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皮的杜鹃教案1

顽皮的杜鹃教案1
顽皮的杜鹃教案1

《顽皮的杜鹃》教案

教学目标:

1,能用轻巧,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2,认识567,了解顿音记号及连音线的作用

3,通过音乐游戏,表现小杜鹃活泼,可爱,顽皮的音乐形象,

教学重点:歌曲的学唱,用富有表现力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咕咕清脆的声音,渐强渐弱的处理,歌曲的弱起,567的音准,

教学过程:

一,律动进教室

《春天在哪里》

生随音乐做律动,上课问好。

二,复习第一课内容

1 ,春天里有红的花,绿的草,青翠的山林,湖水的倒影;有会唱歌的春雨,会弹琴的春风,会打鼓的春雷,会鼓掌的春水,还有会指挥的春笋;更重要的是还有会唱歌的小黄鹂。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春天里还有什么会唱歌的小鸟,好不好?

2,了解杜鹃

你们看,这就是漂亮的布谷鸟(出示图片),布谷鸟还有一个名字叫杜鹃,杜鹃总是在春天来临的时候发出咕咕,咕咕的叫声(这里可以提问学生,布谷鸟的叫声是怎样的呢),好象在向人们报告春天来到了,人们特别喜欢它,把它称为报春鸟。

三,听《杜鹃圆舞曲》,律动表演。

师:愉快的音乐课就要开始了,让我们先来听段音乐,你可以随音乐自由的律动。一起跳个舞吧

师:在刚才的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练习杜鹃的叫声

1,唱“咕咕”

师:你从音乐中感到,森林深处的杜鹃,是怎样一只小杜鹃呢?

生:孤独的,,,悲伤的,,,

师:(有点孤单,有点悲伤,都没有关系,我们会想办法让这只小杜鹃高兴的)让我们也来学学小杜鹃的叫声

先听老师的钢琴53

师在钢琴上弹奏53,范唱“咕咕”生学唱

处理声音:唱“咕咕”时眉毛抬起来,嘴巴放松。看老师的口形

2,顿音处理

现在老师给这两个音都加上一顶小帽子,你知道这是什么符号吗,它有什么作用呢?

生:,,,,,,

师小结:这是顿音记号,听听看它有什么作用?

师用轻快,跳跃的声音唱“咕咕”

生:声音轻快,跳跃

练习咕咕声,达到轻快,跳跃的效果,“字头出来的整齐就更好了,要会看老师的手势”

3,练习强和弱的咕咕

师:请同学们想想看,如果这只小杜鹃远远的地方唱歌,它的叫声一定很?生:轻

师:你能看懂老师的手势吗?我们来试试看远处的小杜鹃,,,,,

轻唱咕咕

师:现在小杜鹃它飞到我们身边来了,叫声会比刚才稍微的?。。。。

我们再来试试看

4,练习渐强渐弱和减弱渐强

师:小杜鹃真有趣,它飞近飞远,飞远飞近地跟我们打招呼,你想让它怎样飞呢?生:从远处向我们飞来,,,,,,

师:这个注意真不错,我们来试试看

四,体验歌曲

1,初听

师:现在你觉得它是怎样一只小杜鹃?

生:活泼的,可爱的,,,,,,

老师带来一首关于小杜鹃的歌,请你仔细听听看,在歌曲中,小杜鹃每一次的叫声都是一样的吗?在哪一句发生了变化呢?

2,交流问题

师:小杜鹃的叫声有变化吗?

生:。。。。。

师:最后一句连叫了2声“咕咕”,你们听的真仔细。

3,师范唱,生配合

师:请你为老师的表演配上小杜鹃清脆的叫声

(师表演唱,生接唱)

五,学唱歌曲

1,师生接唱,生唱咕咕

师:我们配合的真不错,再让老师听听看你们能唱出小杜鹃清脆的歌声吗?老师唱歌词,你们唱咕咕

(重点练习最后一句两个咕咕,都要有弹性)慢处理

师:小杜鹃最后飞到哪里去了?生:(远方)

师:飞到远方,声音会越来越,,,,

生:轻,

练习最后一句配合后,再来一遍

2,师生接唱,生唱歌词(解决前奏)

师:(听听前奏是怎样的)现在老师邀请同学们来唱歌词,老师来唱“咕咕”,不过在你们唱歌词之前,我先请你仔细听一听老师的前奏,听听看在哪里要接进来,眼睛看着老师

听出来了吗,当我弹到53时,就是要提醒你们,要做准备了,轻轻换一口气,马上接进来,我要表扬XX,坐的挺,眼睛看老师,我们一起轻轻试试看

配合一遍,现在请同学们眼睛看大屏幕,我们的配合要开始了,“咕咕”老师来唱,准备好,

看清楚歌词,再来一遍,

3,解决难句25671

你们很聪明,听了几遍就会唱了,让我们来看一看歌谱中的这一句,你认识这几个音吗?它跟我们以前学过的567有什么区别?

生,,,

师:我们来唱一唱这几个音

师:我们来唱一唱这一句谱子

大家把课本打开到第8页,今天我们就再来认识认识这只小杜鹃。这次他是从那个国家飞来的!奥地利飞来的:板书:顽皮的杜鹃。

(设计意图:了解音乐的特点。)

4、为什么说他顽皮呢?让我们来仔细感受,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播放视频)(她先不理我,后来又主动的接近我)

(设计意图:仔细关注歌词。为后面的演唱打好基础。)

5、师:除了这些,我们还了解到杜鹃喜欢栖居在开阔的林地,特别是近水的地方,它的叫声是,(咕咕)常在清晨不停地鸣叫,鸣声好似“咕咕-咕咕”,“古咕咕”,所以也叫做布谷鸟,声音响亮,可传到数里之外。特别的动听。

6、师:听一听,跟着音乐的节奏轻轻摇动你的身体,听到杜鹃鸟的歌唱声就来拍手伴奏,好不好?(师范唱)

7、师:现在让我们也变成一只只可爱的杜鹃鸟,飞到美丽的大森林,躲在树丛的后面,听到歌唱声,就把我们的小脑袋探出来演唱,好吗?我们可以把双手当作树丛。(师范唱)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顽皮的感觉做出来,并且创设快乐的氛围。)

8、师:杜鹃鸟在每个乐句的最后叫了几声?两声。它的歌唱声有高低变化吗?(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音的高低。)

9、你能用动作表示这种高低变化吗?(边唱边表现)(播放范唱)

10、师:小杜鹃的叫声是由哪两个高低不同的音组成的呢?小杜鹃给我们刁来了,(课件)老师出示手号,sol、mi。来,跟着老师来唱一遍。(弹琴)一组一遍。11,把歌词加上再唱一遍,我要听听看这一句唱的是不是有进步?

