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改进知识大全

质量改进知识大全
质量改进知识大全

质量改进知识大全

顾客的满意程度,取决于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好坏,要提高顾客的满意程度,就必须不断地进行质量改进。对形成产品或服务质量的各环节进行质量改进,一方面,出现了问题,应立即采取纠正措施;另一方面通过寻找改进的机会,也可预防问题的出现。持续的改进也是2000版ISO9000族标准提出的质量管理八项基本原则之一。

1、质量改进的概念及意义

1.1 所谓质量改进,是消除系统性的问题,对现有的质量水平在控制的基础上加以提高,

使质量达到一个新水平、新高度。

是为向组织及其顾客提供增值效益,在整个组织范围内所采取的提高活动和过程的效果与效率的措施。质量控制与质量改进是相互联系的。质量控制的重点是防止差错或问题的发生,充分发挥现有的能力;而质量改进的重点是提高质量保证能力。首先要搞好质量控制,充分发挥现有质量控制系统能力,使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使产品或服务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然后开展持续的质量改进,在控制的基础上,运用一系列改进工具和方法,使产品从设计、制造到服务,达到一个新水平,不断满足顾客要求。没有稳定的质量控制,质量改进的效果也无法保持。

质量改进的必要性:以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不断降低成本

1.2 质量改进的重要性

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a、质量改进具有很高的投资收益率。

b、可以促进新产品开发、改进产品性能,延长产品的寿命周期。

c、通过对产品设计和生产工艺的改进,更加合理、有效地使用资金和技术力量,充分挖掘企业潜力。

d、提高产品制造质量,减少不合格品的产生,实现增产增效的目的。

e、通过提高产品的适用性,从而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f、有利于发挥企业各部门的质量职能,提高工作质量,为产品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2、质量改进的过程、步骤和内容

2.1 过程、步骤和内容:质量改进从企业内部来看,需要开展质量改进的地方很多,质量改进可应用于生产经营活动所有过程。质量改进是一个过程,要按照一定规则进行,否则会影响改进成效,甚至会徒劳无功。质量改进的基本过程是PDCA模式(大环套小环不断上升的循环)。该模式在前面已经做过介绍,在此不再论述。

a、选择课题。企业需要改进的问题会有很多,经常提到的,不外乎质量、成本、交货期、安全、激励、环境六方面,选择课题时通常也围绕这六方面来选。

b、掌握现状。质量改进课题确定后,就要了解把握当前问题的现状。

c、分析问题原因。分析问题原因是一个设立假说,验证假说的过程。

d、拟定对策并实施。原因分析出来后,就要制定对策,加以实施。对策一定要消除引起结果的原因,防止再发生。

e、确认效果。对质量改进的效果要正确确认,确认的失误会误认为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从而导致问题再次发生。反之,也可能导致对质量改进的成果视而不见,从而挫伤了持续改进的积极性。

f、防止再发生和标准化。对质量改进有效的措施,要进行标准化,纳入质量文件,以防止同样的问题再次发生。

g、总结。对改进效果不显著的措施及改进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予以总结,为开展新一轮的质量改进活动提供依据。

2.2 质量改进的基本途径

通常质量改进有两种基本途径:

企业跨部门人员参加的突破性改进;

由企业各部门内部人员对现有过程进行渐进的持续改进活动。

2.3质量改进的组织

质量改进的组织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从整体的角度为改进项目调动资源,这是管理层,即质量管理委员会(高级管理层的部分成员组成)。二是为了具体地开展工作项目,这是实施层,即质量改进团队或称质量改进小组。织梦内容管理系统3、质量管理小组(QC小组)

3.1 QC小组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3.1.1 QC小组的概念

QC小组是指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员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

QC小组是企业中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是员工参加企业民主管理的经验同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相结合的产物。QC小组同企业中的行政班组、传统的技术革新小组有所不同。

QC小组与行政班组的主要不同点在于:

(1)组织的原则不同。行政班组一般是企业根据专业分工与协作的要求,按照效率原则,自上而下地建立,是基层地行政组织;QC小组通常是根据活动课题涉及的范围,按照兴趣或感情的原则,自下而上结合组建的群众性组织,带有非正式组织的特性。

(2)活动的目的不同。行政班组活动的目的是组织员工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生产经营任务与技术经济指标;而QC小组则是以提高人的素质,改进质量,降低消耗和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而组织起来开展活动的小组。

(3)活动的方式不同。行政班组的日常活动,通常是在本班组内进行的;而QC 小组可以在行政班组内活动,也可以在跨班组、甚至跨部门、跨车间组织起来的多种组织形式,以便于开展活动。

QC小组与传统的技术革新小组也有所不同。虽然有的QC小组也是一种“三结合”的搞技术革新的组织,但传统的技术革新小组侧重于用专业技术进行攻关;而QC小组不仅活动的选题要比技术革新小组广泛得多,而且在活动中强调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强调活动程序的科学化。

3.1.2 QC小组的特点

QC小组有以下几个特点:

(1)明显的自主性。QC小组以员工自愿参加为基础,实行自主管理,自我教育,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2)广泛的群众性。参加QC小组的人员不仅包括领导人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而且更注重吸引生产、服务工作第一线的员工参加。广大员工在QC小组活动中群策群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高度的民主性。QC小组长可以是民主推选的,可以由QC小组成员轮流担任课题组长;在QC小组内部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时,小组成员时平等的,不分职务与技术等级高低,高度发扬民主,各抒己见,互相启发,集思广益。

(4)严密的科学性。QC小组在活动中遵循科学的工作程序,步步深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活动中坚持用数据说明事实,用科学方法分析与解决问题。

3.1.3 QC小组的分类

按照QC小组活动的课题与参加的人员的特点,可以把QC小组分为“现场型”、“攻关型”、“管理型”、“服务型”四种类型。

a.现场型QC小组

现场型QC小组以改进现场存在的问题为课题,以生产班组的操作工人为主体组成。它一般选择的活动课题较小,难度不大,小组成员所能及,活动周期较短,较易出成果。

b.攻关型QC小组

攻关型QC小组通常是由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三结合组成的,以解决关键技术问题为目的,课题难度较大,活动周期较长,需投入较多资源,技术经济效果显著。

c.管理型QC小组

管理型QC小组是由管理人员组成的,以提高业务工作质量和效率,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管理水平为目的。课题的大小,难度不一,效果差别也较大。

d.服务型QC小组

服务型QC小组由从事服务工作的职工组成,以推动服务工作标准化、程序化、科学化,提高服务质量和经济、社会效益为目的。一般活动课题不大,活动时间不长,见效较快。其社会效益往往比经济效益明显。

