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论文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论文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论文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论文

人工智能与智能机器人探析

【摘要】人工智能AI是研究使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某些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的学科,是二十一世纪三大尖端技术之一。AI未来的发展必将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快地向着人类智能的方向逼近。伴随着人工智能和智能机器人的发展,为人类文化生活提供

了新的模式。

【关键词】人工智能大脑智能智能机器人

0 引言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是研究使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某

些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如学习、推理、思考、规划等的学科,主要包括计算机实现智能的

原理、制造类似于人脑智能的计算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被称为世界三大尖端技术之

一空间技术、能源技术、人工智能。也被认为是二十一世纪基因工程、纳米科学、人工智

能三大尖端技术之一。

1 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

1人工智能的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纪的巴斯卡和莱布尼茨,他们较早萌生了有

智能的机器的想法。十九世纪,英国数学家布尔和德摩尔根提出了“思维定律”,这些可

谓是人工智能的开端。十九世纪二十年代,英国科学家巴贝奇设计了第一架“计算机器”,它被认为是计算机硬件,也是人工智能硬件的前身。1936年,24岁的英国数学家图灵提

出了“自动机”理论,把研究会思维的机器和计算机的工作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在定义

智慧时,图灵做出了解释,如果一台机器能够通过称之为图灵实验的测试,那它就是智慧的,图灵实验的本质就是让人在不看外型的情况下不能区别是机器的行为还是人的行为。

2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维纳、弗雷治、罗素的数理逻辑,和丘奇、图灵的数字功用以及计

算机处理发展促使了1956年夏Dartmouth会议上人工智能学科由“人工智能之父”麦卡

锡提出,麦卡锡曾是Stanford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的诞生20世纪60年代以来,采用生

物模仿来建立功能强大的算法,包括进化计算等,人工生命以进化计算为基础,研究自组织、自复制、自修复以及形成这些特征的进化和环境适应。70年代以来,Conrad等研究

人工仿生系统中的自适应、进化和群体动力学,提出不断完善的“人工世界”模型。80年代,人工神经网络再度兴起促进人工生命的发展。31992年贝兹德克提出计算智能。专家

系统在90年代兴起,模拟人类专家解决领域问题。

2 人工智能的研究

强人工智能的观点认为有可能制造出真正能推理和解决问题的智能机器,并且,这样

的机器能将被认为是有知觉的,有自我意识的。弱人工智能的观点认为不可能制造出能真

正地推理和解决问题的智能机器,这些机器只不过看起来像是智能的,但是并不真正拥有

智能,也不会有自主意识。现在主流科研集中在弱人工智能上,强人工智能的研究则处于

停滞不前的状态下。

目前人工智能主要研究内容是:知识表示、自动推理和搜索方法、机器学习和知识获取、知识处理系统、自然语言理解、计算机视觉、智能机器人、自动程序设计等方面,分

布式人工智能与多智能主体系统、人工思维模型、知识系统、知识发现与数据挖掘、遗传

与演化计算、人工生命应用等等。未来人工智能可能会向以下几个方面发展:模糊处理、

并行化、神经网络和机器情感。

3 人工智能的应用

IBM公司“deep blue”电脑击败了人类的世界国际象棋冠军,美国Sandia实验室建

立了国际上最庞大的“虚拟现实”实验室,拟通过数据头盔和数据手套实现更友好的人机

交互。国际各大计算机公司相继开始将人工智能作为其研究内容,几乎包括所有IT企业,以及很多金融巨头,纷纷建立自己的人工智能产业部,利用“智能”来解决问题。无人驾

驶车的诞生,打破了汽车靠人驾驶的时代。

MIT开发出了SHRDLU,STUDENT系统可以解决代数问题,而SIR系统则开始理解简单

的英文句子了,SIR的出现导致了新学科的出现:自然语言处理。在70年代出现的专家系统成了一个巨大的进步,它头一次让人知道计算机可以代替人类专家进行工作。在理论方面,计算机开始有了简单的思维和视觉,而不能不提的是人工智能语言Prolog语言诞生了,它和Lisp一起几乎成了人工智能工作者不可缺少的工具。

