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浮聚合

悬浮聚合
悬浮聚合

苯乙烯的珠状聚合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悬浮聚合的反应原理及配方中各组分的作用。

2. 了解珠状聚合实验操作及聚合工艺的特点。

3. 通过实验,了解苯乙烯单体在聚合反应上的特性。

二、实验原理

悬浮聚合是指在较强的机械搅拌下,借悬浮剂的作用,将溶有引发剂的单体分散在另一与单体不溶的介质中(一般为水)所进行的聚合。根据聚合物在单体中溶解与否,可得透明状聚合物或不透明不规整的颗粒状聚合物。像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其悬浮聚合物多是透明珠状物,故又称珠状聚合;而聚氯乙烯因不溶于其单体中,故为不透明、不规整的乳白色小颗粒(称为颗粒状聚合)。

悬浮聚合实质上是单体小液滴内的本体聚合,在每一个单体小液滴内单体的聚合过程与本体聚合是相类似的,但由于单体在体系中被分散成细小的液滴,因此,悬浮聚合又具有它自己的特点。由于单体以小液滴形式分散在水中,散热表面积大,水的比热大,因而解决了散热问题,保证了反应温度的均一性,有利于反应的控制。悬浮聚合的另一优点是由于采用悬浮稳定剂,所以最后得到易分离、易清洗、纯度高的颗粒状聚合产物,便于直接成型加工。

可作为悬浮剂的有两类物质:一类是可以溶于水的高分子化合物,如聚乙烯醇、明胶、聚甲基丙烯酸钠等。另一类是不溶于水的无机盐粉末,如硅藻土、钙镁的碳酸盐、硫酸盐和磷酸盐等。悬浮剂的性能和用量对聚合物颗粒大小和分布有很大影响。一般来讲,悬浮剂用量越大,所得聚合物颗粒越细,如果悬浮剂为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悬浮剂相对分子质量越小,所得的树脂颗粒就越大,因此悬浮剂相对分子质量的不均一会造成树脂颗粒分布变宽。如果是固体悬浮剂,用量一定时,悬浮剂粒度越细,所得树脂的粒度也越小,因此,悬浮剂粒度的不均匀也会导致树脂颗粒大小的不均匀。

为了得到颗粒度合格的珠状聚合物,除加入悬浮剂外,严格控制搅拌速度是一个相当关键的问题。随着聚合转化率的增加,小液滴变得很粘,如果搅拌速度太慢,则珠状不规则,且颗粒易发生粘结现象。但搅拌太快时,又易使颗粒太细,因此,悬浮聚合产品的粒度分布的控制是悬浮聚合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掌握悬浮聚合的一般原理后,本实验仅对苯乙烯单体及其在珠状聚合中的一些特点作一简述。苯乙烯是一个比较活泼的单体,易起氧化和聚合反应。在贮存过程中,如不添加阻聚剂即会引起自聚。但是,苯乙烯的游离基并不活泼,因此,在苯乙烯聚合过程中副反应较少,不容易有链支化及其它歧化反应发生。链终止方式据实验证明是双基结合。另外,苯乙烯在聚合过程中凝胶效应并不特别显著,在本体及悬浮聚合中,仅在转化率由50%~70%时,有一些自动加速现象。因此,苯乙烯的聚合速度比较缓慢,例如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相比较,在用同量的引发剂时,其所需的聚合时间比甲基丙烯酸甲酯多好几倍。

三、实验仪器及试剂

250mL 三口瓶,电动搅拌器,恒温水浴,冷凝管,温度计,吸管,抽滤装置、苯乙烯,聚乙烯醇,过氧化二苯甲酰,甲醇

四、实验步骤、现象及分析

1. 【在250 mL 三颈瓶上,装上搅拌器和水冷凝管。量取45 mL 去离子水,称取0.2 g 聚乙烯醇(PVA)加入到三颈瓶中,开动搅拌器并加热水浴至90 ℃左右,待聚乙烯醇完全溶解后(20min 左右),将水温降至80 ℃左右。】

现象及分析:PVA中三颈瓶中水中逐渐溶解,需要注意的是此处45ml去离子水需留出5ml,供加入单体和引发剂是洗涤时之用。加入水之后,要迅速打开冷凝水以防止水分蒸发。PVA溶解之后,须将水温降值80℃附近,以避免之后单体和引发剂温度过高。

2.【称取0.15 g 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于一干燥洁净的50 mL 烧杯中,并加入9 mL 单体苯乙烯(已精制)使之完全溶解。】

现象及分析:苯乙烯具有挥发性,应使BPO尽快溶解在苯乙烯中,避免单体的损失。

4. 【在反应3 h 后,可以用大吸管吸出一些反应物,检查珠子是否变硬,如果已经变硬,即可将水浴温度升高至90~95 ℃,反应1 h 后即可停止反应。】

现象及分析:反应后期体系粘度变大,吸取少量反应液滴入甲醇中,有珠状白色物,但硬度并不够。随着反应的进行,单体液滴中的单体逐渐聚合,分子量逐渐提高,反应完毕单体液滴中的聚合物的分子量应较高,滴入甲醇应变成固体小珠子。但由于实验时间和本组反应条件限制,不得不在反应未完毕时,结束反应过程,过滤。

5. 【将反应物进行过滤,并把所得到的透明小珠子放在25 mL 甲醇中浸泡20 min(为什么?),然后再过滤(甲醇回收),将得到的产物用约50 ℃的热水洗涤几次(为什么?),用滤纸吸干后,置产物于50~60 ℃烘箱内干燥,计算产率,观看颗粒度的分布情况。】

现象及分析:反应甲醇中液加入,开始时烧杯中可见珠状物,随后由于反应物的分子量不足,无法形成固体,有重新聚集成一团,最终抽滤产物不是聚苯乙

烯小珠子,而是粘度较高的一团白色胶体,外观与年糕相似,

五、实验结果讨论

六、思考题

1. 试考虑苯乙烯珠状聚合过程中,随转化率的增长,其反应速度和相对分子的变化规律。

答:由于悬浮聚合机理与本体聚合机理相似,所以随着转化率的增长,反应速率加快,但是由于悬浮聚合体系散热较好的缘故,体系的自动加速现象并不明显,分子量逐渐增加。转化率15%-30%是体系发粘,两粒子相撞容易粘在一起,此时悬浮剂就起到了保护和隔离的作用。转化率达到60%-70%是液滴变成弹性或刚性,就不易在粘结在一起了。

2. 为什么聚乙烯醇能够起稳定剂的作用?聚乙烯醇的质量和用量在悬浮聚合中,对颗粒度影响如何?

答:PVA作用机理主要是吸附在液滴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起着保护胶体的作用。同时还是界面张力降低,有利于液滴分散;一般来讲,悬浮剂用量越大,所得聚合物颗粒越细,如果悬浮剂为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悬浮剂相对分子质量越小,所得的树脂颗粒就越大,因此悬浮剂相对分子质量的不均一会造成树脂颗粒分布变宽。

3. 根据实验的实践,你认为在珠状聚合的操作中,应该特别注意的是什么,为什么?

答:我认为在珠状聚合的操作中,应特别注意的是反应温度的控制,升温速率不宜过快,同时反应过程中要保持反应条件的均一性,不能随意变变反应条件;转速同样对于反应的影响很大,太慢易使液滴粘结,太快是聚合物粒度过小。4.悬浮聚合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如何克服?

优点:1、以珠状分散在水中,易于散热,温度容易控制;2、产品较纯、易分离、易清洗,便于直接加工;3以水为溶剂,来源广,经济实惠。

缺点:1、搅拌速度不易于控制,较少用于连续生产;2、仍存在一定自动加速作用;3、必须使用分散剂,且在聚合完成后,很难从聚合产物中除去,会影响聚合产物的性能;4、聚合产物颗粒会包藏少量单体,不易彻底清除,影响聚合物性能。

克服:1、严格控制搅拌速度、温度和物料投入比等反应条件;2、用气象聚合可以改变不能连续生产的缺点。

5. 为什么选用聚乙烯醇(PVA)作为分散剂?