你们的进步真大!

六,完整演唱

1,师表演范唱,揭题

师:现在你觉得它是怎样一只小杜鹃呢?

生:,,,,

师:听老师完整地唱完这首歌,你就有答案了,在我唱歌的时候,请你们为我的歌声加上小杜鹃的叫声

生:顽皮

揭题

接下来我们做一个小游戏,名字就叫顽皮的杜鹃

2,游戏

老师先来扮演这只顽皮的小杜鹃,我来唱这首歌,我飞到哪一组,那么这一组的小朋友就加上动作唱“咕咕”,

可用动作提示,“加上动作”“动作真美”“真整齐”(唱完后要评价)接下来轮到哪一组,请哪一组起立演唱。

3,请学生来扮演杜鹃,

师:谁想来做这只顽皮的小杜鹃?我先请的是,,,因为她在刚才的活动中表现最投入,歌声最美,等间奏的时候,请你像老师一样,选出一个歌声最美的小杜鹃来,

全体唱歌,小杜鹃飞到哪一组,哪一组起立唱咕咕

七,小结:你看,顽皮的小杜鹃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这么多的乐趣,它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保护我们的好朋友,鸟类,跟他们和睦相处。下次当你走到美丽的大自然中,如果遇到了顽皮的小杜鹃,别忘了用歌声去跟它们打打招呼。

八,下课

地球的运动教案

地球的运动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得出并记住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公转的轨道、方向和周期;通过观察讨论理解昼夜更替的原因;通过观察讨论知道地轴倾斜的方向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2.初步学会运用地球仪和太阳模型演示地球的自转,并说明昼夜更替现象;初步学会运用地球公转轨道仪演示地球的公转,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了解四季变化的原因。 3.通过观察地球的运动,初步了解许多地理现象都与地球的运动有关,说明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点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及周期,公转的轨道。 教学难点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哪条纬线? (2)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穿过地心的轴叫什么? 学生回答。 【导入新课】前几节课,我们从静态角度认识了地球。事实上,地球如同宇宙中的所有物质一样,一刻不停地运动着。你知道地球运动有哪两种基本形式吗?这节课我们就来通过观察和讨论,从动态龟度去认识地球。 【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和昼夜更替

首先向同学们介绍每组桌前放置的地球仪和有支座的小红球。 地球仪底座上有一运动开关。地球仪的外面有一个黑白两色玻璃罩,白色的代表昼半球,是向着太阳的;黑色的代表夜半球,是背着太阳的。比地球仪要小得多的小红球代表太阳,当然实际中的太阳要比地球大得多。 观察讨论一: 1.地球沿什么方向绕地轴自转?自转一周是多长时间?在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是呈逆时针方向旋转?若在南极上空俯视呢? 2.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假定它是静止的,地球表面向着太阳的一面和背着太阳的一面各有什么现象?而地球自转又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呢? 学生观察、讨论。 【教师指导】使每个同学都亲自动手,学会操作、演示、使用,并得出结论。 【教师小结】(边演示)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自转,自转一周是一天。在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地球自转时,地球表面转到向着太阳的一面就是白昼,转到背着太阳的一面就是黑夜,由此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日复一日,日有昼夜更替,这是地球自转的结果。年复一年,年有春、夏、秋、冬四季变化,你能说出这又是什么原因吗? 【板书】二、地球的公转和四季变化 现在我继续向同学们介绍你们桌前的仪器——地球公转轨道仪。它由地球仪、公转轨道、小红球代表的太阳三部分组成。刚才我们已经介绍过一些,请同学们再看地球仪的底座上和公转轨道仪上都分别对应有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的名称,地球仪上白色玻璃罩的中心有一个红点代表太阳直射点。 观察讨论二: 1.地球公转和自转的方向一样吗?公转一周是多长时间?公转的轨道是什么形状? 2.地球公转时,地轴是直着身子还是斜着身子?倾斜方向有无变化?地轴沿北极方向指向哪颗星学生演示、观察、讨论。 【教师小结】(边演示)地球公转方向也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为一年,公转轨道形状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形。无论是自转或公转,地轴总是倾斜的,且方向不变,永远指向北极星那么地球在绕太阳公转过程中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呢?我们一起看投影。 观察讨论三: 1.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时,太阳分别直射哪条纬线?

顽皮的杜鹃》教学设计

《顽皮的杜鹃》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猜猜、听听,唱唱,找找、感受音乐形象,激发对杜鹃的喜爱之情。 2、游戏情境中参与音乐,掌握歌唱技能,认识低音的 5 6 7,并能轻松地学唱曲谱。 3、通过聆听,比较,感受音乐要素在塑造音乐形象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参与音乐,感受音乐形象,学唱歌曲《顽皮的杜鹃》。教学难点:音乐要素在歌曲中的理解和表现。 教学方法:对比法情境法游戏法等 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教学课件、录音机。 教学流程: 猜杜鹃——听杜鹃——唱杜鹃——吹杜鹃 一、猜杜鹃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神秘的朋友,它的歌声很美,许多世界名曲里都有它的歌声。现在,就让我们来听一首世界名曲,猜一猜它到底是谁? 播放:圣.桑的《森林深处的杜鹃》片段 师:你听到了什么的叫声?师:杜鹃藏在哪里?生:藏在森林里,可怕的地方,幽静的地方…… 师:这是一只怎么样的杜鹃?你为什么这样认为?生:孤独的,自由的,害怕的… 二听杜鹃 1、有一只小杜娟飞出了森林到了我们身边,你听它的心情怎么样?(聆听《顽皮的杜鹃》 2、和森林中的杜鹃相比怎么样?让学生从情绪,速度等各个方面自由讨论,感受到音乐要素不同,音乐形象就不同。 3、再听《顽皮的杜鹃》师:你听到杜鹃的叫声了吗?它是怎么样叫的?叫了几声?师生一起听着伴奏音乐数一数。(一共 6 声,最后一声连着叫两次。)(设计意图: 1、带着要求聆听,避免盲目性,又能熟悉歌曲。2、为下面的游戏做准备。) 4、游戏:扮演杜鹃。师生接唱:学生藏起来,唱“咕咕”的时候探出脑袋要唱出欢快之情。眉毛抬起来,眼带微笑。(设计意图:1、学生以参与的形式听音乐,会更有趣,对旋律的记忆会深刻。2、在情境中玩玩,动动,唱唱,既解决了歌曲的难点,完成了发声练习。) 三、唱杜鹃学唱歌曲(下面我们把顽皮的小杜鹃请到课堂上来。) 1、按节奏读歌词。要求“咕咕”的地方要读的读得欢快,顽皮。 2、唱旋律。学生歌唱过程中出现的音准,节拍感等细微问题,及早发现及早解决。 3、唱歌词。学生轻声填唱歌词,教师画出简笔画。女生唱歌词,男生唱“咕咕”加上动作。(设计意图:1、学生觉得以捉迷藏的方式来唱很新鲜,有趣,于是枯燥的唱谱也变得好玩的了。2、本首乐曲的旋律多处重复,适合接唱,而且难点前面部分已经解决,所以学生唱谱子不难而且有趣。) 4、歌曲处理: 1)处理歌曲的结尾引导学生说出:应该渐慢,渐弱。并用歌声来表现。 2)处理歌声简单了解奥地利师:你们知道这杜鹃来自哪里吗?(这是奥地利童谣)师:奥地利不只环境优美,还是音乐之乡,那里有着许许多多世界著名的音乐家,比如:莫扎特,舒伯特等等。那里的孩子歌声也特别美,童声合唱还是他们国家的国宝呢。奥地利的杜鹃在这样的陶冶下,歌声也特别清脆动听。让我们做出最端正的唱歌姿势,拿出最美的歌声,来唱一唱这首歌曲。

