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动力特性与动力反应

结构动力特性与动力反应
结构动力特性与动力反应

第四讲结构动力特性与动力反应

【内容提要】

自由度体系周期、频率计算,简谐荷载与突加荷载作用下简单结构的动力系数、振幅与最大动内力,阻尼对振动的影响。

一、概念

(一)动力荷载

荷载大小、方向和作用位置随时间而改变。按时间可分为周期荷载、冲击荷载、突加恒载和随机荷载。

(二)动力问题的特征

结构在动荷载作用下,其上质点产生惯性力,抵抗变形还产生阻尼力,因此,结构的内力和位移成为时间的函数。

(三)动力响应

结构在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动内力和动位移,统称为动力响应(动力反应)。它不仅与动荷载有关,还与结构动力特征(固有频率、振型和阻尼)有关。

(四)动力自由度

描述一个体系在振动过程中全部质点的位置所需要的独立变量数目。

二、单自由度体系的振动方程

1.按平衡条件建立振动方程——刚度法

图6-4-2

图6-4-3

据此可以作出振型图.

【例题1】分析图6-4-6(a)、(c)、(e)、(g)、(i)所示体系的自由度。不计杆件的分布质量。

图6-4-6(g)所示体系有两个质点,杆件可发生弹性弯曲变形,质点有竖向和水平的两个位移分量,

这两个位移相互独立,故有两个自由度。加支杆确定时如图6-4-6(h)所示。

图6-4-6(i)所示体系有两个质点,质点有竖向两个位移分量和水平向一个位移分量,这三个位移相互独立,

故有三个自由度。加支杆确定时如图6-4-6 (j )所示。

图6-4-14

结构动力特性测试方法及原理

结构动力特性的测试方法及应用(讲稿) 一. 概述 每个结构都有自己的动力特性,惯称自振特性。了解结构的动力特性是进行结构抗震设 计和结构损伤检测的重要步骤。目前,在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中,广泛采用振型叠加原理的反 应谱分析方法,但需要以确定结构的动力特性为前提。n 个自由度的结构体系的振动方程如 下: [][][]{}{})()()()(...t p t y K t y C t y M =+? ?????+?????? 式中[]M 、[]C 、[]K 分别为结构的总体质量矩阵、阻尼矩阵、刚度矩阵,均为n 维矩阵; {})(t p 为外部作用力的n 维随机过程列阵;{})(t y 为位移响应的n 维随机过程列阵;{} )(t y &为速度响应的n 维随机过程列阵;{})(t y && 为加速度响应的n 维随机过程列阵。 表征结构动力特性的主要参数是结构的自振频率f (其倒数即自振周期T )、振型Y(i)和 阻尼比ξ,这些数值在结构动力计算中经常用到。 任何结构都可看作是由刚度、质量、阻尼矩阵(统称结构参数)构成的动力学系统, 结构一旦出现破损,结构参数也随之变化,从而导致系统频响函数和模态参数的改变,这种 改变可视为结构破损发生的标志。这样,可利用结构破损前后的测试动态数据来诊断结构的破损,进而提出修复方案,现代发展起来的“结构破损诊断”技术就是这样一种方法。其最 大优点是将导致结构振动的外界因素作为激励源,诊断过程不影响结构的正常使用,能方便 地完成结构破损的在线监测与诊断。从传感器测试设备到相应的信号处理软件,振动模态测 量方法已有几十年发展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振动模态测量在桥梁损伤检测领域的发展 也很快。随着动态测试、信号处理、计算机辅助试验技术的提高,结构的振动信息可以在桥 梁运营过程中利用环境激振来监测,并可得到比较精确的结构动态特性(如频响函数、模态 参数等)。目前,许多国家在一些已建和在建桥梁上进行该方面有益的尝试。 测量结构物自振特性的方法很多,目前主要有稳态正弦激振法、传递函数法、脉动测试 法和自由振动法。稳态正弦激振法是给结构以一定的稳态正弦激励力,通过频率扫描的办法 确定各共振频率下结构的振型和对应的阻尼比。 传递函数法是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对结构进 行激励(如正弦激励、脉冲激励或随机激励等),测出激励力和各点的响应,利用专用的分 析设备求出各响应点与激励点之间的传递函数,进而可以得出结构的各阶模态参数(包括振 型、频率、阻尼比)。脉动测试法是利用结构物(尤其是高柔性结构)在自然环境振源(如 风、行车、水流、地脉动等)的影响下,所产生的随机振动,通过传感器记录、经谱分析, 求得结构物的动力特性参数。自由振动法是:通过外力使被测结构沿某个主轴方向产生一定 的初位移后突然释放,使之产生一个初速度,以激发起被测结构的自由振动。 以上几种方法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利用共振法可以获得结构比较精确的自振频率和阻 尼比,但其缺点是,采用单点激振时只能求得低阶振型时的自振特性,而采用多点激振需较 多的设备和较高的试验技术;传递函数法应用于模型试验,常常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但对 于尺度很大的实际结构要用较大的激励力才能使结构振动起来,从而获得比较满意的传递函 数,这在实际测试工作中往往有一定的困难。 利用环境随机振动作为结构物激振的振源,来测定并分析结构物固有特性的方法,是近 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及FFT 理论的普及而发展起来的,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的动力分 析研究中,对于斜拉桥及悬索桥等大型柔性结构的动力分析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斜拉桥或 悬索桥的环境随机振源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指从基础部分传到结构的地面振动及由于大气变 化而影响到上部结构的振动(根据动力量测结果,可发现其频谱是相当丰富的,具有不同的

