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阅读启蒙教案).doc

《呼兰河传》阅读启蒙教案).doc
《呼兰河传》阅读启蒙教案).doc

目录

《呼兰河传》

教学思路:

《呼兰河传》,语言非常的富有特色,景物描绘的仿佛是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人物刻画栩栩如生,故事情节讲述使人身临其境。我在阅读推荐课上让学生再一次欣赏那里的火烧云,感受祖父的园子给我带来的自由与快乐,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认识书中的一些人物,从而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

这本书是一部充满童心、诗趣和灵感的“回忆式”长篇小说。茅盾评价《呼

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这篇文学名著我们如何来阅读,从而可以使我们增加文学积累,提高语文素养,培养阅读分析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呢?《呼兰河传》前四章,作者以画家的笔墨描绘出呼兰

河的风俗人情画面。小说的后三章又可做为三个短篇,各自独立,作者仿佛在面前叙述一些遥远而又真实的故事,牵动着读者的心弦,为它和起美丽抑或忧郁的调子。根据这一特点,我指导学生采取了根据阅读主题读相关章节的阅读方法。

(一)读。分四周读完,每一周根据阅读主题读相关章节。

(二)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进行分类摘抄,有利于学生日积月累。培养良

好的语感。

(三)评人物。

(四)读书笔记。每一次读书笔记都有专题。这样做读书笔记可以让书中的内容更清晰。

开展两次班级读书会,让同学们交流读书的收获,让大家在交流中学会阅读。最后自编了一套阅读检测题,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阅读收获,同时也督促那些不太爱阅读的同学更深入地阅读。

教学目标:

1.阅读推荐课从《祖父的园子》出发,让学生感受到萧红童年生活的自由

与快乐,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萧红和她生活过的地方——呼兰河小镇。

2.阅读指导课,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每一位学生学会阅读,并有所收

获。

3.开展班级读书会,让同学们在交流中学会阅读。

4.阅读检测题,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阅读收获,同时也督促那些不太爱阅读的同学更深入地阅读。

第一课时阅读推荐课《祖父的园子》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

2.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童趣,产生阅读《呼兰河传》的愿望。

3.初步感知文中的片段,领略呼兰河小镇的风土人情,初步了解《呼兰河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萧红你们熟悉吗?萧红笔下的火烧云仿佛一幅幅形象鲜明、绚丽夺目的图画。

2.今天随着作者富有诗意的语言,我们走进祖父的园子吧!

3. 板书课题:祖父的园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说说这篇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什么事?

三、细读品味,体味文意。

(一)走进“园子” ,感受童年的趣事。( 8)

1.在祖父的园子里,发生的哪些事,让“我”久久不能忘怀。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一边读,一边体会,并写下来。

2.交流趣事,说出你的体会。

(二)走进祖父的园子,体验“我”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1.说说:在祖父的园子里,“我”是

( 10)

。(填写表现心情

的词语)

2.你是从哪儿体会到“我”的自由快乐呢?

3.作者用孩子气的语气向我们讲述祖父的园子,语言童趣十足,充满诗意,

富有想象,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周围的景物写活了,把自己的感受融入其中,这些文字处处传达着“我”的自由与快乐。一切景语皆情语啊!不仅让我们感受到园中的景物是自由的,也体会到作者的“心”是自由。

四、回顾总结,延伸拓展,激发阅读期待。

1.你知道吗?《火烧云》《祖父的园子》都节选自萧红的一本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这本书里不但有绚丽多变的火烧云,自由自在的园子;有四月十八娘

娘庙会,七月十五放河灯等风土人情;还有不少令人感慨悲欢离合的人物故事。

2.请大家浏览其中的一些片段,说说你对这本书有什么期待?

3.春光明媚的四月,让我们一起打开《呼兰河传》,走近作者的童年吧!

第二课时阅读指导课

教学目标 :

1.在阅读目录、序言或他人对《呼兰河传》的评价的基础上,让学生对整本

书有初步而又整体的了解。

2.指导学生分章节阅读整本书。

3.指导学生分主题阅读,积累,做读书笔记。

教学过程 :

一、阅读目录、序言或他人对《呼兰河传》的评价。

二、《呼兰河传》阅读方法指导

《呼兰河传》是一部充满童心、诗趣和灵感的“回忆式”长篇小说。茅盾评

价《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这篇文学名著我们如何来阅读,从而可以使我们增加文学积累,提高语文素养,培养阅读分析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呢?

(一)。

《呼河》前四章,作者以画家的笔墨描出呼河的俗人情画面,可多姿多彩,生自然,又造出一种散文的意境,朴清新,一种的美。小的后三章又可做三个短篇,各自独立,但作者又因一个一的主将它一体。仿佛在面前叙述一些遥而又真的故事,着者的心弦,它和起美抑或郁的子。

分四周完,每一周根据主相关章。

1.初,了解故事的情和人物。本是在怎的背景下写的,中的呼河小是一个怎的地方,中有哪些人物?

2.再,欣精彩篇章。在本中哪些篇章扣了你的心弦。自己融入作品中,感受作品的精妙。

3.三,从中的角色走出来,看看他要反映怎深刻的内涵,感悟作者的作意。

4.四,或是中景物吸引了你,或是中人物感了你,把你的所感所思真的下来。

(二)累。

本,言非常的富有特色,景物描的仿佛是一幅色彩明的画,人物刻画栩栩如生,故事情述使人身其境。文中的好佳句行分摘抄,

有利于学生日月累。培养良好的感。分

摘抄句可以来做。

景物:火云,寒冷的呼河,放河灯??

人物:古怪的有二伯,的歪嘴子,慈的祖父,人物群像人土人情:

逛,看野台子,盂会,跳大神,扎彩??

(三)人物。

1.价人物形象。《呼河》分章分向我介了祖父、有二伯、媳、歪嘴子等

人物,些人物在你心中留下了怎的印象。

2.先在中圈画令自己有所感悟的句子,写上旁批。再想想个人有什么特点,在你心中留下了怎的印象。最后在笔上把自己的体会写下来。

(四)笔。

1.每一次读书笔记都有专题。这样做读书笔记可以让书中的内容更清晰。

第一次读书笔记,呼兰河小镇。谈谈呼兰河小镇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第二次读书笔记,呼兰河的风俗。那里有哪些风土人情?逛庙,看野台子戏,

盂兰会,跳大神这些活动,在你心中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怎么看这些风俗活动的?

第三次读书笔记,呼兰河镇的那些人,那些事。书中主要讲述哪些人,讲述

了他们的哪些故事,选择其中的二三人写一写。

第四次读书笔记,祖父、园子、我的童年。我的童年主要生活中祖父的院子里,在那里留下了萧红太多太多的回忆,我有一个怎样的祖父,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我”拥有一个怎样的童年呢?

