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强升阳祛霾针灸法治疗慢性鼻炎的经验

谢强升阳祛霾针灸法治疗慢性鼻炎的经验

慢性鼻炎的真正效方及原理

慢性鼻炎的真正效方及原理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脾胃论》,方剂组成:黄芪党参白术陈皮当归甘草柴胡升麻。 从诞生至今,补中益气汤在中医的临床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翻阅《续名医类案》你会发现,看上去这样简单平和的一个方剂,竟被古代医家屡屡应用来治疗危急重症,且疗效神奇。我也曾经数次使用此方,治疗一些慢性的疑难杂症,均受良效。 在出色的疗效之后,必蕴含着深奥的医理。当我在网上搜索到西北产地道药材时,对着网上罗列的药材,该处方忽然跃入脑海。 黄芪、党参、甘草、柴胡、当归均为西北产地道药材。 西北,先天艮卦,后天乾卦之地。 在人体而言,胃属艮,头属乾。先天艮卦后天乾卦之地的西北,所产之药必与人体这两部分有关,所以通常而言的所谓中气,应该是指胃气的。补中益气汤是补益胃气的良药。 在全方剂的八味药中,有五味产于先天艮卦的西北,那么另三味药物未必就与艮卦无关的。东北为后天艮卦之地,在网上搜索升麻的产地,果然搜索到一条:主产地,辽宁、吉林、黑龙江。虽然升麻产地颇多,但参考黄芪、党参、甘草、柴胡、当归的思路,该处方中的升麻应该是产于东北的最佳。因为这里的升麻得后天艮卦之气,也作用于胃。 艮为燥土。五行关系中,火生土。由火而生的土必然是燥土吧。白术主产于浙江,那里是东方,先天离火之地。白术得先天离火之气。补中益气汤中用白术,补火以生土。陈皮是南方所产最好,南方后天离火之地。 所以,用《易》的理论分析,补中益气汤是补益胃气的良方,胃气与人体各个脏腑有关联,补中益气汤最主要的治疗是既与胃又与头有关的疾病。

很多疾病是表现为胃与头有关的。比如说头晕伴呕吐;再比如说鼻炎。 头晕伴呕吐的情况颇多,可能是晕车等小疾,也可能是脑炎等重症的疾病,这里不去说它。这里着重要提的是鼻炎。 鼻炎并非大病,然而患者却倍感痛苦,鼻塞不通头晕脑胀,无心工作无心生活,整日里浑浑噩噩。 我曾多年为鼻炎所苦,深知鼻炎对人的影响。 在搜索历代治疗鼻炎的案例时,对于慢性鼻炎,有古代医家就已经总结说,一般的处方疗效均不理想,并无好方法----那种没有医案而直接记载苍耳子、辛夷花治疗鼻炎的书,根本是不可靠的,我曾服用治疗鼻炎的药物无数,一个很重要的经验是:慢性虚性的鼻炎,用这两种药物后会立即加重。在历代关于鼻炎的医案中,我只看到一例疗效非常理想的。不记得准确地医案了,但大概是一个妇女,患鼻炎后医生给开了补中益气汤,天天服用,几个月后还没有任何疗效,于是询问医生,医生说,继续服用。过去的人没现在这么多的选择,医生说继续服用那么就继续服用,结果在某一天,鼻涕突然消失,鼻炎痊愈。 这个唯一看到的治愈慢性鼻炎的医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直很想弄明白补中益气汤能够在这例患者身上起效的机理,也只是在明白补中益气汤的易理之后,也才彻底的明白。鼻炎乃窍之病,而且是头上的窍之病。在传统的中医理论里,窍与胃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故头上的窍的毛病用既作用于头又作用于胃的补中益气汤能够真正地根治。 李东垣生活在战火纷飞之后,由于饥饱的失常,老百姓的胃气大多有损伤,故创制补中益气汤,以补益胃气,消除因胃气的损伤而导致的种种疾患的根源;如今的百姓丰衣足食,但因种种缘由,也经常过饱过饥,使胃气受损,于是生种种疾病。因而,用补中益气汤来纠正胃气的受损,可以治疗多种疾患,如慢性鼻炎等。只是,人的胃每天都辛勤地劳作,一旦受损

慢性鼻炎的偏方

慢性鼻炎的偏方 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其实是人们最好的灭火剂 2、除了药物和手术外,民间有不少治鼻炎的小偏方,这些偏方如果对症,还是能够起到一定治疗作用的。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些治疗鼻炎的偏方。 A食疗将蒜削除根皮装入酒坛中,再灌满醋至浸没蒜瓣为止,然后密封。一个月后启封,边食蒜、边用小口瓶装上蒜醋,每晚对准鼻孔熏半小时,能治疗过敏性鼻炎。患者不妨试试。点评:大蒜能降低胆固醇水平及高血压,起作用的是独特辛辣味的大蒜素。吃蒜熏醋这招可以试试,反正蒜也好,醋也好,都是健康食品,不会有副作用。 B熏洗辛夷15克,双花15克,公英10克,地丁10克,防风10克,虫退5克,黄芩10克,丹皮8克,菊花8克,白藓皮10克,白附子8克,桂枝8克。将以上药物水煎取500毫升药液,趁热用药液蒸气熏鼻,熏时患者应尽量深吸气,使药蒸气进入鼻腔内。待药液变温后,即可用药液冲洗鼻腔。每日熏洗3次,连用3~5日即愈。在用药过程中,患者应注意平日少食辛辣及腥物,多食蔬菜水果,躲避异味,冷天应注意保暖,平时多锻炼,尽量用冷水洗脸。点评:上面的方法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偏方,用过此方法的人认为效果比较满意。 C按摩“搓揉穴位治疗鼻炎”的步骤是: 1、用双食指的外侧来回地搓鼻梁两侧的上下,共搓200下,搓揉到鼻梁有发热的感觉。 2、用双食指尖揉动鼻孔两侧的“迎香”穴位,共揉动200下。“迎香”穴位于鼻翼根部正侧方的小凹陷处。 3、用左手的大拇指和食指上下揉动右手的“合谷”穴位200下,再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上下揉动左手的“合谷”穴位200下。“合谷”穴位于拇指与食指分叉的凹陷处。点评:当鼻炎犯了时,鼻子出不上气,做完上面的按摩,鼻子顿时感觉轻松了许多。这里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一定要坚持不懈地长期做,一旦鼻炎被治愈,还要坚持做下去。这样不仅可防止鼻炎的复发,而且还可以预防伤风感冒。搓揉的手法要较重,以能忍受为宜。

