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导游词文档4篇

安徽导游词文档4篇
安徽导游词文档4篇

安徽导游词文档4篇Anhui tour guide words

编订:JinTai College

安徽导游词文档4篇

前言: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本文档根据导游词内容要求和针对旅游地点是安徽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安徽导游词文档

2、篇章2:安徽导游词文档

3、篇章3:安徽导游词文档

4、篇章4:安徽概况导游词文档

安徽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拥有淮河文化、庐州文化、皖江文化、徽文化四大文化圈。今天小泰为大家带来安徽导游词精选。

篇章1:安徽导游词文档

天柱山,又名皖山,位于安徽省潜山县境内。因其主峰“一柱擎天”而得名。公元120xx年,汉武帝登礼天柱山“号

曰南岳”,589年,隋文帝诏南岳为衡山,故天柱山又称古南岳。又因春秋时为皖国封地,山名皖山,水为皖水,安徽省简称“皖”即源于此,故天柱山为安徽的“源头山”。天柱山有雄峰奇石、幽洞秀水,绰约多姿,纯朴自然,居“南国第一”。198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第一批重点风景名

胜”1992年又被批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天柱山有号称“花岗岩第一秘府”的神秘谷;有天下奇观石牛古洞、摩岩石刻;有中国第三大高山湖泊--“炼丹湖”以及禅宗第三代祖庭三祖禅寺等景观。

天柱山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境内,因其主峰天柱峰似“擎天一柱”而得名。天柱山是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是中国“最具潜力的十大风景名胜区”之一。景区面积102.72 KM2,保护区面积304 KM2,分大龙窝、佛光寺、龙潭河、西关寨等八大景区。公元前120xx年,汉武帝登礼天柱山,赐封“南岳”称号。隋开皇九年,炀帝扩疆,改称湖南衡山为南岳,但天柱山仍被尊称为“古南岳”。历代帝王或亲自礼祭或遣吏致祭南岳天柱山。春秋时为皖国封地,山名皖山,水名皖水,安徽省简称“皖”即源于此,因此天柱山又名皖山,是安徽的源头山。

天柱山是以花岗岩峰丛地貌为主的山岳型景区,既具北

山之雄,又具南岭之秀,奇峰、怪石、密洞、幽瀑星罗密布。天柱山因为拥有目前世界裸露面积最大最深超高压变质带,日前已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专家实地验收,有望20xx年内荣列世界地质公园名录。天柱峰海拔1489.8米,拔地而起,雄峙江淮。这里有花岗岩第一秘府洞穴――神秘谷,上下迂回,幽深莫测;这里有全国第三大高山人工湖――炼丹

湖如一块碧玉镶嵌在群峰之中……明代大诗人李庚曾惊呼“天下有奇观,争似此山好。”

天柱山不仅自然风光独特,人文景观也十分丰富。这里

有中华禅宗第三代祖庭三祖禅寺;有天下奇观山谷流泉摩崖石

刻群;有“华东第一漂”的白马潭漂流。这里还是“中国第一长诗”《孔雀东南飞》的故事发生地;是三国美女大乔、小乔

梳妆的故乡。这里不但引来了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等文人墨客,也走出了“京剧鼻祖”程长庚、“章回小说大家”张恨水,也是杂技皇后夏菊花、黄梅戏新秀韩再芬的故乡。

天柱山已经成为安徽省继“两山一湖”之后的第二大旅

游经济板块,与黄山、九华山并称为安徽“三大名山”,天

柱山旅游接待人数的节节攀升。入境地人数成倍增长。20xx

年天柱山共接待海内外游人229万人次,创旅游总收入近10 亿元。

篇章2:安徽导游词文档【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

包公园前身是包河公园,位于合肥老一环南环外,包河区芜湖路。园区主要由包公祠、包公墓、清风阁、浮庄等景点组成。全园以最权威、最翔实的历史资料陈列、文物展示和蜡像向世人展现这位生于斯、长于斯、坐镇开封府的宋代重臣包拯的爱民如子、清正廉明、不畏权贵、执法不阿、铁面无私的人格魅力。

为纪念包公千年诞辰,在包河公园原有的基础上重新规划建设了包公文化园,简称“包公园”,除包公祠、包公墓外,还新建了清风阁、包公纪念馆、功德广场、水面喷泉等。整个风景区庄严肃穆,环境优美;湖面波光涟漪,游艇荡漾;两岸垂柳婆娑,嘉木葱茏,是人们拜谒先贤、观赏游览的好去处。

包河公园因为包公祠、包公墓和清风阁而闻名。相传包河的藕是无丝的,不过,包河由于水污染,已经很久没有见到这样的藕了。包河公园为环城公园中历史文化景观的代表,属于环城公园中重要的一段,面积30.5公顷,其中水面15公顷。其

南部地势基本平坦,北部因拆毁原城而成,故由水滨至环城南路呈坡状地势分布。

包公园景区内建有包公祠、包公墓、清风阁、浮庄等景点。包河沿岸绿柳成行、蒲荷万柄,包河中间碧波荡漾之中,有一狭长小岛,刀上绿树繁茂成荫,花木齐争斗艳,在一片竹树荫之中,隐现着一座白墙青瓦、纯朴典雅的古式建筑,就是合肥有名的名胜古迹之一的——包孝肃公祠。

