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经费难题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

破解经费难题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
破解经费难题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

破解经费难题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

创新机制破解经费难题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

贵州省近年来教育事业呈现全面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但由于历史、地理等诸多原因,省内广大农村山高谷深、交通不便,校点分散、信息闭塞,影响了教育质量提高和教育均衡发展。教育信息化为改变贵州教育落后现状提供了有效手段。我省创新机制破解经费难题,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模式,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以信息化推动全省教育均衡发展。现将主要做法和经验汇报如下:

一、创新思路——思考教育信息化建设“钱从哪里来”

中央实施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我省共投入资金4.3亿元,建成计算机教室1572个、卫星教学收视点14037个、教学光盘播放点8089个,覆盖全省95%以上农村中小学,惠及600万学生。远程教育在推动教学资源共享、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是夯实了教育基础,实现了资源共享;二是加强了教师培训,提升了教师水平;三是提高了学生素质,促进了教育公平。但是也暴露出设备不足、设施老化、信息陈旧等问题。

要解决上述问题,使现代信息技术持续服务教育事业发展,支持教育质量提升,促进教育公平,必须解决教育信息化建设“钱从哪里来”的问题,这在经济欠发达的贵州显得尤为突出。经测算,我省校园网和班级多媒体设备建设所需经费就高达50亿元。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科学谋划、探索创新,明确“变革投资体制,拓宽融资渠道”的新思路,探索与企业合作的新模式,寻求破解经费难题,加快建设步伐的新路子。

二、大胆探索——采取政企合作模式破解教育经费难题

2011年,我省采取政企合作模式,省教育厅与中国电信贵州分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通过“企业垫资建设,用户使用付费”的方式,由贵州电信出资,搭建贵州教育信息化新平台,破解教育信息化经费难题。

一是依托企业力量,初步建成全省教育业务承载专网。开通了省、市、县三级105个教育行政部门、48个高校的高清视频会议系统,提高了行政效率,为我省教师远程培训、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和教育行政部门办公自动化构建了良好的网络环境。政企合作模式的创新探索,初步缓解了我省教育信息化经费不足的困难,推动了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探寻了一条“共生发展、合作双赢”的新路子。

二是逐步铺设光纤至全省乡镇以上中小学,基本完成互联网接入,并按标准建设校园网。目前,已完成乡镇以上中小学互联网接入4316所,其中光纤接入2746所。部分学校还尝试校企合作模式,与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由企业垫资建设校园网并购买班级多媒体设备交付使用,学校则利用生均公用经费逐年偿还企业的垫资,缓解学校一次性建设投入困难的难题。

三、强力推进——拓展战略合作渠道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

“十二五”期间,我省将按照国家总体要求,继续破解经费难题,全面拓展战略合作渠道,努力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均衡生产发展。

一是强化政企合作模式,延伸信息高速公路至乡村学校。

将继续推动企业投资,扩大教育业务承载专网覆盖范围,延伸至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充分发挥专网在教学、管理、培训和办公等方面服务教育、惠及师生的强大功能,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公平。

二是推广校企合作模式,加快校园网和班级多媒体设备建设。推动学校与企业合作,由企业垫资建设校园网,并购买班级多媒体设备,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学校将采取“化整为零、分期付款”的方式,利用生均公用经费逐年偿还企业垫资。

三是鼓励校校合作模式,加强校际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互动。搭建优质学校、边远学校网络互动平台,实现校际间同步教学和联合教研,解决我省农村中小学和边远教学点师资结构不均、学科开设不全、教师能力不齐、教学资源不足现状,实现“校际互动、教学互助、资源共享、均衡发展”。

通过与企业合作,我省摸索了破解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费短缺难题的办法,加快了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探索了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发展的新路。但是,利用生均公用经费偿还企业垫资的方式,始终让学校面临经费紧张的困难。我们建议国家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明确使用比例专项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

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学校教育信息化发 展规划 1

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一、背景分析: 未来社会要求学校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当前很多发达国家教育领域都已相继建成了覆盖全国的以教育为服务内容的计算机互联网络。这种信息化网络以先进的应用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快了学校之间信息传递速度,为广大教师学生以及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网络应用环境,有效地促进了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科学计算和科研合作,成为这些国家最重要的教育基础设施,推动了本国教育事业和科学研究的迅速发展。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信息化是培养几代新人的长远大计,也是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经过对教师的调查,发现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当前存在认识上的问题是: 1.大部分教师虽已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希望以此为突破口,快速提高教学业绩,但对如何建设和发展,认识比较模糊。

2.对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缺乏深入了解,对教育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还没有确立发挥各种教育媒体作用的观念。对教育媒体如何跟课堂教学和教室环境设计三者相适应的研究相当肤浅。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是: (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理论指导。 1.适用于校园辅助教育的软件资源太少,软件建设思路不明,课件制作问题上认识有偏差,受上级各种评比活动的导向影响较大。 2.骨干学科带头人对信息技术指导和组织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缺乏相应的教科研活动带动应用的开展。 3.学校信息化工作的评估、教学管理及激励机制等方面的相应配套政策没跟上。 二、发展目标: 第一,继续全面推广应用视听传播技术,积极探索研究网络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并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引入教学、科研、管理和学习等各个领域。

