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城县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

汝城县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
汝城县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

加快实现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发展的研究报告

刘多多

根据国家主体功能区定位,我县为限制发展地区。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如何实现产业转型发展,如何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从而达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目标,是值得认真研究探讨的课题。

一、我县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一)基本情况

1、自然条件

(1)地理状况

汝城县位于湖南省东南部,湘、粤、赣三省交界处。北通资兴市、桂东县,南连广东省仁化县、乐昌县,东接江西省崇义县,西邻宜章县。史称“内为衡(阳)宝(庆)门户,外扼赣粤咽喉”。地理座标为东经113°16′17″—113°59′21″,北纬25°19′05″—25°52′27″之间。南北长63公里,东西宽72公里,总面积2400.52平方公里。辖12个乡、3个民族乡、8个镇,总人口近40万。

汝城县地处南岭山脉中段与罗霄山脉南端之交接部,四周群山环抱,境内山峦叠嶂,总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中部凹陷形成一山间长条形盆地。境内以山地为主,平均海拔1500m,最高点五指峰1723.6m,最低点三江口,海拔160m。有大小河流696条,五大主要河流为浙水、沤江、滁水、赣江上犹水、北江城口水,分别源于湘江水系、赣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地下水资源丰富,主要有热水镇高温地下热水和罗泉大汤中温地下温泉。土壤主要有红壤、山地黄棕壤、水稻土、山地划甸土、紫色土、旱土等。属中亚热带温润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水充沛,

阳光充足。年均气温16.6?,降水1546mm,无霜期273天。

(2)地质状况

汝城县地层分布不全,自无古界至新生界除寒武纪上组、奥陶系、志留系及三迭系外,其余均有分布。主要有震旦系、寒武系、泥盆系、碳系、二迭系、侏罗系、白垩系、第四系地层。地质构造复杂,主要经加里东、新华夏系、燕山期等构造运动。境内岩浆分布面积较大,约为540平方公里,主要是印支期侵入体和燕山期侵入体。所见岩体呈岩基、岩珠、岩枝、岩脉产出。

2、气候条件

汝城县地处南岭山脉北麓,境内地形起伏,高山深谷彼此相间,组成300米以下、300—500米、500—800米、800—1000米和1200米以上五级夷平面。丘陵和山地是汝城县主要的地形地貌,它对北方南下的冷空气起阻挡抬升作用,对西南暖湿气流起屏障作用,使汝城县的气候除了有亚热带湿润气候的主要特征外,还有明显的地方性小气候特征。即有光、热、水同季而且配合良好的四季分明的大气候特征,也有因地形地貌影响,使光、热、水等气候要素重新分配,形成气温北高南低、降水南多西少,局地存在暖区和降水集中区的小气候。

汝城县降水充沛,年平均雨量为1546.3mm,比全市平均多56mm,比全省平均多116mm,是全国平均年降水量的2.34倍,是个暴雨多发区。一年中,4、5、6、8月是我县降水高峰期,7月是汛期降水量的低谷,也是夏旱容易发生时期。

3、森林资源状况

全县林业用地190601.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9.40%。现有活立木总蓄积82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5.44%.

境内现有木本植物有83科677种,以壳斗科、杉科、松科、樟科、

木兰科分布最广。珍稀树种主要有银杏、福建柏、三尖杉、华南五针松、凹叶厚朴、华南栲、百日青、红豆杉、金叶白兰、檫木、大果马蹄荷、小叶黄杞、窄叶竹柏、香樟、楠木等。用材树种主要有:杉木、马尾松、国外松、梓木、栓皮栎、樟树、冬青、油桐、水青岗、苦槠、甜槠、酸枣、柏木、楠竹等。灌木林主要有桎木、柃木、杜鹃、胡枝子、白栎、盐肤木等,草本植物主要有五节芒、铁芒箕、沙草、蕨类等。

此外,境内现有野生动物100余种,以兽类、蛙蛇为最多。珍稀野生动物主要有:华南虎、猕猴、羚羊、穿山甲、水獭、水鹿、花面狸、竹鼠、白鹇、白冠长尾雉、红腹锦雉、白腹锦雉、山鹰、红嘴相思鸟、绿嘴相思鸟、猴面鹰、红角鸟、虎纹蛙、娃娃鱼、银环蛇、眼镜王蛇等。

(二)经济发展现状、主要特征

汝城县2005年GDP26.784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626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4.220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9378亿元;2010年GDP26.280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024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9.326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9.929亿元;

汝城县辖23个乡镇,其中建制镇有城关、土桥、三星、大坪、暖水、小垣、热水等7个,2005年、2010年末城镇人口分别为10.08万人、10.58万人。

汝城县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主要表现在:一是发展基础薄弱,发展后劲不强。人均生产总值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8%,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仅相当于全国水平的6%,农民人均纯收入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当于全国人均水平的55%略强。以上指标也远低于全省、全市及大多数县市人均水平。人均水平低,发展的基础较弱。二是资源依赖性强,工业结构不尽合理。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2009年矿产经济所占比重为71.6%,矿业占主导。由于对矿产依存过高,导致

工业乃至整个县域经济随市场的风云变幻大幅波动。科技含量低,产品创新不足,加工增值能力弱,企业扩大再生产能力不强,导致资源枯竭加快,生态形势趋紧,环保压力加重。三是二元结构突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由于长期对城乡实行的差别管理形成难以逾越的障碍,城乡居民收入由2005年的3.8:1扩大到2009年的5:1。农村的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相对落后,社会保障功能还不够完善。

(二)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历程和贡献评述

1.形成背景

汝城县矿产开发历史悠久,解放前汝城钨矿就已经开采,全县矿业已基本形成了“采矿—选矿—加工”的生产格局,矿业经济在2004年以后得到快速的发展,特别是大坪铁矿得到了较好地开发利用,矿业已成为汝城县第一大支柱产业。

全县现有各类矿山企业106个,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3个,股份有限公司17个,集体企业3个,外资企业1个,私人企业82个;按矿产分类,铁矿13个,钨矿4个,煤矿1个,地热1个,铅锌2个,萤石2个,钾长石6个,石灰岩52个,砖瓦粘土20个,河砂3个,辉绿岩1个,大理岩1个;按开采规模分类,中型矿山5个,小型矿山及小矿山101个。

2、发展情况及主要贡献

2006-2008年期间,国家经济处于高速发展期,市场对矿产品需求很大,大部分矿产品价格不断走高,全县矿山开采规模一直处理较高水平,矿业收入在汝城县国民经济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矿产税收在财政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59.89%、60.4%、50.44%。2007年矿业生产总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72.4%,矿产企业上交税金15649万元,占全县工业企业税金的79.9%。2005年采掘业增加值7.3911亿元,2010年采掘业

增加值4.8193亿元,2005年末采掘业从业人数1.21万人,2010年末采掘业从业人数1.85万人。

目前进行开发利用的矿种主要有钨、钼、铋、铅、锌、锡、铁、煤、铜、钾长石、石灰岩、萤石、地热、粘土等14种。

全县矿业以采选业为主,采选业生产结构又以采掘为主、选矿次之,主要产品为初级矿产品。矿产品深加工及尾矿砂回收利用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在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过程中,对矿产资源的保护力度有所加强,“三率”水平有所提高,矿业秩序有明显好转、矿业权的市场运作也取得一定的成果。虽然,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对全县矿业经济造成很大的影响,大部分矿山处理停产或半停产状态。但汝城县作为矿产资源大县,在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工业化过程中,仍将依托资源优势,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培育大型矿业集团,大力发展矿产品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提高矿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以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的矿业经济在全县的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我县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发展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一)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储量勘察

⑴能源矿产

①煤

本县煤矿赋存于下石炭统测水组、下侏罗统、上二叠统斗岭组地层中。如文明乡良田下石炭统测水组、土桥乡黄家村上二叠统斗岭组、延寿乡下洞的下侏罗统地层中均有煤层赋存。汝城县的煤矿资源比较缺乏,主要分布在文明乡的良田煤矿,原省煤炭局129地质队只对本县良田煤炭资源情况进行过勘探。现保有资源储量28.1万吨,为无烟煤,可分十

