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竞赛讲座四边形

八年级数学竞赛讲座四边形
八年级数学竞赛讲座四边形

八年级数学竞赛讲座四边形(2)

一、知识要点:

1、梯形的定义、判定;

2、等腰梯形的定义、性质、判定;

3、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定理;

二、例题:

1、用长为1,4,4,5的线段为边作梯形,求其中面积最小的那个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度之和;

2、已知: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B∥DC,且AB>CD,两对角线AC、BD相互垂直,若BC=2

13,AB+CD=34,求AB,CD的长;

3、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BAC=90°,AB=AC,BD=BC,AC 与BD相交于点E,求∠DCE的度数;

4、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E、F分别

是BC、AD的中点,BA、CD的延长线分别与EF的延长线交于点M、N 求证:∠AMF=∠CNE

5、已知:如图,梯形ABCD中,AD∥BC,E、F分别是

1(BC-AD),

两底AD、BC的中点,且EF=

2

求证:∠B+∠C=90°;

6、已知:如图,在△ABC中,∠ACB=90°,D为BC的中点,

G 为AD 的中点,CG 的延长线交AB 于点E ,EF ∥AC 交AD 于 点F ,求证:BE=2CF ;

7、已知:如图,M 是AB 的中点,C 是AB 上任意一点,N 、P 分别是DC 、DB 的中点,Q 是MN 的中点,PQ 的延长线交AC 于点E ,

求证:E 是AC 的中点;

8、如图:四边形ABCD 中,∠BAD=∠BCD ,∠ABC ≠∠ADC ,

∠ABC ,∠BCD ,∠CDA ,∠DAB 的平分线两两相交于E 、F 、G 、H , 求证:四边形EFGH 为等腰梯形;

9、已知:梯形ABCD 中,AD ∥BC ,AD <BC ,E 为AB 的中点,DE ⊥CE ,求证:AD+BC=DC ;

10、已知,如图,梯形ABCD 中,AD ∥BC ,E 为CD 中点, EF ⊥AB 于F ,

求证:AB EF S ABCD ?=梯形

11、在直角梯形ABCD 中,AB ⊥AD ,CD ⊥AD ,将BC 按逆时针方向绕点B 旋转90°,得到线段BE ,连接AE 、CE ,(如图(1))。

①若AB=2厘米,DC=3厘米,求证:1=?ABE S 平方厘米;

②在图(1)中,将线段DC 向上平行移动(其他条件不变),梯形ABCD 和△ABE 的形状就会变化,如图(2)所示,如果DC 一直移动到AB 的 A D

F

上方,得到图(3),请你在上图的基础上将图(3)画完整( 不需画出表示BC 旋转方向的虚线)

12、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 中,∠B=∠C=90°,AB=BC ,M 为BC 上的一点,且∠DMC=45°,求证:AD=AM 13、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AD=BC ,BD=DC ,AC ⊥BD 于M ,

求证:)(21

DC AB CM += 14、在梯形ABCD 中,AB ∥CD ,记21,,S S S S S S DOC AOB BCD ===???, 试判断21S S +与S 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15、如图,在△ABC 中,BE 平分∠ABC ,CD 平分∠ACB ,P 是DE 的中点,

过P 向AB 、BC 、CA 作垂线,垂足分别为B 、M 、Q 、N ,求证:PQ=PM+PN ;

作业题:

1、如图:在△ABC 中,AD 、BE 都是中线,MN 平分BE 且平行于AD ,已知AD 、BE 、MN 将△ABC 分成六部分的面积依次记为a 、b 、c 、d 、e 、f ,当f=18时,求a 、b 、c 、d 、e 的值;

2、在梯形ABCD 中,已知AC=BC ,M 是底边AB 的中点,

L 是DA 延长线上一点直线LM 交BD 于点N ,

求证:∠ACL=∠BCN

3、在梯形ABCD 中,AB ∥CD ,且AB=2CD ,M 、N 分别是对角线AC 、BD 的中点,设梯形ABCD 的周长为1l ,四边形CDMN 的周长为2l ,求1l 与2l 满C

D A B

M

D

EA N D C

M N

足的关系式;

4、在梯形ABCD中,AB∥CD,AB=a,CD=b(a>b),M是DC延长线上一点,如果AM把梯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求CM的长;

5、△ABC中,M是AB的中点,P是AC的中点,D是MB的中点,N是CD的中点,Q是MN的中点,直线PQ交MB于K,求证:KB=KD;

6、直角梯形ABCD中,AB∥CD,E是AD上一点,△BCE是等腰直角三

D C

角形,∠CEB=90°,M是BC的中点,求证:△AD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M

E

七年级数学竞赛讲座:时间、时刻、时钟

时刻、时间与钟表 同学们,你一定知道钟表是用来记时的,爸爸妈妈当你很小时就会教你如何看钟表、报时间,可钟表里有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 什么叫“时间”它有两层意思: 1.表示某一种特定时候。 如:北京时间八点整。每天早上六点起床等等,为了区别别一种含义,我们把表示某一种特定的时候,叫时刻。(也叫点) 2.表示两个不同时刻的间隔。 如:从早上8时到10时,花了2个小时的时间写作业,从杭州到上海火车运行的时间是2小时30分。这叫做时间。 我们可以从单位名称上来区分时刻与时间的差异。 时刻,一般用“时”如:飞机上午8时起航,指飞机离开机场时刻。时间一般用“小时”共飞行了8小时,指飞机从上午8时起飞到下午4时降落,在空中飞行了8个小时。 同学们不仅要会读钟面上显示的时刻,还要学会观察钟面所表示的不同的时刻之间的时间关系。找出规律。 如:长短针位置的判断时刻,确定长,短针互换位置后的时刻,反射到镜面上的钟面的时刻等等。有利于培养自己观察能力。 例1根据前3个钟面的规律,画出第4个钟面的长、短针。 3 分析:前面三个钟表所表示的时刻分别是1时,3时30分,6时,相邻两个钟的时间差都是2小时30分。因此第4个钟也应是在第3个钟6点的基础上增加2小时30分,应显示出的时刻是8点30分