答:PVA为水溶性的高分子,无毒、溶解性好,聚乙烯醇中的羟基为亲水基,而酯基为亲油基,因此PVA具有界面活性,所以可作为分散剂。

6. 起始反应温度为何不宜太高?

答:其实反应温度过高,首先可能导致刚加入的单体苯乙烯挥发,其次,可能导致引发剂大量分解,产生大量自由基,由于“笼蔽效应”降低引发剂效率。若温度更高的话,可能因爆聚而是聚合物全部粘结在一起。

7. 为什么在悬浮聚合中不易出现自动加速现象?

答:悬浮聚合的产所是在一个个单体小液滴中,由于小液滴中的单体数量有限,并且液滴的表面积大,益于体系的散热,所以在悬浮聚合的过程中,自动加速现象并不明显;此外,苯乙烯为聚苯乙烯的良溶剂,只有反应在较高的转化率下产出现自动加速效应。

8. 阐述悬浮聚合的聚合机理?

答:悬浮聚合是指在较强的机械搅拌下,借悬浮剂的作用,将溶有引发剂的单体分散在另一与单体不溶的介质中(一般为水)所进行的聚合。根据聚合物在单体中溶解与否,可得透明状聚合物或不透明不规整的颗粒状聚合物。像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其悬浮聚合物多是透明珠状物,故又称珠状聚合;而聚氯乙烯因不溶于其单体中,故为不透明、不规整的乳白色小颗粒(称为颗粒状聚合)。

9、刚开始溶解PVA时,温度升至90℃,但为什么待PVA完全溶解后要将温度将至80℃?

答:刚开始反应时,一单体和引发剂还没有充分分散开,温度过高会使引发剂分解过快,从而形成大量的自由基而不能及时的分散开,产生笼蔽效应,从而大大的降低了引发剂的效率。此外,有可能引起暴聚。

10、反应结束后,有同学得到的是结块的固体,有同学得到的是聚合物粒子很小,还有同学得到的是很软的粒子,一搅拌就变成粘稠状液体了,试解释这几种现象。

答:出现结块的原因是:搅拌器转速太慢,生成的聚苯乙烯粒子黏在了一块;聚合物粒子很小的原因是:搅拌器转速太快,将生成的聚苯乙烯粒子打碎了;得到的粒子很软的原因是:生成的聚苯乙烯分子量很低,同时,单体的转化率也很低。

11、试分析影响聚合物粒径大小、粒子硬度的因素。

答:影响聚合物粒径大小的因素主要是悬浮剂的用量、搅拌器的转速。悬浮剂的用量越多,所得产品的颗粒越小。搅拌器的转速越慢,所的粒径越大,但若转速过慢会使生成的珠状聚合物结块,因此搅拌器转速的调节是本实验关键所在。

粒子的硬度与聚苯乙烯的聚合度(或分子量)、转化率有关,而聚合度与温度有关,转化率与时间有关。一般的聚合中,升高温度使聚合速率增加,使聚合度降低。但温度对乳液聚合的影响比较复杂。其综合结果是:聚合物速率增加,使聚合度降低。但是,升高温度可能引起许多副作用,如乳胶凝聚和破乳,产生支链和凝胶,并对聚合物微结构和分子量分布产生影响。延长反应时间,会使苯乙烯单体的转化率提高,从而可以提高粒子的硬度。

苯乙烯悬浮聚合及性能

苯乙烯悬浮聚合及性能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悬浮聚合的实验方法,了解悬浮聚合的配方及各组分的作用。 2.了解控制粒径的成珠条件及不同类型悬浮剂的分散机理。 二、实验原理 悬浮聚合是由烯类单体制备高聚物的重要方法之一。由于水为分散介质,聚合热可以迅速排除,因而反应温度容易控制;生产工艺简单;制成的成品呈均匀颗粒状,故又称为珠状聚合;产品不经造粒即可直接成型加工。 悬浮聚合是将单体以微珠形式分散于介质中进行的聚合。从动力学的观点来看,悬浮聚合与本体聚合完全一样,每一个微珠相当于一个小的本体。悬浮聚合克服了本体聚合中散热困难的问题,但因珠粒表面附有分散剂,使纯度降低。当微珠聚合到一定程度时,珠子内粒度迅速增大,珠与珠之间很容易碰撞粘结,不易成珠子,甚至粘成一团,为此必须加入适量分散剂,选择适当的搅拌器和搅拌速率。由于分散剂的作用机理不同,在选择分散剂的种类和确定分散剂用量时,要随聚合物种类和颗粒要求而决定,如颗粒大小、形状、树脂的透明性和成膜性能等。同时也要注意合适的搅拌强度的转速,水与单体比等。 实验要求聚合物体具有一定的粒度。粒度的大小通过调节悬浮聚合的条件来实现。苯乙烯(ST)通过聚合反应生成聚苯乙烯(PS),反应式如下: 通常的聚苯乙烯为非晶太无规聚合物,具有优良的绝热、绝缘和透明性,长期使用温度0-70℃,胆脆,低温易开裂。此外还有全同和间同立构聚苯乙烯。全同聚合物有高度结晶性,聚苯乙烯材料包括普通聚苯乙烯、发泡聚苯乙烯(EPS)、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及间规聚苯乙烯(SPS)。普通聚苯乙烯树脂属于无定型高分子聚合物,聚苯乙烯大分子链的侧基为苯环,大体积侧基为苯环的无规排列决定了聚苯乙烯的物理化学性质,如透明度高、刚度大、玻璃化温度高、性脆等。其制品具有极高的透明度,透光率可达90%以上,电绝缘性能好,易着色,加工流动性好,刚性好及耐化学腐蚀性好等;不足之处在于性脆,抗冲击性能的低,易出现应力开裂,耐热性差及不耐沸水等。可发泡聚苯乙烯未在普通聚苯乙烯中浸渍低沸点的物理发泡剂制成,加工过程中受热发泡,专用于制作泡沫塑料产品。高抗冲聚苯乙烯为苯乙烯和丁二烯的共聚物,丁二烯为分散相,提高了材料的抗冲击强度,但产品不透明。间规聚苯乙烯为间同结构,采用茂金属催化剂生产,是近年来发展的聚苯乙烯新品种,性能好,属于工程塑料。聚苯乙烯经常被用来制作泡沫塑料制品。聚苯乙烯还可以和其他橡胶类型高分子材料共聚生成各类不同力学性能的产品。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应用有各种一次性塑料餐具,透明C盒等。 三、仪器及试剂

悬浮聚合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悬浮聚合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悬浮聚合的配方及各组分的作用; 2.了解不同类型悬浮剂的分散机理、搅拌速度、搅拌器形状对悬浮聚合物粒径等的影响,并观察单体在聚合过程中之演变。 二、实验原理 悬浮聚合是将溶有引发剂的单体在强烈搅拌和分散剂的作用下,以液滴状悬浮在水中而进行的聚合反应方法。悬浮聚合的体系组成主要包括谁难溶性的单体、油溶性引发剂、水和分散剂四个基本分。聚合反应在单体液滴中进行,从单个的单体液滴来看,其组成及聚合机理与本体聚合相同,因此又常称小珠本体聚合。若所生成的聚合物溶于单体,则得到的产物通常为透明、圆滑的小圆珠;若所生成的聚合物不溶于单体,则通常得到的是不透明、不规整的小粒子。悬浮聚合反应的优点是由于有水作为分散介质,因而导热容易,聚合反应易控制,单体小液滴在聚合反应后转变为固体小珠,产物易分离处理,不需要额外的造粒工艺,缺点是聚合物包含的少量分散剂难以除去,可能影响到聚合物的透明性、老化性能等,此外,聚合反应用水的后处理也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三、仪器与试剂 仪器:装有搅拌器、冷凝管、温度计的三颈瓶(1套),恒温水浴(1套),量筒(25、100 mL 各1 个),抽滤装置(1 套),电动搅拌器有(1套)。

