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社会变迁与转型》案例分析题

电大《社会变迁与转型》案例分析题
电大《社会变迁与转型》案例分析题

案例分析

案例一温州市政府的“无为与有为”

保护民营经济发展的无为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有着自身的动力和内因,而政府的“无为”为之提供了重要的外部环境。温州市市长曾说:“在温州,凡理论和实践发生矛盾时,先服从于实践。”于是个体工商业、服务业、家庭工厂、挂户经营、雇工经营、买卖合同、长途运输等,只要上面不管,就都让它发展。

1984年在平阳县钱库镇出现了私人钱庄。当时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坚决取缔,而温州各级政府因为考虑到钱库镇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并没有强制取缔,而是在争取钱库镇的银行和信用社率先实行利率浮动改革的试点后,最后钱庄于1989年在无证经营了五年后自行关闭。

在温州人民群众自发发展民营经济的推动下,温州政府顺经济改革的需求,先后出台了许多突破当时政策或在全国率先改革的法规和措施,如中国首份个体工商执照、首个关于私营企业的地方法规、首家实行利率改革的信用社等。

强化市场和质量管理的有为八十年代末,温州的形象和声誉曾一度出现空前的危机。如温州低质皮鞋在杭州武林广场被焚;永嘉的虚假广告;仓南的假商标等。温州的信誉危机强烈震撼着温州政府。为此温州政府转变强化管理职能,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开始全面整顿。并加强质量管理,在外出水陆交通要道设立检查站,对皮鞋、低压电器等产品的出境实行“准运证制度”,严堵假冒伪劣产品的外流。在此基础上温州政府提出“质量立市”的口号,在全国率先制定“质量立市”的地方法规。1992年温州政府继而提出以质量和品牌为核心的二次创业的战略目标。

总之,温州政府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力加强和改善基础设施建设,降低人、物、信息、资金流通的成本。同时减少政府对经济的主体干预,简化和减少行政审批手续,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和限时办理制度,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请结合本章政府基本职能的有关理论分析此案例,对温州市政府的“有为”与“无为”,你是如何认识和理解的?

解题思路:温州市政府在行政管理上的“有为”与“无为”,很好地反映了转型时期我国政府职能转变所表现出来的几大特点,即改变管理理念,为全社会提供服务;改革企业制度,实现政企分开;加强法制建设,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体系;实行宏观调控,稳定经济发展;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工作效率。

案例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简要回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新时期,与此相适应,政府机构的改革也随之展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机构分别在1982年、1988年、1993年和1998年进行了四次较大规模的改革。

1982年的政府机构改革,明确规定了各级各部门领导班子的职数、年龄和文化结构,要求减少副职,提高素质。通过这次改革,国务院工作部门由100个减少到61个,同时也精简了大量的领导职数。此次改革加快了干部队伍的年轻化,但没有摆脱就机构论机构,就编制论编制的老框框,没有触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没有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因此,改革后在机构和人员数量上有回潮的现象发生。

1988年的政府机构改革首次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强调政府的经济管理部门要从直接管理为主转变为间接管理为主,强化宏观管理职能,淡化微观管理职能。改革的重点是那些与经济体制改革关系密切的经济管理部门。通过改革,国务院部委、直属机构、非常设机构数量、人员编制都有明显减少。国务院的部委从原有的45个减为41个,直属机构从原有的

22个减少为19个,人员编制比原来的实有人数减少了9700多人,减少了19.2%。但由于种种原因,职能转变没有到位,精简的机构很快又膨胀起来。

1993年的政府机构改革是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进行的,它的核心任务是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在建立市场经济的同时,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行政管理体制。不过,由于市场经济刚刚开始建设,政府职能不可能马上转变到位,因此,1993年机构精简的成就并不显著,比如,国务院工作部门从1993年86个仅仅减少到59个(其中国务院部委机构40个),但1997年又膨胀到72个,精简的人员也是如此。

1998年开始的政府机构改革,是历年来力度最大的,也是取得成效较多的一次改革。此次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政府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队伍,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中国特色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

此次改革同以往政府机构改革相比较其主要特点:一是精简力度大,国务院的组成部门由40个减至29个,减量为11个,减幅为27%;中央各部委办直属局公务员从1997年3.4万人减少到1.7万人,国务院人员编制总数减少了47.5%。二是在组织机构设置上有了一些新突破,这主要表现为:(1)设立了由国务院宏观经济调控部门托管的国家局,即把原国务院工业经济专业管理部门全部降格转换成为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下设的机构,同时对其职能做出了新的、明确的定位。(2)设立和加强了公共服务机构,设立了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信息产业部等新的职能机构。尽管如此,此次改革的成本依然很高,中央财政并未因此而节约,反而为此多支出了20%。除此之外,一些市场监管机构得到了强化,规格提高了,如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等成为正部级单位。而一些部门下面也设立了很多司局级单位,比如外贸部建立了世界贸易组织司,还成立了中国政府世贸组织通报咨询局、进出口公平贸易局等。还成立了一些正部级单位,如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等。这些部门职能的强化或许是必要的,但并非一定要通过提高机构的行政级别来运作,这些现象都可以看作是1998年改革之后的回潮。

2003年3月6日,第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这标志着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的开始。

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和公共组织变革的有关理论,说明如何使政府机构改革真正取得成效,摆脱“精简——膨胀”的怪圈。

解题思路:如何使政府机构改革真正取得成效,摆脱“精简——膨胀”的怪圈,关键性的问题还在于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其次,全面分析影响组织变革的阻力,采取有效的消解公共组织变革阻力的基本对策。(可参见政府职能转变和公共组织变革的有关要点阐述)。

案例三广州慧灵弱智服务机构

广州慧灵弱智服务机构(以下简称慧灵)是一家主要为弱智弱能人士提供服务的非营利组织,创办于1990年2月。

作为一家自下而上的民间非营利组织,慧灵走过了一条坎坷的发展道路。现任董事长孟女士曾是广州一家家具工厂的工会干事,1985年她与一批热心的青年人及弱智人士的家长们,共同创办了一家致力于向弱智弱能人士提供服务的民办机构——广州至灵学校。由于各种原因,孟女士在1989年第二次创业,筹办了“慧灵弱智青年训练中心”。在经历了年的风风雨雨之后,目前,广州慧灵已从最初的“慧灵弱智青年训练中心”发展成为拥有幼儿园、学校、职业训练中心、托养中心和研究所的综合服务机构,吸收了不同年龄、不同类别的智障弱能人士,形成了多元化的一条龙服务模式。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慧灵得到国际和国内社会的大力支持,来自中国香港(如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扶康会”等)、意大利、英国等许多地区

和国家的大批捐助者,成为慧灵发展的坚强后盾。同时,慧灵不断改进与完善自身的管理与服务,将社会工作专业的基本价值理念“以人为本”及一些专业手法和技巧融入日常工作中,大大提高了服务质量。

慧灵的宗旨是:提供机会让弱智人士发挥潜能,尽可能独立自顾,并且融入社会生活,成为社会的真正一分子。

慧灵每年都要派出员工到国内外同行那里学习,也有不少国内外的业内人士亲临慧灵指导,给慧灵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使其服务质量日益提高。慧灵事业欣欣向荣,她所作的努力与成绩得到了社会及政府有关部门的关注、认可,有很多机构都给予了慧灵资助和工程。慧灵的财务是公开的,每年年终由会计作财务报告,虽然没有严格的审计,但他们坚持把收支状况刊登在《广州慧灵通讯》上,以此方式向家长汇报资金使用情况,力求做到透明化。