例2按次序观察图中各钟面所表示的时刻,找出各种钟面所表示的时间规律,请在第5只钟面上标出符合规律的时刻 分析:把各钟面表示的时刻依次排列起来 11点30分→12点5分→12点40分→1点15分→()→2点25分 发现它们相邻两钟的间隔时间都是35分钟,因此第5个钟面的时刻应是1点50分。 例3见图:是反射在镜面上的两只钟面的长针和短针的位置,请说出各钟面的时刻? 分析:同学们我们只要用镜子实践一下,就会发现任何物体经过镜面反射,它的位置发生了

分数运算的技巧——小学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辅导讲座

小学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辅导讲座——分数运算的技巧 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一样,按先乘除后加减有顺序进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中的定律和性质,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但是,要提高分数运算的速度和正确率,除了掌握这些常规的运算法则外,我们还应该掌握一些特殊的运算技能和技巧,常用的分数运算技巧和方法,主要有凑整法、裂项法、约分法等。 【例1】计算2002× [分析]本题可以按照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计算,但这样做很显然比较麻烦,可以根据题中数的特点,合理灵活地选择计算方法,把题目中的因数拆成两数和或两数差的形式。 [解]方法—:2002×=2002×(1-) =2002×1-2002× =2002-1 方法二:2002×=(2001+1)× =2001×+1× =2000 点评:在一些分数乘法计算中,可根据数字的特点,合理地把参加运算的数拆成两数和或两数差的形式,在拆数时要注意:一要使参加运算的数变形不变值,二要达到便于简化计算目的。 【例2】计算3×25+37.9×6

[分析]注意观察3和6,它们的和为10,但是,只有当分别与它们相乘的另一个因数相同时,才能运用乘法分配律来进行简算,因此不难想到把37.9分拆成25.4和12.5两部分。当12.5与6.4相乘时,又可以将6.4看成8×0.8,这样计算就简便多了。 [解]3×25+37.9+6 =3+25+(25.4+12.5)×6.4 =3.6×25.4+25.4×6.4+12.5×6.4 =(3.6+6.4)×25.4+12.5×8×0.8 =254+85 =334 点评:有时可以结合题中数字可以凑整的特点,来对数进行合理的分拆。 【例3】× [分析]可以发现181818,818181都是两位数连写三遍得到的六位数,所以分别有约数18与81,同样,218218和182182分别有约数218与182,所以先把各分子、分母写成乘积的形式,把相同因数约分后再计算。 [解]×=× = = 点评:本题所用的方法为约分法,可以把分子分母中相同的因数通过约分来化简运算。同样,如果分子分母含有相同的因式,也可把它直接约去进行化简。 【例4】计算++++……+

初一数学竞赛系列讲座9

初一数学竞赛系列讲座(9) 应用题(一) 一、一、知识要点 1、 1、 应用题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着重培养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解应用题最主要的方法是列方程或方程组。 2、 2、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 (1) (1) 弄清题意和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用字母表示题目中的一个未知数; (2) (2) 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关系; (3) (3) 根据这个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4) (4) 解这个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5) (5) 写出答案(包括单位名称)。 3、行程类问题 行程类问题讨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它们满足如下基本关系式: 速度?时间=路程 4、数字类问题 数字类问题常用十进制来表示数,然后通过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解数字类问题应注意数字间固有的关系,如:连续整数,一般设中间数为x ,则相邻两 数分别为x-1、x+1;连续奇(偶)数,一般设中间数为x ,则相邻两数分别为x-2、x+2。 二、二、例题精讲 例1 从甲地到乙地的公路,只有上坡路和下坡路,没有平路。一辆汽车上坡时每小时行驶 20千米,下坡时每小时行驶35千米,。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需9小时,乙地开往甲地需21 7小时,问:甲、乙两地间的公路有多少千米?从甲地到乙地须行驶多少千米的上坡路?(第五届华杯赛复赛题) 分析 本题用方程来解简单自然。 解 设从甲地到乙地的上坡路为x 千米,下坡路为y 千米,根据题意得方程组 ?????=+=+(2) 2172035(1) 93520y x y x 解这个方程组有很多种方法。例如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等。由于方程组系数比较特殊(第 一个方程中x 的系数201恰好是第二个方程中y 的系数,而y 的系数351 也恰好是第二个方程中x 的系数),也可以采用如下的解法: (1)+(2)得 (x+y)( 201+351)=9+217