2.读书笔记板块设计。

(1)围绕主题积累好词佳句。

(2)摘抄好句子,这些句子好在哪里把你的体会写下来。

(3)围绕主题写写你读了相关章节后的感想。

(4)把你的疑惑或想与同学讨论交流的问题写下来。

第三课时阅读交流课

阅读目标 :

1.先分学习小组进行交流,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交流的机会。交流时要注意清楚地表达,听的可以提问或引导同学完善表达。

2.学生代表在班上交流,师生从交流的内容,语言的表达等方面进行点评,

学习他人的优点,或帮助同学更好阅读交流。

活动准备:

1.学生用一个月,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整本书阅读。

2.分专题对本书进行两次阅读交流。第一次“呼兰河,风土人情” ,第二次“我的邻人我的童年”

活动过程:

一、呼兰河,风土人情

第一环节:展示读书成果。

1.评出优秀读书笔记,学生观摩。师生共同点评。

2.学习同学是如何积累好词佳句,如何赏析句子。

第二环节:围绕主题说出你的读书感受。

1.呼兰河小镇。谈谈呼兰河小镇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2.呼兰河的风俗。那里有哪些风土人情?逛庙,看野台子戏,盂兰会,跳大神这些活动,在你心中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怎么看这些风俗活动的?

3.我想与同学讨论交流的问题。

二、呼兰河镇的那些人,那些事。祖父、园子、我的童年。

1.书中主要讲述哪些人,讲述了他们的哪些故事,选择其中的二三人与同学交流。

2.我有一个怎样的祖父,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我”拥有一个怎样的童年呢?

3.我想与同学讨论交流的问题。

三、小结。

第四课时阅读测评

者是一、填空题。

1.《呼兰河传》是一部充满

萧红。

2.我们曾经学过的课文《

童心、诗趣

我和祖父的园子

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的作

》、《火烧云》节选自这

本小说。

3.呼兰河除了一些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之外,还有不少精神上的盛举,

如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4.呼兰河这个小城只有两条街,其中大泥坑在

经害死过马、猪。在东二道街上,还有几家

等。

东二道街

扎彩铺

上,它曾

这是为死人而预备的。

5.我经常跟祖父学诗,祖父教我的有《千家诗》,并没有课本,全凭口头传诵。

6.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那边住着几个漏粉的、几个养猪的、拉

磨的。我家是安静的的。

7.呼河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花园里

有蜜蜂、蝴蝶、蜻蜓、蚱,都有。

8、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了,就像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似的。

9.男女两家的公子、小姐都没有生出来,就下了。叫做指腹。

10.四月十八娘娘大会,会的土名叫做

老幼都来逛的,但其中以女子最多。

11.小灵花就是小姑娘。胡家就是胡仙12.野台子是在河上唱的。

。胡仙就是

,也是无分男女

狐狸精。

13.用她画式的言,向我描述了她童年期生在呼河小的

故事。

14.后园然冰雪封了,但是又了藏室。里是无无尽

地什么都有??而且好玩,新奇。些西有料、音粉、微、手等。

15.《呼河》是一部充童心、趣和灵感的“回式” 篇小。茅

盾价《呼河》,是“一篇叙事,一幅多彩的土画,一串凄婉的歌” 。

二、猜人物。

1.她的又黑又,梳着很大的子,普通姑娘的子都是到腰那

么,而她的子竟快到膝了。她得黑乎乎的,笑呵呵的。

————(媳)2.他很喜和天空的雀子,很喜和大黄狗天。他一和人在一起,

就一句也没有了,就是有也是很古怪的,使人听了常常不得要。

————(有二伯)3.推着黏糕的,喊着“黏糕、黏糕”,往街上一走,小孩子就

跟着一大帮了。

————(歪嘴子)

三、。

1.小子装潢得特漂亮,子都是色的。前的帘子是半掩半卷的,使人得以看到里去??他上着黑帽,帽,把着,他蔑着一切,

越看他越不像一个夫,好像一位新郎。段描写的是(C)

A 迎接新娘的新郎

B 正在赶的夫C扎彩里的

2.“你小子,我看你也是没有眼睛,也是跟我一,也是瞎模糊眼的。不然你

往我脚上撞,若有胆子撞,就撞那个耀武威的,脚上穿着靴子鞋

的??你撞我不是个白撞,撞不出一大二小来??” 你小子指的是( D )。

A 的表哥

B 巷子里皮的小孩C老厨子 D 一石子

3. 我家的院子有几破房子,那里住着( A B C)

A 几个漏粉的B几个养猪的C一个拉磨的D扎彩的

4.十字街上有( A B D )。二道街上有( E F )两个里都了一所小学。西二道

街上有一个( G )里面是个清真学校。

A 金首店

B 油店

C 扎彩

D 店

E 王F祖G 城隍

四、。

跳秧歌

娘娘大会盂会七月十五四月十八正月十五

五、片段,完成。

1.了一年,他的孩子大了。年我家猪的候,歪嘴子到我家

里来帮忙的,帮着刮猪毛。到了晚上他吃了,喝了酒之后,回去的候,祖

父,他了几个大去,他把挟在腰里就走了。??人都取笑着歪嘴子,:“ 歪嘴子有了大少了。”于是人着,就把歪嘴子得的那

一份的两个肉丸子,用筷子出来,放在歪嘴子旁的小碟里。来了肉,

也是么照,来了乾果碟,也是么照。歪嘴子一点也感不到羞耻,等席

散之后,用手巾包着,回家来,他的儿子吃了。

段,歪嘴子在你心中留下了怎的印象。

2.大地一到了寒的季,一切都了,天空是灰色的,好像刮了大

之后,呈着一种混沌沌的气象,而且整天着清雪。人走起路来是快的,嘴

里的呼吸,一遇到了寒好像冒着烟似的。七匹拉着一大,在野上成

串的一挨着一地跑,打着灯,甩着大鞭子,天空挂着三星。跑了两里路之

后,就冒汗了。再跑下去,一批人在冰天雪地里竟气的了。一直

到太阳出来,了房,那些才停止了出汗。但是一停止了出汗,毛立刻就

上了霜。

个片段描写的是呼河()季的景象,文中有描写个地方冬

天里的景象,我印象深刻的是()。

3.因老胡家跳神跳得花翻新,是自古也没有跳的,打破了跳神的

了,跳神开了一个新元。若不去看看,耳目因此是会塞了的。

《呼河》中老胡家曾因什么故人跳神?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事?

听述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4.七月十五盂会,呼河上放河灯了。河灯有白菜灯、西瓜灯、有花灯。七月十五夜生的孩子,怕是都不大好,多半都是野鬼托着个花灯投生而来的。个孩子大了将不被父母所喜??( 5 分)

(1)人什么要放河灯?