如,2000年慧灵的收费标准如下:

托养中心:根据学员能力程度不同和选择的宿舍不同分为:A宿舍600元/月~800元/月,B宿舍1000元/月。广州市弱智人士办理终生托养公证手续时须借出2万元,外地人士借出5万元,到该弱智人士亡故后归还。

职训中心:300元/月。

慧灵一校:590元/月

幼儿园:普通走读生330元/月;智障走读生550元/月;智障住宿生750元/月。

研究所:每个自闭症儿童1500元/月。

每到节假日,不接走学员的一天多收 30元。

根据慧灵的成本核算,如果按照服务成本,起码要增加收费30%。但由于机构非营利的服务宗旨,使收费标准设定在服务对象普遍可承受的程度内,并对困难家庭实行一定的减免费用或助学助养等措施。

慧灵的经济来源于社会,其创办者并不是投资者,只是发挥个人智慧去筹集资金,并不具备财产所有权,因此慧灵章程明确规定:若日后机构不得不停办关闭,除了还清债务外,剩余资产用于慈善事业,以防止归属不明的弊端。

结合上述案例和有关非政府公共组织的理论,谈谈你对非政府公共组织特点和作用的认识,以及如何使我国的非政府公共组织健康发展。

解题思路:本案例中的非政府公共组织——广州慧灵弱智服务机构,其宗旨、运作过程、管理规章、收费标准、财务管理等,充分反映了非政府公共组织的特点和作用,即非政府性、公益性(非营利)、正规性和专门性以及广泛性、针对性和中介性。

为使我国的非政府公共组织健康发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政府应积极培育和发展非政府公共组织,以承担政府转移的部分职能,为社会公共事业提供服务,并依法给予其自主权和自制权,营造利于非政府公共组织发展的优良环境。

(2)正确认识非政府公共组织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树立和强化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责任和意识,提高非政府公共组织的社会地位。

(3)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护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健康发展和正常运行,如组织人员构成、资金来源等,形成规范,保护其组织中的所有成员和志愿者的个人利益,鼓励其为社会公共事业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

案例四某县计划生育政策执行的失误

我国南方某县的计划生育工作多年来一直徘徊在全省倒数1~3名的位置。1998年,新一届领导班子走马上任,为了建立政绩,完成好上级政府下达的计划生育任务,甩掉计划生育的落后帽子,采取了一项新的政策措施,即对计划生育实行高额罚款。具体的罚款标准是:超生

第二胎罚款2000元,超生第三胎罚款5000元,超生第四胎或更多罚款10000元。县政府希望通过这项措施的实施有效控制县里的生育数量。考虑到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的艰巨性,为了解决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经费不足的问题,有效调动基层计划生育人员的工作热情,该政策还做出了罚款提成的相关规定,即罚款所得,村、镇两级各提成30%。这项政策实施两年多后,县政府调查后发现,根本没有达到他们的预期目标,超生问题仍然很严重。许多人宁愿交纳高额罚款也要生育第二胎和第三胎,有些没钱的家庭甚至举债生育也在所不惜。似乎有很多人都觉得,交了罚款就等于购买到了计划外生育的指标,就具有了合理合法的权利,不少人甚至在未生育之前就预先把罚金交了上去。当然,这一方面是因为重男轻女、多子多福、传宗接代等传统观念在当地群众思想中根深蒂固;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一些基层干部把超计划生育罚款作为了一种创收的途径,为了多来钱,对超生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甚至对超生予以暗中鼓励。

根据上述案例结合所学公共政策的理论,分析公共政策未得到有效执行的原因,以及有效执行政策的对策。

解题思路:导致该项政策未能有效执行的因素主要有:

1.政策目标与执行措施相矛盾、相冲突,执行越有效,结果离目标越远。

2.执行政策的措施不合理,反映出政策问题构建的错误。如允许乡镇从罚款中提成,无疑会对基层干部起到一定的诱导作用,计划外生育给他们带来了实惠。他们怎么会积极制止这种行为。

3.政策执行者素质不高,受经济利益驱使,其所作所为与原政策目标背道而驰。

4.沟通不畅,政策对象受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对政策目标缺乏认识和理解,而政策执行者宣传不够,解释工作不到位等。有效执行政策的对策:可针对上述问题阐述对策。

案例五公开招考公务员

几个月前,《S市报》上登出了新成立的监察局公开招考公务员的启事。而一项社会舆论调查问卷结果表明,有49.8%的人将政治体制改革列为最关心的一项,关于其中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有31.1%的人对公务员制度不了解,有39.3%的人对实行这项制度缺乏信心。似乎深谙人们的心态,S市的决策者们深知抛出这只球的利害关系,决策之前理所当然地进行了一场认真的运筹和准备。要切实对公务员从吸收、录用、考核、晋升、辞退、奖惩、退休形成一套崭新的管理办法,而不能只换件“衣服”,或换块牌子。带着这样的思索,实验者搜集材料、掌握信息、外出考察、精密筹划。几个月后, S市人民政府机关公务员试行办法,政府现职人员转为公务员暂行办法,人才再开发暂行办法相继出台。

措施既定,新成立的监察局便成为第一个实验场。实验在慎之又慎的态势下进行:公开招考,但是范围有所限制。在全市现职在编干部中间,考试为主,考核为辅,但是试前规定了范围。然而,原则非常清晰,将择优、平等、公开的竞争机制引入干部管理体制,打破组织部门任命主要负责人、人事部门配干部便“开市大吉”的传统方法。

实验在新、旧体制交替的阵痛中进行。监察局定编20人,除1名政务类公务员和5名公勤人员外,其余16个名额在公开招考中产生。先进行文化知识考试,逐项打分,累积计算,够标准者录取,然后再进行考核。考试看卷面分数,考核则更全面,按16个因素对应试者进行测评,逐项打分,累计积分,够标准者录取,不够者不予录取。

登出启事的3天内,即有150多人打听报名情况,正式报名的有31人,但到考试那天,应试者仅剩下19人!市政府一位25岁的司务长,看到启事便认定自己应该报名。他所在的行政科知道了,赶紧相劝,并许了许多愿:你一结婚就分给房子,而且是带液化气设施的,还可以调到行政科……年轻人很快打消了报名的念头。有的单位听到本单位有了报名的,领导的脸色顿时来了个不小的变化:你不想在我这个位子,肯定是这单位不好,否则,你干吗要走?报名者一般是要考虑后路的,万一不录取,人家也有权力啊,譬如穿个小鞋什么的。市妇联3个

报名的,考试前一天开了个会,决定3人要考一块考,不考也一块不考,“法不责众”。还有一位青年人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这位自学大专毕业的公安局干部,以考试第3名的成绩列入录取名单。谁想,青年人严肃申明拒绝录用。他说,我不是S市人,在此地没有关系。看了报纸,我就想试试你们,看是不是又来花架子……看来你们搞的是真格的。

当然这场公开招考也使许多人如愿以偿:一位原轻工局组织科的副科长,市里曾几次抽调他到别的单位,他都不同意,这次他参加了考试,并被正式录取;50多岁的前工业局党委书记钟××,被民主推荐为监察局的政务类公务员。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次监察局分开招考公务员的看法,以及完善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建议。

解题思路:本案例中监察局积极改革人事制度,公开招考公务员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

1.阐明公开招考公务员的积极意义。如:打破了传统的行政命令式的用人机制,引入了竞争机制;体现了公平、公开、公正、自主、择优的原则;体现了个人和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体现了民主的精神等。

2.结合本案例中的具体做法长处和短处以及教材中的有关内容,阐述完善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建议。

案例六政府上网干什么?

