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物理学

放射物理学
放射物理学

放射物理学

戴晓波

第一节

学习放射物理学的重要性

1、放射治疗的基本原理

(1)、利用放射线治疗肿瘤,基于放射线的穿透性及电离生物效应等物理特性。

(2)、基于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的放射敏感性的微小差异。

(3)、基于不同的放射源,放射范围、放射剂量的可控制性。

2、放射治疗的目的要求:

尽可能地杀灭肿瘤组织,尽可能地保护正常组织

3、放射治疗医生的基本要求

(1)、具备射线的物理知识,熟悉各种放疗设备的基本结构、性能。

(2)、熟悉各种射线的特点、特性及其应用,在做放射治疗时正确选择放射源和治疗方式(3)熟悉临床剂量学,了解剂量计算,使肿瘤得到最大最均匀的照射,正常组织受到最低的照射。第二节

放射源的种类及照射方式

一、放射源的种类:

1、γ、β射线———放射性同位素。

2、普通X射线(KV级)——X线治疗机。高能X射线(MV级)——加速器。

3、电子束、质子束、中子束、负π介子束重粒子束等——加速器。

X线与γ线,本质上都是属电磁辐射、而β线、电子束、质子束等属于粒子辐射。

二、放疗的基本照射方式

1、体外照射(外照射):又称体外远距离照射(teletherapy):指放射源位于体外一定距离(80-100厘米),集中照射人体某一部位。

2、体内照射(包括组织间放疗和腔内放疗):又称近距离治疗(Brachytherapy),指将放射源密封直接放入被治疗的组织内(组织间放疗)或放入人体的天然体腔内(腔内放疗)进行照射。放射源与被治疗的部位距离在5cm以内,故称近距离。

第三节

射线的产生及放射治疗机

一、 X射线的产生及治疗机

(一)、X线的产生

X线是具有很高能量的光子束,它是由高速运动的电子突然受到靶物质的阻滞而产生。

KV级(千伏级) X线-------普通X线机

MV级(兆伏级) X线------医用加速器

(二)、X线的特性

1、X线的平均能量(光子强度最大处)约等于最高能量的1/4~1/3, X线机及加速器上所标称的能量是其产生X线的最高能量。

2、 X线适宜放射治疗的能量范围为

0.2~7MeV(平均能量),相当于最高能量1~22MV范围

三)、普通X线与高能X线的比较

普通X线高能X线

1、穿透性弱,深部剂量低,只适

用于浅部肿瘤治疗强,深部剂量高,适用于深部肿瘤治疗

2、皮肤反应最大剂量吸收在皮肤

表面,皮肤反应重最大剂量吸收在皮下一定深度(随能量增加深度增加),皮肤反应轻

3、组织吸收 以光电效应为主,不同组织之间吸收剂量差别很大,骨组织损伤大 以康普顿效应为主,

骨、软组织有同等的吸收剂量,骨的损伤小

4、旁向散射 旁向散射大,射野边缘以外正常组织受量高,全身反应较大

旁向散射小,次级射线主要向前,全身反应小 四)、X 线治疗机

主要指利用400KV 以下X 线治疗肿瘤的装置。

由于其产生的X 线能量低,易于散射,剂量分布差等缺点,已很少用。 五)、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

除打靶产生高能X 线(MV)外,还能直接引出高能电子束,其能量范围4~50MeV 之间。 单能X 线加速器

单能X 线+电子线加速器 双能X 线+电子线加速器 三能X 线+电子线加速器 二、γ线的产生及钴60治疗机 1、γ线的产生及其特性

(1)产生: γ线是由放射性同位素产生的,具有不同的能量和半衰期。临床上常见的γ线同位素源有镭-226( Ra226)、钴-60(Co60)、铯-137(Cs137)、铱-192(Ir192)等。最常用的是Co60γ线,其次为Ir192 γ线。 2)、几种常见γ线同位素源及其特性 同位素 γ能量 MeV 半衰期 应用 缺点

镭-226

平均0.83

1590年

70年代以前作近距离治疗 能谱复杂 半衰期长 环境污染

钴-60

1.17 ~1.33 平均1.25

5.24年 远距离治疗及高剂量率后装近距离治疗

半影问题 换源问题

铯-137

0.662

33年 中、低剂量率后装近距离治疗 化学提纯难,放射比度不高

铱-192

0.36

74天

高剂量率后装近距离治疗

换源问题 2、钴-60远距离治疗机:

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钴-60发射出的γ射线治疗肿瘤的装置。其产生的γ线平均能量1.25MV 相当于4MV 左右加速器产生的X 线。 3、钴-60治疗机的半影问题

半影的定义:射野边缘剂量随离开中心轴距离增加而急剧变化的范围,用P90-10%或P80-20%表示。有下列三种原因造成钴-60治疗机有半影(图2-1-9)

三、医用加速器与Co60治疗机的比较 医用加速器 Co60治疗机

1、产生的射线 X 线、电子线,多档 γ射线(1.25MV),单能

2、源的特点 不需换源,不加高压无射线产生防护好。 需定期换源,随时有射

线产生,防护困难。 3、半影 半影小,射野剂量分布均匀,对称性好 半影大,均匀性和对称性差。

4、剂量率

剂量率高,束流稳定,剂量计算准确,治疗时间短 不断衰减,剂量率不稳定剂量计算准确性低,治疗时间延长

5、结构与费用 结构复杂,维修复杂费用昂贵 结构简单,维修方便,费用低,经济适用

四、高能电子束

电子束是带电粒子,由加速器产生。具有以下临床剂量学特点: ① 在组织中具有一定的射程,射程深度与电子能量呈正比,从加速器中引出的电子能量可以调节,可以根据病变的不同深度选择合适的电子能量作治疗。电子线的能量: E=3×d(肿瘤深度)+2~3MeV 。

