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免疫球蛋白

鱼类免疫球蛋白
鱼类免疫球蛋白

鱼类免疫球蛋白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在高等脊椎动物体内既发现有正常的血清免疫系统,还发现存在局部粘液免疫系统,粘液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在免疫防御中起一定的作用。而对鱼类免疫学的研究特别是关于鱼类的粘液性Ig方面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还很不深入,也不系统。对它的研究既有助于人们对高等动物Ig的个体发生及系统发育的理解;又在鱼类免疫和鱼病防治方面有重要意义。现就目前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鱼类血清Ig

1.1真骨鱼类血清中的Ig

在真骨鱼类血清中,目前多数人认为只存在1种Ig,类似于哺乳动物的IgM,它由2条轻链(L链)和2条重链(H链)所组成的单体通过连接链“J”将4个单体连接成一个四聚体[1]。在沟鲇、大鲮鲆、鲤和羊头鲷血清中皆发现血清I是四聚体,分子量700~800kD(1kD=1000Dalton),H链的分子量约为70kD[2~4],也存在78kD(大鲮鲆)和45kD(羊头鲷)2种异型;L链的分子量约为19kD,但也存在25k(鲤)、27kD(大鲮鲆)和22kD、24kD、26kD 5种异型(羊头鲷)[5]。

但也有人认为真骨鱼类血清中存在着2种以上的IgTrump等人[6]发现鲫血清中存在着抗原性和电泳图谱各不相同的2种Ig。Clem[7]发现在1种海洋真骨鱼类中存在着16S和7S 2种Ig,并且认为7S Ig不可能是16S的降解产物

1.2软骨鱼类血清中Ig

软骨鱼类的血清中目前发现有2种Ig,大的Ig分子与人的IgM相似(分子量为900kD,19S);小的Ig分子与人IgG类似(分子量为150kD, 7S); Clem等[8]发现鲨鱼、角鲨和沙洲鲨血清Ig具有19S的五聚体和7S的单聚体2种形式。这2种Ig皆由同一类L链和H链组成。Partula[9]运用电泳和免疫印迹技术分析了鲟鱼血清的优球蛋白,发现该蛋白是类似于IgM的分子,由等分子数的70kD的H链和26~30kD的L链组成。它可以形成(H2L2)n形式的高分子量的多聚体;或170kD 的H2L2形式的单聚体;或L2形式的二聚体。宽纹虎鲨的血清中含有分子量分别为900kD和180kD的2种Ig分子,这2类Ig分子的H链分子量皆为68kD,且抗原性相同,而组成它们的L链经SDS- PAGE电泳时出现2条带,分子量分别为25kD和22kD,类似高等脊椎动物的κ和λ链[10]。

而从斑鳐的血清中也分离出2种Ig;高分子量免疫球蛋白(HWM Ig)和低分子量免疫球蛋白(LWM Ig)。HWM Ig为五聚体,分子量为840kD,沉降系数为18S;被认为是斑鳐的IgM;其H链分子量为70kD。LMW Ig,分子量为320kD,沉降系数是8.9S。它是由2个分子量为150kD的单体通过非共价键聚合而成,它的H链分子量为45~50kD,比HMW Ig的H链的小,并且HMW和LMW Ig的H链皆有自己的特异性抗原决定簇。说明斑鳐的血清中HMW Ig和LMW Ig不是同一种物质[11]。

2鱼类粘液性Ig

鱼类的皮肤表面和消化道表面有一层丰富的粘液层。水中的病原菌和碎屑接触到这层粘液时,就被粘连在一起,阻止病原体的移动[12],粘液中还含有丰富的溶菌和杀菌物质,如溶菌酶、水解酶等,它的屏障作用极为有效。重要的是这类粘液性物质中还含有特异性Ig,因其分布在器官表面直接与外界接触,因此对鱼类就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2.1皮肤粘液Ig

在粘液性Ig的研究中,皮肤粘液的Ig是研究最多的。Fletcher等[13]通过口服和注射途径免疫鲽鱼后,在皮肤粘液内发现有Ig存在,其含量高低因免疫途径不同而异。Lobb等[14]从羊头鲷的皮肤粘液中分离纯化出了2种类型的Ig:一种是四聚体,分子量为700kD,由2条H链和2条L链组成,H链分子量为70kD,L链为25kD;另一种是二聚体,分子量为95kD,H链和L链的分子量分别是70kD和25kD。二聚体有2种聚合形式,一种通过共价键相连,另一种通过非共价键相连。

Rombout等[3]从鲤鱼皮肤粘液中分离纯化出Ig,其电泳特性与血清Ig没有明显差别。

2.2肠粘液中的Ig

口服疫苗可使肠粘液中的特异性抗体比血清中增加多倍,肠粘液经Sephadex G-200层析后,可呈现典型的Ig吸收峰[13,15]。

2.3胆汁中的Ig

Lobb等[4]发现:羊头鲷胆汁中含有Ig,抗原性同其血清中的四聚体高分子Ig 相同,为二聚体结构,分子量320kD,在磷酸缓冲液中经SDS处理,成为分子量为160kD的单体,每条单体由H链和L链组成,H链的分子量为55kD,介于血清Ig的H链(70kD)和L链(25kD)之间。表明胆汁中的Ig与血清Ig不完全相同。有人经鲤肛门接种灭活的菌苗(Vibrio anguillarum)后,在胆汁、消化道和皮肤粘液中皆发现了特异性抗体,只是Ig的浓度比血清中的要低。

3鱼卵中的Ig

除了在血清和粘液中外,在鱼卵中也发现有Ig。已经在沟鲇、鲤、罗非鱼、大麻哈鱼、河鳟、孔雀鱼和鳐等多种鱼类的卵中发现了Ig。对它们的电泳特性进行分析,所得结果不一。有人认为卵Ig与血清Ig一致,有的认为不一致。卵中的Ig分散于整个卵黄中,但在卵壳内膜处最集中[16~19]。

4鱼类粘液Ig与血清Ig的关系

Lobb等[14]将放射性标记的Ig注射入羊头鲷血液中后,并未在粘液中找到标记物产物,因而认为皮肤粘液Ig、胆汁Ig与血清Ig之间在代谢上没有联系。口服及浸泡途径免疫鱼类后,在皮肤粘液及胆汁中发现有特异性抗体存在,而在血清中却很少或检测不到这种抗体。Rombout等[3]利用单克隆抗体技术对鲤鱼皮肤粘液和血清Ig的研究表明,皮肤粘液Ig与血清Ig在抗原性上不完全相同。表明粘液Ig和血清Ig之间存在着差异。