“政府上网工程”正式启动了,国务院各部委、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开始在中国公用数据网和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上建网站,可以将各部门的名称、职能向公众公开,及时宣传各项政策、法规,公开各项活动了。一时间反响热烈,叫好制胜不绝于耳。

政府上网之后,其结构和功能无疑将是异常纷繁复杂的。但简而言之,作为信息处理的一种高级方式,政府上网可以分为发布信息和接受信息两个方面。如果政府网站上发布的只是一些最基本、最普遍的信息,那么除了查询起来比较方便之外,我看不出它与各部门的资料室、各大城市的图书馆,与那些过一段时间就汇编成册的“月报”、“索引”、“年鉴”有什么本质区别。在一些偏远贫困的地方,电脑远未普及,上网者更是寥寥无几,人们通过广播、报刊、电视等传统手段获得信息,肯定要比政府从网上“满载而归”要现实得多。当一些基层干部每每能成功地截留政策,使群众“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时候,身居现代都市的政府工作人员即便每人建了网站,又能起到多大的实际作用呢?

再看接受信息,即政府可以通过网络接收来自公众的申请、建议和意见。且不说现在不少人囿于物质条件,尚不能通过网络传送信息,就是那些每天都坐在家里去政府网上“潇洒走一回”的人,结果又能怎样呢?如果政府不对接收到的信息及时做出处理和答复,那么除了接受速度快、储存量大之外,政府的电子邮箱与那些24小时都是电脑值班“×长电话”,与那些锈迹斑斑、破败不堪的“举报箱”相比,其实并没有太多的优点。

1999年3月3日,政府上网一个多月后,我的一位朋友访问了信息产业部门的官方网站,想进一步了解3月1日前各大媒体都已披露的、源自信息产业部的邮电资费调价方案的详情,不料该网站上未置一词,其“自费索引”上提供的竟然还是1998年3月31日的价格!

按我的理解,政府上网应该是个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加快社会管理科学化和公共决策民主化的良机。纳税人的钱一分一厘是怎样花掉的,人大代表竞选者的背景资料,政府官员候选人的施政方案,某项重大工程从提议到拍板,某个备受瞩目的大案从立案侦破到判决执行……诸如此类以前往往讳莫如深的“秘闻”,现在政府网站都可以事无巨细、详尽无疑地予以披露,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政府既然上网了,就不能仅仅停留于改善办公条件的水平,而应当有意识地寻求“形而上”的制度创新,在利用好现有社会管理资源的同时,切实改变工作作风,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优势。

这是一篇反映政府上网的评论报道,请结合信息资源管理与电子政务的有关理论,分析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对策。

解题思路:把此评论报道中有关政府上网所存在问题的揭示和教材中所论述的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起来阐述,进而提出改进对策。(可有侧重地进行选择和阐述)。

解题思路

基本要求

1.根据所给的案例材料,运用本课程所学理论进行分析论证。

2.要说明自己的观点和认识,理论运用要恰当,逻辑阐述要清楚、观点陈述要明确。

3.字数要符合答题要求,一般不少于400字。

电大会计案例分析作业答案

第一章 【货币资金管理的要点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 答:货币资金管理的要点是建立和完善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自己认为:1、要建立岗位责任制度。2、要建立授权批准制度。3、要责任追究制度4、内部记录和核对5、监督检查。只要将上述五项内容制度不断完善,企业的货币资金管理就会安全与完整。 【六、贵阳市财政局在会计监督,财务管理方面有什么漏洞?】 答:1、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贵阳市财政局对国家各项财经法规制度,既是负责监督,贯彻的部门,但他们连一些基本要求都未认真执行,起码的常规做法也不遵循。 2、内部控制把关不严,财政部颁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第六条规定:单位内建立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帐目的登记工作。单位不得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贵阳市财政局的许杰自称:从1997年以来从来没有人查过她的帐。 3、会计资料经常性审核程序不完善。会计资料经常性审核程序是会计单位内部纠错防弊、保证会计业务正确无误的基本要求。特别是对原始凭证的审核程序,《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都对所有会计机构的法定职责加以规定,并明确要求对原始凭证必须审核无误后才能据以编制记账凭证,方可进入账簿核算程序。 4、财务监管不力,单位领导者集权现象严重,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致使其职责不分越权行事,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管不力财务监控不严,使财务管理失去了他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给不法分子钻了空子。 5、监督检查制度不健全。贵阳市财政局的管理混乱得连一些最常规的制度都没有,更不用说用相关法律条文和会计规范衡量差距。 第二章 【供应链管理中的要素有那些?】 答:1、制定供应链战略实施计划:(1)将企业的业务目标同现有能力及业绩进行比较,首先发现现有供应链的显著弱点,经过改善,迅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2)同关键客户和供应商一起探讨,评估全球化,新技术和竞争局势,建立供应链的远景目标;(3)制定从现实过渡到理想供应链目标的行动计划,同时评估企业实现这种过渡的现实条件;(4)根据优先级安排上述计划,并且承诺相应的资源;2、构建供应链;3、改造供应链流程;4、评估供应链管理的基效。 三、沃尔玛的竞争优势体现在那些方面? 答:沃尔玛的竞争优势其核心是物流配送,建立配送中心,其次是加强供应链的管理,将顾客的需求当作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环节整合供应商关系,优化供应链的最前端,建立高校灵敏的信息系统,达到供应链技术升级,优化供应链终端,建立沃尔玛的补货系统完成供应链的最后构建。沃尔玛通过构建一个点对点无缝连接的供应链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有效地掌握控制商品的情报,从而形成了独一无二的竞争力。 【沃尔玛的竞争优势体现在那些方面?】 答:沃尔玛的竞争优势其核心是物流配送,建立配送中心,其次是加强供应链的管理,将顾客的需求当作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环节整合供应商关系,优化供应链的最前端,建立高校灵敏的信息系统,达到供应链技术升级,优化供应链终端,建立沃尔玛的补货系统完成供应链的最后构建。沃尔玛通过构建一个点对点无缝连接的供应链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有效地掌握控制商品的情报,从而形成了独一无二的竞争力。 【它在存货管理方面有什么独到的做法?】 答:沃尔玛全球组织结构的集中化,集中批量采购,统一配送,从而获得优惠的价格。灵活高效的物流配送系统使沃尔玛分店,即使维持少数存货,也能保持正常的销售,从而大大节省了存储空间和存货成本,沃尔玛全球联网,在全球4000多家店通过全球网络系统1小时之内对每种商品的库存、上架、销售量全部盘点一遍,所以在

