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

山东省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
山东省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

山东省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

注意事项:

1.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课内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16分)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 )

A. 摈.弃(bìng)遒劲.(jìng)蜡炬.(jù)百舸.(gě)争流

B. 忸怩

..(niǔ niē) 铆.钉(mǎo) 慰藉.(jiè) 面目可憎.(zèng)

C. 寥.廓(liáo) 脊髓

..(jǐ suǐ) 包扎.(zhā)虫咬鼠啮.(niè)

D. 掂量.(liang)间.歇(jiàn) 筵.席(yán)窸窸窣窣.(sū)

2.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有人觉得阅读那种细致考查我们心灵感受并给与高度理解性解释的作品,更加富有魅力和令人欣喜。

B.乱用外来语所造成的支离破碎的语境,既破坏了汉语言文字的严谨与合谐,影响了汉语表意功能的发挥,也消解了中国文化精深而丰富的内涵。

C.在数以千计的卷帙里面,我终于发掘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从此便孜孜不倦,在阅读上渐臻佳境。

D.虽然因囊中羞涩而食不裹腹的小吴正痛心疾首地盘桓在湘江边,但狡黠的贾交警依然固我,坚持要给险些肇事的他以处罚,说这样做可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

3.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组是()

①如果不是沉迷网络,他也不会走到今天这一步,那段峥嵘岁月

....,至今让他不堪回首。

②活动课上,大家各得其所

....:男生们都涌进了足球场、篮球场,女生则选择了她们喜欢的羽毛球。

③本届夏季奥运会即将举行,相关筹备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如何使运动员在赛场上创造佳绩,许多有

识之士提出了不少美芹之献

....。

④听到这消息,他觉得天在旋,地在转,头重脚轻,身子情不自禁

....地摇晃起来。

⑤现在的生活水平虽比以前有了极大的提高,但还是需要瞻前顾后

....,从细处打算;还是要节俭,不可铺张浪费。

⑥膨胀的自我使我们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我们同在生活这条大船上,别人的好坏与我们休戚

..

相关

..。

A.①②⑤ B.②⑤⑥ C.④⑤⑥ D.①③④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华为智能手机出货量稳居全球第二,不仅成功树立起中国智能手机的良好形象,而且改变了运营商和消费者对华为手机的认识。

B.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下,凭着青春的激情和对互联网新技术的敏感,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互联网+”创业的大军中。

C.国产大飞机的一些关键部位是否国产,一些核心技术能否掌握,这恐怕是判断一个国家在一个领域实力的重要标准。

D.犯罪嫌疑人打着应聘酒店服务员为幌子,趁老板及客人防范松懈,实施盗窃,涉案金额为5万余元。

5.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解释有两处错误的一组是()

A.①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岂,哪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不齿:不与同列。齿,并列。

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绝:横渡

B.①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疾:快速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道理

③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惑:疑惑

C.①弟子不必

..不如师不必:不一定

②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存:存在

③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厌:厌恶

D.①烟涛微茫信.难求信:确实

②势拔.五岳掩赤城拔:挺拔

③予出官

..二年,恬然自安出官:离开京城做官

6.下列选项中虚词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B.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不拘于时,学于.余

D.其.皆出于此乎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7.下面哪首诗中,没有使用“月亮”的意象?()

A.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B.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C.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D.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8.下列文化文学常识正确的一项是()

A.“唐宋八大家”中属于唐朝的是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因为诗词写得好,都成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一员。

B.“遂通五经,贯六艺”中“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和《师说》中的“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的“六艺”一个意思。

C.中国古典诗歌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歌、行、吟、引”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近体诗主要有律诗和绝句两种。格律诗要求二、四、六、八句押韵,平仄讲究粘和对,颔联、颈联要对仗。

D.“元嘉草草”“元和十年”都是年号纪年法,从汉武帝开始出现年号纪年。年号一旦确立一般不轻易更改,历代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

二、现代文阅读(13分)

造船

马长远是白洋淀有名的水木匠,他会造船,木船。

马长远造船有三个绝活。一绝是看树料。有次他去旱地买树,看上去高大光滑的树料他不要。偏偏看中了有一片疤的木头。儿子泥鳅问他为什么,他拽着泥鳅的老头辫儿说,傻小子跟爹学着点儿,你看这高大光滑的树,它顶部的叶子有焦梢,根部肯定空了。说着就叫来卖家,锯开树料,果然空了半截。来,看这块,你甭看它有疤,还是一片疤,没关系,这是干疤,不是水疤。水疤说明树质有毛病,干疤呢,就白捡便宜了,木头坚硬,价钱又低。说着就叫来卖家,锯开树料果然无碍。第二绝是甩线一手准。旱木匠只能放直线,而马长远造船时能根据船的部位用材放成曲线。第三绝是放印子,就是给船打补丁。先将船体上损坏的部分用工具剔掉,船孔自然呈不规则状态。然后选一块合适的木料,不量尺寸,单凭目测用斧子砍,而且一砍便成,一放准是严丝合缝。

凭着这三个绝活儿,马长远的造船作坊在水乡名噪一时。

马长远开始时造鹰排子、鸭排子。老年间白洋淀水势大,水阔鱼多,渔民们放鸭牧鹰,自在得很。后来,马长远又稍加改造,造成了枪排船。船只平底无舵,前宽后窄,宽处能搭上三管火铳,供白洋淀的猎户用来打野鸭,捕大雁,捉水鸥。枪筒里,前边装满沙子,后边装上火药。这设计,人是不在船上的,而是潜伏在水里。锁定目标以后点火,火药点燃就会把砂粒顶出去,一声枪响,猎物就轰然落地了。1937年的一个雨夜,任大桅神神秘秘地找到马长远,把一兜大洋交给了他。喘着气说,长……长远哥,你抓紧备料,连夜加工,给……给我造八只枪排船!他接过大洋问,干什么要这么急?任大桅说,雁翎队打鬼子,日本的汽艇都开到白洋淀了!他把大洋兜子放回到了任大桅手里,穿着裤衩跑到院里清点木料。兄弟,够十二只船的料,我再把前面造宽些,放四管火铳,杀伤力大些!任大桅这回不喘气了,他说,那这船钱?马长远说,船什么钱?打完鬼子再说!任大桅道了谢,说了声小心些就要走,马长远一把拦住了任大桅,等等,我把泥鳅叫醒,你带上他吧——

全国解放以后,当过雁翎队长的任大桅当上了县长。土地改革中,任县长打倒了汉奸渔霸熊邦忠,拆掉了他家的祠堂,就在熊家祠堂的旧址,帮助马长远盖起了船厂。鞭炮声中,任大桅给船厂剪了彩,然后红着脸对马长远说,长远哥,我回来了,我没把泥鳅带回来,他被安排在天津造船厂了。他才十几岁,先学学徒吧。将来回你厂里当工程师!马长远鼻子一哼,屁!连家都不回的人,能学出什么好?能当什么工程师?我不稀罕,我自己就成!

马长远说对了,泥鳅终究也没有回到水寨定居,没有回到他爹的船厂。他在天津造船厂当到了厂长,退休后在县城投资创办了白洋淀船舶制造有限公司。

马泥鳅每年都回来给他爹拜年,拜年的时候就做马长远的思想工作。早些年,他说爹跟我去天津吧,你看白洋淀都干裂了,芦苇也不长,荷花也不开,你造的船也用不上了,连吃喝都挣不上;你去看看我造的画舫、龙舟,颐和园、西湖都用呢!你再看我造的万吨巨轮,直达太平洋呢!马长远就懒懒地说,你那不是造,你那是生产!我的木船呢,那叫手——艺!后来黄河水来到了白洋淀,他又说,爹你都90多岁了,搬到城里住吧,我为你可是让了步,回到了县城,还给你买了三室一厅的房子!马长远眼皮耷拉着说,我住着任县长给我的房子舒服,那是人民政府给我的念想!每到这时候,马泥鳅就想用武力解决,他和司机把马长远架到车上。马长远总是打着坠儿往下出溜,我不去,本来好好的水路能跑我的木船,你倒好,捐资架桥,水路都修上油漆了,我走不惯!