4 人工智能的影响及发展必须注意的问题

1人工智能对自然科学的影响。在需要使用数学计算机工具解决问题的学科,AI带来

的帮助不言而喻。更重要的是,AI反过来有助于人类最终认识自身智能的形成。2人工智

能对经济的影响。专家系统更深入各行各业,带来巨大的宏观效益。AI也促进了计算机工业网络工业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劳务就业问题。由于AI在科技和工程中的应用,

能够代替人类进行各种技术工作和脑力劳动,会造成社会结构的剧烈变化。3人工智能对

社会的影响。AI也为人类文化生活提供了新的模式。现有的游戏将逐步发展为更高智能的交互式文化娱乐手段,今天,游戏中的人工智能应用已经深入到各大游戏制造商的开发中。

伴随着人工智能和智能机器人的发展,不得不讨论是人工智能本身就是超前研究,需

要用未来的眼光开展现代的科研,因此很可能触及伦理底线。作为科学研究可能涉及到的

敏感问题,需要针对可能产生的冲突及早预防,而不是等到问题矛盾到了不可解决的时候

才去想办法化解。

5 智能机器人

智能机器人具有类似于人的智能,它装备了高灵敏度的传感器,因而具有超过一般人

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能力,能对感知的信息进行分析,控制自己的行为,处理环

境发生的变化,完成交给的各种复杂、困难的任务。而且有自我学习、归纳、总结、提高

已掌握知识的能力。目前研制的智能机器人大都只具有部分的智能,和真正的意义上的智

能机器人,还差得很远。

6 结语

当然,虽然人工智能一直都处于计算机技术的最前沿,但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并不是一

帆风顺的,并不象我们期待的那样迅速,也曾因计算机计算能力的限制无法模仿人脑的思

考以及与实际需求的差距过远而走入低谷。人工智能的问题的在于,一方面哲学、认知科学、思维科学和心理学等学科所研究的智能层次高而抽象;另一方面AI逻辑符号、神经网

络和行为主义所研究的智能层次太基本。由于对中间机制知之甚少,这种背景下提出的各

种AI理论,就只能是或者完全不同于人类思维,与人类的思维模式相距太远,同时在人

类思维方式的理解上也有待突破,不然很难形成更新的AI框架和理论体系。尽管如此,

多学科的联合协作研究也带来了足够引人注目的增长。因为人工智能的基本理论还不完整,我们还不能从本质上解释我们的大脑为什么能够思考,这种思考来自于什么,这种思考为

什么得以产生等一系列问题。但经过这几十年的发展,我们相信它会给世界带来难以预料

的变化。

参考文献:

[1][美]StuartJ.Russell[美]PeterNorvig人工智能:一种现代的方法第3版.

[2]人工智能及其应用蔡自兴徐光佑.

[3]游戏人工智能编程案例精粹[美]MatBuckland.

[4]机器人学导论[美]克来格Craig,J.J.

[5]计算智能导论第2版南非英吉布雷切特.

下一页分享更优秀的<<<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学教材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

1 1.机器人定义的三个共有属性是:有类人的功能、根据人的编程能自动的工作、人造的机器或机械电子装置。 2.简述机器人的发展史? 1954年美国人(George C. Devol)乔治·德沃尔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可编程的机器人,并在1956年获得美国专利。 1959年德沃尔与美国发明家约瑟夫·英格伯格联手制造出第一台工业机器人。 1960年,Conder公司购买专利并制造了样机。 1961年,Unimation公司(通用机械公司)成立,生产和销售了第一台工业机器“Unimate”,即万能自动之意。 1962年,美国万能自动化(Unimation)公司的第一台机器人Unimate在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M)投入使用标志着第一代机器人的诞生。 1963年麦卡锡则开始在机器人中加入视觉传感系统。 1965年 MIT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带有视觉传感器。 1967年, Unimation公司第一台喷涂用机器人出口到日本川崎重工业公司。 1968年,第一台智能机器人Shakey在斯坦福研究所诞生。 1972年,IBM公司开发出直角坐标机器人。 1973年,Cincinnati Milacron公司推出T3型机器人。 1978年,第一台PUMA机器人在Unimation公司诞生 1998年世界著名玩具厂商丹麦乐高(LEGO)公司推出机器人(Mind-storms)套件,让机器人制造变得跟搭积木一样, 1999年日本索尼公司推出犬型机器人爱宝(AIBO)。 2002年5月2日本田制造的名叫阿西(Asimo)四英尺高的白色机器人摇响开市铃声,摇响了机器智能时代的开始。 2006年6月,微软公司推出基于Windows的开发环境,用于构建面向各种硬件平台的软件---Microsoft Robotics Studio,试图实现机器人统一的标准或平台。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