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

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 篇一:XX年度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 XX年度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 为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推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步伐,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我校在上级教育部门的指导下, 努力创造环境,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教研活动,加大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资金投入,学校在现代教育技术信息化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抓好信息化基础建设。本年度,我校顺利完成了校园工程, 为我校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提供了保证,学校设置了一个多媒体教室,一个DVD播放教室,还在办公室里为每位教师配备了台式电脑, 基本满足了教师备课、上课的使用。 二、加强教师的业务学习,提高师资水平。本学期我校的 教师能认识到“教”而后知不足和“教学相长”的道理,为适应教学的需要,积极参加学习信息技术的培训班和自己自学信息技术,从而使我校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三、抓好常规教学,整体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根据教材及 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特点,我们采用了以计算机操作和信息处理为主线,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从应用需求入手,重在让学生进入大运动量的操作和在生活和学习中应用

信息技术,应用多媒体络教学软件对学生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兴趣、练习量和学习质量,注重各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强调了计算机安全与道德法规, 同时在教学中增加了一些课外阅读材料,以扩大学生视野,激发其求知欲。 四、注重第二课堂的训练,提高特长生的信息技术水平。 在学校的安排下,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和画图的学习与训练,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水平。 综上所述,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学校管理者应具有新思想,有超前发展意识,掌握最新信息,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性和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必要性,以及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大意义。立足本校实际,顺应时势,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有所作为。要创造条件引导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掌握科学教学手段,借鉴先进教学经验,探索现代办学教育规律,从而使他们与学校同步超前发展。要教育学生全面学习信息技术,正确使用计算机,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信息技术文化,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其次,学校要有自己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要管好用好电教发展资金还要多方筹措,自力更生,坚持进行硬件建设。多媒体多功能教室,“班班通"”工程要本着超前、能升级的原则,从无到有,逐步发展。 第三、加强管理,注重实效。学校要逐步实施自己信息

教育信息化经费等保障措施及师资

教育信息化经费等保障措施 我校教育信息化的总体目标是:进一步完善校园信息网络系统,全面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构建高水平高效益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具体保障措施是:一,经费保障 1、信息技术的硬件和软件的投入占学校基础投资的比例高于35%。 2、争取村委会支持,筹措资金占信息化建设费用的60%。 3、学校勤工俭学筹措20%的资金。 4、学校从办公经费中挤出的资金保障信息化建设费用的20%。 通过以上经费的保障措施,加快设备的投入和更新,满足我校信息化建设的正常开展, 二、其他保障 1、认识到位。 要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需要,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改革的推进器和制高点,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这一工程投入大、难度大、涉及面广,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2、组织健全。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加强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统筹,分层要求,积极推进。进一步加强信息中心的建设,

充分发挥其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规划、组织、指导和协调作用。加强对信息技术教师和网络管理员的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增强责任心。 3、机制激励。 对教师钻研信息技术、参赛获奖的,要予以表扬、奖励,并和评先挂钩,形成有利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激励机制和环境氛围。 4、建管并重。 要开源节流,使投入得到高效的产出。在抓好硬件软件建设的同时,更要抓好一支高效务实的管理队伍和掌握信息技术的骨干教师队伍,增强信息素养,提高应用能力,推进教育改革。 总之,要转变观念,为实现教育信息化提供组织保障、经费保障、技术保障、管理保障,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把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实施方案

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申请方案 永和县城关小学 2013年8月

永和县城关小学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申请方案 为不断加强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与应用、不断探索教育管理信息化等方面路径和方法,根据《临汾市教育局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特制订我校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申请方案: 一、基础设施及学校概况 我校位于永和县育才巷号,目前有29个教学班,1800多名学生,100名教职员工。学校已开通光纤,并接通了学校局域网,学校现有计算机教室1个,有计算机台,生机比,多媒体教室29个,语音教室1个,电化教室面积为760平方米,仪器、实验室各一个,美术教室1个,音乐教室2个,舞蹈教室1个,体育器材室1个,图书室1个,阅览室1个。 学校先后被授予等称号。 二、学校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和主要解决问题 1.信息化基础设施 硬件设施: 学校各年级办公室、行政办公室都基本配备了计算机;有29个多媒体教室, 1个计算机房,可用学生机100多台。目前,学校教师还未能达到人手一台电脑,部分新老师还缺少电脑,办公室能上网;学校教师所配备的部分电脑硬件配置都比较老,内存都比较小,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办公效率。 软件设施: 学校建有校园主页,目前主要是学校概况、学校信息、教学科研、德育教育、学生园地等几个模块,各模块初步应用。 2.数字资源应用情况 教育资源方面学校已经有投入,具备一定的教学资源,学校各教师也存备了些自己收集或制作的资源。相对来说,教学资源丰富,使用率较高,且校外的资源库使用也比较多,教师之间能够进行教育资源的交流与共享,目前相当部分教师都是依靠自己收集或制作资源。 3.师资水平