试剂:甲基丙烯酸甲酯(MMA,6mL),蒸馏水(60mL),过氧化苯甲酰(BPO,0.111g),氯化镁(MgCl2)CP级(1M),氢氧化钠(NaOH)CP 级(1M),去离子水(60mL)。 四、实验步骤及现象 仪器安装:安装时搅拌器在烧瓶正中,不要与碰撞,搅拌时要平稳,烧瓶下装有加热水浴,冷凝管可待料加入烧瓶后在安上,其装置如图所示。 1.在装有搅拌器、冷凝管、温度计的三颈瓶中,依次加入1M氯化镁和1M氢氧化钠溶液各5mL。加热水浴至60℃,反应5分钟;同时取新蒸馏的单体12mL于小烧杯中使其先于过氧化二苯混溶,待全部溶解后,用玻璃棒加至烧杯中,剩余的去离子水即为冲洗烧杯用。洗液一并加入烧瓶中,此时应注意调整搅拌器转速,为使单体在水中分散成为大小均匀的珠粒,使反应温度保持在78~80℃,反应约1.5h 。 2.注意观察悬浮粒子的情况,由于聚合物比重增大,球形的聚合物逐渐沉降于烧瓶底部,并且从烧瓶嗅出单体气体很稀,即可升温至85℃熟化半小时左右。

苯乙烯的悬浮聚合Word版

实验三苯乙烯的悬浮聚合 化工系毕啸天 2010011811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悬浮聚合的特点和反应机理 2. 掌握悬浮聚合的工艺特点及配方中每个组分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 悬浮聚合是指油溶性单体在溶有分散剂(或称悬浮剂)的水中,借助于搅拌作用分散成细小液滴进行的聚合反应。悬浮聚合在工业上的应用还有比较多的,根据聚合物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可合成不同形态的悬浮聚合物,若聚合物不溶于单体,则产物呈不透明、不规整的颗粒状,如氯乙烯等单体的聚合;若聚合物溶于单体,则可得到透明的珠状产品,因此又可称为珠状聚合,如苯乙烯等单体的聚合。 苯乙烯是一种比较活泼的单体,容易进行聚合反应。苯乙烯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将其倒入水中,体系分成两层,进行搅拌时,在剪切力作用下单体层分散成液滴,界面张力使液滴保持球形,而且界面张力越大形成的液滴越大,因此在作用方向相反的搅拌剪切力和界面张力作用下液滴达到一定的大小和分布。而这种液滴在热力学上是不稳定的,当搅拌停止后,液滴将凝聚变大,最后与水分层,同时聚合到一定程度以后的液滴中溶有的发粘聚合物亦可使液滴相粘结。因此,悬浮聚合体系还需加入分散剂。 悬浮聚合中,在每一个被分散的小液滴中,恰似一个本体聚合的微反应器,其聚合速度和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以及产物的性质,都与在相同条件下本体聚合所得到的相仿。不过其毕竟是在非均相的体系中进行,它的全部反应过程是处于亚稳态的。因此据合众搅拌速度和分散剂的种类及用量是控制所得聚合物颗粒形态和大小的主要因素。 悬浮聚合的主要优点有:以水为介质,体系粘度低,易传热和控温;产物分子质量比溶液聚合高,分子质量分布均匀;杂质含量比乳液聚合的低;后处理工序比溶液聚合和乳液聚合简单,生产成本低,固体颗粒可直接使用。 悬浮聚合主要组分有四种:单体,水,分散剂,油溶性引发剂: 1、单体:单体不溶于水,如:氯乙烯、苯乙烯、醋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酯等。 2、水:作为热传导介质。 3、分散剂:包括水溶性高分子物质和水不溶性无机盐粉末两类。水溶性高分子分散剂主要有天然高分子(如明胶、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和合成高分子(如聚乙烯醇、聚丙烯酸和聚甲基丙烯酸的盐类、顺丁烯二酸酐-苯乙烯共聚物)两类,它们的作用是吸附在液滴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起着保护作用,同时可阻碍液滴间的结合。无机盐粉末主要由碳酸钙、碳酸钡、磷酸钙、滑石粉、高岭土等,它们吸附在液滴表面,起着机械隔离作用。 4、油溶性引发剂:如过氧化二苯甲酰(BPO),偶氮二异丁腈(AIBN)等。 目前悬浮聚合法主要用来生产聚氯乙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及其共聚物、聚四氟乙烯、聚三氟氯乙烯以及聚乙酸乙烯酯等。 聚苯乙烯用注模、压制、挤出等方法制成各种工业用品,如仪表外壳,仪器零件,高效绝缘制品,薄膜和日用品。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是优良的防震、防湿、保冷、隔音材料。

实验四 苯乙烯与二乙烯苯的悬浮共聚合

实验四苯乙烯与二乙烯苯的悬浮共聚合 一、实验目的 学习悬浮聚合原理和实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 悬浮聚合是依靠激烈的机械搅拌使含有引发剂的单体分散到与单体互不相溶的介质中进行的。由于绝大多数单体只微溶于水或几乎不溶于水,悬浮聚合通常都以水为介质。悬浮聚合中,单体以小油珠的形式分散在介质中。每个小油珠都是一个微型聚合场所,油珠周围的介质连续相则是这些微型反应器的传热导体,因此悬浮聚合体系的温度是较容易控制的。在聚合过程中,必须维持不断的搅拌,调整好搅拌速度是制备粒度均匀的珠状聚合物的关键,同时为避免珠粒和珠粒相碰凝聚在一起,常在介质中加入分散剂(或称悬浮剂)如明胶、羟乙基纤维素、聚乙烯醇、硫酸钡、磷酸钡、钛白粉等。 本实验是在引发剂存在下,用悬浮聚合方法进行的苯乙烯和二乙烯苯的共聚合反应,得到产物为小珠粒,可用为苯乙烯阳(阴)离子交换树脂的母体(称为白珠)。其中二乙烯苯起着交联作用,使聚合物具有网状结构。一般将二乙烯苯所占单体混合物的重量百分数称为交联度。 其反应式如下: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 1. 实验仪器:搅拌电机、加热套、250mL三口瓶、回流冷凝器、温度计(0~100℃)、烧杯、抽滤瓶、布氏漏斗、表面皿、吸管、100mL量筒、5mL量筒、水泵 2. 实验药品:苯乙烯(除去阻聚剂)20mL、二乙烯苯3mL、过氧化二苯甲酰(BPO)0.3g、明胶0.5g、去离子水100mL、次甲基蓝水溶液或硫代硫酸钠(0.5%)3-5滴

