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发酵重点1-8.

(整理)发酵重点1-8.
(整理)发酵重点1-8.

1、发酵工程的基本定义?

发酵工程:是利用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谢活动来大量生产人们所需产品过程的理论和工程技术体系,是生物工程与生物技术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发酵工程也称作微生物工程,该技术体系主要包括菌株选育与保藏、菌种的扩大生产、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发酵生产和分离纯化制备,同时也包括微生物生理功能的工业化利用。

2、提出研发一个发酵新产品的可能路线

发酵生产工艺流程

除某些转化过程外,典型的发酵工艺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6个基本过程

①用作种子扩大培养及发酵生产的各种培养基的配制;

②培养基、发酵罐及其附属设备的灭菌;

③扩大培养有活性的适量纯种,以一定比例将菌种接入发酵罐中;

④控制最适的发酵条件使微生物生长并形成大量的代谢产物;

⑤将产物提取并精制,以得到合格的产品;

回收或处理发酵过程中所产生的三废物质。

3、发酵工业的特点

①常温常压下进行的生物化学反应,条件较温和

②较廉价的原料生产较高价值的产品

③通过生物体的自适应调节来完成,反应专一性强,可以得到较为单一的代谢产物

④可以产生比较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

⑤不受地理、气候、季节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可以根据订单安排通用发酵设备来生产多种多样的发酵产品

1、为什么需要进行微生物菌种改良?

①提高目标产物的产量

生产效率和效益!

②提高目标产物的纯度,减少副产物

可有效降低产物分离成本。

③改良菌种性状,改善发酵过程

改变和扩大菌种所利用的原料范围、提高菌种生长速率、保持菌株生产性状稳定、提高斜面孢子产量、改善对氧的摄取条件并降低需氧量及能耗、增强耐不良环境的能力(如耐高温、耐酸碱、耐自身所积累的过量代谢产物)、改善细胞透性以提高产物的分泌能力等。

④改变生物合成途径,以获得高产的新产品

2、你认为菌种筛选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

筛选方法

(1)平皿快速检测法

肉眼可观察的变化。显色法、变色圈法、透明圈法、生长圈法和抑制圈法…

(2)形态变异的利用

(3)高通量筛选(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

3、如果尽量保持菌种不发生退化?

(1)控制传代次数

基因的变化往往发生在复制和繁殖过程中,繁殖越颇繁,复制的次数越多,基因发生变化的机会也就越多。因此应该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接种和传代,把传代次数控制在最低水平,以降低突变机率。一般情况下,斜面每移植一代,霉菌、放线菌、芽孢杆菌在低温下可保藏半年左右,酵母可保藏3个月左右,无芽孢细菌可保藏1个月左右。为此,生产菌种每移植一代,最好同时移植较多的斜面,以供一段时间生产之需,这样移植次数就可减少。

(2)选择合适的培养条件

培养条件对菌种衰退有一定的影响,选择一个适合原种生长的条件可以防止菌种衰退。另外,生产上应避免使用陈旧的斜面菌种。

(3)利用不同类型的细胞进行传代

在放线菌和霉菌中,由于它们的菌丝细胞常含有许多核,甚至是异核体,因此用菌丝接种时就会出现衰退和不纯的子代。而孢子一般是单核的,利用孢子来接种,可以达到防止衰退的目的。但是这也必须注意到微生物细胞本身的特点。对构巢曲霉来说,利用它的分生孢子传代易发生衰退而用它的子囊孢子移种则不易退化。

(4)选择合适的保藏方法

采用有效的菌种保藏方法也可以防止菌种的衰退。由于菌种衰退的情况不同,对有些衰退原因还不甚了解,因此要切实解决具体问题,需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实验正确地加以运用。

第三章

1、为什么需要进行微生物培养基的优化?

①必须提供合成微生物细胞和发酵产物的基本成分。

②有利于减少培养基原料的单耗,即提高单位营养物质的转化率。

③有利于提高产物的浓度,以提高单位容积发酵罐的生产能力。

④有利于提高产物的合成速度,缩短发酵周期。

⑤尽量减少副产物的形成,便于产物的分离纯化,并尽可能减少“三废”物质的产生。

⑥原料价格低廉,质量稳定,取材容易。

⑦所用原料尽可能减少对发酵过程中通气搅拌的影响,利于提高氧的利用率,降低能耗。

2、除了微生物培养基的各种组成成分,你认为培养基的优化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哪些关键的

因素?

(1)菌体的同化能力

(2)培养基对菌体代谢的阻遏和诱导

葡萄糖效应,无机氮源对蛋白酶产生的阻遏

(3)碳氮比对菌体代谢调节的重要性

氮源多,菌体生长旺盛,pH偏高,不利于代谢产物积累;碳源多,易形成较低pH;碳源不足,菌体易衰老和自溶。不同生长阶段对碳氮比的最适要求不一样。一般工业发酵培养基的碳氮比为100:(0.2~2),需根据产物含氮量调整

(4)pH对不同菌体代谢的影响

可用酸碱调节发酵液pH,合理配制培养基可使整个发酵过程中pH处于较为适宜的状态。可流加底物进行pH调节。

3、如果让你优化某一微生物菌种的培养基,你会怎么去做?

①根据以前的经验以及在培养基成分确定时必须考虑的一些问题,初步确定可能的培养基成分;

②通过单因子优化实验确定最为适宜的各个培养基组分及其最适浓度;

③最后通过多因子实验,进一步优化培养基的各种成分及其最适浓度。

正交实验设计

响应面分析方法

遗传算法设计

第四章

1、工业发酵中造成染菌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种子带菌、空气带菌、设备渗漏、灭菌不彻底、操作失误、技术管理不善…

2、如果发酵中染菌了,你会怎么做?

1)种子培养或种子罐中发现污染。

发酵早期染菌可以适当添加营养物质,重新灭菌后再接种发酵。

2)中后期染菌,如果杂菌的生长将影响发酵的正常进行或影响产物的提取时,应该提早放罐。

3)有些发酵染菌后发酵液中的碳、氮源还较多,如果提早放罐,这些物质会影响后处理提取使产品取不出,此时应先设法使碳、氮源消耗,再放罐提取。

第五章

1.简述种子扩大培养的目的与要求及一般步骤。

答:目的:①接种量的需求。②,菌种活化和驯化。③,缩短发酵时间,保证生产水平。

总结就一句话:为发酵提供高质、高量种子。

要求:①菌种细胞的生长活力强,转种至发酵罐后能迅速生长,延迟期短。

②菌种生理状态稳定,如菌丝形态、菌丝生长速率和种子培养液的特性等符合要求。 ③菌体浓度及总量能满足大容量发酵罐接种量的要求。

④无杂菌污染,保证纯种发酵。

⑤菌种适应性强,能保持稳定的生产能力。

步骤:菌种→斜面培养→固体斜面培养基或摇瓶液体培养基→一级种子培养→二级种子培养→发酵罐

2. 影响种子的质量的因素有哪些?可采取什么措施保证种子的质量?

答:(1)原材料质量、培养温度、湿度、通气与搅拌、斜面冷藏时间、培养基、pH ① pH 是否在种子的要求范围内

② 糖、氨基氮、磷酸盐的含量

③ 菌丝形态、浓度和培养液的外观(色泽、气味、混浊度、颗粒等)

④ 有无染菌

⑤ 其他,如某些酶的活力、溶氧和尾气等

(2)菌种稳定性检查:定期考察、挑选,出现退化要及时复壮;

适宜的生长环境:营养丰富的培养基、适宜的培养温度、湿度和通气量;

种子无杂菌检查:每一步移种均需进行无菌检查

第六章

1、微生物生长可以分成几个阶段?次级代谢产物通常在什么阶段开始合成?