对QC小组进行分类,是为了突出小组活动的广泛性、群众性,是为了便于对QC 小组活动进行指导,是为了便于分类发表交流,分类评价选优,以调动各层人员的积极性。

3.2 QC小组活动的宗旨

QC小组活动的宗旨,即QC小组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a.提高职工的素质,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广大职工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通过开展QC小组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改进工作和周围环境,从中获得成功的乐趣,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和工作的意义,体验到生活的充实与精神的满足。人们有了这样的感受,便会激发出巨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自身的潜能才会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

b.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广大职工通过开展QC小组活动,不断改进产品质量、工作质量、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生产、服务、工作效率,提高资源利用率,不仅关系个人利益,而且关系企业兴衰和社会经济质量。QC小组应注意选择这方面的课题,开展扎实的活动,取得实效。

c.建立文明的、心情舒畅的生产、服务、工作现场。将QC小组活动与5S、TPM 等活动结合在一起是较为普遍的做法。开展“5S”活动,是加强现场管理,创造良好工作环境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方法。“5S”就是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自律)五个方面的工作。整理(SEIRI):将现场需要的东西与不需要的东西分开,把不必要的东西处理掉,如撤去不需要的设备、管线、工具、模型和个人物品;整顿(SEITON):

把要用的东西根据使用频度分别放置,使常用的东西能及时、准确地取出,保持必要时马上能使用的状态和谁都了解的状态,如放置场所与通道的标志、放置物品及其管理者的标志等;清扫(SESO):去除现场的脏物、垃圾、污点,经常清扫、检查,形成制度,采取根治污物的措施,如彻底改善设备漏水、漏油、漏气和易落灰尘等状况;清洁(SEIKETSU):企业、现场、岗位、设备时时保持干净状态,保持环境卫生,使现场明亮化,如定期进行卫生、安全检查,采取防止污染、噪声和震动的对策等;素养(自律)(SHITSUKE):加强修养,美化身心,养成良好习惯,自觉遵守和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和标准。将“5S”活动内容纳入QC小组活动课题,通过QC小组活动,改善现场环境。

在以上三条宗旨中,关键的一条是提高员工的素质,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为只有人的责任心很强、技术业务能力很高,又有极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会千方百计地提高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也才会建立起文明的、心情舒畅的生产、服务、工作现场。而后两个方面的实践又会反作用于员工素质、积极性、创造性的进一步提高。所以,QC小组活动的这三条宗旨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的。

3.3 QC小组活动的过程

3.3.1 QC小活动的程序

选择课题;现状调查;设定目标;分析原因;确定主要原因;制定对策;实施对

策;检查效果;制定巩固措施;总结和下一步打算。

3.3.2 QC小组活动各步骤可以运用的方法(在本章“

4.质量改进工具”中具体介绍)

使用QC两种七大工具。老七大工具:分层法、调查表、排列图、因果图、直方图、控制图、散布图。新七大工具:系统图、关联图、亲和图、矩阵图、矢线图、PDPC法、矩阵数据分析法。

其它方法:简易图表:正交试验设计法、优选法、水平对比法、头脑风暴法、流程图。

3.3.3 具体活动步骤

a.组成小组

(1)QC小组组长要由小组成员自已选举,也可以轮流担当,不能由上级指定。(2)小组成员要控制在10名以内,人数太多了可以分成几个小组,彼此分工协作或选择不同的题目。

(3)给小组命名,不必拘泥于形式,可以用班组称命名,例如:滚子终磨小组;也可以活跃一些,例如燕山群侠、21世纪战士。

b.选题

小组选择什么样的题目根据小组的性质、实力不同而不相同。一般分以下几大类:(1)QC小组开展的方法:例如推进方法、学习方法、选题的技巧、促使全员参加的方法、成果的发布方法等等。

(2)现场身边的问题:作业或工作上的问题、5S方面的问题、联络沟通方法的改进、记录的改进。

(3)现场感到困难的难题(当然是指那些小组力量能够解决的问题)。

(4)现场以外的问题:前道工序或辅助工序和部门存在的问题、协作厂存在的问题、用户那里存在的问题。

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尽量选身边的问题;

(2)选简单的问题;

(3)选组员共同面临的问题;

(4)有交接班情况下,不同班组的选题要协调好;

(5)可以遵循企业方针或质量方针选题。

从以往企业QC小组选题的统计结果表明:前3位分别是效率、成本和质量。一年解决的问题大多为两个。

c.QC小组内部的例会

(1)每次例会的时间一般在30分钟到一个小时之间。

(2)开例会的时间可以在工作时间内,也可以在工作完成以后。但工作时间以外算不算加班的问题是很敏感的问题,这一点应该明确做出规定。

工作时间里开例会通常是在工作时、班上休息时或待料时,也有的企业在交接班时开例会。

(3)例会的频率通常一个月2~3次。

(4)例会最好在现场开,这样便于紧密联系现场。

(5)对不能参加的成员,应该由组长将有关信息采用记录或其他形式进行传达。(6)小组要事先决定好谁负责司会(具有调动大家一起发言的能力),谁负责记录。

d.QC小组选题的登记

登记通常由QC小组管理部门进行,只有登记过的小组活动才能够得到管理者的理解和各方面的支持,反过来也给小组活动本身带来更强的计划性,减少随意性。e.课题完成

QC小组按照质量改进的步骤课题完成后,要撰写报告,对整个活动进行总结。具体可以按照PDCA的步骤进行总结。

在PDCA的框架里,总结的格式可以灵活多样,生动活泼。

3.4 成果发表

3.4.1 谈实际的过程和感受。即便别人提出批评,也不必太介意,毕竟反映的是实际情况。如果故意拔高,总会让人听了觉得有问题。

3.4.2 如果已经解决了若干个问题,应该由组员共同讨论,选出具有特色和突出的内容进行发表。

3.4.3 如何发表一定要和全体组员共同商量。

3.4.4 要认真琢磨发表的方式、方法,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好不容易做了很多工作,发表时,别人听不明白,或者根本听不见(声音太小),也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当然,胶片的制作方法和技巧有很多,要善于向别人学习和总结,大家一起想办法也是一件乐事。一般要做到脱稿演讲。

3.4.5 不要花费太多的费用。花很多费用,什么样的效果都可能达到,但不应提倡,有些小组的选题是节约成本,降低费用,如果花费较大,就违背了选题的初衷。

3.4.6 发表前可以在组内预先发表一次,对发表时间、声音在小、发表风格、对一些问题的回答进行推敲。

具体对发表成果进行评价时,可以制定一个标准,该标准可作为评价的标准,同时也是小组进行成果总结时依据的要求。但对于效果的评定不要过于偏重实际取得了多少效果、以得了多少经济效益,毕竟QC小组活动强调的是重在参与、重在持续改进。

4、质量改进工具

常用的七种工具:

4.1 因果图(石川馨图)

1953年由日本东京大学教授石川馨第一次提出。

a.因果图的作用:

导致过程或产品问题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因素通过对这些因素进行全面系统地观察和分析,可以找出其因果关系。