但也有资料表明,粘液性Ig和血清Ig在许多方面是相同的,Lobb等[20]将沟鲇浸泡在含有DNP化的马血清蛋白溶液中,刺激沟鲇产生特异性抗白蛋白-DNP的抗体,结果发现从皮肤粘液中纯化的抗白蛋白-DNP抗体和血清中的Ig不论在半体(HL)的共价结合方式还是在H链或L链等方面,都没有明显的区别。St Louis-Cormier[21]对鲑鱼和Itami[22]对香鱼利用电泳等技术所作的实验证明了粘液性Ig 和血清Ig具有许多一致性。

5鱼类Ig产生的细胞和组织学基础

鱼类的前肾、脾脏、胸腺以及消化道淋巴与血液淋巴等,是鱼类免疫应答的主要器官与组织。很多事实证明真骨鱼类的前肾和脾脏与体液免疫有关,其中前肾起着很大作用,此外鱼类的肠粘膜中也存在着淋巴细胞。Kobayashi[23]发现在鳐的胚胎期和成年期的脾中Ig形成细胞(IgFC)数量分别为1~14 mm-2和250~600 mm-2。Castillo Ana等[18]研究了IgM和IgM携带细胞在虹鳟体内的发育,发现在胚胎孵化前的第12天首次在细胞质内观察到Ig,在此期间无细胞表面Ig出现,IgM携带细胞在虹鳟胚胎孵化后的第4天的头肾中首次被观察到。Paul

Lloyd-Evans[24]研究了狗鱼的淋巴系统发育情况,发现2个月后肝脏是第1个含IgM阳性细胞的器官,这些IgM阳性细胞主要出现在肝小叶间的组织,紧随其后的是3个月后肾脏的间隙出现含IgM的阳性细胞。胸腺、脾和莱迪氏器官4个月后也出现含IgM的阳性细胞;最后出现的组织是消化道相关淋巴组织。

6鱼类Ig产生的基本过程和一般规律

鱼类和哺乳动物一样,抗原最初侵入机体后出现一潜伏期,这时血清中Ig很少或没有。抗原进入后通过巨噬细胞的吞噬或胞饮作用,送至肾和脾吸收、积累[25,26]。信息传递给淋巴细胞后,使淋巴细胞增殖,从而形成抗体生成细胞。刺激后大约2~3月,被免疫了的鳟鱼血清中,开始出现特异性Ig,Ig产生细胞在这期间,充分发挥其产生特异性Ig的功能,随后,血清中Ig量保持一稳定时期,而后逐渐减弱,直至刺激源再次侵入,才能再开始产生特异性Ig。相同免疫原不同的侵入途径,可能对鱼类产生不同免疫效应,如口服疫苗可使肠粘液中Ig含量比血清中Ig含量高出4倍;注射疫苗可使血清中Ig的含量比肠粘液中高128倍,浸泡途径可使皮肤粘液中的Ig量明显提高。

与哺乳动物相比,鱼类的免疫应答一般较缓慢,Ig的产生受温度影响较大,在最适温度,接种抗原7~10 d后,Ig产生细胞才出现,7~14 d后血清中才出现Ig。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首先,低温能阻止或延缓鱼类免疫应答的产生,各种鱼类都有不同的免疫临界温度,一般来说温水性鱼类的高,冷水性鱼类的低,在低于临界温度时鱼类的免疫应答机制可能丧失[27];其次,低温会限制浆细胞释放抗体,鱼类的免疫记忆比哺乳动物弱,并且同样受到温度影响[28]。

综上所述,人们已初步了解部分鱼类Ig的结构、理化特性,但无论是从鱼类免疫还是鱼病防治方面来看,对鱼类Ig的了解,特别是对粘液性Ig的一些理化特性、免疫特性、及和血清Ig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了解还远远不够,仍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第四章 免疫球蛋白剖析

第四章免疫球蛋白 第一节基本概念 1、抗体:B淋巴细胞在有效的抗原刺激下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具有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功能的免疫球蛋白,这类免疫球蛋白称为抗体。 1937年,Tiselius用电泳方法将血清蛋白分为白蛋白、α1、α2、β及γ球蛋白等组分,其后又证明抗体的活性部分是在γ球蛋白部分。因此,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抗体又被称为γ球蛋白(丙种球蛋白)。实际上,抗体的活性除γ球蛋白外,还存在于α和β球蛋白处。 20世纪40年代初期,Tiselius和Kabat用肺炎球菌多糖免疫家兔,证实了抗体活性与血清丙种球蛋白组分相关。肺炎球菌多糖免疫家兔后可获得高效价免疫血清。然后加入相应抗原吸收以除去抗体,将除去抗体的血清进行电泳图谱分析,发现丙种球蛋白(γ-G)组分明显减少,从而证明了抗体活性是存在于丙种球蛋白内。 2、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统称为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 区别: 抗体都是免疫球蛋白,而免疫球蛋白并不都是抗体。如骨髓瘤蛋白,巨球蛋白血症、冷球蛋白血症等患者血清中存在的异常免疫球蛋白结构与抗体相似,但无抗体活性。 免疫球蛋白可分为分泌型(secreted Ig,SIg)和膜型(membrane Ig, mIg)。 前者主要存在于血清及其他体液或外分泌液中,具有抗体的各种功能;后 者是B细胞表面的抗原识别受体。 第二节免疫球蛋白结构

一、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一)重链和轻链 免疫球蛋白分子是由两条相同的重链(heavy chain,H链)和两条相同的轻链(light chain,L链)通过链间二硫键连接而成的四肽链结构。X 射线晶体结构分析发现,IgG分子由3个相同大小的节段组成。 1. 重链 分子量约为50~75kD,由450~55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免疫球蛋白重链恒定区由于氨基酸的组成和排列顺序不同,故其抗原性也不同。据此,可将免疫球蛋白分为五类,即IgM、IgD、IgG、IgA和IgE,其相应的重链分别为μ链、δ链、γ链、α链和ε链。不同的同种型具有不同的特征,包括链内二硫键的数目和位置、连接寡糖的数量、功能区的数目以及铰链区的长度等。同一类Ig根据其铰链区氨基酸组成和重链二硫键的数目和位置的差别,又可分为不同的亚类。如IgG可分为IgG1~IgG4;IgA可分为IgA1和IgA2。IgM、IgD和IgE尚未发现有亚类。 2.轻链 免疫球蛋白轻链的分子量约25 kD,由214个氨基酸残基构成。轻链可分为两型,即κ(kappa)型和λ(lambda)型,一个天然Ig分子上两条轻链的型别总是相同的,两型轻链的功能无差异。不同种属中,两型轻链的比例不同,正常人血清免疫球蛋白κ:λ约为2:1,而在小鼠则为20:1。κ:λ比例的异常可能反映免疫系统的异常,例如人类免疫球蛋白λ链过多,提示可能有产生λ链的B细胞肿瘤。根据λ链恒定区个别氨基酸的差异,又可分为λ1、λ2、λ3和λ 4 四个亚型。 (二)可变区和恒定区 通过分析不同免疫球蛋白重链和轻链的氨基酸序列,发现重链和轻链靠近N端的约110个氨基酸的序列变化很大,称为可变区(variable

