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试卷库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试卷库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试卷库

试卷一及答案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01日] 点击数:19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测试试题

一、填空题(5分,每题0.5分)

1.注意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和()。

2.言语活动通常分为两类,内部言语和()。

3.感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的反映,知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反映。

4.记忆是人脑对()的反映。

5.桑代克认为人类可能有三种智力,即抽象智力、()和()。

6.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

7.()是最早倡导并实践“做中学”的人。

二、判断题(10分,每题1分)

1.一个人只要活着,只要醒着,心理活动无时无刻都伴随着。()

2.我们有可能找到两个在兴趣、爱好、才能、气质、性格等方面完全相同的人。

()

3. 从整个人生的发展来看学前儿童是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4.在幼儿期,应主要发展幼儿的口头言

语。()

5.幼儿的思维为抽象逻辑思

维。()6.思维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的特

点。()

7. 学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发展存在明显性别差

异。()

8. 由于年龄小,在学前儿童身上还不存在反社会性行为。()

9. 幼儿想象的目的性不明确,以至于他们在活动之前经常不知道自己要干什

么。()

10.年龄较小的儿童发音出现错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发音器官未发育成熟。()

三、单项选择题(10分,每题1分)

1.注意的两个主要特点是( )。

A.指向性和集中性B.鲜明性和选择性

C.清晰性和指向性D.清晰性和集中性

2.某小朋友在语言活动中,认真、完整地听完了老师讲的故事。这说明该小朋友具有( ) 。

A.注意的选择性B.注意的范围C.注意的稳定性D.注意的分

3.在正确的教育下,()儿童能基本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全部语音。

A. 一岁

B. 二岁

C. 三

岁 D. 四岁

4.学前儿童词汇的发展过程中,单词句阶段主要是在()。

A. 0岁—1岁

B. 1岁—1岁半

C. 2岁—2岁半

D. 3岁—3岁半

5.学前儿童以()为主。

A. 具体形象思维

B. 集中思维

C. 直觉行动思

维 D. 发散思维

6.现代儿童心理学证明,儿童早在( )已经具备人类基本的感觉和知觉。

A.新生儿期B.婴儿晚期C.幼儿初期D.先学前期

7、()岁以后,儿童合作性游戏开始发展,同伴交往的主动性和协调性逐渐发展。

A.3 B.4 C.5 D.6

8、老师要求幼儿说出刚呈现的卡片上有几只小鸡,而幼儿则回答小鸡是黄颜色的,这是一种()。

A.感觉的对比现象

B.幼儿的说谎想象

C.偶发记忆现象

D.记忆更精确的现象

9、幼儿在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时,被抓到的幼儿吓哭了,以为自己真的要被吃掉了,这是因为幼儿()

A.想象的主题不稳定

B.想象容易同现实相混淆

C.想象易受情绪的影响

D.想象的主题不稳定

10.4岁儿童乐乐在拼图过程中,常会这样自言自语:把这个放到哪里呢……不对,应该这样……这是什么……对,就应该把它放在这里……乐乐的这类言语属于()。

A.情境言语B.问题言语C.对话言语D.连贯言语

四、简答题:(30分)

1.简述如何培养幼儿的语言发展能力?(8分)

2. 影响学前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因素是什么?(6分)

3. 影响学前儿童同伴接纳的因素有哪些?(8分)

4. 如何根据幼儿不同的气质类型进行教育?(8分)

五、论述题(20分)

1. 小、中、大班幼儿的想象各表现出哪些特点?如何根据这些特点实施教育?(10分)

2. 请论述幼儿教师如何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10分)

六、案例分析题:(25分)

1、在听故事时,大班幼儿对听过的故事已不感兴趣,希望大人讲个新的;小班则不然,他们对"小兔乖乖”、“拔萝卜”等故事可以说是百听不厌。试分析这一现象。(8分)

2、有个3岁的孩子看到大人种葵花籽,知道了“种豆得豆,种葵花得葵花”的道理,于是自己抓了几颗最爱吃的糖来种,希望长出几颗结满糖果的“糖树来”。试分析这一心理表现。(8分)

3.最近,一位母亲来信反映她4岁的孩子患口吃至今已整一年了。表现为一说话便高度紧张,言语断断续续,尤其是在人多的场合更是如此。虽然夫妇俩经常提醒孩子,有时甚至是吓唬、惩罚孩子,但收效很小。孩子已变的十分沉没、自卑。据这位母亲反映,他们夫妇俩及孩子的直系亲属的言语能力均属正常:孩子的听觉、发音器官及相关的言语系统经医院检查也无异常。这位母亲十分焦虑、苦恼,但却不知如何是好。请你帮这位母亲就其孩子患口吃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矫治方法。(9分)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5分,每题0.5分)

1、指向集中

2、外部言语

3、直接间接

4、过去经验

5、具体智力抽象

智力6、父母的惩罚7、杜威

二、判断题(10分,每题1分)

1、∨

2、×

3、∨

4、∨

5、×

6、∨

7、×

8、×

9、∨10、∨

三、单项选择题(10分,每题1分)

1、A

2、C

3、D

4、B

5、A

6、A

7、C

8、C

9、B 10、A

四、简答题:(30分)

1.简述如何培养幼儿的语言发展能力?