江西蓝天学院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 系别:机械系 班级:09热动本(1)班 姓名:艾立强 学号:109202020001 人工智能 最近看了电影《终结者》,对其中的科幻生活有了憧憬,然而现在的世界是否会如电影中一样呢?人工智能的神话是否会发生在当前社会中的呢? 人类正向信息化的时代迈进,信息化是当前时代的主旋律。信息抽象结晶为知识,知识构成智能的基础。因此,信息化到知识化再到智能化,必将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人工智能已经并且广泛而有深入的结合到科学技术的各门学科和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它的概念,方法和技术正在各行各业广泛渗透。 人工智能是研究使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某些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如学习、推理、思考、规划等)的学科,主要包括计算机实现智能的原理、制造类似于人脑智能的计算机,使计算机能实现更高层次的应用。人工智能将涉及到计算机科学、心理学、哲学和语言学等学科。可以说几乎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所有学科,其范围已远远超出了计算机科学的范畴,人工智能与思维科学的关系是实践和理论的关系,人工智能是处于思维科学的技术应用层次,是它的一个应用分支。从思维观点看,人工智能不仅限于逻辑思维,要考虑形象思维、灵感思维才能促进人工智能的突破性的发展,数学常被认为是多种学科的基础科学,数学也进入语言、思维领域,人工智能学科也必须借用数学工具,数学不仅在标准逻辑、模糊数学等范围发挥作用,数学进入人工智能学科,它们将互相促进而更快地发展。

当前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由知识工程师将 有关的知识归纳、整理,并且表示为计算机可以接受、处理的方式输入计算机。另一种是使计算机本身有获得知识的能力,它可以学习人类已有的知识,并且在实践过程中不总结、完善。 人工智能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是几个科学家的工作,而是随着社会各学科发展而默默发展的。在智能领域里,最关键的问题之一,就是机器学习的问题。一旦机器有了学习的能力,谁还(敢)预测未来呢?人类的社会发展其实也是在不断积累中发展而来,人的智能也就是事实依据库+推理机制所构成了的。当所有领域的定律都能用特定的公式推理出来,《终结者》的实现就要到来了。 研究人工智能的目的,一方面是要创造出具有智能的机器,另一方面是要弄清人类智能的本质,因此,人工智能既属于工程的范畴,又属于科学的范畴。通过研究和开发人工智能,可以辅助,部分替代甚至拓宽人类的智能,使计算机更好的造福人类。 目前,人工智能的研究是与具体领域相结合进行的。基本上有如下领域; 一、专家系统 专家系统是依靠人类专家已有的知识建立起来的知识系统,目前专家系统是人工智能研究中开展较早、最活跃、成效最多的领域,广泛应用于医疗诊断、地质勘探、石油化工、军事、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它是在特定的领域内具有相应的知识和经验的程序系统,它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模拟人类专家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来求解领域内的各种问题,达到或接近专家的水平。 二、机器学习 机器学习的研究,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是研究人类学习的机理、人脑思维的过程;和机器学习的方法;以及建立针对具体任务的学习系统。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制造培训心得

1月19日,2018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开发者大会在浦东新区申港大道200号F区三楼多功能厅盛大开幕,以“知时代,智未来”为主题。该大会聚集和整合各种人工智能领域创新人才,弘扬科学精神,激发全面创新的热情;同时,培育一批技术智能与机器人开发顶尖研发团队,引导各界力量支持创新人才,搭建服务创新团队的平台。会议中邀请了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的专家和众多的企业负责人参加,一起讨论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怎么结合人工智能去创造无限的可能 一、人工智能技术前瞻 再会期间了解到了人工智能以及机器人相关的前沿技术和创新思路,当前社会对于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词频繁使用,炙手可热。依托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科大讯飞,基于加强机器人创新发展的人工智能创新平台和加强机器人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建立完善机器人标准体系及检测认证平台。伴随着机器人技术的突飞猛进,两大平台也开始全面实施。在会议上胡洁教授讲到这么一句话,“智能制造是系统工程,人工智能是锦上添花”现在是要将原来人工智能辅助创新设计发展为人工智能驱动创新设计。目前应用人工智能现状大部为给定一个具体的方案使机器人按照给定的方案去工作,人工智能的另一个境界也就是现在我们发展的目标。要是人工智能通过自己的学习去创新,使人工智能可以做到用自己的方式学习,用自己的方式预测与创新。 二、智能制造的应用 也许人工智能听起来会比较科幻,缺少实际性,在本次会议中不仅仅是对于学术上的交流,有很大一部分是人工智能在生活中,工业上的实际应用。 1、Tesla&Google 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一些新名词进入大众的视野,作为人工智能等术在汽车行业、交通领域的延伸与应用,无人驾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2、仿人机器人 仿人机器人顾名思义,就是像人。仿人机器人理论上可以在形态、行为和思维上像人但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读书报告).docx