② 剂量曲线:从表面到一定深度,剂量分布均匀,达到一定深度后,剂量迅速下降,可保护病变后面的正常组织。

③ 不同组织如骨、肌肉、脂肪对电子束的吸收差别不显著,但对组织中气腔应进行剂量效正。 ④ 单野照射治疗表浅及偏心部位的肿瘤。

五、高线性能量传递射线(简称高LET射线)

线性能量传递( LET):是致电离粒子在组织中沿次级粒子径迹上单位长度的能量转换。

普通X射线,钴-60γ线,加速器的X射线,电子束,其特点是LET值较小(一般<100KeV/μ)故称之为低LET射线,这类射线的生物效应大小对细胞的含O2情况及细胞的生长周期依赖较大,即:对乏O2细胞和G0期细胞作用小。

1、高LET射线包括快中子、质子、π负介子以及氦、碳、氮、氧、氖等重粒子。

2、这类射线的生物效应大小对细胞的含氧情况和细胞生长周期依赖较小。

3、物理特性好,除去快中子不带电外,所有其他粒子都带电,因此具有一定的射程,具有电离吸收峰(Bragg峰)型剂量曲线。

4、用单一照射野就可以得到较好的剂量分布。

第四节

射线的基本计量单位及剂量学

一、辐射量的定义及单位

吸收剂量(absorbed dose,D):反映射线在介质中能量被吸收的情况。它是临床剂量学中最主要的剂量,不仅反应射线的性质,也反应了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定义为:致电离辐射给与质量为dm的物质的平均能量dE除以dm所得的商。即:

D=dE/dm

单位:焦耳/千克(J/kg),专用名为戈瑞(Gy)。 1Gy=1J/kg,

二、X(γ)线百分深度剂量及等剂量曲线

(一)、百分深度剂量(PDD)

1、定义:射野中心轴上,介质中某一深度吸收剂量Dd与某一固定参考点do处吸收剂量Ddo 之比的百分率,为中心轴上该深度的百深度剂量。

PDD=Dd/Ddo×100%

2、百分深度剂量的临床应用:

肿瘤量 = 处方量×PDD (DT=Dm×PDD)

(二)、等剂量曲线

我们将射野内百分深度剂量相同的点连结起来,即成为等剂量曲线。(图2-2-8)

第五节治疗计划设计原理及照射技术

一、治疗计划设计中的几个概念

1、靶区(target volume)包括瘤体本身及周围潜在受侵犯组织以及临床估计可能转移的范围。

例:鼻咽癌的靶区有鼻咽部,咽旁间隙,颅底,颈部淋巴引流区。

2、治疗区(treatment volume):一般选择80%的等剂量线所包括的范围为治疗区,显然治疗区

大于靶区。

3、照射区(irradiated volume):50%等剂量曲线所包括的区域。照射区大于治疗区。照射区的

大小直接反应了治疗方案设计引起的体积积分剂量的大小。

4、剂量热点(hot spot):是指靶区以外正常组织接受的剂量超过靶区100%剂量的区域。热点

的面积不能超过2cm2.

5、危急器官(organ at rest)受量:危及器官是指靶区内或附近对射线敏感的器官(如脊髓、晶

体、胃,肺、性腺等),要保护其受照射剂量在各自的耐受剂量水平以下。

二、治疗计划设计原理

(一) 临床剂量学原则:

1、靶区剂量准确可靠,误差≤±5%。

2、靶区内剂量分布均匀,剂量梯度变化不能超过±5%。

3、照射野设计应尽量提高肿瘤受照射剂量,降低正常组织受照射剂量。

4、保护肿瘤周围重要器官免受或少受照射。

(二)、临床应用

1、以上的四原则可用“理想剂量曲线”表示:图示

、放射源及放射野的选择

3、横断面的等剂量分布图

三、治疗计划设计步骤

体模阶段 计划设计

计划确认

计划执行

确定肿瘤位置和范

围,重要器官,周围

组织相互关系,人体

轮廓图(治疗断面图) 靶区及正常组织

范围及剂量,选择

治疗设备,能量,

射野(入射角,剂

量比,楔形板,组

织补偿)最佳方案

确认计划,检查

计划,以适应机

器和病人要求,

作出体表标记。

治疗机物理、几

何参数设置,射

野和处方量

设定,

治疗摆位,体位

固定,挡野装置

CT/MRI TPS 模拟机钴-60机

直线加速器

放疗医生放疗医生

物理师

放疗医生

物理师

技术员

技术员

物理师

放疗医生

第六节放疗新技术简介

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俗称Χ刀、γ刀)

1、概念: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是指采取立体定向、等中心技术,通过三维空间把放射线聚集、投照到病灶,实施多次小剂量照射,使其病灶区域受量很高,而周围正常组织受量很低。

如为单次大剂量照射,则又称为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根据其使用的射线不同(γ线或Χ线)故称为γ刀或Χ刀。犹如外科手术刀切除病灶一样。

2、剂量学特点:

①剂量分布集中于靶区;

②靶区周边剂量分布不均匀;

③靶区周围正常组织受量少。

这种剂量分布就像一把尖刀插入病变内

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1、概念:一种照射技术在照射方向上,照射野的形状与病变(靶区)的形状一致,并且每一个射野内诸点的输入剂量率能按要求的方式进行调整,使靶区内及表面的剂量处处相等,以达到高剂量区剂量分布的形状在三维(立体)方向上与靶区的实际形状一致。

