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政府组织与公共管理

非政府组织与公共管理
非政府组织与公共管理

《非政府组织与公共管理》

第一章

一、多种称谓(这些称谓的着眼点)

1、非政府组织NGO

2、非营利组织NPO

3、第三部门

4、志愿者组织

5、慈善组织

6、公民社会组织

7、邻里组织

二、NGO的特征▲

1、组织性

2、非政府性(民间性)

3、非营利性

4、独立运作

5、志愿性

6、社会性

7、公益性(互益性)

三、非政府组织的定义

有法人资格的以公共服务为使命,享有免税优待,不以盈利为目的,组织盈余不分配给组织成员并具有民间性、独立性的不同于政府和企业的第三部门。

第二章

一、NGO存在的社会经济基础

1、市场失灵

非政府组织可以所见市场竞争的风险,可以补救生产者和消费者

非政府组织可以抑制市场的盲目性,可以弥补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非政府组织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2、企业失灵

非政府组织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估监督

企业内部福利社会化的承载

非政府组织与企业联盟,互取所需

3、政府失灵

NGO多元化需求

4、NGO的利他主义和团结一致

二、NGO的功能优势

1、组织方式上的创新优势

2、深入社会基层,贴近弱势群体

3、承受风险的优势

4、团结一致的优势

5、社会沟通的优势

6、灵活调整的优势

第三章

一、NGO使命陈述的功能

1、保证整个组织运营目的的一致性

2、建立统一的组织风气和环境

3、具体化组织运营的目的

4、使员工认识组织和跟随组织的目标和发展方向

5、有助于将目标转化为工作组织结构

6、为配置组织资源提供基础

7、帮助组织树立良好的形象

二、NGO使命陈述的要素

1、顾客

2、产品和服务

3、市场

4、观念

5、自我认识

6、对公共事业的关心

7、对职员的关心

8、技术9、对生存和增长的关切

三、NGO使命改变

(影响使命改变的因素有哪些)

四、NGO的外部环境分析

1、一般环境分析PESTN(要考虑哪些因素)

①政治和法律环境的分析②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分析

③经济分析④技术分析⑤自然分析

2、利益相关者的分析

①出资者②职员③服务对象④社区⑤政府

五、内部因素评价矩阵(IFE矩阵)

1、定义

对内部因素进行分析的工具,从优势和劣势两个方面找出影响组织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根据各个因素影响程度的大小决定权数,再按组织对各关键因素的有效反应程度对各关键因素进行评分,最后算出组织的总加权分数。

2、步骤

①列出内部关键因素(先优势后劣势)②给每个因素赋予权重

③为因素进行评分④用每个因素的权重乘以它的评分,即得到每个因素的加权分数

⑤将所有因素的加权分数相加,得到组织的总加权分数

六、NGO常用战略

1、借力发展战略——开发适合的经营项目

最常遇到的问题:①喧宾夺主②资金紧张

对策:①经营与本组织主要服务项目有关的并在市场需求的内容??;②聘用优秀管理人才;③谋求理事会支持;④提倡创业者精神;⑤与营利组织合作向其学习经验。

2、兼并战略——实现规模效应

3、联盟战略——寻求与其他NPO或企业的合作

七、综合战略管理模型(自己画)

八、SWOT矩阵

1、含义:是一种综合考虑内外部环境变量来选择经营战略的方法。

2、S——strengths 优势W——weaknesses 劣势

O——opportunities 机会T——threats 威胁

第四章

一、NGO领导的含义

决定NGO的使命和目标,促进组织资源有效运作,并引导组织持续、维持、创造和发展的一种动态历程。

二、强制性领导和凝聚性领导

三、NGO领导决策类型

1、理念主导型:主要受处于组织核心层的人的影响,其规划长期且稳定,紧紧围绕理念。

2、资源依赖型:受到政府、企业、志愿者、捐助人等多方面影响,外部影响力大。

3、服务理性型:受NGO专职管理人员、服务对象、媒体以及专家学者影响。

4、权变型:根据多变环境要素加以调整,体现为适应性决策。

四、NGO领导者素质

1、坚守道德

2、积极进取

3、体恤下属

4、精于工作

第五章

一、志愿精神volunteerism

国际上给志愿精神作出界定:一、必须是志愿,二、不为报酬,三、利他。

个人或团体依其自由志愿与兴趣,本着协助他人、改善社会的宗旨,不求私立与报酬的社会理念。

二、专职人员和志愿者之间的区别

1、工作动机:成就和赏识挑战性的工作增加的工作责任成长和发展的机会

2、工作待遇

3、组织认同程度:认同组织的使命或目标信任领导者为成为组织一员而骄傲

关心组织的荣誉

4、组织内职业生涯阶梯连续性

三、有关志愿活动的争议

1、关于志愿者报酬和志愿服务收费

2、志愿活动的自愿性问题

3、受益对象问题

4、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志愿活动

5、志愿活动的立法问题

四、志愿者的权力和义务(自己了解)

五、志愿者管理的基本原则▲

1、明确志愿者的定位

2、做出员工平等的承诺

3、公开招募,择优录取

4、开展必要的教育和训练

5、对志愿者应给予指导和协助

6、及时记录志愿者工作情况

7、予以鼓励和重用

8、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

9、对志愿活动也应开展绩效评估

第六章

一、营销理念应用于筹资

演进过程:①以产品为导向②以推销为导向③以顾客为导向

二、如何形成营销导向的发展体制

1、广泛倾听各类消费者对组织发展的意见

2、了解消费者的愿望和需求

3、专门岗位,专职员工负责营销业务

4、组织内部形成尊重市场规律,以市场为导向的决策氛围

5、鼓励员工的创新精神

三、4P战略:1、产品product 2、价格price 3、渠道place 4、推广promotion

四、营销与推销的区别

营销是依据市场的走势、顾客的需求而设计产品,是从客户出发,市场导向、顾客导向。推销是有什么就向市场推销什么,是从产品出发。

一、NGO出现的历史因素:NGO自身的孕育和发展

1、NGO的雏形是一些宗教团体(教堂、寺庙)和慈善团体

2、政府部门大量介入地方事务,NGO的行动空间变小

3、NGO成为政府治理地方事务的补充力量

二、NGO出现的社会经济基础:

1、市场失灵

2、企业失灵

3、社会多元化需求和政府失灵

4、NGO的利他主义与团结一致的精神

三、NGO的优势:

1、组织方式上的创意优势(跨国倡议网络)

2、深入社会基层,贴近弱势群体的优势(专业化)

3、陈寿风险的优势(先由NGO来推广政策,若效果好,政府可大力推广)

4、社会沟通的优势(民众与政府沟通的桥梁)

5、灵活调整的优势(NGO政治性不强,官僚化低,便于做征服不便做的事)

四、NGO的角色:

1、社会先驱者

2、改革倡导者

3、价值维护者(推进志愿参与精神,信任精神)

4、服务提供者

5、社会教育者

五、反对壳牌公司的绿色战役,为什么成功:建立全球倡议网络、在必要的时候与经营

组织结盟、绿色运动能动员跨国基层组织支持。

七、领导的含义:决定NGO的使命和目标,促进组织资源的运作,并引导组织持续、维持、创造和发展的一种动态历程。

九、领导角色:95

促进者、评估者。预测者、指导者、最终帮助者

十、领导权力:96

奖酬权、强制权、法定权、专家权、参照权

十一、决策类型

理念主导型、资源依赖型、服务理性型、权变型

十二、志愿精神:指个人或团体依其自由意志与兴趣,本着协助他人,改善社会的宗旨,不求私利与报酬的社会理念。

十三、NGO工作流程:

1、人力资源规划

2、工作分析

3、了解

4、培训

5、评估

6、激励

十四、APC评估理论

所谓APC评估是指:问责(accountability)、绩效(performance)、和组织能力(capeuity)的全方位评估。

问责是指非营利组织对其使用的公共资源的流向及其使用效果的所有负的责任。

绩效评估是对非营利组织的适当性、效率、效果、顾客满意度、社会影响力等的体系进行评估。

组织能力是指组织开展活动

十五、综合评估指标体系:

1、基本情况

2、治理情况

3、机构的公共责任

4、资金使用情况

5、信息披露

6、筹资活动

十六、对比法(前后对比法、有无对比法、综合对比法)幸福工程

十七、参与式评估

参与式评估是指项目管理人员和受益者共同组成评估小组,通过对项目管理的系统评估,调整、重新制定项目的目标或方案,重新进行组织机构安排或调配资源的一种方式。

参与式评估的最大特色是打破了传统的思想认识和评估方式,即“自上而下”、迷信上级和专家权威。而是鼓励受益者对评估过程、管理过程的参与,充分调动受益者的积极性。

十八、NPO营销的功能:

1、通过营销,分析公众需求,提供正确的公共服务,并有一时的引导公众的健康的需求

2、NPO可以把组织总之传达给公众,提高其公众形象,刺激公众予以回应

3、通过营销,拓宽组织的资金筹集渠道,吸引志愿者以及各种关注、支持,增强组织在社

会上的影响力

十九、营销在NPO中的应用领域:

筹资、满足顾客需求、吸纳和维持志愿者,激励员工

二十、使命:某一NGO不同于其他同类组织的长期使用的组织目标,是组织存在的理由

二十一、NGO使命陈述的要素:

顾客、产品或服务、市场、对生长和增长的关切、观念、对公共事业的关心、对志愿的关心、自我认识、技术

二十二、PESTN分析

政治与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与文化环境、技术环境、自然环境

二十三、IFE矩阵分析

二十四、NGO的常用战略:

1、借力发展战略—开发合适的经营项目

2、兼并战略—实现规模效应

3、联盟战略—寻求与其他NGO或企业的合作

二十五、我国NGO困境:

1、资源不足(资金严重不足、人力资源匮乏)

2、能力不足(内部管理、扩张、可持续发展、活动能力)

3、缺乏自治(自上而下:人员编制、财政;自下而上:挂靠部门)

二十六、原因分析:

1、社会转型中基本价值与制定构建的双重限制

2、NGO自身理念的缺乏

3、政府改革的滞后效应

二十七、改善中国NGO法律政策环境的政策建议:

1、尽快出台民间组织基本法并完善专项法规

2、改革有关登记管理方面的法规政策

3、尽快落实公益捐款减免税方面的法规政策

4、完善社会监督机制

5、加强政府采购对NGO的财政支持

6、出台NGO运功就业和社会保障发面的法规

中西方非政府组织比较

中西方非政府组织比较 摘要:面临我国强大的公民社会领域的崛起和公民自治意识的觉醒,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阻碍了民主化发展的进程。迫切需要科学的非政府组织理论指导,通过比较中西方的发展差异,积极借鉴西方非政府组织发展的经验教训,有利于建立完善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非政府组织理论体系,促进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和民主化进程。 关键词:中西方非政府组织比较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市民的自治意识逐渐觉醒,民主化建设受到极大的重视,各种非政府组织应运而生,并广泛参与社会各领域的活动,试图通过政治参与影响公共决策过程,日益成为一支重要的公众参与力量,由于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干扰和制约,我国非政府组织的民主作用难以发挥,不利于我国的民主建设。通过比较中西方非政府组织的差异中看到我国非政府组织的不足,我们应积极吸收外国非政府组织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经验教训,指导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建设。 1、比较中西方非政府组织发展状况的必要性 随着国际上社会组织参与联合国活动的增加,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已经申请到了联合国理事会的咨商地位,它们不仅对联合国决议产生更加直接的影响,而且对全球事物的各个方面都在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扮演着政府部门和企业都无法替代的拾遗补缺和社会监督的双重职能。当前,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它追求和平发展的每一个进步都无法摆脱世界的整体的和平和发展,而全球所有新生事物的演变发展无不会在开放的中国有所反映。社会组织问题也不例外。在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中,社会组织无疑是对中国传统的集权政治体系提出重大的挑战。通过比较中西社会组织发展状况的差异,可以看到我国当前社会组织发展的不足之处,积极借鉴国外有关社会组织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逐渐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组织理论体系,指导社会组织的建设,加快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化建设进程。 2、中西方非政府组织的差异 2.1中西方非政府组织政治文化背景的差异 西方国家的公民自治思想由来已久,早期韦伯、洛克、托克维尔、黑格尔等关于国家与社会理论研究的杰出贡献都奠定了公民社会发展和非政府组织发展的理论基础,基督教提倡的人文关怀和献身精神深刻的影响人们的行为,促使人们更多的参与到公益事业中,在理论思想的指引,基层能力不断增强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一股第三方力量,代表广泛的基层民众的利益,影响政府的决策行为,西方的公民社会不断成熟发展。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现代福利国家危机,凸显政府对公共需求的软弱无力,政府失灵的影响不断扩大,迫切需要除市场力量外的社会力量的帮助,弥补不足,公民社会有了更大空间的发展,资产阶级造就了颇具规模的