耳穴为主治疗慢性鼻炎33例

耳穴为主治疗慢性鼻炎33例 自1988~2001年,我科采用针刺耳穴和王不留行籽耳压法治疗慢性鼻炎33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33例,男18例,女15例;年龄16~63岁,平均42岁;病程2月~15年。其中慢性单纯性鼻炎19例,慢性肥厚性鼻炎8例,过敏性鼻炎3例,萎缩性鼻炎3例。临床表现包括鼻塞、鼻腔分泌物增多(粘液性或脓性)、鼻音、鼻腔异味、嗅觉减退、听力减退、头痛、头晕、记忆力障碍、思维分散等等。2 治疗方法2.1 耳穴贴压 (1)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取穴以内鼻、前列腺、鼻柱穴为主。两侧耳穴贴压王不留行药籽,3天更换1次。嘱病人或家属按压药籽,每天4~6次。可同时配合体针,取肺俞、少商、迎香、印堂穴。 (2)萎缩性鼻炎:穴取肺、内鼻、内分泌。王不留行籽贴穴,配合远近取穴,针合谷、迎香两穴,鼻腔滴抗生素药水。 (3)过敏性鼻炎:穴取肺、肾上腺、鼻柱为主,方法同上。2.2 耳穴针刺 取穴与耳穴贴压组相同,每日针刺1次,7天为一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在实际工作中,上述两种方法常结合使用。33例中18例先用耳穴针刺1疗程,再用耳穴贴压法;15例采用耳穴贴压配合体针治疗,其中有5例中途改用耳针治疗1疗程。3 治疗效果 鼻塞和鼻腔异常分泌物消失,嗅觉恢复为治愈,计18例,占54.5%;鼻道通畅,分泌物明显减少,嗅觉改善为显效,计8例,占24.2%;鼻塞减轻,分泌物减少为有效,计5例,占15.2%;症状改善不明显为无效,计2例,占6.1%。本组总有效率为93.9%。4 典型病例 陈××,男,46岁,工人。两侧鼻塞半年余,流脓涕,伴有头痛、头昏,鼻音严重,诊断为慢性单纯性鼻炎。经耳针鼻柱、内鼻以及肾上腺穴每天1次,7天后改用王不留行籽贴压上述穴位,同时针刺迎香、肺俞、少商穴每天1次,5天后单用耳穴贴压,12天后治愈。5 体会 慢性鼻炎的基本病理改变为鼻腔粘膜层动静脉,特别是下鼻甲海绵状组织慢性扩张或增生,血管和腺体周围炎性细胞浸润,腺体功能活跃,分泌物增多。西医治疗主要使用血管收缩药和抗菌药物来消除炎症,改善鼻腔通畅。但由于药物作用时限短,而且存在对治疗反应的差异性,很多病例迁延不愈。 中医则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肺经受邪有关。患者因风寒侵肺,蕴而化热;或感

顽固性面瘫的针灸治疗

顽固性面瘫的针灸治疗 笔者认为对于顽固性面瘫不可忽视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及对针法的调整运用。因为面瘫初起,发病突然,患者面部形象受到影响,加之对本病没有认识,顿感难堪、茫然,后因失治、误治而发展成顽固性面瘫,遂感烦闷,甚或抑郁,自尊心受损,以致自暴自弃,对治疗失去信心。所以,重树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并取得满意疗效是非常重要的。笔者在多年的针灸临床工作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那就是心理疏导配合隔日巨刺法。首先遵循一切以人为本,注重患者的心理调整为原则。每位患者初诊,必定热情接待,与之交流,仔细询问病史及诊治经过,并告知本病的大概病因、病程、治疗及预后等,经辨证分析后,拟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同时放弃以前的所有治疗,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积极配合新的治疗方案。有条件的医院,可在治疗时播放一些既轻松,又悦耳的音乐,定收事半功倍之效。 对于遗留额纹消失,不能蹙眉者,在心理疏导的同时,单日在患侧采用梅花针沿攒竹-阳白-头维-太阳行叩刺,轻叩至皮肤潮红或微出血;双日在健侧行阳白平行3针刺,即阳白1针,距其上下0.5寸处各1针,呈吊针,可似滞针状,沿额纹走向针刺;辨证配百会,远端取合谷、足三里。使局部气血通畅,并可刺激兴奋处于失功能状态的神经末梢,加速神经末梢的血液循环,尽快使其恢复功能,额纹复见。 对于遗留面部板滞、口角歪斜,不能做耸鼻、鼓腮、露齿等面肌运动及口颊部嵌饭者,在心理疏导同时,单日在患侧面部热敷及轻按摩后,采用梅花针沿人中沟-鼻唇沟-颧髎-下关-地仓-颊车-颏唇沟叩刺,并可拔3、4个小罐;双日在健侧取水沟、迎香、夹承浆、颧髎透下关、地仓透颊车行针刺,必要时可上电针,采用疏密波适当配百会、足三里、合谷、内庭以健脾益气,增强机体抵抗力。须强调一定要“气至病所”,才能达到满意疗效,正如《灵枢》云“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因此,操作时应注意守神,心不二用,聚精会神,并嘱患者常嚼口香糖,达到遗留诸症消除,面肌运动恢复正常的目的。 对于遗留露睛,眼睑不能完全闭合者,在心理疏导的同时,单日在患侧采用梅花针叩刺上下眼睑各10~20次,上眼睑重叩,下眼睑轻叩;双日在健侧取睛明穴,针刺时轻轻把眼球推向外侧固定,然后沿眶壁缓慢刺人,不提插捻转,出针后须压迫3~5分钟,以防眶周血管出血。同时辨证配百会、足三里、申脉、