1)延迟期、对数生长期、衰减期、稳定期、衰亡期

2)稳定期

2、 根据无抑制细胞生长动力学(Monod 方程),试述μ与Cs (基质浓度)之间的关系。 t s t

S K S +=max μμ

3、什么是连续培养?什么是连续培养的稀释率?

连续培养:指将细胞种子和培养液一起加入反应器内进行培养,一方面新鲜培养液不断加入反应器内,另一方面又将反应液连续不断地取出,使反应条件处于一种恒定状态。(张道敬版)

稀释率:单位时间内连续流入发酵罐中的新鲜培养基体积与发酵罐内的培养液总体积的比值

第七章

1、微生物生长中呼吸强度和摄氧率变化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呼吸强度:单位质量干菌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吸取的氧量。Q O2:mmolO 2/(kg 干菌体·h) 耗氧速率:单位体积培养液在单位时间内的耗氧量,也称摄氧率。γ:mmolO 2/(m 3·h) γ= Q O2 X

X :菌体浓度, kg 干菌体/m 3

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的耗氧速率取决于微生物的呼吸强度和单位体积发酵液的菌体浓度,而呼吸强度又受到菌龄、菌种性能、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

分批培养过程中细胞耗氧(摄氧率)的一般规律:

在培养初期,呼吸强度Q O2逐渐增高,此时菌体浓度很低;

在对数生长初期呼吸强度达到最大值,此时菌体浓度还较低,摄氧率并不高;

随着细胞浓度的迅速增高,培养液的摄氧率也迅速增高,在对数生长期的后期达到最大值; 在对数生长期末,由于培养基中营养物质的消耗以及培养装置氧传递能力的限制,呼吸强度下降,虽然这时细胞浓度仍有增加甚至达到最大值,但细胞活力已经下降,导致培养液的摄氧率下降;

培养后期,因基质耗尽,细胞自溶,呼吸强度进一步下降,摄氧率也随之迅速下降。

2、影响氧传递的因素有哪些?氧在传递过程中的传质阻力有哪些?

1)影响推动力方面的因素:温度、溶质、溶剂、氧分压

2)影响K L a 的因素:设备参数、操作条件、发酵液特性

供氧:空气中的氧从空气泡里通过气膜、气液界面和液膜扩散到液体主流中。

耗氧:氧自液体主流通过液膜、菌体丛、细胞膜扩散到细胞内。整个过程必须克服一系列的阻力,才能被微生物利用。

供氧方面的阻力:

①气膜阻力,主流气流与气膜间的气膜阻力

②气液界面阻力,与空气情况相关

③液膜阻力,气液界面至液体主流间的液膜阻力

④液流阻力

耗氧方面的阻力:

①细胞周围液膜阻力,与发酵液成分和浓度相关

②菌丝丛或团内的扩散阻力

③细胞膜阻力,与微生物的生理特性相关

④细胞内反应阻力。

)

(*L L C C a K OTR -=

3、什么是临界氧浓度?

临界氧浓度:指不影响菌的呼吸所允许的最低氧浓度。

4、为什么氧容易成为好氧发酵的限制性因素?

1)氧的溶解度小;2)……………………

另:::

1、氧在微生物发酵中的作用

1)许多微生物细胞必须利用分子态的氧作为呼吸链电子传递系统末端的电子受体,最后与氢离子结合生产水,同时在呼吸链的电子传递过程中可以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供细胞生长和代谢使用。

2)氧还可以作为中间体直接参与一些生物合成反应。

2、影响微生物耗氧的因素:

1)微生物本身遗传特征一般为25~100mmolO2/(L·h)

2)菌龄幼龄菌生长旺盛,呼吸强度大

3) 发酵条件pH、温度影响细胞内酶活性,代谢产物影响细胞的呼吸

4) 代谢类型产物通过三羧酸循环(TCA)获取的,呼吸强度高,耗氧量大,通过糖酵解途径(EMP)获得的,呼吸强度低。

3、控制溶解氧的意义

溶解氧浓度对细胞生长和产物合成的影响可能是不同的,发酵不同阶段对氧浓度的要求不同。

空气中的氧在发酵液中的溶解度很低,所以发酵工业中给发酵罐通气时空气中氧的利用率很低。例如,在抗生素发酵过程中被微生物利用的氧不超过空气中的2%;在谷氨酸发酵过程中,氧的利用率为10~30%。因此,大量经过净化处理的无菌空气在给发酵液通气过程中因溶解少被浪费掉。

因此,必须设法提高传氧效率,降低设备费和动力消耗,减少泡沫形成和染菌机会,同时大大提高设备利用率。

第八章

1.发酵过程中的参数检测有何意义?生产中主要检测的参数有哪些?

答:(意义没有写,自己写)

一般发酵过程的优化控制实施的具体步骤可以通过以下四步来完成。

①确定能反映过程变化的各种理化参数及其检测方法

②研究这些参数的变化对发酵生产水平的影响及其机制,获取最佳范围和最适水平

③建立数学模型定量描述各参数之间随时间变化的量化关系,为发酵过程优化控制

提供依据

④通过计算机实施在线自动检测和控制,验证各种控制模型的可行性及其适用范围,

实现发酵过程的最优控制

常规的发酵工艺控制参数有温度、pH、搅拌转速、空气流量、罐压、液位、补料速度及补料量等。能表征发酵过程性质的直接状态参数有pH、溶解氧(DO)、溶解CO2、氧化还原电位(r H),尾气中的O2和CO2含量、基质(如葡萄糖)或产物浓度、代谢中间体浓度、菌体浓度。通过直接状态参数可以求得发酵体系中各种间接状态参数,如比生长速率、摄氧率、CO2释放速率、呼吸商、氧得率系数、氧体积传质系数、基质消耗速率、产物合成速率等。

2.发酵过程的温度为什么会变化?什么是发酵热?

答:引起温度变化的原因是由于发酵过程中所产生的净热量,称为发酵热

Q发酵=Q生物+Q搅拌+Q通气-Q蒸发-Q辐射

生物热是指微生物在生长繁殖过程中,本身产生的大量热量

3.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引起pH改变的原因有哪些?pH对发酵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

面?

答:(1)

①,微生物消耗底物导致培养基pH改变。②,微生物

的代谢产物改变pH。(如生成乳酸)③,生成的CO2

未能及时释放,导致pH下降。)

(2)发酵液pH的改变①会导致微生物细胞原生质体膜的电荷发生改变,对个别离子渗透性的改变,从而影响微生物对培养基中营养物质的吸收及代谢产物的分泌;

②可能影响菌体代谢方向,影响菌体中各种酶活及菌体对基质的利用速率(例如蛋

白酶的活性随pH变化较大,分解产物or利用底物中蛋白质);③对代谢产物合成的影响。

4.

5.机械搅拌发酵罐中,搅拌器的搅拌作用是什么?

答:搅拌的作用是把气泡打碎,强化流体的湍流程度,使空气与发酵液充分混合,使气、液、固三相更好地接触从而改善供氧性能。

6.

7.发酵中泡沫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泡沫对发酵有哪些影响?