全球治理中的非政府组织

全球治理中的非政府组织
作者:作者:陶 涛 时间:2007-09-30 浏览次数:0 次
随着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全球治理概念应运而生。作为国际关系的 新兴行为体,非政府组织积极参与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在全球治理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颇为独 特。 非政府组织广泛参与全球治理进程 作为全球治理的重要行为体之一,非政府组织积极推动跨国社会运动的发展,纠正全球化 的负面影响,并活跃在多边外交场合,努力成为全球议题的制定者、弱小国家和弱势群体的代 言人。 一、非政府组织是全球治理的重要行为体之一。当今国际社会多种行为体在全球各个领域 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制度安排,采取合作行动共同应对全球问题,构成多层次和多维度的全球 治理网络。非政府组织与主权国家和政府间组织建立联系和合作关系,并与后者一起成为全球 治理体系的重要行为体。随着形势的发展,非政府组织涉及全球治理事务的范围日趋广泛,目 前它的活动不仅限于参与环境保护、人道救助、非核化运动等,还扩展到安全、裁军、外交等 传统国际政治领域。 二、非政府组织是跨国社会运动的推动者。全球治理以全球公民社会为基础,而跨国社会 运动是全球公民社会的主要活动方式,非政府组织成为跨国社会运动的积极推动者。20世纪它 倡导的跨国社会运动以维护和平为主要目标,长期研究和跟踪军控问题。1997年1000多个非政 府组织所组成的“国际禁止地雷运动”成功促使122个国家签署了禁止使用对人地雷的国际公 约。近年来,非政府组织认识到,借助跨国社会运动、推动公民社会与各国政府进行对话与合 作是全球治理不可或缺的环节。非政府组织的跨国社会运动规模扩大,并向组织化方向发展。 新世纪初各国非政府组织自发举办世界社会论坛,定期就全球性问题交流看法和提出建议。 三、非政府组织成为全球化运动的纠偏者。全球化的发展催生了全球治理的观念,而纠正 全球化的负面影响也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内容。非政府组织因大力揭露全球化的种种弊端和负 面影响,一度被认为是反全球化的组织者和代言人。其实多数非政府组织并不完全否定全球化 本身,而是主张对全球化进行民主管理和适当调控,促使全球化成为公平与民主、可持续发展 和各国都受益的进程。世界社会论坛就反对新自由主义或帝国主义的全球化,主张改变现行的 不合理和不公平的全球化进程,提出了“另一个世界是可能的”口号。 四、非政府组织是多边外交场合的不速之客。多边外交是实现全球治理的主要方式,非政 府组织频繁出现在多边外交场合,积极介入和影响全球治理决策进程。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 展大会期间, 170多个国家的近2 万个非政府组织同在巴西平行举办“92’全球论坛”唱对台 戏;1999年世界贸易组织西雅图部长级会议因非政府组织的抗议无果而终。在联合国、世界贸易 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八国集团、世界经济论坛等多边外交场合,非政府组织 往往“如影随形”、“不请自来”,提出议题、施加压力和影响决策,一定程度打破了国家和

非政府组织管理(5723)

