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冷暴力遏制途径分析

校园冷暴力遏制途径分析
校园冷暴力遏制途径分析

2016·03

2015年4月10日,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大一女生吴昕怡在寝室烧炭自杀。据调查,吴昕怡

因义务献血查出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后长期受到同学的歧视、排挤、孤立,学院要求她回家修养暂停学业,并通知其父母签订相关免责证明,学校甚至安排了独间寝室强行要求她入住。吴昕怡无法忍受长期的精神折磨,最终选择用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一事件引起的广泛讨论,大多数是从“反歧视”“正确认识乙肝”等角度对学校进行声讨。如果从学校安全管理的角度进行思考可以发现,这一事件是反映我国中小学存在校园冷暴力现象的一个典型事件,学生、教师、学校对吴昕怡的孤立、歧视和伤害,正是冷暴力行为的一种体现。因此,本文将从学校安全管理的角度出发,对冷暴力与校园安全之间的关系及校园冷暴力的成因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什么是校园冷暴力

所谓“暴力”,是蓄意地运用躯体的力量或权力,对自身、他人、群体或社会进行威胁或伤害,造成或极有可能造成损伤、死亡、精神伤害、发育障碍或权益的剥夺。“冷暴力”属于“暴力”的一种形式,相对于“拳脚相加”的“热暴力”而言,“冷暴力”主要是利用语言、眼神、态度,通过歧视、嘲讽、羞辱、轻视、孤立、排斥、漠视、威胁等方式,最终给受害者带来心理上和精神上的创伤,并且经由同类行为的反复积累,极有可能转化为受害人外显的生理创伤和行为异常。1.校园冷暴力属于欺凌行为的一种。学校安全

的主要威胁包括学校事故和校园暴力两大类别,而

欺凌弱小是校园暴力中最为常见的现象。[1]香港学者黄成荣将常见的欺凌行为分成了四种类型:肢体欺凌(physical bullying ):推撞、打人、以肢体暴力恶意戏弄;攻击性语言欺凌(verbal bullying ):嘲笑别名、讥笑身材或背景、言语斥责;排挤孤立别人的欺凌(exclusion bullying ):故意无视受害人的存在、联合起来加以排挤、恐吓其不得与他人玩耍;强索欺凌(ex?tortion bullying ):以强取或者收藏他人之物品或以威吓的方法强迫别人为自己服务。[2]根据黄成荣的分类,冷暴力则主要属于攻击语言欺凌和排挤孤立别人的欺凌。从冷暴力的内涵和具体表现来看,冷暴力属于暴力的一种,因此,校园冷暴力也是校园暴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属于欺凌行为的一种典型表现。2.校园冷暴力是校园暴力行为的首要诱因。学

生暴力行为的形成和增长,是一个逐渐发展的、多种

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有学者曾对学生暴力行为的发展进行了深刻分析,并提出了一个“导致暴力行为的可能因果环节”:(1)学生行为不佳→被教师或校长贴上捣乱的标签→自尊心低落、缺乏自制、暴力行为;(2)学生背景不佳→学业挫败→师生冲突→暴力行为;(3)父母漠不关心→教师冷漠与学校社会风气差→学生觉得疏离与挫败→暴力行为。[3]可见,学生因行为不端、成绩落后、家庭背景劣势被教师歧视或者

冷对待,是诱发学生暴力行为的一个重要环节,即冷暴力是诱发暴力行为的重要因素。

3.忽视校园冷暴力违背了学校安全管理的原

则。学校安全是指学习、工作、生活在学校这一特定公共环境中的成员个人的权利,特别是人身权利和

校园冷暴力遏制途径分析

□熊

熊戴江雪

要:“校园冷暴力”是校园安全的“隐性杀手”,容易引发校园安全事故。与显性的校园暴力相比,

校园冷暴力具有更加隐蔽、不易察觉且影响深远的特性。校园冷暴力的施暴者主要是教师及学生这两大群体,受害者往往是在成绩、行为表现、生理特征、家庭背景、生活习惯等方面与其他同学存在一定差异的学生。遏制校园冷暴力,从综合管理的角度来说,需要政府、学校、教师、家长及社区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校园冷暴力;学校安全;成因;对策

作者简介:熊熊,戴江雪,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2)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968(2016)03-0087-03

87

财产权利不受威胁、危害、侵犯的平安状态。[4]冷暴力造成的伤害以隐性的精神伤害为主,具有滞后性、隐蔽性、潜伏性的特征,其主要侵犯了受害人的人身权,尤其是人身权中的健康权和人格自由权,威胁着学校安全中首要的学生安全。而学校安全管理,是需在一定的指导思想和既定原则中进行,这些原则,是从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以及学校管理实践中总结、积累出来的宝贵经验,既有理论指导意义,又有很强的操作性。对冷暴力的忽视,违背了学校安全管理中的“特殊保护”“预防优先”“身心并重”“思想交流”的原则。

二、校园冷暴力产生的原因

1.对个体差异缺乏包容为校园冷暴力的形成埋下了“祸根”。仔细思考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社会的价值观,本就追求普世价值,对个体差异缺乏基本的理解、尊重和包容,对精英群体充满了嫉妒和不屑,对弱势群体又缺乏同情和支持。在这样的社会价值观中耳濡目染,施暴者难免会带上“有色眼镜”,这么说来,校园冷暴力就是社会中的冷暴力思维在校园中的延续。

校园冷暴力的受害者中,很大一部分都是传统意义上的“差生”,他们不仅会遭到同学的歧视,还会受到老师的排挤和嘲讽,这种显现与当前我国“差生”的观念已经被普遍接受的现实存在紧密联系,成绩差、不听话的学生往往就会被定义为“差生”“坏学生”,在学校受到老师、同学的歧视、排挤和嘲笑。

其实,从教育的角度来说,学生之间并没有好坏高低的差别,所有的学生在教育面前一律平等,“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道理,我们的老祖中早在几千年前就反复强调过。那么,为什么仍然会出现这些歧视“差生”的现象呢?一方面,是归咎于我国人才选拔机制的特征,不管是古代的科举制,还是现在的高考制,都旨在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用成绩的优劣来评定人才,长此以往,就造成了教育以应试为目的,功利性强,其结果就是以单一的人才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为准绳,因此,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也往往被忽略。通过以上案例中可以发现,被媒体曝光后,很多学校都马上进行了整改,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处罚,但是几乎没有学校对遭受歧视的“差生”进行事后的心理干预。

2.教师心理健康危机为校园冷暴力的形成“添油加醋”。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是由于待遇低、工作压力大引起:一方面,有学者对我国中小学教师劳动报酬的近20年(1990-2010)的变化进行了统计

分析,发现在过去20年间,中小学教师行业工资一

直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中等偏下位置:小学教师工资

位于第10-16位之间,中学教师工资位于第9-14位

之间。与公务员相比,小学教师实际工资在20年里

均低于公务员工资,中学教师实际工资有18年低于

公务员工资。与制造业工人相比,中小学教师实际

工资在过去20年间有12年都低于工人,这种“脑体

倒挂”的现象直到2006年以后才开始真正得以转

变,但始终没有达到高于工人50%的标准。另一方

面,教师的工作时间长、工作压力大。2010年,北京

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与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