图4.1 实验装置 四、实验步骤 1. 按图4-1安装仪器,检查搅拌器运转是否正常。 2. 经检查后,在三口瓶中加入0.5g明胶,100mL去离子水,开动搅拌,升温至50℃左右,使明胶溶解后,加入3-5滴次甲基蓝水溶液,取20mL苯乙烯于烧杯中,加入3mL二乙烯苯和0.3g过氧化二苯甲酰引发剂,搅拌溶解后倒入反应瓶中。控制搅拌速度,使分散的单体液滴呈适当大小,稳定搅拌速度,升温至70℃左右反应1小时,之后再升温至95℃继续反应2小时左右。 3. 反应到生成的球体彼此不粘粘,而又比较硬时,停止反应,(可用吸管吸取一点球体,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球体并用手指捏一下,手感硬了即可)。 4. 反应结束后,倒出反应产物,去掉上层液体,再用热水洗涤数次,然后过滤,干燥,称重。(50℃下烘干或晾干) 思考题 1. 分析各组分在悬浮共聚合反应中的作用,有无替代物? 2. 与本体、溶液、乳液聚合相比,悬浮聚合有何特点? 3. 哪些是影响聚合产物颗粒大小的主要因素?为什么?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悬浮聚合实验报告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悬浮聚合实验报告 实验十四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悬浮聚合一、实验目的 1.掌握高分子悬浮聚合的原理和特点。2.掌握通过悬浮聚合法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操作过程。二、实验原理悬浮聚合是将溶有引发剂的单体在强烈搅拌和分散剂的作用下,以液滴状悬浮在水中而进行的聚合反应方法。悬浮聚合的体系组成主要包括谁难溶性的单体、油溶性引发剂、水和分散剂四个基本成分。聚合反应在单体液滴中进行,从单个的单体液滴来看,其组成及聚合机理与本体聚合相同,因此又常称小珠本体聚合。若所生成的聚合物溶于单体,则得到的产物通常为透明、圆滑的小圆珠;若所生成的聚合物不溶于单体,则通常得到的是不透明、不规整的小粒子。悬浮聚合反应的优点是由于有水作为分散介质,因而导热容易,聚合反应易控制,单体小液滴在聚合反应后转变为固体小珠,产物易分离处理,不需要额外的造粒工艺,缺点是聚合物包含的少量分散剂难以除去,可能影响到聚合物的透明性、老化性能等,此外,聚合反应用水的后处理也是必须考虑的问题。三、主要仪器与试剂(1)仪器装有搅拌器、冷凝管、温度计的三颈瓶(1 套),恒温水浴(1 套),量筒(10mL、100 mL 各1 支),抽滤装置计(1 套),。(2)试剂甲基丙烯酸甲酯(MMA,10mL),蒸馏水(60mL),过氧化苯甲酰(BPO,0.07g),1%聚乙烯醇水溶液(20mL)。第2 页共3 页四、流程图、实验步骤及现象(1)流程图搅拌加热

40mL水调节搅拌速度升温至(78±2)℃,反应约1.5h 升温至70℃2mL1%聚乙烯醇水溶液反应20mL水两次洗涤盛单体的容器所得液体预先已溶解引发剂的甲基丙烯酸甲酯10mL 抽滤洗涤、风干称重珠状物滤液聚合物(2)实验装置图(3)实验步骤及现象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1. 在装有搅拌器、冷凝管、温度计的三颈瓶中,依次加入2mL 1%的聚乙烯醇水溶液、40mL 水,搅拌加热(注意温度不要超过70℃)。加入预先已溶解引发剂的甲基丙烯酸甲酯 l0mL,再用剩余的20mL 水分两次洗涤盛单体的容器,并倒人三颈瓶内,加料完毕后升温至70℃。搅拌加热开始后,不久溶液渐渐变浊,出现油状小液滴。第3 页共3 页 2. 小心调节搅拌速度,观察单体液滴大小,调至合适液滴大小后,保持搅拌速度恒定,将反应温度升至(78±2)℃。反应约1.5h 后,用滴管吸取少量珠状物,冷却后观察是否变硬。若变硬,可减慢或停止搅拌,若珠状物全部沉积,可在缓慢搅拌下升温至85℃继续反应1h,以使单体反应完全。珠状物为硬的白色小珠;减慢搅拌速度,珠状物出现全部沉积现象;在缓慢搅拌下升温至85℃,溶液中珠状物无粘结现象。3. 停止反应,将产物抽滤,聚合物珠粒用水反复洗涤几次后,置于表面皿中自然风干,观察聚合物珠粒形状,称重,计算产率。产物抽滤抽滤后大部分为白色珠状物,形状较小较均匀。五、讨论悬浮聚合是将单体以微

苯乙烯的悬浮聚合

苯乙烯的悬浮聚合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悬浮聚合的原理。 2.掌握悬浮聚合的操作方法。 3.了解各种操作条件对合成树脂粒径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悬浮聚合通常是依靠激烈的机械搅拌使含有引发剂的单体分散成直径为 0.01~5mm的单体液滴而悬浮于水中。这样,每一个小滴都是一个微型聚合场所,因小 滴的粒径甚小而且水的粘度低,所以传热效果好,整个聚合体系的温度比较容易控制。 因为悬浮体系在热力学上不稳定,故需搅拌和加入悬浮稳定剂以维持稳定。悬浮聚合的配方一般至少有四个组分,即单体、引发剂、水和悬浮稳定剂。悬浮就和中单体不能溶于水,否则就不能使单体分散成小珠滴。不溶于水的单体,如苯乙烯、醋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等。 引发剂(溶于单体),如过氧化二苯甲酰、偶氮二异丁腈、十二烷基过氧化物等。 悬浮稳定剂有三种:(1)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如明胶、琼脂、果胶、藻朊酸盐、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聚丙烯酸盐(或聚甲基丙烯酸盐)、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聚甲基丙烯酰胺等。(2)非水溶性矿物质,如矾土、硅胶、磷酸钙、硫酸钡、碳酸镁等。。 (3)可溶性电解质,如氯化钠、氯化钾、硫酸钠、焦磷酸钠等。 悬浮稳定剂的作用在于调节聚合物的表面张力、比重、粘度,避免单体液滴在水相中粘结。例如:添加食盐等电解质当做辅助稳定剂,可用来降低单体与水的相容性、调节水相的比重、表面张力及粘度。 影响粒径的主要因素有下列几点:(1)搅拌速度越快,液滴越小。(2)单体与水的比例越大,粒径越大。通常为1:2左右(实验室中水用量可大一些)。(3)悬浮稳定剂的种类及添加量。(4)搅拌叶片的宽度及位置。 悬浮聚合具有下列特征: ①单体不溶于水。 ②可得圆柱状粒子,机械强度大。 ③聚合热易扩散到水中。 ④加入分散剂,时颗粒不能聚集在一起。 ⑤没有副产品。 ⑥无公害(不用有机溶剂)。 其缺点为 ①单位反应器的产量少。 ②因聚合珠粒上必附有残余的悬浮稳定剂,其纯度不如本体聚合产品。 ③无法进行连续式聚合。 三、仪器及药品 三口烧瓶、温度计、搅拌器、水浴锅、铁架台、冷凝管、量筒、烧杯、抽滤装置 苯乙烯、聚乙烯醇、去离子水、 四、实验步骤 1.取16ml苯乙烯,0.3g BPO 于三口烧瓶溶解。 2.取20ml 1.5%的聚乙烯醇溶液加130ml水加入三口烧瓶。 3.在30min内升温到80~90℃反应1h 4.反应达到1.5h观察反应液有液珠产生,将反应液倒入去离子水中得到透明珍珠粒状物。

实验_苯乙烯悬浮聚合

实验二:苯乙烯的悬浮聚合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苯乙烯单体的悬浮聚合实验,了解自由基悬浮聚合的方法和配方中各组分的作用; 2.学习悬浮聚合的操作方法; 3.通过对聚合物颗粒均匀性和大小的控制,了解分散剂、升温速度、搅拌形式与搅拌速度对悬浮聚合的重要性。 二、实验原理 悬浮聚合是由烯类单体制备高聚物的重要方法,由于水为分散介质,聚合热可以迅速排除,因而反应温度容易控制,生产工艺简单,制成的成品呈均匀的颗粒状,故又称珠状聚合,产品不经造粒可直接加工成型。悬浮聚合得到珠状的聚合物颗粒,常常作为离子交换树脂和高分子试剂、高分子催化剂的载体。 苯乙烯是一种比较活泼的单体,容易进行聚合反应。苯乙烯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将其倒入水中,体系分成两层,进行搅拌时,在剪切力作用下单体层分散成液滴,界面张力使液滴保持球形,而且界面张力越大形成的液滴越大,因此在作用方向相反的搅拌剪切力和界面张力作用下液滴达到一定的大小和分布。而这种液滴在热力学上是不稳定的,当搅拌停止后,液滴将凝聚变大,最后与水分层,同时聚合到一定程度以后的液滴中溶有的发粘聚合物亦可使液滴相粘结。因此,悬浮聚合体系还需加入分散剂。 悬浮聚合实质上是借助于较强烈的搅拌和悬浮剂的作用,将单体分散在单体不溶的介质(通常为水)中,单体以小液滴的形式进行本体聚合,在每一个小液滴内,单体的聚合过程与本体聚合相似,遵循自由基聚合一般机理,具有与本体聚合相同的动力学过程。由于单体在体系中被搅拌和悬浮剂作用,被分散成细小液滴,因此悬浮聚合又有其独到之处,即散热面积大,防止了在本体聚合中出现的不易散热的问题。由于分散剂的采用,最后的产物经分离纯化后可得到纯度较高的颗粒状聚合物。 悬浮聚合主要组分有四种:单体,分散介质(水),悬浮剂,引发剂。1.单体:单体不溶于水,如:苯乙烯(styrene),醋酸乙烯酯(vinyl acetate),甲

