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华师劳动经济学在线作业答案资料

精编华师劳动经济学在线作业答案资料
精编华师劳动经济学在线作业答案资料

劳动经济学试卷及答案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经济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长期劳动力需求与短期劳动力需求中的长期,意指() A.三年以后的时期 B.五年以后的时期 C.与时间长短无关,是根据资本要素可否调整为依据的 D.十年以后的时期 2、若劳动力需求弹性为E D=1,则表示工资率上升1%,劳动力需求量将() A.增加1单位 B.减少1单位 C.增加1% D.减少1% 3、资本供给弹性越小,其价格的上升速率越快,则() A. 资本对劳动的替代程度就越高,对劳动力需求影响越小 B. 资本对劳动的替代程度就越低,对劳动力需求影响越小 C. 资本对劳动的替代程度就越高,对劳动力需求影响越大 D. 资本对劳动的替代程度就越低,对劳动力需求影响越大 4、附加性劳动力假说认为,在经济总水平下降时期,有() A.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提高 B.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下降 C.失业率下降,二级劳动力参与率提高 D.失业率下降,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下降 5、在劳动者的效用曲线中,通常得到满足时可有如下结论成立() A.边际效用为正时,总效用递减 B.边际效用为负时,总效用停止变动 C.最大总效用出现在边际效用为0时 D.边际效用始终是递减的,从没有任何递增的阶段 6、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即边际替代率。边际替代率递减的经济含义是保持主体效用不变的情况下() A. 要增加一些闲暇,必须减少越来越多的劳动收入 B. 要增加一些闲暇,必须增加越来越多的劳动收入 C. 要减少一些闲暇,必须减少越来越多的劳动收入 D. 要减少一些闲暇,必须增加越来越多的劳动收入 7、考察单个市场,单个商品价格与供求关系的一种分析方法是() A.局部均衡分析 B.一般均衡分析 C.静态分析 D.动态分析 8、某一时点受雇劳动者的人数和一定时间段内的总劳动时间分别是() A.存量和流量 B.流量和存量 C.都是流量 D.都是存量 9、费尔德斯坦和弗莱明把劳动者人数和劳动时间当作不同的要素代入生产函数中,得到结论认为劳动时间对生产的影响比劳动者人数对生产的影响() A.要大 B.要小 C.一样 D.不能确定谁大谁小 10、若劳动者根据期望总工资收入来决定是否流动,可以预期一般情况下() A. 工资较高的单位员工流动率较低 B. 工资较低的单位员工流动率较高 C. 工资较高的单位员工流动率较高 D. 工资较低的单位员工流动率较低 11、在西方经济学家关于养育子女的经济性决策的理论中,他们将子女看做是父母的() A.耐用消费品 B.投资品

华师网络学院作业答案-WEB程序设计名词解释

通用实体 答案:通用实体包含文档内容,即XML文本、其它文本或非文本数据。 伪类 答案:伪类是特殊的类,能自动地被支持CSS的浏览器所识别。 存储过程 答案:存储过程是由一系列SQL语句组成,常被设计用来完成一个特定的功能,便于共享及程序模块化。 Request 答案:ASP内置对象,它在一个HTTP请求过程中,获取由浏览器传送给服务器的消息。包括从HTML 表单、cookie 和客户端认证等。 外部实体 答案:外部实体是指包含在独立文件中的实体。 数组 答案:数组是若干个元素的有序集合,每个数组有一个名字作为其标识。 SQL 答案:SQL是一个被广泛采用、适用于关系数据库的数据库语言工业标准,他是一种数据库子语言,是一种控制与DBMS 交互的语言。 表单 答案:提供图形用户界面的基本元素,包括按钮、文本框、单选框、复选框等等,是HTML实现交互功能的主要接口,用户通过表单向服务器提交数据。 全局变量 答案:变量在过程外被声明,则它的作用域是整个脚本程序范围,可被所有过程引用,称之为全局变量。 局部变量 答案:变量在过程中被声明,则它的作用域仅局限于该过程,称之为局部变量。 事件 答案:事件是指计算机进行一定操作而得到的结果。 可析实体 答案:可析实体是一种由XML文本组成的实体。 统一资源定位器URL(Uniform Resource Locator) 答案:统一资源定位器URL(Uniform Resource Locator)是用来确定用户所需信息的确切位置。包括信息资源的名称及地址。 事件处理程序 答案:对事件进行处理的程序或函数称之为事件处理程序。 Application 答案:ASP内置对象,它用于存储和管理与该Web应用程序有关的信息,在一个ASP应用内让不同使用者共享信息。 域名服务系统(DNS)

劳动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整理版word文档良心出品

劳动经济学期末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是( ) A.向前弯曲 B. C.从左下向右上倾斜 D. 2. 家务劳动的存在对劳动参与( ) A.有正向 B.有负向 C.没有 D. ( ) 3. 等成本线的斜率等于 A.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品之比 B. C.劳动和资本的相对价格比 D.

( )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比短期需求曲线的弹性和形状 4. A.大,陡峭 B.大,平缓 C.小,陡峭 D. ( )下列关于边际技术替代率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5. A. B. C. 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可变投入要素的边际产品之比 D. ( ) 6. 边际劳动产量最终都要下降,这是因为 A.新增加的劳动力本身技术较差 B.

