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三位数乘二位数教案

四年级三位数乘二位数教案
四年级三位数乘二位数教案

四、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第1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51页例1,第51页上的课堂活动1-2题及练习十二第1~2题。

51页例2和议一议,第52页上的课堂活动及练习十二第3题。

教学目标:

1.掌握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口算。

2.探索积的变化规律,促进学生对口算方法的理解。

3.感受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迁移学习能力。

4.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估算。

5.借助已有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6.感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时间:2018年月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教师:同学们,秋天到了,果园里瓜果遍地,景色真美!下面让我们走进丰收的果园,去欣赏秋天的美景!(引导观察单元主题图)教师:从这些图中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回答:有30行苹果树,每行400棵,一共有多少棵苹果树?有桃树647棵,平均每棵收桃48kg。一共可收桃多少千克?

收了231吨脐橙,每吨大约要32个筐装,一共要多少个筐?有500棵梨树,平均每棵收梨25kg,一共可收梨多少千克?

(小黑板一一出示这些问题)

教师:要解决这些问题,你会列式吗?

(学生口答)生活中很多问题都要用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来解决,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板书课题。

二、运用迁移,探究新知

1.教学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1)教学例1。

教师:下面让我们走进例1(指导看图),看一看刚才同学们提到的第一个问题:有30行苹果树,每行400棵,一共有多少棵苹果树?为什么列式为400×30?

学生:因为有30个400棵。

教师:能口算出这道题的答案吗?

学生讨论,引导学生说出多种想法。

比如:

学生1:因为400×3得12个百,就是1200,400×30的得数是400×3的10倍,所以是12000。

学生2:4×3=12,然后再在12后面添3个0,就是12000。

小结:同学们的想法都不错,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后看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多少个0,就在乘得数

的末尾添加几个0。

(2)课堂活动,及时巩固。

教师:请同学们做第77页的口算,答案填在书上,之后抽学生说一说口算过程,集体订正答案!然后教师与学生或者学生与学生之间按课堂活动中的第二题对口令,以达到熟练程度!

2.探索积的变化规律。

教师:从这组算式中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讨论)

教师:请大家观察,5×3变成50×30,因数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第一个因数扩大了10倍,第二个因数也扩大了10倍。

教师:积有什么变化?

学生:积扩大了100倍,也就是10×10=100倍。同法教学从5×3变成500×30的变化规律。

(2)师生共同小结。

(小黑板出示)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就扩大()倍;一个因数扩大10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就扩大()倍。

(3)及时巩固。

根据24×3=72直接写出下列算式的积

240×3= 240×30=

学生口答,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三、尝试运用,巩固提高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二第1题,然后以开火车的形式公布答案,最后选两道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二第2题。

一、观察引入新课

引导观察情境图,让学生说图意:“李叔叔在桃园里摘了91箱桃,每箱能卖198元。”教师:同学们,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丰收的果园。你能估算一下这些桃大约能卖多少个元吗?

教师:怎样估算?

学生:把91看作90,把198看作200,因为200×90=18000,所以桃园大约能卖18000元。

教师:估算一下这些桃园大约能卖多少元,又该怎样列式?

学生1:198×91≈18000(元)

教师板书学生的方法,引导学生说出写结果时要用“≈”,表示这是一个近似值。

小组交流,展开讨论,反馈交流情况。

2.教学“议一议”。

教师:下面我们再来探讨一个问题:

教师:李叔叔在桃园里摘了91箱桃,91箱是数量。

每箱能卖198元(这是单价)。

能卖多少个元(求总价)?

198 × 91≈18000(元)

单价×数量=总价

思考:根据上面乘法算式你能写出两个除法算式吗?试试看:

二、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第52页课堂活动2题。

四、课堂小结(略)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二第3题。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说课稿 张晓凤 一、说教材 《三位数乘两位数》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过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本节课在此基础上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学生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和探索不会感到困难。但是,由于因数数位的增加,计算的难度也会相应的增加,计算中就会出现各种不同和情况,因此,这一课的学习对学生来说也是非常必要的。学好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打好基础。 二、说教法学法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计算教学都是从简单到复杂的,最基础的计算原理和方法支持了这样的发展提高。针对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在教法上,我个人认为,在教学中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启发、引导、设疑等教学手段等方法进行教学。在学法指导上,让学生掌握观察、比较、发现、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 在教学例题时,让学生尝试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鼓励学生自己算。学生已经能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与三位数乘一位数相比,三位数乘两位数需要多乘一步,并把两次的部分积相加。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验,把新旧知识结合在一起,体会计算时的相同点,促进认知同化,完善认知结构。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四、说重点难点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的重点为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为正确规范地计算和书写乘法竖式及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时的进位。