质量工程师(中级)《质量专业综合知识》教材

质量工程师 (中级) 《质量专业综合知识》 目录

第一节质量的基本知识 一、质量的概念 二、质量概念的发展 第二节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 一、管理概述 二、质量管理 三、质量管理的发展 四、质量管理培训 五、质量信息管理 第三节方针目标管理 一、方针目标管理的基本知识 二、方针目标管理的实施 第四节质量经济性分析 一、质量的经济性 二、质量成本 三、质量成本构成 四、劣质成本 第五节质量与标准化 一、我国标准的体制 二、标准的制定 三、标准化的常用形式 四、企业标准化 五、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六、世界贸易组织与贸易技术壁垒(WTO/TBT)协议 一、产品质量法 二、职业道德与专业能力要求 1 习题及答案 第一节供应商管理 一、供应链管理概述 二、供应商选择 三、供应商管理的契约要求 四、供应商的质量控制 五、供应商的业绩评定与动态管理第二节顾客满意 一、顾客与顾客要求 二、顾客满意 三、顾客要求的确认 四、顾客满意度测量 第三节顾客关系管理 一、顾客关系管理的含义 二、顾客关系管理技术 2 习题及答案 第一节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知识 一、概述 二、质量管理八项原则 三、 ISO 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第二节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 一、范围 二、质量管理体系总要求和文件要求 三、管理职责 四、资源管理 五、产品实现 六、测量、分析和改进 第三节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一、基本原则 二、主要活动 三、质量管理体系方法 第四节质量管理体系审核 一、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基本概念 一、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基本概念 二、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实施 3习题及答案 第一节质量检验概述 一、质量检验的基本知识 二、不同类别的产品质量检验 第二节质量检验机构

质量岗位职责大全样本

质量管理部门27个岗位职责大全 关注“实验与分析”,每天获取分析检测和科研领域专业知识,提高实验室技术和管理水平。 质量对于公司来说是公司生存和发展生命链,对于每个公司来说,把质量视为公司生命,把质量管理作为公司管理重中之重,已被当前公司各级领导所认同。提高产品质量成为提高公司产品竞争力有效手段。市场竞争已转化为质量竞争,而质量形成于公司产品,因而抓产品质量必要从产品抓起,而质量管理是公司管理基本,也是公司深化管理一项重要内容。 质量管理部要管什么 质量管理部岗位职责 1 质量总监岗位职责

质量总监重要职责是在总经理领导下,负责制定并实行本公司质量战略、质量目的、质量方针和质量体系等工作,全面负责公司质量管理工作,提高客户满意度,实现公司经营战略目的。 1.质量管理体制建设和组织实行 (1)全面负责公司质量工作,制定并组织实行公司质量战略 (2)组织制定质量管理方针,建立相应质量目的 2.推动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与完善 (1)组织和指引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组织质量管理部人员对其进行审核 (2)组织编制完备质量体系文献,监督体系文献执行与寻常管理 (3)组织开展治理管理体系评审与认证工作 3.指引和监督公司质量管理工作 (1)审核公司质量控制流程及制度规范,并监督检查质量执行状况 (2)合同有关部门评估供应商质量体系,选取适当供应商 (3)负责规划、组织和协调质量检查工作 4.持续进行质量改进 (1)负责召开重大专项会议,协调各部门开展重大质量改进和成本减少项目 (2)组织制定质量改进筹划并指引、监督各部门执行 5.质量问题域事故解决 (1)组织开展对产品质量监控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产品质量问题 (2)参加重大质量风险和质量事故解决工作 (3)组织开展对质量投诉管理、调查和解决工作 6.员工质量培训教诲 (1)负责组织质量方面培训工作 (2)在质量培训过程中负责讲授某些质量课程

质量专业基础知识与实务1

质量专业基础知识与实务(初级) 一、单选[共5题,每题1分,总计5分] 1、下列关于质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A.质量是经济发展的战术问题 B.质量水平的高低,反映了一个企业、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素质 C.质量管理是兴国之道、治国之策 D.我国加入WTO之后,对企业实施质量管理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追求质量已成为广大企业家和质量工作者的共识 2、下列关于质量的概念正确的是()。 A.质量是产品的一种物理属性,即耐用性 B.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C.服务的快捷性、准确性及安全性 D.质量是产品满足需求的稳定性,可靠性及时间性 3、下列关于质量方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质量方针是指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质量方向 B.质量方针是企业经营总方针的组成部分 C.质量方针是企业管理者对质量的具体要求和指令 D.企业最高管理者应确定质量方针并形成文件 4、下列不属于与价格有关的顾客满意度指标的是()。 A.公司竞争实力 B.价格的合理性 C.物有所值 D.费率或折扣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行业标准是对国家标准的补充,行业标准在相应国家标准实施后,自行废止 B.地方标准不得与国家标准相抵触,在相应的国家标准实施后,地方标准自行废止 C.地方标准不得与行业标准相抵触,在相应的国家标准实施后,地方标准自行废止 D.在有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时,国家禁止企业制定企业标准 6、为了加强政府对产品质量的宏观管理,掌握重要产品的质量状况,我国于()年建立了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制度。 A.1983 B.1985 C.1992 D.1998 7、下列不属于对质量专业人员处理好同事关系的要求的是()。 A.多赞美和抬高同事,发现同事的长处并请教 B.要注意对他人在工作中的贡献给予肯定 C.努力帮助所管理或指导的人员在专业上不断成长和提高 D.不进行不公平竞争,与所有的同行或有业务往来的人士发展友好关系,增进信任程度

2019年质量月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大全

2019年质量月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大全 单项选择题 1:COPQ是指(B),包含报废、返工、内部和外部遏制的总成本A. 报废成本 B.质量不良成本 C. 返工成本 2:FMEA是一个( C) A 过程分析 B 资源分享 C 风险评估 D 项目策划 3:确保不合格不再发生的措施叫做( B) A 预防措施B纠正措施 C 不合格控制 D 持续改进4:质量反馈环一共几个LOOP 环?(C) A.3 B.5 C. 6 5:BOS方针是一层次文件,是(C)范围内的。 A 区域 B 本地 C 全球 6:BOS文件在哪里能找到( B ) A. Internet B.fjc-web C.公司资料室 7:什么是3C ( B ) A. 质量体系认证 B.中国强制性认证 C.环境体系认证. 8:阻燃标准GB8410里的数值是多少合格?(A) A.≤100mm/min B.<100mm/min C.≤80mm/min 9. CFAA零件认可(PPAP)在客户的什么时间节点之前完成?(C)A.VFF/UCF B.PVS/TTO C 0S/PP