层,第四、五、七层为可采煤层,煤层厚度最厚可达7.5米,一般为1.5米,固定炭含量高、发热量高,灰分11.55-35.24%,硫分0.95-2.1%,属中-高灰分,特低磷无烟煤,适于做生活用煤。另外,在土桥镇东沙、马桥荷塘坳等地有煤矿点。

②铀矿

本县铀矿资源丰富,原已查明大型矿床一处,分布在集龙与江西崇义县交界处,矿跨两省。小型矿床2处,分布在热水、大坪,另外在这一地区还发现了多处铀矿点,从2004年起中央投资对九曲岭、九龙径——秀才洞、独松、黄勒、三江口等六个地区的铀矿点进行勘查。

③地热

本县热水镇的地下热水的形成与逐川——热水大断裂有关。1978至1980年水文地质一队对该地下热水进行过勘探,求出此地下热水5540吨/日,流量水温为90-91?的可采水量为3396吨/日,天然流量3000吨/日。天然热流量为3587大卡/秒。90?以上的远景水流量为14740吨/日,热水的流量和温度都很稳定。

该地下热水无色透明,有硫化氢气味。PH值8.1-8.8,呈弱碱性,矿化度0.13-0.17δ/L,总硬度为5.3-44.6δ/L,阳离子含量以钠为主,次为SO42-、CO2,C l和NO3含量近于零。还含硅、钙、锂、硼、硫,特别是还含氟和氡。其含量符合医疗矿泉标准,适合矿泉医疗保健。

⑵黑色金属

①铁矿

一九五八年大跃进时,省里为解决湘潭钢铁公司的铁矿资源基地问题,省冶金局勘探公司二○六地质队受命勘查本县大坪铁矿。一九七四-一九七五年该队又追加大坪铁矿风光寨露采矿段勘探,前后共获得B+C级储量12334.8万吨,保有储量4505.968万吨。

大坪铁矿面积约五十平方公里,东西南北宽均约为7公里,矿体露头断续长度3000~5000米。矿体分布在大坪乡东、南、西三面山头上,呈一不连续的弧形或半椭圆形,矿体走向为北北东、南南西,矿体的厚度变化无论沿走向或倾向变化均不大。东区为 3.38~4.57米,西区为3.4~5.06米,平均厚度为4.0米。

大坪铁矿矿石的铁含量比较稳定,其变化规律是沿矿体走向变化很小,沿倾向却变化较大,地表含铁高,深部含铁低,即地表多富矿深部多贫矿,平均品位地表为47.192%,深部则为35.93%。矿石杂质含量较低,平均含硫量为0.15%,磷为0.2896%。

②锰矿

根据汝城县第一轮矿规所载,永丰东沙泥盆地层砂岩,板岩中产锰,平均品位20~25%。

⑶有色金属

本县地处南岭东西构造带,此带是一条多金属成矿带,自清代以来就受到地质工作者,采矿业者的青睐和重视。新中国成立以后,冶金二○六地质队,地质系统区调队,四○八队、湘南地质队对汝城县的有色金属做过勘查工作。最近几年省国土资源厅又安排省有色地质勘查研究院和省冶金一总队及湖南省地质勘察院等单位在本县对十个矿区开展钨、钼、铋、铜、铝、锌、银等有色金属矿的勘查。

①以钨为主的有色金属矿

本县以钨矿为主的有色金属资源丰富,除钨以外还有与钨共生或伴生的锡、钼、铋、铅、锌、铜、锑,另有少量的金、银等十余种有色金属和贵重金属。主要分布在本县南面砖头坳,小垣、井坡一带,其次分布在县东面和东北面。

以钨为主的有色金属矿床有砖头坳钨矿床、塘丘钨锡矿床、头天门

钨矿床、大山钨矿床、大围山钨矿床、高坳钨矿床、将军寨钨矿床、大蒲钨矿床等。保有资源储量情况,见表1。

表1 汝城县有色金属保有资源储量表

②铜矿

本县铜矿规模小,矿点多,有盈洞乡的新田辽铜矿、集龙乡对面排铜矿、土桥乡铜坑铜矿、三江口竹里背铜矿,还有三星镇华园铜矿、南洞乡仙背铜矿、文明乡黄家塘铜矿、附城乡的罗家铜矿、九龙江香火塘铜矿、三江口九曲岭铜矿等铜矿点,铜探明资源储量达581吨,盈洞铜矿平均品位为2.52%,并伴生有银、金。乌青山铜矿平均品位为0.29-

0.8%,伴生有铅、锌矿。

③铅锌矿

本县铅锌矿主要分布在小垣清江、茶山脚、暖水沧前、永丰银口,南木垅、盈洞乌青山等地。清江铅锌矿铅的品位一般为0.47-5.02%,最高可达19.85%。锌的品位一般为0.243-0.586%,最高达到20.05%,茶山脚铅锌矿分布在新桥头和竹山排地段,铅平均品位为 1.32%。锌平均品位为0.47%。

④锑

本县锑矿只有永丰乡胡家锑矿点1处,矿脉长30米,厚3厘米,含Sb 11.77%。

⑷稀有稀土金属及稀散元素矿产

稀有金属包括锂、铷、铯、铍、铌、钽、锆、铪、锶等九种元素,稀土金属包括镧、铈、镨、钕、钜、钫、铕、钆、铽、镝、钬、铒、铥、镱、镥、钇、钪等17个元素,稀散元素包括锗、镓、铟、铊、铼、镉、硒、碲等八种元素。

汝城县的稀有稀土金属和稀散元素矿资源丰富,其矿床类型主要是蚀变花岗岩型,花岗岩风化壳型和与热液有色金属矿床的伴生矿,与有色金属一样,主要分布在本县南面和东面,赋存于诸广山岩体中。一九八八年在汝城县益将发现稀土钪矿,已探明氧化稀土C级储量781.5吨,平均品位10.102%。氧化钪C级储量212吨, 品位0.1-0.26%,可采厚度2-5米,远景储量1041.622吨,是我国第一个找到的大型钪矿床,填补了该种矿床的空白。

⑸非金属矿产

汝城县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钾长石、萤石、石灰岩、石英岩、花岗岩、大理岩、板岩、砖瓦用粘土。

2.利用效率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三率”包括开采率、选矿回收率、综合利用率。近几年,由于矿山开采、选矿技术的进步,矿山“三率”水平有所提高,汝城县主要矿山开采回采率为82.5—92.5%,平均开采回采率为87.57%,其中煤矿为92.5%,铁矿83%,钨矿 88.5%,萤石90%,钾长石86%;选矿回收率为65-90%,平均选矿回收率为79.82%,其中铁矿为75.75%,钨矿80%,萤石80%;大部分矿山对其伴生有用矿物进行了一定程序的综合回收,如钨矿开采企业采用浮选、磁选、重选综合选矿技术回收钼、

铋、银、铜等多种伴生有色金属矿物,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另外,由于没有详细具体的综合利用率数据提供,根据矿山实地调查询问的情况,全县矿山综合利用率粗略估计为30%-35%。

(二)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汝城县作为资源型城市,由于长期对矿产资源进行粗放式开采和利用,对环境综合治理与保护重视不够,矿区生态环境质量普遍较低。经济结构单一,增长缺乏后劲,在经济发展上严重依赖资源开采、加工,资源产业一业独大,产业链条短,可持续发展能力弱。

1、资源过度开采,矿产资源保有量大幅下降。一是大批矿山相继闭坑。上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资源逐步枯竭,汝城县矿产资源面临枯竭,已经进入衰老期。

2、矿山环境治理落后,生态破坏较严重。矿产采选业在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矿区生态环境施加了超负荷压力,矿区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不足,严重影响生态平衡、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群众生产生活。一是地表植被破坏严重。大量的尾矿、尾砂堆积造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二是地质灾害严重。泥石流、地裂等地质灾害也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三是节能减排形势严峻。长期以来,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对大气、水等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与此同时,矿山安全生产的压力也非常大。

(三)社会民生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就业再就业

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大,解决民生问题任务繁重。一是汝城缺少规模大、效益好的劳务密集型企业,县域经济吸纳就业的能力还不够强。二是劳动者文化素质及就业技能与新形势下的社会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就业培训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国家积极就业政策惠及面不断扩大,

资金需求量不断增大,作为国家级扶贫县的汝城,由于财力紧张有限,使得有些工作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一时还难以跟进。四是部分用人单位及劳动者社保意识不够强,参加社保不够积极,社保扩面及资金征缴压力较大。