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一、实施目标 以大连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全市教育资源库和中小学信息化环境设施的作用,创设良好的教育信息化校园环境。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我校将以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教育资源的建设和使用;以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教与学的转变、加强课程整合实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和教师信息素养;以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教育管理的现代化,从而整体提升学校管理水平,进而推进学校向现代化教育的转变,创建新型的现代化学校。 二、实施保障 1、各级政府在设备的配备和技术指导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以大连市中小学信息化环境建设的精神为指导,以各级政府的支撑为动力,学校建立、健全各项信息化制度,保障实验方案的顺利实施。 三、学校现状特点分析 学校基本情况简介:学校现有学生数527人,班级数15个,教师数36人。学生来源为本学区、外区和外来民工子女。其中以本学区学生的比例居多。由于学校外区和外来民工子女家长自身的文化层次较弱,大专以上学历的只占到10%左右。家庭电脑的拥有率和上网率都偏低,不过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和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实验的实施,家长的信息化意识也会随着学校实验的进行而提高。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我校长期以来,坚持德育为先,关注教育均衡发展,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同时,校园办公系统不够齐全,需要继续完善和开发。 数字资源应用情况 1、学校建有专题网页。

2、教师自制各类教育教学资源。 3、部分学科购买了教学光盘资源。 4、市、区等教育信息资源库。 现有的资源少,对校外的资源的搜集和使用少,教师之间教育资源的交流与共享较少,并且使用率较低。 除了量的增加,更需要质的飞跃,资源的类型要摆脱单一化,向多样性、实用性过渡,这样才会改变和日常教育教学脱节,使用率低的窘境。 四、主要任务 1、创设符合千山路小学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德育环境,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提升校园文化内涵。 2、建设并完善学校应用平台,建立相应的推广应用机制。 3、基于校本培训,开展多元培训,加速学生、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的提高。 4、开展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实践,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教育教学效能。 5、开展课题、专题研究,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应用成果。

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

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 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一) 本学期,在学校发展的需要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下,教育信息化工作在学校工作中得到全面的启动。学校信息化工作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后勤服务等方面在原有的基础上扎扎实实地得到深入,使现代信息技术逐渐延伸到学校各个角落。 一、健全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职责,积极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 学校成立了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成立学校信息中心,配备信息技术教学、网络管理、设备维护人员。学校健全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落实到人。信息中心成员虽然

都是兼职,但他们乐于奉献、勤于钻研,积极履行岗位工作职责。 二、健全设施,提高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中软硬件运行能力 学校现有危机室一个,每个办公室配备了微机,开通了办公室内部通道并外接教育网,使得学校网络教室和各办公室都能上网。极大方便了教师使用电脑。许多教师的备课已运用电脑处理,多媒体在教师的教学中得到了较为普遍地使用。上网学习、查询信息、收集资料、参与学校管理已成为教职工学习和工作的重要方式之一。 学校先后出台信息中心工作制度和信息中心人员岗位职责,使得学校的电脑使用正常,有效地保证了学校教育教学和后勤服务、学校管理工作的顺畅开展。 学校的校园网络的终端安装了网络杀毒软件,加强了学校办公室电脑的维护。信息中心人员积极参与学校各类公开课的技术支持,确保学校各类教育教

学活动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时的顺利进行。 三、学用结合,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中教师运用能力 学校开展了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培训,使教师能比较熟练的使用office和internet。在学校开展的各级各类公开课中,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使用率极高。教师使用电子教案、网络学习和收集信息的普及率也较高。在配置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一年级组,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成为师生教学的有力助手,教师使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得到长足进步。在学校开展的教学评选活动等教学活动中,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展现。 在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中,电脑和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师和管理人员必备和必需的工作手段。教师的新理论的学习和教育教学实践、新信息的获得等大都依靠网络获取,现代化的教育设备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日益显现。