(2)“七月十五夜生的孩子,怕是都不大好,多半都是野鬼托着个花灯投生

而来的。” 一法你有什么看法,你的感受。

《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课

《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阅读《呼兰河传,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良好习惯。 2、了解作家萧红写这部作品的时代背景,从中感悟 作品的鲜明特点。 3、初步品味感悟文章的情节,学会欣赏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 《呼兰河传》是这么一部伟大的作品,我们已经初步读 完,那么对文中的内容能理解吗。下面我们来考考大家。 二、小试身手 1.《呼兰河传》是著名女作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A.冰心B.萧红C.鲁迅D.老舍 2.不断给呼兰河小城的人们带来不便,并充满危险的是A.黑龙江B.呼兰河 C.西二街D.东二街道上的大泥坑 3.团圆媳妇的惨死的原因是() A.病死B.老弱C.意外死亡D.婆婆折磨而死 4.作者的父祖是一个()的老人。 A.严厉B.和霭可亲C.说话不算数D.不诚实 5.萧红在《呼兰河传》中多次提到“我的院子()的。” A.非常热闹的B.异常美丽的 C.很荒凉的D.幽静整洁的

6.七月十五孟兰会,呼兰河上放河灯了,河灯有白菜灯,西瓜灯,还有(D)。 A、电灯 B、华灯 C、彩灯 D、莲花灯 三、说说体会 你在读《呼兰河传》是是用什么方法读的,小组交流。 1、小组讨论、交流, 2、大组汇报。 教师小结:阅读要了解作者,要了解书的写作背景。 四、说写作背景 创作此小说时,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这使远在香港的萧红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于是,萧红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这部小说。 五、总结读书的方法 1、首先,读书一定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读。 2、读课外书一般都采用“默读”的方式。默读有三个好处:一是边读边想,有利于把握文章整体内容;二是速度较快,一般默读要比朗读快一倍;三是默读不易疲劳。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读书时随手拿一支笔,把好词句勾划下来,还可以准备一个知识积累本,以便记下有用的段落和妙词佳句。

2019-2020年高考语文 6.11《呼兰河传》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2019-2020年高考语文 6.11《呼兰河传》教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 小说欣赏》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萧红及其作品 2、把握《呼兰河传》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色。 3、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作品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揭示小说的深刻主题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善良的呼兰河人身上所表现的国民的麻木、愚昧、残忍的劣根性的批判,体会作品所揭示的旧的传统意识对善良人民的束缚与戕害 【课前准备】 课前板书(左): 女性的天空是低的 负担是重的 而自己又被过多的自我牺牲所累 这种自我牺牲是被迫成那样的 我虽然想高高飞翔 但我总觉得是要掉下来一样 ------ 我将与蓝天碧海永处 留下那半部红楼给世人看 生平受尽白眼冷遇 身先死 不甘 !不甘! ——萧红 课前板书(右): 她的文字有时有点啰嗦,像个喜欢说话以引起别人注意,又常常表达不清的孩子,充满了儿童式的奇特想象和信马由缰的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位作家,她和张爱玲被称作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最为耀眼的女作家“双子星座”,鲁迅与她有着深厚的忘年之交,还称赞她是“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这个人就是《呼兰河传》的作者萧红。 二、关于作者及其作品 1、作者萧红 板书设计: 萧红,1911年出生于呼兰县的一个地主家庭,民国四大才女之一 生活阶段一(1911-1931):离家出走,王恩甲,被抛弃——被爱情蒙骗 生活阶段二(1932-1938):写作投稿,萧军,被殴打、背叛——不平等的命运姿态 生活阶段三(1938-1940):寂寞苦闷,端木蕻良,被冷漠、受折磨——寻找安全感 生活阶段四(1940-1942):完成《呼兰河传》,患病去世——一个需要保护的孩子

小学语文公开课《火烧云》教案

小学语文公开课《火烧云》教案 火烧云是现代文学作品,萧红创作的《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下面,为大家分享公开课《火烧云》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 要求1.了解火烧云的绚烂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 自然的兴趣。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好词好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重点 难点1.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的,学习作 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2.了解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体会作者的心情。 教学 课时两课时 火烧云 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tán)色的了。[①这段话写出了什么?]喂猪的老头儿在墙根靠着,笑盈盈地看着他的两 头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②作者是怎样描写霞光的?这里用了几个“变”字,表达了怎样的心情?]他刚想说“你们也变了”,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对他说:“您老人家必定高寿(shòu),您老是金胡子了。”[③从对话中可以体会到什么?]

段导读:这段是写火烧云上来时霞光照到大地上的情景。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hónɡtōnɡtōnɡ)的,好像 是天空着了火。[④“烧”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段导读:这段是从地上转到天上,写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描写火烧云上来时的情景。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 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⑤这里连用了四个“一会儿”,突出了火烧云的什么特点?从哪两个角度表现了火烧云的色彩繁多?]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⑥“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又说 明什么?] 段导读:这段话主要写火烧云的颜色多。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 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miǎo)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的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⑦写马的姿态不断发生变化是为了说明什么?] 段导读:这段主要从“马”的变化说明火烧云变化快。 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那狗十分凶猛,在向前跑,后边似乎还跟 着好几条小狗。跑着跑着,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⑧作 者为什么描写狗?] 段导读:这段是从“狗”的变化,说明火烧云变化快。

呼兰河传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呼兰河传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40 分) 1、《呼兰河传》这部小说的作者是(萧红)。 2、我们五年级下学期的一篇课文课文(《我和祖父的园子》)节选自这本小说。 3、呼兰河除了一些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之外,还有不少精神上的盛举,如(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等. 4、呼兰河这个小城只有两条街,其中大泥坑在(东二道街)上. 5、在东二道街上,还有几家(扎染铺),这是为死人而预备的。 6、呼兰河最有名的地方是(十字街)。 7、拔牙的洋医生的招牌撒谎那个画着特别大的,有量米的斗那么大的(一排牙齿)。 8、卖豆芽的(王寡妇)的儿子,掉河淹死了。 9、(七月十五)是鬼节,呼兰河上会(放河灯). 10、这个地方的晚霞是很好看的,有一个土名,叫(火烧云)。 11、我经常跟祖父学诗,祖父教我的有(《千家诗》),并没有课本, 全凭口头传诵。 12、胡家养了个小童养媳——(小团圆媳妇)。 13、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 . 14、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15、男女两家的公子、小姐都还没有生出来,就给订下亲了。这叫做(指腹为亲). 16、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这庙会的土名叫做(逛庙),也是无分男女老幼都来逛的,但其中以(女子)最多。 17、小灵花就是(小姑娘)。胡家就是(胡仙)。胡仙就是(狐狸精). 18、(野台子戏)是在河边上唱的,一唱就是(三)天。 19、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有(蜂子)、(蝴蝶)、(蜻蜓)、( 蚂蚱),样样都有。 20、呼兰河传》中,祖父用黄泥裹起来烧了给我吃的第一只是掉在井里的(小猪),第二只是掉在井里的鸭子。 二、选择题. 1、《呼兰河传》是萧红在(B)写的。 A、呼兰河 B、香港 C、台湾 2、跳秧歌是在每年的(C). A、七月十五 B、八月十五 C、正月十五 3、“我”是母亲的第(A)个孩子。 A、一B、二C、三 4、农业学校设在(B)里。 A、祖师庙B、龙王庙C、娘娘庙 5、“毛子人”在呼兰河指(C)。 A、本地人B、外地人C、外国人 6、跳大神时,大神旁边的二神都是(A) A、男人 B、女人 C、男人、女人都行 7、娘娘庙的泥像以( B )为多。 A、男子B、女子C、天王D、妖魔 8、祖母喜欢养(A),结果把果树都给啃了. A、羊B、牛C、猪D、马 9、到我记忆的时候,果园就只有一棵樱桃树和一棵(C). A、桃树B、梨树C、李子树 10、祖母的内间里边,在墙上挂着一个很古怪很古怪的(B)。 A、字画 B、挂钟 C、匾 11、( C )在呼兰河的土语叫做“毛子人”. A、老人B、小孩儿C、外国人