粤教版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课时作业:1王维诗四首

第一单元第1课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对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野老 ..与人争席罢野老:农夫,这里指作者自己 B.罟师 ..荡桨向临圻罟师:渔人,这里指船夫 C.草枯鹰眼疾.疾:快,锐利 D.山中习静 ..观朝槿习静:习惯安静 【★★答案★★】D 【解析】习静:静修的意思,如静坐、坐禅之类的。 2.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王维,字摩诘,曾任尚书右丞,有《王右丞集》,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诗风空灵、典雅,极富诗情画意。 B.“野老与人争席罢”典出《庄子·杂篇》,杨朱去从老子学道,路上旅舍主人欢迎他,客人都给他让座;学成归来,旅客们却不再让座,而与他“争席”,说明杨朱仍未得道,心机太重。 C.“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细柳营”本是汉代周亚夫屯兵之地,借用此地名,多了一重意味,意在表现狩猎主人公亦具名将之风度,与其前面射猎的意气风发、飒爽英姿相呼应。 D.“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典出《北史·斛律光传》,史载北齐斛律光狩猎时,射中一雕,称“射雕手”。此言“射雕处”,有暗示将军的膂力强、箭法高之意。 【★★答案★★】B 【解析】说明杨朱已得自然之道,与人们没有隔膜了。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为了教育学生健康成长,我们与中声街居委会密切配合,狠抓了校外教育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 B.公司董事会把他吸收到领导班子里来,让他担任副总经理职务,是经过仔细、严格的考验和研究的。 C.7月底建成的国外动物卫生信息系统能够动态监视国外动物疫情,科学评估进口动物和动物产品传入疫病的风险。 D.不少研究鲁迅先生的资料表明:鲁迅先生越到晚年,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奋斗的思想就越来越更加明确,更加坚定。 【★★答案★★】C 【解析】A.句式杂糅,把“为了教育学生健康成长”改为“为了让学生健康成长”或“为

地球的运动教案示例123课时

地球的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基本规律。 2.理解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 3.初步了解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知识。 4.知道地球公转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变化。 5.知道五带的界线及各自的特点。 能力目标 1.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能用简单的工具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3.能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4.初步学会绘制简略的地球公转示意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和动手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地球运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上的物质是运动变化的,探索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必须用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无神论教育。 ●教学重点 1.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 2.地球公转和四季变化、五带的划分。 ●教学难点 1.实例解释时差现象。 2.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 ●教学方法 演示、分析、写结论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1.地球仪和手电筒等。 2.绘制有关投影片及教具。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规律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 第二课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季节变化 第三课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五带划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方法1 播放“地球运动”录像导入。 方法 2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是毛泽东主席七律《送瘟神》中的诗句。人坐在地球上不动,为什么会日行八万里呢?原来地球不是固定不动的,而是始终在运动着。赤道的周长约4万千米,在赤道上每天随地球自转一周正好是八万里。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地球是怎样运动的及其产生的现象。 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讲授新课] 设问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呢?请同学们先看一个演示,大家要注意仔细观察。 演示教师用三球仪演示地球的运动。(如没有三球仪,教师可在讲桌中假设一个太阳,用地球仪进行演示) 提问从刚才的演示中同学们观察到地球的运动有哪两种形式? 生答一是围绕地轴自转,二是围绕太阳公转。 过渡大家说的很好,下面我们就共同来看看地球在自转和公转的过程中有哪些规律。 板书一、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 活动 1.投影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比较表(见板书设计),并指导学生画到笔记本上。

《顽皮的杜鹃》教学设计教程文件

《顽皮的杜鹃》教学 设计

《顽皮的杜鹃》教学设计 柯城区航埠小学郑晟 【教材分析】 《顽皮的杜鹃》是人音版第六册第二课的表演唱歌曲。这是一首旋律优美、词意简练、节奏活泼欢快,音乐形象鲜明生动的奥地利童谣。歌曲用了较多的中跳和小跳音程,鲜明的刻画了小朋友在春天到来的时候,在景色优美的郊外游玩,聆听着美妙动听的杜鹃鸟的歌声,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奔跑和游戏的情境。“5 3”音调模拟了杜鹃的鸣叫声,并对应的穿插在歌曲当中,使音乐主题形象更加逼真、富有意境,第三乐句和第二乐句的重复,给歌曲增添了不少诙谐,生动地表现了孩童在大自然中与顽皮的杜鹃嬉戏玩耍的情景,充满了童趣。歌曲最后在杜鹃的欢唱声中结束,让我们仿佛致身于春天的山谷,感受初春的气息,聆听杜鹃的歌声,在青翠的山谷间回荡不息。 【教学目标】 1.在学唱歌曲《顽皮的杜鹃》过程中,感受歌曲的音乐情绪以及小杜鹃活泼可爱的音乐形象,和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2.运用感受、体验、听唱及师生互动的方式,学习用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用歌表演的形式进一步展现音乐形象。 3.初步学唱歌曲《顽皮的杜鹃》,掌握顿音记号和呼吸记号,学习用顿音和连音对比的方法,来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

