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英语交流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研究

商务英语交流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研究
商务英语交流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研究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商务谈判中幽默语的运用

2 从文化视角看英语习语的翻译

3 中英征婚广告对比分析研究

4 论《亚瑟王之死》中的骑士精神

5 解析《宠儿》的象征意义

6 海明威短篇小说的叙述艺术--以《一个明亮干净的地方》为例

7 “It be Adj of sb to do sth”中形容词语义的构式语法研究

8 诸神形象折射中西方价值观不同

9 从童话看中西方儿童教育的差异

10 从“三美”原则看《荷塘月色》的翻译

11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交际任务型教学活动的设计

12 中英文名词性后缀的比较及其对翻译的启示

13 英汉“走类”动词短语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

14 顺应理论视角下公益广告英译中的语用失误分析

15 A Study on the Cross-Cultural Management in the Sino-American Joint-Venture Enterprise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Changan & Ford Motor Company

16 探析《老人与海》的主题

17 A Contras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Gratitude Expressions

18 网上英语聊天的会话结构特征

19 从节日习俗分析东西方文化差异——以春节和圣诞节为例

20 中西方祭祀文化之异同

21 析《鲁滨逊漂流记》中“星期五”的人物形象

22 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分析

23 Charlotte Bronte’s Concept of Marriage--Comment on Jane Eyre from angle of true love

24 女权主义及其对英语语言中性别歧视的影响

25 The Impact of Loan Words on English V ocabulary

26 英汉谚语的文化对比及翻译

27 从词汇对等角度看《红楼梦》中“笑”一词的英译

28 对梦想的不懈追求——浅析《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的人物维特

29 《欢乐之家》孤独灵魂的自我发现

30 论高中生英语阅读技能的培养

31 谈某些颜色词的翻译

32 论《汤姆琼斯》中流浪汉模式的继承与创新

33 浅析《七个尖角阁的房子》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34 课外作业对高中英语学习的作用研究

35 The Translation of Irony in Pride and Prejudice—A Comparison of Two Chinese Versions

36 从《汤姆叔叔的小屋》看斯托夫人的宗教矛盾心理

37 论华兹华斯的自然观

38 埃德加?爱伦?坡小说《黑猫》的写作技巧应用分析

39 浅谈英语在未来的国际地位

40 从第二十二条军规看美国的黑色幽默

41 试论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问题及对策

42 “词块”理论及应用前景探微

43 论《儿子与情人》中保罗的爱情悲剧

44 离开“美国出品”

45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

46 《恋爱中的女人》人物及其人物关系的象征分析

47 《第十二夜》中女性人物特征分析

48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礼貌语言的差异

49 On Transcendentalism in Thoreau’s Walden

50 从英汉“狗”的习语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51 简论英汉习语翻译

52 《红字》中海斯特性格分析

53 高中英语听力课中的文化教学

54 文明的樊笼—解读《野性的呼唤》

55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两位男主人公

56 论《莎乐美》中的唯美主义

57

58 Movie Lines Imitation and Language Learning

59 西方吸血鬼与中国鬼的文学形象比较

60 产品说明书的翻译技巧

61 浅析动植物词汇中的中英文化差异

62 论影视字幕翻译的特点及应注意的方面——以美剧绝望主妇为题材

63 用合作原则分析莎士比亚《李尔王》中的会话含义

64 安吉尔的精神悲剧—分析哈代笔下人物的心理发展过程

65 从《老人与海》看海明威的生态意识

66 约翰?多恩诗中女性歧视现象分析

67 简论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和翻译

68 英语谚语中的性别歧视

69 《榆树下的欲望》之农场意象--基于生态女性主义的分析

70 《藻海无边》中安托瓦内特的身份认同困惑

71 诸神形象折射中西方价值观不同

72 论小说与电影《最后的大亨》的叙事特征

73 从《阿Q正传》译本看民族文化的可译性

74 从奥巴马访华报道看中美媒体报道差异

75 李白对庞德和他的作品的影响

76 《老人与海》中的象征主义

77 用批评性语篇分析解读人际功能与话语权力的结合

78 (英语系经贸英语)成本领先战略与英国易捷航空

79 量词“片”与“piece”的语法化对比研究

80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风声》的字幕翻译策略

81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Two Chinese V ersions of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ida’s Dynamic Equivalence

82 浅析从《刮痧》中反映出的中西文化差异

83 Study of English Borrowing from Chinese

84 美式英语与英式英语语音差异研究

85 腐朽世界中的纯洁品质——解读《雾都孤儿》中费金的善与恶

86 元认知策略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87 挥之不去的父权阴影——解读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艾米莉的一朵玫瑰花》

88 《尤利西斯》的象征艺术

89 中美大学生请求语策略对比研究

90 从目的论的角度论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策略

91 英语新词的发展研究

92 The Influence of Puritanism on America

93 从关联理论看《博物馆奇妙夜》的字幕翻译

94 从目的论角度比较研究《彼得?潘》两个中文译本

95 艾米莉?狄金森死亡诗歌中的性别歧义及其原因探析

96 The Trans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e Translation of Commercial Advertisements

97 英语专业学生词汇学习策略特点研究

98 《简爱》的浪漫主义解读

99 英汉“拉”类动词的语义成分和词化模式的对比分析

100 应酬语的中英文比较

101 中西葬礼文化的对比研究

102 英语幽默中会话含义的语用分析

103 研究交替传译中的笔记特征以及它对翻译准确度的影响

104 中英动物习语的跨文化分析

105 论《呼啸山庄》中的叙述技巧

106 英语专业学生词汇附带习得

107 文化与幽默欣赏

108 化妆品商标的文化内涵与翻译

109 The Analysis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Animal Idioms 110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111 中西方饮酒礼仪的比较

112 An Adaptation-based Approach to Brand Name Translation

113 跨文化交际中的母语文化研究

114 从文化视角看英语习语的翻译

115 浅析汉英动物词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

116 《生活大爆炸》言语幽默语用分析(开题报告+论)

117 中西方商务礼仪的差异

118 对比研究中西文化中的委婉语

119 浅谈交际教学法在中学课堂中的问题与对策

120 论《隐形人》中的象征主义

121 论《冰与火之歌》中角色视点手法的运用

122 On the Symbolic Meaning of the Marlin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123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分析及策略研究