究所联合承担北京市教委的“专业科技人员的收入

分配与激励机制研究”的项目。该课题组的调查发

现:北京市高校教授中每天工作低于8小时的仅有5.6%,每天工作8-11.9小时的为67.9%,有2.2%的人甚至工作16个小时以上。而且很多教师连轴转,没

有休息日。教授每周工作6天以上的达到74.9%,其

中工作七天的高达36.3%。如果以每天工作十小时

计算,那么教授的周工作时间大约为70个小时。[5]中

小学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同样不容小觑。教师

们除了要承担日常的教学工作,以及课前、课后的辅

导、家访等工作,还要参与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还

要应对各种泛滥的行政检查。

我国尊师重道的传统由来已久,“春蚕到死丝方

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是园丁”都是对教师的称颂,强调教师的奉献

和无私,把教师捧上神坛,但我们总忽略了教师本质

上还是“人”、是一个“职业”,教师也有自己的需求。

作为普通人的教师,也难免在出现心理问题时,把个

人情绪带工作中,发泄到学生身上。

3.学校安全管理的疏忽与漠视助推校园冷暴力的形成。就学校安全管理的实践和相关研究的重点、热点来看,目前我国学校安全管理的重心主要放在校园安全事故预防、校园暴力控制、校园“恶少”教导等方面,而且在具体的实践中以事后反思、整治为主,缺乏事先的干预,校园冷暴力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更严重的是,很多教师、学生、学校管理者,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校园冷暴力的存在,没有意识到冷暴力对于学校安全的威胁,把冷暴力弱化为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之间的小摩擦和矛盾。很多施暴者,由于既定的价值观念、法律意识淡薄、无知,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正是冷暴力的体现,也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会给被害人带来怎样的伤害。这种由无知和漠视带来的学校安全管理的缺失、错位,也是造成校园冷

882016·03

2016·03

暴力滋生、蔓延的重要原因。

三、遏制校园冷暴力的途径分析

1.政府应加强校园宏观管理。第一,政府可以

尝试出台相关的政策规定,对蓄意和疏忽造成的校园冷暴力行为进行监督、惩处。河北邱县为了彻底杜绝“语言暴力”,正式出台了严禁教师出口伤人的专项规定,以例句的形式严厉禁止不文明用语,比如:说学生搞特殊的鼓励式用语、讽刺学生的挖苦型用语、与其他优秀生或者后进生比较的比较式用语、叫家长训话的告状式用语、记账式谩骂式呵斥式的用语。如果教师对孩子使用上述九类用语,一次给予校内记过处分,两次给予全系统通报批评,三次以上的取消年度评优资格。

第二,政府要为学校对遏制校园冷暴力采取的各种管理改革进行财政支持,保障心理咨询师的聘请、心理咨询室的开设、学校反冷暴力宣传活动的开展、心理课程的开发,都有足够的资金支持。

2.学校管理者应该完善育人模式。第一,学校必须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观念,用多元的评价体系考核学生、培养学生,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和兴趣,逐渐摒弃传统的“差生”观念。第二,学校必须加强反对校园冷暴力的宣传,督促教师耐心教导、艺术批评,悉心劝诫学生加强交流,通过开设反对冷暴力的校本课程让教师和学生明确冷暴力的危害,通过开通校长信箱等方式,鼓励受害人勇敢地反抗冷暴力。第三,学校必须建立健全心理危机干预的组织机构,比如增设心理健康课程、心理咨询师,配备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尽量做到“预先防护”。第四,学校必须关心教师的心理健康状态,满足教师的合理需求,为教师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建议提供畅达的通道,比如组建教师小组、开通校长微博等。第五,学校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公民教育”,让学生和教师了解“平等、尊重、包容差异”这些公民社会的核心理念,从价值观层面对校园冷暴力进行矫正。

3.教师应该加强管理艺术。第一,严于律己,以

身作则。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在学生的心目中拥有比较高的地位,如果教师出口伤人,会给“差生”造成严重的心理打击。而且学生们心智尚不成熟、人格尚不健全,他们的很多言行都是在模仿成人,如果教师做了反面示范,也可能会引发学生的集体模仿。第二,一视同仁,因材施教。教师作为教育的直接践行者,必须率先摒弃“差生”的观念,尊重学生的差异,挖掘学生的特长,对成绩优异者多表扬,对成绩

落后者勤鼓励、多帮扶。第三,耐心教导,艺术批评。教师眼中的冷暴力,很多时候只是一种“激将法”,意在激励学生奋发图强。但负强化的手段并不适用于每一个学生,教师也应适当采用正面鼓励的方式教育学生,可以把批评当手段,但不能把打击当目的。

4.家长应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

观。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也是应对校园冷暴力的重要基础。一方面,家长通过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以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熏陶、感染孩子,可以保障孩子形成健全人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使自己避免成为校园冷暴力的施暴者或受害者。另一方面,家长应以身作则,以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教育孩子,使孩子明是非、知礼仪,既不持强凌弱,也会自我保护,远离校园冷暴力。

5.社区应该创造良好的环境。一方面,社区应关注环境建设,通过环境绿化、美化感染孩子;另一方面,社区也应通过人文环境建设,以宣传栏、组织道德讲堂等形式,夯实社区人文积淀,以良好的社区教育环境、形式和内容熏陶孩子,保护孩子,有效应对校园冷暴力。同时,社区还应通过与学校共建文化讲堂、家长进课堂、教师进社区等多种形式与学校互动,形成社区与学校联动机制,强化社区的教育功能,以正面、积极的内容和形式教育孩子,多给予其正能量,有效帮助孩子远离校园暴力。

参考文献:

[1]王鹰.创建安全的学校——学校安全管理与法律

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黄成荣.学童欺凌研究及对策——以生命教育为

取向(第二版)[M].香港:花千数出版有限公司,

2004.

[3][美]阿诺德·P ·古斯汀.学生攻击行为——预防与管理[M].林立纯,译.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6.

[4]王鹰.创建安全的学校——学校安全管理与法律

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5]熊炳奇.教育的挑战[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6]姜金秋,杜育红.我国中小学教师工资水平分析[J].

上海教育科研

[7]张荆,赵卫华.高校教师收入分配与激励机制改

革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

89

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心得体会.doc

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心得体会 精选范文 : 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心得体会( 共 1 篇) 通过前一阶段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是我认识到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理论,也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根本指南。实现学校的和谐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构建和谐校园的全过程,落实到构建和谐校园的各个方面。 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要求。只有坚持发展的可持续性,才能使和谐校园建设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和谐文化建设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基本保障,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必然结果,人的全面发展是和谐文化建设的最重要的终极目标。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具有特色的和谐文化,对于构建和谐校园,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必须坚持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坚持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统一;坚持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统一。建设和的校园文化,必须突出重点,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人心,把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诚信教育贯穿始终。 对学生和教职工进行理想教育,要坚持崇高理想与现

实理想的统一,因为缺失了崇高性的理想是庸俗的理想,离开了现实性的理想是空想,失去二者就失去了理想本身的价值。要坚持个人理想和社会共同理想的统一,因为社会理想指导和制约着个人理想的形成,个人理想体现着社会理想,要用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指导教师学生确立正确的个人理想。 进行弘扬传统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要把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与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做到古为今用。中华民族在创造文明中形成的博大精深、极具生命力的传统文化,蕴涵着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和优良网道德;尤其是爱国主义,她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的思想行为和情感,表现为对自己祖国和人民的深情和眷恋、为国家贡献力量的责任感和为民族命运不惜牺牲一切的献身精神。 要加强诚信教育,不断提高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学生成才的根本。把诚信教育纳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有针对性地解决好诚信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引导学生追求理想的诚信道德人格。 和谐校园不但包括师生个体自身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学校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还包括学校与社会的和谐等。所以,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进程中,一定要以尊重人、激励人、关爱人、发展人为前提,营造平等友爱、融洽

