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化学习题参考答案定稿版

普通化学习题参考答案精编WORD版

em office room [ A0816H-A0912 A A AHH-GX8Q8-GNTHHJ8 ]

习题参考答案

习题一一、判断题附的,在括号内填“M",错的填“x”)

1. H2(g) + 1o2(g)===H2O(l) fn2H2(g) + O2(g)===2H2O(l)的与"2 相同。(X)

2.功和热是在系统和环境之间的两种能量传递方式,在系统内部不讨论功和热。(M)

3.反应的A/7就是反应的热效应。(X )

4. F«s)和Q式1)的二都为零。(X )

5.盖斯定律认为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与途径无关,是因为反应处在可逆条件下进行的缘故。(X)

6.同一系统不同状态可能有相同的热力学能。(X )

7.由于坨=%, ”是状态函数,△〃的数值只与系统的始、终态有关,而与变化的过程无关,故生,也是状态函数。(X)

8.由于683固体的分解反应是吸热的,故它的标准摩尔生成始是负值。(X )

9.当热量由系统传递给环境时,系统的内能必然减少。(X)

10.因为4,卬不是系统所具有的性质,而与过程有关,所以热力学过程中(夕+卬)的值也应由具体的过程决定。(X )

二、选择题(将正确的答案的标号填入空格内)

1.对于封闭体系,体系与环境间(B)

A.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

B.没有物质交换,只有能量交换

C.既没物质交换,又没能量交换

D.没有能量交换,只有物质交换

2.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U=q + w只适用于(C )

A.理想气体

B.孤立体系

C.封闭体系

D.敞开体系

3.环境对系统作10kJ的功,且系统又从环境获得5kJ的热量,问系统内能变化是多少

(D)

A. -15kJ

B. -5kJ

C. +5kJ

D. +15kJ

4.已知2PbS(s) + 3O2(g)=== 2PbO(s) + 2sO?(g)的A/2 = - 843.4 kJ,mo『,则该反应

的依,值是多少kJ-moL (D)

A. 840.9

B. 845.9

C. -845.9

D. -840.9

5.通常,反应热的精确实验数据是通过测定反应或过程的哪个物理量而获得的。

(D)

A. A//

B. 〃△1/

C. %

D. %

6.下列对于功和热的描述中,正确的是哪个?( A)

A.都是途径函数,无确定的变化途径就无确定的数值

B.都是途径函数,对应于某一状态有一确定值

C.都是状态函数,变化量与途径无关

D.都是状态函数,始终态确定,其值也确定

7.在温度7的标准状态下,若已知反应A-2B的标准摩尔反应始与反应2A-C的标准摩尔反应始△用表,则反应C-4B的标准摩尔反应蛤△,月3与△明京及△户息的关系为4H二广(D)

A. 2△簿」+ △,此.2

B. \%一

C.与菊+ △熊2

D. 2△m- △,*

8.对于热力学可逆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哪个?(C)

A.变化速率无限小的过程

B.可做最大功的过程

C.循环过程

D.能使系统与环境都完全复原的过程

9.下述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哪个?(D)

A.焰只有在某种特定条件下,才与系统吸热相等

10始是人为定义的一种具有能■■纲的热力学・

C.始是状态函数

D.始是系统能与环境进行热交换的能量

10.封闭系统经过一循环过程后,其下列哪组参数是正确的(C)

A.q =0, w =(), MJ =0, A// =0

B.WK O,△〃=(), AH = q

C.q 二一W , MJ = q+w , A// =0

D.q * w , \U = q + w , SH =0

1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哪个(B)

A.状态函数都具有加和性

B.系统的状态发生改变时,至少有一个状态函数发生了改变

C.因为伙,二△〃,4P=A/7,所以恒容或恒压条件下,q都是状态函数

D.虽然某系统分别经过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都可达到相同的状态,但不可逆过程的炳变值不等于可逆过程的嫡变值。

12.盖斯定律反映了(B)

A.功是状态函数

B. △〃取决于反应体系的始终态,而与途径无关。

C.热是状态函数

D. A”取决于反应体系的始终态,也与途径有关。

13.298K时,下列各物质的等于零的是哪个

A.石墨

B.金刚石

C.溟气

D.甲烷

14.在下列反应中,进行Imol反应时放出热量最大的是哪个

(C)

A.CH4(1) + 2O2(g) === CX)2(g) + 2H2O(g)

B.CH4(g) + 2O2(g) === CO2(g) + 2H2O(g)

C.CH 4(g) + 2O2 (g) === CO 2 (g) + 2H2O(1)

3

D.CH4(g) + -O2(g) === CO(g) + 2H2O(1)

15.下列反应中等于产物△明2的是(D )

A. CO2(g) + CaO(s) === CaCO3(s)

B. ^H2(g) +^I2(g) ==HI(g)

C. H2(g) + CU(g) ——— 2HCl(g)

D. H2(g) + — O2(g) === H2O(g)

三、计算及问答题

1.试计算下列情况的热力学能变化:

(1)系统吸收热量500J ,对环境作功400J;

解:AU = q + 卬=(+500) + (TOO) = 100J

⑵系统吸收热量500J,环境对系统作功800Jo

解:△U=q + w = (+500) + (+800) = 13007

2.在37

3.15K和100kPa下,由1 mol水汽化变成1 mol水蒸气,此气化过程中系统吸

热40.63 kJ ° 求:

(1)系统膨胀对外作功卬=(液体水体积可忽略不计)

(2)此过程内能改变二?

解:(1) W = = -1X8.314 X10-3 X373.15 = 一3. 10。.〃血”

B

(2) A(7 = q v = q r- 故v曲=40.63-lx 8.314 x IO-3 x 373.15 = 37.53 k J.moK1 B

3.反应2®+3H?(©=== 2NH,3®在恒容量热器中进行,生成2molNH3时放热

82.7kJ ,求反应的A,U[(298 . 15K)和298K 时反应的(298.15K)。

解:△rU2=%=—82.7kJ

4.已知100 kPa, 18℃时1 mol Zn溶于稀盐酸时放出151.5 kJ的热,反应析出1 mol H, 气。求反应过程的卬,AU,坨。

解:Zn(s) + HCl(aq) = ZiCl(aq) + H2(g)

5.在下列反应或过程中,品与外有区别吗?简单说明。并根据所列的各反应条件,计算发生下列变化时,各自与M之间的能量差值。

(1) NH4HS(S) 25°C> NH3(g) + H2S(g) , 2.00mol NH4HS(s)的分解;

⑵ H2(g)+a2(g)25℃> 2HCl(g),生成LOOmolHCl(g);

(3)CX)2(s) 25 c >CO2(g), 5.00mol82(s)(干冰)的升华;

(4)AgNO3(aq) + NaG(aq) 25,c > AgG(s ) + NaNO3(aq),沉淀出 2.00 mol AgCl(s)。

解:(1) AU-AH=RT = —2 x (1 + 1) x 8.314 x IO-3 x298 = -4.96kJ.mol

B

(2)无体积变化,ZJ=Ni

(3) SU-AH = -^V B V RT=一5x 1 x8.314 x 10-3 x 298 = -1239kJmoL

(4)无体积变化,△U=M

6.计算下列反应的⑴ A r/7®(298.15K); (2) △//二(298.15K)和⑶ 298.15 K 进行Imol 反应时的体积功卬体。

CH ,(g) + 4C1 Kg) === O0式1) + 4HC1 (g)

解:△,42(298.15K)/kJ.〃w/T :-74.81 0 -135.44 -92.307

(1)A r H®(298.15K) = £\。声:=4x (-92.307) + (-135.44)-0-(-74.81) = -429 .S6kJ.mor l B

(2)△夕"298 . 15 K) = △, ":(298.15 K)—工坊产 B

=.429.86-(4-4-1)x 8.314x IO、x 298.15 = -427.38%1〃zoL

(3)卬体=一= —(4一4一1)x8.314 x IO-3 x 298.15 = 2.479kJ./rioU'

