111"; when "1001" => q <="0000100"; when others => q <="1111111"; end case; 初学者要紧记这些语法结构,特别注意标点符号的用法,从而避免编程时可能出现的大量小错误。 5.5.2 信号与变量 信号与变量都可以用于描述器件内部结构,两者的区别如表5.5.1所示。 表5.5.1 信号与变量的区别 或在进程内部定义信号,综合时就会出现Unexpected symbol read的错误。对信号赋值的符号是“<=”,对变量的赋值符号是“:=”,如例5.5.1所示。编程时应正确使用。 【例5.5.1】 60

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题目

20XX年山东省大学生电 子设计竞赛 A题瞬态响应测试仪 【本科组】 一、任务 要求采用指定的FPGA实验平台(含EXCD-1开发板)设计一个二阶系统动态响应测试仪,系统组成框图如图1: 图 1 二、要求 1. 基本部分

(1)设计并制作保证二阶系统正常工作所需要的一组±12V直流电源及FPGA 实 验平台供电电源。 (2)安装并调试好图2所示的二阶电路系统。 (3)设计并制作输出1V的直流阶跃信号源,要求阶跃信号的上升时间小于 0.5uS,输出直流信号电压的值在1±0.1V内。 (4)当给该二阶系统加入1V的阶跃信号时,显示并测量二阶系统的动态响应峰 值时间tp,测量误差小于5%。 (5)显示并测量二阶系统的超调量σp,测量误差小于5%。 (6)显示并测量二阶系统的调节时间ts(取δ为±2%),测量误差小于5%。 2. 发挥部分 (1)要求直流信号源输出0.5V~1.5V步进可调,步进大小为0.1V。 (2) 要求显示二阶系统瞬态响应曲线。 (3)进一步提高测量二阶系统性能指标的精度。 (4) 利用FPGA端口,设计一单脉冲信号源,要求脉冲宽度为0.1uS~1000uS 范围 内可任意设置。(可不考虑脉冲源的带负载能力大小) (5) 利用FPGA设计一个频率为100kHz,要求误差小于2%;幅值为2±0.1V 的三

角波信号。 (6)其他。 三、评分标准 说明: 1、有关二阶系统的知识请参阅有关教材内容。 2、实现该测试仪器必须采用组委会指定的EXCD—1可编程片上系统开 发板。 3、被测试的二阶系统的电路如图2所示。

图 2 4、关于二阶系统瞬态参数的定义:(1)峰值时间tp:从施加阶跃信号开始, 二阶系统输出到达最大值所需要的时间。(2)超调量σp:二阶系统输出响 应的最大峰值与稳态值之间的差。(3)调节时间ts:输出响应值与稳态值 之间的差小于规定稳态值值百分数的时间。 5、在制作二阶系统时,要留有方便更换电阻R的插孔或端子。 6、允许外加必要的辅助测量电路。 B题电阻电容电感测试仪的设计与制作 【本科组】 一、任务

电子设计大赛控制类题目汇总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历年题目(1994-2011) 第一届(1994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题目题目三简易无线电遥控系统 一、任务 设计并制作无线电遥控发射机和接收机。 1.无线电遥控发射机 2.无线电遥控接收机 二、要求 1.基本要求 (1)工作频率:fo=6~10MHz中任选一种频率。 (2)调制方式:AM、FM或FSK……任选一种。 (3)输出功率:不大于20mW(在标准75Ω假负载上)。 (4)遥控对象:8个,被控设备用LED分别代替,LED发光表示工作。 (5)接收机距离发射机不小于10m。

