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习题2(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习题2(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习题2(含答案)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

第6课北宋的政治(含答案和解析)

一.选择题(共23小题)

1.“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之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南宋诗人陆游这段话中的“故都”是指()

A.长安B.临安C.建康D.东京

2.“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其中建立北宋的“宋祖”是()

A.刘备B.元昊C.忽必烈D.赵匡胤

3.唐宋元明清,是大家都熟悉的朝代,但是在这种说法中也淹没了一些其他的历史朝代,比如和宋朝并立的辽和西夏。那么在唐朝和宋朝之间也有一段很长的历史时期,这一段时期是()

A.南北朝时期B.三国时期C.春秋战国D.五代十国

4.中国文化中包含着众多的历史元素,《百家姓》是中国人熟知的一部关于姓氏的著作,开篇即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部著作最早可能出现在()

A.唐B.明C.汉D.宋

5.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朝代建立的情况,搭配正确的是()

A.秦朝﹣﹣﹣﹣﹣221年﹣﹣﹣﹣﹣嬴政

B.唐朝﹣﹣﹣﹣﹣618年﹣﹣﹣﹣﹣李世民

C.北宋﹣﹣﹣﹣﹣960年﹣﹣﹣﹣﹣赵匡胤

D.元朝﹣﹣﹣1271年﹣﹣﹣﹣铁木真

6.《三国演义》开篇写道:“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国历史上出现多次分裂局面,但也有不少历史人物重新建立大一统的王朝.这些历史人物不包括()

A.嬴政B.司马炎C.杨坚D.赵匡胤

7.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宋太祖的()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

D.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

8.“杯酒释兵权”是下列哪位皇帝的作为?()

A.唐高祖B.宋太祖C.宋真宗D.宋高宗

9.刚上完历史课,小明把一件黄色的夹克衫披在小亮的身上,同学们笑了,说:“你要政变啊!”你能判断出同学们模仿的是历史上的哪一幕()

A.靖康之变B.陈桥(驿)兵变 C.玄武门之变D.葵丘会盟

10.赵匡胤建立北宋政权是通过()

A.外戚掌权B.发动兵变C.皇位世袭D.组织农民起义

11.《宋史?太祖本纪》记载:“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这段史料记载的历史事件是()

A.澶渊之盟B.郾城之战C.靖难之役D.陈桥驿兵变

12.960年正月的一天,北周的边境传来敌情,宋州归德军节度使奉命出征,不料半路却出现意外,士兵在陈桥驿把黄袍加在他的身上,拥他做了皇帝,他建立的政权史称()

A.北宋B.辽C.金D.南宋

13.以下通过政变、篡权建立的新王朝,维持了百年以上较长统治的是()A.篡夺皇位司马炎,建立西晋归统一

B.王莽篡汉建号新,托古改制短命亡

C.外威杨坚善弄权,建立隋朝代北周

D.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建北宋

14.“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等历史典故与下列哪一个人物有关()

A.武则天B.赵匡胤C.李世民D.赵构

15.“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反映了北宋建立后()

A.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B.与辽长时间保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C.加强了皇帝和中央的权力

D.与西夏维持了几十年的和平关系

16.我国历史上改朝换代的事很多.在陈桥驿发动兵变,被手下将士黄袍加身拥立为帝的是()

A.李渊B.杨坚C.赵匡胤D.武则天

17.清朝学者赵翼写诗说:“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该诗讲的是哪位皇帝()

A.秦始皇B.汉高祖C.宋太祖D.元世祖

18.“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是大家熟悉的历史典故.这些历史典故与下列哪个人物有关()

A.耶律阿保机B.唐太宗C.元昊D.赵匡胤

19.清朝学者赵翼写诗说:“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与这句诗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A.杨坚B.李世民C.赵匡胤D.忽必烈

20.毛泽东在他著名的诗词《沁园春? 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里的“宋祖”应该指的是()

A.宋高宗赵构B.宋真宗赵恒C.宋徽宗赵佶D.宋太祖赵匡胤

21.根据所学知识推测图中的主角是()

A.石守信B.赵匡胤C.赵构D.阿骨打

22.如图中是宋朝的一位皇帝用这种办法解除了一些大将和度使权力,从而加了中央集权。他是()

A.宋太祖B.宋太宗C.宋真宗D.宋高宗

23.某研究生正在研究有关“澶渊之盟”的史实,下列文献中,可供其参考的是()

A. B. C. D.

二.材料题(共2小题)

24.如图是2012年3月17日至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再次风尘仆仆来到中原大地视察的一个场景。他这次来到河南省漯河市临颍

县、舞阳县,深入田间地头、来到农家小院、走进科研院所,看望广大农民群众和基层农业科技人员,考察春季农业生产。河南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大省。温家宝自担任总理以来已9次到河南考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温家宝作为国务院总理,在任期间多次到河南考察农业,说明了什么?(2)我们河南省地处中原,沃野千里,交通便利,在古代有许多王朝都在此建都。请你写出二个在现河南境内建都的王朝和都城所在城市的名称。

(3)温家宝总理这次视察所到的漯河市临颍县境内,有一个著名的村庄这里集体经济发展,群众生活富裕,村风文明,她不仅是有名的旅游景点,而且是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榜样之一。请你写出这个村庄的名字。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天下自唐季(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因何也?普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地神人之福也。唐季(末)以来,战衅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续资治通鉴长编》请回答:(1)“太祖”指何人?

(2)材料中指出“兵革不息”,其原因是什么?

(3)针对“普”的建议,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

第6课北宋的政治(含答案和解析)

一.选择题(共23小题)

1.(2016?聊城)“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之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南宋诗人陆游这段话中的“故都”是指()

A.长安B.临安C.建康D.东京

【考点】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的相关知识.

【解答】“苏湖熟,天下足”的含义是江南一带的经济很发达,足以养活全国的人.结合所学知识: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和“苏湖熟,天下足.”描述了宋朝时期,江南一带的经济发展并成为我国经济重心的历史状况.故都指的是北宋都城东京(汴京).宋朝南迁后称东京为故都.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培养认真审题的能力,识记宋代经济发展的原因.

2.(2016?岳阳)“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其中建立北宋的“宋祖”是()

A.刘备B.元昊C.忽必烈D.赵匡胤

【考点】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宋太祖的相关知识.