简述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请列表比较死、活疫苗的特点。 2.简述Ig生物学功能。 (1)识别并特异性结合抗原,发挥中和毒素,阻断病原物入侵以及清除病原微生物等功能。(2分) (2)激活补体:抗体与补体结合后激活补体。(1分) (3)结合细胞 1)调理作用:IgG/IgA通过免疫调理作用,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分)2)参与ADCC作用:具有杀伤活性的细胞通过其表面的Fc受体识别包被靶抗原上IgG的Fc段,直接杀伤靶细胞。(分)

3)介导I超敏反应: IgE为亲细胞抗体,其Fc段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后使其致敏,相同变应原再次进入机体就会引发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就会产生并释放生物活性物质,引起I超敏反应。(1分) (4)穿过胎盘和粘膜。IgG是唯一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的血液中的抗体,保护婴儿免遭感染。分泌性IgA可在粘膜发挥抗感染作用。(2分) (5)免疫调理。(1分) I型超敏反应的特点 1.特异性IgE介导,无补体参与。 2.反应发生快,消退亦快。 3.生理功能紊乱, 组织细胞损伤轻微。 4.具有明显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 1.防治原则 1)重在预防 查明变应原,避免再次接触(最有效) 2)皮肤试验:取在受试者前臂内测作皮内注射,15~20分钟后 观察结果。若局部皮肤出现红晕、风团直径>1cm为皮试阳性。 3)异种免疫血清脱敏疗法:皮试阳性又必须使用者,可小剂量、短间隔(20~30分钟)多次注射方法进行脱敏治疗。 4)特异性变应原减敏疗法:变应原已查明,如花粉、尘螨等,可小剂量、长间隔、反复皮下注射变应原作减敏治疗。 2.药物治疗 抑制生物活性介质合成和释放的药物: 阿司匹林、色甘酸二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

体液免疫球蛋白测定

体液免疫球蛋白测定 第一节血清IgG、IgA、IgM测定 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定量测定方法一般有单向环状免疫扩散法、火箭免疫电泳法、ELlSA、免疫比浊法、放射免疫分析法等。临床常用单向环状免疫扩散法和免疫比浊法来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 一、血清IgG、IgA、lgM测定 (一)单向环状免疫扩散法 该法的原理是将抗血清均匀地分散于琼脂或琼脂糖凝胶内,胶板上打孔,孔内注入抗原或待测血清,抗原在含有抗血清的胶内呈放射状(环状)扩散,在抗原抗体达到一定比例时形成可见的沉淀环。在一定条件下,抗原含量越高,沉淀环越大。 (二)免疫比浊法 该法具有检测范围宽、测定结果准确、精密度高、检测时间短(一般在几分钟内即可完成测试)、敏感度高、稳定性好等优点。 二、血清IgG、IgA、IgM测定的临床意义 (一)年龄 新生儿可由母体获得通过胎盘转移来的IgG,故血液中含量较高,接近成人水平。 (二)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均升高 慢性肝脏疾病如慢性活动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隐匿性肝硬化患者血清中可见3种Ig均升高。慢性细菌感染如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血IgG可升高。宫内感染时脐血或出生后的新生儿血清中IgM含量可增高。SLE患者以IgG、IgA升高较多见。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以IgM增高为主。 (三)单一免疫球蛋白升高 主要是指患者血清中某一类免疫球蛋白含量显著增多,大多在30g/L以上,这种异常增多的免疫球蛋白其理化性质十分一致,称为单克隆蛋白(MP)即M蛋白。此类异常增多的免疫球蛋白多无免疫活性,故又称副蛋白。由它所致的疾病称为免疫增殖病如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恶性淋巴瘤、重链病、轻链病等。 (四)免疫球蛋白降低 先天性低Ig血症,主要见于体液免疫缺陷病和联合免疫缺陷病。IgA缺乏患者,易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IgG缺乏患者,易发生化脓性感染。IgM缺乏患者,易发生革兰阴性细菌败血症。 第二节血清IgD和IgE测定 正常人血清中IgD含量很低,仅占血清免疫球蛋白总量的0.2%。膜结合型IgD(mIgD)构成BCR,是B 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标志。未成熟的B细胞仅表达mIgM,成熟B细胞可同时表达mIgM和mIgD。活化的B 细胞或记忆B细胞其表面的mIgD逐渐消失。 IgE是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最少的免疫球蛋白,要由黏膜下淋巴组织中的浆细胞分泌。其重要特征为糖含量高达12%。IgE为亲细胞抗体,可引起Ⅰ型超敏反应。IgE可能与机体抗寄生虫免疫有关。 第1页

免疫球蛋白的试题及答案

第四章免疫球蛋白 名词解释: 1.抗体(antibody) 2.Fab(fragment antigen binding) 3.Fc(fragment crytallizable) 4.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Ig) 5.超变区(hypervariable region,HVR) 6.可变区(variable region,V区) 7.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 8.ADCC(Antibody –dependent cell-mediatedcytotoxicity) 9.调理作用(opsonization) 10.J链(joining chain) 11.分泌片(secretory piece) 12.Ig功能区(Ig domain) 13.Ig折叠(Ig folding) 14.CDR(complementary-determining region) 问答题 1.简述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区别和联系。 2.试述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3.简述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功能区及其功能。 4.简述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本原理。 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 1.抗体(Antibody) :是B 细胞特异性识别Ag后,增殖分化成为浆细胞,所合成分泌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2.Fab(Fragment antigen binding):即抗原结合片段,每个Fab段由一条完整的轻链和重链的VH和CH1功能区构成,可以与抗原表位发生特异性结合。 3.Fc片段(fragment crytallizable):即可结晶片段,相当于IgG的CH2和CH3功能区,无抗原结合活性,是抗体分子与效应分子和细胞相互作用的部位。 4.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可分为分泌型和膜型两类。 5.高变区(hypervariable region ,HVR):在Ig分子VL和VH内,某些区域的氨基酸组成、排列顺序与构型更易变化,这些区域为超变区。 6.可变区(V区):在Ig多肽链氨基端(N端),L链1/2与H链1/4区域内,氨基酸的种类、排列顺序与构型变化很大,故称为可变区。 7.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 ,mAb):是由识别一个抗原决定簇的B淋巴细胞杂交瘤分裂而成的单一克隆细胞所产生的高度均一、高度专一性的抗体。 8.ADCC(Antibody –dependent cell-mediatedcytotoxicity):即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是指表达Fc受体细胞通过识别抗体的Fc段直接杀伤被抗体包被的靶细胞。NK细胞是介导ADCC的主要细胞。 9.调理作用(Opsonization):是指IgG抗体(特别是IgG1和IgG3)的Fc段与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上的IgG Fc受体结合,从而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10.J链(joining chain):是由浆细胞合成的富含半胱氨酸的一条多肽链。J链可以连接Ig单体形成二聚体、五聚体或多聚体。

