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气压带、风带及其移动对气候特征的影响的知识点详解

高三地理气压带、风带及其移动对气候特征的影响的知识点详解
高三地理气压带、风带及其移动对气候特征的影响的知识点详解

气压带、风带及其移动对气候特征的影响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的概念和特点

概念:指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特点:全球性、长期性、规律性

2、大气环流的成因及其意义

成因:不同纬度太阳辐射能量差异,造成高低纬间的热量差异

意义:促进高低纬之间和海陆之间的水汽和热量运输、交换,调整全球

的水热分布和平衡,影响全球的大气和气候。

3、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①假设地面均一,不考虑地转偏向力---形成单圈环流

形成过程:因为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分布一般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少,所

以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地区热量盈余,温度升高,低层空气膨胀上升,

并向高纬地区扩散,因而赤道的上空有空气流出,地面气压降低,形

成赤道低压带。极地地区终年热量亏损,气温下降,空气下沉,高空

的空气不断地流入补充,只是极地地区空气密度增加,形成极地高压

带。在近地面,极地为高压,赤道为低压,由于气压梯度力,空气由

极地高压带流向热带低压带;在高空,极地为低压,赤道为高压,空

气从赤道流向极地。这样空气互相补偿,循环流动,形成单圈环流。

②假设地面均一,考虑地转偏向力---形成三圈环流(以北半球为例:

低纬环流的形成过程:

赤道及其两侧接受太阳光热最多,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空气减少,气压降低。这样在南北纬5°之间的地区,就形成了一个低

压带,即赤道低压。赤道上升的暖空气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在赤

道上空向北流向北极上空;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南风逐渐向右偏转

成西南风;到达北纬30°附近上空时偏转为西风。这样来自赤道上

空的气流在这里不断堆积下沉,使近地面气压升高,形成了副热带高

压带。从副热带高压带流出的气流,向南的一支流向赤道低气压带,

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北风逐渐右偏成东北风,称为东北信风。东

北信风和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在赤道地区辐合上升。这样,便在赤道与

北纬30°之间形成低纬度环流圈。

中纬度和高纬度环流圈的形成:

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北流出的一支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逐渐偏转成西南风,称为盛行西风。北极及附近是纬

度最高的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最少,终年寒冷,空气下沉,形成

极地高气压带。从极地高气压带向南流出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影

响下逐渐向右偏转成东北风,称为极地东风。它与较暖的盛行西风

在北纬60°附近相遇,暖而轻的气流爬升到冷而重的气流之上,形

成副极地上升气流,上升气流到高空,又分别流向副热带和极地上

空,从而形成了中纬度与高纬度环流,由于副极地上升气流到高空

即向南北方向流走,致使北纬60°附近的近地面气压降低,形成副

极地低气压带。

即三圈环流的形成,如图:

在南半球,同样存在着三圈环流。由于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是使气

流向左偏转,所以环流与北半球不同,但原理都相同。

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

1、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①原因: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②规律: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2、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② 夏季气压中心的分布

夏季,陆地上近地面的空气降温快,气压降低,形成热力型低压破坏

了副热带高压带的带状分布,让其仅仅保留在海洋上,导致陆地上的

低和海洋上的高压相间分布。

③ 冬季气压中心的分布

冬季,陆地上近地面的空气升温,气压升高,形成热力型高压,破坏

了低气压带的带状分布,使其仅仅保留在海洋上,导致陆地上的高压

陆地 海洋 热容量

小 大 透明度 小(太阳辐射集中在表层) 大(太阳辐射可照射到一

定的深度

传热方式 靠传导,传热慢

除传导,主要靠对流,传

热快 升降温速度

快 慢 冬夏季相对气温

冬低夏高 夏低冬高 冬夏季相对气压 冬高夏低 夏高冬低

和海洋上的低气压带相间分布。

三、季风

1、季风的概念

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在较大范围内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著改

变的现象。

2、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

四、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影响的基本原理

①高气压地区以下沉气流为主,不易形成降水,以晴朗天气为主,常年

在高气压控制下的地区气候往往是干旱的。

②低气压地区以上升气流为主,空气上升过程中冷却成云致雨,常年在

低气压控制的地区气候往往多雨或湿润的。

③信风带和极地东风带因为都是从较高纬度吹向较低纬度,行进过程中

气温升高,水汽不易凝结,所以在它们的控制下降水偏少。

④西风带是从较低纬度吹向较高纬度,行进过程中气温降低,容易成云

致雨,西风带控制的地区一般是湿润的。

⑤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有的地区会被气压带风带交替控

制。

2、在不同气压带风带会出现不同的气候类型。

①全年受单一的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②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

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指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和地球公转的影响,全球形成了有规律分布的大气环流,各纬度地带分布着不同的环流形势,即在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之下。季风环流形成因素:海陆分布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⒈全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⒉移动晚于太阳直射点移动约1个月 ⒊年移动幅度约为10°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原因: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和黄赤交角的存在(即地轴的倾角不变) 详细介绍 一月气压带风带移动图 由于地球的公转运动,太阳直射点随季节的变化而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同时引起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春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