九年级数学(上)竞赛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数学(上)竞赛试题 一.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是 A . B .1203x x ==, C .12 10,3 x x == D . 2.顺次连结任意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一定是 A .平行四边形 B .菱形 C .矩形 D .正方形 3. 若一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分别是三角形、三角形、圆,则这个几何 体可能是 A .球 B .圆柱 C .圆锥 D .棱锥 4. 在同一时刻,身高1.6m 的小强,在太阳光线下影长是1.2m ,旗杆的影长是15m , 则旗杆高为 A 、22m B 、20m C 、18m D 、16m 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B .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C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D .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6. 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是6和8,则这三角形斜边上的高是 A .4.8 B .5 C .3 D .10 7. 若点(3,4)是反比例函数221m m y x +-=图像上一点 ,则此函数图像必经过点 A .(3,-4) B .(2,-6) C .(4,-3) D .(2,6) 8. 二次三项式2 43x x -+配方的结果是( ) A .2(2)7x -+ B .2 (2)1x -- C .2(2)7x ++ D . 2(2)1x +- 9.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2,BC=3.若点E 是边CD 的中点,连接AE ,过点B 作BF ⊥AE 交AE 于点F ,则BF 的长为( ) 第9题图 A . 3√10 2 B . 3√105 C .√10 5 D .3√55 10. 函数x k y =的图象经过(1,-1),则函数2-=kx y 的图象是 11.如图,矩形ABCD ,R 是CD 的中点,点M 在BC 边上运动,E 、F 分别是AM 、MR 的中点,则EF 的长随着M 点的运动 A .变短 B .变长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12.如图,点A 在双曲线6 y x = 上,且OA =4,过A 作AC ⊥x 轴,垂足为C ,OA 的垂直平分线交OC 于B ,则△ABC 的周长为 A .47 B .5 C .27 D .22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3.如图,△ABC 中,∠C=090,AD 平分∠BAC ,BC=10,BD=6,则点D 到AB 的距离是 。 14.如图,△OPQ 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P ,则此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 。 2 30x x -=0x =1 3x = 2 2 2 2 -2 -2 -2 -2 O O O O y y y y x x x x A . B . C . D . A B C R D M E F 第11题图

数学竞赛专题讲座七年级第讲计算工具与算法的变迁含答案

第五讲 计算——工具与算法的变迁 研究数学、学习数学总离不开计算,随着时代的变迁,计算工具在不断地改变,从中国古老的算盘、 纸笔运算发展到利用计算器、计算机运算. 初中代数中运算贯穿于始终,运算能力是运算技能与逻辑能力的结合,它体现在对算理算律的理解与使用,综合运算的能力及选择简捷合理的运算路径上,这要求我们要善于观察问题的结构特点,灵活选用算法和技巧,有理数的计算常用的方法与技巧有: 1.巧用运算律; 2.用字母代数; 3.分解相约; 4.裂项相消; 5.利用公式; 6.加强估算等. “当今科学活动可以分成理论、实验和计算三大类,科学计算已经与理论研究、科学实验一起,成为第三种科学方法.——威尔逊 注:威尔逊,著名计算物理学家,20世纪80年代诺贝尔奖获得者. 【例1】 现有四个有理数3,4,6-,l0,将这4个数(每个数用且只用一次)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使其结果等于24,其三种本质不同的运算式有: (1) ;(2) ;(3) . (浙江省杭州市中考题) 思路点拨 从24最简单的不同表达式人手,逆推,拼凑. 链接: 今天,计算机泛应用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计算机技术在数学上的应用,不但使许多繁难计算 变得简单程序化,而且还日益改变着我们的观念与思维. 著名的计算机专家沃斯说过:“程序=算法十数据结构”. 有理数的计算与算术的计算有很大的不同,主要体现在: (1)有理数的计算每一步要确定符号; (2)有理数计算常常是符号演算; (3)运算的观念得以改变,如两个有理数相加,其和不一定大于任一加数;两个有理数相减,其差不一定小于被减数. 程序框图是一种用规定、指向线及文字说明来准确、直观地表示算法的图形,能清晰地展现算法的逻辑结构,常见的逻辑结构有: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和循环结构. 【例2】 如果4个不同的正整数q p n m 、、、满足4)7)(7)(7)(7(=----q p n m ,那么,q p n m +++等于( ). A .10 B .2l C .24 D .26 E .28 (新加坡数学竞赛题) 思路点拨 解题的关键是把4表示成4个不同整数的形式. 【例3】 计算: (1)100 321132112111+++++++++++ ; (“祖冲之杯”邀请赛试题) (2)19492 —19502 +19512 —19522 +…+19972 —19982 +19992 (北京市竞赛题) (3)5+52+53+…十52002 . 思路点拨 对于(1),首先计算每个分母值,则易掩盖问题的实质,不妨先从考察一般情形人手;(2)式使人易联想到平方差公式,对于(3),由于相邻的后一项与前一项的比都是5,可从用字母表示和式着手.

浙江省九年级数学竞赛辅导系列 讲座九 圆练习

数学竞赛辅导系列讲座九——圆 1、如图,已知P 是边长为a 的正方形ABCD 内一点,△PBC 是等边三角形,则△PAD 的外接圆半径是( ) A 、a B 、 2 a C 、 3 2 a D 、12 a 2、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3,BC=2,以BC 为直径在矩形内作半圆,自点A 作半圆的切线AE ,则Sin ∠CBE=( ) A 、63 B 、2 3 C 、1 3 D 、 1010 3、如图,圆心在原点,半径为2的圆内有一点P (22 ,22 ),过P 点作弦AB 与劣弧AB 组成一个弓形,则该弓形面积的最小值为( ) A 、π-1 B 、π-2 C 、4 3 π-1 D 、4 3 π- 3 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在第一象限,⊙P 与x 轴切与点Q ,与y 轴交于点M (0,2),N (0,8),则点P 的坐标是( ) A 、(5,3) B 、(3,5) C 、(5,4) D 、(4,5) 5、在底面直径是2,母线长为4的圆锥,若一只小虫子以点A 出发,绕侧面一周又回到点A ,则它爬行的最短路线长是( ) A 、2π B 、 4 2 C 、4 3 D 、5 6、如果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和周长都被一直线所平分,则这条直线必经过这个三角形的( ) A 、内心 B 、外心 C 、重心 D 、垂心 7、如图,⊙O 与Rt △ABC 的斜边AB 切于点D ,与直角边AC 交于点E 且,DE ∥BC ,已知AE=2 2 ,AC=3 2 ,BC=6,则⊙O 的半径是( ) A 、3 B 、4 C 、4 3 D 、2 3 D A C P D E Y X A O P B y x N M O P Q