答:通气、搅拌、CO2及发酵液中糖、蛋白质和代谢物等稳定泡沫的物质,使发酵液含有一定数量的泡沫。发酵液的理化性质对泡沫的形成起决定作用。温度、pH、基质浓度以及泡沫的表面积对泡沫的稳定性也有很大影响。

负面影响:①发酵罐装料系数降低②增加了菌群的非均一性③增加染菌机会④如“逃液”,导致产物流失⑤消泡剂的加入有时会影响发酵产量或给下游分离纯化精制带来麻烦

发酵工程要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发酵:通过微生物、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培养,大量生成和积累特定的代谢产物或菌体的过程。 发酵工程:是发酵原理和工程学的结合,是研究由生物细胞(包括微生物、动植物细胞)参与的工艺过程的原理的科学,是研究利用生物材料生产有用物质,服务于人类的一门综合性科学技术。这里所指的生物材料包括来自自然界微生物、基因重组微生物等以及各种来源的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 发酵工程组成从广义上讲,由三部分组成:上游工程、发酵工程、下游工程 第二章发酵设备 固体发酵 液体发酵(厌氧发酵,好氧发酵) 厌氧发酵:酒精发酵罐 好氧发酵:通风搅拌发酵罐 通风搅拌发酵罐设备主要部件包括: 1罐身 酒精发酵罐2电机 3搅拌器 4轴封 5消泡器 6联轴器 7中间轴承 8空气吹泡管(或空气喷射器) 9挡板 10冷却装置 1.罐体:罐体由圆柱体或碟形封头焊接而成,材料为碳钢或不锈钢,大型发酵罐可用衬不锈钢或复合不锈钢制成,为了满足工艺要求,罐需要承受一定压力,罐壁厚度决定于罐径及罐压的大小。罐体上的管路越少越好 2.搅拌作用:打碎空气气泡,增加气液接触界面以提高气液间的传质效率使发酵液充分混和。3挡板的作用:防止液面中央产生漩涡,促使液体激烈翻动,提高溶解氧。竖立的蛇管、列管、排管也可以起挡板作用; 4消泡器:利用机械的方法打碎气泡 5仪表:测量相关参数 为什么压力表不用直管:会有培养基冲入,污染压力表;起不到缓冲作用;灭菌冷却后有冷凝水(含菌)掉入罐内,污染菌种,弯管液封,上面的杂菌不会掉入下面管道中。 6罐体各部分的尺寸有一定比例,高/径比约为2.5~4。 发酵罐的灭菌 (在夹套中)关好空气阀,蒸气上进下出,冲蒸气,压力大于2 kg/cm2(120℃),最好是4~5 kg/cm2(160℃)。当罐内温度>80℃,进蒸气口(蒸气阀)关掉,出蒸气口(排气阀)关小。打开空气阀,蒸气直接进罐,121℃,20~30min。从80℃~100℃上升很快,大于100℃后温度上升很慢,到118℃时就开始计时,计时25min时立即关掉蒸气阀。关掉蒸气阀后通入无菌空气,使罐内一直保持正压(高于大气压,空气不会倒灌入罐内)。(在夹套中)立即加自来水冷却,从下向上,使温度尽快降到55℃左右,到37~38℃时关掉水,也有缓冲性。升温降温时注意缓冲性灭菌时蒸气从夹套中进去,如从罐中进去,蒸气冷凝,产生冷凝水、无法接种、容易污染冬天温度低、散热快,低于30℃需加温。加温时蒸气由下进入、从上

调味品发酵工艺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味精 1.谷氨酸发酵机制: 谷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大致是:葡萄糖经EMP途径或HMP途经生成丙酮酸,再氧化成乙酰辅酶A,然后进入TCA,再通过乙醛酸循环、CO2固定作用,生成a-酮戊二酸,a-酮戊二酸在谷氨酸脱氢酶的催化及有NH4+存在的条件下生成谷氨酸。 在微生物的代谢中,谷氨酸比天冬氨酸优先合成。谷氨酸合成过量时,谷氨酸抑制谷氨酸脱氢酶的合成,使代谢转向合成天冬氨酸;天冬氨酸合成过量后,反馈抑制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化酶的活力,停止草酰乙酸的合成。所以,在正常情况下,谷氨酸并不积累。 2.谷氨酸的大量积累: 代谢调节控制;细胞膜通透性的特异调节;发酵条件的适合 3.GA生物合成的内在因素 ①产生菌必须具备以下条件:α—KGA脱氢酶酶活性微弱或丧失(为什么α—KGA是谷氨酸发酵的限制性关键酶?这是菌体生成并积累α—KGA的关键,从上图可以看出,α—KGA是菌体进行TCA循环的中间性产物,很快在α—KGA脱氢酶的作用下氧化脱羧生成琥珀酸辅酶A,在正常的微生物体内他的浓度很低,也就是说,由α—KGA进行还原氨基化生成GA的可能性很少。只有当体内α—KGA脱氢酶活性很低时,TCA循环才能够停止,α—KGA才得以积累。); ②GA产生菌体内的NADPH的再氧化能力欠缺或丧失(1、NADPH是α—KGA还原氨基化生成GA必须物质,而且该还原氨基化所需要的NADPH是与柠檬酸氧化脱羧相偶联的。2、由于NADPH的再氧化能力欠缺或丧失,使得体内的NADPH有一定的积累,NADPH对于抑制α—KGA的脱羧氧化有一定的意义。); ③产生菌体内必须有乙醛酸循环(DCA)的关键酶——异柠檬酸裂解酶(该酶是一种调节酶,或称为别构酶,其活性可以通过某种方式进行调节,通过该酶酶活性的调节来实现DCA循环的封闭,DCA 循环的封闭是实现GA 发酵的首要条件) ④菌体有强烈的L—谷氨酸脱氢酶活性(L—谷氨酸脱氢酶,实质上GA产生菌体内该酶的酶活性都很强,该反应的关键是与异柠檬酸脱羧氧化相偶联) 4.GA发酵的外在因素

发酵工程考试整理

1发酵:把利用微生物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的生命活动来制备微生物菌体或其代谢产物的过程统称为发酵。 2发酵工程:应用微生物学等相关的自然科学以及工程学原理,利用微生物等生物细胞进行酶促转化,将原料转化成产品或提供社会性服务的一门科学 酶活性调节:是指一定数量的酶,通过其分子构象或分子结构的改变来调节其催化反应的速率。3为什么要采用高浓度微生物的培养?微生物液体发酵大都采用分批培养,这 种培养方式的缺点 是:发酵液中最终细 胞浓度不高。如果通 过改进工艺技术,使 发酵液中微生物细 胞增殖到很高的浓 度,那么,高浓度的 细胞将会产生高浓 度的发酵产物,这样 就可以大大提高发 酵设备的利用率,降 低生产成本。基于这 种目的,人们开始研 究微生物高细胞浓 度的培养技术。采用 高细胞浓度培养技 术,发酵液中菌体浓 度比分批式培养可 高10倍以上 高浓度细胞培养的 方法:1流加培养2 高细胞浓度连续培 养3菌体循环利用等 4四大工程:发酵工 程 ( Fermentation )2 酶工程 (蛋白质工 程) 3基因工程 4细 胞工程 5菌种:用于发酵过 程作为活细胞催化 剂的微生物,包括细 菌、放线菌、酵母菌 和霉菌四大类。 6具有生产价值的发 酵类型有五种:①微 生物菌体发酵;②微 生物酶发酵;③微生 物代谢产物发酵;④ 微生物的转化发酵; ⑤生物工程细胞的 发酵 7初级代谢产物:在