赤道低气压带位于赤道两侧南北纬5°之间。从春分到夏至,太阳直射点自赤道逐渐北移至北回归线。夏至时,气压带和风带比春分时北移5°左右。这时的赤道低气压带北移至赤道与北纬10°之间;由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的时间很短,低气压带来不及形成,所以赤道低气压带不可能移到北回归线附近。但这时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可以一直吹到赤道,甚至有一部分可越过赤道,吹送到北半球,并偏转成西南风。 从夏至到秋分,太阳直射点又逐渐南移至赤道;从秋分到冬至、又南移到南回归线。这时地面上的气压带和风带,比秋分时一般南移5°左右,比夏至时南移10°左右。例如,赤道低气压带这时已南移至赤道与南纬10°之间,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可一直吹送到赤道,并有一部分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北风。由于气压带和风带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所以在南北纬5°—15°、35°—45°、60°—70°之间的地带便成为风带的过渡地带。 南北纬30°为无风带。

高考地理试题气压带和风带

高考地理试题气压带和风带 高考地理试题气压带和风带 高考地理试题9月中旬,湘中地区一般进入秋季(如果连续10天日平均气温低于22 ℃,则被认为进入秋季)。读长沙9月中下旬的天气状况图,回答7~8题。 7.9月15日~23日,长沙日温差的大致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别是() A.日温差降低,天气状况 B.日温差增大,地面状况 C.日温差增大,风力状况 D.日温差增大,天气状况 8.与往年相比,长沙在该期间天气异常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夏季风强劲,晴热少雨 B.副高异常强大并控制该地 C.直射点北移,太阳辐射加强 D.亚洲高压异常强盛 (2019湛江模拟)右图为某地区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阴影部分为陆地),据图回答下题。 9.影响图中M、N两处等温线发生明显弯曲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海陆分布,纬度位置 B.太阳辐射,大气环流 C.大气环流,下垫面 D.洋流,地形

(2019潍坊检测)下图是某月份海平面平均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图。分析回答10~11题。 10.该月份,①②两地的平均风力相比较() A.①地的较大 B.②地的较大 C.两地相当 D.上半月①地的较大 11.③地以南到赤道以北地区,此时的盛行风向为()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 (2019南昌检测)读几种气候的气温和降水量年内变化范围图,完成12~13题。 12.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气候类型正确的是() A.①是热带沙漠气候 B.②是热带雨林气候 C.③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D.④是热带草原气候 13.图中②代表的气候类型最大的分布区在() A.亚马孙平原地区 B.撒哈拉沙漠地区 C.西西伯利亚地区 D.西欧地区 甲、乙两地纬度相同,相距500千米。两地气温、降水资料如下表所示。完成14~15题。 14.两地的纬度约在() A.15S~20S之间 B.15N~20N之间 C.25S~30S之间 D.25N~30N之间 15.两地之间的地形可能是() A.平原 B.盆地

2019高考地理大一轮总复习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试题新人教版必修1(20210211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一、选择题 (创新题)从陆地吹向海洋的风,称为离岸风,反之称为迎岸风。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离岸风和迎岸风分布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风向。读图回答1?2题。 1. ①②④⑤中,形成原因与其他三个明显不同的是() A. ①B .②C .④D .⑤ 2. 下列关于风对自然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岛东侧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与②关系密切 B. 乙附近地区受③影响,降水较同纬度其他地区丰富 C. 丙地在④盛行的季节,草木茂盛 D. 丁地全年受⑤的控制,光热充足 解析第1题,图中的②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④是北半球的东北信风,⑤是北半球的中纬 西风,它们都是三圈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而①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季风。第2题,甲岛东侧的热带雨林气候是地形、信风和洋流共同作用的结果;受③影响,乙附近地区降水较同纬度其他地区少;④盛行的季节是丙地的干季,草木枯黄;丁地全年受⑤的控制, 形成了全年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且纬度较高,光热并不充足。 答案 1.A 2.A (2017 ?山东荷泽检测)下图为“三圈环流局部示意图”,甲、乙表示风带,丙表示气压带。 读图完成3?4题。

3.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乙风带的风向一定不同 B. 甲、乙中有一支为中纬西风带 C. 甲、乙可能同属一个风带 D. 丙气压带夏季向低纬度移动 4. 若甲、乙风向相反,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风带为低纬信风带 B. 受乙控制的地区温和多雨 C. 受丙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 D. 甲、丙交替控制区为热带草原气候 解析第3题,甲、乙可能同为极地东风带。第4题,若甲、乙风向相反,则丙为副热带高 气压带,受其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 岂乐带\ \凤带廉風向 5. 处于同一日的一组是() A. ①②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6. 如果图中风带皆影响大陆西岸,那么最不可能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是() A.①B .②C .③D .④ 7. 如果图中风带和气压带皆影响大陆西岸,那么 ①②③④图中都有可能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 .地中海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D .热带草原气候 解析第5题,①为西南风,为北半球西风带,气压带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处于偏北(北极圈以北)位置,因而可推知,①为夏至日;同理,根据风向和气压带可推知,②为夏至日, ③为冬至日,④为二分日。第6题,根据风向可知,①②④图中都有西风带影响,都有可能形成温带海洋性气侯。第7题,地中海气候是由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而①②④图中都有西风带影响,③图中有副热带高压影响。 答案 5.A 6.C 7.B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09讲《气压带和风带》知识点导学及答案