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点及练习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点及课堂练习 知识点: 一、计算基本方法: 1.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因数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1.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再看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加几个0。注意:两个因数的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至少有几个0。 二、每小时(或每分钟等)行的路程叫做速度,行了几小时(或几分钟等)叫做时间,一共行了多长的路叫做路程 速度的表示方法:例如:特快列车速度160千米/小时小学生步行速度60米/分 公式:速度×时间=路程 时间=路程÷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 每件商品的价钱,叫做单价;买了多少,叫做数量;一个用了多少钱,叫做总价。 公式:单价×数量=总价 单价=总价÷数量 数量=总价÷单价 三、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不断变大,积也不断变大。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不断变小,积也不断变小。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以几,积也乘以几。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也除以几。例如:已知8×50=40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6×50=800(50不变,8乘以2变为16,所以积也从400乘以2变为了800) 32×50=1600(50不变,8乘以4变为32,所以积也从400乘以4变为了1600) 8×25=200(8不变,50除以2变为25,所以积也从400除以2变为了200) 小试牛刀: 一、填空。(11×2=22) ⒈自行车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5千米,可以写作:()。 ⒉人步行的速度可达每分钟30米,可以写作:()。 ⒊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可达每秒钟30000千米,可以写作:()。 ⒋()×()=总价,路程÷()=()。 5、400×25的积是()位数,积的末尾有()个0。 6、已知A×B=380,如果A扩大3倍,则积变成();如果B缩小5倍,则积变成()。 二计算题: 176×47= 679 ×13= 220×40= 360 ×25=

小学四年级上-三位数乘二位数

小学四年级上-三位数乘二位数

286 × 25 = 463 × 30 = 856 × 49 = 275 × 55 = 702 × 36 = 183 × 33 = 645 × 91 = 164 × 55 = 106 × 54 = 737 × 64 = 604 × 38 = 464 × 14 = 571 × 13 = 660 × 93 = 205 × 63 = 902 × 93 = 423 × 95 = 152 × 42 = 120 × 24 =

454 × 45 = 634 × 34 = 449 × 64 = 138 × 76 = 135 × 13 = 381 × 13 = 234 × 81 = 754 × 89 = 717 × 51 = 464 × 32 = 177 × 22 = 582 × 35 = 169 × 48 = 645 × 11 = 850 × 65 = 911 × 13 = 166 × 73 = 809 × 52 =

262 × 76 = 145 × 11 = 905 × 90 = 928 × 40 = 168 × 92 = 562 × 75 = 709 × 92 = 984 × 22 = 244 × 87 = 901 × 12 = 180 × 71 = 967 × 39 = 304 × 33 = 967 × 63 = 149 × 83 = 519 × 49 = 740 × 65 = 556 × 60 =

195 × 61 = 347 × 58 = 501 × 36 = 810 × 31 = 431 × 22 = 995 × 16 = 125 × 25 = 667 × 99 = 154 × 68 = 451 × 24 = 691 × 15 = 247 × 65 = 300 × 55 = 189 × 54 = 895 × 56 = 173 × 49 = 577 × 61 = 514 × 56 =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教案)

第一课时(新授课) 教学设想: 本课知识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积小于100)、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选取了青岛东西快速公路的情景,将学习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学生已掌握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知识基础,三位数乘两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体会积得变化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连续进位的笔算。 教学突破:新课程非常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过程的探究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所以,本教学设计采用旧知迁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建立模型方式,以此来突出学习过程和教学的重点,进而突破难点。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信息窗3的情境图。 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口算)

