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之推不言禄原文及翻译

介之推不言禄原文及翻译
介之推不言禄原文及翻译

介之推不言禄

【原文】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内外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

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

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地名)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注】①晋侯:指晋文公,即重耳。他逃亡在外,在秦国的帮

助下回晋继承君位。

②介之推:晋文公臣子,曾割自己腿上的肉以食文公。

③献公:重耳之父晋献公。

④二三子:指跟随文公逃亡的人。子是对人的美称。

⑤怼(dui):怨恨。

⑥绵上:地名,在今山西介休县南、沁源县西北的介山之下。

⑦田:祭田。

【翻译】

晋文公赏赐跟着他逃亡的人,介之推没有要求赏赐,赏赐

也没有给他。

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有九个,惟独国君还在(人世)。惠公、怀公没有亲信,国内外都抛弃他们。天没有(打算)灭绝晋,必定要有主持(国家大事)的主人。主持晋国祭祀[即担任国君]的人,不是君王是谁呢?上天实际已经安排好了的,而这一个二个的认为是自己的贡献,(这)不是荒谬吗?偷窃别人的钱财,都说是盗窃;更何况贪天的功劳,认为是自己的贡献呢?下面的(臣子)将罪当做道义,上面的(国君)对(这)奸诈(的行为)给予赏赐。上下互相欺瞒,难以和他们相处啊。”

他的母亲说:“你为什么不也去要求赏赐呢?(像)这样(贫穷地)死去(又能)埋怨谁呢?”

回答说:“责备这种行为而又效仿它,罪孽更重啊!况且说出了埋怨的话,就不能吃他的俸禄了。”

他的母亲说:“也让国君知道这事,好吗?”

回答说:“言语,是身体的装饰。身体将要隐居了,还要装饰它吗?这样是乞求显贵啊。”

他的母亲说:“(你)能够这样做吗?(我)和你一起隐居。”便(一直)隐居到死去。

晋文公寻找他找不到,用绵上之地作为他的祭田。说:“用它来牢记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对点精练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课时作业含答案

古诗鉴赏 对点精练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秋夜 白居易 碧空溶溶月华静,月里愁人吊孤影。 花开残菊傍疏篱,叶下衰桐落寒井。 塞鸿飞急觉秋尽,邻鸡鸣迟知夜永。 凝情不语空所思,风吹白露衣裳冷。 (1)首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首联描绘了一幅明月高悬、碧空如洗、宁静安谧的环境中,月下人形单影只、愁思萦怀的画面。 (2)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意象:溶溶的月光、凋残的菊花、疏篱、飘零的桐叶、寒井、急飞的塞鸿、迟鸣的鸡。(写出四个即可) 营造了一种清冷、寂寥的意境。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清明 孙昌胤 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①。 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 沈冥②惭岁物,欢宴阻朋知。 不及林间鸟,迁乔并羽仪。 注①陲:边陲,国境,靠边界的地方。②沈冥:隐居的人。 诗中借用“林间鸟”这一意象,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本诗借用“林间鸟”这一意象,感叹自己还不如林间的飞鸟快乐,写出了“林间鸟”自由地飞翔,还时不时梳理自己的羽毛的情景,表现了作者为世俗所累,顾及太多而无法达

《子夜》讲解

子夜 ●名著解码:155 1: 一条主线:吴荪甫与赵伯韬斗法 5:五个阶段:多空多空空 5:五句主旨: 1、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原因:民族资产阶级 的软弱性,斗不过官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联合斗争。) 2、资产阶级作为整体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原因:资产阶级 内部的斗争,反映了资产阶级的不稳定性。) 3、只有无产阶级才能领导中国革命。(原因:中国处于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而不是资本主义社会,另外,资产阶级的 特性使其无法领导中国革命。) 4、无产阶级领导革命胜利的原因。(原因:官僚资产阶级、地 主阶级、军阀、帝国主义等敌人的内讧与混战。) 5、无产阶级领导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原因:敌 人过于强大。) ●核心情节突破 核心情节一:吴老太爷之死 ?宏观把握 情节再现 吴老太爷本不愿意到上海,但由于土匪作乱,红军燎原,让老太爷高卧家园,委实不太妥当。为了表达孝心,吴荪甫将老太爷接到上海。然而,满脑封建、顽固不化、只以《太上感应篇》为护身法宝的老太爷在目睹了城市光怪陆离的现代文明后,受到强烈的刺激,终于在进入家门后气绝身亡。(一) 在吴老太爷的送殓仪式上,众多主要人物陆续亮相。但他们却借着老太爷的丧礼寻欢作乐,暗做交易。吴荪甫也在此时决定放手做公债。(二)然而,公债市场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吴荪甫在赵伯韬和罢工潮的双面夹击下惨败,而赵伯韬也因这明争暗斗而耗尽精力,只有工人们的斗争热情在继续燃烧。 阅读反思 吴老太爷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他的出走,反映了三十年代农村革命风暴的到来,而他的死亡象征着中国封建制度的必然崩溃。另一方面,资产阶级的革命由丧礼而始,也预示了他们必将以“丧礼”而终。在救亡中国的革命道路中,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不稳定性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成为领导者。