《呼兰河传》阅读启蒙教案)

目录 《呼兰河传》 教学思路: 《呼兰河传》,语言非常的富有特色,景物描绘的仿佛是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人物刻画栩栩如生,故事情节讲述使人身临其境。我在阅读推荐课上让学生再一次欣赏那里的火烧云,感受祖父的园子给我带来的自由与快乐,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认识书中的一些人物,从而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 这本书是一部充满童心、诗趣和灵感的“回忆式”长篇小说。茅盾评价《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这篇文学名著我们如何来阅读,从而可以使我们增加文学积累,提高语文素养,培养阅读分析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呢?《呼兰河传》前四章,作者以画家的笔墨描绘出呼兰河的风俗人情画面。小说的后三章又可做为三个短篇,各自独立,作者仿佛在面前叙述一些遥远而又真实的故事,牵动着读者的心弦,为它和起美丽抑或忧郁的调子。根据这一特点,我指导学生采取了根据阅读主题读相关章节的阅读方法。 (一)读。分四周读完,每一周根据阅读主题读相关章节。 (二)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进行分类摘抄,有利于学生日积月累。培养良好的语感。 (三)评人物。 (四)读书笔记。每一次读书笔记都有专题。这样做读书笔记可以让书中的内容更清晰。 开展两次班级读书会,让同学们交流读书的收获,让大家在交流中学会阅读。最后自编了一套阅读检测题,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阅读收获,同时也督促那些不太爱阅读的同学更深入地阅读。 教学目标: 1.阅读推荐课从《祖父的园子》出发,让学生感受到萧红童年生活的自由与快乐,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萧红和她生活过的地方——呼兰河小镇。 2. 阅读指导课,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每一位学生学会阅读,并有所收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默读梳理归纳,理清课文内容; 2、通过品读第17自然段,体会自由、快乐的情感,迁移作者写法,想象练笔。 (重点) 3、由园子中的自由快乐生活出发,猜想、了解萧红以及其《呼兰河传》,引起 孩子阅读《呼兰河传》的兴趣。 4、里的生活情景,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5、3.情感与态度: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 的感受。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从哪些情景表现“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板块一:揭题导入 1、出示:《祖父的园子》 2、引导质疑:预设:园中有什么,在园中做些什么,为什么叫祖父的园子 板块二:整体感知:自由快乐之园 默读课文: 1、园子里有些什么,“我”和祖父又在园子里做些什么?请你拿起笔圈出相关的 词语。 2、交流明确:祖父的园子是一个()。为什么? 板块三:品读自由之园,快乐之源 1、自由读读课文,从哪些地方最能读出这个园子里那自由的味道。 2、交流,重点交流体会17段。 (读出自由、快乐的味道) (1)指导朗读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就爬上架 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朵花 就开一朵花 愿意结一个瓜 就结一个瓜 若都不愿意 就是一个瓜也不结 一朵花也不开 也没有人问它

…… ①指名读:谁能读出这份自由?②齐读;③师生配合读;④配乐朗读 3、小结: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 的。 板块四:迁移练笔 1、创设情境练笔: 这个自由的园子里一切都是自由的,请你仿照作者的写法,展开想象,写一写下面这些小动物在园子里的自由生活。 小蚂蚁、蜘蛛、蚂蚱、青蛙、蜜蜂、麻雀……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3、交流小结: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 自由的。 板块五:回归园子,体会快乐 1、引导质疑过渡:怪不得,作者叫这个园子是“祖父的园子”。怪啊! 2、朗读: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 祖父摘花,我就摘花; 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祖父种小白菜,我就跟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 祖父浇水,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3、明确:()拔草()种菜()铲地()浇水 (感受我的淘气、顽皮祖父的慈爱、宽容、爱笑) 4、出示作者原作中的句子: “……祖父非常地爱我。使我觉得在这个世界上,有了祖父就够了,还怕什么呢?虽然父亲的冷淡,母亲的恶言恶色,和祖母的用针刺我手指的这些事,都觉得算不了什么。何况又有后花园!” 板块六:生命的园子 1、有这样的祖父,有这样的园子,有这样的童年。猜想一下,萧红的一生 应该是怎么样的? 2、出示: 萧红的命运十分坎坷,为反抗封建包办婚姻,她离家出走,颠沛流离和生活窘迫占据了她大多数的时间。1940年,萧红客居香港,一方面贫病缠身,另一方面祖国、家乡正处于战争的痛苦之中,在这样的境况中,完成了《呼兰河传》的写作。不久后,萧红在香港去世。可以说,《呼兰河传》是萧红

小学课外阅读书目《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教案

《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品味自然、真挚、朴素的语言中的童真童趣。 2.通过质疑引领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3.学习作者在困苦中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教学重难点: 1.品味作品对童年生活状态的描写,体会作者赞美人性和自然的思想感情。 2.鉴赏本文的语言艺术,学习用鲜活的语言描摹事物。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旧学导入板书课题 在每个人记忆的小匣子里,定有一处存放了自己金色的童年。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心世界,沈复的《幼时记趣》将自己童年时的物外之趣诉诸笔端。今天我们学习一位女作家在30岁时写下的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看看她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怎样的童年画卷。(板书:呼兰河传萧红) 二、初读课文熟悉内容 1.速读课文,归纳内容:并说一说作者笔下的童年生活发生在什么地方?有哪些人,彼此之间发生了哪些故事?