C.资本变得相对稀缺 D. 7. 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对均衡工资率和均衡就业量的影响为( ) A.减少,减少 B.减少,增加 C.增加,减少 D. 8. 一般培训的成本通常由( ) A.企业 B.员工 C.政府 D. ( ) 实际工资与物价指数9. A.正相关 B.负相关 C.不相关 D. 10. 技术进步对( )

A.熟练工 B.非熟练工 C.技工 D. 11.规范分析方法首先使用什么基准来解决评价问题?( ) A.“互益”基准 B.“互惠”基准 D.“互利”基准“互助”基准C. 12.下列哪一项属于劳动力的生产间接费用?( ) 1 A.生产费用 B.教育费用 D.社会公共支出C.工时损失费用 13.对于等效用曲线特征的描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A.曲线离开原点越远,效用水平越低 B.等效用曲线的斜率为正 C.同一个人的两条等效用曲线可以相交 D.等效用曲线凸向原点 14.E>1是表示劳动力供给弹性如何?( ) S A.供给无弹性 B.供给有无限弹性 D. 供给富有弹性 C.供给缺乏弹性15.长期劳动力需求调整与短期相比幅度更大,是因为下列哪个效应也开始起作用?( ) A.规模效应 B.收入效应 D.外在化效应 C.替代效应 16.下列哪个选项属于个人接受教育时的机会成本?( ) A.学费 B.由于上学而放弃的收入 D.书籍费C.超出不上学时的部分生活费用 17.下列哪个选项的劳动力具有较高的流动性?( ) A.劳动力本身所具有的技巧能被许多企业利用 B.铁路机车司机 C.石油工人 D.整个社会对劳动力需求下降的一些行业 18.下列哪个选项属于延期支付?( ) A.小时工资 B.养老金 D.免费午餐住房C. 19.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造成劳动力市场歧视的因素?( ) ...A.种族 B.性别 D.民族传统劳动技能 C.20.下列哪个选项属于垄断力量造成的市场歧视?( ) A.男雇员不愿意在妇女领导下工作 B.企业以5分钟打字测试为依据,拒绝得分低于55分的所有申请者 C.雇主由于既定偏好,不愿意雇佣女性 D.二元劳动力市场

劳动经济学试题库及答案

《劳动经济》试题集及其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将你选定的答案编号英文大写字母填入括号内) 1、马克思的劳动力商品理论认为: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在于()。 A、劳动者具有人身自由 B、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料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劳动生产率的变化 2、在远古时期,在()著作中,热情讴歌了人类的劳动,认为只有劳动才能得到财富、荣誉、家庭和朋友。 A、赫西奥德的《劳动与时日》 B、色诺芬的《经济论》 C、色诺芬的《雅典的收入》 D、柏拉图的《理想国》 3、产业革命后,提出“劳动则为财富之父和能动的要素”观点的经济学家是()。 A、配第 B、斯密 C、李嘉图 D、萨伊 4、()标志着劳动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独立发展阶段。 A、索罗门·布拉姆的《劳动经济学》著作出版 B、20世纪30年代的“凯恩斯革命” C、20世纪40年代,芝加哥学派进行的“劳动经济学革命” D、我国朱九通教授所著的《劳动经济学概论》出版 5、劳动经济学的研究起点是()。 A、劳动力市场理论 B、工资理论 C、人的劳动和人力资源 D、个人职业生涯与职业选择 6、在知识经济时代,就业最重要的一个条件是() A、健康的身体 B、忠实于雇主 C、身怀一技之长 D、具有知识和不断创新的能力 7、按照行为科学家的研究,人的行为链条为()。 A、动机→需要→行为→目标 B、需要→行为→动机→目标

C、目标→需要→动机→行为 D、需要→动机→行为→目标 8、美国行为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按由低到高的顺序分为()。 A、安全、生理、尊重、社交、自我实现 B、生理、安全、尊重、自我实现、社交 C、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 D、生理、尊重、安全、社交、自我实现 9、在人力资源所包括的几个素质中,()是基础。 A、科学文化素质 B、思想道德素质 C、身体素质 D、技能能力素质 10、狭义的人力资源开发是指()。 A、人力资源的生理开发 B、人力资源的心理开发 C、人力资源的伦理开发 D、人力资源的智力和技能开发 11、在影响劳动力供给的诸多因素中,最为主要的因素是()。 A、市场工资率 B、非劳动收入 C、家庭性因素 D、个人偏好 12、现代劳动经济学认为,在工时固定的情况下,要实现最大的劳动供给量,最好的办法是()。 A、实行奖励工资 B、实行计时工资 C、实行固定工资 D、进行道德刺激 13、劳动力供给等于()。 A、劳动力数量×劳动力的时间 B、劳动力数量×劳动力的效率 C、劳动力数量×劳动力的时间×劳动力的效率 D、劳动力数量+劳动力的时间+劳动力的效率 14、影响劳动力供给的非经济因素有()。 A、市场工资率的高低 B、非劳动收入的多少 C、家庭因素的强弱 D、个人偏好 15、影响劳动力市场最根本、最主要的要素是()。 A、市场性要素 B、组织性要素 C、社会性要素 D、工会、政府 16、劳动力市场的歧视主要可分为()两类。

华师2016网络教育远程学习方法作业及答案(100分)