2.棚户区改造

汝城县棚户区改造包括小垣矿区棚户区改造、中大街棚户区改造、林区苗圃系统棚户区改造,总面积为294929平方米,2010年改造30000平方米,尚有264926平方米有待改造,任务艰巨。

(四)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汝城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大力注意了保护生态环境,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不可忽视的是,在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过程还存在一些生态环境隐患:一是汝城矿产资源丰富,采矿业和矿产品粗加工业已形成一定规模,但受科技水平不高等因素的影响,矿山企业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突出问题是采矿选矿对河流的污染问题、二次矿产资源的处理和再利用问题、尾矿和地面塌陷的处理等问题,这类问题在小垣、大坪、井坡、集龙等地区表现突出。二是水土流失方面,我县以中轻度流失为主。水土流失的特点突出表现在:坡耕地面积较大,侵蚀模数大,每逢暴雨,大量泥沙下泄河道,淤积农田,甚至产生滑坡,危害极大;由于工矿区缺乏水土保持措施,因而水土流失相对比较严重。

汝城县小垣矿区是中央省属企业破产倒闭后留下的重点矿区,位于东江湖上游,有110年开采历史。开采范围涉及47平方公里。目前,生态破坏和水质恶化的现象比较严重:一是地表水水质重金属经常出现超标现象,下大雨时尤为严重;二是河底中的底泥重金属严重超标,河床以0.1米/年的速度递升;三是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造成矿区内大量

含有重金属的尾砂、固废无序堆放。矿区内大小固废堆放达110处, 其中砷废渣1处,尾砂1700万吨、废渣1580万吨和废矿石2000万吨。

汝城县井坡钨矿是县属倒闭矿山。采矿历史悠久,主要以钨、钼和铅锌矿为主。全年选矿废水达150万吨,整个矿区范围为18平方千米,矿区井口有78个,堆积尾砂约1020万吨,废渣1000万吨和废矿石1130万吨,生态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废水、尾砂和废矿石大量流入水库。采矿企业废水全部流入供应县城及井坡、三星、大坪、附城、土桥、城郊等6个乡镇14万人集中饮用水的龙虎洞水库,对我县县城集中饮用水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汝城县大板坑钨矿位于大坪境内,地处东江湖上游,主要以采选钨钼矿为主,采矿历史55年,由于长期的乱采乱挖,致使废水和废渣无序堆放,矿区内尾砂2320万吨,废渣1430万吨,废矿石1320万吨。矿区内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当地群众反应强烈,不稳定因素不断加剧,进一步对矿区内的污染进行综合治理迫在眉睫。

汝城县小垣、集龙砷制品厂建于1995年,分别位于汝城县小垣镇和集龙乡,由于工艺落后,环保设施不完善,重金属污染达800亩。汝城县人民政府于1999年分别关闭取缔了上述两个砷制品厂,遗留了近20万吨砷废渣,其中小垣15吨,集龙5吨。虽然当时已责成业主对其进行填埋处理,由于长期的雨水冲刷及人为的偷挖,导致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成为了一大环境隐患,经汝城县环境监测站监测,原汝城县延寿砷制品厂外排渗漏废水中镉0.224mg/L,铅0.124 mg/L ,PH值 2.83,砷2.633mg/L,镉、PH和砷超标;下风向土壤镉0.235mg/ kg,铅67.8 mg/ kg,PH值4.08,砷19.52mg/ kg,镉和PH超标。下游1500米受纳水体镉0.05L,铅为0.236 mg/L ,PH值7.67,砷0.067mg/L,其中砷超标;原汝城县集龙砷制品厂外排渗漏废水中镉1.436mg/L,铅0.115mg/L ,PH值2.49,

砷0.389mg/L,镉、PH和砷超标;下风向土壤镉0.952mg/ kg,铅74.7 mg/ kg,PH值4.03,砷469.67mg/kg,镉、PH和砷超标。严重影响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生命安全。

汝城县受重金属污染的乡镇主要有:井坡、大坪、三星、小垣、延寿、附城六个乡镇。六个乡镇居民饮用水源为就近地表水体和地下水,但由于矿山无序开采严重,根据汝城县环保局监测数据,水源水质存在严重的重金属超标现象。

据环保部门普查统计,2009年度大坪镇工业废水排放量为142万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4吨、铁128千克、铜12千克、砷0.299千克、镉1.29千克、铅4.1千克;三星镇工业废水排放量为70万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7吨、铁68千克、铜28千克、砷0.188千克、镉1.57千克、铅5.3千克;井坡乡工业废水排放量为9万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46吨、铁79千克、铜39千克、砷0.31千克、镉2.5千克、铅4.5千克;小垣镇工业废水排放量为226万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77吨、铁309千克、铜51千克、砷3.68千克、镉4.29千克、铅8.57千克;延寿乡工业废水排放量为18万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2.96吨、铁68.73千克、铜19千克、砷0.12千克、镉0.3千克、铅0.97千克;附城乡工业废水排放量为20万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36吨、铁41千克、铜11千克、砷0.36千克、镉1.57千克、铅1.13千克。

大量的矿业采选废水造成居民饮用水源水体污染,其中既有采矿废水直接流入居民饮用水源地,造成饮用水源水体污染;也有选矿废水沉淀分离效果不理想,废水经尾砂库沉淀分离后排入水体中的重金属污染物含量仍比较高,废水排入饮用水源地后造成水体受到污染。此外矿业采选中产生的固废流入河道并在河道长年沉积致使流经水体污染。其水源水体污染特征主要有:一是污染因子多,除受重属污染还有砷、化学需氧量、石油

类等污染因子;二是污染因子的超标倍数高,有些污染因子超标倍数达到了1.38倍;三是污染区域涉及范围广,矿区废水的大量排放已经影响了下游水体,致使下游水体周边群众居民饮用水源水体受到了污染;四是污染治理难,有些环境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根本不可能马上得到解决,加上遇到资金等诸多困难,使环境问题治理难度增大。

这些都是有待我们今后重点加以解决的环境问题。

三、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

(一)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2015年前,资源枯竭产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得到基本解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2020年前,建立健全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经济社会步入可持续发展轨道。

(二)发展战略

我县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要着力实施四大发展战略:一是多元发展战略。以延伸矿产品深加工链,最大限度地提高矿产资源的附加值为发展基础,继续做大做强矿产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壮大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文化生态旅游等持续替代产业。二是适度开发战略。根据矿山拥有的可采资源量,进行适度开发,尽量延长矿山服务年限,为矿山企业发展替代产业、实行产业转型赢得时间。三是生态立县战略。资源型特别是矿产资源型城市普遍存在严重的环境生态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走生态立县道路。建立和维护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突出抓好城市森林、通道森林、水系森林、景区森林、矿山复绿、封山育林六大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加快生态汝城建设步伐。四是筑巢引风战略。努力改善投资环境,构筑更优的发展平台,营造更好的投资“洼地”,吸引更多的外部人才、技术和资金进入汝城,加快汝城经济社会科学跨越发展。

四、推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点任务

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要以增加就业、消除贫困、改善人居条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维护社会稳定为基本目标,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以人为本、统筹规划,坚持远近结合、标本兼治,坚持政府调控、市场导向,通过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增强发展活力与后劲。

(一)大力加强矿产资源有序开发与高效利用

进一步规范矿业秩序,推进矿山生态环境的综合整治,做好矿产品精深加工,强推尾矿综合利用。一是整合矿山资源。加快矿业整顿整合步伐,全力推进小垣钨矿区、大坪铁矿区资源整合工作向纵深发展,着力组建一批采、选、冶炼、加工于一体的企业集团,真正实现规模规范有序开采和集约高效发展。二是切实抓好矿产品精深加工。改造现有冶炼企业,加大企业技改投入,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提高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努力创建新型金属研发生产基地,加速钨铁合金、钼铁合金、仲钨钨酸铵、精锡、高纯铋等高起点新产品的产业化进程,不断促进企业提质增效。三是强力推进尾矿综合利用。按照资源减量化,废物再循环利用的原则,通过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同研发尾砂矿综合利用项目,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炼所含金属成份,变废为宝,促进资源实现多层次转化增值,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二)发展壮大接续替代产业

