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思路

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思路
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思路

白山市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思路

2010年1月6日

近年来,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要做大做强旅游支柱产业、建设旅游大市的总体要求,白山市旅游产业发展紧紧依托旅游资源优势,立足服务白山经济发展大局,着力突出旅游大项目建设,不断优化旅游产业发展软硬环境,以快速扩充旅游产业规模为目标,以提高旅游产业运行质量、提高旅游经济效益为重点,培育旅游新兴客源市场,实施品牌带动发展战略,不断加大旅游产业发展力度,有力地推动了旅游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一、白山市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白山市旅游资源比较优势十分突出。依托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的资源禀赋,旅游资源种类齐全,特色鲜明,开发潜力极大。据吉林省旅游资源普查结果显示,白山市拥有国家旅游资源分类标准中8个主类、31个亚类、155个基本类型中的8个主类、29个亚类、110个基本类型;从资源类型的拥有数量及拥有率来看,白山市是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城市。普查认定的白山市旅游资源单体2644个,属于优良级旅游资源的单体有375个,占所有单体总量的14.18%。其中:五级旅游资源单体41个,四级旅游资源单体69个,三级旅游资源单体265个。

几年来,我市旅游产业发展以建设旅游大市、建成旅游支柱产业为目标,以改革开放和体制创新为动力,着力打造长白山、鸭绿江、松花江三大旅游品牌,突出区域文化特色,打造旅游精品,实施项目带动,提升旅游产品品位,加快实现旅游资源型城

市向旅游经济强市跨越。我们在大旅游、大发展、大产业、大市场观念指引下,充分发挥我市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优势,全面构造依山(长白山)、沿江(松花江、鸭绿江)、环城(白山市区)、跨国(中朝边境)旅游产业框架,培育完善旅游产品体系,初步形成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温泉康体、冬季冰雪、科考研修、边境跨国、红色旅游、“人参”特色八大旅游产品体系。

白山市发展旅游产业的区位优势明显,位于环长白山旅游经济圈和长春、沈阳三小时经济圈中。近年来,白山市进一步加快旅游交通设施建设步伐,提高白山旅游可进入性。建设了长白山旅游机场,启动了长春至长白山西坡高速公路、白山经通化至沈阳高速公路和东边道铁路建设项目,加快形成航空、铁路、公路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优化白山旅游的时空距离。白山市现有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1处,AAA级旅游景区7处, AA级旅游景区4处。已报批国家森林公园6处,待批国家级地质公园2处。全市现有旅行社43家,其中,国际旅行社2家;旅游涉外星级酒店31家,其中四星级2家,三星级4家;在建、续建待评五星级酒店3家,待评四星级酒店2家;旅游饭店523家,旅游车船公司3家。全市现有导服游人员1300人,旅游业从业人员近万人。2008年,全市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17.7亿元,同比增长37%,占当年全市GDP的5.9%,占吉林省旅游社会总收入的3.92%,在全省九个地市州中排序第五;接待国内外旅游者达到238万人次,同比增长24%。2009年预计全年全市可实现旅游总收入23亿元,接待海内外旅游者将达到285万人次,分别比上年增长32%和20%,有望实现旅游产业发展的新突破。

二、白山市旅游产业发展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旅游产业发展力度,坚持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坚持因地制宜、突出优势,坚持合理利用资源、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实施项目带动,突出文化特色,打造旅游精品,完善延长旅游六大要素产业链条,全面提升产业化发展水平,把旅游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建成旅游大市,实现由旅游资源型城市向旅游经济强市的历史性跨越。

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推动原则。改善旅游投资环境,按着谁投资谁受益的政府推动原则,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大规划、宣传、管理力度,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大力发展旅游产业。

2、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高起点、高层次、重实际、可操作的规划思想,全面实现高标准规划和建设、高水平开发和保护。

3、坚持构建和谐旅游的原则。既要积极开发旅游资源,又要注重保护旅游资源。妥善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既要把旅游资源转变成经济优势,又要保护好脆弱的自然生态环境,防止短期行为,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4、坚持以旅游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突出特色原则。紧紧依托白山旅游资源,充分发挥自然山水和冰雪资源优势,始终依据市场需求,体现白山旅游原始、生态、自然、神奇的特色。

5、坚持区域合作与共同发展的原则。旅游产品开发坚持企业化运作与资本运营原则,引导企业向集团化、网络化、区域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按照市场需求优化旅游产品结构,促进产品的合理开发与整体布局,实现区域化联合宣传和促销,构建东北亚

旅游圈。

三、白山市旅游产业发展主要目标

1、总体目标

根据《吉林省旅游总体规划》、《吉林省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长白山旅游规划》和《白山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要求,以长白山、鸭绿江、松花江三大品牌为依托,充分发挥全国首家全幅员森林旅游区的品牌效应,积极构建吉林旅游龙头、中国旅游胜地、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2010年——2012年,为旅游产业平稳发展期,到2012年全市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相当于当年GDP 的8%;2012年——2015年,为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期,到2015年,全市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相当于当年GDP的10%以上,建成白山旅游大市,实现旅游支柱产业的目标,使白山市成为东北亚区域重要旅游名城和旅游目的地。

2、分解目标

2010年——2015年旅游产业发展指标

四、白山市旅游产业发展主要支撑项目

白山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框架以一山(长白山)两江(鸭绿江、松花江)为核心,形成旅游产业发展基本空间框架。总体布局是环长白山构建三大旅游板块,即:一是构建松花江旅游板块。以长白山西坡为主,重点开发长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露水河国家森林公园(国际狩猎场)、长白山仙人桥温泉度假区等。二是构建鸭绿江旅游板块。以长白望天鹅风景区为龙头,连接长白山南坡、长白朝鲜族民俗村、灵光塔、长白海关国门、长白温泉度假村、跨国旅游、沿鸭绿江异国风光带等。三是构建环城区旅游休闲度假区板块。以龙山湖风景区为重点,开发建设临江溪谷温泉度假村、苇沙河度假区、八道江长白山溶洞、太平湖、青山湖、江源区的干饭盆、笔架山等景区。

重点打造三大精品旅游线路,主要包括长白山旅游线、鸭绿江旅游线和松花江旅游线。

——长白山旅游线。在长白山旅游线上,我们突出建设长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重点开发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温泉康体、冬季冰雪、科考研修、“人参”特色等旅游产品。

——鸭绿江旅游线。鸭绿江旅游线是跨省界的重要旅游线,是吉林省乃至东北地区的黄金旅游线。沿鸭绿江旅游线可游览集

安高句丽世界文化遗产、长白山南坡旅游景区、望天鹅峡谷生态旅游区、中朝边境跨国旅游景区、鸭绿江漂流景区、鸭绿江龙山湖水上旅游景区等重点景区。在鸭绿江旅游线上,我们重点开发建设观光度假、科考研修、边境跨国、红色旅游、鸭绿江漂流、农业乐旅游、渔家乐旅游等产品。