正确运用顿音的方法,表现曲中杜鹃欢快的歌声; 【教学难点】 初步掌握弱起节奏,运用断连和不同的力度来表现杜鹃活泼可爱的杜鹃的音乐形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小乐器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春天的歌》乐曲声中律动进教室 导入语:我们歌唱春天,春天里阳光明媚,花儿开了,鸟儿飞来了,今天有这样一只小鸟飞来了,它的歌声很美,许多世界名曲里都有它的歌声,下面我们来听一些与之有关的乐曲,请大家猜一猜它是谁? ◆听《杜鹃圆舞曲》 ◆听《顽皮的杜鹃》伴奏曲 ◆师:你能听出来吗? ◆哪一首乐曲中有杜鹃的歌声?她是怎样唱的,能模仿几句吗? 二.学习歌唱部分 1.设疑导入、听赏歌曲: 教师表演并范唱歌曲

高中地理 1.3地球的运动最新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1.3 地球的运动 1.3.1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 2.了解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速度和周期。 3.使学生能够看懂“恒星日和太阳日示意图”,说出两者的差异及其原因 二、能力目标 学会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现象,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教学重点】 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规律。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看懂“恒星日和太阳日示意图”,说出两者的差异及其原因 【教学媒体教具】 投影片、投影仪、吹塑圆片一个(圆片上系一红绳)、地球仪、彩色墨水、滴管、椭球仪、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纸模型。 教学过程 【设疑引入】毛泽东主席有一句著名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这种说法是否科学呢?我们的夏半年和冬半年是否相等呢? 【学生回答】是 【总结讲解】我认为这种说法要辨证的去对待,若位于赤道地区,说法很科学,但对于我们这个地区而言却不是很科学,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的夏半年和冬半年并不完全相等。这些主要是由于地球的运动造成的,这节课我们就解决这些问题。 【板书】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第一课时: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过渡】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两种形式,下面我们逐一学习。 【板书】一、地球的自转 1.方向 【提问】教室的东西南北方向。 【学生回答】略。 【演示】教师转动地球仪。 【提问】描述自转的方向。 【学生回答】略。 【演示】转换地球仪的观察角度,分别从北极和南极上方观察转动的地球仪。 【提问】描述从北极看和南极看到的地球自转状态。

【学生回答】略。 【板书】 记忆方法:右手——四指半握,大拇指代表 地轴指向北极星,四指为自转方向 【提问】 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 【学生回答】略。 【演示】 地球仪自转。 【提问】 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怎样知道地球自转了一周?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呢? 【学生回答】略。 【过渡】 刚才同学回答的很好,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随观测参照物的不同而不同。我们一般以太阳和天空中的恒星为参照物,相应的周期我们分别称之为太阳日和恒星日。 【演示和讲解】运用“太阳日和恒星日”(课本第13页)投影片分析“恒星日与太阳日图”中 注意交代:恒星(除太阳外)距离地 很遥远,不论地球公转到何处,所 到的恒星方位几乎不变 【同时用吹塑片演示】 (1)在黑板上框按一图钉代表太阳S ,将一个吹塑片上的红绳固定,让该吹塑片如课本插图中的E 1状态,在吹塑片和绳的交点上作记号P ,在黑板上描出红绳和地球的位置; (2)让该吹塑片以P 为参考点自转并绕日公转到E 2位置,作图。在黑板上用虚线连接太阳和E 2,P 点未在此线上,说明以太阳为参考点时,地球还未自转一周。在黑板上做E 2到P 的延长线,此线的上方为遥远的宇宙中的一颗恒星H ,该线与SPE 1线平行,以该恒星为参考点,则说明地球自转了一周。 (3)要保证以太阳为参考点的自转一周,地球必须继续向前公转到E 3点,使S 、P 、E 3三点一线。从图中可以看出,一个太阳日比一个恒星日多转出一个角度SE 3H 。 结论: 恒星日23h56 '4''(3600)——自转的真正周期 太阳日24h(360059')——昼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顽皮的杜鹃》人音版

《顽皮的杜鹃》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运用顿音与连音对比的方法,掌握顿音记号,认识低音的 5 6 7,并能轻松地学唱曲谱。 2.运用感受、体验、听唱及师生互动的方式,感受音乐情绪,学习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 3.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感受小杜鹃活泼可爱的音乐形象,表达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点:正确运用顿音的方法,展现小杜鹃欢快的声音。 三、教学难点:运用断连和不同的力度来表现杜鹃活泼可爱的音乐形象。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欣赏视频《报春》,模仿小鸟飞翔做简单律动。 师:春天来了,为我们报春的是哪一种小鸟? 生:杜鹃鸟 师:杜鹃鸟的叫声清脆悦耳,下面我们一起来模仿一下。 (二)发声练习 1.跟琴发声 用电子琴来模仿一下杜鹃的叫声,再用另外一组音来模仿一下声音。 考一考你们,我用31咕咕,你用53咕咕回答。 2.合作发声 我们把低音看做杜鹃妈妈,高音看做杜鹃宝宝,下面我们来合作一下。 老师来当杜鹃妈妈,找一找杜鹃宝宝,找不到了,叫一叫它吧。大家听一听刚才我们唱的和第一次有什么不一样了?生回答为了把它们区分开来,我们在乐谱上记录的时候就用了不同的符号。 第一组用了连音线,让音乐圆滑,并且尾音拖长了,我们合作一下。 第二组我们用了顿音记号,让声音短促、利落,我们合作一下。小杜鹃啊,有时候非常调皮,杜鹃妈妈找了很久也没找到。而小杜鹃它看见妈妈了,却还

