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生理学

家畜生理学
家畜生理学

家畜生理学

一、名词解释

1、刺激:能够引起机体新陈代谢的各种因素。

2、代偿间歇:在一次期前收缩后,往往有一段较长的心脏舒张期,这就是代偿间歇

3、氧离曲线:血红蛋白的氧饱和度和氧分压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以氧分压为横坐标,氧饱和度为纵坐标绘

制的氧分压对血红蛋白结合氧量的函数曲线

4、稳态:将内环境化学成分和生理特性保持相对稳定的生理学现象

5、自身调节:当内外环境发出变化时,机体器官、细胞额功能自动发生的适应性反应

6、静息电位:细胞未受到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7、去极化:膜内负值减小

8、复极化:去极化后,膜内电位向极化状态恢复

9、超极化:膜内负值进一步增大

10、动作电位:当细胞在安静的状态下受到阈上刺激,膜内外原来的极化状态

11、绝对不应期:在短暂时间内,细胞不再接受新的刺激而出现的峰电位

12、相对不应期:在绝对不应期后,一些失活的钠离子通道开始恢复,如有较强的刺激可引起新的兴奋

13、血细胞比容:压紧的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14、碱贮:血液中碳酸氢钠的含量

15、等张溶液:能使红细胞保持正常体积和形态的溶液

16、受体:细胞膜上存在的专一性结合激素、神经递质以及其他化学活性物质并引起特定反应的特定结构

17、生物电现象:生物体在生命活动中所表现的电现象

18、兴奋性:活组织或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19、异化扩散:非脂溶性物质或脂溶性小的物质,在特殊膜蛋白的帮助下,由高浓度一侧通过细胞膜向低

浓度一侧扩散的现象

20、阈值:阈刺激能够引起细胞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21、溶血: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水分会渗入胞内,膨胀成球形,胞膜最终破裂并释放出血红蛋白的现象

22、血沉:ESR 将血液抽出体外,加抗凝剂静置于血沉管中,在一定时间内(通常1H)红细胞下沉的距离

(毫米数)称为红细胞的血沉率。成因:红细胞的重力和红细胞与血浆之间的摩擦力相互作用的结果

23、凝血因子: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凝血的物质

24、纤溶:血液凝固过程中形成的纤维蛋白被分解、液化的过程

25、异位节律:心房心室依窦房结以外的某个自律组织的节律进行跳动

26、窦性节律:按窦房结的节律跳动的心律。

27、动静脉短路:管壁的结构类似微动脉,是吻合微动脉和微静脉的通道

28、外呼吸:又称肺呼吸,包括肺泡气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和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

程,前者称为肺通气,后者称为肺换气

29、内呼吸:又称组织呼吸,指细胞通过组织液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30、肺活量:最大吸气后,用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

31、呼吸商:一定时间内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量与吸入的氧气量的比值。

32、风土驯化:动物对高原低氧的这种适应性变化

33、嗳气:是反刍动物特有的生理现象,指瘤胃微生物发酵产生的气体经由食道、口腔向外排出的过程

34、反刍:反刍动物采食一般都较匆忙,特别是粗饲料,大都未经充分咀嚼就吞咽进入瘤胃,经过瘤胃浸

泡和软化一段时间后,食物经逆呕重新回到口腔,再经过咀嚼,再次混入唾液并再吞咽进入瘤胃的过程

35、能量代谢:生物体内伴随物质代谢而发生能量的释放、转移、储存和利用的过程

36、氧债:在动物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的氧耗量猛增,而循环、呼吸等功能不能及时快速地满足机体对氧

的需要,骨骼肌因而处于相对缺氧的状态

37、排泄:有机体将物质代谢的终产物和机体不需要或过多的物质排出体外的生理过程

38、原尿:循环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外,血浆中的水和小分子溶质,包

括少量分子质量较小的血浆蛋白,都可通过滤过膜滤入肾小囊而形成原尿

39、终尿:原尿通过肾小管时,大部分水分和溶质又被肾小管上皮细胞重新吸收回血液,肾小管上皮细胞

也向管腔内分泌H+、K+、NH3、有机酸等许多物质,原尿的数量和质量发生了根本变化,最后排出的尿称终尿

40、肠肝循环:进入小肠的胆汁酸(盐),经小肠吸收返回肝脏,被肝细胞再次分泌的过程

41、能量代谢:生物体内伴随物质代谢而发生能量的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的过程。

42、高渗利尿:如果原尿中溶质浓度过高,渗透压过大,必然妨碍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于是尿量增加,

这种现象称为高渗利尿。

43、激素: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能的生物活性物质,经组织液或血液传递而发挥调节

作用,这种化学物质叫做激素。

44、呆小症:胚胎期缺碘可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或出生后甲状腺功能低下,以致脑神经发育受阻,智

力低下,同时长骨生长停滞,身材矮小,表现为呆小症。

45、性成熟:生长发育到一定时期,生殖器官和副性腺基本发育完全,才具有生殖能力,称性成熟。

46、应急:生命受到危险时,内外环境急剧变化,机体通过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分泌加强,使机体脱离

危险的境地,保持内环境的稳定,上述反应称为应急反应。

47、突触传递:神经冲动由一个神经元经过突触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的过程。

48、消化:饲料中的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结构极为复杂,机体不能直接吸收利用,只有在消

化道中经过一系列加工,转变为结构简单的物质,如氨基酸、甘油、脂肪酸、葡萄糖后才能被吸收利用。发生在消化道中的一系列过程称为消化。

49、应激:体内外一切有害刺激使机体通过下丘脑和腺垂体引起皮质激素大量分泌,机体对有害刺激的耐

受力大大增加。

50、雄激素:由乙酸盐或胆固醇在睾丸内由睾丸间质细胞分泌的含有19个碳的类固醇激素,主要有睾酮、

双氢睾酮、脱氢异雄酮和雄烯二酮。

51、雌激素:由卵泡的内膜细胞和颗粒细胞共同参与合成的一类化学结构相似分子中含有18个碳原子的类

固醇激素。主要有雌二醇、雌酮、雌三醇、孕烯雌酮和马奈雌酮。

二、简答或填空

1、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呼吸膜的通透性;气体交换面积;通气\血流比值,正常值0.84。

2、刺激的三要素:强度、时间、强度的变化率。

3、兴奋性高低:神经>肌肉(骨骼肌>心肌>平滑肌)

4、血浆晶体渗透压作用: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细胞内液与组织液之间的交换、消化道对水和营养物质的

吸收、消化腺的分泌活动以及肾脏尿的生成等生理活动;对于维持血浆和组织液间的液体平衡极为重要。

5、动作电位和兴奋性间关系:峰电位—绝对不应期;负后电位—相对不应期和超长期;正后电位—低常期。

6、慢反应自律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

●去极化,与钠离子无关,是钙离子通道开放,钙离子缓慢内流而成,去极化变慢,幅度小,只升到0mv

●复极化,无1、2期,有0、3、4,无钙离子参与(平台期)

7、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收缩性

8、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每搏输出量;心率;外周阻力;动脉管壁的弹性;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比

9、淋巴液回流的生理意义:调节体液平衡;能将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分子带回至血液中;清除组织液中不能

被毛细血管重吸收的较大的分子以及组织中的红细胞和细菌等;对营养物质,特别是脂肪的吸收起重要作用;具有防御功能。

10、肺内负压的生理意义:使肺和小气道维持扩张状态,不致因回力而使肺完全塌陷,从而能持续地与周

围血液进行气体交换;有利于静脉血和淋巴的回流,特别是对壁薄而可扩张性大的腔静脉血管、淋巴管和食管等影响较大;作用于食管,有利于呕吐反射,对食团逆呕入口腔进行再咀嚼,也有促进作用。

