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进展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进展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进展

文章编号:100525630(2006)0620078206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进展

Ξ

何修军1,蒋孟衡1,肖子剑2,涂小强1

(1.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光电技术系,四川成都610225;

2.电子科技大学光电信息学院,四川成都610054

) 摘要:系统介绍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 ED )的结构和发光机理,从有机半导体的能带

结构和OL ED 的能带结构,分析了OL ED 发光过程,指出了如何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最

后概述了器件的技术进展和应用前景,并展望了未来OL ED 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能带结构;发光机理

中图分类号:TH 383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the organ ic l ight -e m itti ng dev ices

H E X iu 2jun 1,J IA N G M eng 2heng 1,X IA O Z i 2j ian 2,TU X iao 2qiang

1

(1.Chengdu U niversity of Info rm ati on Techno logy ,Chengdu 610225,China ;2.Schoo l of Op toelectronic Info rm ati on ,U 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 logy of China ,Chengdu 610054,China )

Abstract :T he structu re and the ligh t em itting m echan is m of the o rgan ic ligh t 2em itting devices (OL ED )is in troduced .T he band structu re of the o rgan ic sem iconducto r and the band structu re of the OL ED is analyzed and the sub stance of the OL ED lum inescence p rocess is given .In the end ,the recen t advances in techno logy and the app licati on fo reground on the devices are summ arized ,and fu tu re devel 2opm en ts are given .

Key words :OL ED ;band structu re ;ligh t em itting m echan is m

1 引 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显示器也在迅速地更新换代。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 rgan ic ligh t 2em itting

devices ,OL ED )以其优越的性能脱颖而出,具有如下优点

[1~3]:(1)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易进行大规模、大面积生产,具有超薄、大面积、便于携带、平板显示等特点。

(2)主动发光,视角范围大,接近于180°;响应速度快,图像稳定,图像刷新率比液晶显示器快100倍~1000倍;发光效率高,亮度大,可实现全色显示。

(3)有机材料的机械性能好,易加工成各种形状;可以采用树脂作为基板,制备可折叠的柔性显示器。(4)驱动电压低,能耗低,能与半导体集成电路的电压相匹配,使大屏幕平板显示的驱动电路容易实第28卷 第6期

2006年12月 光 学 仪 器O PT I CAL I N STRUM EN T S V o l .28,N o.6

D ecem ber,2006

Ξ收稿日期:2006201206

基金项目:四川省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4JY 0292104)

作者简介:何修军(19722),男,四川仪陇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发光材料与器件方面的研究。

现。

(5)全固态结构,抗震性能好,因而可以适应巨大的加速度和剧烈振动等恶劣环境。

OL ED 的应用前景非常诱人,它完全可以代替阴极射线管(CR T )、

液晶显示器(L CD )、发光二极管(L ED ),实现显示器件的轻量化、薄型化、高亮度、快速响应、高清晰度、低电压化、高效率化和低成本化。另外,它还可以作为新型光源使用。

现从OL ED 的结构和发光原理、种类、发光效率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等方面作一概述,以期能对国内外学者在此方面的研究有所帮助。

2 OL ED 器件的结构及发光机理

2.1 OL ED 器件的结构[4]

OL ED 器件的基本结构属于夹层式结构,发光层被两侧电极像三明治一样夹在中间,一侧为透明电极以便获得面发光输出。阳极一般使用功函数较高的材料即氧化铟-氧化锡(ITO )。在ITO 上再用蒸发蒸镀法或旋转涂层法制备单层或多层有机膜,膜上面是金属阴极。由于金属的电子逸出功函数影响电子的注入效率,因此要求其功函数尽可能低。

大多数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是单极性的,同时具有均等的空穴和电子传输性质的有机材料很少,一般只具有良好传输空穴的性质或传输电子的性质。为了增加空穴和电子的复合几率,提高器件的效率和寿命,

OL ED

的结构从简单的单层器件发展到双层器件、

三层器件甚至多层器件,如图1。图1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结构图

EL 2发光材料;H TL 2空穴传输层;ETL 2电子传输层;ELL 2空穴传输层;H I L 2空穴注入层;E I L 2电子注入层。

因为采用单极性的有机物质作为单层器件的发光材料,会使电子与空穴的复合自然地靠近某一电极,当复合区越靠近这一电极,就越容易被该电极所淬灭,而这种淬灭有损于有机物的有效发光,从而使

OL ED 发光效率降低。

采用双层、三层甚至多层结构的OL ED ,能充分发挥各功能层的作用,调节空穴和电子注入到发光层的速率,使注入的电子和空穴限制在发光层处发生复合,可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只有使注入的电子和空穴最大限度地在发光层处复合,才能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

由于大多数有机材料导电性能较差,只有在很高的电场强度下才能使载流子从一个分子流向另一个分子,因此有机膜的总厚度不宜超过几百纳米,否则器件的驱动电压太高,失去了OL ED 的实际应用价值。

2.2 OL ED 的发光机理

OL ED 的发光机理一般认为是在外界电压的驱动下,由电极注入的电子和空穴在有机物中相遇,并将能量传递给有机发光分子,将电能转换为分子内能,使其受到激发,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当受激发分子从激发态回到基态时辐射跃迁而产生发光现象。OL ED 的发光过程可以看作是分以下四个过程完成的,如图2:(1)载流子的注入,电子和空穴分别从阴极和阳极注入夹在电极之间的有机功能薄膜层;(2)载流子的传输,载流子分别从电子传输层和空穴传输层向发光层迁移;(3)复合,空穴和电子在发光层中相遇而复合;(4)激子产生,并通过辐射和非辐射过程释放能量,同时发光。

?97?第6期何修军等: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进展 

为了提高器件的效率和寿命,研究工作者们不仅进行了如图1中宏观的器件结构改进,制作出从单层到多层的OL ED ,而且近年来将研究热点集中在从微观上对构成OL ED 的层与层内表面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提高有机材料功能层与无机ITO 玻璃表面、阴极表面及各有机功能层间的附着性,使得来自阳极和阴极的载流子更容易注入到有机功能薄膜中

图2 OL ED 的发光过程

3 OL ED 的能带结构

3.1 有机半导体的能带结构制造高效OL ED 的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是OL ED 的发光机制,它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有机发光材料的能带结构。绝大多数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属于有机半导体,它们普遍具有长程无序、短程有序的特点,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是范德瓦尔斯力,分子内电子的局域性强,属于非晶固体,这种结构对电子的输运不利。但考虑到有机半导体具有光吸收边及其电导率与温度成反比的关系,表明有机半导体也存在能带结构。

熟知无机半导体的能带结构,但无机半导体材料的结构特征是原子周期性排列,即长程有序。通过原子轨道的强相互作用形成导带和价带,外层电子可在整个晶体中运动,电荷输运容易。