长期受家庭冷暴力有什么危害

长期受家庭冷暴力有什么危害 近年来,越来越多家庭暴力的案例,家庭暴力,已成为不容忽视的情感杀手。那么,你知道长期受家庭冷暴力的危害是什么吗? 对家庭的危害 家庭冷暴力使受害人精神遭受伤害、人格尊严遭受侮辱,长期处在痛苦的煎熬中,造成受害人情绪不稳、焦虑、抑郁、无助、恐惧等,并产生畏缩、孤立、人际交往障碍,生活工作受到影响,有的甚至失去生存的勇气,走向绝路。通常身体上的创伤可以愈合,而内心的创伤难以抚平。所以,家庭冷暴力其给受害人造成的精神伤害远比拳打脚踢的显性暴力更严重,冷暴力的受害人长期生活在冷漠、紧张的气氛中,导致心情抑郁或精神上的崩溃,有的积愤难消选择逃离、自杀、杀人等方式寻求解脱。长期存在家庭冷暴力的家庭,夫妻感情受到伤害,婚姻关系发生扭曲,没有人愿意在这种冰冷的、僵死式的家庭中生活,因此大部分夫妻选择离婚。虽然有些存在冷暴力的家庭为了孩子、为了面子并未选择离婚,但并不幸福,在痛苦中煎熬,家已经名存实亡,这给家庭和社会的稳定带来了隐患。 生活在冷暴力家庭中的未成年子女,他们的学习也会受到很大影响。美国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将实验的学生分为三个小组:对第一组的学生经常给予鼓励和表扬,对第二组的学生则不管不问,放任自流、任其发展,对第三组学生常常给予批评、指责。实验显示,备受关爱的第一组学生成绩进步最快,常遭批评的第三组学生也有一些进步,而无人关心的第二组学生几乎无任何进步。婚姻家庭咨询师将此理论移

植到家庭建设中,认为夫妻之间的冷落、歧视对未成年子女的学习、健康成长负面影响较大。更为严重的后果是严重影响未成年子女的健康成长,生活在家庭冷暴力家庭下的未成年子女,大多性格怪癖、消极、自卑、冷漠、残忍、焦虑、沮丧自私、行为怪诞、难以与人沟通,甚至自我封闭,不相信任何人,并容易表现出对同龄人的攻击性行为,敌视社会、报复社会,严重的会自杀或进行其他违法犯罪。统计显示,有违法犯罪记录的青少年中绝大多数是由于父母间的家庭冷暴力进而对自己施暴或冷落而离家出走,流落街头,被社会上的不法分子引诱、利用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家庭冷暴力在给受害者造成精神痛苦的同时,自己也会带来严重危害,导致家人对施暴者的怨恨和疏离,使其变得孤立无援,可能因此失去家庭,变得无家可归,精神上遭受痛苦,自身的生存受到威胁,并可能因受害者的报复反抗而遭遇生命危险。冷暴力会使施暴者变得对社会仇恨、对他人更冷漠,甚至变态,影响施暴者人格的健康发展。 对社会的危害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的和睦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家庭冷暴力导致家庭破裂,引发社会的不稳定因素。长期遭受冷暴力侵害的受害人,无法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常常把对配偶的不满发泄到未成年子女身上,如打骂、伤害孩子,使得未成年子女流落街头,增加犯罪率,或寻求外遇、赌博、吸毒等不道德或不法行为,甚至自杀或伺机报复对方、杀害对方,给社会的安定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的事业,需要每个成员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而那些身处家庭冷暴力困境的受害人,在其人格、尊严、名誉等最基本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到社会生产、生活和工作中去,影响他们参

校园冷暴力简析

文献综述 课程:教育研究方法 课题:校园冷暴力简析 政法学院2011级思教专业 张晋英 校园冷暴力简析 为了探究校园冷暴力的相关知识,我阅读了三十篇相关论文,计划从校园冷暴力的概念、主要形式、危害、形成原因等方面进行阐述,并结合国内出现的一些经典案例来探究校园冷暴力的解决方案。 一、概念 1.所谓“冷暴力”:不是通过殴打等行为暴力解决问题,而是表现为冷淡、轻视、放任、疏远和漠不关心,致使他人精神上和心理上受到侵犯和伤害。我们经常听到的是“家庭冷暴力”,但是在我们的校园中却的的确确存在着“冷暴力”现象。对学生施加精神压力,让学生精神受到伤害,这种现象被社会学家称为“校园冷暴力”。(《从裴斯泰洛齐“教育爱”思想透析当今“校园冷暴力”现象》海南大学三亚学院崔玉华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 “校园冷暴力”大多是指教师讽刺学生、同学间的刻意疏远行为。(邵俊英,2010)。 3.什么是校园冷暴力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就是教育过程中的精神虐待,是教师讽刺学生、有意识地区分学生以及同学间的的刻意疏远等行为。(《校园冷暴力的浅思考》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果园中学赵伟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冷暴力是暴力的一种,其表现形式多为冷淡、轻视、放任、疏远和漠不关心,致使他人精神上和心理上受到侵犯和伤害。校园冷暴力是教育过程中的精神虐待,是教师讽刺学生、有意识地区分学生以及同学间的的刻意疏远等行为。 二、主要形式 1.主要表现有两种,一种表现形式为教师对学生的讽刺、挖苦、漠不关心;另一种表现形式为教师教唆同学或者同学们对受害学生的指责、不理解、挖苦、孤立等。(《从裴斯泰洛齐“教育爱”思想透析当今“校园冷暴力”现象》海南大学三亚学院崔玉华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学校的冷暴力现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体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育教学交往过程中,由部分教师体现出来的对学生,特别是问题学生的非暴力手段的隐性的惩罚,某种程度上也可称作心罚。另一方面是表现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过程中的一些不涉及身体伤害,但是却更直接伤害到心灵的那种歧视或者刻意疏远,冷漠对待。(《关注校园冷暴力,构筑和谐人际交往》江苏省外国语学校佘海霞科技信息) 3.校园冷暴力具体表现呢在以下方面:一是无视学生的存在。部分教师对不喜欢的学生漠不关心,不闻不问。二是对待学生的缺点和不足,不是采取鼓励的方式,而是一味地批评指责甚至谩骂。三是对学生所出现的问题,不是帮助他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是以推卸或威胁的方式对待学生。四是对个别学生采取孤立方式,不让其他同学与他们在一起玩耍。五是对个

校园文明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校园文明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中华民族在发明文明中构成的博大博识、极具生命力的传统文明, 蕴涵着高贵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和优良网品德;尤其是爱国主义, 她是在恒久历史发展过程中构成的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的思想举动和情感, 表现为对自己祖国和人民的深情和眷恋、为国家贡献力量的责任感和为民族命运不惜捐躯一切的献身精神。——题记 通过前一阶段的深化学习实际迷信发展观的学习, 是我了解到迷信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实际, 也是构建和谐校园文明的基础指南。实现学校的和谐发展, 必须以迷信发展观为指导, 把迷信发展观贯穿于构建和谐校园的全过程, 落实