教育信息化现状及前景

教育信息化现状及前景 (部分资料系转载) 依托信息技术建立起来的互联网络为学习化社会和教育社会化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 网络信息技术发展深刻改变着社会生活、工作、思维和交往的方式,对传统教育体系制度产生根本性的影响。新的世纪开端,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加快了信息化进程,这也包括教育信息化。计算机网络教育同传统的单媒体电化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和函授教育相比,最大的特点是知识传授者与学习者实现交互式的交流过程。学习者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地点、科目师资和适当的学习方式与进度。据悉,发达国家将教育信息化作为21世纪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发展战略目标。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教育结构体系的影响体主要体现在: 一是使知识传递的方式和速度大大改变,社会成员接受各种思想文化的途径大大拓宽,比以往更加方便快捷,网上获取各种知识成为自我教育的重要方式。 二是Internet伸入到教育领域,促进教育的结构与形式更加多样化,借助网络技术形成的“虚拟学校”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形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教育对象无限扩大,知识交流与更新能够随时实现,教育的对象将涵盖社会全体成员,大大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三是信息技术不仅是少数人掌握的一门专业,而逐渐成为大众化的工具,现代信息教育已经和正在成为我国教育结构体系新的增长点,有力改变着我国教育结构体系的面貌。 四是网络技术将架起学校教育、企业培训以及社会教育相互沟通的立交桥,为建立学习化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 2、我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IT教育发展的前景 ------中国IT教育市场盗版严重。在中国几亿农民、两亿工人、数千万下岗人员的现实国情下,中国政府一夜之间不可能倾其所有、将从中央到地方的所有国家机关全部“正版化”,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明白的道理。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懂计算机的“机盲”就是新“文盲”,已经成为不言而喻的共识。由于国力有限,中国的教育经费投入一直偏低。中国千千万万的国家机关尚且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实现软件“正版化”,中国的教育机构就更不可能依靠财政拨款实现软件“正版化”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将教育机构在原软件条例内所享有的在课堂教学范围内合理使用软件的权利完全撤销,让中国的所有教育机构一夜之间面临这样的窘境:要么做新软件条例下的守法者,立即关闭所有的教学用计算机房,停止所有学生的计算机课程教学;要么做新软件条例下的违法者,冒着随时可能被起诉侵权的危险,继续向莘莘学子传授信息技术知识,以使中华民族的新一代能够跟上世界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步伐。 (很明显,很多人都因为微软公司打算对国内教育市场进行正版收费而跑到支持linux的行列中,但这也是国内软件市场的一个难题,优秀的软件由于提高价格或者打击盗版

关于进一步充实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内容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充实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内容的意见 (征求意见稿)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 (2012年5月27日) 2012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在深入调研基础上,教育部对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目标任务进行了凝练,研究提出了“十二五”时期加强学校宽带网络建设、加强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和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环境建设三项重点目标任务和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二项重点工程,并于4月向国务院进行了汇报。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听取教育信息化工作汇报的会议纪要精神,切实完成上述三大任务和二项重点工程,需要各方面统一认识、通力合作,坚持试点先行、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原则,进一步充实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内容,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先行先试、示范引领”作用,探索发挥信息化支撑引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有效途径。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重大战略意义 在新的形势下,面对全新的战略目标与任务,教育信息化并无现成的模式与路径可循,必须采取“试点先行、有序推动、科学管理”的策略,探索并形成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

化发展道路。试点工作作为教育信息化的先导性工作,各地区、各级各类学校应积极先行先试,为全面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提供有益经验。试点工作做得好不好,不仅事关教育信息化本身的成败,也事关教育改革和发展大局。 二、准确把握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方向 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要紧密围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建设学习型社会,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展开,找准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要以应用为导向来开展信息化试点工作,切实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科研等方面的深入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变革教育理念,创新教学与学习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信息化试点工作要处理好硬件建设、资源建设和能力建设之间,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之间,技术与教育之间,适度超前和因地制宜之间的关系。 三、围绕重点工作进一步充实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内容 试点工作要紧密围绕“十二五”时期三大任务和二项工程开展。各试点申报单位要进一步调整、充实、完善相关内容,特别是政策、机制和模式方面的内容。 (一)学校宽带网络建设 学校宽带网络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基础与前提。学校宽带网络建设的基本目标是,到2015年,基本解决各级各类学校宽带接入问题,基本完成各级各类学校网络条件下基本

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十三五发展规划

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十三五发展规划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xx-2020年)》、《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智慧教育的实施意见》(苏政办发〔xxxx〕24号)文件精神和《盐城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xx—2020)》(盐发〔xxxx〕20号)要求,全面加强信息技术支撑教育改革发展的能力,以先进教育技术改造传统教育教学,以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围绕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教育管理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特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五年规划。 一、现状分析 我校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老校区校园网始建于1999年,学校网站于xxxx年开通。xxxx年学校整体搬迁至新校区,新校区在校园数字化方面投入不惜重金,按照《江苏省“校校通”工程建设指南》高标准严要求进行装备。十多年来,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一直稳步发展,在学校科学发展中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具体表现在:从硬件建设来看,学校建成“主干千兆百兆到桌面”局域网,学校目前拥有多媒体教室90间(所有教室均为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6间,全自动录播教室1间、数字化实验室1间,多功能阶梯教室4间,1000人学术报告厅1间,500人报告厅1间,并建有广播中心、监控中心、网络中心、校园电视台;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校园网使用100 M电信光纤接入因特网,并高速连入市县城域网,实现办公楼、教学

楼、实验楼、图书馆等场所全覆盖。从软件环境来看,我校近几年在对外宣传、人事管理、图书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家校联系等方面已实现数字化办公。从教职工信息素养来看,教师基本能熟练应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绝大部分教师能制作质量较高的多媒体课件。管理人员能熟练办公应用软件。 我校目前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主要是:整体规划和推进机制缺乏,基础设施严重老化不能满足发展需求,信息化管理体制亟待完善,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短缺,校本信息资源建设滞后,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智慧教学等方面应用不足,网上教学、网上评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不强等。这些都与学校的社会定位和发展目标相距甚远。 二、指导思想 未来五年,阜宁中学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xx-2020年)》、《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智慧教育的实施意见》、《盐城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xx—2020)》、《盐城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创建工作方案》,从“建成以物联网为基础的生态型智慧校园”的高度出发,以“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突出重点;优化应用,资源共享;立足高端,跨越发展”为原则,高标准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通过打造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创设良好的信息化氛围,引领教师发展、促进学生成长,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坚持从学校全局高度统一标准,统一规划,整