计算机软件一般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不属于系统软件的是()。 A.操作系统 B.数据库管理系统 C.客户管理系统 D.语言处理程序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5 此题得分:5.0 2.第6题 网络学生对学习全过程进行自主管理的意识是()。 A.自励意识 B.自动意识 C.自治意识 D.自觉意识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5 此题得分:5.0 3.第7题 保持微型计算机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输入输出设备是()。 A.键盘与鼠标 B.显示器与打印机 C.键盘和显示器 D.鼠标和扫描仪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5 此题得分:5.0 4.第12题 人们在网络中可以完全不受时间、地域和资格等的限制而自由地学习,这体现了网络学习的()。

B.虚拟性 C.交互性 D.自主性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5 此题得分:5.0 5.第14题 网络学生从外界获取评价并将此评价内化为良性刺激的意识是()。 A.自评意识 B.自控意识 C.自励意识 D.自动意识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5 此题得分:5.0 6.第15题 进行网络学习,最理想的学习风格是()。 A.抵抗型 B.顺从型 C.行为型 D.转化型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5 此题得分:5.0 7.第16题 断电后,会使存储的数据丢失的存储器是()。 A.RAM B.硬盘 C.ROM D.软件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5 此题得分:5.0 8.第19题 网络学生要确立的正确学习观念是()。 A.自律 B.他律 C.顺从 D.抵抗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5 此题得分:5.0 9.第3题 关于统考的说法,错误的有( ) A.从2005年开始,推行学生个人通过网络报名与缴费 B.提供网络报名缴费的网站是https://www.360docs.net/doc/c07120479.html,,缴费通过中国银联网上支付平台进行。 C.统考合格教育部发放合格证书。 D.统考成绩一般于考试结束50天后,在https://www.360docs.net/doc/c07120479.html,、网络学院及各学习中心查询。 您的答案:A,C,D 题目分数:5 此题得分:5.0 10.第8题 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为https://www.360docs.net/doc/c07120479.html,平台开发了如下哪些手机客户端.( ) A.iPhone手机客户端 B.Symbian手机客户端 C.Android手机客户端 D.WindowsPhone手机客户端 您的答案:A,C,D 题目分数:5 此题得分:5.0 11.第17题

劳动经济学知识点汇总

1、如何理解劳动力需求的含义? 所谓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的数量。有三个问题与劳动力需求的概念密切相关。(一)劳动力需求是派生性需求1、劳动力需求是生产活动的需求2、劳动力需求是对物质产品和服务需求的一种派生需求。(二)边际生产率理论是劳动力需求理论的支持理论之一(三)劳动力需求是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2、何谓劳动力需求弹性? 劳动力需求弹性是一般需求弹性概念的属概念,也具有一般需求弹性的各种性质。劳动力的需求弹性是指劳动力需求量(及供给量)的变化对工资水平变化的影响程度。劳动力供给量大的时候,如工资下降幅度大,说明供给弹性大,如果工资不怎么变化,则说明供给弹性需求小。按绝对值的大小,劳动力需求弹性共有5种状态。(1)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零。(完全无弹性)(2)劳动力需求弹性小于1。(无弹性)(3)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1。(单位弹性)(4)劳动力需求弹性大于1(弹性较大)(5)劳动力需求弹性无穷大。(完全无弹性) 3、工资率和产品需求的变化如何对劳动力需求产生影响? 工资的变化包括上升和下降两个方面,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工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工资的上升。工资上升对劳动力需求产生的影响可以分解为两个影响效应。一个是与资本的相对价格比上升而产生节约劳动力的替代效应;另一个是因工资上升造成生产成本上升,引起产品价格上涨,导致产品需求下降,最终形成劳动力需求减少的规模效应。 8、影响社会劳动力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包括微观因素和宏观因素两方面。其中微观因素包括:(1)企业生产规模、(2)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3)企业利润量、(4)工资变化、(5)其他要素价格、(6)预期等。宏观因素包括:(1)社会生产规模大小、(2)国家经济体制、(3)产业结构状况、(4)科学技术进步、(5)对外开放程度、(6)相应的市场环境、(7)政府政策等。 9、分析技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技术进步在各种各样的经济变量中对劳动力需求量如何发挥影响,取决于:(1)在生产等量产品时劳动与资本可以获得何种程度的节约;(2)通过下调产品价格,以及企业利润、劳动者收入的变化,能在多大程度上增加产品需求。技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表现在:一是使企业能以较少的劳动投入生产既定的产品产量,减少劳动力需求量;二是使生产成本降低,产品价格下降,产品销量上升,产出规模扩大,从而使劳动力需求量增加。 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映程度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

华师网络学院作业答案-数据结构判断题

消除递归不一定需要使用栈。 答案:正确 在开散列表中不会出现堆积现象。 答案:正确 在链栈上进行进栈操作时,不需判断栈满。 答案:正确 算法的正确性,一般不进行形式化的证明,而是用测试来验证。 答案:正确 顺序表不需存放指针,链表要存放指针,故链表的存储空间要求总是比顺序表大。 答案:错误 如果n个顶点的无向图有n条边,则图中肯定有回路。 答案:正确 图G的生成树T是G的子图。 答案:正确 数组的基本运算有读、写、插入、删除等。 答案:错误 不管树的深度和形态如何,也不可能构造出一棵有100个结点的哈夫曼树。 答案:正确 如果根结点的左子树和右子树高度差不超过1,则该二叉树是平衡二叉树。 答案:错误 排序的目的是为了方便以后的查找。 答案:正确 以中序方式遍历一个堆,则得到一个有序序列。 答案:正确 二叉树中可能所有结点的度都小于2。 答案:正确 顺序表可以按序号随机存取。 答案:正确 在二叉排序树中,即使删除一个结点后马上再插入该结点,该二叉排序树的形态也可能不同。答案:正确 队列在使用中必须设置两个指针,分别指向真正的队头和队尾的位置。 答案:错误 数据的逻辑结构和运算集组成问题的数学模型,与计算机无关。