气压带和风带 考点解读 1.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2.解释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的形成和分布运动的原因。 3.掌握季风气候的特点与成因。 知识清单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三圈环流的成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于热力原因形成的气压带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由于动力原因形成的气压带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3.气压带、风带随着季节有移动现象,规律是与________________一致,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_____,冬季_____。 4.由于________________,以亚欧大陆为例,1月份________________被大陆上的_____高压——________________切断,保留在海洋上(_____________)。7月份________________被大陆上的_____低压——________________切断,保留在海洋上(______________)。南半球由于_______占绝对优势,地表性质均一,气压带______分布明显。 5.季风成因: (1)东亚季风:________________; (2)南亚季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高低纬间冷热不均 2.高低纬度之间的热量差异 地转偏向力 地表均匀 赤道低气压带 极地高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 概念:________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特性:________、有规律性、长时期平均状态 意义;调整全球________分布,影响天气和气候 大气环流 低纬环流:副热带高气压带??? →信风 ________低气压带(热力环流) 中纬环流:副热带高气压带???→西风 ________低气压带(动力环流) 高纬环流:________高气压带??? →东风 副极地低气压带(热力环流) 三圈环流 气 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2021届高考(浙江)湘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后同步练习题卷:气压带和风带

气压带和风带 一、选择题 (2020·武汉高三起点考试)下图为某位同学自绘的某半球高、中、低纬“三圈环流”模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表述与该图相符的是() A.此图表示的是北半球“三圈环流”模式 B.Ⅰ纬度降水总体上多于Ⅲ纬度 C.Ⅱ纬度附近锋面和气旋活动频繁 D.Ⅳ纬度台风活动频繁 2.下列关于气压带与风带的表述,错误的是() A.Ⅰ气压带与a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气候一年中分为干湿两季 B.Ⅳ气压带与c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气候一年中分为干湿两季 C.Ⅲ气压带与b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在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 D.终年受Ⅲ气压带控制的地区一般为热带沙漠气候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近地面风向向左偏转,可知此图为南半球“三圈环流”模式图,故A项错误;Ⅰ纬度和Ⅲ纬度均盛行下沉气流,故降水量均偏少,B项错误;Ⅰ纬度为下沉气流,应处于极地高气压带,则Ⅱ纬度处于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且冷暖气流相遇形成锋面天气,故C项正确;Ⅳ纬度位于赤道附近,无地转偏向力,无台风形成,故D项错误。第2题,Ⅰ气压带为极地高气压带,a风带为极地东风带,二者交替影响的地区降水稀少,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气候一年中分为干湿两季,B项表述正确;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在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C项表述正确;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一般为热带沙漠气候,D项表述正确。 答案:1.C 2.A (2020·北京海淀区高三期中)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三圈环流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气流的运动方向。读图,回答3~5题。 3.通常能够为其所影响地区带来降水的有() A.①③④B.①③⑤ C.①⑤⑥D.④⑤⑥ 4.图示环流状况出现时() A.内蒙古高原北风吹雪B.地中海沿岸碧海晴空 C.南非高原上草木葱茏D.南极大陆紫外线强烈 5.能够正确表示气流②运动模式的是()

高一地理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和移动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图片哥伦布 为什么在地球上会有定向风带和无风带呢?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课题: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2、复习旧课: 在黑板上给出两个近地面的甲、乙两点,甲地受冷,乙地受热,叫学生在黑板上完成热力环流简图。 归纳:受热气流上升形成低气压 遇冷 风:同一水平面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 3、探究:学生在黑板上完成了甲、乙两点的热力环流简图后,接着总结,如果上面说的甲地是极地,乙地是赤道,这样大范围的大气会如何运动呢?

假设的条件“地球不自转,地球表面均匀”,也就是只考虑赤道与极区间的冷热差异。把甲地改为北半球的极地,乙地改为赤道,再叫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北半球单圈环流形成的示意”图。 4、图示讲解:在考虑到地转偏向力的情况下,会产生三圈环流。 5、提问:在气流上升和下沉的情况下会形成什么气压带? 6、比较: 同是低压,赤道低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有什么不同? 同为高压,极地高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形成有什么不同? 7、提问画图:各气压带之间的风向。 绘图:赤道低压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之间的风向 副热带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之间的风向 极地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之间的风向 8补充图示:北半球的风带和气压带 9进一步探究:依照“北半球的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图”,再结合上面所提到的“南半球风向向左偏转”,画出“南半球的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图。系。 10探究:哥伦布航海路线与风带的关 11图示: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 总结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气压带和风带相间分布;南北半球对称分布等。 12、提问:地球上气温高的纬度地带是不是总是赤道? 结合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图和“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示意”图分析得出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 13对比分析地图: 结合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图和“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示意”图分析得出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的根本原因是地球的公转运动,直接原因是太阳直射点的季节位移。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规律是:北半球夏季北移,南半球夏季南移。 14小结: 填写表格总结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

气压带和风带试题及答案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一、单项选择题 1.读下面“北半球中高纬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点位于30°N附近 B.乙点位于30°N附近 C.①是冷性气流 D.②盛行西北风 2.下列有关风带的画法,正确的是() (2012·济南高一质检)读下面的“三圈环流简图”,完成3~4题。 3.图中数码表示的内容正确的是() A.①是极地高气压带 B.②是副极地低气压带 C.③是盛行西风带 D.④为信风带 4.赤道地区一般降雨量非常大,其原因是() A.多锋面气旋活动 B.近地面盛行西风,降水量大 C.沿岸受寒流影响,降温减湿