电大管理案例分析考试资料

管理案例分析 管理案例分析作业1 (第一~三章) 一、判断正误题(每题2分,共20分) 1. 管理案例就是采用文字撰写形成的一段或一个真实的管理情景或个案。( x ) 2. 不是所有写实的实例都可以一概称之为案例。(√) 3. 管理案例的主体应该是待解决行的案例。(√) 4. 事件说明型案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帮助学生应用和掌握已学过的管理理论和概念,提高对特定理论、概念、方法的认知、理解、鉴别和准确运用的能力。(x ) 5. 案例教学中,只有教师需要有自己的角色定位,学生只需做一个好观众即可。(x ) 6. 创新性是管理案例分析的一个重要原则。(√) 7. 案例分析的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描述问题三个阶段。(x) 8. 在提出方案的过程中,要善于充分利用数据和图表来更清楚地表明自己的观点,避免使用“我认为”和“我觉得”这样的词。(√) 9. 案例的开头和结尾是案例结构中的关键部分。写好这两部分,可以提升案例的总体可读性和对学习者的引导性。(√) 10. 案例正文配上案例使用说明才是完整的教学案例,案例说明才是完整的教学案例,案例说明对案例具有权威的约束力。(x) 二、单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管理案例教学法是哪所大学于20世纪20年代首创和推广的?(B) A.清华大学 B.哈佛商学院 C.牛津大学 D.南开大学 2.以下哪种表述是错误的?( C) A.案例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体现出真实性。 B.案例中应包含一个或数个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C.为了增强效果,案例可适当虚构。 D.案例需要界定教学应用领域,使学生明确目的与意义。 3.描述某个具体企业在环境、条件和竞争压力下紧急决策问题或情景,要求学生在内、外部环境条件约束和时间限制下,对某些棘手问题进行分析,确定决策方案。这类案例属于以下哪种类型?(A) A.被迫决策性案例 B.管理咨询或政策制定型案例 C、问题确认性案例 D.事件说明型案例 4.以下哪种表述是正确的?(B) A.实例就是案例 B.实例并不等同于案例 C.案例就是范例 D.举例等同于案例 5.以下哪一点不是案例说明应当包括的要点?(D ) A.教学目的与用途 B.启发性思考题 C.背景信息 D.案例撰写者信息 三/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一个好的管理教学案例应当有这些特点:(ACD) A.案例的场景要清晰 B.有唯一或固定的答案 C.要有足够的信息量 D.具有角色的对抗性 2、高结构型或技术问题型案例一般具有以下特征:(ABC) A. 短小精悍,一般不超过2000字 B.案例背景信息比较精炼 C.一般会有比较“标准”解法或“理想”的答案 D.分析结论可能有多种解决方案 3、讨论法在案例教学中的特点主要表现为:(ABCD)

2014电大《行政案例分析》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2014电大《行政案例分析》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一、案例单选题(根据每个案例完成后面的选择题,每个选择题只有一项是正确答案。)1.据报道,某市一家工厂的一个基建项目,在申报过程中,一共盖了745个公章。每个公章代表一个局、处、科或股的“舍我莫过”的关卡,要办事就得逐庙逐神一个个礼拜磕头,甚至还要烧香进贡。无独有偶,该市的另一家集团公司开发的一个住宅小区项目,从1998年9月到2000年7月底,历时18个月,累计办理各类审批手续28项,前后盖了86颗图章,涉及33个审批部门,除土地批租费外,开发企业共支付拆迁费、墙改费、人防费等450多万元,但项目的审批手续却还未完结。 (1)此案例中存在的问题从体制角度分析源于(D )。 A.政企不分 B.人员分流 C.法制欠缺 D.配置失衡 (2)此案例中存在的问题从行政思想和观念角度分析源于(B )。 A.缺乏服务意识和独立意识 B.缺乏服务意识和效率观念 C.缺乏效率观念和法律意识 D.缺乏独立意识和法律意识 (3)解决案例中问题的切入点应为(C )。 A.实现人员分流 B.建立健全法制 C.转变政府职能 D.机构协调配置 (4)在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关于政府职能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于(B )。 A.政治职能 B.经济社会职能 C.文化职能 D.军事职能 (5)政府可资利用的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工具有(D)。 A.协调、服务、评估、管理 B.协调、服务、生产、管制 C.评估、管理、供应、补贴 D.供应、补贴、生产、管制 二、论述题 试分析政府决策机会成本的基本表现形式。 答: (1)政府直接用财政投资来建设某一公共物品,这种方式下产生的政府机会成本,就是如果把这笔财政资源借给其他社会组织可能得到的社会福利。 (2)某一政府组织自己经营管理国有企业,这种情况下所产生的政府机会成本,是政府把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权交给其他公共组织或者年为政府上缴的利润。 (3)原来闲置的公共设施与公共产品,现在用来继续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或者转让给其他公共组织、私人组织,这样的政府决策机会成本是零。 (4)某一级政府领导班子换届或主要领导人更替,可能出现心得战略思路,这种新的战略思路会对辖区内的公共福利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5)过去决策的公共政策或者公共项目建设,现在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科学技术环境发生了变化,这样所造成的政府决策成本就应当按照当前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科学技术

国开电大财务案例分析(重庆)形考任务一参考答案

题目1.根据教材案例一的内容,阐述法人治理结构的功能与要点。 【答案】: 答:(1)法人治理结构包括四大机构: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 (2)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权力机构,董事会是公司的经营决策机构,经理层属于执行机构,监事会是监督机构。 (3)各部分的组成及功能 ①股东会议的组成及功能。股东会议是由公司股东组成的机构。在股份公司,股东是指持有公司股票的投资者,在有限公司,股东是指认购公司股份的投资者。股东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股东会议是公司的权力机构。董事会的组成和公司的重大决策等必须得到股东会议的认可和批准方为有效。 ②董事会及其功能。董事会是公司的经营决策机关,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对公司进行经营管理。董事会对外代表公司进行业务活动,对内管理公司的生产和经营。也就是说公司的所有内外事务和业务都在董事会的领导下进行。 ③经理及其功能。经理是公司事务和业务的执行机构,它由包括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等在内的高级管理人员组成,负责处理公司的日常经营事务。其中,总经理是负责公司日常业务活动的最重要的管理人员。 ④监事会及其功能。监事会是对董事会和经理执行业务的活动实行监督的机构。监事会作为公司的监察机构,其职责是对董事会和经理的活动实施监督。其内容包括一般业务上的监察,也包括会计事务上的监察,但对内一般不能参与公司的业务决策和管理,对外一般无权代表公司。 题目2.根据教材案例一的内容,提出保护中小股东权益措施的必要性是什么?具体有哪些保护措施? 【答案】: 答:为了保护少数股东遭欺诈或压制,《公司章程》对中小股东权益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1)制定了一系列的投资者服务计划,提高公司的透明度; (2)认真作好公司的信息披露工作,遵照信息披露的充分性、完整性、真实性、确定性等;(3)规范关联交易,避免同业竞争; (4)通过独立董事制度、审计委员会制度、监事会制度、内部监控制度等办法,加强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