2020年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

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重新了一下发到这里[]。教育化(一) 本学期,在发展的需要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下,教育信息化在学校工作中得到全面的启动。学校信息化工作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后勤服务等方面在原有的基础上扎扎实实地得到深入,使现代信息技术逐渐延伸到学校各个角落。 一、健全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职责,积极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 学校成立了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成立学校信息中心,配备信息技术教学、网络管理、设备维护人员。学校健全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落实到人。信息中心成员虽然都是兼职,但他们乐于奉献、勤于钻研,积极履行岗位工作职责。

二、健全设施,提高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中软硬件运行能力 学校现有危机室一个,每个办公室配备了微机,开通了办公室内部通道并外接教育网,使得学校网络教室和各办公室都能上网。极大方便了使用电脑。许多教师的备课已运用电脑处理,多媒体在教师的教学中得到了较为普遍地使用。上网学习、查询信息、收集资料、参与学校管理已成为教职工学习和工作的重要方式之一。 学校先后出台信息中心工作制度和信息中心人员岗位职责,使得学校的电脑使用正常,有效地保证了学校教育教学和后勤服务、学校管理工作的顺畅开展。

学校的校园网络的终端安装了网络杀毒软件,加强了学校办公室电脑的维护。信息中心人员积极参与学校各类公开课的技术支持,确保学校各类教育教学活动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时的顺利进行。 三、学用结合,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中教师运用能力 学校开展了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培训,使教师能比较熟练的使用office和inter。在学校开展的各级各类公开课中,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使用率极高。教师使用电子教案、网络学习和收集信息的普及率也较高。在配置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一年级组,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成为师生教学的有力助手,教师使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得到长足进步。在学校开展的教学评选活动等教学活动中,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展现。

教育信息化对教育发展的重要性

教育信息化对教育发展的重要性 从21世纪开始,我们的生活就全面的迈入了全新的信息化时代,教育行业也不例外,逐渐的信息技术开始成为教学与学习的重要工具,从初期的投影仪、电脑教室逐渐发展至互动课堂、在线教育。信息技术日益融入教与学的过程,开始引发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华秦教育表示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大浪潮下,教育信息化将会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到教育的发展,势必影响教育变革。那么,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的发展具有哪些重要的意义? 1.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步骤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步骤。没有教育的信息化,就不可能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教育信息化促进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2.有利于全体国民素质的提高 教育信息化的实施、以现代信息技术建构的开放式远程教育网络的实现,使受教育者的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改变了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教育体系,保障了每一国民接受教育的平等性。这种开放式的教育网络也为人们实现终身学习提供了保障。教育信息化为全体国国

民提供了更多的接受教育的机会,教育信息化对全体国民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3.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教育信息化为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提供了环境、条件和保障。学生利用教育信息化的环境,通过检索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创造信息,实现发现学习、问题解决学习,实现知识的探索和发现,这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4.促进教育理论的发展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的一场重要变革,在这个过程中必将出现许多问题,许多现象需要我们去解决、去认识,这些问题的解决,认识将有效地推动教育理论的发展。 教育信息化的过程是信息科学在教育中不断应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和现象往往需要用信息科学的理论、方法才能进行解决,才能予以深刻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将孕育着一门新兴的学科——教育信息科学的发展。教育信息科学是一门利用信息科学的理论、广泛研究学习过程的教育理论,是一门关于教育的信息科学。

学校教育信息化方案

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规划的实施方案信息化的学校,是以学校为对象的信息化、网络化、可视化和智能化的信息集成与应用系统,它将学校各部门、各学科、各领域的信息通过信息化和计算机处理,并最大程度地集成和利用各类信息资源,快速、完整、便捷地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实现学校教学和管理的信息化。信息化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推广和应用日新月异,学校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未来学校教育发展战略的制高点。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理念相融合,正成为营造新型学校文化的强有力的催化剂,推动着学校教育飞速创新与发展。信息化给学校教育带来的变化是多方面的:教育资源的多样性;学习活动的开放性;学习内容的生活化;学习方式的创新性;教学方式的民主化。 让学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蕴含的丰富信息资源充实、丰富学生知识面,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当前新形势下,将传统校园逐步转换为数字校园已成为迫切需要。为适应这一需求,也为了使我我区各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更进一步,我们本着“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应用逐步完善”的原则,以满足教育教学需要为基本出发点,根据我区各校的实际情况,总体规划,分段实施。现从以下四个方面:信息化环境的建设、信息化学习资源建设、优化的教学设计以及培训方案来阐述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一)信息化环境的建设方案 为了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升师生的信息化素养和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在广大教师参与的情况下,特制定信息化环境的建设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党中央和国务院明确指出:要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学校信息化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经过几年的建设,我校教育信息化设备初具规模, 尽管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与生俱来的不足与缺陷,但是,就目前而言,课堂教学,或者说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仍然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学生通过学校的正规课程的学习获得必要的知识和能力是学生发展的主渠道,因此我们将积极探索学校正规课程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作用,同时也将研究学生活动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新领域。 二、发展目标 (一)切实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信息素养 1 、教师全员培训