对称矩阵压缩存储后仍然可以随机存取。 答案:正确 有向图中顶点i的出度等于邻接矩阵中第i行中1的个数;入度等于第i列中1的个数。 答案:错误 树和森林都可转化为二叉树,故对给定的二叉树,不能区分是由树还是森林转换来的。 答案:错误 循环队列中入队和出队的节点位置可出现在数组的任一端,已不满足“一端进另一端出”的要求,故实际上已不是队列了。 答案:错误 顺序查找法不仅可用于顺序表上的查找,也可用于链表上的查找。 答案:正确 有向图中边数等于邻接矩阵中1的个数;也等于邻接表中的边表结点数。 答案:正确 直接插入排序是稳定的,而Shell排序就是调用若干趟直接插入排序,故也是稳定的。 答案:错误 基数排序不需进行关键字间的比较,故执行时间比基于比较的排序方法要快。 答案:错误 由二叉树的先根和后根序列可以唯一确定该二叉树。 答案:错误 不论数据如何组织,分别在10000个结点和10个结点的查找表中进行查找,前者的平均查找长度肯定比后者大。 答案:错误 在线索二叉树上,求结点的(遍历)前趋和后继时可利用线索得到,即不必进行遍历了。 答案:错误 单链表中取第i个元素的时间与i成正比。 答案:正确 广义表不仅是线性表的推广,也是树的推广。 答案:正确 拓扑排序可以分析某工程能否顺利进行。 答案:正确 哈夫曼树中不存在度为1的结点。 答案:正确 在数据结构中,算法的空间耗费包括代码和数据两部分。

劳动经济学试卷和答案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劳动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A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2006级(普本)《劳动经济学》 期末考试试题(A卷) 学号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15分) 1、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对象是(D ) A 工资与社会保障 B 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 C 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宏观调控 D 劳动力资源的开发与优化配置 2、工资水平上升了30%,企业的雇工数量下降了10%,证明该企业的劳动力需求弹性状况(A ) A 劳动力需求弹性小,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陡峭 B 劳动力需求弹性大,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平缓 C 劳动力需求弹性小,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平缓 D 劳动力需求弹性大,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陡峭 3、劳动力市场需求曲线不移动,高等教育供给规模变大,其他影响供给的因素不变,则劳动力供给曲线向移动,均衡工资率。( A ) A 左,上升 B 右,上升 C 左,下降 D 右,下降

4、假设劳动力供给曲线不变,在经济繁荣的时候劳动力市场形成新的均衡,下列对新的均衡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 ) A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B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C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D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5、假设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在居民家庭生产率下降的时候劳动力市场形成新的均衡,下列对新的均衡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D ) A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B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C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D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6、按照劳动经济学的观点,假设其他因素不变,个人非劳动收入增加对劳动力参与率的影响是( A ) A 使劳动力参与率降低 B使劳动力参与率上升 C 劳动力参与率不变 D 与工资水平上升对劳动力参与率的影响方向相同 7、下列关于劳动负效用补偿性工资差别的描述正确的是(A ) A 为补偿由于某些职位劳动环境恶劣而给劳动者带来的精神损失、健康损失 B 为补偿人力资本投资产生的负效用

华师网络学院作业答案-数据结构(100分)

1.第1题 多维数组之所以有行优先顺序和列优先顺序两种存储方式是因为( )。 A.数组的元素处在行和列两个关系中 B.数组的元素必须从左到右顺序排列 C.数组的元素之间存在次序关系 D.数组是多维结构,内存是一维结构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2.第2题 3个结点可构成( )个不同形态的二叉树。 A.2 B.3 C.4 D.5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3.第3题 下列排序算法中,当初始数据有序时,花费时间反而最多的是( )。 A.起泡排序 B.希尔排序 C.堆排序 D.快速排序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4.第4题 要将现实生活中的数据转化为计算机所能表示的形式,其转化过程依次为( )。 A.逻辑结构、存储结构、机外表示 B.存储结构、逻辑结构、机外表示

C.机外表示、逻辑结构、存储结构 D.机外表示、存储结构、逻辑结构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5.第5题 下列有关线性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元素之间是线性关系 B.线性表中至少有一个元素 C.任一元素有且仅有一个直接前趋 D.任一元素有且仅有一个直接后继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6.第6题 若要在单链表中的结点*p之后插入一个结点*s,则应执行的语句是( )。 A.s-> next=p-> next; p-> next=s; B.p-> next=s; s-> next=p-> next; C.p-> next=s-> next; s-> next=p; D.s-> next=p; p-> next=s-> next;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7.第7题 栈和队列都是( )。 A.限制存取位置的线性结构 B.顺序存储的线性结构 C.链式存储的线性结构 D.限制存取位置的非线性结构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劳动经济学复习重点资料整理

