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及应用

第八章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及应用
第八章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及应用

第八章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及应用

物体影子(也叫日影)就是太阳光线被阻挡后,在物体另一侧形成的一个较暗区域。本节我们重点从两个方面来学习:①物体影子长短变化规律②物体影子朝向变化规律

一、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规律

1、物体影子(日影)长短的日变化规律:

一日之中,物体影长与日太阳高度有关。太阳高度越大,物体影子越短;太阳高度越小,物体影子越长。

①非极昼地区(不包括极夜区):

日出、日落时,太阳高度为零,太阳光线与地平面平行,日影最长;正午时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日影最短。

②极昼地区:午夜(0时)太阳高度最小,日影最长;正午时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日影最短。

由此可见:除极点外,一天中各地的日影长度的变化,从日出—正午—日落,由最长—逐渐缩短—最短—逐渐变长—最长;极昼的极点上,由于太阳高度没有明显的变化,所以,日影长度也没有明显变化。

2、物体影子(日影)长短的年变化规律:

一年中,各地的日影长度会随季节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正午的日影长短上。它与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有直接关系:

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

因此,日影长短的年变化规律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去理解:

1).就某一天来看,太阳直射的地点,日影最短,为一圆点。在直射点以北、以南的地区,正午日影随着正午太阳高度缩小而逐渐变长。

例如: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上正午日影最短;北回归线两侧正午日影随着正午太阳高度缩小而逐渐变长。

2).就一个地点来看,在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增大时,日影逐渐缩短;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时,日影最短;正午太阳高度减小时,日影逐渐增长;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小时,日影

最长。例如:①12月22日—6月22日,在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过程中,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那么其日影逐渐缩短;

②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大,其日影也达到全年最短。

③6月22日—12月22日,在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过程中,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那么其日影逐渐增长;

④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小,其日影也达到全年最长。

二、物体影子朝向变化规律

日影的朝向总与太阳光线的入射方向呈1800夹角(即相反方向),所以,要根据一年中不同季节,一天中不同时段的太阳位置来确定某地日影的朝向。

1、不同季节各地日影的朝向变化规律:

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各地(除极昼外)日出东北,影子朝向西南;日落西北,影子朝向东南。正午时,直射点以北日影朝向正北;直射点以南日影朝向正南;直射点上日影为一点。

警示:

北半球出现极昼的地方(北极点除外),一日太阳高度最小时,太阳处于其正北方,日影朝向正南;正午时,太阳处于正南方,日影朝向正北,日影变化仍呈顺时针。

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各地(除极昼外)日出东南,影子朝向西北;日落西南,影子朝向东北。正午时,直射点以北日影朝向正北;直射点以南日影朝向正南;直射点上日影为一点。

警示:

南半球出现极昼的地方(南极点除外),一日太阳高度最小时,太阳处于其正南方,日影朝向正北;正午时,太阳处于正北方,日影朝向正南,日影变化仍呈逆时针。

③春秋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日出正东,日影朝向正西;日落正西,日影朝向正东;正午时,赤道以北日影朝向正北;赤道以南日影朝向正南;赤道上日影为一点。

2、不同时段日影的朝向变化规律:

①在图中,图1、图2都表示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但不同的是:

图1中,在一天的不同时段太阳位置是:6点前在东北—6点在正东—6点到12点在东南—12点在正南—12点到18点在西南—18点在正西—18点后在西北,因此图1当地一天中日影的朝向应是西南—正西—西北—正北—东北—正东—东南,如图3。

图2中,在一天的不同时段太阳位置是: 6点到12点在东北—12点在正北—12点到日落在西北,因此图2当地一天中日影的朝向应是西南—正南—东南,如图4。

②下面图5、图6都表示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但不同的是:

图5中,在一天的不同时段太阳位置是:6点前在东南—6点在正东—6点到12点在东北—12点在正北—12点到18点在西北—18点在正西—18点后在西南,因此图5当地一天中日影的朝向应是西北—正西—西南—正南—东南—正东—东北,如图7。

图6中,在一天的不同时段太阳位置是: 6点到12点在东南—12点在正南—12点到日落在西南,因此图6当地一天中日影的朝向应是西北—正北—东北,如图8。

例题:右图是某中学生在某天从日出至日落旗杆的影长随时间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若正午旗杆的影子朝北并与旗杆等长,则该地

的气候特点是()

A.降水变率达

B.气温的年、日较差大

C.夏季凉爽,全年阴雨日多

D.冬雨夏干

2、观测日之后,正午旗杆影子将变短。下列地理

事象与实际不相符的是()

A.北非地区面临沙尘暴的威胁

B.潘帕斯草原正值小麦播种期

C.重庆常出现低温阴雨天气,对早稻播种不利

D.正值观赏北京香山红叶的最佳时期

解析:第(1)题,要回答该地区的气候特点,必须先明确该地区的气候类型。气候类型的确定实际上就是定位的过程,那就意味着要确定该地区的经度和纬度。

a、该地区经度的确定过程如下:

①明确横坐标代表的是国际标准时,也就是零时区的区时或00经线的地方时。

②一天中影子最短时,也就是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的时刻,即该地区地方时为12时。③当该地区地方时为12点时,00经线的地方时为11:28,比00经线的地方时早32分钟,经度多了80,即在00经线的以东80,也就是80E

b、该地区纬度的确定过程如下:

①正午时旗杆的影子与旗杆等长,说明该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为450。

②观察图发现,在横坐标上国际标准时在于6时日出,早于18时日落,昼长正好是12小时,太阳直射赤道

③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可就出该地的纬度是450N。该地的经纬度为(450N,80E),可定为在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

第(2)题,由第(1)题中的分析知道太阳直射赤道,即此时为春分日或秋分日。再根据题干条件“观测日之后,正午旗杆影子将变短”,说明该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大,因此确定为春季。选项中,D项的地理事象发生在秋季,与实际不符合,因此答案为D。