英语选修7 黑体字单词

英语选修7 黑体字单词abandon 遗弃,放弃abundant 丰富的 access 接近的方法通路可接近性 accompany 陪伴伴奏acknowledge 承认确认答谢adapt 使适应改编adapt to 适合 adequate 足够的充分的adjust 调整使适合 adjust to 适应调节alarm 使警觉使惊恐警报惊恐all in all 总而言之all the best(祝你)一切顺利ambition 雄心野心annoy使……不悦:烦恼 annoyed 颇为生气的annual 每年的年刊 the Antarctic 南极洲as far as one is concerned 就……而言 as well as 和,也 set aside 将……放在一边为……节省 aware意识到的 be/become aware of 对……知道明白意识到…… (be) dying to 极想渴望beneficial 有益的受益的 bound一定的密切相关的be bound to 一定做…… click (使)发出咔哒声comfort舒适,安慰 conduct 行为品行指挥contradict 反驳 day in and day out 日复一日declare 宣布声明表明 desire 渴望欲望渴求distribute 分配分发 divorce 离婚断绝关系donate 捐赠

draft 草稿drag 拖拉扯 dry out 使浸水之物完全变干dry up 干涸 favour 喜爱恩惠fit in 相适合相融合 govern 统治hear from 接到……的信 help(…)out 帮之某人摆脱困境或危难 in all 一共in many ways 在很多方面 in need 在困境中in other words换句话说 junior 较年幼的资历较浅的地位较低的 keep it up 保持成绩优秀继续干下去 leave … alone不管别惹让……一个人呆着和……单独在一起make fun of 取消meet with 遇到会晤经历 neat 好的整齐的匀称的never mind 不必担心obey 服从occupy 占用占领占据 otherwise 否则不然用别的方法 out of breath 上气不接下气 out of the question 不可能的不值得讨论 participate 参加参与pause 暂停终止recommend 推荐建议reflect 思考 relevant 有关的resign 辞去 ring up 给…..打电话scare 恐吓使恐吓 (be)scare to death 吓死了 settle in (迁入新居,更换工作后)安顿下来

高中语文全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全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第一册 烛之武退秦师 勾践灭吴(节选) 邹忌讽齐王纳谏 触龙说赵太后 季氏将伐颛臾 寡人之于国也 劝学 秋水 过秦论 鸿门宴 兰亭集序 归去来兮辞 第二册 谏太宗十思疏 腾王阁序 师说 阿房宫赋 六国论 游褒禅山记 伶官传序 石钟山记 项脊轩志 五人墓碑记 登泰山记 病梅馆记 第三册 卫风·氓 秦风·无衣 邶风·静女 离骚(节选) 孔雀东南飞(并序) 迢迢牵牛星 归园田居 梦游天姥吟留别 琵琶行(并序) 山居秋暝 登高 蜀相 书愤 虞美人 雨霖铃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扬州慢 声声慢 陈情表 祭十二郎文 赤壁赋 第四册 逍遥游(节选) 促织 柳毅传(节选) 第五册 蜀道难 将进酒 兵车行 客至 旅夜书怀 咏怀古迹(其三) 阁夜 登岳阳楼 齐桓晋文之事 庄暴见孟子 孟子见梁襄王 齐人有一妻一妾 奕秋 第六册 报任安书(节选)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屈原列传(节选) 信陵君窃符救赵(节选)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原文: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译文: 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这是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这时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水之南。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烛之武推辞说:“臣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了什么事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

古诗望月怀远翻译赏析

古诗望月怀远翻译赏析 《望月怀远》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九龄。其古诗全文如下: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前言】 《望月怀远》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此诗是望月怀思的名篇。开头紧扣题目,首句写“望月”,次句写“怀远”;接着直抒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五、六句承接三、四句,具体描绘了彻夜难眠的情境;结尾两句进一步抒写了对远方亲人的一片深情。全诗语言自然浑成而不露痕迹,情意缠绵而不见感伤,意境幽静秀丽,构思巧妙,情景交融,细腻入微,感人至深。 【注释】 ⑴怀远:怀念远方的亲人。 ⑵首二句: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使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亲友,此时此刻也该是望着同一轮明月。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⑶情人:多情的人,指作者自己;一说指亲人。遥夜:长夜。怨遥夜:因离别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长。竟夕:终宵,即一整夜。