——松花江旅游线。我市地处松花江上游,近年松花江旅游线重点开发生态观光、红色旅游、“人参”特色、松花江漂流、特色工业旅游(长白山矿泉水)、农业旅游、森林度假旅游等重点产品。

主要项目建设:

1、长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长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是白山市、抚松县与万达集团、泛海集团、一方集团、亿利集团等国内著名民营企业合作的区域旅游开发项目。整个项目投资在200亿元以上,规划面积为22平方公里。总体上定位为长白山国际会议中心、长白山国际运动中心和长白山生态旅游新城等功能板块,主要建设旅游新城、国际会议中心、高档酒店群、大型滑雪场、球类运动场、国际狩猎场、产权度假酒店等综合项目。长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分为北区和南区,北区为一座占地5平方公里的旅游新城,内含政府机构办公设施、学校、医院、文化中心、购物广场、精品住宅等;项目南区为占地16.5平方公里的旅游度假区,内含世界级滑雪场、球类运动场、星级酒店群等顶级设施。长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北区预计于2011年中全面竣工,南区将于2012年全面落成营业。

2、长白山国际温泉度假村项目。长白山国际温泉度假村综合开发项目是以抚松仙人桥温泉村为中心,以得天独厚的长白山温

泉资源为依托,建设集温泉疗养、休闲娱乐、商务会议、度假休闲为一体的高档次的国际温泉度假旅游区。温泉日流量为1800吨,水温62度,温泉水中含有硫酸根、重碳酸根、氯、氟、钾、钠、钙、镁、氡等60多种化学元素。这种高热的泉水和多种微量元素在我国医疗矿泉中极为罕见,是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温泉资源优势突出。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建设温泉酒店、游客接待服务中心、国际会议商务度假区、国际会议商务度假酒店、康体娱乐中心、体检康复中心、VIP特色洗浴中心、温泉企业会所、温泉露天游泳馆等。

3、望天鹅风景区综合开发项目。望天鹅风景区位于长白县中部,距县城45公里的十五道沟望天鹅峡谷内。沟谷总长38公里,十五道沟河自发源地望天鹅火山(东北第二高峰)由北向南流经河谷,注入鸭绿江。最低海拔610米,最高海拔2051米。景区内资源珍贵,奇特程度高,属独特和罕见的地质遗迹景观,共有各种景点40余处。1993年被国家林业部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2001年被省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级旅游区,2006年被省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03年被国务院批准为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鸭绿江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地质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项目开发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新建大型游客综合服务中心、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园、停车场、生态环保设施、供水供电设施、旅游标识导引系统等。

4、露水河国际狩猎场综合开发项目。项目建设地点:露水河国家森林公园。开发建设内容包括:露水河国家森林公园隶属于吉林森工集团露水河林业局,位于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境内,总面积25786.94公顷,是一个集森林狩猎、生态科考、休闲度假、

四季漂流、商务会议、文化交流、贸易洽谈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森林公园,也是长白山旅游的最佳驿站。扩建碧泉湖漂流基地、森林度假旅游基地、森林猎场;新建长白山植物园、药园(生态园),矿泉水基地,动物繁殖驯养基地,森林高档别墅区,滑雪娱乐区。

5、长白朝鲜族民俗村建设项目。一期工程投入资金1500万元,完成民俗村建筑工程、园艺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等。二期工程包括:朝鲜族民居工程、农村社会福利中心、朝鲜族民俗陈列馆、高丽餐馆、休闲广场、雕塑、绿化亮化工程等。

6、临江苇沙河旅游度假区建设项目。项目建设地点:临江市苇沙河镇。项目建设内容包括:金银峡库区大坝、森林宾馆、滑雪场、度假山庄、水上娱乐城、长白山珍稀植物园等。

7、长白温泉旅游度假区项目。项目建设地点:长白县十八道沟温泉。项目建设内容包括:集洗浴疗养和休闲娱乐为一体,温泉浴、矿泉浴、游泳、垂钓、登山、滑雪、滑草等项目齐全的旅游度假村。

8、松花江白山湖综合旅游度假区建设项目。项目建设内容:新建白山市松花江白山湖综合旅游度假区。主要功能为长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相协调,积极开发水上娱乐项目。主要建设旅游综合服务中心、旅游度假宾馆、旅游别墅群、旅游购物中心、自驾车营地、加油站、大型水上娱乐设施、大中型游艇、水上摩托艇等。项目建设地点:白山市松花江白山湖景区。

9、鸭绿江龙山湖旅游度假区综合建设项目。按照吉林省旅游局编制的《鸭绿江(吉林省段)旅游发展规划》总体要求,把八道江区三道沟镇建设成为以会议度假为主的旅游特色小镇。主要

建设内容包括:风情水城、游客中心、度假设施、商业水街、沿江码头、水岸休闲广场、娱乐中心、商务中心、朝鲜村庄等。

10、鸭绿江黄金旅游线综合开发建设项目。

按照吉林省旅游局编制的《鸭绿江(吉林省段)旅游发展规划》总体要求,鸭绿江风光旅游带规划建设六大特色旅游区,包括:生态度假特色旅游区、户外运动特色旅游区、古韵新风特色旅游区、水上娱乐特色旅游区、水岸风情特色旅游区、传奇文化特色旅游区。其中,传奇文化特色旅游区在集安市境内,白山市境内规划建设生态度假、户外运动、古韵新风、水上娱乐、水岸风情五大特色旅游区。

生态度假特色旅游区位置范围包括:长白天池泉湖至长白县县城。以鸭绿江大峡谷、长白山碳化木生成带、岳桦林、高山花园、四号界碑为依托,兼具观赏朝鲜异国风情特色。规划建设以生态度假为主要功能的旅游服务设施组团;结合长白山大峡谷和鸭绿江源头,开展峡谷探密、溯溪等户外运动;建设高水平的自驾车营地,吸引高端游客。

户外运动特色旅游区位置范围包括:长白县城至长白十二道沟镇。重点把望天鹅景区打造成为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科普修学为一体的四季生态旅游目的地;在望天鹅景区入口处附近,设立漂流码头和复合型的山地运动露营地。着力开发十五道沟及其周边峡谷资源,逐步将该地区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越,民俗特色浓郁的户外拓展运动基地;依托十八道沟在建温泉、滑雪度假镇,扩大规模,围绕温泉产品,增加康体娱乐产品,使之成为康体健身、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度假地。