7・葡萄糖完全燃烧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6H12O6(S) + 6O2(g) === 6CO2(g) + 6H2O(1) , △盟二二-2820 kJ • mol”

当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时,上述反应热约30%可用做肌肉的活动能量。试估计一食匙葡萄糖(3.8必在人体内氧化时,可获得盼肌肉活动的能量。

解:"御眺= 18Q16g.〃wL

8.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Fe2O式s) + 38(g)===2Fe⑸ + 382(g) , △「"[二―27.6 kJ- mol-1

3Fe 2O3(s) + CO (g) === 2Fe3O4 (s) + CO, (g) , = _58.6 kJ - mol-1

Fe3O4(s) + 8(g) === 3FeO(s) + CO2(g), = 38.1 kJ - mof1不用查表,试计算下列反应的S”需。

FeO(s) + CO(g)=== Fe(s) + CO 2(g)

解:A r H®4 = 3与H1」一= 76.7kJ.moL 6

9.利用附录3数据,计算下列反应的△,”[(298.15K)。

(1)Zn(s) + 2H+(aq) === Zn2+(aq) + H2(g)

(2)CaO(s) + H2O(l) ===Ca2+(aq) + 2OH-(aq)

解:⑴与",(298 . 15 K) = »4用式298.15 K)

(2) △户人298.15K) = Z/A4:3(298.15K)

B

10.已知在25℃和标准状态下,1.00g铝燃烧生成AMXs)放热30.92kJ,求AM*)的△/M298K)。

解:△ Y(A/2Q,298K) = -2x27gj〃。尸x3O.92kJ.g~i =-\669.68kJ.moF l

11.用来焊接金属的铝热反应涉及Fe2()3被金属Al还原的反应:

2Al(s) + Fe2O3(s)—> Al2O3(s) + 2Fe(s),试计算:(1) 298K 时该反应的与“:。⑵在此反应

中若用267.0g铝,问能释放出多少热量?

解:(1) :(298.15K) = W>,A”,⑵8.15K)

B

= 2x0 + (-1675 .7)-(-824.2)-2x0 =-851

(2) q = A x A r H® (298K) = -- x (-851.5) = -4210.19kJjnoL 2x27

12.已知N2H式1)、Ng,®和Hq(l)在298.15K时的标准摩尔生成焰分别是

50.63 kJ mol-\ 9.66 kJ • m。产和一285.80 kJ • mo『,计算火箭燃料联氮和氧化剂四氧

化二氮反应:

2N2H式1) + N2O4(g)=== 3N2(g) + 4H2O(1)

(1)反应的标准摩尔反应始变d”?二

⑵计算32 g液态联氮完全氧化时所放出的热量为多少?

解:⑴△,比(298.15/0 = »3/,(298.15/0 B

32

(2)= 'H:(298K) = —— x(-1254.12) = 一一627.06。.〃?。尸

2x32

13.试通过计算说明下列甲烷燃烧反应在298.15K进行Imol反应进度时,在定压和定容条件燃烧热之差别,并说明差别之原因。

CH® + 202® === CO2® + 2H2O®

解:- \H = Y»B.

原因:ZkwO

B

14.辛烷(QHQ是汽油的主要成分,试计算298K时,100g辛烷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25

解:G"/) + 5a⑶===8CO?(g) + 9〃0(。

15.通过吸收气体中含有的少量乙醇可使Kqrq,酸性溶液变色(从橙红色变为绿色),

以检验汽车驾驶员是否酒后驾车(违反交通规则)。其化学反应可表示为

2Cr2O^(aq) + 16H+(aq) + 3C2H5OH(1) ===4Cr3+(aq) + 11H2O(1) + 3CH ,COOH(1)

试利用标准摩尔生成始数据求该反应的△『碎(298.15K)。

解:△,成(298 . 15 K) = Z/A闻(298.15 K)

H

=3 x (T84.5) +11 x (—285.83) + 4 x (-1999.1)-2x (-1490.3)-16x0-3x (-277.69)

= -8780.4 kJ •mol1

习题二

一、判断题酎的在括号内填,错的在括号内填“义”)

1. AS为正值的反应均是自发反应。(X)

2.反应产物的分子数比反应物多,该反应的A5X)。(X )

3. <0的反应一定是自发进行的。(X )

4.稳定单质的△明2和都为(),因此其标准嫡5®也为()。(X )

5.如果一个反应的A f S®<0,则此反应在任何温度下都是非自发的。

(7 )

6.升高温度,反应的增大,则说明该反应为吸热反应。(M)

7.对于全部是气体反应的系统,当达到平衡时,恒容加入惰性气体后平衡不发生移动。

(M)

8.在一定温度和浓度下,无论使用催化剂与否,只要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与产物的浓度为一定值。(,)

9.反应的级数取决于反应方程式中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绝对值)。

(X)

10.催化剂能改变反应历程,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不能改变反应的(M)

11.反应速率只取决于温度,而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无关。(x)

12.对于可逆反应:C(s) + H2O(g) ^^CO(g) + H2(g), A r//®>0,升高温度使呢增大,“减小,故平衡向右移动。(X )

13.根据分子碰撞理论,具有一定能量的分子在一定方位上发生有效碰撞,才可能生成产物。0v z)

14.活化能的大小不一定能表示一个反应的快慢,但可以表示一个反应受温度的影响是显着还是不显着。(M )

15.在一定温度下,对于某化学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速率逐渐减慢,反应速率常数逐渐变小。(X )

二、选择题(将正确的答案的标号填入空格内)

1.下列体系变化过程中楠值减少的是哪个?

( C )

A.食盐溶于水

B.干冰升华

C.活性炭吸附氧气

D.高镒酸钾受热分解

2.等温等压下且不做非体积功条件下,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据是哪个?

A. A/7® <0

B. AS0 <0

C. A r G <0 D・>居 <0

3.下列反应中AG]等于产物A/G?的是哪个?( C )

A. Ag+(aq) + CT(aq)——> AgCl(s)

B. 2Ag(s) + a2(g)——> 2AgCl(s)

C. Ag(s) + 1ci2(g)——> AgCl(s)

D. Ag(s) + 1ci2(l)——> AgCl(s)

4.某温度时,反应H2(g) + Br式g)===2HBr(g)的标准平衡常数K€) = 4xl0-2,则反应

HBr(g)===:H2(g) + ;Br(g)的标准平衡常数K0等于多少?( B )

A. —

B.,— 1 ___________

C. 4x10-2

D. 54x10-2

4x10" 而而7

5.反应H2(g)+Br2(g)^=^2HBr(^ 在800K 时平衡常数k=3.8X 10$, 1000K 时平衡常

数K』.8X103,则此反应是:(B)

A.吸热反应

B.放热反应

C.无热效应的反应

D.无法确定

6.升高温度可以增加反应速率,最主要是因为什么?( B )

A.增加了分子总数

B.增加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C.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

D.促使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

7.在恒温下仅增加反应物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的原因是什么?