2、原理:图示2-5-2

3、放射物理学优势:

①三维方向上高剂量区与靶区形状一致,

②一次照射过程中可以给不同靶区以不同的剂量,

③与X刀相比,治疗精度更高范围更大。

4、临床价值

①提高肿瘤区照射剂量,提高因局控失败为主要原因肿瘤患者的生存率,

②减少正常组织受量,减少放疗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

肿瘤放射物理学

放射物理复习 轨道电子结合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把电子从所在的能级转移至不受原子核吸引并处于最低能态时所需的能量叫轨道电子结合能。 核子结合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质子和中子等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放出的能量叫核子结合能计算水和人体骨组质的有效原子序数 计算水和人体骨组质的电子密度 计算Co-60源比活度的极限值 指型电离室测量照射量的原理:绝大部分次级电子来自于室壁材料,少部分来自中间的空气,周围介质产生的次级电子可忽略 指型电离室作为空腔的测量原理:次级电子全部来自于周围介质材料,可忽略来自室壁材料和中间的空气次级电子 何谓电子平衡?离开某一区域的次级电子所带的能量等于进入这一区域的次级电子所带 的能量,就认为这一区域实现了电子平衡 如何描述辐射探测器的特性?能量响应特性(越平坦越好)、剂量率线性(响应)、积分线性、空间分辨率高 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中能量转递的方式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电子对效应 用拟合公式表达标称加速电压与PDD20/PDD10之间的关系 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对应策略:外照射是多射野分野照射;近距离照射是合理布放射源 比较深部X射线、高能X( )射线、高能电子束、和重带电粒子的深度剂量特点。

深部X射线高能X射线高能电子束重带电子粒子 Dmax点皮肤表面在建成区后皮下一定深度 Bragg Peak 适形定义,调强定义 适形:是一种治疗技术,它能使高剂量区剂量分布形状在三维方向上与靶区形状一致;调强:是一种治疗技术,按照一定要求调整射野内各处的剂量注量率的过程; 3DCRT与IMRT的异同点 调强更要求靶区表面和靶区内部各点剂量相等 多叶准直器叶片的描述方式 高度(至少5个半价层)、等中心处宽度、端面形状 多叶准直器整野(Cone Beam)调强的方式 整野调强、扇形束调强 加速器使用束流均整器的目的 将符合高斯分布的射野变成符合一定平坦度要求的射野 临床形成不规则射野的方法及其优缺点 MLC和铅挡块;MLC易成形,形状粗糙、铅挡块制作复杂,形状精细 楔形板的用途及种类 改变射野剂量分布形状; 种类:利用准直器形成的动态楔形板、一楔合成板(60°)、物理楔形板 楔形板楔形因子的测量方法 Co60 :一定源皮距,10cmX10cm, d=5cm,分别测量开野和楔形野 加速器:一定源皮距,10cmX10cm,d=10cm,分别测量开野和楔形野 独立准直器的用途 形成偏轴射野(非对称)、动态楔形板 治疗机剂量处方的规定点(MU/cGy)

医学物理师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角色和职责

医学物理师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角色和职责 作者:傅玉川(ychfu@https://www.360docs.net/doc/bf12915432.html,) 来源:原创更新日期:2005-10-26 简述:医学物理师是肿瘤放射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特别是随着近年来肿瘤放射治疗设备和技术的飞速发展,物理师在保证辐射安全,提高治疗技术水平,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服务等方面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医学物理师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角色和职责 医学物理师是肿瘤放射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特别是随着近年来肿瘤放射治疗设备和技术的飞速发展,物理师在保证辐射安全,提高治疗技术水平,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服务等方面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1]。在欧美国家医院里的肿瘤放疗科,物理师作为一个职业已有很长的历史,从事物理师职业的人数也由于设备和精确放疗技术的发展不断增加,同时所担负的责任也越来越重。 在肿瘤放射治疗中,放射肿瘤学医师无疑将对整个放射治疗过程负责,基于这样一个角色,他或她的责任就是确定一个合适的能胜任工作的物理队伍,在这个队伍中不同人员(包括物理师,剂量师或其他人员)的职责是明确指定的。没有足够的物理支持,就无法为患者提供高标准的治疗和服务[2]。而物理师则必须领导物理组的工作,对应用于患者的所有物理数据和过程负责,不管这些过程是否由物理师本人直接实施。 每一个放射治疗部门都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治疗水平,这就意味着需要不断引入新的治疗技术和手段,同时有选择地保留原有的治疗项目。在这个过程中,物理师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例如在近30年里,加速器技术的发展、CT成象、三维治疗计划、适形和动态治疗、远程后装近距离照射、调强放射治疗以及立体定向治疗等新技术的相继出现和发展[3],都不断地改变着物理师的工作内容和职责范围。由于每家临床医院的肿瘤放射科所拥有的治疗设备各不相同,治疗水平和开展的项目也不一样,所以工作在不同医院里的物理师的具体工作和职责也就不尽相同。在具备大多数先进的放射治疗设备的肿瘤放疗科里,物理师这个职业的具体任务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放射治疗设备方面的工作 现代放疗设备包括远距离照射设备、近距离照射设备及模拟机等等。考虑到放疗设备的迅速发展、针对的病症种类和相对昂贵的价格,物理师有责任对本单位需要购买的放射治疗设备进行性能价格比方面的选择,就如何开展该治疗项目提出自己的建议,并提出厂家的设备需要满足的指标和条件。这不仅要求物理师不断了解最新的放射治疗技术,同时也要清楚各种技术和手段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并对这些技术实施过程的复杂程度有所了解。 放射治疗设备的安装一般都是由厂家完成的,但随后该设备的验收检测和机器数据测量都是医学物理师的工作。对每种放疗设备来说都可列出正式的验收检验条目,其指导原则是用于患者的任何设备都必须经过检测以确保满足使用要求和安