结构动力特性测试方法及原理

结构动力特性的测试方法及应用(讲稿) 一. 概述 每个结构都有自己的动力特性,惯称自振特性。了解结构的动力特性就是进行结构抗震设 计与结构损伤检测的重要步骤。目前,在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中,广泛采用振型叠加原理的反应谱分析方法,但需要以确定结构的动力特性为前提。n 个自由度的结构体系的振动方程如下: [][][]{}{})()()()(...t p t y K t y C t y M =+??????+?????? 式中[]M 、[]C 、[]K 分别为结构的总体质量矩阵、阻尼矩阵、刚度矩阵,均为n 维矩阵;{} )(t p 为外部作用力的n 维随机过程列阵;{})(t y 为位移响应的n 维随机过程列阵;{})(t y &为速度响应的n 维随机过程列阵;{})(t y && 为加速度响应的n 维随机过程列阵。 表征结构动力特性的主要参数就是结构的自振频率f (其倒数即自振周期T )、振型Y(i)与阻尼比ξ,这些数值在结构动力计算中经常用到。 任何结构都可瞧作就是由刚度、质量、阻尼矩阵(统称结构参数)构成的动力学系统,结构一旦出现破损,结构参数也随之变化,从而导致系统频响函数与模态参数的改变,这种改变可视为结构破损发生的标志。这样,可利用结构破损前后的测试动态数据来诊断结构的破损,进而提出修复方案,现代发展起来的“结构破损诊断”技术就就是这样一种方法。其最大优点就是将导致结构振动的外界因素作为激励源,诊断过程不影响结构的正常使用,能方便地完成结构破损的在线监测与诊断。从传感器测试设备到相应的信号处理软件,振动模态测量方法已有几十年发展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振动模态测量在桥梁损伤检测领域的发展也很快。随着动态测试、信号处理、计算机辅助试验技术的提高,结构的振动信息可以在桥梁运营过程中利用环境激振来监测,并可得到比较精确的结构动态特性(如频响函数、模态参数等)。目前,许多国家在一些已建与在建桥梁上进行该方面有益的尝试。 测量结构物自振特性的方法很多,目前主要有稳态正弦激振法、传递函数法、脉动测试法与自由振动法。稳态正弦激振法就是给结构以一定的稳态正弦激励力,通过频率扫描的办法确定各共振频率下结构的振型与对应的阻尼比。 传递函数法就是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对结构进行激励(如正弦激励、脉冲激励或随机激励等),测出激励力与各点的响应,利用专用的分析设备求出各响应点与激励点之间的传递函数,进而可以得出结构的各阶模态参数(包括振型、频率、阻尼比)。脉动测试法就是利用结构物(尤其就是高柔性结构)在自然环境振源(如风、行车、水流、地脉动等)的影响下,所产生的随机振动,通过传感器记录、经谱分析,求得结构物的动力特性参数。自由振动法就是:通过外力使被测结构沿某个主轴方向产生一定的初位移后突然释放,使之产生一个初速度,以激发起被测结构的自由振动。 以上几种方法各有其优点与局限性。利用共振法可以获得结构比较精确的自振频率与阻尼比,但其缺点就是,采用单点激振时只能求得低阶振型时的自振特性,而采用多点激振需较多的设备与较高的试验技术;传递函数法应用于模型试验,常常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但对于尺度很大的实际结构要用较大的激励力才能使结构振动起来,从而获得比较满意的传递函数,这在实际测试工作中往往有一定的困难。 利用环境随机振动作为结构物激振的振源,来测定并分析结构物固有特性的方法,就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及FFT 理论的普及而发展起来的,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的动力分析研究中,对于斜拉桥及悬索桥等大型柔性结构的动力分析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斜拉桥或悬索桥的环境随机振源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指从基础部分传到结构的地面振动及由于大气变化而影响到上部结构的振动(根据动力量测结果,可发现其频谱就是相当丰富的,具有不同的脉动卓越周期,反应了不同地区地质土壤的动力特性);另一方面主要来自过桥车辆的随机振动。

