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名师走进黔西南中职课堂

北京名师走进黔西南中职课堂

北京名师走进黔西南中职课堂

2014年12月2日~6日,在贵州黔西南州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石景山区教委的支持下,北京市黄庄职业高中组建“名师+专带+非遗传承人+行业大师”8人团队,远赴贵州黔西南州贞丰、兴仁、兴义三所职业学校,开展美容美发及服装专业教学交流活动。北京市首批职教名师张玲老师为30名美发专业学生讲授“第一区卷发技术”,北京市“中华传统技艺技能大师”、黄庄职高美容美发专业“大师工作室”特聘行业大师张大奎先生讲解美发行业最新潮流趋势,以及石景山区第五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式旗袍”传承人张凤兰及杨红老师,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将濒临失传的中式服装技艺――盘扣制作技术传授给学生。北京市美容美发专业带头人高震云和石景山区第五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式旗袍”传承人杨红作为专业负责人,分别与三所职业高中的专业教师交流了专业定位、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改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等方面的经验。本次教学交流活动是北京市黄庄职业高中对黔西南州职业教育对口支援系列活动之一,活动中黄庄职业高中充分发挥职教名师、专业带头人、传统技艺传承人的示范作用,有力促进了黔西南州中等职业学校服装、美发等专业的教学改革工作,也为

布依族、苗族等少数名族的传统服饰在中职学校传承和发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走进名师的课堂——听《第一条鱼》有感

走进名师的课堂——听《第一条鱼》有感 两天的福州“听课之旅”,欣赏了台湾和大陆七位老师精彩的七节课,收获多多。这七节课分别是台湾何佩珊老师的绘本作文《第一条鱼》,吴勇老师的生活作文课《我要》和周晓荣的作文课《写一写自己的长处或本领》,台湾袁宝珠老师的生活作文《当福州市的市树-榕树的代言人进行介绍》,何捷老师的《情节情节》,刘颖老师的绘本作文《子儿,吐吐》,蒋军晶的《鸭子过马路-新闻故事》。 在这次的观摩课上,名师们的课堂风采已经对这次主题“鼓励自由表达强化语言训练”做了最好的解释,下面我就何佩珊老师的绘本作文《第一条鱼》,谈谈自己的体会与感想。 何老师的绘本作文《第一条鱼》分成六部分来教学:一、连结,看图简述。二、提取,找情绪词。三、分析,利弊得失。四、决定,提出想法。五、收尾,提出想法。六、习写。 整堂课何老师轻声细语,循循善诱,谢声不断,始终保持着不紧不慢节奏,在孩子回答问题时也从不催促孩子,鼓励孩子动口、动手、动笔,动力十足,精彩纷呈。何老师的课是一道美丽的、慢的风景。 何老师的课能让孩子自由的表达,童真、童趣、童心在课堂中飞扬。即使孩子说错也不给予批评。如在“放鱼”与“不放鱼”这一教学环节中,她对孩子的说法没有做出个人评判,让孩子们尽情地表达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何老师的课让孩子自由的表达很真。 何老师的这堂课能够把语言文字的训练巧妙的融入到课堂中。高效的语言训练表现在何老师的认真倾听,对于学生问题能够及时的进行

追问,能让学生有不同意见的进行补充,鼓励学生不同声音的表达。何老师的课语言训练真高效。 何老师的绘本作文《第一条鱼》让学生在绘本的阅读中尽情享受的欢乐和自由,并将绘本与习作相结合,给我们以启迪。以后在教学中,我将努力思索如何就绘本进行教学,争取让我们班的孩子也能在课堂中爱上绘本,爱上阅读。

走进名师课堂 感悟名师魅力

走进名师课堂感悟名师魅力作为一名普通老师,我一直都有这样的感受;每次听名师上课,就如同欣赏一场高品位的精彩演出,既让人精神愉悦,又让人回味无穷。他们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及渊博的教学理论时刻吸引着我。2010年6月18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宜昌办的“全国第九届数学有效教学观摩会”。在短短的3天时间里,观摩了11节课,聆听了2个专题讲座,特别是听了许老师的课,使我受益匪浅。 名师的课堂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去说、去做,最大限度地去挖掘学生的思维与创造能力,特别是他视学生如朋友、平易、谦和、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的教学作风,与他本人朴实无华却又温文儒雅的气质,贯穿始终的幽默风趣融为一体,展示了他渊博的知识底蕴,使我记忆深刻。 许老师在上课前,他和学生做了几分钟的交流。他先告诉学生自己的姓名,是江苏省海安县实验小学的,然后问小朋友:“见到我这个新老师,你想提什么问题?让学生提出了3个问题,他全部亲切地作了回答。在这融合、亲和的气氛中,学生顷刻之间和老师亲切了许多,对陌生老师的害怕、疑虑全部烟消云散了,为下一步顺利地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许老师在上《认识分数》的环节中,分数的各部分名称他不是肤浅、生硬地去讲分数线、分子、分母,而是用猜谜语的方式(1)考试成绩-----分数;(2)再见了,妈妈!------分母;(3)七上八下-----八分之七;让学生在自然而然的情境中去接触新的知识,

创造了贴近儿童数学学习的生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材提供的材料是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苹果的四分之一,许老师担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发生混淆,然后直接过渡到8个苹果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些苹果的四分之一;随后在练习中安排了物体个数与所分份数等同的情况,体现了许老师对教学主线的清晰明朗、对教学素材的精选妙用。最后在设计的12个小方块,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出不同的分数,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寻求新方法的积极情绪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这样有利于思维活动的积极开展。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需要学习的知识真的还有很多很多,在这些名师的课堂上使我感觉到,我们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和方法,用新的知识与方法去打造出个性的课堂,让学生真正的去喜爱数学,在数学知识的海洋中快乐的遨游。