10:一般特性CPK达到多少能满足过程能力?(A) A.≥1.33 B.≥1.67 C.≥1.8 11:PPSC代表(B) A.产品安全签发 B. 潜在产品安全关注 C.产品安全制造认证 12:QC小组活动起源于(A) A.日本 B. 美国 C.德国 13. BOS 是Business OperatingSystem的缩写,是我公司的(A)系统 A.业务运作 B. 采购运作 C. 物料运作 14.为了使不合格品符合规定要求而对其采取的措施是:(B) A. 返修 B. 返工 C. 维修 15. 为了使不合格品满足预期用途而对其采取的措施是:(A) A. 返修 B. 返工 C. 维修 16.当生产线或任意环节发现安全件的失效时,员工应该通知(D) A. 主管 B. 经理 C.PPSC协调员 D. 以上均可 17:一汽大众、一汽轿车、一汽丰田等非营运车辆,整车质量担保期为(C)年或(?)公里,以先到为准. A.1年/10万 B. 2年/10万 C. 3年/10万 18:营运车辆整车质量担保期为(A)年或(?)公里,以先到为准。 A.1年/10万 B. 2年/10万 C. 3年/10万 19:一汽大众项目四个重要节点:VFF 、PVS、(C)、SOP。 A. UCF B.PP C. 0S 20:一汽轿车项目重要时间节点:UCF 、(B)、PP、 MP。

质量管理及产品检验基础知识培训

质量管理及产品检验基础知识培训 前言 质量管理及产品检验工作是企业经营、生产、管理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质量管理贯穿于企业综合管理活动的全过程。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产品检验、特别是成品检验是企业产品交付的最后一道关口。 培训内容目录 一、质量管理员、检验员职责权限及相关要求; 二、质量记录的控制; 三、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内容 一、质量管理员、检验员职责权限 1、质量管理员职责: 1)职责: a参与编制及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及本部门文件记录的管理;参与定期评定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内部质量审核、管理评审等的实施、评价和完善工作,对由此产生的纠正措施进行跟踪验证;参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文件的控制;参与制订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对质量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和落实。 b参与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对公司工艺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改进;参与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点和关键工序的控制,并检查和验收;参与重点项目的质量评审;参与不合格品及用户退货产品的复验、整改及跟踪工作,及有异议的质量问题的仲裁。 c质量信息的整理、分析、归档;参与制订纠正和预防措施并跟踪验证。 d完成领导交付的其它任务。 2)权限: a对公司质量体系运行的检查权; b对产品生产过程质量的检查权; 2、原材料检验员职责权限: 1)职责: a认真贯彻公司原材料检验制度,严格按照检验标准逐项进行检验,做到不漏检、错检;严格按照产品标准、工艺文件、检验卡片,客观地记录检验检测结果;做好不合格原材料的不合格项的认定工作;完成原材料检验记录及质量统计报表;做好对不合格产品原因分析的记录。 b出具原材料质量报告,分析质量原因。做好原材料性能分析,协助采供部门做好合格供方的选择工作。 c每月进行质量总结分析,出具产品质量分析报告,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和方法; d完成领导交付的其它任务。 2)权限: a产品检验标准制定、修改的建议权; b原材料检验的执行权; c对不合格产品认定的决策权。 3、半成品、成品检验员职责权限: 1)职责: a认真贯彻公司半成品、成品、模具及外协加工模具检验制度,严格按照检验标准逐项进行检验,做到不漏检、错检;严格按照检验标准、工艺文件、检验卡片,及时检验并客观地记录检验检测结果;做好不合格半成品、成品不合格项的认定工作,及不合格产品的管理工作;完成产品检验记录及质量统计报表;做好对不合格产品原因分析的记录。 b质量原因分析;做好产品性能分析。 c合理使用和保养检验仪器、设备、用具,并及时检定,保证检验用具精度测量值之准确性。对出现故障、问题的仪器、设备、用具应及时协调修理,保障检验工作的进行。 d完成领导交付的其它任务。 2)权限: a产品检验标准制定、修改的建议权; b检验的执行权;

质量基础知识试题与答案

质量基础知识试题 一、填空题 1.质量职能是指为了使产品具有满足顾客需要的质量而进行的 全部活动的总和。 2.产品质量特性包括:性能、寿命、可信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3.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从顾客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著名的 适用性观点。 4.质量是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5.质量环是指对产品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实现过程进行的抽象描述和理论概括。 6. “三检制”通常是指:自检、互检、专检。 7. 检验方式有:全检和抽检。 8. 所谓处理质量问题的三现是:现场,现物和现认; 9. PDCA循环是指:P:Plan_计划_、D:Do_实施_、C:_Check_检查_,A:_analysis分析。 二、是非题 1.“符合标准”就是合格的产品质量。(×) 2.质量特性是指产品、过程或体系与标准有关的固有特性。(×) 3.服务是产品类别中的一类。(√) 4.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

力。 (√)5.质量检验是对产品质量特性进行检验,以确定每项质量特性合格情况的管理性检查活动。(×) 6.自检、互检、专检这“三检”应以专检为主,自检、互检为辅。 (√) 7.质量控制是按照一个设定的标准去实施检验。(×) 8.最终检验是对最终作业完成的产品是否符合规定质量特性的检验,因此不包括包装的检验。(×) 9.质量是指产品或服务满足顾客需求的程度。(×) 10.从质量和企业关系方面看,提高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证。(√) 11. 首检就是首件检查:(×) 12. 互检就是互相检查:(√) 13. 全检就是全数检查:(√) 14. 抽检就是抽样检查:(√) 15. 免检就是免除检查:(√) 三、单选题 1.质量是一组固有( A )满足要求的程度。 A.特性 B.品质 C.行为的特性 D.特征

质量工程师应具备专业相关知识

质量工程师应具备专业相关知识 第一章质量管理概论 (一)质量的基本知识1.掌握质量的概念(含相关术语:组织、过程、产品、体系等)2.熟悉质量特性的内涵3.熟悉质量概念的发展 (二)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1.熟悉管理的职能2.了解管理幅度和层次3.掌握质量管理定义(含相关术语: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等)4.掌握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5.了解质量管理发展的阶段6.熟悉八项质量管理原则7.熟悉过程方法模式8.掌握顾客、顾客要求和顾客满意的概念9.了解顾客要求的确认10.了解顾客满意度和顾客满意度指标11.了解质量管理专家的理念(戴明、朱兰、石川馨等关于质量的理念) 二、质量与标准化 (一)标准与标准化的基础知识1.掌握标准与标准化的基本概念2.了解标准化的作用3.掌握我国标准的分级和标准的性质 (二)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1.掌握国家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概念2.熟悉采用国际标准的程度(三)企业标准化 1.掌握企业标准化的概念和基本任务2.熟悉企业标准体系的构成3.熟悉对企业标准贯彻实施的监督(四)了解世界贸易组织/贸易技术壁垒(WTO/TBT)协议的基本内容和原则 三、产质量量法和职业道德规范 (一)产质量量法 1.熟悉产质量量法的立法原则2.掌握产质量量法的适用产品范围3.熟悉产质量量责任的概念4.掌握判断产质量量责任的依据5.掌握《产质量量法》中对企业质量管理的要求6.掌握生产者、销售者的产质量量义务7.熟悉《产质量量法》明令禁止的产质量量欺诈行为8.熟悉《产质量量法》对企业及产质量量的监督管理和激励引导措施 (二)职业道德与专业能力要求 1.熟悉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行为的基本要求2.熟悉质量专业技术人员专业能力的基本要求