马泥鳅没辙了。他给马长远雇了个保姆,寒假暑假还打发上大学的孙子马力来和马长远做伴。马力觉得他太爷这白胡子老头儿好玩儿,就不停地打听他的过去,打听他造船的事。听完了,他就对马长远嘟囔,太爷,都是你自己吹牛,现在白洋淀里跑的都是快艇、机帆船,顶不行也是机器钢船,你说你造的木船在哪里啊?

马长远就轻轻地拍了一下马力的头,说了声小混蛋,你来!他颤巍巍地把马力领进了院里一间锁着的棚子里,嘎吱吱棚门打开,一道阳光窜进来,哇,马力看到了一屋子精巧细腻的木船模型。

马长远含糊不清地说,这是鹰排子,这是鸭排子,这是枪排船……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6年第7期,有删改) 9.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马长远看不上儿子马泥鳅造的船,认为那不是手艺,有一种感伤的情怀,表达了对传统造船技艺逐渐

没落的失落之情。

B.小说写白洋淀“干裂了,芦苇也不长,荷花也不开”的衰败,是为了与老年间“水阔鱼多”的盛景形

成对比,表达对环境遭到破坏的忧伤。

C.马泥鳅为了父亲而回到县城,为父亲在县城买房子,不可谓不孝,可是他并不真正了解父亲的内心世界,父子之间存在隔膜。

D.小说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依次将看树料、答应为雁翎队造船、拒绝进城、领马力看船模等情节串联成统一连贯的发展过程,时间跨度虽大,结构却不枝不蔓。

10.小说主要塑造了马长远这个人物形象,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他的特点。(4分)

11.小说中写任大桅找马长远造枪排船这一情节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C.《春秋》是由孔子修订的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它与《乐经》、《尚书》、《诗经》、《礼记》合称“五经”。

D.举子即举人,授予通过乡试者。乡试在省城举行,每三年一次,皇帝亲派主考官,因在八月举行故称“秋闱”,乡试第一名称为“解元”。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轼才华出众。欧阳修在梅圣俞面前很是推崇苏轼,听到欧阳修这话的人刚开始都很厌烦,很长时间之后,大家才真正信服了欧阳修的话。

B.苏轼勤政爱民。黄河决口,徐州城将要被洪水冲毁,苏轼说服卒长带领手下人尽力筑堤,苏轼自己以身作则,过家门不入,最终保全了徐州城。

C.苏轼敢于直言。苏轼和司马光就差役制和免役制的利弊争论不休、各执己见,司马光很愤怒,苏轼用司马光做谏官时的事情对他进行反驳。

D.苏轼仕途坎坷。苏轼自从中举以来,一直以爱戴君王为本,其忠心耿直、正直无畏远在群臣之上,但被小人嫉妒和排挤,不能安然在朝廷中任职。

15.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4分)

(1)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5分)

(2)或谓:“轼稍自韬戢,虽不获柄用,亦当免祸。”(5分)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韩愈)(4分)

四、诗歌鉴赏(8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6-17题。

鹧鸪天东阳道中

辛弃疾

扑面征尘去路遥,①香篝渐觉水沉销。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

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愁边剩有相思句,摇断吟鞭②碧玉梢。

注:此词是作者在任京都临安大理少卿时期,因事赴东阳途中所作。①香篝:熏笼。水沉:一种香料,即沉香。②碧玉梢:指马鞭用碧玉宝石饰成,比喻马鞭的华贵。

16.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词的前两句写征尘扑面,去路迢迢,薰笼里的香料逐渐燃烧殆尽。开篇暗含愁苦之意,为下片抒写羁旅之悲作了铺垫。

B.三、四句“周遭碧、分外娇”作者以欢悦抒情的笔调,描写碧绿的山峰,盛开的花朵,写出了城外生机勃勃的自然风光。

C.最后两句中的“愁”字是寻觅“相思句”构思过程中苦恼的“愁”,不知不觉中才“摇断”了马鞭的“碧玉梢”,这一句形象表达出词人此刻轻松愉悦的心情。

D.本词视野广阔,写景优美,静景与动景浑然一体,这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词风不同。

17.简要赏析“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三句的表达技巧。(5分)

五、语言运用(15分)

今天,人才的作用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为突出。现实中,一名领军人物可以引领一个新产业,增强经济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一名优秀领导干部可以带领一个地区改变面貌,开创________、奋楫争先的新局面。前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适应新时代要求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意见》,把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定位为“关系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国家________的重大战

略任务”。________的判断,促使我们进一步审视优秀年轻人才的价值意义。

也许有人担心,嫩竹做不了扁担,嫩肩挑不起重担。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把培养干部摆在武器、筹款之前。他坚决支持谭震林提出的尽快培养出100名连长、100名指导员的决定,使一批年轻干部走上连长、指导员岗位,极大地提高了新四军的战斗力,从而有效解决了基层指挥骨干严重缺乏不足的问题。历史上,青年才俊担大任、成大业者________:马克思29岁、恩格斯27岁写作《共产党宣言》,毛泽东25岁主办《湘江评论》,周恩来29岁领导南昌起义……事实证明,只要有实践机会、干事舞台、良好环境,年轻人照样能担当重任、取得成绩。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百舸争流长治久安深谋远虑擢发难数

B.百废待兴政通人和深谋远虑擢发难数

C.百舸争流长治久安高瞻远瞩不胜枚举

D.百废待兴政通人和高瞻远瞩不胜枚举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陈毅提出了壮大新四军的“枪、款、人”战略思想

B.陈毅提出了壮大新四军的“人、枪、款”战略思想

C.壮大新四军的“人、枪、款”战略思想由陈毅提出

D.陈毅提出了“枪、款、人”战略思想来壮大新四军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极大地提高了新四军的战斗力,从而有效解决了基层指挥骨干严重缺乏的问题。

B.极大地提高了新四军的战斗力,从而有效解决了基层指挥骨干严重缺乏的不足。

C.有效解决了基层指挥骨干严重缺乏不足的问题,极大地提高了新四军的战斗力。

D.有效解决了基层指挥骨干严重缺乏的问题,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新四军的战斗力。

21.阅读下面的材料,用概括性的语言写出以“三百千千”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启蒙读物的突出优点,每条优点不超过10个字(不含标点符号)。(6分)

中国古代启蒙读物以俗称“三百千千”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最为著名,千百年来代代相传,家喻户晓,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将《三字经》《百家性》《千字文》《千家诗》中的字去其重复,当有2000——3000字。如果认识了这2000——3000个字,平时阅读自然不成问题。“三百千千”并非仅用于识字,而是融思想道德、历史文化、天文地理、政治军事、宗法姓氏、生活生产等广泛的社会知识和生活常识于一炉,紧靠生活,全面实用。明代学者吕坤曾说:“初入社学,八岁以下者,先读《三字经》以习见闻:《百家姓》以便日用;《千字文》亦有义理。”《三字经》三字一句,隔句有韵:《百家姓》《千字文》四字成句,都有韵脚,朗朗上口,容易背诵:《千家诗》也有韵脚平仄,诵读起来,抑扬有致。我国古代启蒙读物种类繁多,“三百千千”以及突出的优点脱颖而出,成为我国私塾中使用频率最高、影响最大、流行最广的启蒙读物。

六、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15分)