感受名师风采1

感受名师风采,启迪教育智慧 刘志香 非常感谢学校给了我这次外出学习的机会,在这两天时间分别听了华应龙的《规律中的规律》、华应龙的徒弟刘伟男的《计算器的应用》、钱继芳的二年级的《统计》、刘松的《乘法分配律》、钱守旺的《分数的再认识》、张齐华的《用字母表示数》、《可能性》。这一堂堂生动的示范课让我们领略到数学深邃的思想,精彩的预设与生成,精当的点拨与启发,启迪台下人的无限思索,学术的氛围弥漫在整个会场,感动着现场的每一个人。我觉得这些名师们都有相通的地方。因时间关系,我就不一一汇报,现在我就选取印象深刻的几点向大家汇报。 一、教师语言具有艺术的魅力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此次活动的每一位名家他们的教学语言都有自己的特色。有理性睿智的语言如华应龙老师,有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如钱守旺老师,有幽默又有亲和力的语言如张齐华老师。最让我佩服的是刘松老师搞笑幽默的语言。他的那些?请用欣赏的目光看看她、专家级别的学生、你说了一句美丽的废话?等等教学评价语言让学生感受到了无论回答对错,优生差生都能开开心心的学习数学,都能在老师幽默评价中获得学习的快乐。 二、课前注重情感交流,改变枯燥的新课导入方式。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几位老师的师生课前交谈,看似简单、平淡、多余,实则利用课前短暂的两三分钟组织教学,激趣引领,从而一定程度上缩短师生心理距离,营造了宽松和谐、自由活跃的课堂氛围,制造了必需的学生心理磁场;千方百计力求让课堂成为学生数学思维的运动场! 三、注重探究与交流,改变了数学概念的教学方式 如华老师认为孩子不是教出来的,而是激发出来的,关键在于教给孩子怎么思维,怎么发现、概括。他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在华老师的课堂上,我们丝

走进名师课堂

走进名师课堂,感悟全新理念 九襄镇小学刘一华李纪军 何妍曹清春2013年11月8日至10日,我们有幸到西昌市第四小学参加了“全国名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展示教学观摩会”深度解析研讨会,聆听了谌业锋、李雪梅、刘延革、刘松、钱守旺五位来自全国各地名师的演示课和讲座,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教学理念和教学特色,每一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来自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的谌业锋老师所做的《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报告,来自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刘延革老师所执教的演示课《转化解决问题》及讲座《新课程背景下“解决问题”的思考与实践》。 谌业锋老师所做的《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报告包括“认识有效课堂教学、克服无效和低效的教学、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三个板块。 他认为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 理想课堂是师生平等交流、互动生成、智慧碰撞、情趣横生、心灵融合、共同发展的课堂。在课堂中教师能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与其他课程资源,使教学内容生活化、问题化、活动化、情趣化;

依靠知识本身内在的魅力或者创设童趣化的课堂情景诱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巧妙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开展合作学习;灵活地处置好生成性教学资源;实施发展性的教学评价。理想课堂能“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 理想课堂应具有以下六个特征:一是参与度,即有学生的全面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二是亲和度,即师生之间有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三是自由度,即自主地选择学习的方式方法等;四是整合度,即整体地把握学科知识体系;五是练习度,即学生在课堂上动脑动手动口的程度;六是延展度,即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向广度和深度延展,从课堂教学向社会生活延伸。 谌业锋老师还分析了现有课堂存在的弊端: 1. 教条化。突出地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唯教材、唯教参、唯教案上。教学中这样的“三唯”现象,可以说是较为普遍的,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一是现有的考试制度;二是现有的教学评价制度;三是现有的教研制度;四是现有的教师教育制度。 2. 模式化。表现在两个方面:教学结构的模式化和教学具体行为的模式化。不论什么课型、学科,清一色地运用这样一种教学模式:即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解新知、练习巩固、布置作业。教师把教学程式化了。教学需要模式,但教学切忌模式化,用唯一来替代多样,用刻板来替代灵活。

走进名师课堂 领略名师风采

走进名师课堂领略名师风采 -----参加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培训暨小学语文观摩研讨会有感 阳谷县七级明德小学张秀 2011年12月10日,在县教研室王主任的带领下,我有幸与阳谷县部分骨干教师远赴济南,参加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培训暨小学语文观摩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上千名骨干教师齐聚一堂,从鲁西北到泉城济南,路途的遥远难掩求学者迫切的心情。听了韩军、吴琳和李卫东三位名师的课和他们精彩的报告。两天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我感到很幸福,近距离聆听名师,如沐春雨,亲耳聆听名师上课,感慨万千,名师们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和精彩的讲座让我感觉不虚此行,收获甚多。体会如下: 一.精彩纷呈的课堂令人赞叹: 1.注重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 张庆祖老师曾经说过:“一个高明的老师,必定如一个优秀的导游,将游客(学生)带至风景点(文本),然后让他们静静地欣赏,让他们自己去领略风景(文字)的妙处,获得默然心动的启悟。”阅读教学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次的名师课堂都把朗读放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采用朗读、默读、自由读、指名读、范读、引读等多种形式,重视语言的感悟积累。学生读的过程中老师善于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创设多种情景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在情境中体验,从而使学生深刻地理解文本、走进文本,轻轻松松读出人物的情感、品出味道、读出感情。 在北京特级教师韩军老师,貌不惊人,实在普通。但站在讲台前,面对着孩子,甚至于我们,一张口说话,那童真与魅力便展露无遗了。这是丝毫掩饰不了,也伪装不了的。韩军老师在课堂上注重吟诵体会指导学生的朗读如指导学生读“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时,韩老师交给学生注重联系实际,问小学生你现在度过了多少个日