答:(1)创造轻松愉快的环境,使幼儿敢于表达。

(2)提供各种机会和条件,使幼儿愿意表达意见。

(3)丰富幼儿知识和经验,使幼儿善于表达意见。

2. 影响学前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答:(1)外在因素教育观念教养方式教育行为。

(2)内在因素喜欢用创造性的方式学习;有惊人的坚持性;

在游戏活动中表现出不寻常的计划性和组织能力;

富有钻研精神;富于想象。

3. 影响学前儿童同伴接纳的因素有哪些?

答:(1)早期亲子交往经验;

(2)儿童自身不可控的特征;

(3)社交技巧;

此外还有同伴交往的主要性格特点也有影响。

4. 如何根据幼儿不同的气质类型进行教育?

答:(1)正确认识幼儿的气质特点。了解幼儿期之特点;要接受幼儿气质的特点;

不要轻易对幼儿的气质下结论。

(2)家长应根据幼儿的气质特点有针对性进行教育;

(3)教师应根据幼儿的气质特点开展良好匹配教育

五、论述题(20分)

1. 小、中、大班幼儿的想象各表现出哪些特点?如何根据这些特点实施教育?

答:(1)无意想象占重要地位,有意想象初步发展

幼儿期儿童无意想象占重要地位,小班儿童表现得尤其突出。

想象的目的性不明确,幼儿想象的产生常是由外界刺激物直接引起,想象不指向于一定目的,仅以想象的过程为满足。

想象的主题不稳定,在正确的教育下,幼儿可以在想象之前先提出一定的目的,但他们往往不能为达到预定的目的而坚持行动,常常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改变主题。

想象过程常常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幼儿的情绪常常能够引起某种想象过程,或者改变想象的方向。

(2)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在幼儿期,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表现为,想象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复制性和模仿性。想象的内容基本上重现一些生活中的经验或作品中所描述的情节。

(3)想象容易同现实混淆

想象同现实混淆,是指把想象的东西当做现实的东西。幼儿期儿童有时把渴望得到的东西说成已经得到的东西;把希望发生的事情当做已经出现的事情来描述。这些就是想象同现实混淆的表现。此外,幼儿在参加游戏或欣赏文艺作品时,往往和扮演的角色一样,身历其境,或与剧中人物同兴奋、共忧愁,产生同样的情绪反应。这也是由于想象和现实混淆的缘故。

如何根据这些特点实施教育呢?

第一、要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组织幼儿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学习文艺作品,使幼儿通过各种渠道积累起丰富的表象和语言材料。

第二、通过幼儿的游戏以及绘画、泥工、音乐、常识等教学活动,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进行有意想象,锻炼他们的想象能力。

第三、从幼儿原有水平出发,逐步提高要求,促进想象的发展。例如,对小班儿童要多提供具体的玩具实物等,以引起他们的想象。对中班、大班幼儿,教师可多用语词描述等启发他们的想象,并创造机会鼓励幼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象,从而促使想象逐步向前发展。

2. 请论述幼儿教师如何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许多研究表明,幼儿的美术活动,尤其是绘画活动,对幼儿创造想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尽量不要让幼儿模仿作画,鼓励幼儿自由创作。

二是让幼儿知道教师十分珍视他们的作品,教师可以以赞赏的态度评论关于颜色、形状和作品的设计构思等。

三是幼儿在自由作画时,教师不要在旁边暗示或建议,不要让幼儿养成依赖大人的习惯。要让幼儿明白教师赞赏的是独立创作,而非按成人意图创作。

四是不要仅把班上最好的作品拿来展示,对少数幼儿过分表扬,会挫伤大多数幼儿的积极性,是他们对自己的创作失去信心。

六、案例分析题:(25分)