A.化学反应速率常数增大

B.反应物的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

C.反应的活化能下降

D.反应物的活化分子数目增加

8.温度升高而一定增大的量是下列哪个?( B)

A.A r G:

B.吸热反应的平衡常数K Q

C.反应的速率u

D.反应的速率常数攵

9.一个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哪个?(A)

A.各物质的浓度或分压不随时间而变化

B.△崎二()

C.正、逆反应的速率常数相等

D.如果寻找到该反应的高效催化剂,可提高其平衡转化率

10.某基元反应2A(g) + B(g)===C(g),将2molA(g)和ImolB(g)放在1L容器中混合,问A 与B开始反应的反应速率是A, B都消耗一半时反应速率的多少倍

( C )

A. 0.25

B. 4

C. 8

D. 1

11.当反应A? + B2===2AB的反应速率方程式为厂如,9.时,则此反应为什么反

A. 一定是基元反应

B. 一定是非基元反应

C.无法肯定是否是基元反应

D.对A来说是个二级反应

12.升高温度时,化学反应速率增加倍数较多的是下列哪种反应?( C )

A.吸热反应

B.放热反应

C. E a较大的反应

D. E a较小的反应

13.对于反应速率常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哪个?( D )

A.某反应的越小,表明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常数越大

B.一个反应的反应速率常数可通过改变温度、浓度、总压力和催化剂来改变

C.一个反应的反应速率常数在任何条件下都是常数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4.对于催化剂特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下列哪个?( B )

A.催化剂只能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而不能改变平衡状态

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其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皆不变

C.催化剂不能改变平衡常数

D.加入催化剂不能实现热力学上不可能进行的反应

15.若有两个基元反应,均属A + 2B->C型,且第一个反应的反应速率常数公大于

第二个反应速率常数3,忽略频率因子不同的影响,则这两个反应的活化能以与纥2的关

系与下列哪一种相符

A. E°i > E a2 B, E n[ < E a2 C. E a} = E a2 D.不能确定

三、计算及问瞥

1 .不用查表,将下列物质按其标准嫡S:(298.15K)值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并简单说明理由。

(l)K(s); (2) Na(s);⑶ Br式1);⑷ Br式g);⑸ KCl(s)。

解:(4)Br2(g) (3)Br2(l) (5)KCl(s) (l)K(s) (2) Na(s)

理由:一般(相对分子质量相近时)气态的大于液态的;液体的大于固体物质的;而当温度和聚集态相同时,分子或晶体结构较复杂的物质的炳大,原子序数大的大于小的。

2.分析下列反应的炳值是增加还是减少,并说明理由。

⑴ I式s) —> I2(g) ; (2)H2O(1) —> H2(g) + 1o2(g);

⑶ 200(g) + O2(g) 一> 28式g); (4) A2(S)+ B式g) —> 2AB(g)。

解:⑴增加:气态大于固态

(2)增加:气态大于液态

⑶减少:气体分子数减少

(4)增加:气体分子数增多

3.试用书末附录3中的标准热力学数据,计算下列反应的AS:(298.15K)和

△f G®(298.15K)o

(1)3Fe(s) + 4H2O(1) === Fe3O4(s) + 4H2(g) ; (2)Zn(s) + 2H+(aq)===Zn,aq) + H2(g);

(3)CaO(s) + H2O(l) ===Ca?+(叫) + 2OFT(aq) ; (4) A g Br(s) === Ag(s) + ;Br⑴。

解:A r5®(298.15K) = 5>N£(298.15K)

H

(1)△司(298.15K) =307.7J moF'-K_,G®(298.15K) = -66.9kJ. mof1

(2)—S-298.15K) = -23.0J・moL K-i A,G®(298.15K) = -147.06kJ- mof1

(3)A r S®(298.15K) = -184.3 J - moP1 - K_1△/G®(298.15K) = -26.91 kJ - mof'

(4)A r S®(298.15K) = -51.4J - moP1 - K_1△/G®(298.15K) =96.90kJ - mof'

4.试分析下列反应自发进行的温度条件:

(l)2NO(g) + 2CO(g)—>N2(g) + 2CXD2(g) , △,":二一746.5 kJ • mo『;

(2)HgO(s) —> Hg(l) + 1o2(g), A r/7>91.0kJ.mor';

(3)2N2(g) + O2(g) —> 2N2O(g) , A r//:=163.0kJ-moF,;

(4)2H2O2(1)——>2H2O(1) + O2(g), kJ-mof1o

解:自发进行的温度条件是:A*TA N<0

二•二者同号且丁>浮;△百?〈。时:丁(奎

普通化学考研练习100题及参考答案

普通化学考研练习100题及参考答案 1、正溶胶和负溶胶混合在一起将出现沉淀现象 2、胶粒带电的原因:吸附作用;电离作用。 3、溶胶的制备方法:分散法;凝聚法。 4、食盐在水中能否形成溶胶:不能。 5、在电场中,胶粒在分散介质中定向移动,称为电泳。 6、对于三氧化二砷负溶胶,具有相近聚沉值的一组电解质是( A ) A 、氯化钠与硝酸钾 B 、氯化钙与三氯化铝 C 、氯化钠与氯化锌 D 、氯化铝与氯化镁 7、相同质量摩尔浓度的蔗糖水溶液和氯化钠水溶液,其沸点是:(B ) A 前者大于后者;B 后者大于前者;C 两者相同;D 无法判断。 8、7.8g 某难挥发非电解质固体溶于10.0g 水中,溶液的凝固点为-2.5℃,则该物质的分子量是:580.32 ;(Kf=1.86k.kg.mol -1) 9、稀溶液依数性的核心性质是蒸气压下降。 10、渗透压产生的条件:浓度差;渗透膜。 11、稀溶液依数性只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有关,而与溶质本性无关。 12、符合稀溶液定律的三个条件: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 13、四份质量相等的水中,分别加入相等质量的下列物质,水溶液凝固点最低是( D ) A 、葡萄糖(式量180) B 、甘油(式量92) C 、蔗糖(式量342) D 、尿素(式量60) 14、葡萄糖和蔗糖的混合水溶液(总浓度为b B )的沸点与浓度为b B 的尿素水溶液的沸点相同。( √ )。 15、某反应的速率方程为v=k ,则该反应为零级反应。( √ ) 16、增加反应物物浓度;升高温度;使用催化剂都是通过提高活化分子百分数,有效碰撞次数增加,反应速度增大。( × ) 17、增加反应物物浓度;升高温度;使用催化剂都是通过改变活化分子数目来影响反应速度的。( √ ) 18、某反应的正反应活化能大于逆反应活化能,则此反应是放热反应。( × ) 19、 影响反应速度常数K 的因素:温度、催化剂 20、影响化学平衡常数K 的因素:温度 21、判断下列列说法是否正确: (1).非基元反应中,反应速率由最慢的反应步骤控制。( √ ) (2).非基元反应是由多个基元反应组成。( √ ) (3).在某反应的速率方程式中,若反应物浓度的方次与反应方程式中的计量系数相等,则反应一定是基元反应。( × ) 22、一个反应在相同温度下,不同起始浓度的反应速率相同吗:不同,速率常数相同吗:同 23、某反应的1 180-?=mol kJ Ea ,在700K 时速率常数118 110 3.1---???=s L mol k ,求 730K 时的速率常数K 2=4.6×10-8 24、在400℃时,基元反应)()()()(22g NO g CO g NO g CO +=+的速率常数K 为 115.0--??s mol L ,当121040.0)(,025.0)(--?=?=L mol NO c L mol CO c 时,反应速率是:114105---???S L mol 25、下列物理量W S G H U Q m P V T .,,,,,,,,。哪此是状态函数T 、V 、p 、m 、U 、H 、G 、S ;

普通化学5答案

第五章物质结构基础 课后部分习题答案 8.写出下列各种离子的外层电子分布式,并指出它们各属于何种外层电子构型。 2+2+2++2-2+4+ 12.试写出下列各化合物分子的空间构型,成键时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分子的电偶极矩。(1)SiH4正四面体 SP 3μ=0 (1)H2S V字型不等性SP 3 μ≠0 (3)BCl3平面三角形 SP 2μ=0 (4)BaCl2 直线 SP μ=0 (5)PH3 三角锥不等性SP 3 μ≠0 14.下列各物质的分子之间,分别存在何种类型的作用力? (1)H2 色散力 (2)SiH4 色散力 (3)CH3COOH 色散力+诱导力+取向力+氢键 (4)CCl4 色散力 (5)HCHO 色散力+诱导力+取向力 18.判断下列各组物质熔点的高低,并解释说明 (1)SiF4PBr3>PCl3>PF3道理同上。 19.试判断下列各种物质各属何种晶体类型以及格点上微粒间的作用力,写出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 (1)KI (2)SiC (3)HI (4)BaO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A. s电子绕核作圆周运动 B. 原子中电子的运动状态可以用四个量子数确定