走进名师课堂,感受名师风采【可编辑版】

走进名师课堂,感受名师风采 走进名师课堂,感受名师风采 走进名师课堂,感受名师风采----听吴正宪老师《重叠》一课有感 201X年3月11日,我听了XX市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的《重叠》一课,受益匪浅。我感触最深的是吴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是真实的发自内心的,孩子们在轻松地氛围中度过了一节课,课堂结束了,孩子们还想再上一节。整节课让孩子们在感受成功的快乐中收获了新知识。吴老师为学生创设了具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大胆放手,使学生在实践、探索与交流的数学活动过程中,经历集合圈产生的过程,让学生在体验中理解集合圈的本质。老师通过出示例题表格:参加语文兴趣小组的有5人,数学兴趣小组的有7人。请你算算参加语文兴趣小组和数学兴趣小组的一共有多少人?请同学到黑板上画一画用图形来表示。学生通过动手画一画,圈一圈,再通过吴老师的精心设问,清楚地理解各部分所表示的意思。指导学生利用两张椭圆形的卡片,慢慢演示重叠的部分,让学生经历并充分感知和体验,把具体问题上升到抽象,环环相扣,扎实有效。吴正宪老师在课堂上,用她对孩子的爱心真情来感染他们,用自己人格的魅力塑造他们。她的课堂充满了童趣、乐趣。我感觉有以下两方面非常重要: 1、真诚的教学感情吴老师以情激情,使课堂具有浓浓的人情味,她能够真正做到从心底欣赏学生、扬学生,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吴老师的课堂上,充满了真诚的赏与热情的鼓励,如:“好极了!”“你又知道呀……” “真是服了你”、“恩,你真够水平”、“你真懂我!”、“你提的问题真有价值“、”我发现你回答

得特别清楚”……整堂课下来,学生在愉快中学到了知识,这些话语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除了语言的激励,吴老师还非常善于用体态语言来感悟童心世界,走入学生的心灵。如:用眼神表达、扶扶肩膀、摸摸头、甚至蹲下来与学生交流,充分让学生感受到信任。 2、关注每一个孩子,面向全体。在整节课中吴老师都是放手让学生画、说、讲充分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吴老师尊重每一个学生,不轻易否定学生的选择和判断,也不强迫学生去认同。而是耐心地引导他发现自己的错误,改正错误。关注课上没有注意听讲的学生,不断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全体学生都跟上集体的步伐,在充分的交流与展示活动中,在感受成功的快乐中收获了新知识。学习对他们来说不是负担,而是一种快乐!这正体现了吴老师高超的教学艺术和人格魅力。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为学生创设轻松的氛围,使学生在我的课堂上也能体验快乐,在快乐中收获、进步、成长! 附送: 走进孩子的心灵 走进孩子的心灵 教师被人们称为“阳光下最为神圣的职业”,教育也被染上了几丝太阳的光辉,它要求教师要如同太阳一样,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为学生营造一种温馨、和谐、宽松的成长环境,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生动、活泼、自主的发展,都能

《走进名师课堂(小学数学)》读书笔记

《走进名师课堂(小学数学)》读书笔记 近日,拜读了《走进名师课堂(小学数学)》。这本书比较全面地展示了名师们如何把握新课程的理念并落实在课堂实践中,展示了他们如何理解、把握和处理数学学科新课程教学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一个从教育理念到教学实践的引领和示范。从内容上看,主要分为“名师视点”、“精彩课堂”、和“深度对话”三大板块。其中“名师视点”主要阐述了编者对各部分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对教学策略的思考;“精彩课堂”选择的是名师们的个性化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的个案展示;“深度对话”则是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小学数学室主任、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就名师的课堂设计,站在专业理论的高度,与这些教师所进行的推心置腹的专业对话,是对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实践、教学探索的一种专业引领。 读完这本书,我对估算教学的价值有了深度的认识。 估算,作为课程改革以来的新增内容,确实有它的价值。以前我在教学时对这部分内容感觉没有意义,有时让学生随便说一说,没有方法和技巧的点拨。有时还干脆不估,直接用笔算,让估算失去了价值。 李玲老师在“数与代数”的名师视点部分对如何进一步认识并搞好估算教学给我 们提出了三点建议: 1、教师要把握好《课标》对估算的要求。《课标》明确指出要加强估算,并对估算作了具体要求:第一学段要“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等等。第二学段要“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能用方格纸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等等。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各种资源,积极引导学生进

走进名师学习心得

.精品文档. 走进名师学习心得 20XX年9月13日-14日,天气阴,又到周末了,可是这两天却和以往的两天不同,因为我有幸领略了名师风采,感受到名师的人格魅力。我贪婪地浸润在名师带来的最前沿思想里,现在想来还是回味无穷。 第一节课是满头银发的刘德武老师执教的位置与顺序。短短的一堂课,且不论课的内容如何,单是刘老师在课中对待孩子的态度就很让人折服.一年级正是小学阶段的起始阶段,刘老师在简短的课前谈话中教孩子们如何学习,如何完整的回答问题。整节课他都是那么的和蔼、慈祥、幽默又智慧。刘老师的课一开口就抓住学生的心,抓住我们全体听课老师的心,也许这是许多老师花大力气想做而常常做不到的事。刘老师凭什么就“轻易”做到了呢.是他平和的态度、 和蔼的面孔、亲切的语言.还是他不慌不忙娓娓道来的那份气定神闲.拟或是他的那头银发.我想这些都是,也都不是,抓住我们心的更重要的是:刘老师对学生真诚的关注、尊重、信任与期待,是刘老师对孩子、对课堂、对教育的诚挚的热爱!当我听到课堂上刘老师说:“困难终于被等来了” ,“同学们说'拿走/,这张纸才会被拿走。”“同学们声音太轻了,他还走不了。” 这些都让人感受到藏在刘老满头银发下的那颗未泯的童心