那个免疫球蛋白是从人的血液的提取出来的

那个免疫球蛋白是从人的血液的提取出来的 如果那个人的血是有病毒的话不一定可以百分百的杀死 那个人的病毒就会跑到BB那里去 比如艾滋,梅毒,常见是丙肝 真的要验血检查过是缺乏免疫球蛋白的才打 国内是很流行打这些的,我们这边从来不打,除非真的是缺乏免疫球蛋白的BB才会建议打BB又是母乳喂养的,应该不会缺乏的啦 过了4岁就不会经常病的了 以前我们小时候也是经常病啊,所以不用太担心 以上是妹妹咨询她们医院的医生说的,以下是百度了一下的 球蛋白的种类球蛋白有两种:丙种球蛋白和胎盘球蛋白。丙种球蛋白是从健康人的血液中提取的。丙种球蛋白又称抗体,是健康人在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产生的。胎盘球蛋白是从健康产妇的胎盘中提取制成的,其主要成分是丙种球蛋白。球蛋白可以增强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属于人工被动免疫制剂。球蛋白不能代替预防接种有些家长迷信球蛋白,把它看成是万能预防针,常常要求医生给孩子打球蛋白针。这种做法是不对的,球蛋白虽然有一定的抗病能力,但绝不是万能药。通常人体在注射球蛋白后3-4周,体内保持一定浓度的抗体,可以预防有关的疾病,以后抗体含量逐渐减少以致消失,就没有防病作用了。而且它只能对麻疹、脊髓灰质炎、肝炎等有一定效果。由此可见,球蛋白的抗病时间是比较短的,适用的疾病范围也是有限的,它不能长时间对各种传染病都有效,不能代替预防接种。为了预防传染病还是应该按免疫程序接种各种疫苗。使用球蛋白的时间要恰当使用球蛋白制剂,应选择恰当的时间,过早过晚都不起作用。如孩子接触了麻疹病人,应在一周内注射球蛋白制剂才有保护作用,注射晚了仍然可能发病;如在接触病人前2个月注射的球蛋白,因为抗体已经消失,则不可能起到防病的作用。/

简述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文件精选

请列表比较死、活疫苗的特点。 2.简述 Ig生物学功能。 (1)识别并特异性结合抗原,发挥中和毒素,阻断病原物入侵以及清除病原微生物等功能。(2分) (2)激活补体:抗体与补体结合后激活补体。(1分) (3)结合细胞

1)调理作用:IgG/IgA通过免疫调理作用,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1.5分) 2)参与ADCC作用:具有杀伤活性的细胞通过其表面的Fc受体识别包被靶抗原上IgG的Fc段,直接杀伤靶细胞。(1.5分) 3)介导I超敏反应: IgE为亲细胞抗体,其Fc段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后使其致敏,相同变应原再次进入机体就会引发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就会产生并释放生物活性物质,引起I超敏反应。(1分) (4)穿过胎盘和粘膜。IgG是唯一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的血液中的抗体,保护婴儿免遭感染。分泌性IgA可在粘膜发挥抗感染作用。(2分) (5)免疫调理。(1分) I型超敏反应的特点 1.特异性IgE介导,无补体参与。 2.反应发生快,消退亦快。 3.生理功能紊乱, 组织细胞损伤轻微。 4.具有明显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 1.防治原则 1)重在预防 查明变应原,避免再次接触(最有效)

2)皮肤试验:取0.1ml在受试者前臂内测作皮内注射,15~20分钟后 观察结果。若局部皮肤出现红晕、风团直径>1cm为皮试阳性。 3)异种免疫血清脱敏疗法:皮试阳性又必须使用者,可小剂量、短间隔(20~30分钟)多次注射方法进行脱敏治疗。 4)特异性变应原减敏疗法:变应原已查明,如花粉、尘螨等,可小剂量、长间隔、反复皮下注射变应原作减敏治疗。 2.药物治疗 抑制生物活性介质合成和释放的药物: 阿司匹林、色甘酸二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 生物活性介质拮抗药:抗组胺:苯海拉明、扑尔敏、异丙嗪 抗缓激肽:乙酰水杨酸 改善效应器官反应性的药物: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肾上腺素。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和炎症反应:葡萄糖酸钙、氯化钙、维生素C

免疫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 基本概念 免疫球蛋白(Ig)/抗体(Ab)属于同一概念,前者强调其化学结构为球蛋白,后者更强调其免疫学功能为B细胞接受特异抗原刺激后所产生的可特异结合抗原的糖蛋白,系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 多克隆抗体天然抗原性物质因含有多个不同抗原表位其免疫动物后可同时激活多个抗原特异性B 细胞,产生多种不同抗原特异性抗体 单克隆抗体通过单个B细胞克隆分离鉴定和用生化技术,当前通过杂交瘤技术可产生仅针对单个B 细胞表位的mAb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根据Ig重链恒定区肽链抗原特异性不同,分为五类IgA、IgD、IgE、IgG、IgM。可变区:是抗体与抗原结合的部位。 结构含义意义 基本结构Ig单体由两条相同的重链(H链)和两条相 同的轻链(L链)通过链间二硫键连接而成 Ig单体是免疫球蛋白分子 的基本单位 恒定区指轻链和重链中靠近C端氨基酸序列相对恒 定的区域 C区分别占轻链的1/2和 重链的3/4