初一数学竞赛系列讲座解一次方程(组)与一次不等式(组)教师版

初一数学竞赛系列讲座 解一次方程(组)与一次不等式(组) 一、知识要点 1.一次方程组 解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消元”,常用方法有“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 2.不定方程 不定方程(组)是指未知数的个数多于方程个数的方程(组)。它的解往往有无穷多个,不能唯一确定,对于不定方程(组),我们常常限定只求整数解或正整数解。 定理:若整系数不定方程ax+by=c (a 、b 互质)有一组整数解为x 0,y 0,则此方程的全部整数 解可表示为:???-=+=)k ( 00为任意整数这里ka y y kb x x 3.一元一次不等式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系数不等于0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它的标准形式:ax+b <0或ax+b >0(a ≠0) 解不等式的根据是不等式的同解原理。 4.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同解原理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反身性 如果a >b ,那么b <a (2)传递性 如果a >b ,b >c ,那么a >c (3)平移性 如果a >b ,那么a+c >b+c (4)伸缩性 如果a >b ,c >0,那么ac >bc 如果a >b ,c <0,那么ac <bc 不等式的同解原理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的不等式与原不等式是同解不等式。 不等式的同解原理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所得的不等式与原不等式是同解不等式。 不等式的同解原理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并把不等号改变方向后,所得的不等式与原不等式是同解不等式。 5.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 (1)去分母(根据不等式性质2或3); (2)去括号(根据整式运算法则); (3)移项(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1); (4)合并同类项(根据整式的运算法则); (5)将x 项系数化为1(根据不等式性质2或3); 6.不等式组及其解集 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成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由它们组成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7.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方法和步骤:

2019-2020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学期知识竞赛试题

2019-2020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学期知识竞赛试题 (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请将唯一正确答案填入下表中) 1的结果是 ( ) A 、6 B C 、2 D 2.如图所示,其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 3.下列各组二次根式化简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一组是 ( ) A 、93和 B 、31 3 和 C 、318和 D 、2412和 4.下列解方程中,解法正确的是 ( ) A 、,两边都除以2x ,可得 B 、 C 、(x -2)2=4,解得x -2=2,x -2=-2,∴x 1=4,x 2=0 D 、,得x =a 5.某商品原价200元,连续两次降价a %后售价为148元,下列所列方程程正确的是( ) A 、200(1+a%)2=148 B 、200(1-a%)2=148 C 、200(1-2a%)=148 D 、200(1+2a%)=148 6.下列命题是假命题的是 ( ) A 、三点确定一个圆 B 、三角形的内心到三角形各边的距离都相等 C 、在同一个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D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 7、如上图、一只小虫子欲从A 点不重复的经过图中的每一个 点或每一条线段而最终到达目的地E ,试问这只小虫子沿 E P A →→行走的概率是( ) A 、31 B 、61 C 、91 D 、121 8.中心角90AOB ∠=的扇形面积为24πcm ,用这个扇形围成一个圆锥的侧面,这个圆锥的底面半径为( ) A .1cm B .2cm C D .4cm 9.在Rt △ABC 中,∠C=90°,AC=3cm ,BC=4cm ,以C 为圆心,2.5cm 长为半径的圆与 AB 的位置关系是( ) (A )相切 (B )相交 (C )相离 (D )不能确定 10.如图所示,EF 为⊙O 的直径,OE=5cm,弦MN=8cm,那么E 、F 两点到直线MN 的距离之和等于 ( ) A. 12cm B. 8cm C. 6cm D.3cm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七年级数学竞赛讲座:第四讲 一元一次方程

第四讲一元一次方程 方程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内容.最简单的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它是进一步学习代数方程的基础,很多方程都可以通过变形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本讲主要介绍一些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用等号连结两个代数式的式子叫等式.如果给等式中的文字代以任何数值,等式都成立,这种等式叫恒等式.一个等式是否是恒等式是要通过证明来确定的. 如果给等式中的文字(未知数)代以某些值,等式成立,而代以其他的值,则等式不成立,这种等式叫作条件等式.条件等式也称为方程.使方程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作方程的解.方程的解的集合,叫作方程的解集.解方程就是求出方程的解集.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又称为一元),且其次数是1的方程叫作一元一次方程.任何一个一元一次方程总可以化为ax=b(a≠0)的形式,这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最简形式).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4)合并同类项,化为最简形式ax=b;(5)方程两边同除以未知数的系数,得出方程的解. 一元一次方程ax=b的解由a,b的取值来确定: (2)若a=0,且b=0,方程变为0·x=0,则方程有无数多个解; (3)若a=0,且b≠0,方程变为0·x=b,则方程无解. 例1解方程 解法1从里到外逐级去括号.去小括号得 去中括号得

去大括号得 解法2按照分配律由外及里去括号.去大括号得 化简为 去中括号得 去小括号得 例2已知下面两个方程 3(x+2)=5x,① 4x-3(a-x)=6x-7(a-x) ② 有相同的解,试求a的值. 分析本题解题思路是从方程①中求出x的值,代入方程②,求出a的值. 解由方程①可求得3x-5x=-6,所以x=3.由已知,x=3也是方程②的解,根据方程解的定义,把x=3代入方程②时,应有