印象最深的要数河南的席争光老师给我们带来的五年级数学课《平行四边行的面积》。新课开始,席老师问:“你们学过小数乘法吧.你是怎么解决小数乘法的呢.”当时,这个问题问得我有些愕然,好象与新课风马牛不相及啊,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呢.带着这个疑问我继续听下去,学生说: “我先把它当成整数相乘,然后再点小数点。”这时,席老 师点题说,“对!这就是数学学习中很重要的一个思想,把所学的旧知拿出来,帮助我们解决新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多边形的面积。“听到这里,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是席老师精心铺垫的内容。利用小数乘法这个孩子们熟悉的计算方法来了解数学当中的转化的思想,孩子们在课没开始前就知道,现在要学的知识,我们可以利用所学过的知识来帮助解决。2011版的新课标指出,我们培养学生的基本数学思想,这不就是一种思想的渗透吗.有了这种数学思想, 孩子们就不会只是做题的工具,而是会用思想指导去解决相类似的问题。这种铺垫,真是巧不可言啊!有了席老师转化思想的铺垫,孩子们在新知的学习中显得特别主动和自然,在将平行四边行变成你学过的图形时,学生通过自已的动手找到了规律。从而得出了平行四边行的面积公式。而让我更感兴趣的是,席老师后面练习的设计,从计算单纯的平行四边行面积求面积,你想要什么条件.给你四个数据,你能分别找到这个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底和高吗.比比面积的大小。

走进名师课堂

走进名师课堂,感受魅力数学[引用] 2010-01-12 11:46:28| 分类:数学| 标签:论文发表名师学周刊河北师大课堂教学|字号订阅 学周刊的走进名师课堂,感受魅力数学 秦丽(商丘市实验小学,河南)怎样的数学课才是好课?怎样的数学教师才称得上是好教师?回味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笔者不仅感到获益匪浅。 一、设计新颖 下面是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教师的《相遇问题》教学片断: 师:请坐在最后一排的那个男同学走到讲台前,上来溜达溜达,散散步。 师:他这么一走路,你们能提出有关走路的数学问题吗? 生:陈琪同学每秒钟走几步?

生:陈琪同学每分钟走多少米? 师:假如陈琪同学每分钟走50米,这50米在数学上有个重要的名字,叫做什么? 生:速度。 师:你们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他60分钟可以走多少米? 生:60分钟走了3000米。 师:这里的60分钟是什么,3000米是什么? 生:60分钟是时间,3000米是路程。 师:速度、时间、路程有怎样的关系? 生: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师:请两个学生上台表演,先面对面地站着,按照老师的口令进行表演。 [学生在吴老师的引导下表演,理解相对(静止中

的相对,运动中的相对)、同时(同时出发,同时行走)、相遇、相距等概念。] 课件出示例题:小强和小丽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出发,小强每分钟走100米,小丽每分钟走50米,4分钟后两人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米? [吴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实物(铅笔和橡皮擦)模拟演示等手段理解题意。] 师:接下来是让吴老师讲明白怎样列式,怎样计算,还是让你们自己试试看? 生:自己先试试。 师:绝大部分同学选择第二种学习方法。好!尊重你们的意见。 师: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板演。 生:100×4+50×4,(100+50)×4。 师:请板演的同学当“老师”,主持学习活动,请全班同学针对他们的解法提问。 这节课,为了让三年级的学生形象准确地理解“相

教师读《走进名师课堂——小学英语》心得体会

教师读《走进名师课堂——小学英语》心得 体会 什么叫名师,名师的课堂又是什么样的呢?怀着好奇和充满敬意的心情我认真读了这本书,品味着一个个经典的细节,体会着一段段鲜活的案例,咀嚼着一句句深长的名言,仿佛走进了一位位名师的课堂,坐在教室里,怀着学生一样的心情,静静地听着他们如行云流水般的讲课。然而,作为一名教师,我知道仅仅只去享受一番名师带给我的愉悦和感动是不够的,我必须读懂名师们成功的秘诀,对照着找找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思考今后工作中努力的方向,才可谓受益匪浅。 从这本书中看出,无论是名师的理论还是课堂,无论是名师课堂的成功还是失败,每一个案例都有可供我们学习和反思之处。现在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给我收获最大的两点吧。 一、巧妙的教学设计,灵活的教学方法 书中每节课从导入、新授、巩固练习处处体现了科学和教学法。给我印象很深的是张宁老师在书的首页中说道“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的教学情境是小学英语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小学英语教学中主要有借助实物和图像创设的教学情境,借助动作(活动)创设的