中央电大法学本科《劳动法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期末考试案例分析题库

中央电大法学本科《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期末考试案例分析题库 (2016年8月整理,更新至16年1月试题) 六、案例分析题 29.李某于2001年6月开始在某市化学纤维厂工作,在工作时,接触过有害气体。2004年12月突然病倒,被送疗养院治疗,2005年6月再次发病。同年底,李某调入某市仪表厂,档案中没有患职业病的记载。2006年8月,李某丧失劳动能力,医院确认为“三硫化碳中毒后遗症”其职业病应形成于化学纤维厂工作期间。2007年3月,李某在某化纤厂补办了职业病有关手续。现在某仪表厂虽然承认李某有职业病,但晋升工资时将李某列入病假之列不给晋升工资。2006年至2008年三次住院不给报销医疗费,2007年停发了李某的保健费。2009年10月李某申诉到仲裁委员会,请求享受职业病有关待遇,补发2007年至今的工资差额、补报医疗费、保健费等。 试分析: 李某的前后两个用人单位谁应该对其患职业病承担责任? 29.赵某是一家保险公司的业务员,跟公司签有为期1年的劳动合同,合同中约定赵某每个季度必须完成一定数额的销售任务,个人收入则主要来自销售提成。尽管赵某对保险推销工作满怀热情,不辞辛苦,但第一个季度下来,所签保险单寥寥无几,远远没有完成公司的销售定额。公司销售主管提醒赵某说,若第二季度仍完不成任务,他就将面临被解聘的可能。为了保住工作,赵某更加努力,第二季度的销售业绩比第一季度有所提高,但比公司的定额还是差了不少,公司销售主管口头通知他说,鉴于他连续半年都不能完成公司的任务,公司认为他不能胜任保险销售工作,因此决定解除与他的劳动合同,请他在3天内办好离职手续。赵某万般请求,希望公司能再给他一次机会,被拒绝后,赵某又提出自己的劳动合同期限是1年,公司提前解除劳动合同,应该支付经济补偿金。但公司销售主管以解除合同是因为赵某自己不能胜任工作,且事先又提醒过他为由,拒绝了赵某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要求,双方遂发生争议。 试分析: (1)保险公司能否即时解除与赵某的劳动合同? (2)保险公司在解除与赵某的劳动合同过程中有哪些行为不符合法律规定? 参考答案: (1)保险公司不能即时解除与赵某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甩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五)因本法第26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赵某没有发生该条规定的情形,不存在被解除劳动合同的理由。 (2)《劳动合同法》第40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依据上述法律规定保险公司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行为有:①公司虽认为赵某不能胜任工作,但并未对赵某进行调岗或培训②公司没有履行“解除劳动合同需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的程序。 ③依据《劳动合同法》第46条的规定应支付经济补偿金。 29.农村村民赵某常年在外打工,主要在建筑工地做小工,但一次不幸从脚手架上摔下,双腿残疾,从此失去劳动能力。其配偶因过度伤心导致精神失常,丧失劳动能力。赵某尚有一子现年八岁,正在读小学。很快,赵某一家很快便花光了当年获得的伤残赔偿金,全家生活陷入窘境。 试分析: (1)根据我国现行法的规定赵某一家哪些人可以获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 1

公共政策分析案例

公共政策分析案例 公共政策分析案例1 1.目前我国政策监控机制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如何完善我国的政策监控机 政策周期,指的是公共政策的主体与客体以及作为它们之间互动结果的政策过程所经历的一个循环。它以政策过程的完成阶段即政策的调整或终结为标志,往往是一个周而复始、连续不断的循环过程。 政策周期由于所涉及的范围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1、阶段性政策周期 2、功能性政策周期 3、反复性政策周期 政策周期与经济发展周期的关系: 政策周期与经济发展周期是息息相关的,政策周期的循环发展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我国经济发展周期的变化快慢与走势强弱。举个例子而言,看一下从我国的碳循环与政策周期的视角看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我国已认识到气候变化对其经济发展、生态稳定、社会生活等带来的实际危害以及潜在威胁。同时,作为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气候问题,我国的气候变化状况及政策应对也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对此,我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旨在控制温室气体

排放、防止气候变暖的政策措施。但是一段时间内,这些政策并未得到很好地落实,气候治理的效果并不理想。从碳循环与政策周期关系的角度对此问题进行研究发现,碳循环与政策周期的差异已经成为我国相关环保政策没有得到落实的深层原因。因此,无论在将来的政策制定还是推行过程中,都应当将碳循环与政策周期的不一致这个隐形障碍作为其内生变量,予以足够重视,从而为我国气候治理进一步扫清道路,以取得显著效果。 2.请你分析中国公共政策执行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一、公共政策是基于公共选择基础上的政策。公共选择是和私人选择相对应的选择,它基于财产不能靠私人竞争在自愿的双边契约中来配置的成本和收益不能内部化的决策。由于公共选择不涉及双向的付出和收益,只涉及非相互性的收益,因此容易导致塔便车、败德、公地灾难和代理人机会主义。因此,公共选择需要有强制。 二、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制定者、执行者、实施对象、既得利益集团等,也包括下面所指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三、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类。 1、自然环境是指与政策执行系统发生密切联系并与之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外部自然条件。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地理环

工商管理管理案例分析2011复习答案

《管理案例分析复习提纲》 终结性考核:50% 过程性考核:50% 考试形式:开卷考试时间:90分钟 备注: 1、考试知识点不限于《管理学》,而是针对工商管理专业所学的专业知识。 2、案例分析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标准答案(复制一样的答案会扣分)。如果没有 指定用什么理论来分析的话,你可以任意选用一种理论来分析。只要自圆其说就行,不要前后自相矛盾,最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3、一定注意理论要结合实际,学以致用。 一、考试题型: 1、案例选择题:分值不定(每题3或4分),共40分,选项不定(案例2~3个)。 2、案例分析题:每题20分,共60分,案例2~3个。 二、重点复习范围:(课本、复习指导册、中央电大IP课件) 1、中日合资洁丽日用化工公司(课本P45) 分析: (1)有三种可能方案: 方案1:品牌重新定位。 方法2:收购散户小股东的股份,使洁丽公司控超过50%,然后找一流的厂商技术合作,或代理一流产品。方法3:寻找机会脱售持股。 (2)方案的分析: 方案一: 利:可利用原有的销售渠道、服务人员以及与经销商的良好关系、化妆品本身的价值较难衡量的较高的附加值,重新定位锁住目标市场。 弊:因为市场变化快,进口关税逐渐降低,会使整个企业转型有较高的风险。 方案二: 利:Ⅰ.可利用原有的销售渠道与服务人员。 Ⅱ.除可重新定位外,还可与其他知名品牌厂商合作,进入其他市场。 Ⅲ.控股权扩大,经营方式较有弹性。 弊:Ⅰ.投资金额较大。 Ⅱ.日方态度不易掌握。

方案三: 利:避免激烈竞争,可将资金转作他用。 弊:原有的渠道和人员、队伍全部放弃相当可惜。 (3)建议: 采用方案二,接受小股东的退股请求。 本题的关键点是: 1、想要放弃原有的市场或产品,而进入全新的陌生领域,即仅靠创造新产品,而放弃原有产品来改善公司目前的状况,都可能使企业受到更大的损伤。 2、产品的创新或多角度经营,也有可能为公司创造更好的将来,成败的关键在于信息的搜集是否齐全、利弊评估是否准确。 2、谁来承担损失(复习指导P27:大学生田野买书的案例) 3、艾琳化妆品公司(复习指导P25) 4、机床操作工的工作岗位职责(复习指导P10:组织岗位设计中工作分析的案例) 5、大明服装公司的激励 案例:大明服装厂厂长的领导行为 大明服装厂因市场疲软,经济效益有所下降,厂长赵茹面对这一困境,认真分析各种原因,积极寻找出路。在分析中她发现从去年3月份开始发给每人每月250元平均奖,并没有提高职工的劳动生产效率。她便决定取消这笔奖金,以减少生产成本。可是消息刚一传出,广大职工便怨声载道,生产效率也明显下降。赵厂长得知这一情况后,一边撤消了这一决定,一边派人贴出招贤榜,分级奖赏各种给厂提出良方贤策的人。这一下使全厂职工活跃起来,生产效率大增,销售量也大增,从而使全厂经济效益全面回升,使企业走出了困境。 问题: 1.平均奖与献计奖有什么不同? 2.用权变理论来分析赵茹的领导行为。 1.平均奖与献计奖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保健因素,后者是激励因素。根据赫茨伯格的“双因素论”来分析,该厂从去年3月份起每人每月250元的平均奖已成为职工的保健因素,尽管职工的劳动生产率并未因之而提高,但一旦被取消就会导致职工的不满意,严重影响广大职工的积极性。而献计奖是在职工没有不满意的基础上,按照职工们共同的需要即把企业搞好来进行奖励,就会使他们感到满意,从而产生出更大的积极性。 2.服装厂厂长赵茹的故事,说明她是依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这样一位成功领导人,首先根据市场变化来寻找问题的根源,这是从企业外部环境特征着手。然后根据职工的情绪状态,便决定撤销原决定,增设献计奖,这是考虑了企业内部环境的特点,按照豪斯的途径—目标理论,她的领导方式是一种职工参与性方式。碰到重大问题时领导人在一起也难以对付的情况下,常常发动职工群众献计献策,团结奋斗,共渡难关,夺取胜利。