(1)熊咆龙吟殷岩泉,。

(2)风急天高猿啸哀,。

(4)《琵琶行》一诗写琵琶女出场时,用“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表现琵琶女欲说还休的心态,这与下面琵琶女出场后“”的情态一起,把琵琶女复杂的内心情感十分传神地表现出来了。

(5)《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以一杯清酒祭月的

(7)曹操《短歌行》中“,”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

望不可即的月亮,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

(8)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以鸟和鱼为喻来表达对田园和自由向往的句子

为 , 。

(10)在《师说》中,当时士大夫之间不愿相互拜师学习的理由是“,”,这种错误观念使得传统的从师风尚在当时社会难以恢复。

七、写作

台湾作家曾永义在其作品《愉快人间》说:“为了‘人间愉快’,就要‘人间处处开心眼’,就要具备担荷、化解、包容、观赏等四种能力,达成‘莲花步步生’的境界。”这是一段充满生命智慧的哲思。“人间愉快”,可以是敞开心胸、放宽眼界的自得;可以是承担责任、化解问题的喜悦;可以是对周遭事物的谅解和包容;可以是观照生活情趣的艺术;也可以是……。

请根据自身感受或认识或所见所闻,以“人间愉快”为题,写一篇文章,记叙、抒情、议论皆可,不少于800字。

山东师大附中2019级高一学业质量检测二答案

一、

1.【答案】D

【解析】【分析】A项读音分别为chuò/nào,xū/shù,xián/xián;B项读音分别为yǎo/yáo,sù/sù,ni ǎo/xiāo;C项读音分别为pǐ/qǐ,móu/miù,áo/áo;D项读音分别为zàng/cáng,jiè/jí,gèn/huán。2.【答案】 C

【解析】【分析】A 渺茫 B嘶叫 C岐—歧出类拔萃 D和谐

3.答案:D

A.不绝如缕:声音或气息微弱,时断时续;也形容局面危急这里与上文“热闹非凡”的情境不协调

B.指日可待:指日,可以指出日期,为期不远;待,期待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含有褒义,不能用在表示灾难很快来临

C.不期而遇:期:约定时间没有约定而遇见指意外碰见不合语境

4.【答案】 C 【解析】A项,“增强……监督”搭配不当,“增强”改成“加强”;

B项,“假冒伪劣和黑心食品”概念交叉;

C项,正确;

D项,成分残缺,在“积极进取”后加“的姿态”。

5.【答案】 B

【解析】【分析】B项都是介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答案:B 被动句

7.【答案】C 【解析】【分析】五鼓为3-5点。

8.【答案】C 【解析】歌、行、引不严格要求格律,但也讲求格律。《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五七杂言。

二、9.A “他不直接干预政治,极少发表政治时评”应是政治家欢迎的,而不是政治家反对鲁迅的原因。原因是“鲁迅主张掀翻吃人的宴席,捣毁安排这宴席的厨房”

10.B 应是以“道”与“势”的统一,论证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独立性的局限性。

11.C A项判断绝对化;B项颠倒因果;D项由原文“中国历代统治者都希望知识分子帮忙制造听话的奴隶”可看出这是统治者的一种希望,而D项表述“中国历代知识分子都帮忙制造听话的奴隶”则将其变成了事实。

三、12.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就是扇那小子耳光也要把他扇出来”是艇长内心着急的反应,不是用来与教员的沉着冷静形成鲜明对比的。

13.渲染了紧张的气氛,产生了扣人心弦的效果。(1分))衬托出教员和其他军人不惧艰险、英勇无畏的精神(2分)。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强热带风暴”的出现引出了教员自告奋勇的下水救人的情节。(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分析环境描写作用需要结合小说内容与环境描写的特点。一般常见的作用:(1)交代背景(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气氛(4)突出人物性格(5)衬托人物心情等。

14.标题“通道”一语双关。既指潜艇上唯一的逃生通道鱼雷发射管,也是一名潜艇兵成长为合格的优秀的士兵的“通道”;(3分)潜艇兵王国华在“通道”面前经受了考验,其背后是广大官兵的共同付出,“通道”体现了我军广大官兵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也是他们共同成长的“通道”。(3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标题意蕴的能力。理解标题意蕴可先从其表层含义及深层含义人手,然后抓住主题、人物形象进行分折即可。

四、15.(3分)A

16.(3分)B(“后来语义扩大,亦指平民百姓”错误。)

17.(3分)C(“士兵们斗志旺盛”错误,“盛”指乌桓军军力强盛。)

18.(10分)⑴(5分)您虽然威势震动天下,(但)乌桓人凭借他们身处偏远,一定不会设防,趁着他们没有防备,可以消灭他们。(每句1分,注意“恃”“设备”“因”“破灭”的翻译和句意的通顺。)⑵(5分)虽然取得胜利,(但)这是上天的辅助;各位的规劝,才是万全之策,因此赏赐你们。(每句1分,注意“佐”“谏”“是以”“相”的翻译和句意的通顺。)

(3)一句一分

五、19. D D项,“前四句主要是虚写,后四句主要是实写”错误。应是“前四句主要是实写,后四句主要是虚写”,“雪园”是联想之景,“一点渔灯出苇丛”是想象之景。

20. 用悠悠一水中的片帆、一点渔灯这些意象表达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用秋风、寒月、雨这些意象表现诗人漂泊远方的凄凉心境;乡关、雪园这些意象流露了诗人的殷殷思乡之情。

六、21. B 寂寂无闻:无声无息,不为人知,常指没有名气;

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

语境说的是故宫深处很少有人知道,应选“鲜为人知”;

推陈出新:指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革故鼎新:去掉旧的,建立新的,多指改朝换代或重大变革;

根据继承发展传统文化的语境,应选“推陈出新”;

举不胜举:举也举不完,形容极多;

层见叠出:屡次出现;

语境强调的是传统手工艺刺绣门类多,没有“屡次出现”的意思,故应选“举不胜举”;

相映成趣:指互相对照、映衬着就显得有趣味,有意思;

交相辉映:各种光亮、彩色等相互映照;

语境中没有“有趣味,有意思”的意思,故应选“交相辉映”;

22. C A项,根据上下文,应该将“日渐成为欣赏传统文化的主力人群”与“为传统文化节目的创新奉献才智”互换位置;B项,语序不当,且“观看传统文化”搭配不当;D项,“甚至”表示强调突出的

事例,用在语境中不恰当;

23. C

24.示例 1: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首个比赛日中国队暂居奖牌榜首。

示例 2: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首个比赛日中国队揽下 12 枚金牌。

本题关键信息:①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②首个比赛日;③位列榜首(突出奖牌总数多),或收获 12 金(突出金牌份量重)。

七、(1)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4)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5)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6)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7)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四、参考译文:曹操准备出兵征讨乌桓,将领们都说:“如今大军深入塞外征乌桓,万一发生变化,事情就后悔不及了。”郭嘉说:“您虽然威震天下,但乌桓人倚仗距离遥远,一定不会预先防备,乘其不备,突然袭击,可以一战告捷。”曹操听从了郭嘉的意见。大军进发到易县,郭嘉提议说:“兵贵神速,如今远涉千里进行奇袭,辎重太多,难以掌握先机。而且假如乌桓人得到消息,必然加强戒备;不如留下辎重,军队轻装以加倍的速度急进,出其不意地进攻。”

起初,袁绍几次派使者到无终县去召田畴,又派人授予田畴将军的印信,让田畴召抚所统部众,田畴都拒绝了。田畴忿恨乌桓人经常杀害本郡著名的士大夫,想讨伐乌桓而力量不够。到曹操平定冀州后,曹操派使者来征召田畴,田畴要他的部属赶快为他治理行装,部属说:“以前,袁绍仰慕您的名声,曾五次礼聘,您一直拒绝;如今,曹操的使者一来,您就好像迫不及待,这是什么原因?”田畴笑着说:“这就不是你们所能知道的了。”他随同使者一起到曹操军中,被任命为令,随大军进驻无终县。