11、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形成原因;第一心音:心室肌的收缩、房室瓣的关闭、射血开始引起的主动脉管壁

的震动。第二心音:半月瓣的突然关闭、血液冲击瓣膜以及主动脉中血液减速引起的震动。

特点:第一心音发生于心收缩期的开始,又称心缩音,音调低,持续时间较长;第二心音发生于心舒期的开始,又称心舒音,音调较高,持续时间较短。

12、肠神经系统:肠肌神经丛(主要调节胃肠道运动)和粘膜下神经丛(主要调节分泌和局部血液供应)。

兴奋性神经元乙酰胆碱收缩

肠肌神经丛

抑制性神经元肾上腺素舒张

13、胆汁作用:胆酸盐是胰脂肪酶的辅酶,能增强其活性;胆酸盐与脂肪酸结合成水溶性的复合物,促进

脂肪酸的吸收;胆酸盐降低脂肪的表面张力;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胆汁中碱性无机盐中的一部分的胃酸;刺激小肠运动。

14、瘤胃蛋白质代谢的两个显著过程:既能分解蛋白质又能合成蛋白质;既能利用饲料蛋白中的氨,又能

利用非蛋白中的氨。

15、盐酸的主要作用:抗菌与保护作用,防止外来病原细菌的作用;激活胃蛋白酶原,并提供合适的酶作

用环境;进入小肠后调节胰液、胆汁、胆囊收缩及有关酶的分泌;促进小肠中离子的吸收;使蛋白质膨胀变性,便于受蛋白酶消化。

16、抗凝和促凝措施:

利用光滑面延缓血凝使血液与粗糙面接触

降低温度延缓血凝适当提高创面温度

除去血液中的钙离子促凝应用维生素K

抗凝稀释可不同程度地延缓血凝促凝的中药

双香豆素

肝素抗凝

17、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兴奋性较低,有伸展性,持续的收缩或紧张性,自动节律性,对电刺激不

太敏感,对化学、机械和温度刺激很敏感。

18、胃底腺主细胞分泌的酶:胃蛋白酶;胃脂肪酶;胃淀粉酶;明胶酶;凝乳酶。

19、尿素再循环:进入瘤胃的尿素,经微生物脲酶的作用,被降解成氨,再次被微生物利用,这一过程称

为尿素再循环。

20、丝氨酸蛋白酶类包括: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弹性蛋白酶;激肽释放酶。其共同特点是:活性部分都

具有丝氨酸残基的反应活性。

21、机体内的散热方式:辐射;传导;对流;蒸发。

22、蒸发散热分为:显汗蒸发和不显汗蒸发。

23、肾脏的功能:排泄;调节酸碱平衡;活化维生素D3;促进红细胞生成;参与调解动脉血压。

24、尿生成的三个环节: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和集合管对原尿的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和

排泄作用。

25、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滤过膜通透性和有效滤过面积的改变;有效滤过压的改变;肾血浆流量。

26、肾糖阈:当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超过160~180mg100ml时,有一部分肾小管对葡萄糖的吸收已达到极限,

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此时的血糖浓度称为肾糖阈。

27、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因素:原尿中溶质浓度的改变;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机能状态,激素的作用。

28、抗利尿激素作用: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从而增加水的重吸收,使尿液浓缩、

尿量减少而抗利尿。

29、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一般特征:

(1)生理完整性(2)绝缘性(3)双向性(4)相对不疲劳性(5)不衰减性

30、雌激素的生理作用: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功能活动;刺激雌性副性征的出现以及性欲和性行为;对

机体代谢有广泛的作用。

31、雄激素的生理作用:促进精子的生成;促进雄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影响性欲和性行为;促进蛋白质的

合成;促进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合成。

32、尿素再循环的过程以及生理意义:

进入瘤胃的尿素,经微生物脲酶的作用,被降解成氨,再次被微生物利用,这过程被称为尿素再循环。

在低蛋白日粮条件下反刍动物可经过尿素再循环保证微生物有充足的氮源;瘤胃中尿素在循环导致机体蛋白质的再生循环。

33、非特异投射系统的功能:改变大脑皮层兴奋状态,维持觉醒,调节皮层各感觉区的兴奋性,使各种特

性感觉的敏感度升高或降低。特点:弥散性投射到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非点对点的投射关系;与各皮层的细胞形成突触;引起椎体细胞去极化作用弱。

34、特意投射系统的功能:产生特定感觉;激发皮层发生冲动引发相应的反应。特点:点对点的投射关系,

倒置分布,与皮层第四细胞形成突触,投射面积与外周感受野有关。

35、突触传递的特征:单向传导,只能从突触前神经元传向突触后神经元,不能逆向传递;突触延搁,突

触传递过程包括突触前膜释放递质传递到后膜与受体结合发挥作用,耗费的时间较长,传递比较慢;

总和作用,突出传递中单个EPSP不能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需要多个EPSP的叠加、总和,使后膜去极化幅度加大,达到阈电位水平时,爆发动作电位,兴奋的总和包括空间性总和和时间性总和;传递冲动的频率降低,由于一个突触后神经元往往与多个突触前神经元有突触联系,所以它们的活动信息也是突触后神经元总和活动的对象,而传出冲动的频率是传出神经元对其所接受信息进行总和的结果;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和易疲劳,突触间隙与细胞外液相沟通,在突触传递的活动中突触部位容易受内环境理化因素的影响改变突触传递的功能;对某些药物敏感,咖啡因、士的宁、巴比妥类。

36、减压反射:当动脉血压上升到正常水平时,可引起压力感受性性反射,其效应是心率减慢,外周血管

阻力降低,血压回降,这一反应称为减压反射。

37、微循环的直接通路:后微动脉,通血毛细血管,微静脉。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叫做微循环。

38、嗜碱性粒细胞的作用:细胞本身不具有吞噬能力,但它含的组胺等活性物质对局部炎症区域的小血管

有舒张作用,增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有利于其他白细胞的游走和吞噬活动,

39、瘤胃微生物对纤维素的消化作用:纤维素变成纤维二糖,再分解成葡萄糖,在经糖的有氧和无氧分解

变成丙酮酸和乳酸,进入三羧酸循环进一步分解。

40、副交感神经对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的生理作用:

对循环系统: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是迷走神经的心脏支,其节前神经元位于延髓的迷走神经背核和疑核,节前纤维行走于颈部迷走神经干中。右侧迷走神经对窦房结的影响占优势,左侧迷走神经对房室交界作用占优势,心迷走神经的节前和节后神经元都是胆碱能神经元。心迷走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乙酰胆碱作用于心肌细胞膜的M型胆碱能受体,可产生负性变时、变力和传导作用,导致心率减慢,心房肌不应期缩短,收缩能力减弱,房室传导速度减慢等。

对消化系统:支配肠道的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直接进入肠胃组织,与内在神经元形成突触,发出节后纤维支配腺细胞、平滑肌细胞等。一般认为,肠胃副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为胆碱能纤维,它的兴奋可引起运动增强,腺体分泌增加。除此之外,副交感神经还具有非肾上腺素能抑制效应和非胆碱能兴奋效应,前者是通过副交感神经中非肾上腺素能抑制纤维实现的,后者则是副交感神经中的非胆碱能兴奋性纤维作用的结果。

对呼吸系统:迷走神经兴奋时,节后纤维释放乙酰胆碱,与M型胆碱能受体结合引起平滑肌收缩,气道阻力增加。

41、交感神经对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的生理作用:

对循环系统:心交感神经的节前神经元位于1~6胸段脊髓灰质外侧角的外侧柱,其轴突末梢释放的递质为乙酰胆碱,后者能激活节后神经元膜上的N型胆碱能受体。心交感节后神经元位于星状神经节或颈前、颈中交感神经节内。节后神经元的轴突组成心脏神经丛,支配心脏各个部位,包括窦房结、房室交界、房室束、心房肌和心室肌。右侧心交感神经主要支配窦房结,兴奋时以引起心率加快为主,左侧神经主要支配房室交界的交感纤维,兴奋则以加强心肌收缩能力的效应为主。心交感节后神经元末梢释放的递质为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肌细胞膜的β肾上腺素能受体,从而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cAMP浓度升高。继而激活蛋白激酶和细胞内蛋白质的磷酸化过程,使心肌膜上的钙通道激活,导致心率加快(正性变时作用),房室交界的传导加快(正性变传导作用),心房肌和心室肌的收缩能力加强(正性变力作用)。(即是对心交感神经兴奋对心脏活动的调节作用及其机理)对消化系统:进入胃肠道的交感神经起源于脊髓胸腰段的侧角,节前纤维在腹腔神经节和肠系膜前、后神经节交换神经元,节后纤维随血管分部到肠道各部,进入内在神经丛,交感神经兴奋引起消化道功能的抑制。它通过两个途径发挥作用:去甲肾上腺素的直接作用,使平滑肌的活动抑制,这种效应比较微弱;去甲肾上腺素对肠道神经系统神经元的抑制性作用。

对呼吸系统:交感神经兴奋时,节后纤维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与β2型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引起平滑肌舒张,气道阻力减少。

42、孕激素的生理功能:刺激子宫内膜增厚、腺体分泌,利于受精卵附着、发育;促使宫颈粘液分泌减少、

变稠,黏蛋白分子交织成网,不利于精子通过;在雌激素作用基础上,对乳腺腺泡发育起重要促进作用;对腺垂体LH的分泌有反馈调节作用。

43、红细胞生成的调节:可通过促红细胞生成素促进骨髓内造血细胞的分化、成熟和血红蛋白的合成,并

促进成熟的红细胞释放入血液;还通过雄激素直接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促进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生成,也可以使肾脏或肾外组织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间接促使红细胞增生。

44、催产素作用:促进乳汁排出和刺激子宫收缩。

45、生长激素的作用:生长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促进物质代谢和生长发育,即促进生长和促进代谢。此

外,生长激素促进胸腺基质细胞分泌胸腺素,参与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

46、瘤胃微生物对蛋白质的分解作用:进入瘤胃的饲料蛋白有一部分被分解成氨基酸,在微生物托氨基酶

的作用下,氨基酸脱去氨基产生氨、CO2、有机酸。一部分氨被瘤胃壁吸收,大部分用来合成蛋白质,还有一部分进入瓣胃被进一步吸收。

瘤胃微生物对蛋白质的合成作用:瘤胃微生物利用氨基酸、肽以及氨合成的蛋白质时反刍动物蛋白质的重要来源。需要充足的含氮物质和一定数量碳链和能量。糖、VFA、CO2是蛋白质合成的主要碳链来源,还有一些支链的脂肪酸,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具有特殊作用。能量是微生物蛋白合成的重要限制因素,来源于瘤胃中有机物的发酵。

47、胸内负压产生的原因和生理意义:原因:胸膜壁层的表面受到胸廓组织的保护不受大气压的影响,胸膜

脏层表面压力有两个:一是肺内压力,使肺泡扩张,吸气末与呼气末与大气压相等;而是肺的回缩力,使肺泡缩小。胸膜腔内压=肺内压(大气压)-肺回缩力

生理意义:使肺和小气道维持扩张状态,不致因回缩力而使肺完全塌陷,从而能持续的与周围血液进行气体交换;有助于静脉血和淋巴回流。

动物生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科

《动物生理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 1、醛固酮的主要作用是 __ _____,它的分泌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 系统和血_______↓、血_______↑的调节。 2、当交感神经兴奋时,心率,支气管平滑肌,瞳孔。 3、血浆中有许多缓冲对以维持其pH的稳定,其中最重要一对是。 4、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由组成, 血浆晶体渗透压主要由 组成。哺乳动物的血浆的渗透压大约与葡萄糖或氯化钠溶液相等。 5、皮肤散热的方式有、、 和 。 6、胰岛素的作用是使血糖水平,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使血糖水 平,调节这两种激素分泌的最重要的因素是。7、肾小球滤过压等于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和 代数和。 8、血液是由液体成分的和悬浮其中的所组成。 9、肾上腺皮质产生、和三类激素。 肾上腺髓质产生和二种激素。 10、血浆蛋白中_____________是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 _____________是机体防御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_____ _________则参与血液凝固 11、机体在安静时的主要产热器官是___ ___,运动或使役时的主要 产热器官是____ ____,促进机体产热的最主要的激素是。 12、经典突触的结构包括_________ __、_________ __ 和_________ ___。 13、通过消化液中消化酶实现的消化活动称为___ _____消化。

14、胃肠共有的运动形式是,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 是。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最主要的部位是。 二、选择题 1、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调节过程是()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负反馈调节 D.自身调节 2、红细胞的比容是指红细胞() A. 与血浆容积之比 B. 在血液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 C. 与血管容积之比 D. 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3、微循环最重要的生理意义是() A.物质交换 B.维持血容量 C.促进散热 D.保存体温 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形式是() 4、CO 2 A.物理溶解 B. 形成碳酸氢盐 C. 形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 D.与血浆蛋白结合 5、胃蛋白酶原转变为胃蛋白酶的激活物是() A. Cl- B. Na+ C. HCl D. 内因子 6、关于胆汁的生理作用,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胆盐、胆固醇、卵磷脂都可乳化脂肪 B. 胆汁酸可与脂肪酸结合,促进脂肪酸的吸收 C. 胆汁可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D. 胆汁的消化酶可促进脂肪的消化 7.原尿和终尿最主要的区别在于终尿中不含() A. 葡萄糖 B. Nacl C. Kcl D. 白蛋白 8. 下列哪些物质是合成甲状腺素的必需原料() A. 碘 B. 铁 C. 镁 D. 钠 9、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反射 B.反应 C.适应 D.反馈 10、条件反射的特征是() A.种族遗传 B.先天获得 C.反射弧固定 D.个体在后天生活中形成

家畜生理学

家畜生理学 一 家畜生理学:是研究健康畜禽基本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内环境:细胞赖以生存的环境,也就是细胞外液(即血浆和组织液淋巴等 稳态*: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生理特性保持相对稳定的生理学现象。 神经调节 ;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各组织、器官和系统的生理功能所发挥的调节作用。神经调节的特点:迅速而精确,作用部位准确,持续时间较短 体液调节;机体内某些特定细胞能合成分泌具有信息传递功能的化学物质经体液途径运送到特殊的靶组织,细胞作用于相应受体对靶组织细胞活动进行调体液调节的特点:出现缓慢,作用部位较广泛,持续时间较长 兴奋性;动物有机体在内环境发生变化时机体内部的新陈代谢都将发生相应的改变机体的这种特性称为兴奋性 家畜生理学研究的内容;生物体机能活动及其规律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 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神经神经-体液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研究家畜生命活动(生理学研究)的三个层次细胞和分子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整体水平 二 液态镶嵌模型学说;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主动转运;细胞通过本身耗能过程将某些物质的分子或离子由膜的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 钠泵;是镶嵌蛋白质,能逆着浓度差将细胞内的Na+移出膜外,细胞外的K+移入膜内,本身还具有ATP酶的活性 跨膜信号转导;各种外界信号作用于靶细胞时,并不需要进入细胞内直接影响靶细胞内的过程,而是通过引起细胞膜上一种或数种特异蛋白质分子的变构作用,将信息传递到膜内的过程。 G蛋白;调节蛋白通过与三磷酸鸟苷GTP和二磷酸鸟苷(GDP)结合而而发挥作用,所以称其为鸟苷酸结合蛋白(G蛋白)。是鸟苷酸结合蛋白的简称。有兴奋(Gs、Go)型和抑制(Gi)型两种,可分别引起效应器酶(effector enzyme)的激活和抑制而导致细胞内第二信使物质增加或减少。 第二信使:由细胞外信号分子作用于细胞膜而产生的细胞内信号分子(如cAMP)。 兴奋性阈电位: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临界值。 阈刺激:引起细胞兴奋或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 静息电位: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内负外正)。 动作电位:细胞受到刺激时膜电位的变化过程。 局部电位:阈下刺激() 可引起少量Na+通道开放,少量Na+内流引起的去极化迭加在一起,在受刺激部位出现一个较小去极化,称为局部兴奋。 这种去极化电位称为局部的去极化电位(简称局部电位 细胞凋亡:由基因决定的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旅游地理学 期末 复习