1、答:在听故事时,大班幼儿对听过的故事已不感兴趣,希望大人讲个新的;小班则不然,他们对同样的故事可以百听不厌。试分析这一现象。

答:小班的幼儿以无意想象为主,以想象的过程为满足,而大班的幼儿想象进一步发展,有了一定的有意想象,想象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有意性,认识能力有了一定提高,对于讲过的故事已失去兴趣,希望讲新的。

2、答:这说明幼儿思维的概括水平还很低。处于具体形象思维水平,往往只能对事物外部的非本质特征进行归纳,很难抓住事物间的本质联系进行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以至于出现从特殊事例到另一些特殊事例的转导推理。

3、答:造成口吃的原因有生理性的,主要是由于言语调节机能还不完善,造成连续发音的困难,但更多的是心理因素,主要表现:孩子说话过于急躁、激动和紧张,或急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容易出现语言节奏的障碍,父母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更加重孩子的紧张;模仿口吃患者,最后不自觉的形成习惯。

除生理原因外,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帮助幼儿矫正:为孩子创设宽松愉快的说话氛围,解除孩子的紧张情绪;提醒孩子不要模仿别人的口吃;引导孩子说话时不要急躁,想好后再慢慢说出来;鼓励和强化孩子每一点进步。

试卷二及答案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01日] 点击数:16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测试试题

一、填空题(5分,每题0.5分)

1.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常用的实验法有两种,即()和()。

2.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而产生的反映。

3.掌握代名词()字,是幼儿自我意识形成的主要标志。

4.记忆根据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形象记忆、()、()和

()四种。

5.家庭教养方式主要分为民主型、()和()三类。

6.言语是个体借助()传递信息、进行交际的过程。

二、判断题(10分,每题1分)

1.强光刺激会引起瞳孔的收缩,这种现象属于条件反

射。()

2.无条件反射是在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

的。()

3.男女婴幼儿自我意识出现时间有显著差

异。

)4.幼儿园的混龄编班可以增加儿童向不同年龄的同伴学习的机会。()5.性别角色的发展是以性别概念的掌握为前提

的。()

6.坚持性是指一个人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动的品

质。()

7.幼儿出现口吃现象,教师注意应少叫这类幼儿回答问

题。()

8、幼儿的想象活跃,而且很大胆,所以他们的想象力比成人还要好。( ) 9.幼儿音准差是自然现象,因此教师不用帮助改正,幼儿自然而然会好的。()

10.气质是先天的,是绝对不可改变

的。()

三、单项选择题(10分,每题1分)

1.“聚精会神”、“仔细”主要描绘的是注意的什么特点( )。

A.指向性B.集中性C.清晰性D.鲜明性

2.反应比较微弱、持久,带有弥散性的是()

A.激情B.应急C.心境 D.挫折

3.下列哪项不属于良好的意志品质。()

A.果断性B.武断性C.坚韧性 D. 独立性

4.“草木皆兵”属于﹙)。

A.应激B.心境C.激情 D.挫折

5.抽象思维能力开始萌芽是在()。

A.婴儿期

B. 幼儿初期

C. 幼儿中期

D. 幼儿晚期

6.从幼儿听觉发展的角度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孕妇在宁静悦耳的音乐环境下对胎儿发展有好处。

B.适应噪声环境,对胎儿出生后的适应环境有帮助。

C.新生儿对不同的声调及声音的纯度、强度、持续时间等有不同的反应。

D.以上表述都正确。

7.“清高孤傲,自命不凡”的人,最容易在()的家庭出现。

A. 民主型

B. 专制型

C. 溺爱

型 D. 放任型

8.布雷泽尔顿把婴儿的气质划分为活泼型、安静型和()三种基本类型。

A.迟缓型B.一般型C.活动型D.情绪型

9. 表象具有()的特征。

A.形象性和概括性

B.有意性和无意性

C.形象性和抽象性

D.抽象性和概括性

10. 幼儿在绘画中为了表示爸爸很有力量,经常把爸爸的手画的非常大,这属于幼儿的()想象。

A.经验性想象

B. 拟人化想象

C. 夸张性想象

D. 情境性想

四、简答题(30分)

1.幼儿观察力发展有何特点?(6分)

2. 影响学前儿童性别角色行为的因素有哪些?(8分)

3. 如何促进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8分)

4.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有哪些?(8分)

五、论述题:(20分)

1.请论述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及其对我们评价幼儿发展的现实意义?(15分)

2. 试述幼儿同伴交往的重要性。(10分)

六、案例分析题:(25分)

1.小班幼儿在玩游戏时,常看到别人玩什么跟着学什么,一会儿玩娃娃家,一会儿当厨师做饭,一会儿搭积木,这是为什么?