14×3= 12×5= 200×30= 25×3= 50×300= 100×70= 16×4= 60×400= 40×99 ≈301×38 ≈79×502≈151×19≈ 2、想一想,算一算。(笔算) 17×13= 30×87= 师:谁来说一说笔算的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学生回答) (1)两位数乘两位数,先用乘数的个位数去乘两位数,再用乘数的十位数去乘两位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2)在用竖式笔算时,要注意把相同数位对齐。 师:看来,同学们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掌握的还不错。今天我们就用学过的方法来解决新的知识,研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师:青岛是奥运的伙伴城市,为了迎接奥运,青岛现在新建了高速公路——东西快速公路。从火车站到石老人现在仅需25分钟左右,能节约一半时间。我们一起去施工现场看看吧。(出示情景图) 为迎奥运,青岛市要新建一条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历时15个月,平均每个月修建213米;二期工程历时12个月,平均每个月修建260米。 2、根据信息窗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问题1:一期工程全长多少米?(板书) 问题2:二期工程全长多少米?(板书) 问题3:东西快速公路全长多少米?(板书) 3、师:刚才同学们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那用什么方法解决?又如何列式呢?请同学们自己独立尝试解决。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三位数乘两位数说课稿

《三位数乘两位数》说课稿 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47页例1:三位数乘两位数一、教材分析 《三位数乘两位数》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课在教材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学生是在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的基础上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的。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打好基础。这节课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在安排这一部分内容时,有这样一些特点:(1)创设与教学内容相融的学习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学计算,并在生活中找到它的原型。(2)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3)适当加大练习量,同时体现弹性要求。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学习上也有一定的主动性,而且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在算理上述一致的,所不同的是一个因数由两位变成了三位。因此,学生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和探索并不会感到困难。本节课将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的方法。但是由于因数数位的增加,计算的难度也会相应的增加,计算中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这也是本节课容易出错的地方,也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所在。因此,这一课

的学习对学生来说也是非常必要的。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及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3.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和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竖式中,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积的末尾要与十位对齐的道理。 四、教法、学法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计算教学都是从简单到复杂螺旋上升的,最基础的计算原理和方法支持了这样的发展提高。本节课的教学从生活实际出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分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动脑,动眼,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把数学课上得有趣、有益、有效。在教学中力争让每一位学生参与竖式的形成、经历、计算的过程。如145×12先参照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格式写出竖式,这里应让学生形成习惯,数位多的数写在上面,数位少的数写在下面,

(完整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点

第四章三位数乘两位数 一、口算乘法 1、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分别与另一个因数相乘;用左手手指帮助进位。如13×4,27×9 2、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计算结果末尾先填0,再用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180×3,250×5 例1 130的5倍是(),24个8相加的和是() 例2 甲数是430,乙数是甲数的7倍,乙数是() 例3 一个数与零相乘的积是() 例4 如果@÷24=5,#÷@=9,那么#=() 例5 120×4的积是12×4积的()倍,850×6的积是85×60积的()倍。 二、笔算乘法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A、因数中不含“0”的笔算方法:如321×25,789×14 例1 一辆汽车每小时行121千米,24小时能行()千米。 例2 某商场占地面积是892平方米,15个这样的商场占地面积将是()平方米。 例3 三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位数,也可能是()位数。 例4判断:两个整数相乘,积一定比每个整数都大。() 例5判断:三位数乘两位数,积最小可以是三位数。() B、因数末尾或中间有“0”的笔算方法:如150×84,409×20 C、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速度×时间=路程,那时间=________________, 速度=__________________. 例1 一队探险者去热带雨林探险,他们每天能行进125千米,21天能行进多少千米?用三种方法计算(提示:竖式、乘法分配律、两位数等于两个一位数的乘积) 例2 泉泉骑车去书店买资料,每分钟能行360米,25分钟可以到达书店;丽丽步行去书店,每分钟走108米,50分钟可以到达书店。泉泉、丽丽到书店时分别走多少米? 例3 计算405×37

小学四年级上,三位数乘二位数

286 × 25 = 463 × 30 = 856 × 49 = 275 × 55 = 702 × 36 = 183 × 33 = 645 × 91 = 164 × 55 = 106 × 54 = 737 × 64 = 604 × 38 = 464 × 14 = 571 × 13 = 660 × 93 = 205 × 63 = 902 × 93 = 423 × 95 = 152 × 42 = 120 × 24 =