(板书“我”、祖父、园子。) (许多“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趣事:想溜平却常踢翻下了种的白菜窝;帮祖父铲草却留下满地的狗尾草;和祖父一起浇菜;追蜻蜓、绑蚂蚌;用瓢向天空洒水) 2.自拟文题,加深理解:这五彩斑斓的童年画卷是原小说的节选部分,但亦可独立成篇,遗憾的是编者偷了懒,没给它命名。我们来帮编者给课文加个题目,如何? (“祖父和我”,因为文中主要就是讲述我俩之间的趣事——从人物的角度为文章命名;祖父、园子和我——突出了快乐天地;幼时记趣——记叙的主题) 三、再读课文,感受童年 1.作者笔下的童年是怎样的童年呢?作家迟子建说:“好文章仿佛只有读出声才觉得过瘾。文章被朗读,如同食物被咀嚼,你能细细品味其中的奥妙。”请选择你喜欢的片断,让我们用朗读读出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28段——自由——要…就…,愿意…就;——生机——花开了…鸟飞了…虫子叫了…——代表读,男生读,女生读)(第3段——“蜻蜓是金的,蚂蚌是绿的”,这儿写的是昆虫的颜色,却不说蜻蜓是“金色的”,蚂蚌是“绿色的”,语言更口语化,更符合孩子的口吻,更能表现孩子发现这些并讲述这些时的新奇和兴奋。) (第7段——轻松的生活氛围,“我”的调皮、天真。这段开头

呼兰河传 节选 阅读一

《呼兰河传》节选 萧红除了念诗之外,还很喜欢吃。 记得大门洞子东边那家是养猪的,一个大猪在前边走,一群小猪跟在后边。有一天一个小猪掉井了,人们用抬土的筐子把小猪从井吊了上来。吊上来,那小猪早已死了。井口旁边围了很多人看热闹,祖父和我也在旁边看热闹。那小猪一被打上来,祖父就说他要那小猪。 祖父把那小猪抱到家里,用黄泥裹起来,放在灶坑里烧上了,烧好了给我吃。 我站在炕沿旁边,那整个的小猪,就摆在我的眼前,祖父把那小猪一撕开,立刻就冒了油,真香,我从来没有吃过那么香的东西,从来没有吃过那么好吃的东西。 第二次,又有一只鸭子掉井了,祖父也用黄泥包起来,烧上给我吃了。 在祖父烧的时候,我也帮着忙,帮着祖父搅黄泥,一边喊着,一边叫着,好像拉拉队似的给祖父助兴。 鸭子比小猪更好吃,那肉是不怎样肥的。所以我最喜欢吃鸭子。 我吃,祖父在旁边看着。祖父不吃。等我吃完了,祖父才吃。他说我的牙齿小,怕我咬不动,先让我选嫩的吃,我吃剩了的他才吃。 祖父看我每咽下去一口,他就点一下头,而且高兴地说:“这小东西真馋,”或是“这小东西吃得真快。” 我的手满是油,随吃随在大襟上擦着,祖父看了也并不生气,只是说:“快蘸点盐吧,快蘸点韭菜花吧,空口吃不好,等会要反胃的……” 说着就捏几个盐粒放在我手上拿着的鸭子肉上。我一张嘴又进肚去了。 祖父越称赞我能吃,我越吃得多。祖父看看不好了,怕我吃多了。让我停下,我才停下来。我明明白白的是吃不下去了,可是我嘴里还说着:“一个鸭子还不够呢!” 自此吃鸭子的印象非常之深,等了好久,鸭子再不掉到井里,我看井沿有一群鸭子,我拿了秫秆就往井里边赶,可是鸭子不进去,围着井口转,而呱呱地叫着。我就招呼了在旁边看热闹的小孩子,我说:“帮我赶哪!” 正在吵吵叫叫的时候,祖父奔到了,祖父说:“你在干什么?” 我说:“赶鸭子,鸭子掉井,捞出来好烧吃。” 祖父说:“不用赶了,爷爷抓个鸭子给你烧着。” 我不听他的话,我还是追在鸭子的后边跑着。 祖父上前把我拦住,抱在怀里,一面给我擦着汗一面说:“跟爷爷回家,抓个鸭子烧上。” 我想:不掉井的鸭子,抓都抓不住,可怎么能规规矩矩贴起黄泥来让烧呢?于是我从祖父的身上往下挣扎着,喊着:“我要掉井的!我要掉井的!” 祖父几乎抱不住我了。 一、请根据这篇节选课文内容推测,节选前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节选文章最后写“祖父几乎抱不住我了”,想象最后我会吃到鸭肉吗?并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用直线划出文中描写“我”贪吃馋相的语句,找出动词并在动词下标上三角记号,想想从吃的动作中看出了什么? 三、祖父对的吃相是什么反应,从中看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我”为什么会想:“不掉井的鸭子,抓都抓不住,可怎么能规规矩矩贴起黄泥来让烧呢?”,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呼兰河传》教学设计

改句:我和祖父一天都在后园里边。我和祖父各戴一个草帽。祖父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四、知人论世,探究主旨 1、再读把握情感。 过渡:是啊,在这一段无忧的时光里,人和景物都是自由的,我就在这充满爱和自由的大花园里“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 童年的画卷就此合上,她走出园子,走进了另外一种人生。 导语:写下彩色童年的萧红,她的世界是黑白的;写下温暖童年的萧红,她的世界是冰冷的;写下自由童年的萧红,她一生不断逃离,直到无处可逃。(出示PPT7) 链接材料:萧红的一生是一直被冷落被忽略的一生,是一直寻找“爱”和“温暖”的一生。20岁的时候为了反抗父亲指定的婚姻,萧红离家出走,从此开始了漂泊流浪,极不安宁的生活。国难之际亡命香港,一再受到感情挫折,病魔缠身,最后孤独一人客死在孤岛香港,年仅31岁,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就在去世前一年完成。 师:那个时候,她最渴望什么? ——活力、自由、快乐 2、分析祖父形象,探究主旨。 过渡:冰冷的现实我们读到的确是温暖的笔触,这丝温暖来源于什么呢?(出示PPT9-10)——来源于祖父。祖父是一个什么样的祖父? 齐读: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 思考:有评论家认为:整个《呼兰河传》只写了一句话“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为什么不说“我的祖父住在呼兰河这小城里”?作者为什么在文章的开头细数我和祖父之间的年龄的变化呢? 五、借助评论,领悟情感。(出示PPT11) 文学家矛盾曾这样评论《呼兰河传》: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请你谈谈对这个评论的看法。 六、拟写标题,升华感情。 祖父、后园、呼兰河小城……对于漂泊困顿中的萧红意味着什么?请带着新的感悟为课文拟写一个题目。(出示PPT12) 师:祖父、后园、呼兰河小城,尽管萧红再也回不到童年,甚至找不到回家的路,然而在她的心底深处,这个院子始终存在,它是萧红生命的精神家园。 板书:精神的家园(温暖的) (出示PPT13)结束语:萧红,在悲惨的现实中,用她温暖的文字告诉我们,“人间可以有不幸,但爱永不缺少”。萧红的生命在她给我们的文字中永存!我们一样忘却不了她美丽的文字,难以忘却她——一代才女萧红! 下课。 六、课外延伸,布置作业(出示PPT14) 1.阅读萧红《呼兰和传》及其他作品,做关于她的卡片资料。 2.回忆你童年生活片段,写一段充满情趣的文字。(200字左右)