劳动经济学复习整理 1劳动力市场:这种市场上买方是雇主,卖方则是劳动者,劳动力交易并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场所。 2劳动参与率:劳动力参与率的计算一般是以加入劳动力的人数占劳动力年龄人口的百分比进行的。是测量的是一个国家从事经济活动的工作年龄人口的规模。【即经济活动人口】 公式:劳动力年龄人口参与率:劳动力÷劳动力年龄人口 x 100%[16岁以上,有劳动能力,要求参加或参加工作的人] 作用意义:确定一个国家人力资源规模和构成因素以及预测未来劳动力供给,了解不同类别群体行为,可以制定就业政策,制定社会保障制度和财务计划也有意义。 3 就业率:就业者人数÷劳动年龄人口数×100% 失业率:失业者人数÷劳动力人口数×100% 4经济活动人口:

指在16周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参加或者要求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包括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也就是说是劳动力。 5工资率与工资性报酬关系,总报酬与收入关系: 工资率【单位时间工资】×工作时间【数量】=工资性报酬 +员工福利【实物和延期福利】=总薪酬+非劳动收入【利息红利政府转移支付】=收入 6为什么劳动力需求是派生需求: 第一,生产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具有不同的性质,在产品市场上,需求来自于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需求是直接需求,即满足效用。 第二,在生产要素市场上,需求来自于生产者,满足利润需求,所以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即劳动力需求是从消费者对产品的直接 需求中派生的,因此被称为派生需求或引致需求。 7企业在对劳动力需求做决策时的原则: 实现利润最大化:短期内,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不变,企业是产品和要素市场上的利润最大化追求者,所以使用劳动力要素的原则就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即增加一个单位劳动的使用带来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用公式表示为:VMP=MP.P VMP=W 又MP.P=W

华师网络学院作业答案-计算机组成原理选择题

以下给出的浮点数,数()是规格化浮点数。 A.. B.. C.. D.. 答案:B 程序计数器属于()部分。 A.控制器 B.运算器 C.存储器 D.I/O接口 答案:A 存储周期是指( )。 A.存储器的读出时间 B.存储器的写入时间 C.存储器进行连续读或写操作所允许的最短时间间隔 D.存储器进行连续写操作所允许的最短时间间隔 答案:C 相对寻址方式中,操作数的有效地址等于()。 A.基值寄存器内容加上形式地址 B.堆栈指示器内容加上形式地址 C.变址寄存器内容加上形式地址 D.程序计数器内容加上形式地址 答案:D 下列不同进位计数制的数中,最大的数是() A.. B.. C.. D.. 答案:D 下列是用补码表示的机器数,真值最大的是() A.001011 B.101100 C.110100 D.110101 答案:A 某计算机中控制存储器的容量是512×32位,微程序可在整个控制存储器中实现转移,则微地址寄存器所需的最小位数是()。

A. 5 B.8 C.9 D.10 答案:C 在计数器定时查询方式下,若每次计数都从0开始,则()。 A.设备号小的优先级高 B.设备号大的优先级高 C.每个设备使用总线的机会相等 D.以上都不对 答案:A 一地址指令中为了完成两个数的算术运算,除地址码指明的一个操作数外,另一个操作数常需采用( )指定。 A.堆栈寻址方式 B.立即寻址方式 C.隐含寻址方式 D.间接寻址方式 答案:C 若x 补=0.1101010,则x 原 =()。 A.1.0010101 B.1.0010110 C.0.0010110 D.0.1101010 答案:D 以下四种类型的二地址指令中,执行时间最短的是()。 A. RR型 B.RS型 C.SS型 D.SR型 答案:A 下列因素下,与Cache的命中率无关的是()。 A.主存的存取时间 B.块的大小 C.Cache的组织方式 D.Cache的容量 答案:A 总线接口的功能不包括()。 A.匹配外设与主机的速度差异 B.实现数据格式的转换 C.交换主机与外设的状态信息 D.完成算术及逻辑运算 答案:D 中央处理器是指()。

华师网络学院作业答案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题

若某计算机的主频为800MHz,每个CPU周期平均包含4个主频周期,每个指令周期平均有3个CPU周期,问: (1)该机平均指令的执行速度为多少MIPS(百万条指令每秒)? (2)若主频提高到1000MHz,每个CPU周期平均包含2个主频周期,采用流水线方式,每个指令周期平均为个CPU周期,则平均指令的执行速度又是多少MIPS? 答案: 解:(1)因为机器主频为f=800MHz,所以主频周期T=1/(800×106) =(μs), 每个CPU周期平均包含4个主频周期,所以CPU周期T CPU=4 T=4×(μs)=(μs) 指令周期T 指令 =3 T CPU=3×=(μs) 则指令的执行速度V1=1/ T指令=1/ (μs) =(MIPS) (或800÷(4×3)= (MIPS) ) (2)1000÷(2×)= (MIPS) 设机器字长为8位(运算时为9位),已知二进制数X=-101101,Y=100110, 试用双符号位补码求X+Y和X-Y的值,要求写出计算机中的运算步骤,并指 出是否有溢出。 答案: [X] 补=1 [Y] 补 =000100110 [-Y] 补 =0