454 × 45 = 634 × 34 = 449 × 64 = 138 × 76 = 135 × 13 = 381 × 13 = 234 × 81 = 754 × 89 = 717 × 51 = 464 × 32 = 177 × 22 = 582 × 35 = 169 × 48 = 645 × 11 = 850 × 65 = 911 × 13 = 166 × 73 = 809 × 52 =

262 × 76 = 145 × 11 = 905 × 90 = 928 × 40 = 168 × 92 = 562 × 75 = 709 × 92 = 984 × 22 = 244 × 87 = 901 × 12 = 180 × 71 = 967 × 39 = 304 × 33 = 967 × 63 = 149 × 83 = 519 × 49 = 740 × 65 = 556 × 60 =

810 × 31 = 431 × 22 = 995 × 16 = 125 × 25 = 667 × 99 = 154 × 68 = 451 × 24 = 691 × 15 = 247 × 65 = 300 × 55 = 189 × 54 = 895 × 56 = 173 × 49 = 577 × 61 = 514 × 56 =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三位数乘两位数(例1)》教案

三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7页例1与相关内容,练习八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已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经验,自主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选择合适的估算、验算方法进行估算、验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使学生经历利用旧知解决新问题的过程,提升知识技能的迁移水平,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人 教师:国庆节期间很多人都外出旅游了。王叔叔和李叔叔也去旅游了,他们乘车所用的时间都是12小时,但他们乘坐的交通工具是不一样的,请看: 出示信息表: 教师:从提供的信息来看,他们去的是不是同一个地方呢?(不是)根据提供的信息,王叔叔坐旅游大巴,速度为78千米/时,一共行了多少千米的路呢? 指名学生列出算式:78×12。 教师:你能不能先估计一下,王叔叔乘坐的车大约行了多少千米? 学生估算后(一般会估成80×10),请其说说为什么这样估?(估成整十数,而且这里正好是一个估大一个估小,比较接近准确答案。) 教师:如果想知道准确的结果,我们可以怎样算?(笔算)请试着算算看吧? 学生独立计算,完成后重点交流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二、新知探究 1.基本算法的探究 呈现问题:根据上面的信息,李叔叔乘火车又行了多少千米呢?如何算? 引导学生先列出算式:145×12 教师:解决这个问题的算式已经有了,我们先来估计一下,李叔叔乘坐火车大约行

了多少千米? 根据学生的估算情况(一般会估成150×10),请其说说这样估得的结果会怎样?(同样是一个估大,一个估小,结果比较接近准确数。) 教师:同样,我们想具体知道李叔叔乘坐的火车到底行了多少千米?该怎么算?请你笔算出结果吧。 学生尝试笔算,教师巡视选择典型算法请相关学生板演。然后,请学生说明每一步的算理。在学生说明过程中(如下图),教师以多媒体配合演示,引导全班学生进行理解:要算12个小时行的路程,可先计算2个小时行的路程,然后再算10个小时行的路程,最后再将两部分加起来。 对于结果有错的情况,先不急于否定,而是同样让学生说明算法后,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想知道这个结果是否正确,有什么好办法?(一是与估算结果进行比较,差距是否大?如果比较大,那说明结果肯定有问题;二是通过验算来确认结果的正确性,本节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用计算器来进行验算。) 2.练习巩固 (1)基本练习:计算下面各题。 学生独立计算完成,教师巡视发现典型现象,请其板演,为后续讨论提供素材。主要选择三种素材:一是正确的,二是算法错误的,三是算法正确、答案错误的。 (2)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人括号内。 第1题:在计算234×35的时候,2×5表示( ) ①2×5 ②20×5 ③200×5 ④200×50 第2题:下面第( )个算式中2×5表示的意思是200×50。