【解答】毛泽东诗词中“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中宋祖指的是宋太祖赵匡胤.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准确掌握教材基础知识即可作答.3.(2016?青岛模拟)唐宋元明清,是大家都熟悉的朝代,但是在这种说法中也

淹没了一些其他的历史朝代,比如和宋朝并立的辽和西夏。那么在唐朝和宋朝之间也有一段很长的历史时期,这一段时期是()

A.南北朝时期B.三国时期C.春秋战国D.五代十国

【考点】五代十国.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五代十国的有关内容.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和宋朝之间处于五代十国时期,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而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余个割据政权,史学家统之为十国.

故选D.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准确识记五代十国的有关内容.

4.(2016?红安县模拟)中国文化中包含着众多的历史元素,《百家姓》是中国人熟知的一部关于姓氏的著作,开篇即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部著作最早可能出现在()

A.唐B.明C.汉D.宋

【考点】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了宋朝.

【解答】《百家姓》开篇即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把赵列为第一表明赵姓在当时最为尊贵,据此可判断这部著作最早可能出现宋朝,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赵匡胤建立北宋.

5.(2016?乐至县一模)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朝代建立的情况,搭配正确的是()A.秦朝﹣﹣﹣﹣﹣221年﹣﹣﹣﹣﹣嬴政

B.唐朝﹣﹣﹣﹣﹣618年﹣﹣﹣﹣﹣李世民

C.北宋﹣﹣﹣﹣﹣960年﹣﹣﹣﹣﹣赵匡胤

D.元朝﹣﹣﹣1271年﹣﹣﹣﹣铁木真

【考点】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

【分析】掌握中国古代朝代建立的情况.

【解答】A.秦朝﹣﹣﹣﹣﹣221年﹣﹣﹣﹣﹣嬴政,不正确,秦朝建立时间是公元前221年.

B.唐朝﹣﹣﹣﹣﹣618年﹣﹣﹣﹣﹣李世民,不正确,唐朝建立者是李渊.C.北宋﹣﹣﹣﹣﹣960年﹣﹣﹣﹣﹣赵匡胤,正确.

D.元朝﹣﹣﹣1271年﹣﹣﹣﹣铁木真,不正确,元朝建立者是忽必烈.

故选C.

【点评】准确掌握各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和都城.

6.(2016?祁阳县二模)《三国演义》开篇写道:“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国历史上出现多次分裂局面,但也有不少历史人物重新建立大一统的王朝.这些历史人物不包括()

A.嬴政B.司马炎C.杨坚D.赵匡胤

【考点】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历史上完成全国统一大业的封建君主.

【解答】在所给选项中的历史人物分别是秦朝、西晋、隋朝、北宋的开国皇帝,根据所学知识成功统一中国的是秦朝、西晋、隋朝.北宋与与周围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并立,没有统一全国.

故选D.

【点评】对我国历史上各朝代的特点要充分把握,注意从经济、政治、疆域等方面分析其特点.

7.(2016春?祁阳县期末)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宋太祖的()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

D.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

【考点】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宋太祖.

【解答】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北宋王朝.北宋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赵匡胤又通过“杯酒释兵权”,剥夺了朝中大将的兵权.D 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历史基础知识和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

8.(2016春?阳新县期末)“杯酒释兵权”是下列哪位皇帝的作为?()A.唐高祖B.宋太祖C.宋真宗D.宋高宗

【考点】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了杯酒释兵权.

【解答】根据题干给出的“杯酒释兵权”可知是这位皇帝是宋太祖赵匡胤.宋朝初期,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同时避免别的将领也“黄袍加身”,篡夺自己的政权,所以赵匡胤通过一次酒宴,以威胁利诱的方式,要求大将们交出兵权.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杯酒释兵权.

9.(2016春?揭西县期末)刚上完历史课,小明把一件黄色的夹克衫披在小亮的身上,同学们笑了,说:“你要政变啊!”你能判断出同学们模仿的是历史上的哪一幕()

A.靖康之变B.陈桥(驿)兵变 C.玄武门之变D.葵丘会盟

【考点】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陈桥兵变.

【解答】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同学们模仿

的是历史上的陈桥驿兵变.

故选B.

【点评】本题以角色扮演为依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宋朝建立的相关知识.

10.(2016春?唐山期末)赵匡胤建立北宋政权是通过()

A.外戚掌权B.发动兵变C.皇位世袭D.组织农民起义

【考点】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北宋建立.

【解答】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定都汴京(今属河南开封),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赵匡胤建立北宋,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

11.(2016春?潮南区期末)《宋史?太祖本纪》记载:“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这段史料记载的历史事件是()

A.澶渊之盟B.郾城之战C.靖难之役D.陈桥驿兵变

【考点】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北宋的建立.

【解答】公元960年,赵匡义(赵匡胤之弟)和赵普等在陈桥驿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史称“陈桥驿兵变”.材料就是对这一事件的描述.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与历史事件相关的典故.

12.(2016春?东坡区期末)960年正月的一天,北周的边境传来敌情,宋州归德

军节度使奉命出征,不料半路却出现意外,士兵在陈桥驿把黄袍加在他的身上,拥他做了皇帝,他建立的政权史称()

A.北宋B.辽C.金D.南宋

【考点】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北宋的建立.

【解答】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定都开封,史称北宋.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陈桥驿兵变.

13.(2016春?西宁期末)以下通过政变、篡权建立的新王朝,维持了百年以上较长统治的是()

A.篡夺皇位司马炎,建立西晋归统一

B.王莽篡汉建号新,托古改制短命亡

C.外威杨坚善弄权,建立隋朝代北周

D.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建北宋

【考点】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陈桥兵变.

【解答】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宋朝是赵匡胤通过政变、篡权建立的新王朝.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北宋的建立.

14.(2016春?乳山市期末)“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等历史典故与下列哪一个人物有关()

A.武则天B.赵匡胤C.李世民D.赵构

【考点】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与“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有关的人物.

【解答】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北宋王朝.北宋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赵匡胤又通过“杯酒释兵权”,剥夺了朝中大将的兵权.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宋太祖赵匡胤的有关活动.

15.(2016春?东城区期末)“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反映了北宋建立后()A.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B.与辽长时间保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C.加强了皇帝和中央的权力

D.与西夏维持了几十年的和平关系

【考点】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杯酒释兵权.

【解答】宋朝初期,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了皇帝和中央的权力,同时避免别的将领也“黄袍加身”,篡夺自己的政权,所以赵匡胤通过一次酒宴,以威胁利诱的方式,要求高阶军官们交出兵权.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需要灵活运用杯酒释兵权的目的与作用.