{品质管理品质知识}质量专业基础知识与实务

{品质管理品质知识}质量专业基础知识与实务

A.1983B.1985C.1992D.1998 7、下列不属于对质量专业人员处理好同事关系的要求的是()。 A.多赞美和抬高同事,发现同事的长处并请教 B.要注意对他人在工作中的贡献给予肯定 C.努力帮助所管理或指导的人员在专业上不断成长和提高 D.不进行不公平竞争,与所有的同行或有业务往来的人士发展友好关系,增进信任程度 8、下列不属于程序的理解要点的是()。 A.程序指的是一种方法、途径 B.方法、途径未必是程序,程序是一种规定的方法、途径,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可能有多种方法、多种途径,其中所规定的一种方法或途径就是程序C.程序不是文件,但程序可以文件的形式存在 D.某项活动或过程一般有多种程序 9、某长度测量值为19.80mm,有效位数为()位。 A.2B.3C.4D.不确定 10、测量一根标称值为10.2mm的甲棒长度时,得到的实际值为10.0mm;而测量一根标称值为100.2mm的乙棒长度时,得到的实际值为100.0mm,则两个中较准确的是()。 A.甲B.乙C.甲与乙一样准确D.不能判断 11、其效应可以通过修正来消除的是()。 A.系统误差B.随机误差C.随机变量D.所有误差都可以 12、狭义的认为,计量是与测量结果()有关的,与测量不确定度联系在一起的一种规范化的测量。 A.有效度B.准确系数C.误差范围D.置信度 13、如掷一颗骰子,事件A=“出现4点”,事件B=“出现偶数点”,则A、B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A.A=BB.ABC.ABD.AB 14、=()。

A.n!/x!(n-x)!B.n!/x! C.(n-x)!/n!D.x!/n!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μ0.1=μ0.9 B.μ0.5=1 C.由于μ0.9495=1.64,μ0.9505=1.65,则μ0.95=1.645 D.正态分布一定是偶函数 1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θ是估计量与真值θ的偏差,是随机的 B.样本均值是总体均值μ的无偏估计 C.样本标准差s是总体标准差的无偏估计 D.样本方差s2是总体方差σ2的无偏估计 17、u的α分位数uα是满足下列等式的实数:P(U≤Uα)=()。 A.α/2B.αC.1-αD.1-α/2 18、下列不能作为检验批的是()。 A.同型号B.同等级,同种类 C.不同来源D.生产条件、日期基本相同 19、在抽样检验中,认为是最被关注的一种不合格为()。 A.A类不合格B.B类不合格 C.C类不合格D.不合格 20、接收质量限AQL是对生产方的过程质量提出的要求,是允许的生产过程平均的()。 A.平均值B.最小值 C.最大值D.初值 21、在确定AQL值时,也必须考虑产品对下道工序的影响和产品的价格,产品对下道工序影响大,AQL取值越();产品越贵重,AQL应越()。 A.大,大B.大,小 C.小,大D.小,小

品质管理基础知识品质基础知识培训

品质管理基础知识品质基础知识培训 1.公司的质量方针是什么?答:全员参与,规范运作,预防为主,持续改进,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 2.质量方针里的客户包括那些?答:按接受产品所有者情况分有内部客户和外部客户两类。 3.什么是内部客户?答:(针对产品而言)内部客户,就是指组织内部存在供求关系的不同工序或部门。如:内图工序完成的产品要交给内蚀工序,内蚀工序就是内图工序的客户。 4.什么样的产品才是客户满意的产品?答:所谓客户满意的产品包含几个方面,客户满意的交货期; 客户满意的产品质量; 客户满意的服务; 客户满意的价格。 二、品质管理基础知识 1.什么是质量?答:质量就是一组固有的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2.什么是固有的特性?答:“固有的”就是指某事物或某物中本来就有的,尤其是那种永久的特性。如:某PCB板的尺寸、孔径等。 3.质量特性包括哪些方面?答:性能、适用性、可信性(可用性、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环境、经济性和美学性。 4.根据对顾客满意的影响不同,质量特性可分为哪几类?答:关键质量特性、重要质量特性、次要质量特性。 5.关键质量特性的定义是什么?答:是指若超过规定的特性值要求,会直接影响产品安全性或产品整机功能丧失的质量特性。 6.重要质量特性的定义是什么?答:是指若超过规定的特性值要求,会造成产品部份功能丧失的质量特性。 7.次要质量特性的定义是什么?答:是指若超过规定的特性值要求,暂不影响产品使用功能。 8.质量具有什么样的特性?答:广义性、时效性、相对性。 9.质量概念的关键是什么?答:满足要求,而这些要求必须转化为有指标的特性,作为评价、检验和考核的 1

品质基础知识-品质篇

品质基础知识-品质篇 一、品管工作 1、检验工作--进料、制程、成品检验;计量工具、质量记录保存。 2、预防工作--缺点记录之分析、数据之分析、抽样计划的设计。 3、评价工作--顾客抱怨处理、全厂品质稽核、品质报告提出、改善对策的成效评估。 二、品管部机能 1、对全厂品质管制教育之实施 2、品质活动之制定与推动 3、品质规范之建立 4、制程能力之解析 5、异常之对策改善活动 6、提示管制图或品质报告 7、供料厂商之辅导 8、客户品质抱怨之处 9、品质成本核算 10、各种检查工作之执行 三、品管中英文表示 1、IPQC(In Process Quality Control)-制程巡检 2、IQC( In Coming Quality Control)—进料检验 3、FQC(Final Quality Control)—最终品质检验 4、OQC(Outgoing Quality Control)--出货检验 5、QA(Quality Audit)--品质稽核 6、QA(Quality Assurance)---品质保证 7、QE(Quality Engineering)-----品质工程