实验6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自由基悬浮共聚合

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自由基悬浮共聚合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的悬浮聚合实验,了解共聚合和均聚的相同点和不同点;2.学习悬浮聚合的操作方法和各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 悬浮聚合实质上是借助于较强烈的搅拌和悬浮剂的作用,通常将不溶于水的单体分散在介质水中,利用机械搅拌,将单体打散成直径为0.01~5 mm的小液滴的形式进行的本体聚合。在每个小液滴内,单体的聚合过程和机理与本体聚合相似。悬浮聚合解决了本体聚合中不易散热的问题,产物容易分离,清洗可以得到纯度较高的颗粒状聚合物。 其主要组分有四种:单体,分散介质(水),悬浮剂,引发剂 1.单体 不溶于水单体,如:苯乙烯(styrene),醋酸乙烯酯(vinyl acetate),甲基丙烯酸酯(methyl methacrylate)等。 2.分散介质 分散介质大多为水,作为热传导介质。 3.悬浮剂:调节聚合体系的表面张力、粘度、避免单体液滴在水相中粘结。 a.水溶性高分子,如天然物:明胶(gelatin),淀粉(starch); 合成物:聚乙烯醇(PVA)等。 b.难溶性无机物,如:BaSO 4,BaCO 3 ,CaCO 3 ,滑石粉,粘土等。 c.可溶性电介质:NaCl,KCl,Na 2SO 4 等。 4.引发剂 主要为油溶性引发剂,如:过氧化二苯甲酰(benzoyl peroxide,BPO),偶氮二异丁腈(azobisisobutyronitrile,AIBN)等。 三.主要仪器和试剂 实验仪器: 三口瓶(250ml)×1,球形冷凝管×1,电热锅×1,搅拌马达与搅棒×1, 温度计(100℃)×1,量筒(100ml)×1,锥形瓶(100ml)×1,三角漏斗×1 实验试剂: 苯乙烯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过氧化二苯甲酰(BPO),聚乙烯醇(PVA),去离子水

悬浮聚合

苯乙烯的珠状聚合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悬浮聚合的反应原理及配方中各组分的作用。 2. 了解珠状聚合实验操作及聚合工艺的特点。 3. 通过实验,了解苯乙烯单体在聚合反应上的特性。 二、实验原理 悬浮聚合是指在较强的机械搅拌下,借悬浮剂的作用,将溶有引发剂的单体分散在另一与单体不溶的介质中(一般为水)所进行的聚合。根据聚合物在单体中溶解与否,可得透明状聚合物或不透明不规整的颗粒状聚合物。像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其悬浮聚合物多是透明珠状物,故又称珠状聚合;而聚氯乙烯因不溶于其单体中,故为不透明、不规整的乳白色小颗粒(称为颗粒状聚合)。 悬浮聚合实质上是单体小液滴内的本体聚合,在每一个单体小液滴内单体的聚合过程与本体聚合是相类似的,但由于单体在体系中被分散成细小的液滴,因此,悬浮聚合又具有它自己的特点。由于单体以小液滴形式分散在水中,散热表面积大,水的比热大,因而解决了散热问题,保证了反应温度的均一性,有利于反应的控制。悬浮聚合的另一优点是由于采用悬浮稳定剂,所以最后得到易分离、易清洗、纯度高的颗粒状聚合产物,便于直接成型加工。 可作为悬浮剂的有两类物质:一类是可以溶于水的高分子化合物,如聚乙烯醇、明胶、聚甲基丙烯酸钠等。另一类是不溶于水的无机盐粉末,如硅藻土、钙镁的碳酸盐、硫酸盐和磷酸盐等。悬浮剂的性能和用量对聚合物颗粒大小和分布有很大影响。一般来讲,悬浮剂用量越大,所得聚合物颗粒越细,如果悬浮剂为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悬浮剂相对分子质量越小,所得的树脂颗粒就越大,因此悬浮剂相对分子质量的不均一会造成树脂颗粒分布变宽。如果是固体悬浮剂,用量一定时,悬浮剂粒度越细,所得树脂的粒度也越小,因此,悬浮剂粒度的不均匀也会导致树脂颗粒大小的不均匀。 为了得到颗粒度合格的珠状聚合物,除加入悬浮剂外,严格控制搅拌速度是一个相当关键的问题。随着聚合转化率的增加,小液滴变得很粘,如果搅拌速度太慢,则珠状不规则,且颗粒易发生粘结现象。但搅拌太快时,又易使颗粒太细,因此,悬浮聚合产品的粒度分布的控制是悬浮聚合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掌握悬浮聚合的一般原理后,本实验仅对苯乙烯单体及其在珠状聚合中的一些特点作一简述。苯乙烯是一个比较活泼的单体,易起氧化和聚合反应。在贮存过程中,如不添加阻聚剂即会引起自聚。但是,苯乙烯的游离基并不活泼,因此,在苯乙烯聚合过程中副反应较少,不容易有链支化及其它歧化反应发生。链终止方式据实验证明是双基结合。另外,苯乙烯在聚合过程中凝胶效应并不特别显著,在本体及悬浮聚合中,仅在转化率由50%~70%时,有一些自动加速现象。因此,苯乙烯的聚合速度比较缓慢,例如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相比较,在用同量的引发剂时,其所需的聚合时间比甲基丙烯酸甲酯多好几倍。

苯乙烯悬浮聚合

苯乙烯悬浮聚合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悬浮聚合的实验方法,了解悬浮聚合的配方及各组份的作用。 2.了解控制粒径的成珠条件及不同类型悬浮剂的分散机理、搅拌速度、搅拌器形状对悬浮聚合物粒径等的影响,并观察单体在聚合过程中之演变。 二、实验原理 悬浮聚合是由烯类单体制备高聚物的重要方法之一。由于水为分散介质,聚合热可以迅速排除,因而反应温度容易控制;生产工艺简单;制成的成品呈均匀的颗粒状,故又称为珠状聚合;产品不经造粒即可直接成型加工。 悬浮聚合是将单体以微珠形式分散于介质中进行的聚合。从动力学的观点看,悬浮聚合与本体聚合完全一样,每一个微珠相当于一个小的本体。悬浮聚合克服了本体聚合中散热困难的问题,但因珠粒表面附有分散剂,使纯度降低。当微珠聚合到一定程度,珠子内粒度迅速增大,珠与珠之间很容易碰撞粘结,不易成珠子,甚至粘成一团,为此必须加入适量分散剂,选择适当的搅拌器与搅拌速度。由于分散剂的作用机理不同,在选择分散剂的各类和确定分散剂用量时,要随聚合物种类和颗粒要求而定,如颗粒大小、形状、树脂的透明性和成膜性能等。同时也要注意合适的搅拌强度和转速,水与单体比等。 苯乙烯(St )通过聚合反应生成如下聚合物。反应式如下: CH-CH 2n CH=CH 2 本实验要求聚合物体具有一定的粒度。粒度的大小通过调节悬浮聚合的条件来实现。