第一章 一.旅游地理学研究内容 ①“旅游主体”论:皮尔斯(供给需求的空间模式、旅游空间模式、客源地、目的地、旅游通道) ②“旅游客体”论:郭来喜(旅游地起因、旅游者的地域分布、旅游与环境的关系) ③地理学者将旅游作为人类活动的一种空间表现形式来研究。 ④旅游由三个主要的成分组成,即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和联系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旅游通道。 二.旅游地理学研究内容简析 1.旅游产生的条件及其地理背景 2、旅游者行为规律 3、旅游需求预测 4、旅游通道 5、旅游资源评价 6、旅游地演化规划和重要旅游地研究 7、旅游环境容量 8、社区旅游 9、新兴旅游 10、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 11、旅游规划 第二章 一、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三个阶段学说) 1. 1979-1989:【理想主义阶段】:具有“学术启蒙”作用。 ——以改革开放、拨乱反正、国家重新重视科学发展等为时代背景,旅游地理学在老一辈地理学家关注国外理论前沿,反思自身发展不足,具有鲜明的自由探索的理想主义色彩,尽管研究成果、研究方法不成熟,具有“学术启蒙”作用。研究框架-关注国外研究-教书育人-注重社会实践-加强合作等方面。特征和意义:稚嫩阶段,成果范式不规范,但“求知”和自由探索精神难得可贵。 2.1990-1998:【现实主义阶段】:现实主义阶段以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为背景,旅游地理学家成为旅游规划的主力军。 ——现实主义阶段以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为背景,旅游地理学家成为旅游规划的主力军,促进了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理论,形成过分关注现实社会的现实主义价值取向。旅游规划主力军-学科学术意识下降-视野狭窄国际关注度不足-学术贡献不够。实用性和功利性的研究取向是我国旅游地理学的理论研究与国外差距更大,但也不能忽视其学科建设的影响。

15经管-产业经济学课后案例(仅供参考)

产业经济学课后案例分析(仅供参考)目录(13题): 第三章我国公用企业与铁路改革 P93 第四章我国纺织业退出援助政策 P131 第五章金松集团失败的合并 P157 第六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 P175 第七章湖北省高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关联 P208 第八章美国信息技术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P233 第九章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分工与协作P261 第十章日本产业政策 P281 第十一章我国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与治理政策P317 第十二章让人头疼的成品油价格 P351 第十三章英国广告行业与自律管理 P363 第十四章浏阳花炮产业集聚 P387 第十五章中国手机业的产业生命周期P407

第三章我国公用企业与铁路改革 P93 1、你认为我国公用企业的改革方向是什么? 公用事业与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因其本身特殊性,公用事业改革不能套用一般行业或企业的改革模式。 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要求, 我国公用企业未来的改革应该是坚持产业化发展、企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方向,在统一规划、统一服务质量标准、统一市场准入制度、统一价格收费监管制度的前提下,积极引入竞争机制,改革公用企业垄断经营体制,加快公用企业的市场化进程,增强公用企业活力,提高其社会和经济效益。 2、国外公用企业改革进程对我国有什么借鉴意义? 发达国家公用企业改革在放松管制、引入竞争机制,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满足公众多元化需求方面有重大成就,为此,对我国公用企业改革来说: (1)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政府引导、服务、管理和监督作用; (2)在保证政府规划、建设和管理职能前提下,打破公用企业独家垄断经营局面,引入竞争机制; (3)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 (4)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5)转变监管模式,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组织的功能。 3、我国铁路运输业改革的目标模式是什么?

家畜生理学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家畜生理学课程代码:1041、4791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家畜生理学课程是畜牧兽医专业的最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学科之一。家畜生理是研究动物有机体各个系统、器官和细胞的正常活动过程,以及不同的细胞、器官、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通过学习可以使考生掌握家畜在复杂的环境中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规律。本课程也是畜牧生产中正确饲养畜禽、繁殖畜禽和获得丰富的肉、蛋、奶、皮、毛等畜产品的理论基础,也是兽医临床和检疫工作中正确认识畜禽疾病原因,提出合理治疗方案和有效的预防措施的理论依据。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一)课程目标: 1、正确认识畜禽在健康状况下所展现的形态、结构和生命现象,从而明确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 2、掌握畜禽生理活动的规律,分析畜牧兽医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采取适当的措施,定向地调节和控制畜禽的生理活动。使畜禽朝着有利于提高生产性能和保证畜禽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基本要求: 1、掌握健康畜禽的生命活动现象。 2、掌握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及生理功能。 3、了解机体各组成部分相互间的关系。 4、了解机体功能活动协调的规律及调控方式。 三、与本专业其他相关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与畜牧兽医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密切相关。特别是家畜病理学、兽医药理学、家畜繁殖学、家畜遗传育种学、家畜内科学等,都必须以本课程为其必要的基础知识。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第一章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掌握家畜生理调节的方式及特点,理解细胞的生物电现象,掌握动作电位的基本过程。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生理功能的调节(次重点) 识记: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理解: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及特点。 应用: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重点) 识记:细胞应激性与兴奋性;静息电位;动作电位。 理解:细胞兴奋性变化的四个时期;刺激与兴奋的关系。 应用:观察动作电位的变化过程。

产业经济学(王俊豪)第六章复习题答案

(3)企业通过混合并购可以充分利用多余的非专用性资产。混合并购还可以使企业降低经营风险。 5.简述三种并购的xx效应。 答: (1)一方面,横向并购扩大了企业生产规模,降低了单位产品成本,提高了效率,形成规模经济,另一方面,横向并购形成卖方集中,增加了卖方施加市场势力的机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垄断,导致福利损失。 (2)企业间通过实施纵向并购可以在获得被并购企业的同时得到所需的资源,也可以通过纵向并购达到进入某一行业的目的,完成企业的产业扩张。 (3)混合并购对竞争的影响可能是多方面的,某些影响可能改善资源配置,而另一些影响可能造成行业垄断,增加福利损失。 6.从公司法角度来看,并购类型有哪些? 答: 按照并购后的法律状态可以分为新设合并型、吸收合并型和控股型。 (1)新设合并型是两个以上公司通过并成一个新公司的形式而进行的合并。 采取这种形式的合并,合并双方均解散,失去法人资格。 (2)吸收合并型是指一个公司通过吸收其他公司的形式而进行的合并。采用这种方式,被吸收的公司解散,失去法人资格;继续存在的公司称为存续公司,存续公司要进行变更登记,被吸收公司的债权、债务由存续企业继承。 (3)控股型即并购双方都不解散,但一方为另一方所控制。在这种情况下目标公司被收购后仍保留其法人地位。 7.在横向并购、纵向并购、混合并购中,哪一个最容易导致垄断性市场结构,为什么?