⑷怜:爱。滋:湿润。怜光满:爱惜满屋的月光。这里的灭烛怜光满,根据上下文,是个月明的时候,应该在农历十五左右。当一个人静静的在屋子里面享受月光,就有种“怜”的感觉,这只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受而已,读诗读人,应该理解当时诗人的心理才能读懂诗词。光满自然就是月光照射充盈的样子,“满”描写了一个状态,应该是月光直射到屋内。 ⑸末两句:月华虽好但是不能相赠,不如回入梦乡觅取佳期。陆机《拟明月何皎皎》:“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盈手:双手捧满之意。盈:满(指那种满荡荡的充盈的状态)。 【翻译】 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赏析】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张九龄在朝中任宰相。遭奸相李林甫诽谤排挤后,于开元二十四年(736)罢相。《望月怀远》这首诗应写于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遭贬荆州长史以后,同《感遇十二首》应该属于同一时期的作品。 《望月怀远》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的。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它和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明月照积雪”,谢朓的“大江

英文文献及中文翻译撰写格式

关于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英文文献及中文翻译撰写格式 为提高我校毕业生毕业设计说明书(毕业论文)的撰写质量,做到毕业设计说明书(毕业论文)在内容和格式上的统一和规范,特规定如下: 一、装订顺序 论文(设计说明书)英文文献及中文翻译内容一般应由3个部分组成,严格按以下顺序装订。 1、封面 2、中文翻译 3、英文文献(原文) 二、书写格式要求 1、毕业设计(论文)英文文献及中文翻译分毕业设计说明书英文文献及中文翻译和毕业论文英文文献及中文翻译两种,所有出现相关字样之处请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毕业设计说明书” 或“毕业论文”字样。 2、毕业设计说明书(毕业论文)英文文献及中文翻译中的中文翻译用Word 软件编辑,英文文献用原文,一律打印在A4幅面白纸上,单面打印。 3、毕业设计说明书(毕业论文)英文文献及中文翻译的上边距:30mm;下边距:25mm;左边距:3Omm;右边距:2Omm;行间距1.5倍行距。 4、中文翻译页眉的文字为“中北大学2019届毕业设计说明书” 或“中北大学××××届毕业论文”,用小四号黑体字,页眉线的上边距为25mm;页脚的下边距为18mm。 5、中文翻译正文用小四号宋体,每章的大标题用小三号黑体,加粗,留出上下间距为:段前0.5行,段后0.5行;二级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加粗;其余小标题用小四号黑体,不加粗。 6、文中的图、表、附注、公式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章编号。如图1.2,表2.3,附注3.2或式4.3。 7、图表应认真设计和绘制,不得徒手勾画。表格与插图中的文字一律用5号宋体。

每一插图和表格应有明确简短的图表名,图名置于图之下,表名置于表之上,图表号与图表名之间空一格。插图和表格应安排在正文中第一次提及该图表的文字的下方。当插图或表格不能安排在该页时,应安排在该页的下一页。 图表居中放置,表尽量采用三线表。每个表应尽量放在一页内,如有困难,要加“续表X.X”字样,并有标题栏。 图、表中若有附注时,附注各项的序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加圆括号顺序排,如:注①。附注写在图、表的下方。 文中公式的编号用圆括号括起写在右边行末顶格,其间不加虚线。 8、文中所用的物理量和单位及符号一律采用国家标准,可参见国家标准《量和单位》(GB3100~3102-93)。 9、文中章节编号可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

庄暴见孟子原文及翻译

庄暴见孟子原文及翻译 庄暴见孟子原文及翻译——课文《庄暴见孟子》一篇故事性很强的文章,很多同学在学习的时候被其文言文的句式难住了,今天,查字典语文小编给大家带来庄暴见孟子原文及翻译。一起来学习一下。 庄暴见孟子原文及翻译 《孟子》 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 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之音,举