依托现有优势资源,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我县接续替代产业发展重点是文化生态旅游业、现代服务业、特色农副产品深加工业、以新能源为主的新兴产业。

培育壮大文化生态旅游产业。贯彻落实中共汝城县委、汝城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文化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坚定不移地

把我县文化生态旅游产业作为主要接续替代产业来培育,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以热水温泉开发为重点,按照高起点、上档次、成规模、有特色的要求,引进战略投资者对热水温泉进行整体开发,将热水温泉旅游度假区打造成国内知名的温泉旅游度假区。以九龙江森林公园晋升国家级森林公园为契机,按照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要求,引进外资、独资或合资、合作开发,整合热水温泉、九龙江天然林、汜水山高山草甸、黄石古冰川遗址、黄龙竹海、两江口水域等资源,共同打造九龙江国家森林公园著名景区。以打造“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县城为依托,整合津江红色古村、古街区、文塔、濂溪书院、予乐湾、太保第、白石岩以及周边古祠堂等历史人文资源,打造中国理学文化名城。积极开发津江等以湘南起义策源地、官坑等以红军长征突破第二道封锁线为主的红色旅游景区。同时,积极开发主体旅游线路上的小团景区、历史文化名村和节点景点,深入挖掘农耕文化、理学文化、祠堂文化等旅游历史文化,把发展红色旅游与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紧密结合,形成综合型、复合型旅游产品,实现旅游产品多样化,切实提高旅游景区景点的可参与性和可观赏性。加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围绕提升旅游六要素加大建设力度,对通往核心景区景点的公路进行拓宽改造,构筑便捷畅通的交通网络,提高可进入性。加强旅游星级宾馆和文化娱乐设施建设,力争新上4-5家四星级以上酒店;加强旅行社及导游队伍建设,支持设立2-3家具有法人资格的旅行社,培育引进优秀导游人员,提高旅游接待服务档次和水平。加大旅游商品的研发力度,组织开发具有本土化的织锦、蜡染、民族服饰、特色竹木制品、生态土特产等旅游商品,提高旅游购物消费水平。深化区域合作,培育旅游精品线路。加强与南华寺、丹霞山、莽山、东江湖、炎帝陵、井冈山等周边知名景区和旅行社的联系和合作,

培育南华寺、丹霞山→汝城温泉、九龙江国家森林公园→县城古文化景区→莽山、东江湖、炎帝陵、井冈山等旅游黄金圈。加强宣传促销,开拓旅游市场。把旅游宣传与经贸、会展、文化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参加国际、国内旅游节会,形成旅游宣传促销立体声势,不断提高汝城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着力开拓粤港澳市场,扩大旅游市场份额,变旅游资源优势为旅游经济优势。到2015年,全县年接待游客达到1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5亿元,到2020年全县年接待游客达到3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5亿元,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我县战略性支柱产业。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围绕促进工农业发展和社会进步,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现代商务等生产服务业。加速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坚持走“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加速发展”的路子。加快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和贸工农一体化,积极培育物流市场,加强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建设,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服务,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社会物流信息化,整合物流资源,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逐步形成布局合理、装备先进、运作规范的专业化物流网络体系。重点建设城南物流园和106国道三江口、暖水及高速公路水口、岭秀、益将、井坡出入口等六个物流中心。积极发展现代商务业。加强行业管理,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重点发展法律、会计、审计、咨询、评估、产权交易、人才交流、旅游集散等中介服务机构,积极发展金融、研发、设计、企业工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适应生活方式转型和消费需求升级,发展提升商贸服务、社区服务和房地产等生活服务业。提升商贸服务业。运用现代技术和先进管理手段,改造提升批发零售、酒店餐饮服务业,大力发展连锁经营、仓储超市、代理配送等新型产业。依托城镇建设,新建一批商贸街道和中心集镇商业网点,培育一批大型商贸企业。加快

发展社区服务业。健全社区服务网络,建立设备齐全、功能完善、质优价廉、管理规范的服务体系。重点发展家政、维修、看护、代办代理等便民服务,推进社区卫生保健、保洁、保安等公益性服务市场化;积极发展养老服务业,培育壮大养老、医疗康复、娱乐健身、旅游、老年公寓、老年用品等领域的相关养老服务产业链。规范发展房地产业。坚持“综合开发、配套建设、集约化经营”的方针,进一步完善以市场为主导,政策性住房保障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层次的住房分类供应体系,严格控制房价大幅度波动,满足不同收入层次居民的住房需求。到2015年,全县服务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0%,到2020年达到50%。

大力发展特色农副产品深加工业。加强优势农产品标准化基地建设。充分利用气候、区位优势,大力培育蔬菜、水(干)果、茶叶、油茶、竹木(花卉苗木)、安全畜禽六大特色产业,高起点、高标准建设15个具有较大规模的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20万亩优质水稻、2万亩杂交水稻制种、15万亩高山无公害蔬菜、10万亩锥栗、5万亩时鲜水果、2万头肉牛养殖、2万只山羊养殖、20万头瘦肉型生猪养殖、20万羽蛋鸡养殖、5万亩油茶、4万亩茶叶、3万亩金银花、10万亩速生丰产林、10万亩楠竹、5万亩千年桐),为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提供充足的产品加工原料。扶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在金融贷款、技术指导、市场服务等方面扶持龙丰生态、繁华食品、纯正木业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导和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落实品牌提升配套措施,依托骨干龙头企业,在大米、生猪、竹木、水果、蔬菜、茶叶、油茶、金银花等每个主导产业集中打造一个主导品牌,促进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提质增效。

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抓住国家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机遇,从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产业中寻

找机会,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抓好装机2.5万千瓦生物质能发电厂和9座总装机容量57.75万千瓦的风力发电场建设,着力建设生态能源示范基地,发展壮大新能源这一支柱产业。

(三)着力解决就业等突出问题

坚持就业优先的原则,努力为失业人员和新增劳动力就业创造条件。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各项关于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积极的就业政策,积极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推进“全民创业”计划,以创业促就业,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零就业家庭和困难群体等人群的就业工作。严格执行职业培训、社会保险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等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自主创业,按照相关规定享受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确保失业率控制在3.2%以下。

积极推进棚户区改造,力争用5-10年时间完成全县棚户区改造任务。切实加强改造后住宅区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巩固改造成果。

努力消除资源型城市的贫困代际传递现象。进一步完善基本养老、失业、基本医疗等社会保险制度,保证各项社会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切实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对符合条件的贫困人群按规定及时给予救助。

(四)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

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制定矿产开发对地质结构、地下水文造成危害的治理方案,积极防治废弃矿井等重大地质灾害隐患,有效防止采矿区坍塌事件发生,积极开展塌陷治理与土地、植被恢复工作,推进矿山废弃土地复垦,重点抓好了小垣矿区、井坡矿区、集龙矿区、大坪矿区的综合治理工作。

加大矿山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力度。加强对矿山资源开发规划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估,对可能造成严重生态破坏和重大经济损失的采矿区,坚决禁止开采。加快公益林和商品林建设,强力推进矿区复绿工

程,保护和修复矿区生态环境。‘

推广先进适用的开采技术、工艺和设备,提高矿山回采率、选矿和冶炼回收率,减少物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提高产品附加值。大力推进共伴生资源和尾矿、废弃物综合利用,大力推广清洁生产技术,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切实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五)努力提升城市功能

按照“拉大框架、完善功能、提升品位、打造亮点”的总体思路,围绕建设理学文化名城,华南避暑山城,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着力抓好县城的建设和管理,加快县城扩容提质步伐,实现城镇建设、工业园发展和旅游开发的有机结合,打造“宜居、宜业、宜商、宜游”县城,努力将县城建设成为引领县域经济发展、湘粤赣边际旅游集散的中心县城。“十二五”期间,加大投入力度,计划投资54.56亿元,组织实施49个重点城建项目。加快建设城区路网,拉开县城发展框架。重点抓好南北向汝城大道、环城西路南延三期和东西向神农路、长湖大道、储能路、新建路、吉祥路等七条城区干道建设,连同已建成的九龙大道(环城东路),形成县城“三纵五横”路网骨架,构筑对外大联通、对内大循环的城市交通格局,拉开县城发展的框架。加速新区中心建设,推动城市重心南移。发挥县委、县政府办公大楼搬迁的龙头带动作用,引导其他行政机构迁往新行政中心,首批重点抓好劳动保障大楼、广电大楼、水利大楼、国税征收中心、工商办事大厅、检察“两房”、法院审判大楼、公安综合大楼等搬迁项目建设,完成新行政中心整体搬迁,实现城市重心南移;抓好龙腾国际大酒店、新城文化商务区和城南住宅小区等配套设施建设,促进城市南部地区的空间布局结构的优化和完善,拓展城市空间。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增强城市服务功能。以开展省级园林卫生文明县城创建活动为载体,以“四水四街六园”建设为重点,扎实抓好九