考点17对应强化专练题

2009年10月1日10时,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据此回答1—2题

1.下面右图中,能正确表示天安门广场旗杆的影端在该日的运行轨迹(虚线)的是()

2.上面左图中,能正确表示天安门广场旗杆正午影子在一年中的影长及朝向变化的是( )

我国某中学建了一座太阳历广场,广场中间是6米高的雕像柱(如下图)。一年中大多数日子正午影子朝丙方向,且影长从不超过6米的外圈。北京时间12∶40是一天中雕像柱影子最短的时刻。据此回答3--4题。

3.该学校可能位于()

A.黑龙江

B.湖南

C.云南

D.广东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雕像柱附近可观测到北极星在丙方向

B.春秋分日太阳从丙、丁之间升起

C.夏至日,正午雕像柱影子朝向丙侧3米的圈内

D.一天中雕像柱的影子不会超过外圈

右图为北半球冬至日时以某极点为中心的局部图,其中S点的直立竹竿全天影子朝向正北,弧ABD是43°08′纬线圈的一半,C点是晨昏线与该纬线的交点,角BSC为°。据此回答5—6题

5.此时沈阳的昼长约为()

小时小时小时小时

6.若有一架飞机从A点飞往C点,则最近的飞行方

向是()

A.一直向东飞

B.先向东南后向东北飞

C.先向西南后向西北飞

D. 先向西北后向西南飞

下图是连续一段时间观测、记录的某楼房(10米高)正午影子长度变化图。读图回答7—9题

7.从楼房正午影子长度变化情况可知,图中

影子连续观测、记录的时间长约()

A.一年个月个月 D.两年

8.为了便于规划栽植的花草种类,房

主想在房后空地上找出全年正午时刻阳

光都照不到的地方,应选择去察看的日期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9.当该地白昼时间为一年中最短时,下列与楼房影子在该日内的变化情况最符合的是

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开展“当地经纬度测算课题研究”活动,其操作方法是:在一年中白昼最短的这一天,选择操场上Q处垂直竖立一根竹竿(竿长3米),画一个半径为3米的圆圈,将观测到的竹竿顶端在地面对应的投影变化记录在操场平地上。读图回答10—11题

11.观测地的地理坐标为

()

′N,

B. 26034′S,1200E

C. 21034′N,1100E

D. 20034′N,1100E

11.当竿顶的投影在P点

时,竹竿影子的朝向为

()

A.东南

B.西南

C.西北

D.东北

某中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坚持观测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并作详细记录.以下是6月22日观测记录,据此回答12~15题

观测时刻(北京时5:10……12:40……20:10

间)

太阳高度00......73026′ (00)

12.该学校的经纬度位置是()

A.1100E,400N B.1100E,500N C.1150E,400N D.1150E,500N 13.12月22日,该校所在地的昼长约为()

A.7小时B.8小时C.9小

时 D.10小时

14.当该校于北京时间6时整日出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直射赤道B.北京市昼夜平分

C.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D.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15.7月1日,该校同学观测日出时和日落时,太阳分别位于观测者的( )

A.正东方、正西方B.东北方、西北方

C.东南方、西北方 D.东北方、西南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竹竿测影

法”探究太阳方位与太阳高度的变化

规律。图3是该小组绘制的理论分析

图(左图)和某日竿影变化图(右图)。

读图,回答16--17题

16.下列说法与图3符合的是()

A.正午的竿影指示南北方向 B.竿影的投影方向即太阳光线的来向

C.竿影的长度与太阳高度成正比 D.该日日出东南,日落西北17.如果图3中正午日影为一年中的最小值,则()

A.该日太阳直射北半球 B.观测地位于南回归线以南

C.该日太阳直射赤道 D.观测地位于赤道至南回归线之

18.某人某日在日出后一小时观测到自己的影子朝向正西此后,他每隔3小时观测并记录一次,绘成了右图,当他注意到自己的影子最短时,手表上的时间为13∶00(北京时间)。已知某人所在纬度为30°N,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判断此日太阳直射的半球

为,南半球

为季

2)此日此人所在地区的夜

长小时,日落时间

为(北京时间)

(3)关于图中影子的朝向,②处影子朝向是北京时间测得的,此时太阳位于天空的方

(4)某人所在的经度是

第八章 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及应用(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第八章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及应用 物体影子(也叫日影)就是太阳光线被阻挡后,在物体另一侧形成的一个较暗区域。本节我们重点从两个方面来学习:①物体影子长短变化规律②物体影子朝向变化规律 一、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规律 1、物体影子(日影)长短的日变化规律: 一日之中,物体影长与日太阳高度有关。太阳高度越大,物体影子越短;太阳高度越小,物体影子越长。 ①非极昼地区(不包括极夜区): 日出、日落时,太阳高度为零,太阳光线与地平面平行,日影最长; 正午时太阳高度达 一天中最大值,日影最短。 ②极昼地区:午夜(0时)太阳高度最小,日影最长;正午时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日影最短。 由此可见:除极点外,一天中各地的日影长度的变化,从日出—正午—日落,由最长—逐渐缩短—最短—逐渐变长—最长;极昼的极点上,由于太阳高度没有明显的变化,所以,日影长度也没有明显变化。2、物体影子(日影)长短的年变化规律: 一年中,各地的日影长度会随季节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正午的日影长短上。它与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有直接关系: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

因此,日影长短的年变化规律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去理解: 1).就某一天来看,太阳直射的地点,日影最短,为一圆点。在直射点以北、以南的地区,正午日影随着正午太阳高度缩小而逐渐变长。 例如: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上正午日影最短;北回归线两侧正午日影随着正午太阳高度缩小而逐渐变长。 2).就一个地点来看,在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增大时,日影逐渐缩短;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时,日影最短;正午太阳高度减小时,日影逐渐增长;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小时,日影最长。例如:①12月22日—6月22日,在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过程中,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那么其日影逐渐缩短; ②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大,其日影也达到全年最短。 ③6月22日—12月22日,在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过程中,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那么其日影逐渐增长; ④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小,其日影也达到全年最长。 二、物体影子朝向变化规律 日影的朝向总与太阳光线的入射方向呈1800夹角(即相反方向),所以,要根据一年中不同季节,一天中不同时段的太阳位置来确定某地日影的朝向。 1、不同季节各地日影的朝向变化规律: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习题(2).docx