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庄暴见孟子【翻译】: 庄暴来见孟子,(他对孟子)说:“我被齐王召见,齐王把(他)爱好音乐的事告诉我,我没有什么话用可来回答。”庄暴又问:“爱好音乐,那怎么样呢?”孟子说:“如果齐王(果真)很喜欢音乐,那么齐国治理得大概很不错了吧。” 有一天,孟子被齐宣王接见,(孟子向宣王)说:“君王曾经把(您)爱好音乐的事告诉庄暴,有这回事吗?”宣王变了脸色说:“我不是能爱好古代圣王的雅乐,只是爱好世俗一般流行的音乐罢了。”(孟子)说:“只要君王(果真)很爱音乐,那么齐国就(治理得)差不多了。当今的音乐和古代的音乐是一样的。”(宣王)说:“(这个道理)可以说来听听吗?”(孟子)问道:“一个人单独欣赏音乐快乐,跟别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宣王)说:“(自己欣赏音乐)不如跟别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孟子又)问:“跟少数人一起欣赏音乐而快乐,跟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宣王)回答:“不如跟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于是孟子又)说:“请让我给君王谈谈关于欣

《感遇十二首·其四》原文及翻译

《感遇十二首·其四》原文及翻译 导读:一、《感遇十二首·其四》原文 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二、《感遇十二首·其四》原文翻译 孤傲的鸿雁自海上而来,池塘河潢不敢眷顾。侧目见到了两只华丽的翠鸟,在华美的三珠树上栖息。珍贵之木的高处啊,难道不怕猎人的金弹丸?修美的品德将担心他人的嫉妒与打压,高明之位会让神鬼都深感厌恶。今日的我在冥冥之中遨游,那也独自游弋的人们将何处追求呢? 三、《感遇十二首·其四》作者介绍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谥文献。汉族,唐朝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唐朝开元年间名相,诗人。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七岁知属文,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始调校书郎。玄宗即位,迁右补阙。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母丧夺哀,拜同平章事。是唐代有名的贤相;举止优雅,风度不凡。自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之士,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因此,张九龄一直为后世人所崇敬、仰慕。 张九龄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

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诗风清淡,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有《曲江集》。誉为“岭南第一人”。 张九龄为张说所奖掖和拔擢,张说去世后,他又于开元二十一年辅佐玄宗为宰相。作为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个名相,他深为时人所敬仰,王维、杜甫都作有颂美他的诗篇。他曾辟孟浩然为荆州府幕僚,提拔王维为右拾遗;杜甫早年也曾想把作品呈献给他,未能如愿,晚年追忆,犹觉得可惜(见《八哀诗》)。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回归教材 夯实基础(一)——教材中的黑体字

回归教材夯实基础(一)——教材中的黑体字 必修一 1、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 和两大类。 2、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 一切都离不开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3、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4、糖类是主要的物质。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物质,当生命活动需要时可 以分解利用。 每一个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链接成。 5、细胞中的无机物 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一部分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叫做。结合水是的重要组成成分,大约占细胞内全部水分的4.5%。细胞中绝大部分的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叫做。 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6、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膜主要由和组成。 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分隔开;控制;进行细胞间的。 在细胞中,许多细胞器都有膜,如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这些和、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7、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细胞核是,是细胞和的控制中心。 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膜。 8、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叫做。 Na、K、Ca等离子,都不能自由地通过磷脂双分子层,它们从一侧运输到

一侧,需要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9、酶的作用和本质 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 分子从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 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酶是产生的具有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 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的条件下进行的。 10、ATP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细胞呼吸是指在经过一系列的,生成或其他产物,释放出并生成的过程。 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的参与下,通过的催化作用,把等有机物彻底,产生,释放,生成大量的过程。 11、叶绿体的结构 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和红,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 叶绿体内部的都由一个个圆饼状的囊状结构堆叠而成。这些囊状结构称为。吸收光能的四种色素,就分布在的薄膜上。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利用,把和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并且释放出的过程。 光反应阶段光合作用第一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必须才能进行,这个阶段叫做光反应阶段。 暗反应阶段光合作用第二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都可以进行,这个阶段叫做暗反应阶段。 12、细胞的增殖 细胞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细胞在分裂之前,必须进行一定的物质准备。细胞增殖包括和整个的过程。 即连续分裂的细胞,从开始,到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13、细胞的分化 在个体发育中,由或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和上发生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的潜能。

张九龄的感遇

张九龄的感遇 岂伊地气暖。 所怀诚已矣,畴昔乃芳蕤。 感遇十二首(其七)江南有丹橘。 胡越方杳杳,宛在云溶溶。 可以荐嘉客。 今我游冥冥。 感遇凤凰一朝来,竹花斯可食。 运命唯所遇。 归来扣寂寞。 浩思极中夜。 日夕怀空意,哀音非所求。 谁知林栖者。 美人适异方,闻风坐相悦,日暮蝉独悲。 矫矫珍木巅,使我心悠悠。 朝阳凤安在。 啸叹此寒木,得无金丸惧,感叹情何极。 青鸟跂不至。 美服患人指。 感遇但欲附高鸟!运命惟所遇,孤客空悠悠,梦寐今夕见?感遇十二首(其五)吴越数千里,檐楹呼匹俦。