2.发挥部分 (1)8路设备中的一路为电灯,用指令遥控电灯亮度,亮度分为8级并用数码管显示级数。 (2)在一定发射功率下(不大于20mW),尽量增大接收距离。 (3)增加信道抗干扰措施。 (4)尽量降低电源功耗。 注:不能采用现成的收、发信机整机。 三、评分意见 电子设计大赛控制类题目汇总 ·控制类的题目均要注意外界的干扰。要采取一定的屏蔽措施。 ·涉及到电机时要考虑控制部分和电机部分,分开供电。双电源供电。将电动机驱动电源与单片机以及其周边电路完全隔离,利用光电耦合传输信号。这样做虽然不如单电源方便灵活,但可以将电动机所造成的干扰彻底消除,提高了系统稳定性。 ·掌握各种算法。 第三届(1997年) C题水温控制系统 一、任务 设计并制作一个水温自动控制系统,控制对象为1升净水,容器为搪瓷器皿。水温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由人工设定,并能在环境温度降低时实现自动控制,以保持设定的温度基本不变。 二、要求

1.基本要求 (1)温度设定范围为40~90℃,最小区分度为1℃,标定温度≤1℃。 (2)环境温度降低时(例如用电风扇降温)温度控制的静态误差≤1℃。 (3)用十进制数码管显示水的实际温度。 2.发挥部分 (1)采用适当的控制方法,当设定温度突变(由40℃提高到60℃)时,减小系统的调节时间和超调量。 (2)温度控制的静态误差≤0.2℃。 (3)在设定温度发生突变(由40℃提高到60℃)时,自动打印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三、评分意见 四、说明 (1)加热器用1千瓦电炉。 (2)如果采用单片机控制,允许使用已右的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板 (3)数码显示部分可以便用数码显示模块。 (4)测量水温时只要求在容器内任意设置一个测量点。 (5)在设计报告前附一篇400字以内的报告摘要。 赛题分析: 一、赛题要点: 水温的范围水温调节的误差水温变化的速度打印水温变化的曲线 二、参考设计方案 1、水温的测量。温度传感器(参考型号AD590K)

电子竞赛中作品设计的一般步骤

6.2 电子竞赛作品设计制作步骤 与一般的电子产品设计制作不同的是,电子设计竞赛作品设计制作一方面需要遵守电子产品设计制作的一般规律,另一方面要在限定时间、限定人数、限制设计制作条件、限制交流等情况下完成作品的设计制作,电子竞赛作品设计制作有自己的规律。电子竞赛作品设计制作大约需经过题目选择、系统方案论证、子系统、部件设计与制作、系统综合、调试与测量等步骤,最后完成作品和设计总结报告。 6.2.1 题目选择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作品设计制作时间是4天3晚,3人一组。竞赛题目一般为5~6题,题目在竞赛开始时(第1天的8.00)开启。以2003年第6届为例共有6题:电压控制LC振荡器(A题)、宽带放大器(B题)、低频数字式相位测量仪(C题)、简易逻辑分析仪(D题)、简易智能电动车(E题)、液体点滴速度监控装置(F题)。 正确地选择竞赛题目是保证竞赛成功的关键。参赛队员应仔细阅读所有的竞赛题目,根据自己组3个队员的训练情况,选择相应的题目进行参赛制作。 选择题目按照如下原则进行: (1)明确设计任务,即“做什么?”。选择题目应注意题目中不应该有知识盲点,即要能够看懂题目要求。如果不能看懂题目要求,原则上该题目是不可选择的。 因为时间是非常紧的,没有更多的时间让你去重新学习,另外根据竞赛纪律, 也不可以去请教老师。 (2)明确系统功能和指标,即“做到什么程度?”。注意题目中的设计要求一般分基本要求和发挥部分两部分,各占50分。应注意的是基本部分的各项分值题目 中是没有给出的,但在发挥部分往往会给出的各小项的分值。选择时要仔细分 析各项要求,综合两方面的要求,以取得较好的成绩。 (3)要确定是否具有完成该设计的元器件、最小系统、开发工具、测量仪器仪表等条件。 在没有对竞赛题目进行充分地分析之前,一定不能够进行设计。题目一旦选定,原则上是应保证不要中途更改。因为竞赛时间只有4天3晚,时间上不允许返工重来。 6.2.2 系统方案论证 题目选定后,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实现题目的各项要求,完成作品的制作,即需要