鼻炎中药处方

推荐:治疗鼻炎的中药处方 中医是我国的传统医学,如果您的鼻炎在治疗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反复发作,试过很多治疗方法都不奏效,那么您可以尝试使用以下治疗鼻炎的中药处方。 许多患者认为鼻炎是小毛病,对鼻炎不够重视。实际上鼻炎的危害是很大的,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很容易引起鼻窦炎、鼻息肉、嗅觉障碍、听力障碍等问题,过敏性鼻炎的患者还非常容易并发哮喘。如何治鼻炎? 治疗鼻炎的中药处方有哪些是广大患者关心的问题,提醒各位患者的是治鼻炎不可乱用药物否则会引起药物性鼻炎。还有不少病人认为鼻窦炎、鼻炎既然是一种感染,可以随便服用抗生素类药物。 鼻炎有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是最常见的鼻部疾病。选用非处方中成药治疗,应分清实证和虚证,然后辨证选药。 治疗鼻炎的中药处方如下: 虚证:特点为鼻涕白黏或黄稠,鼻塞,嗅觉减退,鼻腔黏膜淡红,头昏头胀,形寒肢冷,自汗乏力,食少腹胀,舌淡苔白等,可选用下列非处方中成药服用。 通窍鼻炎片由苍耳子、防风、黄芪、白芷、辛夷、白术、薄荷组成。功能益气、祛风通窍,用于反复感冒,体虚自汗,鼻塞,流涕。口服每次5~7片(每片含生药1.1克),每日3次。 补中益气丸合玉屏风散口服液两药分别由黄芪、党参、白术、当归、防风、炙甘草等组成。具有补中益气、祛风之功效,适用于体虚自汗、易于外感、鼻塞流涕及过敏性鼻炎的治疗。口服补中益气丸每次6克,玉屏风散口服液1支(10毫升),均每日3次。 我大家都知道鼻炎有很多种类型,鼻炎怎么治要根据病情进行,切不可自行用药加重病情。以上治疗鼻炎的中药处方可给大家作为参考,希望能给您一些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的问题,可咨询我们的专业医师。 慢性鼻炎中药治疗 表现:鼻甲肿胀色暗,鼻塞涕多,或黄稠或粘白,嗅觉迟顿,咳嗽多痰,耳鸣不聪。舌质红或有瘀点,脉弦细。 中成药: ①可参考上证。 ②鼻窒严重,下鼻甲肥大者,可行手术治疗。 食疗:

针灸治疗面瘫病症本科毕业论文

针灸治疗面瘫病证 摘要:目的探讨对辩证针灸治疗面瘫的方法 关键词:针灸 面瘫 腧穴 面瘫又叫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炎,贝尔麻痹,俗称“面瘫”,“歪嘴 巴 ”、 吊线风 ”),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 一 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中医认为,面瘫的发生大多数是由于 人体的正气不足,卫外不固,络脉空虚,风邪夹寒或者 法夹热、夹暑湿等 邪乘虚入中面部阳明、少阳等脉络,致使营卫不和,气血闭阻,筋脉失养 而致。 病因:引起面神经麻痹的病因有多种,临床上分为中枢型面神经麻 痹和周围型面神经麻痹两种。常见病因为:①感染性病变,感染性病变多 由潜伏在面神经感觉神经节内休眠状态的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被激活引起; ②耳源性疾病,③自身免疫反应;④肿瘤;⑤神经源性;⑥创伤性;⑦中 毒,如酒精中毒,长期接触有毒物;⑧代谢障碍,如糖尿病、维生素缺乏; ⑨血管机能不全;⑩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 临床表现:多数患者往往于清晨洗脸、漱口时突然发现一侧面颊动 作不灵、嘴巴歪斜。病侧面部表情肌完全瘫痪者,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 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病侧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 等般症状是口眼歪斜。 它是一 种常见病、 多发病, 它不受年龄和性别的限制, 常常伴有口水自该侧躺下。 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患者往往连最基本的抬

动作。鼓腮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由于泪点随下睑外翻,使泪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其中周围性面瘫发病率很高,而最常见者为面神经炎或贝尔麻痹。部分患者可有舌前2/3 味觉障碍,外耳道疱疹等. 灸法是中医传统的外治方法之一,《医学入门》云:“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可见,灸法是一种很重要的治疗疾病及预防疾病的方法。施灸材料主要是艾叶制成的艾绒。关于艾叶的性能,《本草》记载:“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 这说明艾叶具有广泛的治疗作用,艾叶的药性可通过体表穴位渗透到体内起治疗作用,又可通过呼吸进入机体,醒脑安神,通经活络。在面部施灸需慎重,需避免对颜面五官的损伤,避免遗留对美容方便的不利因素,易于被患者接受,所以学生选取艾条温和灸法进行临床观察。古人曰: “头为诸阳之会”、“面为阳明之乡”而“阳明为多气之腑”。因此,在正常状态下,颜面部气血丰盛,但因肌肉浅薄,实非灸法所宜。但当一侧面部处于患面瘫的状态时,情况就发生了改变。经云:邪之所凑,其气比虚. ”本病绝大多数是为脉络空虚,风之邪乘虚侵袭,以致于头面部一侧的阳明、少阳经脉气血阻滞,继则经筋失养,筋肌纵缓不收而发生。所以在其临床多表现有患者侧面部的板滞、麻木和阴冷的感觉,具有喜温热刺激和揉按的特征。根据“寒者温之” ,治疗当温通经脉,祛风散寒,通调面部气血为大法。因为灸法具有温散寒邪、温通经络、活血除痹、回阳固脱、消瘀散结,防病保健的功效,对于面瘫患者施以艾灸治疗能够旺盛经络

面瘫的针灸治疗方法

面瘫的针灸治疗方法 地仓穴 位于人体的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 颊车穴 人体颊车穴位于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治疗面瘫一般向地仓穴透刺。 印堂穴 阳白穴 位于面部,瞳孔直上方,离眉毛上缘约二厘米处。一般配太阳穴、睛明穴、鱼腰穴治目赤肿痛、视物昏花、上睑下垂等。 太阳穴 四白穴 位于人体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找这个穴位时,可以先将双手食指和中指并拢,放在紧靠鼻子两侧处,中指尖位于鼻 子中部即鼻长二分之一处,拇指支撑在下颌骨的凹陷处,然后放下 中指,食指尖所指的地方就是四白穴。常配阳白穴,地仓穴,颊车穴,合谷穴治口眼歪斜;配攒竹穴治眼睑(目闰)动。 迎香穴 承浆穴 位于人体的面部,当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颧髎穴 10翳风穴

耳垂后耳根部,颞骨乳突与下颌骨下颌支后缘间凹陷处。治面瘫时可向下颌骨前面的上下方透刺。 11合谷穴 一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合谷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的穴道,是一个很 重要又好用的穴位,凡是颜面上的病,项牙痛、头痛、发热、口干、流鼻血、脖子痛、咽喉痛以及其它五官疾病等都有疗效。但要注意 的是体质较差的病人,不宜给予较强的刺激,孕妇一般都不要按摩 合谷穴。 1、参芪乌鸡汤 备党参15克、北芪15克、田七10克、竹丝鸡四分之一只撤除 皮脂,生姜2片,煲汤饮食。本汤可以补虚扶正、祛痰纠中医彩信偏,适宜规复期气血较弱的患者利用。 2、防风粥 防风10—15克,葱白口茎,粳米30—60克,前两味水煎取汁,去渣,粳米煮粥,待粥将熟时参加药汁,煮成稀粥,温服。本方功 可祛风解表散寒,实用于风寒袭络引起的面瘫,肌体肌肉辛酸等。 3、姜糖苏叶饮 紫苏叶3—6克,生姜3克,红糖15克,以滚水浸泡5—10分钟。本方具有流风散寒,常浸解表的效用。实用于外感风邪引起的诸症。 4、川芎白芷水炖鱼头 川芎3—9克,白芷3—9克,鳙鱼头500克,葱、胡椒、姜、盐适量。武火烧沸,再以文火炖半小时,分早、晚食鱼喝汤。本方功 效祛风散寒、活血通络,实用于外感风邪引起的面瘫。 5、大枣粥 大枣3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煮至熟烂成粥,本方功效 补气养血,实用于气病弱之口眼歪斜,气短乏力者。