D.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 5.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下面是某月某条经线上部分气压带、风带和气流的相互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6~8题。 6.图中②气压带或风带的气流运动方向和性质分别为() A.下沉干燥 B.上升湿润 C.由高纬流向低纬干燥 D.由低纬流向高纬湿润 7.图示月份,下列河流中最有可能处于枯水期的是() A.巴拉那河B.刚果河 C.湄公河D.莱茵河 8.受①②之间气压带或风带影响的地区不可能在() A.东非高原B.巴西高原 C.撒哈拉沙漠D.马达加斯加岛 读下图,回答9~10题。

9.若该图中心为北半球的气压中心,P点气压为1 005百帕,M 点气压为1 000百帕,则M点的风向为() A.西北风B.东北风 C.西南风D.东南风 10.若该气压中心位于印度西北部地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的低压中心切断 B.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的高压中心切断 C.此时气压带和风带相对南移 D.北太平洋海域主要受低压控制 读“世界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单位hPa)”图,回答11~12题。 11.根据等压线的分布,可判断此时北半球所处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气压带和风带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2节气压带和风带 课时知能训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图中的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读图,回答1~2题。 1.若该图为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甲地在北且纬度较乙地低,则( ) A.该环流圈为高纬环流 B.该环流圈为低纬环流 C.近地面,甲、乙之间盛行风向为西北风 D.近地面,甲、乙之间盛行风向为西南风 2.若该图表示全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处于大陆西岸,则甲地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 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右图所示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示意图,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读图回答3~4题。 3.图例所示的气压带名称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4.下图中能正确表示P风带风向的是( ) (2010·南通模拟)右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0°~10°N盛行下沉气流 B.10°N~20°N盛行东南风 C.20°N~30°N盛行西北风 D.30°N~40°N盛行西南风 6.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 ) A.甲表示3月份、春季 B.乙表示7月份、夏季 C.甲表示9月份、秋季 D.乙表示1月份、冬季

9月中旬,湘中地区一般进入秋季(如果连续10天日平均气温低于22 ℃,则被认为进入秋季)。读长沙9月中下旬的天气状况图,回答7~8题。 7.9月15日~23日,长沙日温差的大致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别是( ) A.日温差降低,天气状况 B.日温差增大,地面状况 C.日温差增大,风力状况 D.日温差增大,天气状况 8.与往年相比,长沙在该期间天气异常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夏季风强劲,晴热少雨 B.“副高”异常强大并控制该地 C.直射点北移,太阳辐射加强 D.亚洲高压异常强盛 (2010·湛江模拟)右图为某地区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阴影部分为陆地),据图回答下题。 9.影响图中M、N两处等温线发生明显弯曲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高一地理气压带和风带练习题

高一地理周末作业 1.有关气压带和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低气压带均盛行上升气流 B.高气压带均是由于空气冷却下沉形成的 C.赤道低气压带北邻东南信风 D.南半球的盛行西风是西南风 2.地球上的风带、气压带与降水的关系非常密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信风一定是干燥的风 B.西风一定是湿润的风 C.副热带高压带地区降水不一定很少 D.西风和信风之间的地区降水一定很多 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示意图”(图2-2-1),完成3—4题。 图2-2-1 3.有关甲、乙的位置,正确的是() A.甲位于30°N B.乙位于30°N C.甲位于90°N D.无法确定 4.有关①②气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冷性气流 B.②是暖性气流 C.①是西风带 D.②是西南风 5.如果图2-2-2表示的是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系统,则正确的叙述为…() 图2-2-2 A.丙为极地高压带 B.常年受丙控制的地区往往形成干燥的气候 C.气压带丁和风带①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 D.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其成因与极地高压相同 6.如果此图表示的是东亚冬季的季风环流,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丙、丁两地中,丁是陆地 B.丙、丁两地中,丙地气温高于丁地 C.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D.①气流温暖湿润 7.如果气球在英国伦敦施放,在正常的天气情况下刚刚施放时其水平运动的方向为() A.向西北方向 B.向东北方向 C.向西南方向 D.向东南方向

8.读“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图2-2-3),完成下列问题。 图2-2-3 (1)在图中注出各风带的风向箭头,并把气压带或风带的名称填在下面: B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 (2)从大气运动与降水的关系来看,空气上升易形成降水,下沉则不易形成降水,由此判断上图中降水较多的气压带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3)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南北有规律移动,在气压带和风带的过渡地带,可以形成特殊的气候类型,如C和D 交替控制的地区形成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 9.关于气压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副热带高压是热力原因形成的暖高压 B.副极地低压是动力原因形成的暖低压 C.极地高压是热力原因形成的冷高压 D.赤道低压是动力原因形成的暖低压 10.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图2-2-4),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2-4 A.甲点位于30°N附近 B.乙点位于30°N附近 C.①是冷性气流 D.②盛行西南风 11.在气压带、风带图上,由于冷暖气流相遇后形成的气压带是()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12.在北半球的三圈环流形成图中,如果地球自转方向相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低纬度的风向与现在正好相反 B.高纬度与中纬度的风带和风向不会改变 C.各气压带的气压高低与现在相反 D.三圈环流依然存在 13.节日里,人们常常用放气球的形式庆祝。如果用相同的氢气球在不同的纬度进行施放,上升最快的地区是 A.极地地区 B.副极地地区 C.副热带地区 D.赤道地区 14.我国南极中山站的五星红旗,常年都是() A.向东飘扬 B.向西飘扬 C.向西北飘扬 D.向东北飘扬 15.当亚洲大陆气压为992百帕、北太平洋中心气压为1 036百帕时,正确的叙述为()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2《气压带和风带》测试题(含答案)