当时正赶上夏季,大雨不止,沿海一带泥泞难行,而且乌桓人还在交通要道派兵把守,曹军受阻无法前进。曹操十分忧虑,向田畴询问对策。田畴说:“这条道路每逢夏秋两季常常积水,浅不能通车马,深不能载舟船,是长期不能解决的难题。现在乌桓人以为无终是我们大军的必经之路,大军不能前进,只好撤退,因此他们放松了戒备。如果我们默默地回军,却从卢龙塞口越过白檀险阻,进到他们没有设防的区域,路近而行动方便,攻其不备,可以不战而捉住蹋顿。”曹操说:“很好!”于是率军从无终撤退。(在水边的路旁留下一块大木牌,上面写着:“现在夏季暑热,道路不通,且等到秋冬,再出兵讨伐。”乌桓人的侦察骑兵看到后,当真以为曹军已经离去。)

八月,曹操登上白狼山,突然与乌桓军相遇,而乌桓军军力强盛。曹军车辆辎重都在后边,身披铠甲的将士很少,曹操左右的人都感到畏惧。曹操登高,看到乌桓军队不整,就纵兵攻击,派张辽为先锋,乌桓军队大乱,斩杀蹋顿和各部落王爷及以下的乌桓首领,投降的胡人与汉人共有二十余万。

公孙康想要杀死袁尚,作为对朝廷立下的功劳,(于是先埋伏精兵在马厩中,然后请袁尚、袁熙进来,他们还没来得及入座,公孙康叫出伏兵,把他们捉住。)于是斩杀袁尚、袁熙。曹操把袁尚的头颅悬挂起来示众,号令三军:“有敢于哭泣的,处斩!”牵招却独自设祭,放声悲哭,曹操认为他是忠于故主的义士,推荐他为茂才。

当时天寒,又遇上大旱,二百里没有水,军队缺乏粮食,只好杀死几千匹战马作为军粮,挖地三十余丈才见到水。大军返回后,曹操调查以前劝阻他出兵征讨乌桓的人,众人不知道是因为什么,都心怀畏惧。曹操对劝阻者都加以厚赏,对他们说:“我先前出兵,实在危险,虽然侥幸获胜,全是靠上天保佑,不能作为常规。你们的意见,才是万全之计,所以加以赏赐,以后不要害怕提相反的意见。”

高二语文十一月份月考试题

20XX年中学测试 中 学 试 题 试 卷 科目: 年级: 考点: 监考老师: 日期: 高二语文十一月份月考试题

(2021.11.12) 第Ⅰ卷(共42分) 一、(21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怒号.(háo)庇.护(bì)霰.弹(sǎn)衣袂.飘飘(mèi) B、场.院(cháng)棱.角(léng)锁钥.(yuè)纤.尘不染(xiān) C、悄.然(qiǎo)崔嵬.(wéi)跻.身(jī)磨牙吮.血(yǔn) D、扁.舟(piān)脂.肪(zhī)管弦.(xuán)惨绝人寰.(huá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欢谑亲昵骁腾戌守山高路迥 B、蕴藉功勋翰海暮霭惨绝人寰 C、皎洁沧海箫条殓衾抚膺长叹 D、悲恸凫雁惘然歧路流连忘返 3、填入下列句子划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专家提示,工作不满一年就跳槽,弊大于利,因为一年之内能学到的东西很有限,现在用人单位不喜欢跳槽的毕业生,履历上的“跳蚤”经历会让就业之路更难。 (2)重新拿起课本笔记将是工作生涯的重要组曲,学习将是下一个碗饭的票据。 (3)根据《建议》的精神,国务院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 (4)人固然不希求逢到哀苦,然而为了人生的美,也不避哭泣。 A、轻率终身制定领略 B、草率终生制订领略 C、轻率终生制订领会 D、草率终身制定领会 4、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家近旁新开了一间连锁店,货架上各种日用品济济一堂 ....,品类齐全,货美价廉。 B、11月4日开幕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各国记者也对 此次会议趋之若鹜 ....,纷纷赶到北京采访、报道。 C、我,一介芸芸众生 ....,没有睿智的头脑,也没有令人艳羡的家庭背景,更不具备惊艳的美色,但我有一双巧手和一颗不服输的心。 D、“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的运动人形刚柔相济 ....,形象友善,在蕴含中国文化的同时,充满了动感,体现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

2020-2021学年高一英语12月月考试题

高一英语12月月考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1页,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写在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和其他笔。 第Ⅰ卷(共85分)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该部分分为第一、第二两节。注意:回答听力部分时,请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听力部分结束前,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你的答案转涂到客观题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did the woman buy for her father? A. A watch. B. A tie. C. A coat. 2. Where will the man go for his holiday? A. Suzhou. B. Shanghai. C. Beijing. 3. 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mainly talking about? A. The man’s last job. B. Their favorite jobs. C. The woman’s new j ob. 4. When will the man set off for the airport? A. At 1:30 p.m. B. At 2:00 p.m. C. At 2:30 p.m. 5. What does the woman mean? A. Linda is very nice. B. She needs more friends. C. They should accept the invitation.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 What should the man do after getting to the bridge? A. Turn right before crossing it. B. Cross it and turn right. C. Cross it and turn left. 7. What’s the most prob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

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04

上学期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04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挣揣.chuài谂.知shěn暂.时zhàn长歌当.哭dàng B.筵.席yán顷.刻qǐng倔.强jué晕.眩yùn C.笑靥.yàn攒.射cuán瑰.丽guī悄.无声息qiǎo D.巢穴.xué曲.直qū脖颈.jǐng模.样mú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慨,曾经屡次为之感叹。 B.眼睛只能感受明暗,除了很近的物体,蛇不能辩别线条和轮廓。 C.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D.待到往日教员准备陆续引退的时候,我才见她虑几母校前途,暗然至于泣下。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校长话音刚落,会场上就出了雷鸣般的掌声。 ②逐步推广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是环境恶化的正确选择。 ③中国强烈日本尊重历史和国际法,立即停止一切损害中国领土主权的行为。 ④正是由于它而不是由于我们所无法填充的空间和时间,我们才提高自己。 A.暴发遏止督促必需B.爆发遏止督促必需 C.爆发遏制敦促必须 D.暴发遏制敦促必须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微笑像和煦的春风,它蕴涵着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使人世间所有的烦恼都涣.然冰释 ...。 B.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 ....,结果落选了。 C.张成同志在狱中虽然全身被敌人打得遍体鳞伤 ....,但仍然坚守党的秘密。 D.厂长的发言确实起到了抛砖引玉 ....的作用,引出了许多抓好产品质量的好建议。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新产品的开发上,他们本着保证质量、降低成本、便于服务为原则,改革了处方、工艺流程和剂型。 B.艾滋病有三大传播途径,我们需要采取行动制止它的传播,否则不采取紧急行动,它将 会迅速蔓延。 C.预计于2015年建成的粤港澳大桥,将从根本上解决阻碍粤港澳三地的交通,成为促进三地繁荣稳定的“金桥”。 D.长江中的江豚被誉为“水中大熊猫”,是《华盛顿公约》确定的全球濒危物种之一,再不加以保护,15年后将会灭绝。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希望孔子是灰色的,或者说,我愿意把他看作是灰色的。但是,没有人会喜欢只有灰色的世界。_______,这也就是和谐。 ①这世界充满生命活力,姹紫嫣红,千姿百态,万类霜天竞自由