《小学数学竞赛辅导》教学大纲

《小学数学竞赛辅导》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2307057 总学时: 14 课程学分:1 开课对象: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学生 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 课程英文译名:Tutorship of Mathematics Competition in Primary School 一、课程任务和目的 任务:使学生了解小学数学竞赛选手的选拔与培养的方式、途径和策略,了解小学数学竞赛题型,掌握小学数学竞赛题的解题规律,培养学生研究小学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目的:小学数学竞赛辅导是为将来从事小学数学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绪论(2学时) 教学要求:明确开设小学数学竞赛辅导课程的意义,教学的方式和要求,了解小学数学竞赛的内容,发展趋势,以及小学数学竞赛选手的选拔与培养的方式、途径和策略。 教学重点:小学数学竞赛选手的选拔与培养的方式、途径和策略。 教学难点:数学竞赛的题型 教学内容: 1.课程的意义 2.小学数学竞赛的教学内容,发展趋势 3.小学数学竞赛选手的选拔与培养的方式、途径和策略 4.小学数学竞赛的题型介绍 (二) 假设法问题(2学时) 教学要求:掌握假设法解题的方法、步骤,了解应用假设法解决的典型题型及基本解法。 教学重点:假设法解题的方法、步骤。 教学难点:假设法解题。 教学内容: 1.假设法解题的方法、步骤 2.鸡免同笼问题的解决方法及推广 3.分数应用题应用假设法解题举例 (三) 盈亏、还原问题(2学时)

教学要求:掌握盈亏、还原问题的类型,解法,介绍应用方程思想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及典型题的介绍。 教学重点:掌握盈亏、还原问题的类型,解法。 教学难点:确定类型 教学内容: 1.盈亏、还原问题的类型 2.盈亏、还原问题的解题思想、方法 3.典型题的介绍,应用方程思想解决的方法 (四)相遇和追及问题(2学时) 教学要求:掌握相遇和追及问题的类型,解法,以及变异问题。 教学难点:较难相遇与追及问题的解法。 教学重点:变异问题—追及问题在钟面上数学问题中的应用。 1.相遇和追及问题的类型,求解的方法 2.典型题的介绍 3.钟面上的数学问题 (五) 整除问题(2学时) 教学要求:深刻理解整除的概念、性质、数的整除特征,以及整除问题的具体应用实例。 教学重点:数的整除特征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数的整除特征。 教学内容: 1.整除的概念、性质 2.数的整除特征 3.整除问题的应用实例 4.典型题的介绍 (六) 工程问题(2学时) 教学要求:掌握工程问题的类型、计算公式,解法。 教学重点:工程问题的分数应用题。 教学难点:工程问题的分数应用题。 教学内容: 1.工程问题的类型 2.工程问题的计算公式、解法 3.工程问题的分数应用题 4.典型题的介绍 (七) 抽屉原理(2学时)

初一数学竞赛讲座.

初一数学竞赛讲座(三) 数字、数位及数谜问题 一、 知识要点 1、整数的十进位数码表示 一般地,任何一个n 位的自然数都可以表示成: 122321*********a a a a a n n n n +?+?++?+?---Λ 其中,a i (i=1,2,…,n)表示数码,且0≤a i ≤9,a n ≠0. 对于确定的自然数N ,它的表示是唯一的,常将这个数记为N=121a a a a n n Λ- 2、正整数指数幂的末两位数字 (1) (1) 设m 、n 都是正整数,a 是m 的末位数字,则m n 的末 位数字就是a n 的末位数字。 (2) (2) 设p 、q 都是正整数,m 是任意正整数,则m 4p+q 的末 位数字与m q 的末位数字相同。 3、在与整数有关的数学问题中,有不少问题涉及到求符合一定条 件的整数是多少的问题,这类问题称为数迷问题。这类问题不需 要过多的计算,只需要认真细致地分析,有时可以用“凑”、“猜” 的方法求解,是一种有趣的数学游戏。 二、 例题精讲 例1、有一个四位数,已知其十位数字减去2等于个位数字,其 个位数字加上2等于其百位数字,把这个四位数的四个数字反着 次序排列所成的数与原数之和等于9988,求这个四位数。

分析:将这个四位数用十进位数码表示,以便利用它和它的反序 数的关系列式来解决问题。 解:设所求的四位数为a ?103+b ?102+c ?10+d ,依题意得: (a ?103+b ?102+c ?10+d)+( d ?103+c ?102+b ?10+a)=9988 ∴ (a+d) ?103+(b+c) ?102+(b+c) ?10+ (a+d)=9988 比较等式两边首、末两位数字,得 a+d=8,于是b+c18 又∵c-2=d ,d+2=b ,∴b-c=0 从而解得:a=1,b=9,c=9,d=7 故所求的四位数为1997 评注:将整数用十进位数码表示,有助于将已知条件转化为等式, 从而解决问题。 例2 一个正整数N 的各位数字不全相等,如果将N 的各位数字重新 排列,必可得到一个最大数和一个最小数,若最大数与最小数的差正 好等于原来的数N ,则称N 为“新生数”,试求所有的三位“新生数”。 分析:将所有的三位“新生数”写出来,然后设出最大、最小数,求差 后分析求出所有三位“新生数”的可能值,再进行筛选确定。 解:设N 是所求的三位“新生数”,它的各位数字分别为a 、b 、c(a 、b 、c 不全相等),将其各位数字重新排列后,连同原数共得6个三位数:cba cab bca bac acb abc ,,,,,,不妨设其中的最大数为abc ,则最小数为 cba 。由“新生数”的定义,得 N=()()()c a a b c c b a cba abc -=++-++=-991010010100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2016年全国初中数学联合竞赛试题及详解