2. 家长常发现孩子2-3岁的孩子没有以前听话了,经常说:我不,我自己来。不让他做什么偏做什么。想喂他吃饭,他偏要自己吃,结果弄得满身都是饭菜。在外面玩久了让他回家,他也不回,家长对此感到不知所措。请你用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有关理论为家长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

(1)案例中孩子的行为表明了1-3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什么特征?

(2)这一特征的出现,在儿童心理发展上有什么重要意义?

(3)成人应该如何对待这个时期的儿童?

答案

一、填空题(5分,每题0.5分)

1. 自然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

2. 需要

3. 我

4. 运动记忆、情绪记忆、逻辑记忆

5. 专制型、放任型

6. 语言

四、简答题(30分)

1. 观察的目的性,从无意向有意发展;观察的持续性,持续时间从短向长发展;观察的细致

性,从笼统模糊的知觉向比较准确的知觉发展;观察的概括性,从知觉事物的表面特征向知觉事物的本质特征发展。(6分)

2. 生物因素(性激素、大脑半球);认知因素;社会性因素(家庭、家庭外因素)(8分)

3. 在自我评价中树立信心(对给幼儿具体而真诚的赞美、对给幼儿公正而客观地评价、多给

幼儿提供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机会);在自我体验中享受成功(鼓励幼儿的自主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创设表现机会,获得成就感);在自我调节中增进交往(在日常生活中增强自我约束力,提高同伴交往的机会;通过游戏等活动提高幼儿自我控制力)(8分)4. 情绪的社会化;情绪的丰富和深刻化;情绪的自我调节化;情绪控制与掩饰的成分增加。

(8分)

五、论述题(20分)

1.加德纳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它有8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所构成。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交往-交流智力、自然观察智力。

可用多个标准对儿童的智力发展进行评价。(10分)

2.强化者、榜样、社会比较的参照。(10分)

六、案例分析题(25分)

1.想象目的不明确、想象主题不稳定;幼儿性格的特点好模仿。

2.自我意识的发展

对态度、和行为的调整、控制作用;对自我教育的推动作用。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5分,每题0.5分)

1. 自然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

2. 需要

3. 我

4. 运动记忆、情绪记忆、逻辑记忆

5. 专制型、放任型

6. 语言

四、简答题(30分)

1. 观察的目的性,从无意向有意发展;观察的持续性,持续时间从短向长发展;观察的细致

性,从笼统模糊的知觉向比较准确的知觉发展;观察的概括性,从知觉事物的表面特征向知觉事物的本质特征发展。(6分)

2. 生物因素(性激素、大脑半球);认知因素;社会性因素(家庭、家庭外因素)(8分)

3. 在自我评价中树立信心(对给幼儿具体而真诚的赞美、对给幼儿公正而客观地评价、多给

幼儿提供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机会);在自我体验中享受成功(鼓励幼儿的自主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创设表现机会,获得成就感);在自我调节中增进交往(在日常生活中增强自我约束力,提高同伴交往的机会;通过游戏等活动提高幼儿自我控制力)(8分)4. 情绪的社会化;情绪的丰富和深刻化;情绪的自我调节化;情绪控制与掩饰的成分增加。

(8分)

五、论述题(20分)

1.加德纳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它有8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所构成。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交往-交流智力、自然观察智力。

可用多个标准对儿童的智力发展进行评价。(10分)

2.强化者、榜样、社会比较的参照。(10分)

六、案例分析题(25分)

1.想象目的不明确、想象主题不稳定;幼儿性格的特点好模仿。

2.自我意识的发展

对态度、和行为的调整、控制作用;对自我教育的推动作用。

试卷三及答案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01日] 点击数:173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测试试题

一、填空题(5分,每题0.5分)

1、传统气质型分为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_______。

2、根据社会性行为的动机和目的,可将其分为亲社会行为、___________两大类。

3、2岁以后,儿童与同伴交往的最主要形式是__________。

4、婴儿形成对父母的依恋是在__________月时。

5、培养儿童正确发音的关键期是__________。

6、儿童言语发展的基本规律是__________。

7、人们把记忆分为识记、保持、___________三个基本过程。

8、儿童大脑皮层各区成熟最晚到是__________。

9、第二信号系统是以_______最为条件刺激物而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

10、__________保证了新生儿最基本的生命活动。

二、判断题(10分,每题1分)

1、动作记忆是根据具体的形象来识记各种材料。()

2、小班幼儿的有意注意时间为10-15分钟。()

3、演绎推理是一种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同过考察个别事物而得出结论。()

4、动作能力、操作能力和智力构成学前儿童的能力()

5、想象的产生是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标志之一。()