结构动力分析

【结构工程的软件时代】 结构工程已全面进入软件时代,结构工程师要从繁琐的重复劳动中解脱出来,培养结构概念和体系,锻炼结构整体思维。 《结构概念和体系》是国际著名的结构大师林同炎广为流传的著作。相信大多数从事建筑结构的工程人员都或多或少读过这本书。其实,这本书可以说是结构工程师的必修课。从事结构工作,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工作中培养结构概念体系和整体性思维的方法。这对于结构工程师来讲,是十分重要的。 如今的软件技术已相当发达,很多繁琐的工作都可以通过软件完成,甚至于智能化到了“一键式完成”的地步。设想,如果在软件再这么智能化而且功能强大下去,到时候,只要输入基本的设计参数和经济指标,按一个回车键,软件就将建筑方案设计、结构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全部一条线完成出来了,那么对结构工程师来说不是一场灾难嘛。软件取代所有主要工作,技术人员不就要下岗了啊。所以,我认为,从一个角度来讲,结构工程软件时代的到来,意味着结构工程师的一场“危机”。如何在这场即将到来的危机面前“明哲保身”,做软件所不能做到的事情是很关键和重要的,什么最关键而重要,我认为就是结构的概念和体系思维,这个才是将来结构工程师的价值所在,而这恰恰是软件所难以做到的。 闲话暂放,言归正传。这篇博客将粗浅地探讨结构动力学问题的概念和体系问题。之所以关注结构动力学问题,一是因为结构静力学研究已比较成熟,林同炎前辈的《结构概念和体系》一书中已阐明很完善精辟了,二是因为现阶段工程结构抗震问题是研究的热点和前沿,这个时代里不懂工程抗震概念的结构工程师很难成为一个好工程师。 构件→结构→结构体系,整体性思维,需要工程实践的锻炼以及不断思考的积累。在实践中,反复向自己提问是培养结构概念的一个好方法。比如,问自己什么叫振型分解法?有哪些假定?什么叫时程分析法?有哪些优缺点?……这样积累下来,很多概念就越辩越明,结构的概念也就逐渐得到建立。 【结构动力分析的分类】 结构动力分析主要包括:特征值分析、反应谱分析、时程分析三大块。特征值分析也称结构自振特性分析,主要求解结构的自振周期和振型向量。反应谱分析基于振型分解反应谱理论,是一种工程上最常用的计算地震作用下结构动力响应方法,但这种方法只限于线弹性结构,弹塑性阶段振型分解法不再适用。时程分析包括线弹性时程分析和弹塑性时程分析两大类,与振型分解法的主要区别在于采用实测的地震波输入结构计算结构的响应,弹塑性时程分析具体还可分为静力弹塑性时程分析(也称Pushover分析)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两类。 上述结构动力分析中,特征值分析和反应谱分析比较常用。而时程分析一般仅针对重要建筑以及体型非常复杂的建筑。小震水准下可进行结构线弹性时程分析,大震水准下需要采用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现阶段,弹塑性时程分析还属于工程上比较前沿的分析内容,还属于一部分实力较强的设计院和科研机构的“专利业务”。当然,我认为随着结构技术人员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软件技术的发达,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在将来将会越来越普及,甚至成为结构设计人员的“家常便饭”。 【特征值分析】 特征值分析也称结构自振特性分析,因为在数学上这个问题属于齐次线性方程组特征值的求解问题,故亦称特征值分析。其目的是求解结构的自振周期和振型。以前曾经碰到这样一个很有意思的概念问题:结构的阻尼比越大,那么结构的自振周期是减小还是增大呢?概念不清就很容易产生混乱。其实,结构的自振特性均是指无阻尼自由振动的特性值,因此不存在阻尼的影响问题。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振型?虽然我们经常提振型这个概念,不少人一时半会答不上来。从概念上讲,振型是结构发生无阻尼自由振动时各质点的相对位移,