2016年全国初中数学联合竞赛试题 第一试 (3月20日上午8:30 - 9:30) 一、选择题(本题满分42分,每小题7分) (本题共有6个小题,每题均给出了代号为A ,B ,C ,D 的四个答案,其中有且仅有一个是正确的.将你所选择的答案的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选对得7分;不选、选错或选出的代号字母超过一个(不论是否写在括号内),一律得0分.) 1.用[]x 表示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把[]x x -称为x 的小数部分.已知 t =a 是t 的小数部分,b 是t -的小 数部分,则 11 2b a -= ( ) .A 1 2 .B 2 .C 1 .D 2.三种图书的单价分别为10元、15元和20元,某学校计划恰好用500元购买上述图书30本,那么不同的购书方 案有 ( ) .A 9种 .B 10种 .C 11种 .D 12种 3(A). 如果一个正整数可以表示为两个连续奇数的立方差,则称这个正整数为“和谐数”.如: 33 3 321(1),26 31,=--=- 2和 26均为“和谐数”.那么,不超过2016的正整数中,所有的“和谐数”之和为 ( ) .A 6858 .B 6860 .C 9260 .D 9262 3(B ).已知二次函数2 1(0)y ax bx a =++≠的图象的顶点在第二象限,且过点(1,0).当a b -为整数时,ab = ( ) .A 0 . B 14 . C 3 4 - .D 2- 4.已知 O 的半径OD 垂直于弦AB ,交AB 于点C ,连接AO 并延长交O 于点E ,若8,AB =2CD =,则BCE ?的面积为 ( ) .A 12 .B 15 .C 16 .D 18 5.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0 90BAC BDC ∠=∠=,AB AC == 1CD =,对角线的交点为M ,则DM = ( ) . A 2 . B 3 . C 2 . D 12 6.设实数,,x y z 满足1,x y z ++= 则23M xy yz xz =++的最大值为 ( )

数学竞赛专题讲座七年级第1讲_跨越—从算术到代数(含答案)

第一讲跨越——从算术到代数 “加里宁曾经说过: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体操能使你身体健康,动作敏捷;数学能使你的思想正确敏捷,有了正确的思想,你们才有可能爬上科学的大山.” _______华罗庚。 华罗庚,我国现代有世界声誉的数学家,初中毕业后,靠自学成才,在数论、矩阵几何等许多领域中做出过卓越贡献. 纵观历史,数学的发展创造了数学符号,新的数学符号的使用又反过来促进了数学的发展.历史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并将这样一步一步地继续走下去,数学的每一个进步都必须伴随着新的数学符号的产生.在文明和科学的发展过程中,人类创造用符号代替语言、文字的方法,这是因为符号比语言、文字更简练、更直观、更具一般性.“算术”可以理解为“计算的方法”,而“代数”可以理解为“以符号替代数字”,即“数学符号化”.著名数学教育家玻利亚曾说:“代数是一种不用词句而只用符号所构成的语言.” 用字母表示数是数学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是由算术跨越到代数的桥梁,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飞跃,也是代数与算术的最显著的区别. 字母表示数使得数学具有简洁的语言,能更普遍地说明数量关系,在列代数式、求代数式的值、形成公式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例题讲解 【例1】观察下列等式9—l=8,16—4=12,25—9=16,36—16=20,…… 这些等式反映出自然数间的某种规律,设n表示自然数,用关于n的等式表示出来: .(河南省中考题) 思路点拨在观察给定的等式基础上,寻找数字特点,等式的共同特征,发现一般规律.链接:从个别事物中发现一般性规律.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归纳法”,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是发明创造的基础. 【例2】某商品2002年比2001年涨价5%,2003年又比2002年涨价10%,2004年比2003年降价12%,则2004年比2001年( ). A.涨价3%B.涨价1.64%C涨价1.2%D.降价1.2% 思路点拨设此商品2001年的价格为a元,把相应年份的价格用a的代数式表示,由计算作出判断.

【重磅】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讲座19讲(全套)

第一讲有理数 一、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 二、有理数的计算: 1、 善于观察数字特征; 2、灵活运用运算法则; 3、掌握常用运算技巧(凑整法、分拆 法等)。 三、例题示范 1、数轴与大小 例1、 已知数轴上有A 、B 两点,A 、B 之间的距离为1,点A 与原点O 的距离为3, 那么满足条件的点B 与原点O 的距离之和等于多少?满足条件的点B 有多少 个? 例2、 将99 98 ,19991998,9897,19981997----这四个数按由小到大的顺序,用“<”连结起来。 提示1:四个数都加上1不改变大小顺序; 提示2:先考虑其相反数的大小顺序; 提示3:考虑其倒数的大小顺序。 例3、 观察图中的数轴,用字母a 、b 、c 依次表示点A 、B 、C 对应的数。试确定三个 数c a b ab 1,1,1-的大小关系。 分析:由点B 在A 右边,知b-a >0,而A 、B 都在原点左边,故ab >0,又c >1>0,故要比较c a b ab 1,1,1-的大小关系,只要比较分母的大小关系。 例4、 在有理数a 与b(b >a)之间找出无数个有理数。 提示:P=n a b a -+(n 为大于是的自然数) 注:P 的表示方法不是唯一的。 2、 符号和括号 在代数运算中,添上(或去掉)括号可以改变运算的次序,从而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 例5、 在数1、2、3、…、1990前添上“+”和“—”并依次运算,所得可能的最小非 负数是多少?