124 汉英“眼”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

125 论商务谈判桌上的中西文化差异及其对谈判的影响

126 《吉檀迦利》中的泛神论思想

127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人物性格分析

128 The Weakness of Human Nature in Gulliver’s Travels

129 浅析《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享乐主义

130 探析《愤怒的葡萄》中人性的力量

131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追求和理想的分析

132 从英汉习语视角看中英文化差异

133 从目的论的角度谈商标翻译的原则及技巧

134 高中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研究

135 An Analysis of Beauty and Ugliness in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of Oscar Wilde

136 中式菜肴名称的语言特点及其英译

137 The Analysis of Daisy in The Great Gatsby

138 简爱——平凡而非凡的女人

139 The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Approach to Improving Speaking Ability in Middle School 140 海明威的死亡哲学——海明威作品解读

141 《追风筝的人》中哈桑自我牺牲精神的研究

142 伊恩?麦克尤恩作品《赎罪》中的成长主题探析

143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任务型活动设计

144 浅析《飘》中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145 在孤独中寻找自我——析《没有指针的钟》J.T.马龙的救赎

146 还《失乐园》中撒旦的本来面目

147 从美国核心价值观分析美国家庭学校产生的必然性

148 英语俚语翻译研究

149 An Analysis of Snobbery in Jane Austen’s Pride and Pre judice, Sense and Sensibility, and Mansfield Park

150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的重生

151 浅谈商务英语合同的翻译

152 从目的论的角度浅析美国电影字幕翻译

153 英语新闻标题的汉译方法——以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为例

154 从《人鼠之间》中人物的精神分析看美国梦的幻灭

155 Discussion on How to Arouse the Students’Interests in English Learning

156 语篇分析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157 A Comparison between Task-based Approach and Communicative Approach

158 苔丝的悲剧成因浅析

159 A Survey on Western Culture Learning among Non-English Majors

160 从王尔德的童话看其悲观主义爱情观

161 《魔戒》中的现实主义初探

162 《紫色》中的女性主义解读

163 试析诗歌翻译中文化意象的处理

164 女王还是奴隶:女性主义辉映下的珀涅罗珀

165

166 约翰·福尔斯《法国中尉的女人》的元小说叙事研究

167 论《呼啸山庄》中人性的转变

168 目的论视角下的广告翻译

169 中英手机短信的修辞特点分析

170 从跨文化角度看电影标题汉译英

171 论《金色笔记》的多元主题

172 亲属称谓:英汉社会文化差异

173 文化语境与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174 Deconstructing Master Model:A Study on Val Plumwood’s Critical Ecofeminism

175 “集体无意识”理论观照下艾米莉的悲剧性

176 On the Translation of Communicative Rhetoric in Literature—Analysis of the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Jane Eyre

177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78 An Analysis of Oscar Wilde’s Aesthetic Fairy Tale -The Happy Prince

179 On Michael Moore's Fahrenheit / From the Rhetoric Perspective

180 英语广告的语言特点

181 论《红字》中的奇异情景

182 海明威在《永别了,武器》中的反战情绪

183 如何培养大学生英语阅读理解技能

184 苔丝之罪是谁之过

185 An analysis of Female Images in The House on Mango Stree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m

186 黑人英语克里奥起源论

187 苔丝悲剧中乌托邦情结的探析

188 A Linguistic Anal ysis of Barack Obama’s Inauguration Speech

189 浅析王尔德《莎乐美》的唯美主义和成因

190 Reconstruction of Black Identity in Toni Morrison’s Beloved

191 象征在表现主题方面的作用——分析爱伦坡的《一桶白葡萄酒》

192 从麦当劳看美国快餐文化

193 Comparison of Tea Ceremony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194 论教师的非语言行为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95 从读者接受理论看《达?芬奇密码》的成功

196 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197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Sino-US Business Negotiation

198 弗吉尼亚?伍尔夫《海浪》的叙事技巧分析

199 浅析官方委婉语及其语用功能

200 商务英语交流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研究

毕业论文:论英语幽默的语用分析

XX大学 毕业论文 论英语幽默的语用分析 院系名称: 专业:英语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XX大学制 年月日

Acknowledgements My sincere gratitude is first and foremost to my supervisor, the teacher Yuli in Yantai University Wenjing College. Her academic guidance and professionalism will always be a motivation for my own study. Her patient supervision, invaluable comments and constructive criticisms paved my way to the further study of my thesis and my life. I am equally grateful to my parents whose supports have been represented in my whole writing and gave the courage to face all the challenge, I have met. Finally, I would like to thank my friend, Hanlida, who is always a good partner for collecting materials and exchanging ideas during the thesis writing.

委婉语的语用礼貌分析

委婉语的语用礼貌分析 一、引言 英语词Euphemism(委婉)来源于希腊语,意为“好听的话”。《语言与语言学词典》(斯托克和哈特曼等编著)中对委婉语的定义是:用一种不明说的、能使人感到愉快的或含糊的说法,代替具有令人不悦的含义或不够尊敬的表达方法。关于委婉语的分类有很多,有人从委婉语的功能上将其分为传统委婉语和文体委婉语两类:前者与禁忌语(taboo)有关,是消极委婉语;后者与礼貌,避免冲突并满足交际双方利益和心理的需要有关,是积极委婉语。例如: janitor被称为building engineer, cemetery叫做memorial park,“He needs help in learning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after class.”等都属于委婉语的范畴。 在日常交际中,仅仅清楚、准确地表达信息是不够的,由于语言不当甚至粗俗引起的不必要的误会和摩擦而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的例子屡见不鲜。礼貌作为一种社会润滑剂,被时时处处使用着。对此,英国著名语言学家D .H .Leech在1980年从语用学角度,提出言语交际中的礼貌原则,作为对Grice合作原则的“拯救”,解释了人们为什么要违反会话准则以含蓄地、间接地表达自己,并指出,人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出于礼貌的考虑,为了维护双方的面子,这就不得不与委婉语产生密切的联系。 二、委婉语与礼貌原则 (一)礼貌原则及其准则 Leech(1987)提出的礼貌原则可以归结为一句话:“使自身受惠最小,使他人受惠最大;使自身受损最大,使他人受损最小”。也就是尽量赞誉别人,让自己多吃一点亏。在语言形式上采取赞美对方和自谦的手段,取悦对方从而达到良好的交际目的。其准则如下: 1.策略准则(用于指令和承诺) a.使他人受损最小 b.使他人受惠最大 2.宽宏准则(用于指令和承诺) a.使自身受惠最小 b.使自身受损最大 3.赞扬准则(用于表情和表述)