答: 优势企业通过横向并购对同行业劣势企业的兼并,集中了同行业的资本,在市场上获得了一定的市场势力。这一方面有利于优势企业达到最佳的生产规模,采用新技术,取得规模经济效益;另一方面降低了市场竞争的程度,垄断者可以凭借其垄断地位获得超额的垄断利润。

旅游地理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闲暇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物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换言之,闲暇是指个人不受其他条件限制,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利用或消磨的时间。 游憩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游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它包含的范围极其广泛,从在家看电视到外出度假都属于游憩。 旅游是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文化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个部分。旅游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要离开居住或工作的地方,短暂地到达某个目的地进行活动。同时,旅游目的地要提供各种旅游接待设施以满足其需要。 第二章旅游地理学发展史 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国外:1.各国学者对自己研究领域的称谓虽略有区别,但总的趋势是将研究视野放到闲暇时间从事的所有活动,而重点则是旅游活动;2.研究旅游和休闲的地理学者中大部分还有其他研究领域,如农业,城市和区域规划,交通等;3.地理学者对旅游的研究从传统的以资源研究,土地利用研究为重,转移到以服务设施的空间经济分析,旅游者的空间行为与旅游目的地的推销,大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对于区域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影响过程与机制为研究主题;4.理论和实用研究并重;5.参与多学科性的融合研究,注重新的技术手段的运用。 国内:1.要注重学科基本概念的研究和应用;2.在研究内容上,要从目前对资源,旅游开发的区域社会经济条件研究为主,扩展到从相互联系的角度对资源,市场,环境的系统研究;3.在研究方法上,要坚持理论研究与实用研究相结合的宗旨;4.在研究方式上,应该提倡跨学科性的合作研究,旅游地理学者应主动吸收相邻学科(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的知识和研究方法。 第三章旅游者行为 游客:指因为休闲、娱乐、观光、探亲访友、购物、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等活动离开常住地到其他地(国),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并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活动获得报酬的人。按出游地分为国际游客(海外游客)和国内游客,按出游时间分为旅游者(过夜游客)和一日游游客(不过夜游客)。 影响旅游者决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感知环境:收集各种信息摄入脑中,形成对环境的整体印象 2.最大效益原则:最小的旅游时间比, 最大的信息收集量:选择最有名的旅游地旅游 选择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与居住地差异较大的……3.旅游偏好:年龄、职业、教育三方面去研究 大尺度旅游空间行为特征 力图到级别较高的旅游点旅游:倾向于选择有高级别旅游点的地方作为旅游目的地;到达目的地后,往往只游玩目的地附近级别较高的旅游点。 尽可能游玩更多的高级别旅游点。 力图采用环状路线旅游。

上海海洋大学动物生理学期末试卷

一、名词解释4X10 1、应急反应:机体遇到紧急情况(如失血、剧痛等)时,通过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发生的 适应性反应。(4分) 2、钠泵:镶嵌在膜脂质双分子层中的一种特殊蛋白质,能分解ATP释放能量,并利用此 能量进行Na+和K+的逆向主动转运。(4分) 3、食物特殊动力作用:动物机体在进食后的一段时间内,由于食物刺激机体产生额外热量 消耗的作用。(4分) 4、阈电位:外加刺激能使细胞膜上的Na+通透性突然增大并引发动作电位时的临界膜电位 数值称为阈电位。(4分) 5、氧饱和度:Hb血氧含量占血氧容量的百分比即为Hb的血氧饱和度。(4分) 6、GTH:促性腺激素,包括促卵泡刺激素和促黄体生成素;靶组织为睾丸(精巢)和卵巢; 主要功能为增加性腺类固醇激素的生成与分泌,促进配子生成,性腺发育成熟和排精排卵;其分泌由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调节。(4分) 7、胆盐的肠肝循环:胆盐和胆汁酸在小肠(或回肠)95%以上被肠粘膜吸收入血,经门静 脉回到肝脏,再组成胆汁被分泌入肠,胆盐在肝肠之间反复的利用,称为胆盐的肠肝循环。(4分) 8、三原色学说:视网膜中存在着分别对红、绿、蓝光特别敏感的3种视锥细胞或3种感光 色素;当这3种视锥细胞受到不同比例的三原色光刺激时,各自将发生不同程度的兴奋, 这样的信息传入中枢,经视中枢整合后便产生各种色觉。?三原色学说可以较好地解释色盲和色弱的发病机制。(4分) 9、第二信使:包括cAMP、cGMP、三磷酸肌醇、二酰甘油等,是细胞外信号分子作用于细 胞膜产生的细胞内信号分子,它们可以调节多种蛋白激酶和离子通道。(4分) 10、局部反应:由电刺激造成的去极化与少量Na+内流造成的去极化迭加在一起,在受刺激 部位出现一个较小的去极化,称为局部反应或局部兴奋。只局限在局部,不能做远距离的传播;不具有全或无的特性;具有时间总和和空间总和效应。(4分) 二、填空题2-4 1.静息状态下,膜对K+有较大的通透性,对Na+通透性较低,所以静息电位主要是____K+____电化学平衡电位。 2.视网膜有两种感光细胞,其中对光敏感度较高是视杆细胞,另一种是_视锥细胞_。3.心肌工作细胞动作电位0期由Na+内流形成,2期由Ca2+缓慢持久地内流与少量K+缓慢外流形成,3期由Ca2+内流停止和K+外流进行性增加形成。 4.由突触前膜释放参与突触传递的化学物质称神经递质;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指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使突触后膜产生除电化电位。5.在消化过程中,参与蛋白质消化的酶主要有__胃蛋白酶__、_胰蛋白酶__和__

家畜生理学试题(A)

家畜生理学试题(A) 一、是非题:对的在括号内划“+”,错的划“—”,每小题1分,共10分。 1、机体的内环境是指细胞内液而言。() 2、B淋巴细胞参与机体细胞免疫。() 3、血氧下降,引起呼吸运动变化的途径,是通过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加强呼吸运动。 4、促胰液素可促进胰腺分泌含酶量较多的胰液。() 5、血浆胶体渗透压越高,越有利于原尿的生成。() 6、反射时的长短决定于反射弧中突触数目的多少,突触数目越多,反射时就越长。() 7、N受体分布在植物神经节后神经元和骨骼肌等效应器细胞上。() 8、抗利尿素和催产素是由腺垂体分泌的。() 9、生长激素缺乏将使脑发育不良和功能障碍,发生呆小症。() 10、在环境急剧变化,如剧烈运动、缺氧、严寒、大失血时,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明显加强。() 二、单向选择填空:选一正确答案填入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5分。 1、机体各组织的兴奋性高低不同,其中最高的是()。 A、骨骼肌组织 B、心肌组织 C、腺体组织 D、神经组织 2、含有肝素和组织胺的白细胞是()。 A、噬酸性白细胞 B、噬碱性白细胞 C、淋巴细胞 D、单核细胞 3、标准心电图中左右心房的兴奋过程为()。 A、P波 B、QRS波群 C、T波 D、U波 4、微循环中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部位是()。 A、直接通路 B、动—静脉短路 C、迂回通路 D、微动脉 5、在平静吸气后,再尽力吸气,其多吸入的气体量为()。 A、肺活量 B、余气量 C、补吸气量 D、潮气量 6、草食动物大肠内的纤维素,通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其最终生成的物质之一是()。 A、单糖 B、二糖 C、葡萄糖 D、挥发性脂肪酸 7、小肠液中能激活胰蛋白酶原,但不能分解营养物质的消化酶是()。 A、肠肽酶 B、肠激酶 C、乳糖酶 D、核酸酶 8、肾小管分泌的物质之一是()。 A、钠离子 B、氢离子 C、水 D、尿素 9、动物体内产热量最多的器官是()。 A、骨骼肌 B、肝脏 C、心脏 D、胃肠 10、动物长期处于冷环境中,能够使机体持久增加产热,维持体温的物质是()。 A、肾上腺素 B、甲状腺素 C、去甲肾上腺素 D、缓激酞 11、防止血液凝固的方法有()。 A、升高血液温度 B、去除血液中红细胞 C、去除血液中钙离子 D、使血液与粗糙面接触 12、当动脉血压下降到正常水平以下时,将导致()。 A、主动脉弓的压力感受器发放的冲动频律增加 B、心加速中枢活动减弱 C、心抑制中枢活动增强 D、血管收缩中枢活动增强 13、反刍动物瘤胃内微生物能合成()。 A、维生素D B、维生素A C、B族维生素 D、维生素C 14、引起醛固酮分泌增多的因素有()。 A、循环血液减少 B、血液钙离子浓度升高 C、血液钾离子浓度降低 D、血液钠离子浓度升高 15、肺活量等于()。 A、吸气量与机能余气量之和 B、补呼气量与余气量之和 C、吸气量与补呼气量之和 D、补吸气量、潮气量、补呼气量三者之和 三、多项选择填空:将正确答案添入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5分 1、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物质有()。 A、钾离子 B、钠离子 C、清蛋白 D、球蛋白 E、纤维蛋白原