结构动力特性试验

第七章结构动力特性试验 7.1概述 建筑结构动力特性是反映结构本身所固有的动力性能。它的主要内容包括结构的自振频率、阻尼系数和振型等一些基本参数,也称动力特性参数或振动模态参数。这些特性是由结构形式、质量分布、结构刚度、材料性质,构造连接等因素决定,但与外荷载无关。 建筑结构动力特性试验量测结构动力特性参数是结构动力试验的基本内容,在研究建筑结构或其他工程结构的抗震、抗风或抗御其它动荷载的性能和能力时,都必须要进行结构动力特性试验,了解结构的自振特性。 1.在结构抗震设计中,为了确定地震作用的大小,必须了解各类结构的自振周期。同样,对于已建建筑的震后加固修复,也需了解结构的动力特性,建立结构的动力计算模型,才能进行地震反应分析。 2测量结构动力特性,了解结构的自振频率,可以避免和防止动荷载作用所产生的干扰与结构产生共振或拍振现象。在设计中可以便结构避开干扰源的影响,同样也可以设法防止结构自身动力特性对于仪器设备的工作产生干扰的影响,可以帮助寻找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震,隔震或消震。 3.结构动力特性试验可以为检测、诊断结构的损伤积累提供可靠的资料和数据。由于结构受动力作用,特别是地震作用后,结构受损开裂使结构刚度发生变化,刚度的减弱使结构自振周期变长,阻尼变大。由此,可以从结构自身固有特性的变化来识别结构物的损伤程度,为结构的可靠度诊断和剩余寿命的估计提供依据。 建筑结构的动力特性可按结构动力学的理论进行计算。但由于实际结构的组成,材料和连接等因素,经简化计算得出的理论数据往往会有一定误差。对于结构阻尼系数一般只能通过试验来加以确定。因此,建筑结构动力特性试验就成为动力试验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结构动力特性试验是以研究结构自振特性为主,由于它可以在小振幅试验下求得,不会使结构出现过大的振动和损坏,因此经常可以在现场进行结构的实物试验,正如本章所介绍的试验实例。当然随着对结构动力反应研究的需要,目前较多的结构动力试验,特别是研究地震,风震反应的抗震动力试验,也可以通过试验室内的模型试验来测量它的动力特性。 结构动力特性试验的方法主要有人工激振法和环境随机振动法。人工激报法又可分为自由振动法和强迫振动法。 人工激振法是一种早期使用的方法,试验得到的资料数据直观简单,容易处理;环境随机振动法是一种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发展基础上采用数理统计处理数据的新方法,由于它是利用环境脉动的随机激振,不需要激振设备,对于现场测试特别有利。以上任何一种方法都能测得结构的各种自振特性参数,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数据分析专用仪器的普及使用,为各种方法所测得的资料数据提供了快速有效的处理分析条件。 7.2人工激振法测量结构动力特性 7.2.且结构自振频率测量 一、自由振动法 在试验中采用初位移或初速度的突卸或突加荷载的方法,使结构受一冲击荷载作用而产生自由振动。在现场试验中可用反冲激振器对结构产生冲击荷载;在工业厂房中可以通过锻锤、

情感的动力特性及其价值动因

情感的动力特性及其价值动因 仇德辉 情感的动力特性是指情感在其运行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变化特性,主要包括强度性、稳定性、细致性、层次性、效能性、周期性、时序性和差异性等八个方面,其中,情感的强度性和稳定性是情感两个最重要的动力特性,集中体现了人的主要情感个性。 由于情感的本质就是人对价值关系的主观反映,因此情感的动力特性在根本上取决于价值关系的变化特性,有什么样的价值关系的变化特性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情感的动力特性。具有不同职业、年龄、性别、遗传因素、同胞排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经济状态、文化程度、生理特性的人,其价值关系的变化特性往往不同,其情感的动力特性往往不同。不过,情感的动力特性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总是或多或少地偏离价值关系的变化特性。情感个性既具有一定的可变性,又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有些人的情感个性一旦形成,终身都难以改变。情感的每个动力特性都无所谓好坏,关键在于如何运用它。同一动力特性在某一场合可能会产生负价值,在另一场合可能会产生正价值。 一、情感的强度性及其价值动因 情感的强度性是指人对事物所产生的选择倾向性,它是情感最重要的动力特性,决定着人的思维、行为和生理活动的驱动力大小,在根本上决定和制约着情感的其它动力特性。 在理论上,人的情感强度与事物的价值率高差的对数成正比。然而,由于人的情感能力的有限性,人的情感的实际强度并不完全与事物的价值率高差的对数成正比,总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差异。如果把“事物的价值率高差的对数”确定为人对于该事物的“理想情感强度”,它反映了事物价值关系的强度特性。一般情况下,情感的强度性应该与价值的强度性相对应,即情感的实际强度等于情感的理想强度,使情感能够正确地反映事物的价值关系,只有在这种情感强度的驱动下所产生的行为才是准确的、有效的,才能获取最大的价值效益。如果人的实际情感强度大于理想情感强度时,就难以适度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力度,通常表现为态度粗暴、行为急躁、克制力差等缺点;如果人的情感强度小于理想情感强度时,就难以有效地对客观事物的价值关系施加影响,通常表现为软弱涣散、缺乏战斗力等