篇章3:安徽导游词文档【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

宏村,古取宏广发达之意,称为弘村,位于安徽省黄山西南麓,距黟县县城11公里,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地理坐标:东经117°38′,北纬30°11′,村落面积19.11公顷,宏村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公元1131——1162年),距今约有920xx年的历史。宏村最早称为“弘村”,据《汪氏族谱》记载,当时因“扩而成太乙象,故而美曰弘村”,清乾隆年间更为宏村。

宏村为依山傍水的牛形古水系建筑村落,围绕水系而建的100多幢水榭民居,保存完好,古朴典雅,各具特色。月沼形如“牛胃”、南湖酷似“牛肚”,水清澈甘甜,九曲十八弯

的水圳如“牛肠”穿庭入院。人们在水圳濯洗菜蔬、衣裳是

宏村特有的生活风景线。

宏村的古水系牛形村落堪称“中华一绝”,开《仿生学》之先河。有“民间故宫”佳誉的清代民居“承志堂”是宏村古村落代表性建筑,巧夺天工的“百子闹元宵”、“唐肃宗宴官”等木雕群及漏窗石雕《四喜图》奇美绝伦。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曾赞叹道:“黟县宏村建筑文物是国家的瑰宝”。

宏村有“中国画里的乡村”的美名。古宅老墙、湖光山

色相映成趣,美不胜收,受到中外游客、影视、美术、摄影艺术家们的高度赞扬。

在西递、宏村,马头高墙、石雕漏窗、门罩门额是常景;

民宅厅堂内悬挂字画、楹联,摆设镜钟瓶是家家的习俗。西递还有着“抛彩球,选佳婿”的民俗。

篇章4:安徽概况导游词文档【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安徽是一个有名的旅游城市,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到

安徽旅游的游客有增无减。下面是小泰为大家分享的安徽概况导游词,欢迎参考!

安徽概况导游词1

安徽,简称皖,省会合肥,位于中国大陆东部,地跨长江、淮河南北,与江苏、浙江、湖北、河南、江西、山东接壤,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土地面积13.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45%。地形地貌由淮北平原、江淮丘陵、

皖南山区组成。境内的巢湖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安徽是

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拥有淮河、新安、庐州、皖江四大文化圈。

安徽自古重视科研,是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古今

有毕昇、梅文鼎、邓稼先、杨振宁等科学家,截至20xx年拥

有xxx大学为首的科研教育大学107所,科研机构3484个,

部属以上实验室186个,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54家。

安徽与江苏、上海、浙江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已成为国际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安徽创造的“小岗村精神”,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序幕。20xx年获得中国最

幸福的省份荣誉,被列入中国首个新型城镇化试点省份。徽商是中国十大商帮之一,鼎盛时期徽商曾经占有全国总资产的

4/7,亦儒亦商,辛勤力耕,赢得了“徽骆驼”的美称。

安徽地处中国华东地区,经济上属于中国中东部经济区。地理位置东经114°54′—119°37′,北纬29°41′—

34°38′。地处长江、淮河中下游,长江三角洲腹地,居中靠东、沿江通海,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邻江西,北靠山东,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土地面积13.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45%,居第22位。地跨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流域,长江流经安徽境内约400公里,淮河流经省内约430公里,新安江流经省内242公里。将全省分为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南山区三大自然区域。境内巢湖是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面积800平方公里。

安徽概况导游词2

安徽省简称“皖”,地处中国东部,位于东经

114°54’- 119°37’和北纬29°31’- 34°38’之间,紧

靠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是临江近海的内陆省份,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200万人。

安徽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岗地、平原兼备,并

且分布有广泛的水面,中国第一大河长江和第三大河淮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和其它众多湖泊分布于安徽中部,全省自北向南分为淮北平原、江淮丘岗、沿江平原、皖西山丘和皖南山丘等五个自然区。

安徽地处南暖温带与北亚热带过渡地区,属季风气候类型,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光热水资源丰富且雨热同季,并具明显的时空分布差异,加上多样的土地类型和丰富的森林、动植物和水产资源,适应农林牧渔业的多样化发展。

安徽不仅山河秀丽、物产丰富,而且文化璀璨、名人荟萃,曾孕育出老子、庄子、曹操、华陀等一大批杰出的历史文化名人;近现代也涌现出众多的文学家、哲学家、企业家及科

学家,华人第一位物理学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就出生在安徽。“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对安徽的真实写照。

安徽概况导游词3

安徽建省于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因境内有皖山、春秋时有古皖国而简称“皖”。全省总面积13.94万平方公里,地跨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流域,世称江淮大地,长江、淮河横贯东西,将全省分为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南山区三大自然区域。全省现辖17个市,105个县(市、区),20xx年

年末全省总人口6516万人。

安徽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文化灿烂,古代中国道家思

想创始人老子、庄子,东汉神医华佗,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曹操,活字印刷术发明者毕升,北宋名臣包拯,明朝开国皇