提示:造零:n-(n+1)-(n+2)+(n+3)=0 注:造零的基本技巧:两个相反数的代数和为零。 3、算对与算巧 例6、 计算-1-2-3-…-20KK -20KK -20KK 提示:1、逆序相加法。2、求和公式:S=(首项+末项)?项数÷2。 例7、 计算1+2-3-4+5+6-7-8+9+…-20KK+20KK+20KK 提示:仿例5,造零。结论:20KK 。 例8、 计算 9 9 9 9991999999个个个n n n +? 提示1:凑整法,并运用技巧:199…9=10n +99…9,99…9=10n -1。 例9、 计算 -+++?----)20021 3121()2001131211( )2001 13121()2002131211(+++?---- 提示:字母代数,整体化:令2001 1 3121,2001131211+ ++=----= B A ,则 例10、 计算 (1)100991 321211?++?+? ;(2)100981421311?+ +?+? 提示:裂项相消。 常用裂项关系式: (1)n m mn n m 1 1+=+; (2)111)1(1+-=+n n n n ; (3))11(1)(1m n n m m n n +-=+;(4) ]) 2)(1(1 )1(1[21)2)(1(1++-+=++n n n n n n n 。 例11计算n +++++ ++++++ 3211 32112111(n 为自然数) 例12、计算1+2+22+23+…+220KK 提示:1、裂项相消:2n =2n+1-2n ;2、错项相减:令S=1+2+22+23+…+220KK ,则S=2S -S=220KK -1。 例13、比较20002 2000 164834221+++++= S 与2的大小。 提示:错项相减:计算S 2 1 。 第二讲绝对值 一、知识要点

初一数学竞赛讲座特殊的正整数

初一数学竞赛讲座特殊 的正整数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初一数学竞赛讲座(二) 特殊的正整数 一、 知识要点 1、完全平方数及其性质 定义1 如果一个数是一个整数的平方,则称这个数是完全平方数。如:1、4、9、…等都是完全平方数,完全平方数有下列性质: 性质1 任何完全平方数的个位数只能是0,1,4,5,6,9中的一个。 性质2 奇完全平方数的十位数一定是偶数。 性质3 偶完全平方数是4的倍数。 性质4 完全平方数有奇数个不同的正约数。 性质5 完全平方数与完全平方数的积仍是完全平方数,完全平方数与非完全平方数的积是非完全平方数。 2、质数与合数 定义2 一个大于1的整数a,如果只有1和a 这两个约数,那么a 叫做质数。 定义3 一个大于1的整数a,如果只有1和a 这两个约数外,还有其他正约数,那么a 叫做合 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3、质数与合数的有关性质 (1) 质数有无数多个 (2) 2是唯一的既是质数,又是偶数的整数,即是唯一的偶质数。大于2的质数必为奇数。 (3) 若质数p ?a ?b ,则必有p ?a 或p ?b 。 (4) 若正整数a 、b 的积是质数p ,则必有a=p 或b=p. (5) 唯一分解定理:任何整数n(n>1)可以唯一地分解为:k a k a a p p p n 2121=,

其中p 1

七年级数学竞赛讲座10 应用题2

七年级数学竞赛系列讲座(10) 应用题(二) 一、一、知识要点 1、工程类问题 工程类问题讨论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它们满足如下基本关系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解工程问题时常将工作总量当作整体“1” 2、溶液类问题 溶质:能溶解到溶剂中的物质。如盐、糖、酒精等。 溶剂:能溶解溶质的物质。如水等。 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混合体。如盐水、糖水、酒精溶液等。 溶液的浓度:指一定量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量,经常用百分数表示。浓度的基本算式是: %100?=溶液量溶质量浓度 二、二、例题精讲 例1江堤边一洼地发生了管涌,江水不断地涌出,假定每分钟涌出的水量相等,如果用两台抽水机抽水,40分钟可抽完;如果用4台抽水机抽水,16分钟可抽完,如果要在10分钟内抽完水,那么至少需要抽水机 台。(1999年全国初中数学联合竞赛试题) 解:设开始抽水前管涌已经涌出的水量为a 立方米,管涌每分钟涌出的水量为b 立方米,又设每台抽水机每分钟可抽水c 立方米,由条件可得: ????=+?=+c b a c b a 1641640240 解得?? ???==c b c a 323160 如果要在10分钟内抽完水,那么至少需要抽水机的台数为: 6103203 1601010=+=+c c c c b a 评注:本题设了三个未知数a 、b 、c ,但只列出两个方程。实质上c 是个辅助未知数,在解方程时把c 视为常数,解出a ,b(用c 表示出来),然后再代入求出所要求的结果。 例2 甲、乙、丙三队要完成A 、B 两项工程。B 工程的工作量比A 工程的工作量多25%,甲、乙、丙三队单独完成A 工程所需的时间分别是20天、24天、30天。为了共同完成这两项工程,先派甲队做A 工程,乙、丙二队做B 工程;经过几天后,又调丙队与甲队共同完成A 工程。问乙、丙二队合作了多少天?(第十四届迎春杯决赛试题) 解:设乙、丙二队合作了x 天,丙队与甲队合作了y 天。将工程A 视为1,则工程B 可视为1+25%=5/4,由题意得: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讲座19讲(全套)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讲座19讲(全套) 第一讲 有 理 数 一、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 二、有理数的计算: 1、善于观察数字特征; 2、灵活运用运算法则; 3、掌握常用运算技巧(凑整法、分拆 法等)。 三、例题示范 1、数轴与大小 例1、 已知数轴上有A 、B 两点,A 、B 之间的距离为1,点A 与原点O 的距离为3, 那么满足条件的点B 与原点O 的距离之和等于多少?满足条件的点B 有多少个? 例2、 将99 98,19991998,9897,19981997----这四个数按由小到大的顺序,用“<”连结起来。 提示1:四个数都加上1不改变大小顺序; 提示2:先考虑其相反数的大小顺序; 提示3:考虑其倒数的大小顺序。 例3、 观察图中的数轴,用字母a 、b 、c 依次表示点A 、B 、C 对应的数。试确定三个数c a b ab 1,1,1-的大小关系。 分析:由点B 在A 右边,知b-a >0,而A 、B 都在原点左边,故ab >0,又c >1>0,故要比较c a b ab 1,1,1-的大小关系,只要比较分母的大小关系。 例4、 在有理数a 与b(b >a)之间找出无数个有理数。 提示:P=n a b a -+(n 为大于是 的自然数) 注:P 的表示方法不是唯一的。 2、符号和括号 在代数运算中,添上(或去掉)括号可以改变运算的次序,从而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 例5、 在数1、2、3、…、1990前添上“+”和“ —”并依次运算,所得可能的最小非 负数是多少? 提示:造零:n-(n+1)-(n+2)+(n+3)=0 注:造零的基本技巧:两个相反数的代数和为零。 3、算对与算巧 例6、 计算 -1-2-3-…-2000-2001-2002 提示:1、逆序相加法。2、求和公式:S=(首项+末项)?项数÷2。 例7、 计算 1+2-3-4+5+6-7-8+9+…-2000+2001+2002