到构建和谐校园的各个方面。 迷信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可连续发展, 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要求。只要坚持发展的可连续性, 才能使和谐校园设置装备摆设一直满盈生机和生机。和谐文明设置装备摆设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条件和基本保障, 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必然结果, 人的全面发展是和谐文明设置装备摆设的最紧张的终极目标。高兴设置装备摆设表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具有特色的和谐文明, 对付构建和谐校园, 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发展, 提高门生的综合素质有着十分紧张的意义。 设置装备摆设和谐的校园文明, 必须坚持坚持迷信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坚持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统一;坚持民族文明与世界文明的统一。设置装备摆设和谐的校园文明, 必须突出重点,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人心, 把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诚信教育贯穿一直。

对门生和教职工进行理想教育, 要坚持高贵理想与现实理想的统一, 因为缺失了高贵性的理想是庸俗的理想, 离开了现实性的理想是幻想, 得到二者就得到了理想自己的价值。要坚持个人理想和社会共同理想的统一, 因为社会理想指导和制约着个人理想的构成, 个人理想表现着社会理想, 要用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指导西席门生确立正确的个人理想。 进行弘扬传统文明, 加强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要把弘扬中国传统文明与设置装备摆设和谐的校园文明紧密结合在一起, 做到古为今用。中华民族在发明文明中构成的博大博识、极具生命力的传统文明, 蕴涵着高贵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和优良网品德;尤其是爱国主义, 她是在恒久历史发展过程中构成的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的思想举动和情感, 表现为对自己祖国和人民的深情和眷恋、为国家贡献力量的责任感和为民族命运不惜捐躯一切的献身精神。

关于校园的心得体会范文

关于校园的心得体会范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一般分为学习体会,工作体会,教学体会,读后感,观后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校园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 阅读参考! 关于校园的心得体会 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是我认识到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理论,也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根本指南。实现学校的和谐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构建和谐校园的全过程,落实到构建和谐校园的各个方面。 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要求。只有坚持 发展的可持续性,才能使和谐校园建设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和谐文化建设是人的全 面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基本保障,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必然结果,人的全 面发展是和谐文化建设的最重要的终极目标。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 和具有特色的和谐文化,对于构建和谐校园,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发展,提高学生的综 合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必须坚持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坚持理想主义与 现实主义的统一;坚持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统一。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必须突出重点,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人心,把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诚信教 育贯穿始终。 对学生和教职工进行理想教育,要坚持崇高理想与现实理想的统一,因为缺失了 崇高性的理想是庸俗的理想,离开了现实性的理想是空想,失去二者就失去了理想本 身的价值。要坚持个人理想和社会共同理想的统一,因为社会理想指导和制约着个人 理想的形成,个人理想体现着社会理想,要用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指导教 师学生确立正确的个人理想。 进行弘扬传统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要把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与建设和 谐的校园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做到古为今用。中华民族在创造文明中形成的博大精深、极具生命力的传统文化,蕴涵着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和优良网道德;尤其是 爱国主义,她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的思想行为和情感,表现为对自己祖国和人民的深情和眷恋、为国家贡献力量的责任感和为民族命运不惜 牺牲一切的献身精神。

校园冷暴力案例分析与思考

校园冷暴力案例分析与思考 “冷暴力”比肉体惩罚更让学生“念念不忘”。1.如今,教师不得打骂体罚学生的禁令早已深入人心,然而拒绝“冷暴力”、远离“软伤害”的提法再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据媒体报道,某县教育局在全系统广泛征集教师忌语,把带有讽刺性、污辱性、蔑视性、过激性、恐吓性、指责性、训斥性、污秽性的语言,统统视为教育上的“冷暴力”,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师用语“十忌”。某教育局有关人士表示,对违反这“十忌”的教师,今后在全系统各级各类的先进评选、职称评定中一律一票否决。 2.体罚疼在身上,“冷暴力”伤在心上,事实上,“冷暴力”比肉体上的惩罚更让学生“念念不忘”。成都某中学王辉同学说,小学的他是一个很调皮的孩子,成绩不太好,很多老师不喜欢他,说他将来没什么前途,他自己也很厌学。上了中学,班主任柳老师的一句:“你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稍微努力一下就能考出好成绩~”将他从自弃的边缘拉了回来。 3.王某是班里的学委,校篮球队的主攻手,学习成绩也列前茅。王某的经历并不少见,还有的孩子说,很多老师在课堂上批评别的学生,他们听了同样很受刺激,即使是“爱之深责之切”,但是教师应该讲究方式。50中的 一名学生说:“一位老师对我说的侮辱性的话,对我产生了反作用力,虽然现在我有了很大进步,但是即使是这样,我仍然不能忘记当时受窘的情景。我现在甚至不愿意见当时在场的同学。” 4.“软伤害”很难治愈。在调查中,多数学生都清晰地记得老师对他们说过的两类话语:鼓励性的和侮辱性的。不同的心理体验影响着他们的人生,一位已经考入名牌大学的学生说:“以前的老师说我永远考不上大学,现在我读了不错的大学,但是她曾经给我造成的心理压力仍然存在。”一个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因生病没

家暴案例

二月下旬,一位年近六十的妇女在儿媳的陪伴下,来到援助中心。据自述:X女士与丈夫的关系在十几年前就已破裂,当时曾到法院起诉,但为了年幼的儿子并在法院的调解下,离婚未成。在这十几年来,吵架被打成为了家常便饭,用棍打、用东西砸,甚至是利器的伤害,X女士经常是旧患未愈再添新伤,邻居看了都为其报不平。后来,她丈夫变本加厉,在住处附近找了第三者。丈夫在自己面前与其他女人出双入对,行为亲密,X女士在精神上受到了重大的打击,而且也成为左邻右舍的饭后谈资。X女士多次找她丈夫协商离婚,并找居委会调解均无果。现在她想再次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 一、家庭暴力的含义及成因 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中一方对另一方实施暴力的行为。其形式包括殴打、罚跪、捆绑、拘禁等体罚形式,也包括威胁、恐吓、辱骂等精神虐待。家庭暴力直接作用于受害者身体,使受害者身体上或精神上感到痛苦,损害其身体健康和人格尊严。其成因主要有: (一)历史思想方面的原因。千年来,我国存在的封建夫权和“男尊女卑”的思想是家庭暴力产生的历史原因。封建夫权统治和男尊女卑、歧视妇女的思想至今仍影响着一些人特别是男性的行为,传统观念将打骂妻子视为丈夫的权利和正当行为。

(二)家庭经济方面的原因。每一个典型的家庭暴力案件都几乎与经济有关。援助中心接待的案例表明,一些家庭由于经济情况不佳,或者是男方的收入不如女方,男方便会产生自卑心理,而采用家庭暴力来发泄自己的情绪;另一些家庭则是因为经济条件过于优越,男性迷恋金钱和美色,缺乏对家庭的责任感和道德的自我约束,导致第三者的出现,而多数存在家庭暴力问题的家庭往往出现第三者,这使得家庭暴力成为婚姻家庭关系破裂的主要原因和施暴者达到离婚目的的手段。 (三)法律方面的原因。由于法制宣传教育不够广泛和深入,许多公民没有认识到家庭暴力是一种违法甚至犯罪的行为。并且,我国还没有出台专门的《反家庭暴力法》,有关的法规只是分散在不同的法条中。 (四)社会方面的原因。社会控制乏力是导致家庭暴力升级的重要原因。一是调解家庭矛盾、家庭纠纷的社会调节机制不健全。二是社会舆论对家庭暴力态度暧昧,不能给予及时曝光和谴责,对施暴者没有起到威慑和警戒作用。 (五)当事人的问题。多数施暴者的文化水平偏低,受害妇女由于缺乏法制观念,自我保护意识差,加上受“家丑不可外扬”观念的影响,在受到侵害时,不主动向有关部门或司法机关反映求助,致使家庭暴力行为不断升级。这是原因之一。