东躲躲西藏藏,它跟妈妈玩起了捉迷藏。刚才哪一种更能表现出小杜鹃的顽皮呢?(第二种)我们再来合作一下,妈妈找你们,你们来捉迷藏。 3.引入歌曲 现在妈妈找到你们了,要给你一点小小的惩罚,出点难题。手比划一,就唱一遍咕咕。手比划二,就唱两遍咕咕……看来杜鹃妈妈难不倒你们,现在来了一个小朋友,他来给大家出出难题。 老师来模仿那个小朋友唱歌,然后比划手势你们来接,注意力集中哦。 (师唱歌词生唱咕咕) 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就合作了一首奥地利童谣《顽皮的杜鹃》下面让我们来完整地听一听这首歌曲,听的过程中数一数小杜鹃一共叫了几次? (板书题目顽皮的杜鹃) (三)学唱歌曲 1.初听歌曲:小杜鹃一共叫了7次。 2.再听歌曲:把你听到的叫声随音乐唱出来。 3.熟悉歌词:看看你能不能听出来,小朋友都去哪些地方寻找小杜鹃了呢? 4.接唱旋律:师生合作,用歌声捉迷藏。 (设计意图:学生觉得这样的方式来唱很新鲜,有趣,于是枯燥记歌词也变得好玩了。) 5.听音乐小声跟唱歌曲。 6.跟琴模唱歌曲。 (四)学习小钟琴 1.学习5、3两个音符,练习弹奏小钟琴上的5、3两个音符。听音乐在“咕咕”处,用小钟琴的敲击声去模仿小杜鹃的叫声。 2.复习1、2、3、4、5、6、7基本音符,小钟琴练习:12|34|56|7-|76|54|32|1-|| 3.学习新音符低音音符5、6、7。学生自主在小钟琴上寻找这三个低音音符。 4.低音音符5、6、7与1、2、3、4、5、6、7比较音高位置,确定他们的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教案人教版

《地球的运动》教案(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周期、方向;知道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 2、初步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昼夜更替现象;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工具演示地球公转,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介绍地球运动的形式和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通过讲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地球自转、公转运动的基本特点及其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教学准备】 地球仪、手电筒。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喜欢看姚明打篮球的同学请举手,哟!这么多球迷哇!你们是否有这样的感受:我们有时想看姚明在美国纽约的一场下午比赛现场实况转播,常常是等到晚上三四点钟呢?为什么两地的时间不一样?我们刚开学的时候,多数同学穿的是短袖,现在多数同学已穿长袖长裤了,而且每下一场雨我们就感觉一天比一天冷了?要回答这些问题,就与我们今天学习的地理知识有关了。 讲授新课: 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1、绕转中心、方向、周期 教师:演示转动地球仪,并提问。 (1)地球怎样自转?(绕地轴不停地旋转) (2)观察并描述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教师:板图讲解不同的投影图地球自转方向的表示

学生同桌的两位同学演示地球的自转。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拨动地球仪的方向一定要自西向东(逆时针)。 (3)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每小时转多少度?(24小时,15°) 教师:我们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在转动? 学生:讨论、回答。 (4)昼夜的形成 教师:演示并讲解,教师用手电筒做光源,照射到地球仪上。让学生观察有什么现象产生? 学生:地球仪一半亮,一半暗。 教师:为什么?如果地球仪是透明的,结果怎样? 学生:答略 教师:同样的道理,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因此,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我们叫它昼半球;未被照亮的半球是黑夜,我们叫它夜半球,昼夜就是这样形成的。 板书:2、昼夜产生的原因――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承转:地球不停的自转会产生什么现象呢? 板书:3、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师接着上面昼夜形成的演示进行:教师用手电筒照射自转的地球仪,并让学生仔细观察会产生什么现象?

小学音乐《顽皮的杜鹃》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我们的朋友——《顽皮的杜鹃》 顽皮的杜鹃 【教材分析】 《顽皮的杜鹃》是一首曲调优美,音乐形象鲜明的奥地利童谣。歌曲以轻快活泼的节奏和清新流畅的旋律,生动地表现了孩童在大自然中与顽皮的杜鹃嬉戏玩耍的情景。“5 3”的音调模拟了杜鹃的欢叫声并呼应式的穿插在全曲中,使音乐形象更为逼真,富有意境。时起时伏的旋律把杜鹃和孩子们相互嬉戏玩耍的情景描绘的栩栩如生。最后在杜鹃的欢叫声中结束全曲,让人们感受到杜鹃声在青山翠谷间回荡不息。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聆听、模仿、演唱杜鹃的叫声过程中,逐步感受音乐形象,激发对杜鹃的喜爱之情。 2、能用优美、活泼的歌声表演歌曲《顽皮的杜鹃》。 3、在情境中参与音乐,掌握歌唱技能,认识低音的5 6 7,并能轻松的学唱曲谱。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参与音乐,感受音乐形象,认识顿音记号和低音5 6 7,学唱歌曲《顽皮的杜鹃》。 【教学难点】曲谱的准确演唱及简单二声部歌唱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律动进教室(音乐为歌曲伴奏),师生站定。 师:你们真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欢迎你们跟王老师一起走进今天的音乐课堂,希望通过这节课,王老师能跟你们成为朋友,做好上课的准备了吗?(师生问好) 2、师:褪去冬天厚厚的绒装,我们跟随春姑娘的脚步走进了多姿多彩的春天,春风吹绿了柳梢,春雨滋润了大地,春雷唤醒了麦苗,当你忍不住闻花香、禁不住与柳梢握小手时,有这样一位朋友也紧随春姑娘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伴着歌曲音乐浏览春的图片,最后定个于杜鹃鸟) 导出:它有一个你们熟悉的名字:布谷鸟(出现在图片上),布谷学名杜鹃(贴板书图杜鹃)。每当春回大地时,我们都能听到杜鹃深情的呼唤,它们也成了春天的重要象征之一。 二、歌曲新授 1、初听歌曲,感受情绪 师:孩子们,快来听一听今天来的这只杜鹃是可爱的、温柔的、还是顽皮的杜鹃呢?(初听音乐)生1:···,生2···,生3···(适时评价,你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你是个有主见的孩子···) 师:有的同学认为它是可爱的、有同学认为它是温柔的,更多的同学认为它是顽皮的(边说边贴板书图)。 2、模唱“咕咕”,激发兴趣 师:这只顽皮的杜鹃呀跟我们玩起了捉迷藏,让我们寻着它的啼叫声找找它的身影吧!(二听歌曲)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节的内容是有两大部分组成,其一是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其二是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地球运动的特点是一个重要的基础理论,是引导学生理解昼夜长短变化、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的关键,对于认识和学习地理后续知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都有着重要意义。 学生分析:但这节内容又涉及了很多学科的知识,综合性很强,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要求较高,内容涉及的空间概念又较多,很难直接感知,会使学生感到抽象,对于刚从小学毕业的初中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相当低,在学习时会感到很困难,不容易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应该积极运用一些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观念、方向和周期;了解公转运动的特征、公转中二分二至的时间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地理意义 2、通过演示地球运动和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动手、读图分析能力;和生活实际相联系,解释昼夜更替、四季变化等自然现象。 重点和难点: 重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