古韵新风特色旅游区位置范围包括:长白十二道沟镇至临江

六道沟镇。建设中朝友好博物馆,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打造一处具有浓郁中国东北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同时作为大鸭绿江旅游的重要节点,并打造成为国际旅游小镇。

水上娱乐特色旅游区位置范围包括:临江四道沟镇至白马浪村。重点打造“鸭绿江畔不夜城”、“边陲小镇、关东明珠”品牌。开发水上娱乐、漂流、滑翔伞、船上娱乐、冰上娱乐等项目,并与花山温泉资源结合,激活冬季鸭绿江旅游;开发建设鸭绿江江心岛,建设滨江大道、水上娱乐中心等工程。

水岸风情特色旅游区位置范围包括:白山市八道江区三道沟镇。依托区域内发达的水系,打造一处具有浓郁江南水镇风格的“山水小镇”,提供休闲度假、旅游集散和小型商务会议接待功能;在小长川东尖头建设朝鲜民俗村,在滴台村附近建设总面积约4平方公里的水岸休闲区,开设江滨浴场、朝鲜民居、异国览胜、垂钓野餐、休闲度假、果园采摘等。

11、白山市综合旅游服务区建设项目。项目建设内容:新建白山市综合旅游服务区;建设白山市旅游综合服务中心,自驾车停车场,加油站,小型旅游商务宾馆等。其中白山市旅游综合服务中心主要功能包括:旅游集散中心、旅游管理中心、旅游培训中心、旅游购物中心、旅游游憩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地点:白山市201国道与103省道交汇处。

国家旅游产业未来发展目标(2009年12月)

到2015年,旅游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国内旅游人数达33亿人次,年均增长10%;入境过夜游客人数达9000万人次,年均增长8%;出境旅游人数达8300万人次,年均增长9%。旅游消费稳步增长,城乡居民年均出游超过2次,旅游消费相当于居民消费总量的10%。经济社会效益更加明显,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提高到4.5%,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2%。每年新增旅游就业50万人。旅游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力争到2020年我国旅游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基本达到世界旅游强国水平。

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要点

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分析 【摘要】: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国民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潜力巨大的出境旅游市场已引起全球瞩目,但是入境旅游市场却持续低迷,出境旅游这一高额利润市场也受到国内外旅行社的普遍关注。本文采用市场学中的消费者行为理论对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现状的分析,揭示我国旅游贸易逆差的原因,以及入境旅游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个人建议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 出境旅游入境旅游旅游逆差 旅游业是为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产生的食、行、游、住、购、娱等需求,提供相关旅游产品与服务为主的复合性产业,主要包括:观光产业、度假产、康体产业,商务产业、文化产业、娱乐产业、教育产业等等。而在一定条件下商业、餐饮业、旅游地产业等产业也由于本身具有重要特色而会归入其范围内。因而,旅游业可说是一种无烟产业,优势明显。 在当今时代,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解决就业,帮助扶贫开发方面成效显著,产业不断提高。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的中国旅游业对社会经济的拉动、社会就业的带动、以及对文化的提升与环境的改善作用也日益显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我国旅游人数逐年增长,旅游资源日益丰富,旅游市场日趋完善。在中国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的现象之下我们来看一下中国出入境旅游业发展的分析。 一、我国出入境游客数量状况 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2013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32.6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3%。全国国内旅游收入26276.1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5.7%。入境旅游人数12907.78万人次,比上年下降 2.5%。其中:外国人2629.03万人次,下降 3.3%;香港同胞7688.46万人次,下降2.3%;澳门同胞207 4.03万人次,下降2.0%;台湾同胞516.25万人次,下降3.3%。中国国家旅游局3日宣布,截至2014年11月,中国内地公民当年出境游首破1亿人次。 从旅游局发布的数据来看,我国旅游市场中出入境游客数量分布不均,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处于低迷状态,出境旅游市场则发展良好,这就造成了我国旅游业的贸易逆差,近几年来我国旅游业贸易逆差持续增大,据有关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旅游业境外消费1020亿美元,贸易逆差519亿美元;2013年境外消费1287亿美元,贸易逆差769亿美元;2014年前6个月境外消费700亿美元,逆差470亿美元,预计2014年贸易逆差会超过1000亿美元。 二、出现旅游贸易逆差持续增长的原因

未来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中国、世界旅游业发展趋势调研 一、世界旅游业发展趋势 世界旅游业从形成到发展,现在进入了稳定发展时期,21世纪将是旅游业的第二个黄金时代。旅游业将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旅游者将达到空前的规模,来自各个国家、各个阶层的旅游者将把他们的足迹印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尽管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以及旅游业的发展模式不同,但就整个国际旅游业来看,将出现下列发展趋势。 (一)旅游业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 旅游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新兴产业,每年国际旅游业的交易额已超过3000亿美元。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00年底,国际旅游人次可望达到6.6亿,相当于世界总人口的10%左右。旅游收入将增至5000 亿美元,旅游业将取代石油工业、汽车工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创汇产业。1992年世界旅游与观光理事会根据总收入、就业、增值、投资及纳税等几个方面的分析,证明旅游业作为世界上最大产业的态势正在形成。因此,世界旅游与观光理事会指出:旅游业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旅游业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就业部门,共产生 1.27亿个工作岗位,约占世界劳动力总数的6.7%;旅游业是创造高附加值的产业,其增值额已达到14490亿美元;旅游是各国财政中主要的纳税产业之一,全世界的旅游企业及从业人员的纳税总额高达3030亿美元。旅游业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不仅是产生的产值和提供就业岗位的贡献,它同时还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带来一系列的经济效益。 (二)国际旅游区域的重心将向东转移 欧洲和北美是现代国际旅游业的两大传统市场。在80年代以前,它们几乎垄断了国际旅游市场,接待人数和收入都占世界总数的90%左右。80年代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等地区一批新兴市场的崛起,使国际旅游业在世界各个地区的市场份额出现了新的分配组合。尤其是东亚、太平洋地区,近些年来,国际旅游增长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达到7.5%。预计到2010年国际旅游者人数将达到1,9亿。在迈向21世纪的发展中,欧洲和北美地区国际旅游市场上的份额将呈进一步缩小之势,旅游重心由传统市场向新兴市场转移的速度将会加快。随着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繁荣,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居民去邻国度假者必定会增加,区域性国际旅游将大大发展。特别是随着全球经济重心也相应东移,使亚太地区成为未来国际旅游业的“热点”区域。从中国的情况看,1996年至1998年三年间来华旅游入境人数平均每年以11%的幅度增长。1998年旅游入境人数达6347.84万人,显示出非常强劲的增长势头。 (三)国际旅游客源市场趋向分散化 长期以来,国际旅游的主要客源市场在地区结构上一直以西欧、北欧和北美为主。这两个地区作为现代国际旅游的发源地,其出国旅游人数几乎占国际旅游总人数的四分之三左右。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旅游客源国中,除亚洲的日本、大洋州的澳大利亚