16.(2016春?雅安校级期中)我国历史上改朝换代的事很多.在陈桥驿发动兵变,被手下将士黄袍加身拥立为帝的是()

A.李渊B.杨坚C.赵匡胤D.武则天

【考点】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北宋建立的知识点.

【解答】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被黄袍加身拥立为帝,建立了宋朝.也就是历史上的北宋.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北宋建立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

17.(2016春?蓟县期中)清朝学者赵翼写诗说:“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该诗讲的是哪位皇帝()

A.秦始皇B.汉高祖C.宋太祖D.元世祖

【考点】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宋太祖.

【解答】“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可知是宋太祖.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他即位后进行了“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加强了中央集权.

故选C.

【点评】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重点掌握宋太祖.

18.(2016春?东莞市校级期中)“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是大家熟悉的历史典故.这些历史典故与下列哪个人物有关()

A.耶律阿保机B.唐太宗C.元昊D.赵匡胤

【考点】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赵匡胤的典故.

【解答】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北宋王朝.北宋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赵匡胤又通过“杯酒释兵权”,剥夺了朝中大将的兵权,选项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

19.(2016春?南平校级期中)清朝学者赵翼写诗说:“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与这句诗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A.杨坚B.李世民C.赵匡胤D.忽必烈

【考点】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了北宋的建立者.

【解答】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北宋的建立者.

20.(2016春?灌阳县期中)毛泽东在他著名的诗词《沁园春? 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里的“宋祖”应该指的是()A.宋高宗赵构B.宋真宗赵恒C.宋徽宗赵佶D.宋太祖赵匡胤

【考点】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宋朝的建立.

【解答】“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里的“宋祖”应该指的是宋太祖,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我国古代各个朝代的建立.

21.(2016春?呼和浩特期中)根据所学知识推测图中的主角是()

A.石守信B.赵匡胤C.赵构D.阿骨打

【考点】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赵匡胤的认识.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他建立宋朝,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22.(2016春?南通校级期中)如图中是宋朝的一位皇帝用这种办法解除了一些大将和度使权力,从而加了中央集权。他是()

A.宋太祖B.宋太宗C.宋真宗D.宋高宗

【考点】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了杯酒释兵权.

【解答】宋朝初期,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同时避免别的将领也“黄袍加身”,篡夺自己的政权,所以赵匡胤通过一次酒宴,以威胁利诱的方式,要求高阶军官们交出兵权.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23.(2013春?雅安期末)某研究生正在研究有关“澶渊之盟”的史实,下列文献中,可供其参考的是()

A. B. C. D.

【考点】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记载“澶渊之盟”的史书.

【解答】“澶渊之盟”发生在北宋,而《史记》记载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资治通鉴》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宋史》记载了宋朝的历史,《贞观政要》记载唐朝唐太宗的史实.

故选C.

【点评】知道历史书籍记载史实的起止时间.

二.材料题(共2小题)

24.(2016秋?钦州月考)如图是2012年3月17日至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再次风尘仆仆来到中原大地视察的一个场景。他这次来到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舞阳县,深入田间地头、来到农家小院、走进科研院所,看望广大农民群众和基层农业科技人员,考察春季农业生产。河南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大省。温家宝自担任总理以来已9次到河南考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温家宝作为国务院总理,在任期间多次到河南考察农业,说明了什么?

(2)我们河南省地处中原,沃野千里,交通便利,在古代有许多王朝都在此建都。请你写出二个在现河南境内建都的王朝和都城所在城市的名称。

(3)温家宝总理这次视察所到的漯河市临颍县境内,有一个著名的村庄这里集体经济发展,群众生活富裕,村风文明,她不仅是有名的旅游景点,而且是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榜样之一。请你写出这个村庄的名字。

【考点】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东汉的建立;三国鼎立的形成;北魏孝文帝改革.

【分析】(1)本题考查温总理到河南多次考察农业的原因.

(2)本题考查在河南建都的王朝和城市.

(3)本题考查南街村.

【解答】(1)由材料中“深入田间地头、来到农家小院、走进科研院所,看望广大农民群众和基层农业科技人员,考察春季农业生产.河南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大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农业,关心“三农”问题;说明河南是粮食生产大省,在全国农业中的地位重要.

(2)河南省地处中原,沃野千里,交通便利,在古代有许多王朝都在此建都.如:北宋定都开封;东汉定都洛阳;北魏早期定都平城,后来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曹魏早期定都许昌,后来曹丕定都洛阳等.

(3)南街村是临颍县城关镇紧靠京珠高速公路、京广铁路、107国道的全国十大名村,它是集体主义经济的代名词,著名红色旅游景点之一,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故答案为:

(1)说明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农业,关心“三农”问题;说明河南是粮食生产大省,在全国农业中的地位重要.

(2)如:北宋,定都开封;东汉,定都洛阳;北魏,早期定都平城,后来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曹魏,早期定都许昌,后来曹丕定都洛阳等.

(3)南街村.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河南省乡土历史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

25.(2014春?合川区校级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天下自唐季(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因何也?普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地神人之福也。唐季(末)以来,战衅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续资治通鉴长编》请回答:(1)“太祖”指何人?

(2)材料中指出“兵革不息”,其原因是什么?

(3)针对“普”的建议,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

【考点】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相关知识.

【解答】(1)由材料“太祖既得天下”“唐季以来”可知,“太祖”指的是宋太祖赵匡胤.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2)由材料“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末以来,兵祸连年,国家不安定的原因是节度使掌握兵权,实力强大,皇帝实力较弱.

(3)由材料“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可知,宋太祖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如:陆续解除节度使的权力,派文臣做地方官,并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从各地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这些措施的实施,将地方的行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了中央,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但也逐渐导致官僚机构和军队的不断膨胀,成为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主要原因.

故答案为:

(1)赵匡胤.

(2)节度使掌握兵权,实力强大,皇帝实力较弱.