三位数乘两位数说课稿

三位数乘两位数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三位数乘两位数》是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已经学过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本节课在此基础上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打好基础。 1、精心选择以简单行程问题为背景的学习情境。 在此情境中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一方面体现计算是因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另一方面为后面抽象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作铺垫。 2、让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笔算方法。 由于学生已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因此,例题没有展示145×12的具体计算过程,只出示145×12的竖式结果,意在让学生充分应用已有经验,自主归纳145×12的具体步骤,知道应先算145×2,再算145×10,注意两部分积的相同数位对齐,最后相加便得结果,这样列竖式算比较方便。 3、多项计算技能交互使用。 对于如何计算145×12,教材展示了口算、笔算和用计算器验算三种算法,引导学生综合应用口算、估算、笔算、用计算器算等多项计算技能,自主选择合适的算法。 二、说教法学法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计算教学都是从简单到复杂螺旋上升的,最基础的计算原理和方法支持了这样的发展提高。本节课的教学是以简单行程问题为背景,如145×12先参照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格式写出竖式,这里应让学生形成习惯,数位多的数写在上面,数位少的数写在下面,便于计算;再考虑,计算顺序即145×2,后算十位即145×1(145x10),并正确写出积的位置,然后计算两个积的和,最后还应检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验,把新旧知识结合在一起,体会计算时的相同点,促进认知同化,完善认知结构。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3、能力目标: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及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四、说重点难点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的重点为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难点为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时的进位。 五、说教学过程 (一)、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四年级上册数学三位数乘二位数竖式练习题

788×11= 119×26= 555×32= 179×26= 264×23= 261×16= 252×26= 265×18= 189×23= 222×38= 199×19= 331×31= 283×15= 256×34= 123×69= 108×59= 229×29= 221×12=

128×62= 339×39= 111×11= 149×26= 109×46= 248×29= 116×48= 207×27= 179×18= 268×18= 249×27= 227×31= 189×16= 129×69= 221×37=

221×15= 292×19= 172×28= 236×18= 168×16= 223×39= 177×21= 601×16= 326×17= 222×19= 298×37= 223×14= 104×46= 149×39= 126×41=

211×36= 247×17= 158×27= 222×19= 283×15= 102×23= 222×16= 259×34= 337×18= 222×19= 213×43= 246×49= 177×24= 128×39= 329×16=

118×23= 112×68= 231×29= 216×12= 215×46= 123×72= 226×26= 158×26= 242×19= 223×54= 158×29= 689×18= 272×18= 113×31= 921×12= 211×78= 197×13= 156×52=

309×59= 239×13= 726×14= 118×99= 287×27= 248×33= 662×29= 189×29= 118×47= 456×19= 115×29= 162×35= 438×17= 312×22= 457×18=

三位数乘两位数--2教案(标准版)

数学课程教案 附页 教学内容 一、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1、口算乘法

45×7 56×2 76×5 80×20 400×60 (1)两位数分成整十的数和另一个数相加,再分别与一位数相乘,最后的结果相加。(2)整百或整十的数相乘时,先把0前面用数字进行相乘,最后在乘的积的后面填上0,有几个添几个。 2、笔算乘法及步骤 34×234 45×543 711×62 456×45 1、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3、行程问题 路程=速度×时间 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方法: ①弄清题意,分清已知条件和问题; ②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③列出算式或方程,进行计算或解方程; ④检验,并写出答案。 距离=速度×时间速度=距离÷时间时间=距离÷速度 例1:汽车在平原与山区各行3小时,在山区速度39千米/时,平原速度50千米/时,求全程有多长? 例2: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85千米,行12小时,距乙地还有32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例3:甲、乙两车同时从A地开往B地。甲车每小时行7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66千米,8小时两车相距多少千米? 二、新知导入 1、单价、总和、数量间的关系 知道“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的关系 (1)白糖10元一斤,冰糖20元一斤,各买5斤,问:用了多少钱?150元够吗? (2)五星电器夫子庙分店的一些小家电商品单价如下表。 开业当天卖出电饭煲23个、微波炉46个和抽油烟机1个。 (1)电饭煲和抽油烟机当天营业额一共是多少元? (2)微波炉当天营业额比电饭煲多多少元? 2、估算方法