委婉语的语用特征及功能

委婉语的语用特征及功能 【摘要】:委婉语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是各种社会因素和语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文章探讨了委婉语的特征和语用功能,展示了委婉语在交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委婉语; 社会因素; 语用因素; 语用功能; 交际过程 一、委婉语的形成与发展 委婉语是与所有时代相联系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委婉表达的话题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在同一历史时期,委婉语的应用受到使用者和语境这两个因素的影响也会有不同的特征。委婉语在古代的时候就产生了。而到十八世纪委婉语的运用出现了高峰。随着中产阶级的数量急剧增加,委婉语也大量出现并且加速得到加速发展。委婉语随社会而变化,也有一个新旧交替的过程。不少英语委婉语经人们的长期使用,成为了固定表达,并且成为了英语词汇,被人们广泛使用,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交流的语言。 二、英语委婉语的特征 1. 含蓄性 委婉语的最大特征就是含蓄性。在某种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人们故意用一些礼貌用语或一些缓和的语气词,或以曲折,隐晦,回避,淡化的方式成功的实现交际目的。如:Don’t you think it is better to have a rest now?这句话体现出礼貌暗示的特点。 2. 习惯性 人在交际的过程中必须遵循语言心理习惯,语言使用的倾向要受语境的制约,而且这种倾向在具体的语境中还会有所改变。任何语言的心理习惯都是人们对他周围的社会文化认知的结果,并形成一定的规律。虽然委婉语不是开门见山,直抒胸臆,但熟悉英语的人很容易就听出言下之意,而且能被大众接受。不少英语委婉语经人们的长期使用,成为了固定表达,并且成为了英语词汇。而且随着使用的广泛和普遍,这些表达方式越来越体现出口语化的特点。 3. 民族性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会产生不同的委婉语。由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不同,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化沉淀各异,委婉语也必然也存在相当的差异。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英语中的委婉语也体现出它特有的民族性特征。比如在西方人的眼里,个人利益神圣不可侵犯,一切与私生活有关

委婉语的语用分析

委婉语的语用分析 摘要:委婉语是语言的“消毒剂”和“润滑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离不开委婉语的使用,因此对委婉语的语用分析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委婉语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之后运用意义和所指理论及合作原则理论分析了委婉语会话含义产生的原因,最后阐述了委婉语的语用功能。 关键词:语用、会话含义、委婉语、 1、关于委婉语 委婉语是人类语言使用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它在各种文化形态中都大量存在,且作为一种语言策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更是离不开它的使用。委婉语的起源地在希腊,它最初是源于宗教迷信的禁语,宗教迷信反映了在委婉语的起源中社会心理的重要性。从古至今,遍及全世界,对于委婉语的解释千变万化,不尽相同,本文且采用邵军航在其《委婉语研究》中对委婉语的界定,即:委婉语是在特定的语境中,对于使人感到畏惧、惊恐、羞耻、自卑、内疚、不适等各种消极心理反应即痛苦的事物,信息组织者(说写者)有意地运用语音、语义、语法等手段而形成的对这些事物非直接的语言或言语表达,从而避免使信息组织者本人和信息理解者(听读者)感到痛苦。这个定义不仅涵盖了委婉语所涉及的语境依赖性(在特定的语境中——既包括时代、地域、文化等大的语境,也包括上下文、话题、交际双方等小的语境)、婉指对象(使人感到畏惧、惊恐、羞耻、自卑、内疚、不适等各种消极心理反应即痛苦的事物)、构成手段(运用语音、语义、语法等手段)、伴生性(非直接的语言或言语表达)、原动力(避免使信息组织者本人和信息理解者感到痛苦)等方面,而且“语言或言语表达”既包括了词语又包括了句子和语篇,从而使委婉语的外延和内涵都得到比较清楚地界定,将委婉语从非委婉语中区分出来。 2、委婉语会话含义成因探析 意义和所指理论中的“意义”主要指词、短语或句子本身的抽象意义,即词典中的意义,它是静态的;“所指”即意义所代表或指示的客观事物。“意义”是用来指称事物的,是人们表达“所指”的媒介,但它也需要具体的言语形式作

英语委婉语及语用功能(初稿)

1.Introduction The word “euphemism” original comes from the ancient Greek. The prefix “eu” means well, and the root “pheme”means speech or saying. Thus euphemism literally means to speak in a pleasant way or with good words. The Oxford Dictionary define “euphemism”as an indirect way for people often to use to refer to something embarrassing or unpleasant, sometimes to make it seem more acceptable than it really is. Similarly, euphemism also belongs to a kind of figures of speech, in which indirectness replaces directness of statement, usually in an effort to avoid offensive bluntness in some subject involving delicacy or taboo. No matter what definition is given, euphemism has been a widely used language, and works in multi areas, such as death, age, disease, physical imperfection and so on. Yet less of which refer to the other fields, such as jobs, professions, some social issues as well as some current hot topics. Euphemisms have been studied in plenty of fields, such as social communication, newspapers, advertisement, teaching field, military affairs, and political events. Since it acts as a kind of culture phenomenon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ommunication, 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focus on studying its pragmatic functions. Euphemism is intended communication method, so one must pay attention to what he is talking about, who he is talking with, where he is talking and why he is talking like that while using euphemism. 2. Formation of English Euphemism 2.1 Phonetic Approach English is an alphabetic language, which has provided ample sources for the creation of euphemism. The following ways are used to achieve a euphemistic effect. 2.1.1 Clipping It means to reduce some front or back syllables of a word for evasiveness. For example, “Ladies” for Ladies’ room, “gents” for Gentlemen’s Room, and “ca” for cancer. 2.1.2 Initialing