浅谈城市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浅谈城市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发展迅速,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未来中国城市建设首要问题。原有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新兴城市骤增,但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生态恶化、土地浪费等诸多问题与日俱增,在搞好城市建设的同时,如何处理好与这些问题之间的矛盾,从而使城市建设走上一条科学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国家和人民关心的问题。 关键词:城市建设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4.1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 policy, our country city developing rapidly,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bility is the future China’s city construction the primary issue. The original city scale unceasingly expands, the emerging cities increased, but following the pollution of the environment, ecological degradation,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waste land by the day, and do well in the urban construction at the same time, how to deal with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se problems, so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ity came to a scientific, on the path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ecome countries and people’s concern. Key Words: city construction,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引言: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城市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改革开放和城乡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建设出现了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大好形势。但在发展的同时却存在着很多突出问题,与发展经济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的要求不相适应,在这种情况下,让城市建设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一个有效的措施。本文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对目前城市建设中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的对策和设想,以期推动我国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工作的开展。 1我国目前城市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的城市规划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城市的合理发展,首先必须通过科学地预测和详细规划,明晰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和发展格局,在规划的指导和调控下,分阶段、有步骤地实现城市的发展目标。随着城市社会经济活动规模的扩大和城市系统整体功能的复杂化,对城市规划的要求不断提高,城市规划的重要性也更加突出。分析当今我国城市规划的现状,现针对目前我国城市规划现状作了系统梳理,并针对目前城市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在可持续发展观念下的城市规划一些思路。 关键词: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环境;发展;创新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urban planning system, the urban planning in china the status quo was combed, and planning some ideas in the city under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r some of the problems that currently exist in the urban construction,.key words: urban plann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城市规划的含义 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而进行的确定城市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与区域地理专题一区域地理

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与区域地理 专题一区域地理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测控导航 考点 题号 易中难 世界主要地区(国家) 5、6、10 4、13 11 中国主要的地区1、3、8、12 2、9 7 (2015濮阳二模)读“某区域示意图”,回答1~3题: 1.有关图示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A地区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主要种植冬小麦②B区域适合发展林果业③流经A区域的河流主要补给类型为大气降水④D区域的气候主要是温带季风气候⑤图示区域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①④⑤ 2.下列关于图中C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处低纬,利于海盐晒制 B.河流众多,内河航运便利 C.地处迎风坡,降水丰富 D.海岸平直,建港条件优越 3.D地区与我国东北平原相比,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是( ) A.水果之乡,盛产苹果、柑橘与香蕉 B.气候条件优越,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C.土壤肥沃,适合水稻的种植 D.水热条件组合好,物种资源丰富 解析:1.B 2.C 3.D 第1题,读图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台湾岛中部地区,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季风水田农业;B区域等温线较密,地势起伏较大,适宜发展林果业;该区域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D区域地处热带,为热带季风气候;

该区域山脉是台湾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第2题,根据图中等温线的分布及温度与地形的关系可判知,C地区位于山地东南季风迎风坡,降水多,不利于晒盐;山地河流短促,不利于航运;平直的海岸线不利于港口建设。第3题,D地区位于热带,水热充足,东北平原纬度高,热量不足是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 (2015鹰潭二模)如图所示岛屿面积约为15万km2。读图,回答4~6题: 4.关于该岛屿的自然地理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山地丘陵为主,主要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 B.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物种资源丰富 C.位于板块(张裂)生长边界,面积不断扩大 D.终年受西南风控制,降水西多东少 5.影响该地城市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河流 D.矿产资源 6.该国最重要的能源是( ) A.太阳能 B.地热能 C.水能 D.风能 解析:4.A 5.B 6.C 第4题,根据图中山峰的海拔和分布可判知,该岛屿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主要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根据图中纬度可判知,该岛屿地处温带,终年受西北风控制,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根据经纬度定位,该岛屿位于太平洋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第5题,图中城市主要分布于地势低平的沿海地区。第6题,岛屿面积狭小,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受气候影响,降水较多,河流流量大,水能资源丰富。 (2015福建漳州八校联考)如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 7~9题:

襄城县探索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之路

襄城县探索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之路 襄城县政府办公室 近年来,襄城县积极实施城镇发展带动战略,坚持以城镇建设带动经济发展,以产业发展促进城镇建设的理念,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和城中村改造步伐,先后融资近30亿元,开工建设重点城建项目280多个,房地产开发面积达200万平方米,人居环境日益优化,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初步探索出一条具有襄城特色、近期建设与长远发展、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持的城市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取得成效 (一)城乡规划体系更加健全。2005年以来,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高标准编制了城市总体规划,为全县城市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蓝图。2009年,襄城县被确定为河南省首批产业聚集区之一,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当年7月份评审通过《襄城县城市总体规划调整(2009-2020)》,满足产业集聚区的建设要求。近两年,先后编制县域村镇体系规划、两个集聚区规划、16个乡镇总体规划和59个新型农村社区规划,为全县的城乡建设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城区路网结构更加合理。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每年都把道路建设作为城市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发展向东和北延伸,新建、改造中心路、烟城路、沿河路、曙光路、青云路、消防路等70多条道路和背街小巷,道路总里程达60公里,形成了六横五纵的城市道路框架和完整的环城通道,进一步拉大了城市框架,拓展了城市空间,城区框架面积由原来的不足15平方公里拓展到30平方公里。 (三)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襄城县历来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改造了文化广场及治理东风湖、高中坑、豆腐组坑等城区老坑塘,建成市政广场和恒达、泰安、滨河等城市绿地游园15处,绿地面积达到68万平方米,绿化率达到42.6%以上,为新老城区居民提供了优良的居住环境。投资5511万元开工建设第二水厂,

资源型城市

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未来唐山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加速推进了文明发展的进程。与此同时,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日益突出,成为全球性的重大问题,严重阻碍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继而威胁着全人类的未来生存和发展。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人类必须努力寻求一条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对满足后代人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城市是一个国家或一定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流通和国内外交往的中心,在社会建设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资源型城市,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进步起着重大作用。然而,资源型城市不管是处于资源枯竭期,还是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都面临着资源枯竭的问题。因此资源型城市只有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保证城市更好的存在与发展。 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无疑就是城市转型的问题,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在我国也是一个带有一定普遍性的难题。 我国共有资源型城市118个,约占全国城市数量的18%,总人口1.54亿人。这些资源型城市大多是在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我国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而兴起并逐步壮大的。作为基础能源和原材料的供应地,资源型城市在其发展的不同时期,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长期集中于发展单一的资源型产业,财政上由国家统收统支,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逐渐暴露出来。主要表现为一些城市主体资源衰减、经济结构失衡、职工生活困难、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等。据统计,我国20世纪中期建设的国有矿山,有2/3已进入“老年期”,440座矿山即将闭坑,390座矿城中有50座城市资源衰竭。许多因资源而建的城市,随着资源逐渐枯竭,生产难以为继,负担日益加重,财政日益陷入困境。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已经成为事关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战略问题。 资源型城市以开采利用矿产资源为重要特征。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存在着由兴起到鼎盛再到衰竭的客观规律,资源型城市当然也受这个规律的制约。资源型城市的经济结构转型是一个国际性问题,在世界许多国家都存在,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成功的例子如日本将九州煤炭工业区成功改造为高新技术产业区;美国休斯敦由石油开采城变成石油研发城带动相关的机械、水泥、钢铁、电力、粮食及交通运输业发展,又进而借国家布点宇航中心之机,带动为其服务的电子、仪表、精密仪器产业的发展;英国西密德兰、德国鲁尔、法国洛林等资源型城市类似的转型也已经进行了30多年,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失败的例子如前苏联的巴库等。国外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成功的经验主要是:重视相关的立法及规划;政府实施灵活多样的财政税收支持;鼓励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注重就业转岗方面的培训;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资进入;利用高新技术促进经济结构转型步伐等。而对于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尚无足够实践经验,同

自然因素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自然因素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Nature factor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city planning 作者:…… 摘要::影响城市规划的因素有许多,文章认为自然因素应该更多的在城市规划中起到主导作用。本文阐述了城市规划的概念、城市规划的构成、科学内涵、自然环境、自然因素的保护对城市规划的影响及生态学原理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城市规划应该更多的反映社会和民众的呼声,而不应成为行政和金钱的奴隶。许多国家已经将自然环境、自然因素的保护作为城市现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的一个衡量标准。 Abstract: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city planning have many, the article thinks that the nature factor shoulds be more to rises in city planning predominant function. This text expatiated the protection of the composing, science content, natural environment, nature factor of the concept, city planning of the city planning to influence and ecology principles of the city planning in the application in the city planning.