[X] 补 1 + [Y] 补 000100110 1 (无溢出) [X] 补 =1 + [-Y] 补 =0 1 所以 [X+Y] 补 =1 X+Y=-000111 [X-Y] 补 =1 X-Y=-1010011 一个32位的微处理器,它有16位外部数据总线,总线的时钟频率是40MHz,假定一个总线事务的最短周期是4个时钟周期,问这个处理器的最大数据传输率是多少?如果将数据总线的宽度扩展为32位,那么处理器的最大数据传输率提高到多少?这种措施与加倍外部总线时钟频率的措施相比,哪种更好? 一种单地址指令格式如下所示,其中I为间接特征,X为寻址模式,D为形式地址。I,X,D组成该指令的操作数有效地址E。设R1为变址寄存器,R2为基址寄存器,PC为程序计数器,请写出下表中各种寻址方式名称。 OP I X D 寻址方式 名称 I X有效地址E 立即寻址 0 00 E=D 相对寻址 0 01 E=(PC)+D 变址寻址 0 10 E=(R)+D 寄存寻址 0 11 E=(R)+D,D=0直接寻址 1 00 E=(D) 相对间接寻址 1 01 E=((PC)+D)变址间接式 1 10 E=((R)+D) 寄存器间接寻址 1 11 E=((R)+D),D=0 (1)立即寻址 (2)相对寻址 (3)变址寻址 (4)寄存寻址 (5)直接寻址 (6)寄存器间接寻址

劳动经济学总结(加强版)

xc1、单选(50题)50分想知识点(结论和概念) 2、论述题(1题)20分直截了当回答问题1、2、 3、 4、5…… 3、案例题(1题)30分看清题干,就事论事,不用讲理论 绪论 1、劳动经济学研究什么——稀缺的劳动力市场资源配置问题 劳动经济学是以研究如何实现劳动(或者说劳动力)这一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为主要内容的。(分析和研究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研究对象:市场和政府 2、劳动经济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发展,标志是什么——布卢姆《劳动经济学》(第一本劳动经济学教科书) 3、实证、规范分析法 实证多:讲事实,无建议;规范少:有价值判断 第一章 1、失业率如何计算,什么是失业率,具体场景下的失业率如何计算 失业率是失业人员在劳动力人口(失业人口+就业人口)中所占的比率。 就业率是就业人口与潜在劳动力人口之间的比率。 就业率+失业率≠1

2、劳动参与率概念,为什么要有劳动参与率(其作用) 劳动参与率可以表示为(实际)劳动力人口在潜在劳动力人口之中的比率。 实际劳动力人口= 就业人口+ 在积极找工作的失业人口 潜在劳动力人口= 劳动年龄人口- 因智力或身体原因丧失劳动能力的人- 服刑人员。实际计算中,使用劳动年龄人口替代潜在劳动力人口。 劳动参与率>总人口参与率。 劳动参与率与总人口参与率差距大: 若劳动力储备导致总人口劳动参与率低——好; 若老龄化导致总人口劳动参与率低——危险。

3、总薪酬概念——总薪酬是含税的(图) 4、劳动力需求曲线、劳动力供给曲线——就业量、市场出清工资率在两曲线左右移动下的 变化(如劳动力需求曲线左移,此时就业量减少) 需求曲线右移(需求量增加),均衡工资率增加,就业量增加; 需求曲线左移(需求量减少),均衡工资率减少,就业量减少; 供给曲线右移(供给量增加),均衡工资率减少,就业量增加; 供给曲线左移(供给量减少),均衡工资率增加,就业量减少。

华师网络学院作业答案-数据结构填空题

在无头结点的双链表中,指针P所指结点是第一个结点的条件是____。 答案: p-> prior==NULL 某无向图有28条边,则其顶点数最少为____。 答案: 8 在顺序表中做插入操作时首先检查____。 答案: 上溢或表满 查找表的逻辑结构是____。 答案: 集合 运算定义在逻辑结构上,算法定义在____结构上;运算指出“做什么”,算法指出____。 答案: 储存;怎么做 深度为k的二叉树,叶子数至多为____,叶子数至少为____。 答案: 2k-1、1 数组A[1..8][1..10]中,每个元素占3个单元,从首地址SA开始存放,若该数组按列存放,则元素A[8][5]的地址是____ 答案: SA+117 在150个结点的有序表中二分法查找,不论成功与否,键值比较次数最多为____。 答案: 8 下面程序段的时间复杂性为____。 for(i=0;i< n;i++) for(j=0;j< 10;j++) A[i][j]=0; 答案: O(n) 带头结点的单链表L为空的判定条件是____。 答案: L-> next==NULL n(≥1)个顶点的强连通图至少____条边,最多____条边。 答案: n、n(n-1) 排序算法的稳定性是指____。 答案: 对相同关键字排序前后相对位置不变 对400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度为1的结点数为____。 答案: 0 算法满足的五个重要特性是:____、____、____、输入、输出;其中区别于程序的地方是____。 答案: 有穷性、确定性、可行性;有穷性。