读书报告 院系计算机学院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报告题目_________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_____________ 完成时间_________ 年________________ 12 __ 月

1绪论 (4) 1」课题背景 (4) 1.2机器人的发展 (5) 2机器人的定义 (5) 2.1机器人的种类 (6) 2.2机器人的应用领域 (6) 2.2.1工业机器人 (6) 2.2.2探索机器人 (6) 2.23服务机器人 (7) 2.2.4军事机器人 (7) 3机器人的开发过程 (8) 3」智能机器人的制造理论 (8) 3.2机器人的行动过程 (9) 4机器人的实际应用 (9) 5机器人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10) 6总结 (11)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 (11科技1班) ?豪:人工智能是研究如何制造岀人造的智能机器或智能系统.来模拟人类智能 活动的能力.以延伸人们智能的科学。人工智能主要包含三个方面:感知能力、思维能力、行为能力。而机器人则是将人工智能与物理器件结合起来.完成某些工作的机器.目前.机器人学和人工智能已作为两个不同的学科.各自发展羞.均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同时在一些领域.二者又相互结合.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It询:人工智能;机器人;智能控制 Artificial intelligenee and Robotics Abstract: Expert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s the study of how to creat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achine or intelligent system,to simulate the ability of human intelligence activities,to extend people intelligence scicncc.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ainly includes three aspccts,pcrcq)tion,thinking,bchavior abiiity.Whilc the robot is th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physical device together,complete certain work machine,at present,robot is th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have been used as two different subjects,th&r respective development,have achieved very good rcsults.At the same time,in some areas,the two arc combined with each other,and have achieved very good results. Keyword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 intelligent control 1绪论 1.1课题背景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适应信息时代的一门新兴学科,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传播的技术、方法等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应用和创新,从而培养和提高学习者的信息素养和创新素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科学,融合了计算机、机械、电子、通讯、控制等声、光、电、磁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其核心是目前被称为前沿科学的人工智能理论和技术,因此,这门课程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将是一种多学科整合的建构。另一方面,智能机器人的基本特征是感知一判断一决策一行动,即获取环境的直接信息,然后经过分析判断,进而做出反馈或行动。自机器人诞生之初人类便一直存在着“机器人恐惧症” 的想法,但机器人真的能征服地球了吗?真正伤脑筋的,是所谓的"人工智能”。但在担心机器人比人类聪明使人类失去存在的必要,或是