The city planning should reflect the society morely with the civil noise of shouting, but shouldn't become the administration with the peculiarly slave. Many nations have modernized the protection conduct and actions city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nature factor to level with the civilization degree of a measures the standard. 关键词:城市;城市规划;自然环境的影响;环境保护 Key words:City;City planning;The influence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一、城市规划的概念和影响 城市规划有一个规模庞大、关系复杂的动态生态系统,由社会、经济,自然系统复合而成,具有开放性、依赖性、脆弱性等特点,极易受到环境条件变动的干扰。城市规划是国家或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建设和发展的主要载体。在城市规划问题中,既有自然的组成要素,又有高度人工化的组成要素,近一、二十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环境问题的加剧,人们已越来越认识到自然系统对城市道路、城市绿地系统、及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性,而这些都可归结为城市规划范畴内。

浅谈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关系

浅析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关系 交通运输学院1003班肖昊玮10251081 老师您好,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简要分析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关系,分别是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定义、二者的对比与联系以及目前我国在这两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定义 想要弄清楚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二者的关系,首先要详细了解二者所涉及的内容是什么,而最能体现内容的就是定义了,所以我们先由定义入手: 城市规划是一门自古就有的学问,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知识组成。城市规划(Urban Planning)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龙头。 而所谓交通规划(狭义)通常是指根据对历史和现状的交通供需状况和地区的人口、经济和土地利用之间的相互管理的分析研究,对地区未来不同人口、土地利用和 经济发展的情形下,交通运输发展需求的分析和预测,确定未来交通运输设施发展建设的规模、结构、布局等方案,并对不同方案进行评价比选,确定推荐方案,同时突 出建设实施方案(包括建设项目时序、投资估算、配套措施等)的一个完整过程。二、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对比与联系 由定义的对比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规划”二字决定了两者均是着眼于未来的学科,城市规划所涉及的领域是“城市”两字所包含的一切,是针对城市未来建设、管理、运行的一门综合性和区域性很强的学科;而交通规划则更侧重于对某一地区(不一定是城市)交通运输行业未来发展建设的规划。总体来讲,城市规划中包涵着交通规划的一部分知识,而城市的交通规划又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目的上来看,交通规划是建立完善综合运输系统的重要保障,是解决目前道路交通问题的根本措施,是获得最佳交通运输效益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城市交通科学化、现代化管理,充分利用现有道路交通设施的重要环节。而城市规划所涵盖的范围会更多,其目的也更加丰富,城市规划具有调控城市宏观经济、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协调 城市发展维护公平、改善人居环境等作用。 通过二者的定义对比分析和目的对比分析,我们大概对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的区别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我们来谈谈二者的联系。 打一个形象的比喻,城市里的道路是城市的骨架,城市建筑物的排布受到道路的影响和制约,而城市交通规划又受到土地利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概括来讲,交 通规划应当以城市规划为纲,交通规划为城市规划中的一个专项规划。 三、目前我国在规划方面存在的问题 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关系应当是相辅相成的,而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合理的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更应该是十分必要的。可是在中国,不论是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还是其他中小型城市,面临的交通问题都是十分严重的,归其原因,其实就是规划存在着问题,深究一步,便是各个城市在建设发展的时候,忽略了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之间的关系。现在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脱节应该说还是比较严重的,总是在盖了房子之后,才讨论道路的设计应该如何如何,以至于现在城市里“拉链路”的存在十分普遍,给人们出行造成很大的不便。与其说这是咱们的规划师的技术问题,其实更应该说是政策问题,咱们一味图快的发展模式,很容易便忽视了合理规划的重要意义,作为运输人,我们任重而道远。

高中地理专题整合——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可持续发展 网络构建 核心素养 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 以某区域图文材料为载体,考查区域生态问题的类型、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区域资源开发条件、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如2019年高考全国卷ⅢT6~8等。结合具体地区的 图文材料,考查 学生运用地理知 识分析判断区域 特征、区域环境 问题和资源开发 的能力、运用所 学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如 2018年高考全国 卷ⅠT37等。 以区域图文材 料为载体,考查 学生对区域特 征、成因的认知 能力,掌握区域 分析方法、区域 特征、区域资源 开发条件等问 题。如2019年 高考天津卷T1 等。 以区域图文材 料为载体,考查 区域生态问题 的类型、产生原 因及保护措施, 促进人地协调、 合理开发利用 资源,保护生态 环境。如2019 年高考天津卷 T2等。 第1课时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考题调研——研真题、明确考向 (2019·全国Ⅲ)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据此完成1~3题。 1.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A) A.气温升高B.气温降低 C.降水增多D.降水减少 [解析]A对:由材料“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可知,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可能是气温升高。B错:气温降低一般会导致越年积雪面积增加。C错: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表明平地上水分条件变差,故降水不可能增多。D错:降水减少不会导致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 核心突破——讲要点、突破核心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城市规划设计分析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城市规划设计分析 摘要近年来,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人们对于自己所居住的城市建设越来越关心。也更加注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这就对城市整体规划设计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必须处理好城市、自然环境二者的关系,达到“降低城市能耗、减轻环境污染”的目的,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环境和城市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现代城市规划和设计者的职责。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可持续发展 1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城市规划设计的意思 城市的建设是否科学,发展是否具有可持续性,直接影响这个国家的經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传承。城市就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和传承地。同样他也是人们生活的乐园。但是,目前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经济的发展。那么,建立生态型城市,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方法。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总纲,科学编制生态城市规划,是建设生态城市的前提和基础。生态城市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经济总量的提高和生态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分布、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环境质量的提高等。编制生态城市规划,首先要建立—套由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要素构成的生态城市规划指标体系。生态环境发展指标要突出环境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性开发并重,建设城乡一体化的生态良好的循环系统。从而不断提高环境质量,促进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 2 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中的节能理念 从资源消耗量来看,作为耗能大户的建筑,其节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何将节能思想体现在城市规划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在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中倡导“偿还原则”;在城市空间规划中提倡紧凑型的城市布局及绿色环保的交通方式;对单体建筑的能源优化设计采用节能建筑,倡导新型的能源概念。所谓优秀的现代建筑,就是要以最少的投入换取最大的产出,追求在消耗最少能源的前提下,提供高舒适度的生活环境。舒适指向建筑的室内环境质量,经济指向建筑的建造与运行成本,节能指向对能源的消耗。在建筑节能措施中,建筑的密封性是最基本的一条。如果密封性不好,保温层内空气变冷变湿,就会失去保温的效果。在封闭的基础上,外墙的保热是外围护系统性能的重点。在建筑物耗费的能源中,大部分是不可再生能源。我们用得越多,未来的生存发展空间就越小。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被动状态,必须开发新型的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阳能是目前公认的最具潜力的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设计中,如果将太阳能充分加以利用,则可以节省大量常规能源,并且不对环境造成污染。在我国目前建设量巨大的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当务之急应在较大程度的建筑中采用成本较低,技术含量要求不高的节能措施[2]。 3 在规划设计中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国发〔2013〕45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 (2013-2020年)的通知 国发〔2013〕4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3年11月12日