上述分析表明有机半导体的能带结构不能直接套用无机半导体的能带结构,这里借用无机半导体的能带理论来进行分析。有机半导体的能带结构可以这样考虑,每个分子由多个原子组成,各原子轨道配对组合形成分子轨道时,轨道的数目不变,但能级发生变化。两个能级相近的原子轨道组合成分子轨道时,通过自旋相反的电子配对形成能级低于原子轨道的成键轨道,多个成键轨道之间交叠、简并,从而形成了一系列扩展的电子态,即电子能带。同时,分子的空穴能级对应生成分子的反键成键轨道。其中电子成键轨道中最高的被占据分子轨道(h ighest occup ied m o lecu lar o rb its )被称为HOM O ,空穴成键轨道(反键)中最低的未被占据分子轨道(low est unccup ied m o lecu lar o rb its )被称为LUM O ,与无机半导体晶体的能带相比较,可以把有机半导体中的电子成键轨道比作无机半导体的价带,反键成键轨道比作导带,LUM O 是导带底,HOM O 则是价带顶,如图3,这就是有机半导体的能带结构[5]

图3 有机半导体的能带结构 图4 OL ED 的能级结构图

3.2 OL ED 的能级结构图及分析图

图4为OL ED 双层器件的基本能级结构图。将材料按照其功能分为:空穴传输层、发光层和电子传输层。有机光电材料分别通过最高占有分子轨道(HOM O )和最低空分子轨道(LUM O )传输空穴和电子。在OL ED 中,各层的能级匹配对于提高器件的效率和寿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有机光电材料的能带结(?08? 光 学 仪 器第28卷

光器件等具有重要意义。

通常选择空穴传输材料时要考虑阳极的价带能级,只有空穴传输材料的HOM O 能级与阳极的价带能级相近时,层间势垒对空穴的阻挡小,空穴的注入量才可能大。选择电子传输材料时要考虑阴极材料的电子脱出功,只有电子传输材料LUM O 能级与阴极的能级相近时,层间势垒对电子的阻挡小,电子的注入量才能大。

如图5,用循环伏安方法测量各电极材料的功函数和有机材料的电离势,由吸收光谱得到材料的禁带宽度。ITO 功函数为4.8eV ,A l 功函数为4.3eV ,T PD 、A lq 的电离势(最高被占轨道)分别为5.5eV 、

5.8eV ,T PD 、A lq 的禁带宽度分别为3.2eV 、2.7eV ,则T PD 、A lq 的最低空轨道为2.3eV 、

3.1eV [6]。单层膜中,空穴从阳极注入发光层需要克服1.eV 势垒,电子从阴极注入需要克服0.8eV 势垒,所以电子比空穴更易注入。电子在发光层中向阳极传输与空穴相遇、复合。由于单层器件中无电子阻挡层,因此电子易被阳极所俘获,这就降低了电子—空穴复合几率。

双层膜中,空穴注入只需要克服0.7eV 势垒,空穴注入率得到提高。在T PD 层中空穴向T PD A lq 界面移动,而注入的电子也在电场作用下向T PD A lq 界面迁移。界面处空穴若要进入A lq 层,必须超过0.3eV 势垒,而电子必须超过1.4eV 势垒,相比之下电子不易进入T PD ,空穴和电子主要在A lq 层内与T PD 邻近处复合,使复合区域变窄,从而提高复合几率。因为T PD 一方面起空穴传输层作用,另一方面阻挡电子向阳极迁移,所以提高了激子产生的效率。因此,双层结构器件能在较小的电流密度下获得较高的

发光亮度及发光效率。

图5 OL ED 的能级图

以上用能级理论很好地解释了器件发光特性及载流子、激子的产生、运动规律,分析了各层的匹配问题。通过在发光层和阳极之间加入电离势介于两者之间的材料即空穴传输层,从而提高空穴注入效率,同时也防止电子被阳极捕获。选择空穴传输层的E g (最高被填充分子轨道向最低未被填充分子轨道能量间隔)大于发光层的E g ,从而防止激子的损耗,控制发光颜色。

4 OL ED 技术进展

按照所采用有机发光材料的不同,OL ED 可区分为两种不同的技术类型:一是基于小分子有机发光材料的S M 2OL ED (s m all m aterial OL ED ),另一是基于共轭高分子发光材料的PL ED (po lym er OL ED )。按照驱动驱动方式不同,OL ED 可分为有源驱动OL ED (active 2m atrix OL ED )和无源驱动OL ED (p assive 2m atrix OL ED )。

小分子OL ED 技术发展得较早(1987年),因而技术也较为成熟。PL ED 的发展始于1990年,由于聚合物薄膜可以采用旋涂、喷墨印刷等方法制备,因此有可能大大地降低器件生产成本,但目前该技术远未成熟。

目前小分子OL ED 器件的发光效率已经超过15l m W ,器件寿命(半衰期)已经超过50000h 。而高分子器件的发光效率则已超过10l m W ,寿命也已超过10000h 。就器件的寿命而言,有机发光显示器件已经可以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

目前OL ED 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7]:

(1)发光材料

?18?第6期何修军等: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进展 

发光材料主要有小分子发光材料和高分子发光材料,小分子发光材料可以分为荧光材料、磷光材料。在小分子发光材料方面,缘色荧光材料发展最快,其次是红色磷光材料。最近佳能在S I D 2004上宣

布,已经成功开发出驱动电压为2.7V 的绿色荧光材料,初始亮度为100cd m 2时,寿命可达25000h ,初始

亮度100cd m 2,发光效率达26l m W 。P i oneer 的红色磷光材料,初始亮度在700cd m 2时,寿命预计超过30000h 。

在高分子发光材料方面,黄色发光聚合物,发光效率可达到35cd A ,蓝色发光聚合物,发光效率可达到20cd A 。绿色磷光材料的Ho st 材料,使发光效率达到了24cd A 。

OL ED 发光材料未来开发方向是,高效率化(提高发光效率)、

改善荧光材料、引入磷光材料。磷光材料(三线态材料)充分利用了激发三线态的能量,可以明显提高器件的外量子效率,是一类比较看好的发光材料。

(2)彩色化实现

彩色技术的突破是OL ED 发展的关键。OL ED 的彩色化方案主要有“R GB 三色发光法”、以蓝光材料为基础的“色变换法”和以白光发光层搭配彩色滤光片的“白光法”等。目前主要采用三色发光法和白光加滤光片法。

(3)柔软显示

OL ED 柔软显示器(又称为可卷曲显示器)是显示技术领域的最热趋势之一,OL ED 以其独有的特性为这个目标的实现带来了极大希望。要实现柔软显示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电极层以及有机层的附着性能、基板的气密性和封装技术。近来,OL ED 柔软显示器引起全球的高度关注。