《非政府组织管理》复习 名词解释: 非营利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根本宗旨)、主要开展各种志愿性的公益或互益活动的非政府的社会组织 公民社会从社会关系上指非营利组织。这一概念所涵盖外延比非营利组织要宽泛些,但内涵基本一致。它不是一个否定的概念,而是有个积极肯定的概念,并突出了新型社会关系的主体,在这种意义上他比非营利组织一词更准确。 草根组织特指非营利组织中那些扎根于城乡社区的基层民众组织,侧重于发展中国家的基层组织。 救助儿童会:1919年,在伦敦的一家大剧院里,一家名叫救助儿童会的慈善组织开始向挨饿的儿童发放免费事物,后来成为全世界苦难儿童的救星。 乐施会:1942年,在英国成立了一个专门救助穷人的慈善机构,这一组织后来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国际非政府组织网络。 国际红十字会:致力于战场救护的非营利组织日益活跃,促成了国际公约的签订并成功地建立了国际红十字会。 分级管理原则:就是对非营利组织按照其开展活动的范围和级别,实行分级登记、分级管理的原则。 非竞争性原则:就是为了避免非营利组织之间开展竞争,禁止在同一行政区域内设立业务范围相同或相似的非营利组织。 决策:是领导的重要职能之一,是一个过程,指领导者为达到一定的目的,从两个以上的代替方案中,选择一个有效方案的合理过程。决策技巧:主要是思考的技巧,管理者最容易忽视的就是思考。包括向后思考和向前思考。 治理:指的是非营利组织为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按照效率、法治、责任的原则,采取合作与互动的过程。 财务管理是指根据财务资料、财务报告去预测未来,包括成本分析、投资管理和财务分析三大环节,他们构 成了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 的核心。 零基预算法:每期的预算必 须先归零,从零开始考虑预 算的增减。 培训:是指给员工传授其完 成本职工作所必需的知识、 技能、能力和态度的过程。 志愿精神:是一种利他主义 和慈善主义的精神,指的是 “个人或团体,依其自由意 志与兴趣,本着协助他人改 善社会的宗旨,不求私利与 报酬的社会理念”,在一些 国家,志愿精神被作为国民 精神大加赞扬和提倡,成为 其公民社会的基础。 志愿部门:指由各种志愿者 组织、支持组织、草根组织、 网络组织、协调组织、志愿 者小组、联络站以及定期召 开的志愿者大会、联谊会等 形式组成的志愿者社会体 系。 地域生态货币:指的是在一 定时间和区域范围内可以 流动、主要用来购买商品和 服务的货币,这种货币是志 愿者为非营利组织提供的 志愿服务的计量单位。 非营利组织的项目管理是 指这样一个系统的过程:非 营利组织为了实现其宗旨, 通过项目申请的形式获取 资金、人力等社会资源,优 化配置所获得的资源,有效 地组织、计划、控制项目的 运作过程,从而达到项目的 既定目标。 筹款:指的是“组织或个人 为了政治因素,发动募集资 金的行动或过程。”经过实 践,人们发现:和营销一样, 筹款也是一种市场活动,非 营利组织筹款也需要进行 市场分析,也需要有筹款的 市场策略。非营利组织的筹 款理念大致经历了产品导 向阶段、推销导向阶段和顾 客导向阶段。在筹款策略上 开始采取顾客导向,以顾客 为导向的筹资活动必须以 组织采用营销导向为基础。 顾客导向方式的标志是不 再把捐赠人当做它的目标, 而是当做潜在的合作伙伴。 诚信评估也译为非营利性 评估、公信度评估或问责 制、社会交待。诚信是当前 我国非营利部门存在最为 严重的问题 选择、判断、填空: 行为科学家利克特发现了 四类基本的领导形态,即剥 削式的集权领导、仁慈式的 集权领导、协商式的民主领 导和参与式的民主领导,这 种伦理被称为管理系统理 论。 企业提供的是私人物品,政 府提供的是垄断性公共物 品,非营利组织提供的是竞 争性的公共物品。 在现实生活中,非营利组织 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协会、学 会、研究会、联宜会、商会、 行会、会馆、学校、医院、 福利院、文化院、体育馆、 博物馆、美术馆、文艺团体。 非营利组织中不应包括政 府出资成立的各种政府附 属组织或外延性组织,非营 利组织中一般也不包括政 党组织和宗教组织。 非营利组织的总和被称为 “非营利部门”或“第三部 门”。 英国在17世纪末颁布了《慈 善法》和《济贫法》,1924 年废除了禁止结社条例, 1832年颁布了《新济贫法》。 法国著名政治学家托克维 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 中描述了当时美国的非营 利组织——民间结社和政 治结党的问题。 1964年8月,英、法、意、 美、荷等16国代表在日内 瓦签署《万国红十字会公 约》,制定了改善战地伤病 者境遇的国际通则,并建议 各国成立民间的救护团体。 非营利部门在世界各国的 发展表明,一个由非营利组 织所发动的全球的“社会团 体革命”正方兴未艾。 美国非营利组织活动的一 大特点是动员大批志愿人 员参与各种非营利的慈善 活动。 美国的非营利组织中有特 色的非营利组织:1、宗教 性的慈善服务组织。2、社 区互助和公益服务组织。3、 各种慈善救济基金会。4、 联合劝募组织。 澳大利亚的非营利组织大 多数集中在教育、社会服务 和医疗保健三个领域。 英国的非营利组织中最具 特色的是非营利科技社团, 资金主要来源于会费、财团 及个人捐款和政府资助。 孟加拉非营利组织的发展 中最具特色的是小额信贷 的所谓GB扶贫模式的开发 和普及。 菲律宾非营利组织主要包 括:提供各种服务和政策建 议的发展组织、开展各种公 益活动的慈善组织、提供资 金援助的基金会以及作为 政治家和企业附属机构的 所谓“变形NGO”。 香港非营利组织往往被叫 做志愿机构,它们一方面受 到宗亲会、同乡会等华人社 团积善济贫精神的传统影 响,另一方面体现着自下而 上的志愿精神且具备民主 自治的性格,与政府保持良 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在资金 方面,香港非营利组织对政 府的依赖性较大,它们一半 以上的资金来自政府。台湾 和香港一样,宗亲会、同乡 会等传统的华人社团有相 当影响,在社区支援、社会 福利等领域发挥着很大的 作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设非 政府组织会议,世界银行设 有非政府组织——银行委 员会。 非营利组织发展的第一阶 段是从20世纪初至1949年 新中国建立。 1950年9月制定了《社会团 体登记暂行办法》。1989年 10月,国务院公布《社会团 体登记管理条例》。1988年 8月和1989年6月公布《基 金会管理办法》、《外国商会 管理暂行规定》。1999年8 月颁布了《公益事业捐赠 法》。 领导者的权威包括:1、职 位权力。2、个人威望。 领导者的权利基础可分为: 1、惩罚权。 2、奖赏权。 3、 合法权。4、模范权。5、专 长权。 1944年成立的美国国际小 母牛项目组织,其创建者 丹·威斯特先生基于“给人 一杯牛奶,不如助人养头奶 牛”的理念。 理事会通常由选举产生,作 为组织决策和治理的最高 权利机构。 非营利组织理事会发挥着 核心作用概括地说集中表 现在:1、扮演“促成者” 的角色。2、扮演“政治倡 议者”的角色。3、扮演“缓 冲者”的角色。4、扮演“价 值护卫者”的角色。 捐赠人报告面向的对象是

论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关系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专科) 2011-2012年度春季学期期末(2011.8) 《非政府组织管理》 主讲教师:郭道久 学习中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关系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政府职能转变的推进,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当前,政府正在加快职能转变的步伐,把不属于政府的职能分离出来,交由非政府组织来承担,这就为非政府组织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与以前相比,我国非政府组织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也有了较大改善。本文理论结合实际,详细阐述了非政府组织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关键字】非政府组织;政府;管理 一、非政府组织的涵义 非政府组织一词最早见于联合国文件。1946年6月《联合国宪章》第71条规定:“经社理事会作为负责协调经济和社会活动的联合国机构,在提出建议和开展活动时,需与有关非政府组织磋商[1]。”该条款明确提出了要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当时所提的非政府组织是指“任何不是根据政府直接协议成立的一般不把利润最大化当作首要目标的社会组织,主要从事人道主义救援和社会福利活动。” 根据《联合国宪章》第71条推定的含义,非政府组织是指在国际范围内从事非营利性活动的政府以外的所有组织,包括慈善机构、援助机构、青年团体、宗教组织、工会、合作协会、经营者协会等。但是目前在国际上,关于非政府组织的涵义和称谓并没有形成统一认识。比较普遍的称谓是非营利组织和非政府组织,英文分别简为NPO和NGO,即Non-profit organization和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与之相类似的称谓还有公民社会组织(Civil Society Organization,CSO)、志愿组织(Voluntary Organization,VO)、第三部门(the Third Sector)、慈善组织(Philanthropic organization)及免税组织(Tax-exemption organization)等。 二、非政府组织与政府关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在很大程度上,非政府组织研究的热潮是伴随着国外政府改革运动而发展起来的,因而关于非政府组织与政府改革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政府与非政府组织