菌体对数生长期所产生的产物,是菌体生长繁殖所必需的。8液体深层发酵优点:①液体悬浮状态是很多微生物的最适生长环境。②在液体中,菌体及营养物、产物(包括热量)易于扩散,使发酵可在均质或拟均质条件下进行,便于控制,易于扩大生产规模。③液体输送方便,易于机械化操作。④厂房面积小、生产效率高,易进行自动化控制,产品质量稳定。⑤产品易于提取、精制等。因而液体深层发酵在发酵工业中被广泛应用。 9自然选育在生产过 程中,不经过人工处 理,利用菌种的自发 突变而进行菌种筛 选的过程 10诱变育种:就是人 为地利用物理或化 学等因素,使诱变对 象细胞内的遗传物 质发生变化,引起突 变,并通过筛选获得 符合要求的变异菌 株的一种育种方法。 11表型迟延现象:突 变基因的出现并不 等于突变表型的出 现,表性的改变落后 于基因型改变的现 象成为表型延迟现 象。 12原料:从工艺角度 来看,凡是能被生物 细胞利用并转化成 所需的代谢产物或 菌体的物料,都可作 为发酵工业生产的 原料。 13培养基灭菌的定 义:是指从培养基中 杀灭有生活能力的 细菌营养体及其孢 子,或从中将其除 去。工业规模的液体 培养基灭菌,杀灭杂 菌比除去杂菌更为 常用。 14灭菌与消毒的区 别:灭菌:用物理或 化学方法杀死或除 去环境中所有微生 物,包括营养细胞、 细菌芽孢和孢子。 消毒:用物理或化学

大学期末考试非常准确的生态学重点

名词解释:1生态学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物有机体与有机及无机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2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3种群:同一时间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是群落的基本单位。4耐受性定律:生物的存在与繁殖,要依赖于某种综合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则使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 5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生态入侵 6生活型:指与一定生境相联系的,主要依外貌特征区分的生物类型,是以某种方法把生物的生活方式划分成一定的类型,或者说按生活方式分出的生物类型7生态型:是指同一物种内因适应不同生境而表现出具有一定结构或功能差异的不同类群。 8趋同适应:是指亲缘关系相当疏远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变异、选择和适应,在形态、生理、发育以及适应方式和途径等方面表现出相似性的现象。9趋异适应:是指亲缘关系相近的同种生物,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形成了不同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适应方式和途径等。 10种群密度: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数数量。 11竞争排斥原理:生态学上相同的两物种不可能在同一地方生存。如果生活在同义地方,由于剧烈的竞争,它们之间必然会出现栖息地、食性、活动时间或其它特征上的生态分化。填空题: 1生态学分类:(分子生态学)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 2三种空间行为的分布类型:均匀分布型;随机分布型;集群(成群)分布型3共生作用三个类

发酵工程总结

绪论: 一、概念:发酵工程(Fermentation Engineering)指在最适发酵条件下,在发酵罐中大量培养细胞和生产代谢产物的技术。 二、发酵工程研究的主要内容 发酵工程主要包括代谢工程和发酵工艺两个主要内容 具体来说它一般包括微生物细胞或动植物细胞的悬浮培养,或利用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所做的反应器加工底物,以及培养加工后产物大规模的分离提取等工艺。发酵工艺主要是在生物反应过程中提供各种所需的最适环境条件。如酸碱度、湿度、底物浓度、通气量以及保证无菌状态等研究内容。 四、发酵工程的特点 一个完整的发酵过程包括:1材料的预处理2生物催化剂的制备3生化反应器及发应条件的选择与监控 第二章:菌种的来源 一、工业化生产菌种的要求 ?能够利用廉价的原料,简单的培养基,大量高效地合成 产物 ?有关合成产物的途径尽可能地简单,或者说菌种改造的 可操作性要强 ?遗传性能要相对稳定 ?不易感染它种微生物或噬菌体 ?产生菌及其产物的毒性必须考虑(在分类学上最好与致病 菌无关) ?生产特性要符合工艺要求 二、自然界中菌种分离的一般过程(步骤): 土样的采取→预处理→培养→菌落的选择→产品的鉴定. 目的:高效地获取一株高产目的产物的微生物. 三、采样时要注意的问题: 气候、水分、空气;来源要广;结合产品的特点;标签:地点、时间、气候等四、目的微生物富集的一些基本方法 富集的目的:让目的微生物在种群中占优势,使筛选变得可能。 富集的三种方案: ?定向培养:采用特定的有利于目的微生物富集的条件,进行培养。 ?当不可能采用定向培养时,则可设计在一个分类学中考虑, ?不能提供任何有助于筛选产生菌的信息,这时只能通过随机分离的办法. 定向培养的方法 物理方法:加热、膜过滤等但主要是通过培养的方法 定向培养的富集方法 1、底物 2、pH条件 3、培养时间 4、培养温度等一切能提高目的微生物相对生长速度的手段,培养(固体、液体;分批连续)后使目的微生物在种群中占优势。 五、菌落的选出 1.从产物角度出发:在培养时以产物的形成有目的的设计培养基 利用简单、快速的鉴定方法,如抗生素

酒精工艺学复习题(材料详实)

酒精发酵工艺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请把答案填写到空格处) 1.酒精生产常用的淀粉质原料有玉米、甘薯、木薯等。 2. 酒精生产常用的谷物原料有玉米、高粱、大麦等。 3. 酒精生产常用的薯类原料有甘薯、木薯、马铃薯等。 4.木质纤维素的主要组成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 5.常用的原料粉碎方法有湿式粉碎、干式粉碎两种。 6.常用的原料除杂方法有筛选、风选、磁力除铁三种。 7.常用的原料输送方式有机械输送、气流输送、混合输送三种。 8. 酒精厂常用的粉碎设备是滚筒式粉碎机、锤式粉碎机。 9.酒精厂常用的输送机械有皮带输送机、螺旋输送器、斗式提升机三种。 10.玉米淀粉和甘薯淀粉的糊化温度分别是(65~75)℃、(53~64)℃。 11.双酶法糖化工艺中使用的两种酶制剂是耐高温α-淀粉酶、葡萄糖淀粉酶。 12.淀粉质原料连续糖化工艺分成混合前冷却糖化工艺、真空冷却糖化工艺、二级真空冷却糖化工艺三种。 13. 酒精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主要有甘油、杂醇油、琥珀酸等。 14.酒精发酵常污染的细菌有醋酸菌、乳酸菌、丁酸菌。 15.酒精蒸馏塔按作用原理可分为鼓泡塔、膜式塔。 16.从精馏塔提取杂醇油的方式可以是液相取油,也可以是气相取油。 17.酒精蒸馏塔按其塔板结构可分为泡罩塔、浮阀塔、筛板塔。 18.酒精的化学处理是提高酒精质量的一种辅助措施,常用的化学试剂是高锰酸钾、氢氧化钠。19.无水酒精的制备方法有氧化钙吸水法、离子交换树脂法、共沸法、分子筛法等。 20. 共沸法制备无水酒精常用的共沸剂是苯、环己烷。 21. 连续发酵可分为_全混(均相)连续发酵、梯级连续发酵两大类。 二、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 1.酒母培养罐和酒精发酵罐的构造是一样的。× 2. 酒化酶是参与淀粉水解和酒精发酵的各种酶和辅酶的总称。(×) 3. 薯干的果胶质含量较多,使发酵醪中甲醇含量较高。(√) 4. 减少发酵过程中二氧化碳的产生量就能提高酒精生成量。(×) 5.采用高细胞密度酒精发酵时,必须定期向发酵罐中供应氧气。(√) 6.异戊醇在酒精中的挥发系数随着酒精浓度的增大而减小,但始终大于1。(×) 7.只要酒精发酵正常,发酵醪中就不会有甘油生成。(×) 8. 玉米中蛋白质含量较多,使发酵醪中杂醇油含量较高。(×) 9. 甲醇不是由酵母菌代谢活动产生的,而是由原料中的果胶质分解而来。(√) 10. 甲醇是由酵母菌代谢活动产生的。(×)

食品11发酵工程重点整理汇总.