放射物理基础知识含答案

放射物理基础知识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 1、X线发现于…………………………………………………………( B ) A.1885年 B.1895年 C.1913年 D.1860年 2、X线波长单位常用…………………………………………………( C ) A. R B. Ci C. ? D. C·Kg-1 3、X线是一种…………………………………………………………( C ) A.超短波 B.微波 C.电磁波 D.无线电波 4、X线波长介于………………………………………………………( C ) A.红外线与紫外线之间 B.可见光与红外线之间 C.γ射线与紫外线之间 D.γ射线与红外线之间 5、目前,属于非损伤性的检查技术为……………………………… ( C ) A.普通X线检查技术 B.计算机体层摄影 C.磁共振成像技术 D.介入放射学 6、用化学方法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称为…………………………… ( B ) A.分子 B.原子 C.电子 D.质子 7、与实际焦点的大小无关的因素是………………………………………( D ) A. 聚焦槽的形状 B. 聚焦槽宽度 C. 灯丝在聚焦槽内的深度 D. 灯丝材料 8、在正常情况下,整个原子对外呈现……………………………… ( C ) A.正电位 B.负电位 C.中性电位 D.任意电位 9、 X中的A代表………………………………………… ……… (A ) A.质量数 B.质子数 C.中子数 D.原子 10、有关电磁波的性质说明,不正确的是…………………………… (D ) A.电磁波具有波动性、微粒性 B.电磁波具有偏振性 C.电磁波在真空和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D.电场与磁场的变化,按异相位变化,步调不一致(应该是一致)  11、在X线管中,灯丝电子撞击阳极靶面的动能取决于………………(  A ) A.管电压 B.管电流 C.灯丝加热电压 D.电源电压  12、当原子吸收一定能量后,电子跃迁,此时原子状态称为…………(B )? A.基态 B.激发态 C.稳态 D.不稳定状态 13、灯丝电子与靶面原子核相互碰撞,主要产生…………………… (B )

肿瘤放射治疗常见问题解答

肿瘤放射治疗常见问题解答 1.什么是放射线? 在1895年12月的一个夜晚,德国的一位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伦琴(ROentgen 1845~1923年)在物理实验室进行阴极射线特点的研究的试验中发现:放电的玻璃管不仅发射看得见的光,还发射某种看不见的射线,这种射线穿透力很强,能穿透玻璃、木板和肌肉等,也能穿透黑纸使里面包着的底片感光,还能使涂有氰酸钡的纸板闪烁浅绿色的荧光,但对骨头难以穿透。伦琴还用这种射线拍下他夫人手骨的照片。他认为新发现的射线本质很神秘,还只能算一个未知物,于是就把数学中表示本知数的"X"借用过来,称之为"X射线"。后来又经过科学家们多年的研究,才认清了"X射线"的本质,实质上它就是一种光子流,一种电磁波,具有光线的特性,是光谱家族中的成员,只是其振荡频率高,波长短罢了,其波长在 1~0.01埃(1埃=10-10米)。X射线在光谱中能量最高、范围最宽,可从紫外线直到几十甚至几百兆电子伏特(MeV)。因为其能量高,所以能穿透一定厚度的物质。能量越高,穿透得越厚,所以在医学上能用来透视、照片和进行放射治疗。 科学家们在放射线研究的过程中,还发现放射性同位素在衰变时能放射三种射线:α、β、γ射线。α射线实质上就是氦原子核流,它的电离能力强,但穿透力弱,一张薄纸就可挡住;β射线实质上就是电子流,电离能力较α射线弱,而穿透力较强,故常用于放射治疗;γ射线本质上同X射线一样,是一种波长极短,能量甚高的电磁波,是一种光子流,不带电,以光速运动,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因此常常用于放射治疗。 2.什么是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是指用放射性同位素的射线,X线治疗机产生的普通X线,加速器产生的高能X线,还有各种加速器所产生的电子束、质子、快中子、负兀介子以及其它重粒子等用来治疗癌瘤。

肿瘤放射物理学-肿瘤放射物理学重点整理

试题题型 ●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名词解释: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DRR、PDD、PTV、CT模拟、放射性 活度) ●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复习提纲 1.原子的结构特点和描述原子结构的参数。 ●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由主量子数n,轨道角动量量子数l,轨道方向量子数m l, 和自旋量子数m s决定。 ●主量子数n:取值1,2,3….,对应的壳层分别为K,L,M,N,O,P,Q 壳层,每个壳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为2n2,例如K层和L层可以容纳的电子数分别为2和8.(主量子数n是用来描述原子中电子出现几率最大区域离核的远近,或者说它是决定电子层数的。n相同的电子为一个电子层,电子近乎在同样的空间范围内运动,故称主量子数。) ●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在原子中不能有两个电子处于同一状态,也就是说, 不能有两个电子具有完全相同的四个量子数。 ●对每一个n,轨道角动量量子数l可取值:0,1,2,3,…,n-1, 在一个壳 层内,具有相同l量子数的电子构成一个次壳层,l=0,1,2,3,4,5,6依次对应次s, p, d, f, g, h, I ●次壳最多可容纳2(2l+1)个电子 ●在多电子原子中,轨道角动量量子数也是决定电子能量高低的因素。所以, 在多电子原子中,主量子数相同、轨道角动量量子数不同的电子,其能量是不相等的,即在同一电子层中的电子还可分为若干不同的能级(energy level)

