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学未成年人保护法习测试题

法律法规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学未成年人保护法习测试题
法律法规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学未成年人保护法习测试题

未成年人保护法练习题

一、单项选题(共60分)

1、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所称的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周岁的公民。

A.16周岁B.18周岁C.20周岁

2、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的权利。

A.初级教育B.基础教育C.义务教育

3、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招用未满()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A.10周岁B.16周岁C.12周岁

4、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应当教育和帮助未成年人运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A.法律手段B.强制手段C.自力救济手段

5、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允许或迫使未成年人结婚,监护人()为未成年人订立婚约。 A.可以B.不得C.不应

6、营业性歌舞厅、酒吧、网吧等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应当设置明显的()标志,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

A.未成年人禁止进入B.小学生禁止进入C.衣冠不整者禁止进入

7、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侵害被监护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的,()。

A.应当依法承担责任B.不承担责任C.视情况而定

8、某班主任经常开拆学生的信件,目的是检查学生是否有不良行为,及掌握学生思想现状,班主任的做法()。 A.合理B.合法C.不合法

9、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引导、教唆、强迫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或卖淫的,应依法()。

A.处罚B.从重处罚C.加重处罚

10、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儿童食品、玩具、用具和游乐设施,不得有害于儿童的()。

A.发育、成长B.安全、健康C.生活、教育

11、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应该对未成年人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

A.父母B.家庭C.监护人

12、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不得对未成年人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

A.个人志愿B.人格尊严C.人身自由

13、小明(15岁)的父母离婚时,法院判决其随母生活,其父以法院判决为由,对其不管不问。其父的这种行为违反()。

A.未成年人保护法B.婚姻法C.教育法

14、某初级中学为追求升学率,将年级成绩最差的三名学生除名,该中学侵犯了未成年学生的()。

A.人格尊严B.隐私权C.受教育权

15、小张(15岁)的父亲经常在家吸烟,小张也常模仿吸几口,父亲未加制止,小张的父亲做法是否合法?()

A.不违法B.违法C.家庭内部问题,法律不予过问

16、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国家保障未成年人的()和其他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A.自由、尊严B.人身、财产C.成长、健康

17、如果发生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有权予以劝阻、制止或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控告。

A.父母或其他监护人B.国家机关C.任何组织或个人

18、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

A.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B.简陋的C.临时修建的

19、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幼儿园应当做好保育、教育工作,促进幼儿在()、品德等方面和谐发展。

A.智力、纪律B.体质、美育C.体质、智力

20、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未成年人。

A.学习成绩差的B.有残疾的C.生活能力差的

21、某小学组织学生到公园春游,公园()按成年人标准对学生收取门票。

A.可以B.不可以C.根据公园制定的规则

22、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应当在其职责范围内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A.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B.中央国家机关C.地方各级国家机关

23、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对未成年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以及社会生活指导和()。

A.职业教育B.青春期教育C.特长教育

24、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

A.监护职责和扶养义务B.监护职责和照管职责C.抚养义务和培养义务

25、对离家出走且无法查明其父母或监护人的未成年人由()机构收容教育。

A.居委会B.工读学校C.儿童福利机构

26、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办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应当照顾未成年人的(),并可以根据需要设立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人办理。

A.年龄因素B.智力因素C.身心特点

27、离婚双方因抚养未成年子女发生争执,达不成协议时,应当根据()的原则和双方具体情况判决。

A.保障子女权益B.有利于女方C.尊重未成年子女的意愿

28、对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由()开拆外,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开拆。

A.其班主任老师代B.其父母或者其监护人C.未成年人自己

29、中学生王某偶然得知同学李某有尿床之疾,便在同学中广而告之,王某的做法侵犯了李某的()。

A.隐私权B.人格尊严C.人身安全

30、工读学校的教职员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被送入工读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应当()。

A.比一般学生更为严格管教、约束其行为B.关心、爱护、尊重、不得歧视、厌弃

C.不必管教、约束,任其发展

二、多选题(共20分)

31、把未成年人培养成为"四有"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其中"四有"的具体内容是()。

A.有理想B.有文化C.有纪律D.有道德

32、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未成年人提倡"五爱"公德,"五爱"的具体内容是()。

(1)爱祖国(2)爱中国共产党(3)爱人民(4)爱劳动(5)爱科学(6)爱社会主义

A.(1)(2)B.(3)(4)C.(6)(1)D.(5)(4)

33、对出版专门以未成年人为对象的()等出版物,国家给予扶持。

A.图书B.报刊C.电影D.音像制品

34、在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室内,人们可以做的是()。 A.聊天B.吸烟C.停留D.酗酒

35、人民法院免除刑事处罚或者宣告缓刑以及被解除收容教养或者服刑期满释放的未成年人,()不受歧视。

A.考试B.复学C.升学D.就业

36、学校和幼儿园安排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参加()等集体活动,应当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防止发生人身安全事故。

A.集会B.文化娱乐C.社会实践D.游行

37、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送工读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工读学校应当对其进行()。

A.思想教育B.文化教育C.劳动技术教育D.职业教育

38、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创造条件,()适合未成年人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场所和设施。

A.完善B.建立C.改善D.促进

39、任何组织和个人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招收已满十六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的,不得安排其从事()的劳动或者危险作业。

A.过重B.有毒C.有害D.过多

40、十四周岁以上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不公开审理。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也不公开审理。

A.一律B.一般C.通常D.应该

三、选择题(共10分)

41、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责任。()

42、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承担责任。()

43、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扰乱教学秩序,不得侵占、破坏学校的场地、房屋和设备。()

44、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45、对有特殊天赋或者有突出成就的未成年人,国家、社会、家庭和学校应当为他们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46、国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发明创造和荣誉权不受侵犯。()