旅游城市推进旅游业发展工作计划

旅游城市推进旅游业发展工作计划 旅游城市推进旅游业发展工作计划 摘要: 一、指导思想全市旅游工作的指导思想是: 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41 号、省委11号、市委9 号文件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全省旅游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华文化游主题年活动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以XX 一、指导思想 全市旅游工作的指导思想是: 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41号、省委11号、市委9 号文件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全省旅游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华文化游主题年活动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以XX山为龙头,以XX湖为引擎,以三区三线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为支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旅游发展理念,转变旅游发展方式,努力推动旅游业突破性大发展,为开创山水一体大旅游新格局,把旅游业培植成为全市第二大支柱产业打好坚实基础。 二、工作目标 全市旅游工作的主要目标是: 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18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11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和32%以上,其中境外游客13万人次,外汇收入4290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0唏口29.8%;新增和提档升级A级旅游区5家,新增和提档升级星级饭店和星级农家乐100 家,全市旅游直接从业人员突破12 万人; 旅游投诉结案率和满意率力争均达到100%,旅游安全生产责任死亡事故为零。 三、主要任务 为实现上述工作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抓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景区配套设施建设

1、抓好旅游项目规划和实施。按市政府即将批复的《XX市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筛选旅游重点项目,积极申报,争取纳入省和国家项目库。 2、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支持加快XX等重点项目建设,确保XX 新区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基本完成十大重点工程建设;完成XX XX修复、XX码头等十大工程,启动XX—级客运站等十大工程,形成东中西三大旅游板块。 3、配套完善一批项目。重点推进XX等项目建设,配套发展XX国际大酒店、XX大酒店等一批高星级酒店项目。高质量做好环一江两山旅游交通标识标牌二期建设工程。 抓政策引导,力推三线游持续快速升温 1、继续做好旅游一卡通发行。力争累计发行旅游一卡通达6万张。 2、完善三线游奖励政策。力争将原《实施细则》关于三线游的奖励标准由每人 1 0元调整到每人20 元,奖励资金纳入市政府旅游专项资金。 3、切实做好三线游促销等工作。精心策划包装三线游主题线路,充分发挥旅行社在拓展客源市场的主体作用,鼓励旅行社招徕外地游客,选择部分旅行社全力推介。创新制作三线旅游宣传品,继续抓好宣传品进宾馆工作。指导各县市区举办各类旅游节庆活动,培育三线旅游热点。 抓理念创新,积极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1、大力推进旅游与多产业融合发展。坚持用发展旅游的理念统筹相关产业的发展,用发展旅游的思路谋划社会事业的发展,主动把工作触角延伸到工业、农业当中去,把移民的内安后靠与旅游名镇、名村创建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开展生态文化旅游名镇、工业旅游示范点和星级农家乐等创建工作。 2、加强旅游产品深度开发。深入挖掘道教养生、道教音乐及吕家河民歌等地方文化资源,打造一批精品文化旅游节目。探索发展旅游房车、游艇、露营地旅游等旅游新业态。 3、推动旅游商品纪念品研发生产上水平上规模。巩固全市旅游商品大赛成果,对首

欠发达地区旅游发展思路研究

欠发达地区旅游发展思路研究 摘要 欠发达地区主要集中于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囊括了我国地势的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多高山高原峡谷盆地,可进入性差,交通不便,又远离海岸线多属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生产、生存条件艰苦,水旱灾害频繁,广泛存在生态脆弱、环境污染、观念保守、人才匮乏、教育落后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然而欠发达地区由于其“欠发达”的属性——城镇化程度低以及可进入性差的不足,客观上会较好的保持着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通过对欠发达地区的资源现状分析和当地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本文认为应当从欠发达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未来角度通盘考虑当地的旅游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条件、投资环境、领导体制、教育水平以及人才战略,继而制定科学规划理清思路,确立几个促经济促民生的长远目标,稳步实施。欠发达地区落后的核心原因只是没能够找到一条绿色、科学的发展道路。如果真正做到“科学规划先行,官民上下一心”那么发展旅游业无疑是使欠发达地区脱贫致富改善民生达到共同富裕的快速有效途径。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旅游;研究思路;SWOT分析 Abstract Underdeveloped area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central and west regions of China, including the first step and the second step in our coentry, and it has many alpine valley and basin, poor accessibility , traffic inconvenience, and far away from the coast line and belongs to arid and semi arid climate zone, productive and living conditions is difficult, flood and drought is frequent. and it has a lot of questions to solve,for example ecological fragile,the pollution of the environment,conservative idea,lack of talents,backward education etc. However, because of its" underdeveloped" attribute -- the low level of the urbanization and poor accessibility will better maintain the origin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tourism resources are very rich.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the local SWOT analysi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in underdeveloped areas, the article thinks that we should from underdeveloped region tourism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perspective of overall consider of developing local tourism resources,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traffic conditions, investment environment, leadership system, level of education and talent strategy, and then make scientific planning and manage clear thinking, and Identify a few hurried economy ti promote the livelihood of the long-term goal, and carry out steadily. The core reason of the underdeveloped areas behind is not able to find a green and scientific development. If truly " scientific planning, the officials and the people of one mind" so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will help the underdeveloped area to take off deficient to become more rich and improve the livelihood and achieve the common prosperity. Key words: underdeveloped areas;Tourism;Researching thought;SWOT analysis