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1)

大庆实验中学一高三12月月考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卷)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的第三、四大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甲骨文的“王”字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上面不加一横,董作宾称之为“不戴帽子的王”(图1—3),见于武丁卜辞和武乙、文丁卜辞;另一种上面有一横,为“戴帽子的王”(图4—6),行用于其他各时期。孙诒让《契文举例》所依据的刘鹗《铁云藏龟》以武丁卜辞最多,其中的“王”字,孙诒让释为“立”,卜辞无法通读。到罗振玉的《殷墟书契考释》才释出此字。罗振玉首先把《说文解字》所收的古文和金文进行对比,释出“戴帽子的”是“王”字;接着指出,其异体作省其上画的形式,“亦‘王’字”,“且据所载诸文观之,无不谐也”。 ②“王”字释出来了,使一大批卜辞可以读通,也证实了这是殷王室的遗物。但是这个字的构成一直困扰着古文字学家们。有的说,此字像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人,所以是“王”;也有人说下面像火,火盛像王德,故以为“王”。如此等等,其说不一。直到1936年,吴其昌根据青铜器丰王斧的铭文和器形,并列举甲骨文、金文很多“王”字的写法,第一次提出“王字之本义,斧也”,才解决了这一问题。 ③从字形看,“王”字是横置的斧钺的象形。从甲骨文、金文(图7—9)的写法中还可以看出,最下一笔的初形不是平直的“一”,而是具有弧刃之形,上端的一横或两横像柄或金属斧钺阑。“王”字像斧钺之形是因为“王”这个称号是从氏族社会的军事首领演化来的,国家出现以后,才成为最高统治者的专名。而斧钺正是军事统率权的象征,在原始社会晚期的军事首领墓葬中,曾掘出随葬的玉钺、石钺,其遗风一直延续到夏、商、周三代,《史

【高中教育】最新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1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高中教育】最新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1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满分:120分时间:100分钟 班级姓名 成绩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42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愆期(qiān)陨落(yǔn) 靡室劳(mí)踯躅 (zhíchú) B.象弭(mǐ)归咎(jiū)戎车(róng)贿赂(lùo) C.夙兴夜寐(sù)孔疚(jiù) 城隅(yú)窈窕(yǎ otiǎo) D.氓之蚩蚩(méng)嫉余(jì) 磐石(pán)可惩(chěng)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泣涕涟涟缅规矩垝垣雨雪霏霏 B.尔卜尔筮罹尤驰聘士也网极 C.裁笑裁言嬉戏修夸方芮圆凿 D.言笑晏晏芳菲菲攘垢便言令才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门是常开着,没人来打扰我,在这古 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我并不感到孤独。 A、就但即使所以 B、因为但虽可 C、虽可因为但 D、即使所以就但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中学新课程标准实施方案》在众多专家和学者的通力合作 中已功败垂成,并开始实施。 B 、晋陶渊明厌恶官场,最终退避三舍,过上了悠然自得的田园 生活。 C 、三峡移民迁至山东新家后,移民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适应了 新的环境,并安土重迁,注重生产。 D 、由于政府措施得力,“禽流感”期间全市居民生活安之若素。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加强基层,重视基层,进一 步关心村干部的成长,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村干部队伍,事关全局,至 关重要。 B.长沙阳光100国际新城是一个瞄准青年白领的国际社区,“80后”在此购房比例大约占30%以上。 C.尤其是现在,群众的意见和看法,应引起我们各级领导的足够 重视,千万不可置之不理。 D.浙江省政府已明确指出,廉租房可以在经济适用住房中配建,也 可以在普通商品住房小区中配建,以防止低收入家庭远离××区,被 边缘化的现象。 6 .按顺序排列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 一项是 一排留宿的小店,没有名号,只有标 记。。 ①地方宽敞的摆着茶桌

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11月月考试题

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11月月考试题 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庄子说,“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那么逍遥是否就是超越小知小年,突破限制?庄子在《齐物论》篇中又说,“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似乎又要反对执着追求大知大年了,然则我们应如何了解庄子的意思? “逍遥”,自然是指对任何依待与条件的超越和破除。然而这理解只是初步的。从客观的现实世界看,任何事情都必然是已被置于因果网络之中。而所有现实存在又皆有其实际条件之依待,有果必有所依之因。要说有待,一切事物都是有待的,就算列子御风亦有待于风。那么,庄子所讲的破除依待是如何可能的?郭象《庄子注》认为,逍遥之义必须从圣人的修养境界上立言。逍遥所描述的是心灵观照宇宙万物的境界,而非对客观外在世界的经验描述。放在境界上讲,则“一逍遥一切逍遥”,宇宙万物从逍遥境界观照而言都自尔而独化,自生自在。这种观照的境界,乃一艺术境界,而非道德修养境界。这种境界即道家无己、无功、无名的“去碍”,从而达致庄子所言“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一种含生抱朴、各适其性、天机自张的道家之境。所以,从无待逍遥而言,则大鹏小鸟皆同。郭象说:“则虽大鹏无以自贵于小鸟,小鸟无羡于天池,而荣愿有余矣。故小大虽殊,

逍遥一也。” 然而这里或会产生一个问题:反观《逍遥游》的本里,庄子似乎有意抬高大鹏列子彭祖大椿,而贬低斥鷃宋荣子朝菌蟪蛄,即庄子所说“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岂不是与郭象“各适自性,逍遥一也”的说法矛盾吗? 郭象认为,这当中不仅没有矛盾,而且还透露了庄子的精义。因为在庄子那里,所谓大小、长短、夭寿、高下之差乃是由于对待比较而成,是我们成心的知见。正是由于出自比较,则小年固然不及大年,然而大年却永远可以有一“更大之年”去与它相比,则大年亦成小年了。可见若在对待关系之中,有待是必然的,永远无法逍遥。我们必须平齐是非,抛却时待,正如《齐物论》中说:“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天。”既然“莫寿于殇子”,则如何“小年不及大年”?可见《逍遥游》中的讲法不可执实。其实,逍遥若是一精神境界,则无论是彭祖还是蟪蛄皆可逍遥,端视其是否为物所累而已。我们要明白“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之说所透露的超越自身限制的意思,却不应执实于此。 郭象说:“夫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世岂识之哉?徒见其戴黄屋,佩玉玺,便谓足以缨绂其心矣;见其历山川,同民事,便谓足以憔悴其神矣,岂知至者之不亏哉?”“圣人……终日挥形而神气无变,俯仰万机而淡然自若。”真正的圣人,“出世”而未尝不“入世”,“入世”又未尝不“出世”。所以郭象认为尧才是真正的逍遥,正因为他不似许由自限于深山之中,与俗情世界对立为二。相反,尧虽在庙堂之上,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无为而治天下,不以桎梏为桎梏——连桎梏之为桎梏也被超越了,便做到

高一英语12月月考试题(创新班)

安徽省淮南市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英语12月月考试题(创新班)I听力 第一节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does the woman want to do A. Return her shoes. B. Repair her shoes. C. Buy new shoes. 2.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take place A. At an airport. B. At a hotel. C. At a travel agency. 3. Who will probably decide the place to go A. The man. B. The woman. C. Harry. 4. What makes the man so happy A. Tom will play football with him. B. Tom will tell him the best news. C. Tom’s father will play football with him. 5. What does the woman like to watch in her spare time A. Advertisements. B. TV plays. C. Art shows. 第二节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8题。 6. Why is the woman so excited A. Her grandpa will cook for them. B. Her grandpa will come here. C. Her grandpa will give her a valuable present. 7. How does the grandpa come here A. By plane. B. By bus. C. By train.