教科版三下第三单元第 2 课《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习题 一、填空题。 1.太阳为我们送来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我们可以模仿古人,制作一个简单的日晷,帮助我们找到影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制作日晷的操作步骤: ①在一个平板上,贴上画有___________的观察纸,在纸板上___________。 ②根据太阳的___________,确定方位,把纸板放在平地上。 ③在纸板的中心,___________立上小短杆。 ④每个一段时间观察和记录一次影子的___________。每次记录时,要标上___________ 。 ⑤观察记录纸,寻找影子的___________。 4.如图,日晷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量___________的仪器。 5.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 ___________。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___________ 。 6.当太阳在 ___________边时,你的影子在西边;当太阳在你的前面时,你的影子一定在你的 ___________面。 7.一天中大树的影子随太阳的 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太阳从东→南→西,大树的影子刚好相反,是从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8.如图所示,将铅笔做的简易的日晷放在阳光下。一天中铅笔影子的___________、 ___________都要发生变化。 9.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___________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 ___________。 二、判断题。 1.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 2.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不在发热。() 3.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 4.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清晨和傍晚最短。() 5.古代的人曾利用日晷观测时间。() 6.同一地点,不同时间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方向各不相同。() 三、画一幅当地清晨时分大树的影子,并标明方向。 并写一写你的家乡一天中影子变化的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选择题。 1.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度变化是()。 A.由长变短 B.由长变短再变长 C.由短变长再变短 2.日晷是观测()的工具。 A.长度 B.时间 C.体积 3.日晷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变化是()。 A.相反的 B.相同的 C.无法确定 五、观察实验题。

阳光下的影子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3、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 过程与方法 1、推测阳光下物体影子怎样变化 2、利用简易的日影观测仪,观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并收集相关的数据。 3、一天中影子长变化的数据作出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柱状图 4、根据观察数据,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 5、运用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解释人们为什么能用影子计时。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自然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和有规律的 2、能够按活动要求坚持观察如实记录数据 3、能够根据数据和现象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和推理 二、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日晷的图片或课件 分组实验:简易的日影观测仪、指南针 三、教学重、难点 探究影子的特点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 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也有变化吗?是怎样变化的? 3)看书上第26页,根据我们上节课的研究,推测一下大树的影子在一天中发生的变化情况,并让学生说说理由。 2、观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 1)让我们通过实际的观测来验证我们的想法 2)学生认真阅读科学书上的说明,明白观察的目的和观察记录的方法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但每个人都要记录小组的观测结果 3、整理我们的记录 1)各小组汇报自己的观测数据 2)教师讲解如何把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数据整理成柱状图:纵轴表示影长,横轴表示时间

会变化的影子

会变化的影子 活动目标: 1. 激发幼儿探索影子各种变化的好奇心。 2 .引导幼儿通过实验观察获得对影子变化的经验。 3.知道影子变化与光和物体的关系。 活动准备: 1.手电筒、小巧的玩具、记录纸等若干。 2.电视机(纸箱制作)。 活动过程: 1.听音乐进入活动室。 通过演影子戏引入课题,提出问题:你看到的图象是物体的什么?物体的影子为什么会映到屏幕上?引起幼儿对探索光源与物体和影子的关系。 2.教师引导幼儿探索光源与物体和影子的关系。 小朋友都知道当光照在不透明物体上时,物体就会产生影子,可是你能控制影子的位置吗?教师演示将手电筒放到物体的左边、右边,让幼儿看影子位置的变化,并引导幼儿用正确的方位词进行表述。小朋友们,你们能控制影子的位置吗? 游戏:听话的影子如果我想让影子到上边、下边、左边、右边等地方,手电筒应该放到什么地方呢?幼儿用实验验证,并教幼儿用记录表进行记录。幼儿两人一组,一个操作一个记录,培养幼儿合作工作的能力。 教师展示记录结果,和幼儿一起总结实验结果:光源的位置变了,影子的位置就变了。 提出设想,引起幼儿继续探索的兴趣,(教师在暗中操作),老师能让物体的影子变魔术,想不想看一下,教师让影子变大变小,变成不同的形状,小朋友们,你们能当影子魔术师吗?来让你的影子也来变一下。 幼儿操作,使幼儿通过观察发现物体的位置、姿势变化了,影子也会发生变化。 3 找影子,带领幼儿到户外找影子,并请幼儿将物体的影子在地上画出来,过一段时间看一下,影子还在那里吗?为什么? 小结及反思:活动设计抓住幼儿的好奇心,利用已有的经验,让孩子不断在探索中学习,了解光和影子的关系,通过操作知道影子可以变化。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3.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练习

3.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_____是古代测量时间的仪器。 2、太阳_____的变化会引起物体影子的变化。 3、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与太阳的方向_____。 4、太阳最高时影子最_____,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_____。 5、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_____最短。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 日晷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变化是一致的。() 2.太阳位于南面,影子位于北面。() 3.日晷是由晷面和晷针组成。() 4.影子的方向变化会像时钟一样转动。() 5.物体的影子是不会消失的。() 6.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与太阳的位置有关。() 三、选择题,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使用日晷测影子的过程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纸板中心立上短杆。 ②根据太阳或指南针找方向。 ③在纸板上描绘影子。 ④对准方向、平放纸板。 A. ②④①③ B. ①②③④ C. ④②①③ 2、观察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通常需要借助的工具是() A.指南针 B.尺子 C.日晷 3、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方向的变化规律是() A.东——北——西 B.西——南——东 C.西——北——东 4、影子的长度由长变短,时间是一天中的() A.上午 B.中午 C.下午 5、不同时间,阳光下同一物体的影子() A.位置保持不变