刺法灸法重点

刺法灸法重点 名词解释: 刺法灸法学:是以各种针灸技术的操作方法、作用原理及其临床应用为主要内容分的一门针灸分支学科,主要包括针法、灸法、拔罐、刮痧以及各种作用于经络、腧穴具有防治疾病作用的操作技术。 腧穴揣穴定位:针刺前,医者必须将施术的腧穴位置定准。医者在腧穴体表定位点的基础上,以押手在欲刺腧穴处进行揣摸、按压,寻找酸、麻、胀、痛等敏感点,以取定腧穴的过程。 提插法:提插法是医者持针在针刺腧穴内反复进行上提、下插动作。 捻转法:捻转法是医者以刺手拇、食指指腹捏持针柄,捻动针体左右均匀旋转的动作。循法:医者用手指沿着经络上下轻轻寻按,或以指腹沿着经络叩击,以推动气血、促进气至的方法。 弹法:在留针过程中,医者以手指轻弹针柄,使针尾或针柄,使针体微微振动,以加强针感、促使气行的方法。 刮法:是指针刺入一定深度后,医者用拇、食、中指的指甲,由上而下或由上而下频频刮动针柄的方法。 摇法:是指针刺入一定深度后,医者手持针柄,将针轻轻摇动,以加强针感或行气的方法。 飞法:是指医者用右手拇、食两指持针,做较大幅度捻转1-3次,然后张开两指,反复施行,如飞鸟展翅状,以疏导经气,加强针感的的方法。 搓法:是指刺入一定深度后,医者持针柄反复做单向捻转,如搓线状,使肌纤维适度地缠绕针体,以激发经气、加强补泻作用的方法。 震颤法:是指针刺入一定深度后,医者用右手拇、食指持针柄,使针在穴位内小幅度上下颤动的手法。 按法:是指针刺得气后,医者用手按压针刺部位所属经脉的上方或下方,以控制针感走向的方法。 盘法:是医者将针入一定深度,得气后提针至皮下,按倒针柄,手持针尾,将针向一个方向盘转的方法。 弩法:是在针刺得气后将针稍提,用拇、食指夹持针柄,中指侧压针身弯曲成弩弓之状的方法。

针灸治疗面瘫经验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f10498405.html, 针灸治疗面瘫经验分析 作者:黄丽红方桂梅 来源:《医学信息》2017年第06期 摘要:面瘫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方老师治疗面瘫在对其进行明确详细诊断之后采用针灸、电针、艾灸、中药等综合疗法进行治疗,临床取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电针;针刺;中药;透穴 中医理论认为,面瘫属于“口喎”[1]的范畴,是临床上较为普遍的一类病症,其主要临床特征为口眼歪斜等,当人体气血不足并且受到外邪侵袭后引发面部经络疲滞、经筋纵缓不收而形成面瘫,其外邪可以是风寒、风热、寒湿、火郁、血痰等等;西医则认为该类疾病为“眼面神经麻痹”[2],主要是由于面部神经受损而引发的病面肌瘫痪等,该类疾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多发于青壮年,多集中于春秋两季,无明显的季节性。方老师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本人随方老师学习半年余,现总结其治疗面瘫经验如下: 1 诊断 发病突然,面上下部面肌瘫痪,抬眉皱眉受限,额纹变浅或消失,闭目露睛流泪,提鼻不能,鼻唇沟变浅,鼓腮漏气,口角歪向健侧,均为面瘫的主证,某些患者将出现面部、耳旁疼痛等症状,病情危急时将产生一定的听觉过敏与味觉障碍等。实际诊断时需与周围性面瘫和中枢性面瘫相鉴别[3]。其中中枢性面瘫患者颜面上部肌肉并无瘫痪征象,出现皱眉、闭目扬眉 等情况均为正常现象;其颊肌、口轮匝肌、口开大肌等部位经常出现瘫痪现象,并以口角下垂、鼻唇沟变浅等作为具体的临床特征,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侧大脑皮质对颊肌产生支配作用,且双侧皮脂脑干束对面上部肌肉产生支配作用等导致的一类临床现象。但某些患者脑卒中发作时在其颊肌部位也可见上半部面肌麻痹,该类疾病属于临床上所指的偏瘫症状的表现形式之一。周围性面瘫主要表现为病灶同侧颜面肌肉瘫痪,并使得眼睑与眼轮匝肌闭合不充分,口角下垂,抬眉受限,口角向键侧牵引等。 2 注重病因分析 西医:①急性:此类型最常见,主要是感染性疾患,如病毒感染,常见于受凉,吹风或感冒之后。各种中毒如铝砷氯仿等化学物质中毒以及某些代谢疾病如糖尿病等偶可出现急性或亚急性面神经麻痹;②慢性进行性:主要表现为起病缓、病程长、进行性发展等,以听神经瘤、腮腺肿瘤、肉瘤等为代表,并包括某些特异性传染病,如麻风性面神经炎;③反复发生型(复发型)反复发生,多发性硬化,脊髓痨等;④双侧性:双侧面神经出现周围性麻痹,以麻风、梅毒、双侧中耳炎、病毒性脑炎、脊髓前角灰质炎、重症肌无力为代表;⑤先天性:生后即发生,多为遗传发育性疾患,见于面神经核发育不全。