随着OL ED 技术的进步,全球许多研发机构和企业加大了对OL ED 柔软显示器的研发,但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的U DC 、日本的东北先锋等为数不多的研发机构或公司推出了柔软OL ED 样品,维信诺公司于2003年11月23日推出国内首款单色点阵柔软OL ED 显示屏。

(4)大尺寸面板制作

大尺寸技术被认为是OL ED 能否用于电视机的关键技术。是全球研究开发的又一热点。制约其发展的关键技术是驱动I C 和面板制备技术。目前还没有很适合大尺寸OL ED 驱动的I C ,而且大尺寸面板成品率低,生产工艺不成熟,仍处于研发阶段,预计2008年才能够达到实用化水平。

(5)驱动I C 开发

集成电路(I C )是OL ED 器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占器件成本的20%~30%。实力比较强的是美国的C lair 公司和中国香港的So lom on 公司,中国台湾和韩国也有很多公司在从事OL ED 专用I C 的设计工作。I C 作为OL ED 器件的上游原材料,其发展是与器件的发展相一致的。目前情况看,OL ED 控制I C 与

L CD 控制I C 比较相似,不存在技术难度;单色、

多色驱动I C 已经比较成熟,但款式有限,一般只有通用的几款;彩色驱动I C 难度较大,仍需要改进。

(6)AM OL ED 技术

AM OL ED 采用的基板业界有三个方向,一个是对传统的a 2SiT FT 进行改进,二是开发载流子迁移率高的L T PST FT 技术,三是开发O T FT 。

通过非晶硅(a 2SiT FT )底板驱动的2.2英寸有机EL 面板,176像素×220像素,亮度为120cd m 2,色

表现范围与N T SC 相比达65%以上。采用真空蒸镀低分子材料的方法制成,采用底部发光(bo ttom em is 2si on )型元件构造。

总之,OL ED 的技术发展方向是解决器件的成品率、寿命和彩色化问题。从长远来看,OL ED 未来的发展必将沿着小尺寸—中尺寸—大尺寸—超大尺寸、单色—多色—彩色、无源—有源、硬屏—软屏的脉络进行发展,最理想的OL ED 显示器应该是T FTOL ED 。

5 OL ED 急待解决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现在仍停留在实验室阶段,离实际应用还有差距,主要由于下述原因:

?28? 光 学 仪 器第28卷

(1)器件的稳定性差。

(2)发光效率低。

(3)发光机理还未完全清楚。

今后主要围绕以下的问题展开工作:

(1)寿命及稳定性:提高发光效率和器件的寿命,增加其稳定性,使器件真正投入实用是今后主要发展方向。

(2)全光谱发光:虽然发红、蓝两色光的材料被不断报道,但是同比较成熟的黄绿光材料相比,仍有较大不足,实现三色显示还需努力。

(3)发光机理:进一步了解器件的发光机理,合理地解释并克服器件的老化现象,红移现象,宽光谱,发光同环境、温度的关系都将成为研究的重点。

6 参考文献

[1] 刘彭义,唐振方,孙汪典.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J ].暨南大学学报,2002,23(2):66~43.

[2] 尹 盛,刘 陈,钟志有.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研究现状[J ].化工新型材料,2003,31(1):1~4.

[3] 邹德春,程忠英.新一代超薄显示技术2OL ED [J ].今日电子,2003,(3):15

~18.[4] 付绍勋,赵德丰,马 疆.有机电致发光研究进展[J ].染料与染色,2003,40(3):123~.

[5] L indsay F icke ,M arc Cahay .T he brigh t future of o rganic L ED s [J ].IE E E P otentials ,2003.

[6] K i m S K ,Chun D H ,O h H S .Efficiency of o rganic ligh t 2em itting di odes depending on A I based cathodes [A ].P roceedings of the 7th

Internati onal Conference on P roperties and A pp licati ons of D ielectric M aterials [C ].N agoya IEEE P ress :2003.

[7] 吴 鹏,杨立功,叶 辉,等.新型有机光电功能薄膜的电致发光研究[J ].光学仪器,2004,26(2):161~163.

消 息

日本人造星系统使天文望远镜“视力”增10倍

日本国立天文台和理化研究所11月21日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在10月份进行的试观测中,两家机构共同开发的“激光向导星”系统成功使位于美国夏威夷的昂宿星团望远镜的“视力”提高了10倍。

根据两家机构联合发布的新闻公报,天体发出的光到达地面前,要穿越动荡的大气层,光线在穿越过程中容易出现偏斜,受到这一影响,天文望远镜拍摄到的图像容易因光线微小的偏斜而模糊。国立天文台用激光在夜空中制造出亮度相当于10等星的“激光向导星”,以对这颗人造模拟星的观测数据为基础,就可以修正对附近天体的观测数据,从而得到清晰的图像。

在距地面约90km 的大气层中,存在着一个钠原子相对集中的区域。研究人员用激光照射这一钠原子层,使钠原子发光,这样激光照到的部分就形成了一个光斑,在地面上看起来就像一颗人造星。研究人员依靠传感器测算出人造星的光线在大气中偏斜的情形。望远镜因此可以根据所测算的人造星光线偏斜数据,纠正自己所观测的光线数据。

公报说,虽然现阶段“激光向导星”系统还只能在红外观测中发挥作用,但是10月份对猎户座的试观测显示,新系统使昴宿星团望远镜的分辨力提高了10倍,接近望远镜分辨力的理论极限。

研究小组教授家正则介绍,昴宿星团望远镜采用新系统后,它的红外观测分辨力可达到美国哈勃望远镜的314倍。

(摘自《科学时报》)?