(完整版)呼兰河传导读课详案.docx

《呼兰河传》导读课详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品味自然、真挚、朴素的语言中的童真童趣。 2.初步解读《呼》,引领学生初步走近作者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初步领会作者在困苦中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音乐,营造读书氛围。 一、课文引入,初涉主题 1、还记得课文《祖父的园子》吗?那是一座怎样的园子?我们一起来回 忆一下。 (作者跟着祖父在园中栽花、拔草、种白菜、铲地、浇水,“乱闹”,至于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绿蚂蚱,更是孩童的顽皮天性的体现。总而言之,作者在园中的生活是自由自在,快乐逍遥的。) 作家用儿童的视角,为我们描写了这样一个令人向往的世界,让我们 再来读一读那些诗意的、快乐的文字。(出示PPT1、 2) 2、从这些些灵动的文字中,我们认识了一位怎样的小女孩?(天真活泼、顽皮 可爱、喜好模仿)她就是--- 3、老师小结:对了,写下这样热烈抒情、潇洒干净的文字的就是生活在这座小 城里的,后来成为了作家的——萧红。(出示PPT3,简介萧红:萧红一生生活动荡,情感也遭受挫折。寂寞的童年生活以及成年后在战乱中颠沛流离的岁月, 强化了她性格中的敏感和坚韧倔强,同时,女性所独有的纤细、敏锐的艺术感觉和艺术感悟能力,使她成为一位体验型、情绪型的作家,“她是凭个人的天才和感觉在创作”。在萧红生命的最后两年里,她远离故土,寄居香港,在艰苦的生 活环境和孤寂的心境中度过。1942 年 12 月 20 日,萧红在寂寞、怀旧的心情中,完成了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这部小说可以称得上是其艺术上的颠峰之作。) 4、《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就是选自她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近萧红的代表作《呼兰河传》。 5、评作品:那么《呼兰河传》是一部怎样的作品呢?我们先来看一看茅盾 大作家的评价:

《呼兰河传》阅读题(有答案,内容全)

《呼兰河传》阅读题 (内容全,有答案) 一、填空题。 1、《呼兰河传》是一部充满、童心、诗趣的“灵感”长篇小说。 这部小说的作者是萧红。 2、我们曾经学过的课文《我和祖父的园子》节选自这本小说。 3、呼兰河除了一些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之外,还有不少精神上的盛举, 如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等。 4、呼兰河这个小城只有两条街,其中大泥坑在东二道街上,它曾经害死 过马、猪。在东二道街上,还有几家扎彩铺。这是为死人而预备的。 5、我经常跟祖父学诗,祖父教我的有《千家诗》,并没有课本,全凭口头传诵。 6、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那边住着几个漏粉的、几个养猪的、拉磨 的。他们不知道光明在哪里。我家是安静的的。街上热闹非凡,而我家里则仍是静悄悄的。 7、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有蜜蜂、 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8、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 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9、男女两家的公子、小姐都还没有生出来,就给订下亲了。这叫做指腹为亲。

10、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这庙会的土名叫做逛庙,也是无分男女老幼 都来逛的,但其中以女子最多。 11、小灵花就是小姑娘。胡家就是胡仙。胡仙就是狐狸精。 12、三野台子戏是在河边上唱的。 13、呼兰河这小城并不怎样繁荣,只有两条大街,而最有名的算是十字 街了,街上有金银首饰店、等。 14、《呼兰河传》这部小说的作者是萧红,我们五年级下学期的一篇课文《我 和祖父的园子》节选自这本小说。 15、呼兰河除了一些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之外,还有不少精神上的盛举,如跳 大神、唱秧歌、放河灯等。 16、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他十分疼爱我。我经常跟他学诗,他教 我的《千家诗》,并没有课本,全凭口头传诵。 17、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 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18、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有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19、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红堂堂的了,一会金洞洞的啦,一会半紫 半黄的,一会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大黄梨、紫茄子,这些颜色天空上边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的,见也未曾见过的,诸多种的颜色。 20、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这庙会的土名叫做逛庙,也是无分男女老幼都来逛 的,但其中以女子最多。 21、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那边住着几个漏粉的、几个养猪的拉磨的。他们 不知道光明在哪里。我家是安静的的。街上热闹非凡,而我家里则仍是静悄

《呼兰河传》教学设计

《呼兰河传(节选)》教学设计 彬县新民中学胡元平 教材分析: 本文节选自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节选的文字是写童年的“我”与祖父在蜂蝶飞舞的后花园的一段生活,是一篇独立完整的文章。教学应主要抓住文中的童真童趣、祖父的为人来理解课文,要注意对文中那些充满感情色彩语句的理解和品析,特别是文中表现作者童年美好生活的语句体悟,并且透过文本要能够进一步挖掘、形成自己独特的感悟,品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基于以上分析,确立以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感受作者童年时的自由快乐生活,体会作者精彩的语言描写。 2.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善于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对疑难问题展开自主探究的能力。 3.让学生从看似平常的生活中感悟人生,感悟真善美,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1.引领学生感受作者童年时的自由快乐生活,体会作者精彩的语言描写。 2.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善于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对疑难问题展开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学难点】 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学会个性化解读文本。 教学方法:多媒体展示、创设情境、师生互动、探究阅读、赏析品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播放歌曲《那些花儿》。 1.同学们,舒缓的音乐流淌在记忆的角角落落,曼妙的歌声使我们又回到了祖父的后花园,上节课我们初步领略了祖父后花园的魅力,欣赏了一幅幅生机勃勃、旺盛灿烂的生命画面,祖父的后园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跟随作者萧红去细细地看一看后园的景致,用心聆听那美妙的生命之音。 二、进入新课,研读文本。 板块一:我为课文重命名 《呼兰河传》是为整个呼兰城的人情风俗作传,这里面有活泼的“我”和慈爱的祖父,但这里更有着悲苦的人生。所以单看课文节选部分的内容,题目定为《呼兰河传》是不妥当的。如果请你给课文重新取个名字,你觉得取怎样的合适?能说说你这样取的理由吗? 1.我思故我在 教师点拨:快速浏览文本,力争有自己的想法并记录在笔记本上,为小组交流做好充分的准备。 2.集体我最好 借助小组合作的力量,大家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尝试着修改并整理出本组最好的一个或几个题目,并且要附上推荐理由,以备在全班交流时使用。 播放背景音乐:钢琴曲《童年的回忆》