家畜生理学试题(A)

家畜生理学试题(A) 是非题:对的在括号内划“ +”,错的划“—”,每小题1分,共10分 1、机体的内环境是指细胞内液而言。() 2、B 淋巴细胞参与机体细胞免疫。() 3、血氧下降,引起呼吸运动变化的途径,是通过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加强呼吸运动。() 4、促胰液素可促进胰腺分泌含酶量较多的胰液。() 5、血浆胶体渗透压越高,越有利于原尿的生成。() 6、反射时的长短决定于反射弧中突触数目的多少,突触数目越多,反射时就越长。() 7、N 受体分布在植物神经节后神经元和骨骼肌等效应器细胞上。() 8、抗利尿素和催产素是由腺垂体分泌的。() 9、生长激素缺乏将使脑发育不良和功能障碍,发生呆小症。() 1 0、在环境急剧变化,如剧烈运动、缺氧、严寒、大失血时,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明显加

二、单向选择填空:选一正确答案填入括号内,每小题 1 分,共15 分。 1、机体各组织的兴奋性高低不同,其中最高的是()。 A、骨骼肌组织 B、心肌组织 C、腺体组织 D、神经组织 2、含有肝素和组织胺的白细胞是()。 A、噬酸性白细胞 B、噬碱性白细胞 C、淋巴细胞 D 、单核细胞 3、标准心电图中左右心房的兴奋过程为()。 A、P波 B、QRS波群 C、T波 D、U 波 4、微循环中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部位是()。 A、直接通路 B、动一静脉短路 C、迂回通路 D 、微动脉 5、在平静吸气后,再尽力吸气,其多吸入的气体量为()。 A、肺活量 B、余气量 C、补吸气量 D、潮气量 6、草食动物大肠内的纤维素,通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其最终生成的物质之一是 A、单糖 B、二糖 C、葡萄糖 D、挥发性脂肪酸 7、小肠液中能激活胰蛋白酶原,但不能分解营养物质的消化酶是()。 A、肠肽酶 B、肠激酶 C、乳糖酶 D、核酸酶 8、肾小管分泌的物质之一是()。 A、钠离子 B、氢离子 C、水 D、尿素 9、动物体内产热量最多的器官是()。 A、骨骼肌 B、肝脏 C、心脏 D、胃肠 10、动物长期处于冷环境中,能够使机体持久增加产热,维持体温的物质是()。 A、肾上腺素 B、甲状腺素 C、去甲肾上腺素 D、缓激酞 11、防止血液凝固的方法有()。 A、升高血液温度 B、去除血液中红细胞 C、去除血液中钙离子 D、使血液与粗糙面接触

旅游地理学单选

旅游地理学 一、单项选择 1、(B)是岩溶地貌研究的鼻祖。 A.汤显祖B.郦道元C.司马迁D.徐霞客 2、在海岸堆积地貌中,最适于海浴的地貌是(A )海岸地貌。 A.砂砾质B.淤泥质C.生物D.海岩侵蚀 3、(D)是旅游地的空间相互作用能否产生的制约条件。 A.综合性B.互补性C.可进入性D.替代性 4、我国最大的咸水湖是(C)。 A.滇池B.鄱阳湖C.青海湖D.洪泽湖 5、(D)是最活跃、最生动同时也是陆地上最壮观的水景。 A.河流B.涌泉C.海洋D.瀑布 6、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基本目的是(D )。 A.旅游B.观赏C.科研D.保护珍稀物种 7、有“海天佛国”之称的旅游名山是(B )。 A.五台山B.普陀山C.九华山D.武夷山 8、我国日落景观的最佳观景点是(C)。 A.峨嵋金顶B.普陀山海滨C.庐山天池亭D.泰山日观峰 9、文物古迹维修应遵循( D )原则。 A.修葺一新B.经费节省C.现代美学D.修旧如故 10、西汉重臣陵墓中,以( C )墓石雕最负盛名。(13) A:萧何B:韩信C:霍去病D:魏征 二、多项选择(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有2至5个答案正确,请选出字母,并将其填在题干的后面的括号内) 1、文化地理环境由(ACD)组成。 A.物质基础要素B.自然基础要素C.精神文化要素 D.物质文化要素E.民族传统要素 2、旅游决策的最大效益原则主要表现在(BE)。 A.最大的经济效益B.最小的旅游时间比 C.最大的旅游时间比 D.最大的精神享受E.最大的信息获取量或最高的满意度 3、旅游资源从其产生或属性角度,可分为(AB) A.人文旅游资源B.自然旅游资源C.地貌旅游资源 D.古建筑旅游资源E.海洋旅游资源 4、我国修筑长城高峰期依次为(BCD )。 A.西周 B.汉代 C.秦朝 D.明朝 E.春秋 5、目前各国旅游业中所利用的特种交通工具类型大致可分为(ABCE )。 A.原始型特种交通工具B.现代型特种交通工具 C.仿古型特种交通工具D.豪华型特种交通工具 E.民俗型特种交通工具 第一章 一、选择题

动物生理学期末复习资料、试题

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 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出胞与入胞式物质转运 易化扩散 非脂溶性或脂溶性小的物质, 在膜结构中某些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 从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方式。①特点: 顺浓度差, 不耗能;对通过膜的物质具有选择性;②分类: 载体介导和通道介导。(载体介导:高度的结构特异性、有饱和现象、有竞争抑制现象) 刺激与兴奋 凡能引起机体的活动状态发生变化的任何环境变化因子都称作刺激,由刺激引起的机体活动状态的改变都称为反应。最初,活组织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尽管形式不同)都称为兴奋,活组织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特性称为兴奋性。 引起兴奋的条件: ①刺激强度 阈强度(阈值):当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都不变时,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 阈刺激:阈强度时的刺激。 基强度:无论作用时间多长,引起组织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时值:两倍于基强度时的作用时间。 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 绝对不应期:无论多大刺激都不产生兴奋,兴奋性为0。 相对不应期: 阈刺激大于条件刺激,兴奋性逐渐上升,但低于原有水平。 超常期:阈刺激低于条件刺激,兴奋性高于原有水平。持续12ms 低常期: 阈刺激大于条件刺激,兴奋性低于原有水平。持续70ms 阈下刺激通常不能引起组织产生兴奋,但两个或多个阈下刺激可能引起兴奋,称为阈下总和。