三位数乘两位数说课讲稿

《三位数乘两位数》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我将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与三维目标 《三位数乘两位数》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基础上教学的,因此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和探索并不会感到困难。但是由于因数数位的增加,计算的难度也会相应的增加,计算中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打好基础。教材提供的情景中,让学生建立速度的概念,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路程和速度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去解决问题。 基于以上分析,制订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及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复习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算理,让学生迁移类推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及算理,引导学生经历从复习旧知到类比发现、归纳应用的完整过程,掌握计算方法和理解算理。 3、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 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在已经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已经具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三位数乘两位数作为整数乘法运算学习的最后一部分知识,提高学生计算技能,加强运算训练以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整数乘法的相关知识。 三、说教学模式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小组内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每一个学生在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35×2= 18×3= 250×3= 2、估算 19×5≈ 21×7≈ 398×2≈ 3、笔算 24 ×12 = 从刚才的计算中,你还记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吗?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1)、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因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3)、最后把两次乘的积加起来。 4、引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板书并出示课时目标) 二、新授 1、情景导入 同学有没有看过火车呢?那你们有没有坐过火车啊?李叔叔要

坐火车去北京,但是他遇到了一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帮帮他好不好? 2、教学例1 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每小时行145千米。某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1)理解题意:每小时145千米,用了12小时 (2)题析并列出算式:145 × 12 = (千米) (3)估算 估算一:把145看成150,把12看成10 ,150×10得1500 估算二:把12看成10,145×10=1450 (4)探索计算方法 先独立计算,再在小组交流算法,最后全班共享。 可能出现: A、口算:先算10小时:145×10=1450(千米),再算2小时:145 ×2=290(千米),加在一起:1450+290=1740(千米) B、口算:145×12=145×4×3=580×3=1740(千米) C、竖式计算 1 4 5 × 1 2 2 9 0 ………2乘145的积 1 4 5 ………10乘145的积 1 7 4 0 (5)讨论归纳 讨论:在这么多的算法中,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1.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因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三、巩固新知 1、基础练习:134×23 2、数学医院(1)134×16 (2)246×34 3、134×12 176×47 425×36 237×82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人教版四年级三位数乘两位数说课稿

三位数乘两位数说课稿 溪上小学——刘婷婷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本科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 教材精心选择以简单的行程问题为背景的学习情境,在此情境中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一方面体现了计算是因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另一方面为后面抽象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作准备。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方法和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笔算方法。教材没有展示145×12的具体计算过程,只出示145×12的竖式结果,意在让学生充分应用已有经验,自主归纳。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为学生创设主动探究的学习情境。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过程,掌握笔算的方法。 2)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及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经历与他人交流笔算的过程,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乘数是两位数乘法的积的定位。 二、说教法、学法 针对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在教法上,我个人认为,在教学中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启发、引导、设疑等教学手段及方法进行教学。 在学法指导上,让学生掌握观察、比较、发现、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 三、说教学设想 我这节课是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合作学习,探究方法、实践与应用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以“同学们,你们爱不爱旅游”问题出发,引入本课例题教学。出示例题,让学生寻找数学信息,直接列出算式,然后引出课题。 (二)合作学习,探究方法: 在这个环节中,进行以下四个层次的教学: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145×12 在这个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并且允许小组间可以互相讨论。 2、交流算法,让学生自己说说自己的想法和思考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充分让学生说,只要学生说的是对的,不管是复

三位数乘两位数优秀教案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设计(一) 重庆市云阳县民德小学刘志颖 教学内容:西师版课标教材数学56四年级上册78—79页。 教材分析: 本课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为基础,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都将直接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中来,因此,学生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和探索关不会感到困难。但是,由于乘数数位的增加,计算的难度也会相应的增加,因此,这一课的学习对学生来说也是非常必要的。教材在安排这一部分内容时,有这样一些特点:1、创设与教学内容相融的学习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学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都能在生活找到它的原型。2、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4、根据生活经验,提炼数量关系。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归纳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提炼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秋天的果园到处是黄澄澄的果子。瞧,像小灯笼一样的脐橙挂满了枝头,小红迫不及待地想把摘下来。(课件出示,有伴音)(她每小时采摘23千克脐橙,在果园里一共摘了32时,一共摘了多少千克脐橙)你认为应该怎样列式(生说,师板书23用红色)在练习本上完成。 学生独立练习,指一名上黑板做。 师:大家同意他的做法吗孩子能说说计算过程吗(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2去乘第一个因数,所得的积与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3去乘第一个因数,所得的积与十位对齐;最后把两个积加起来。) 师:可老师有一点不明白,为什么9写在十位上(表示69个十)师:孩子们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掌握的真牢固,接下来的新知识我相信你们一定很容易解决的。 二、探索新知,理解算理 过渡:小红一家可都忙着呢。瞧(出示课件,生读题)(妈妈每时采摘123千克脐橙,她在果园里工作了32小时。爸爸每天包装324筐脐橙,他在果园里工作了27天。)