(3)措施:陆续解除节度使的权力,派文臣做地方官,并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从各地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影响:将地方的行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了中央,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逐渐导致官僚机构和军队的不断膨胀,成为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主要原因.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准确掌握教材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

第6课北宋的政治 一.选择题 1.“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材料中宋太祖这一举措() ①造成重武轻文的局面②增强了军队作战能力 ③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④有利于士人受到尊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邵阳市志》载,1225年,理宗赵昀登基,用年号命名其曾领防御使的封地,并升邵州为宝庆府,宝庆之名始于此。据此判断,邵阳被称为“宝庆”是在()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元代 3.“黄袍加身”、“陈桥兵变”跟中国历史上哪位皇帝有关() A.唐太宗B.宋太祖C.宋太宗D.明成祖 4.五代政权中,他被称为“五代第一明君”,堪称照耀黑暗时代的一颗璀璨明星,他的努力为结束全国分裂割据的局面奠定一定基础。“他”是() A.朱温 B.李煜 C.赵匡胤D.柴荣 5.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这段话说明() A.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B.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 C.政治和儒家思想紧密结合 D.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6.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_____的办法,削弱相权() A.分化事权 B.减少数量 C.限制自由 D.使用亲信 7.宋太祖取得政权的方式是﹣() A.割据军阀进行叛乱 B.少数民族入主中原 C.朝中大将发动兵变 D.皇族内部争夺皇位 8.在宗法观念盛行的封建社会,姓氏也有贵贱之分。“赵”姓并不是中国最大的姓氏 但在《百家姓》中却排序第一,由此可推断出该作品可能出现在() A.西周 B.汉C.唐朝 D.北宋

9.以下不属于宋太祖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是() A.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B.各州府设通判 C.削弱相权 D.镇压黄巢起义 10.五代十国时期,北方五个政权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后唐、后汉、后晋、后梁、后周 B.后周、后梁、后唐、后晋、后汉 C.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D.后晋、后梁、后唐、后周、后汉 11.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实质上是() A.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 B.黄河流域封建政权的频繁更迭 C.阶级矛盾的严重激化 D.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和扩大 12.宋太祖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 A.分解宰相权力 B.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C.分散知州权力 D.防止武将专横跋扈 13.刚上完历史课,小明把一件黄色的夹克衫披在小亮的身上,同学们笑了,说:“你要政变啊!”你能判断出同学们模仿的是历史上的哪一幕() A.靖康之变 B.陈桥(驿)兵变C.玄武门之变D.葵丘会盟 14.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体现了宋朝的政策是() A.休养生息政策 B.重文轻武政策 C.重武轻文政策 D.对外开放政策 15.下列对宋代历史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经济发达但文化上并不繁荣 B.科技发达但政治上并不强大 C.军事强大但科技上并不先进 D.政治强大但经济上并不发达 16.北宋初年,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主要是吸取了哪一历史现象的教训() A.陈桥驿兵变B.唐朝后期藩镇割据 C.唐末农民战争 D.五代政权的频繁更替 17.隋唐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繁荣与开放的时期,使我国封建社会达到顶峰。此后出现了国家分裂、政权并立的() A.秦汉时期 B.南北朝时期C.五代十国时期 D.宋元时期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深圳市龙华新区万安学校教案表课题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贞观之治第2课时上课班级七(3)班 主备教师张凤瑜副备教师上课时间2015.3.6 教学目标知识与 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 过程与 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二帝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做出恰当的评价。 教具准备学图片、PPT、闪卡 教法运用导学法、激趣法、问题教学法、归纳法。 学法指导阅读、讲述、讨论探究、合作学习。 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导入新课(检查预习)评讲《新概念》第2课贞观之治 自主预习梳理部分练习题 梳理知识点提高认识为以下引出 新课作铺垫。 初 学 新 课 (初步探究)评讲《新概念》第2课贞观之治 选择题部分练习题 请1-2名学生典型发言, 其他学生补充发言 前后联系,升 华提高 根据史实联 系现实,启发 学生对现实 问题的思考, 学以致用。 引 导 释 疑 (合作学习)评讲《新概念》第2课贞观之治 材料分析题部分练习题 学生核对答案 结合目标﹑ 自主题阅读 课文,并作好 读书标记,发 现疑难,小组 互查互纠,组 长汇总疑难 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最新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1-6课知识点汇总

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581年,杨坚建立隋朝,都城长安,杨坚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2、隋统一的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3、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正式确立。 5、科举制度确定的意义(积极影响) 答:①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②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 1 300多年 6、隋朝的灭亡时间618年,灭亡的原因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导致农民起义爆发②营建东都洛阳,修建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③隋炀帝三次东征辽东,使人民无法正常从事生产劳动。④隋炀帝好大喜功,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①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②广纳贤才,知人善任。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的宰相。 ③政治方面。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 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 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④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⑤加强对西域的控制 补充:③④是贞观时期推行的一系列革新措施 3什么是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4、大臣魏征被称为可以知得失的镜子,“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是他回答唐太宗的话 5、武则天时期看到骆宾王的文章很爱惜 6、武则天时期的措施: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重视发展生产,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 定基础 7、唐玄宗与“开元盛世”(唐朝最鼎盛时期) (1)主要措施: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 (2)客观措施:①任用贤能。任用贤相姚崇和宋璟,实施了一系列改革。 ②政治方面。整顿吏治,裁减冗员。(亲自主持对县令的考试) ③经济方面。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④文化方面。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8、唐玄宗在位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 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补充题:科举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练习题第2课 “贞观之治”