结构动力特性测试方法及原理

一.概述 每个结构都有自己的动力特性,惯称自振特性。了解结构的动力特性是进行结构抗震设 计和结构损伤检测的重要步骤。目前,在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中,广泛采用振型叠加原理的反应谱分析方法,但需要以确定结构的动力特性为前提。n个自由度的结构体系的振动方程如下: M y(t) C y(t) K y(t) p(t) 式中M、C、K分别为结构的总体质量矩阵、阻尼矩阵、刚度矩阵,均为n维矩阵;p(t)为外部作用力的n维随机过程列阵;y(t) 为位移响应的n维随机过程列阵;y(t)为速度响应的n维随机过程列阵;y(t)为加速度响应的n维随机过程列阵。 表征结构动力特性的主要参数是结构的自振频率 f (其倒数即自振周期T)、振型 Y(i)和阻尼比_:这些数值在结构动力计算中

经常用到。

任何结构都可看作是由刚度、质量、阻尼矩阵(统称结构参数)构成的动力学系统,结构一旦出现破损,结构参数也随之变化,从而导致系统频响函数和模态参数的改变,这种改变可视为结构破损发生的标志。这样,可利用结构破损前后的测试动态数据来诊断结构的破损,进而提岀修复方案,现代发展起来的“结构破损诊断” 技术就是这样一种方法。其最大优点是将导致结构振动的外界因素作为激励源,诊断过程不影响结构的正常使用,能方便地完成结构破损的在线监测与诊断。从传感器测试设备到相应的信号处理软件,振动 模态测量方法已有几十年发展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振动模态测量在桥梁损伤检测领域的发展也很快。随着动态测试、信号处理、计算机辅助试验技术的提高,结构的振动信息可以在桥梁运营过程中利用环境激振来监测,并可得到比较精确的结构动态特性(如频响函数、模态参数等)。目前,许多国家在一些已建和在建桥梁上进行该方面有益的尝试。 测量结构物自振特性的方法很多,目前 主要有稳态正弦激振法、传递函数法、脉动测

工程结构动力特性及动力响应检测技术

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DGJ JXXXXX-2010DGJ32/JXX-2010 工程结构动力特性及动力响应检测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esting dynamic characteristic and dynamic response of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10-XX-XX发布2010-XX-XX实施江苏省建设厅审定发布 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 工程结构动力特性及动力响应检测技术规程 DGJ32/JXX-2010 JXXXXX-2010 主编单位: 批准单位: 江苏省建设厅 批准日期: 2010年XX月XX日

前言 近年来,结构的安全评估及抗震性能评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结构的动力检测由于其自身的优点逐渐成为工程界和学术界十分关注的一个研究领域。结构动力检测方法可不受结构规模和隐蔽的限制,高效模块化、数字化的结构动力响应测量技术为结构动力检测方法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为规范工程结构动力特性和动力响应检测方法和程序,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特编制本规程。 根据江苏省建设厅《关于印发<江苏省2009年度工程建设标准和标准设计图集编制、修订计划>的通知》(苏建科[2009]99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在前期相关科研的基础上,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有关先进标准,开展专题研究、试验研究和典型工程应用,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 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仪器设备;5工程结构动力特性检测;6工程结构动力响应检测;7检测报告的编写。 本规程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随时将意见反馈至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市中山北路200号,邮政编码:210009),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本标准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主编单位: 主要起草人:

钢框架动力特性实验报告汇总

钢框架模型动力特性试验报告 前言 建筑结构动力特性是反映结构本身所固有的动力性能。它的主要内容包括结构的自振频率、振型、阻尼系数等一些基本参数。这些特性是由结构形式、质量分布、结构刚度、材料性质、构造连接等因素决定,但与外荷载无关,它反应了体系的固有特性。 建筑结构动力特性试验量测结构动力特性参数是结构动力试验的基本内容,在研究建筑结构的抗震、抗风或抵御其他动力荷载的性能时,都必须要进行结构动力特性试验,了解结构的自振特性。由于它可在小振幅试验下求得,不会使结构出现过大的振动和损坏,因此经常在现场进行结构的实物试验,主要分为人工激振法和环境随机振动法。 建筑物周围大地环境引起结构物振动的地脉动和风称为环境激振。自然地脉动是由海浪、风、交通、机械等自然和人为活动所引起,其位移幅值从千分之几微米到几微米,频带从0.1Hz 到100Hz。通过拾振器测得建筑物脉动反应后,对随机的脉动信号进行数据处理,可得到结构的基频率或较低几阶的频率。可推导出脉动的功率谱峰值,这些峰值对应的频率即为结构的自振频率,而根据计算软件的精度不同,能得出较为精确的前几阶频率的数目也不同。 一.试验目的 1. 了解脉动测试法的基本原理,掌握用脉动法测试结构的固有频率、阻尼及振型的方法; 2. 熟悉常用结构动力特性测试系统的组成和相关仪器的使用方法; 3. 熟悉建(构)筑物动力特性现场实测的基本方法和一些应该注意的问题; 二.工程概况 1. 结构如图1所示:试验结构为一个7层多自由度钢框架,平面内框架尺寸为400mm×105mm,模型板超出框架柱范围,尺寸为500mm×300mm×15mm,每层层高为300mm,每层各有八块95mm×90mm×10mm的铁质的配重。结构材料为 Q235钢,节点处通过连接板和螺栓进行连接,4个框架柱为 8的Q235钢。