2.2《气压带和风带》测试题 读图1,完成1~2题。 图1 1.①气压带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A.炎热干燥 B.高温多雨 C.温和干燥 D.温和湿润 2.②风带的盛行风向是 A.东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D.西北风 【解析】图1所示为北半球三圈环流,①气压带位于30°N,是副热带高气压的,在其控制下,气候特征为炎热干燥;②风带位于40°-60°N之间,为西风带,北半球西风带的风向为西南风。 【答案】1. A 2. B 读世界局部地区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图2),回答3~5题。 图2 3.图2中的M气压带是指 A.赤道低气压带 B.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C.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D.副极地低气压带 4.图2中M、N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可能是 A.M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7月份 B.N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7月份 C.M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12月份 D.N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1月份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受M气压带影响,地中海沿岸多雨

B.受P风带移动影响,南亚地区夏季多雨 C.受Q风带影响,欧洲西部全年温和湿润 D.热带季风气候区受N气压带和P风带交替控制 【解析】第3题,根据纬度与盛行风的方向可判断M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根据盛行风的偏转方向可判断该气压带位于北半球。第4题,图中M气压带反映了北半球春秋季节的气压带分布状况,N气压带位于0°~10°N之间,所以反映了北半球夏季的气压带分布状况。第5题,图中Q为西风带,P为信风带。受M气压带影响,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受西南季风影响,南亚地区夏季多雨;受Q风带影响,欧洲西部全年温和湿润;热带草原气候区受N气压带和P风带交替控制。 【答案】3.B 4.B 5.C 读图3“局部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回答6~7题。 6.此时北半球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D.冬季 7.此季节甲地 A.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B.盛行西南风 C.气候炎热干燥 D.有太阳直射 【解析】图3中赤道低气压带位于赤道以北,因此可以判断为北半球夏季。甲所在地区位于30°-40°N,受高气压带控制,可以判断其盛行下沉气流,气候特征为炎热干燥。 【答案】6. B 7. C 下图为“某日南半球部分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其中①、②、③分别代表气压带或风带。读图4,完成8~10题。 图4 8.该日,北半球正处于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9.图中②代表的气压带或风带的名称为 A.赤道低气压带 B.东南信风带

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练习题

气压带和风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三圈环流 (1)形成因素:_______ 和_______(动力因素或者热力因素) (2)请用图示意三圈环流,并注出七压六风的名称,并画出风向。 2.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①原因: ②规律: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特点: (1)南半球基本上呈_____状分布,因为南半球______面积占优势。 (2)北半球气压带断裂成_____状分布,因为北半球______面积大,海陆分布____。 2.表现

三、季风环流 (1)季风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了季风的形成。 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对比: 一、单项选择 1.形成我国东部季风气候的最主要原因是()A.台风的影响 B.反气旋的影响 C.海陆热力差异 D.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2.关于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季节移动是由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造成的 B.夏季南移,冬季北移 C.就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 D.风带位置季节移动必然导致风向季节变化 3.关于地球上各气压带、风带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高气压带均盛行上升气流 B.高气压带均由空气遇冷收缩下沉形成 C.信风带气流沿途不断增温有利于成云致雨 D.中纬西风由较低纬度吹向较高纬度容易成云致雨

二、综合题 1.读北半球1月份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A、B气压中心的名称:A ,B 。 (2)A气压形成的原因是,被切断的气压带是。(3)受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点盛行风,D点盛行风,我国的天气以为主要特征。 (4) D地7月盛行风,其形成原因是,由此可见,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除外,还有 2.读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回答: (1)该图表示的月份是月。图中A处是 (高、低)气压,名称 是。 (2)图中B处盛行季风,C处盛行季风。 (3)形成东亚季风的主要原因,形成南亚季风的主要原因 是。 (4)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为典型的是原因

《气压带和风带》练习题

《气压带和风带》练习题 一、选择题(单选) 1. 关于季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是形成季风的唯一原因 B.季风环流属于大气环流 C.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是形成东亚季风的重要原因 D.我国不受西南季风的影响 2. 读“北半球中高纬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点位于30°N附近 B.乙点位于30°N附近 C.①是冷性气流 D.②是盛行西风 3. 有关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一半球的信风与极地东风的风向基本相同 B.盛行西风与信风在南北纬30度附近辐合 C.盛行西风在北半球是西北风,在南半球是西南风 D.信风由高纬吹向低纬,容易成云致雨 4. 读图,关于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1月份向南移动 ②7月份向北移动 ③导致气乐带、风带移动的根本原冈是太刚直射点的移动 ④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也会引起季风环流 ⑤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是形成地中海气候的重要原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5. 形成季风的最主要原因是() 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B.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C.反气旋的影响 D.气旋的影响 6. 读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回答图中气压带代表()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 C.极地高气压带 D.副热带高气压带