慢性鼻炎要治疗慢性鼻炎最佳治疗方法

慢性鼻炎要治疗慢性鼻炎最佳治疗方法 慢性鼻炎这种疾病在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如果我们在生活中没有注意保暖或者没有注意防尘就会引起鼻炎,那么今天为大家推荐治疗慢性鼻炎的方法。 一般性治疗主要用的是滴鼻类的药物,具体操作是:滴药时鼻孔朝上,头后仰,以不使药液流入口中,每次一侧鼻腔点入3~5滴即可,点药后保持头位5分钟,每日用药3~5次。但该方法不易长期使用,且容易因为操作不当而使药液流入咽喉,对于儿童慢性鼻炎者更是不适宜采用。 中医药物治疗中医认为慢性鼻炎以肺脾气虚和气滞血瘀为主,慢性鼻炎应以补肺脾,通利鼻窍的办法为主。具体作法是:苍耳子10克、白芷10克、辛夷10克、薄荷3克(后下)。慢性肥厚性鼻炎加川芎10克、赤芍10克。鼻涕多者加半夏10克、茯苓12克,冬瓜子12克。但中医药物疗法所需时间非常长,且药物的搭配比例一定得严格遵守,定时服用,非常的麻烦。 如消除焦虑状态,清除病灶,治疗全身性疾病,戒烟酒,注重饮食和工作生活环境卫生,矫正鼻腔畸形,避免长期用血管收缩剂滴鼻等,均为预防慢性鼻炎的重要措施。

1、丝瓜藤煲猪瘦肉 主治慢性鼻炎急性发作,萎缩性鼻炎,鼻流脓涕,脑重头痛。取近根部的丝瓜藤3-5克洗净,猪瘦肉60克切块,同放锅内煮汤,至熟加少许盐调味,饮汤吃肉,五次为一疗程,连用1-3个疗程自愈。 2、辛夷煮鸡蛋 主治慢性鼻窦炎,流脓涕。用辛夷花15克,入沙锅内,加清水2碗,煎取1碗;鸡蛋2个,煮熟去壳,刺小孔数个,将沙锅复火上,倒入药汁煮沸,放入鸡蛋同煮片刻,饮汤吃蛋。 3、黄花鱼头汤 主治慢性萎缩性鼻炎,感冒频繁。取胖头鱼100克,洗净后用热油两面稍煎待用。将大枣15克去核洗净,用黄花30克,白术15克,苍耳子10克,白芷10克,生姜3片共放沙锅内与鱼头一起煎汤,待熟吃肉饮汁。 4、黄芪粥

中医针灸刺法灸法学习题

刺 法 灸 法 学 暮染岚烟作品 第一章刺法灸法学概论 1.什么叫刺法灸法学? 2.刺法灸法学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3.刺法灸法学的在针灸学术中的地位怎样? 4.针刺起源于什么时代?简述针具的演变? 5.复式手法烧山火等首载于哪一部着作? 6.奠定刺法基础的着作是哪些?标志刺法昌盛的着作是哪些?简述各自的主要内容?7.简述灸法的起源?灸法盛行时期的重要着作有哪些? 8.简述常用的非艾灸法?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针刺起源于( B )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 E.秦汉时期 2.用于按摩分肉之间,治分肉之间病症的针具是( A ) A.圆针 B.圆利针 C.长针 D.大针E.鍉针 3.最早记载艾灸法的文献是( D ) A.马王堆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 B.《曹氏灸方》 C.《备急灸法》 D.《孟子·离娄篇》 E.《黄帝明堂灸法》

4.十四字手法最早记载于哪一部着作( B ) A.《灵枢》 B.《针经指南》 C.《金针赋》 D.《针灸大成》 E.《神应经》 (二)B型题 .天灸 E.温针灸 D.间接灸 C.灯火灸 B.艾条灸A. 1.以上属于非艾灸法的是( B ) 2.以上属于腧穴药物敷贴法的是( E ) A.十二字手法 B.下手八法 C.阳中隐阴D.青龙摆尾 E.进水泻法 3.以上属于“治病八法”的是( C ) 4.以上属于“飞经走气”四法的是( D ) A.苍龟探穴 B.赤凤迎源 C.子午捣臼D.青龙摆尾 E.白虎摇头 5.以上不属于“飞经走气”四法的是( C ) 6.以上属于“治病八法”的是( C ) (三)C型题 A.间接灸 B.实按灸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非 1.以上属于艾条灸的是( B ) 2.以上属于艾炷灸的是( A ) A.电针 B.水针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非 3.以上属于毫针治疗技术的方法是( D ) 4.以上属于腧穴特种治疗技术的方法是( C ) (四)X型题 1.以下属于《内经》九针的针具有( ABCD ) A.圆针 B.锋针 C.大针 D.长针 E.皮内针 2.刺法灸法学的内容主要包括( ABCE ) A.腧穴特种治疗技术 B.灸法技术 C.针刺技术 D.推拿技术 E.特定部位刺法技术 二、判断题 1.《难经·七十八难》进一步强调左右手配合行针。(√) 2.《内经》主张补泻手法分层而施。(×) 3.《针灸甲乙经》是我国最早的针灸学专着。(√) 三、填空题 1.继《针灸甲乙经》之后,对针灸学进行系统总结的专着是《针灸大成》。 2.比较成熟的特定部位刺法有耳针法、头皮针法和腕踝针法。 3.《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说:“中气穴则针游于巷,中肉节则皮肤痛。” 四、名词解释 1.刺法灸法学:刺法灸法学是以各种针灸技术的操作方法、临床应用及作用原理为主要内容的针灸分支学科,是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九针:《内经》中创制的针对各种疾病使用的九种针具。具体名称:镵针、圆针、鍉针、锋针、铍针、圆利针、毫针、长针、大针。 3.微针:指现代针灸学发展起来的头皮针、耳针、腕踝针、眼针、腹针等针法,目前将之称为“微针”系统。 第二章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1.毫针由哪几个部分构成? 2.毫针的规格主要是根据什么区分的?