2016-2017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

庙坝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 (2016—2017年度第二学期) 本学期工作已结束,在本学期里,学校信息化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支持下,结合我校的实际,把信息化建设作为学校建设中的重要部分,规范了信息化建设工程,坚持从以课带训,培养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注重课堂教学实效,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入开展,切实提高学校管理、课堂教学等方面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 学校现有多媒体设备7套:其中有电子白板4套,班班通3套。计算机教室一间;教师办公用电脑12台,多功能复印机1台,速印机1台,激光打印机3台,笔记本电脑2台,办公、学习实现了网络化,大提高了教师们的办公效率和教学水平。还建立了学校内部的QQ 群、微信群,实现了学校内资源共享,提高了教师们的信息交流。最大化地提高了网络的作用。 二、工作情况 1、加强组织领导,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规范管理制度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建立各种制度,明确人员职责。重视管理,树立服务第一,由教导处负责教育信

息化专人领导工作,抓好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开足信息课。 2、开展教师培训,着力提高教师教育信息化素养 (1)重点加强电子白板、班班通设备培训。 一是开学初作好培训计划,做有计划安排,利用全体教师业务学习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重点务实,学习电子白板的使用,二是做好个性化辅导,管理员做好对教师们提出的问题,进行现场解决,提高教师运用电子白板的能力;三是做好信息反馈工作,每班都发有信息反馈记录表,管理员每周进行一次统计,并在下周进行培训指导。通过一学期的培训,教师们的电子白板的使用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加强对教师运用电子白板上课要求制度化,要求每一位教师室内的课使用电子白板的使用率过90%以上,并且管理一周进行一次累计,并将运用次数在下周开会时进行公布,提高教师运用电子白板的能力。 (3)学校信息化管理员还进行收集了一些与教师有关的教育资源网和教师学习网,做成资料打印发在每一间办公室和在校内公用QQ 群上,以方便教师查询资料和上网学习。 3、加强设备管理 一是加强设备的维护,对于基本的维护,对于不能维护的,及时

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费保障制度

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费保 障制度

崇州市怀远镇西山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 经 费 保 障 制 度

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突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地位,实现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目标,保证教育教学经费及时、足额投入到信息化建设工作中,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教学经费是指日常教学经费和教学设备购置经费,具体包括:教学业务费、教学差旅费、体育维持费、教学仪器设备维修费及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购置费、图书资料购置费等。 第二条教学经费预算管理的原则 1、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指标控制的原则。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根据学校教学工作的需要统筹安排和使用信息化经费,同时划分财权,由学校进行分级管理,对各项经费分设经费卡。 2、统筹安排,保证重点的原则。在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前提下,每年在安排经费预算时,除人员经费外,应优先安排教学经费,使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在经费预算中得以体现。 3、保证总量、逐年增长的原则。为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学校每年投入的日常教学经费应不少于当年总额的30%,且保证生均日常教学经费逐年增长。 加大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投入,保障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购置;同时,根据学校的发展逐年增加文献信息资源购置经费。 第三条教学经费预算的核定依据 专项教学经费根据学校各年专项教学活动的需要,考虑学校的财力分项核定。

教学机动费的核定:为了保证学校教学经费在总量上能满足学校各项教学活动的需要,且实现逐年增长,学校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教学机动费,由学校统筹安排使用。 第五条教学经费使用监督 为确保教学经费足额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学校将加大教学经费的监督力度,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保证分配到各教学单位的教学经费能够足额、充分、高效地使用,严禁挤占、挪用。

最新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三年发展规划

夹竹园小学2017年教育信息化建设及装备改造发展规划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战略指导 思想和省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总体要求,打造数字化学校,以信息化促进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推进我校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努力实现我校办学质量的跨越式发展。 一、总体目标 通过校园网的设施建设和教育应用功能的开发,构建一个集教学、科研、管理、办公 为一体的数字化教育环境,最终实现学校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二、具体任务与推进计划 (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信息化装备水平 1、教师逐步配备电脑,无线AP接入100mb光纤上网,实现教学与办公的高速。 2、校园网建设:2018年完成 (1)基础建设信息化:科学设计、合理布局我校信息化教育环境,建设一个功能比较完 善的含网络通讯系统、信息服务系统、教育管理系统为一体的信息化通用校园教育平台。(2)资源建设数字化: 1)充分发挥校园网优化教育信息流通功能,逐步将教师备课、课堂教学、反馈练习、课后辅导,学生个别化学习,在线考试等教学环节包容进来,形成大容量、开放式学习环境。 2)发展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库藏,以文件目录方式和数据库存储方式对资源进行管理 和操作,以便信息储存,师生快速查询、访问、下载。 3)优化组合学校现有教育资源,融视频、网络、多媒体等多种方式为一体,为师生 提供多种类,多形式、多规格和多层次的教育教学服务。 (3)管理系统自动化。依托移动教育办公平台,逐步实现对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 评价实行全方位的计算机管理。其中包括学校的校务、教务、总务的管理,教职员工、学 生的身份信息、工作学习记录、评价信息等档案、学藉、学业管理。 (4)网站建设多元化。 1)不断扩充学校网站的容量,提高网站层次,充分体现学校形象的展示功能、教育资源的集成功能、师生个性特长发展的舞台功能、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功能。 2)建立班级主页,展现班集体学习、活动风采。 3)开辟骨干教师个人主页,展现教师教育教学特色,实现资源和成果共享,开展网 上多项交流。