电大本科会计学《财务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8-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 财务案例研究试卷 一、单项案例分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根据教材案例六的资料,阐述财务总监的具体职能。 2.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实施办法》对投资者和发行人双方利益的保护提出了哪些规定?其目的是什么? 二、综合案例分析题(本题70分) 要求:请利用所学的财务管理知识点评下面的案例(分析不得少于1000字)。 企业内控机制的建立,必须以资金控制为重心。浙江JY股份公司(以下简称JY股份)在加强内部资金控制机制方面有这样一些好的经验: 一、建立完整的内控管理制度 JY股份结合自身行业特点和发展前景,实行集中统一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公司本部为资金管理中心和投资中心,实行“五个统一”:统一资金调配、统一对外投资、统一购建固定资产、统一利润分配和统一内部结算价格;所属子公司和分公司为利润中心和成本中心,管理目标是降低成本、节约开支、增加收入。 公司以财务管理为主线,建立一套层次分明、责任明确的目标计划体系,制定从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从物流到资金流、从经济核算到内部控制等涉及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管理制度。在划分内控职责时,将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位员工,员工既是责任者,又是管理者,通过自控、互控和专控形式,布防设卡、环环相扣,形成严密的控制系统。 在制度建设中,公司重点抓好“四查四建”:一是查历史上决策情况,建立科学的决策程序;二是查应收账款及赊销情况,建立完整的应收账款(货款)管理办法;三是查存货资金的占用,建立严格的采购、验收、储存管理制度,积极实施ABC管理法。有条件时实行“零点库存”制‘四是查各项成本费用的支出水平,建立以标准成本、定额费用为内容的管理办法。 二、实行资金全面预算管理 一定时期的资金预算体现了企业最高权力机关在这一时期的经营思想、经营目标和经营决策。它的核心功能在于对企业的业务流、资金流进行全面的整合和规划,并按照职责范围落实到相应的责任单位或个人。 为了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公司成立单位预算管理委员会。委员会要对整个预算编制、审核的过程进行认真调查、调整、反复计算分析;围绕总体目标,找差距、提建议、想办法,解决矛盾,制定切实有效的预算编制、执行、调控、考核以及各项预算资料收集运用制度。 全面预算由公司本部综合预算和分公司预算构成。综合预算包括(1)以公司经营成果为 核心的盈利预测;(2)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财务收支预算;(3)以公司技术改造、固定资产和对外投资为主要内容的投资预算。分公司预算是公司各分公司的生产经营及经营成果的预测和计划。预算编制程序采取“二下一上”的办法,要求细化到可以具体操作,并能定量考核,列出各项财务指标的明细表。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公司上下充分交流信息,统一认识,使各级责任人明确责任和目标,避免决策疏漏和使用上的浪费,从根本上杜绝经营决策的随意性。 三、制定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 综合预算的批准权集中在公司本部,如在执行过程中因特殊情况需变更预算工程或金额,按审批权限逐级调整。调整额在5万元以下的由总经理授权,财务部审定;5万元以上的由财务部审核,报总经理批准;对单位土建工程投资的预算调整,每增加l万元以上的需报财务部审定,总经理批准;1万元以下由各分(子)公司报财务部审定、批准。月度财务收支预算在每月的15日调整一次,各分(子)公司的预算调整资料必须提交财务部审核,财务部根据各部门的用款计划进行检查、分析,结合上月实际和本月的销售,往来款清理和银行短期货款等情况,平衡后报总经理批准执行。年度预算在每年的6月调整一次。授权的额度大小反映了被授权者参与公司经营管理的深浅程度,解决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协调关系。 四、重点加强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生产与成本三大环节的资金控制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房地产“限购令” 内容摘要:房地产作为国家的支柱性和先导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持续高速发展,但由于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相对不成熟,房地产投资过热、房价收入比过高、房价涨幅过快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不少城市出现了房价增长幅度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相符合、与城市居民收入水平不相协调的现象。为此,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试图抑制房地产过快上涨,而“限购令”无疑是其中调控力度最强的政策,足以体现出中国政府打压房价,抑制房地产泡沫的决心。笔者试图结合公共政策动态运行过程来分析这项政策出台的背景、原因以及效果,并就这项政策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案例回顾 (一)“限购令”的出台: 我国于2010年出台“限购令”,通过加大对购房者购房条件的限制来打击房地产行业的投机行为,控制房价过快增长。2010年4月17日,“新国十条”出台,其中第3条明确指出要实行更为严格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要严格限制各种名目的炒房和投机性购房。条例指出,商品住房价格过高、上涨过快、供应紧张的地区,商业银行可根据风险状况,暂停发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对不能提供1年以上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地居民暂停发放购买住房贷款。地方人民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临时性措施,在一定时期内限定购房套数。

“新国十条”出台后,各地根据其房地产现状陆续颁布“限购令”。2010年4月30日,北京出台“国十条”实施细则,率先规定“每户家庭只能新购一套商品房”。2010年9月29日国家多部门再次出台调控新措施,其后深圳、广州等多个城市陆续公布“限购令”。随后有上海、广州、天津、南京、杭州等16个一二线城市推出限购政策。2011年1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指出,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和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城市,在一定时期内,要从严制定和执行住房限购措施。通知明确规定,原则上对已拥有1套住房的当地户籍居民家庭、能够提供当地一定年限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当地户籍居民家庭,限购1套住房(含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对已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当地户籍居民家庭、拥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当地户籍居民家庭、无法提供一定年限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当地户籍居民家庭,要暂停在本行政区域内向其售房。通知还指出,已采取住房限购措施的城市,凡与本通知要求不符的,要立即调整完善相关实施细则,并加强对购房人资格的审核工作,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尚未采取住房限购措施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和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城市,要在2月中旬之前,出台住房限购实施细则。其他城市也要根据本地房地产市场出现的新情况,适时出台住房限购措施。 2011年8月17日,住建部下发二三线城市限购标准。12月,住建部知会地方政府,对于限购政策将于2011年年底到期的城市,地方政