初一数学竞赛系列讲座容斥原理

初一数学竞赛系列讲座 容斥原理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初一数学竞赛系列讲座(15) 容斥原理 一、 知识要点 1、容斥原理 在计数时,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作合并运算时会把重复的部分多算,需要减去;作排除运算时会把重复部分多减,需要加上,这就是容斥原理。它的基本形式是: 记A 、B 是两个集合,属于集合A 的东西有A 个,属于集合B 的东西有B 个,既属于集合A 又属于集合B 的东西记为B A ,有B A 个;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东西记为B A ,有B A 个,则有:B A =A +B -B A 容斥原理可以用一个直观的图形来解释。 如图, 左圆表示集合A ,右圆表示集合B ,两圆的公共部分表示B A ,两圆合起来的部分表示B A , 由图可知:B A =A +B -B A 容斥原理又被称作包含排除原理或逐步淘汰原则。 二、 例题精讲 例1 在1到200的整数中,既不能被2整除,又不能被3整除的整数有多少个 分析:根据容斥原理,应是200减去能被2整除的整数个数,减去能被3整除的整数个数,还要加上既能被2整除又能被3整除,即能被6整除的整数个数。 解:在1到200的整数中,能被2整除的整数个数为:2?1,2?2,…,2?100,共100个; 在1到200的整数中,能被3整除的整数个数为:3?1,3?2,…,3?66,共66个; 在1到200的整数中,既能被2整除又能被3整除,即能被6整除的整数个数为: 6?1, 6?2,…,6?33,共33个; 所以,在1到200的整数中,既不能被2整除,又不能被3整除的整数个数为:

九年级数学竞赛

九年级数学抽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 1.下列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的是( ) A .x 2+6x +9=0 B .x 2-5=0 C .x 2+x +3=0 D .x 2-2x -1=0 2.用配方法解方程x 2+1=8x ,变形后的结果正确的是( ) A .(x +4)2=15 B .(x +4)2=17 C .(x -4)2=15 D .(x -4)2=17 3.把抛物线y =-1 2x 2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再向左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的抛物线 解析式为( ) A .y =-12(x +1)2+1 B .y =-1 2(x +1)2-1 C .y =-12(x -1)2+ 1 D .y =-1 2 (x -1)2-1 4.如图,将△ABC 绕点A 顺时针旋转60°得到△AED.若线段AB =3,则BE =( ) A .2 B .3 C .4 D .5 5.如图,AB 是⊙O 的直径,点C ,D 在⊙O 上.若?=∠55ABD , 则BCD ∠的度数为( ) A .?25 B .?30 C .?35 D .?40 6.如图,以AB 为直径,点O 为圆心的半圆经过点C ,若AC =BC =2,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A.π4 B.12+π4 C.π2 D.12+π2 7.如图,点O 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点A 在x 轴上,△OAB 是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以O 为旋转中心,将△OAB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得到△OA′B′,那么点A′的坐标为 C A O B D

( ) A.(2,23) B.(-2,4) C.(-2,22) D.(-2,23) 8.关于抛物线y=x2-4x+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开口向上B.与x轴有两个重合的交点 C.对称轴是直线x=2 D.当x>2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9.如图,一边靠墙(墙有足够长),其它三边用12 m长的篱笆围成一个矩形(ABCD)花园,这个花园的最大面积是( ) A.16 m2B.12 m2C.18 m2D.以上都不对 10.函数y=mx+n与y=n mx,其中m≠0,n≠0,那么它们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1.在国家政策的宏观调控下,某市的商品房成交价由去年10月份的7 000元/m2下降到12月份的5 670元/m2,则11、12两月平均每月降价的百分率是。 12.一个不透明的袋中装有除颜色外均相同的9个红球,3个白球,若干个绿球,每次摇匀后随机摸出一个球,记下颜色后再放回袋中,经过大量重复实验后,发现摸到绿球的频率稳定在0.2,则袋中约有绿球个. 13. 如图,矩形ABCD的边AB与y轴平行,顶点A的坐标为(1,2),点B与点D在反比例 函数 6 y x (x>0)的图象上,则点C的坐标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