B.方向保持不变 C.长短、位置和方向都会发生改变 6、古代人用日晷来计时,其原理是() A.物体的影子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B.物体的影子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C.物体的影子永远不会消失 7、阳光下旗杆的影子长5米,过一会再测量,影子变长了,这种现象发生在() A.上午 B.中午 C.下午 8、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总是出现在()的一面。 A.迎光 B.背光 C.侧光 9、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变化规律是() A.长——短 B.短——长 C.长——短——长 四、画出下列图中物体的影子。 五、看图题 下面是某同学根据一天中铅笔影长变化的数据制作的柱状图。 1、从柱状图中,我们可以知道该地区一天中铅笔影子最长的时间大约是_____;铅笔影子最短的时间大约是______。 2、说一说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是怎么变化的?

影子为什么会变化

<<影子为什么会变化>>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道太阳每天在天空中的运动模式 2.认识一天中温度和影子的变化都与太阳的运动有关 3.培养学生定量观察,采集数据,会简单记录和分析的能力 学习重点 1.太阳每天中在天空中的运动模式 2.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 学习难点 太阳在空中的运动规律 学习准备 学生;手电筒字典 教师;课件 学习过程 一谜语导课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请听谜面“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头,灯前月下跟你走,就是从来不开口。 要想看到清晰的影子都需要哪些条件?(有光,有不透明物体) 二回放观察收集规律 昨天已经学了《旗杆的影子》一课,现在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课后观察的一种小棍的影子。(播放) 你有什么发现? (板书:影子方向西——北——东 影子长短长——短——长) 将你的发现画在本子上 请看大屏幕(播放一种旗杆影子变化规律) 三依据规律提出猜想 师:一天中为什么会产生影子的变化?或者影子的变化规律与什么有关? 是不是与太阳有关,要想验证这个猜测,我们就要进行验证。 四操作实验验证猜想 实验之前要明确: 1.用手电筒代替太阳,能不能直射眼睛 2.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是怎样运动的(东升西落,定好左东右西,快速移动) 3.小组内分工明确,谁观察 4.你有什么发现?(汇报) 5.画出一天中太阳在一天空中的运动情况 (板书:太阳位置东——南——西——) 6.播放视频

“影子为什么会变化” (释题完善板书) 太阳的运动引起太阳的位置 影子的长短 影子的方向 五拓展发现深度延伸 太阳的位置变化引起影子长短的变化,是不是也会引起温度的变化呢?组织学生交流体验 师总结 播放视频 六总结 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阳光下的影子》教学设计

阳光下的影子 一、前端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中第2课。阳光和影子是同学们进入光学世界的第二课,是为以后研究光的传播、光的反射等问题的基础知识,教材通过“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和“整理我们的记录”两部分从而总结出阳光下物体影子规律。整个教材引导学生模拟实验的形式发现并解决生活中的科学问题,并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实验规律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年龄约11—12岁。阳光和影子的变化,学生们太熟悉不过了,即使是低年级的学生也不陌生,可越是习以为常的变化往往会令同学们忽视。前面他们已经学习了光和影,所以对于阳光和影子有了些专业的认识。本课通过让学生模拟实验的形式,让学生们通过观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从而知道阳光与影子的关系,发现阳光照射下影子变化的规律,知道可以通过影子的变化从而推断太阳的变化。此外五年级的学生即将升入中学,更应培养他们学习光学的兴趣,并用系统科学的方法研究问题,如绘制表格和柱状图,还可以进一步感知人类生活离不开太阳。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别一天中影子的变化和阳光的变化。 难点:理解阳光与物体、物体与影子之间的关系,归纳阳光下影子的

变化规律;绘制表格和柱状图。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教学的前端分析,在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的指导下,我将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 影子方向随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和太阳方向相反 2.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最高,影子 最短,太阳最低,影子最长) 3.人们很早之前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2)过程与方法 1.推测阳光下物体影子怎样变化 2.利用简易的日影观测仪,观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并收集相关的数据。 3.一天中影子长变化的数据作出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柱状图 4.根据观察数据,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 5.运用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解释人们为什么能用影子计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认识到自然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和有 规律的 2. 能够按活动要求坚持观察如实记录数据

变化的影子

一)活动目的: l.通过观察、操作、测量各种目标物影子长度的实践活动,了解同一物体在不同时刻影子的长短是 不的;在同一地点,正午时刻物体的影子最短。 2.经历观察、测量影子长短的过程,体会影子长短与时刻的关系,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形成初 步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在与同伴合作、交流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 精神。 4.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在活动中 培养创新精神。 (二)活动准备: 皮尺,记录有关数据的表格。(学生在课前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均在课前合作选择自己小组的测量 地点,确定测量时刻,测量物体,制定测量计划) (三)活动步骤: 1、创设故事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讲故事《聪明的阿凡提——卖树荫》。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一个炎热的下午,长工们正和阿凡提在巴依大老爷家门外的一棵大树下乘凉。这时,巴依大老爷出现了,非常蛮横地要大家出100个钱买下树荫。聪明的阿凡提一下就看穿了巴依贪婪的用心,决定将计就计,教训他一下。于是大伙凑够了100个钱给了巴依,巴依心满意足地走了。到了晚上,圆圆的月亮升上了天空,皎洁的月光照在大树上,大树长长的影子正好落在巴依大老爷的院子里和屋顶上。长工们在阿凡提的带领下,涌进巴依的家里,有的还爬上了房顶。巴依吓坏了,急忙赶大伙出去。这时,阿凡提说:“树荫是我们花钱买下来的。树荫移到哪里,我们就跟到哪里。你要想让我们出去,就得给钱。”巴依大老爷只好认输求饶,不仅退还了100个钱,还答应再也不阻挠大伙在树荫下乘凉了。 故事看完后,同学们纷纷称赞阿凡提聪明机智,敢于同巴依大老爷作斗争,为穷人谋幸福。 师:原来影子与我们的生活这么密切,那咱们同学想不想亲自测量一下影子,进一步探究其中的秘 密。 2、亲自实践,仔细观察,总结汇报。 1、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表格。各小组开始活动,注意把测量数学仔细记录在表格里。而且注意讲一下自己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测量的,测量的结果是多少。下面,我们就要到操场上任选一个目标物, 如旗杆、篮球架等,测量出它的影长。 2、学生开始活动(师巡视,指导) (1)各组汇报本组的测量数据,可能各不相同。 (2)为什么同样长的木棒大家量得的影长不同呢?说明:因为各组测量的时间、地点可能不同,所 以同样高度的直立木棒的影长也在发生变化。 (3)学生分组观察,讨论,得出结论: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本三年级下册科学3.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练习题)附答案