徒言树桃李。 感遇十二首(其九)抱影吟中夜,自有岁寒心,凭林结所思,人谁感至精,谁闻此叹息。 感遇十二首(其十二)闭门迹群化,川鱼安可羡,归期觉神变?飞沈理自隔,人愿天岂从。 可以荐嘉客。 天壤一何异。 侧见双翠鸟,滞虑洗孤清。 鸿鹄虽自远,时逝曷淹留,求思安可得,池潢不敢顾。 至精无感遇。 贵人弃疵贱,安敢攀飞龙,弋者何所慕,何所慰吾诚,要之心所钟。 紫兰秀空蹊。 感遇十二首(其十)汉上有游女。 感叹长如此。 馨香岁欲晚。 鼎食非吾事,巢在三珠树。 海上有仙山,桂华秋皎洁。 感遇十二首(其十一)我有异乡忆。 凭此目不觏。 形骸非我亲。

白云在南山,车马何迟迟,耿耿徒缄忆。 徒言树桃李,自尔为佳节。 岂伊地气暖,临风怀蹇修。 冥冥愁不见,自有岁寒心,欲寄双飞翼,奈何阻重深。 夜分起踯躅,北风乘夕流,经冬犹绿林。 感遇十二首(其二)兰叶春葳蕤。 袖中一札书。 化蝶犹不识,沧海飞无翼。 白云愁不见,衾枕即乡县,奈何阻重深,云仙尝我期,悲惋填心胸。 美人何处所。 感遇十二首(其八)永日徒离忧,恕己忘内修,既往不可追,何求美人折,高明逼神恶,循环不可寻。 众情累外物,循环不可寻。 欣欣此生意,下士尝殷忧。 燕雀感昏旦,皓露夺幽色,深嗟欲待谁,经冬犹绿林。 持此谢高鸟?感遇十二首(其四)江南有丹橘,因之传远情,日暮长太息。 草木有本心,此木岂无阴,幽嘿卧帘帷,朱鳖谁云浮。 感遇十二首(其六)西日下山隐感遇十二首(其一)孤鸿海上来,庭树含幽色?感遇十二首(其三)幽人归独卧,此木岂无阴

《孔雀东南飞》原文及翻译(全文)

[标签:标题] 篇一:高中文言文全部课文原文与翻译高中文言文翻译 ~~~~~~~~~~~~~~~~~~~~~~~~~~目录第二册第三册第四册第一册烛之武退秦师 触龙说赵太后季氏将伐颛臾)勾践灭吴(节选邹忌讽齐王纳谏寡人之于国也劝学秋水过秦论鸿门宴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 第二册谏太宗十思疏腾王阁序师说阿房宫赋六国论游褒禅山记伶官传序石钟山记项脊轩志五人墓碑记登泰山记病梅馆记 第三册卫风〃氓xx风〃无衣邶风〃静女 )离骚(节选归园田居并序)迢迢牵牛星孔雀东南飞(梦游天姥吟留别 琵琶行(并序)山居秋暝登高蜀相书愤虞美人雨霖铃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扬州慢声声慢陈情表祭十二郎文赤壁赋 第四册 逍遥游(节选)促织xx(节选) 第五册蜀道难将进酒兵车行客至旅夜书怀咏怀古迹(其三)阁夜登岳阳楼齐桓晋文之事庄暴见孟子孟子见梁襄王齐人有一妻一奕秋妾第六册 ) (节选报xx书 )(节选xxxx列传 ) (节选屈原列传 )节选信陵君窃符救赵(《烛之武退秦师》原文与译文《左传》原文: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xx夜缒而出。见xx曰: 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不知;不仁;失其所与,因人之力而敝之,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公曰:“不可。子犯请击之。 ”亦去之。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译文: 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这是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这时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水之南。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 君,秦国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烛之武推辞说:“臣在壮年的时候,尚且 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了什么事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危急时才来”烛之武答应了。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 “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当夜把烛之武用绳子从城墙上坠下去。 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就值得烦劳您的左右。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呢?邻国实力雄厚,就等 贵国使臣来往经过,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供于您的力量薄弱啊。