国内非政府组织研究综述

国内非政府组织研究综述 行管0901 张蓬勃1091390108 摘要:现代社会文明应该是公民社会、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三大社会层面共同发展的结果。随着市场经济和政治文明的发展,我国的非政府组织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我国学者通过对非政府组织的界定、性质、价值及存在的意义、目前在我国的发展情况、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见解,并对非政府组织在我国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关键词:非政府组织;公共管理 一、非政府组织的界定 和其他领域一样,对非政府组织定义的研究很难形成一个完全一致的观点,而且非政府组织作为方兴未艾的事物,国内外各个阶层主体都有自己的看法,客观上也加大了定义的难度。 有学者认为,非政府组织一般是指“非政府、非营利,为了民间公益事业,在开发、人权、环境、难民救济等领域活动的组织”(1)。 徐崇温认为非政府组织“是指在政府部门和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即市场部门)之外的,以非营利为目的的、从事公益事业的一切志愿团体、社会组织或民间协会......涵盖教育、科技、医药、卫生、文化、艺术、扶贫、环保、弱势群体保护等许多方面…..非政府

组织最初是指得到联合国承认的国际性非政府组织,后来发达国家中以促进第三世界发展为目的的组织、发展中国家中以促进第三世界发展为目的的组织、发展中国家中以促进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己任的组织也被包括进去。” (2)陈晓春教授则将非政府组织界定为“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为社会公益服务的,提供准公共产品的独立部门” (3)金家厚则给出了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定位取向:作为社会主体,功能上承接政府转移的部分职能、发展时序上代表着社会领域的改革;作为社会管理过程,在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之间发挥组织沟通协调参与决策等作用;作为社会管理监督系统,为民众监督提供有效渠道。 (4)还有的学者按照内涵和外延将非政府组织界定为广义、狭义和介于两者之间的三种定义(5)。归纳而言,国内比较流行直接界定法,主要是从法律维度上、“结构—运作”上、从形成发展的目的与功能上、与资金来源上界定。 二、非政府组织的性质 对于非政府组织的性质,学界的观点比较一致,主要体现在依法建立的、非政府的、非盈利性的、自主管理的、非党派性质的、并且具有一定自愿性质的、致力于解决各种社会性问题等方面。 姚福喜总结了非政府组织的七大特征:1 .组织性(formal organization),指合法注册,有成文的章程、制度,有固定的组织形式和人员等。 2 .民间性(nongovernmental),又

公共治理与非政府组织2019尔雅答案

1.1 公共治理与非政府组织 1 非典期间,政府采取了什么样的公共治理措施?()B ?A、发放口罩 ?B、禁止人员流动、到北京人员进行隔离等 ?C、公布疫情 ?D、招募医师 2 非典期间,公共治理的主体有哪些?()ABC ?A、政府 ?B、企业 ?C、非政府组织 ?D、公益机构 3

公共治理是指公共机构和私人机构管理共同事物方式的总和。()√ 1.2 非政府组织的重要性 1 《官场病:帕金森定律》的作者是谁?()B ?A、柯南道尔 ?B、帕金森 ?C、亚当斯密 ?D、曼昆 2 非政府组织是()的需要。ABCD ?A、国家现代化的需要 ?B、有助于实现更广泛的社会参与 ?C、完善社会自律机制的有效手段 ?D、是增强政府合法性的基础 3 我国六十年代提出的“四个现代化”包括?()ABCD ?A、农业现代化

?B、工业现代化 ?C、国防现代化 ?D、科技现代化 4 帕金森定律说明政府机构往往演变得臃肿低效,故非政府组织是国家现代化的需要。()√ 1.3 非政府组织的概念 1 狭义的社会组织不包括()。C ?A、社会团体 ?B、民办非企业单位 ?C、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D、基金会 2 利用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捐赠的财产,以从事公益事业为目的成立的非营利性法人,我们称之为()。B ?A、免税组织

?B、基金会 ?C、民间组织 ?D、社会团体 3 志愿组织有哪些类别?()ABD ?A、组织志愿性 ?B、服务志愿性 ?C、有偿服务性 ?D、活动志愿性 4 社会团体是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的共同意愿,按照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5 慈善组织与公益组织的区别在于,慈善组织解决人的基本生存,公益组织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1.4 非政府组织的特性与分类 1

非政府组织管理期末复习资料

非政府组织管理期末复习资料 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非政府组织概述:公共治理的视野 1、非政府组织的基本属性P11 答:1、非营利性。非营利性是非政府组织有别于企业的根本性属性。非政府组织的非营利性集中体现在不以营利为目的上,它的目标在于推动和实现社会公共利益。非政府组织的非营利性体现在:第一,不以营利为目的;第二,不能进行剩余收入(利润)的分配(分红);第三,不得将组织的资产和产生的利润以任何形式转变为私人财产。 2、非政府性。是其第二基本属性,是指非政府组织不是政府及其附属机构,组织的决策和行为不受政府机构的控制。非政府组织与 政府都属于公共组织的一部分,但非政府组织不属于政府组织,而属于非政府的社会组织。非政府组织的非政府性体现在:第一,是独立自主的自治组织;第二,是自上而下的民间组织;第三,属于竞争性的公共部门(提供竞争性公共物品)。 3、自治性。是其第三个根本属性,是指非政府组织不附属于其他组织、能够独立自主地开展组织活动的特性。体现在:第一,非政 府组织的活动不受政府干预;第二,非政府组织的活动不受营利组织的干预;第三,非政府组织的经济独立问题。 4、组织性。组织性是指有一套内部规章制度的设立,有明确的角色与任务的分配;有职权等级体系,以保证使每个成员的行为与组 织目标相符合;有交往体系,即体现不同成员之间的相互从属关系;有目标准则,用于评估和检查组织的成果以及组织中个体的活动成果。非政府组织的组织性体现在:第一,有正式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机制;第二,有成文的章程制度以及固定的人员。 5、志愿性。志愿公益性或互益性是非政府组织的第五个基本属性,也是非政府组织最具特征的一个属性。非政府组织的内在驱动力 是以志愿精神为背景的利他主义、互助主义。是组织化的志愿精神。体现在:第一,组织的志愿性;第二,活动的志愿性;第三,服务的志愿性。 2、界定中国非政府组织应遵循的原则P7 答:第一,国际化原则;第二,本土化原则;第三,现实性原则;第四,超前性原则 3、公共治理变革下非政府组织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答:1、非政府组织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2、非政府组织是解决全球性问题的需要 3、公民参与意识的不断增强催生了非政府组织 4、各国政府与国际社会的普遍支持加速了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4、非政府组织的“志愿失灵”表现的几个方面P53 答:1、慈善不足。组织所能募集到的资源与非营利活动所需要的开支之间有着相当大的缺口。 2、慈善组织的特殊主义。由于非营利组织服务的狭隘性,使得其公益只是组织所服务的特定对象的共同利益,而不是整个社会的公 益,甚至出现为了本组织的共同利益而去损害社会其他成员利益的情况。对于缺乏发言权的弱势群体,他们是最需要慈善帮助的群体,但往往由于无力建立维护自己利益的组织,致使他们无力维护自己的利益。 3、慈善组织的家长式作风。慈善组织往往具有很强的父权心态,那些控制着慈善资源、掌握慈善组织经济命脉的人员对于如何使用 资源具有很大的发言权,他们往往只是凭借自己的偏好和利益作决策,忽略了组织的宗旨和社会的需求,由此往往导致提供了许多富人喜爱的服务。而真正需要帮助的群体的需求却得不到满足。内部决策过程会出现非民主化和非透明化的倾向,最后往往是富人偏好取代了社会需求,强势群体的需求掩盖了弱势群体的需求。 4、慈善组织的业余性。非营利组织在社会中常常将其职能定位为弥补政府无力或不能涉及的领域,但这些领域提供服务往往需要更 加专业的技能。志愿组织受资金、现实表现不尽如人意等的限制难以吸引专业人员的加入。非营利组织的工作往往只能由富有爱心的业余人员来承担,这就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志愿服务的效率与质量,是资源难以发挥最大的效用。 5、对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治理的效应和作用的看法?如何定位今后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方向? 答:

浅谈政府对非政府组织

毕业论文 题目浅谈政府对非政府组织 行为的监管 姓名郭栋 所在学院行政管理 专业班级 10年秋季行政管理 学号 1014001255042 指导教师 日期2012 年 3 月 14 日

目录 论文提纲 (2) 内容摘要 (3) 正文 (4) 参考文献 (11)

论文提纲 一、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的概念界定 1、国内及国际对其概念的界定 2、非政府组织的相关概念 二、中国的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进程 1、中国古代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2、现代中国的非政府组织发展 3、中国非政府组织的问题与挑战 三、解决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问题的措施和原则 1、对非政府组织行为的监管原则 2、加强对非政府组织行为的监管方法 3、政府的作用 4、非政府组织自身的建设 5、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的共同作用

内容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并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同时它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信用缺失、缺乏有效的评估体系、政社不分等,政府如何有效地对非政府组织行为进行监管,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纵观世界,非政府组织的迅猛发展,已成为影响世界各国发展进程的重要力量,其对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影响也日益突出。非政府组织的两面性与工具性不容忽视。目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应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的管理和利用,使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非政府组织是中国当代的新生事物,如今非政府组织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具有本国特色,所发挥的功能是多样化的,需要重视和引导,保障其健康发展。随着世界民主化浪潮波及全球,公民的政治参与成为当代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比较狭隘。在全球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背景下,应针对我国的实际国情以及非政府组织在我国的发展状况,提出现实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发展问题与挑战监管制度

非政府组织管理的调研报告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调研报告 题目:非政府组织管理调研报告 姓名 准考证号 年级 专业公共管理 指导教师 主考学校河海大学 专科学校 年月日

调研报告情况表

非政府组织管理调研报告 前言 当代中国的非政府组织主要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展开后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从两个方面催生着非政府组织的出现,即一方面,公民社会所要求的私有产权、平等自治的契约性关系、法治原则、尊重和保护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自治性质、个人的选择自由等基本特性,也正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性,因而公民社会与市场经济是相生相伴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市场经济也就是公民社会本身。而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公民的个人权利,如迁徙与就业的权利,消费与福利的权利,思想、交往、隐私等权利、个人财产权利等,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这一切,表明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为非政府组织的成长打下了必须的基础。 一、非政府组织管理基本情况及特征 一是组织性,也称正规性。指必须具有正式注册的合法身份,有法人资格,即民事责任能力,而在组织内部,则有成文章程、制度,有固定的组织形式和人员等;显然,那些临时聚集在一起的人群或经常活动的非正式团体虽然也有重要的社会功能,但应被排除在外。 二是民间性,又称非政府性。即它既不是政府的一部分,又不隶属于政府或受其支配,在体制上是独立于政府的,而且,其决策层也不是由政府官员控制的董事会领导。当然,独立于政府并不是不能接受政府的资助,或完全没有政府官员参加活动,但关键是接受政府资助但会改变组织目标,而政府官员并代表政府而是以个人身份参加。 三是非营利性。指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不进行利润分配。当然在现代社会,非政府组织从事管理或服务活动是可以收费的,在一定时期内也会有盈余,但收费是补足实现组织目标的需要,或说进行组织活动必须的成本,而盈余除补偿成

浅谈我国非政府组织的法律状况

浅谈我国非政府组织的法律状况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发展十分迅速,逐渐成为了社会的热点话题之一。然而,我国关于非政府组织的法律规定上存在着较大的滞后性,影响了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笔者从现行法律的相关规定出发,分析影响非政府组织发展的门槛过高,自身能力不足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法律状况 非政府组织,即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的中文直译,尽管我国目前尚未对产生公认的概念,但为较多人所接受的概念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开展各种支援性的公益或互益活动,非政府的社会组织。除了“非政府组织”外,国内还通常以“社会团体”、“民间组织”等名称称呼此类组织。本文为了行文流畅,上述概念都有所提及,但是所指的内涵都是一致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非政府组织也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所从事和涉及的行业也日渐广阔。但是这些社会组织在运作过程中所暴露的缺陷和政府管理上的不足也逐渐显现出来。 我国非政府组织的现存问题主要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我国对非政府组织的立法上存在缺陷。其二则是一些非政府组织内部制度的不完善。 一、我国关于非政府组织的立法现状 众所周知,非政府组织(以下简称NGO)是一个十分宽广的概念,在这个概念之下,非政府组织被涵盖在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之下。可是目前,我国关于非政府组织的立法相当凌乱,这些法律法规分别存在于一般性的法律和一些特别性的法规中。 (一)一般性的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1.我国《宪法》第35条是关于公民有自由结社的权利的规定。 2.《民法通则》第50条提及了 社会团体法人的民事法律地位。3.行政法的相关规范,主要有《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各种行业的管理条例。4.在地方性法规中,各地均有对社会团体的规定。例如《广州市社会团体管理登记办法》、《湖北省社会团体登记管理办法》等。 (二)部门规章以及相关部门法律 在我国,对非政府组织的立法中,目前仅《红十字会》和《工会法》。但是相关法律亦有所规定。例如《律师法》、《体育法》、《注册会计师法》等。有关的部门规章包括《社会团体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登记办法》等。 由此可见,我国对于非政府组织的立法,已经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以《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为主导,以根据各行业、各地方不同情况而制定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为辅助的法律体系。该法律体系基本涉及了非政府组织从设立、变更到注销的运行过程和日常的人事、财务管理、税收管理方面的事项。应当说,尽管有些地区尚缺乏相关的地方性法规的立法,但是从总体情况上看,我国对于非政府组织的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建立。 二、我国关于非政府组织立法中的问题 (一)非政府组织设立的门槛过高 1.双重管理体制亟待改革。对于非政府组织,我国实行的是双重管理体制,即NGO的管理由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分别行使对民间组织的监督管理权。这一制度在《社会团体