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说课稿

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本课的学习内容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内容中的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即教材第48页(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八的3—7题)。它是学生已掌握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扩展和提升。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已学过两位数乘两位数,已掌握了乘法运算的基本技能。 本课主要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特殊笔算──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使学生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分步学习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 本例题分为两小题,第(1)题学习两个因数末尾都为零的乘法;重点是竖式的简便写法以及积的末尾0个数的确定。教材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这方面的旧知和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迁移类推出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简便算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则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第(2)题学习一个因数中间有零、另一个因数末尾有零的乘法。重点既有竖式的简便写法,又有因数中间的0是否应与另一个因数相乘的问题。 本例题以笔算教学为主,口算、笔算交互进行。鼓励算法多样化。例1显示的两位学生的算法清楚地告诉学生,计算时,能口算就口算,不能口算再用笔算或其他算法。因此这节课的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识发展水平出发,引导学生由旧知迁移到新知。

2.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列竖式计算的简便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计算的能力和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3)情感目标:通过例题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重难点以及确定依据 根据课标,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重点:竖式的简便写法以及积的末尾0的个数的确定。难点:因数中间的0是否与另一个因数相乘的问题。 下面,为了使学生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说设计理念 以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为主,让学生自主的利用旧知迁移出新旧。注重算法多样化和算法简便化,不拘泥与让学生使用一种算法。 三、说教学过程 计算课的教学对学生来说是枯燥和乏味的,所以我在教学时让全班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以提高学习兴趣。但三位数乘两位数,因为结果比较大,而且还要是中间或末尾有0,这样的计算背景,学生平时的生活很少接触到。所以我设计时也为这个问题而烦过,如果,直

四年级三位数乘二位数竖式计算

四年级三位数乘二位数竖式计算 |四年级三位数由两位数垂直计算 教学内容:教材P23例1,除数是小数除法教学目标:1。理解除数作为小数的意义;2.使用“转换单元”策略解决问题3.将使用商不变性来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小数除以小数理解教学过程: 1。视觉计算 0.24 \u 30.18 \u 92.5 \u 56.3 \u 70.15 \u 51 \u 25 10 \u 100 8.4 \u 4 2。探索与发现 例1。如果你要花6.75元买一条540万的丝带,买一条100万的丝带要多少钱? 1。看图,知道5.4m在5m和6m之间的位置 2。要知道,5.4m是1m的5.4倍,而不是将色带分成5.4部分。3.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讨论6.75÷ 5.4的算法。4.练习并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1)将除数转换为整数 5.4m=54dm 。先计算一下买一条DM丝带要花多少钱。6.75÷54=0.125 ,购买100万条丝带需要多少钱?0.125×10=1.25 2)同时将被除数和除数乘以10。商不变量 6.75÷5.4 = 1.25÷10÷10÷6 7.5÷54 = 1.25

A:要购买1m色带,除数 是十进制除法。首先,将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使除数成为整数。然后计算 3。巩固练习 1。除以1,商保持不变。填写适当的数字 8.4 \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你能算出下列结果吗? 2.4÷1 . 59 . 3÷0.31÷8.6÷0 4。End: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可以通过商不变属性转换成整数。根据整数乘法 的方法,计算 第二次教学中 的教学内容:P24案例2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和掌握除数的计算是十进制2。除数是小数教学重点:进一步深化业务不变性的运用,理解 教学过程: 1, 0.012 \\ 0.04 \\ 0.9 \\ 0.3 \\ 0.64 \\ 0.81 \\ 50.15 \\ 57.2 \\ 0.92,垂直7.小数点向右移动了一位。股息为 5 4135