历年电子设计大赛竞赛题目

“美亚光电”杯安徽省第一届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题 任意波形发生器(A题) 一、任务 设计制作一个波形发生器,该波形发生器能产生正弦波、方波、三角波和由用户编辑的特定形状波形。示意图如下: 二、要求 1、基本要求 (1)具有产生正弦波、方波、三角波三种周期性波形的功能。 (2)用键盘输入编辑生成上述三种波形(同周期)的线性组合波形,以及由基波及其谐波(5次以下)线性组合的波形。 (3)具有波形存储功能。 (4)输出波形的频率范围为100 Hz ~ 20 kHz(非正弦波频率按10次谐波计算);频率可调,频率步进间隔≤100 Hz。 (5)输出波形幅度范围0 ~ 5 V(峰—峰值),可按步进0.1 V(峰—峰值)调整。 (6)具有显示输出波形的类型、频率(周期)的功能。 2、发挥部分 (1)输出波形频率范围扩展至100 Hz~200 kHz。 (2)用键盘或其他输入装置产生任意波形。 (3)增加稳幅输出功能,当负载变化时,输出电压幅度变化不大于±3%(负载电阻变化范围:100 Ω~∞)。 (4)具有掉电存储功能,可存储掉电前用户编辑的波形和设置。 (5)特色与创新。 三、评分标准 项目满分 基本要求设计与总结报告:方案比较、设计与论证,理论分析与计算,电路图及有 关设计文件,测试方法与仪器,测试数据及测试结果分析。 50 实际制作完成情况50 发挥部分完成第(1)项10 完成第(2)项15 完成第(3)项10 完成第(4)项10 特色与创新 5

远程温湿度测量系统(B题) 一、任务 制作一个远程温湿度测量仪,该测试仪具有温湿度测量和远程显示等功能。 其结构框图如下: 二、要求 l、基本要求 (1)通过可编程控制器、变换器和温湿度传感器采集温湿度数据并在LED上显示。 (2)温度误差<1℃,湿度误差<1%,温度测量范围0℃~120℃,湿度测量范围1%~99%。 (3)可用电池供电。 2、发挥部分 (1)设计红外二极管发射电路和红外接收电路,实现温湿度数据的准确可靠发送和接收。 (2)设计射频发射电路和接收电路,实现温湿度数据的准确可靠发送和接收。 (3)最好采用微型化的温湿度传感器,无线传输距离>5米。 (4)特色与创新。 三、评分标准 项目满分 基本要求设计与总结报告:方案比较、设计与论证,理论分析与计算,电路图及有 关设计文件,测试方法与仪器,测试数据及测试结果分析。 50 实际制作完成情况50 发挥部分完成第(1)项15 完成第(2)项15 完成第(3)项10 特色与创新10

电子设计竞赛培训方案

电子设计竞赛培训方案 温州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2008.6.23) 一、竞赛内容 规定“以电子技术(包括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应用设计为主,可以涉及单片机、可编程器件及微机(微机主要作开发用)。题目应尽可能考虑到教学的基本要求、并兼顾新技术的发展,同时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起到引导作用。” 二、培训教师队伍 培训教师队伍主要由以下人员组成:吴桂初、朱翔鸥、郑崇伟、李方洲、张耀举、庄友谊、吴平、施肖菁、赵升、徐孟、陈博、王环、管晓春、宋元平、蔡启博、黄孝调、胡旭鸣。 三、培训原则与计划 主要由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训练组成,由于时间紧迫,因此暑假培训的指导原则为:以实践训练为主,应用过程中领会和掌握理论知识。具体计划方案如下表所示。 暑假培训内容与方案

注:我们要求选手们必须牢固巩固所学的电子基础知识,特别是与应用密切相关的基础知识,例如对于模拟电路要求学生在懂得基本的半导体知识后着重掌握各种基本放大器的工作机理及应用,运算放大器、比较器的原理及应用,各种振荡器的应用,电源等。对于数字电路则要求学生切实巩固各种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应用与基本的设计思想。(摘自《浅谈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辅导经验》)