国外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国外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国外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一、非政府组织的概念 学术界称非政府组织为介于政府和市场之间的第三部门"。1952年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将非政府组织定义为:凡不是根据政府间协议建立的国际组织都被看作非政府组织。世界银行则将非政府组织定义为:从事解困济贫,推进穷人利益,保护环境,提供基本的社会服务,或从事社区发展的私人组织"指任何独立于政府部门的非营利组织"非政府组织指以价值为取向的组织,全部或部分地依赖于慈善捐赠和志愿服务"。 中国学者赵黎青认为非政府组织应有7个基本点: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非政治性、公益性。 二、欧洲-以英国为例 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截至2002年底,有近20万家民间公益组织,其中在英国慈善委员会登记注册的慈善组织共18.6万家,它们的总资产额约达700亿英镑;专职人员的总就业规模达50万人,占全英就业人口总量的约百分之三。据统计,2004年美国符合税法要求的免税非营利性组织共1397263个,其中公共慈善组织822817个,私人基金会102881个。 1、中世纪非政府组织的萌芽 早在一世纪初基督教就产生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起初只在城市里组织小社团,后遂渐在罗马帝国西都地方建立较大组织,这就是最早非政府组织的雏型。 英国近代以前的民间慈善组织和同时期的其它国家大同小异,数量少,规模小,类型单一,影响较小,主要表现形式为社区互助组织和行会"这就是处于萌芽时期的社团的早期形态"。事实上,近代以前英国的社会状况没有为民间慈善组织的生存提供多大的空间,原因是小共同体式的社会结构和教会在提供公益方面扮演了关键的角色"。在近代化的过程中,英国的民间慈善组织成长了起来"。 专业:应用化学 姓名:赵宏 学号:2011051780 成绩:

非政府组织管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非政府组织的界定与特征 联合国的NGO是指,在地方,国家或国际级别上组织起来的非营利性的,志愿性公民组织。我国政府管理角度看,指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非政府组织是指依法建立的,相对独立于国家政府系统,以社会成员的资源参与,自我组织,自主管理为基础,以社会公益活动或者互益活动为主旨的非营利性,非政治性,非宗教性的一类组织。 名异而质同的若干概念 第三部门非营利组织公共社会组织志愿者组织草根组织 民间组织人民团体中介组织社会组织民间非营利组织。 非政府组织的一般特性 1.非政府组织具有正规性(需要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和治理结构;需要获得合法的组织身份) 2.非政府组织具有非营利性(不以营利为目的;不能进行剩余分配;组织终止时禁止资产 私分) 3.非政府组织具有独立性(非政府支配;非政党支配;非宗教支配) 4.非政府组织具有公益性或互益性(非政府组织是一种社会性组织;非政府组织是一种服 务性组织;非政府组织是一种公开透明的组织) 5.非政府组织具有志愿性(组织成员的使命感是组织的精神支柱;志愿者和社会捐赠是组 织的关键资源) 第二节有关非政府组织的分类 非营利组织国际分类体系 ICNPO分为12个大类 文化与娱乐教育与研究卫生社会服务环境发展与住房法律与政治慈善与志愿行为鼓动国际性活动宗教活动与组织企业与专业协会,学会其他组织 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分类参考 美国的分类: 互益性组织:主要目的是为成员提供活动 公益性组织;主要目的是为社会大众提供公益性服务。 日本的分类 公益法人社会福利法人学校法人宗教法人医疗法人特殊法人公益信托基金共同组合市民团体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分类 社会发展家庭及儿童服务康复服务安老服务过犯及释囚服务学龄儿童及青年服务长期病患者服务其他对象服务辅导服务 台湾的分类 台湾的非政府组织称为人民团体。(职业团体,社会团体,政治团体) 国内的主要分类探索 实证角度的分类 来自政府的分类: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各类公益性基金会 学界的分类: 根据其法律地位分为法人团体和非法人团体 根据组织使命分为公益性团体和互益性团体 根据便于管理的需要分为行业组织,学术组织,慈善组织,社区和农村基层服务组织社