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区别

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区别 我们研究的是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有密切关系,但不是为了研究那些现实的机器人。 我们不会去研究机器人足球赛、跳舞机器人这些东西,机器人有很多种:工业机器人能够不断重复作一些设定好的精确动作,提高效率,减少失误;军用机器人能够捕捉移动目标并开枪射击,它需要具有简单的图像识别能力;无人飞机也是一种机器人,需要遥感和一些图像识别能力。这些都是已经投入使用了的机器人,但它们显然没有人的智力,只是自动控制技术的延展。 人工智能是“类人”机器人所需要的算法和技术,也就是说我们研究的主题是高级智能的本质,而不是其外在表现和辅助部件。 人工智能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识别过程,外界输入的信息向概念逻辑信息转译,将动态静态图像、声音、语音、文字、触觉、味觉等信息转化为形式化(大脑中的信息存储形式)的概念逻辑信息。 二、智能运算过程,输入信息刺激自我学习、信息检索、逻辑判断、决策,并产生相应反应。 三、控制过程,将需要输出的反应转译为肢体运动和媒介信息。 实用机器人在第三个方面做得比较多,而识别和智能运算是很弱的,尤其是概念知识的存储形式、逻辑判断和决策这些方面更是鲜有成果,这正是人工智能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人工和智能】 人工智能的定义可以分为两部分,即“人工”和“智能”。“人工”比较好理解,争议性也不大。有时我们会要考虑什么是人力所能及制造的,或着人自身的智能程度有没有高到可以创造人工智能的地步,等等。但总的来说,“人工系统”就是通常意义下的人工系统。 关于什么是“智能”,就问题多多了。这涉及到其它诸如意识(consciousness)、自我(self)、思维(mind)(包括无意识的思维(unconscious_mind)等等问题。人唯一了解的智能是人本身的智能,这是普遍认同的观点。但是我们对我们自身智能的理解都非常有限,对构成人的智能的必要元素也了解有限,所以就很难定义什么是“人工”制造的“智能”了。因此人工智能的研究往往涉及对人的智能本身的研究。其它关于动物或其它人造系统的智能也普遍被认为是人工智能相关的研究课题。 人工智能目前在计算机领域内,得到了愈加广泛的重视。并在机器人,经济政治决策,控制系统,仿真系统中得到应用。

人工智能及机器人对就业影响及建议

关于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对就业形势的影响 及建议 目前世界发达国家为了引领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产业发展,以取得和保持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链的竞争优势,都在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由于我国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落后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以及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力不足,因而我国政府也提出了“机器换人”、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供给侧改革等一系列政策,以大力推进智能制造业发展。由此可见,在未来几年我国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必将保持高速发展。这对我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转型升级、提升全球产业链竞争优势等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同时也将对我国就业形势将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可替代的职业类型分析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快速发展,其成本将愈来愈低,应用范围将愈来愈广,无论是“蓝领”还是“白领”,其许多工作岗位都将被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所取代,今后的就业机会将越来越少。2016年7月麦肯锡发布研究报告,将所有行业的工作内容划分为管理他人、应用专业知识、与利益相关方互动、不可预测的体力劳动、数据收集、数据处理、可预测的体力劳动7种职业类型,并调查了以现