刺法灸法终

刺法灸法:研究各种以防治疾病为目的的刺灸技术的操作方法,临床应用以及其作用原理的 一门学科。 黄帝内经:1、重视针刺与治神的关系。 2、补充和完善经络系统的理论及其重要地位。 3、创立了特定穴及全腧穴与五行的关系。 难经:1、八会穴 2、强调双手配合行针 针经指南:重视理论,强调临床疗效,突出手法操作提出十四字针刺手法 金针赋:提出针刺十四法,飞经走气,总结归纳了治病八法,促进补泻手法的规范化、标准 化 针灸甲乙经:最早的针灸学专著 针灸大成:杨继洲总结了明代从前的针灸精华。 毫针分为:针尾、针柄、针根、针身、针尖 体位分为: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仰靠坐位、侧伏坐位、俯伏坐位 刺手:持针的手称为“刺手”。 押手:辅助针刺或按压针刺部位的手称为“押手”。 双手进针法:1、指切进针法,适用于短针进针。 2、夹持进针法,适用于长针进针。 3、舒张进针法,适用于皮肤松弛部位进针。 4、提捏进针法,适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如印堂。 得气:又称“气至”,是指毫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提插或捻转等行针方法,使针刺 部位获得经气感应,现代也称获得“针感”。 得气方法:1、候气法。2、催气,守气法(循,弹,刮,摇,弩,搓,飞,震颤)。 3、行气法:青龙摆尾、白虎摇头、苍龟探穴、赤凤迎源 另1、浅层行气2、用于使经气向周围扩散的行气。3、深层行气。4、刺激强度较大的行气。 针刺补泻手法 1、提插:重按轻提为补,轻按重提为泻。 2、捻转:拇指向前为补,向后为泻。 其他补泻手法 1、疾徐:徐进疾退为补,疾进徐退为泻。 2、呼吸:顺着呼吸为泻,逆为补。 3、并圔:缓慢出针,快速按压针孔并按揉为补;快速出针,出针时摇大针孔,不按压为泻。 4、迎随补泻:顺经为补,逆经为泻。 平补平泻手法 针刺得气后,施行均匀,平和的行针动作即为平补平泻手法。 针刺行补:即针刺治疗中的补法与泻法。 复式补泻手法 1、烧山火法:是一种热补法,由多种单式补法组成,将所刺腧穴的深度分为天人地三部, 随其呼气刺入天部,得气后重插轻提重复九次,再刺入人部,重插轻提重复九次,最后刺入地部,重插轻提重复九次,留针十五到二十分钟,待针下松弛时,病人吸气,将针快速拔出。 2、透天凉法:是一种凉泻法,由多种单式泄法组成,将所刺腧穴的深度分为天人地三部,

慢性鼻炎按摩治疗方法

鼻炎保健操——很有效的 前提:喝热水、每天坚持用热水泡脚,早睡早起! 一、揉按百会穴。用一只手食指、中指、无名指按头顶,用中指揉百会穴(位置:从两耳中线和两眉之间中线在头顶的交汇点),其它两指辅助,顺时针转36圈。配合意念:鼻腔感到清凉。 二、指推鼻梁两侧。用两只手的食指、中指按住鼻梁两侧,上下推搓36次。配合意念:鼻腔渐通透。 三、揉迎香穴。用两只手的食指按住迎香穴(在鼻翼两侧旁开一点,指压有酸麻感),顺时针转36圈。配合意念:鼻腔已通透。 四、推擦印堂穴、阳白穴、丝竹孔、太阳穴。用两只手的中指按住印堂穴(两眉之间中点),食指、无名指辅助,依次向阳白穴(眉心向上一指半处)、丝竹孔(眉尾处旁开一点)、太阳穴推擦36次。配合意念:头脑清凉,鼻腔舒适通达。 以上四节保健操每天做三次,每次做三遍,精力集中,指力适度,配合意念和想象,坚定信心,持之以恒,一般45天可痊愈。 自我保健按摩治疗慢性鼻炎 慢性鼻炎多因急性鼻炎反复发作而转为慢性,或因外界不良的刺激,如烟尘、灰尘、有害气体等影响所致。其表现为鼻塞、流脓涕、头痛,常伴有鼻音、嗅觉减退等。 取穴 迎香: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当鼻唇沟中。(如图1)

印堂:两眉头连线的中点。(图1) 鼻通:鼻唇沟上端尽处。(图1) 风池: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的凹陷处,平风府穴。(风府:后发际正中直线上1寸。)(图2) 合谷: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即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蹼缘上,当拇指尖下。(图3)足三里: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犊鼻:髌骨下缘,髌韧带外侧凹陷中。)(图4) 丰隆:外踝高点上8寸,条口穴外1寸。(条口:犊鼻穴下8寸。)(图4)治疗方法 1、拇指与食、中指相对用力,上下往返捏鼻翼两旁,约30次。(图5) 2、用食指侧面往返抹迎香穴60次。(图6) 3、按揉印堂、鼻通、风池、合谷、足三里、丰隆各1分钟。(图7、8、9、10、11、12) 注意事项 1、注意保暖,避免受风寒。 2、注意鼻腔卫生。 3、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积极预防和治疗感冒。 图1图2图3

慢性鼻炎:分类型 选疗法

慢性鼻炎是指鼻腔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慢性鼻炎分为两种,一种是慢性单纯性鼻炎,以间歇性、交替性鼻塞为主要症状特点,最为常见;另一种是慢性肥厚性鼻炎,以持续性、渐进性鼻塞为主要特点,较慢性单纯性鼻炎少得多,二者统称慢性鼻炎。 通过症状分类型 ◆ 鼻塞 (1)间歇性、交替性鼻塞:这是慢性单纯性鼻炎的表现。往往在早晚气温低、遇寒冷、久坐之后、侧睡时、头低位时鼻塞明显;气温升高、运动后症状减轻或消失;或冬季、春季容易出现鼻塞,夏秋季好转。 (2)持续性、渐进性鼻塞:这是慢性肥厚性鼻炎的表现。持续性鼻塞是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总是有两侧鼻塞存在,时轻时重,但极少有通畅的时候;渐进性鼻塞是指在数月或一年以上的时间段内,随着时日的延长,鼻塞越来越重。 ◆ 鼻分泌物增多 单纯性、肥厚性鼻炎都有分泌物增多的表现,多数患者在出现鼻塞时分泌物增多较明显。主要表现为少量鼻涕,多呈黏性,白色或兼微黄,或为少量清涕。分泌物增多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慢性炎症刺激引起。有一些患者的分泌物不是向前流出或擤出,而是容易出现向后流,即流向鼻咽部,尤其是躺下时更明显,医学上称为“鼻后漏”,平时也就容易产生“回吸性吐痰”的症状。 ◆ 嗅觉障碍 主要是由于鼻甲肿大、鼻腔不通气,空气中带有气味的物质(微颗粒),不能到达或不能充分到达鼻腔的顶部(嗅觉区的黏膜),所以就引起嗅觉减退。一般来讲,单纯性鼻炎的嗅觉障碍较轻,肥厚性鼻炎的嗅觉障碍重或更为明显。