3.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日晷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量的仪器。 2.我们可以模仿古人,制作一个简单的日晷,帮助我们找到的规律。 3.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 4.太阳最高时影子最,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 二、选择题 1.傍晚,小明看到操场上的一棵大树在阳光下的影子是朝向( )的。 A.西方 B.南方 C.东方 2.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长短变化规律是( )。 A.长--短--长 B.短--长--短 C.长--短--短 3.关于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太阳位置最高时物体的影子最短 B.物体影子的长短与太阳位置的高低无关 C.太阳位置最低时物体的影子最长 4.古代人用日晷来计时,其原理是() A.物体的影子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 B.物体的影子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C.物体的影子永远不会消失 5.阳光下旗杆的影子长5米,过一会再测量,影子变长了,这种现象发生在() A.上午 B.中午 C.下午 6.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总是出现在()的一面。

A.迎光 B.背光 C.侧光 三、判断题 1.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一天中的正午时分最长。() 2.太阳初升时,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朝向东方的。() 3.在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没有规律可循。() 4.除了根据太阳的照射角度来确定方向,我们还可以用指南针来确定方向。() 5.制作简易的日晷,需要在一个平板上,贴上画有同心圆的观察纸,在纸板上标准方向。() 四、简答题 在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有什么规律? 五、观察实验题。 某小组为了研究阳光下物体影子长度的变化,在平地上竖直插了一根竹竿,阳光下的竹竿在地面上投射出一道影子。他们及时记录下了影子的长度(125厘米),并且每隔30分钟去测量一次影子的长度。测量时,他们发现影子在12:00最短。下面是他们测量的竹竿影子长度变化的数据表。请仔细阅读,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该小组是在一天中的9:30开始测量的,由上面的数据表我们能推测出,该小组是在_________结束测量的。 2.由上面的数据表可以推测,如果进行第10次测量,这时竹竿影子的长度大约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教学设计

《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三年级下册“太阳、地球和月球”单元的第2课。在第1课中,学生了解了太阳和月球的很多特征,而本单元第2、3、4课将带领学生探索太阳和月球运动变化的规律,例如本课通过探索一天之中影子的变化规律,进而了解太阳位置的变化规律。 本课主要内容是通过制作简易日晷的活动,让学生探索一天之中影子的变化规律,以这样的角度让学生体会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以及人们运用自然规律的智慧。 本课的主要活动是制作简易日晷,由于该活动需要学生到课外记录一天之中影子的变化情况,故建议教师用两个课时进行教学。第1课时——聚焦问题“一天之中,影子有什么变化规律呢?”,了解学生的前认知。然后向学生讲解制作简易日晷的方法,教师要带领学生到室外实地测量记录一次,确保每组学生都能完成第一次记录任务,确保学生掌握准确记录的技能,这样学生在课后才能准确记录。第2课时——围绕制作简易日晷进行分享和研讨。让每个小组上台分享,学生根据制作的“简易日晷”进行论述,谈一谈自己的发现。借助“制作简易日晷”这个活动,教师要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长期坚持记录的能力以及根据观察事实进行论述的能力。 【学生分析】 学生都知道太阳东升西落,对影子已有了基本的认识,知道影子在光源的反方向,有阻挡物才会有影子,影子和阳光有关系,等等。但是对于影子的变化规律,学生的认知水平差异较大,有一些同学了解的较多,有一些则知之甚少。 绝大部分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知道太阳位置的变化会对地球上物体的影子变化产生影响。当太阳位置的方向改变时,影子就会发生长短和方向上的变化,这个变化存在一定的规律,但学生并不能准确地认识到这样的规律,总体认知还是比较零碎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 一天中,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影子的变化教案

《影子的变化》开题课 【指导思想】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研究性学习开展过程为主线;以研究性学习经典案例为载体;以研究性学习方法指导为策略;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重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影子的变化”的方案制定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制定小课题研究方案的方法。 2、让学生懂得搜集资料的各种方法及运用时需要注意的地方,并在实践中去运用。 3、让学生乐于去实践、去研究。 【课前准备】 1、问题卡、研究计划表。 2、课件准备。 【活动流程】 一、对比照片,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影子一天中不同时刻的样子吗?(出示照片) 2.师:(把几张图片放在一起对比)从这两张照片中,你发现了什么? 3.师:是啊,随着时间的变化,影子也在发生着变化。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4.师:同学们都非常棒,能够发现这么多的变化,这说明你们都有着留心观察生活的好习惯。下面,老师就请你们带着这种好习惯来共同制定计划,研究一下影子的变化规律。 二、欣赏图片,自由组合