结构动力学复习新介绍

结构动力学与稳定复习 1.1 结构动力计算与静力计算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主要区别表现在:(1) 在动力分析中要计入惯性力,静力分析中无惯性力; (2) 在动力分析中,结构的内力、位移等是时间的函数,静力分析中则是不随时间变化的量;(3) 动力分析方法常与荷载类型有关,而静力分析方法一般与荷载类型无关。 1.2 什么是动力自由度,确定体系动力自由度的目的是什么? 答:确定体系在振动过程中任一时刻体系全部质量位置或变形形态所需要的独立参数的个数,称为体系的动力自由度(质点处的基本位移未知量)。 确定动力自由度的目的是:(1) 根据自由度的数目确定所需建立的方程个数(运动方程数=自由度数),自由度不同所用的分析方法也不同;(2) 因为结构的动力响应(动力内力和动位移)与结构的动力特性有密切关系,而动力特性又与质量的可能位置有关。 1.3 结构动力自由度与体系几何分析中的自由度有何区别? 答:二者的区别是:几何组成分析中的自由度是确定刚体系位置所需独立参数的数目,分析的目的是要确定体系能否发生刚体运动。结构动力分析自由度是确定结构上各质量位置所需的独立参数数目,分析的目的是要确定结构振动形状。1.4 结构的动力特性一般指什么? 答:结构的动力特性是指:频率(周期)、振型和阻尼。动力特性是结构固有的,这是因为它们是由体系的基本参数(质量、刚度)所确定的、表征结构动力响应特性的量。动力特性不同,在振动中的响应特点亦不同。 1.5 什么是阻尼、阻尼力,产生阻尼的原因一般有哪些?什么是等效粘滞阻尼? 答:振动过程的能量耗散称为阻尼。 产生阻尼的原因主要有:材料的内摩擦、构件间接触面的摩擦、介质的阻力等等。当然,也包括结构中安装的各种阻尼器、耗能器。 阻尼力是根据所假设的阻尼理论作用于质量上用于代替能量耗散的一种假

“结构动力特性测量实验”辅导资料

结构动力特性测量实验辅导资料 主题:结构动力特性测量实验的辅导资料 学习时间:2013年6月24 日- 7月21日 内容: 这周我们将学习结构动力特性测量实验的相关内容。 一、学习要求 学习要求及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如下: 1、掌握实验的目的; 2、掌握实验主要的仪器和设备; 3、掌握实验的整个实验步骤; 4、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二、主要内容 结构动力特性是反映结构本身所固有的动力性能,主要包括结构的自振频率、阻尼系数和振型等,这些参数与外荷载无关。 测量结构动力特性参数是结构动力试验的基本内容,在研究建筑结构或其他工程结构的抗震、抗风或抵御其它动荷载的性能和能力时,都必须要进行结构动力特性试验。 通过结构动力特性的测量,能够得到结构的自振频率,可以避免和防止动荷载所产生的干扰与结构共同作用产生的共振现象。此外,受损开裂结构的刚度减小,导致结构自振周期变长,阻尼变大,因此结构动力特性试验可以为检测、诊断结构的损伤积累提供可靠的资料和数据。

本次实验的题目为《结构动力特性测量实验》。 (一)本次试验的目的 1、了解动力参数的测量原理; 2、掌握传感器、仪器及使用方法; 3、通过振动衰减波形求出简支梁的固有频率和阻尼比; (二)本次试验使用的仪器、设备及试验构件 本次实验需要用到的仪器和设备主要包括三个: 1、振动传感器DH105,也叫拾振器,主要是用来将振动信号转换成电荷信号输出;优点是体积小、重量轻、对被测物体影响小,频率范围宽、动态范围大,主要参数如表所示,我们在振动传感器的选择上最关心的指标是灵敏度、频率范围和量程。 2、与之配套的电荷适配器,主要作用是将压电传感器的电荷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 3、东华DH5922动态信号测试分析仪,主要用来采集振动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并将其转换成数字量传递给计算机。 除了上述传感器和数据采集设备,试验中还用到了用于数据记录的笔记本电脑、锤子和木制简支梁,其参数如下表所示: 1、阻尼比和固有频率的计算方法 究竟如何来确定体系的阻尼比和固有频率呢?同学们看下面公式: f d 二f . .L2