三、仪器及试剂 1.仪器:聚合装置如图1表面皿、吸管、移液管、搅拌马达、水浴、布氏漏斗。 图聚合装置图(1. 搅拌器2.四氟密封塞3.温度计4.温度计套管5.冷凝管)2.配方如下表所示: 四、实验步骤 按图1安装好实验装置,为保证搅拌速度均匀,整套装置安装要规范。尤其是搅拌器安装后,用手转动,阻力小转动轻松自如。 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0.3gBPO(用分析天平)放于100ml锥形瓶中。再用移液管按配方量取苯乙烯,加入锥形瓶中。轻轻振动,待BPO完全溶解于苯乙烯后将溶液加入三口瓶中。再加入20ml1.5%的聚乙烯醇溶液。最后用130ml无离子水分别冲洗锥形瓶和量筒后加入三口瓶中。 通过冷凝水。启动搅拌器并控制在一恒定转速,在20-30分钟内将温度升至85-90

苯乙烯悬浮聚合

苯乙烯悬浮聚合 学时 8学时 目的 1.了解悬浮聚合的反应原理及配方中各组分的作用。 2.了解悬浮聚合的工艺特点,掌握悬浮聚合的操作方法。 实验原理 苯乙烯是一种比较活泼的单体,容易进行聚合反应。在引发剂或热的引发下,可通过自由基型连锁反应生成聚合物。因此,在储存过程中,常需加入阻聚剂以防止自聚。苯乙烯的自由基不太活泼,因此,聚合过程中副反应较少,不易发生链转移反应,支链较少。此外,苯乙烯单体是其聚合物的良溶剂,因此,在聚合过程中凝胶化现象不十分显著。在本体聚合或悬浮聚合中,仅当转化率达50%-70%时,略有自动加速现象发生。所以,一般来说,苯乙烯的聚合速度比较缓慢。 苯乙烯在水中溶解度很小.将其倒入水中,体系将分成两层.进行搅拌时,在剪切力作用下,单体层分散成液滴.单体和水两种液体之间存在一定的界面张力,界面张力力图使液滴保持球形。界面张力越大,保持成球形的能力就越大,形成的液滴也越大。搅拌剪切力和界面张力对液滴成球能力的作用影响方向相反,构成动态平衡,使液滴达到一定的大小和分布。这种由剪切力和界面张力形成的液滴在热力学上是不稳定的。当搅拌停止后,液滴将凝聚变大,最后仍与水分层。另外,当聚合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后,单体液滴中溶有的聚合物使得液滴表面发粘。这时候,如果两个液滴碰撞,往往容易粘结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搅拌反而促进粘结。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必须在聚合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分散剂。加有分散剂的悬浮聚合体系在一定的聚合程度时(如转化率为20%-70%),如果停止搅拌,仍有粘结成块的危险。因此,在悬浮聚合过程中,搅拌和分散剂是两个不可缺少的工艺条件。 用于悬浮聚合的分散剂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水溶性高分子物质,如聚乙烯醇、聚(甲基)丙烯酸盐、马来酸酐-苯乙烯共聚物、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

悬浮聚合的生产工艺

悬浮聚合的生产工艺 一、悬浮聚合的概念 悬浮聚合是指溶有引发剂的单体,借助悬浮剂的悬浮作用和机械搅拌,使单体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在介质水中的聚合过程。溶有引发剂的一个单体小液滴,就相当于本体聚合的一个小单元,因此,悬浮聚合也称为小本体聚合。悬浮聚合中的主要组分是单体、引发剂、悬浮剂介质(水)。 二.悬浮聚合的分类 悬浮聚合可根据单体对聚合物溶解与否,将其分为均相悬浮聚合和非均相悬浮聚合。 1、均相悬浮聚合 如果聚合物溶于其单体中,则聚合物是透明的小珠,该种悬浮聚合称为均相悬浮聚合或称珠状聚合。如苯乙烯的悬浮聚合和甲基丙烯酸的悬浮聚合等为均相悬浮聚合。 2、非均相悬浮聚合 如果聚合物不溶于其单体中,聚合物将以不透明的小颗粒沉淀下来,该种悬浮聚合称为非均相悬浮聚合或称沉淀聚合。如氯乙烯、偏二氯乙烯、三氟氯乙烯和四氟乙烯的悬浮聚合等为非均相悬浮聚合。 三、悬浮聚合法的主要特点 (1)以水为介质,成本低; (2)反应过程中反应体系粘度变化不大,反应热容易排除;

(3)颗粒大小可以控制在一个较小范围内; (4)所得树脂纯度较溶液聚合、乳液聚合高; (5)悬浮聚合产物易于分离、洗涤、干燥; (6)悬浮聚合过程采用间歇法进行生产,尚未实现连续化。 四、悬浮聚合的应用 悬浮聚合自30年代工业化以来,已成为聚合物生产的重要聚合方法。目前其产量占聚合物总产量1/5~1/4。采用悬浮聚合进行生产最大的聚合物品种是聚氯乙烯,其在所有塑料品种中占第二位。其他用悬浮聚合法生产的聚合物品种还有:可发性聚苯乙烯(EPS)、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及其共聚物、聚偏二氯乙烯(PVDC)、聚四氟乙烯PTFE)、聚三氟氯乙烯(PCTFE)等。 五、悬浮聚合的组分 悬浮聚合的组分主要是单体、引发剂、悬浮剂和介质(水)。有时为了改进产品质量和工艺操作还加入一些辅助物料,如相对分子质量调节剂、表面活性剂以及水相阻聚剂等。 1、单体:单体纯度高,聚合速率快,产品质量好,生产 容易控制。因此,要求对单体进行精制,使其纯度达 到要求才聚合。杂质对聚合速度和产品质量可能产生 下列影响。 (1)、杂质的阻聚作用和缓聚作用 有些杂质是自由基聚合的阻聚剂或缓聚剂,使聚合反

苯乙烯与二乙烯基苯的悬浮共聚

苯乙烯与二乙烯基苯的悬浮共聚 一、实验原理 悬浮聚合是制备高分子合成树脂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悬浮聚合中,单体受到强烈的搅拌分散作用以小液滴的形式悬浮在聚合介质中聚合。每—个悬浮的单体小液滴实际上相当于本体聚合的小单元。这个小液滴在聚合介质的直接包围之中,所以聚合热可以及时而有效地排出,同时聚合速率较快,分子量也较高。 悬浮聚合的分散体系是一种不稳定体系,在液体界面张力作用下,单体液滴之间有相互凝聚的倾向,同时当转化率达20%~30%以后,在单体液滴内部巳溶胀一部分高聚物,从而使液滴变粘,这时液滴之间的碰撞会造成粘结现象(粘块、粘条),使聚合失败。所以为了保证悬浮聚合的成功,必须向体系中加入明胶,聚乙烯醇、羟甲基纤维素等—些有机高分子作为分散剂。这时,分散剂可以降低液体的界面张力,使单体液滴的分散程度更高;也可以增加聚合介质的粘度,从而阻碍单体液滴之间的碰撞粘结;同时它们还可以在单体的液滴表面形成保护膜防止液滴的凝聚。有些悬浮聚合为了达到更好的防止粘结的效果,还要加入Ca、Mg的碳酸盐、磷酸盐,这些物质是不溶于水的极细小的无机粉末,它们可以吸附在单体液滴表面起机械阻隔作用,对防止粘结有特殊的结果。 本实验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取苯乙烯和二乙烯苯的交联聚合物,该交联共聚物小球,经磺化或氯甲基化等高分子基因反应,可以制得离子交换树脂,共聚小球颗粒大小受各种反应条件的影响,尤以搅拌强度和分散剂种类、用量的影响最大,分散剂用量大,搅拌强度高都会使颗粒变小。