第2课贞观之治 一、选择题 1.618年,建立唐朝的是() A、李渊 B、李世民 C、李建成 D、李元吉 2.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是() A、唐高祖李渊 B、唐太宗李世民 C、武则天 D、唐玄宗李隆基 3.吸取隋亡教训,非常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赋税劳役,并“戒奢从简”的唐朝皇帝是() A、唐高祖李渊 B、唐太宗李世民 C、武则天 D、唐玄宗李隆基 4.唐太宗实行的下列措施中,直接促进了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是() A、轻徭薄赋 B、 C、重视纳谏 D、加强中央权力 5.下列被唐太宗重用的人才是() ①魏征②房玄龄③杜如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6.唐太宗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这是他在失去了一位重要的大臣后说的,这位大臣是()A、魏征B、杜如晦C、姚崇D、李靖 7.唐太宗虚心纳谏的根本目的是() A、笼络人才 B、维护封建统治 C、做一代名君 D、减少决策失误 8.中国历史上称唐太宗的统治时期为() A、光武中兴 B、文景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9.“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①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减轻人们负担②注意任用贤才,虚心纳谏,知人善任,唯才是举③开通运河,促进南北经济交流④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加强行政职能⑤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10. 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中有“唐宗宋祖”之句,“唐宗”指的是 ( ) A、唐太宗 B、唐玄宗 C、唐高祖 D、.唐高宗 11. 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曾有人评价她: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她是()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新人教版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唐朝的建立和统一。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任用贤良,虚怀纳谏,推行三省六部制,发展科举制,轻徭薄赋。“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开元盛世”。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图像及文字资料创设教学情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以及对历史杰出人物的人格品质的感悟。 【教学重点】 “贞观之治”、武则天和“开元盛世”。 【教学难点】 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评价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言: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的世界上声名显赫。你是否知道在唐朝前期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局面?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做出了哪些贡献?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师:隋炀帝被杀后,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随后消灭了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平定了全国。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 师:唐太宗在位20多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魏征死后,唐太宗痛惜失去一面可以知得失的“镜子”。唐太宗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当时朝中人才济济,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 多媒体展示唐太宗画像 师:请同学们了解一下魏征 师:魏征(580—643年)字玄成。唐初政治家。他好犯颜直谏,前后陈谏二百余事,深为太宗器重,迁为尚书左丞。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贞观之治》精品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贞观之治》精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评价唐太宗和武则天的统治,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多媒体播放影视片断及文献资料,学生查找唐太宗、武则天相关资料,采用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唐太宗、武则天的开明思想及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二、教学重点 1、唐朝建立的背景 2、“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 教学难点 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 三、课前准备 学生查找与唐太宗、武则天统治相关的资料。 四、互动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学生漫谈“你所熟悉的武则天是一位怎样的皇帝?”

(二)学习过程(精彩课堂,展现独特自我) 一、自主学习(我的课堂,我的舞台) 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1、唐朝的建立:时间年,建立者是李渊(唐高祖),都城在。高祖退位以后,传位于李世民即唐太宗,年号。 2、贞观之治: (1)原因:①吸取的教训;②轻徭薄赋,发展生产;③皇帝勤于政事,大臣廉洁奉公;④提倡节俭;⑤合并;⑥任用贤才和虚心(任命房玄龄和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重用敢于直言的)。 (2)结果: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 动脑筋:读一下课本第8页唐太宗的那段话,想一想他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3、武则天:(1)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称帝后将国号改为。 (2)统治措施:①继续实行发展的政策;②继续注意选拔贤才。 武则天统治期间,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 二、合作探究:(发现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有价值) 1、经过上面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在小组内讨论研究。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检测作业

2020年春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第6课北宋的政治检测作业 一、选择题 1.假如让你拍摄一部以唐朝历史为题材的电视据,下列哪一情景不可能出现() A.武则天选贤任能发展生产B.吐蕃使者来长安求亲 C.唐玄宗整顿吏治注重文教D.唐太宗平定安史之乱 2.据学者统计“北宋一朝科举考试共录取文士 60035人,平均每年约 360人;武举考试共录取武士868人,平均每年约5人。”宋代还规定文武官员在任期间,文臣考核升迁的年限比武臣短。据此可知,宋代的国策是() A.重文轻武B.休养生息 C.重农抑商D.科教兴国 3.著名文化学者王立群这样评价古代一位帝王:“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旗冕。披旗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还一个,盛世繁华,文煌武烈。”他评价的是() A.秦王嬴政B.汉高祖刘邦C.唐太宗李世民D.宋太祖赵匡胤4.“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危害之大。”宋太祖这一政治理念实施后产生的影响是() ①造成重武轻文的局面②使得军队战斗力增强 ③士人更加受到尊重④提高了官僚集团的整体素质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③④D.②③ 5.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了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将军,做铁莫做针。”材料说明宋朝的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政策,以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A.重武轻文B.重农抑商C.奖励耕战D.重文轻武 6.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下列措施中最符合这一治国理念的是()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 教案

《北宋的政治》教案备课时间课题北宋的政治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了解赵匡胤建立北宋、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等基本史 实,了解赵匡胤实施集权措施的背景条件,具体的措施,这些措 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历史结果。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赵匡胤为什么要实施集权的原因,和具体的措施 的分析,培养学生总结归纳、抓住重点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 价值观 认识到赵匡胤的举措带来的问题——他的集权措施有失 偏颇,导致宋朝的积贫积弱,从而我们做的任何事情, 要辩证地、长远的看问题的结论。认识到在封建时代, 君主的权利是在不断加强的,任何封建统治者都跳不出 这个历史的铁律。 教学 重点 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重文轻武政策的表现与影响 教学 难点 赵匡胤集权措施的内容和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 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阅读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故事,了解北宋建立的基本内 容 讲授新课: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一)北宋的建立 老师讲述:北宋建立的时间、地点、建立者、方式 环节时间 3 5

(二)局部的统一 教师设问:北宋建立后,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有没有结 束?对于藩镇割据局面,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都做了哪些努 力? 学生看书本回答问题。 教师归纳:北宋完成的是局部的统一。 (三)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太祖问:“天下自唐季(唐朝末期)以来,数十年间,帝王 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赵普回答:“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 他奇巧,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让学生分析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原因是什么?提 出了哪些解决的措施? 教师归纳:赵匡胤本人是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当上皇 帝的。为了防止类似兵变的重演,也必须加强中央集权。 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导入,宋太祖都有从哪些方面加强中央集 权的? 课件展示:措施(1)、军权(削其精兵) ①、“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将领兵权 ②、统调分离,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 重而无发兵之权 设立枢密院,枢密院有调兵权但不直接统领军队;统领军队 的将帅却无调兵权”。教师讲述:枢密院调兵要奏禀皇上, 没有皇帝的命令,任何人无权调动军队。 17 ③更戍法: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使兵不识将,将 不专兵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项措施的利与弊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习题精选一、选择题: 1.世界各国开始把中国人成为“唐人”开始于( ) A.明朝 B.清朝 C.隋朝 D.唐朝 2.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 ) A.晁错 B.玄奘 C.鉴真 D.僧一行 3.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是( ) A.阿倍仲麻吕 B.崔志远 C.尺带珠丹 D.玄奘 4.今天的印度半岛,唐朝时成为( ) A.天竺 B.波斯 C.大秦 D.大食 5.传说中的唐僧取经的故事发生在( ) A.唐太宗时 B.武则天时 C.唐玄宗时 D.唐中宗时 6.进口产物居唐朝首位的是( ) A.大秦 B.天竺 C.新罗 D.波斯 7.《大唐西域记》的作者是( ) A.崔志远 B.鉴真 C.晁衡 D.玄奘 8.唐朝时期,外贸活动频繁的诚实有( ) ①长安②洛阳③广州④扬州⑤敦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