38?第6期何修军等: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进展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与器件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与器件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发展及展望综述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发展及展望综述 中文摘要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 OLED)目前已成为平板信息显示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OLED具有平板化、自发光、色彩丰富、响应快、视野宽及易于实现超薄轻便等优点,被认为是未来最有可能替代液晶显示器和等离子显示器的一种新技术,同时可以用做照明和背光源。但是,其制作成本高、良品率低等不足有待解决。OLED显示技术与传统的LCD显示方式不同,无需背光灯,采用非常薄的有机材料涂层和玻璃基板,当有电流通过时,这些有机材料就会发光。而且OLED显示屏幕可以做得更轻更薄,可视角度更大,并且能够显著节省电能。 为了形像说明OLED构造,可以将每个OLED单元比做一块汉堡包,发光材料就是夹在中间的蔬菜。每个OLED的显示单元都能受控制地产生三种不同颜色的光。OLED与LCD一样,也有主动式和被动式之分。被动方式下由行列地址选中的单元被点亮。主动方式下,OLED单元后有一个薄膜晶体管(TFT),发光单元在TFT驱动下点亮。主动式的OLED比较省电,但被动式的OLED显示性能更佳。 关键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器件性能结构优化空穴阻挡 - I -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Performance Overview tianjia (Class0413 Grade2006 in College of Information&Technology,Jilin Normal University, Jilin Siping 136000) Directive Teacher: jiang wen long(professor) Abstract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 OLED) flat panel information display has become a hot topic in the field. OLED technology has a flat, self-luminous, rich colors, fast response, wide horizons and easy to implement the advantages of ultra-thin light, is considered the next best possible alternative to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and plasma displays, a new technology while can be used as lighting and backlight. However, its high production cost, low rate of less than good product to be resolved. OLED display technology with the traditional LCD display in different ways, no backlight, with a very thin coating of organic materials and glass substrate, when a current is passed, these organic materials will be light. OLED display screen can be done but lighter and thinner, larger viewing angle, and can significantly save power. To image shows OLED structure, each OLED element can be likened to a hamburger, light-emitting material is sandwiched in between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基本原理与进展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基本原理与进展 副标题: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基本原理与进展 发表日期: 2006-2-14 21:33:35 作者:佚名点击数5224 摘要: 本文对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的发展历史,器件结构、工作特征、获得彩色显示的方法以及所具有的优缺点、发展现状和趋势等都做了简要的概括。详细比较了小分子OLED与聚合物PLED、OLED与LCD性质上的比较,对OLED显示的发光机理进行了详细的综述。此外,对获得彩色显示的无源驱动电路和有源驱动电路的结构进行了总结,认为有源驱动将是最终发展趋势。最后总结了国内外OLED技术的发展状况。 关键词:小分子有机电致发光有机聚合物电致发光无源驱动有源驱动 (作者:姚华文,上海华嘉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市嘉定区招贤路928号,201821)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organic electroluminesence Display)技术被誉为具有梦幻般显示特征的平面显示技术,因其发光机理与发光二极管(LED)相似,所以又称之为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2000年以来,OLED受到了业界的极大关注,开始步入产业化阶段。 1.发展历史 1936年,Destriau将有机荧光化合物分散在聚合物中制成薄膜,得到最早的电致发光器件。20 世纪50年代人们就开始用有机材料制作电致发光器件的探索,A. Bernanose等人在蒽单晶片的两侧加上400V的直流电压观测到发光现象,单晶厚10mm~20mm,所以驱动电压较高。1963年M. Pope等人也获得了蒽单晶的电致发光。70年代宾夕法尼亚大学的He eger探索了合成金属[1]。1987年Kodak公司的邓青云首次研制出具有实用价值的低驱动电压(<10V,>1000cd/m2)OL ED器件(Alq作为发光层)[2]。1990年,Burroughes及其合作者研究成功第一个高分子EL(PLED)(PPV作为发光层),更为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实用化进一步奠定了基础。1997年单色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首先在日本产品化,1999年月,日本先锋公司率先推出了为汽车音视通信设备而设计的多彩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面板,并开始量产,同年9月,使用了先锋公司多色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的摩托罗拉手机大批量上市[3]。这一切都表明,OLED技术正在逐步实用化,显示

电致发光及原理

电致发光及原理 电致发光ElectroluminescenceEL是物质在一定的电场作用下被相应的电能所激发而产生的发光现象。电致发光EL是一种直接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现象。早在20世纪初虞瑟福就发现了SiC晶体在电场作用下的发光。电致发光作为一种平面光源引起了人们的极大爱好。人们企图实现照明光源从点光源、线光源到面光源的革命。自从无机发光板硫化锌和磷砷化镓化合物发明以来电致发光已被广泛应用在很多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尽管粉末电致发光现象早在1937年就被发现但直到50年代将硫化锌和有机介质涂敷在透明导电玻璃上再做上第二电极加上交流电压才实现稳定的电致发光。人们逐渐把目光投向了性能更为优良的新一代平板显示器件工艺更简单的新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 1.电致发光材料从发光材料角度可将电致发光分为无机电致发光和有机电致发光。无机电致发光材料一般为等半导体材料。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依占有机发光材料的分子量的不同可以区分为小分子和高分子两大类。小分子OLED材料以有机染料或颜料为发光材料高分子OLED材料以共轭或者非共轭高分子聚合物为发光材料典型的高分子发光材料为PPV及其衍生物。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依据在OLED器件中的功能及器件结构的不同又可以区分为空穴注进层HIL、空穴传输层HTL、发光层EML、电子传输层ETL、电子注进层EIL等材料。其中有些发光材料本身具有空穴传输层或者电子传输层的功能这样的发光材料也通常被称为主发光体发光材料层中少量掺杂的有机荧光或者磷光染料可以接受来自主发光体的能量转移和经过载流子捕捉carriertrap的机制而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这样的掺杂发光材料通常也称为客发光体或者掺杂发光体英文用Dopant表示。从发光原理角度电致发光可以分为高场电致发光和低场电致发光。 2.电致发光的原理和器件结构从发光原理电致发光可以分为高场电致发光和低场电致发光。高场电致发光是一种体内发光效应。发光材料是一种半导体化合物掺杂适当的杂质引进发光中心或形成某种介电状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的结构和发光机理

摘要 OLED 具有全固态、主动发光、高对比度、超薄、低功耗、无视角限制、响应速度快、低电压直流驱动、工作温度范围宽、易于实现柔性显示和3D 显示等诸多优点,将成为未来20 年最具“钱景”的新型显示技术。同时,由于OLED 具有可大面积成膜、功耗低以及其它优良特性,因此还是一种理想的平面光源,在未来的节能环保型照明领域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将系统介绍OLED的发展背景、发展史、制备及应用,介绍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 的结构和发光机理。 典型的传统OLED是生长在透明的阳极例如ITO玻璃上的,发射出来的光是由最底层衬底透出,这使得它与其他电子元件如硅基显示驱动器的集成变得非常复杂。因此,理想的做法是研发一种OLED,其光的发射由器件顶部的透明电极透出。重点介绍一种具有阴极作为底层接触层,阳极ITO薄膜作为顶部电极的表面发射型或者说有机“反转”的LED(OILED)。介绍了该器件的制备工艺,对该OILED的I 一V特性及EL谱进行了测试,发现与传统的OLED相类似,而工作电压有所升高,效率一定程度上降低。为了进一步改善器件性能,我们对器件增加了保护层(PL),研究了PL对OILED器件性能的影响。最后概述了器件的技术进展和应用前景, 并展望了未来OLED 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有机反转电致发光器件,发光机理,保护层(PL),阳极ITO 薄膜