校园冷暴力

被忽视的校园冷暴力 1.人们往往震惊于校园内的暴力行为,却总是忽视了冷暴力。 也许,在校园时,你曾经被起过自己不想要的外号; ?也许因为一些无足轻重的尴尬小事,被人嘲笑; ?也许曾经因为某些原因被孤立…… ?这些不想回忆的经历,它就存在于你的记忆深处,一旦从时间的箱子里将它翻出,依然会让你不寒而栗。 2.校园冷暴力长着一张怎样的脸? ?按照百度百科的解释: ?冷暴力,首先是暴力的一种,表现为语言的嘲讽、故意忽视、躲避、冷漠、轻视、疏远和漠不关心等,致使他人精神上和心理上受到侵犯和伤害。 3.老师的“语言暴力” 1.“四肢发达,头脑简单” 今年才上小学五年级的小兰对“简单”一词甚为反感,因为语文老师曾经批评她:“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小兰被校田径队选上,每天下午都得到操场上训练,还要参加各种比赛,耽误了不少文化课的时间。原先成绩就一般的小兰,因为缺课,成绩退步明显。有一次语文考试成绩出来后,小兰考得不理想,老师就当着全班的面对她说:“你怎么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呢?”语文老师跟她说,跑步跑得再快也没用,以后中考还是要考文化课。要是把跑步的时间花在学习上,可能成绩就不会那么差了。从此以后,“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这句话就一直在小兰的耳边回响。之后,训练、学习成绩都下降了。直到父母发现孩子成绩下降的厉害,小兰才告诉他们,自己最近很伤心,因为老师说她“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这让她很受伤,觉得自己没用。 2.“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结合实际),手机静音等等

同学的挖苦讽刺 1.“是不是学习好的都长得丑啊”:小黄今年念初二,个子不高,相貌平平, 而且有点胖,但她自己并不是很在意,认为好好学习、成绩好就可以了。平日大家都穿着校服,不过,有些爱美的女生会在校服里面花点小心思,比如搭一些比较好看的T恤,还会秀出来,互相比较。有一次,几个女生正在谈论穿衣打扮的事,其中一人就问小黄:“你怎么总是穿这套衣服?你都不换衣服的吗?”小黄回到座位上,听到同学在背后议论:“是不是学习好的都长得丑啊?”小黄的心里挨了重重一击,原本大大咧咧的她,慢慢变得“不合群”了,喜欢独来独往,在学校几乎没有什么朋友。 2.矮呀,胖呀 被排斥的后进生:13岁的秀秀用生命付出了代价,7月正当毕业季,当其他同学兴高采烈地参加结业典礼时,13岁的小学毕业生秀秀却永远离开了人世。秀秀给自己的班主任老师写了一封信,但直至自杀都未发出。“班里的同学在和我闹矛盾时会不屑地说:‘考六七十分的差生!’”从秀秀留下的遗书来看,这不是偶然的一次、两次,也不是个别同学这样待她。本是鲜花即将绽放的烂漫季节,本可以与同伴无忧无虑地嬉笑打闹,可同龄人一而再、再而三的讥笑与讽刺,使原本性格就内向的秀秀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终于,她在一段时间拼命努力,却仍然考不到高分的情况下,选择了自杀。她在留给父母的遗书中这样写道:“我是个差生”,“我死了可以帮您们节约10万元”。 报告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对那些仅仅是学习跟不上的同学,有13%的同龄人希望他们离开班级;对那些由于不良行为受到学校处分的同学,将近一半的孩子认为他们应该离开班集体;而对于有严重不良行为、受到公安机关处理的同学,来自同龄群体的排斥更为强烈:只有25%的同学愿意他们留在原来班级。“从这些数据中,可以想象同龄关怀已然渐行渐远,那些后进生在班级和学校正受到怎样的排斥和疏远。”调查显示,在初中生和高中生中,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很差和较差的比例,在人际关系的6项调查指标中分别排列于第一和第二位;小学生的“孤独”、“考试焦虑”、“敌对”,初中生和高中生的“交往焦虑”、“敏感性”、“考试焦虑”、“敌对”等严重情绪问题,在情绪状况调查的8项指标中都排列于最前列。

如何构建和谐校园心得体会

如何构建和谐校园心得体会 当前,我省上下各级机关都在狠抓纪律作风整顿,按照上级安排,我校也组织全校教师认真学习了省委、 ___关于纪律作风整顿的精神,认真进行了作风整顿。 学校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机构,理应担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建设和谐校园。和谐校园,就是把学校建设成最适宜学生成长发展的“生态系统”,具备民主、科学、人文、开放的育人环境,体现教育对人的终极关怀。人类已经进入一个“文化”的时代,促进人的发展,建设和谐社会逐步成为现代社会的最高追求。因此,建设“和谐校园”,必须从学校文化建设入手,唤起教育者的文化意识,立足于学校实践,着眼于学校未来,积极构建开放、民主、和谐的学校文化,全面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 客观务实的办学理念 和谐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核心。和谐即美,它是一笔可供开发的精神财富。在学校教育中,通过和谐去寻求一种秩序,使学校与社会、家庭达成默契,形成合力,真正发挥出“育人”的整体效应。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办学的“理念”是学校文化的灵魂,它源于这所学校的

“传统”,又不拘泥于它的“传统”。它是在宏观把握教育发展方向的基础之上的微观思考,对学校的教职员工具有一定的凝聚力、感召力和生命力。同时,它又要具体可感,具有可操作性,易成为大家认同的目标,与教师的发展追求、学生的发展需求相融合,贯穿于学校各项工作的过程中,被全体教师认同和追求,逐步积淀为学校文化。蔡元培先生倡导的北大办学方针“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影响着所有进入北大的人,历经百年不衰,与时俱进,至今已成为北京大学发展的灵魂,北大也逐渐成为中国一个传播新思想、新文化的中心。 以“和谐”为理念的学校文化,它既要体现学校的个性,又要具备社会发展的时代性,它是学校发展的灵魂,也是学校追求的终极价值。 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 “和谐”并非漠视“矛盾”,“和谐校园”同样需要人本科学、和谐民主的制度保障。 学校建设人本民主与科学规范相一致的制度文化,目的是让所有成员工作生活在一个规范有序又富有人文气息的环境中。在这个环境中,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学生与老师,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谐融洽。其实质是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与科学管理手段的结合,建