电紧张:直流电通电过程中以及断电后短时期内,组织的兴奋性发生的变化。通电过程中,阴极部位组织的兴奋性增高,称阴极电紧张;阳极部位降低。断电后相反。 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 ㈠概念 细胞在静息状态下膜两侧的电位差称静息电位(RP),通常膜内为负。 细胞兴奋时产生的扩布性的可逆膜电位变化称动作电位(AP)。 膜内电位由RP上升的过程称为去极化,后期膜内为正,膜外为负的时相称反极化。AP由最高点恢复到RP水平的过程称复极化,低于RP水平的过程称超极化。 ㈡特点: 全或无:在同一C上,AP一旦出现,其锋电位的形状、幅度、持续时间都是恒定的,不随刺激的变化而变化。 非衰减性传导:AP一旦产生,就以一定的速度向整个细胞传导,其锋电位不随传导距离而发生改变。 ㈢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①膜内外离子分布差异;②膜对离子的通透性为PK :

家畜生理学期末复习(按章节顺序)-

家畜生理学期末复习(按章节顺序) 第一章、绪论 1、动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1)急性实验方法:a:离体实验从动物体取出某种组织器官或组织、细胞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b:在体实验在药物麻醉或破坏脑髓的条件下,暴露某部分器官,给予适当刺激,直接观察其活动 (2)慢性实验方法 以清醒的,完整动物为实验对象,来观察各部分机能之间的自然联系和相互作用,以及在环境变化中的协调统一机制。 2、内环境:有细胞外液构成的机体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 稳态:组成组成内环境的各种理化因素的变化都保持在一个较小范围,称为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稳态是细胞维持正常功能的必要条件,也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 内环境稳态并非静止不动,而是处在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3、动物生理功能的调节(了解分类、特点) 神经调节:迅速、准确 体液调节:范围广、缓慢、持续时间长。(内分泌、旁分泌、自分泌、神经分泌) 自身调节:范围小,不够灵活,是神经和体液调节的补充。 4、反射、反射弧、反馈调节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反射弧: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通常由五部分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反馈调节:受控部分发出反馈信号返回到控制部分,使控制部分能够根据反馈信号来改变自己的活动,从而对受控部分的活动进行调节。 正反馈:反馈信号能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 负反馈:反馈信号能降低控制部分的活动。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1、物质跨膜转运形式(掌握基本特征更好) 单纯扩散:脂溶性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扩散的现象。 易化扩散:非脂性物质或脂溶性小的物质,在特殊膜蛋白的帮助下,由高浓度一侧通过细胞膜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现象。 主动转运:细胞通过本身的耗能过程,将某些物质的分子或离子由膜的低浓度侧向高浓度侧转运的过程。 入胞和出胞作用:

动物医学专业动物生理学试题库-期末考试-兽医考研-专用

【测试题】 一、选择题 1. 正常原尿的下列成分中哪一种能全部被重吸收? ( ) A、水 B、Na+ C、尿素 D、葡萄糖 2. 在肾小球滤过时,促进血浆滤出的直接动力是( )。 A、全身动脉血压 B、肾动脉血压 C、入球小动脉血压 D、出球小动脉血压 3. 阴部神经兴奋时( )。 A、尿道括约肌收缩 B、逼尿肌收缩 C、尿道外括约肌收缩 D.尿道外括约肌舒 4. 对原尿部分物质而言,重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 A、近曲小管 B、远曲小管 C、髓袢降支 D、髓袢升支 5. 大量失血引起尿少的主要原因是( )。 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下降C、.囊压增高 B、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D、滤过膜通透性减小 6. 近端小管重吸收的特点是( )。 A、重吸收物质种类少 B、各种物质重吸收量少 C、小管液与上皮细胞液保持等渗D受神经和体液因素调节 7. 肾维持机体水平衡的功能主要是通过对下列哪一项的调节实现的?( ) A、肾小球的滤过量 C、近端小管对水的重吸收量 B、肾小管的分泌功能 D、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量

8. 下列哪一项可直接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和Cl-的重吸收?( ) A、血管紧素 B、抗利尿激素 C、心房钠尿肽 D、醛固酮 9. 肾髓质渗透压梯度的维持依靠( )。 A、弓形动脉 B、小叶间动脉 C、管周毛细血管网 D、直小血管 10. 建立起肾外髓部渗透压梯度的物质基础是( )。 A、NaCl B、尿素 C、肌酐 D、KCl 二、填空题 1. 尿生成的过程包括肾小球的__________、肾小管、集合管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个基本过程。 2. 肾小球滤过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3. _____________调节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而__________调节Na+、K+的转运。 4. 静脉注射甘露醇引起的利尿称为__________,大量饮清水引起的利尿称为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_的增高、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的降低,是引起抗利尿激素释放的主要因素。 6. 肾小球旁器由,和三部分组成。 7. 浓度升高、浓度降低可直接刺激醛固酮的分泌。 8. 滤过分数是和之比,表示流经肾脏的血浆被滤出生成原尿的情况。 9. 不论肾小球的滤过率是增加还是减少,近端小管对水和Na+的重吸收是定比重进行的,重吸收率始终为肾小球滤过率的左右,这种定比重吸收的现象称为。 10. 初级排尿中枢在。皮层的高级中枢可抑制或加强初级中枢的反射活动。 三、判断题 1. 在一般情况下,肾血流量的相对稳定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维持的。…………() 2.原尿与血浆的本质区别在于原尿中不含有红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3.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将使有效滤过压降低,肾小球滤过量减少。………………() 4. 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使尿量增多。…………………() 5. 尿液的浓缩主要发生在髓袢升支粗段。因为该段肾小管不能主动重吸收 Na+而对水通透,使髓袢升支粗段小管液成为高渗溶液。………………………………() 6. 肾小管和集合管可分泌H+、K+和NH3。…………………………() 7. 生理状态下不同物质通过肾小球滤过膜的能力取决于被滤过物质的大小, 而和其所带电荷的性质无关。…………………………………………………………() 8. 葡萄糖的重吸收是与Na+的主动重吸收是相耦联的,属于继发性主动转运。……() 9. 抗利尿激素可调节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水的重吸收 大部分在该部位进行。……………………………………………() 10. 肾小管上皮细胞可通过入胞方式从小管液中重吸收少量被滤出的小分子蛋白质。()

农大家畜生理学复习重点

动物生理学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急性试验与慢性试验 2.生物膜或单位膜 3.单纯扩散 4.易化扩散 5.主动转运 6.内吞与胞吐作用 7.膜受体 8.兴奋性与兴奋 9.阈值、阈下刺激、阈上刺激 10.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和低常期 11.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 12.去极化、超极化、复极化 13.内环境与内环境稳态 二、答题与论述 1.急性试验与慢性试验各有何优点? 2.总结所学过的参与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和出胞、入胞的实例。 3.讨论细胞的信息传递 4.分析适宜刺激引起细胞兴奋应具备那些条件? 5.细胞接受刺激发生兴奋后,其兴奋性经历哪四个阶段? 分析骨骼肌与心肌兴奋性时程的区别。 6.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7.讨论局部电流学说。 8.分析动物机体是通过何种方式维持生命活动整体性的? 第二章血液 a)名词解释 1.红细胞比容或红细胞压积 2.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 3.血液的碱储 4.等渗溶液 b)简答题与论述题 1.血浆与血清的区别 2.血浆胶体渗透压和血浆晶体渗透压是由哪些物质形成的?它们的改变可以引起哪些方面的负面影响?机体如何调节? 3.血液中有哪些缓冲对?其中最主要的缓冲对是什么? 4.动物机体维持内环境PH值的相对恒定的途径有哪些? 5.血浆蛋白的种类及作用有哪些? 6.红细胞生成的原料有哪些?参与此过程调节的激素有哪几种? 7.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8.凝血过程的三大主要步骤;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凝血因子是什么? 9.血液中的抗凝物质与参与纤溶物质有哪些?其作用是什么? 第三章血液循环 一、解释概念 1. 心力储备