2、五带的名称和界限 3、公转的特征、二分二至的时间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4、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难点:1、自转产生的地方时差。 2、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3、四季的形成 4、五带的特征 教学准备:地球仪、手电筒、地球运行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寒来暑往的四季变化,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自然现象。那么大家知道这些现象的形成原因吗?学习本节内容后,同学们就能找到答案了。看课件,从图上可以看到地球在运动,他的运动方式是自转和公转。 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一)、自传运动规律 1、概念 2、方向 3、周期 演示: 教师用手轻轻转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自转。

顽皮的杜鹃教案设计

《顽皮的杜鹃》音乐教案 【教材】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 【年级】三年级 【课时】第一课时 【学校】白龙江小学 【执教】李彤 【教材分析】 《顽皮的杜鹃》是人民音版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第六册第二课的表演唱歌曲。这是一首旋律优美、词意简练、节奏活泼欢快,音乐形象鲜明生动的奥地利童谣。歌曲用了较多的中跳和小跳音程,鲜明的刻画了小朋友在春天到来的时候,在景色优美的郊外游玩,聆听着美妙动听的杜鹃鸟的歌声,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奔跑和游戏的情境。“5 3”音调模拟了杜鹃的鸣叫声,并对应的穿插在歌曲当中,使音乐主题形象更加逼真、富有意境,第三乐句和第二乐句的重复,给歌曲增添了不少诙谐,生动地表现了孩童在大自然中与顽皮的杜鹃嬉戏玩耍的情景,充满了童趣。歌曲最后在杜鹃的欢唱声中结束,让我们仿佛致身于春天的山谷,感受初春的气息,聆听杜鹃的歌声,在青翠的山谷间回荡不息。 【教学目标】 1.在学唱歌曲《顽皮的杜鹃》过程中,感受歌曲的音乐情绪以及小杜鹃活泼可爱的音乐形象,和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2.运用感受、体验、听唱及师生互动的方式,学习用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用歌表演的形式进一步展现音乐形象。 3.初步学唱歌曲《顽皮的杜鹃》,掌握顿音记号和呼吸记号,学习用顿音和连音对比的方法,来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 正确运用顿音的方法,表现曲中杜鹃欢快的歌声; 【教学难点】 初步掌握弱起节奏,运用断连和不同的力度来表现杜鹃活泼可爱的杜鹃的音乐形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小乐器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生问好:《早上好!》 2. 复习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 视唱这首歌曲的前半段旋律 3. 情景导入:我们歌唱春天,春天里阳光明媚,花儿开了,鸟儿飞来了,今天有这样一只小鸟飞来了,它的歌声很美,许多世界名曲里都有它的歌声,下面我们就走进茂密的大森林来听一听它们的演唱,请大家猜一猜它是谁?(播放课件) ◆ 听 《森林深处的杜鹃》 ◆ 介绍管弦乐曲《森林深处的杜鹃》,选自法国作曲家圣-桑的《动物狂欢 节》,作曲家用漫画式的笔调,惟妙惟肖地表现了标题内容。 ◆ 再听《森林深处的杜鹃》当学生听到杜鹃的叫声时请起立模仿 ◆ 引导学生用柯达伊手势表示并唱出:5 5 1 3 5 3 1 4 2 4 2 1 3 5 6 7 1 ◆ 旋律视唱: 二.学习歌唱部分 1.聆听范唱歌曲 思考:杜鹃的神态什么样?用怎样的心情来歌唱的?(顽皮、活泼、可爱的的杜鹃。。。。。。轻松、快乐的心情 )

顽皮的杜鹃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案

顽皮的杜鹃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案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第三课我们的朋友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认识低音掌握的八个音的音高与唱名。唱好《顽皮的杜鹃》、《我心爱的小马车》,并试用八个音即兴创作4小节曲调,唱自己的歌。情感目标:天上飞的杜鹃,地上跑的马,都是可爱的动物,都是人类的好朋友。在感受、体验以“杜鹃”、“马”为题材的四首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即兴创作表演活动,以表达我们对动物的一片爱心。教学内容聆听1、《森林深处的杜鹃》2、《赛马》表演1、《顽皮的杜鹃》2、《我心爱的小马车》创编与活动1、听辨两音填入括号内2、创作4小节曲调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磁带、教学卡片课时安排第一课时:表演《顽皮的杜鹃》,第二课时聆听《森林深处的杜鹃》;创作4小节曲调。

第三课时:聆听《赛马》;表演《我心爱的小马车》第一课时:一、师生问好二、音高训练1、大二度练习1=c2/41-|3-|2-|4-|3-|5-|4-|6-|5-|7-|6-|1-|7-|2-| 1-||2、辨别两个音的高低师问:老师每组弹奏两个音,你能听出哪个音高?哪个音低吗?1)听辩dosol模唱这两个音dosol|sol-||solsol|do-||2)听辩solre模唱这两个音solre|re-||rere|sol-||3)听辩solmi 模唱这两个音solmi|solmi||4)请你为solmi这两个音加上一种小动物的叫声唱一唱。学生思考自由演唱。(miaomiao;wangwang;guagua;jijizhazha )5)老师来唱一种叫声,你们猜猜这是什么小动物?师唱:咕咕|咕咕||学生回答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唱:0gugugu|gu-00||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和杜鹃有关的歌曲,歌曲的名字叫“顽皮的杜鹃”三、学唱并创编歌曲《顽皮的杜鹃》学唱歌曲:1、完整聆听歌曲,初步感知全曲。请大家完整的听一遍这首歌,边听边想,为什么说这只小杜鹃非常顽皮?学生回答