第一章绪论 1.发酵的定义 工业上所称的发酵是泛指利用生物细胞制造某些产品或净化环境的过程,它包括厌氧培养的生产过程。 2. 发酵工程(Fermentation Engineering)的定义 发酵工程,是利用“生物细胞”的特定功能,通过现代工程技术手段(主要是发酵罐或生物反应器的自动化、高效化、功能多样化和大型化)生产各种特定的有用物质,或者把微生物直接用于某些工业化生产的一种生物技术体系。 3.发酵工程技术主要包括:提供高性能生产菌种的菌种技术、实现低成本大规模生产产品的发酵技术和最终获得合格产品的分离纯化技术。 4.发酵工艺过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发酵原料的选择及预处理,微生物菌种的选育及扩大培养,发酵设备选择及工艺条件控制,发酵产物的分离提取,废弃物的回收和利用等。 5.发酵工程的产品可分为以下六大类: (1)微生物菌体细胞如酵母菌、食用菌、微生物农药的生产。 (2)微生物酶类如各种酶种、酶制剂和各种曲类的生产。 (3)微生物代谢产物如初级代谢产物氨基酸、有机酸、有机溶剂、核苷酸、蛋白质、核酸和维生素等,次级代谢产物抗生素、生物碱和植物激素的生产等。 (4)微生物的转化产物利用微生物代谢过程中的某一种酶或酶系将一种化合物转化成含有特殊功能基团产物的生物化学反应。如将甘油转化为二羟基丙酮,将葡萄糖转化为葡萄糖酸,将山梨醇转化为L-山梨糖等。特别是甾体激素的转化受到了广泛的重视。 (5)工程菌发酵产物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取得了飞跃的发展。通过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创造出许许多多的具有特殊功能的“工程菌”,用发酵技术可以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产品,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 (6)动物、植物细胞大规模培养的产物如利用木瓜细胞大规模培养生产木瓜蛋白酶,利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生产天然食用色素等。 6.根据发酵的特点和微生物对氧的不同需要,可以将发酵分成若干类型: (1) 按发酵原料来区分:糖类物质发酵、石油发酵及废水发酵等类型。 (2) 按发酵产物来区分:如氨基酸发酵、有机酸发酵、抗生素发酵、酒精发酵、维生素发酵等。 (3) 按发酵形式来区分,则有:固态发酵和深层液体发酵。 (4) 按发酵工艺流程区分则有:分批发酵、连续发酵和流加发酵。 (5) 按发酵过程中对氧的不同需求来分,一般可分为:厌氧发酵和需氧发酵(通风发酵)两大类型。 7.发酵工程的特点 (1)发酵工程使用的原料来源广泛,多为农副产品,其中以碳源为主,只加入少量有机和无机氮源,不含有毒物质。 (2)发酵工程的反应过程比较温和,通常在常温、常压下进行。而且,反应过程是以生物体的自身调节方式进行,多个反应就像是一个反应一样,可在单一设备中进行,因此一种设备可有多种用途。 (3)容易进行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的生产,如酶、化学活性体等。 (4)能够高度选择性地进行复制化合物在特定部位的反应,如甾体化合物的氧化、还原等。(5)生产产品的微生物菌体本身也可作为发酵产物。例如,富含蛋白质、酶、维生素的单细胞蛋白等。 (6)发酵过程是纯种培养过程。生产中使用的设备、管道、截门和培养基都必须严格灭菌,

大学生期末考试马概复习重点(全)

马概复习重点 绪论 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1、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角度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 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 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 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 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 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 主义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 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熟和基本矛盾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根本的经济社会根源。 (1)工业革命引起生产方式重大变革 (2)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 (3)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1)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到首位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进入到新阶段 (3)结论:工人阶级已成为历史发展的伟大动力 (4)工人阶级需要科学的理论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1)马克思恩格斯积极参加和指导工人运动的革命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要条件。(2)马克思主义最直接的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则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直接的理论来源。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1、马克思主义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2、列宁在新的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 3、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 3.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发酵工程总结

1 绪论 1-1何谓发酵?生物化学和工业上的发酵有何不同? 生物化学意义上的发酵是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或有机物产生能量的过程。 工业意义上的发酵是泛指利用培养细胞(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获得产物的任何有氧或无氧的过程。 1-2何谓发酵工程?其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简述其与生物技术的关系。 发酵工程是利用生物体为工业化生产服务的一门工程技术,即利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的酶,对无机或有机原料进行酶加工(生物反应过程),获得产品的工程化技术。 它是研究生物技术产业化的一门学科,其主体包括生物反应工程和产品提取、精制的下游工程。主要研究内容: 1)优良菌种的选育; 2)合适的生物反应工程包括生物反应过程的优化、反应器的选择和下游工程生物技术是应用自然科学和工程学的原理,依靠生物催化剂(酶或细胞)的作用将物料进行加工以提供产品或为社会服务的技术。它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生化工程等五大工程。生物技术的核心是基因工程,但又离不开发酵工程。发酵工程是基因工程和酶工程的表达,即大部分生物工程的产品均要通过发酵工程来完成。所以说,发酵工程在生物工程中是最关键的过程。现代发酵工程处于生物技术的中心地位,绝大多数生物技术的目标都是通过发酵工程来实现的。因此生物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往往就是发酵工程的研究对象。 1-3请简述发酵工程的发展史。 1)基因工程出现之前的时代(1982年前); 1859年发现发酵原理、设计了便于灭菌的密闭式发酵罐; 1929,1940年发现和分离出青霉素,青霉素发酵、将通气搅拌引入发酵工业; 1956年谷氨酸等氨基酸、核苷酸等发酵成功、代谢控制育种理论的建立; 60年代采用烷烃、乙酸、天然气等为原料的石油发酵; 2)基因工程出现后的时代(1982年后)。 80 年代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人们可定向选育高产菌株; 1991年综述代谢工程,在对细胞内代谢网络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开始运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细胞代谢途径,以改进细胞性能或提高产物生产能力。 组学的发展…… 系统工程和合成生物学…… 1-4 何谓初级代谢和次生代谢?举例说明初级代谢产物和次生代谢产物。 初级代谢:微生物从外界吸收各种营养物质,通过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生成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和能量的过程称为初级代谢。常见的初级代谢产物有:乙醇、氨基酸、呈味核苷酸、有机酸、多羟基化合物、多糖(黄原胶、结冷胶)、糖类和维生素。