《呼兰河传(节选)》教学设计9+优质公开课18新编

《呼兰河传》教案 [教学目标] 1、品味作品对童年生活状态的描写,体会作者赞美人性和自然的思想感情。 2、鉴赏本文的语言艺术,学习用鲜活的语言描摹事物。 [教学重点]学习平实贴切的景物描写,体会“我”眼里祖父的形象。 [教学难点]当人们回头去看自己的童年时,对新鲜的、活泼的生活的认识总是美好的、值得怀念的,并有了更清楚的界定。体会这种感情。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们学过哪些回忆童年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幼时记趣》)这些作品中对童年的描写都是欢喜的,天真的,充满孩子气的。 二.学习目标 1、品味作品对童年生活状态的描写,体会作者赞美人性和自然的思想感情。 2、鉴赏本文的语言艺术,学习用鲜活的语言描摹事物。 三.关于作者 萧红(1911~1942)现代小说家。原名张乃莹,曾用笔名悄吟、田娣。黑龙江呼兰县人。1911年6月2日出生于地主家庭,中学时代喜爱绘画和文学,因反抗包办婚姻离家出走。1932年在哈尔滨与萧军相识,并开始为报刊写稿。她与萧军合著的小说散文集《跋涉》于1933年自费出版。1934年与萧军一起离开哈尔滨。同年从青岛到上海。在鲁迅的关怀与扶持下,萧红成为30年代文坛上活跃的女作家。她的代表作品《生死场》,列入鲁迅主编的“奴隶丛书”,1935年12月出版,鲁迅亲自校阅并写了序言。 1936年7月因病只身东渡日本疗养。这时期结集出版的作品有:散文集《商市街》(1936)、《桥》(1936),短篇小说集《牛车上》(1937)等。1937年初由日本归国。抗日战争时期,她先后到过武汉、西安、重庆等地,曾在山西临汾民族革命大学任教,并随同西北战地服务团辗转各地,写有短篇小说集《旷野的呼唤》(1939),散文集《回忆鲁迅先生》(1940)和《萧红散文》(1940) 1940。年春,萧红与端木蕻良同去香港,在贫病交迫中依然坚持文学创作,先后有中篇小说《马伯乐》(1941),长篇小说《呼兰河传》(1942)出版。1941年12月,日军占领香港,病重的萧红无法离避,1942年病逝于香港。 四.作品简介 《呼兰河传》是一部回忆性、自传性的小说。作者仍以她惯用的散文手法,疏疏落落地写出儿时难忘的记忆。它再次打破了以人物为中心的传统小说模式,而以呼兰城的公众生活

《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课

《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阅读《呼兰河传》,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好习惯。 2、了解作家萧红写这部作品的时代背景,从中感悟作品的鲜明特点。 3、初步品味感悟文章的情节,学会欣赏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呼兰河传》是这么一部伟大的作品,我们已经初步读完,那么对文中的内容能理解吗。下面我们来考考大家。 二、小试身手 1.《呼兰河传》是著名女作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A.冰心B.萧红C.鲁迅D.老舍 2.不断给呼兰河小城的人们带来不便,并充满危险的是A.黑龙江B.呼兰河C.西二街D.东二街道上的大泥坑3.团圆媳妇的惨死的原因是() A.病死B.老弱C.意外死亡D.婆婆折磨而死 4.作者的父祖是一个()的老人。 A.严厉B.和霭可亲C.说话不算数D.不诚实 5.萧红在《呼兰河传》中多次提到“我的院子()的。”A.非常热闹的B.异常美丽的C.很荒凉的D.幽静整洁的6.七月十五孟兰会,呼兰河上放河灯了,河灯有白菜灯,西瓜

灯,还有(D)。 A、电灯 B、华灯 C、彩灯 D、莲花灯 三、说说体会 你在读《呼兰河传》是用什么方法读的,小组交流。 1、小组讨论、交流, 2、大组汇报。 教师小结:阅读要了解作者,要了解书的写作背景。 四、说写作背景 创作此小说时,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这使远在香港的萧红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于是,萧红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这部小说。 五、总结读书的方法 1、首先,读书一定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读。 2、读课外书一般都采用“默读”的方式。默读有三个好处:一是边读边想,有利于把握文章整体内容;二是速度较快,一般默读要比朗读快一倍;三是默读不易疲劳。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读书时随手拿一支笔,把好词句勾划下来,还可以准备一个知识积累本,以便记下有用的段落和妙词佳句。

呼兰河传教学设计完整版

呼兰河传教学设计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十二课《呼兰河传》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呼兰河传》是九年级下册中的一篇现代文,是萧红散文体小说《呼兰河传》的节选,节选的文字是写童年的“我”与祖父在蜂飞蝶舞的后花园的一段生活。选编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书,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2、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标要求,教材内容以及初三学生的特点,本节课的三维目标为:知识目标: (1)积累、正音“狗尾巴草”、“倭瓜”“谎花”“蚌壳”、“蚂蚱”等词。(2)感悟作品清新活泼、鲜活灵动的语言。 能力目标: (1)品味作者对童年生活状态的描写,感受作者亲近自然万物、亲近小生命的幸福与快乐。 (2)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对自由纯真生活的向往。 情感目标: (1)品味作品对童年生活状态的描写,体会作者赞美人性和自然的思想感情。(2)鉴赏本文的语言艺术,学习用鲜活的语言描摹事物。 3、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学习平实贴切的景物描写,体会“我”眼里祖父的形象。 教学难点:当人们回头去看自己的童年时,对新鲜的、活泼的生活的认识总是美好的、值得怀念的,并有了更清楚的界定。体会这种感情。 4、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仔细品味清新活泼,鲜活灵动的语言,感悟作者自由、快乐、纯真、幸福的童年生活。 二、【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读研结合合作讨论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音频朗读导学案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五、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呼兰河传》读书推进课

《呼兰河传》读书推进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呼兰河传》,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品味作品诗化的语言,体会充满童趣的景物描写,以及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 3.体会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美的追求。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出示曹植的《洛神赋》)同学们,都说文字能够传情达意,大家读读这段话,你读懂了什么?(写的是一位女子)是呀,这的确写的是一位女子,她有羞花闭月之貌,沉鱼落雁之容,知道这个女子是谁吗?告诉大家这段文字出自晋朝著名诗人曹植,这个女子被人们称为“洛神”。一日,曹植回朝拜见天子,路经洛河,见到一女子,清纯得就像是早晨刚初升的朝阳,婀娜得宛如池中亭亭玉立的荷花,简直就是一个仙子,于是就做了名篇《洛神赋》。 有这样一位女作家,被鲁迅称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洛神。她就是《呼兰河传》的作者萧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萧红,走近她弥留之际的心灵写真——《呼兰河传》。 二、亲近文字 (一)闪亮在《呼兰河传》上的光环 1、萧红的好友,著名的文学家茅盾曾这样评价《呼兰河传》——这是一部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1)怎样理解茅盾的话?小组间相互讨论一下。 (2)汇报。 一部叙事诗:记叙的是萧红童年时事;是一部自传体小说;文中的语言像诗一样美;没有贯穿全文的情节,作者的文笔自由,像是在作诗。 一幅多彩的风土画: A、有这样一座灰色的城市——呼兰河城 读文后,说说萧红笔下的呼兰河城是什么样的?学生描述呼兰河城的样子。