可变区 重链近氨基端1/4区域、轻 链近氨 基 端 1/2区域内的氨基酸序列多变 决定着抗体的特异性 轻链(L 链) 由21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轻链有两种,分别为κ链 和λ链。据此将Ig 分为两型,即κ型和λ型 Ig 分型的依据 重链(H 链) 由450~55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根据重链恒定区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的不同,将Ig 分为5类(5个同种型),即 IgM 、IgD 、IgG 、IgA 和 IgE 重链恒定区的不同,决定Ig 的抗原性不同,是Ig 分类的依据 铰链区 位于CH1和CH2之间,富含脯氨酸,易伸展弯曲,能改变两个结合抗原的Y 形臂之间的距离 有利于两臂同时结合两个 抗原表位、铰链区易被木 瓜蛋白酶、胃蛋白酶水解 免疫球蛋白的类型(Ig 的类和亚类、型和亚型) 少考,略。 免疫球蛋白的功能 少考,略。 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和功能★ 特点 功能 IgG 血清含量最高唯一能通过胎盘 再次免疫应答的主要抗体(打疫苗)调理 作用、ADCC 效应 IgM 个体发育过程中最早产生的抗体;类风湿因子和天然血型抗体为IgM 初次体液免疫应答最早产生的抗体,近期感染指标 IgA 分泌液中主要抗体 SIgA 在黏膜局部抗感染中作用重要 IgD 分为血清IgD 和膜结合型IgD 膜结合型IgD (mIgD )是B 细胞成熟标志 IgE 血清中含量最低的Ig IgE 为亲细胞抗体,可与肥大细胞、嗜碱性 粒细胞Fc 受体结合,介导Ⅰ型超敏反应 小结: ①IgG 生后3个月开始合成,3~5岁达成人水平(考试指南);8~10岁达成人水平(儿科学)。 ②早期抗感染主要是IgM ,晚期抗感染主要是IgG 。 ③IgG 能通过胎盘,在新生儿抗感染免疫中起重要作用。 ④IgA 能通过乳汁获得,在婴儿抗感染免疫中起重要作用。 抗体的应用 白喉与破伤风毒素免疫牛制备的抗血清显著治疗白喉与破伤风患儿。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一)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一) 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引起一系列细胞形态与生化特性变化,转化为淋巴母细胞并增生繁殖,最后演化为浆细胞,合成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普遍存在于生物体的血液、体液、外分泌液及某些细胞(如淋巴细胞)的细胞膜上。免疫球蛋白是一组具有抗体特性的球蛋白,其分子量很大,含有1000个以上的氨基酸分子,均由其共同抗原的两个相同的轻链(L链)和具有特异性抗原的两个不同的重链(H链)组成。 1分类 根据重链的氨基酸组成不同,免疫球蛋白可分为分五类: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D(IgD)和免疫球蛋白E(IgE)。 1.1IgG IgG是人体的主要免疫球蛋白,也是唯一能通达胎盘的免疫球蛋白。根据IgG的重链氨基酸顺序的差别,可分为IgG1,IgG2,IgG3,IgG4各亚类。IgG是主要抗感染抗体,对各种细菌、病毒有抗体活性,并有激活补体的作用。 1.2IgA IgA是分泌液中主要抗体,可分为IgA1和IgA2两个亚类。存在于血清中的称血清型IgA,存在于泪液、乳汁、胃肠道、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分泌液中的称分泌型IgA,对局部粘膜有抗菌和抗病毒作用。 1.3IgM IgM可分为IgM1和IgM2两个亚类。是抗原刺激最先产生的免疫球蛋白,有较强的固定补体、溶解细菌及细胞的能力。IgM是抗革兰氏阴性菌和异体红细胞的主要抗体,也是存在于B淋巴细胞表面的主要免疫球蛋白。 1.4IgD 其作用与过敏反应有关。据报道,IgD可对某些抗原起反应,如青霉素、胰岛素、核抗原、甲状腺抗原等。它存在于B淋巴细胞表面,构成早期的膜受体,具有识别抗原,制动B淋巴细胞的分化作用。 1.5IgE 与I型变态反应有关,具有亲细胞特性。IgE通过Fc段与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上的Fc受体结合,故属亲同种细胞性抗体。当机体再次接触同种抗原后,过敏原即与结合在细胞表面的IgE作用,使细胞释放介质,引起平滑肌痉挛,血管通透性增加等过敏反应,还具有抗寄生虫感染作用。 2正常参考值 IgG:8~16g/L,IgA:1~4g/L,IgM:0.5~1.9g/L,IgD:0.01~0.4g/L,IgE:0.001~0.009g/L。3临床意义 3.1血清免疫球蛋白降低 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取决于免疫球蛋白合成和分解代谢的速率以及由体内丢失的程度。血清免疫球蛋白降低可由于合成不足,丢失增多和分解加快引起。合成不足:血清免疫球蛋白降低可由于原发性或继发性合成缺陷所致。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有性联先天性丙种球蛋白缺乏症、婴儿暂时性丙种球蛋白低下症、伴IgM升高的性联低丙种球蛋白血症、选择性IgA缺乏症、选择性IgM缺乏症、选择性IgG亚类缺乏症等。继发性免疫缺陷病有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和恶性肿瘤等。丢失增多:从胃肠道丢失的见于溃疡性结肠炎、消化道癌肿、吸收不良综合征、淋巴瘤、肠淋巴管扩张症。从皮肤丢失的有急性灼伤、特异反应性皮炎。从浆膜腔丢失的有胸膜炎、腹膜炎、反复抽胸腹水。从肾脏丢失的有肾小球肾炎(微小病变型、膜性、增殖性)、肾静脉血栓形成、SLE和淋巴瘤。主要是由于蛋白从尿中丢失或毒素抑制免疫球蛋白合成,后者首先影响IgM,其次影响IgA,然后再影响IgG。分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第一节免疫球蛋白的结构(The Structure of Immunoglobulin) B淋巴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蛋白,这类免疫球蛋白被称为抗体(antibody, Ab)。 1937年,Tiselius用电泳方法将血清蛋白分为白蛋白、α1、α2、β及γ球蛋白等组分,其后又证明抗体的活性部分是在γ球蛋白部分。因此,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抗体又被称为γ球蛋白(丙种球蛋白)。 实际上,抗体的活性除γ球蛋白外,还存在于α和β球蛋白处。1968年和1972年的两次国际会议上,将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统一命名为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 Ig是化学结构的概念,它包括正常的抗体球蛋白和一些未证实抗体活性的免疫球蛋白,如骨髓瘤病人血清中的M蛋白及尿中的本周氏(Bence Jones, BJ)蛋白等。 免疫球蛋白可分为分泌型(secreted Ig,SIg)和膜型(membrane Ig, mIg)。前者主要存在于血清及其他体液或外分泌液中,具有抗体的各种功能;后者是B细胞表面的抗原识别受体。 ☆☆相关素材☆☆ 图片正常人血清电泳分离图 一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The basical structure of immunoglobulin 免疫球蛋白分子是由两条相同的重链(heavy chain,H链)和两条相同的轻链(light chain,L链)通过链间二硫键连接而成的四肽链结构。 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发现,IgG分子由3个相同大小的节段组成,位于上端的两个臂由易弯曲的铰链区(hinge region)连接到主干上形成一个"Y"形分子,称为Ig分子的单体,是构成免疫球蛋白分子的基本单位。