广东省深圳市普通高中学校2018届高考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题12Word版含答案

2018高考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题12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全不相同 ....的一项是() A.刀俎./沮.丧参与./给予.汰渍./沙碛. B.倜傥./倘.若糟粕./琥珀.佼.好/娇.妍 C.拔擢./着.重秕.政/仳.离哺.育/逮捕. D.妥帖./请帖.增.加/憎.恶缟.素/竹篙. 2.下列加点的成语中使用恰当 ..的一项是() A.在班主任的耐心教导帮助下,小鸣终于和他的同桌和好如初,破镜重圆 ....了。 B.中国女足在前不久结束的世界女足大赛中惨遭失败,他们立志要卷土重来 ....,争取下一次的胜利。 C.这个曾被认为有教无类 ....、不堪造就的孩子,在本次国际钢琴比赛中竟然脱颖而出。 D.我们对秦陵开展现代意义上的考古调查已经四十多年,多次震惊中外的考古大发现,只 是冰山一角 ....,大量珍宝还珍藏地下。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 ....的一句是() A.最近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不少网络游戏带有暴力情节和色情内容,这无疑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B.如皋市五环乒乓球馆是经过如皋市体育局、如皋市民政局批准的专门从事乒乓球运动推广的团体。 C.近日新区法院审结了这起案件,违约经营的小张被判令赔偿原告好路缘商贸公司经济损失和诉讼费三千多余元。 D.乱收费的存在,既有认识不到位、经济利益驱动的原因,也有教育体制不健全、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地区发展不平衡以及监督检查不严等原因造成的。 4.下列按顺序排列的句子中,最适合 ...填在横线上的一组是() 这块叫垦丁的地方,陆地有1800公顷,海域1500公顷,是个生态公园。傍晚从酒店出来,到那条光怪陆离的街道觅食,听着从椰子树、棋盘脚树丛中传来的拉丁音乐,顶着从山间飘来的雾霭,于是,在天的尽头就有了一片汽车旅馆和那个架在半山腰的豪华酒店。据说,每年4月,居住在台湾的西方人喜欢下榻在这家酒店,在植物园的门口整夜跳着拉丁舞,就像它的名字——春天的呐喊。 ①路和海之间,有一条宽宽窄窄、时断时续、长达10公里长的热带雨林 ②山和海之间,最窄的地方就隔了一条路 ③一边是山的葱绿,一边是海的波涛 ④热带雨林之外,还有一个森林公园,一个植物园 ⑤人多了住不下,或嫌住的地方人群太集中 ⑥这样的一个垦丁,让多少人向往可想而知了 A.①④②③⑤⑥B.③②①④⑥⑤C.⑥①③②④⑤D.②③①④⑤⑥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22分) 王僧绰,琅邪临沂人,左光禄大夫昙首子也。幼有大成之度,弱年众以国器许.之。好学有理思,练悉朝典。袭封豫章县侯,尚.太祖长女东阳献公主。元嘉二十六年,徙尚书吏部郎,

试题精选_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11月月考语文调研试题-精校完整版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11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语言基础知识(20分,选择题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A 龟(jūn)裂莞(wǎn)尔一笑栏楯(shǔn) 濒临(bīn) B 愠(yùn)色悄无声息(qiǎo)强(qiáng)颜泠.然(lěnɡ) C殷.(yīn)切埋.(mán)怨呱.(guā)呱而泣日薄.(bó)西山 D 蓬蒿(hāo) 长歌当(dàn)哭乳媪(yùn)凝眸(móu)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金榜题名震撼嗜好谂知 B 淡烟暮蔼文身谍血厮守 C 珊珊迟萌孽笑靥俯瞰 D 桀骜不训慰藉寥落气慨 3.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1)这就是我所寻求的,它对于人生过于美好,最终我还是得到了它。 (2)此项研究虽然通常为自然学者们所______,我却要冒昧地表示我对于它的高度价值的确信。 (3)场地里有许多古榕树,集中_______在石子河沿岸,是原场地最动人的风景线。 A.即使/因此忽视分散 B.虽然/因此忽略分散 C.即使/然而忽视分布 D.虽然/然而忽略分布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刘和珍等青年在反动政府门前表现出的沉勇友爱、无所不为 ....的精神,令人敬佩。 B.无论是司马迁“苟活”,还是屈原“赴死”,后人谈到他们,都充满溢. 美之词 ...。 C.我很希望在这一问题上,在这一颗“基因原子弹”爆炸之前,通过我的努 力与建立国际性的合作,防患于未然 .....,杜绝灾难发生。 D.二次革命失败,很多同志殉义武昌。我是一个书呆子,既非军人,又非 政客,更无直接参加革命的资格,只好弄弄长笔,长歌当哭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生态环境改善取得了显著成绩的关键是与政府采取多种措施调动农民退耕还林的积极性分不开的。 B.大型肉食动物往往灵敏又胆怯,弱小的食草动物闲散而沉着,这是生存的必然要求。 C.为了封建统治者个人口腹之好,竟如此劳民伤财,但也足见当时荔枝贮藏与运输的不易。 D.我不赞成把人类基因组计划比喻成“曼哈顿原子计划”(前者在人文上意义远远超过了后者)的原因,就是出于这样的忧虑。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笃:沉重 B.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恨:怨恨 C.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告诉:报告 D.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辩:同“辨”,分别 7.几个同学在讨论“说不尽的阿Q”时,从不同的角度简短地说了他们对阿Q的认识:(2分) ①阿Q是个破产的农民。 ②阿Q生活在闭塞的旧中国农村。 ③“精神胜利利法”是阿Q的性格特征。

2019_2020学年高一英语12月月考试题 (2)

2019-2020学年高一英语12月月考试题 第I卷(选择题) 第一部分:阅读理解(共两节, 满分40分) 语篇阅读(共15小题;每小题2分, 满分30分) 阅读下列短文, 从每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 选出最佳选项。 A To increase awareness of aging problems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he United Nations established Oct. 1 as the International Day of Older Persons in 1991. Many countries also have their own special days or festivals to honor senior citizens. let's take a look at how some countries celebrate Seniors' Day around the world. The United States: The first Sunday after Labor Day, the first Monday in September, was set as National Grandparents Day in 1978 when Jimmy Carter was president. On this day, many communities in the US will hold various activities for the elderly. As Americans love traveling, many seniors also will plan a trip together. Canada: Seniors' Day, which is called Laughter Day, falls on June 21 each year in Canada. On this day, children may not present precious souvenirs or delicious food to the seniors. Instead, they bring humor and laughter. As for Canadians, laughter is the best present for older people. The Republic of Korea: The Republic of Korea established May 8 as its Mothers' Day in 1956, and then the day was made into Parents' Day in 1973. It's a major festival in the country. On this day, children always make greeting cards and prepare flowers and gifts for their parents. Children also salute their parents in a traditional manner during visits and then present the flowers and gifts. After that, they will sit with their parents for a talk. Poland: Poland also has Grandparents Festival, with the Grandmother Festival on Jan.