7. 下列哪个气压带控制下的天气通常是多雨的() A.赤道低压带 B.极地高气压带 C.极地东风带 D.信风带 8. 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9. 形成大气三圈环流的主要因素是() ①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②地转偏向力③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④地势高低不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读两区域示意图。甲、乙两地附近的气候状况是() A.甲地受信风、山脉的影响,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B.甲地深受洋流、山脉的影响,气候带呈南北狭长分布 C.乙地主要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夏季降水丰沛 D.乙地受东北信风、山脉的影响,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11. 我国长江流域为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而同纬度的西亚地中海沿岸地区则为地中海气候,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环流不同 B.太阳辐射不同 C.下垫面状况不同 D.人类活动不同 下图为“某风带示意图”,箭头表示风向。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12.甲地位于() A.北半球中纬度B.南半球高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D.北半球低纬度 13.甲地终年受该风带影响,下图为四种气候类型气温降水资料图,甲地气候类型为以下的() A.①B.②C.③D.④

高一地理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练习题

第三节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练习题 班级姓名分数 一、单项选择 1.大气环流( ) A.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B.是大气运动中常见的形式 C.是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D.它很难调节调节全球热量平衡 2.关于气压带叙述错误的是( ) A.全球7个气压带,3个低压带,4个高压带 B.热的地方形成低压,冷的地方形成高压 C.气压带分布具有高低相间的规律 D.低压带气流上升,多云雨;高压带气流下沉,多晴天 3.中国东南部位于北回归线及其附近地区,气候温暖湿润,被称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其成因是( ) A.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B.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C.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下形成季风气候 D.西南季风带来充沛的降水 4.(全国高考题)从北京到乌鲁木齐的直达民航班机,飞行时间约为三个半小时,该机从乌鲁木齐返航至北京,大约需3个小时,原因是( ) A.地球自转的影响 B.两地时差的关系 C.中纬度上空西风的影响 D.水平气压梯度的影响不同 5.关于三圈环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三圈环流上空都是偏西风 B.近地面,低、高纬是偏东风,中纬是偏西风 C.南北半球三圈环流经线方向上一致,纬线方向上相反 D.赤道和副极地为上升气流,极地和副热带为下沉气流 6.据报道,在挪威、瑞典等北欧国家所降的酸雨,大部分是从西欧国家工业区的排放源传送过去的,其传送方式是() A.东北信风 B.中纬西风 C.极地东风 D.台风 7.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点位于30°N附近 B.乙点位于30°N C.①是冷性气流 D.②盛行西南风 8.当地球公转到近日点时,下列哪些现象发生() ①北半球大陆上等温线向南凸出②亚洲东部盛行西北风③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切断成低压区④地球公转速度变慢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9.如图四幅风带图中,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的是() 当北半球某纬度近地面大气等压面呈图中状态时,回答10~11题。 10.此时是() A.亚洲高压势力强盛的季节 B.夏威夷高压势力强盛的季节 C.阿留申低压强盛的季节 D.冰岛低压强盛的季节 `11.上海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是() A.盛行下沉气流、寒冷干燥 B.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多雨 C.吹东北风、湿热多雨 D.吹东南风、湿热多雨

高一地理必修一气压带和风带知识点整理

高一地理必修一气压带和风带知识点整理大气运动对风的形成有重要作用,以下是气压带和风带知识点,请大家认真掌握。 1.形成: ●单圈环流:理想环流圈 ●三圈环流:低纬、中纬、高纬环流。形成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注意:记住名称、位置以及风带的风向。气压带和风带关于赤道对称。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北半球夏季的时候,气压带和风带向北移动 2.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大陆降温快,形成高压,把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夏季大陆升温快,形成低压,把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冷高压,热低压) ●气压中心(北半球): 亚洲 北太平洋 北大西洋 冬季 亚洲高压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低压 冰岛低压 夏季 亚洲低压 (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亚速尔高压 ●季风: 夏季:我国盛行东南季风(来自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带),南亚是西南季风(南半球东南信风夏季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逐渐偏成西南风)。 冬季:我国盛行西北季风,南亚是东北季风。 3.气候类型: ●描述一个地方的气候要把降水和气温描述清楚。 ●(1)在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之下: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2)在两种气压带或风带交替控制之下: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比较重要的气候类型: (1)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主要分布于亚马孙平原、马来群岛、刚果盆地。

(2)温带海洋气候:一般温度高于0o,降水不多也不少;分布在南北纬40~60之间的温带大陆西岸;以西欧最典型,其余分布在北美洲西北岸、智利南部、澳大利亚东南端及新西兰等地。 (3)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的气候类型。分布于南、北纬30~40间的大陆西岸,以地中海地区最为典型,其余分布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太平洋沿岸,智利中部,澳大利亚南部沿海地区和非洲南部的开普敦地区。 (4)我国的气候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南方)、温带季风气候(北方)、温带大陆性气候(西北) 高原气候(青藏高原)

高中地理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典例在线 下图所示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示意图,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读图回答1—2题。 1.图例所示的气压带名称是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 2.下图中能正确表示P风带风向的是 答案 【答案】1.B 2.B 解题必备 气压带、风带与三圈环流 1.大气环流 (1)特点:全球性、规律性、长期性。 (2)成因:不同纬度太阳辐射能量差异,造成高低纬间的热量差异,从而引起大气不断地运动。 (3)意义:促进了高低纬之间和海陆之间的水汽和热量运输、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和平衡,影响全球的大气和气候。