教育信息化中小学校、职业院校试点申请书

教育信息化中小学校、职业院校试点申请表 一、学校概况 信丰县第二中学始建于1960年,是江西省重点中学,现有学生3600余人,教职工307人。办学条件优越,师资力量雄厚,校园环境幽雅,文化氛围浓郁。学校先后获得了“全国中小学艺术教育先进单位”、“江西省文明单位”、首批“江西省中小学艺术教育示范学校”、“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十一五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先进单位”、“江西省新课程实验样本校”、“赣州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评价先进单位”等数十项殊荣。 二、试点选题和目标 1、选题:高中选修课资源开发与应用模式 自2008年以来,作为“江西省新课程样本校”,学校现已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选修课管理体系。我校教师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开设选修课,目前已开发校本课程24种,每周开设4节选修课,有效地拓宽了学生视野,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的能力。2009年以来,学校加大教育信息化投入,已建成覆盖全校园的无线网络,各办公室、教室全部接通有线网络信息接点,全部教室装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学校积极依托信丰二中网站,整合网络应用,现拥有信丰二中智能办公系统、资源管理系统、视频点播系统、网上阅卷系统、学生评价系统等,已基本实现无纸化办公。为进一步在课改选修课领域取得更好成效,我们拟将教育信息化与选修课选课、开设、评估相结合,实施选修课信息化建设。 2、目标 学校争取5年内建成以“高中选修课资源开发与应用”为核心,以网络为依托的信息化平台体系。 三、建设和应用的具体内容 1、高中选修课资源开发与应用管理制度 在现有的基础上完善我校选修课资源开发与应用管理制度,完善激励机制。 2、开发我校选修课管理系统

上王中心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上王中心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一、信息化工作现状 作为一所乡村小学,目前,我校采用“有线+无线”信号接入方式,教学楼(行政办公室、教师办公室、教室、多功能室)可以做到网络信号全覆盖,基本满足日常教学需要,距离信息化校园的目标却还差的很远。但值得欣慰的是,经过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视和学校自身的努力,不久我们即将在所有功能室和教学班级安装交互式触摸一体机,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班班通”届时教师可以开通网络学习空间,实现“人人通”,也可以进行浏览访间,获取优质教育资源,服务教育教学。 二、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应用情况 虽然硬件设施不足,但我学仍积极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推广活动,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整合效果好。许多青年教师包括一些即将退休的有这方面特长和爱好的教师能熟练使用现代教育设备,能充分应用网上资源进行敎学,课堂教学能充分体现信息技术功能并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学校要求每学科教师在毎周内至少使用多媒体设备或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教学两个课时;对每学期举行的上课比赛都严格要求必须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方式。 三、数字校园规划及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统筹规划,分类要求,分步实施,注重实效,适度超前为原则,以学校网络及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教育资源信息交换平台和应用软件建设为重点,以教育教学信息化应用为核心,以管理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为保障,以全面改革学校教育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育质量为目的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为实现我校教育现代化奠定基础。 二)、建设原则,我校数字校园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加强应用,整合资源共享数据的建设原则,秉承理念先行,以应用服务为导向,充分利用现有硬件条件,切实提高信息服务水平的原则,在建设中考虑高校高性能易维护,易管理,有高扩展能力的应用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和数据库平台建设,实现应用系统可扩展可持续的发展原则。 1、统筹规划,数字校园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具有投资大,建设难,周期长等特点,因此建设之前做好项目分析和规划设计工作,整体考虑统筹规划,确保统一的建设标准,统一的技术标准,统一的基础架构和统一的组织管理。 2、分步实施:“数字校园”建设周期长,涉及到需求调研、方案论证,人员培训、推广应用等,因此整个过程必须统筹安排,分布实施,确保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3加强应用,数字校园建设的核心目的就是应用,实现数据共享与交换,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形成充分充满活力的新型管理机制,为广大师生提供个性化的综合信息服务。4,整合资源,数字校园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数字校园建设,必须考虑保护原有的投资,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因此数字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必须不断整合已有的信息资源开发新的资源建设集中的信息资源管理机制。 三),建设目标,力争用五年时间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系统建设,构建以现代化数字技术为支撑,以校园网络平台为核心,以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畅,高速流畅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环境,为基础建立公共信息系统,提供先进数字化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建立功能齐全的教学管理系统,通过数字校园的建设构建数资源数字化应用集成化传播智能化的信息环境,建设可共享的优质校本资源库,实现教学教研,管理,服务的高度数字化,智能化,全面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和应用水平最终建成优质安全、绿色、人本的数字校园。 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施模式