1.师:首先,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不同季节、不同时间影子图片) 2.师:从这些图片中,我们不难发现影子变化很多也很大。那么,关于影子的变化,你最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识呢? 3.生小组交流,商讨研究专题,教师版演: ①想研究“影子”为什么会变化? ②想研究“影子”是怎样产生的? ③想研究“影子”的变化规律? (各小组分别推选一个临时组长,出示临时组长的工作要求。) 三、提出问题,筛选整理 1.师:好,现在就请各小组在临时组长的带领下,把你们组具体想要了解的所有问题都记录在问题卡上,注意别忘了给你们自己小组起个好听的名字。 2.师:哪一小组上来回报一下你们组记录下的问题? (示范,指导如何筛选有价值的问题。) 3.其他小组尝试筛选问题,留下2-3个最有价值的问题。 四、填写研究计划表 1.师:现在问题有了,我们如何去进行研究了解呢?下面我们就要来学着制定一份研究计划。老师这里就有一张已经制定好的计划表,我们来看——(出示一张制定好的研究计划表) 2.师:下面就请你们仍旧在临时组长的带领下,根据自己组里的具体情况,参照这张计划表,制定你们组的研究计划吧。不过开始前,老师还有三点提醒,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①合理分工,人人参与。 ②步骤清晰,切实可行。 ③合理安排活动时间。)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 《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学校班级姓名 一、填空题。 1.我们可以模仿古人,制作一个简单的日晷,帮助我们找到影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阳为我们送来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如图,日晷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量___________的仪器。 4.制作日晷的操作步骤: ①在一个平板上,贴上画有________的观察纸,在纸板上___________。 ②根据太阳的___________,确定方位,把纸板放在平地上。 ③在纸板的中心,___________立上小短杆。 ④每个一段时间观察和记录一次影子的___________。每次记录时,要标上___________。 ⑤观察记录纸,寻找影子的___________。

5.当太阳在___________边时,你的影子在西边;当太阳在你的前面时,你的影子一定在你的___________面。 6.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___________。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___________。 7.如图所示,将铅笔做的简易的日晷放在阳光下。一天中铅笔影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要发生变化。 8.一天中大树的影子随太阳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太阳从东→南→西,大树的影子刚好相反,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___________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___________。 二、判断题。 1.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不在发热。() 2.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

教科版(新)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教案1

《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教案 【教材简析】 《阳光下物体的影子》这节课是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第2课。通过前面1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特征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从这一课起,学生将要开始探究光与影。本课将通过一个非常有趣的活动“制作简易日晷”来激发学生探索光影的兴趣。学生需要在课前以小组为单位,利用一天的时间去观察,测量并在观察记录纸上画下小短杆的影子变化情况。日晷制作完毕后,学生还要分析影子变化和太阳位置变化的关系。本课是一个综合性的活动,从提出问题、观察记录、制作日晷、研讨分享等过程,充分锻炼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之前,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根据日常生活经验,知道太阳的位置变化会对地球上物体的影子变化产生影响。但影子变化的具体规律,即当太阳的位置发生改变时,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就会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认识是比较模糊的,他们并不能准确表达出这些规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一天中,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2.了解日晷是古代测量时间的仪器。 3.知道太阳的位置变化会引起物体影子的变化。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制作简易日晷的方法。 2.尝试小组合作,制定简单的观察记录计划。 3.结合观察记录纸,实事求是地分析一天之中影子的变化情况。 科学态度目标 1.愿意参与小组活动,主动承担小组任务,学会与他人合作。 2.在实验观察中感受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3.对科学观察活动保持较高的兴趣,积极投入到长时间的观察记录中。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会古时候人们利用生活中的现象和大自然的规律,设计计量时间的仪器,从而方便生活的过程。 2.关注自然规律对技术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一天中,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难点:进行长时间规范地观察记录,研讨分析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及与太阳位置变化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PPT、学生材料一组。 小组:一块A3大小的纸板、一张A3大小的观察记录纸(见附件1)、两个票夹、一根4厘米长的短杆、指南针、记号笔、直尺、小组讨论记录单(见附件2)、手电筒、日晷套装(工具箱)等。 【课前准备】 在第1课下课前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一块A3大小的纸板、一张A3大小的观察记录纸、两个票夹、一根4厘米长的短杆、指南针、记号笔、直尺,根据老师下发的微课视频-“阳光下物体影子的观察记录方法(见附件)”(可以通过“之江汇APP”课前导学或者班级群等平台发送视频),以4人小组为单位提前记录一天中物体的影子,要求一天中至少记录5次,其中上午、下午各2次,中午1次,记录过程中如有困难可以及时请教老师,下节科学课带来。建议老师在下课时间对学生的记录情况进行关注和指导,及时纠正记录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 [材料准备:多媒体PPT、学生观察记录纸] 1.教师引导: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布置同学们以4人小组为单位记录一天中物体的影子,咱们都带来了吗?(学生齐说:带来了) 2.揭示课题:咱们干得真不错,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利用咱们带来的观察记录纸来研究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板书: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变化的影子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综合实践课 变化的影子 山东省诸城市实验小学董凤兰 活动目的:经历观察、操作、测量等实践活动,了解同一物体在同一地点的不同时刻,影子的长短和方向是不同的;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提高动手、动脑和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重难点:影子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活动准备:课件、自学指导、测量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步入问题情境 1.创设背景。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 个小故事。(播放视频) 2.提出问题。 师:树荫是树的影子,而影子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变化的。今天我们一起探究“变化的影子”这一问题。 二、亲身实践体验,尝试解决问题 1.学生展开探究活动。 引导学生思考:影子是如何形成的? 生…… 师:请同桌合作探究:影子的形成需要什么条件? 影子的形成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光,比如太阳光、灯光、蜡烛光、手电筒光 等;二是不透明的物体。 2.教师适时启发指导。 师:观察这两幅图的变化的地方, 你有什么发现?