或称为亚层(subshell),当主量子n相同时,轨道角动量量子数l愈大,能量愈高。 ●轨道角动量量子数决定原子轨道的形状。 ●轨道方向量子数m l:取值范围-l,-l+1,….l-1,l。 ●磁量子数m是描述原子轨道或电子云在空间的伸展方向。m取值受角量子 数取值限制,对于给定的l值,m=0,±1,± 2,…,±l,共2l+1个值。这些取值意味着在角量子数为l的亚层有2l+1个取向,而每一个取向相当于一条“原子轨道”。 ●自旋磁量子数m s:对电子可取值为1/2和-1/2 ●原子中电子除了以极高速度在核外空间运动之外,也还有自旋运动。电子有 两种不同方向的自旋,即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的自旋。它决定了电子自旋角动量在外磁场方向上的分量。ms=+或-1/2。ms= 1/2,表示电子顺着磁场方向取向,用↑表示,说成逆时针自旋;ms=-1/2表示逆着磁场方向取向,用↓表示,说成顺时针自旋。 2.放射性核素的概念和三种放射性衰变的特点、过程、产物。 概念: ●放射性衰变:不稳定元素的原子核能自发地释放辐射线(光子或粒子),转 变为另外一种元素,这一过程称为放射性衰变。发出的射线种类有,β,γ射线,还有可能有正电子,质子,中子等其他粒子。 ●发生衰变前的核称为母核,衰变后的核称为子核。衰变过程中释放的能量称 为衰变能,它等于衰变前后诸粒子静止能量之差对应的能量。如果衰变后的子核处于激发态,则激发态与基态能量之差也是衰变能的一部分。

肿瘤学试题库肿瘤放射治疗基础

. 肿瘤放射治疗 选择题 A1型题 1.对放射治疗高度敏感的肿瘤是: A(6. 2.1) A.淋巴组织肿瘤 B.结肠癌 C.皮肤鳞癌 D.子宫颈癌 E.乳腺癌 2.近距离治疗在何种肿瘤的治疗中是主要的放疗手段? C(6.2.1) A、鼻咽癌 B、食管癌 C、子宫颈癌 D、肺癌 E、肝癌 3.通过何种方法的使用可改变X线的质? B(6.2.4) A、限光筒 B、滤过板 C、改变球管电流 D、全部方法 E、以上都不是 4.在照射野边缘挡铅块可减少何种半影? D (6.2.4) A、几何半影 B、穿射半影 C、散射半影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5.下同能量的电子束,有效治疗深度(cm)约为电子束能量(MeV)的多少?A( 6.2.4) A、1/3~1/2 B、1/3~2/3 C、1/3~1/4 D、1/4~2/3 E、1/5~1/4 6.以下何种组织属于早反应组织? A(6.2.4) A、肿瘤 B、软组织 C、中枢神经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7.在标准治疗条件下,眼晶体出现白内障的最低耐受量(TD5/5)为: A(6.2.4) A、500cGy B、600cGy C、700cGy . . D、1000cGy E、1200cGy 8.在标准治疗条件下造成永久不育,卵巢的最低耐受量(TD5/5)为: A(6.2.4) A、200cGy B、400cGy C、600cGy D、1000cGy E、1200cGy 名词解释 1.立体定向放射治疗(1. 2.2)指借助CT、MRI或血管数字减影仪(DSA)等精确定位技术和标志靶区的头颅固定器,使用大量沿球面分布的放射源,对照射靶区实行聚焦照射的治疗方法。2.立体适形放射治疗(1.2.2)是通过对射线束强度进行调制,在照射野内给出强度变化的射线进行治疗,加上使用多野照射,得到适合靶区立体形状的剂量分布的放射治疗。 3.潜在致死性放射损伤(1.2.4)当细胞受到非致死放射剂量照射后所产生的非致死性放射损伤,结局可导致细胞死亡,在某些环境下(如抑制细胞分裂的环境)细胞的损伤也可修复。 4.亚致死性放射损伤(1.2.4)较低剂量照射后所产生的损伤,一般在放射后立即开始被修复。 5.加速再增殖(1.2.4)在放疗疗程中,细胞增殖的速率不一,在某一时间里会出血细胞的加速增殖现行,此现象被为称为加速再增殖。 6.常规放射分割治疗(1.2.1)是指每天照射1次,每次1.8+2.0Gy,每周照射5d,总剂量60-70Gy,照射总时间6~7周的放疗方法。 7.非常规放射分割治疗(1.2.1)指对常规放射分割方式中时间-剂量-分割因子的任何因素进行修正。一般特指每日照射1次以上的分割方式,如超分割治疗及加速超分割治疗。 8.放射增敏剂(1.2.1)能够提高放射肿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以增加对肿瘤的杀灭效应,提高局控率的药物。包括嘧啶类衍生物、化疗药物和缺氧细胞增敏剂。 9.放射保护剂(1.2.1)能够有效的保护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减少放射损伤,同时不减少放射对肿瘤的杀灭效应化学修饰剂。 10.热疗(1.2.1)是一种通过对机体的局部或全身加温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的治疗方法。 简答题 1.何为放射治疗的临床剂量学四原则(6.3.1) 答:①肿瘤剂量要求准确.照射野应对准所要治疗的肿瘤即靶区;②治疗的肿瘤区域内,剂量分布要均匀;③射野设计应尽量提高治疗区域内的剂量,降低照射区正常组织的受量;④保护肿瘤周围重要器官免受照射,至少不能使它们接受超过其耐受量的照射。 2.简述放射治疗剂量选择的基本原则(6. 3.4) 答:放射治疗的剂量取决于肿瘤细胞对射线的敏感性、肿瘤的大小,肿瘤周围正常组织对射线的