《英语委婉语及其交际功能》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拟选题目: 英语委婉语及其交际功能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委婉语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是一种用无害的或悦耳的词语替代那些较直接的或唐突的言辞,用善意的话语把事实掩盖起来的修饰手段,是用语言来调剂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它是一种修辞格,更是一种文化现象。由于委婉语具有较强的说服力,拥有很好的修饰效果,所以遍及生活中的各个层次,各个角落,备受人们喜欢。英语委婉语也已成为英语文化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是英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跨文化交际里一个重要的课题。它不仅是一种社会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的发展,委婉语始终伴随着整个社会的言语交际过程,且充分显示了它的交际功能。委婉语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所以了解委婉语的交际功能对于学好英语以及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有很大的帮助。 选题的研究现状: 朱艳菊在《析英语委婉语的交际功能》中将委婉语分为两类,即传统的委婉语和体裁形式的委婉语。传统的委婉语与禁忌语有关,例如疾病,死亡,性行为等;而体裁形式的委婉语是一种修辞手法,一种表达礼貌和赞扬或是避免一些尴尬事情的方法。通过这种分类,她认为委婉语的交际功能是为了避免一些人们不愿提及或是害怕提及的事情;是为了表示尊重和礼貌以及顾及颜面;是为了政治,经济和军事目的以及其它方面的原因,例如修辞目的等等。 邓芳在《英语委婉语及其交际功能》中提到委婉语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

在英语中极为常见。它不直接告白,而是含蓄曲折地把话说得转弯抹角,使语言生动活剥而幽默。英语委婉语作为语言的一种表达方法,体现了英美文化的内涵及其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具有其民族特征。我十分同意她的观点。随着时间的迁移,我们周围的一切事物像环境,文化以及语言都在改变。因此不同时期的委婉语能够反映不同时代的民族文化心理,社会习俗和价值观念。 郝恩香在《论委婉语的文化认知及交际策略》中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委婉语的交际功能,即避讳功能,礼貌功能和掩饰功能。我认为这种方法对于我们研究委婉语的交际功能很有好处。 在郝恩香的基础之上:张强宏、李炎在《英语委婉语的特性及语用功能研究》中提到了另外一种交际功能,即美化功能。在他们看来,美化功能被大量地使用在职业称谓当中,例如,tree trimmer(花木匠)被称为tree surgeon(树木整形家); floor sweeper(室内清洁工)被称为custodian engineer(室内工程师)等等。在商业领域,人们常用委婉语来美化自己的产品,以达到促销产品、获得利润的目的。如把cheap hotel(价格低廉的酒店)说成是economy hotel(经济型酒店);small car(小型汽车)说成了compact car(紧凑型汽车);而second-hand furniture (二手家具)更被称作antique(古董)等等。当然,郝恩香和张强宏、李炎的研究都没有错误,因为张强宏、李炎仅仅是将委婉语的美化功能从委婉语的掩饰功能中分离出来了。我认为他们的两种研究方法都很正确。 徐芳在《论委婉语在女性语言中的人际功能》中从三个方面研究了委婉语在女性语言中的人际功能,即人际协调功能,自我保护功能和自我展示功能。她认为这种婉转间接的语言表达方式恰好符合女性经常使用的试探性、不肯定、含蓄的话语风格,也反映了在某些领域女性柔弱的社会地位。我认为它可能是男性和

[幽默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英语课堂小游戏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作为教育者的我们经常会发现,在课堂中,我们已经将许多的教学知识点、语言点、语法规则详尽地教给了学生,但很难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很难记住这些不是本族语言的东西。 我们如何才能让学生对所教授的知识点留下深刻的印象呢?在教学中,许多教师都试着用平时收集的英语幽默笑话、妙趣句子或者有趣的谜语来讲授英语中某些语言现象,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还能让他们对所涉及的语言点有比较透彻的了解和掌握,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笔者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一、一词多义在幽默中的体现 英语中,许多词有一词多义的现象,如果学生不记住单词的多种意思,在做词义猜测题的时候常常会卡壳,不清楚与上下文最贴切的意思。 如在教授saw这个词的时候,我们知道,saw是see的过去式和过去分词,但是它还有另外的意思。及物动词 vt. 锯;锯开;锯成。The dead branches were sawed off. 枯枝被锯掉了。拉锯般来回移动;拉(曲调)。不及物动词 vi.用锯,拉锯;锯开。名词 n. 锯子;锯条。锯齿状部。在教学中,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叫学生呆板地记忆这些意思,学生多半会忘记。其实我们使用一句幽默的话,就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这个词了。让学生猜这句话的意思I saw a saw saw a saw.随后我们可以告知学生,这句话里面的几个saw有着不同的意思或词性。解释这句话的意思我看见一把锯子锯了另一把锯子。这样学生就可以很清楚地了解这个词的用法了。为了加深印象,可以让学生多次大声诵读这个句子。 还有,英语单词大都多“性”多“义”。让学生孤立地记忆,远不及让学生记住一些有趣味的英语句子。例如 “Would the person who took the step ladder yesterday kindly bring it back or further steps will be taken.” (昨天拿走梯子的人请速归还,否则主人将采取进一步措施。) 句中采用了step的不同意思,让学生们记忆深刻。 二、用幽默说明英美语言表达上的差异 在英语某些短语的教学中,可以用一些幽默笑话让学生在轻松搞笑中掌握短语的不同意思。比如向学生讲授英美两个国家对于“第一层楼”的表达的时候,我们可以选用这样的笑话 某饭店男厕所在第一层,女厕所在第二层。 American woman: Where is the toilet? Chinese clerk: On the second floor.