免疫球蛋白分为哪几类

1.免疫球蛋白分为哪几类?其增加或减少都有哪些临床意义? 答:免疫球蛋白分为IgA、IgD、IgG、IgE、IgM5类。 一、1、IgA增高:见于IgA型多发性骨髓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肝硬化、湿疹和肾脏疾病等;在中毒性肝损伤时,IgA浓度与炎症程度相关。 2、IgA降低:见于反复呼吸道感染、非IgA型多发性骨髓瘤、重链病、轻链病、原发性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肌营养不良)等。 二、1、IgD升高主要见于IgD型骨髓瘤、慢性骨髓炎、皮肤感染、流行性出血热、胶原性疾病和吸烟者。有人发现结核病和霍奇金病也有升高。此外有报道IgD可能与某些超敏反应有关,如变态反应性支气管炎、接触性皮炎、荨麻疹;以及SLE、类风湿性关节炎、甲状腺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自身抗体,有属于IgD型抗体。 2、IgD降低见于原发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硅沉着病、细胞毒药物治疗后;目前尚未证明IgD有抗感染的作用。 三、1、IgG增高是再次免疫应签的标志。常见于各种慢性感染、慢性肝病、胶原血管病、淋巴瘤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单纯性IgG增高主要见于免疫增殖性疾病,如IgG型分泌型多发性骨髓瘤等。 2、IgG降低:见于各种先天性和获得性体液免疫缺陷病、联合免疫缺陷病、重链病、轻链病、肾病综合征、病毒感染及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还可见于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和肌营养不良也可有血IgG浓度降低。 四、1、IgE升高主要见于过敏性疾病,如变应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特应性结膜炎、特应性皮炎、变应性脉管炎、肉芽肿、春季结膜炎、荨麻疹等。高IgE综合征/Job综合征IgE也明显升高,血清中含量可达2000~4OOOU/ml(1U=2.4ng);IgE型骨髓瘤、绦虫和蛔虫等寄生虫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SLE、肝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真菌感染等IgE也升高。当血清总IgE在0.005g/L以上时,应考虑寄生虫感染的可能性。 2、IgE降低:原发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肿瘤和应用化疗药物的患者。 五、1、IgM增高:见于初期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由于IgM是初次免疫应签中的Ig,因此单纯IgM增加常提示为病原体引起的原发性感染。宫内感染可能引起IgM浓度急剧升高,若脐血中IgM>0.2g/L时,表示有宫内感染。此外,在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明,IgM呈单克隆性明显增高。 2、IgM降低:见于IgG型重链病、IgA型多发性骨髓瘤、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免疫抑制剂疗法后、淋巴系统肿瘤、肾病综合征及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肌营养不良)等。

免疫球蛋白3 第三节 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与功能

第三节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与功能(The Characteristic And Function of Immunoglobulins) 一 IgG IgG于出生后3个月开始合成,3~5岁接近成人水平,是血清中含量最高的Ig,占血清总Ig的75%~80%,其中IgG1含量最多。 IgG半寿期约20~23天,为再次免疫应答的主要抗体,通常为高亲和力抗体。 IgG是血液和胞外液中的主要抗体成分,发挥重要免疫学效应,如调理作用,ADCC 作用,IgG1、IgG2和IgG3的CH2能通过经典途径活化补体,IgG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在新生儿抗感染中起重要作用。 人IgG1、IgG2和IgG4的Fc段还能与葡萄球菌A蛋白(staphylococcus protein A, SPA)结合,应用SPA可纯化IgG抗体,SPA与已知IgG抗体结合可用于免疫诊断。 IgG是抗感染的主要抗体,大多数抗菌、抗病毒抗体和抗毒素都为IgG类。 某些自身抗体如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抗核抗体,以及引起II、III型超敏反应的抗体也属于IgG。 二IgM IgM为五聚体,是分子量最大的Ig,沉降系数为19S,称为巨球蛋白(macroglobulin),五聚体结构使IgM一般不能通过血管壁,主要存在于血液中,也使其激活补体的能力比IgG 强。 天然的血型抗体为IgM,血型不符的输血,易发生严重的溶血反应。 IgM是个体发育过程中最早合成和分泌的抗体,在胚胎发育晚期的胎儿即能产生IgM,故脐带血IgM增高提示胎儿有宫内感染(如风疹病毒或巨细胞病毒等感染)。 在抗原刺激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中,IgM也是最先产生的抗体。 感染过程中血清IgM水平升高,说明有近期感染,该指标有助于早期诊断。IgM在早期免疫防御中具有重要作用,是血管内抗感染的主要抗体。 类风湿因子亦属IgM。 膜表面IgM是B细胞抗原受体(B cell receptor,BCR)的主要成分。 只表达mIgM是未成熟B细胞的标志,记忆B细胞表面的mIgM逐渐消失。 ☆☆相关素材☆☆ 图片IgM五聚体及与抗原的结合示意图