发酵工艺学复习资料

1、菌种扩大培养: 种子扩大培养是指将保存在砂土管、冷冻干燥管中处于休眠状态的生产菌种接入试管斜面活化后,再经过扁瓶或摇瓶及种子罐逐级扩大培养而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纯种过程,称为种子扩大培养。这些纯种培养物称为种子。 2、双酶法糖化工艺: 包括淀粉的液化和糖化两个步骤,液化是利用液化酶使淀粉糊化。粘度降低,并水解到糊精和低聚糖的程度,然后利用糖化酶将液化产物进一步水解成葡萄糖的过程。 3、淀粉老化: 分子间氢键已断裂的糊化淀粉又重新排列形成新的氢键的过程,也就是复结晶 4、淀粉水解糖: 在工业生产上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的过得称为淀粉的“糖化”,所制得的糖液你为淀粉水解糖。 5、双边发酵工艺: 边糖化边发酵,其持点是采用较低温度使淀粉糖化和酒精发酵同时进行。 发酵周期较长,淀粉利用率低,但产品香气足、风味好,当前一部分厂仍在采用。, 6、二高三低现象: pH高、残糖高、OD值低、温度低、谷氨酸低。 7、发酵转换: 培养条件不适宜,几乎不产生谷氨酸,而得到大量菌体或者谷氨酸发酵转换为累积乳酸,琥珀酸,缬氨酸,谷氨酰胺等。 8、过度氧化作用: 过度氧化作用是指发酵过程中当乙醇即将耗尽而有氧存在时,代谢途径发生改变,醋酸进一步氧化成CO2和水的作用。 9、淀粉糊化: 淀粉乳受热,淀粉颗粒膨胀,当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淀粉颗粒的偏光十字消失,颗粒急骤膨胀,体积增大几百倍,粘度迅速增高,变成粘稠的糊状物(淀粉糊) 10、双边发酵: 在酿造过程中,在糖化的同时,酒精发酵也同时进行。 11、DE值:

糖化液中的还原糖含量(以葡萄糖计算)占干物质的百分率 %100?=干物质含量 还原糖含量值DE 12、谷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包括哪些途径? 以葡萄糖为原料的代谢途径,以醋酸和正石蜡为原料的代谢途径 13、在食醋酿造过程中,工厂最常用的醋酸杆菌是什么? 醋酸杆菌(AS1.41 沪酿1.01) 14、现有的谷氨酸生产菌主要是有哪些种属? 短杆菌属 棒杆菌属 小杆菌属 节杆菌属 15、在味精工业谷氨酸发酵中常用的碳源和氮源有什么? 在谷氨酸发酵中,国内常用的碳源为淀粉水解糖,国外常用的为糖蜜。 氮源为尿素,液氨和氨水。 16、谷氨酸发酵的代谢控制育种有哪些? 1.日常菌种工作:定期分纯 小剂量诱变刺激 高产菌制作安瓿管 2.选育耐高渗压菌株:耐高糖,耐高谷氨酸,耐高糖、高谷氨酸 17、谷氨酸发酵过程中污染的原因分析。

最新发酵工程重点总结

发酵工程重点总结

第一章 发酵:通过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谢活动,产生和积累人们所需产品的生物反应过程发酵工程:利用微生物(或动植物细胞)的特定性状,通过现代工程技术,在生物反应器中生产有用物质的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主要包括菌种选育与保藏、菌种扩大生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与分离纯化制备等技术。 发酵工业的特点?(7点) 1.发酵过程一般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的生化反应,反应安全,要求条件较简单。 2.可用较廉价原料生产较高价值产品。 3.反应专一性强。 4.能够专一性地和高度选择性地对某些较为复杂的化合物进行特定部位的生物转化修饰。 5.发酵过程中对杂菌污染的防治至关重要。 6.菌种是关键。 7.发酵生产不受地理、气候、季节等自然条件限制。 工业发酵的类型? 厌氧发酵 1. 按微生物对氧的不同需求需氧发酵 兼性厌氧发酵 液体发酵(包括液体深层发酵) 2.按培养基的物理性状浅盘固体发酵 深层固体发酵(机械通风制曲) 分批发酵 按发酵工艺流程补料分批发酵 单级恒化器连续发酵 连续发酵多级恒化器连续发酵 带有细胞再循环的单级恒化器连续发酵 发酵生产的基本工业流程? 1. 用作种子扩大培养及发酵生产的各种培养基的配制; 2. 培养基、发酵罐及其附属设备的消毒灭菌; 3. 扩大培养出有活性的适量纯种,以一定比例接种入发酵罐中; 4. 控制最适发酵条件使微生物生长并形成大量的代谢产物; 5. 将产物提取并精制,以得到合格的产品; 6. 回收或处理发酵过程中所产生的三废物质。

工业发酵的过程的工艺流程图? 第二章 1、发酵工业菌种分离筛选的一般流程? 调查研究(包括资料查阅) 试验方案设计 含微生物样品的采集(如何使样品中所含微生物的可能性大?) 样品预处理(如何在后续的操作中使这种可能性实现) 菌种分离 根据目的菌株及其产物特点分 选择性分离方法随机分离方法 (定向筛选←选择压力) (用筛选方案- 检测系统进行间接分离) 富集液体培养固体培养基条件培养 (初筛) 菌种纯化 复筛 菌种纯化 初步工艺条件摸索再复筛生产性能测试 较优菌株1-3株 保藏及进一步做生产试验某些必要试验和 或作为育种的出发菌株毒性试验等 2、菌种选育改良的具体目标。(4点)? 1.提高目标产物的产量

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七章新闻图片编辑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新闻图片的种类及其地位 1.报纸上常见的图片种类 (1)照片 新闻照片就是以新闻事件、新闻人物为拍摄对象,再现新闻现场情景的照片,它可以作为独立的新闻报道出现在版面上,也可以配合文字报道一同编发。 (2)漫画 漫画在现代报纸上的使用非常广泛,有根据新闻事实进行艺术加工的新闻漫画,时效性较强,经常刊登在新闻版上;也有反映社会生活现象的社会性漫画,通常刊登在专刊副刊上;还有用来配合文字报道的图解式漫画以及连环漫画、幽默画等。 (3)图示 图示包括统计图表、示意图和新闻地图三类。 统计图表就是将统计数字制成表格图,便于读者集中阅读,一目了然。

示意图不但将统计数字集中绘制成图,而且用形象化的手法表示这些数据所说明的意义。 新闻地图则是根据标准地图,将新闻发生地的地理位置绘制成更加简洁明确的地图。 (4)图饰 图饰一般是用美术图案点缀和烘托报纸的报头、报眉、标题、栏题、版头或版面的其他部位,使整个版面更加美观生动,恰当地运用图饰还能使版面编排思想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 2.图片的地位与作用 (1)纪实性作用 作为独立报道体裁的新闻照片具有再现新闻现场、记载真实瞬间的作用,这类照片成为报纸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证实性作用 非独立使用的新闻照片与非新闻照片具有证实文字报道的作用,这类照片对新闻资源的充分发掘,对提高新闻报道的可信度具有重要意义。 (3)解说性作用 图表、示意图、新闻地图、漫画等能够以形象性的符号统计和描绘新闻报道中的某些内容,从而对相对比较枯燥的文字表述进行生动易懂的解释。 (4)装饰性作用 图片的形象性特征使其可以作为文字稿件的美化装饰手段。 (5)视觉冲击性作用 图片的形象性和直观性能够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与震撼力,这是文字报道所难以达到的。

最新发酵工程复习资料重点

发酵工程复习资料重 点

发酵工程(Fermentation Engineering)的定义 应用微生物学等相关的自然科学以及工程学原理,利用微生物等生物细胞进行酶促转化,将原料转化成产品或提供社会服务的一门科学。 淀粉质原料进行蒸煮的目的是使植物组织和细胞膜彻底破裂,淀粉成为溶解状态进行液化;同时对进料进行灭菌;排除原料中的一些不良成分及气味。 为了实现这些目的,蒸煮设备必须达到下列要求: (1)能使淀粉细胞完全破裂,淀粉溶解成均匀的糊状物; (2)尽量减少淀粉和糖分的损耗,避免产生其它不必要的有害的化学变 化; (3)节省蒸汽,减少热损失; (4)设备能承受较高的压力,具有耐磨性,能使物料在锅内充分翻动,受 热均匀; (5)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投资少。 连续蒸煮有低温长时间的罐式连续蒸煮,中温的柱式连续蒸煮和高温短时间的管式连续蒸煮 后熟器 在连续蒸煮中,后熟器是利用经加热器或蒸煮锅(罐)加热后的料液余热,在一定压力和温度下维持一定时间的继续蒸煮,因此,后熟器又称维持器。对后熟器的要求是,料液在后熟器中的整个截面上均匀地由下向上推动,力求做到先进先出。