Abstract OLED has a solid state, self-luminous, high contrast, ultra-thin, low power consumption, viewing angle, fast response, low-voltage DC drive, the operating temperature range, easy to implement many of the advantages of flexible displays and 3D displays will become the future20 years of the most "money scene" of the new display because OLED has a large-area film, low power consumption, and other fine features, so an ideal plane light source, also has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the future of energy saving lighting in the area. In this paper, the systematic introduction of OLED development background,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the structure of the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OLED) and the luminescence mechanism. Typical traditional OLED is growth in transparent anode ITO glass, for example, the light is emitted by bottom gives fully substrate, this makes it and other electronic components such as that the integration of the silica based drive become very complex. Therefore, the ideal way is developing a OLED, its light emission from the top of the device gives fully transparent electrodes. Focuses on a cathode as the bottom contact layer, the anode of ITO films as the top electrode surface emission or organic LED of the "reverse" (OILED). Of the device preparation process, the OILED I-V characteristics and EL spectra of the test, found that similar to the conventional OLED, the working voltage was increased efficiency to a certain extent on the low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device performance of the device to increase the protective layer (PL), PL OILED device performance. Finally an overview of the technical progress and prospects of the device, and looked to the future OLED,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Keywords: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Organic reverse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Luminescence mechanism,Protective layer (PL), the anode of ITO

顶发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3

顶发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摘要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由于其自身具有能耗低、自发光、视角宽、成本低、温度范围宽、响应速度快、发光颜色连续可调、可实现柔性显示、工艺比较简单等优点而吸引了全世界信息显示技术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们的目光,它成为了最有可能取代液晶显示器件的希望之星。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始于1963年,近年内,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从事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中来,关于利用新材料、新结构制作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报道层出不穷,有机电致发光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按照光从器件出射方向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种结构:一种是底发射型器件(BEOLED),另一种是顶发射型器件(OLED)。由于顶发射型器件所发出的光是从器件的顶部出射,这就不受器件底部驱动面板的影响从而能有效的提高开口率,有利于器件与底部驱动电路的集成。同时顶发射型器件还具有提高器件效率、窄化光谱和提高色纯度等诸多方面的优点,因此顶发射型器件具有非常良好的发展前景。而对于顶发射型器件来说,它的有机层结构与底发射型器件的结构基本一致,所以对于顶发射型器件电极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电致发光顶发射 Abstract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OLED), due to its low energy consumption, self-luminous, wide viewing angle, low cost, wide temperature range, fast response, continuously adjustable, luminous colors, flexible display, the process is relatively simple, to attract the attention of experts and scholars in display researching field all over the world. It became the star of hope which most likely to replac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Researching of th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began in 1963, and in recent years, more and more researchers come to research th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New materials, new structures of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reported in an endless stream. OLED technology has been rapid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directions of the light emitting from the device, we can divide the OLED into two kinds. The one is bottom-emitting type device (BEOLED) and the other is top-emitting device (TEOLED). As the light emitting from the top of the TEOLED, it can ignore the effect of the bottom driving panel, so that i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opening rate, conducive to the integration of the device with the driving circuit. Top-emitting device can als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device, narrowing the spectrum and improve the color purity, so it has a good prospect for development. For top-emitting device, the organic layer structure and is basically the same with the bottom-emitting type device, so it has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electrodes of the top-emitting device.

有机电致发光综述

有机电致发光综述 本文对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的发展历史,器件结构、工作特征、获得彩色显示的方法以及所具有的优缺点、发展现状和趋势等都做了简要的概括。详细比较了小分子OLED与聚合物PLED、OLED与LCD性质上的比较,对OLED显示的发光机理进行了详细的综述。此外,对获得彩色显示的无源驱动电路和有源驱动电路的结构进行了总结,认为有源驱动将是最终发展趋势。最后总结了国内外OLED技术的发展状况。 关键词:小分子有机电致发光有机聚合物电致发光无源驱动有源驱动 (作者:姚华文,上海华嘉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市嘉定区招贤路928号,201821)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organic electroluminesence Display)技术被誉为具有梦幻般显示特征的平面显示技术,因其发光机理与发光二极管(LED)相似,所以又称之为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2000年以来,OLED受到了业界的极大关注,开始步入产业化阶段。 1.发展历史 1936年,Destriau将有机荧光化合物分散在聚合物中制成薄膜,得到最早的电致发光器件。 20 世纪50年代人们就开始用有机材料制作电致发光器件的探索,A. Bernanose等人在蒽单晶片的两侧加上400V的直流电压观测到发光现象,单晶厚10mm~20mm,所以驱动电压较高。1963年M. Pope等人也获得了蒽单晶的电致发光。70年代宾夕法尼亚大学的Heeger 探索了合成金属[1]。1987年Kodak公司的邓青云首次研制出具有实用价值的低驱动电压(<10V,>1000cd/m2)OLED器件(Alq作为发光层)[2]。1990年,Burroughes及其合作者研究成功第一个高分子EL(PLED)(PPV作为发光层),更为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实用化进一步奠定了基础。1997年单色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首先在日本产品化,1999年月,日本先锋公司率先推出了为汽车音视通信设备而设计的多彩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面板,并开始量产,同年9月,使用了先锋公司多色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的摩托罗拉手机大批量上市[3]。这一切都表明,OLED技术正在逐步实用化,显示技术又将面临新的革命[4]。 2.器件分类 按照组件所使用的载流子传输层和发光层有机薄膜材料的不同,OLED可区分为两种不同的技术类型。 一是以有机染料和颜料等为发光材料的小分子基OLED,典型的小分子发光材料为Alq(8-羟基喹啉铝);另一种是以共轭高分子为发光材料的高分子基OLED,简称为PLED,典型的高分子发光材料为PPV(聚苯撑乙烯及其衍生物[5]。 3.基本结构和发光机理 OLED是基于有机材料的一种电流型半导体发光器件。其典型结构是在ITO玻璃上制作一层几十纳米厚的有机发光材料作发光层,发光层上方有一层低功函数的金属电极。当电极上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的结构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的结构、材料及制作工艺 关键词:有机发光;有机小分子;聚合物;有机发光器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显示器件在信息科学的各个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显示器件的研究涉及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技术,是生命力非常强的一门学科。信息显示主要方式有两大类,即CRT显示和FPD 显示。二十一世纪将是显示器件进入百花齐放的时期,但总趋势是CRT缓慢下降,而平板显示器件(FPD)产量上升较快。平面显示器发光技术是现阶段的一个研究热门,有机发光器件或称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是一种低电压、低功耗、高亮度、高光效、宽视角、全固化、全彩显、重量轻、价格低的电致发光器件。OLED已成为当今显示器件研究的热门中的热点。 有机电致发光现象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有机物蒽的单晶上首次发现有机物的电致发光现象。1987年美国E.Kodak 公司的,有机小分子AlQ3既是电子传输层又作发光层,TPD作为空穴传输层,镁银合金作为阴极注入电子的有机发光器件。该器件的发光亮度达到1000cd/m2,发光效率达1.51m/w,驱动电压为10V。这是研究OLED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使OLED进入划时代的发展期,随后日本C.Adachi等人又提出发光效率高的夹层式多层结构有机发光器件。1989年,使发光内量子效率(发射光子数/注入电子数)达到2.5%。