8、QCC(Quality Control Circle)---品管圈 9、TQM(Total Quality Manaage)---全面品质经营 10、TQC(Total Quality Control)-----全面品质经营 11、SPC(Statistics Processs Control)----统计制程管制 12、COQ(Cost Of Quality)----品质成本 13、AQL(Accept Quality Control)---允收品质水准 四、品管名词解释 1、品质管制(QC)――为了经济地制造出符合消费者要求的品质之产品或服务之方法体系 2、品质保证(QA)----为了保证充分滿足消费者所要求的品质,生产和服务者在品质系统内实施并依需要证明其能提供足够的信心。使人相信某一实体将会达到品质要求而所进行之系统性活动称为品质保证。 3、品质检查(QI)――以某些方法来试验品质,并将其结果与品质判定基准比较,以确定各个物品为良品或不良品或与批定基准相比较以判定它是否合格。 4、全面品质管制(TQC)――将一个组织内各单位的品质开发、品质维持、及品质改进的各项努力整合起来籍以使行销,工程,生产与售后服务能以达到最经济的水准,使顾客完全滿意的有效制度。 5、全面品质保证――以顾客为导向从企画,执行、检查到回馈;包含了公司所有的部门及所有的成员不断地追求品质改善,依循零缺点的保证而成为习惯的一种方式。 6、质量――指某一项产品或服务整体之特徵,包括产品或服务明显和潜在之要求。 7、抽样检验―――从群体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经过试验或测定以后以其结果与判定基准相比较,再利用统计方法,判定以群体是合格或不合格的检验过程,称为抽样检验。

质量管理基础知识培训教材(DOC 185页)

质量管理基础知识 培训教材 第一章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质量常用术语 1、质量 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2、要求 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3、顾客 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顾客可以是组织内部的或外部的。 4、顾客满意 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 5、体系(系统)

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 6、管理体系 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 7、质量管理体系 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 8、质量方针 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 9、质量目标 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 10、最高管理者 在最高层指挥和控制组织的一个人或一组人。 11、质量管理 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在质量方面的指挥和控制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12、质量策划 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 13、质量控制 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 14、质量保证 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 15、质量改进

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16、持续改进 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制定改进目标和寻求改进机会的过程是一个持续过程,该过程使用审核发现和审核结论、数据分析、管理评审或其他方法,其结果通常导致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 17、组织 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得到安排的一组人员及设施。 18、相关方 与组织的业绩或成就有利益关系的个人或团体。 19、产品 过程的结果。有下述四种通用的产品类别: 1)服务(如运输); 2)软件(如计算机程序、字典); 3)硬件(如发动机机械零件); 4)流程性材料(如润滑油)。 20、程序 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 21、特性 1)物理的(如:机械的、电的、化学的或生物学的特性); 2)感官的(如:嗅觉、触觉、味觉、视觉、听觉); 3)行为的(如:礼貌、诚实、正直); 4)人体工效的(如:生理的特性或有关人身安全的特性); 5)功能的(如:飞机的最高速度)。

质量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质量基础知识试题 姓名:日期:得分: 一、填空题:(总分10分,每空1分) 1.质量职能是指为了使产品具有满足顾客需要的质量而进行的 全部活动的总和。 2.产品质量特性包括:性能、寿命、可信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3.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从顾客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著名的适用性观点。 4.质量是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5.质量环是指对产品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实现过程进行的抽象描述和理论概括。 : 二、是非题:(总分20分,每题2分) 1.“符合标准”就是合格的产品质量。(×) 2.质量特性是指产品、过程或体系与标准有关的固有特性。(×) 3.服务是产品类别中的一类。(√) 4.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5.质量检验是对产品质量特性进行检验,以确定每项质量特性合格情况的管理性检查活动。(×)6.自检、互检、专检这“三检”应以专检为主,自检、互检为辅。 (√)

7.质量控制是按照一个设定的标准去实施检验。(×){ 8.最终检验是对最终作业完成的产品是否符合规定质量特性的检验,因此不包括包装的检验。(×) 9.质量是指产品或服务满足顾客需求的程度。(×) 10.从质量和企业关系方面看,提高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证。 (√) 三、单选题:(总分40分,每题4分) 1.质量是一组固有( A )满足要求的程度。 A.特性 B.品质 C.行为的特性 D.特征 2.从适合顾客需要的角度对产品质量下定义被称为( D )。 A.符合性质量 B.广义性质量 C.满意的质量 D.适用性质量 3.《产品质量法》于( B )年7月8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修改决定。 【 .2000 C 4.产品质量责任是指生产者、销售者以及其他对产品质量具有责任的违反( D )规定的产品义务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A.刑法 B.标准化法 C.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D.产品质量法 5.质量检验“把关”指的是( C )。 A.不合格品进行统计分析 B.测定过程(工序)能力 C.不合格品不放行 D.不合格工序不准运行 6.质量检验的主要功能包括( B )。

品质管理基础知识

品质管理基础知识 1、差不多概念 QC:(Quality Control)品质操纵 QM: (Quality Manage) 品质治理 IQC: (Incoming Quality Control) 来料检验 IPQC: (In process Quality Control) 制程检验 FQC: (Final Quality Control) 最终检验 OQC: (Outgoing Quality Control) 出货检验 QA: (Quality Audit) 品质保证 QR: (Quality Record) 质量记录 QE: (Quality Engineering)] 品质工程 QP: (Quality Plan) 品质打算 2、差不多术语 2.1 品管: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与活动。 2.2 质量:反映实体满足用户明确或隐含之需要的特点和特性的总和。 2.2.1 实体是可单独描述和研究的事物。 实体能够是:A 活动或过程 B 产品 C 组织体系或人 D 以上各项的任意组合 ※讲明:产品是活动或过程的结果 产品:a.可包括服务、硬件、软件或流程性材料,或其中的任何组合; b.能够是有形的(如组件或流程性材料), 也能够是无形的(如知识、概念),或者是它们的组合; c.产品能够是预期的(如提供给客户的)或非预期的(不愿有的结果) 2.2.2 明确或隐含之需要 a.明确的需要是法律法规要求或合同中列明的条件等, 隐含的需要则是相对明确的需要而言; b.需要包括:性能(可用性)、合用性、可靠性、可修理性、耐久性、安全性、环保性、经济性、美观性。

性能:按照产品使用目的所提出的各项功能要求,包括正常性能、专门性能、效率等。 合用性:产品对具体不同的消费群之适合度。 寿命(耐久性):产品能正常使用的期限,包括使用寿命和储存寿命两种。 可靠性:产品在规定的时刻内和规定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安全性:产品在流通和使用过程中保证安全的程度。 经济性:产品寿命周期内的总费用,包括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两方面。 环保性:产品的生产流通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所造成的危害程度。 修理性:产品故障修理之方便与可行性。 美观性:产品的外形、美学、造型、装璜、款式、色彩、包装等。 2.3 品质:以最低的成本制造出符合大众需求的产品或服务。 2.3.1 品质表示法 1.市场品质:消费者所需求的品质; 2.设计品质:公司所欲达到的目标品质,以蓝图或设计规格为准; 3.制成品质:以设计品质为目标,而实际上制造出来的产品品质; 4.等级概念:对功能用途相同但质量要求不同的褓所做的分类或排序(例如欧洲及德国客户要求较严,而美国客户要求相对较低等)2.3. 2 品质的表示是按照需要的项目分别予以评判,加以规整形成检验标准; 2.4 品质治理:系统地运用与品质有关的一切资源(包括人力、技术、设备、原料及金钞票等)所进行的活动,使产品能经济有效地达成品质目标。 2.5 检验:对实体的一个或多个特性进行诸如测量、检查、试验或度量并将结果与规定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每项特性合格情形所进行的活动。