2008浙江省电子设计竞赛培训题目 第一阶段:7月9日~7月29日 培训内容: EDA软件使用、基本电路设计与制作、单片机最小系统应用、CPLD的应用。具体内容参考培训安排表。 第二阶段:8月1日~8月26日 培训内容: 分类培训。 一、电源类 题目一:单相正弦波变频电源 1、任务 设计并制作一个单相正弦波变频电源,输出电压有效值为15~36V可调,最大负载电流有效值为1A,负载为电阻负载。变频电源框图如下图所示。

2014年TI杯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题(8道赛题全)

2014年TI杯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题(多省联赛) A题:四旋翼飞行器 1.任务 设计制作一架能够自主飞行的四旋翼飞行器。 2.要求 四旋翼飞行器能够完成以下飞行动作: (1)飞行器能够根据起飞前预置的指令起飞,飞离地面高度应超过30cm,飞行距离(水平)应超过60cm,然后飞行器应能平稳降落。(30分) (2)飞行器能够根据指定(键盘设定)的飞行高度及降落地点(方向及距离)连续稳定地完成起飞、指定高度水平飞行、平稳降落等动作。(20分) (3)飞行器能够根据起飞前预置的指令垂直起飞,起飞后能够在50cm以上高度平稳悬停5s以上,然后再平稳缓慢降落到起飞地点;起飞与降落地点水平距离 不超过30cm。(30分) (4)其他自主发挥设计的飞行动作。(20分) (5)设计报告(20分) 项目主要内容分数 系统方案方案比较,方案描述 5 设计与论证飞行器姿态测量方法 飞行控制器控制方法与参数计算8 测试测试方法与测试结果 5 设计报告结构及规范性摘要,正文结构完整性、内容规范性 2 小计20 3.说明 (1)飞行器的姿态检测及飞行控制必须使用TI 公司的TIV A M4、C2000或MSP430等系列控制器。 (2)飞行器在完成每一项飞行动作期间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人为干预,如遥控等。 (3)飞行器的尺寸可自行选定。 (4)飞行方向以正北方向为0°、东北方向为45°、正东方向为90°等,以此类推;距离的单位为厘米(cm)。 (5)指定的降落地点是指降落地点距起飞地的水平距离及方向。 (6)平稳降落是指在降落过程中无明显的跌落、弹跳及着地后滑行等情况出现。 (7)能够完成要求(2)时,要求(1)可以免测。 (8)为确保安全,飞行器应在安全网中或在系留方式下工作(即以绳索将飞行器拴在地面固定物上)。

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指导教师工作总结

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指导教师工作总结 篇一: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工作总结报告各位代表,大家好! 下面我代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织委员会,做工作总结报告。一、全国大学生电 子设计竞赛十年来的基本情况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教育部和前电子工业部于1994年共同倡导主办的面向大学 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全国先后举办了六届竞赛。这项竞赛的目的在于推动普通高等学校的 信息电子类学科面向21世纪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尤其突出实践教学体系与内容的改 革和实验室建设。该项竞赛既重视第一课堂的教学改革,也重视课外第二课堂的教学改革; 既重视学生智力的提高,也重视学生非智力素质的提高。引导高等学校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大 学生的创新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训练和培 养,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推动高等学校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从而有力地

推动了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也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1994年至20XX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已成功举办了六届(见下表)。全国的参赛 规模逐届稳步增长 (见下图),竞赛受到大学生们的普遍欢迎和积极响应。到20XX年共有24个赛区参赛,总计有426所高校、3039个代表队的9117名同学参赛。 参赛的赛区规模是1994年的8倍,参赛学校是1994年的倍,参赛学生是1994年的 倍,竞赛规模有了大幅度增加,竞赛质量也持续提高。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已逐步形成了 独具特色的大学生学科竞赛模式,从多方面有力地推动了参赛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 丰富的经验,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附表一)表格 1 302520XX1050 50040030020XX000 1994年1995年1997年1999年20XX年20XX年1994年1995年1997年1999年20XX年20XX年4000300020XX10001994年 1995年 20XX50100500