真空冷却指的是醪液在一定的真空度下(即醪液进入负压状态)醪液本身产生大量蒸气(二次蒸气),并被抽出,这样便消耗了醪液大量的热量,因而醪液很快冷到与真空度相应的温度,这种醪液冷却法就称为真空冷却 糖化设备主要是糖化罐,其容积按1m3的糖化醪需要的1.3m3容积来计算。其旋转方向与冷却水在蛇管中水流的方向相反 ?连续糖化罐的作用是连续地把糊化醪与水稀释,并与液体曲或麸曲乳混 合,在一定温度下维持一定时间,保持流动状态,以利于酶的活动。二级真空冷却的连续糖化法。对蒸煮醪的前冷却和后冷却均采用真空冷却的糖化工艺,叫二级真空冷却糖化法 发酵罐的定义:是为一个特定生物化学过程的操作提供良好而满意的环境的容器。 ?1.按微生物生长代谢需要分类: ?好气:抗生素、酶制剂、酵母、氨基酸,维生素等产品是在好气发酵罐 中进行的;需要强烈的通风搅拌,目的是提高氧在发酵液中的传质系 数; ?厌气:丙酮丁醇、酒精、啤酒、乳酸等采用厌气发酵罐。不需要通气。 ? 2. 按照发酵罐设备特点分类: ?机械搅拌通风发酵罐:包括循环式,如伍式发酵罐,文氏管发酵罐,以 及非循环式的通风式发酵罐和自吸式发酵罐等。

《马原》大学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汇总

最新《马原》大学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或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同唯物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奠定思想前提 4、在马克思主义创立过程中,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着作是《德意志意识形态》 5、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着作中,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的着作是《资本论》 6、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是剩余价值理论 7、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共产主义者同盟 8、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着特征是实践性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9、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中交织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 10、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专门的哲学术语有着特定的含义和确定的标准,不能随意乱用,也不能另立标准,否则会造成混乱。这里所说的特定含义和确定标准是指对世界本原究竟是物质还是精神的回答;存在和思维是否具有同一性,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的内容,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11、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世界本原问题 1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是指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3、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14、“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15、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16、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17、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18、对同一张事物的不同看法都是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 19、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这说明意识是客观精神的主观映象 20、“思想实验”体现了意识活动的创造性 2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22、“寒路神麦正当时”说明一切事物都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 23、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也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人特有的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24、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25、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26、柏格森所说的运动变化不是指任何具体的事物的运动变化,而只是纯粹的“动作”,是没有物质承担者的运动

发酵工程总结50327复习课程

发酵工程总结50327

1 绪论 1-1何谓发酵?生物化学和工业上的发酵有何不同? 生物化学意义上的发酵是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或有机物产生能量的过程。 工业意义上的发酵是泛指利用培养细胞(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获得产物的任何有氧或无氧的过程。 1-2何谓发酵工程?其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简述其与生物技术的关系。 发酵工程是利用生物体为工业化生产服务的一门工程技术,即利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的酶,对无机或有机原料进行酶加工(生物反应过程),获得产品的工程化技术。 它是研究生物技术产业化的一门学科,其主体包括生物反应工程和产品提取、精制的下游工程。主要研究内容: 1)优良菌种的选育; 2)合适的生物反应工程包括生物反应过程的优化、反应器的选择和下游工程生物技术是应用自然科学和工程学的原理,依靠生物催化剂(酶或细胞)的作用将物料进行加工以提供产品或为社会服务的技术。它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生化工程等五大工程。生物技术的核心是基因工程,但又离不开发酵工程。发酵工程是基因工程和酶工程的表达,即大部分生物工程的产品均要通过发酵工程来完成。所以说,发酵工程在生物工程中是最关键的过程。现代发酵工程处于生物技术的中心地位,绝大多数生物技术的目

标都是通过发酵工程来实现的。因此生物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往往就是发酵工程的研究对象。 1-3请简述发酵工程的发展史。 1)基因工程出现之前的时代(1982年前); 1859年发现发酵原理、设计了便于灭菌的密闭式发酵罐; 1929,1940年发现和分离出青霉素,青霉素发酵、将通气搅拌引入发酵工业;1956年谷氨酸等氨基酸、核苷酸等发酵成功、代谢控制育种理论的建立; 60年代采用烷烃、乙酸、天然气等为原料的石油发酵; 2)基因工程出现后的时代(1982年后)。 80 年代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人们可定向选育高产菌株; 1991年综述代谢工程,在对细胞内代谢网络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开始运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细胞代谢途径,以改进细胞性能或提高产物生产能力。 组学的发展…… 系统工程和合成生物学…… 1-4 何谓初级代谢和次生代谢?举例说明初级代谢产物和次生代谢产物。 初级代谢:微生物从外界吸收各种营养物质,通过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生成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和能量的过程称为初级代谢。常见的初级代谢产物有:乙醇、氨基酸、呈味核苷酸、有机酸、多羟基化合物、多糖(黄原胶、结冷胶)、糖类和维生素。

发酵工艺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发酵:通过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产生和积累人们所需代谢产物的一切微生物培养过程。 2.发酵工艺:指工业生产上通过“工业发酵”来加工或制作产品,其对应的加工或制作工艺。 3.前体:在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过程中,有些化合物能直接被微生物利用构成产物分子结构的一部分,而化合物本身的结构没有大的变化,这些物质称为前体。 4.热阻:指微生物在某一特定条件下的致死时间。 5.对数残留定律:指在一定温度下,微生物受热后,活菌数不断减少,其减少速度随残留活菌数的减少而降低,且在任何瞬间,菌的死亡速率与残存的活菌数成正比。 6.实消:将配制好的培养基放入发酵罐或其他装置中,通入蒸汽将培养基和所有设备一起进行加热灭菌的操作过程称为实罐灭菌。 7.连消:培养基在发酵罐外经过一套灭菌设备连续加热灭菌,冷却后送入已灭菌的发酵罐内,这种工艺过程称为连消灭菌。 8.空消:无论是种子罐、发酵罐还是液氨罐、消泡罐,当培养基尚未进罐前对罐进行预先灭菌,为空罐灭菌。 9.液化:用ɑ-淀粉酶将淀粉转化为糊精和低聚糖。 10.糖化:用糖化酶将糊精和低聚糖转化葡萄糖。 11.种子制备:将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出的孢子或菌体转入到液体培养基中培养,使其繁殖成大量菌丝或菌体的过程。 12.菌种保藏:根据菌种的生理、生化特性,人工创造条件使菌体的代谢活动处于休眠状态。 13.呼吸临界氧浓度:在溶解浓度低时,呼吸强度随溶氧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溶氧浓度达到某一值后,呼吸强度不再随溶解氧浓度的增加而变化,把此时的溶解氧浓度称为呼吸临界氧浓度。 14.溶解氧饱和度: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空气中的氧在水中的溶解度。 15.氧传递系数:比表面积与以浓度差为推动力的氧传质系数的乘积。 16.分批发酵:指一次性投入料液,发酵过程中不补料,一直到放罐。 17.补料分批发酵:指在发酵过程中一次或多次补入含有一种或多种营养成分的新鲜料液,以达到延长发酵周期,提高产量的目的。 18.连续发酵:指在特定的发酵设备中进行的,一边连续不断地输入新鲜无菌料液,同时一边连续不断地放出发酵料液。 简答题:1发酵过程有哪些特征谈谈你对发酵工程技术应用前景的想法 特征:1.原料广 2.反应条件温和,易控制 3.产物单一,纯度高 4.投资少,效益好想法: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发酵工程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基因工程及细胞杂交技术在微生物育种上的应用,将使发酵用菌种量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生物反应器技术及分离技术的相应进步将发酵工业的某些神秘特征;由于物理微生物数据库、发酵动力学、发酵传递学的发展,将使人们能够清楚的描述与使用微生物。(个人的,你也可以自已) 2.发酵工业对菌种的要求 答:1.菌种不能是病源菌 2.发酵周期短,生产能力强 3.发酵过程中不产生或少产生与目标产物性质相似的副产物 4.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菌种能高效地将原料转化为产品5.对需添加剂的前体有耐受能力,且不能将前体作为一般碳源利用 6.遗传性状稳定,菌种不易变异退化 7培养条件易于控制 3.菌种选育有哪些方法 答:1.自然选育 2、诱变选育 3.原生质体技术育种 4.基因工程技术育种 4.自然选育、诱变选育的概念,一般步骤,影响诱变的主要因素。