肿瘤放射治疗常用英文缩写

肿瘤放射治疗常用英文缩写 RT Radiotherapy,Radiation Therapy 放疗,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是利用放射线治疗肿瘤的一种方法,是当今治疗肿瘤的三大手段之一。据统计,大约有60~70%恶性肿瘤患者需要接受放射治疗。有些恶性肿瘤通过放疗可以得到根治,并可能获得同类同期肿瘤的手术治疗的疗效,且可保存所在的器官及其功能。 IMRT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调强放射治疗 调强放射治疗与以往放射治疗技术不同,它通过调节各个方向照射野的野内射线的强度产生非均匀照射野,达到肿瘤的高剂量三维适形分布和危及器官的低剂量分布,从而提高肿瘤的照射剂量,尽可能地减少危及器官和正常组织的受量,最终提高肿瘤局部的控制率,改善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MLC MultiLeaf Collimator 多叶准直器,多叶光栅 MLC最初设计主要是用于替代射野挡铅,后来发展成了IMRT的基础,控制叶片运动可实现静态MLC和动态MLC调强。 QA & QC Quality Assurance & Quality Control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放射治疗的QA是指经过周密计划而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措施,保证放射治疗的整个服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按国际标准准确安全的执行。这个简单的定义意味着质量保证有两个重要内容:质量评定,即按一定标准度量和评价整个治疗过程中的服务质量和治疗效果;质量控制,即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QA的执行,并不断修改服务过程中的某些环节,达到新的QA级水平。 --摘自胡逸民主编《肿瘤放射物理学》p612。 AAPM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hysicists in Medicine 美国医学物理学家协会 AAPM FACT SHEET The AAPM: A scientific, educational, and professional organization of more than 4,700 medical physicists. Headquarters are located at the American Center for Physics in

放射物理学考试知识点

1、处于激发态的原子很不稳定,高能级的电子会自发跃迁到低能级空位上,从而使原子回到基态。两能级能量的差值一种可能是以电磁辐射的形式发出,这种辐射称为特征辐射 2、阿伏加德罗定律:1摩尔任何元素的物质包含有NA(6.022×1023)个原子。 3、原子核的稳定性 影响核素稳定的因素如下: 中子数与质子数之间的比例关系 核子数的奇偶性 重核的不稳定性 4、原子核的衰变类型,即α衰变、β衰变、γ跃迁和内转换。 5、重带电粒子束的比电离曲线和百分深度剂量曲线尾部均可以看到明显的峰值,此峰值称为布喇格峰 6、光电效应总截面 3 ) /(hv Z n ∝ τ σ n是原子序数的函数,对低原子序数材料n近似取4,对高原子序数材料n近似取4.8 7、临床上相同质量厚度的三种组织对X(g)射线不同的能量吸收差别: ①对于60--150 kev低能X射线,骨的吸收比肌肉和脂肪的高得多。 ②对于150--250 kev低能X射线,骨的吸收比肌肉和脂肪的高。 ③对于钴-60γ射线和2—22 Mv高能X射线,虽然单位质量骨的吸收比肌肉和脂肪的低,但由于骨的密度比肌肉和脂肪都要大,所以单位厚度的骨的吸收仍然比肌肉和脂肪的高。 ④对于22--25 MV的高能X射线,骨的吸收比肌肉和脂肪的稍高。 8、在7-100MEV能量范围,由于电子对效应变得重要,使得骨的吸收增大。X射线机和加速器产生的连续能谱X射线可以近似等效为加速电压三分之一的单能光子束。 9、电离室的工作特性 电离室的方向性 电离室的饱和性 电离室的杆效应 电离室的复合效应 电离室的极化效应 环境因素的影响 10、用电离室测量吸收剂量分两步: (1)用电离室测量由电离辐射产生的电离电荷; (2)用空气的平均电离能计算并转换成电离辐射沉积的能量,即吸收剂量。 11、布喇格-格雷(Bragg-Gray)空腔理论假定气腔的直径远小于次级电子的最大射程,则以下三个假定成立:1、X射线光子在空腔中所产生的次级电子的电离可忽略; 2、气腔的引入并不影响次级电子的注量和能谱分布; 3、气腔周围的邻近介质中,X射线的辐射场是均匀的。 12、电离辐射质即辐射能量。 13、中低能X射线由半价层表示 14、高能X射线的射线质通常用电子的标称加速电位(nominal acceleration potential)表示,单位为百万伏或兆伏(MV)。 15、若R50,d由固定源-探测器距离来测定, 16、有效测量点Peff 中能X射线几何中心 60Co γ射线0.5r

放射物理学

放射物理学 戴晓波 第一节 学习放射物理学的重要性 1、放射治疗的基本原理 (1)、利用放射线治疗肿瘤,基于放射线的穿透性及电离生物效应等物理特性。(2)、基于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的放射敏感性的微小差异。 (3)、基于不同的放射源,放射范围、放射剂量的可控制性。 2、放射治疗的目的要求: 尽可能地杀灭肿瘤组织,尽可能地保护正常组织 3、放射治疗医生的基本要求 (1)、具备射线的物理知识,熟悉各种放疗设备的基本结构、性能。 (2)、熟悉各种射线的特点、特性及其应用,在做放射治疗时正确选择放射源和治疗方式(3)熟悉临床剂量学,了解剂量计算,使肿瘤得到最大最均匀的照射,正常组织受到最低的照射。 第二节 放射源的种类及照射方式 一、放射源的种类: 1、γ、β射线———放射性同位素。 2、普通X射线(KV级)——X线治疗机。高能X射线(MV级)——加速器。 3、电子束、质子束、中子束、负π介子束重粒子束等——加速器。 X线与γ线,本质上都是属电磁辐射、而β线、电子束、质子束等属于粒子辐射。