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费保障制度

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费保 障制度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费保障制度 肇源县大兴乡学校 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费保障制度 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突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地位,实现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目标,保证教育教学经费及时、足额投入到信息化建设工作中,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教学经费是指日常教学经费和教学设备购置经费,具体包括:教学业务费、教学差旅费、体育维持费、教学仪器设备维修费及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购置费、图书资料购置费等。 第二条教学经费预算管理的原则 1、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指标控制的原则。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根据学校教学工作的需要统筹安排和使用信息化经费,同时划分财权,由学校进行分级管理,对各项经费分设经费卡。 2、统筹安排,保证重点的原则。在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前提下,每年在安排经费预算时,除人员经费外,应优先安排教学经费,使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在经费预算中得以体现。 3、保证总量、逐年增长的原则。为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学校每年投入的日常教学经费应不少于当年收取学费总额的30%,且保证生均日常教学经费逐年增长。 加大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投入,保证用于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购置的经费每年不低于2万元;增加图书资料的购置经费,保证生均每年新增图书不少于3册;同时,根据学校的发展逐年增加文献信息资源购置经费。

第三条教学经费预算的核定依据 专项教学经费根据学校各年专项教学活动的需要,考虑学校的财力分项核定。 教学机动费的核定:为了保证学校教学经费在总量上能满足学校各项教学活动的需要,且实现逐年增长,学校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教学机动费,由学校统筹安排使用。 第五条教学经费使用监督 为确保教学经费足额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学校将加大教学经费的监督力度,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保证分配到各教学单位的教学经费能够足额、充分、高效地使用,严禁挤占、挪用。具体做法是: (一)学校监督。学校分管教学经费的负责人应于每年底向教师联席会议汇报经费的使用情况。 (二)财务监督。会计人员应提高业务水平和责任意识,对每笔支出认真审核,严格把关,杜绝不合理,不合规的支出。 (三)审计监督。学校将制定教学经费投入检查制度和奖惩机制。校审计处每年应定期对学院的教育经费投入使用情况进行专项的监督、检查,并公布检查结果。

教育信息化区域综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麻城教育信息网

教育信息化区域综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要求,全面提高我市教育信息资源的应用水平和效益,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通知》(教技函〔2012〕4号)和鄂教科函〔2012〕7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落实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部署的“三通两平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及教育管理信息平台、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建设任务,利用3年时间,初步建立“机制健全、设施完备、资源充足、应用广泛、效益显著”的城乡教育信息化体系,探索城乡数字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试点选题:城乡数字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长效机制探索 三、工作内容 (一)宽带网络校校通 1、规范推进校园网建设。乡镇以上学校全部接入光纤,所有小学接入宽带,边远教学点能够接收远程教学资源,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推进校园网达标建设,乡镇以上学校全部设置主控室,配备专业路由器、交换机和服务器,统一机柜,统一标识;网络布设到班级、备课组。校园网应部署“班班通”集中管理、教研备课、校本资源等基本应用平台,提高校园网使用效益。 2、加快推进“班班通”建设。在现有市直和镇区学校实现“班班通”的基础上,推进“班班通”向乡镇以下学校延伸。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同时通过对闲置设备的调配,使农村学校基本实现“班班通”。有计划加强教师计算机配备,满足教师备课、研修需要。实现备课、上课、学习一机多用。

3、改善教学点教学条件,实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根据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为我市小学教学点配备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配送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并组织教学点应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教学,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各教学点开好国家规定课程,提高教育质量,基本满足农村边远地区适龄儿童就近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 (二)优质资源班班通 建设校本资源库。利用薄改资源库平台、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现代教育技术网等,市直及乡镇初中、中心小学完成校本资源库框架设计和管理平台部署,并对现有教育教学资源(含光盘资源)进行整合。从2013年起,形成常态机制,与教育教学工作同步开展校本资源库建设,鼓励各学校形成具有优势和特色的校本资源库。深化培训和指导,实现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中的普遍应用。 (三)网络学习人人通 鼓励教师和学生拥有个人的网络学习空间,构建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的教育新模式,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1、推广教师网络研修活动。加快普及专职教研员、培训教师和名师骨干引领的网络研修活动,推动城乡对口支援学校教师之间开展网络教研。遴选部分优秀教师建立网络工作室。专任教师网络教研空间实名注册2013年底达到30%以上,2014年底达到50%以上。 2、普及学生网络学习模式。倡导各学校利用天开班级空间、博客等网络平台,建立班级空间、个人空间,开展书香班级、学生博客评比,拓展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空间,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能力。继续开设好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四)教育信息中心建设 1、继续加强和完善我市教育信息网站的建设,做好麻城教育政务网、教育信息网、教育科研网三个子网建设,建立教育资源服务平台、教育信息管理平台。通过三网和两平台建设,为全市广大教师深入实践和探索信息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