《顽皮的杜鹃》音乐教案

《顽皮的杜鹃》音乐教案 【教材】选自上海音乐出版社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 【年级】三年级 【课时】第一课时 【学校】古松学校 【执教】王丽莉 【教材分析】 《顽皮的杜鹃》是上音版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第六册第二课的表演唱歌曲。这是一首旋律优美、词意简练、节奏活泼欢快,音乐形象鲜明生动的奥地利童谣。歌曲用了较多的中跳和小跳音程,鲜明的刻画了小朋友在春天到来的时候,在景色优美的郊外游玩,聆听着美妙动听的杜鹃鸟的歌声,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奔跑和游戏的情境。“5 3”音调模拟了杜鹃的鸣叫声,并对应的穿插在歌曲当中,使音乐主题形象更加逼真、富有意境,第三乐句和第二乐句的重复,给歌曲增添了不少诙谐,生动地表现了孩童在大自然中与顽皮的杜鹃嬉戏玩耍的情景,充满了童趣。歌曲最后在杜鹃的欢唱声中结束,让我们仿佛致身于春天的山谷,感受初春的气息,聆听杜鹃的歌声,在青翠的山谷间回荡不息。 【教学目标】 1.在学唱歌曲《顽皮的杜鹃》过程中,感受歌曲的音乐情绪以及小杜鹃活泼可爱的音乐形象,和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2.运用感受、体验、听唱及师生互动的方式,学习用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用歌表演的形式进一步展现音乐形象。 3.初步学唱歌曲《顽皮的杜鹃》,掌握顿音记号和呼吸记号,学习用顿音和连音对比的方法,来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 正确运用顿音的方法,表现曲中杜鹃欢快的歌声; 【教学难点】 初步掌握弱起节奏,运用断连和不同的力度来表现杜鹃活泼可爱的杜鹃的音乐形象。【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小乐器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在《春天的歌》乐曲声中律动进教室 导入语:我们歌唱春天,春天里阳光明媚,花儿开了,鸟儿飞来了,今天有这样一只小鸟飞来了,它的歌声很美,许多世界名曲里都有它的歌声,下面我们来听一些与之有关的乐曲,请大家猜一猜它是谁? ◆听《杜鹃圆舞曲》 ◆听《顽皮的杜鹃》伴奏曲 ◆师:你能听出来吗? ◆哪一首乐曲中有杜鹃的歌声?她是怎样唱的,能模仿几句吗? 2.音阶发声练习 ◆师:这只杜鹃飞舞着、歌唱着。看看它是怎么飞的?听听它是怎样唱的? ◆用手势来表示,并唱出来,(分别用唱名音和“咕咕”发声) (1) (2) 二.学习歌唱部分

18-19 第1单元 1 王维诗四首

1王维诗四首 [预习·夯实基础] [知识梳理] 1.字音识记 (1)蒸藜炊黍.()(2)啭.黄鹂() (3)芙蓉.() (4)红萼.() (5)风劲.() (6)罟.师() 【答案】(1)shǔ(2)zhuàn(3)rónɡ(4)è(5)jìnɡ(6)ɡǔ 2.词语释义 (1)蒸藜炊黍饷.东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罟师.荡桨向临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用酒食等款待,此指送饭(2)渔人,这里指船夫 3.名句背诵 (1)________,阴阴夏木啭黄鹂。 (2)________,纷纷开且落。 (3)________,江南江北送君归。 (4)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答案】(1)漠漠水田飞白鹭(2)涧户寂无人(3)惟有相思似春色(4)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作者名片] “诗中有画”的诗佛——王维 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 后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开元 九年(721) 登进士第,任太乐丞,开始了仕宦生涯。34岁那年,

赴洛阳,献诗中书令张九龄,张九龄执政后擢为右拾遗。天宝十一载(752) 任吏部郎中,迁给事中。安史叛军陷两京时,被叛军俘虏迫受伪职。晚年时无意仕进,常以禅诵为事,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于上元二年卒于辋川别业。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之一,与孟浩然齐名,世称“王孟”。他笔下的山水景物特具神韵,略事渲染而意境悠长,色彩鲜明优美,极有画意。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多才多艺,诗歌之外兼善散文、音乐、书法、绘画,尤以绘画见长,被推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著有《王右丞集》,今存诗400首。 [探究·精研文本] 积雨辋川庄作 [背景介绍] 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后。当时,社会急剧变化,朝政日非,王维不再积极出仕,而是亦官亦隐。他隐居辋川,啸咏山林,笃志奉佛。辋川庄,在今陕西蓝田西南十余公里处的辋川山谷中。 [文脉梳理] 《积雨辋 川庄作》 [文本深读] 1.首联“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中哪个字用得最好?请简要分析。

音乐教案-《顽皮的杜鹃》

音乐教案-《顽皮的杜鹃》 音乐教案-《顽皮的杜鹃》音乐教案-《顽皮的杜鹃》课题 第二课《可爱的动物》 教学内容 《顽皮的杜鹃》 教学目标 这首乐曲是一首曲调优美,词意简练、音乐形象鲜明的童谣。在杜鹃的欢叫声中结束全曲,让人们感受到杜鹃声声地在山翠谷之中回荡不息。 教学重难点 唱准“5、6、7、1、2、3、4、5”八个音。 教具、学具准备 手风琴 设计意图 教学环节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特色设计 音阶的学习

鼓励学生视唱

1.复习已学过的音高,注意唱准,尤其是两音的音准。 2.讲解低音点,在记谱中,除了从八音外,还有低音区的音,简谱中用音符下面加点来表示,如“5 6 7”的低音就用来表示。教师示范“5 6 7”的柯尔文 手势。 3.唱准八个音,同样要注意唱准。学生边唱边打手势。 4.出示《顽皮的杜鹃》前4小节曲谱,让学生视唱: 5.在能准确视唱前4小节的基础上,再加4小节: 谁能以最短的时间,唱的最准确,说明他的音乐能力最棒! 6.听辨训练:听出乐句的重复部分及出现最多的两个音是什么

音?在什么时候出现?(教师弹奏全曲。) 7.视唱全曲。表扬能完整地唱全曲的学生。 8.学唱歌曲。注意唱“咕咕”时要短促、跳跃,想像就是杜鹃在歌唱。 9.用口风琴找到1=F的“5 3 1”三音,按课本中的要求吹奏 10.以三人为一组进行即兴表演。甲为歌曲主人翁“我”,边唱边表演。乙为杜鹃鸟,在规定时间内唱。丙为口风琴伴奏(伴奏可以两人也可以一人)。 在老师的指导下唱音阶,并注意“4、7”两个音。 根据教师的板书了解、认识低音点和低音点的作用,看老师的柯尔文手势视唱乐谱。 看着书,学生视唱前4小节。

地球的运动教案设计

地球的运动教案设计 Teaching plan design of earth movement

地球的运动教案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地理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 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本教案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 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地球的运动(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公转,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②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照射情况的 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根据课标要求:学会运用地球仪的基本技能。并能用事实说 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③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用地球运行仪演示地球的公转过程,让学生了解地球自 转的基本知识,并能解释地球公转运动所产生的一些现象。 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做出 判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判断。 ①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着的,地球上许多地理现