国内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关于旅游产业的研究 早期国外学者对旅游业的研究局限在理论的角度,该时期较有影响力的学者鲍迪奥 针对当时的旅游胜地意大利进行考察研究后发表了《在意大利的外国人移动及消费的金钱》。此后欧洲各国相继出现了许多学者如鲍尔曼、汉泽克尔等对旅游业展开了研究并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越发的呈现出活跃的发展态势。 旅游经济效益成为经济向前发展不容忽视的推动力量。旅游业作为一个产业部门,其消 费支出所产生的乘数效应被许多学者所关注。于是乘数理论被学者应用于旅游产业的研究,旅游乘数一度成为旅游发达地区的重点研究对象。Mathieson 和Wall 从收入角度来理解旅游乘数,其内涵是“旅游乘数是这样一个数值,最初旅游消费和它相乘后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总收入效应。”该表述虽能体现乘数理念,但是是比较片面的。20 世纪 70 年代初, 英国的阿切尔(Archer)做了深入研究并写出了研究报告:“Tourism in Gwynedd:An Economic Study”。他认为,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的最初消费支出通过直 接效应、间接效应和诱导性效应会产生数倍于最初消费支出的收入。由此阿切尔总结归 纳了营业收入乘数、营业收入乘数、旅游收入乘数、就业乘数、旅游企业收入乘数、政 府收入乘数、居民收入乘数七种旅游乘数。阿切尔的旅游乘数研究的既全面有深入,为 后人的旅游经济效益的深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伦伯格、墨菲和H.金德尔等人在阿切尔研究的基础上对旅游乘数做了进一步研究。 二战以后美洲逐渐成为旅游业的研究基地,美国人W.列昂惕夫(WassilyLeontief) 在20 世纪初提出了一种极具价值的分析方法即投入产出法(I/O,Input-output)。该方 法可以明确的分析出经济系统的不同部门在投入和产出方面的依存关系。旅游产业既涉 及到餐饮、住宿、交通等部门,还涉及了医疗、通讯、建筑等部门,由此可得出旅游业 与其它产业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把投入产出法应用于旅游业可以 很详细的得出旅游业与其它产业的相互依存关系,从而弄清经济系统的发展脉络。最早 利用投入产出法来具体分析旅游经济效益的是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F.K.哈姆斯顿(Hamston,1962)。他使用24 部门的模型来分析和计算美国怀俄明州地区的旅游乘数, 矩阵中的内生变量设定为家庭和当地政府。后来,为了明确间接效应与诱导效应的差异,以美国密苏里州为研究对象来计算旅游乘数。他使用了22 部门的模型,把家庭和地方 政府分别作为内生部门和外生部门进行两次独立的计算,最后得出旅游诱导效应 3 倍于间接效应。此后,W.A.斯特朗(Strang)和H.甘伯尔(Gamble)分别计算出美国宾夕法尼 亚州以及威斯康星州的旅游乘数。在思考和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B.H.阿彻尔发表 了著作《The Impact of Domestic Tourism》。在该书中提出了能够更好反应出某一旅游区 的经济发展状况的投入产出模型。阿彻尔利用该投入产出模型对英国的Angledey 和Gwynedd 等地区进行旅游乘数的测算。需要注意的是,一方面投入产出法计算过程比较 繁琐,另一方面在实际的操作中各部门之间彼此的制约因素难以分析并且各部门投入与 产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并非固定。基于以上种种的客观原因,使得投入产出法的应用产生 一定局限性。 世界旅游组织于1999 年6 月在“旅游影响经济的度量方法”世界级大会上提出可 以利用旅游卫星账户来计算旅游业各类的产出。该旅游卫星账户是按照统一的国民经济 的核算体系来设计的。卫星账户体系能够准确地计算出旅游所产生的直接或者间接收 入,能够准确把握旅游业对GDP、就业以及国家收支平衡等的影响程度,该方法的提出克服了以往旅游统计不能全面反应旅游业总产出的困扰。目前世界旅游组织已把旅游

未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趋势

未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趋势 在线旅游格局鲜明,巨头之下无完卵 2018年是中国在线旅游二十年的收局之年,风云变幻,群雄割据,在2018年末迎来了同程艺龙的上市,但是已经无关大局了,在这个格局鼎定的一年中,携程依然是在线旅游的龙头老大,但是格局已经悄然改变。 在互联网的国度中,“消灭你、但与你无关”的跨界威胁从未停止,即使是携程这样的老大,也面临着跨界巨头来势汹汹的威胁,在在线旅游的格局中,携程去哪儿、美团点评、阿里飞猪将会在2019年呈现出更加清晰的市场格局,场景迁移成为重要手段,在巨头之下,资本寒冬带来的是在线旅游企业第二梯队、第三梯队的真正艰难时刻。之所以说场景迁移非常关键就在于随着手机里app越来越多,很多非常用场景的app就会被弃置甚至删除,常用场景的app才得以保留。携程因为是是行业龙头,且在酒店、航空、景区、游记攻略等方面都有联动效应,且它是行业的龙头企业,折扣力度大,才得以在手机中保留。携程2017年年度销售总额(GMV)达到6000亿,是行业当之无愧的巨无霸。 其他的在线旅游企业,诸如马蜂窝、同程艺龙、途牛、驴妈妈、众信

等无论是在资讯还是在SKU方面远远不及携程,跨界巨头进入旅游业后,首先承压的就是这些第二梯队、第三梯队成员,面临app被删除的可能性巨大。 如果把餐饮娱乐等泛休闲旅游进行合并的话,美团点评这一巨头就进入了视野,从2015年开始,美团点评在酒店、景区等领域陆续发力,已经取得一定的效果。美团点评在餐饮端的良好应用场景,成功的绑架了一大批都市人群,使之成为都市人群的必备app,在场景迁移中,由餐饮向泛旅游的酒店、景区的迁移较为平滑,而且积分通用、激励券互动等都能够带来良好的转化效果,这种场景的迁移极易被使用,配合专业化团队,能够润物细无声的带来客户,这也是华南区美团点评在长隆门票销售代理逆袭携程的重要原因。 因此,美团点评虽然在目前的在线旅游中份额并不太高,但是未来的发力不可小视,2019年这种资本寒冬中,这样润物无声的巨头介入,更添行业压力。 阿里飞猪的成长则是依托于阿里集团,能够充分享受阿里淘宝、天猫、支付宝、蚂蚁金融、阿里白条、借呗、花呗……等整个阿里系的资源,2016年阿里飞猪的年销售总额达到1000亿,2018年双11,购买旅行商品的用户同比增长了30%;机票公务舱产品销售同比增长300%,据阿里飞猪负责人介绍,阿里飞猪预计到2020年GMV将达到万亿。

德化县旅游业发展基本思路

德化县旅游业发展基本思路 (目录) 一、德化县旅游业发展现状 (一)旅游业发展特点 (二)旅游业发展优势 (三)旅游业发展机遇 (四)旅游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德化县旅游业发展构想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目标 三、德化县旅游业发展对策与措施 (一)加强旅游工作领导 (二)加大旅游引资投入 (三)加快旅游资源整合 (四)挖掘旅游文化涵 (五)优化旅游要素配置 (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七)开发旅游精品路线 (八)创新旅游促销手法 四、近期旅游业发展建议 德化县旅游业发展基本思路 (修改稿) 旅游业属于“无烟”产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最具活力和潜力的产业之一,是现代 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在促进开放,拉动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等方面都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德化县旅游业发展现状 德化县旅游资源类型多样,自然景观优美,历史古迹众多,瓷艺术精湛,山水风光秀丽, 民俗风情得体,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旅游业发展特点 1、起步晚、发展快。2005年,德化县接待旅游人数达27.6万人次,比2000年增加12.3 万人次,年均增长15.6 %,“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2.15 %; 2005年旅游总收入8280 万元,比2000年增加3690万元,年均增长15.6 %,“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2.15 %。据统计,按旅游目的分类,游客以度假休闲、观光游览为主的占70%左右;科研调查、 商务活动、公务、进香朝拜、健身、购物和其它旅游的大约占30%。 2、旅游资源分布集中。德化旅游资源集中在北部赤水镇、雷峰镇、南埕镇、水口镇以及城关浔中镇,有“一窑两漂四山”(即屈斗宫古窑址,石牛山、戴云山、唐寨山、九仙山和石龙溪、桃仙溪)等重要旅游景点。城区旅游资源包括浔中镇和龙浔镇,是以瓷