9.下列事件不属于中国与日本交往的史实是( ) A.日本商人来中国经商,日本物品居唐朝进口首位 B.贞观年间来中国的遣唐使有10多批 C.日本人参照汉字创制了文字 D.由鉴真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 10.唐朝与亚、非、欧各国友好往来达到前所未有的盛况,其根本原因是 A.对外交流非常便利 B.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C.采取开放的对外政策 D.制度先进,疆域广大 二、列举题: 11.列举唐朝对外交往活跃时有频繁外贸活动的城市。 12.列举唐朝时中日、中印交往中的著名使者。 13.列举与唐朝往来密切的三个亚洲国家。 三、读图题: 14.图中的人物是谁? 15.他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16.我们应该如何评价他? 17.他有什么著作? 参考答案: 1.D2. C3. D4. A5. A6.C7.D8.A9.A10.B 11.长安、洛阳、广州、扬州 12.鉴真、玄奘 13.日本、新罗、天竺 14.玄奘15.西游天竺,求取佛经。16.他是著名的佛学大师 17.《大唐西域记》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贞观之治教案(新人教版)

第2课《贞观之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唐朝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 了解唐太宗李世民和武则天的基本史实,掌握唐太宗、武则天的治国方法,了解他们对唐朝的贡献。 知道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初步掌握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 〔过程与方法〕 放映有关唐太宗、武则天的影视片断,或阅读与唐朝建立的相关文章。选读唐太宗、武则天的故事。引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自主获得历史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与真实的历史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认识。 组织班级展开读与唐太宗、武则天有关的历史故事、历史书报的活动,交流读书体会;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对唐太宗、武则天进行正确的评价。学生可利用他人的想法激发自己新的灵感,从而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引导学生搜集有关唐太宗和武则天的历史资料,作为课堂学习的补充,以便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评价唐太宗作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所发挥的作用,使学生从学习中感受到唐太宗这一历史人物的人格品质。 了解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认同武则天的政绩,以及她在唐朝“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作用。 了解“贞观之治”及武则天统治时期政治的稳定,离不开忠臣良将的辅佐和广大人民的勤劳,当然也离不开唐太宗、武则天的个人政治才干。 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进步性改良措施,将促进社会的发展;让学生体会,今天祖国繁荣发展的盛世景象离不开改革开放的实行,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及其突破 本课的学习重点是“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可采用课前搜集有关资料、观看影视片断、合作交流、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完成重点内容的学习。 本课学习的难点是对唐太宗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让学生先谈印象中唐太宗,然后再通过学习历史事实,了解历史上唐太宗,逐步达到对这一历史人物全面评价的目的。 课前导学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练习题及答案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知能演练提升 一、选择题 1.某校七年级(2)班同学要表演一场有关隋朝灭亡、唐朝建立的课本剧,请你为此剧挑选应该出场的人物( ) ①隋文帝②隋炀帝③唐高祖④唐高宗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贞观纪念碑是西安曲江大唐不夜城的地标性雕塑,由骑马像及周围的附属雕塑组成。纪念碑正面雕刻“贞观之治”四字,背面为《贞观政要》名录数百字,反映了大唐帝国的繁荣盛况。纪念碑顶部是谁的骑马像( ) A.隋文帝杨坚 B.隋炀帝杨广 C.唐高祖李渊 D.唐太宗李世民 3.贞观初年,太宗常常告诫臣下不可浪费民力,他主张( ) A.统一铸造五铢钱 B.轻徭薄赋 C.废除丞相 D.闭关锁国 4.假如你是贞观年间的一位大臣,你可以感受到当时政治的一大特色是( ) A.选贤用能,唯才是举 B.任人唯亲,独断专行 C.猜疑妒忌,刚愎自用 D.不惜民力,统治残暴 5.唐诗往往折射了时代特征。下列诗句直接反映唐玄宗时社会经济盛况的是( ) 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D.千歌百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6.某影视公司准备拍摄一部电视连续剧。请根据下列几集的名称,判断该电视连续剧是( ) B.《武则天》 C.《贞观长歌》 D.《三国演义》 ★7.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右图),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下列是四位同学根据自己掌握的历史知识,为武则天撰写的碑文,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

A.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提高了妇女地位,开启历史先河 B.重用人才,发展农业,社会经济继续发展,“政启开元” C.善于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 D.开凿大运河,造福后世 8.王谠在《唐语林》中写道:“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 )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二、材料分析题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电视连续剧《贞观长歌》堪称唐初战争与和平的雄浑史诗,既向观众展示了一幅英雄辈出、风云际会的壮丽画卷,又让人们领略到了处在民族交融时代里和谐开放、浪漫多彩的盛世唐风,使 得作品成为一曲历史的长歌。 材料二(唐太宗)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材料三唐太宗李世民亲历了隋末的社会大动荡,他以隋炀帝杨广的破家亡国为戒,接受隋末农民 起义的教训……在政治上励精图治,实行了一系列的开明政策和措施,政绩卓著……太宗以隋炀帝 拒谏饰非为鉴,虚怀博纳,从谏如流……因此皇帝能够较好地实行“君道”,避免和纠正了很多错误……根据举贤任能的原则,用贤良,退奸佞,因而忠贤满朝,人才济济……重视地方政治,慎择刺史,吏治比较清明。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贞观之治》(1)电视连续剧《贞观长歌》的主人公是谁?在你的心目中,他是一位怎样的皇帝? (2)材料二中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说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你能否举出历史上“水能 覆舟”的两个例子? (3)材料三概述了唐太宗统治时期的政治状况,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什么?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课导学案(附答案)