1994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题目

第一届(1994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题目A题简易数控直流电源 一、设计任务 设计出有一定输出电压范围和功能的数控电源。其原理示意图如下: 二、设计要求 1.基本要求 (1)输出电压:范围0~+9.9V,步进0.1V,纹波不大于10mV; (2)输出电流:500mA; (3)输出电压值由数码管显示; (4)由“+”、“-”两键分别控制输出电压步进增减; (5)为实现上述几部件工作,自制一稳压直流电源,输出±15V,+5V。 2.发挥部分 (1)输出电压可预置在0~9.9V之间的任意一个值; (2)用自动扫描代替人工按键,实现输出电压变化(步进0.1V不变); (3)扩展输出电压种类(比如三角波等)。 三、评分意见 项目得分

基本要求 方案设计与论证、理论计算与分析、电路图 30 实际完成情况 50 总结报告 20 发挥部分 完成第一项 5 完成第二项 15 完成第三项 20 B 题 多路数据采集系统 一、设计任务 设计一个八路数据采集系统,系统原理框图如下: 主控器能对50米以外的各路数据,通过串行传输线(实验中用1米线代替)进行采集的显示和显示。具体设计任务是: (1)现场模拟信号产生器。 (2)八路数据采集器。 (3)主控器。 二、设计要求 1.基本要求 (1)现场模拟信号产生器:自制一正弦波信号发生器,利用可变电阻改变振荡频率,使频率在200Hz ~2kHz 范围变化,再经频率电压变换后输出相应1~5V 直流电压(200Hz 对应1V ,2kHz 对应5V )。 (2)八路数据采集器:数据采集器第1路输入自制1~5V 直流电压,第2~7路分别输

最新江苏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ti杯试题汇总汇总

2012年江苏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T I杯 试题汇总

2012年江苏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TI 杯)试题 参赛注意事项 (1)2012年8月5日8:00竞赛正式开始。本科组参赛队只能在A 、B 、C 、D 、E 题目中任选一题;高职高专组参赛队原则上在F 、G 、H 题中任选一题,也可以选择其他题目。 (2)参赛者必须是有正式学籍的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应出示能够证明参赛者 学生身份的有效证件(如学生证)随时备查。 (3)每队严格限制3人,开赛后不得中途更换队员。 (4)竞赛期间,可使用各种图书资料和网络资源,但不得在学校指定竞赛场地外进 行设计制作,不得以任何方式与他人交流,包括教师在内的非参赛队员必须迴避,对违纪参赛队取消评审资格。 (5)2012年8月8日20:00竞赛结束,上交设计报告、制作实物及《登记表》,由 专人封存。 微弱信号检测装置(A 题) 【本科组】 一、任务 设计并制作一套微弱信号检测装置,用以检测在强噪声背景下已知频率的微弱正弦波信号的幅度值,并数字显示出该幅度值。为便于测评比较,统一规定显示峰值。整个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正弦波信号源可以由函数信号发生器来代替。噪声源采用给定的标准噪声(wav 文件)来产生,通过PC 机的音频播放器或MP3播放噪声文 件,从音频输出端口获得噪声源,噪声幅度通过调节播放器的音量来进行控制。图中A 、B 、C 、D 和E 分别为五个测试端点。 图1 微弱信号检测装置示意图 二、要求 正弦波信号 微弱信号 检测电路 噪声源 V S V N V C V o 纯电阻 分压网络 显示 电路 加 法V i A B C D E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训练教程