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资源型城市是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包括地级市、地区等地级行政区和县级市、县等县级行政区)。资源型城市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是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任务。本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等编制,是指导全国各类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编制相关规划的重要依据。 规划范围包括262个资源型城市,其中地级行政区(包括地级市、地区、自治州、盟等)126个,县级市62个,县(包括自治县、林区等)58个,市辖区(开发区、管理区)16个。 规划期为2013—2020年。 一、规划背景 我国资源型城市数量多、分布广,历史贡献巨大、现实地位突出。新中国成立以来,资源型城市累计生产原煤529亿吨、原油55亿吨、铁矿石58亿吨、木材20亿立方

米,“一五”时期156个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中有53个布局在资源型城市,占总投资额的近50%,为建立我国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2001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和各方面共同努力下,以资源枯竭城市转型为突破口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工作机制初步建立,资源枯竭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重现生机与活力。 但是,当前国际政治经济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上升,国内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由于内外部因素叠加,新旧矛盾交织,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十分艰巨。 资源枯竭城市历史遗留问题依然严重,转型发展内生动力不强。尚有近7000万平方米棚户区需要改造,约14万公顷沉陷区需要治理,失业矿工人数达60多万,城市低保人数超过180万。产业发展对资源的依赖性依然较强,采掘业占二次产业的比重超过20%,现代制造业、高技术产业等处于起步阶段。人才、资金等要素集聚能力弱,创新水平低,进一步发展接续替代产业的支撑保障能力严重不足。 资源富集地区新矛盾显现,可持续发展压力较大。部分地区开发强度过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新的地质灾害隐患不断出现。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项目低水平重复建设,接续替代产业发展滞后。资源开发、征地拆迁等引发的利

(课标版)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十三区域可持续发展练习

专题十三区域可持续发展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 读某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单位:mm)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 1.影响图示区域降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①海陆位置②地形起伏 ③太阳辐射④植被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答案 A 据图分析可知,图示区域降水整体上呈现从沿海向内陆递减的趋势,是受海陆位置的影响;局部地区出现闭合曲线,是地形起伏影响的结果。 2.图中虚线圆圈所示区域生态脆弱的表现有( ) ①地势高峻,气候寒冷 ②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 ③湿地广布,生物多样性少 ④降水少,土地荒漠化严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 D 据图分析可知,图中虚线圆圈所示区域主要为黄土高原地区,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少于500 mm,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加之人类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土地荒漠化严重。 下图所示盆地某沙漠年平均降水量不超过150 mm,冬季稳定积雪日数在100—160天,积雪深度可达20 cm以上,其植被覆盖率较我国其他沙漠高。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2019陕西一模)图示沙漠区域植被覆盖率较高,多固定半固定沙丘,与其关系最密切的是( ) A.地表风力小 B.山地降水量丰富 C.积雪融水丰富 D.高山冰雪融水丰富 答案 C 读图可知,图中沙漠位于我国准噶尔盆地,西部有缺口,狭管效应明显,地表风力较大,A项错误;山地降水较丰富,但是对沙漠地区的植被影响较小,B项错误;冬季降雪日数稳定,有季节性积雪融水,为植被生长提供了水分,C项正确;高山冰雪融水主要补给河流,对沙漠地区的植被影响不大,D项错误。 4.(2019陕西一模)该沙漠地区稳定的积雪覆盖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是( ) A.增强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湿度 B.反射太阳辐射,提高大气温度 C.抑制风沙活动,减少初春扬尘 D.增加土壤湿度,减少地表径流 答案 C 由材料可知,该地有稳定的积雪覆盖,可以抑制风沙活动,减少初春扬尘,C项正确;积雪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可减弱地面辐射,A、B项错误;增加了土壤含水量,湿度升高,但对地表径流影响不大,D项错误。 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该处河曲发育,牛轭湖星罗棋布(如图a)。牛轭湖又称河迹湖,是由于河流的变迁或改道,曲形河道取直后留下的旧河道形成的湖泊,多呈弯月形(如图b)。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及转型工作情况汇报

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工作会议 地方交流材料 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及转型工作情况汇报 葫芦岛市南票区人民政府 (2009年7月23日) 2009年3月,国务院确定了第二批32个资源枯竭型城市,我区位列其中。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38〕号)精神,加速推进经济转型工作,促进南票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南票区委、区政府认真开展调研工作,并组织相关人员到外地考察学习,在此基础上,结合南票实际确定经济转型的基本思路,召开转型工作动员会,起步推进转型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我区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及转型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南票区基本情况 (一)自然情况 南票区位于辽西走廊中段,地处葫芦岛、锦州、朝阳三市交界,为葫芦岛市三个市辖区之一。

南票区总面积513平方公里,总人口14.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4万人,农业人口8.2万人。全区辖4个乡镇、61个行政村;7个街道办事处、16个社区。 (二)资源枯竭情况 南票区属典型的资源型地区,境内蕴藏各类资源30余种,其中以煤炭资源为主,南票煤田面积约80平方公里,已探明煤炭地质储量约为2亿吨,经济可采量约为1.3亿吨。煤炭产业是南票地区长期以来最重要的支柱产业,全区地方税收80%来源于煤炭,60%以上居民生活来源于煤炭生产和煤炭企业辅助性生产。 1958年国家成立南票煤矿开发筹建处,1960年成立省直属国有煤炭企业原南票矿务局,成立之初共建煤矿8个,年核定生产能力205万吨,1980年后,国有井田中部分残余煤田要由地方乡镇煤矿进行残采,高峰时地方乡镇煤矿达到308家。 五十余年来,南票矿区作为辽宁省重点产煤县区之一,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据统计,从1960年到2008年,南票地区累计产煤1.2亿吨,上缴利税12亿元。 可是,经过五十余年的规模采掘,南票煤炭资源日益枯竭,由于资源萎缩和长期负债经营,2006年11月,原南票矿务局正式启动实施破产转制,于2007年5月组建南票煤电有限责任公司,企业原有的8座矿井中已有三座因资源枯竭而关闭。据专家分析,南票煤田所属大中型矿井服务年限仅为6-8年。

(浙江选考)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专题十区域可持续发展

专题十区域可持续发展 一、选择题 1.关于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国南方土地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尤为脆弱 B.自然因素引起的土地荒漠化速率比人类活动引起的要快 C.三江平原过度垦殖,土地荒漠化更为严重 D.西北地区风蚀强烈,风沙灾害比较普遍 解析中国荒漠化最严重和最典型的是西北地区,西北生态环境脆弱,风力侵蚀作用强烈,风沙灾害较多;中国南方荒漠化不典型,且生态环境相对于西北、黄土高原等地区要优越;自然因素引起的土地荒漠化速率比人类活动引起的慢;三江平原过度垦殖主要导致湿地和沼泽的减少,并不会产生严重的荒漠化。 答案 D (2016·杭州七校联考)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土地荒漠化及草地退化状况比较图。读图回答2~3题。 2.下列省区荒漠化比例最大的是( ) A.宁夏 B.青海 C.陕西 D.新疆 3.下列防治草地退化的措施,合理的是( ) ①开采矿产②生态移民③合理载畜④抽取地下水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第2题,从图中可知,荒漠化比例最大的是新疆,占比超过40%。第3题,防治草地退化的措施有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合理载畜等;开采矿产,破坏地表植被和土壤结构,加速草地退化,促进荒漠化;抽取地下水会导致水位下降,也会加速草地退化,促进荒漠化。 答案 2.D 3.B 根据我国北方半湿润区某小流域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率图,回答4~5题。

4.1998年之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转化主要表现为( ) A.由耕地、草地向林地转化 B.由耕地、草地向水域转化 C.由耕地、草地向城乡用地转化 D.由城乡用地向耕地、草地转化 5.据图可以推断,从1976年到2010年该流域生态环境( ) A.前期改善明显,后期改善缓慢 B.得到持续明显改善 C.前期改善缓慢,后期改善明显 D.改善效果不甚明显 解析第4题,由图示可知:1998年后,林地变化率最高,为正值,说明增加林地多; 耕地和草地变化率也较大,但为负值,说明耕地与林地减少的多,而其他用地变化率不大,故选A。第5题,由图可知,1976~1998年,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率都很小,所以改善缓慢;1998~2010年变化率大,故改善明显。 答案 4.A 5.C (2016·浙江名校协作体高二联考)下图为中国局部地区农牧界线演变图。读图完成6~7题。 6.对图示农牧界线演变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从低纬向高纬②从内陆向沿海③从东南向西北④从荒漠到草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图示农牧界线演变的社会经济原因包括( ) A.东部荒漠化严重 B.人口压力增大 C.西部大开发战略 D.全球气候变暖