二、放疗的基本照射方式 1、体外照射(外照射):又称体外远距离照射(teletherapy):指放射源位于体外一定距离(80-100厘米),集中照射人体某一部位。 2、体内照射(包括组织间放疗和腔内放疗):又称近距离治疗(Brachytherapy),指将放射源密封直接放入被治疗的组织内(组织间放疗)或放入人体的天然体腔内(腔内放疗)进行照射。放射源与被治疗的部位距离在5cm以内,故称近距离。 第三节 射线的产生及放射治疗机 一、X射线的产生及治疗机 (一)、X线的产生 X线是具有很高能量的光子束,它是由高速运动的电子突然受到靶物质的阻滞而产生。 KV级(千伏级) X线-------普通X线机 MV级(兆伏级) X线------医用加速器 (二)、X线的特性 1、X线的平均能量(光子强度最大处)约等于最高能量的1/4~1/3,X线机及加速器上所标称的能量是其产生X线的最高能量。 2、X线适宜放射治疗的能量范围为 0.2~7MeV(平均能量),相当于最高能量1~22MV范围

1-第一章X射线物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X 射线物理 习题一解答 1-1 产生X 射线需要哪些条件? 答:首先要有产生电子的阴极和被轰击的阳极靶,电子加速的环境条件即在阴极和阳极间建立电位差,为防止阴极和阳极氧化以及电子与中性分子碰撞的数量损失,要制造压强小于4-Pa 的真空环境,为此要有一个耐压、密封的管壳。 1-2 影响X 射线管有效焦点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有效焦点大小的因素有:灯丝大小、管电压和管电流、靶倾角。 1-3 在X 射线管中,若电子到达阳极靶面的速度为1.5?810ms -1,求连续X 射线谱的最短波长和相应的最大光子能量。 答:此题的思路是由动能公式22 1v m 求出电子的最大动能,此能量也是最大的光子能量,从而求出最短波长。但当速度可与光速c=3?810ms -1相比较时,必须考虑相对论效应,我们可以用下面公式求出运动中电子的质量 此题的结果告诉我们,管电压为73.8KV 。反过来,如果知道管电压,求电子到达阳极靶表面的电子速度时,同样需要考虑相对论效应。 1-4 下面有关连续X 射线的解释,哪些是正确的? A .连续X 射线是高速电子与靶物质轨道电子相互作用的结果; B .连续X 射线是高速电子与靶物质的原子核电场相互作用的结果; C .连续X 射线的最大能量决定于管电压; D .连续X 射线的最大能量决定于靶物质的原子序数; E .连续X 射线的质与管电流无关。 正确答案:B 、C 、E 1-5 下面有关标识X 射线的解释,哪些是正确的? A .标识X 射线是高速电子与靶物质轨道电子相互作用的结果; B .标识X 射线的质与高速电子的能量有关; C .标识X 射线的波长由跃迁电子的能级差决定; D .滤过使标识X 射线变硬;

放射治疗物理学

第四章 复习思考: 1、照射量、比释动能、吸收剂量的定义 照射量:高能光子在质量为dm的空气中释放出来的全部次级电子(负电子和正电 子)完全被空气阻止时,在空气中所产生的任一种符号的离子总电荷的绝对值dQ 与dm的比值。 X=dQ/dm 比释动能(kinetic energy released inmaterial):指不带电电离粒子在质量dm的介 质中释放的带电粒子的初始动能之和, Κ =d E t r / d m 吸收剂量(absorbed dose):电离辐射在和物质的相互作用过程中,给予质量为 d m的物质的平均授予能量d E,即 D=dE/dm 2、三者的适用范围,及相互关系 照射量(X):是用来度量X射线或γ射线在空气中电离能力的物理量。 比释动能:适用于间接电离(光子、中子等)、任何介质 吸收剂量:适用于任何类型的电离辐射(光子、中子、电子束等)和任何介质,是 辐射效应中最重要的度量单位 各辐射量之间的关系 1)、照射量X和空气比释动能K关系 X=K?e/w?(1-g); e:电荷1.6X10-19C;w:空气中平均电离功33.97J/C;g:比释动能中辐射部分所占份额 2)、比释动能K和吸收剂量D关系 在电子平衡时D=K?(1-g)建成区内D

肿瘤放射治疗常用英文缩写

RT Radiotherapy,Radiation Therapy 放疗,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是利用放射线治疗肿瘤的一种方法,是当今治疗肿瘤的三大手段之一。据统计,大约有60~70%恶性肿瘤患者需要接受放射治疗。有些恶性肿瘤通过放疗可以得到根治,并可能获得同类同期肿瘤的手术治疗的疗效,且可保存所在的器官及其功能。 IMRT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调强放射治疗 调强放射治疗与以往放射治疗技术不同,它通过调节各个方向照射野的野内射线的强度产生非均匀照射野,达到肿瘤的高剂量三维适形分布和危及器官的低剂量分布,从而提高肿瘤的照射剂量,尽可能地减少危及器官和正常组织的受量,最终提高肿瘤局部的控制率,改善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MLC MultiLeaf Collimator 多叶准直器,多叶光栅 MLC最初设计主要是用于替代射野挡铅,后来发展成了IMRT的基础,控制叶片运动可实