国内旅游业发展现状

国内旅游业发展现状 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 朝阳产业”的美称,它已经和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旅游业一般分为国际旅游业和国内旅游业。国内旅游业是为国内旅游者服务的一系列相关的行业,它关系到国内游客、旅行方式、膳宿供应设施和其它各种事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业有了非常迅速的发展,但是比较而言,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广度深度都远远不能适 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 步提高,人民对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研究和探讨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内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总的说来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

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发展速度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1、从总的旅游人数和回笼货币来看,旅游人次数稳步增加,旅游消费额逐步提高。以下表可以看出1985年到1988年,1988年到1992年,人数平均每年增长10%以上, 旅游消费总额平均年增长率亦在10%以上。 2、从旅游消费方式和旅游消费结构来看,绝大部分属于观光旅游,文化型、享受型极少。即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型旅游活动多,而修学、健身、寻根、考察、探奇、了解风土人情的专项特点旅游较少,一般游客住低档旅馆,饮食简单。据统计,在旅游消费结构中,吃住行比重高达85%,游览购物仅占15%。旅游整体消费水平低,据不完全统计1985—1992年,国内旅游人均消费额仅58元。 3、从旅游的地域性和客源分布来看, 国内旅游热点多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知名度 较高,旅游基础设施较完善的旅游胜地,如

中国旅游业未来发展方向

中国旅游业未来发展方向 今年十月份,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进一步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有业内人士说:“《意见》是在我国旅游业转型发展关键时期出台的一个纲领性文件,为我国旅游业深化改革和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其中,《意见》明确提出:“各地要破除对旅行社跨省设分社、设门市的政策限制,鼓励品牌信誉度高的旅行社和旅游车船公司跨地区连锁经营。积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扶持特色旅游企业,鼓励发展专业旅游经营机构,推动优势旅游企业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打造跨界融合的产业集团和产业联盟,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民族品牌的旅游企业做大做强。” 从上述的这段政策中,我们可以解读出三点:一、国家鼓励旅行社开始分社、销售门市; 二、鼓励旅行社跨行业、跨地区资源整合;三、鼓励旅行社做自己的品牌。 悠嗨旅行网的发展模式与这三点不谋而合。悠嗨独创的“旅游便利店”模式,旨在帮助中小旅行社零成本扩大经营。旅行社无需投入大量资金、人力、物力,就能像百事通一样,拥有几十家、上百家的连锁销售门市。 什么是旅游便利店? 旅游便利店是悠嗨旅行网开创的一种互联网时代的旅游新模式。互联网时代,人们出游的习惯也在改变,年轻人更喜欢通过在旅游B2C网站上购买旅游产品。但是,同样还存在着巨大的“不触网”群体,比如夕阳红,他们同样是旅游产品消费的中坚力量。旅游便利店将是他们的首选,不需要懂网络,更不需要去找旅行社,就在小区楼下,熟人办事放心、价格实惠、服务质量有保证。 行业跨界 旅游便利店是采用与商家合作的方式,将旅游跨界放在各个行业里面,进行交叉销售; 资源共享 将旅游资源和各个商家的门户资源结合,实现共享,相互借力,导入客流; 效益提升 1、旅行社扩大了销售渠道和宣传渠道,同时省去开店的费用; 2、对于门店来说是零成本、零风险,并且可以从额外的旅游业务中获利; 3、消费者可搜索身边的旅游便利店信息,享受即时的旅游服务; 旅游便利店的运营模式: 统一品牌:组团社下设的旅游便利店,统一为该旅行社的品牌; 统一管理:同一品牌的所有旅游便利店,均受上级组团社的统一监督; 统一操作:所有的旅游便利店只得提供旅游业务的咨询、预定,不得误导游客报名,不得私自操作; 统一价格:同一地市,绝对同一报价、同一质量。 旅游便利店的利益保障: 统统免费:1、组团社、批发商、景区入驻悠嗨,悠嗨承诺永久免费; 2、旅游便利店所需物品,如门头、旅游宣传页等由所属组团社免费提供;并且旅游便利店的经营者及家人每年可以享受不定期旅游的福利; 协议保障:1、便利店与旅行社签订签订相关利益保障协议,接受上级组团社的监督; 2、旅行社与游客签订旅游协议,负责游客的售后服务责任; 旅游质量:1、旅游市场得到了整顿,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质量; 2、消费者享受到悠嗨带来的旅游的便捷性和高性价比的旅游服务。 旅游便利店完美的契合了国家的旅游政策,悠嗨旅行网正在朝着此方向前进。

旅游产业经济发展计划

旅游产业经济发展 一、旅游产业是后发展地区最具比较优势的产业 贫困问题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世界很多国家都十分关注并提出了很多解决此问题的对策与措施。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贫困落后地区多数是少数民族地区和西部地区,但同时也多是旅游资源富集的地区。根据比较优势原则,落后地区应该选择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而放弃机会成本较大的产业重点发展,西部的农牧业和采掘、原料长期以来处于粗放经营的状态,其存有的基础是对资源的掠夺性开采,对自然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很大,而这一部分成本既没有从经济的角度进行量化考核,也没有从社会的角度进行环境保护的考察。现在看来,其实际的机会成本是非常高昂的,不具备继续作为先导产业的条件。 西部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且具有独特性,旅游产业是西部真正的优势之所在。从自然旅游资源来看,目前西部12省区拥有的国家自然保护区占全国总数的35%,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占总数的34%,国家森林公园占总数的18%;从人文旅游资源来看,西部12省区拥有的文化名城占全国总数的32%,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总数的28%。同时,西部还是我国最主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西部地区的旅游资源品位高、种类全、有特色,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旅游业本身以及它带动的相关行业能够吸纳大量的劳动力,尤其是从 一、二产业转移出来的劳动力,从而为西部贫困落后地区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提供一个适当的结合点,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因此,通过开发贫困地区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贫困地区旅游资源富集的优势,开发特点鲜明、品位较高的旅游产品,而且能够通过旅游开发及旅游业发展,带动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脱贫致富,摆脱以往部分地区因贫穷而破坏生态,越破坏越贫穷的恶性循环,促进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 二、旅游产业具有率先实现对外开放的产业优势