浅析英语委婉语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1119261.html, 浅析英语委婉语 作者:赵玲 来源:《读写算》2013年第43期 【摘要】委婉语使用较含蓄的语言表达强烈、难以启齿或禁忌的话语。在世界大融合的当今社会其正确使用变得尤为重要。分析如何使用以及其在社会交往中发挥怎样作用也逐渐凸显出其价值。 【关键词】委婉语应用功能使用 人们在交际和交流中希望找到一种合适的表达方式,既使双方能够顺利完成交际,又能使双方感到此次交际的愉快。委婉用语就是实现这一理想交际的合适的表达方式。 一、委婉语的分类 委婉语在英语中应用较为广泛。Euphemism 一词eu表示好,phemism表示说话,也就是说好话的意思。委婉语大致可以分为传统委婉语(traditional euphemisms)和文体委婉语(stylistic euphemisms)。 传统委婉语又叫消极委婉语(negative euphemism),即表示消极事务的词语。比如,当 人们直接说出死亡、葬礼、性、排泄物以及一些生理现象时,往往会给人一种粗俗、没有礼貌、没有教养的感觉。如果能换一种方式表达这些意思,结果就会大不相同,也会给人一种 有文化、有涵养、举止高雅的感觉。 文体委婉语也称之为积极委婉语(positive euphemisms)。使用时多是为了拉近与他人之间的距离,让人有愉悦的感觉。如黑人negro,在交往中为了避免人们想到黑奴这一层面,我们往往会使用black;在政治上,官方常用conflict 来代替war;slum(贫民窟),经常用old areas来表达。 二、委婉语的应用 1、与某些病症有关的的委婉语 正常健康的身体是人们最为关注的,也是幸福生活的主要保障。可是有些人由于生理原因或是某些疾病原因不能够拥有正常人的简单生活。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往往会注意避讳对方的这些痛处,在遇到这些疾病的名称的时候后采取较为委婉的说法。“得重病”的委婉表達形式是in a bad way, have a terminal illness。而不同的疾病有各自的委婉表达方式。cancer-词是人们极 度回避的禁忌词,人们通常使用a long illness来指代它。也有人用the C word, the Big C ,that disease来说癌症。目前较为常用的筛查Mongol baby(先天性愚型婴儿)的检查,叫做Down’s baby筛查。还有疾病”(disease)这一字眼也是令人不愉快的,不可避免要提到时,常

英语委婉语及其语用功能

论文关键词]英语委婉语传统委婉语文体委婉语临时委婉语礼貌原则合作原则[论文摘要]委婉语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是语言使用中人们协调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委婉语存在于很多语言中,反映了不同的社会心理和文化内涵。本文将从委婉语的语言表现形式和其对语用原则的体现等方面对这一现象进行阐述,以揭示其语言本质和语用因素对其产生的影响。 保罗·福塞尔(PaulFussel1)在其所著《格调)(Class)一书中对美国中产阶级进行了一针见血的辛辣讽刺。在论及这一阶层的语言时,他写道:“中产阶级追求修辞上的假斯文…他们任何时候都会被飘到耳边的委婉表达吸引中产阶级在委婉语的丛林中穿行并不光是因为这有助于躲避事实,这一喜好还出自他们对奢华的渴慕…于是他委婉得莫名其妙”。英语委婉语是否只是英美中产阶级附庸风雅的工具?事实上,委婉语并非中产阶级的标签,它是人类语言使用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一、英语委婉语的起源和发展 委婉语可谓源远流长。它源于远古时代,即人类文明的早期。委婉语的产生最初与宗教有关,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由于神的名字被认为是神的化身,提到名字就亵渎神灵。丁是,人们便借助于委婉语来称呼神。另一方面,人们相信自己知道神的称呼越多,胜过神的可能性越大。因此就创造出无数的委婉称呼。随着社会发展,委婉语的使用范围从宗教延伸到其他领域。另外,贵族也在尽力发展自身精雕细刻的宫廷语。贵族惯用的旁敲侧击、拐弯抹角和过分冗长的表达方式常被称作“euphuism”华丽的词藻,此词为英国作家约翰·利利首创。他在CZuphues)这部讽刺作品中首次使用该词。而在l6世纪年8O年代初,作家乔治·布朗特首先使用“euphemism”一词。虽然“euphuism”和“euphemism”两词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但两者均指拐弯抹角以自悦或取悦他人的说话方式。在随后委婉语的发展中,中下层人民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使之数量激增,形式丰富多彩。19世纪下层社会中,伦敦东区人所使用的押韵的俚语在委婉语中占据重要地位。在l8、l9两个世纪中,委婉语在英国国内外迅速发展。随着英帝国的扩张,本国语言模式也传播到世界各国。从一开始清教徒以关心语言闻名于世。他们推行禁止使用亵渎语言的法律。至l9世纪,当时社交活动中讲求语言温文尔雅被视作基本美德之一。20世纪,历经两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英语发生了巨大变化,20世纪80年代,美国委婉语在金钱、疾病、政治和战争等话题中用得最多。 二、什么是委婉语 英文euphem/sm(委婉语)一词系源自希腊语。词头“eu一”的意思是“good”(好),词干“phemism”的意思是“speech”语),整个字面意义是“wordofgoodomen”(吉言)或f好的说法)。由于委婉语属于一种语言现象,所以语言学家对委婉语给出多个定义。“Substituitngallinofensiveorpleasantterm fora more explicit,ofensive one,thereby VG~neeringthetruthbyusinginwords”是eaman和Silver在1983给出的定义。在“ADietionaryofModemEnglishUsage”中,福勒(Fowler.1966:171简洁地给出了委婉语的定义,即委婉语是“以缓和、模糊或解释性的表达来替代生硬的真实性或令人不愉快的事实”。 三、委婉语的分类 1.英语委婉语从表达方式上一般可分成:传统委婉语traditionaleupheruisms)和文体委婉语stylisitceuphemisms。所谓传统委婉语指的是比如生、病、死、葬、性、裸、拉、撤等禁忌事物,如果直接表达,那就是禁忌语,给人的感觉是粗鄙,生硬,剌耳,无礼。反之,如果间接表达,这就是委婉语,给人的印象是典雅,含蓄,中听,有礼。所谓文体委婉语,实际上是恭维话、溢美之词,与禁忌语并无关系。英、美人在交际过程中,为了表示礼貌,为了避免刺激,或是为了争取合作,有时会采用夸饰的手法,对一些令人不快的事物以美言相称。 2.从使用频度上,我们可以把委婉语分成一般委婉语和临时委婉语。一般委婉语是在