C. p 电子绕核走“8”字 D. 电子在固定的轨道上不停地自旋 2、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是:( ) A. 绕核高速旋转 B. 具有无穷大的动能 C. 有确定的运转轨道 D. 具有波粒二象性 3、近代原子结构理论中的原子轨道是指:( ) A. 电子绕核运动的轨迹 B. 波函的平方2 ||ψ C. 电子云 D. 波函数ψ 4、主量子数为3的电子层中:( ) A. 只有s 和p 轨道 B. 只有s 、p 和d 轨道 C. 只有s 轨道 D. 有s 、p 、d 和f 轨道 5、下列各组量子数取值合理的是:( ) A. n=2 l =1 m=0 m s =0 B. n=7 l =1 m=0 m s =+2 1 C. n=3 l =3 m=2 m s =- 21 D. n=3 l =2 m=3 m s =-2 1 6、钠原子1s 轨道能级E 1s,Na 与氢原子1s 轨道能级E 1s,H 的相对高低为:( ) A. E 1s,Na =E 1s,H B. E 1s,Na <E 1s,H C. E 1s,Na >E 1s,H D. 无法比较 7、下列用量子数描述的、可以容纳电子数最多的电子亚层是:( ) A. n=2,l =1 B. n=3,l =2 C. n=4,l =3 D. n=5,l =0 8、决定多电子原子系统原子轨道能级大小的量子数是:( ) A. n 和m B. l 和m C. n 和m s D. n 和l 9、屏蔽效应所起作用是:( ) A. 对核电荷的增强作用 B. 对核电荷的抵消作用 C. 正负离子间的吸引作用 D. 电子层的排斥作用 二、填空题 1、波函数ψ是描述 数学函数式,它和 是同义词,|ψ|2的物理意义是 ,电子云是 的形象化表示。 2、原子轨道在空间的伸展方向可用 量子数来表示。 3、原子轨道3p x 的主量子数n= ,角量子数l = 。 4、n=3,l =0的原子轨道符号是 。 5、某元素基态原子,有量子数n=4, l =0, m=0的一个电子,有n=3, l =2的10个电子,该原子的价层电子构型为 ,位于周期表第 周期 族 区。 6、试写出27号元素Co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 ,Co 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 7、Cl 、Mg 、Si 三原子相比,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最高氧化数由低到高的顺序为 ,第一电离能由低到高的顺序为 。 8、一般说来,自由原子中电子的能量与其量子数 有关。

普通化学习题册答案

第1章热化学与能源 一、判断题: 1、热的物体比冷的物体含有更多的热量。(×) 2、热是一种传递中的能量。(√) 3、同一体系同一状态可能有多个热力学能。(×) 4、体系的焓值等于恒压反应热。(×) 5、最稳定单质的焓值等于零。(×) 6、由于C a C O3分解是吸热的,所以它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负值。(×) 7、体系的焓等于体系的热量(×) 8、实验测定得到的反应热数据都是恒压反应热。(×) 二、计算题: 1、某汽缸中有气体1.20L,在97.3 kPa下气体从环境中吸收了800J的热量后,在恒压下体积膨胀到1.50L, 试计算系统的内能变化ΔU。 ΔU = q + w = q – pΔV = 800 – 97.3×103 ×(1.50 - 1.20) 10-3 = 770 J 2、根据Δf H mΘ的值,计算下列反应的Δr H mΘ(298K ) 是多少: (1)4NH3(g)+ 3 O2(g)= 2N2(g)+ 6 H2O(g); 4NH3(g)+ 3 O2 = 2N2 + 6 H2O(g)Δf H mΘ/ kJ·mol-1- 46.11 0 0 - 241.818 Δr H mΘ= 6×(- 241.818)- 4×(- 46.11) = -1266 kJ·mol-1 (2)CH4(g) + H2O(g)= CO(g)+ 3 H2(g)。 Δr H mΘ= 206 kJ·mol-1

第2章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一、判断题: 1、放热反应均是自发反应。(×) 2、ΔS为负值的反应均不能自发进行。(×) 3、冰在室温下自动融化成水,是熵增加起了主要作用。(√) 4、因为?G TΘ= -RTlnKΘ,所以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减小。(×) 5、质量作用定律适用于任何化学反应。(×) 6、反应速率常数取决于反应温度,与反应物浓度无关。(√) 7、反应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也越大。(×) 二、选择题: 1、下列物质?f H mΘ在室温下不等于零的是(D) A、Fe(s) B、C(石墨) C、Ne(g) D、Cl(l) 2、反应NO(g)+CO(g)1/2N2(g)+CO2(g),?H<0,有利于使NO和CO取得最高转化率的条件是(A) A、低温高压 B、高温高压 C、低温低压 D、高温低压 3、某反应A + B C的K=10-10,这意味着(D) A、正方向的反应不可能进行,物质C不能存在, B、反应向逆方向进行,物质C 不存在, C、它是可逆反应,两个方向的机会相等,物质C大量存在, D、正方向的反应能进行,但程度小,物质C存在,但量很少; 4、已知反应3H2(g)+ N2(g)2NH3(g)的平衡常数为K,则在相同条件下反应 NH3(g)3/2H2(g)+ 1/2N2(g)的平衡常数K1为(D) A、K=K1 B、K=1/K1 C、K=K12 D、K=(1/K1)2; 5、某基元反应2A(g)+ B(g)= C(g),将2mol A(g)和1mol B(g)放在1L容器中混合,问A和B 开始反应的速率是A、B都消耗一半时速率的几倍(C) A、0.25 B、4 C、8 D、相等 6、对于一个化学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A、?H越负,反应速率越快 B、活化能越小,反应速率越快 C、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D、?S越负,反应速率越快

普通化学第七版习题册答案

普通化学第七版习题册答案 普通化学第七版习题册答案 化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对于我们理解和掌握自然界的运行规律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习题册作为化学学习中的重要辅助工具,帮助我们巩固理论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在学习普通化学第七版习题册时,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难题,需要查阅答案来进行参考。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普通化学第七版习题册的答案,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化学知识。 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 1. 什么是化学? 答案: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变化以及与能量之间的关系的科学。 2. 什么是物质? 答案:物质是构成宇宙的基本单位,具有质量和占据空间的特征。 3. 什么是元素? 答案: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无法通过化学反应分解成其他物质。 4. 什么是化合物? 答案: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以一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分解成其他物质。 5. 什么是混合物? 答案: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可以通过物理手段分离。 第二章:化学计量与化学方程式

1. 什么是化学计量? 答案:化学计量是指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2. 什么是摩尔? 答案:摩尔是物质的质量与其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比值,用符号"mol"表示。 3. 什么是化学方程式? 答案: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关系。 4. 如何平衡化学方程式? 答案:平衡化学方程式需要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例来调整系数,使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数相等。 第三章:气体的性质与状态方程 1. 什么是理想气体? 答案:理想气体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其分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力,分子体积可以忽略不计的气体。 2. 什么是气体的状态方程? 答案:气体的状态方程描述了气体的压强、体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3. 什么是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答案: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气体的压强、体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表示,其中P为气体的压强,V为气体的体积,n为气体的摩尔数,R为气体常数,T为气体的温度。 第四章:溶液与溶解度 1. 什么是溶液?