城市道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论城市道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摘要】如何处理好人、车、路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满足城市道 路的交通功能同时,重视人的精神感受,为人们创造人性化的城市空间,将成为城市道路建设中越来越重要的主题。相信在未来的城市越来越多的道路会呈现出风格各异的色彩,让市民在行路的同时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关键词】城市道路建设;管理问题;持续性;发展目标;应对策略;方向 随着国内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道路的交通流量越来越大,建设单位对道路设计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同时,道路工程畅通与人性化的设计与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好的城市道路既能满足城市交通运输的需要,又能美化市容环境,给市民一个良好的出行环境。城市道路的建设,包含较多专业内涵,诸如前期评估、道路的规划、道路设计、给排水的设计、路面结构设计以及管线的综合设计等。城市道路如同城市的骨架支撑着城市的发展,其建设水平与城市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均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道路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专业的协调管理工作必不可少。 一、我国城市道路建设存在的问题 1.工程设计不合理 工程设计是工程施工的前提,没有高质量的设计不可能有高质量 的工程。一个项目由一个有经验的结构工程师主持负责,能因地制 宜选择合适的设计理念,从而做出优质的设计方案。另外,设计中使用的测量数据不准确、结构方案不合理,存在明显缺陷,必然留下无法弥补的质量隐患

2.交通组织不合理 没有充分利用现有的道路资源,尤其是支路,造成主干道的交通负荷较大,路口通行困难。根据调查资料统计并推算而得,以上海为例,2001年上海中心区道路全日交通负荷为249万车公里,高峰小时内达25万车公里。其中支路负担28%,干道72%,车行道展开长度530km 3.现行道路交通管理体制,混行交通严重 我国由于人口众多,而近几年的城市化规模进程的加速,使现阶段我国城市居民的人口过于集中。主要出行方式仍以自行车为主,次之为公交或步行,但是由于我国交通参与者的大多数交通安全意识淡薄,交通安全感与实际的交通安全状况偏差较大,造成了严重混乱的混行交通状态,加剧了道路交通的拥堵状况。 4.道路规划不合理 我国旧的道路基础对现在社会生活具有极大的影响作用。城市的结构、形态与道路系统均是历史上基本形成的,并且以往的城市规划管理仅仅重视城市的总体规划,对于规划的具体实施、操作准备的不足,在实际的工作之中就出现了从总体上看城市道路密度是合理的,但是由于结构上的不 合理,环城快速路能上不能下等尴尬局 面的出现。 5.交通设施配置与城市交通流量变化不匹配 红绿灯的设置:科学的红绿灯设置应符合绿波理论,即两个相邻路口间的相对相位差合理,就能一次性清理掉所有的车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拥

城市规划中可持续发展的探析

浅谈城市规划中可持续发展的探析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城市规划中引入可持续发展理念,可以保证城市社会、经济、资源、人口、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我国城市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的重要作用在于控制和引导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可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理念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our country city changes a process continues to accelerate, city planning plays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city construction, city planning in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n guarantee the coordination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city society, economy, population, resources, environment, conducive to china’s long-ter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ity. the important role of city planning is to control and guid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city planning can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keywords: city; plann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dea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引言 一个城市的建设和管理,依赖于城市规划,并且以城市规划作为

如何让城市可持续发展

如何让城市可持续发展 古往今来,城市要经历一个兴起、发展、繁荣、衰败乃至消亡的变化过程,世界各地众多的古城遗迹就是佐证;现今仍有一些资源型城市因资源耗竭或产业下滑而“城衰”。因此,城市可持续发展,既是城市政府管理的中长期目标,也是一个永恒的研究课题。 经济繁荣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繁荣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如果没有生产,就无法维持城市居民的消费需求。只有经济繁荣了,才能聚集人气,城市才能有活力,也才能有竞争力。 一个地方经济要发展、要繁荣,就要一定数量的人口。人多了,人生存所需要的消费品数量就大;需求增加,消费品的生产、加工、运输等相关行业就会发展繁荣起来。建国后,我国曾有过生产型城市还是消费型城市的讨论,现今看来已经没有人怀疑生产对于城市的重要性了。于是,选择合适的产业并培育其发展壮大,就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城镇化是我国增长潜力之所在,不仅可以扩大内需,也是群众分享发展成果的最经济途径。产业的选择要有利于城市化原动力的回归。进城、成为城里人,过上美好生活是我国农民的历史夙愿,是城市化的原动力。在西方,城市化推进了社会文明的进程。因此,城市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均应以人为本,人的衣、食、住、行应成为城市政府的工作重点和服务方向。需要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生态产品生产能力,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居民生活要有宜人的园林环境,因此,要以城乡统筹、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重点推进城镇化,而不能以牺牲农业和粮食、污染甚至破坏园林生态环境为代价,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最终发展形成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共同富裕的格局。 应发挥投资对城镇建设的关键作用,推进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的提升。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城市垃圾和污水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解决进城农民的住房难题,改善棚户区的住房条件。加快发展可持续农业、循环农业和有机农业,既可以保证居民群众的食品安全,也应该成为投资的方向和重点。应投资建设与第三次工业革命相关的新型基础设施,包括新一代高速互联网、第四代移动通讯基础

浅谈城市交通规划对城市规划的促进(一)

浅谈城市交通规划对城市规划的促进(一) 城市规划与城市交通规划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互动关系,任何土地利用规划方案都要在交通规划的前提下进行;而交通规划也不能仅仅根据交通系统本身来制定,土地利用也深深地影响交通规划的决策。 1引言 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城市交通规划就是对城市范围内各种交通做出长期的全面合理安排的计划。 交通枢纽是几种运输方式或几条运输干线交会并能办理客货运输作业的各种技术设备的综合体。一般由车站、港口、机场和各类运输线路设施组成,是综合运输网的重要环节。 交通枢纽的出现,一方面受到了政治、经济、人口、用地等因素发展的影响;一方面又对地区间的联系、地块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如何利用交通枢纽的出现来改善城市交通,从而带动城市规划的发展,就现实的摆在了我们面前。 2城市规划与城市交通规划的梳理 城市的土地利用是城市交通需求的根源,它不仅决定了城市交通源、交通量及交通方式,且从宏观上约束了城市交通的结构和基础,不同城市的土地利用状况要求相适应的城市交通模式;另一方面,城市交通系统的实际运行水平会对城市空间结构及城市发展规模构成影响,从而改变了城市土地利用的状况。 交通枢纽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路与道路等其他各种交通设施的交汇。这一特性造成了交通枢纽往往是交通阻塞主要发生的地点,造成交通流中断、事故增加。针对这一城市交通中的“瓶颈”,如何科学与合理组织交通枢纽的各相交通流,实现交通安全与畅通,显得尤为重要。以下就如何根据不同的交通枢纽的地理位置、具体的特性及交通流向采取不同的用地规划布局作出具体的分析。 3对交通枢纽的具体分析 3.1重庆鱼洞换乘枢纽 该项目地处重庆主城南部,是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增长极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优越的交通优势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潜在的对内对外交通需求巨大。 1)功能分区 根据换乘枢纽的外部功能要求,将场地划分为换乘枢纽主体建筑区、配套建筑区、长途客运停车区、常规公交停车区、长途车下客区、长途车发车区、公交下客区、加油加气区以及站前广场区、河岸绿化区10大功能区。 2)平面布局 项目平面空间结构从使用功能出发,布置在靠近轨道交通鱼胡路站一侧;结合地形高差情况,换乘大厅及客运站前广场布置在不同的标高;出租车及社会车辆上下客区,始发公交候车区布置于客运站前广场内;长途车候车区则布置在一层,长途客运的进出站口布置在地块北侧,把常规公交的进出站口布置在地块南侧。 3)交通组织 a.对外交通组织 规划项目对外客运主要提高辐射长沙、贵阳方向的长途客运服务,内环高速、渝黔高速、界水高速接长沙方向。 b.内部交通组织 i).长途客车交通流线组织 长途客车流线经由用地北侧26米城市次干道车行入口进入,向东进入停车区检修停放。发车车行流线由停车区出发,经地块停车场通道到达长途车发车区,与长途车停车场、公交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