广告语的语用分析

广告语的语用分析 引言 广告(advertising)一词源自拉丁语“advertere”,意为“唤起大众对某种事物的注意,并诱导至一定的方向所使用的一种手段”。在当今社会,广告作为一种大众传媒语言在企业竞争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已经成为宣传和促销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广告大师Leonard认为:“广告是人与人沟通的行业,广告效果实现的关键在于向人们提供一种切中销售要点的利益承诺或消费理念,而这主要是靠语言来实现的。” 我们认为广告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言语交际行为。言语交际行为涉及下面几个方面,孙维张概括为:①言语交际行为的主体——说话人和听话人;②言语交际行为的环境;③言语交际行为的目的;④言语交际行为的手段,即语言形式。 [1]主体是言语交际行为的参与者;环境是言语交际行为发生的背景,任何言语交际行为都是特定环境中的行为,离开了环境就没有言语交际行为;目的是言语交际行为的启动因素和终极目标,没有无目的的言语交际行为;语言形式是目的的实现手段,是言语交际行为主体相互连接的外在手段。我们再来看广告言语行为的构成要素:①交际主体——广告制作者和受众者;②交际环境——广告言语行为发生的背景(语境);③交际目的——传递商品信息,最大可能地激起受众者购买的欲望甚至行为;④语言形式——广告语。需要强调的是,本文关注的是成功的广告言语行为。 本文将从语用学角度,分析广告语有意违反合作原则所产生的会话含义,同时考察关联理论在广告语理解中的体现。 一、广告语对合作原则的违反 美国哲学家格赖斯(HP.Grice)认为,在所有的语言交际活动中,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存在着一种默契,一种双方都应该遵守的原则,他称这种原则为会话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简称CP)。 [2]分别包括:质量准则,数量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但是在广告这一言语交际行为中,广告制作者会有意违反合作原则的某条准则,并力求使受众者能够察觉这一违反,迫使受众者解读广告语蕴含的会话含义,从而使这一交际行为获得成功。 (一)广告语对质量准则的违反 质量准则要求人们在交谈中不要说自己认为是不真实的话;不要说自己缺乏足够证据的话。违反质量准则,广告语会显得缺乏逻辑性,夸大事实或者自相矛盾。然而在广告语中,广告制作者总是喜欢用一些夸张的表达手段向受众者传递信息,而受众者则能从这些夸张、矛盾的语句中推断出广告的真正含义。

英语中“死亡”委婉语的语用学分析

摘要:从语用学的角度,用礼貌原则、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语境理论、距离原则、动听原则和模糊理论对英语“死亡”委婉语进行了分析,为英语“死亡”委婉语的名用提供了理论依据,期望能够帮助人们了解重视这些委婉语,在社会交际中正确选择、使用它们,从而避免在交际中可能产生的误会和冲突,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死亡委婉语;语用学;合作原则;语境 委婉语是人类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是人类进行社会交际活动的润滑剂,它在人类交际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一些专家学者曾从不同角度对英语委婉语进行了研究。归纳起来,主要有5个方面:(1)研究历史及演变;(2)界定其定义;(3)探讨其构成手段;(4)从语言学角度研究;(5)从语用学角度研究。笔者发现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从语用学的角度对英语中的“死亡”委婉语作专门分析研究的文章。而笔者认为,英语中关于“死亡”的委婉语数量很多,它在一定层面反映了一个社会的社会文化、民族心理、价值观念等,它是我们了解西方社会的一个重要视角。对它进行研究还可以避免在交际中可能产生的误会和冲突,提高我们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笔者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英语中的“死亡”委婉语所体现的一些语用学原则,希望人们可以加深对它以及西方社会的认识,也可以在言语交际中更好地、正确地选择使用,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上处以绞刑,人们就用一些与白杨树有关的温和的、甚至是好听的表达委婉说出这些人的死,如“to be a cottonwood blossom”、“to decorate a cottonwood”、“riding under a cottonwood limb”。 (2)得体准则。减少有损于他人的观点,增大有益于他人的观点。如将人死后称为“to became a land owner”、“go to Heaven/paradise”、“be with God、rest/be in Abraham?8 bosom”等。这是出于礼貌,给对方留有面子,也有可能让他人对自己有好感等。 (3)赞誉准则。减少对他人的贬降,增大对他人的赞誉。如对为国家或事业而献身的人给予崇敬和赞美,称他们是“to lay down one?S life”、“to make the Illtimate/l船t sacrifice”、“to be present at the last roll call”、“to fire one?s last shot”礼貌原则为死亡委婉语提供了理论基础,这些死亡委婉语的礼貌功能也使得尖锐的社会问题显得缓和与轻松。 1礼貌原则2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Leech?提出了一套各社会、各群体共享的普遍性的“礼貌原则”,它包括6个准则:策略准则(Tact Maxim)、赞扬准则(Approbation Maxim)、谦逊准则(Modesty Maxim)、慷慨准则(Generosity Maxim)、一致准则(Agreement Maxim)和同情准则(Sympathy Maxim)。英语死亡委婉语则体现了这些准则。如: (1)同情准则。即减少对他人的反感,增大对他人的同情。如西方国家以前多将犯人吊在白杨树Grice[2]根据会话的内容提出了合作原则,他认为言语和非言语交际中存在着一个总的合作原则。为了成功的交际,双方都必须遵守一定的原则,它包括4条准则:数量准则(适量)、质量准则(正确)、关系准则(关联)、方式准则(简明)。但人们有时会出现违反某条准则的情形。这时,违反准则的一方可能有言外之意,另一方要能领会“话外话”。英语“死亡委婉语”就故意违反了交际中必须遵守的这些准则,而这恰恰是为了遵循礼貌原则,维护他人的面子,保持他人的尊严,如合作原则中质的准则要求不要说自知是虚假或缺乏足够证据的话。死亡委婉语从本质上说违反了这一准则,如将死亡称为“to be on vacation”,“to take a one way ride/trip”等。另外,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要求讲话要有关联,要清楚明白,避免晦涩和歧义。而死亡委婉语往往委婉含蓄,如将死亡称为“to cancel olae?s account”、“to return to dust/earth”、“to turn one?s toes to daisies”等,这样故意违反合作原则其实隐含着其他的目的,即遵循礼貌原则,维护他人的面子,保持他人的尊严。 3语境理论 言语交际中的参与者不是任意地、毫无节制地选择交际语码的;相反,语码的选择与交际目的、交际语境密切相关。语境包括显性语境和潜性语境:前者指交际活动发生的时间、地点、场景、参与者、话题、面部表情等可感知的具体直接的物理因素;后者指交际参与者的文化