服务行业品质管理知识大全

第一章品质管理概述 品质管理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生产效率和成本。加强品质管理,不仅能带动其它管理工作,而且还能降低产品成本,增加企业利润,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和企业信誉。因此,品质管理是经济繁荣的重要基础,它已受到世界各国政府与企业的高度重视。 第一节服装品质管理的特点和意义 我国的纺织服装行业是国民经济一个重要的产业部门,经过“七五”、“八五”的努力,服装产品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改善。“九五”期间,国家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深化改革、实施国产服装名牌战略,推动服装企业向正规化、标准方向发展,全面提高了我国服装产品的质量和档次。 服装企业虽有其自身的特点,但也与其它行业一样,要想拥有市场,也要遵循品质管理的基本规律,重视品质管理工作,广泛开展服装全面品质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繁荣,面对国内外市场的竞争,我国的服装产品正在从数量优势向数量、质量优势转化,生产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方向迈进,尤其是目前我国纺织服装行业正处于转型时期,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对争创国产名牌服装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一、服装工业及其品质管理的特点 1、我国服装工业的现状服装工业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有了蓬勃发展。“六五”期间,服装工业实现了高速增长,全国成衣产量达12.67亿件,服装出口创汇达20.5亿美元。在此发展的基础上,“七五”期间我国服装工业又有了新发展,成衣产量已超过30亿件,出口创汇达68.48亿美元,约占纺织出口总额的50%。“八五”期间,服装工业取得了重大进展,成衣生产能力已超过50亿件,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创汇提前三年达到预定目标,使我国服装生产

总量和出口总量跃居世界前列。至1997年底服装生产总量为96亿件,出口创汇达367亿美元,仍居世界第一。目前,服装企业约有六万多家。经过近50年的发展,我国服装工业已经形成国有、集体、个体、中外合资与合资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生产、科研、教育、信息等逐渐配套,以大企业为骨干,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多层次,多元化的服装工业体系。 在产品质量方面,据国家技术监督局统计,1996年对14个企业抽查,男女西服的合格率为81.3%;1997年对童装和茄克衫产品进行了大面积抽查,童装产品的合格率为79.7%,茄克衫产品的合格率为82.35%。另据对涉及11个省市的96个生产企业的抽查结果表明:我国的童装、茄克衫产品的缝制质量基本过关,工艺制定合理,缝制线迹整齐,外观平服,有些产品工艺制定相当科学,从面料、衬料的选择到拉链、钮扣及辅料的选用均采用优质材料,加上设计合理,使得产品达到一定档次。说明了企业在注重外观制作的同时,也普遍重视产品内在质量,使得童装、茄克衫产品总体质量水理在逐年提高。总之,我国童装、茄克衫市场比较繁荣,高、中、低档产品基本满足了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但其生产企业一般规模不大,主要是由于童装、茄克衫以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性质决定的,中小型企业组织生产调头快,适应市场能力较强。 从总体来看,我国服装工业的发展目前仍处于成长阶段,服装产品总体质量还不算高,在产品档次、技术装备、经营管理上与先进的工业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这些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服装工业技术装备整体水平偏低。世界先进国家的制衣设备已普遍采用微机控制和机电一体化,并向高速化、连续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我国的服装设备经过近年来的技术改造虽有了较大的改善,但从技术装备的总体水平来看仍很落后,尽管有些工序如布料的检验,纸样推档放码、排料、衣片裁剪等操作有些已由计算机控制,使工作逐步从劳动力密集型转变为技术密集型,但缝纫、整烫等工序还大量使用人工劳动。就服装CAD技术服务企业的普及率来说,现在还不到2%,“九五”期间,国家争取达到5%。服装工业加工手段

2018年质量月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大全

2018年质量月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大全现在是9月,也是一年一度的质量月,这是一个强调质量生产的时候,2018年质量月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大全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单项选择题 1:COPQ是指(B),包含报废、返工、内部和外部遏制的总成本 A. 报废成本 B.质量不良成本 C. 返工成本 2:FMEA是一个( C) A 过程分析 B 资源分享 C 风险评估 D 项目策划 3:确保不合格不再发生的措施叫做( B) A 预防措施B纠正措施 C 不合格控制 D 持续改进 4:质量反馈环一共几个LOOP 环?(C) C. 6 5:BOS方针是一层次文件,是(C)范围内的。 A 区域 B 本地 C 全球 6:BOS文件在哪里能找到( B ) A. Internet C.公司资料室 7:什么是3C ( B ) A. 质量体系认证 B.中国强制性认证 C.环境体系

认证. 8:阻燃标准GB8410里的数值是多少合格?(A) A.≤100mm/min B.<100mm/min C.≤80mm/min 9. CFAA零件认可(PPAP)在客户的什么时间节点之前完成?(C) A.VFF/UCF/TTO C 0S/PP 10:一般特性CPK达到多少能满足过程能力?(A) A.≥ B.≥ C.≥ 11:PPSC代表(B) A.产品安全签发 B. 潜在产品安全关注 C.产品安全制造认证 12:QC小组活动起源于(A) A.日本 B. 美国 C.德国 13. BOS 是Business OperatingSystem的缩写,是我公司的(A)系统 A.业务运作 B. 采购运作 C. 物料运作 14.为了使不合格品符合规定要求而对其采取的措施是:(B) A. 返修 B. 返工 C. 维修 15. 为了使不合格品满足预期用途而对其采取的措施是:(A) A. 返修 B. 返工 C. 维修

质量管理专业综合知识

质量(品质治理)专业综合知识 第一章质量治理概论 第一节质量的差不多知识 质量是经济进展的战略问题,质量水平的高低,反映了一个企业、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素养。质量治理是兴国之道,治国之策。人类社会自从有了生产活动,特不是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活动,便产生了质量的活动。围绕质量形成全过程的所有治理活动,都可称为质量治理活动。人类通过劳动增加社会物质财宝,不仅表现在数量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质量上。质量是构成社会财宝的关键内容。从人们衣、食、住、行,到休闲、工作、医疗、环境等无不与质量息息相关。优良的产品和服务质量能给人们带来便利和愉快,给企业带来效益和进展,给国家带来繁荣和强大。而劣质的产品和服务会给人们带来苦恼甚至灾难。