结构动力学心得

结构动力学学习总结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感受颇深。我谈一下自己对这门课的理解: 一.结构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工程界对结构系统进行动力分析的要求日益提高。我国是个多地震的国家,保证多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安全、经济适用,是我们结构工程专业人员的基本任务。结构动力学研究结构系统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位移和应力的分析原理和计算方法。它是振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在一些复杂工程问题中的综合应用和发展,是以改善结构系统在动力环境中的安全和可靠性为目的的。高老师讲课认真负责,结合实例,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便于我们学生寻找事物的内在联系。这门课的主要内容包括运动方程的建立、单自

由度体系、多自由度体系、无限自由度体系的动力学问题、随机振动、结构抗震计算及结构动力学的前沿研究课题。既有线性系统的计算,又有非线性系统的计算;既有确定性荷载作用下结构动力影响的计算,又有随机荷载作用下结构动力影响的随机振动问题;阻尼理论既有粘性阻尼计算,又有滞变阻尼、摩擦阻尼的计算,对结构工程最为突出的地震影响。 二.动力分析及荷载计算 1.动力计算的特点 动力荷载或动荷载是指荷载的大小、方向和作用位置随时间而变化的荷载。如果从荷载本身性质来看,绝大多数实际荷载都应属于动荷载。但是,如果荷载随时间变化得很慢,荷载对结构产生的影响与

静荷载相比相差甚微,这种荷载计算下的结构计算问题仍可以简化为静荷载作用下的结构计算问题。如果荷载不仅随时间变化,而且变化很快,荷载对结构产生的影响与静荷载相比相差较大,这种荷载作用下的结构计算问题就属于动力计算问题。 荷载变化的快与慢是相对与结构的固有周期而言的,确定一种随时间变化的荷载是否为动荷载,须将其本身的特征和结构的动力特性结合起来考虑才能决定。 在结构动力计算中,由于荷载时时间的函数,结构的影响也应是时间的函数。另外,结构中的内力不仅要平衡动力荷载,而且要平衡由于结构的变形加速度所引起的惯性力。结构的动力方程中除了动力荷载和弹簧力之外,还要引入因其质量产生的惯性力和耗散能量的阻尼力。而