普通化学习题答案

三 水化学与水污染 1. 是非题(对的在括号内填“十”号,错的填“—”号) (1)两种分子酸HX 溶液和HY 溶液有同样的pH 值,则这两种酸的浓度(mol ·dm -3 )相同。 ( ) (2)·dm -3 NaCN 溶液的pH 值比相同浓度的NaF 溶液的pH 值要大,这表明CN - 的θb K 值比F - 的θ b K 值要 大。 ( ) (3)有一由--Ac HAc 组成的缓冲溶液,若溶液中),Ac (C )HAc (C ->则该缓冲溶液抵抗外来酸的能力大于抵抗外来碱的能力。 ( ) (4)PbI 2和CaCO 3的溶度积均近似为10-9 ,从而可知在他们的饱和溶液中前者的Pb 2+ 的浓度与后者的 Ca 2+ 的浓度近似相等。 ( ) (5)MgCO 3溶度积θ sp K =×10-6 ,这意味着所有含有MgCO 3溶液中,)CO (c Mg (c 232- + =, 而且 626232dm mol 1082.6)CO (c )Mg (c --- +??=? ( ) 答案:(1-)同样pH ,表示c eq (H + )相等,而KaC H c eq ≈ +)( (2+)pH 大表示c eq (OH - )大,而KbC OH c eq ≈ - )( (3-)酸浓度大对碱的缓冲能力强。即加同量的碱pH 增大的值小于加同量的酸pH 减小的值 (4-)不是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不能直接比较,要通过计算具体分析。 (5-))CO (c Mg (c 232- + =不正确的。原因是:CO 32-水解使Mg 2+与CO 32不相等,另外含有MgCO 3溶液 中也可以有MgCl 2或Na 2CO 3等。626232dm mol 1082.6)CO (c )Mg (c --- +??=?成立的条件必须是MgCO 3的饱和溶液。 2. 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入空格内) (1)往HAc dm mol 10.0dm 133-?溶液中加入一些NaAc 晶体并使之溶解,会发生的情况是 。答案:b c g (a )HAc 的α值增大 (b )HAc 的α值减少 (c )溶液的pH 值增大 (d )溶液的pH 值减小 (e )HAc 的Ka 值增大 (f )HAc 的Ka 值减少 (g )HAc 的Ka 值不变 (2)设氨水的浓度为c ,若将其稀释1倍,则溶液中c(OH - )为 。答案: c (a) c 2 1 (b) c K 2 1 b ?θ (c)2/c K b ?θ (d) 2c (3)下列各种物质的溶液浓度均为1kg mol 01.0-?,按它们的渗透压递减的顺序排列 。 答案: c (Π=cRT ) (a )HAc -NaCl -C 6H 12O 6-CaCl 2 (b )C 6H 12O 6-HAc -NaCl -CaCl 2 (c )CaCl 2-NaCl -HAc -C 6H 12O 6

普通化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普通化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1.许多过渡元素的化合物因具有未成对电子而呈现顺磁性。 参考答案: 正确 2.HgCl2分子中Hg原子采用sp杂化轨道成键,则HgCl2分子的空间构型为 参考答案: 直线型 3.下列物质中极化率最小的是 参考答案: H2 4.下列离子中极化力和变形性均较大的是 参考答案: Hg2+ 5.△U = Q + W式中三个物理量都不是状态函数。 参考答案: 正确 6.反应2NO(g)+2H2(g) ==== N2(g)+2H2O(g)的速率方程为 r=k[c(NO)]^2·c(H2)。下列措施中能使反应速率增大一倍的是: 参考答案: 使c(H2)增大一倍

7.在l=2的电子亚层中,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 参考答案: 10 8.下列关于共价键说法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 两个原子间键长越短,键越牢固 9.下列原子轨道若沿着x轴方向成键,能形成π键的是 参考答案: py-py 10.原子序数为33的元素,其原子核外M亚层的电子数是23。 参考答案: 错误 11.电子云角度分布图无正、负之分。 参考答案: 正确 12.下列沸点高低顺序中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 H2O > H2Te > H2Se > H2S

13.化学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数值越大,反应速率就越快。 参考答案: 错误 14.下列分子或离子中,具有顺磁性的是 参考答案: O2 15.一个s轨道和3个p轨道,一定会形成sp3杂化轨道。 参考答案: 错误 16.氨分子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N原子以sp2杂化轨道成键。 参考答案: 错误 17.诱导力存在于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之间。 参考答案: 正确 18.聚酰胺商品名叫尼龙。 参考答案: 正确

《普通化学》复习题答案

《普通化学》复习题答案 普通化学习题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共36题) 2. 体系状态发生变化后,至少有一个状态函数要发生变化。(√) 3. 任何循环过程 必定是可逆过程。(×) 4. 因为ΔH=QP,而H是状态函数,所以热也是状态函数。(×) 5. 一定量的气体,从始态A变化到终态B,体系吸收100 J的热量,对外作功200 J,这不符合热力 学第一定律。(×) 1. 因为H=U+PV,而理想气体的内能仅是温度的函数,所以理想气体的焓与p、V、T 均有关。(×) 6. 在一个绝热刚性容器中进行一个放热反应,则ΔU=ΔH=0。(×) 7. 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的内能和焓只是温度的函数,与体系的体积、压力无关。(√) 8. 标准平衡常数的数值不仅与反应式的写法有关,而且还与标准态的选择有关。(√) 9. 反应CO(g)+H2O(g)=CO2(g)+H2(g),因为反应前后分子数相等,所以无论总压如何变化,对平衡均 无影响。(√) 10. 在一定温度压力下,某反应的ΔG>0,所以要选用合适催化剂,使反应能够进行。(×) 11. 对于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正反应速度加快,逆反应速度减慢,所以平衡向正 反应方向。(×) 12. 因为H=U+pV,所以焓是热力学能与体积功pV之和。(×) 13. 理想气体在等外压力下绝热膨胀,因为等外压力,所以QP=ΔH;又因为绝热,所以QP=0。由此 得QP=ΔH=0。(×) 14. 在一个容器中:H2(g)+Cl2(g) = 2HCl(g)。如果反应前后T、p、V均未发生变化,设所有气体均可

视作理想气体,因为理想气体的U=f(T),所以该反应的ΔU=0。(×) 15. 稳定单质在298.15 K时,标准摩尔生成焓和标准摩尔熵均为零。(×) 16. 在刚性密闭容器中,有下列理想气体的反应达到平衡:A(g)+B(g)=C(g) ,若 在恒温下加入一定 量的惰性气体,则平衡将不移动。(√) 17. 氧化还原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越高,表示该电对氧化态的氧化能力越强。(√) 18. 原电池电动势与电池反应的书写无关,而标准平衡常数却随反应式的书写而变化。(√) 19. 氧化还原反应达到平衡时。标准电动势和标准平衡常数均为零。(×) 20. 难溶 电解质离子浓度的幂的乘积就是该物质的标准溶度积常数。(√) 21.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正极发生还原反应,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22. 在AgCl的水溶液中加入固体NaCl,会降低AgCl的溶解度。(√) 23. 对于分布沉淀,沉淀时所需沉淀剂浓度小的后沉淀。(×) 24. 在原电池中,电极电势高的为正极,其对应的反应为氧化反应,电极电势低的为 负极,其对应的 1 反应为还原反应。(×) 25. 将0.1mol/L HAc稀释为0.05mol/L时,H+ 浓度也减小为原来的一半。(×) 26. 对反应 2AgCl + CrO42-=Ag2CrO4 + 2Cl-,Kspθ(AgCl)=1.56×10-10, Kspθ(Ag2CrO4)=9.0×10-12,则 标准态下该反应应向正方向进行。(×) 27. 在含有0.1 mol/L的氨水和0.10 mol/L的NH4Ac混合溶液中加入少量强酸后, 溶液的pH值将几乎 不变。(√) 28. 根据酸碱质子理论,酸或碱的定义是同一物质不能同时作为酸和碱。(×) 29. 在同一能级的轨道中,电子尽先占据不同轨道。(√) 30. 原子轨道就是原子核外电子出 现概率最大的区域。(×) 31. 原子轨道是指原子运动的轨迹。(×) 32. 铜的电子排布为 1S22S22P63S23P63d94S2。(×) 33. 氢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也只能有一个样子轨道。(×) 34. 主量子数n=2,只有2s和2p这两个原子轨道。(×) 35. n=2,l=1,m=0的原子轨道2pz轨道。(√) 36. 2p轨道是哑铃形的,2p电子沿字轨道运动。(×) 二、选择题(共54题)

普通化学习题参考答案定稿版

普通化学习题参考答案精编WORD版 em office room [ A0816H-A0912 A A AHH-GX8Q8-GNTHHJ8 ]