三位数乘以两位数教案

教版四年级下册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庙前镇中心小学黄萌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72-73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小数加减法的探究过程,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小数的加减法。 2.在经历观察、探讨等数学研究过程中培养主动探究的意识和认真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孩子们,在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位小数加减法,下面雷老师来考考大家。(电脑出示抢答题) 大家对学过的知识掌握的真扎实。 4.孩子们,在生活当中,我们还会遇到多位小数加减法,今天我们就进一步来学习小数加减法。(板书课题:小数加减法)。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观察发现,提出问题。 用课件出现第71页主题图。引出小丽和小林。 学生根据小丽买书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可能会提出两个问题: (1)小丽买这两本书一共要花多少钱? (2)《数学家故事》比《通话选》贵多少钱? 2.探究小数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算法。 (1)学生自主解决这两个问题。 (2)指名两个学生到黑板板演,并借助这两道题讲清算法,理解算理。 a.让学生先说算法。孩子:你是怎样计算的?先算5+9,然后算算4+2,再算6+4。 b.结合书的价钱,利用元角分这几个单位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让学生明白:小数点对齐后,就保证了相同数位对齐。因为只有相同计数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 板书: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对齐 (3)加法算式的微视频。 (4)让学生模仿加法的计算方法和同桌说说减法算式的计算方法。然后再看着黑板的板书全班一起说减法的计算方法。 3.例1的巩固练习。(学习卡一) 12.53+7.46=19.99 15.32-4.52=10.80 (1)孩子独立完成。(2)集体订正。 小结:当计算结果小数部分末尾有0的时候,可以根据小数的性质,把0去掉。这样就比较简洁了。 (二)教学例2、3。

四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说课稿

四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说课稿 四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 1.口算乘法。 2.笔算乘法。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类推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三、编排特点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教学计算。 本单元选取不同交通工具的运动为素材,引导学生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为后面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提供丰富的资源。 2.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在算理上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一个因数的位数由两位变成了三位。教材在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将旧知迁移到新知。让学生在

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整数乘法的算理,达到自主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用它解决简单问题的目的。 3.加强估算,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在实际生活中,很多时候往往只需要估算就行了,不一定都要精确计算。所以教材专门安排了一个例题来学习估算,让学生理解估算的合理性,也就是理解什么时候应将因数估大一些,什么时候应将因数估小一些,形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辨证观点。 四、具体编排 1.主题图。 提供了六种不同交通工具的行驶速度,为后面的例题提供素材。在这儿第一次出现“千米/时”的表示法。 2.口算乘法。 例1: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100以内)――整百整十数乘一位数。 (1)16×3可以用口算法,也可以想竖式。 (2)以16×3为基础来学习它的变形160×3,让学生自主探索。通过对比16和160的关系,总结几百几十乘1位数的口算方法。 2.笔算乘法 (1)例1。

四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知识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知识点 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可以先把两位数按数的组成分成几十加几,分别乘一位数,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如13×4=(10+3)×4=10×4+3×4=40+12=52 也可以把两位数分成几十减几,分别乘一位数,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减. 如 29×3=(30-1)×3=30×3-1×3=90-3=87 口算乘法很简单,几十和几两分散,分别乘上一位数,两积加减是关键. m个n是多少? m×n= m的n倍是多少? m×n= 8是4的多少倍?如:8个4是多少? 8×4=32 如:8的4倍是多少?8×4=32 如:8是4的多少倍? 8÷4=2 2、整十数乘整百数(几十、几百、几千的数)的口算方法:先把因数中的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 如 600×70=先算6×7=42 再在42后加写上000 600×70=42000 3、估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时,可以把两个因数看作接近的整十数或整百数,也可以把其中的一个因数看作接近的整十、整百数,另一个因数不变。然后进行相乘。估算的结果是近似数,所以结果一定要用“≈”连接,不要用“=”。 乘法的估算,关键在于如何如何对两个因数进行估算,不能机械地采用“四舍五入”法来取近似值,其标准就是符合实际。 4、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①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②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与哪个数相乘,积的个位就与哪个数对齐);③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④计算过程中有进位的,计算时要把进位加上。 如: 2 1 3 6 8 4 8 2 6 6 0 8 ×25 × 4 5 × 6 7 × 2 8 1 0 6 5 213×5的积 4 2 6 213×2的积 5 3 2 5 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①先把因数末尾的0前面的数相乘(写竖式时,将0前面的数对齐);②再看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③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相应个数的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