教学情境、表演、借助语言创设的教学情境。”如,在学习文具的词汇时,吴悦心老师设计了利用pen, pencil, pencil-case, eraser, ruler, crayon等实物或图片进行猜谜游戏,让学生猜书包中的物品;再如在学习“At the zoo”话题时,张刚老师设计了带学生参观动物园的情景,让学生口头描述他们所熟悉的动物如elephant, cat, dog, bear, tiger的特征, 并能说I like ___。这些情境的创设都有利于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所以今年在我教水果单词的时候我也试着创设参观开心果园这一情景来引出水果单词,最后看到同学们在我创设的情景中畅说欲言我感到由衷的欣慰。 二、课堂教学语言应简明易懂 高宏德教授说“教师在组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时应尽量使用英语,这样可以创设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也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接触和学习英语的机会。小学英语课堂活动的英语指示语应当简单和明了。”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由于小学生所掌握的英语语言知识有限,你要用很简明词句让学生理解,显然是很难的。从这本书中我看到名师们在这方面也是煞费苦心,我有幸上的看到他们大多数采用的方法的是在必要时必须通过肢体语言帮助学生理解,“TPR”最能让学生在“做中学”。名师在教动物时他们就通过模仿动物叫声,或动物的肢体动作来声情并茂的引出动物单词。学

和名师一起

和名师一起,做语文课堂教学麦田里的守望者 写在前面的话:语文老师,要用读书提升精神,用写作充实人生,用儒雅涵养性情,用敏锐洞察生活,用激情点燃学生,用严谨对待事业,用良知捍卫文明,用诗意行走人生。读书、写作、反思,勤奋、执著、求索,把这些关键词镶嵌进生命的旅程,路会越走越宽。《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要求教师和语文课程同步发展。 具体要求是: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着;教师要努力适应课程改革的的需要,继续学习,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要认真读书,精心钻研教材,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实现教学相长;教师应遵循教学基本规律,并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条件,发挥优势和特长,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这些实施建议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发展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新课改形势发展的今天,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以此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应是重中之重。 如何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呢,笔者认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向名师学习,借鉴和仿效名师成长之路,研究和实践名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对照自己,拉动自己,应该是增强教师专业素质、提升课堂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走进名师课堂,感受课堂魅力 二、每当我们听名师上课时,都有类似这样的感受: 一是他们的语言表达行云流水,他们的感情饱满充溢,他们的教态自然大方,他们的朗诵酣畅淋漓。因此,锤炼基本功,丰厚自身,造就一个“自身硬”是语文教学成功的前提。 二是课堂呈现的教学风格各不相同。有的注重揣摩语言,有的注重问题牵引,有的注重诵读感悟等等。不同的文学题材教法不同,但透过每个人的着力点也可以看出每个人对语文、对文本的驾驭程度。教无定法,但首要的是对文本的准确解读和深入挖掘,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各具特色的课堂教学。 三是他们都展现了语文的生命力。情感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源泉,老师们都饱蘸深情,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师的感召力、感染力。语文是一个有生命的学科,只有有情感、有生命的人才能和她形成有效对接。文本中丰富的内蕴要靠学生去感悟,但也靠老师的唤醒,老师如果朽木枯竹、形容枯槁、心灵衰竭、感情萎顿,怎么能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的生活中来呢? 四是老师本身就是不可多得的课程资源。丰厚的学识涵养是语文教师可供展现和挖掘的不竭源泉,教师的资源性就体现在学识涵养上,学识涵养的外在显现就是课堂的教学语言和教学行为,教学行为里面包括驾驭课堂的教学智慧。名师们课堂的展现,从他们运用语言的程度上,就能深刻地感受到他们丰厚的语感和文学积淀,较强地临机处置问题的能力,这份处变不惊、从容大度的能力源泉就是自身的学识涵养。语文教师只有具备了丰富的学识,才能成为学生明白的引路人,才能成为课堂教学挖掘不止的资源。 听青年名师史建筑老师上课,感觉他的课有高山挺拔的气质,有深海恢弘的气度,有蓝天的空灵飘渺,有大地的深沉厚重,似乎没有一个多余的细节,没有一句多余的言辞,他的课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美”字便可以形容的,真可谓“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他的语文课上出了语文的文化内涵,上出了语文的学科个性,上出了语文的原汁原味,他的语文课是真正的语文课。 在对史老师的课赞叹不已的同时,笔者也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他能将语文课上到如此境界。读了他的《一路有书》《语文教师的文化思考》等文章后,豁然开朗。因为书给了他太多深邃、大气、儒雅、刚毅、伟岸、正直、执著、仁爱、善良、智慧……因为他想“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更贴近教学实际,更符合认知规律,更受学生欢迎”,他认为“教育

′走进名师课堂′观后感平水镇校金慧丽

“走进名师课堂”观后感 平水镇校金慧丽 11月5日—7日,我有幸来到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逸夫体育馆,参加了“千课万人”第三届全国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本次观摩活动的主题是“生本课堂”,那么何为“生本课堂”呢?“没有学生就没有课堂,课堂以生为本,天经地义”,这就是“生本课堂”的真谛。这也要求教师在课堂中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知识起点,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等。作为一个数学教师,我更多的是想到在我的课堂上,是否对于在课堂内外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孩子们一起进行整理、分析、探讨,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不多加以干涉,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自己尝试解决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学会数学学习方法呢? 本次活动安排非常紧,每天安排10节课,上午5节,下午5节,晚上还安排了讲座,可以说每天听到后面,我都是脑袋昏昏沉沉的,但是收获也非同一般。在短短的三天观摩学习中,我走进名师,走进名师课堂。一堂堂别出心裁激情四射的示范课;一个个见解独特、观点鲜明的报告;一次次思维碰撞、火花绽放的互动点评,确实让我吃到了一顿丰富的有营养的数学大餐。享受过数学大餐后,给我的感触颇多,我的总体感受是:受益匪浅!老师们上的这些课,让人赏心悦目,感觉老师们教得轻松,孩子们学得愉快;有的课无论是对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渗透,还是对教材的挖掘,无论是教师素养的提升还是学生的发展,都发挥得相当出色,他们的课堂师生情绪饱满,气氛和谐,非常尊重学生的意见,与学生平等交流,给学生创设了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发展,确实值得我学习。 有选择地说说自己的体会吧! 有句话说得好:于细微处见真功夫。名师的课堂,每个小细节都绽放着思想的火花,都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学习,就拿徐斌老师的课来说吧。徐斌老师上的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本节课的导入很好,从学生来回所走路线导入使孩子很清晰了解到什么是倒推法。接着是例题1,让孩子掌握倒推的方法。另外这节课的最大亮点是他的练习题的设计,有一定的梯度。1、2两小题是对本课知识点的巩固,3题是让学生识别有用条件,同时又让学生补充条件的题,给学生渗透了思想方法,又发散了学生的思维,4题则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拓展应用,有效的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这样富有层次的练习题的设计,能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课堂的程序清晰且连接自然,从课堂的流程可以看出徐老师的思路清晰,整节课在他的掌控之中,与孩子的交流自然亲切。