委婉语

委婉语论文 摘要:从语用学角度对英汉委婉语进行对比,揭示出英汉委婉语在语用功能方面的相似性,都具有避讳、雅化、礼貌、掩饰及淡化和夸张功能。 委婉语是用曲折、含蓄的方式表达思想的语言在英、汉语中,委婉语的使用极为广泛,是进行语用研究的很好语料。英、汉委婉语作为一种文化限定词,虽然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但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相似之处。 委婉语广泛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交谈中凡是涉及到说出来有可能令人感到难堪、不悦甚至反感的言语,人们通常都采取曲折、委婉、含蓄的说法来表达,让交谈双方能从心理上淡化甚至消除某些不愉快,从而达到容易接受的目的。从委婉语的语用功能来讲,英汉委婉语的相似性主要体现在避讳功能、雅化功能、礼貌功能、掩饰功能及淡化和夸张功能上。 一、英汉委婉语避讳功能的相似性委婉语的产生源于语言禁忌 (Language Taboo),语言禁忌源于人类最初对自然现象和自然力的困惑和误解。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因对日月交替风雨雷电、火山地震以及人和物的生老病死等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不理解,故幻想创造了神,认为神是万物的主宰、祸福的根源。因此,神灵不可亵渎,与神灵有关的东西都应被尊为灵物,被列为禁忌,不可冒犯。英语中,God(上帝)、Satan(魔王撒旦)等均有婉称,汉语中有国讳、圣讳、官讳或家讳。疾病与死亡为人之大忌,无论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都十分忌讳疾病与死亡,所以在交际时都尽量回避这些字眼,以婉言称之。 (一)有关“死亡”的委婉语 人们生活中最忌讳的就是死亡,因此语言禁忌中关于死亡的委婉语大量存在。如:pass away(逝世),be no more(不在了),depart(去世),be gone(走了),join the majority(会见老祖宗去了),go to west(归西了),go to glory(升天了),go to meet one maker(见上帝),to be at peace(平静了),the final departure(最后离去),final sleep(最后一觉),to go to one S long home(回到永久之家),to have found rest(得到安息),in heaven(在天堂),with God(和上帝在一起)等。与之相对,汉语中有:“去世了”“仙逝了”,“到极乐世界去了”,“逝世”,“谢世”“过世”,“下世”,“不在了”,“走了”,“过去了”,“离开本了我们”,“毙命”,“归天”,“长眠”,“与世长辞”对特殊人物还有专门的术语,如:和尚死了叫“圆寂”,皇帝死了叫“驾崩”,诸侯死了用“功甍”,妻子死了叫“断弦”,为了守节而死叫“玉碎”,执行公务而死叫“殉职”,为正义而死叫“牺牲”等。“死亡的委婉说法还有: to be ;present at the last roll call 出席最后一次点名to be written off 被勾销 t0 fall 倒下 to fire one s last shot 射出最后一发子弹 It S taps.熄灯号音响了 to hy down one S life 放下自己的生 to make the ultimate sacrifice最后的牺牲 to do one S bit 尽自己的本分 这些委婉语听起来很平淡,几乎无法使人联到军人那悲壮而惨烈的死。 (二)有关“疾病”的委婉语 生病也是人们忌讳说的,因而东、西方人都常常用替代形式来淡化表达。如: (1)Jane was in a bad way and asked for two days leave。简身体不好,请了两天假。 句(1)中 in a bad way替代 iu。人们还把 cancer(癌)称为 the Big C或 long illness,把 leprosy(麻风病)称为 Hansen S disease,把mad(疯了)叫做 mentaproblem,Blind(盲的)说成 sightless,称 constipation(便秘)为 irregularity。汉语中,“生病”是“身体不好”、“身体欠安”,说“癌症”为不治之症,说“精神病”为精神不正常。虽然听的人同样明白其含义但总比直接说出来显得不那么刺耳,动听一些。英语中婉称 crippled(残疾)为physically handicapped,disabled;汉语中则用“身体不便”、“有缺陷”、“手(脚)不便”、“有障碍”等字眼来代替。类似的例子英语中还有:用 physically handicapped(有生理缺陷的)或 disabled/the inconvenienced表示crippled(瘸子);用 imperfect hearing(听觉不完美的)代替 the deaf(聋子);用visually retarded(视力有障碍的)代替 the blind(瞎

十条广告语分析

十条广告语的艺术特色 班级:姓名:学号: 【摘要】 广告在人们生活中大量出现,大多数广告别出心裁,不拘一格,意境深远,读后使人回味无穷,得到一种美的享受。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涌现出了格式各样风格迥异的广告,这些形形色色的广告使人应接不暇,其中却也其中不乏一些极其优秀的广告语,使人难以忘记,下面就10条令笔者难忘的广告语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 【主要内容】 戴比尔斯的广告语“战士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堪称经典之作,语言朴实,合乎音韵,毫无修饰,去除一切华丽与虚无,让所有准备买戒指的男女,都被它吸引。因为这句话不仅说明钻石很坚固,可以保留很长的时间,但是更让人心动的是,它蕴含着每一对买钻石的情侣的爱情都会像钻石一样,天长地久,海枯石烂。 中国联通:“情系中国结,联通四海心。”联通的标志是一个中国结的形象,本身就充满了亲和力。联通的诞生,对于推动中国通讯行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它们一次次向中国电信发起挑战,以优质的服务和低廉的价格在竞争中逐渐发展壮大,联通把自己的标志和品