发酵复习提纲(整理)

食品发酵与酿造工艺学复习提纲(08级): 1.发酵、发酵工业,酿造、酿造工业含义 发酵:广义:通过微生物的培养使某种特定代谢产物或菌体本身大量积累的过程。 狭义:厌氧微生物或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进行能量代谢并获得能量的一种方式。发酵工业:(巴斯德)经纯种培养和提炼精制获得成分单纯、无风味要求的产品的生产过程叫发酵工业。如酒精、抗生素、柠檬酸、氨基酸、酶、维生素、某些色素等。 酿造(brewing):我国人们对一些特定产品发酵生产的特殊称法,是未知的混合微生物区系参与的一种自然发酵。 酿造工业:经自然培养、不需提炼精制、产品由复杂成分构成并对风味有特殊要求的食品或调味品的生产过程。如黄酒、白酒、清酒、葡萄酒、酱油、醋、腐乳、豆豉、面酱等。 2.在食品发酵与酿造发展历程上,有哪些里程碑人物及对应贡献 (1)微生物形态学发展阶段: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用他的显微镜观察到软木片的细胞结构;列文虎克1676年,用自磨镜片创造了一架能放大 266倍的原始显微镜,他一生制作了419台显微镜; (2)微生物生理学发展阶段: 巴斯德的功绩:①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说(发酵是由微生物进行的一种化学变化,不同类型的发酵是由形态可以区别的各种特殊的微生物所引起的。)、②证实发酵由微生物引起、③免疫学—预防接种、④发明巴氏消毒法。 科赫的功绩:1880年,发现可以通过稀释把多种微生物分离开来,建立了单种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技术。 ●建立了研究的微生物一系列方法,把早年在马铃薯块上的培养技术改为明胶平板 (1881)和琼脂平板(1882) ●显微镜技术:包括细菌鞭毛在内的许多染色方法、悬滴培养法以及显微摄影技术。 ●利用平板分离方法找到并分离许多传染病的病源菌(炭疽、结核、链球、) ●1884年提出了科赫法则:病原微生物存在于病体而非健康体;可纯培养;纯培养物 接种后染病;可重新分离再培养。 ①发明培养基并用其纯化微生物等一系列研究方法的创立、②证实炭疽病因—炭疽杆菌、发现结核病原菌—结核杆菌、③科赫法则。 外科消毒术(Lister,1865)和乳酸菌的分离、根瘤菌等土壤微生物的研究(M·W贝,C·H 维)、无酵母菌压汁酶功能的发现(E.Buchner,1897)、化学药剂和抗生素发现和临床应用(1909-1935)、酿造技术日趋完美 (3)分子生物学发展阶段(成熟期):1956年,Watson 和 Crick发现DNA双螺旋结构,为微生物遗传学及育种技术的研究带来极大发展。 3.菌种退化变异的原因 菌种在培养或保藏过程中,由于自发突变的存在,出现某些原有优良生产性状的劣化、遗传标记的丢失等现象,称为菌种的退化。 根源:内:菌种的遗传物质发生了负变外:传代过多,条件不适宜 1).有关基因的自发突变 2).育种后未经很好的分离纯化 由于许多微生物细胞中含有一个以上的核,经诱变处理后,往往容易形成不纯的菌落;即使是单核细胞,也会出现不纯的菌落。这些不纯菌落,如果未经很好地分离纯化,在经过几次

大学英语3 复习要点 期末考试

Part 1课文选词填空及背诵 UNIT1 I suspect not everyone who loves the country would be happy living the way we do.It takes a couple of special qualities.One is a tolerance for solitude .Because we are so busy and on such a tight budget, we don't entertain much.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 there is no time for socializing anyway.Jim and Emily are involved in school activities,but they too spend most of their time at home.//此段要背 The other requirement is energy-a lot of it.The way to make self-sufficiency work on a small scale is to resist the temptation to buy a tractor and other expensive laborsaving devices.Instead, you do the work yourself .The only machinery we own (not counting the lawn mower) is a little three-horsepower rotary cultivator and a 16-inch chain saw.//此段要背 我想,不是所有热爱乡村的人都会乐意过我们这种生活的。这种生活需要一些特殊的素质。其一是耐得住寂寞。由于我们如此忙碌,手头又紧,我们很少请客。在作物生长季节,根本就没工夫参加社交活动。吉米和埃米莉虽然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但他俩大多数时间也呆在家里。 另一项要求是体力――相当大的体力。小范围里实现自给自足的途径是抵制诱惑,不去购置拖拉机和其他昂贵的节省劳力的机械。相反,你要自己动手。我们仅有的机器(不包括割草机)是一台3马力的小型旋转式耕耘机以及一架16英寸的链锯。 背诵段落翻译 14. How much longer we'll have enough energy to stay on here is anybody's guess -- perhaps for quite a while, perhaps not. When the time comes, we'll leave with a feeling of sorrow but also with a sense of pride at what we've been able to accomplish. We should make a fair profit on the sale of the place, too. We've invested about $35,000 of our own money in it, and we could just about double that if we sold today. But this is not a good time to sell. Once economic conditions improve, however, demand for farms like ours should be strong again. 没人知道我们还能有精力在这里再呆多久也许呆很长一阵子,也许不是。到走的时候,我们会怆然离去,但也会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深感自豪。我们把农场出售也会赚相当大一笔钱。我们自己在农场投入了约35000美金的资金,要是现在售出的话价格差不多可以翻一倍。不过现在不是出售的好时机。但是一旦经济形势好转,对我们这种农场的需求又会增多。 15. We didn't move here primarily to earn money though. We came because we want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our lives. When I watch Emily collecting eggs in the evening, fishing with Jim on the river or enjoying an old-fashioned picnic in the orchard with the entire family, I know we've found just what we were looking for. 但我们主要不是为了赚钱而移居至此的。我们来此居住是因为想提高生活质量。当我看着埃米莉傍晚去收鸡蛋,跟吉米一起在河上钓鱼,或和全家人一起在果园里享用老式的野餐。 UNNT3 选词填空 I has been replaced by dead-bolt locks, security chains, electronic alarm systems and tri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