散列表中要解决的两个主要问题是:____、____。 答案: 散列函数的构造、冲突的处理 设循环链队列的长度为n,若只设尾指针,则出队和入队的时间复杂度分别是____和____。 答案: O(1)、O(1) 头指针为F、尾指针为R、带头结点的链队列为空的条件是____。 答案: R==F 在带头结点的单链表L中,若要删除第一个结点,则需执行下列三条语句: ____;L-> next=p-> next;delete p; 答案: p=L-> next 在邻接矩阵和邻接表上对图进行BFS或DFS遍历时,时间复杂性分别为____、____。 答案: O(n2)、O(n+e) 图的DFS遍历类似树的____遍历,是其推广。 答案: 先根 树的三种主要的遍历方法是:____、____和层次遍历。 答案: 先根、后根 n个结点的二叉链表中,指针总数为____个,其中____个指针为空。 答案: 2n、n+1 对长度为100的顺序表,在等概率情况下,查找成功时的平均查找长度为____,在查找不成功时的平均查找长度为____。 答案: 50/2、100(或101) 从n个结点的二叉排序树中查找一个元素,平均时间复杂性大致为____。 n) 答案: O(log 2 对广义表L=((a,b),c,d)进行操作head(tail(L))的结果是:____。 答案: c 非空单循环链表L中结点*p是尾结点的条件是____。 答案: p-> next==L 对n个顶点和e条边的无向图,采用邻接矩阵和邻接表表示时,求任一顶点度数的时间复杂性分别为____和____。 答案: O(n)、O(e/n)