帝朱元璋,近代京剧鼻祖程长庚,洋务运动领袖李鸿章,中国第一条铁路的设计者詹天佑,文化名人胡适、陶行知,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陈独秀等,都是安徽人。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中国“两弹元勋”邓稼先,也是从江淮大地上走出的科学巨匠。安徽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淮河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博大精深的徽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深远影响。

安徽区位优越。沿江通海,承东启西、呼南应北,东与经济发达的长三角无缝接轨,南与开放度较高的珠三角交流便捷,是国外及沿海发达地区向内地产业转移的前沿地带。安徽位于中国立体交通网络的中心和枢纽位置,京沪铁路、京九铁路、京福高速、105国道穿越南北,312国道、连霍高速、沪蓉高速、陇海铁路和在建的宁西铁路横贯东西,全省铁路密度居华东之首,高等级公路密度居中部地区前列,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501公里、在建1400公里,6个航空港和水运港口能级也在提升,以高速公路为骨架的快速交通网正在形成。

安徽资源丰富。矿产资源,现已探明储量的矿产67种,其中煤炭、铁、铜、硫、明矾石、石灰岩等10多种为优势矿产,储量位居全国前10位,尤其是煤炭已探明保有储量250亿吨,居全国第7位、华东之首。农业资源,全省正常年景年

产粮食2500万吨以上,油料250万吨以上,棉花30万吨以上,均排在全国前10位,茶叶、烟草、中药材等特色高效农产品

产量也居全国前列。旅游资源,是中国旅游资源最丰富、品味最高的省份之一,全省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8处,其中黄山荣膺联合国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三顶桂冠;九华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素有“莲花佛国”之称。科教资源,全省拥有xxx大学等80多所高等院校,以及xxx

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200多个科研机构,省会合肥是全国重要的科教基地之一,也是全国首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每万人拥有的科技人员和在校大学生人数居全国前列。

安徽产业基础雄厚。在汽车、家电、建材、工程机械、

煤电、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领域,已在全国形成一定的比较优势。马钢是全国五大钢铁生产基地之一;铜陵有色集团是全国最大

的铜生产加工基地之一,电解铜产量多年位居全国第一;海螺

集团是全国最大的水泥和塑料型材生产企业;依托江汽、奇瑞、合力叉车、日立挖掘机等骨干企业,全省汽车年产量超过40

万辆,居全国第七,叉车、挖掘机产销量居全国第一;全省家

电综合产能进入全国前五,已成为重要的家电生产基地之一。

安徽是水利大省,属南北气候过渡带,地形复杂,降雨

时空分布不均,水旱灾害频繁发生,决定了发展水利事业在安

徽有着特殊、重大的意义。新中国成立后,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初步建立起防洪、除涝、灌溉等工程体系,据统计,1949-20xx年底,全省水利建设总投资342亿元。已建成各类

堤防2万多公里,主要堤防集中在沿江、沿淮地区。已建成水库4866座(其中大型水库12座、中型水库104座),总库容195亿立方米,兴利库容87亿立方米。20世纪50年代,大别山区几大水库的建设,创造了当时国内外数项第一:佛子岭水库大坝是亚洲第一座钢筋混凝土连拱坝,梅山水库大坝是世界最高的钢筋混凝土连拱坝,响洪甸水库大坝是国内第一座重力拱坝,磨子潭大坝是国内第一座大头坝。全省已建水闸10929座,其中大型水闸41座、中型水闸280座。蚌埠闸和临淮岗

工程为淮河干流上的两个拦河控制性枢纽工程。全省现有万亩以上灌区397个,有效灌溉面积达1472.5千公顷,大型灌区

9个,其中淠史杭灌区设计灌溉面积798千公顷,为全国3个

特大灌区之一。已建成水电站784处,装机容量70.8万千瓦。水利工程在抗御历次水旱灾害斗争中,发挥了巨大的防灾减灾作用。仅“xx”、“十五”期间,我省水利工程防洪抗旱减灾直接效益高达2500多亿元,为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

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安徽同全国一样,提前实现了现代化建

设的前两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由温饱向小康的跨越,迈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特别是“十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就。20xx年,全省生产总值5375.8亿元,增长11.8%,五年跨过了三个千亿元台阶,年均增长10.6%;财政收入656.4亿元,增长26.1%,五年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17.7%.五年间,三次产业结构由25.6:36.4:

38变为17.9:41.6:40.5,非公有制经济比重由33%提高到44%,城镇化率由28%提高到35.5%;累计固定资产投资8010亿元,是“xx”时期的2.2倍;累计利用外资53.7亿美元、进出口总额300.7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

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1.6%和6.4%.

“xx”时期,我省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推进

跨越式发展、实现奋力崛起为主题,大力实施工业强省、东向发展、创新推动、中心城市带动、城乡统筹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开展“全民创业行动”,提升“861”行动计划,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改善人民生活,建设和谐安徽,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新局面。基本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到20xx年

超过1万亿元,单位生产总值比20xx年翻一番半以上,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为安徽崛起打下决定性的基础。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