现静态MLC和动态MLC调强。 QA & QC Quality Assurance & Quality Control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放射治疗的QA是指经过周密计划而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措施,保证放射治疗的整个服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按国际标准准确安全的执行。这个简单的定义意味着质量保证有两个重要内容:质量评定,即按一定标准度量和评价整个治疗过程中的服务质量和治疗效果;质量控制,即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QA的执行,并不断修改服务过程中的某些环节,达到新的QA级水平。 AAPM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hysicists in Medicine 美国医学物理学家协会 SAD Source to Axis Distance 源轴距 放射源到机架旋转或机器等中心的距离。 SSD Source to Surface Distance 源皮距

肿瘤放射治疗学物理学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 1.原子的构成( ) A 、电子 B 、质子 C 、原子核、质子与中子 D 、质子与电子 E 、原子核与核外电子 ^^E 2.一个电子所带电荷量为( ) A 、181.60210C -? B 、191.60210 C -? C 、191.60210J -? D 、201.60210C -? E 、211.60210C -? ^^B 3.普朗克常数的数值是( ) A 、306.62610J S -?? B 、326.62610J S -?? C 、336.62610J S -?? D 、346.62610J S -?? E 、356.62610J S -?? ^^D 4.原子序数等于( ) A 、原子量 B 、中子数 C 、质子数 D 、核外电子数 E 、核子数 ^^D 5.一个原子的质量为( ) A 、271.6610kg -? B 、281.6610kg -? C 、291.6610kg -? D 、261.6610kg -? E 、251.6610kg -? ^^A 6.一个原子质量单位的静止质量相当于多少能量( ) A 、116MeV B 、233MeV C 、465MeV D 、931MeV E 、1862MeV ^^D 7.只有当入射X(γ)光子能量大于多少时才能发生电子对效应( ) A 、200keV B 、400keV C 、1.02MeV D 、1.25MeV E 、1.33MeV

^^C 8.以水为吸收介质,康普顿效应占优势的能量段是() A、1~l0keV B、10~30keV C、30keV~25MeV D、25~100MeV E、100~125MeV ^^C 9.以水为吸收介质,光电效应占优势的能量段是(), A、1~l0keV B、10~30keV C、30~25MeV D、25~l00MeV E、100~125MeV ^^B 10.锎的半衰期是() A、2.65天 B、26.5天 C、265天 D、2.65年 E、26.5年 ^^D 11.等中心(SAD)照射技术,其特点为() A、SAD技术受体位影响小,受机架转角的影响较大 B、SAD技术受体位影响小,受机架转角的影响较小 C、SAD技术受体位影响大,受机架转角的影响较小 D、SAD技术受体位影响大,受机架转角的影响较大, E、SAD技术易于摆位 ^^B 12.如果源皮距SSD增加,则模体内相对深度剂量如何变化(), A、百分深度剂量不变 B、百分深度剂量减小,并且SSD越大,百分深度剂量变化幅度越小 C、百分深度剂量增加,并且SSD越大,百分深度剂量变化幅度越大 D、百分深度剂量减小,并且SSD越大,百分深度剂量变化幅度越大 E、百分深度剂量增加,并且SSD越大,百分深度剂量变化幅度越小^^C 13.下列关于原子序数的论述中,哪一条是错误的() A、表示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B、表示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多少 C、表示原子核外电子数的多少 D、表示原子核内质子数的多少’ E、表示原子核电荷核数的多少 ^^B 14.医用加速器中采用X线均整器的目的是() A、滤去X线中的低能部分 B、改善X线的能谱分布 C、扩大有用照射野的范围 D、增大X线的穿透能力 E、减低X线的输出剂量 ^^B 15.核素的概念是() A、核外电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核

放射物理基础知识 含答案

放射物理基础知识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 1、X 线发现于…………………………………………………………( B ) A.1885年 B.1895年 C.1913年 D.1860年 2、X 线波长单位常用…………………………………………………( C ) A. R B. Ci C. ? D. C ·Kg -1 3、X 线是一种…………………………………………………………( C ) A.超短波 B.微波 C.电磁波 D.无线电波 4、X 线波长介于………………………………………………………( C ) A.红外线与紫外线之间 B.可见光与红外线之间 C.γ射线与紫外线之间 D.γ射线与红外线之间 5、目前,属于非损伤性的检查技术为……………………………… ( C ) A.普通X 线检查技术 B.计算机体层摄影 C.磁共振成像技术 D.介入放射学 6、用化学方法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称为…………………………… ( B ) A.分子 B.原子 C.电子 D.质子 7、与实际焦点的大小无关的因素是………………………………………( D ) A. 聚焦槽的形状 B. 聚焦槽宽度 C. 灯丝在聚焦槽内的深度 D. 灯丝材料 8、在正常情况下,整个原子对外呈现……………………………… ( C ) A.正电位 B.负电位 C.中性电位 D.任意电位 9、A Z X 中的A 代表………………………………………… ……… (A ) A.质量数 B.质子数 C.中子数 D.原子 10、有关电磁波的性质说明,不正确的是…………………………… (D ) A.电磁波具有波动性、微粒性 B.电磁波具有偏振性 C.电磁波在真空和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D.电场与磁场的变化,按异相位变化,步调不一致(应该是一致) 11、在X 线管中,灯丝电子撞击阳极靶面的动能取决于………………( A ) A.管电压 B.管电流 C.灯丝加热电压 D.电源电压 12、当原子吸收一定能量后,电子跃迁,此时原子状态称为………… (B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