(2%)(后换成5%PV A),二乙烯基苯(工业级) 三、实验步骤: 1.装好实验装置,应注意搅拌与装置的配合,搅拌不得摩擦瓶口,碰击瓶壁,也不能太低。搅拌的好坏是实验成败的关键之一。 2.将浓度为2%的聚苯乙烯—alt—顺丁烯二酸钠盐溶液7g(约7mL),水ll0mL 加入四口烧瓶中,搅拌并加热,当温度达70 o C时,停止加热,通N25分钟,再将溶有0.35~0.40g过氧化苯甲酰(分析天平称取)的苯乙烯35g及二乙烯苯7mL 缓缓加入烧瓶中,调节搅拌速度,继续通N25分钟后,加热至90 o C。在90o C 温度下,反应2小时后,用吸管取样观察粒子的形状、硬度,每隔20分钟取样—次,若粒子已经变硬,则继续升温至95o C强化反应半小时,停止加热,除去水浴,在搅拌下,冷却至50o C停止搅拌。 4.将悬浮液从反应瓶中倒入1000mL烧杯中,倾去上层液,用自来水和蒸馏水反复洗涤 数次,用布氏漏斗过滤,滤饼移入培养皿中,在50o C真空烘箱中,干燥3小时,称重,计算产率。 四、实验注意事项: 1.搅拌速度要适当,太快粒子太细,太慢容易粘结,更不能中途停止。由于采用单叶浆,为了保证搅拌强度,搅拌浆叶最下端应接近四口烧瓶底部,搅拌后应能观察到液面上有较深的漩涡,否则实验易失败。 2.升温速度尽可能快,但反应温度不宜超过95o C,否则粒子会软化。 3.用吸管取样时,应紧贴瓶壁,不要碰到搅拌棒,把吸入的浆液放入盛有清洁水的烧杯中,观察粒子的沉浮,若能沉到水底,取出用指甲压之以看其软硬程度。 五、思考题: 1.悬浮聚合的操作关键在哪里? 2.悬浮聚合常用的分散剂有哪些? 3.要制得合格率高的共聚白球,实验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悬浮聚合

一、判断题: 1、悬浮聚合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为单体能否均匀分散于水相中并始终保持其稳定的分散状态,直至完成聚合反应。(对) 2、悬浮聚合可通过增大水和粘稠状珠滴的密度差来保持悬浮珠滴稳定。(错) 3、悬浮聚合可通过调整单体-水相界面间的界面张力,加强单体液滴维持自身原有形状的能力来保持悬浮珠滴稳定。(对) 4、均相聚合过程得到的粒子是不透明的,外表比较粗糙,内部有一些孔隙。(错) 5、通常适于进行悬浮聚合的单体有以下特点:在常温常压下或不太高的压力下为液态,蒸汽压不太高。(对) 6、单体纯度、水油比、聚合反应温度、聚合反应时间、聚合反应压力、聚合装置(包括聚合釜传热、搅拌、粘釜及清釜等对悬浮聚合过程及产品质量都有影响。(对) 7、悬浮聚合中聚合压力也不是一个孤立因素,是随反应温度而变化的。 (对) 8、泡沫聚苯乙烯导热系数低,吸水性小,防震性好,抗老化,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和良好的力学强度,加工方便,成本较低,因此发展很快。(对) 二、问答题: 1.悬浮聚合与本体聚合相比较其优缺点是什么? 答:1)以水为分散介质,价廉,不需回收安全,易分离.2)悬浮聚合体粘度低,温度易控制,3)颗粒形态较大,可以制成不同粒径的粒子4)需要一定的机械搅拌和分散剂5)产品不如本体聚合纯净 2. 悬浮聚合的主要组分是什么?对各组分的要求如何? 答:物系组成:悬浮聚合是多相聚合体系,其中聚合体系由单体分散相(简单单体相)和水连续相(水相)组成.单体想主要由单体引发剂组成,必要时还有调节剂和其他一些特定的配合剂.单体作为反应原料引发剂,诱导使反应进行.其他组分如调节剂,发泡剂等来调节性能.水溶液相主要由水,分散剂及其他助剂所组成.用来对水质控制酸碱度,硬度,氯离子含量及机械杂质等. 3、保持悬浮珠滴稳定方法? (1)加入某种物质以形成珠滴的保护层(膜)。 (2)增大水相介质的粘度,使珠滴间发生凝聚时的阻力增加, (3)调整单体—水相界面间的界面张力,加强单体液滴维持自身原有形状的能力。 (4)减少水和粘稠状珠滴的密度差,即使珠滴易于分散悬浮。

苯乙烯悬浮聚合

实验名称:苯乙烯悬浮聚合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悬浮聚合的配方及各组份的作用。 2.了解控制粒径的条件。 3. 掌握苯乙烯悬浮聚合的实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 悬浮聚合是指油溶性单体在溶有分散剂(或称悬浮剂)的水中,借助于搅拌作用分散成细小液滴进行的聚合反应。悬浮聚合在工业上的应用还有比较多的,根据聚合物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可合成不同形态的悬浮聚合物,若聚合物不溶于单体,则产物呈不透明、不规整的颗粒状,如氯乙烯等单体的聚合;若聚合物溶于单体,则可得到透明的珠状产品,因此又可称为珠状聚合,如苯乙烯等单体的聚合。 苯乙烯是一种比较活泼的单体,容易进行聚合反应。苯乙烯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将其倒入水中,体系分成两层,进行搅拌时,在剪切力作用下单体层分散成液滴,界面张力使液滴保持球形,而且界面张力越大形成的液滴越大,因此在作用方向相反的搅拌剪切力和界面张力作用下液滴达到一定的大小和分布。而这种液滴在热力学上是不稳定的,当搅拌停止后,液滴将凝聚变大,最后与水分层,同时聚合到一定程度以后的液滴中溶有的发粘聚合物亦可使液滴相粘结。因此,悬浮聚合体系还需加入分散剂。 悬浮聚合中,在每一个被分散的小液滴中,恰似一个本体聚合的微反应器,其聚合速度和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以及产物的性质,都与在相同条件下本体聚合所得到的相仿。不过其毕竟是在非均相的体系中进行,它的全部反应过程是处于亚稳态的。因此据合众搅拌速度和分散剂的种类及用量是控制所得聚合物颗粒形态和大小的主要因素。 悬浮聚合的主要优点有:以水为介质,体系粘度低,易传热和控温;产物分子质量比溶液聚合高,分子质量分布均匀;杂质含量比乳液聚合的低;后处理工序比溶液聚合和乳液聚合简单,生产成本低,固体颗粒可直接使用。 悬浮聚合主要组分有四种:单体,水,分散剂,油溶性引发剂: 1、单体:单体不溶于水,如:氯乙烯、苯乙烯、醋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酯等。 2、水:作为热传导介质。 3、分散剂:包括水溶性高分子物质和水不溶性无机盐粉末两类。水溶性高分子分散剂主要有天然高分子(如明胶、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和合成高分子(如聚乙烯醇、聚丙烯酸和聚甲基丙烯酸的盐类、顺丁烯二酸酐-苯乙烯共聚物)两类,它们的作用是吸附在液滴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起着保护作用,同时可阻碍液滴间的结合。无机盐粉末主要由碳酸钙、碳酸钡、磷酸钙、滑石粉、高岭土等,它们吸附在液滴表面,起着机械隔离作用。 4、油溶性引发剂:如过氧化二苯甲酰(BPO),偶氮二异丁腈(AIBN)等。 目前悬浮聚合法主要用来生产聚氯乙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及其共聚物、聚四氟乙烯、聚三氟氯乙烯以及聚乙酸乙烯酯等。 聚苯乙烯用注模、压制、挤出等方法制成各种工业用品,如仪表外壳,仪器零件,高效绝缘制品,薄膜和日用品。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是优良的防震、防湿、保冷、隔音材料。 AIBN * * PVA,H2O