古诗感遇十二首其七翻译赏析

古诗感遇十二首其七翻译赏析 《感遇十二首其七》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九龄。其古诗全文如下: 江南有丹桔,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佳客,奈何阻重深。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前言】 《感遇十二首》为唐朝大臣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的组诗。这组诗托物寓意,抒发了作者的身世感慨,表现了作者的理想操守,是其五言古诗的代表作。 【注释】 ①伊:语助词。岁寒心:意即耐寒的特性。 ②荐:进奉意。 ③树:种植意。 【翻译】 江南丹桔叶茂枝繁,经冬不凋四季常青。岂止南国地气和暖,而是具有松柏品性。荐之嘉宾必受称赞,山重水阻如何进献?命运遭遇往往不一,因果循环奥秘难寻。只说桃李有果有林,难道丹桔就不成阴。

【鉴赏】 读着张九龄这首歌颂丹橘的诗,很容易想到屈原的《橘颂》。屈原生于南国,橘树也生于南国,他的那篇《橘颂》一开头就说:“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其托物喻志之意,灼然可见。张九龄也是南方人,而他的谪居地荆州的治所江陵(即楚国的郢都),本来是著名的产橘区。他的这首诗一开头就说:“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其托物喻志之意,尤其明显。屈原的名句告诉我们:“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可见即使在南国,一到深秋,一般树木也难免摇落,又哪能经得住严冬的摧残?而丹橘呢,却“经冬犹绿林”。一个“犹”字,充满了赞颂之意。 丹橘经冬犹绿,究竟是由于独得地利呢?还是出乎本性?如果是地利使然,也就不值得赞颂。所以诗人发问道:难道是由于“地气暖”的缘故吗?先以反诘语一“纵”,又以肯定语“自有岁寒心”一“收”,跌宕生姿,富有波澜。“岁寒心”,一般是讲松柏的。《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张九龄特地要赞美丹橘和松柏一样具有耐寒的节操,是含有深意的。 汉代《古诗》有一篇《橘柚垂华实》,诗中说橘柚“委身玉盘中,历年冀见食”,表达了作者不为世用的愤懑。张九龄所说的“可以荐嘉客”,也就是“冀见食”的意思。“经冬犹绿林”,不以岁寒而变节,已值得赞颂;结出累累硕果,只求贡献于人,更显出品德的高尚。按说,这样的嘉树佳果是应该荐之于嘉宾的,然而却为重山深水所阻隔,

(完整word版)答司马谏议书(原文及翻译)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原文与翻译 说明:为方便同学们比较原文与翻译,我们采用逐句对照翻译,以下黑体字为原文,红体字为翻译。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安石敬曰:昨日承您来信指教,我私下认为与您交往深厚密切的日子很久了,可是在议论国事时常常意见分歧,这是因为我们对事情有不同的主张和办法的缘故吧。 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虽然想要勉强劝说几句,最终也必定不被您所谅解,因此只是很简略地复上—信,不再逐—替自己辩护。后来又考虑到蒙您一向看重和厚待我,在书信往来上不宜马虎草率,所以我现在详细地说出我这样做的原因,希望您看后或许能谅解我吧。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本来知书识礼的读书人所争辩的,尤其注重于名实是否相符。如果名和实—经辨明,天下的是非之理也就清楚了。

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如今您来指教我的,是认为我的做法侵犯了官吏们的职权,惹是生非制造事端,聚敛钱财与民争利,拒不接受意见,因此招致天下人的怨恨和指责。 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我却认为从皇帝那里接受命令,在朝堂上公开议订法令制度并在朝廷上修改,把它交给有关部门官吏去执行,这不属侵犯官权; 举先王之政,以兴利弊,不为生事;效法先皇的贤明政治,用来兴办好事,革除弊端,这不是惹是生非; 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替国家理财政,这不是搜括钱财; 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驳斥错误言论,责难奸佞小人,这不是拒听意见。 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至于那么多的怨恨和诽谤,那本来预料到它会这样的。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

庄暴见孟子课外阅读答案

庄暴见孟子课外阅读答案 庄暴见孟子课外阅读答案——通过课文《庄暴见孟子》的学习,我们又掌握了不少的语文知识。今天小编还给大家准备了“庄暴见孟子课外阅读答案”,同学们可以动手写一写,看看自己掌握了多少。 庄暴见孟子课外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短文,完成文后各题。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 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弃之为数,小数也。不 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 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 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选自《孟子·台子上》)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吾如有萌 焉何哉(萌芽,此处喻苗头)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技艺) B.通国 ..之善弈者也(全国)使弈秋诲二人弈.(下围棋)