参考文献: 1.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委会. 第一届(1994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题目. www. https://www.360docs.net/doc/be12896359.html,.2003.12 2.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委会. 第二届(199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题目. www. https://www.360docs.net/doc/be12896359.html,.2003.12 3.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委会. 第三届(1997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题目. www. https://www.360docs.net/doc/be12896359.html,.2003.12 4.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委会. 第四届(199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题目. www. https://www.360docs.net/doc/be12896359.html,.2003.12 5.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委会. 第五届(200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题目. www. https://www.360docs.net/doc/be12896359.html,.2003.12 6.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委会. 第六届(2003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题目. www. https://www.360docs.net/doc/be12896359.html,.2003.12 7.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委会.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奖作品选编(1994~1995) [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1版. 8.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委会.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奖作品选编(2001)[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版. 9.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委会.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奖作品选编(1999)[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版. 10.高吉祥,黄智伟,陈和.高频电子线路[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第1版 11.黄智伟.无线数字收发电路设计[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第1版 12.黄智伟.电子电路计算机仿真设计[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年第1版 13.黄智伟.射频集成电路原理与应用[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年第1版 14.黄智伟.无线发射与接收电路设计[M].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 版 15.黄智伟.单片无线数据通信IC原理与应用[M].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 年第1版 16.黄智伟.创新素质教育多媒体软件的制作[J]. 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4:104~105 17.黄智伟.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EDA技术教学方法研究[J]. 南华教育2003年第2期: 64-65

电子设计竞赛感悟

电子设计竞赛感悟 虽然无数次的讨论中午们也有争吵,也有不悦,但是总体来说我们配合得还不错。紧赶慢赶,无数调试,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更改,我们设计出来的是电子作品,得到的是实际操作的经验,收获的是互相之间的友谊。看到摆杆到达一项项指标,我们激动的同时,也对自己的团队增加了一份信心。 年轻的小伙子血气方刚,军人呢更是冲劲十足,毕竟不是一个大脑,各有各的想法,看到别人进入误区,自己不懂干着急,同样也把人家的情绪带到了谷底,这样很不利于开展各自的工作,应改互相加油鼓劲,即便是不说话,给同伴一个安静的空间思考问习题也比点燃他心中的火药桶有用得多。哎,事后怎么说都对,但是作为当事人想到达这个样子,我只能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建议谈不上,说下自己的想法吧。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就是大学生的比赛,习题目要求越来越难,限制越来越多,水平已经超过大学生的能力范畴了,这样的习题目,作品达标率不高的结果,在习题目敲定的那一天已经就埋下了伏笔,这对低年级同学的积极性是个不小的打击。习题目到达锻炼检验同志们的水平就可以了,没必要追求难、偏、怪。 电子设计竞赛感悟(三) 经过半年的准备,四天剧烈紧张的奋斗,湖北省“TI杯”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结束了。当我从实验室里走出来看见那满天的繁星的

时候,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骄傲。我现在可以负责任的对自己说:“你的大学生活不是无所作为的,因为你参加了全国的大学生电子竞赛,并且为之奋斗了四天。” 这次竞赛不单单是对我们的知识水平的一次考验,更主要的它是对我们的信心、耐心、恒心等全面素质的一次考验。在大赛的过程中,当我们的硬件电路经过屡次调试都无法实现的时候,我们焦虑过烦恼过,气馁过,曾经想过放弃。但是最终我们坚持下来了,我们又从新树立信心,困了、累了就在简单的床(板凳)上休息一会,醒了我们继续奋斗。我们坚信只要付出了就一定有所收获。在无数次的调试和改进后,终于在数字万用表上显示正确的电压值或电流值的时候。我们心情无比的激动,那份喜悦是用语言无法表达的。在这次大赛中我们无时无刻都在与时间进行赛跑。因为我们知道要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我们必须要完成我们的作品。不然就意味着失败,意味着半年来的努力得不到回报。与时间赛跑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同时这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用我们的话说就是:“与时间争其乐无穷”. 在这次的大赛中还让我知道了团队的重要性。能否有一个默契、向上的团队是成功的一个关键。我们在分配个自的任务的同时互相的帮助、合作能使我们的工作快速的完成。“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一个好的团队中你能够学习到很多的书上学不到的东西。同时也让我感受的了团队合作的快乐,一个真诚的问候“加油”是那么的感动人心。他使我有了无穷的力量,让我信心百倍。当你工作出现错误的时候,一句正确的指点是那么的重要他使我迷途而反。一个信任的眼神,让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训练教程-3.5 声音报警电