习题参考答案 习题一一、判断题附的,在括号内填“M",错的填“x”) 1. H2(g) + 1o2(g)===H2O(l) fn2H2(g) + O2(g)===2H2O(l)的与"2 相同。(X) 2.功和热是在系统和环境之间的两种能量传递方式,在系统内部不讨论功和热。(M) 3.反应的A/7就是反应的热效应。(X ) 4. F«s)和Q式1)的二都为零。(X ) 5.盖斯定律认为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与途径无关,是因为反应处在可逆条件下进行的缘故。(X) 6.同一系统不同状态可能有相同的热力学能。(X ) 7.由于坨=%, ”是状态函数,△〃的数值只与系统的始、终态有关,而与变化的过程无关,故生,也是状态函数。(X) 8.由于683固体的分解反应是吸热的,故它的标准摩尔生成始是负值。(X ) 9.当热量由系统传递给环境时,系统的内能必然减少。(X) 10.因为4,卬不是系统所具有的性质,而与过程有关,所以热力学过程中(夕+卬)的值也应由具体的过程决定。(X )

二、选择题(将正确的答案的标号填入空格内)

1.对于封闭体系,体系与环境间(B) A.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 B.没有物质交换,只有能量交换 C.既没物质交换,又没能量交换 D.没有能量交换,只有物质交换 2.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U=q + w只适用于(C ) A.理想气体 B.孤立体系 C.封闭体系 D.敞开体系 3.环境对系统作10kJ的功,且系统又从环境获得5kJ的热量,问系统内能变化是多少 (D) A. -15kJ B. -5kJ C. +5kJ D. +15kJ 4.已知2PbS(s) + 3O2(g)=== 2PbO(s) + 2sO?(g)的A/2 = - 843.4 kJ,mo『,则该反应 的依,值是多少kJ-moL (D) A. 840.9 B. 845.9 C. -845.9 D. -840.9 5.通常,反应热的精确实验数据是通过测定反应或过程的哪个物理量而获得的。 (D) A. A// B. 〃△1/ C. % D. % 6.下列对于功和热的描述中,正确的是哪个?( A) A.都是途径函数,无确定的变化途径就无确定的数值 B.都是途径函数,对应于某一状态有一确定值

普通化学 第八章答案

同步练习 P265 [Ni(CO)4]四羰基合镍 K2[HgI4] 四碘合汞(Ⅱ)酸钾 H[AuCl4]四氯合金(Ⅲ)酸 K[Co(NO2)4(NH3)2] 四硝基?二氨合钴(Ⅲ)酸钾[Co(ONO)(NH3)5]SO4硫酸一(亚硝酸根)?五氨合钴(Ⅲ) 二氯化异硫氰酸根?五氨合钴(III) [Co(NCS)(NH3)5]Cl2 亚硝酸氯?硫氰酸根?二(乙二胺)合钴(III)[CoCl(SCN)(en)2]NO2四氯?二氨合铂(IV)[PtCl4(NH3)2] P266 名称或化学式配体配位原子中心离子氧化数[Pt(NH3)2Cl2] 二氯?二氨合铂(Ⅱ) NH3N +2 [CoCl(NH3)5]Cl2二氯化一氯?五氨合 钴(III) Cl– NH3 Cl N +3 [Cu(NH3)4][PtCl4] 四氯合铂(Ⅳ)酸 四氨合铜(Ⅱ) NH3 Cl– N Cl Cu +2、Pt+4 六氟合硅(Ⅳ)酸铜Cu[SiF2] F– F +4 二氯乙二胺合铂(Ⅱ) [Pt(en)]Cl2en N +2 P271 稳定性:[FeF6]3–<[Fe(CN)6]3–、[Ni(CN)4]2–>[Ni(NH3)4]2? 配合物思考题与答案 1.设计一些实验,证明粗盐酸的黄色是Fe3+与Cl-的络离子而不是铁的水合离子或者羟合离子的颜色。(略) 2.配位化学创始人维尔纳发现,将等物质的量的黄色CoCl3.6NH3﹑紫红色CoCl3.5NH3﹑绿色CoCl3.4NH3和紫色CoCl3.4NH3四种配合物溶于水,

加入硝酸银,立即沉淀的氯化银分别为 3 ﹑2 ﹑1 ﹑1mol,请根据实验事实推断它们所含的配离子的组成。 答:配离子分别是[Co(NH3)6]3+, [Co(NH3)5Cl]2+ , [Co(NH3)4Cl2] +, [Co(NH3)4Cl2] +,颜色不同的原因是有同分异构体。 3.实验测得Fe(CN)64-和Co(NH3) 63+均为反磁性物质(磁矩等于零),问它们的杂化轨道类型。 答:中心二价Fe2+亚铁离子外层价电子排布是3d6,有4个未成对电子,测得Fe(CN)64-为抗磁性物质,说明中心的铁离子的外层价电子排布发生变化,进行了重排,使得内层3d轨道上没有未成对电子,所以应采取的是d2sp3杂化方式。三价Co离子外层价电子排布也是3d6,也有4个未成对电子,测得Co(NH3) 63+为反磁性物质,原理同上,也是d2sp3杂化方式。 4.实验证实,Fe(H2O)63+和Fe(CN) 63-的磁矩差别极大,如何用价键理论来理解? 答:Fe(H2O)63+的中心离子铁是采用sp3d2杂化方式,外轨型配合物,高自旋,有5个成单电子,磁矩高;而Fe(CN) 63-采用的是d2sp3杂化方式,内轨型配合物,低自旋,只有1个成单电子,所以磁矩低。 5.上题的事实用晶体场理论又作如何理解?略 6.用晶体场理论定性地说明二价和三价铁的水合离子的颜色不同的原因。 略 7.FeF63-为 6 配位,而FeCl4-为四配位,应如何解释? 答:三价Fe的外层价电子层电子排布是3d3,d轨道上有2个空轨道。同样作为中心离子,作为负电荷的配体之间的排斥力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其中6个配位的F离子,自身半径相对较小,中心的三价铁可采取d2sp3杂化的方式与配位的F成键。而Cl离子半径比F离子大,配体靠的越近

《普通化学》复习试题答案解析

普通化学习题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共36题) 1.因为H=U+PV,而理想气体的内能仅是温度的函数,所以理想气体的焓与p、V、T均有关。(×) 2.体系状态发生变化后,至少有一个状态函数要发生变化。(√) 3.任何循环过程必定是可逆过程。(×) 4.因为ΔH=QP,而H是状态函数,所以热也是状态函数。(×) 5.一定量的气体,从始态A变化到终态B,体系吸收100 J的热量,对外作功200 J,这不符合热力 学第一定律。(×) 6.在一个绝热刚性容器中进行一个放热反应,则ΔU=ΔH=0。(×) 7.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的内能和焓只是温度的函数,与体系的体积、压力无关。(√) 8.标准平衡常数的数值不仅与反应式的写法有关,而且还与标准态的选择有关。(√) 9.反应CO(g)+H2O(g)=CO2(g)+H2(g),因为反应前后分子数相等,所以无论总压如何变化,对平衡均 无影响。(√) 10.在一定温度压力下,某反应的ΔG>0,所以要选用合适催化剂,使反应能够进行。(×) 11.对于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正反应速度加快,逆反应速度减慢,所以平衡向正反应方向。(×) 12.因为H=U+pV,所以焓是热力学能与体积功pV之和。(×) 13.理想气体在等外压力下绝热膨胀,因为等外压力,所以QP=ΔH;又因为绝热,所以QP=0。由此得 QP=ΔH=0。(×) 14.在一个容器中:H2(g)+Cl2(g) = 2HCl(g)。如果反应前后T、p、V均未发生变化,设所有气体均可 视作理想气体,因为理想气体的U=f(T),所以该反应的ΔU=0。(×) 15.稳定单质在298.15 K时,标准摩尔生成焓和标准摩尔熵均为零。(×) 16.在刚性密闭容器中,有下列理想气体的反应达到平衡:A(g)+B(g)=C(g) ,若在恒温下加入一定 量的惰性气体,则平衡将不移动。(√) 17.氧化还原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越高,表示该电对氧化态的氧化能力越强。(√) 18.原电池电动势与电池反应的书写无关,而标准平衡常数却随反应式的书写而变化。(√) 19.氧化还原反应达到平衡时。标准电动势和标准平衡常数均为零。(×) 20.难溶电解质离子浓度的幂的乘积就是该物质的标准溶度积常数。(√) 21.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正极发生还原反应,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22.在AgCl的水溶液中加入固体NaCl,会降低AgCl的溶解度。(√) 23.对于分布沉淀,沉淀时所需沉淀剂浓度小的后沉淀。(×)