苯乙烯的悬浮聚合

实验三苯乙烯的悬浮聚合 化工系毕啸天2010011811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悬浮聚合的特点和反应机理 2. 掌握悬浮聚合的工艺特点及配方中每个组分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 悬浮聚合是指油溶性单体在溶有分散剂(或称悬浮剂)的水中,借助于搅拌作用分散成细小液滴进行的聚合反应。悬浮聚合在工业上的应用还有比较多的,根据聚合物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可合成不同形态的悬浮聚合物,若聚合物不溶于单体,则产物呈不透明、不规整的颗粒状,如氯乙烯等单体的聚合;若聚合物溶于单体,则可得到透明的珠状产品,因此又可称为珠状聚合,如苯乙烯等单体的聚合。 苯乙烯是一种比较活泼的单体,容易进行聚合反应。苯乙烯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将其倒入水中,体系分成两层,进行搅拌时,在剪切力作用下单体层分散成液滴,界面张力使液滴保持球形,而且界面张力越大形成的液滴越大,因此在作用方向相反的搅拌剪切力和界面张力作用下液滴达到一定的大小和分布。而这种液滴在热力学上是不稳定的,当搅拌停止后,液滴将凝聚变大,最后与水分层,同时聚合到一定程度以后的液滴中溶有的发粘聚合物亦可使液滴相粘结。因此,悬浮聚合体系还需加入分散剂。 悬浮聚合中,在每一个被分散的小液滴中,恰似一个本体聚合的微反应器,其聚合速度和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以及产物的性质,都与在相同条件下本体聚合所得到的相仿。不过其毕竟是在非均相的体系中进行,它的全部反应过程是处于亚稳态的。因此据合众搅拌速度和分散剂的种类及用量是控制所得聚合物颗粒形态和大小的主要因素。 悬浮聚合的主要优点有:以水为介质,体系粘度低,易传热和控温;产物分子质量比溶液聚合高,分子质量分布均匀;杂质含量比乳液聚合的低;后处理工序比溶液聚合和乳液聚合简单,生产成本低,固体颗粒可直接使用。 悬浮聚合主要组分有四种:单体,水,分散剂,油溶性引发剂: 1、单体:单体不溶于水,如:氯乙烯、苯乙烯、醋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酯等。 2、水:作为热传导介质。 3、分散剂:包括水溶性高分子物质和水不溶性无机盐粉末两类。水溶性高分子分散剂主要有天然高分子(如明胶、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和合成高分子(如聚乙烯醇、聚丙烯酸和聚甲基丙烯酸的盐类、顺丁烯二酸酐-苯乙烯共聚物)两类,它们的作用是吸附在液滴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起着保护作用,同时可阻碍液滴间的结合。无机盐粉末主要由碳酸钙、碳酸钡、磷酸钙、滑石粉、高岭土等,它们吸附在液滴表面,起着机械隔离作用。 4、油溶性引发剂:如过氧化二苯甲酰(BPO),偶氮二异丁腈(AIBN)等。 目前悬浮聚合法主要用来生产聚氯乙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及其共聚物、聚四氟乙烯、聚三氟氯乙烯以及聚乙酸乙烯酯等。 聚苯乙烯用注模、压制、挤出等方法制成各种工业用品,如仪表外壳,仪器零件,高效绝缘制品,薄膜和日用品。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是优良的防震、防湿、保冷、隔音材料。

1悬浮聚合

名词解释: 1悬浮聚合:通过强力搅拌并在分散剂的作用下,把单体分散成无数的小液珠悬浮水,由油溶性引发剂而进行的聚合反应。 2笼形效应:两个初级自由基被溶剂分子所包围未能扩散分离而偶合终止。 3聚氨酯:主链上含有“二氨基甲酸酯”基团“—NHCOO—”的大分子化合物的统称。 4调聚反应:在聚合反应中,如Ktr>>Kp,则形成很小的低聚物,这类反应即为。5热塑性弹体:是指在常温下展现出橡胶的弹性,高温下能塑化成型的材料。 5鱼眼:通常指加工中,由于一些树脂颗粒不能塑化,难塑化成塑,而在塑料产品中形成疙瘩。 5乳化剂的HLB值:亲水—亲油平衡值,用来衡量乳化剂分子中亲水部分和亲油部分对其性所贡献的大小。 6活性聚合物:聚合体系,无质子供体,阴离子聚合可控制其终止反应,这种无终止链转移聚合反应即为活性聚合,产物即为活性聚合物。 7CMC值:表面活性分子在溶剂中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 8临界胶束浓度:表面活性剂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 9三项点:离子型乳化剂在一定温度下会同时存在乳化剂溶液,胶束和固体乳化剂三相态是的温度。 10动力学链长:将每个活性种从引发阶段到终止阶段所消耗的单体分子数。 11乳液聚合:单体在水中分散成乳液状态的聚合。 12本体聚合:单体中加入少量的引发剂或者不加引发剂依赖热引发无其他杂质反应。 13溶液聚合:单体和引发剂融入适当的溶剂中的聚合。 14官能团:决定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15官能度:一分子聚合反应原料中能参加反应的官能团数。 16自动加速效应:聚合反应达到一定转化率,体系粘度增加,聚合速率也增加的现象。 17环氧树脂:分子中含有两个以上环氧基团CH2-CH-(O)的合成树脂。 18乳化剂:使不溶于水的液体与水形成稳定的胶体分散体系-乳化液的物质。 简答: 一. 用来制造纤维聚合物必须具备特性? 1:聚合物长链必须是线型的,支链尽可能少,无交联。 2:聚合物应具有适当高的分子量分子量分布要窄。 3:聚合物分子结构要规整易结晶,最好能形成部分结晶。 4:集合物中含有的极性基团可增加分子间的作用力。 5:结晶性聚合熔点和软化点应比允许的使用温度高很多,非结晶的聚合物Tg 应该比使用温度高。 6:集合物应该有热稳定性,容易加工成纤,具有实用价值。 二. 1:PVC聚合中易产生粘釜物的因素,如何从工艺上解决粘釜问题? 调节颗粒形态,(1)改变分散剂类型用量。(2)起始反应的搅拌速度(3)配

实验_苯乙烯悬浮聚合

实验二: 苯乙烯的悬浮聚合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苯乙烯单体的悬浮聚合实验,了解自由基悬浮聚合的方法和配方中各组 分的作用; 2.学习悬浮聚合的操作方法;3.通过对聚合物颗粒均匀性和大小的控制,了解分散剂、升温速度、搅拌形式与搅拌速度对悬浮聚合的重要性。 二、实验原理 悬浮聚合是由烯类单体制备高聚物的重要方法,由于水为分散介质,聚合热可以迅速排除,因而反应温度容易控制,生产工艺简单,制成的成品呈均匀的颗粒状,故又称珠状聚合,产品不经造粒可直接加工成型。悬浮聚合得到珠状的聚 合物颗粒,常常作为离子交换树脂和高分子试剂、高分子催化剂的载体。 苯乙烯是一种比较活泼的单体,容易进行聚合反应。苯乙烯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将其倒入水中,体系分成两层,进行搅拌时,在剪切力作用下单体层分散成液滴,界面张力使液滴保持球形,而且界面张力越大形成的液滴越大,因此在作用方向相反的搅拌剪切力和界面张力作用下液滴达到一定的大小和分布。而这种液滴在热力学上是不稳定的,当搅拌停止后,液滴将凝聚变大,最后与水分层,同时聚合到一定程度以后的液滴中溶有的发粘聚合物亦可使液滴相粘结。因此,悬浮聚合体系还需加入分散剂。 悬浮聚合实质上是借助于较强烈的搅拌和悬浮剂的作用,将单体分散在单体不溶的介质(通常为水)中,单体以小液滴的形式进行本体聚合,在每一个小液滴内,单体的聚合过程与本体聚合相似,遵循自由基聚合一般机理,具有与本体聚合相同的动力学过程。由于单体在体系中被搅拌和悬浮剂作用,被分散成细小液滴,因此悬浮聚合又有其独到之处,即散热面积大,防止了在本体聚合中出现的不易散热的问题。由于分散剂的采用,最后的产物经分离纯化后可得到纯度较高的颗粒状聚合物。 悬浮聚合主要组分有四种:单体,分散介质(水),悬浮剂,引发剂。 1 .单体:单体不溶于水,如:苯乙烯(styrene),醋酸乙烯酯(vinyl acetate),甲基丙烯酸酯(methyl methacrylate)等。 2?分散介质:分散介质大多为水,作为热传导介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