有技术实现自动化后能节约的时间比例。其中“可预测的体力劳动”节约了78%的时间,成为可替代性最高的职业类型;“管理他人”则是目前最不容易被替代的职业类型,仅为9%。而最有可能被替代的是以下三种行业: 1.以服务为主的餐饮、零售及住宿业。在餐饮、零售和住宿业的工作内容中,占据最多的就是“可预测的体力劳动”。这些职业类型如厨师、售货员、服务人员、收银员、后勤管理人员等,是可替代性最高的,毕竟73%的后勤服务工作,在技术上已经可以实现自动化。 2.传统制造业。在传统制造业中,目前59%的工作已经实现自动化,其中90%的工作如焊接、切割、机加、装配、库管等已经由机器人来完成。在富士康的车间中,哪怕是在黑暗的环境中,生产也能由机器人照常进行。这家全球雇员最多的企业,在2011年启动了“百万机器人计划”后,在类似“机构制件”的生产条线中,已经有70%的工作由机器人完成。 3.金融及保险业。麦肯锡认为在诸多行业中,金融业和保险业可能会首先迎来人工智能的冲击。根据麦肯锡的研究,金融业和保险业的工作者有一半的时间都花在了数据收集和处理上,这是各种行业中比例最高的,其他行业的平均值约为18%。而这些数据丰富的垂直领域,人工智能和机器人能够轻松应用。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 摘要: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研究如何制造出人造的智能机器或智能系统,来模拟人类智能活动的能力,以延伸人们智能的科学。人工智能主要包含三个方面:感知能力、思维能力、行为能力。而机器人则是将人工智能与物理器件结合起来,完成某些工作的机器,本文结合机器人的特点谈谈人工智能。 一人工智能概述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也称作机器智能,它是计算机科学、控制论、信息论、神经生理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多种学科互相渗透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从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角度出发,人工智能是研究如何制造出人造的智能机器或智能系统,来模拟人类智能活动的能力,以延伸人们智能的科学。同样,人工智能也主要包含三个方面:感知能力、思维能力、行为能力。只不过这三个方面是通过“机器”系统,而不是“人”这一系统来完成。我们为何需要人工智能第一、做人类做不到的事情,二、做人类做不好的事情,三、做对人类有危险的事情。 人工智能的研究更多的是结合应用领域来进行的,下面是几个主要的应用研究领域:(一)模式识别 [人工智能的应用研究] 模式,是指已经界定好的,用来供模仿的一个标本或标准。模式识别就是指识别出这个标本或标准。人工智能所研究的模式识别是指用“机器”代替人类或帮助人类感知模式,也就是使一个“机器”系统具有模拟人类通过感官接受外界信息、识别和理解周围环境的感知能力。 (二)智能检索 智能检索依赖知识库系统,知识库系统又叫数据库系统,它是存储某学科大量事实的计算机软件系统,随着应用的发展,存储的信息量越来越庞大。使用检索系统可以回答用户提出的有关该学科的各种问题。为了有效地表示、存储和检索大量事实,已发展了许多技术,研究智能检索系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它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活跃的分支。 (三)专家系统 专家系统是一个具有大量专门知识与经验的程序系统。它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根据某个领域一个或多个专家提供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理和判断,模拟人类专家的决策过程,以解决那些需要专家决定的复杂问题。当前机器学习的研究成果中,专家系统是发展比较快的一个分支。 (四)问题求解 人工智能的第一个大成就是发展了能够求解难题的下棋程序,如国际象棋、中国象棋、围棋等,我们今天在网上都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人机对弈软件。在下棋程序中,应用到的某些技术,如向前看几步,还有把困难的问题分成一些比较容易的子问题等,其实就是数据库搜索和问题归纳这样的人工智能基本技术。 此外,人工智能还在机器视觉、组合调度问题、自然语言理解、机器学习、编程、定理证明等研究应用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这样说,人工智能已深入各行各业,对人类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人工智能在机器人中的应用 (一)机器人综述 机器人(Robot)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它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类工作的工作,例如生产业、建筑业,或是危险的工作。 它可以说是高级整合控制论、机械电子、计算机、材料和仿生学的产物。目前在工业、医学、农业、建筑业甚至军事等领域中均有重要用途。

人工智能及机器人对就业影响及建议

人工智能及机器人对就业影响及建议

关于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对就业形势的影响 及建议 目前世界发达国家为了引领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产业发展,以取得和保持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链的竞争优势,都在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由于我国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落后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以及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力不足,因而我国政府也提出了“机器换人”、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供给侧改革等一系列政策,以大力推进智能制造业发展。由此可见,在未来几年我国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必将保持高速发展。这对我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转型升级、提升全球产业链竞争优势等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同时也将对我国就业形势将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可替代的职业类型分析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快速发展,其成本将愈来愈低,应用范围将愈来愈广,无论是“蓝领”还是“白领”,其许多工作岗位都将被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所取代,今后的就业机会将越来越少。2016年7月麦肯锡发布研究报告,将所有行业的工作内容划分为管理他人、应用专业知识、与利益相关方互动、不可预测的体力劳动、数据收集、数据处理、可预测的体力劳动7种职业类型,并调查了

以现有技术实现自动化后能节约的时间比例。其中“可预测的体力劳动”节约了78%的时间,成为可替代性最高的职业类型;“管理他人”则是目前最不容易被替代的职业类型,仅为9%。而最有可能被替代的是以下三种行 业: 1.以服务为主的餐饮、零售及住宿业。在餐饮、零售和住宿业的工作内容中,占据最多的就是“可预测的体力劳动”。这些职业类型如厨师、售货员、服务人员、收银员、后勤管理人员等,是可替代性最高的,毕竟73%的后勤服务工作,在技术上已经可以实现自动化。 2.传统制造业。在传统制造业中,目前59%的工作已经实现自动化,其中90%的工作如焊接、切割、机加、装配、库管等已经由机器人来完成。在富士康的车间中,哪怕是在黑暗的环境中,生产也能由机器人照常进行。这家全球雇员最多的企业,在2011年启动了“百万机器人计划”后,在类似“机构制件”的生产条线中,已经有70%的工作由机器人完成。 3.金融及保险业。麦肯锡认为在诸多行业中,金融业和保险业可能会首先迎来人工智能的冲击。根据麦肯锡的研究,金融业和保险业的工作者有一半的时间都花在了数据收集和处理上,这是各种行业中比例最高的,其他行业的平均