牌名称自然的融入到广告语中,从外表到精神做到了和谐统一,反映了企业的精神理念。 “晶晶亮,透心凉”这新颖出众的广告语,能够一下子就引起人们的注意。这则广告语没有采用司空见惯的形式,而是从视觉的清亮和触觉的冰凉入手,挖掘商品的内涵,让人在炎热的夏天,一想起来就倍觉清凉,忍不住就想体验一下它给人的感觉。语言清新响亮、节奏鲜艳明快,对消费者具有极强的诱惑力。 雀巢咖啡:“味道好极了。”这是人们最熟悉的一句广告语,也是人们最喜欢的广告语。简单而又意味深远,朗朗上口,因为发自内心的感受可以脱口而出,正是其经典之所在。以至于雀巢以重金在全球征集新广告语时,发现没有一句比这句话更经典,所以就永久地保留了它。 美国芝加哥美容广告语:不要对刚刚从我们这里出来的姑娘使眼色,她很可能是您的奶奶。这则广告语用非常幽默的语言描绘了一幅使人发笑的画面,以此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它有意给人以滑稽感,用夸张的手法说明本店技艺高超,有令您恢复青春的功力。这种过分的夸张,触动了人们心中的情趣,加深了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达到预期的效果。 百事可乐:“新一代的选择。”在与可口可乐的竞争中,百事可乐终于找到突破口,它们从年轻人身上发现市场,把自己定位为新生代的可乐,邀请新生代喜欢的超级歌星作为自己的品牌代言人,终于

英语幽默的语用分析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论《呼啸山庄》中的意象 2 中学生英语互助学习研究 3 On Human Nature in Frankenstein 4 从《简?爱》的多译本看中国两性关系的变化 5 二战后大萧条对美国社会福利的影响 6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v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otagonists’ Characters in Great Expectations 7 文档所公布各专业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95 80 35 640 8 浅析翻译中的文化缺省及其补偿策略 9 师生关系与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之关联性探析 10 The Embodiment of Xu Yuanchong’s“Beauty in Three Aspects”i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Poetry of the Tang Dynasty 11 An Analysis of English Euphemisms Used in Literary Works 12 英汉禁忌语对比分析 13 目的论视角下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 14 论《哈姆雷特》和《麦克白》中的超自然因素 15 王尔德唯美主义对现代消费文化的启示--以《道林格雷的画像》为例 16 浅析电影《我是山姆》中的反智主义 17 中式菜谱的翻译 18 Pragmatic Study on the Humor Effect in The Big Bang Theory 19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20 孤独的精神探索者——《月亮和六便士》和《刀锋》中主人公形象分析 21 丘吉尔《就希特勒入侵苏联发表的讲话》的修辞赏析 22 The Dilemma of Career Woman in The Millstone 23 基于关联理论的英式幽默研究--以《哈利?波特》为例 24 《愤怒的葡萄》里人性的光辉 25 O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Menu and the Connotation of Chinese Culinary Culture 26 A Linguistic Analysis of Barack Obama’s Inauguration Sp eech 27 美国梦的文化观察 28 《榆树下的欲望》之农场意象--基于生态女性主义的分析 29 从英汉习语视角看中英文化差异 30 A New Woman’s Journey in To the Lighthouse 31 中式菜单英译的研究 32 从中西方文化的比较中谈英语隐喻的汉译 33 General Principles and Features of Legal English Translation 34 论双性同体理论下的《达洛卫夫人》 35 英国贵族精神和绅士教育研究 36 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37 在英语口语教学中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38 英语专业学生议论文写作中连接词使用情况研究 39 论《哈利波特》中的情感结构 40 中美高校校园文化对比

广告语的修辞分析

广告语的修辞分析 广告语是一种以宣传或刺激消费为目的的特殊语言。-贝,广告成功与否,与语言文字的运用密切相关。修辞,作为一种文学手段,被广泛应用到广告中来,使广告语言妙趣横生,扣人心弦。修辞就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选取恰当的语言形式,表达?定的思想内容,以增强表达效果的言语活动。 修辞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它使人能适当而巧妙地调整表意的方法,设计优美的形式,以明确而生动地表现出自己的意象,引起人们的共鸣。广告语是一种以宣传或刺激消费为目的的特殊语言。俗话说:“佛靠金装,人靠衣装”,商品也需要广告来包装。 比喻:就是用某一事物来说明与其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性的另一事物。它是建立扭心理学所说的类化作用基础上的,利用已知经验引起新的经验。通过比喻,可以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将抽象的事物变得形象生动,从而便于理解新开传奇,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来看几个例子:像母亲的手一样柔软舒适的儿童鞋。(某童鞋广告)这则广告画面上是一双手捧着一只胖胖的小脚丫。此广告把鞋比作母亲温暖的手,突出产品柔软、舒适的特点,既形象直观,又亲切感人。像初恋般的滋味。(日本海而必思饮料)初恋是人类情感世界中最美好的感情之一,是美妙而值得怀念的。无论是谁,最难忘怀的恐怕就是初恋了。用初恋的滋味来比喻饮料的味道,显得形象生动,同时又触发了人们的怀旧情怀,诱导人们再次重温“初恋滋味” 夸张:运用语言有意地对事物或对象作言过其实的表现,借以强调和突出事物本质特征的修辞手段。夸张作为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修辞手法,在反映客观事物时,是从故失其真开始的,而最终则要达到在更高层次上表现真实的目的。俗话说:“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广告自诞生以来似乎就从未与这个“夸”字断过联系。恰当地运用夸张,可以使广告语言熠熠生辉,引入胜。例如:1、今年二十,明年十八。(白丽香皂)这是一则化妆品广告,女人是这类广告的主要受众,对年轻和美丽的追求成了众多女性优先考虑的大事,化妆品作为创造青春美貌的“灵丹妙药”受到女性的青睐。这则广告采用夸张的手法,指出自丽香皂具有美容功效,经常使用可使人显得年轻,迎合了女士们爱美的心理,激起了她们的购买欲望。2、不要对刚从我们这里出来的姑娘使眼色,她很可能就是您奶奶。(某美容院广告)这则广告故意夸大其实,幽默风趣,旨在说明此美容院美容技术的高超。 双关|: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借助语音或词义的联系,故意使语言关联到两种事物,使语句构成双重意义的修辞。主要有谐音双关、语义双关两种。谐音双关是利用词语的谐音(音同或音近)构成的,语义双关是日用词语的多义构成的。双关语表里双涉,富于联想,有一箭双雕之妙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