1977年首次报道了聚合物掺杂具有导电性,从此导电聚合物的研究得到飞速发展。1990年英国剑桥大学的,用旋涂方法制备出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提高了OLED的寿命,从而使OLED的研究向纵深发展,并成为世界的研究热点。 目前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在不断地研究OLED的发光机理,从而合成了大量性能优良的有机发光材料,制备出各种结构合理、高光效的有机发光器件。目前这一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增加器件的稳定性,延长器件的使用寿命、实现全色显示等方面。本文对OLED的结构、材料、发光机理及性能的目前研究状况进行了评述。 1 、OLED的结构及材料 1.1 结构 有机发光器件的结构一般属于夹层式结构。即发光层被两侧电极夹着并且至少一侧为透明电极以便获得面发光。已制备出的OLED 有多种形式,最简单的是单层结构,发光层ELL两侧加阴阳极,如图l(a)所示;最典型的是三层结构,即空穴传输层HTL、发光层ELL、电子传输层ETL各行其职,如图l(b)所示。有的器件中ELL可兼作HTL或EFL;为提高OLED发光效率和寿命,有的器件采取了多层结构,即在电极内侧加缓冲层。目前出现许多多成分分散复合膜,即把低分子分散到高分子的单层膜中,制备多功能单层膜的OLED。特别是以聚合物为基质掺杂的有机发光器件,兼备了小分子效率高,高分子制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进展

文章编号:100525630(2006)0620078206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进展 Ξ 何修军1,蒋孟衡1,肖子剑2,涂小强1 (1.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光电技术系,四川成都610225; 2.电子科技大学光电信息学院,四川成都610054 ) 摘要:系统介绍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 ED )的结构和发光机理,从有机半导体的能带 结构和OL ED 的能带结构,分析了OL ED 发光过程,指出了如何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最 后概述了器件的技术进展和应用前景,并展望了未来OL ED 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能带结构;发光机理 中图分类号:TH 383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the organ ic l ight -e m itti ng dev ices H E X iu 2jun 1,J IA N G M eng 2heng 1,X IA O Z i 2j ian 2,TU X iao 2qiang 1 (1.Chengdu U niversity of Info rm ati on Techno logy ,Chengdu 610225,China ;2.Schoo l of Op toelectronic Info rm ati on ,U 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 logy of China ,Chengdu 610054,China ) Abstract :T he structu re and the ligh t em itting m echan is m of the o rgan ic ligh t 2em itting devices (OL ED )is in troduced .T he band structu re of the o rgan ic sem iconducto r and the band structu re of the OL ED is analyzed and the sub stance of the OL ED lum inescence p rocess is given .In the end ,the recen t advances in techno logy and the app licati on fo reground on the devices are summ arized ,and fu tu re devel 2opm en ts are given . Key words :OL ED ;band structu re ;ligh t em itting m echan is m 1 引 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显示器也在迅速地更新换代。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 rgan ic ligh t 2em itting devices ,OL ED )以其优越的性能脱颖而出,具有如下优点 [1~3]:(1)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易进行大规模、大面积生产,具有超薄、大面积、便于携带、平板显示等特点。 (2)主动发光,视角范围大,接近于180°;响应速度快,图像稳定,图像刷新率比液晶显示器快100倍~1000倍;发光效率高,亮度大,可实现全色显示。 (3)有机材料的机械性能好,易加工成各种形状;可以采用树脂作为基板,制备可折叠的柔性显示器。(4)驱动电压低,能耗低,能与半导体集成电路的电压相匹配,使大屏幕平板显示的驱动电路容易实第28卷 第6期 2006年12月 光 学 仪 器O PT I CAL I N STRUM EN T S V o l .28,N o.6 D ecem ber,2006 Ξ收稿日期:2006201206 基金项目:四川省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4JY 0292104) 作者简介:何修军(19722),男,四川仪陇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发光材料与器件方面的研究。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器件导论