浙江旅游业发展现状研究

浙江旅游业发展现状研究 近年来,浙江旅游业迅速发展,已成为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今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新时期旅游业发展思路是要充分发挥旅游业“兴一业旺百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浙江省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率先在全国建成旅游经济强省。据测算,2009年浙江省旅游业增加值1243.9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4年的4.8%提高到5.4%,占服务业增加值的12.5%。 本文综述了浙江旅游业目前的旅游环境建设情况,分析了近年来浙江省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对浙江省旅游业的发展势态做出结论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一、近年来浙江省旅游环境建设情况 旅游业是一个高度依托地理、人文环境才能发展起来的产业,对于环境及配套设施的要求非常高。浙江省地处太湖之南、雁荡之北,西环群山、东望大海,省会杭州兼古都之韵、西湖之秀、钱塘之灵于一体,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人文荟萃、人杰地灵,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同时,在浙江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配合下,酒店、旅行社等各种旅游配套设施也日趋完善。 1.旅游资源丰富。到2009年,经国家旅游局评定浙江省共有261个A级景区,比2008年增加26个。其中有3个5A级旅游区,分别是西湖风景名胜区、雁荡山风景名胜区、普陀山风景名胜区;97个4A级景区,其中2009年新增杭州市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景区等14个景区;59个3A级景区,新增绍兴市沈园景区等4个景区;92个2A级景区,新增7个;1A级景区9个,与2008年相同。3个5A级景区分布在杭州、温州和舟山三个市。宁波有22个4A级景区,是各市中最多的;杭州有19个,位居第二。A级景区的具体分布如下(见表1)。 表1 2009年浙江省A级景区各地市分布情况(个) 经建设部评定,2009年末浙江省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处,即杭州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绍兴会稽山省级旅游度假区等省级旅游度假区16处;嵊泗列岛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8处,东钱湖等省级风景名胜区41处;午潮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国家级森林公园35处,省级森林公园69处;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处,其中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唯一加入联合国世界人类生物圈保护组织的海岛,龙王山自然保护区等省级自然保护区9处; 除自然景区外,浙江省还有着数量众多的人文景点。经建设部评定,2009年末,浙江省有闸口白塔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82处;临海市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6处,松阳县等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1处,国家历史文化名镇14处,国家历史文化名村5处,省级历史文化街区、村镇78

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及启迪

关键词:世界;旅游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启示 旅游业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发展成为超过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的世界第一大产业,也是世界经济中持续高速稳定增长的重要战略性、支柱性、综合性产业。当今,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世界旅游业更是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2011年3月3日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发布的《2011-2021旅游业经济影响报告》认为,尽管目前世界经济增长遇到了很多挑战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但旅游业却一直是增长速度最快的部门之一,而且成为推动经济和就业增长的主要力量。预计未来10年里,世界旅游业对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每年将达到%,总额为万亿美元,并创造6500万个就业机会。准确把握世界及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特点和主流趋势,对于我国确立旅游业发展战略,提升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由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的迈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过去60年来,世界旅游业发展一直长盛不衰,期间虽然也有波动,但总体上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推动世界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关键因素有三个:一是各国经济快速增长及与其相关的国民收入稳步提高,使人们有能力支付价格不菲的旅游旅行费用。比如,目前在欧洲,一个月收入4,000~6,000欧元的中等收入家庭,可非常容易地到亚洲、非洲旅行。每人每次旅行的平均费用大约为2,000欧元,比月收入还低。现在欧美有些家庭每年的出境旅游已成为习惯。二是交通运输技术的巨大进步,使长途旅行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大大缩短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距离,使“地球村”的理念成为现实。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宽体喷气式飞机的发明、家用小汽车的普及和高速铁路的广泛运用。三是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和人权、民生状况的不断改善,使人们可以有大量的闲暇时间用于旅游旅行。以发达国家中每周工时最短、一年带薪假期最长的国家法国为例,从1919年起每周法定劳动时间为48小时,1936年起减为40小时,2000年起实行每周35 小时工作制;除了每年法定的节假日,一年带薪假期1936年是两周,1956年增加到3周,1968年4周,1981年起增加到5周。也就是说,法国人每年大约有

现代旅游业发展趋势分析

现代旅游业发展趋势分析 全国“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着力加快旅游业发展方式转变,提升旅游产业现代化水平。为了全面理解如何转变、在哪些方面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必须弄明白什么是“旅游产业现代化”,从哪些方面提升旅游产业现代化水平。 现代旅游业是对传统旅游业的继承、创新和提升,但又具有与传统旅游业所没有的新特征、新业态、新功能。现代旅游业的主要特征是:一、旅游资源。二、旅游产品。三、客源市场。四、科技支撑。五、旅游企业。六、产业队伍。七、产业形态。八、与自然环境关系。九、产业功能。十、国际合作。虽然现代旅游业比之传统旅游业有着如此多的优点,但是随着世界经济不断发展,和平环境也日益稳定,生态旅游提上日程,可持续旅游越来越受到关注,旅游理念也从“人类中心论”转变为“生态中心论”。并且现在人们旅游的自主性占据着人们旅游心态的大半,各类自驾游等陈处不穷。种种这些,让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趋势也变得多种多样。 总得来说有以下几种趋势:1、旅游多样化、大众化趋势。2、文化性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3、形式与内容的多元化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主旋律。4、旅游服务逐渐向人性化和社会化方向发展。5、旅游业科技化趋势日益突出。这几种趋势都有着各自的特色、优点,但必须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这里所分析的是“形式与内容的多元化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主旋律”。作为旅游业发展的主旋律,它需要从两个方面分析。第一就是从形式,第二就是内容。因为在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人们主要以游览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观为目标。但随着经济、文化和教育的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单纯的“观山看水”,而更多地是要求在旅游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和体验生活。人们旅游需求的多层次发展势必迫使旅游业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均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形式上:(1)自助游等旅游形式将越来越普遍。自助游有这么几个形式: 1.完全自助游:不需要旅行社参与,但所有行程、票务、食宿都需要自行安排; 2.不完全的自助游,最为常见:只是借助旅行社或一些专业的旅游预定组织(如携程、希尔顿预定中心等)进行订住宿、交通票和门票,其他的则可以自行安排也可以有选择地找旅行社帮忙。 3.参加一些自助游团体,如车友会之类的。这类形式是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众多旅游者越来越不满足多年一贯制的观光旅游,而希望能够在旅游中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积极的探索、参与和休息,人们将更加重视精神疲劳的消除。人们消费是为了实现自我爱好,为了自由娱乐,表现丰富的感情等。传统的观光、娱乐等旅游方式已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旅游方式朝着个性化、多样化、文化化的方向发展,各种内容丰富、新颖独特的旅游方式和旅游项目将应运而生。(2)体验式旅游方式将得到进一步发展。体验式旅游是一种预先设计并组织的、游客需要主动投入时间和精力参与的,对环境影响小、附加值高的旅游方式,游客通过与旅游产品间的互动,获得畅爽旅游体验,实现自我价值。是一种以追求心