论非政府组织与政府关系

非政府组织与政府关系 一、非政府组织的特征 非政府组织一般都是由民间个人、组织机构等主体发起,为了实现特定的目的,采取基金会、志愿协会等形式,自主管理的一种组织。非政府组织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组织形式,具有以下的特点: 一是民间性。从主体来看,非政府组织的发起是由民间的人员或组织发其成立的,而不是由政府主导。从运作来看,非政府组织有其自身章程,按照发起目的来运作。从组织管理上,非政府组织并不从属于政府领导,或执行某个政府部门的工作意图,而是依据自己成立时的章程开展活动。 二是社会公益性。非政府组织的成立目的,往往是以某种公益事业为其活动内容,在实践中,主要以社会弱势群体、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特定事项的调研等为主要活动,是典型的社会性组织,并且不以牟取经济利益为组织的直接或间接目的。 三是志愿性。如前所述,非政府组织的并不隶属于政府或政府部门,并且其活动目的是以公益事业为主。一般来说,非政府组织的内部员工大多数是志愿工作者,依靠广泛动员社会活动的积极分子参加。因此,非政府组织对员工的自主性要求较高。 二、非政府组织与国家的互动关系 现代国家的基础是秩序,这种秩序直接体现为一国的法律体系。但是,系统的法律体系并不一定说明这个国家当然的形成了良好的社会秩序。特别是在特定的社会领域,法律体系并不能妥善的解决全部社会问题,而依赖于民间的治理体系。作为民间自发的非政府组织,其与国家的关系即在于此。 (一)国家与非政府组织是互相支撑的作用。现代国家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主权在民原则。特别是在经济领域,自从上个世纪美国凯恩斯主义的风靡,导致产生了大量的非政府主义思潮。在社会管理领域,这种思潮的影响也至今仍有地位。在公共管理理论中,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现象都十分明显。因此,当代行政管理的主流认识是,国家和社会必须进行合作,实现二者对社会管理的合理分工。国家行政权力的形式是强制性、自上而下的运行,而非政府组织则恰恰弥补了行政管理的不足,从社会基层出发,能够较好的支撑国家管理。 这种支撑首先表现为沟通渠道上。代议制是现代国家政权组织的最典型形式。一个国家主权的形式,从根本上说是来源于人民。因此,作为行使国家行政权的政府,必须建立在最为广泛的吸收采纳民意的基础之上,才能科学、合理、有效、稳定的治理社会。而如何实现

非政府组织的国际法主体资格问题探析

中图分类号:d9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5-141-02 摘要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国际关系的外延不断扩大,涌现出许多新的问题。非政府组织作为一种新生力量不断参与到跨国活动中,影响力不断扩大,但其法律人格尚处于不确定状态。鉴于非政府组织在全球性事务中作用日益重要,有必要从国际法角度对其国际法主体资格加以探析。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国际法法律地位主体资格 非政府组织作为这种新生力量的典型代表,20世纪60年代末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在跨国性的人权保护、环境保护、劳工问题、发展问题、疾病防治等领域都十分活跃,逐渐成为与政府和国际政府组织及个体相抗衡的第三力量。据2003年的《国际组织年鉴》统计,国际组织总数达5万多个,其中非政府组织接近45000个,再加上国内非政府组织,全球非政府组织的数量以数十万计。面对此现象及其意义,有人将其称为全球社团革命、全球市民社会的崛起①,视其为20世纪伟大的社会创新。 一、非政府组织的概念 非政府组织又被称为非营利部门、第三部门,这些不同的称呼反映了该组织的不同性质。虽然如今已有很多非政府组织,但至今仍未有一个严格、科学的定义。归纳起来,学界对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定义可分为三类:1.国际协会联盟在《国际组织年鉴》中严格地限定了非政府组织的必备条件:第一,宗旨具有国际性质并意图在至少三个国家开展活动;第二,有完全投票权的个人和(或)集体成员应来自至少三个国家;第三,成员有权依照该组织基本文件定期选举执行机关及其官员,有固定的总部并规定了该组织活动的连续性,官员通常应来自不同成员国;第四,很大一部分的预算应来自至少三个国家,并且不以赢利为目的。2.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在1952年第288(x)号决议中为非政府组织定义为:任何不是依据政府间协议建立起来的国际组织均应称为非政府组织。1996年经社理事会通过一份新的决议,在《联合国与非政府组织咨询关系决议》中,把非政府组织范围扩大至包括国家的、地方的、区域的层面②。3.美国学者杰克勒·斯克杰斯勒贝克对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做了非常广泛的界定,他认为一个组织只要其成员来自不同国家,且至少有一个成员不是政府官员,这样的组织即可认为是非政府间国际组织,这使得非政府间国际组织扩大到除政府组织之外的任何组织,不仅包括一些政府间组织的专门组织,还包括跨国公司、国际恐怖主义组织、各种犯罪集团等③。 笔者认为,国际协会联盟对于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定义过于狭隘;杰克勒·斯克杰斯勒贝克的观点则过于宽泛;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的定义突出了非政府组织不同于政府组织的根本特征,比较恰当。此外,王铁崖先生的观点也较中肯:与政府间国际组织不同,非政府间国际组织是各国的民间团体、联盟或个人,为了促进在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人道主义及其他人类活动领域的国际合作而建立的一种非官方的国际联合体④。所以,笔者认为,非政府组织是各国的民间团体、联盟或个人,为了促进在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人道主义及其他人类活动领域的国际合作而以非政府间协议建立起来的一种非官方的国际联合体。 二、非政府组织在国际上的发展现状 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与全球化浪潮的兴起关系密切。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来,特别是冷战结束以后,交通、通讯及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国家间的依赖不断加深,粮食短缺、爱滋病等关系人类生存的全球性问题迫切需要解决。面对此情形,作为正统管理者的主权国家显得力不从心。与此同时,国际非政府组织迅速产生和发展,无论在数量、分布和多样性上,还是内部组织管理、参与国际活动能力及地位等方面都有显著提高。非政府组织不仅通过参与《世界继承公约》等条约的准备工作促进国际法产生和发展,而且积极监督主权国家履行其在人权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国际条约义务,推动并监督国际法的有效实施。其在全球治理中的积极作

全球危机治理中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地位与作用

全球危机治理中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地位与作 用 李丹 【英文标题】The Position and Roles of INGO in Managing Global Crises 【作者简介】李丹,厦门大学教授,主要从事全球化与全球治理研究,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福建厦门361005 【内容提要】全球危机的多发、频发、突发、重发给人类带来了广泛危害性、持续威胁性、巨大破坏性和深重灾难性,对此国家力量无力全面应对,国际组织、区域组织也能力有限。国际非政府组织自身的特征和功能决定了它在全球危机治理中具有机制、服务、理念、专业等方面的独特优势,能够在危机前预防、危机时决策、危机中救援及危机后重建等各个环节发挥独特作用,从而可以有效弥补国家、国际组织及区域集团等行为主体在危机治理中的缺陷、疏漏与不足。 The rising number of frequent, emergent, and recurrent global crises have brought about wide range of harm, continuous threat, devastating destruction and grave disasters to man kind. The superiority of international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in functioning mechanism, rendering services, and offering ideas and professional performance in the face of global crises is determined by their characters and roles. They are able to play a different role at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crisis, such as the roles of issuing precaution before the crisis, making decisions at the outbreak of the crisis, operating rescue during the crisis, and organizing reconstruction after the crisis. In this way,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can compensate for the improper behaviors or restrictions of the country, 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and regional groups in question who are supposed to take a leading rol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