人工智能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

人工智能的应用 课程:人工智能 专业班级:计科11001班 学号:201003647 姓名:刘雄 报告日期: 2013-5-29

人工智能在智能机器人领域中的应用 在现代的工业制造,航空航天,交通矿业等领域,机器人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些日本的专家预测,到2010年,只有5%的体力劳动需要由人来完成,其余大量的体力劳动要由机器人来承担。随着机器人的普及,机器人安全,规划,控制等领域也日益承受着巨大的挑战。 那何谓人工智能呢?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们认为“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前沿科技领域。因此,“人工智能”与计算机软件有密切的关系。人工智能是“类人”机器人所需要的算法和技术,也就是说我们研究的主题是高级智能的本质,而不是其外在表现和辅助部件。一方面,各种人工智能应用系统都要用计算机软件去实现,另一方面,许多聪明的计算机软件也应用了人工智能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例如,专家系统软件,机器博奕软件等。但是,“人工智能”不等于“软件”,除了软件以外,还有硬件及其他自动化的通信设备。人工智能是从思维、感知、行为三层次和机器智能、智能机器两方面研究模拟、延伸与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其应用的技术学科。 例如,用计算机打印常用的报表,进行一些常规的文字处理,都是程序化的操作,谈不上有智能。但是,用计算机给人看病,进行病理诊断和药物处方,或者,用计算机给机器看病,进行故障诊断和维修处理,就需要计算机有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学科领域中有一个重要的学科分支是“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简称代写论文ES。就是用计算机去模拟、延伸和扩展专家的智能。基于专家的知识和经验,可以求解专业性问题的、具有人工智能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如:医疗诊断专家系统,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等。 人工智能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识别过程,外界输入的信息向概念逻辑信息转译,将动态静态图像、声音、语音、文字、触觉、味觉等信息转化为形式化(大脑中的信息存储形式)的概念逻辑信息。 二、智能运算过程,输入信息刺激自我学习、信息检索、逻辑判断、决策,并产生相应反应。 三、控制过程,将需要输出的反应转译为肢体运动和媒介信息。 实用机器人在第三个方面做得比较多,而识别和智能运算是很弱的,尤其是概念知识的存储形式、逻辑判断和决策这些方面更是鲜有成果,这正是人工智能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在机器人控制中常用的智能控制方式是模糊控制。 如图1所示。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

1 1.机器人定义的三个共有属性是:有类人的功能、根据人的编程能自动的工作、人造的机器或机械电子装置。 2.简述机器人的发展史 1954年美国人(George C. Devol)乔治·德沃尔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可编程的机器人,并在1956年获得美国专利。 1959年德沃尔与美国发明家约瑟夫·英格伯格联手制造出第一台工业机器人。1960年,Conder公司购买专利并制造了样机。 1961年,Unimation公司(通用机械公司)成立,生产和销售了第一台工业机器“Unimate”,即万能自动之意。 1962年,美国万能自动化(Unimation)公司的第一台机器人Unimate在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M)投入使用标志着第一代机器人的诞生。 1963年麦卡锡则开始在机器人中加入视觉传感系统。 1965年MIT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带有视觉传感器。 1967年,Unimation公司第一台喷涂用机器人出口到日本川崎重工业公司。 1968年,第一台智能机器人Shakey在斯坦福研究所诞生。 1972年,IBM公司开发出直角坐标机器人。 1973年,Cincinnati Milacron公司推出T3型机器人。 1978年,第一台PUMA机器人在Unimation公司诞生 1998年世界着名玩具厂商丹麦乐高(LEGO)公司推出机器人(Mind-storms)套件,让机器人制造变得跟搭积木一样, 1999年日本索尼公司推出犬型机器人爱宝(AIBO)。 2002年5月2日本田制造的名叫阿西(Asimo)四英尺高的白色机器人摇响开市铃声,摇响了机器智能时代的开始。 2006年6月,微软公司推出基于Windows的开发环境,用于构建面向各种硬件平台的软件---Microsoft Robotics Studio,试图实现机器人统一的标准或平台。 2010年10月17日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近日开发出一款可以学习和模仿人类唱歌的。”。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 院系计算机学院 专业 年级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报告题目人工智能与机器人 完成时间2013 年12月