旅游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旅游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为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努力将我市建设成为西部一流、全国知名的休闲度假胜地和健康养生旅游目的地。根据《xx市旅游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抢抓中省市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的利好政策和大交通改善重大机遇,按照全域旅游发展要求,科学构建“一心引领、两廊延展、三区带动、四线串联、五品融合、六业联动”发展布局,围绕“强基础、提质量、增效益、补短板”,着力打造城乡联动、多元发展、要素集聚、功能完备的生态休闲、亲水娱乐、康养度假、特色民宿、富硒美食旅游产品体系,培育旅游核心竞争力,推动旅游供给侧改革,力争用3年时间把旅游产业培育

成为富民强市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强力引擎。 二、发展目标 (一)经济指标。2017-2019年,全市旅游年接待总量分别达到3265万人次、3493万人次、373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实现194亿元、224亿元、259亿元。 (二)具体目标。力争到2019年,创建1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4家4A 级旅游景区和2家省级旅游度假区;培育1家五星级饭店、2家四星级饭店和6家龙头旅行社;创建3个省级特色旅游名镇和5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 三、重点任务 (一)强基础,聚焦“一山、一湖、一城”,培育旅游核心竞争力 1. 创建南宫山5A级景区 按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要求,提升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早日将南宫山建设成为秦巴地区知名的宗教文化体验旅游区。2017年,通

过5A级省级资源评价,纳入全省5A级景区创建备选名单;完成大雄宝殿、旅游厕所、南北大门旅游服务区等建设。2018年,完善创建实施方案,重点实施观光索道、智慧景区、标识体系、安保设施、环卫设施等建设;保护性开发桂花古梯田、龙安茶园、花里千亩莲花等原生态农耕体验乡村旅游项目。2019年,对照标准,查缺补漏,全力做好国家旅游局迎验准备,力争通过国家专家组验收。 责任单位:xx县政府 配合单位:市旅发委 完成时限:2017—2019年 2. 建设瀛湖文化旅游产业基地 按照“湖城一体”发展要求,以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围绕“一轴三核三区”空间格局,加快实施瀛湖文化旅游产业基地建设项目。2017年,委托旅游专业机构全程指导5A级景区创建,启动5A级景区创建调查摸底、可行性评估等前期基础工作;完成国家级服务业

浅谈旅游业行业发展现状

浅谈旅游业行业发展现状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浅谈我国旅游业行业发展现状旅游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目前已被列为世界第三大产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消费的雪球也进一步提升。近几年来,我国的旅游业一直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有力的拉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提升。但同时,我国的旅游业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的现状: 一、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国际环境 国际旅游业成为近年的发展趋势,1990年代以来是世界旅游业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据早前的旅游行业调查报告统计:1996年全球国际旅游总人数达592亿人次,旅游业总产出达36万亿美元,占世界GDP的%,已超过了石油、汽车、化工等行,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 二、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具有战略性关联带动作用。据旅游行业调查分析显示,就2009年来说,全年国内旅游人数达亿人次,增长%;国内旅游收入万亿元,增长%;旅游总收入万亿元,增长%。 三、旅游行业现状 (1)旅游方式的单一化 我国旅游业的服务项目通常是以一般性观光为主,活动内容单调,缺乏可让旅客直接参与的活动,直接导致景点吸引力弱,旅客不愿长时间停留。同时,旅游质量也不高,我国的观光产品目前还处于初级开发水平,还有待开发。

(2)旅游基础设施薄弱 由于我国国内旅游市场庞大,国内旅游服务的配套设施的发展跟不上旅游消费者的扩大的步伐,国家投资也相对较少,基本上是贯彻“以旅游养旅游”的方针,花钱多的项目几乎很少触及,只能因陋就简,以致设施不全。 (3)旅游市场竞争处于无序竞争状态 由于旅行社经营者没有长远的战略计划,市场定位不明确,同时受经济利益驱动,各种不正当竞争现象在旅游市场中普遍存在。 (4)不恰当的旅游开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日趋严重 随着旅游产业规模的扩大,特别是在目前相关法律规章不健全的情况下,个别旅游者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不惜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总的说来我们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目前我国的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发展速度的要求。

《站在2019年展望未来,我国旅游业将呈现出怎样的发展新趋势》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当前,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居民消费提档升级,出游意愿持续高涨,旅游日益成为新时期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快教育、养老、医疗、文化、旅游等服务业发展。 据介绍,目前全国共有景区景点3万多个,红色经典景区300个,国家级度假区26个,休闲示范城市10个,国家生态示范区110个,还有一大批文化旅游、科技旅游、健康旅游、体育旅游等“旅游+”融合发展的新产品,初步形成了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并重、旅游传统业态和新业态齐升的新格局。 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副司长单钢新表示,下一步,文化和旅游部将继续深入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引导和促进各类资源与旅游业对接,不断丰富新产品供给,实现旅游供给更平衡、更充分、更优质的发展。 (摘编自央视网2018年12月26日《中国旅游业正处于 发展黄金机遇期》)材料二: 2010-2017年我国旅游行业规模迅速增长(单位:万亿元, 070)

(摘自前瞻产业研究院《2018年在线旅游发展现状与前景预 测》)材料三: 2019年正向我们走来。展望前路,中国旅游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将顺应时代的变化,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今年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挂牌,标志着中国开启文化和旅游新时代,文旅产业也被公认为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蓝海。旅游的内容因文化的介入,其生产、分发、消费都将被颠覆,而文化的内容因旅游的融入也可以创造独特的场景价值和流量 经济。如何使文旅融合不是简单的“文化+旅游”,而是达到“1+1>2”的效果,显然还需更多探索。原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吴文学认为,伴随着文旅融合的持续升温,同质化发展问题凸显,市场将会加速洗牌。2018年,文旅项目频频落地,旅游企业开发文旅产品热情高涨。例如,伴随着“亲子经济”的发展,许多景区将亲子乐园作为升级改造的必备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