1.电致发光(EL):发光材料在电场作用下,受到电流和电场的激发而发光的现象,是一个将电能直接转化为光能的 一种发光过程(非热转换即不是通过热辐射实现的)。 2.FED,PDP,LCD都存在问题,不能满足时代需求,所以研究更为高效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OLED特点: 材料选择有机物,高分子,因而选择范围宽;驱动电压低;发光亮度和发光效率高,发光视角宽,相应速度快; 器件可弯曲,不受尺寸限制,分辨率高等。 3.基态:分子的稳定态即能量最低状态;激发态:被激发后,分子的电子排布不遵循构造原理。激发态分子内的物 理失活:辐射跃迁和非辐射跃迁。而辐射跃迁:释放光子而从高能激发态失活到低能基态的过程。导致电子运动轨道界面减少;在势能面上跃迁是垂直发生的。 4.有机半导体:在外电场作用下,电子和空穴在LUMO和HOMO间的跳跃产生电流。而掺杂半导体中的载流子浓 度大于本征半导体(电子和空穴浓度相同),所以导电性更好 5.直流注入式有机电致发光:在有机EL器件的两端电机上加上直流电源,通电后发光器件受电激发的作用而发光的 现象。过程:载流子注入,载流子传输,电子和空穴碰撞形成激子(激子是彼此束缚在一起的电子和空穴对),激子辐射退激发发出光子。 6.单线态激子是总自旋为0的激发状态;注入的电子和空穴形成的单线态和三线态激子的比例正比于其状态数,有 机电致发光的量子效率最大为25%;Forster能量转移:能量从主体向掺杂材料的传递方式,能在较远距离内实现,为单线态激子;Dexter能量转移:只能在紧邻分子间实现,为三线态激子。 7.单层器件:单层有机薄膜被夹在ITO阴极和金属极之间,形成的是单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但是单层器件的载流 子的注入不平衡,器件发光效率低。三层器件是目前OLED中最常用的一种。在实际的器件中,在发光层往往采用掺杂的方式提高器件性能 8.器件制备过程:刻蚀好的ITO玻璃—清洗—臭氧/氧等离子体处理—基片置于真空腔体—抽真空—蒸发沉积有机薄 膜和阴极—取出器件并封装—测试表征 9.有机小分子发光器件通常用真空蒸发沉积的方法制备构成器件的薄膜,整个过程要在真空腔内完成(真空度高于 10^-4Pa)。共聚物发光器件主要是通过涂璇的方法制备的,涂璇过程中要精确的控制加速,转速。但涂璇浪费材料且不能全彩显示,而喷墨打印则弥补此缺点。 10.在OLED贮存和工作器件受到化学反应的影响,所以要选择阻隔性好的封装材料。有刚性封装材料(玻璃和聚合 物,玻璃可形成密闭空腔,聚合物可满足显示器大屏化);柔性封装材料(玻璃和聚合物);边缘缝隙封装材料(紫外固化得聚合物黏结剂) 11.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封装材料的高阻隔性可通过在聚合物薄膜上沉积小分子图层形成复合薄膜获得,多层复合薄膜 可使粗糙的器件表面光滑化,保证无机层的完整,以致渗透分子的传导受阻更好,也可在封装中加捕捉剂来提高阻隔性。 12.器件发光效率:量子效率(器件向外发射的光子数与注入电子空穴对数之比。内量子数ηint指器件产生的所有光 子数与注入电子空穴对数之比;外量子数ηext指器件在全空间发射的光子数Np与注入的电子空穴对数量Nc之比);流明效率(ηl=AL/Ioled,A为器件有效面积,L为器件发光亮度,Ioled为有机发光器件发光亮度为L时的工作电流);功率效率(ηp=Lp/IoledV,ηp为光功率效率,Lp为器件前方发射出来的光功率,IoledV是驱动电压V驱动下的器件总电功率) 13.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效率可以用积分球光度计测量。但这是一个理想模型,要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发光效率用积 分球光度计加光谱仪的方法测量。 14.亮度,Lv为发光亮度,Km为光功当量,Le. λ为辐射亮度,V(λ)为明视觉光 谱光视效率。Lθ=Iθ/d a cosθ,Lθ为某方向发光功率,Iθ为改方向上的光强,da为一个发光表面。发光亮度一般用各种亮度计测量,测量被测光源表面的像在光电器件表面所产生的光照度,则该像表面的照度正比于光源的亮度,不随光度计与光体之间的距离而变化。 15.色度测量通常用光谱辐射计,如PR-705;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电流-电压曲线则可用普通的伏安法测量。亮度-电 压曲线表现器件光电性质;发射光谱测量:使荧光或者磷光通过单色器后照射于检测器上,扫描发射单色器并检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工作原理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工作原理 1.1 有机材料的电子跃迁过程 有机电致发光的发光机理:在外电场作用下,空穴和电子分别注入到有机材料中,在有机层中相遇复合形成激子,释放出能量,同时将能量传递给有机发光材料的分子,使其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由于激发态很不稳定,受激分子发生辐射跃迁从激发态回到基态产生发光现象。 一般将有机物质分子的状态分为基态与激发态。基态是指分子的稳定态,即能量最低状态,其分子中的电子的排布完全遵从能量最低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激发态是指物质分子受到光或其他的辐射使其能量达到一个更高的值时,变为一个不稳定的状态,被激发后称分子处于激发态。通常将分子的不稳定的存在状态用单重态S表示,基态单重态用S0表示,三重激发态用T1表示。当有机分子被激发时,分子处于激发单重态,依据它们能量的高低表示为S1、S2、S3。在电致发光的过程中,单重态激子和三重态激子被认为是同时产生的。其中荧光是电子从最低单重激发态到基态的跃迁发光,这种现象又称为电致荧光。电子从最低三重态回到基态的跃迁产生的发光称为磷光。但在室温下,从最低三重激发态回到基态的电子跃迁产生的发光是极微弱的,其能量绝大部分以热的形式损失掉了,所以这个过程被认为是无辐射过程。 图1.1为有机材料分子内部电子的主要跃迁过程: a过程:从S0—S1、S2是在外界激励下发生跃迁; f过程:从S1—S0是以辐射的形式发射了光子产生了荧光; P过程:从T1—S0是一个辐射跃迁的磷光发光; 从S2—S1是通过内转换过程(IC); 从S1—T1是通过系间内转换过程(ISC),且S1发生了自旋反转; 从S2—S0是辐射跃迁的荧光发光。

第二章-有机电致发光的基本原理

第二章 有机电致发光的基本原理 2.1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机理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均为共轭有机分子,依据休克尔分子轨道理论(HMO ),并结合半导体理论中的能带理论,可将有机共轭分子中的最高分子占有轨道HOMO 类比为能带理论中的价带顶,最低空轨道LUMO 为导带底,这样就可以用半导体理论模型对有机电致发光进行理论研究。有机电致发光和无机电致发光相似,属于载流子双注入型发光器件,所以又称为有机发光二极管,其发光机理一般认为是:在外界电压驱动下,从阴极注入的电子与从阳极注入的空穴在有机层中形成激子,并将能量传递给有机发光物质的分子,使其受到激发,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当受激分子从基态回到基态时辐射跃迁而产生发光。具体发光过程可分以下几个阶段: (1) 载流子的注入:在外加电场的条件下,空穴和电子分别从阳极和阴极向夹在电极之间的有机功能薄膜层注入,即空穴向空穴传输层的HOMO 能级(相当于半导体的价带)注入,而电子向电子传输层LUMO 能级(相当于半导体的导带)注入。电子的注入机理比较复杂,可分为电场增强热电子发射;场致发射,其过程是在强电场作用下,电子通过势垒从金属至半导体的量子力学隧穿。在低温时,大多数电子是在金属的费米能级上隧穿势垒的,这形成场致发射(F 发射),在中等温度时,大多数电子是在能级Em (高于金属的费米能级)上隧穿势垒的,这形成所谓的热电子场致发射或热助场致发射(T-F 发射),在极高温度时,主要贡献是热电子发射;隧穿发射,如果绝缘体足够薄或者含有大量的缺陷,或者两者兼有,则电子可直接从电极注入到有机层。 (2) 载流子的迁移:载流子在有机分子薄膜中的迁移被认为是跳跃运动和隧穿运动[9,10],并认为这两种运动是在能带中进行的。当载流子一旦从两极注入到有机分子中,有机分子就处在离子基(A +、A -)状态,(见下图)并与相邻的分子通过传递的方式向对面电极运动。此种跳跃运动是靠电子云的重叠来实现的,从化学的角度来说,就是相邻的分子通过氧化-还原方式使载流子运动。而对于多层有机结构来讲,在层与层之间的注入过程被认为是隧道效应使载流子跨越一定势垒而进入复合区的。 图2.1 载流子迁移和激子A *形成示意图 Fig.2.1 Sketch of the carrier mobility and the formation of exciton A* (3) 激子的形成:电子和空穴从电极注入有机层中后,通过载流子迁移,电子和空穴在 ● ● ● ● ● ● ● 电子转移 A + A - A * A LUMO HOMO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器件导论(精)