象都同地球的运动有关,从而对学生进行唯物论与无神论的教育。 ②使学生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地球公转运动的基本特点及公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 四季的形成。四季的形成,具有空间动态变化的特点,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要充分利用现有教具,找出重点、难点,并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让学生从观察入手巧妙地突破。层层深入地理解有关地球运动的知识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培养学生能力。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本节的重点难点内容。二是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确定教学要求,讲授知识做到深入浅出,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有已有的知识,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课时安排 1课时。 导入 上节课,我们留了一个问题,地球公转会产生什么现象?本节课,我们重点来研究这个问题。 教学新课 我们继续用地球运行仪来演示地球的公转,在演示的过程中

顽皮的杜鹃教学设计教案

顽皮的杜鹃教学设计教 案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顽皮的杜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顽皮的杜鹃》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6册第2课的表演唱歌曲。这是一首曲调优美、词义简练、音乐形象鲜明的奥地利童谣。歌曲以轻快活泼的节奏和清新流畅的旋律,生动地表现了孩童在大自然中与顽皮的杜鹃嬉戏玩耍的情景,充满童趣。歌曲以4/4拍、宫调式,采用由三个乐句加尾声的一段体结构。第一乐句曲调在“1 3 5 ”上进行,明亮的音调即刻把人们带进了美丽的山林之中,“5 3 ”的音调模拟了杜鹃的欢叫声并呼应式地穿插在全曲之中,使音乐形象更为逼真,富有意境。第三乐句完全重复了第二乐句,时起时伏的旋律把杜鹃和孩童相互嬉戏玩耍的情景描绘得栩栩如生,给歌曲增添了几分诙谐与风趣。最后在杜鹃的欢叫声中结束全曲,让人们感受到杜鹃声在青山翠谷间回荡不息。 教学目标: 1、通过猜猜、听听,唱唱,找找、感受音乐形象,激发对杜鹃的喜爱之情。 2、在游戏情境中参与音乐,掌握歌唱技能,认识低音的5 6 7,并能轻松地学唱曲谱。 3、通过聆听,比较,感受音乐要素在塑造音乐形象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参与音乐,感受音乐形象,学唱歌曲《顽皮的杜鹃》。 教学难点:音乐要素在歌曲中的理解和表现。 教学方法:对比法情境法游戏法等 教学准备:钢琴;剪辑的音乐;杜鹃的头饰、图片; 教学流程:一、猜杜鹃——二、听杜鹃——三、唱杜鹃——四、找杜鹃 一、猜杜鹃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神秘的动物朋友,它的歌声很美,许多世界名曲里都有它的歌声。现在,就让我们来听一听下面几首世界名曲,猜一猜它到底是谁 播放:1亨德尔《杜鹃与夜莺》片段, 师:有没有同学听出来 师:继续听第二首乐曲,这可是它的圆舞曲. 2斯特劳斯的《杜鹃圆舞曲》片段, 3圣.桑的《森林深处的杜鹃》片段 生:杜鹃鸟,布谷鸟 师:杜鹃鸟就是布谷鸟.(出示杜鹃的图片) 刚才三首曲子分别是《杜鹃与夜莺》、《杜鹃圆舞曲》、《森林深处的杜鹃》。 (设计意图:1、以娱乐节目的方式导入,吊足了学生的胃口.学生很安静地去聆听,很积极地想象音乐,去感受音乐,不只丰富了学生的视野,更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2、三首乐曲一首比一首形象鲜明,聆听的过程也是学生不断分析,不断肯定自我判断的过程。) 二.听杜鹃——欣赏《森林深处的杜鹃》和《顽皮的杜鹃》,感受不同的音乐形象.(一)、欣赏《森林深处的杜鹃》 1、师:哪首乐曲中杜鹃的叫声最容易听出来 生:《森林深处的杜鹃》 2、感受音乐形象:

地球的运动教案.doc

地球的运动教案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情况,四季的划分 2.地球的自转方向和周期;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南北回归线的度数;五带的名称和范围 3.昼夜交替的现象,昼夜长短的变化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地球自转时地球上出现昼夜更替现象和地球公转时地球上不同纬度出现昼夜长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德育目标 1.通过地球运动的学习,了解地球上的许多自然现象都与地球的运动有关,而不是神的力量,从而对学生进行唯物论和无神论的教育。 2.通过对地球运动规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唯物主义思想教育。教学重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点以及它们产生的地理现象教学难点四季的形成和变化教学方法地球仪教学用图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处在一刻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中的。地球,作为一个星球也不例外。一方面,地球内部的组成物质在不断地变化运动着,例如火山喷发就是地球内部组成物质变化达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另一方面,地球作为一个整体,也在进行着有规律的运动。大家在前面已经知道了,地球一方面自身在自西而东的在进行着自转运动,另一方面,它还绕着太阳进行着自西而东的公转运动。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地球的自转运动。二.地球的自转和昼夜交替 (看书p9~p10) (板书)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一.地球的自转 1.定义:绕地轴转动 2.方向:自西

而东 3.周期:一天(24小时) 4.昼夜更替现象二.地球的公转 1.定义:绕太阳运动 2.方向:自西而东 3.周期:一年 4.轨道: 椭圆轨道 5.特征:地轴总是倾斜的,与公转轨道平面成66.5°的夹角。 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地轴的指向不变) 6.季节的变化 (师): 地球一直处在不停的有规律的运动之中。对于这一点,过去的人却不是这 么认为的,他们看见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认为地球是静止的,只是这些日 月星辰在运动,并且有人认为这些自然现象是神、是上帝在主宰着的。直 到后来,人们才随着科技的发展,对地球的认识越来越全面、深入,才确定 地球本身运动的结果。更确切的讲,是地球自转运动的结果。345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情况, 四季的划分 2.地球的自转方向和周期;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南北 回归线的度数;五带的名称和范围 3.昼夜交替的现象,昼夜长短的变 化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地球自转时地球上出现昼夜更替现象和地 球公转时地球上不同纬度出现昼夜长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 析能力。德育目标 1.通过地球运动的学习,了解地球上的许多自 然现象都与地球的运动有关,而不是神的力量,从而对学生进行唯物论和 无神论的教育。 2.通过对地球运动规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事物的 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唯物主义思想教育。教学重点地球的自转和 公转的基本特点以及它们产生的地理现象教学难点四季的形成 和变化教学方法地球仪教学用图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世间的 万事万物都是处在一刻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中的。地球,作为一个星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