校园文化建设的心得体会

校园文化建设的心得体会 6月3日,我以责任督学的身份参加了全区20XX年“创现”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展示评比活动,现场感受了黄花初中的棋文化,领略了实验初中七彩星文化,欣赏与品味了九四小学、向阳小学等来自全区20xx年11所“创现”学校的文化建设构想蓝图与实施方略,第一次接受了有关学校文化的专题培训,收获很多,感触颇深。 一、主题是灵魂,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学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它是以校园为主阵地,以教师、学生为主体,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优秀文化是学校发展的根,它不是无源之水,是在学校发展的历史过程中逐步积淀而成的。一所学校,要想办出水平,办出特色,提高品位,在狠抓提高教学质量、规范学校管理的同时,更需要打造自己独特的文化品牌,营造文化育人的氛围,这是学校发展的软实力和灵魂所在。纵观本次展示评比活动,无论是“棋”、“七彩星”、“红莲”、“家”、“德”、“雅”、还是“茶”、“惜”、“礼”、“橘”等文化主题,无不来之不易。就拿邓村乡来说,邓村乡是中国最美小镇,也是名茶之乡,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茶被三所学校确定为文化主题,围绕这主题,各校充分挖掘茶文化内涵,以茶的清、纯、和、礼、苦尽甘来等茶文化主线,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三校均确定茶主题,但又各不相同,邓村初中的“人杰、

地灵、茶香”旨在打造一个传承茶乡精神,培育优秀人才的校园;邓村小学以“新芽”为主题,构建“茶乡新芽系列”校本教材培育新芽,以“芽芽儿都出彩”为办学理念,培养孩子知礼善茶,纯真做人、不屈不挠的品德;江坪小学则以“茶山书苑”为主题,将茶与书苑有机结合,实现“让芽芽们都出彩”的办学理念,既源自茶,又将茶的生长所需阳光、雨露、营养和生产加工要素溶入评价体系,让师生们在实践中体味到茶又感悟人生如茶的哲理。地域特色与主题的有机融合是几经周折,好不容易才找到切入点,全是大家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物化是基础,既赏心悦目又润物无声 学校文化存在于学校的每一个角落,校内所有建筑物,一草一木,一切活动,均是文化主题的载体。黄花初中校门处黑白相间的棋子,校园内的棋韵广场,寝室里的学生个性展示牌,教学楼上“走好每一步,为一生准备”的校训,班级名称,步步为营的评价体系等等,让人一进校园就能感受到学校的特色文化;江坪小学根据学校小的特点,一进校园一目了然的优势,计划将“自信扬善,博学创新”校训,“让芽芽们都出彩”办学理念用镏金大字立于教学楼上,让学生一进校门就见到,时时警醒自己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逐渐养成优秀的品质,校门右手边是具有茶乡书宛特色的文化墙,用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艺、茶学、茶画、茶故事等,营造出一个茶乡特色文化氛围,让学

冷暴力对婚姻的影响

冷暴力对婚姻的影响 提到家庭暴力,人们往往想到的是身体上的伤害,然而,高新区(新市区)法院的数据却显示,近两年受理的离婚案件中,频繁出现一方因无法忍受“冷战”而提出离婚的案例。全国妇联的抽样调查表明,每年约40万个解体的家庭中,25%缘于家庭暴力。没有交流,没有沟通,虽处同一屋檐下,却似两个陌生人……这种不见硝烟的冷暴力,对家庭来说,远远比拳脚相加、头破血流的身体暴力更具“杀伤力”…… 冷暴力对家庭的伤害。(国新提供) 在法庭上,当法官询问汪强为何对妻子冷漠不关心,且不履行夫妻义务时,汪强却称,是因为李琴和别人好上了。但汪强却并未拿出相应证据,法官认为,汪强只是怀疑,没有证据证实,不能以此作为对妻子和家庭漠不关心的理由。 因汪强也表示同意离婚,法官调解无效后,做出了离婚判决。 办理该案的帕丽丹介绍,近三个月里,和李琴一样因为无法忍受冷暴力的精神折磨,有3名女性提出了离婚,判决2件,调解了1件,除李琴外,另外2件提出离婚的夫妻也均是白领高收入家庭,遭遇和李琴雷同。 家庭解体有婚外情必有冷暴力 日前,中国法学会对3500多个家庭做过调查,发现在有矛盾的家庭中,六成以上的家庭存在冷暴力。全国妇联前不久做的一项抽样调查也表明,每年约40万个解体的家庭中,25%缘于家庭冷暴力。 “冷暴力一直被人们忽视,觉得只有肢体暴力才是家庭暴力,其实大多数离婚案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冷暴力出现。”帕丽丹说,我们一般通常所说的家庭暴力,是指拳打脚踢的身体施暴、经济上控制等“传统”家暴行为,冷暴力表现为夫妻间漠不关心,没有语言和情感的沟通,或是将语言交流降到最低限度,停止或敷衍性生活等。 帕丽丹说,从办理李琴等人的案件中可以发现,冷暴力比起传统家暴具有很强的隐蔽性。由于冷暴力的常见表现形式是不理不睬,通过精神折磨,没有外部的创伤,旁人难以直接看到,只有当事人自己才能了解其中的痛苦。 沙依巴克区妇联主席热依汗认为,家庭冷暴力还有一个特点是持续时间长。施暴者漠视家庭成员,常常是一个月也不与对方说一句话,严重的常年不顾家。一名遭受过冷暴力的妻子曾向热依汗哭诉,“他要么不理我,一说话就是冷嘲热讽,几天不回家也不说去了哪里,他也不提出离婚,就这样耗着,我都要被逼疯了,感觉无论怎么使劲都像一拳打在棉花上,毫无回应。” 该委员认为,家庭冷暴力作为一种隐性的暴力形式,无论对男女,都会带来极大心理影响,女性大多有委屈感,感情变得脆弱易激动,心理上常常处于孤独状态,健康受到极大损害。男性往往因此变得多疑、自私、自卑,不愿与人交流。如果长期受冷暴力无处宣泄,有可能伤害自己,波及社会。