劳动经济学_名词解释汇总

1、劳动力、劳动时间、劳动强度的结合形成劳动量。 2、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这说明:A劳动力是人所特有的能力,B劳动力是存在于活的人体中的能力,C劳动力是人在劳动仲所用的能力。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人在产生使用价值的活动中所运用的能力。D劳动力是人在劳动中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3、劳动是指人类使用生产资料创造自身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活动。 4、人口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和一定区域的人的总和。 5、劳动适龄人口是指人口中处于劳动年龄的那一部分人口。 6、劳动力资源是指能够从事各类工作的劳动力人口,它是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和其平均素质的乘积。 7、所谓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的数量。 8、劳动力资源不等于劳动适龄人口,后者的划分标准只有一条,是劳动年龄的上下限。凡处于劳动年龄上下限之间的人口均属于劳动适龄人口,而劳动资源除了劳动年龄这一标准之外。还有是否具有劳动能力这条标准。9、劳动力资源也不同于社会劳动力,社会劳动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实际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11、劳动力需求有企业需求、行业需求和市场需求。 10、劳动力需求不能等同于劳动力需要。需要是指一种不需要以货币支付能力作为后盾的主管愿望。需求是指购买者在现行价格水平条件下有能力并愿意的购买量。 12、劳动力短期需求是指在资本存量不变,唯一可变的因素是劳动投入量时,即在资本投入量不会变化、技术条件也不变的条件下对劳动力的需求。劳动力长期需求则是指在企业的一切生产要素,不论是资本、技术,还是劳动力要素都是可变的,即任何条件都可能变化时劳动力的需求。短期与长期都是功能方面的定义,而不是说明这个时期在时间方面的长短。 13、劳动力需求曲线:是用几何图形的形式表述劳动力需求的概念,劳动力需求曲线是一条从左上向右下倾斜的曲线,它充分说明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需求量与工资率之间的反向联系。14、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当把可变的劳动投入增加到不变的其他生产要素上时,最初劳动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当其增加超过一定量时,增加的产量开始递减。其发生作用的前提是技术水平不变。15、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以及由它决定的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是研究短期劳动力需求决定原理的出发点。 16、在同一条等产量曲线上,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可以相互替代而产量不变,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相互替代的比率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以MRTS表示。 17、劳动力供给,从本质上说,是指劳动力的供给主体在一定的劳动条件下自愿对存在于主体之中的劳动力使用权的出让;从量的角度说,是指一个经济体在某一段时期中,可以获得的劳动者愿意提供的劳动能力的总和。18、劳动力参与率是研究劳动就业状态的重要统计指标,反映一定范围内的人口参与市场性劳动的程度。其高低受社会学性质的因素影响,即结婚、育儿、家庭形态、家务劳动的负担、健康程度、就业观念等;另一个是经济学性质的因素,即工资与资产的状况、税制和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各种雇用习惯等。 19、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映程度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供给弹性。20、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由工资率变动所引进的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21、劳动力供给的变动是指在工资率不变的情况下,由其他因素的变化所引起的劳动力供给的变动。22、效用理论:所谓效用是指商品或劳务存在于消费者心目中的满足欲望或需要的能力,它表示商品或劳务同消费者的愉快或痛苦之间的关系。换句话说,效用就是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劳务时的满足程度。 23、A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定数量的商品或劳务所得到的效用总量或满足总和。B边际效用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增加效用量或增加的满足,也就是每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总效用的增量。 2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指的是,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某一商品时,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该商品的边际效用或总效用增量趋于递减。25、基数效用论认为,消费者行为是要通过购买时的选择,在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的条件下,用既定的货币收入购买到最大效用。 26、序数效用论认为,消费者无从知道效用的数值,而只能说出自己的偏好次序。序数效用论对消费者偏好的性质作了三点假设:①消费者对两种消费品的任意两个组合A和B,能够明确地表达出自己的偏好。②消费者的偏好有明确的意向性。③消费者对品种相同而数量不同的消费品组合,永远偏好数量多的组合。 27、可以带来一定水平的余暇时间与收入的组合点连接起来形成的曲线称为余暇——收入无差异曲线(等效用曲线)。无差异曲线有以下特征:①在同一平面上存在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同一条曲线上表示所有点之间的效用相同,不同的无差异曲线效用不同。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表示的效用越高。②在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相交。③是一条斜率为负值,凸向原点的曲线。④主体的偏好不同,曲线形状不同,即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劳动收入替代余暇的比率。 28、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即与无差异曲线上任何一点相切的直线的斜率,也是无差异曲线在该点的边际替代率。为了保持效用不变,增加一种物品的消费,就要减少另一种物品的消费,边际替代率恒为负数。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就在于此。边际替代率通常取其绝对值。越是相对稀缺的物品,其替代能力越大。边际替代率的绝对值递减,是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的根本原因。29、收入约束线:收入约束线是个人在时间和劳动能力状况约束下,所能消费余暇和获得收入的最大组合线。他的形状决定于个人可支配的时间及劳动能力状况,即决定于个人可支配资源的状况。31、纯收入效应:是从一条无差异曲线移向更高效用的无差异曲线所引起的。一般情况下,纯收入效应使余暇增加,劳动时间减少。 30、主体均衡:约束条件下的最大效用。所谓主体均衡,就是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余暇与收入的组合能使主体获得最大效用的状态。主体均衡的条件是工资率等于边际替代率。 32、替代效应:在个人实现相同效用水平的情况下,劳动供给的决策主体改变其时间分配结构,必定由于工资率的变化所引起。相对价格提高的商品必然引起较小的需求,价格提高的商品必然增加其供给,这就是替代效应。33、道格拉斯-有泽法则:①丈夫的收入越高,妻子的劳动力参与率越低。②本人能够得到的市场工资率越高,妻子的劳动力参与率越高。 34、所谓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实际上是将一个市场中的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相加。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之所以不同于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主要原因是总体上工资率变化的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35、均衡:它所描述的是一个系统的特殊状态,即运动的物体在受到方向各异,但作用相互抵消,合力等于零的外力作用时,受力的物体所处的相对静止的状态,即为均衡。 36、劳动经济学最初研究的均衡是劳动力市场均衡,包含两方面含义:①对立的力量即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在量上处于均等状态,即变量均等。②决定供求的任何一种力量这时不具有改变现状的动机或能力,即行为最优。37、按照均衡市场的覆盖范围,古典均衡分析分为:①局部均衡分析,代表人物马歇尔②和一般均衡分析,代表是瑞士洛桑学派的L.瓦尔拉。根据对均衡的时间特性的不同规定分静态和动态均衡分析。现代经济学中凯恩斯提出失业均衡。 38、一般均衡分析:一般均衡分析是经济学中用来考察市场上所有市场、所有商品的价格和供求关系变化的一种分析方法。39、静态均衡分析:静态均衡分析抽象掉时间因素,设定变量的调整能够在可以忽略的瞬时内完成,其调整时间设为零。 40、在劳动力市场,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相互作用,当供给等于需求时,即实现了劳动力市场的均衡。41、在劳动力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时,劳动力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此时的工资率称为均衡工资率。42、非均衡概念。非均衡理论认为,在现实中,价格并非像传统理论那样可以随时根据供求关系迅速调整,有时是因为制度的原因被固定或受到限制,有时由于信息不完全而得不到及时的调整。因此市场运行的结果是非均衡的,变量之间是不均等的,理想的供给不等于有效的需求,理想的需求也不总等于有效的供给。 43、瓦尔拉需求,是指以效用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行为人在市场供求可以相等的状态下,根据市场价格形成的需求。有效需求是指经济行为人在其预算可能的条件下,考虑了市场价格和他在本市场以及其他市场上所遇到的数量限制后,为使其效用函数最大化而形成的需求。两者最大区别在瓦尔拉需求是经济行为人在没有数量限制情况下形成的需求,而有效需求则是经济行为人在受价格和数量双重限制情况下形成的需求。 44、劳动力市场的非均衡:需求与供给数量虽不相等,但市场上已没有改变这种不相等格局的力量,市场价格也因此而稳定下来。这种不稳定状态实际上也是一种均衡状态,但与传统均衡理论的解释不同,所以被称之为“非均衡”,或“非瓦拉尔均衡”。 45、自愿失业是由于实际工资率太高而引起的劳动力供给大于劳动力需求而造成的劳动者失业的现象。非自愿失业:是一种市场非均衡的现象,他不是由实际工资太高而引起的,而是因为产品需求下降时厂商销售发生困难,对劳动力供给造成数量限制的情形发生的失业。 46、劳动力短缺累积效应是指劳动力短缺时劳动力市场成为卖方市场,助长懒惰、工作不负责任、服务态度不好等弊端,于是进一步感到劳动力短缺。劳动力短缺溢散效应是指某一工厂的劳动力短缺引起减产,使以这个工厂的产品为原材料的工厂发生原材料短缺,由此引起一系列短缺。47、U-V分析:U-V分析是从失业(unemployment)与职业空位(vacancies),也就是劳动力过剩和劳动力短缺的关系出发,研究劳动力市场资源分配功能效率问题的分析方法。U与V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的负相关关系及可替代关系。 48、内部劳动力市场概念是由多尔瑞哥、彼得和麦克尔提出来的,由两部分组成:A组织结构。B组织原理,组织形成的最本质的原理是其成员属于组织。 50、雇用调整:雇用活动实际上是以企业组织为前提并将其机能当做媒介来开展的。雇用活动意味着以它对企业内各个部门和环节施加影响来体现其自身和组织的调整。因此,一般可以说企业的雇用活动就是雇用调整。雇用调整在本质上是企业为了在利润最大化目标前提下,适应产品的市场需求变化进行的。调整系数与调整速度是倒数关系。因为劳动时间的调整比雇用人数的调整成本小一些,所以在进行雇用调整时企业把劳动时间的调整作业首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