生:发现影子会变长,也会变短。 师:咱们在一年级学过一篇课文: “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在左, 影子在右……”,你又能得到什么结论? 生:影子的方向会变化。 师: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双休日的实践活动,探究下面两个问题:影子长短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影子方向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3.师生总结解决措施。 ⑴学生交流汇报合作探究的结论。 ⑵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物体的影子在一天中有长短的变化和方向的变化。 影子长短的变化规律:早晨到中午,影子越来越短,中午到傍晚,影子越来越长;正午时影子最短,早晚影子比较长。 影子方向的变化规律:早晨影子在西,中午影子在北,傍晚影子在东;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⑶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影子不变的特点。 影子的颜色:黑灰色 影子始终与物体相连 影子的方向与光的方向相反 三、回顾交流展示 1.影子在生活中的作用。 ⑴日晷:我国古代的人们很早就发现了影子 的长短变化规律,并根据这个规律制成了古老的 计时工具:日晷。 ⑵皮影戏:生活中人们利用影子的特 性,创立了一种戏曲剧种——皮影戏,下面 请同学们欣赏一段中国皮影戏。(视频) 师:你知道皮影戏是怎么制作的吗?

3.3《影子的秘密》教学设计

《影子的秘密》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三年级下册“太阳、地球和月球”单元的第3课。在第2课中,学生已经知道了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而且明白太阳(光源)的位置变化会导致影子发生长短和方向的变化,对影子的变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本课学生将继续深入探索影子的秘密。 本课主要内容是通过模拟实验,探索产生影子的要素,以及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本课学生必须要有“影子形成原理”的知识储备,才能更好地理解日食、月食、月相变化等也与影子相关。通过影子的变化,让学生体会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本课将通过产生影子,让影子发生变化,手影游戏三个活动探究影子的秘密。聚焦问题“我们已经观察到阳光下影子的变化,影子的变化怎么产生的呢?”,通过回顾第2课活动,让学生思索影子变化的过程。探索环节分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产生影子,学生用手电筒模拟光源,用木圆柱模拟阻挡物,理解影子的成像过程。第二个活动是找办法让影子变化,理解光源和阻挡物对影子的影响关系。第三个活动是手影游戏,学生非常喜欢。寻找不同办法制造各种有趣的影子,在手影游戏中将光影原理内化和吸收。研讨环节让学生思考影子产生的三要素,三要素之间的关系,通过影子的变化理解太阳位置的变化规律。拓展环节为观察云的活动,云朵是一种天然的阻挡物,不同的云朵会有不同的天气现象。 【学生分析】 学生在第2课中已经了解了影子在一天之中的变化情况,知道了影子方向和长短两个维度上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和太阳位置变化有关系,但是学生依然较难理解太阳位置的变化(高低和方向)是如何影响影子的变化(方向和长短)的,这需要学生对影子的成像原理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在本课,学生将再一次进行模拟实验,该实验涉及两个变量——阻挡物和光源,并涉及控制变量的方法,学生将因此受到一些控制变量法的启蒙。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 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阴影。

科学影子的变化

科学影子的变化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一、手影游戏导入:猜猜小动物 二、影子的产生。 1、第一次操作观察:幼儿拿手电筒和玩具分组做影子实验,探索发现光、物体和影子三者的关系。 2、交流:你是怎样帮助物体找到影子的? 引导幼儿:打开手电筒,光照在板上——没有影子,让光照在影子上——影子出现在板上,关上手电筒——板上就没有影子了。 3、小结:因为有光,物体挡住了光,所以有影子。 4、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光能照出影子来? 5、小结:生活中的太阳光、月光、灯光、火光都能照出物体的影子。 三、影子的变化

1、出示多媒体,向幼儿展示生活中的影子图片。 请幼儿观察,都发现了哪些物体的影子?有什么特点?光源是什么? 2、交流:你发现这些生活中的影子都一样吗? 3、小结:影子有的大,有的小,还有各种形状。 4、第二次操作观察:引导幼儿从不同的方向照物体,发现影子的方位及大小变化。 5、交流:你的影子是怎么变的? 6、小结:光在左,影子在右;光在右,影子在左:光在上,影子小;光在旁边,影子大。 7、第三次操作记录:让我们再去试一试,把你试的结果记录下来。 8、讲评记录卡。 四、影子的利用。 1、交流:你们知道生活中影子有哪些用处? 2、小结介绍:人们用影子的原理发

明了电影;工程使用高楼的影子计算出高楼的高度;科学家用月球上山峰的影子计算出山峰的高度;艺术家用影子的原理发明了一种很有趣的皮影戏。 3讨论:影子在生活中还会造成哪些不便? 4、介绍无影灯:在医院,医生动手术时如果有影子会让他们看不清,就会发生医疗事故,所以他们向科学家求助,科学家就发明了一种无影灯,在这种灯下影子就会没有了。 活动延伸: 向家长、老师了解无影灯的原理。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积极有兴趣地探索影子的产生和变化,使幼儿发现影子的产生与变化是与光源的变化有关的。 2、培养幼儿间的协商、合作关系,鼓励幼儿记录实验结果。 3、引导幼儿了解影子在生活中的利用,丰富幼儿对影子的认识。 活动准备: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教案

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教材简析】 《阳光下物体的影子》这节课是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第2课,通过前面1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特征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从这一课起,学生将要开始探究光与影,本课将通过一个非常有趣的活动“制作简易日导”来激发学生探索光影的兴趣,学生需要在课前以小组为单位,利用一天的时间去观察,测量并在观察记录纸上画下小短杆的影子变化情况。日暑制作完毕后,学生还要分析影子变化和太阳位置变化的关系。本课是一个综合性的活动,从提出问题、观察记录、制作日导、研讨分享等过程,充分锻炼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之前,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根据日常生活经验,知道太阳的位置变化会对地球上物体的影子变化产生影响。但影子变化的具体规律,即当太阳的位置发生改变时,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就会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认识是比较模糊的,他们并不能准确表达出这些规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一天中,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2.了解日暑是古代测量时间的仪器。