1 绪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课题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机器人的发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机器人的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机器人的种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机器人的应用领域.................................................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2 探索机器人..................................................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3 服务机器人..................................................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4 军事机器人..................................................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机器人的开发过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智能机器人的制造理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机器人的行动过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机器人的实际应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机器人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总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 (11科技1班) 摘要:人工智能是研究如何制造出人造的智能机器或智能系统,来模拟人类智能 活动的能力,以延伸人们智能的科学。人工智能主要包含三个方面:感知能力、 思维能力、行为能力。而机器人则是将人工智能与物理器件结合起来,完成某些 工作的机器,目前,机器人学和人工智能已作为两个不同的学科,各自发展着, 均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同时在一些领域,二者又相互结合,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人工智能;机器人;智能控制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Robotics Abstract:Expert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s the study of how to creat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achine or intelligent system,to simulate the ability of human intelligence activities,to extend people intelligence science.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ainly includes three aspects,perception,thinking,behavior ability.While the robot is th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physical device together,complete certain work machine,at present,robot is th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have been used as two different subjects,their respective development,have achieved very good results.At the same time,in some

人工智能机器人论文

《人工智能》课程报告 题目:机器人 学院:机电学院 专业:自动化 班级:二班 学号:2016110235 姓名:汪乾梁 指导教师:姜丽莉 二〇一七年十一月二日

机器人 摘要: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作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 关键词:人工智能;感官;仿生;机器人 1.前言 人们通常把机器人划分为三代。第一代是可编程机器人。这种机器人一般可以根据操作人员所编的程序,完成一些简单的重复性操作。这一代机器人是从60年后半叶开始投入实际使用的,目前在工业界已得到广泛应用。第二代是“感知机器人”,又叫做自适应机器人,它在第一代机器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能够具有不同程度的“感知”周围环境的能力。这类利用感知信息以改善机器人性能的研究开始于70年代初期,到1982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为其装配线上的机器人装配了视觉系统,宣告了感知机器人的诞生,在80年代得到了广泛应用。第三代机器人将具有识别、推理、规划和学习等智能机制,它可以把感知和行动智能化结合起来,因此能在非特定的环境下作业,称之为智能机器人。智能机器人与工业机器人的根本区别在于,智能机器人具有感知功能与识别、判断及规划功能。而感知本身,就是人类和动物所具有的低级智能。因此机器的智能分为两个层次:①具有感觉、识别、理解和判断功能;②具有总结经验和学习的功能。所以,人们通常所说的第二代机器人可以看作是第一代智能机器人。1.国内外机器人发展现状 在国外,工业机器人技术日趋成熟,已经成为一种标准设备被工业界广泛应用。从而,相继形成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著名的工业机器人公司,它们包括:瑞典的ABB Robotics,日本的FANUC、Yaskawa,德国的KUKA Robo ter,美国的Adept Technology、American Robot、Emerson Industrial Automation、S-T Robotics,这些公司已经成为其所在地区的支柱性产业。国外专家预测,机器人产业是继汽车、计算机之后出现的一种焊装线上。但总的来看,我国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水平和国外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如:可行性低于国外产品;机器人应用工程起步较晚,应用领域窄,生产线系统技术与国外比有差距;在应用规模上,我国已安装的国产工业机器人约200台,约占全球已安装台数的万分之四。以上原因主要是没有形成机器人产业,当前我国的机器人生产都是应用户的要求,“一客户,一次重新设计”,品种规格多、批量小、零部件通用化程度低、供货周期长、成本也不低,而且质量、可行性不稳定。因此迫切需要解决产业化前期的关键技术,对产品进行全面规划,搞好系列化、通用化、模化设计,积极推进产业化进程。 2、机器人的应用领域 1. 工业机器人制造工业机器人的目的主要在于消减人员编制和提高产品质量。与传统的机器相比他有两大优点:生产过程几乎完全自动化和生产设备高适应能力。现在工业机器人主要应用于汽车工业、机电工业、通用机械工业、建筑业、金属加工、铸造以及其他重型工业和轻工业部门。在农业方面,已把机器人用于水果和蔬菜嫁接、收获、检验与分类,剪羊毛合计牛奶等。这是一个潜 在的产业机器人应用领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