47、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惩罚为主、教育为辅的原则。()

48、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和少年犯管教所,应当尊重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49、侵害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对其造成财产损失或者其他损失、损害的,应当依法赔偿或者承担其他民事责任。()

50、侵犯未成年人的人身权利或者其他合法权利,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行政责任。()

四、问答题(本题10分)

51、你知道哪些场所应向中小学生优惠开放?请说出至少五种场所。(5分)

52、国家鼓励哪些单位和作家、科学家、艺术家及其他公民,创作或者提供有益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作品。请说出至少四个单位。(5分)

附:答案

1-5.BCBAB6-10.AACBB11-15.BBACB

16-20.BCACB21-25.AABAC26-30.CABAB

31.ABCD32.BCD33.ABD34.AC35.BCD

36.ABC37.ABCD38.BC39.ABC40.AB

41-45.√×√√√46-50.××√√×

51.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体育场、公园、科技馆、动物园、影剧院

52.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文艺

未成年人保护法练习题

一、单选题

1、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所称的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周岁的公民。 A.16周岁 B.18周岁 C.20周岁

2、某班主任经常开拆学生的信件,目的是检查学生是否有不良行为,及掌握学生思想现状,班主任的做法()。

A.合理 B.合法 C.不合法

3、营业性歌舞厅、酒吧、网吧等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应当设置明显的()标志,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

A.未成年人禁止进入 B.小学生禁止进入 C.衣冠不整者禁止进入

4、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不得对未成年人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

A.个人志愿 B.人格尊严 C.人身自由

5、18、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

A.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 B.简陋的 C.临时修建的

二、多选题

1、在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室内,人们可以做的是()。

A.聊天 B.吸烟 C.停留 D.酗酒

2、学校和幼儿园安排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参加()等集体活动,应当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防止发生人身安全事故。

3、任何组织和个人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招收已满十六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的,不得安排其从事()的劳动或者危险作业。

A.过重 B.有毒 C.有害 D.过多

三、判断

1、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扰乱教学秩序,不得侵占、破坏学校的场地、房屋和设备。()

2、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四、问答题(本题10分)

1、你知道哪些场所应向中小学生优惠开放?请说出至少五种场所。(5分)

2、国家鼓励哪些单位和作家、科学家、艺术家及其他公民,创作或者提供有益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作品。请说出至少四个单位。(5分)

五、案例分析:

某校教师为了把事关自己职称评定的市级公开教学课上得“精彩”、“成功”,不仅事先反复“排练”,临上课前还把班上个别“木头木脑”的学生请出去“回避”。请分析教师行为是否违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行时间为()。

A、2006 .9.1

B、2007.1.1

C、2007.9.1

2、义务教育法规定,自行实施义务教育的社会组织,应当经()批准。

A、地市级人民政府

B、县级人民政府

C、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3、义务教育法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收费的规定是()。

A、收学费,不收杂费

B、不收学费、杂费

C、不收书本费、杂费

4、发生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重大事件,妨碍义务教育实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负有领导责任的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应当()。

A、引咎辞职

B、受到党纪处罚

C、追究行政责任

5、凡年满()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周岁。

A、5 , 6

B、6 , 7

C、7 ,8

6、县级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保障居住分散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

A、寄宿制学校

B、全日制学校

C、小学初中一贯制学校

7、()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为其学习、康复提供帮助。

A、初中

B、普通学校

C、小学

8、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为具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的适龄少年设置专门的学校实施义务教育。

A、违纪

B、违法

C、严重不良行为

9、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予以保障。

A、家庭

B、学校

C、人民政府

10、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依法维护学校周边秩序,保护学生、教师、学校的合法权益,为学校提供()。

A、制度保障

B、安全保障

C、经费保障

11、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

A、开除

B、批评教育

C、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12、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因材施教,

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

A、年龄差异

B、性格差异

C、个体差异

13、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

()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A、体罚

B、体罚、变相体罚

C、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

14、各级人民政府保障教师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完善农村教师工资经费保障机制。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的平均工资水平。

A、工人

B、医

生 C、公务员

15、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均衡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组织校长、教师的培训和流动,加强对()的建设。

A、城市学校

B、薄弱学校

C、农村学校

16、学校和教师按照确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保证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质量要求。国家鼓励学校和教师采用()教育等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A、填鸭式

B、题海

式 C、启发式

17、学校应当保证学生的()时间,组织开展文化娱乐等课外活动。社会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应当为学校开展课外活动提供便利。

A、兴趣小组

B、课外活动

C、自习

18、国家实行教科书审定制度。教科书的审定办法由()规定。未经审定的教科书,不得出版、选用。

A、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

B、省级教育行政部门

C、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

19、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用于实施义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当()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保证按照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义务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职工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A、低于

B、不低于

C、高于

20、特殊教育学校(班)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应当()普通学校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

A、低于

B、不低于

C、高于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30分)

1、()享有特殊岗位补助津贴。在()和()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艰苦贫困地区补助津贴。

2、()年()月()日第()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3、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学校应当把()放在首位,寓()于教育教学之中,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5、学校的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并根据()适时调整。制定、调整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应当满足()基本需要。

6、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实行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职责共同负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的体制。农村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的规定()、

()分担。

7、各级人民政府对家庭经济困难的适龄儿童、少年免费提供

()并补助()。

8、县级人民政府编制预算,除向()学校和()学校倾斜外,应当()安排义务教育经费。

9、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共有()章()条。

10、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健全义务教育经费的()和()制度。

11、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相应的实施特殊教育的学校(班),对()残疾、()残疾和()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

1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学校和()学校。学校不得分设()班和()班。

13、学校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不得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等方式谋取利益。

14、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事业。

15、国家建立统一的义务教育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职务分为

()职务、()职务和()职务。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