C.思援弓缴 而射之(收缴)虽与之俱 .学(一起) D.使弈秋诲 .二人弈(教导,指导)思援 .弓缴而射之(取过来) 2.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无或乎王之不智也 B.一日暴之,十日寒之 C.通国之善弈者也 D.为是其智弗若与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弗若之矣”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无或乎王之.不智也 B.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 C.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D.虽与.之俱学 4.下列各句中的解释或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中的“弈秋”是当时的围棋高手。“秋”是他的名 字,因善下围棋,所以叫“弈秋”。这是古人称名的习惯。 B.文中“一日暴之,十日寒之”后概括为成语“一曝十

张九龄《感遇·其一》赏析

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赏析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张九龄的两句诗可谓是他性格高洁的真实写照,这首诗以兰、桂自况,借兰桂之芳香比喻自己的高志美德,使人感到贴切自然,蕴含深厚,耐人寻味。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感遇十二首·其一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翻译 春天里的幽兰翠叶纷披,秋天里的桂花皎洁清新。 世间的草木勃勃的生机,自然顺应了美好的季节。 谁想到山林隐逸的高人,闻到芬芳因而满怀喜悦。 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 注释 ⑴兰:此指兰草。葳蕤:枝叶茂盛而纷披 ⑵桂华:桂花,“华”同“花”。 ⑶生意:生机勃勃 ⑷自尔:自然地。佳节:美好的季节 ⑸林栖者:山中隐士 简析 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被贬为荆州长史时所作,开元末期,唐玄宗沉溺声色,怠慢政事,宠仁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和专事逢迎的牛仙客。牛、李结党,把持朝政,排除异己,朝政更加腐败。张九龄对此十分不满,于是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托物寓意,作《感遇十二首》。诗人托物言志,以春兰和秋桂的芳洁品质,来比喻自己守正不阿的高尚节操;以春兰和秋桂不因无人采折而失去芬芳美质,来比喻自己的志洁行芳,不求人知的高雅情怀。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以春兰秋桂对举,点出无限生机和清雅高洁之特征。三、四句,写兰桂充满活力却荣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质。上半首写兰桂,不写人。五、六句以"谁知"急转引出与兰桂同调的山中隐者来。末两句点出无心与物相竞的情怀。 全诗一面表达了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另一面忧谗惧祸的心情也隐然可见。诗以草木照应,旨诣深刻,于咏物背后,寄寓着生活哲理。 【知识扩展】 感遇十二首(其七) 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读着张九龄这首歌颂丹橘的诗,很容易想到屈原的《橘颂》。屈原生于南国,橘树也生于南国,他的那篇《橘颂》一开头就说:“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其托物喻志之意,灼然可见。张九龄也是南方人,而他的谪居地荆州的治所江陵(即楚国的郢都),本来是著名的产橘区。他的这首诗一开头就说:“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其托物喻志之意,尤其明显。屈原的名句告诉我们:“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可见即使在南国,一到深秋,一般树木也难免摇落,又哪能经得住严冬的摧残?而丹橘呢,却“经冬犹绿林”。一个“犹”字,充满了赞颂之意。 丹橘经冬犹绿,究竟是由于独得地利呢?还是出乎本性?如果是地利使然,也就不值得赞颂。所以诗人发问道:难道是由于“地气暖”的缘故吗?先以反诘语一“纵”,又以肯定语“自有岁寒心”一“收”,跌宕生姿,富有波澜。“岁寒心”,一般是讲松柏的。《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张九龄特地要赞美丹橘和松柏一样具有耐寒的节操,是含有深意的。

生物人教版课本黑体字总汇

高中生物知识点精编 课本黑体字知识点 必修1 1、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 2、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3、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4、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5、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6、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7、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 8、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一部分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叫做结合水。 细胞中绝大部分的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叫做自由水。 9、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10、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11、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12、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13、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14、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15、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16、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 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叫做协助扩散。 物质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17、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18、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 19、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20、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21、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 22、ATP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23、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24、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许多ATP的过程。 25、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孟子 三则 原文与翻译

《孟子》三则 春秋 孟子 (一) 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注释:(1)得兼:同时获得。(2)苟得:苟且取得。(3)患:祸患,灾难。(4)辟:通“避”,躲避。(5)如使:假如,假使。(6)不为:不愿意这样做。(7)勿丧:不丢掉。(8)蹴:用脚踢。(9)何加:有什么益处。(10)奉:侍奉。(11)本心:天性,天良。 导读:作者用面对鱼和熊掌之间的抉择,比喻面对生命和大义之间的选择,进而阐述了这样一种观点:每个人都有“本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保有自己的“本心”,即使在生死关头,也要经受得住各种考验。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情。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比死亡更可怕的事,所以有的祸患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 情没有比死亡更可怕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