◆ 讲话有鼻音 主要是由于鼻甲肿大后,鼻腔不通畅,影响了鼻腔的声音正常共鸣功能所致。在单纯性鼻炎时较轻,肥厚性鼻炎时更为明显或较重。 ◆ 头痛、头昏 鼻塞症状重或明显时可出现一侧或双侧头痛。慢性鼻炎所以引起头痛,主要由于鼻甲肿大,压迫了鼻腔的感觉神经所致。肥厚性鼻炎,特别是慢性鼻窦炎的患者,更容易出现此种头昏脑胀的症状。 根据类型选择疗法 慢性鼻炎发病率较高,属于常见病,无论中西医对于本病均无特殊疗法。临床需要针对慢性单纯性鼻炎与慢性肥厚性鼻炎的具体病变情况,结合中西医对此病的治疗优势合理选择治疗方法。 ◆慢性单纯性鼻炎建议以中药内服的整体治疗,结合局部治疗为主的保守疗法。 (1)中药内服具有优势。慢性鼻炎病因多,除了局部原因外,更重要的是机体对于温度与湿度变化的不适应性。对于慢性疾病、长期便秘、营养不良、内分泌失调,以及免疫功能障碍和变态反应(即过敏反应)等全身性病理变化所出现的局部反应,西医目前缺乏有效的整体应对治疗方法,没有全身性治疗方法。相比之下,对于慢性单纯性鼻炎的治疗,中医辨证论治在调理整体机能状态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2)局部治疗很重要。慢性鼻炎以局部症状更为显著,而局部治疗方法具有针对性强的优势。比如,适当地配合减充血剂、消炎剂,或者下鼻甲黏膜下注射等方法,各有其特殊功效,但也有一定的副作用;而中药制剂的局部应用,在

慢性鼻炎的中药方剂

慢性鼻炎的中药方剂 方剂1 白芷30克,薄荷、辛夷各15克,炒苍耳子7.5克 制用法:共为细末。每次服6克,饭前用葱汤或凉开水送服。 适应症:慢性鼻炎 方剂2 鲜枸杞根90-120克,甘草9-12克 制用法:水煎。代茶饮,连用1个月。 适应症:慢性鼻炎 方剂3 龙骨粉、白芷粉各20克,辛夷花粉30克,冰片3-5克,扑尔敏80毫克 制用法:共研为细末,装瓶备用。用时先用硼酸粉洗净鼻腔,再用消毒棉球蘸此粉末涂鼻腔患部,每日2 -3次,愈后停药 适应症:慢性鼻炎 方剂4 荆芥、百合、黄芪、鸡血藤、苍耳子各10克,辛夷6克,细辛3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慢性鼻炎 方剂5 苏叶、葱白、生姜各10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慢性鼻炎 方剂6 丝瓜根、瘦猪肉各适量 制用法:取晒干的丝瓜根研成粉,与瘦猪肉拌和,做在肉丸煮熟。连服半个月见效。 适应症:慢性鼻炎 方剂7 桑叶、元参各12克,菊花、桔梗、辛夷各10克,黄芩、杏仁各6克,生石膏20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慢性鼻炎 方剂8 辛夷、苍耳子各9克 制用法:水煎成汁,加入葱汁少许。滴鼻,每日3-5次。 适应症:慢性鼻炎 方剂9 穿心莲、虎杖各20克,鹅不食草60克,麻黄6克,金盆15克,冰片3克 制用法:研细末,凡士林调成药膏,如黄豆大。每日2次,每次1个,涂入鼻腔内。 适应症:鼻渊 方剂10 桑叶、菊花、当归、川芎、辛夷、苍耳子、黄芩各15克,稆豆衣50克,银花20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鼻渊 方剂11 葱须20克,蔓荆子15克,薄荷6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鼻渊

方剂12 鱼腥草30克,麻黄3克,杏仁12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鼻渊 方剂13 苍耳子、藁本、薄荷各10克,白芷、麦冬各20克,葛根、黄芩各15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鼻渊 方剂14 薄荷(后下)、石菖蒲各6克,桔梗、牛蒡子、辛夷各9克,荷叶、连翘各12克,细辛3克,元参15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慢性鼻炎风火证 方剂15 连翘、南沙参各12克,桔梗、荆芥、诃子肉各6克,麻黄、细辛各3克,辛夷9克,银花15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慢性鼻炎风寒证 鼻炎分为两类: 一类是风热性鼻炎(如鼻窦炎) 一类是风寒性鼻炎(如过敏性鼻炎) 当风热占据主导时,鼻炎表现为鼻干、鼻塞、流浊涕,甚至流鼻血、生鼻疮、鼻甲肥大等;当风寒占据主导时,鼻炎表现为鼻塞、流清涕、打喷嚏等 当遭受感冒或遭受风寒后,治愈不及时,或治愈不彻底,外邪进入内脏,急性鼻炎就成了慢性鼻炎,治疗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根据以上病因分析,对风热性鼻炎就要以祛风、化湿、清热、开窍为治疗原则;对风寒性鼻炎就要以解表、祛寒、化湿、开窍为原则。 1、苍耳子30-40个,轻轻捶破,放入小铝锅内,加入麻油50克,文火煎炸苍耳子,待苍耳子炸枯时,滤取药油装入清洁瓶内备用。 用时以消毒小棉球沾药油少许涂于鼻腔内,每日2-3次,两周为一疗程。 注:药油涂入鼻腔时,应尽量涂进鼻腔深部。使用本法应持之以恒,尽量不要间断,治愈为止。 2、上等龙井茶30克,川黄柏6克,共研细末,以少许药粉嗅入鼻内,每日多次。具有清热泻火、解毒排脓之功效。主治鼻窦炎、鼻塞伴脓性分泌物自觉鼻臭等症。 3、孩儿茶适量,研为细末,吹鼻,每日3次。具有清热化痰、消肿排脓之功效。主治鼻窦炎流脓者。 4、苦葫芦子30克,将上药捣碎并置于净瓶中,以150毫升好酒浸之,1周后开封,去渣备用。用时取少许滴入鼻中,每日4次。可通窍。主治鼻塞、眼目昏痛等。 5、老干丝瓜末方:老干丝瓜2条,烧灰研末保存。每次服15克,每日早晨用开水送服。可化淤、解毒。主治鼻窦炎、副鼻窦炎流臭鼻涕者。 6、蜂巢1片,经常嚼食之,10分钟左右吐渣,一日3次。主治过敏性鼻炎、鼻窦炎。 7、辛夷花15克,鸡蛋2枚。辛夷花、鸡蛋加水适量同煮,蛋熟后去壳再煮片刻即可,饮汤吃蛋。可解毒、消炎。主治慢性鼻窦炎、各种鼻炎。 8、芝麻油适量,每侧鼻腔滴2滴,每日2次。具有润燥、清热、消肿之功效。主治萎缩性鼻炎、鼻炎秋季发作干燥难受者。 9、鲜大蓟根60克,鸡蛋3枚。加水同煮至蛋熟即可。每日1次,连服1周。具有润肺解毒,育阴止血之功效。主治由肺经伏火引起的鼻窦炎、鼻出血等。 10、米醋适量 ,鸡蛋 1枚。将鸡蛋打碎 ,去黄留蛋清在蛋壳内 ,注入醋 ,放在一个预先备好的铁丝架上。置火上煮至微沸 ,取下放凉 ,再置火上煮微沸 ,如此 3次 ,乘热服之。可散淤消肿、润燥生津。主治由肺经郁热所引起的咽痛、鼻疮、干呕、头痛