普通化学习题参考答案解析

习题参考答案 习题一 一、判断题(对的,在括号内填“√”,错的填“×”) 1. )g (O 2 1)g (H 22+===O(l)H 2和)g (O )g (2H 22+===O(l)2H 2的Θ∆m r H 相同。 ( × ) 2. 功和热是在系统和环境之间的两种能量传递方式,在系统内部不讨论功和热。 (√ ) 3. 反应的H ∆就是反应的热效应。 (× ) 4. Fe(s)和)l (Cl 2的Θ∆m r H 都为零。 ( × ) 5. 盖斯定律认为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与途径无关,是因为反应处在可逆条件下进行的 缘故。 ( × ) 6. 同一系统不同状态可能有相同的热力学能。 (× ) 7. 由于H ∆=p q ,H 是状态函数,H ∆的数值只与系统的始、终态有关,而与变化的过程无关,故p q 也是状态函数。 (×) 8. 由于3CaCO 固体的分解反应是吸热的,故它的标准摩尔生成焓是负值。 ( × ) 9. 当热量由系统传递给环境时,系统的内能必然减少。 (× ) 10. 因为q ,w 不是系统所具有的性质,而与过程有关,所以热力学过程中(w q +)的值也应由具体的过程决定。 (× ) 二、选择题(将正确的答案的标号填入空格内) 1. 对于封闭体系,体系与环境间 ( B ) A. 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 B. 没有物质交换,只有能量交换 C. 既没物质交换,又没能量交换 D. 没有能量交换,只有物质交换 2.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w q U +=∆只适用于 ( C ) A. 理想气体 B. 孤立体系 C. 封闭体系 D. 敞开体系 3. 环境对系统作10kJ 的功,且系统又从环境获得5kJ 的热量,问系统内能变化是

大学化学普通化学习课后题答案

普通化学 马家举 第一章 物质结构基础习题 4 假定有下列电子的各套量子数,指出哪几套不可能存在,并说明原因。 (1)3,2,2,1/2;(2)3,0,-1,1/2;(3)2,2,2,2; (2)当角量子数l 取0时,磁量子数m 不能取-1。 (3)当主量字数取2时,角量子数不能取2;自旋量子数不能取2,只能取+1/2或-1/2。 5写出原子序数为47的银原子的电子分布式,并用四个量子数表示最外层电子的运动状态。 Ag :1s 22s 22p 63s 23p 63d 104s 24p 64d 105s 1 5,0,0,+1/2。 试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 (1) H 2S 分子的键角为920,而PCl 3的键角为1020。 (2) NF 3分子为三角锥形构型,而BF 3分子为平面三角形构型。 (1) H 2S 分子与H 2O 分子一样,中心原子采取sp 3不等性杂化,在两个孤电子对的作用下,两个H-S 键键角减小。之所以键角小于H 2O 分子中两个H-O 键的键角104045’,是因为H-S 键的成键电子对更靠近H 原子,两个H-S 键之间的斥力小,被压缩的程度更大。PCl 3分子与NH 3分子一样,也是中心原子采取sp 3不等性杂化,同理Cl-P 键的成键电子对更靠近Cl 原子,所以两个P-Cl 键的键角小于NH 3分子中两个N-H 键的键角。 (2) NF3分子与NH 3分子一样中心原子采取sp 3不等性杂化,使分子产生三角锥形构型;BF 3分子中心 原子B 采用sp 2等性杂化,使分子产生平面三角形构型。 7 为什么(1)室温下CH 4为气体,CCl 4为液体,而CI 4为其固体?(2)水的沸点高于H 2S ,而CH 4的沸点低于SiH 4? (1) 从CH 4→CCl 4→CI 4分子量增加,分子间色散力增大,而色散力在范德华力中占较大比例,即分子 间力是增大的,而分子间力越大,熔沸点越高。 (2) H 2O 分子与H 2S 分子相比,水中H 2O 分子之间存在氢键,虽然H 2O 分子间的色散力较小,氢键的存 在却使沸点更高一些。CH 4分子之间没有氢键,只能比较色散力大小,故分子量小的CH 4的沸点低于分子量大的SiH 4的沸点。 第二章 热力学基础 习题 6 计算下列反应的(298.15)r m H K θ ∆和(298.15)r m S K θ ∆ (1)32224NH (g)+3O (g)==2N (g)+6H O(l) (2)22224C H (g)+H (g)==C H (g) (1)

普通化学第四章习题答案

普通化学第四章习题答案 普通化学第四章习题答案 普通化学是大学中常见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涉及到许多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第四章是普通化学课程中的重要章节,主要讲解了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的相 关知识。在学习过程中,习题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辅助学习工具,通过解答习题 可以巩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本文将为大家提供普通化学第四章习题的详 细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化学知识。 1. 下列反应中,哪些是化学反应,哪些是物理变化? 答案: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而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的性 质发生改变,但其本质并未发生变化的过程。根据这个定义,我们可以判断以 下反应是化学反应还是物理变化: - 燃烧木材:化学反应,因为木材在燃烧过程中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 氧化碳和水。 - 冰块融化:物理变化,因为冰块融化只是固态水转化为液态水的物理过程, 并未改变水的化学性质。 - 铁生锈:化学反应,因为铁在与氧气接触时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铁的氧化物。 - 水沸腾:物理变化,因为水沸腾只是液态水转化为水蒸气的物理过程,并未 改变水的化学性质。 2. 下列化学方程式中,哪些是平衡方程式? 答案:平衡方程式是指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例已经达到最佳 状态的方程式。根据这个定义,我们可以判断以下方程式是否为平衡方程式:

- 2H2 + O2 → 2H2O:平衡方程式,因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例已经达到最佳状态。 - 2Na + Cl2 → 2NaCl:平衡方程式,因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例已经达到最佳状态。 - CaCO3 → CaO + CO2:不是平衡方程式,因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例未达到最佳状态。 - 2HCl + Na2CO3 → 2NaCl + H2O + CO2:不是平衡方程式,因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例未达到最佳状态。 3. 以下反应中,哪些是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化学反应中发生电子转移的过程。根据这个定义,我们可以判断以下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 - 2Na + Cl2 → 2NaCl:是氧化还原反应,因为钠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钠离子,氯原子接受电子形成氯离子。 - CaCO3 → CaO + CO2: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因为没有发生电子转移的过程。- 2H2 + O2 → 2H2O: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因为氢原子和氧原子之间没有电子转移的过程。 - 2HCl + Na2CO3 → 2NaCl + H2O + CO2: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因为没有发生电子转移的过程。 通过以上习题的解答,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普通化学第四章的内容,巩固对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的理解和掌握。希望本文的答案能够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提高化学知识的掌握水平。同时,也希望大家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保持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不断探索化学世界的奥秘。

普通化学习题与解答(第三章)