第2课“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二、唐太宗“贞观之治” 1、主要内容措施:①吸取隋亡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②重视发展生产,开垦荒地、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③崇尚节俭,节制享受欲望。 ④合并州县,整顿吏治。 ⑤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房谋杜断”—房玄龄和 杜如晦;魏征为著名谏臣。 ⑥大兴学校,发展科举。 2、效果评价: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 力逐步加强,成为世界上的强国,我国的封建制度发 展到顶峰。 3.秦亡汉兴,隋亡唐兴有什么共同之处? 答:秦隋:都完成了统一后很快灭亡;都是因为统治者的残暴无道,整治黑暗;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汉唐:统治者都吸取了前朝的教训,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都轻徭薄赋,整顿吏治,任用贤良;都成为影响 当时世界的大国。 三、女皇武则天 1、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2、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 策,使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 启开元,治宏贞观” 本课考点精练 一、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唐太宗的政治主张的有() A、皇帝要勤于政事 B、大臣要廉洁奉公 C、政府要轻徭薄赋 D、君臣要讲气派 2、我们今天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 )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她临朝处政,开创殿试 C、她重用人才,奖励农业生产 D、她在“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之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3、“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说出此话的皇帝是() A、汉高祖 B、汉光武帝 C、唐高祖 D、唐太宗 4、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的著名谏臣是 ( )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姚崇 5、你可知道隋炀帝是在何时被部将所杀死的吗? ( ) A、589年 B、618年 C、907年 D、1840年 6、唐太宗与汉文帝有哪些共同之处() ①提倡节俭,节制欲望②轻徭薄赋 ③曾经免除田租④励精图治,出现盛世局面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被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统治者是() A、李渊 B、李世民 C、武则天 D、李隆基 8、以下著名大臣中,是武则天提拔起来的是() A、长孙无忌 B、魏征 C、房玄龄 D、姚崇 9、《沁园春·雪》中提到了“唐宗宋祖”,这里的“唐宗”指的是() A、唐高宜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10、唐太宗革除“民少吏多”弊政的直接目的是() A、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B、减轻人民的负担 C、改善君民关系 D、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二、材料分析题: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说课稿

第2课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接下来,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八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课程标准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唐玄宗和“开元盛世”,掌握唐朝兴盛的原因,认识李世民、武则天等历史人物,通过对这一时期历史的学习,不断增强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对祖国历史的学习兴趣,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加深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2课,从内容上来看,本课主要讲述唐太宗,武则天以及唐玄宗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情况,从结构上来看,本课起到了过渡承接的作用,上承隋朝文明,下启盛唐新气象,因此,学好这一课,对学好这一个单元和整个唐朝历史至关重要。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对的是七年级的学生,该年龄段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活跃,求知欲望强烈,对历史课感兴趣,喜欢听历史故事,容易被新奇的事物吸引,但是认识问题大多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缺乏对事物深入的理解与分析,未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以及正确的史

观,活泼好动,注意力分散,喜欢发表不同的见解。 四、教学目标 依据以上的课程标准分析与教材分析,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唐朝的建立,了解“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与女皇武则天的统治,掌握唐朝繁荣兴盛的原因,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从艺术作品中看到历史的能力,在分组讨论中学会与老师、同学共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能够积极吸取他人的正确见解,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学习心得和经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明白“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认识虚心接受他人正确意见的好处。并从对唐朝的强盛的学习中,树立民族自尊性和自豪感。 五、重难点 重点:唐朝建立的时间,开国皇帝、“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难点:评价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 六、教法学法 教法:鉴于以上的学情分析和教材分析,本课我将采用文献研究法,多媒体教学法,以及问题探究法辅助讲授法来进行授课。

【精品教案】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精品教案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评价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武媚娘传奇》主题曲——无字碑) 一生飘泊摆渡临岸却孤独 问天地向谁倾诉 千载历史我回顾 恩怨情仇怎堪数 帝王家终究是不归路 玄武兵变沧桑马蹄声声乱 …… 无字碑,为武则天所立。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区西北方五十公里处的乾陵。完整巨石,通高7.53米,宽2.1米,厚1.649米,重达百吨。对于武则天为什么在自己的墓碑上一字不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唐朝,了解这段历史。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1.学生阅读教材“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一目,说出唐朝建立的时间,开国皇帝是谁,都城在什么地方。 2.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最后再次强调并归纳学生的回答。 3.课前指导学生查阅相关史料,了解“玄武门之变”的故事,并在课上分享交流。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的天策上将、唐高祖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市)大内皇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最终李世民设计在玄武门杀死了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三弟齐王李元吉,据传李世民逼迫其父唐高祖李渊立自己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4.材料展示 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5.教师讲述:唐太宗说这段话既是用来提醒自己与当朝为政的官员,也是为了警示后人。唐太宗时刻提醒自己以古为镜、以人为镜,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那么,他是怎样以古为镜、以人为镜的呢? 6.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有关唐太宗的治国策略的基本史实。(比较学习“贞观之治”“贞观遗风”与“开元盛世”)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政治完善三省六部制;减省刑罚 经济 减轻人民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用人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形成局面“贞观之治” 7.读教材,合作探究,在唐太宗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 提示:(1)主观原因: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同步练习(包含答案)

第6课北宋的政治 (答案见后) 一、单项选择题 1. 《百家姓》是一本关于中文姓氏的儿童启蒙读物,是北宋初年一个书生编撰的。据考证,该书前几个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的,其中为首是“赵”姓。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推测,其主要原因是() A. 当时赵姓人口多 B. 赵姓起源很早 C. 编者姓赵 D. 宋朝皇帝姓赵 2. “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这段史料记载的历史事件是() A. 五代十国更迭 B. 赵匡胤陈桥驿兵变 C. 朱温建立后梁 D. 太祖杯酒释兵权 3. 北宋的建立对中国历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关于北宋建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后唐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夺取政权,建立北宋 B. 北宋定都洛阳 C. 北宋的建立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再次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D. 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4. 北宋初年,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主要是吸取了哪一历史现象的教训?() A. 陈桥驿兵变 B. 唐末以来武将跋扈的局面 C. 黄巢起义 D. 隋炀帝的暴政 5. 右图展示的是宋朝的一位皇帝用这种办法解除了一些大将和节度使的兵权,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的故事。这位皇帝是() A. 赵匡胤 B. 李世民 C. 刘彻 D. 嬴政 6. 宋太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在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

施。下列措施中属于军事方面的是() A.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并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B. 重用文臣,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 C. 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政收归中央 D. 在宰相之下设置若干副宰相,与宰相共同议政 7. 以下四幅图片,反映了中国古代不同朝代的政府机构设置情况。其中,属于北宋的是() 8. 北宋初年,大将符彦卿驻军大名府,专横一时,目中无人,963年,太祖任命京官周渭为济知县。周渭到任时,符彦卿到城外迎接,周渭却趾高气扬,仅在马上拱手作揖而已。见此情景,符彦卿心中不满,但却无可奈何。其原因是() A. 周渭是朝廷命官,身份特殊 B. 地方权力分离,互不统属 C. 节度使职位低于知县 D. 地方节度使由知县负责任命 9. 宋代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通判还有一职责,“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刺举以闻”。由此可见,通判() A. 单独掌握地方的行政权 B. 掌握地方的军、政、财权 C. 行使对地方的监察权 D. 兼有地方的监察和行政权 10. 转运使是我国唐代以后各王朝主管运输事务的中央或地方官职。北宋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实行这一措施的最主要目的是() A. 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 精品教案【精品】