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最新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三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纸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我看到了不屈不挠、生命飞扬的自然景象!感叹之余,围绕着古塔,我转了一圈,终于觉察古塔是被树根簇拥着、裹挟.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古塔完全被树根抬举起来。假如没有众多的树根以顽强之力护卫古塔,这本无生命的石头恐怕早已坍塌于荒野下.刹那间,我感动不已. 我在(琢磨/捉摸)中再次抬起头,仰望古塔上的一团绿荫以及遨翔 在它周围的鸟儿,我分明感觉飞鸟 .. 的根蔓提供了(必要/必须)的养才是给这树、这塔以生存的施与者.因为塔内堆积的鸟粪给盘根错结 .... 分,使宛若蛇虬.的根茎不断(延伸/延续)。而且推而远之,这存活塔顶的绿色华盖,也不知道是仰仗何年何月何只鸟雀,衔落于塔顶的树种造就了这棵树的最初生命日复一日,由于树的根须不断渗入塔的缝隙吸取大地的精华,于是又营造了塔内湿润的空间。鸟、树和塔是如此的相互厮守 、依存难割难舍, .. 最终在天地之间顶托了一道秾.丽的风景与和谐统一的煌煌气象,这是天意?这是缘分?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几乎要双手合十向这座古塔鼎礼膜拜 了。 ....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裹挟.(xiá)厮守?? B.秾.丽(nóng) 鼎礼膜拜 C.蛇虬.(qiú)遨翔 D. 按捺.(nài) 盘根错结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最新)高一语文下期12月月考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下期12月月考试题 (A卷) 分值:150分时间:120分钟命题人:阳辉审核人:高一语文备课组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踱.着(duó)酣.睡(hān)廿.四桥(gān)乘彼垝.垣(guǐ) B、霎.时(chà)落蕊.(ruǐ)混.沌(hún)何时可掇.(duō) C、梵.婀玲(fàn)一椽.(chuán)瞥.见(piē)将.子无怒(qiāng) D、煤屑.(xiāo)譬.如(bì)婆娑.(suō)白鹄.舫(hú)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蒲苇斑驳溘死耳著明月珰 B、磬石脉博颓废犹可脱也 C、彷徨箫索嘶叫暖暖远人村 D、青衿樊笼掂记鸡鸣桑树巅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尽管刘兰芝夙兴夜寐 ....,勤于劳作,品行端正,未有偏差,焦母仍要存心挑剔。 B、在我国,每天有数百万中小学生乘坐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各类校车上下学,因车体不达 标而引发的校车事故信手拈来 ....。 C、屈原怀瑾握瑜 ....,宁可葬身鱼腹之中,也不能让自己高洁的情怀蒙受世俗的污垢。 D、据报载,某市专门制定幼小衔接方案,幼儿园大班孩子的午睡减少半个小时,以更好地 实现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无缝接轨”。专家认为,这种揠苗助长 ....的行为带来的后果是极为可怕的。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12月9日,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国作家莫言抵达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斯德哥尔摩大学开展文学讲座。 B、近10年来,我国新能源呈现迅猛发展,风电装机累计增长118倍,年均增长超过60%左右。 C、据悉,作为20世纪中国最重大考古发现之一的牛河梁遗址此次入选,对红山文化的传播与保护等方面具有深远意义。 D、最近,罗阳英年早逝、以身殉职的感人事迹,引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关注。人们记住了英雄,更记住了英雄身上所凝聚的强大精神力量。 二、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精选】高一英语12月月考试题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2017-2018学年高一英语12月月考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 第一部分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40分) 第一节(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 ﹑B 、C 和 D )中,选出最佳选项。 A We often think of future. We often wonder what the world would be like in a hundred years’ time. Think of space,perhaps a permanent(永久的) station on the moon will have been set up. Perhaps people will be able to visit the moon as tourists. Cheap rockets for space travel will have been developed,permitting long journeys throughout the solar system(太阳系). When that time comes,people will be taking holidays in space and visiting other planets. Great progress will have been made in medicine,too. Perhaps a cure will have been discovered for the most terrible of all diseases—cancer. Pollution is a problem we must solve. In a hundred years’ time it will have been controlled. All the world will have been developed — even Antarctica. There will be large cities in Antarctica. We already have supersonic(超音速的) flight,but in a hundred years’ time we will have supersonic land travel as well. We will have used up most of earth’s land to build our cities,so floating cities will have been built. The Japanese already have plans for cities of this kind. And there will be cities under the sea. The first of these will have been completed. 1. We will have developed ______ in a hundred years’time, permitting long journeys all over the solar system. A. cheap rockets for space travel B. a plane C. a spaceship D. a satellite 2. Man will also have supersonic land travel ______ . A. in a year B. about half a century later C. in the year 2050 D. about a century later

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

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2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鲁迅主张掀翻吃人的宴席,捣毁安排这宴席的厨房,但是,这宴席的一切享有者都必然要保卫这盛宴免遭扰乱,这就决定了鲁迅与权威话语之间的对立关系。鲁迅的一生,直接干预政治的行为不多,极少发表政治时评。他总是守在文化阵地上,从事他的文学活动,而政治家们却对他视若洪水猛兽,原因大半在此。但是,鲁迅与权威话语的冲突不仅在于他对古老传统的无情批判,还在于他虽然很少谈政治,却从骨子里与政治权威格格不入。作为独立的现代知识分子,他不可能重新回到依附权威的旧路。他获得了现代独立性,也为这独立性付出了人生的代价,那就是要孤独地承受来自权威的各种压迫。而鲁迅的性格又使他越是在压迫之中,越容易坚守阵地。他顽强地坚守着知识分子独立的话语立场,捍卫着知识分子独立的话语空间,无论有什么样的压迫,也决不放弃知识分子对现实社会和文化传统的独立批判权,在对权威话语的反抗中,鲁迅以自己的话语实战确立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话语的独立性。 大概应该承认,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也有自己的某种独立性,而且历史上几千年一再出现的“道”与“势”的冲突往往显示着他们的骨气。但是,“道”与“势”的冲突是有限的、暂时的,从理论上讲,只有遇到“无道昏君”时这种冲突才会发生。如果皇帝宝座上坐的是“有道明君”,这“道”与“势”就是统一的。这种统一之所以是常态而不是偶然,是因为古代帝王不仅多是圣人之徒,与读书人本是同门弟子,而且即使不是儒家信徒,在统治国家时也决不拒绝孔孟之道。儒家学说的命运历来如此:所有旧秩序的破坏者都要反孔,到旧秩序破坏完了,要建设自己的新秩序时就转眼变成尊孔的表率,这原因在于儒家学说是一种有利于安定团结的学说,它有助于使人做稳奴隶。正因为这样,在古代中国,“道”与“势”没有根本的冲突。同时,科举制在弥合着“道”与“势”的裂缝。“天不变,道亦不变”的现念使古代文人没有承担知识分子的使命,而去探寻新“道”,这就避免了许多冲突。然而,正因为这样,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话语,中国文学也一样没有知识分子独立的话语空间。 知识分子往往都很敏感,但有鲁迅那种感觉的大概不多。鲁迅总有一种压迫感,总感觉自己是奴隶。仔细想想,社会并未与鲁迅特别过不去,压迫放在别人身上也许根本没有感觉,鲁迅却为之痛心疾首。然而,正是这种感觉分出了觉醒和麻木,分出了甘于做奴隶和不甘做奴隶。在文坛上,则从帮忙与帮闲的文学中分出了独立的知识分子话语,这种感觉使他与权势者格格不入。 鲁迅反复抨击奴才,反对奴性,反对奴隶道德,是对奴隶制度和奴隶主义的彻底反叛。这与鲁迅对权威的反抗是一致的,是鲁迅反抗权威话语的一种表现。反对奴性之举