第三章水化学与水污染 1. 是非题(对的在括号内填“ +号,错的填“”号) (1 )两种分子酸 HX 溶液和HY 溶液有同样的pH ,则这两种酸的浓度 (mol dm 3)相同。 (-) (2) O.IO mol dm 3 NaCN 溶液的pH 比相同浓度的NaF 溶液的pH 要大,这 表明CN 的K b 值比F 的K b 值大。 (+) (3) 有一由HAc Ac 组成的缓冲溶液,若溶液中c (HAc ) c (Ac ),则该缓 冲溶液抵抗外来酸的能力大于抵抗外来碱的能力。 (-) (4) Pbl 2和CaCO 3的溶度积均近似为10-9,从而可知在它们的饱和溶液中, 前者的Pb 2浓度与后者的Ca 2浓度近似相等。 (-) (5) MgCO 3的溶度积均为K s 6.82 10 6,这意味着所有含有固体MgCO s 的 溶液中,c (Mg 2 ) c (CO| ),而且 c (Mg 2 ) c (CO f ) 6.82 10 6。 (-) 2、选择题(将所有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入空格内) (1) 往1 dm 30.10mol dm 3 HAc 溶液中加入一些NaAc 晶体并使之溶解, 会发生的情况是 ( be ) (a ) HAc 的 值增大 (b ) HAc 的 值减小 (c )溶液的pH 值增大 (d )溶液的pH 值减小 (2) 设氨水的浓度为c ,若将其稀释1倍,则溶液中c (OH )为 (C ) 1 (b ) 2、K b c ( c ) •.心 c/2 (d ) 2c (3)下列各种物质的溶液浓度均为 0.01 mol dm 3,按它们的渗透压递减的顺序 排列正确的是 (a) HAc NaCl C 6 H 12O 6 CaCl 2 (b) C 6H 12O 6 HA C NaCl CaCl 2 (c) CaCl 2 Na Cl HAc C 6H 12O 6 (d) CaCl 2 HA c C 6 H 12O 6 NaCl (4)设 AgCl 在水中,在 0.01mol dm 3 CaCl 2 1 (a ) 2c (C ) 中,在 0. 01 mol dm 3 NaCl

普通化学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普通化学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一、化学式和物质量的计算题 1.求 2.5 mol氢气分子(H2)的物质量。答案:5.0 g 2.求50.0 g氧气分子(O2)的摩尔数。答案:1.5625 mol 3.已知化合物Y的化学式为C2H5OH,其质量为46.07 g/mol,求10.0 g化合物Y中含有的摩尔数。答案:0.2172 mol 4.已知硝酸铜的分子式为Cu(NO3)2,求60.5 g硝酸铜中含有的氮的摩 尔数。答案:0.6995 mol 5.一篇文献中介绍了一种新的抗生素,化学式为C17H18FN3O3,其质量 为359.35 g/mol,求50.0 mg新抗生素分子的数量。答案:1.393 × 10^16 分子 二、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写法与应用 1.用离子方程式写出BaCl2溶液和Na2SO4溶液生成的不溶于水的 BaSO4的方程式。答案:Ba2+ + SO4^2- → BaSO4 2.用分子方程式写出氧化锌反应生成水的反应方程式。答案:ZnO + H2O → Zn(OH)2 3.写出硝酸与钠氢碳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方程式。答案:2HNO3 + N a2HCO3 → CO2↑ + 2H2O + 2NaNO3 4.写出三氧化硫反应生成氯化铁的反应方程式。答案:FeCl3 + SO3 → Fe2(SO4)3 5.写出二氧化钛在浓硫酸中的反应方程式。答案:TiO2 + 2H2SO4 → Ti(SO4)2 + 2H2O + SO2↑

三、化学计算题 1.求加入10.0 g固体Ag2O后,净含Ag+的溶液中Ag+的摩尔浓度,假 定溶液体积为100.0 mL。Ag2O → 2Ag+ + O2^2- 答案:0.020 M 2.求加入2.5 g固体NaOH到250.0 mL水中所得溶液的pH值。 NaOH + H2O → Na+ + OH- 答案:13.0 3.求将50.0 mL 0.1 M NaOH溶液和50.0 mL 0.05 M HCl溶液混合之后 所得溶液的pH值。NaOH + HCl → NaCl + H2O 答案:1.09 4.求将10.0 mL 0.2 M H2SO4溶液加入到50.0 mL 0.1 M NaOH溶液中, 所得盐酸酸中的氢离子浓度。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答案: 0.3 M 5.求将20.0 mL 0.1 M Na2CO3与20.0 mL 0.1 M HCl混合后所得盐酸 酸中的氢离子浓度和盐中的钠离子浓度。Na2CO3 + 2HCl → 2NaCl + CO2↑ + H2O 答案:0.05 M H+,0.05 M Na+

普通化学题库及答案

精编资料 普通化学题库及答案选择题(将一至两个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每题2分.)1,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4 )H0的反响都是自发反响.... 题库 普通化学题库及答案 一、选择题〔将一至两个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每题2分。〕 1、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4 ) (1)∆H<0的反响都是自发反响。 (2) 某反响的∆Gθ=10KJ·mol-1,说明该反响不可能自发进行。 (3) ϕ(Fe3+/Fe2+>ϕ(Cu2+/Cu),那么反响Fe3+(aq)+Cu(s) = Cu2+(aq)+Fe 2+(aq)向左进行。 (4) 同类型难溶电解质的k sp越大,那么其溶解度越大。 2、恒压只作体积功的反响,等于q p的是( 1 ) (1) ∆H (2) ∆U (3)p∆V (4)T∆S 3、在等温等压条件下进行的某反响A(g)+B(g)=C(g)+D(l)的∆H<0、∆S<0,那么该反响( 1 ) (1)低于某温度时正向自发(2)高于某温度时正向自发 (3)任意温度时正向均自发(4)任意温度时正向均非自发 4、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4) (1) Ag+与Cl-混合,不一定有沉淀生成。 (2)反响A(g)+B(g)=C(g),∆Hθ<0; 到达平衡后,假设升高温度,那么平 衡常数Kθ减小。 (3) 电极电势越小,那么其对应的复原态物质的复原性越强。 (4) 在H2S(g)的饱和溶液中,C eq(H+)是C eq(S2-)的2倍。 5、以下溶液的浓度均为0.01 mol·dm-3,渗透压最大的是( 4 )

(1)C6H12O6(2)HAc (3)NaCl (4)Na2SO4 6、相同温度下,AgCl(s)在其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1) (1)纯水·dm-3AgNO3溶液 (3)lmol·dm-3NaCl溶液 7、ϕ (Cu2+/Cu)>ϕ(Zn2+/Zn),其中最强的复原剂是( 4 ) (1) Cu2+(2)Cu (3)Zn2+(4)Zn 8、用固体Ag2CrO4配制的饱和溶液中C(Ag+)=a mol·dm-3,C(CrO42-)=b mol·dm-3, 那么K sp(Ag2CrO4)= ( 2) (1)ab (2)a2b (3)ab2 9、以下电极电势与C(H+)无关的是( 1 ) (1) ϕ(Fe3+/Fe2+) (2) ϕ( H+/H2) (3) ϕ(O2/OH-) 10、在NH3(g)的水溶液中,参加固体NH4Cl,减小的是( 3 ) (1) K(NH3)(2)C(H+) (3)C(OH-) 11、以下结论中,错误的选项是( 1) (1)∆Gθ (T) ≈∆Gθ (298.15K) (2) ∆Hθ (T) ≈∆Hθ (298.15K) (3) ∆Sθ (T) ≈∆Sθ(298.15K) 12、在标准条件下,∆f H mθ、S mθ、∆f G mθ均为零是( 3) (1) H2O(l) (2) H2(g) (3) H+(aq) (4) H2O2 (l) 13、在Na2SO4溶液中参加BaCl2溶液,生成BaSO4沉淀的条件是( 3) (1)只要参加BaCl2(2)C(Ba2+)·C(SO42-)Ksp(BaSO4) 14、以下公式中,正确的选项是( 1) (1) ∆U=∆H-∆γ·RT (2) ∆G = ∆Gθ+ RTlnK (3) lgkθ=-∆Gθ /RT (4) ∆Gθ (500K) = ∆Gθ (298.15K) 15、氧化性Br2>Cu2+,复原性Cu>Br-,那么( 1 ) (1) ϕ(Br2/Br-)> ϕ(Cu2+/Cu) (2) ϕ(Br2/Br-)<ϕ (Cu2+/Cu) (3)无法比拟ϕ (Br2/Br-)和ϕ(Cu2+/Cu)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