血浆免疫球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

血浆免疫球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 燕备战 河南省人民医院输血科 郑州市 450003 关键词 免疫球蛋白轻链 血浆 检测 中图分类号:R446 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422(2006)07-0044-01 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是4条肽链,2轻2重,肽链之间由二硫键相联结。任何一种免疫球蛋白,只有一类别的重链,轻链相同。根据重链的不同分五种,即I gA、Ig G I g M、Ig D和Ig E,血浆中I gG含量最高,IgE含量最低,而尿液中只有微量I gG[1]。在机体患某种疾病时,可有1种或几种免疫球蛋白明显升高或减低。因此,血液中免疫球蛋白定量是一个极有价值的检查,结合尿液中免疫球蛋白分析对许多疾病具有直接诊断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正常对照组:健康体检者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19~60岁,平均35.4岁。 实验组:从2003年1月~2006年1月入院,血清 I g异常患者共141例,男81例,女60例,平均年龄 56.2岁。其中确诊多发性骨髓瘤(MM)62例,肝硬化(LC)49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30例。试剂:血清I g定量检测试剂及标准品均为B ec l u nan 公司产品。I FE使用法国Seb ia公司试剂盒。 1 2 试剂 血清I g定量检测试剂及标准品均为Beclunan产品。I FE使用法国Sebia公司试剂盒。 1.3 方法 血清蛋白电泳:加样10 l血清,扩散、点样、电泳、烘干,染色、脱色、烘干,扫描。 免疫固定电泳:加样10 ,l扩散10m in,血清蛋白分离,加相应抗血清于GAM, 泳道各25 ,l对照泳道加40 l蛋白固定剂,孵育5m in,吸去抗血清,烘干、洗涤、染色、脱色、烘干。 2 结果 各组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及轻链含量的测定结果见表1、2、3。 表1 不同类型MM的血清 、 检测结果比较 (x s,g/L) 分型n / I gG 2981.14 13.45*0.78 0.56*102.15 25.63* I gG 162.07 0.11*49.23 12.15*0.04 0.01* I gA 852.13 19.521.90 0.98*26.15 4.21* I gA 31.79 0.87*25.17 9.61*0.07 0.02* I g M 21.97 1.09*30.76 15.23*0.06 0.02* LC 320.61 4.59*3.01 1.43*7.12 1.56* LC 13.82*14.82*0.26* 正常对照组2510.56 2.734.70 1.432.31 0.54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 表2 不同类型MM的血清IgG、IgA、Ig M检测比较 分型n I gG I gA I g M IgG型4576.51 21.12*0.48 0.320.38 0.28 Ig A型115.12 2.4356.28 18.32*0.42 0.22 Ig M型25.93 1.930.63 0.1740.23 13.87* LC型410.43 5.731.38 1.270.59 0.31 正常对照组2513.21 2.712.01 0.311.42 0.25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 表3 LC及SLE患者血清IgG、IgA、Ig M检测比较 病例n IgG Ig A Ig M LC4932.67 3.12* 3.46 1.352.29 0.67 SLE3026.03 2.79* 2.23 1.164.31 0.88* 3 讨论 单克隆Ig升高,是指一个细胞在某一分裂阶段发生突变,然后急剧分化、增殖,并大量表达某种单一的Ig,多克隆Ig升高,系指各种Ig产生细胞全面增殖。多克隆Ig升高可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感染性疾病及结缔组织病等,病因去除后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可下降[2]。MM是恶性单克隆增殖病[3],本研究中, 型的MM患者血清中的K 浓度均显著增高, 浓度均降低, / 明显高于正常范围, 型的MM患者血清中的 浓度均显著增高, 浓度均显著降低, / 明显低于正常范围。各类型(LC型除外)对应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浓度显著增高,非对应的Ig的血清浓度则显著下降。LC型由于完整的免疫球蛋白合成受到抑制各类型I g含量降低。LC及SLE患者,各类型I g及轻链虽然增高,甚至超过正常人上限数倍以上,但I FE结果均表明为多克隆增高,单纯从含量的增加难以判断是否为单克隆增殖,所有Lc及SLE患者 / 均正常,因此我们可以根据 / 值来初步鉴别多克隆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升高。 参考文献 1 孔宪涛.免疫球蛋白异常的基础和临床.上海:上海科 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149-203 2 刘洗永,杨福荫.抗生素与免疫球蛋白.中国抗生素杂 志,2000,25(1):28 3 陈末,沈悌.多发性骨髓瘤的误诊.临床误诊误治,2000, 13(4):2882006-01-13收稿 44 医药论坛杂志 2006年4月 第27卷 第7期

测定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临床意义

测定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临床意义 王 丹1,姜 芳2 (11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21哈尔滨电机厂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摘要:机体患某种疾病时,可有1种或几种免疫球蛋白明显升高或减低。因此,检测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对于某些疾病的诊断和指导治疗有实际临床意义。该文简单介绍引起高免疫球蛋白血症和低免疫球蛋白血症的主要疾病。 关键词:免疫球蛋白;高免疫球蛋白血症;低免疫球蛋白血症中图分类号:R39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775(2002)03-0167-02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Determination on Immunoglobulin in Serum W ANG Dan ,J I ANG Fang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01China ) Abstract :There might be one or several kinds of immunoglobulin increased or decreased when body su ffered s ome diseases.There might be clin 2ical significance in diagnosis and indication to detect the content of immunoglobulin in serum for s ome diseases.This paper had introduced about s ome diseases that could cause hyperimmunoglobulinia or hypoimmunoglobulinia briefly.K ey w ords :Immunoglobulin ;Hyperimmunoglobulinia ;Hypoimmunoglobulinia 免疫球蛋白(Ig )是抗体的表现形式和物质基础,是具有抗体活性和结构相似的血清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是4条肽链,2轻2重,肽链之间由二硫键相联结。任何一种免疫球蛋白,只有一类别的重链、轻链相同。根据重链的不同,免疫球蛋白分为IgG 、IgA 、IgM 、IgD 和IgE 5种。免疫球蛋白由浆细胞、前浆细胞或淋巴细胞产生,在血浆和血管外体液中的分布大致相等。循环中的免疫球蛋白,每日约更换1/4。健康成人每日合成免疫球蛋白2~5g ,但在发生感染时,合成可增加7倍。正常成人血清中各种免疫球蛋的含量和某些特性见表1。在机体患某种疾病时,可有1种或几种免疫球蛋白明显升高或减低。因此,检测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对于某些疾病的诊断和指导治疗有实际临床意义。检测IgG 、IgA 、IgM 所用的方法,根据检样不同有所不同。血液中含量测定既可用单向环状免疫扩散法,也可用免疫比浊法。前法简单经济,但工作量大,耗时长;后法精密度较高,可自动化,需时短,但需要昂贵的自动化仪器。 作者简介:王丹(1978-),女,汉族,检验士。 〔16〕姜林娣,梅振武,王吉耀1甲氨喋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评价〔J 〕1中华风湿病学杂志,1998,2(4):204~2071 〔17〕胡晋江,吕随峰,朱全刚,等1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研究进展〔J 〕1中国新药杂志,2001,10(4):294~3001 〔18〕Sm olen JS ,K alden JR ,Scott D L ,et al .E fficacy and safely of leflunomide com pared with placebo and sulphasalazine in active rheumctoid arthritis :a double -blind ,randomised ,muliticentre trial 〔J 〕.Lancet ,1999,353:259~266. 〔19〕Leirisalo -Repo M.Therapeutic aspects of spondylo -arthropathies -a.review 〔J 〕.Scand -Rheumatol ,1998,27(5):323~328. 〔20〕S ieper J.Basic therapeutics in the management of Various forms of arturitis 〔J 〕.Orthopade ,1998,27(8):576~580. 〔21〕G eher P ,G omr B.Repeated cyclosporing therapy of periph 2eral arthritis ass ociated with ankylosing 〔J 〕.med -sci -m onit ,2001,7(1):105~107. 〔22〕Durez P ,H orsmans Y.Dramatic response after an intra 2venous loading dose of azathioprine in one case of severe and refracto 2ry ankglosing sponclylitis 〔J 〕.Rheumatology ,2000,39(2):182~184. 〔23〕Lorenz H M.T NF inhibitors in the treatment of arthritis 〔J 〕.Curr -opin -Investig -Drugs ,2000,1(2):188~193. 〔24〕Maim R ,S tclair EW ,Breedvdd F ,et al .In fliximab (chimeric anti -tum our necrosis factor m onoclonal an tibody )versus placebo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patients.recrosis concomitant methotrexate :a ranaomised phise Ⅲtrial 〔J 〕.Lancet ,1999,354:1932~1939. 〔25〕Brandt J ,Haibel H ,C omelg D ,et al .success ful treatment of active ankylosing S pondylitis with the anti -tum 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m onoclonal antibody in fliximab 〔J 〕.Arthritis -Rheum ,2000,43(6):1346~1352. 〔26〕Weinblatt ME ,kremer JM ,Bankhurst AR ,et al .A trial of etanercept.a recombinant tum ou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Fc fusion protein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receiving methotrexate 〔J 〕.N Engl J mecl ,1999,340:253~259. 〔27〕郭玉海,曹贻训1强直性脊柱炎研究进展〔J 〕1山东中医杂志,2000,4:251~2531 〔28〕唐传芝,李林1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治疗进展〔J 〕1中医药信息,2001,1:20~231 〔29〕林昌松,续青1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J 〕1河北中医,2001,2:115~1161 〔30〕林昌松,刘晓玲,关彤,等1陈纪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J 〕1新中医,2001,2:10~111 〔31〕陈林囡,郭邵浩1雷公藤合独活寄生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观察〔J 〕1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14(5):2741 〔32〕戈吉庆,樊宇富,钱小奇1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辨证论治研究进展〔J 〕1江苏中医,2000,12:57~581 (编辑:谢忠艳) (收稿日期:2001-01-24)