出示背景资料:呼兰河县是东北边陲的一个小城,是一座典型的东北小村镇,周围是一片一望无际的广阔的大平原。二十世纪初,这里是一个相当闭塞、相当落后的地方。当南方已经掀起了辛亥革命的浪潮,几千年的封建帝制终于受到了猛烈震撼的时候,呼兰县的居民们却仍旧是因袭着封建主义的思想与习惯,过着愚昧而麻木的生活。 B、小城盛举 小城人都干些什么? 学生自由汇报。(跳大神、放河灯、野台子戏、看火烧云、吃瘟猪肉、救马、逛庙会、当看客) 小结:小城是狭窄的,小城里的生活可也算是丰富多彩的。 这就是呼兰河这座小城,它虽不繁华,但在单调中却蕴含着生机! 这就是呼兰河卑琐的生活,它虽不热闹,但在愚昧中却蕴含着质朴! 一串凄婉的歌谣 (1)《呼兰河传》如果用音乐来诠释,那音符是凄婉的。知道为什么吗? (2)根据你读文的感受,谈谈你的看法。 (3)学生谈自己的看法。(麻木的人们、愚昧无知的生活、对待人的冷漠、萧红的寂寞童年等等) 2、对《呼兰河传》的评价 (1)萧红以她清新自然的笔融描绘了东北边陲小镇呼兰河的风土人情,展示了女作家独特的艺术个性,为世界文苑开出一朵美而不艳的奇葩。 (2)整篇小说朴素流畅,宛如你与作者在一个美丽的繁星当空的夜晚,听她娓娓讲述着呼兰河——她美丽的家乡,尽管凄婉,尽管忧郁,却仍然美丽动人,恰如茅盾所言,比象一部小说更为诱人。 (3)《呼兰河传》语言运用上别具一格。读着它,会感受到一条悠悠的小河,缓缓地从容地流淌,时而溅起几朵机智幽默的浪花,就像作者那聪颖的双眸闪耀的智慧光芒。 (二)掀开《呼兰河传》的面纱 A、人物素描

呼兰河传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呼兰河传》故事简介及人物形象分析 一、作者与作品简介 关于作者:萧红(1911—1943)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原名张乃莹,笔名悄吟。曾因不满封建家庭的包办婚姻而离家出走,受尽颠沛流离之苦,个人感情生活也屡遭坎坷。先后辗转于哈尔滨、北京、青岛、上海、日本等地。1942年,31岁的肖红在历经艰辛之后,寂寞地病逝于战火纷飞的香港。在她不到十年的创作中,留下了长篇小说《呼兰河传》《马伯乐》、中篇小说《生死场》、短篇小说《手》《牛车上》等大量作品,这些介乎小说与散文之间的独特作品,包含着巨大的文化含量和独特的生命体验,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关于作品:《呼兰河传》创作始于1938年武汉,定稿于1940年12月的香港。1940年9月1日开始在香港《星岛日报》上连载,至12月27日截止;1941年由桂林河山出版社出版。《呼兰河传》是萧红在历经重重变故,在寂寞、苦闷、怀旧的心情中写完的。是作者的后期代表作。它通过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表达出作者对于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社会现实的否定,以及“孤寂与苦闷”的情怀。著名文学家茅盾评价:“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二、故事简介 《呼兰河传》以一个小女孩的眼光观察古老的呼兰河畔的种种人和事,是一部回忆性、自传性的小说。它再次打破了以人物为中心的传统小说模式,而以呼兰城的公众生活和环境为中心,辐射出生活的种种方面,正如书名所示,它是为整个小城的人情风习作传。 第一章写呼兰河的自然风光以及它的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 第二章写当地人们“精神上的盛举”——风俗民情; 第三、四两章写作者的幼年生活,她的慈祥的祖父以及左邻右舍; 第五、六、七章分别写三个独立的故事,三个不同的生活悲剧: 天真活泼的小团圆媳妇的死, 孤苦无依的有二伯遭受凌辱, 贫困的磨官冯歪嘴子的不幸。 三、人物形象分析 1、小团圆媳妇 小团圆媳妇是怎样的一个人? 一个仅仅十二岁而被称作十四岁的小姑娘;曾经“头发又黑又长,梳着很大的辫子”,曾经“看见我,也还偷着笑”;说碗碟很好看,想坐起来弹玻璃球玩;一点也不害羞,坐得笔直,走得风快,吃饭就吃三碗等。说明她健康、天真、活泼的单纯的小孩子活泼。 2、小团圆媳妇婆婆 “用破棉把她蒙起来了”;“又把她给蒙起来了”;“把她的衣服撕掉了”;“团圆媳妇的婆婆也睡得打呼了”;“团圆媳妇的婆婆一边烧着还一边后悔,若早知道没有什么看热闹的人,那又何必给这扎彩人穿上真衣裳,……心里又悔又恨”;“说这团圆媳妇一定是妖怪”;再联系选段之外婆婆的那一大段语言描写:“她

呼兰河传公开课教案

呼兰河传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分析作者写景状物的特点 2、能力目标:训练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蕴含在作品内的情感 教学重点及其教学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平实贴切的景物描写,体会“我”眼里祖父的形象。 2、教学难点:体会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特征。 教学手段及其教学方法 1、教学手段:多媒体课 2、教学方法:质疑、讨论、交流结合点拨 课前准备:收集课文有关有效信息 教学时数:1课时 第一课时(2-2-4) 教学内容及其过程 一、导入新课 童年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是难忘的记忆。许多作家在回忆起自己的童年生活时,总是感慨良多,女作家萧红在她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里,为我们展示了她充满欢乐的童年生活。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童年生活中去看一看吧! 二、自读感知 三、作者作品 1、作者萧红(1911~1942),黑龙江省呼兰县人,现代女作家。她出生于一个旧式家庭,年纪轻轻便品尝了许多人生辛酸,但也培养了她的反抗意识,她是作为一个旧世界的叛逆者走进文坛的。她的创作力求写真,以绘出生活本来的色彩和道出生活的实感为限,这样,她状人写景,抒情写性,虽不着意敷彩设

色,又在那上面染上了折光于生活的浓淡不等的色彩和明暗不同的色泽,将美 丽鲜活和质朴无华统一起来,创造了一种介乎小说和散文诗之间的新的小说文体。代表作品有中篇小说《生死场》,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2、作品《呼兰河传》是一部回忆性、自传性的小说。作者仍以她惯用的散文 手法,疏疏落落地写出儿时难忘的记忆。它再次打破了以人物为中心的传统小说模式,而以呼兰城的公众生活和环境为中心,辐射出生活的种种方面,正如 书名所示,它是为整个小城的人情风习作传。这里面有活泼的“我”和慈爱的 祖父,显示出一点天伦之乐,但这里更有着悲苦的人生。可以说,它实际上是 沉默的国民灵魂的别传。课文节选部分是活泼的“我”和慈爱的祖父在一起时 的快乐时光。 四、再读思考 1、课文里哪些语句是反映“我”的天真烂漫的? 如:“祖父戴一个大草帽,我戴个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拔草。”——小孩子喜好模仿的天性,祖父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又如:“祖父虽然教我,我看了也并不细看,也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抬头看见了一个黄瓜长大了,跑过去摘下来,我又去吃黄瓜去了。”——在事实面前也只是马马虎虎承认错误;注意力极易分散,“委屈”,一下子就忘记 得一干二净了。 2、在“我”的眼里,祖父是一个怎样的人? 可以从以下语句体会祖父的形象: “祖父一天都在后园里边。” “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那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 头的头’来铲。” “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把草摘下来问我·. “祖父慢慢地把我叫过去,讲给我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