走进名师 走进快乐的数学课堂

走进名师走进快乐的数学课堂—第十五届“名师之路”“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 转型”教学观摩活动学习心得 11月3日——11月5日,我有幸参加了在西安举办的第十五届“名师之路”“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转型”教学观摩活动。本次活动汇集了众多的全国小学数学名师,有来自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特级教师华应龙老师,深圳市教育科研究院的黄爱华老师,津门名师徐长青老师,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刘延革老师,福建省教研室小教主任罗鸣亮老师等。他们对教材独具匠心的深刻理解,娴熟的教学技能,精湛的教学艺术、独特的教学风格不得不让人佩服。通过这次学习,不仅仅让我与名师们有了零距离的接触,更重要的是使我的思想观念豁然开朗,让我给自己的教学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参照”。对比之下,我颇受感触,下面我就谈谈我的一些收获和感悟。 一、收获和感悟 收获一:激励性语言,激活学生的思维 名师的课堂教师善于发挥倾听、梳理、激活、点拨的作用,能适时的介入讨论,又能适时把问题抛给学生,始终让问题之球在学生之间流转,以保证互动的广度和深度,极大的提高了课堂中的学习效率,课堂生成千变万化,学生思考深入,精彩纷呈的回答绝不仅仅来自于个性思维的张扬,很多程度来自于教师一次恰当的引导,精彩的点拨,因此教师要学会在教学过程中“画龙点睛”,用自己的智慧帮助学生学习。 收获二:深度的课堂,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名师的课堂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投入和教学的思考性,他们的课堂真正读懂了教材,深入的理解了教材,而且能根据学生生活经验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具有一定的深度,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挑战性,他们

的课堂能抓住核心的教学理念,渗透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从而促使学生积极的思考,倡导把思考还给学生,让创新走进课堂,学生的学习真正成为思考的学习过程。 柳小梅老师讲的《24时计时法》从钟面上每天会出现两个8:00,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然后形象的把钟面上的时刻转化成时间尺,给学生提供了创造的舞台,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创造出了24时计时法。值得称赞的是柳老师在学生汇报后,把学生创造的过程进行放大,让每位学生都看清楚、想明白。充分的关注了每位学生的学习过程。最后通过对口令,“戴帽子”进行针对练习,让学生对本节的知识进行了巩固。原以为可就此结束,但柳老师却没有,他把时间轴进行了延伸,向前到昨天,向后到明天,就这样一步一步形成了无限的时间轴,同时对学生珍惜时间的教育,让课堂的知识和教育意义同时升华。,是24时演示。(播放课件:时针走2圈。第一圈,依次出现数字1到12,第二圈在外圈依次出现数字13到24,随着钟面变化,背景中月亮逐渐变淡,太阳慢慢升起,再循环重复。)动画做的细致直观,让每一个学生都看得明明白白白。除此之外,我也看到了钱守旺老师的用心。在研究“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24时计时法?”时,钱老师当场解决: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如银行,车票,邮政,电视,电脑等。这些看起来简单,确是靠一点一滴不辞辛苦做出来的。钱老师的课真正地达到了“从生活中提取素材,培养学生获取生活中数学信息的能力,让学生体验数学就在身边。”的教学目标。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知道了24时计时法的意义,学会了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收获三: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一堂好课就是要真正与学生成为朋友,课堂上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没有任何约束,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做。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

《走进名师课堂》读后感

《走进名师课堂》读后感 何会平 我拜读了教育专著《走进名师课堂》,读后感慨很深。这本书通过“名师视点”“精彩课堂”“深度对话”等几 个栏目来展开的,既阐述了编者对于各学段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对教学策略的思考,又向我们展示了许多教师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在这里名师能和我们进行推心置腹的对话,是对我们小学教师的教学实践、教学探索的一种专业引领。读后你不得不佩服专家那理性的思考、深入浅出的剖析、以及高瞻远瞩的目光。……书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 读完这本专著,我收获颇多。文中在对“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现状分析”中指出现在的阅读教学中很多老师走入 的极端,我马上感受到真是旁观者清,专家指出的很多错误做法,在我的教学中都曾出现过,不禁让我汗颜。 1、教学内容“胖”。我们在有领导、老师听课的时候,经常是一节课的内容安排的非常多,把两节课的任务合并在一节课完成,为了就是课堂上的感觉比较充实、有看头,过于求全求美。结果呢,往往是初读课文仓促结束,细读训练肤浅落实,感情朗读训练匆匆忙忙,给听课的老师留下的印象就是一节课胳膊记录的十分劳累,真是疲于追赶呀!而学生呢,更是随着老师在一个劲的跑,无心浏览文中那美丽的风景。