免疫球蛋白检查的意义

免疫球蛋白检查的意义 免疫球蛋白是人体血清和体液中具有抗体活性的一类蛋白质。又称丙种球蛋白。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和加强细胞的吞噬作用,并能在补体的协同下,杀灭或溶解病原微生物。是机体抗御疾病的重要成分。 血清免疫球蛋白可分为五种类型,即IgG、IgM、IgA、IgD、IgE。其正常值由于检查的对象、年龄、地区和方法不同而差异。 各种免疫球蛋白不但量上有区别,而且在功能上也各有特点: IgG:具有抗菌、抗病毒、抗毒素作用的大部分抗体属于IgG。它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IgG增高见于IgG型多发性骨髓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活动性肝炎、结核病、黑热病及某些感染性疾病等。降低见于肾病综合征、某些肿瘤、白血病、重链病、轻链病及某些免疫缺陷病。 IgA:IgA具有抗细菌和抗病毒的作用。不能通过胎盘,小儿只能从母乳中得到。 免疫球蛋白A(IgA):参考值:成人0.7~3.9克/升。在人体的血液中IgA分为两型,即血清型和分泌型,前者以单体形式存在,后者是由一种连接的二聚体和分泌片组成,且合成和分泌的部位在肠道、呼吸道、乳腺、唾液腺和泪腺,因此主要存在于

胃肠道、支气管分泌液、初乳、唾液和泪液中,是参与粘膜部位免疫的主要抗体,在局部抗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婴儿正是通过初乳获得分泌型IgA,达到自然被动免疫的效果。 IgA增高见于IgA型多发性骨髓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肝硬化、湿疹、血小板减少等疾病。降低见于重链病、轻链病、吸收不良综合征、某些免疫缺陷病、反复呼吸道感染、输血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IgM是一种高效能的抗体,杀菌力强,特别是对大肠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菌有效。 免疫球蛋白M(IgM):参考值:成人0.4~3.5克/升。是个体发育过程中最早合成和分泌的抗体,在胎儿发肓晚期即可产生IgM,在新生儿中含量极微,出生逐渐升高,到1/2~1岁时达到成人水平。在脐带血中此抗体含量增加提示胎儿有宫内感染(如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天然的血型抗体为IgM,由血型不合的输血所引起的溶血反应亦是由此抗体所致。当机体遇有病原体感染时,IgM是体液免疫应答中产生最早的抗体,在临床上检测此抗体可特异性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疾病。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巨球蛋白血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班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病毒感染、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降低见于多发性骨髓瘤、烧伤、营养不良和免疫低下疾病。

抗体分类及特性和功能

抗体分类及特性和功能 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抗体可以分成许多类型: (1)按作用对象,可将其分为抗毒素、抗菌抗体、抗病毒抗体和亲细胞抗体(能与细胞结合的免疫球蛋白,如1型变态反应中的lgE反应素抗体,能吸附在靶细胞膜上)。 (2)按理化性质和生物学功能,可将其分为IgG、IgA、IgM、IgE、IgD五类。 (3)按与抗原结合后是否出现可见反应,可将其分为:在介质参与下出现可见结合反应的完全抗体,即通常所说的抗体,以及不出现可见反应,但能阻抑抗原与其相应的完全抗体结合的不完全抗体。 (4)按抗体的来源,可将其分为天然抗体和免疫抗体。 一、同种型(isotype) 同一种属每个个体都具有的免疫球蛋白的抗原特异性,其抗原决定簇主要存在于Ig的C区。 类和亚类(根据H链的抗原性不同) 五类: IgG --- γ(gamma) IgA --- α(alpha) IgM --- μ(mu) IgD --- δ(delta) IgE ---ε(epsilon) 亚类: IgG: IgG1, IgG2, IgG3, IgG4 IgA:IgA1, IgA2 IgM: IgM1, IgM2

型和亚型(根据轻链C区抗原特异性不同分型): κ(kappa)型、λ(lambda)型 亚型(λ链): OZ(+) (或λ1) :第190位(亮氨酸) OZ(-) (或λ2) :第190位(精氨酸) Kern(+)(或λ3) :第154位(甘氨酸) Kern(-)(或λ4) :第154位(丝氨酸) 同种异型(allotype) 同一种属不同个体之间免疫球蛋白也具有的差异性,主要反映在分子的CH和CL上的一个或数个氨基酸的差异 (genetic markers---遗传标志) 。 Gm因子:Gm1~30 Am因子:A2m1,A2m2 Km因子:Km1,Km2,Km3 二、独特型(idiotype) 在同一个体内,不同B细胞克隆所产生的免疫球蛋白分子V区以及T、B细胞表面抗原受体V区所具有的抗原特异性不同。 各类抗体的特性和功能 IgG 一般特性: 单体分子; 四个亚类; 血清中含量最高(75%Ig); 半衰期最长(21~23天); 3~5岁达成人水平(8.0~17 mg/ml); 可与SPA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