3.知道太阳的位置变化会引起物体影子的变化。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制作简易日暑的方法。 2.尝试小组合作,制定简单的观察记录计划。 3.结合观察记录纸,实事求是地分析一天之中影子的变化情况。 科学态度目标 1.愿意参与小组活动,主动承担小组任务,学会与他人合作。 2.在实验观察中感受严详、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3.对科学观察活动保持较高的兴趣,积极投入到长时间的观察记录中。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会古时候人们利用生活中的现象和大自然的规律,设计计量时间的仪器,从而方便生活的过程。 2. 关注自然规律对技术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一天中,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难点:进行长时间规范地观察记录,研讨分析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及与太阳位置变化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PPT、学生材料一组。 小组:一块A3大小的纸板、一张A3大小的观察记录纸(见附件1)、

第八章 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及应用

第八章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及应用 物体影子(也叫日影)就是太阳光线被阻挡后,在物体另一侧形成的一个较暗区域。本节我们重点从两个方面来学习:①物体影子长短变化规律②物体影子朝向变化规律 一、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规律 1、物体影子(日影)长短的日变化规律: 一日之中,物体影长与日太阳高度有关。太阳高度越大,物体影子越短;太阳高度越小,物体影子越长。 ①非极昼地区(不包括极夜区): 日出、日落时,太阳高度为零,太阳光线与地平面平行,日影最长;正午时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日影最短。 ②极昼地区:午夜(0时)太阳高度最小,日影最长;正午时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日影最短。 由此可见:除极点外,一天中各地的日影长度的变化,从日出—正午—日落,由最长—逐渐缩短—最短—逐渐变长—最长;极昼的极点上,由于太阳高度没有明显的变化,所以,日影长度也没有明显变化。 2、物体影子(日影)长短的年变化规律: 一年中,各地的日影长度会随季节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正午的日影长短上。它与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有直接关系: 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 因此,日影长短的年变化规律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去理解: 1).就某一天来看,太阳直射的地点,日影最短,为一圆点。在直射点以北、以南的地区,正午日影随着正午太阳高度缩小而逐渐变长。 例如: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上正午日影最短;北回归线两侧正午日影随着正午太阳高度缩小而逐渐变长。 2).就一个地点来看,在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增大时,日影逐渐缩短;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时,日影最短;正午太阳高度减小时,日影逐渐增长;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小时,日影最长。例如:①12月22日—6月22日,在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过程中,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那么其日影逐渐缩短;

影子为什么会变化

影子为什么会变化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太阳每天在天空中的运动模式;指导学生理解一天中温度和影子的变化都与太阳的运动相关。 2.能利用简单测量工具,对影长和气温变化实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和分析。 3.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自然事物和现象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理解,一天中温度和影子的变化与太阳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对影子变化原因研究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准备: 直杆,米尺,直尺,手电筒,粉笔或铅笔头,挂图,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提出研究问题。 1.各小组汇报上一节课观察,研究的结果:旗杆的影长和方向有什么规律?把自己的发现结果真写在P10。 2.教师利用录像再现物体影长和方向的变化规律。 3.教师利用挂图展示,“早,中,晚的直立物体和影子”,让学生辨出早,中,晚来,并说明理由。 4.学生思考并回答:“影子的变化为什么会有一定规律呢?” 二.推测与验证。 1.让学生带着思考题作出推测。 2.分小组讨论:用什么办法能够验证自己的推测。学生若讨论不出, 教师可做模拟实验来指导学生思考,实验,解释。 3.学生将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运动的情况在P12图中画出。同学之间交流检查,如有意见不同可展开讨论,直到统一意见。 4.小组讨论交流:旗杆影子的变化是怎么形成的? 5.小组汇报交流讨论结果,师小结。 三.观察记录。 1.师问:“物体影长在变化过程中,气温有着怎样的变化规律”?用什么办法来验证自己的判断? 2.分小组讨论观察,研究“物体影长和气温变化关系”的观测方案。 3.小组汇报制订的研究计划和方案,相互交流和完善。 4.实际观测记录,填P12空格。 四.总结交流。 1.学生交流学习体会和感受,提研究,分析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共同探讨。 2.课后继续实行观察记录。 五.课后实践活动。 每天正午影子最短时量出直立物体的影长,连续观测记录一年。预测一下,可能会发现一些什么自然奥秘?

太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练习

太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练习 1.下图示意福建某中学兴趣小组在该日观察一天中竹竿影子的长短,最接近正午影子图的是 天安门城楼坐北朝南(面朝正南方向)。寒假某日,城楼上红旗迎风飘扬,小玲兴致勃勃地在城楼前拍照留念(下图)。读图完成2~4题。 2.该日北京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A.昼长夜短 B.昼夜平分 C.昼短夜长 D.极夜 3.此时,天安门广场的风向大致是 A.西风 B.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4.根据人影朝向,推断拍照时的北京时间为 A.6:00左右 B.9:00左右 C.12:00左右 D.15:00左右

我国古人发明的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下图示意不同节气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读图完成5~7题。 5.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分别是 A.自东向西、一年 B.自东向西、一天 C.自西向东、一年 D.自西向东、一天 6.下列节气中,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的是 A.清明 B.雨水 C.立春 D.霜降 7.11月30口正午,我国海南省海口市(20°N)某学校的旗杆影子朝向 A.正东 B.正西 C.正南 D.正北

下图示意福州某地午间日照图和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8~9题。 8.当门内正午光照面积达到一年中最大时,地球公转的位置是图中的A.甲 B.乙 C.丙 D.丁9.福州白昼最长时地球公转的位置是图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

2018年12月11日,我国山东青岛迎来入冬以来的第一场大雪,第二天雪后初晴,人们纷纷在朋友圈里晒图,请结合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10-13题。 10.下大雪这天,地球运行到() A.①段 B.②段 C.③段 D.④段 11.下大雪这天,太阳直射点最靠近() A.北回归线 B.南回归线 C.北极圈 D.赤道 12.下大雪这天,青岛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A.昼夜平分 B.出现极昼 C.昼长夜短 D.昼短夜长 13.第二天雪后初晴,从日出到日落,青岛的人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是() A.逐渐变长 B.逐渐变短 C.先变短再变长 D.先变长再变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