2、教学环节“碎”。阅读中“问的碎”“读的碎”“练的碎”的现象仍不同程度的存在。我们在教学中尤其应该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只有整合教学环节才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才能较好的落实阅读教学目标,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其根本在于提高设问的质量,扩大教学各环节的容量,保证每个人都有自主学习、探究的空间。 3、教学形式“花”。阅读教学课堂改革的又一个误区,是教师们热衷于形式的翻新、多媒体的滥用,通过花里胡哨的教学形式把《课标》理念在课堂中“外显”出来。我们这是“东施效颦”只学外表,反而丢弃了最根本的东西,那就是课堂的实效性。我们要切合实际,实事求是,根据教学的需要设计必要的教学形式,而不能盲目追求时髦。 我要感谢《走进名师课堂》,它指导了我的语文课堂教学,变革了我的教育观念,提升了我的语文教学水平,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是一把打开优质课堂教学之门的金钥匙。

走进名师课堂 感受教学魅力

走进名师课堂感受教学魅力 朱家尖中学梁文雯 胡老师的讲座听了不止一次,但听胡老师的课才是第一次。今天,听胡老师的课,感触颇深:作为校长,作为专家,却也一直能驰骋在教学的第一线,上出如此精彩的数学课,着实令我们佩服。整堂课体现了胡老师的“感悟为先、思维为本”的教学追求,也为我们指明怎样去上好一堂课, 下面来谈谈我个人的一点感悟: 一、在这堂课中一直贯穿了这样的一条线,那就是借用胡老师写过的一篇文章中的话:提数学问题,理数学知识,思数学方法。让我们来回顾整堂课的教学设计,是如何沿着提数学问题,理数学知识,思数学方法进行教学的。 先是专心看仔细想:从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对接这个赋予时代浓郁色彩的背景着手,提出数学问题:有哪些量在变?哪些量是固定的? 再从看看想想说说的两个实例,以别具一格的提问模式:从不同的角度进一步提出数学问题:请观察,我们的实验改变了什么?请想象,会出现哪些变化? 在实际生活的例子出现之后,通过几道数学题目的巩固,理清数学知识:常量和变量。然后自然而然地提出问题:上述两个问题用什么方式表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关系? 再通过对行程问题中:速度一定时,常量和变量分别是什么?和路程一定时,常量和变量又分别是什么?对这个数学问题进行了辩识,理清数学问题,那就是在不同的条件下,常量与变量是相对的。 最后,课堂教学到了最高的层次:那就是思数学思想。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从图表和图像法进一步解释了常量和变量,使学生从多个层面了解常量和变量,进一步掌握、巩固和运用新知识。 二是教学上注重细节,每一个环节都经过好好打磨,有时看似不起眼的小变化,实质上却蕴含着教学理念的不同。例如问题的设计,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一般比较注意课堂教学内容的情境创设时的提问,但往往忽视结束时的完美。胡老师在小结时有个问题:关于常量、变量,你明白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在巩固作业里有两道题目:对于小车下滑的时间,请估计当h=110cm,t的值是多少?你是怎样估计的? 在神八与天宫一号第二次对接全过程中,有哪些常量与变量?这些问题使得开始的引入没有那么孤立,而是把整堂课和谐地构为一体。

走进名师课堂 目睹名师风采

走进名师课堂目睹名师风采 ——观小学数学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有感 长岭中心学校程翠桃 今年的3月19日至20日,学校领导安排我们去合肥北京百时联盟教育研究中心聆听专家老师们的课堂教学及讲座,收获颇多。 我们一共聆听了6位专家老师的课堂教学和讲座,目睹了专家们上课的风采,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对张洪叶老师所授的三年级数学课《植树问题》的理解和感受。 首先,导入设计新颖,吸引学生眼球。老师打开大屏幕,出示了去年9月3日纪念抗战70周年大阅兵那庄严的一幕,学生们顿时“哇.........”的一声,惊喜万分。张老师适时提出:画面为什么那么美?因为士兵们步子整齐有力,距离一致,这“距离”用数学语言讲就是“间隔”,并对“间隔”一词做以解释——事物在空间或时间上的距离。接着,老师鼓励学生们去发现,去观察,想想事物之间哪些是“间隔”。学生们纷纷举手。生1:大厅内灯与灯之间,课桌与课桌之间。生2:奥运会每四年举办一次,这是时间“间隔”,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上来了,掌声此起彼伏。很自然地导入新课。 课堂上,鼓励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自信。关于植树问题:间隔5米栽一棵,20米长的路段能栽几棵?学生们猜想的结果是:3棵,4棵,5棵,对于三种不同的答案,张老师先不加以评论,而是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并画图验证,三种结果一一展现,原来是有三种不同的情况:两端都栽是5棵,一端有房或有墙是4棵,两端有房或有墙栽3棵。这样学生自己提出质疑,自己找到答案,培养

了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自信心,也让孩子们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学生们兴趣盎然,课堂气氛生机勃勃。 走进名师课堂,一睹名师风采,精彩的课堂离不开老师们精湛的教学技艺和先进的教学理念,这次观摩会,不但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更重要的是引领我们对教学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我们本次合肥之行“满载而归”!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走进名师课堂感悟教育真谛——小学数学培训心得体会