中医治疗慢性鼻炎的多种方法介绍

中医治疗慢性鼻炎的多种方法介绍 慢性鼻炎病程长,也没有特效疗法,需要长时间调理用药,而中医对擅长的就是根据病因治疗病症,调理身体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采用中医治疗慢性鼻炎的效果很好.中国鼻炎网小编总结了一些治疗慢性鼻炎的中医方法,看看你是不是正 在使用呢? 一、辨证论治 1.肺脾气虚,邪滞鼻窍证:鼻塞日久,呈交替供或间断性鼻塞,时轻时重,涕色白而稀,遇寒症状加重,鼻粘膜及鼻甲肿胀,色淡或潮红,全身可兼肺脾气虚之症状,舌淡,苔白,脉缓弱。治宜补益肺脾,祛风散寒。代表方:温肺止流丹加减。 2.邪毒久留,气滞血瘀证:鼻塞重,呈持续性鼻塞,多涕粘白或黄稠,嗅觉减退。鼻粘膜肿胀硬实,暗红色,呈桑椹样。可伴语言不畅,咳嗽痰多,耳鸣耳闭,舌暗红或有瘀点,脉弦细或涩。治宜调和气血,化瘀通窍。代表方:当归芍药汤加减,或用通窍活血汤加减。 二、针灸疗法治疗慢性鼻炎 体针主穴迎香、合谷、上星,配穴风池、太阳、印堂,中等强度刺激,留针15分钟,每日或隔日一次。 艾灸取人中、迎香、风府、百会,肺虚配肺俞、太渊,脾虚配脾俞、足三里,隔日一次,灸至发热为度。 性鼻炎病程长,也没有特效疗法,需要长时间调理用药,而中医对擅长的就是根据病因治疗病症,调理身体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采用中医治疗慢性鼻炎的效果很好.中国鼻炎网小编总结了一些治疗慢性鼻炎的中医方法,看看你是不是正在使用呢? 三、单方验方治疗慢性鼻炎 1.藿胆丸每次3-6g,日服2次。

2.千柏鼻炎片每次3-4片,日服3次。 3.鼻炎康每次4片,日服3次。 四、其它治疗慢性鼻炎方法 选用辛荑花滴鼻液、鹅不食草滴鼻液、鱼腥草滴鼻液等滴鼻,每次2-3滴,日3-4次。 毛冬青注射液、丹参注射液或归红注射液作下鼻甲注射。

鼻炎的中医治疗方法

鼻炎的中医治疗方法 1、芝麻油适量,每侧鼻腔滴2滴,每日2次。具有润燥、清热、消肿之功效。主治萎缩性鼻炎、鼻炎秋季发作干燥难受者。 2、鲜大蓟根60克,鸡蛋3枚。加水同煮至蛋熟即可。每日1次,连服1周。具有润肺解毒,育阴止血之功效。主治由肺经伏火引起 的鼻窦炎、鼻出血等。 3、米醋适量,鸡蛋1枚。将鸡蛋打碎,去黄留蛋清在蛋壳内, 注入醋,放在一个预先备好的铁丝架上。置火上煮至微沸,取下放凉,再置火上煮微沸,如此3次,乘热服之。可散淤消肿、润燥生津。主治由肺经郁热所引起的咽痛、鼻疮、干呕、头痛 4、取未成熟的小白萝卜,除去表皮,刮取最辛辣的一层萝卜皮,用手挤成萝卜水,滴入鼻中,一次看量,知道鼻子感觉麻痹则停, 注意尽量别让萝卜水流入喉咙,最好是趟在床上,脖子用枕头垫起,这样萝卜水,只会进入鼻腔不会进入喉咙。如此约2~4次(,每晚 一次)就能根治。 5、上等龙井茶30克,川黄柏6克,共研细末,以少许药粉嗅入鼻内,每日多次。具有清热泻火、解毒排脓之功效。主治鼻窦炎、 鼻塞伴脓性分泌物自觉鼻臭等症。 6、孩儿茶适量,研为细末,吹鼻,每日3次。具有清热化痰、 消肿排脓之功效。主治鼻窦炎流脓者。 7、苦葫芦子30克,将上药捣碎并置于净瓶中,以150毫升好酒浸之,1周后开封,去渣备用。用时取少许滴入鼻中,每日4次。 可通窍。主治鼻塞、眼目昏痛等。 8、老干丝瓜末方:老干丝瓜2条,烧灰研末保存。每次服15克,每日早晨用开水送服。可化淤、解毒。主治鼻窦炎、副鼻窦炎流臭 鼻涕者。

9、蜂巢1片,经常嚼食之,10分钟左右吐渣,一日3次。主治 过敏性鼻炎、鼻窦炎。 第一:禁止长期用药 很多患者为了缓解痛苦,所以总是长时间使用麻黄素滴鼻,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如果局部长时间使用药物,那么就会导致鼻 粘膜的光滑度、弹性以及对血管收缩剂的敏感度等等都会受到影响。如果是属于慢性单纯性鼻炎,那么鼻粘膜是比较光滑的,弹性也是 比较好,所以对血管收缩剂更加的敏感;如果是属于慢性肥厚性鼻炎,那么鼻粘膜是比较肥厚,同时对于血管收缩剂也不敏感,所以如果 这个时候使用麻黄素滴鼻,那么不仅不能够有效的缓解鼻炎所引起 的症状,同时还有可能会出现嗅觉障碍的情况。 第二:日常饮食要清淡 如果患者是由于感冒所导致出现急性鼻炎的情况,那么就应该多喝一些开水或者是姜糖水,这样能够有效的促进身体排出毒素,还 具有稀释血液中毒素浓度的作用。除此之外,还应该多吃一些清淡,同时也容易消化的食物,千万不能够吃一些油炸或者是生冷的食物,否则很容易导致体内邪气加重,这样不能好好的疏导到体外,病情 会更加的严重。除此之外,还应该解除抽烟喝酒的习惯。 第三:做好日常清洁工作 鼻炎反反复复对于患者的伤害是非常巨大的,想要预防鼻炎反复的情况,那么日常就应该特别注意体育锻炼,这样能够有效的提高 身体的抵抗力。建议可以每天早上用冷水进行洗脸,这样能够更好 的增强鼻粘膜的抗病能力。同时还应该保持一个愉快的心情,大便 也要保持通畅。 猜你感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