3.5 声音报警电路 声音报警电路通常可以有两种方法实现,一是采用单片机或可编程逻辑器件完成,二是采用分立元件实现。 3.5.1分立元件制作的声音报警电路 图3.5.1所示电路中,LM555电路构成的高频多谐振荡器由启动信号启动后,使LM555的第4脚为高电平,可以产生音频信号,Q2则用作音频放大器和扬声器的驱动;实际应用时,也可以将扬声器的电容隔离后接在第3脚的电阻上。 图3.5.1 555电路组成的声音报警电路 图3.5.2 或非门组成的声音报警电路 图3.5.2所示电路中,或非门CD4001A和B构成低频振荡器,在启动信号(低电平有效)触发下,使或非门A的一个输入端为逻辑“0”,振荡器从而被激发,它产生的低频(约10Hz)方波对高频振荡器(由C、D门组成)进行门控制,以产生大约1KHz的信号。调整

R可以改变低频信号的频率,调整2R可以改变音调。 1 3.5.2与单片机接口的声音报警电路与程序 在MCS-51单片机的P1.0口接上一个报警电路,如图3.5.3所示。 图3.5.3 单片机组成的声音报警输出电路 单片机计数器R7控制扬声器响的次数,计数器R6控制响停时间。程序如下:WARM: MOV R7, #10; 响的次数; WAR2: MOV R6, #200; 响的音调; WAR0: ACALL DL10 CPL P1.0 DJNZ R6, W AR0 MOV R6 ,#100 WAR1: ACALL DL10 DJNZ R6, WAR1 DJNZ R7,W AR2 RET 若晶振频率为12MHz时,10ms延时子程序为: DL10 : MOV R5,#120 DL12 : MOV R4, #250 DL11 : DJNZ R4, DL11 DJNZ R5, DL12 RET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2010年TI杯模拟电子系统专题邀请赛试题

宽带放大器(A题) 一、任务 设计制作一个5V单电源供电的宽带低噪声放大器,输出为50Ω阻性负载。 二、要求 1.基本要求 (1)限定采用高速运算放大器OPA820ID作为第一级放大电路,THS3091D 作为末级放大电路,利用DC-DC变换器TPS61087DRC为末级放大电 路供电; (2)放大器电压增益≧40dB(100倍),并尽量减小带内波动; (3)在最大增益下,放大器下限截止频率不高于20Hz,上限截止频率不低于5MHz; (4)在输出负载上,放大器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峰峰值≥10V。 2.发挥部分 (1)在达到40dB电压增益的基础上,提高放大器上限截止频率,使之不低于10MHz; (2)尽可能降低放大器的输出噪声; (3)放大器输入为正弦波时,可测量并数字显示放大器输出电压的峰峰值和有效值,输出电压(峰峰值)测量范围为0.5~10V,测量相对误差小于 5%; (4)其他。 三、评分标准

点光源跟踪系统(B 题) 一、任务 设计并制作一个能够检测并指示点光源位置的光源跟踪系统,系统示意图如图1所示。 光源B 使用单只1W 白光LED ,固定在一支架上。LED 的电流能够在150~350mA 的范围内调节。初始状态下光源中心线与支架间的夹角θ约为60o,光源距地面高约100cm ,支架可以用手动方式沿着以A 为圆心、半径r 约173cm 的圆周在不大于±45o的范围内移动,也可以沿直线LM 移动。在光源后3 cm 距离内、光源中心线垂直平面上设置一直径不小于60cm 暗色纸板。 光源跟踪系统A 放置在地面,通过使用光敏器件检测光照强度判断光源的位置,并以激光笔指示光源的位置。图1 光源跟踪系统示意图 二、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