走进名师课堂感悟教育真谛——小学 数学培训心得体会 经教育局安排,我有幸参加了“XX年名师大讲堂暨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观摩展示活动”,时间是:3月12日和13日,地点:山西教育宾馆会议大厅。虽是短短的两天,但让我看到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不一样的教学模式,在思想深处冲击了我的传统教学观念,确实受益匪浅。在倾听名师专家的经验传授的同时与省内众位老师在一起学习、交流,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了现代教育技术条件对小学五年级数学教育的影响和改变,也促使了自己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 下面,就以下四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学生才是教学过程的递进者 课堂教学有个层层递进的过程,尤其数学教学过程中这个递进程度的把握尤为重要,快之则学生无法消化理解所学内容,会感觉云山雾罩,朦朦胧胧;慢之则影响教学进程计划的安排,使老师感到压力倍增,事半功倍。

培训中名师对于这个递进程度的把握从教师身上转移到了学生身上,使教学内容递进中合理科学。示范教学中,各位名师注重由易入难,层层深入,将学生的发展思维放在首位,使问题逐渐深入,既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又启迪了学生的发展思维。 譬如钱金铎老师的示范课《百以内的加减法》,钱老师在与学生沟通时,提了一个问题,当时自己以为只是钱老师与学生沟通的一个简单内容,可没想到为课堂做了一个重重的铺垫。钱老师问学生:“大家猜猜我几岁了?”,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观察能力,积极回答有“32、45、50、59”。在这一过程中,笑声不断,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的身心彻底放松,最后,钱老师将自己真实的年龄告诉学生,在讨论学生所说的年龄与实际年龄的差距时,随机引入了这节课的所学内容,让接受培训的老师觉得浑然一体,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水到渠成。 二、学生才是教学成果的实践者 名师在教学过程中,能科学转移学生的注意力,注意让学生认识实践,而不是让学生们整个教学过程中研究自己的名师身份,或者对新课程猜想和曲解。

2020外出学习名师讲课的心得体会

一睹名师风采,走进名师课堂,现场观摩学习,聆听大师教诲,是每个普通老师的心愿。非常有幸,在十二月十七号、十八号两日,赴牡丹江进行为期两天的听课学习。会上,三位由全省市选拔推荐的优秀教师进行了精彩的展示,纯正的发音、流利的口语、娴熟的教学技巧、精致的板书、亲切的教态、良好的综合素质等,令人叹为观止。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受益匪浅,让我领略到了名师的风采,学到了宝贵的教学经验。而后省教育界的专家进行了点评,然后还安排执教者、点评专家与观摩教师互动,现场答疑,活动会场气氛热烈,洋溢着浓厚的学习氛围,让人受益匪浅。通过学习为我以后的教学工作起到了点云拨雾的作用。下面就谈谈我的感受体会: 一、课堂必须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这是新课标的重要特点,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想每个教师都想把这点做好,只是在实行的时候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这就要求我们备课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上课的老师能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主体参与,每堂课的教学中互动模式多样,激起了同学们对学习的兴趣,营造了宽松,民主,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尤其是来本市的赵老师的课,他能够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我们受益匪浅。另外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以后,怎样保持下去也很重要。他在每个教学环节中对学生的要求清楚明确,难易适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在课堂上,只有学生清楚的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时,才有可能干好这件事;而问题太难学生就会无从下手,太容易又不用没意义,这都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课堂活动的形式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活动要为内容服务。 新课程标准倡导通过表演、唱歌、游戏、竞赛和故事等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初步用语文知识进行听、说、读和写的能力。任何活动的设计都应是围绕学生获得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设计的,而不是讲究形式。 三、课堂活动的设计必须面向全体的学生,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学习任务可参与。 课程标准提出,课程活动的设计要面向全体的学生,使每个学生的学习都能得到发展。但是每个学生在学习上所表现出的兴趣、天分和能力以及学习方法都是不同的,他们对学习的需求也是不同,在学习能力上的体现也不同。 四、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突出真实化,生活化。 课程标准提出:"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尽量真实;并积极促进学科间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因此,教师们尽量设计的课堂教学活动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撞击出学生灵感的火花,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发展。把活动的设计拉进了学生的生活中,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就会持久。 通过这次听课,我开阔了眼界,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同时对自己的教学也提出了许多问题去思考,怎样让自己的课堂更完美?怎样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语文课?怎样培养学生的听说

观名师课堂心得体会

观名师课堂心得体会 观名师课堂心得体会 11月2—3日教研室组织了名师观摩活动,我有幸聆听了名师的授课,可谓风格各异,精彩纷呈,这是一道文化大餐,感触颇深。名师精湛的教学艺术、巧妙的教学设计、朴实的教学风格引起我深深的反思。特别是几位名师的课堂教学艺术,更是让我受益非浅。 一、创设情境、诱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习数学的良好愿望。”显然,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感受数学的力量。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在一种自信、成功、愉悦的体验中去主动学习。 二、在操作活动中感悟数学 《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

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在李鹏老师的教学中,注重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以动手操作的形式,让学生充分的观摩、操作、交流、使学生获得了研究简单的统筹法的直接经验。 三、在游戏中巩固新知增长智慧 游戏符合小学生爱玩,好动的天性,游戏数学法的巧妙运用,对巩固新知有着明显的作用。它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环境;能在活动中学习新知,巩固新知,升华新知,进而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作为同行的我,要向他们学习,努力了解学生,紧扣教学目标,合理预设教学流程,充分利用生成资源上好课每堂课,使学生在德、智、体、劳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总之,两天的观摩,让我从中受益非浅,我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以后教学的道路还很漫长,这几节课有许多的优点给我在以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参考。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需不断地向这些名师学习,取其之长,补己之短,不断的完善自己,充实自己,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更上一个台阶! 【观名师课堂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1.关于观摩名师课堂心得体会范文 2.观摩名师课堂的心得体会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