旅游地理学讲义(中英文)学生版第一章

游憩地理学 The Geography of Tourism and Recreation 李丽娟Li-lijuan Email: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of tourism, recreation and leisure?(旅游、游憩和休闲的关系)Leisure:the opposite of work;free time;non-work or residual time; 与工作相对;空闲时间;非工作或工作之余的时间 outdoor or indoor activities(户外或室内的活动) Recreation:public; outdoor activities ; one component of tourism; 公共的,户外活动;旅游的一种 outdoor activities(local or non-local)户外活动 serious leisure:outdoor activities during work time (特殊休闲:在工作期间的户外活动) Tourism:private; non-local (a temporary short-term change of residence); one component of recreation 私人的,非本地的(短暂的离开居住地);游憩的一种 Business travel:travel for business Reference in English英文参考文献 ?The geography of tourism and recreation : environment, place and space, C. Michael Hall and Stephen J. Page, London and USA, 2006 (third edition); ?Tourism geography,edited by Rana Pratap and Kamla Prasad, 2004; ?Geography of travel & tourism , edited by Lloyd劳埃德, E. Hudman, Richard. H. Jackson, 2003; Reference in Chinese中文参考文献 1.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学》,高教出版社, 1993、1999. 2. 陶犁主编,《旅游地理学》, 科学出版社,2007. 3. 崔庠/周丽君主编, 《旅游地理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4. 冯学钢/黄成林主编,《旅游地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5. 斯蒂芬·威廉斯(Stephen Wynn Williams)著;张凌云译,《旅游地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6

家畜生理学模拟试卷2

河北省普通高校专科接本科教育选拔考试 家畜生理学模拟试卷(结业2) (考试时间:75 分钟) (总分:15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所选项前的字母填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1.能比较迅速反映内环境变动状况的体液是() A.脑脊液 B.血浆 C.尿液 D.淋巴液 2.肾小球滤过率在肾动脉血压的一定范围内变动时保持不变。属于() A.负反馈调节 B.旁分泌调节 C.自身调节 D.神经分泌调节 3.静息电位形成是由于() A. Na+内流 B. K+外流 C. Ca2+内流 D. Cl-内流4.下列哪种组织不属于可兴奋组织() A. 神经 B. 腺体 C. 皮肤 D. 肌肉 5.精子获能部位是在() A. 附睾 B. 曲精细管 C. 雄性生殖道 D. 雌性生殖道 6.激素作用一般特性的共同点是() A. 有高效能的生物放大作用 B. 以cAMP 为第二信使 C. 受体位于靶细胞膜上 D. 对靶细胞有严格特异性7.下列激素中不由垂体合成分泌的是() 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B. 催产素 C. 抗利尿激素 D. 催乳素 8.体温是指() A.体表的平均温度 B.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 C.体表和深部的平均温度 D.腹腔内的平均温度 9.胃排空速度最快的是() A. 糖 B.脂肪 C.蛋白质 D.水 10.某种原因动物出现胆瘘,大量胆汁流失体外,比正常时少数倍,这是由于下列哪项减少() A.合成胆盐的原料 B.促胃液素 C.胆盐的肠肝循环 D.促胰液素 11.催产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A. 刺激输卵管收缩,促进卵子运行 B. 刺激催乳素分泌,促进乳汁分泌 C. 刺激乳腺肌上皮细胞收缩,使乳汁排出

家畜生理学复习题

家畜生理学复习资料整理 名词解释: 1.什么是家畜生理学 2.第二信使 3.期前收缩 4.血液凝固 5.心动周期 6.房室延搁 7.淋巴回流 8.免疫调节10.外呼吸11.内呼吸12.胸内负压13.尿素再循环14.兴奋收缩偶联15.反刍16. 体温调节17.基础代谢18.能量代谢1 9.什么是兴奋性20.近球小体21.热传导22.肌肉收缩机理23.肠径通路24.非特异性系统25.性激素26.皮质激素27阈电位28.静息电位29.代偿间歇30.动作电位 简答题: 1.小肠为什么是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的重要场所且小肠运动有什么生理意义。 2.尿的生成过程 3.瘤胃有什么生理特点 4.为什么微生物能在瘤胃里生存 5. 盐酸的生理作用 6.淋巴循环的生理意义:a,调节血液与组织液的体液平衡,b,回收组织液中的蛋白质物质,c,进行脂肪和营养物质的运输功能,d,淋巴结的防御功能 7.胸内负压是怎样形成的有何生理意义8.甲状腺的生理作用 一、名词解释 1.※兴奋性:动物有机体在内外环境变化时,机体内部的新陈代谢都将发生相应的改变,机体的这种特 性称为兴奋性。 2.生殖:是动物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后,能够产生与自己相似的子代个体的过程。 3.※内环境:内环境是指机体细胞直接接触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4.稳态:指动物有机体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生理特性保持相对恒定的生理现象。 5.神经调节:是指通过神经系统的反射活动所实现的一种调节方式。 6.非条件反射:通过遗传,出生后无需训练就有的反射。 7.条件反射:动物出生后,通过训练而建立起来的反射,可随环境变化而变化 8.自身调节:是指细胞、组织、器官在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或液体调解情况下,自身对刺激发生的适应 性反应过程。 9.阈值:在一定时间内,引起组织细胞产生兴奋性的最低刺激强度。 10.※静息电位:细胞在安静时即未受到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呈莫外正,内负的极 化状态) 11.※动作电位: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而发生兴奋时,细胞膜原有的极化状态即消失,并在膜的内外两侧 发生一系列的电位变化,这样的电位称动作电位。

旅游地理学

第一章 1、闲暇: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 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换句话说,闲暇是指个人不受其他条件限制,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利用或消磨的时间。 2、游憩: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游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 它包含的范围极其广泛,从在家看电视到外出度假都属于游憩。 3、旅游:是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 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个部分。同时,旅游目的地要提供各种旅游接待设施以满足其需要。 4、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 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第二章 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一、要注重学科基本概念的研究和应用。 二、在研究内容上,要从目前的以资源、旅游开发的区域社会经济条件研究为主,扩展 到从相互联系的角度对资源、市场、环境的系统研究。 三、在研究方法上,要坚持理论研究与使用研究相结合的宗旨。 四、在研究方式上,应当提倡跨学科性的合作研究,旅游地理学者应主动吸收相邻学科 的知识和研究方法

三章 1、中国对游客的定义:指任何一个因为休闲、娱乐、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离开常往国{或常住地}到其他国家(或地方),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并且在其他国家(或地方)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得报酬的人。游客不包括因工作或学习在量的有规律往返的人。 2、产生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相互作用的条件:①互补性②替代性③可达性 3、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行为层次: ①基本层次:旅游活动最基本的层次是游览观光,也可以说是景观旅游 ②提高层次:娱乐旅游和购物旅游是旅游的提高层次 ③专门层次:⑴修养、疗养旅游⑵出席会议⑶宗教朝拜⑷各种科学和社会考 察、调查,以及其他专业活动,包括商业、文化交流、大型运动会、登山、探险等活动 5、旅游决策过程: 一:认识需要阶段; 二:信息收集阶段,旅游者从多种渠道收集信息资料,这些渠道包括各种新闻媒介、旅行社、导游手册、亲朋好友、有经验的旅游者等; 三:评价对比,旅游者对收集到的信息比较和谈判,对各个旅游目的地、各种旅游路线和旅游方式进行选择并作出决策。 6、解释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共性和近邻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