1. 电致发光(EL):发光材料在电场作用下,受到电流和电场的激发而发光的现象,是一个将电能直接转化为光能的一种发光过程(非热转换即不是通过热辐射实现的)。 2. FED,PDP,LCD都存在问题,不能满足时代需求,所以研究更为高效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OLED特点:材料选择有机物,高分子,因而选择范围宽;驱动电压低;发光亮度和发光效率高,发光视角宽,相应速度快;器件可弯曲,不受尺寸限制,分辨率高等。 3. 基态:分子的稳定态即能量最低状态;激发态:被激发后,分子的电子排布不遵循构造原理。激发态分子内的物理失活:辐射跃迁和非辐射跃迁。而辐射跃迁:释放光子而从高能激发态失活到低能基态的过程。导致电子运动轨道界面减少;在势能面上跃迁是垂直发生的。 4. 有机半导体:在外电场作用下,电子和空穴在LUMO和HOMO间的跳跃产生电流。而掺杂半导体中的载流子浓度大于本征半导体(电子和空穴浓度相同),所以导电性更好 5. 直流注入式有机电致发光:在有机EL器件的两端电机上加上直流电源,通电后发光器件受电激发的作用而发光的现象。过程:载流子注入,载流子传输,电子和空穴碰撞形成激子(激子是彼此束缚在一起的电子和空穴对),激子辐射退激发发出光子。 6. 单线态激子是总自旋为0的激发状态;注入的电子和空穴形成的单线态和三线态激子的比例正比于其状态数,有机电致发光的量子效率最大为25%;Forster能量转移:能量从主体向掺杂材料的传递方式,能在较远距离内实现,为单线态激子;Dexter能量转移:只能在紧邻分子间实现,为三线态激子。 7. 单层器件:单层有机薄膜被夹在ITO阴极和金属极之间,形成的是单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但是单层器件的载流子的注入不平衡,器件发光效率低。三层器件是目前OLED中最常用的一种。在实际的器件中,在发光层往往采用掺杂的方式提高器件性能 8. 器件制备过程:刻蚀好的ITO玻璃—清洗—臭氧/氧等离子体处理—基片置于真空腔体—抽真空—蒸发沉积有机薄膜和阴极—取出器件并封装—测试表征 9. 有机小分子发光器件通常用真空蒸发沉积的方法制备构成器件的薄膜,整个过程要在真空腔内完成(真空度高于10^-4Pa)。共聚物发光器件主要是通过涂璇的方法制备的,涂璇过程中要精确的控制加速,转速。但涂璇浪费材料且不能全彩显示,而喷墨打印则弥补此缺点。 10. 在OLED贮存和工作器件受到化学反应的影响,所以要选择阻隔性好的封装材料。有刚性封装材料(玻璃和聚合物,玻璃可形成密闭空腔,聚合物可满足显示器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载流子注入效率的研究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载流子注入效率的研究 王丽辉,徐征,孙力,陈小红 摘要:文章从电极材料、结构、处理方法等角度出发,详细介绍了提高有机电致发光(EL)器件载流子注入效率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载流子注入;阴极;阳极 中图分类号:TN383.1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carrier injection efficiency of OEL devices WANG Li-hui,XU Zheng,SUN Li,CHEN Xiao-hong (Institute of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Northern Jiaotong University,Beijing 100044,China) Abstract:Progress in study on carrier injection efficiency of OEL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s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with the emphasis on factors such as electrode materials,structures and treatments. Keywords: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s; carrier injection; cathode; anode 1引言 近年来,有机EL器件以其独特的优势,如制备工艺简单、功耗低、颜色丰富、适于柔性衬底和大面积显示等,备受人们的关注。但有机EL 器件仍存在如发光效率不高,亮度不够理想,工作寿命较短等问题。因此,如何提高有机EL器件的发光亮度和发光效率一直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 对有机EL器件来说,决定其发光亮度和发光效率的因素主要有:电极注入载流子的能力;载流子在器件内各层的传输;电子、空穴注入的平衡;电子空穴对的辐射复合效率等。 2理论 有机EL器件属于载流子双注入型发光器件,电子和空穴分别从阴极和阳极向夹在电极之间的有机层注入,注入的电子和空穴在有机层中迁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材料的发展(精)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材料的发展 MG0424065 颜黎均 一、引言 1987年,美国柯达公司的C. T. Wang等人以8-羟基喹啉铝(Alq3)作为发光层,得到了有实用工业化价值的高亮度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在过去的15年中,有机电致发光显示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各种发光材料也陆续研制出来,包括了有机小分子,比如Tang等将有机小分子DCM掺杂到Alq3中首次实现了红色有机电致发光;有机金属配合物,最典型的就是Alq3;高分子聚合物,1993年,Friend等合成CN-PPV。 O NC CN N DCM N O Al N O N O Alq3 NC * C6H13O OC6H13 OC6H13 C6H13O CN * n CN-PPV Scheme 1 二、基本结构及发光原理 由于有机材料多数都是绝缘的,造成只能有极小的电流能够通过。这个电流量可以用空间电荷的限制(space-charge-limited,SCL)电流来表征。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最简单的结构就是将有机发光体夹在两个能射入电流的电极中间;为了能够在较低的电压下得到足够大的SCL电流,就需要器件结构尽量的薄,一般使用真空蒸镀法将有机材料在真空环境下蒸镀成厚度为10-0.1微米的有机薄膜。 最常见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是由柯达公司最先提出的基本的二层结构

(Device-A ),这里镁银合金作为整个器件的负极,金属氧化物(ITO )作为正极,中间夹有电子传输层和空穴传输层;发光体能够输送电子,可以将发光体蒸镀到电子传输层中。这样,器件从上到下依次为玻璃/ITO/空穴传输层/电子传输层(发光体)/Mg-Ag 。电子从镁银合金处进入电子传输层,同时正电荷从ITO 进入空穴传输层,电子传输层与空穴传输层的交界处偏向电子传输层的界面(图中虚线范围内)上结合为激子,激子的能量转移到发光体分子,使得发光体分子中的电子被激发到激发态,电子往低能级跃迁时就可以发光。这里空穴传输层由于不能传输电子,对于阻碍电子也起到了一定作用。相反,对于不能有效传输电子、但是可以传输正电荷的发光体可以使用Device-B 这样的器件结构。与Device-A 中电激发光局限在一定的环带内不同的是,Device-B 中当电子与正电荷在有机接触层附近结合时所产生的激发光可以扩散到整个空穴传输层,表现为整个空穴传输层均在发光。 Scheme 2 OLED 的基本发光机理其实就是上面所形成的激子的能量转移到发光分子中,使得发光分子的电子被激发至不稳定激发态,在电子的去激过程中就能发出可见光。但是根据电子自旋规则的要求,在电子从激发态跃迁至基态的过程中,只有单重态到单重态的跃迁(S 1→S 0、S 2→S 0)才是允许的;只有有机分子的单重态部分能够通过辐射跃迁发射荧光,而这部分能量只是空穴与电子合成的激子传给有机分子的能量的一小部分,大部分的能量通过振动驰豫、热效应等形式耗 ITO 玻璃Mg/Ag 电子传输层空穴传输层发光体 Device-B ITO 玻璃Mg/Ag 电子传输层空穴传输层发光体Device-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