2.三圈环流 3.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气压带 分布 成因 特征 气流 属性 极地高气压带(2个) 90°附近 热力成因 冷高压 下沉 干冷 副极地低气压带(2个) 60°附近 动力成因 冷低压 上升 温湿 副热带高气压带(1个) 30°附近 动力成因 热高压 下沉 干热 赤道低气压带(1个) 0°附近 热力成因 热低压 上升 湿热 风 带 分 布 成 因 极地东风带(2个) 副极地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之间 北半球:东北风;南半球:东 南风 中纬西风带(2个)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北半球:西南风;南半球:西 三圈环流的形成 ???? ?高低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影响?三圈环流????? ①低纬度环流圈②中纬度环流圈 ③高纬度环流圈

之间 北风 低纬信风带(2个)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赤道低气压带之 间北半球:东北风;南半球:东 南风 4.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的俯视图 5.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 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学霸推荐 读不同季节部分纬度范围内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气压带风带试题练习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一选择题 1.大气环流是指()。 A.高低纬度间的大气运动 B.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C.海陆间的大气运动 D.大规模的热力环流 2.地球上气压带分布的规律是()。 A.冷的地方为高压,热的地方为低压 B.高纬为高压,低纬为低压 C.冷的地方为低压,热的地方为高压 D.高压和低压相间分布 3.中国东南部位于北回归线及其附近地区,气候温暖湿润,被称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其成因是( ) A.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B.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C.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下形成季风气候 D.西南季风带来充沛的降水 读“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完成4~5 题。 4.图中的“丙气压带”是指()。 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 C.极地高气压带D.副极地低气压带 5.根据图中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A.受丙气压带影响,撒哈拉沙漠炎热少雨 B.受甲风带移动影响,南亚地区夏季多雨 C.受乙风带影响,西欧地区全年温和湿润 D.受丙气压带和乙风带交替控制,新西兰形成地中海气候

6. 气流处于上升状态的气压带是: 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热带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 7.关于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上有四个低气压带和三个高气压带 B.从高气压带吹出来的风均为偏南风 C.高气压带近地面气温总是比低气压带低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打破了气压带的带状分布 8、一月份,被亚洲高压切断的气压带是: A.副热带高压带B.赤道低压带 C.副极地低压带D.极地高压带 9、有关季风的正确叙述是: 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是形成季风的重要原因 B.季风环流不属于大气环流 C.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是形成东亚季风的重要原因 D.我国不受西南季风的影响 10、全球气压带、风带开始向北移动时: A.北半球正值夏至前后B.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正在向北移动 C.亚洲低压强盛D.东亚盛行东南季风 读世界部分地区图,图中阴影为地面季风的地理分布区。据此完成11~12题。 11.1月,图中A地盛行()。A.东南季风B.西南季风 C.东北季风D.西北季风 12.关于B地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A.夏季风性质暖热、干燥

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与气候的关系(很权威的哦)

表区域气候类型的判断 表区域气候要素分析

浅谈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判断 山东郓城第一中学高中刘海荣 气候类型既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重点,也是地理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历来被称为难啃的“硬骨头”。有关气候类型的试题频频出现在各类复习资料及高考中,由于分析和判断上的失误,学生往往失分较多。 一、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 气候成因的影响因素有:纬度、海陆位置、气压带风带和气团、洋流、地形五类。 (1)纬度决定了热量带。 (2)海陆位置:大陆东西两岸风向和洋流类型不同──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内陆和沿海大陆性和海洋性不同──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 (3)气压带、风带和气团:①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多阴雨天气;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干燥的天气;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多阴雨天气。②风带性质。信风:一般是温暖干燥,但如果是从海洋吹向陆地,则变性为温暖湿润西风──温凉湿润,带来温差小的阴雨天气;极地东风──寒冷干燥。③气团:海洋气团和大陆气团及具体气团对气候的影响各不相同。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减温、减湿。 (5)地形:地形轮廓、山脉走向、地势高低等对气候都有一定的影响。 二、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规律(见下表) 温度带 名称 形成原因 气候特点 分布规律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 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多雨 南北纬10°之间 热带草原气候 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 南北纬10°到南北回归线之间 热带季风气候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全年高温,旱雨两季分明 北纬10°到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热带沙漠气候 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 全年高温少雨 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高中地理必修一同步练习:2.2《气压带和风带》6 Word版含答案