2014电大审计案例分析期末复习指导考试题及答案

11年秋期开放教育(本科) 《审计案例分析》期末复习指导 2011年12月修订 第三部分综合练习题 一、判断题 (X )1.无论是首次接受委托还是持续接受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被审计单位的前期调查内容是相同的。 (X )2.为保证审计的连续性和审计结果的可比性,注册会计师在对同一客户所进行的多次年度财务报表审计应使用同样的重要性水平。 (X )3.会计师事务所无法胜任或不能按时完成某项业务时,如能从其他会计师事务所临时聘请到相关专业人员,即可接受该项业务的委托。 (X )4.如果被审计单位首次接受审计,审计人员需要对固定资产期初余额进行审计,仔细审查各次固定资产的盘点记录是最佳的审计方法。 (V )5.会计事务所对任何一个审计委托项目,不论其业务繁简程度和规模大小,都应制定审计计划。 (V )6.注册会计师审计小规模企业,应当运用专业判断,合理确定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水平,并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简化审计计划。 (V )7.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计划阶段必须执行分析程序,目的是帮助确定其他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从而使审计更具效率和效果。 (X )8.在主营业务审计中,测试真实性目标时,起点应是发货凭证;测试完整性目标时,起点应是相关明细账。 (X )9.如何以恰当的实质性程序来发现不真实的销货,取决于审计人员认为可能在何处发生错误。对“完整性”这一目标而言,审计人员通常只在内部控制有弱点时,才实施实质性程序。因此,测试的性质取决于潜在的控制弱点的性质。 (V )10.对主营业务收入项目实施截止测试,其目的主要在于确定被审计单位主营业务收入的会计记录归属期是否正确;应计入本期或下期的主营业务收入是否被推迟到下期或提前至本期。 (V )11.如果应收账款函证结果表明无审计差异,则审计人员可以合理地推论,全部应收账款总体是合理的。 (X )12.审计人员判定客户所提坏账准备是否恰当的关键是要分析,判断有多少应收账款属于无法收回的。 (V )13.一般情况下,应付账款不需要函证,这是因为函证不能保证查出未记录的应付账款,况且注册会计师能够取得购货发票等外部凭证来证实应付账款的余额。 (X )14.进行应付账款函证时,注册会计师应选择的函证对象是较大金额的债权人,那些在资产负债表日金额为零的债权人不必函证;同样,当选择重要的应付账款项目进行函证时,不应包括余额为零的项目。 (V )15.如果存在未回函的重大应付账款项目,审计人员应采取替代程序,确定其是否真实。通常可以检查决算日后应付账款明细账及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核实其是否支付,同时检查该笔债务的相关凭证资料,核实交易事项的真实性。 (X )16.对于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应登入备查簿。 (V )17.对于因债务人抵债而获得的固定资产,应检查产权过户手续是否齐备,固定资产计价明讲确认的损益是否符合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 (V )18.实施实地观察审计程序时,审计人员可以以固定资产明细账为起点,进行实地追查,以证明会计记录中所列固定资产确实存在,并了解其目前的使用状况。

电大财务案例分析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1、该公司采取何种组织形式? 与传统的直线职能相比有何差异? 该模式下股东大会的财务分层治理作用是如何体现的? 答: 该公司采取的是法人治理结构的组织形式。与传统的直线职能结构相比, 它的最高权力机构是股东大会, 另外还设有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 而传统的直线职能结构形式是从治理层直接到各职能部分, 缺乏决策和监视的机制。 该模式下股东大会的财务分层治理作用经过以下方面加以体现: ⑴出资者财务; ⑵确定资产经营者的财务责任; ⑶建立有效的财务激励机制和监视机制; ⑷以出资者的身份行使所有者监视审计; ⑸对重大事项进行终极决策。 经营者财务: ⑴执行股东大会的决议; ⑵决定公司的经营计划并拟定投资方案; ⑶制定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 财务经理财务: ⑴具体负责日常的财务预决算; ⑵落实财务分析和财务报告 2、该公司对中小股东权益采取了何种保护措施? 为何要提出此题目? 答: 采取了以下保护措施: ⑴制定了一系列的投资者服务计划; ⑵认真作好公司的信息表露工作; ⑶规范关联交易, 避免同业竞争; ⑷经过独立董事制度, 加强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 3、联系实际, 谈谈团体公司如何才能与上市公司实现五分开( 业务、机构、职员、资产、财务) 答: 应实现如下的分开: ⑴在业务方面, 不与上市公司存在同业竞争; ⑵在机构方面, 团体公司各机构与上市公司的机构完全分开; ⑶团体公司与上市公司在人事方面完全分离, 没有相互兼职的情况; ⑷团体公司与上市公司各自拥有独立的财产; ⑸团体公司与上市公司各自拥有独立的财务部分和财务核算体系。

1、从案例出发, 评价改制上市对国有企业的必要性、迫切性和主要难点。( 学习指导Page12) 2、什么是同业竞争? 你以为该公司是否存在同业竞争? 为什么? 同业竞争的存在对上市公司有何影响? 答: 所谓同业竞争, 是指公司的股东、董事、监事及高管职员于公司同时经营相同或相近的行业, 向社会提供同类产品或能够替换的产品。该公司不存在同业竞争。由于从案例提供的资料来看, 贵州仙酒股份公司在改制设立时, 就充分考试了同业竞争的情况。因此团体公司将所有的生产经营系统全部投进股份公司, 而且其它关联营企业只能从事差别化的产品生产, 另外, 所有的关联企业作出了不竞争的承诺。同业竞争对上市公司的危害很大, 由于公司的控股股东能够利用控股的权力, 作出不利于上市公司的决定, 使中小股东的利益受损。 案例三: 1、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为什么要发行企业债券? 与股票筹资比较, 发行债券对公司的利弊何在? 答: 该企业发行企业债券, 是为三峡工程建设筹集资金。与股票筹资比较, 发行债券对公司的利弊: 有利之处: 债券的发行用度较低; 能够锁定本钱; 能够进步股东的收益; 债券利息能够税前列支, 冲减税基。 不利之处: 需定期支付利息, 增加公司的财务用度和风险; 会影响公司的再筹资能力。 2、你以为该公司的偿债能力如何? 是否存在风险?

国开(中央电大)专科《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十年期末考试案例分析题库(排序版)

国开(中央电大)专科《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十年期末考试案例分析题库(排序版) (电大期末纸质考试必备资料) 说明:试卷号码:2505; 课程代码:01737; 适用专业及层次:学前教育专科; 考试形式及比例:形考(30%、纸考)、终考(70%、纸考); 资料整理于2020年2月7日,收集了2008年7月2019年7月中央电大期末考试的全部试题及答案。 [案例] 4岁的小亮在电视上看到小哥哥在大海里游泳很羡慕,第二天他在幼儿园里告诉老师和小朋友们说,他去大海里玩了。[2015年1月试题] [案例] 4岁的小亮在电视上看到小哥哥在大海里游泳很羡慕,第二天他在幼儿园里告诉老师和小朋友们说,他去大海里玩了。[2018年7月试题] (1)请分析小亮这一行为的性质和产生这一行为的可能原因。 (2)如果你是老师,将如何对待小亮的这一行为? 答:(1)小亮的“说谎”行为是由他的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的特点造成的,并非是他有意欺骗人。小年龄的孩子记忆力极不精确,在回忆时往往歪曲事实,还经常把想象和现实混淆起来,容易把想象的东西当作现实中已经发生的事进行描述,一般来说,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记忆、思维等能力的增强,这种“说谎”现象会逐步消失的。 (2)作为老师,不要轻易指责孩子“不诚实”,而是要帮助孩子把事实弄清楚,告诉孩子不要把想象的事当作真事。例如,对小亮可以说:“你很想到大海里去玩,可是现在还没去过,是吗?” [案例] 5岁的小庄正在夸夸其谈地说他的英雄事迹,而周围的同伴并不认同他,并争辩说:“你不可能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小庄与他们争执起来,而且坚定自己的想法。这时,老师认为小庄需要更多的专门的反馈信息。他把小庄带到旁边真诚地说:“当你告诉你的朋友那些不可能的事时,他们是不会相信的。”老师接着说:“如果你告诉别人的东西不是真的,那么以后当你告诉他们真实的事情时他们也不会相信你了。”[2014年1月试题] (1)请分析小庄说谎的原因; (2)请评价老师对这件事的处理方式并说明理由。 答:(1)原因分析:小庄说谎与其发育不成熟有关。对幼儿而言,学会区分真实与不真实需要一段时间。对他们而言,从自己的角度看待事物就意味着如果你希望它是真的,它就是真的。这些想法导致幼儿“说谎”,而孩子却真诚的认为这些谎言是真的。 (2)对老师处理方式的评价:老师的做法是对的。教育者需要更多了解孩子的思维方式。作为教育者,一方面要逐渐教会幼儿学会区分真实与不真实,还要让他们懂得为什么喜欢真实。小庄或许需要时间来消化这些知识,而老师就在旁边帮助他成长。老师的目的是帮助小庄区分真实和伪装之间的不同,但同时又没有使得他失去对伪装的兴趣。 [案例] 超超在拿小抹布檫自己的桌子的时候,把抹布弄得很湿,然后把抹布里的水挤在教室的桌子上,后来干脆边跑边挤水,把教室的地板弄湿了好一片。老师发现了这样的情况及时制止了他的行为。然后要求超超拿干的抹布把他弄湿的桌子和地板擦干净,超超干了好一阵才千完,在他完成任务之后他告诉老师很累。[2012年7月试题] 请分析超超的行为,并对老师的做法进行评价。 答:超超的行为本身并没有恶意,只是一种玩耍行为,但是其行为已经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果,如湿地板可能容易让其他幼儿滑倒,因此需要制止其行为。 老师要求超超抹干弄湿的地方是要求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做出补偿。这样超超不仅避免了行为可能给别人带来的伤害,同时也体会到了要消除自己行为的后果需要付出努力。这是一种“相关后果法”