6、游戏是儿童反映现实的特殊形式,是想象与现实的统一,是促进其智力发展的强有力的工具。()

7、情感是人类与动物共有的,通常是有机体的生理需要是否满足而产生的体验;情绪是人类社会特有的,通常是指人的社会需要是是否满足而产生的体验。()

8、性格是个性心理特征之一,它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条件。()

9、意志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形势。()

10、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态。

()

三、单项选择题(10分,每题1分)

1、下列属于心理发展的特点的是:()

A、方向性

B、顺序性

C、阶段性

D、社会性

2、认母的关键期是;( )

A、2—3个月

B、5—6个月

C、1—2个月

D、1岁前

3、儿童基本具备想象的基础是在()

A、2-3岁

B、1.5-2岁

C、1-1.5岁

D、4-5岁

4、不属于儿童口吃的原因的是()

A、生理原因

B、心理原因

C、暗示

D、模仿

5、“三座山试验”的设计者是()

A、维果斯基

B、皮亚杰

C、蒙台梭利

D、福禄贝尔

6、1岁半的儿童只能集中注意:()

A、10-15分钟

B、8-10分钟

C、5-8分钟

D、15-20分钟

7、顶叶属于:()

A、运动中枢

B、体觉中枢

C、视觉中枢

D、听觉中枢

8、婴儿认识世界和自己的基本手段是()。

A.行为

B.思维

C.想象

D.感知觉

9、儿童大脑中接受,加工和保持信息的结构是()

A、脑干

B、大脑皮层

C、后脑

D、沟回

10、大班幼儿的游戏多为()

A、规则性游戏

B、角色性游戏

C、模仿性游戏

D、社交性游戏

四、简答题:(30分)

1、怎样培养幼儿想象力?(8分)

2、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发展表现在那些方面?(6分)

3、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8分)

4、亲子交往的重要性是什么?(8分)

五、论述题(20分)

(一)游戏在学前儿童发展中有何价值?(10分)

(二)学前儿童的观察是如何发展的?(10分)

六、案例分析题:(25分)

(一)其其性子很急,每次拿小人书,都是拿一大叠,翻得很快,即使新书也很快看完,喜欢活动量大的活动,每次玩创造性游戏,总是玩打仗。他是全班扔沙包扔得最远的一个。其其还爱逞能。有一次全班小朋友正在排队,他突然跑出队伍,用力拉住正在转动的转椅。他上课时坐不住,随便站起来,或在椅子上乱动,常常发出叫声。即使老师对他有所示意,他仍然克制不住。对老师的提问常常没有听清楚就急着回答,因此常常答非所问。

根据材料描述请指出孩子的气质类型,并谈谈教育措施。(8分)

(二)基尼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小女孩。她母亲双目失明,丧失了哺育孩子的基本能力;父亲讨厌她,虐待她。基尼自婴儿期起就几乎没听到过说话,更不用说有人教她说话了。除了哥哥匆匆地、沉默地给她送些食物外,可以说,基尼生活在一间被完全隔离的小房里。她严重营养不良,胳臂和腿都不能伸直,不知道如何咀嚼,安静得令人害怕,没有明显的喜怒表情。基尼3岁被发现后,被送到了医院。最初几个月,基尼的智商得分只相当于1岁正常儿童。多方面的重视使她受到了特殊的精心照顾。尽管如此,直到13岁,都没有学会人类语言的语法规则,不能进行最基本的语言交流。据调查分析,基尼的缺陷不是天生的。

根据以上案例,运用学前儿童心理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小基尼的缺陷说明了什么?(4分)

(2)小基尼在精心教育下,仍不能学会人类语言的语法规则,这说明了什么的影响作用?(5分)

(三)强强对妈妈提出了一个要求,让他独自在洗衣机中洗自己的一双袜子,并且要把手伸到洗衣机里去操作,他说大人都是这样做的,他也要这样做。妈妈告诉他小孩子是不可以去弄洗衣机的,这样很危险的。强强不愿意听,偏要去弄,妈妈只得拔掉了洗衣机的电源插头。强强折腾了半天,这边扳扳摸摸,那边敲敲打打,发现洗衣机没能转动起来,于是他大怒了,哭闹着:“我自己来”、“我要”。

请你运用儿童个性发展的有关理论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8分)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5分,每题0.5分)

1、抑郁质

2、反社会行为

3、游戏

4、7—8个月

5、4岁

6、先听懂,后会说

7、回

忆 8、额叶 9、词 10、无条件反射

二、判断题(10分,每题1分)

1、×

2、×

3、×

4、√

5、√

6、√

7、×

8、

×9、√10√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