《气压带和风带》同步练习 第1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一、选择题 1.单圈环流形成的条件是( ) A.需要地表均匀,且地球不自转 B.只需地球不自转 C.只需地表均匀 D.不需附加条件 2.有关气压带和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低气压带均盛行上升气流 B.高气压带均是由空气冷却下沉形成的 C.赤道低气压带北邻东南信风 D.南半球的盛行西风是西南风 3.在北半球的三圈环流形成图中,如果地球自转方向相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低纬度的风向与现在正好相反 B.高纬度与中纬度的风带和风向不会改变 C.各气压带的气压高低与现在相反 D.三圈环流依然存在 读“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完成4~5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点位于30°S附近 B.乙点位于30°S附近 C.①是冷性气流 D.②是暖性气流 5.①②两地的风向分别是( ) A.①东北风,②西南风 B.①东南风,②西北风 C.①西南风,②东北风 D.①西北风,②东南风6.我国南极中山站的五星红旗常年( ) A.向西北飘扬 B.向东北飘扬 C.向西南飘扬 D.向东南飘扬 7.形成三圈环流的原因是( ) 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B.高低纬度间太阳辐射不同而产生的热量差异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C.摩擦力的作用 D.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8.下面四幅表示极地东风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9.气压带、风带的位置移动规律是( ) A.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B.夏季南移,冬季北移 C.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一致 D.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相反 读“以北极点为中心的地球部分示意图(阴影部分为气压带)”,完成10~11题。 10.图中甲所在地的气压带名称应该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11.图中乙所在地的风带名称应该是( ) A.东北信风带 B.盛行西风带 C.极地东风带 D.东南信风带 12.下列四幅表示地球绕日公转的示意图中(从北极上空看),正确的是( ) 13.关于气压带与风带位置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冬季向南移动②夏季向北移动③导致气压带、风带移动的根本原因是太阳直射点的移动④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会引起季风环流⑤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是形成地

(完整版)气压带和风带练习题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分布 3.形成我国东部季风气候的最主要原因是() A.台风的影响 B.反气旋的影响 C.海陆热力差异 D.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7.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是() A.1月份,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使副热带高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 B.7月份,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使副极地低气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 C.纬向的气压带南半球比北半球明显 D.冬、夏的高低气压中心很稳定,不随季节变化 1.图为北半球冬季中纬度等压线分布图 (1)在地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A、B两地所处的气压带名称是;此时该气压带断裂成,体现了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2)图中气压中心名称: A B 。 (3)此时,东亚吹风,南亚吹风。 2.读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回答:

(1)该图表示的月份是月。图中A处是 (高、低)气压,名称 是。 (2)图中B处盛行季风,C处盛行季风。 (3)形成东亚季风的主要原因,形成南亚季风的主要原因 是。 (4)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为典型的原因是。 参考答案: 1、(1)副极地低气压带;块状;海陆分布。 (2)A 亚洲高压B 阿留申低压 (3)西北风;东北风 2、(1)7;低;亚洲低压 (2)东南风;西南风 (3)海陆热力差异;海陆热力差异和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4)亚欧大陆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海陆热力差异大 8.读“部分纬度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表示的气压带名称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a、b两地的风向;a______,b______。 (3)A处的降水以____雨为主,C处的降水以____雨为主。 (4)B处大陆东西两岸相比,降水比较丰富的是__,原因是__________。 (5)D处降水少,但气候比较湿润,原因是______________。 (6)1月份,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A、B、C、D四处中,__处的气压带被阻断成高

地理气压带和风带练习题及答案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1.氢气球在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时便会破裂,其主要原因是() A.高空有强烈的太阳辐射 B.高空空气稀薄,气压低,气球因膨胀破裂 C.升空后由于气温上升导致膨胀破裂 D.上升后由于气温下降,低温使气球爆炸 强化类训练 1.有关气压带和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低气压带均盛行上升气流 B.高气压带均是由于空气冷却下沉形成的 C.赤道低气压带北邻东南信风 D.南半球的盛行西风是西南风 2.地球上的风带、气压带与降水的关系非常密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信风一定是干燥的风 B.西风一定是湿润的风 C.副热带高压带地区降水不一定很少 D.西风和信风之间的地区降水一定很多 3. 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示意图”(图2-2-1),完成3—4题。 图2-2-1 3.有关甲、乙的位置,正确的是() A.甲位于30°N B.乙位于30°N C.甲位于90°N D.无法确定 4.有关①②气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冷性气流 B.②是暖性气流 C.①是西风带 D.②是西南风 5.如果图2-2-2表示的是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系统,则正确的叙述为…()

图2-2-2 A.丙为极地高压带 B.常年受丙控制的地区往往形成干燥的气候 C.气压带丁和风带①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 D.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其成因与极地高压相同 6.如果此图表示的是东亚冬季的季风环流,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丙、丁两地中,丁是陆地 B.丙、丁两地中,丙地气温高于丁地 C.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D.①气流温暖湿润 7.如果气球在英国伦敦施放,在正常的天气情况下刚刚施放时其水平运动的方向为() A.向西北方向 B.向东北方向 C.向西南方向 D.向东南方向 1.思路解析:此题主要考查随高度增加气压的变化情况。随着高度的增加,气压不断降低,在高空的低压状态下,气球内部的压强使其膨胀破裂。 答案:B 1.思路解析:气压带和风带是影响天气和气候的一个重要因素,要理解其影响,必须先弄清各个气压带、风带空气运动状况及其特点。低压带均盛行上升气流,高压带均盛行下沉气流,赤道低压带与极地高压带的形成原因是热力原因,副热带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的形成原因为动力原因。 答案:A 2.思路解析:信风是由低纬度吹向高纬度的风,空气中所含水汽不易凝结,但当在大陆东岸,尤其是受地形抬升时,一般也会形成丰沛的降水。西风是由低纬度吹向高纬度,一般情况水汽容易凝结,但在大陆东岸为离岸风,也难以形成降水。所以A、B、D项均是错误的。副热带高压带的大陆东岸,由于有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 答案:C 3.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对大气环流的灵活运用。据图看出①②气流相遇,①爬升,说明①为暖湿气流,来自低纬,甲位于30°N,②来自高纬,属于冷气流。 答案: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