构建和谐校园心得体会

精选范文:构建和谐校园心得体会(共2篇)一、学校要负担起新时代历史重任学校的功能在于教化,除传承文化外,还有塑造人的品格,行为、思想、情感等综合素质。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时代,学校始终是一个主阵地,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学校造就了灿若繁星的风流人物,他们的智慧和才干,引领着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推动着时代的向前发展,学校成了人们心中神圣的殿堂。在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中国改革开放的今天,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在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在教育,教育的主阵地在学校,教育“金字塔”在基础教育,而基础教育的薄弱环节在农村。所以大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让农村基础教育驶入时代的快车道,除国家大力扶持指引外,农村学校更需自身的建设、完善、提高。构建和谐校园,实现农村基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担负起历史赋予的时代使命。二、实现目标的几条途径1、发挥党的灵魂作用自中国共产党创立之日起,其党情与宗旨以前所未有的先进性,给灾难深重的旧中国带来黎明的曙光,经过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和艰苦卓绝的战斗洗礼,中国共产党以其实际行动证明,让广大人民清醒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人民自觉的加入的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队伍。以成为一名革命战士为荣,积极加入到共产党队伍,以成为一个共产党员为荣。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打天下,谋幸福,赢得了广大人民的拥护,崇敬与爱戴,大大的增强了党的影响力、号召力、领导力。新中国成立以后,作为中国唯一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承其党性、宗旨,全心全意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不断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中国从一个极贫、极若、任人宰割的旧中国,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繁荣昌盛、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的新中国。在中国的发展中,哪里有艰难,哪里有险阻,哪里就有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的威性、地位日益增强,党的队伍日益壮大。学校作为社会主义中国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共产党员要义不容辞的发挥其核心领导、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其模范先锋作用,战斗在前,改革在先,带领学校稳步、健康、快速发展,成为学校的灵魂。2、发挥领导队伍的领导作用(1)、学校法人代表校长是一所学校的核心人物,必须德才兼备,“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此言强调了校长在一所学校中的特殊位置,其一言一行影响着一所学校以及这所学校中的师生,所以必须德才兼备,才能建设出一所好学校。校长首先必须具备“德”。率先垂范,为了学校的发展殚精竭虑,替上级负责,为下级负责,以德治校,以德感人,以德育人。其二,必须具备“才”,一要有一定的政治水平,把握办学方向。二要有用人水平,选拔有德有能之士,得其所,尽其才,尽其用,忌任人唯亲,拉帮结派。三要有治校水平,坚决执行国家的各项教育法规、法律、法令条例,结合实际制定全方位一系列的制度,规章。有规矩才能有方圆,以法治校。四要有领导艺术。审时度势,洞微察变,灵活科学、合理处理学校的各项任务,作出正确判断、决策,指导全局运转。(2)领导团队。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人的智慧和力量毕竟是有限的。校长要选好副手,各挡一面,配合全局,选人应:一要选有德之人。只有品行端正、高尚者才能心中有公、胸怀,处其位,竭其力,尽其智,务其事,那些品行不端者,虽有的也很有才能,但才能都不用在正道,反而于事不利,于校不利。二要选有才之人,唯其有才,才能当有用武之地的英雄,尽才挥洒,兴利除弊,学校兴旺,人的才能各有千秋,要因才授职,因才排活,在各自岗位各尽所能。一群有德有才有识有着共同奋斗目标的领导团队,难道不是一个理想的领导团队?其战斗力不言而喻。3、构建新时代的教师队伍教师是学校的主力军,是各种教育教学目标的具体实施者,事关教育事业的心衰成败,因此,必须时时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1)、为人师表。教师必须恪守职业道德,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要以自己高尚的品德、言行、思想、情感去熏陶濡染下一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身正为范,教师要谨言慎行,到处严格要求自己,树立为人师表的丰碑。(2)、学识渊博。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学多为师,教师必须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才能胜任“传道、授业、解惑”之重任,还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结构,莫让知识老化,跟上时代的节奏,才能永做时代先锋。(3)、专业水平过硬。教师作为一项特殊事业,其天职是教书育人,必须练就过硬的专业水

消除校园“冷暴力”,构建和谐育人环境

消除校园“冷暴力”,构建和谐育人环境 什么是校园“冷暴力”?从心理学的角度上看,教育“冷暴力”是一种精神虐待。校园“冷暴力” 大多指教师讽刺学生,同学间刻意疏远的行为,常见的手段包括对学生冷淡、放任、嘲讽、 区别对待等等。无论是在素质教育幌子下、应试教育盛行下的中小学,还是在我们一直标榜 的高等学府,校园“冷暴力”越来越突出、越来越普遍。我国的各大媒体也时常出现这样的案例:陕西省西安市末央区第一实验小学让成绩不好的学生戴绿领巾;山东枣庄市39中根据 学生成绩好坏,为部分学生分发红黄绿三色作业本;内蒙古包头24中对学生实行差异化校服,红校服只有优秀生穿,普通生穿蓝色或白色校服…… 一时间,社会各界“出离愤怒”,尽管以上学校均称是为了激励学生上进,但仍难平息公众的 不满。在体罚学生成为过街老鼠的今天,逐渐显现的冷暴力,给孩子们带来更隐蔽、难于修 复的伤害。咄咄怪事也让校园“冷暴力”成为网络一大热词,也由此引发对校园“冷暴力”的关 注与反思。 一、“冷暴力”频发的根源——高效课堂下的肿瘤 在高举高效课堂的旗帜下,后进生则成为高效课堂下的肿瘤,成了“有责任心”教师的心病, 于是乎令人瞠目的校园冷暴力也就迎刃而生。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调查显示,当下教育“冷暴力”的主要表现形式分别是:“嘲讽挖苦型:对学生冷嘲热讽”(70.4%);“冷漠型:对学生漠不关心”(69.7%);“训斥型:对学生一味批评责骂”(66.1%)。 轩轩(化名)今年上初中,为享受优质教育,轩轩父母将他转学到了当地一所以管理严格、升 学率高而著称的中学。在新学校,轩轩的作业量翻了倍,最让无法接受的是学校要求每个孩子 在同伴中寻找一个“假想敌”,用比较的方式让孩子达到在各方面提高的目的,父母费尽周折给轩 轩转学的本意是得到更好的教育,但现在他们后悔了。“学校这样的做法是‘冷暴力’吗?我是不 是也给了孩子“冷暴力”?孩子在这样高压和竞争的环境里成长心理健康会不会出现问题?” 二、谁为“冷暴力”提供生存土壤——矛盾重重的素质教育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未成年人有受保护权,即享有不受歧视、虐待和忽视的权利。学校教师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行体罚、变相体罚或者 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然而校园冷暴力事件仍在以各种出其不意的方式上演,无辜的孩 子们被学校无情地分为三六九等,整天战栗于老师的尖牙利爪。翻看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案例,我们不禁要问,谁为冷暴力提供了生存了土壤? “教师最重要的职责是育人,但遗憾的是,在教师专业化的推进过程中,教师教学的能力大 大提升了,但育人能力的提升还没有跟上。”有时对学生的漠视来缘于家长与教师间的沟通不畅。对于老师正常的批评教育,有个别家长会偏激地认为这是老师在找茬,不配合老师施教,甚至还会有一些诋毁老师的言论。久而久之对这样的孩子,老师自然会采取漠视的态度。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宣称取消对中小学的升学率考核,不再以学生的 成绩作为评价老师的依据。但在很多地方,考核老师业绩的硬指标还是升学率和成绩。如果 哪一个班级成绩差,这个班级的老师非但不可能评优,连绩效工资也成问题,有的学校甚至 还采用末位淘汰制。在白热化的竞争中,成绩不好的学生成了老师的拖累,老师自然也就把 负面情绪发泄到了学生身上。 三、如何驱逐校园“冷暴力”——师生多元的评价方式 如何减少校园冷暴力?笔者认为,要解决教育冷暴力问题,应该把《未成年人保护法》落到 实处。政府应该像扫盲一样,把《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理念与内容普及到每个老师和家长, 对于违反这部法律的行为,一定要严厉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不能用道德谴责代替了之。