2020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题7

吉林省通榆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个国家的发展史也就是这个国家国民的读书史。鉴于官员在国家机器中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他们对于读书和从政二者关系的态度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官场风气,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社会风尚。 在中国古代,官员读书是持续性的普遍性的历史现象,也是官场的显性规则。中国封建社会官本位色彩非常浓郁,实现个人价值的唯一途径就是入仕为官。因此,读书成为古代文人士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不二选择。这些文人士子秉承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价值理想,经过儒师的悉心调教和官场的耳濡目染,入仕时大都谙熟治乱兴衰之道,知晓为人处世之理,成为一名合格的朝廷命官。但有一点必须承认,文人士子们通过经年累月的读书,不仅蓄积了丰赡学养,而且提升了高迈人格,换言之,读书造就了称职的官员,而官员继续读书则成就了更大事业。 众所周知,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学而优则仕”,也就是说只有经过漫长苦读且深入传统文化肌理的人,才能通过严苛的科举考试,才能在官场里登堂入室。因而,但凡具有读书天赋、家境又允许的学子,大都养成了读书习惯,为官之后依然读经诵史,赋诗作文,以此颐养性情、陶冶操守、净化心际、提升境界。另外,凡是国盛民阜、天下太平的朝代必然是推崇文化和学术的朝代,此时考核检验官吏的准绳,不仅要看其政绩大小,也要看其文化修养的高低。 中国古代官员把读书和从政合二为一,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设计有一定关系。秦汉统治者将偃武修文、重用儒生作为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到了隋唐逐步建立并完善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封建统治者选人用人的主要途径,它把考查文人学子对古典文化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文字的组织能力,作为公开选拔官员的基本依据,所以不读书者不能入仕为官。士子们一旦通过科举考试入朝为官,恪守“立德立功立言”的人生目标,在读书为文方面更加勤勉笃毅,成为为官和为文两方面的典范,他们既是垂范后世的出色政治家,又是名留青史的杰出文学家。当然,喜欢读书与做个好官并不一定成正比,例如清朝大贪官和珅就是一个饱读诗书的文人。不过,虽说喜欢读书不全是好官,但赃官劣官则大多是不喜欢读书的草包,因为此类官员的兴致根本不在读书上,而是钟情于那些污七八糟的东西。 读书与做官也构成中国文人士子复杂性格和模糊意绪的两面心态。在他们留下浩如烟海的文字典籍的同时,也演绎着一幕幕数不清看不完的人生悲喜剧。例如北宋寇准被罢免丞相

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卷

湖南省益阳市第六中学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徘徊(huí)不恤(xù)否泰(pǐ)长歌当哭(dàng) B.惩创(chěng)自缢(yì)敛裾(jù)夙兴夜寐(sù) C.溘死(ka)绯闻(fēi)一椽(chuán)蓊蓊郁郁(wěng) D.煤屑(xua)落蕊(ruǐ)刀俎(zǔ)勤能补拙(zhúo)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斑驳斑澜桅垣绿草如荫 B.菲薄变徵殒命美轮美奂 C. 点掇猗郁淬火离别笙萧 D. 嬉游沧茫决别糜室糜家 3.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他俩在运动场上配合默契,学习上你追我赶,生活中相敬如宾,比亲兄弟还有亲,令同学们羡慕不已。 B、有一辆坐的是个戴眼镜穿长衫的胖子,估计一定是个沐猴而冠的新贵。 C、湖南台的“天天向上”栏目,确实办得妙趣横生,常常让我陶醉其中、乐不思蜀。 D、校运会上,他首当其冲,获得了400米跑的冠军。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十四年前,最后一批囚徒剥光衣服,被军犬和武装士兵押送下走进毒气室。 B.在以后的一个多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进行过大规模装修、扩建和改建。 C.我在十年浩劫中不仅责备自己,更想保全自己,不要让自己跟一家人一起堕入地狱。 D.“神州”五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人太空的国家。 5、为下面一副对联的上联“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选配下联,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五千年盛世欣太平今日 B、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 C、九万里中华创锦绣未来 D、十三亿尧舜建文明古国 二、文言文阅读(22分。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6-10题。 《崔护》 博陵崔护,资质甚美,而孤洁寡合,举进士第。清明日,独游都城南,得居人庄。一亩之宫,花木丛草,寂若无人。扣门久之,有女子自门隙窥之,问曰:“谁耶?”护以姓字对,曰:“寻春独行,酒渴求饮。”女入,以杯水至。开门,设床命坐。独倚小桃斜柯伫立,而意属殊厚,妖姿媚态,绰有余妍。崔以言挑之,不对,彼此目注者久之。崔辞去,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崔亦睠盻而归,尔后绝不复至。 及来岁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径往寻之。门院如故,而已扃锁之。崔因题诗于左扉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后数日,偶至都城南,复往寻之。闻其中有哭声,扣门问之。有老父出曰:“君非崔护耶?” 教学课件

重庆市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11月月考试题(含答案)

重庆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11月月考试题 试题说明:1、本试题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2、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谈传世 雷达 常常有人问我:为什么我们的古典名著一直流传不衰,而现在的一些比较优秀的长篇小说,作者花了好大气力,流传却很困难,多则一两年,少则一两个月,就再也不大为人提起了?还有人进一步追问:从小说艺术发展的眼光来看,今天小说的技术手段,比起中世纪来不知丰富了多少,高明了多少,可为什么在赢得读者和流传程度上,现今的作品反而赶不上古典名著呢? 初看这问题,似乎问得有点傻,不值一提,但真要把它说清楚,还不那么容易。我想了想,觉得这问题与今天的写作并非毫无关系,一些名著的传世其实是能够给我们很多启发的。若从漫长的历史时空来看,文学发展的总趋势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但文学的历史终究不是进化的历史,而是变化的历史。从古及今,文章变化万万千,各擅其妙,难分高下。故而,一时代有一时代的文学,硬要互相攀比是不明智的。古典名著再传世,也取代不了当代小说的需要和位置。当代正在发展中,谁能说当代小说中的杰出之作就一定不传世呢? 不过,现今的学者一般认为,小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生活故事化阶段、人物性格化阶段和人物内心审美化阶段。这大致是不错的。可这并不意味着,后一阶段是对前一阶段的扬弃,后者一定高于前者。故事化也好,性格化也好,心灵审美化也好,完全可以并行不悖,或发挥各自优势,或三管齐下,或一管独胜,没有必要过分地抑此扬彼。读者的层面甚复杂,需要也极多样,几乎任何一种审美形态的东西,都能在今天的中国找到它的对应。就说《水浒传》吧,它传世的一个重要秘密,是其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强烈的民间性,那些英雄的传奇故事早就在老百姓口头上传递着,连呼保义、玉麒麟之类的诨号,也早已有之。它的人物、故事、价值立场,已跟我们民族文化的精神传统焊接在一起,化为血肉,无法拆解了。它不传世谁传世? 今天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编都编不出来的传说和事迹,我们的作者不也可以利用它们重起楼阁,精深加工,从民间土壤上建起大厦吗?弄得好,虽未必传世,却也能赏心悦目。有时我看某些公安题材小说,编的人很吃力,但并不动人,比起某些罪犯的想象力来,不知逊色了多少。我当然并不主张照搬生活,而是主张把根子深深扎进民间,到那里去充分吸吮民间生活本身的遗传性资源。 这几年创作上的一个趋向是回归故事,让小说回到小说,崇尚故事性的影视业对文学的索取又在助长着这种倾向。这似乎是大势所趋。听故事是人的天性,小说的基本层面本来就是讲故事。问题在于怎么讲,会不会讲。古典名著的讲故事,一是突出人物,二是饱含细节,三是富有文化底蕴,这是它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人是魂,没有比平添几个不朽的文学形象更令人神往的了。世事无论多么新鲜,都会转眼即逝,唯有人物,可以长期存活。现在的某些小说,故事之内无人物,人物身上无细节,故事之外无意蕴,剩下的就只能是一个事件过程的空壳子了,作者怎样玩叙述圈套也掩不住贫乏的内质。这自然就谈不上流传与否的问题了。现在讲故事的人和讲故事的机会越来越多了,可惜好故事并不多,于是想到,不妨多看看古典名著,或能让人清醒:故事框架里该立个什么人,人的骨头上该长些什么肉,它们一起该撑起多大的审美空间。 (选自《作家文摘》,有删节) 1.下列对于古典名著流传不衰原因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