感遇十二首其一翻译、解析

感遇十二首其一 唐代: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译文 春天里的幽兰翠叶纷披,秋天里的桂花皎洁清新。 世间的草木勃勃的生机,自然顺应了美好的季节。 谁想到山林隐逸的高人,闻到芬芳因而满怀喜悦。 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 注释 兰:此指兰草。葳蕤:枝叶茂盛而纷披 桂华:桂花,“华”同“花”。 生意:生机勃勃 自尔:自然地。佳节:美好的季节 林栖者:山中隐士 坐:因而 本心:天性 美人:指林栖者山林高士、隐士 闻风:闻到芳香。 坐:因为。 葳(wei)蕤(rui):枝叶茂盛而纷披。 葳蕤(wēi ruí):草木枝叶茂盛的样子。皎洁:这里是形容桂花蕊晶莹、明亮。 欣欣:草木繁茂而有生机的样子。生意:生气勃勃。自:各自。尔:如此。 林栖者:栖身于山林间的人,指隐士。闻风:指仰慕兰桂芳洁的风尚。坐:因而。 本心:草木的根与心(茎干),指天性。 鉴赏 开元(713-741)后期,唐玄宗沉溺声色,奸佞专权,朝政日趋黑暗。为了规劝玄宗励精图治,张九龄曾撰《千秋金镜录》一部,专门论述前代治乱兴亡的历史教训,并将它作为对皇帝生日的寿礼进献给玄宗。唐玄宗心中不悦,加李林甫的谗谤、排挤,张九龄终于被贬为荆州长史。遭贬后,他曾作《感遇十二首》,运用比兴手法,表现其坚贞清高的品德,抒发自己遭受排挤的忧思。此篇为其第一首。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突出了两种高雅的植物——春兰与秋桂。屈原《九歌·礼魂》中,有“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句。张九龄是广东曲江人,其地多桂,即景生情,就地取材,把秋菊换成了秋桂,师古而不泥古。兰桂对举,兰举其叶,桂举其花,这是由于对偶句的关系,互文以见义,其实是各各兼包花叶,概指全株。兰用葳蕤来形容,具有茂盛而兼纷披的意思,“葳蕤”两字点出兰草迎春勃发,具有无限的生机。桂用皎洁来形容,桂叶深绿,桂花嫩黄,相映之下,自然有皎明洁净的感觉。“皎洁”两字,精炼简要地点出了秋桂清雅的特征。 诗的前四句说兰、桂这些“草木君子”只要逢时就会欣欣向荣,生机盎然。兰叶在春风吹拂下“葳蕤”繁茂,桂花在仲秋明月的辉映下更显“皎洁”秀丽。春兰秋桂生意勃发,也给季节带来了荣耀,春、秋因兰、桂而成为美好的季节。这里既包含了朴素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说明了时势造英雄,英雄壮时势的客观辩证法;也表达了真正的贤人志士只有在政治开明的时代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抱负的思想,流露了自己对重新“遇时”的渴望。 诗的后四句从春兰秋桂芳香袭人的社会效果来委婉地说明自己行芳志洁并非为了求人赏识,以博取高名;象春兰秋桂的香气一样,它博得山林隐士的喜爱,只是客观效果而已;实际上,兰、桂散发芳香并非有意希求人们来折取它,欣赏它,而是纯粹出于它们的本性。“谁知”两字对兰桂来说,大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感觉。美人由于闻到了兰桂的芬香,因而发生了爱慕之情。“坐”,犹深也,殊也。表示爱慕之深。诗从无人到有人,是一个突转,诗情也因之而起波澜。“闻风”二字本于《孟子·尽心篇》,其中说:“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张九龄就把这章中的“闻风”毫不费力地拉来用了,用得这样恰如其分,用得这样自然,用得这样使读者毫不觉得他在用典故,这也是值得一提的。“何求”二字用得斩截有力,它淋漓尽致地将诗人不肯廉价赢得美名的清高志趣给表现出来了。 这首诗以兰、桂自况,借兰桂之芳香比喻自己的高志美德,使人感到贴切自然,蕴含深厚,耐人寻味。 简析 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被贬为荆州长史时所作,开元末期,唐玄宗沉溺声色,怠慢政事,宠仁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和专事逢迎的牛仙客。牛、李结党,把持朝政,排除异己,朝政更加腐败。张九龄对此十分不满,于是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托物寓意,作《感遇十二首》。诗人托物言志,以春兰和秋桂的芳洁品质,来比喻自己守正不阿的高尚节操;以春兰和秋桂不因无人采折而失去芬芳美质,来比喻自己的志洁行芳,不求人知的高雅情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