第6课北宋的政治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哈赵匡胤建立北宋、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等基本史实;了解赵匡胤实施集权措施的背景条件,具体的措施,这些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历史结果。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赵匡胤为什么要实施集权的原因,和具体的措施的分析,培养学生总结归纳、抓住重点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赵匡胤的举措带来的问题——他的集权措施有失偏颇,导致宋朝的积贫积弱,从而得我们做任何事情,要辩证地、长远的看问题的结论。认识到在封建时代,君主的权力是在不断加强的,任何封建统治者都跳不出这个历史的铁律。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赵匡胤改革的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后果 教学难点:赵匡胤集权措施的结果和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赵匡胤本来是周世宗手下得力大将,跟随周世宗南征北战,立下不少战功。周世宗在世的时候,十分信任赵匡胤,派他做禁军统帅,官名叫殿前都点检。禁军是后周一支最精锐的部队。 世宗一死,军权落在赵匡胤手里。公元960年春节,后周朝廷正在举行朝见大礼的时候,忽然接到边境送来的紧急战报,说北汉国主和辽朝联合,出兵攻打后周边境。 大臣们慌作一团,后来由范质、王溥作主,派赵匡胤带兵抵抗。 在陈桥驿赵匡胤的部下把早已准备好的一件黄袍,七手八脚地被在赵匡胤身上。大伙跪倒在地上磕了几个头,高呼“万岁”。接着,又推又拉,把赵匡胤扶上马,请他一起回京城。 这段历史,为多为后人津津乐道,还成为一个成语“黄袍加身”,在此之后,赵匡胤是怎样统治宋朝的?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6课北宋的政治,了解一下宋太祖的政策得失。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北宋的建立 1.(多媒体展示宋太祖的画像)教师讲述:宋朝建立的基本情况?(960年,后周禁军首领赵匡胤(宋太祖)发动兵变,改国号为宋,定都东京(今开封),史称北宋。) 目标导学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一)条件——吸取历史教训 1.教师简略地介绍,五代十国时期,政局动荡不止,王朝个个短命(多媒体展示五代十国存在的时间图表) 2.教师需要讲讲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多媒体链接杯酒释兵权的故事)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提示: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首先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练习 新人教版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知识管理】 知识点1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唐朝建立: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贞观之治: (1)背景:626年,唐太宗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吸取隋朝速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2)革新措施:①在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②在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③在边防上,唐太宗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3)表现: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知识点2 女皇帝武则天 地位: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国号为周。 措施: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扩大统治基础;继续推行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影响: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以巩固和开拓。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3 开元盛世 背景:唐玄宗即位以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在贤相姚崇和宋璟的辅佐下,采取了一系列改革。 措施:整顿吏治,裁撤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表现: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基础过关】 知识点1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的世界上声名显赫。这个朝代的建立者是(A) A.李渊 B.李世民 C.李治 D.李隆基 2.《百家讲坛》是深受大家喜爱的节目,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孟宪实在《百家讲坛》作了“太宗继位”“魏征进谏”“以民为本”等系列讲座。由此推知他所讲的主题是( B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3.房玄龄富于谋断,杜如晦善断大事,唐太宗重用他们做宰相,这表明唐太宗(D) A.重视发展生产 B.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提倡节俭 D.注重任用贤才 4.下列革新措施中,不属于贞观时期的是(C) A.完善三省六部制 B.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C.统一南北币制 D.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知识点2 女皇帝武则天 5.“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她改名为‘曌’,认为自己好像日、月一样崇高,凌挂于天空之上。”“她”是( C )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6.武则天当政时代,在科举制度上的改革和创新主要体现在(C)

新人教版2019七年级历史下册二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时作业(含答案)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6课北宋的政治 课前自主预习 知识点1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北宋建立和统一 ( 1 )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他的部下拥立他当皇帝。他随即回师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 ( 2 )统一: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2.加强中央集权 ( 1 )措施

( 2 )作用: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知识点2 重文轻武的政策 3.目的: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4.措施 ( 1 )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这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 ( 2 )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科举制的发展,对宋朝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5.影响: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课堂基础达标 知识点1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赵匡胤穿龙袍——改朝换代”这一歇后语指的历史事件是( B ) A.杯酒释兵权 B.陈桥兵变

2016新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xx” 一、xx朝的建立和xx二世 1、唐朝建立时间、开国皇帝、都城:618年、李渊、长安。 2、626年,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李世民就是唐太宗,唐二世。 二、“贞观之治”是怎样出现的(或者唐太宗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出现了什么样的局面? 答: 1、贞观措施: (1)政治上①吸取隋亡的教训②任用贤才魏征、房玄龄、杜如晦③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④制定法律,减轻刑罚⑤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⑥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2)经济上①减轻劳役负担②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3)军事上,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2、xx局面: 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史称“贞观之治”。 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什么唐太宗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喻成舟与水的关系?答: 作为皇帝要勤政爱民,人民可以拥护你成为统治者,也可以推翻你的统治。唐初统治者接受隋亡的教训,把君主比成舟,把人民比成水。 四、女皇帝xx

1、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武则天。 2、武则天对历史的贡献(为什么说武则天的统治“治宏贞观,政启开元”?) 答: ①武则天在位,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这是历史上肯定武则天的主要原因) ②大力发展科举制,破格选拔人才③治宏贞观,政启开元,为开元盛世出现打下基础。 五、开元xx 1、唐朝起止时间?唐朝两个盛世局面及在位皇帝?两个盛世的共同表现?共同原因?得到的启示? 答: 唐朝(618年-907年), 唐朝有两个盛世(唐太宗“贞观之治”、唐玄宗“开元盛世”) xx表现(xx景象): 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人民生活安定。 共同原因: 统治者重视发展农业生产,重用贤才。 启示: 要重视农业生产,关注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是什么意思?描绘了什么时期的什么景象?为什么说是“全盛日”?答: 想一想唐玄宗开元年间,小城镇也有上万人家。农业丰收,稻米看起来像流油一样,粮食装满了所有仓库。描绘了唐玄宗“开元盛世”时期的繁荣景象。 因为唐玄宗开元年间,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