一、质量的概念 质量的概念最初仅用于产品,以后逐渐扩展到服务、过程、体系和组织,以及以上几项的组合。 1.质量的概念 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在理解质量的概念时,应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1)关于“固有特性” 特性指“可区分的特征”。能够有各种类不的特性,如物的特性(如机械性能);感官的特性(如:气味、噪音、色彩等);行为的特性(如礼貌);时刻的特性(如:准时性、可靠性);人体工效的特性(如生理的特性或有关人身安全的特性)和功能的特性(如飞机的最高速度)。 ①特性能够是固有的或给予的。“固有的”确实是指某事或某物中本来就有的,尤其是那种永久的特性。例如,螺栓的直径、机器的生产率或接通电话的时刻等技术特性。 ②给予特性不是固有的,不是某事物中本来就有的,而是完成产品后因不同的要求而对产品所增加的特性,如产品的价

格、硬件产品的供货时刻和运输要求(如:运输方式)、售后服务要求(如:保修时刻)等特性。 ③产品的固有特性与给予特性是相对的,某些产品的给予特性可能是另一些产品的固有特性,例如:供货时刻及运输方式对硬件产品而言,属于给予特性;但对运输服务而言,就属于固有特性。 (2)关于“要求” 要求指“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①“明示的”能够理解为是规定的要求。如在文件中阐明的要求或顾客明确提出的要求。 ②“通常隐含的”是指组织、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惯例或一般做法,所考虑的需求或期望是不言而喻的。例如:化妆品对顾客皮肤的爱护性等。一般情况下,顾客或相关方的文件(如:标准)中可不能对这类要求给出明确的规定,组织应依照自身产品的用途和特性进行识不,并做出规定。 ③“必须履行的”是指法律法规要求的或有强制性标准要求的。如食品卫生安全法、GB8898 “电网电源供电的家用和类

质量工程师考试基础知识汇总

质量工程师考试基础知识 汇总 一、质量的定义及其要点 一、容提要: 主要介绍质量和质量管理的概念、术语和相关知识。 二、重点、难点: 质量、质量特性的概念和涵,管理的职能及质量管理的相关定义和理念。 大纲要求: 1.掌握质量的概念(含相关术语:组织、过程、产品、要求、顾客、体系、质量特性等) 2.掌握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3.掌握质量管理的定义(含相关术语: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 一、质量的定义及其要点 1.质量的定义 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2. 要点 (1)“固有特性” 特性:可区分的特征。 固有特性:指在某事或某物中本来就有的,尤其是那种永久的特性。 赋予特性:是完成产品后因不同要求而对产品所增加的特性。 固有与赋予特性的相对性:不同产品的固有特性和赋予特性不同,某种产品的赋予特性可能是另一些产品的固有特性(转换)。 例题:在某事或某物中本来就有的特性指的是() A. 产品的“固有特性” B. 产品的“赋予特性” C. 产品的“重要特性” D. 产品的“一般特性” 答案:A (2)“要求” 要求:指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明示的:可以理解为是规定的要求。如在文件中阐明的要求或顾客明确提出的要求。 通常隐含的:是指组织、顾客和其它相关方的惯例或一般做法,所考虑的要求或期望是不言而喻的,应该这样做的。 必须履行的:是法律、法规或强制性标准要求的。 要求可由不同的相关方提出,不同相关方对同一产品的要求可能不同。组织在确定产品要求时,应兼顾顾客及相关方的要求。 要多方面的,可以修饰为:产品要求,质量管理体系要求,顾客要求等。 (3)质量的经济性、广义性、时效性和相对性 经济性:由于要求汇集了价值的表现,价廉物美实际上是反映人们的价值取向,物有所值,就是表明质量有经济性的表征。

品质管理基础知识试卷及答案

品质管理基础知识试卷及答案 一、判断题 1.质量是指产品或服务满足顾客需求的程度。 ( × ) 2.从质量和企业关系方面看,提高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证。 ( √ ) 3.顾客满意是指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 ( √ ) 4.质量检验阶段是一种事后把关型的质量管理,因此不是一种积极的质量管理方式。( √ ) 5.朱兰的质量管理三部曲是一个由质量策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三个互相联系的阶段所构成的一个逻辑的过程。 ( √ ) 6.全面质量管理强调“始于识别顾客的需要,终于满足顾客的需要",顾客就是指外部的最终的顾客。 ( × ) 7.质量策划明确了质量管理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是质量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 √ ) 8.质量改进意味着质量水准的飞跃,标志着质量活动是以一种螺旋式上升的方式不断提高。( √ ) 9.质量管理体系是为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而建立的管理工作系统。 ( √ ) 10.因果图用于寻找质量改进应针对的主要问题。 ( × ) 11.头脑风暴的过程强调自由平等,不必尊重领导的意见。 ( √ ) 12.排列图是按重要性排序显示各个原因变量的作用,从而识别改进机会的一种工具。( √ ) 13.排列图是分析质量数据分布状况的工具。 ( × ) 14.QC小组活动是组织的自主行为,推进QC小组活动健康持久地发展,是领导和有关管理部门的职责。 ( √ ) 15.5 S就是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安全。 ( × ) 16.“符合标准”就是合格的产品质量。(×) 17.质量的定义“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是广义质量的概念。(√) 18.八项质量管理原则是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 19.过程检验特别应重视首件检验。(√) 20.最终检验是对最终作业完成的产品是否符合规定质量特性的检验,因此不包括包装的 检验。(×)

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知识汇总adi(27个 doc)7

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知识汇总adi(27个 doc)7

Supervisory Guidance on Complex Wholesale Borrowings Over the past several years, commercial bank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reliant on wholesale borrowings obtained from a number of financial intermediaries, including Federal Home Loan Banks, other commercial banks, and securities firms. These borrowings frequently have attractive features and pricing, and can, if properly assessed and prudently managed, enhance a bank's funding options and assist in controlling interest rate and liquidity risks. Among the reasons banks use these types of borrowings is that the initial cost of funds is low when compared to other liabilities with similar maturities. At the same time, however, certain wholesale borrowings have become more complex, and some structures include various types of embedded options.1 If not thoroughly assessed and prudently managed, these more complex funding instruments have the potential over time to significantly increase a bank's sensitivity to market and liquidity risks. Maturity mismatches or the embedded options themselves can, in some circumstances, adversely affect a bank's financial condition, especially when the terms and conditions of the borrowings are misunderstood. The growing use of wholesale borrowing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risks associated with the complex structures of some of these borrowings, makes it increasingly important for bank supervisors to assess the risks and risk management processes associated with these sources of funds. This letter provides additional supervisory guidance for the review of complex wholesale borrowings that supplements and expands upon existing general guidance on bank funding and borrowings.2 In addition to the sound practice guidance regarding bank liability management and funding in general, supervisors should take the following steps, as appropriate, when assessing a bank with material amounts of wholesale borrowings: 1. A review of the bank's borrowing contracts for embedded options or other features that may affect the bank's liquidity and sensitivity to market risks. In addition, examiners should review the collateral agreements for fees, collateral maintenance requirements, including triggers for increases in collateral, and other features that may affect the bank's liquidity and earnings. 2.An assessment of bank's management processes for identifying and monitoring the risks of the various terms of each borrowin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