公共政策期末案例分析参考(共8个)

第一节案例 分析: 一体现了国家的一种信念、一种立场、一 种挚爱; 二以人为本,关注民生; 三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 四符合国际惯例的做法; 第二节案例 分析: 一政治性工具: 二经济性工具: 三社会性工具: 第三节案例 此政策坚决依靠群众,积极推行火葬,改革土葬,破除旧的丧葬习俗,节俭办事,但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正常实施,没达到政策精神。 1、自然环境。在农村,土地的获得比城市容易得多。 2、政治环境。很多时候政治环境与公共政策相互影响,其中公共权力的配置是关键。 3、经济环境。镇政府财力薄弱,靠死人剑财,百姓为了改变下辈子的财气,象富人一样地活着。 4、文化环境。传统的民间陋习。 5、社会环境。是指总的社会状况,人口,群体、职业,规范等的总和。现代社会公共政策的实施要求有成熟的公民社会。 第四节案例 核心内容:1、规定商品零售场所不得销售使用不符合相关标准的塑料购物袋,2是规定商品零售场所应当依据相关规定向消费者有偿提供塑料购物袋。 限塑令是一项利在长远的公共政策,要取得好的实施效果,还需要引入利益平衡、责任均衡的理论,让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和政府管理部门都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从人性化管理理念出发,多为消费者提供使得方面动脑筋,设溘减少服从成本,确保政策的更好执行。 比如,本案例中缺乏良好的消费观念才是造成污染根本原因,对环境的破坏不是塑料本身的过错而是人的不良习惯造成的。 第五节案例 存在的主要问题:(1)选择执行(20 附加执行(3) 机械执行 政策执行效能的障碍因素:(1)、政策规划障碍:政策方案含糊不清、模棱两可公共政策缺乏稳定性案例里的政策变化令村民组长尴尬无法和农民交代走上绝路(2、)\政策认知障碍案例对政策的宣传不到位,导致农民误种粮食要被罚款无奈选择自杀(3)、政策资源障碍物力资源与财力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退耕还林的补助很少,无法满足农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再加上宣传的问题,导致农民误种粮食遭罚款,无力支付无奈选择自杀如果你是一名政策执行者,你将如何推行该项政策的执行:(1)、提高公共政策主体的政策执行水平和执行能力;(2)、提高公共政策执行对象的政策认同感;(3)、有效利用公

2015电大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期末复习指导案例分析题(可打印修改)

2015电大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期末复习指导案例分析题 案例分析题 1、2009年5月,15岁的小林不愿意继续上学,就离家出走,到某县城去打工。小林在一家餐厅找到了工作,主要是帮厨师做一些杂活。因为小林年纪小只能算半个劳动力,所以餐厅经理与他讲好,比别人的工资要少30%,小林表示同意。餐厅的工作十分辛苦,并 且因为小林年纪小,常常受到欺负,因此觉得难以忍受,于是小林向经理提出辞取.但经理说如果要提前辞职就要交纳违约金500元,小林必须要干满约定的期限。小林于是给家里写信,叫父母领自己回去。小林的父母来到县城要领小林回去,餐厅经理仍然不放人,称要放人就先交500元违约金。 试分析:(1)小林能够成为劳动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吗?(2)小林需要交纳违约金吗 参考答案: (1)作为劳动法律关系一方的劳动者,必须要具有劳动法上的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即劳动权利能力与劳动行为能力。我国《劳动法》第15条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单位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必须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并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因此,我国公民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开始于16周岁。在本案中,小林未满16周岁,因此没有劳动法上的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不能作为劳动合同的一方当事人。 (2)在本案中,因为小林未满16周岁,县城餐厅与之签订劳动合同的做法是违法的,双方的劳动合同是无效的,因此,小林不必交纳所谓的500元的违约金。 2、2009年7月,20岁的刘某在某宾馆招聘中,经考核被录用为服务员,宾馆与刘某签订了为期五年的劳动合同。合同条款之一是:“因宾馆服务业的特殊要求,凡被录用为本宾馆服务员的,不经公司批准在合同期内不得结婚,否则,宾馆有权提前解除合同。”刘某在合同签字时,对该条款比较犹豫,但考虑到找工作不容易,且五年后自己年龄也不大,一般不耽误结婚。于是刘某与该宾馆签订了该劳动合同。2012年5月,刘某与其恋爱两年的朋友李某结婚,因李某单位正在分配住房,为了房子能够分得大一点儿,刘某怀了孕。宾馆以此为由提前解除了与刘某的劳动合同,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通知书写道:“签于刘某违约,宾馆通知刘某,决定自即日起解除与刘某的劳动合同,刘某应在本月内办理有关工作交接手续,领取本月份工资……”。刘某不服,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试分析:该宾馆提前解除合同是否合法?为什么该宾馆的行为违反了我国法律规定。 参考答案:我国《劳动法》对女职工实行特殊保护制度,《妇女权益保护法》与《就业促进法》也对妇女劳动权益的特别保护作了规定。《妇女权益保护法》第23规定,用人单位在录用女职工时,应当依法与其签订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中不得规定限制女职工结婚、生育的内容:第27条规定,任何单位不得因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情形,降低女职工的工资,辞退女职工,单方解除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但是,女职工要求终止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的除外。《就业促进法》第27条也规定,用人单位录用女职工,不得在劳动合同中规定限制女职工结婚、生育的内容。上述这些规定属于强制性规范,任何用人单位都应当遵守,即使女职工同意所签的劳动合同中的相关约定, 该约定也是无效的。因此本案中,宾馆的行为不合法。 3、王某与某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自2008年2月1日起至2011 年2月1日止,双方约定试用期为6个月。2008年6月18日王某向公司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向公司索要经济补偿金。公司认为王某没有提出解除合同的正当理由,且解除合同未征求公司意见,未经双方协商,因而不同意解除合同,并提出如果王某一定要解除合同,责任自负,公司不但不给予王某经济补偿金,还要求王某赔偿用人单位的损失,即在试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