大学生心理健康经典案例分析

案例: A同学是某知名高校的一名学生。不仅品学兼优,而且善于唱歌主持,还能写一手好文章。自从上大学后,他的这些业余专长得到了充分发挥,大一第一学期就获得了“校园十佳歌手”称号,并且经常主持学校的晚会。由于能力出众,A同学很快就被老师任命为学生会干部,就在他为自己所取得的成绩暗自高兴时,同宿舍的其他三位室友却开始慢慢疏远和孤立他。 A同学说。以前有他电话时,室友还会比较热情地帮他转一下,但是后来,明明他在宿舍,室友却说他不在,然后就擅自把电话给挂了。刚进大学时,室友们每次都结伴一起去食堂吃饭,可是后来。其他三个室友就把他冷落在一旁了,前两天,他上完晚自习回宿舍。大老远便听见室友们在聊天。可是他刚进门,所有的谈话立刻就终止了。他忍不住问了其中一个同学缘由。想不到对方竟然阴阳怪气地说道:“你是名人,我们哪能和你聊天啊。”气得他一个晚上也没睡好。现在,室友们几乎不和他说话,无视他的存在,有时候,A同学主动和他们搭话,他们也总是说些酸溜溜的话来刺激他。为此,他十分痛苦,心理压力越来越大,不知道如何才能和室友处好关系。 分析: A同学追求上进的态度是好的,他对生活有乐观积极态度。在校期间他把自己的特长都发挥的淋漓尽致,而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学生。 但是A同学为自己取得的成就“暗自高兴”的时候,很有可能忽略了在自己进步的这个过程中,舍友可能产生的孤单、失落感,以及生活中舍友情感的变化,或许他的舍友在同一竞争领域上失败了,而A同学在不经意中表现出的自豪让舍友产生了反感。可能在自我发展中由于熬夜等原因,对集体生活的舍友产生了生活规律上的影响。他总是在忙自己的事情,没有去关心自己室友的校园生活,了解一下他们都在干些什么,也没有腾出时间和室友交流一下彼此的心事,更没有大家一起出去的时间,导致寝室关系逐步恶化。由于有了挺好的名声,所以招到了同房的嫉妒,这很有可能根本就不是林海的问题,只不过他处在的社会是一个“仇视优秀之人,见不得人好”的变态社会。但面对室友的排挤,A同学所去做的就太少了。除了主动去找室友讲话外就没什么其他的努力。适当请吃饭、喝水、唱K都是可选择的。要很好的化解那些有刺的话的攻击,用自己的慷慨来重新得到朋友,并不要因为一点小挫折而放弃,真要到了无法承受时就直接申请换房,这也是努力后得到的结果。 A同学的室友存在一些自卑的心里,他们觉得跟A同学一个宿舍,光环都被他给夺去了,反倒自己成了他的陪衬。他们在对A同学有所意见的时候,不但没有态度平和的交流,而且进行了排外行为,这对宿舍其他成员构成了一种病态的团结,并且面对A同学试图重新融入的行为时,他们采取了冷暴力的方法,这不利于案件中所有人的身心健康。

校园暴力案例及成因分析

近日,各地校园暴力事件频发。江西永新,一女生因管理同学与其产生矛盾,遭七八名初中生围殴 下跪掌掴;浙江庆元,四名初一男生将一名小学一年级男孩关在黑屋里殴打,用绳拴脖烟头烫身; 广东汕尾,一名初中女生被十名女生扒衣服殴打,并被拍裸照、视频上传网络……记者粗略统计, 今年上半年媒体公开报道的校园暴力事件,竟多达20余起。 前不久,三名中国留学[微博]生在美国因虐待同学而被控“绑架”、“折磨”等重罪指控,如 果罪名成立,他们或面临终身监禁这样的惩罚。该案因中美两国对校园暴力惩戒的差异引发热议。 校园暴力频发,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较普遍的一种观点认为,立法、惩戒机制和教育机制的缺失,使得国内校园暴力长期以来停留在道德层次,而没有上升为法律议题。“校园暴力”干预机制 的滞后和犯罪成本低,让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大数据] 不到三成涉事者负刑责 校园暴力,主要指学龄期(7岁至18岁)青少年与同学之间发生的斗殴、性侵、敲诈财物等暴力 行为。由于媒体集中报道、网络传播发达,人们渐生一种错觉,似乎暴力正在肆虐中国校园。若单 从互联网上看,校园暴力发生的数量和影响,正越来越大。 法制网舆情中心曾专门对2015年1月至5月发生的见诸媒体报道的40件校园暴力,进行调查 并出具了报告。媒体报道的校园暴力事件中,有75.0%发生在中学生之间,其中初中生占比(42.5%)比高中生占比(32.5%)高出10个百分点。而大学生(15.0%)、职校生(7.5%)及小学生(2.5%)占比较低。 据报告,在校园暴力事件的成因中,“日常摩擦”以55.0%的比例居首,“钱财纠纷”、“情 感纠葛”分别以17.5%和15.0%的占比位列二、三位。此外,另有7.5%的暴力事件是由“偏激心理”引发。报告指出,这种心理带有很强的青春期烙印,甚至出现因看不惯对方相貌、行为而产生欺侮、殴打等行为。 另外,从对校园暴力处置结果来看,因恶性犯罪最终承担刑事责任的案件占比为27.5%,且以 故意杀人、故意伤害、强奸等罪名判罚居多。 广州市中院去年年底发布《广州法院未成年案件综合审判工作报告白皮书》,该报告没有明确 数据指向广州校园暴力犯罪呈增长趋势。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微博]青少年工作系副教授宋雁慧透露,国内目前欠缺对校园暴力各方面的 数据统计,根据她了解校园暴力一直存在,但几年来并没有明显增多。 [新特点] 女生暴力成关注焦点 记者梳理2015年上半年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发现,“女生暴力”渐成公众关注的焦点。具体 而言,呈现出群体性,表现为“多对一、多对多”,折磨措施一般与性、身体侮辱有关。例如最近

如何构建和谐校园心得体会

如何构建和谐校园心得体会 如何构建和谐校园心得体会 当前,我省上下各级机关都在狠抓纪律作风整顿,按照上级 安排,我校也组织全校教师认真学习了省委、省政府关于纪律作 风整顿的精神,认真进行了作风整顿。 学校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机构,理应担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建设和谐校园。和谐校园,就是把学校建设成最适宜学生 成长发展的“生态系统”,具备民主、科学、人文、开放的育人环境,体现教育对人的终极关怀。人类已经进入一个“文化”的时代,促进人的发展,建设和谐社会逐步成为现代社会的最高追求。因此,建设“和谐校园”,必须从学校文化建设入手,唤起教育者的文化 意识,立足于学校实践,着眼于学校未来,积极构建开放、民主、和谐的学校文化,全面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 客观务实的办学理念 和谐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核心。和谐即美,它是一笔可供开发的精神财富。在学校教育中,通过和谐去寻求一种秩序,使学校与社会、家庭达成默契,形成合力,真正发挥出“育人”的整体效应。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办学的“理念”是学校文化的灵魂,它源于这所学校的“传统”,又不拘泥于它的“传统”。它是在宏观把握教育发展方向的基础之上的微观思考,对学校的教职员工具有一定的凝聚

力、感召力和生命力。同时,它又要具体可感,具有可操作性,易成为大家认同的目标,与教师的发展追求、学生的发展需求相融合,贯穿于学校各项工作的过程中,被全体教师认 同和追求,逐步积淀为学校文化。蔡元培先生倡导的北大办学方针“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影响着所有进入北大的人,历经百年不衰,与时俱进,至今已成为北京大学发展的灵魂,北大也逐渐成为中国一个传播新思想、新文化的中心。 以“和谐”为理念的学校文化,它既要体现学校的个性,又要具备社会发展的时代性,它是学校发展的灵魂,也是学校追求的终极价值。 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 “和谐”并非漠视“矛盾”,“和谐校园”同样需要人本科学、和谐民主的制度保障。 学校建设人本民主与科学规范相一致的制度文化,目的是让所有成员工作生活在一个规范有序又富有人文气息的环境中。在这个环境中,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学生与老师,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谐融洽。其实质是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与科学管理手段的结合,建立以发展人的主体性,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富有人文情怀、创新活力与团队精神的制度文化体系。让组织中的成员尽量发挥出生命的潜力。它包括学校的教代会制度、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质量监控考核制度、学生的行为规范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