结构动力学复习重点整理笔记

1.结构动力分析的目的:确定动力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内力和变形,并通过动力分析确定结构的动力特性。 2.动力荷载的类型:是否随时间变化:静荷载、动荷载;是否已预先确定:确定性荷载(非随机)、非确定性荷载(随机);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周期荷载:简谐荷载、非简谐周期荷载;非周期荷载:冲击荷载、一般任意荷载 3.结构动力计算的特点(与静力计算的差异): 1)动力反应要计算全部时间点上的一系列解,比静力问题复杂且要消耗更多的计算时间 2)考虑惯性力的影响,是结构动力学和静力学的一个本质的,重要的区别。 4.结构离散化方法实质:把无限自由度问题转化为有限自由度的过程种类:集中质量法、广义坐标法、有限元法 5.有限元法与广义坐标法相似,有限元法采用了型函数的概念,但不同于广义坐标法在全部体系结构上插值,而是采用分片插值,因此型函数表达式形状可相对简单。与集中质量法相比,有限元中的广义坐标也采用了真实的物理量,具有直接、直观的优点,这与集中质量法相同。 6.广义坐标:能决定质点系几何位置的彼此独立的量,称为该体系广义坐标;选择原则:使解题方便。 7.动力自由度:结构体系在任意瞬时的一切可能的变形中,决定全部质量位置所需的独立参数的数目。数目与结构体系约束情况有关。静力自由度是使结构 体系静定所需要的独立约束数目。前者是由于系统的弹性变形而引起各质点的位移分量;后者指结构中的刚体由于约束不够而产生的刚体运动。 8.有势力又称保守力:每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只决定于体系所有各质点的位置,体系从某一位置到另一位置所做的功只决定于质点的始末位置,而与路径无关。有势力F沿任何封闭路线所做的功为零。 运动微分方程中:弹性反力是保守力,阻尼力与外荷载是非保守力。拉格朗日方程中广义力计算包括的主动力:外力和阻尼力 9.实位移:满足约束方程且满足运动方程和初始条件的位移。可能位移:满足所有约束方程的位移。虚位移:在某一固定时刻,体系在约束许可的情况下, 可能产生的任意组微小位移。 三者的关系:实位移是体系的真实位移,必为可能位移中的一员。虚位移与可能位移的区别在于虚位移是约束冻结后许可产生的微小位移。对于约束方程中不显含时间的稳定约束体系中虚位移与可能位移相同时,实位移必与某一虚位移重合。 10.广义力:为对应于广义坐标q的广义力。性质:广义力是标量而非矢量。其与坐标的乘积具有与功相同的量纲。 11.阻尼(力):引起结构能量的耗散,使结构振幅逐渐变小的作用。(阻尼使体系自振频率变小,自振周期延长) 产生阻尼力的物理机制:(1)固体材料变形时的内摩擦,或材料快速应变引起的热耗散;(2)结构连接部位的摩擦,结构构件与非结构构件之间的摩擦; (3)结构周围外部介质引起的阻尼。例如,空气、流体等。 12.工程结构属于弹性体系还是非弹性体系,一般主要由结构变形的大小决定。 13.四种建立运动方程的方法的特点 D' Alembert 原理: 是一种简单、直观的建立运动方程的方法,得到广泛的应用。 D Alembert原理建立了动平衡的概念,使得在结构静力分析中的一些方法可以直接推 广到动力问题。当结构具有分布质量和弹性时,直接应用 D Alembert原理,用动力平衡的方法来建立体系的运动方程可能是困难的。 虚位移原理:部分避免了矢量运算,在获得体系虚功后,可以采用标量运算建立体系的运动方程,简化了运算。 Hamilton原理:是一种建立运动方程的能量方法(积分形式的变分原理),如果不考虑非保守力作的功(主要是阻尼力),它是完全的标量运算,但实际上直接采用Hamilton原理建立运动方程并不多。Hamilton原理的美妙在于它以一个极为简洁的表达式概括了复杂的力学问题。 Lagrange方程:得到更多的应用,它和Hamilton原理一样,除非保守力(阻尼力)外,是一个完全的标量分析方法,不必直接分析惯性力和保守力(主要是弹性恢复力),而惯性力和弹性恢复力是建立运动方程时最为困难的处理对象。 14.进行结构动力分析计算时,重力的影响如何考虑?这样处理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如果重力在动荷载作用前被弹簧预先平衡,则在研究结构的动力反应时可以完全不考虑重力的影响,建立体系的运动方程,直接解出体系的动力解。若未被预先平衡,则需考虑重力的影响。应用叠加原理将动静问题分开计算,将结果相加即得到结构的真实反应,这样做的前提条件是结构是线弹性的且处于小变形范围之内。重力问题的分析和动力问题的分析可以分别讨论。在研究结构的动力反应时,可以完全不考虑重力的影响,建立体系的运动方程,直接求解动力荷载作用下的运动方程即可得到结构体系的动力解。当考虑重力影响时,结构的总位移等于静力解加动力解,即叠加原理成立。 15.临界阻尼:体系自由振动反应中不出现往复振动所需要的最小阻尼值。阻尼比:阻尼系数和临界阻尼的比值 16.振幅的物理意义:体系运动速度为0,弹性恢复力最大。(曲线达到的最大值)相位角的物理意义:结构体系位移相应于动力荷载的反应滞后时间。相角:反应体系振动位移与简谐荷 载的相位关系。 17.Duhamel积分的物理意义:给出了计算线性单自由度体系在任意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反应的一般解,一般适用于线弹性体系(此法将外荷载离散成一系列脉冲荷载)。 18.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反应谱法的基本原理是:对于一个给定的地震动U g,结构的地震反应仅与结构的阻尼比和自振频率有关。当阻尼比给定时,结构对 任一地震的最大相对位移反应和最大绝对加速度反应仅由结构本身的自振周期决定。给出了在一地震作用下不同周期结构地震反应的最大值。每一个反应谱 图形针对的是有一个固定阻尼比的体系,多个具有不同阻尼比的这类图形联合起来就能覆盖实际结构中遇到的阻尼值范围,为结构设计提供依据。 19.自振频率和振型的物理意义?(反应结构动力特性的主要量) 从时间和空间两个不同的角度刻画其运动:前者描述振动反映的时域特性,即振动循环的快慢;后者描述振动反映的空间特性,即振动的空间模式。 振型指结构按某一阶自振频率振动时,结构各自由度变化的比例关系。 20.机构体系中是否存在耦联取决于:表示运动坐标(广义坐标)的选择方法,与体系本身的特性无关。 21.正则坐标:既无动力耦联,又无静力耦联的坐标,叫正则坐标。 22.静力凝聚的目的:消去某些惯性效应不大的动力自由度(通常是某些转动自由度),使动力问题的总的自由度数目减少。 23.振型标准化的方法:(1)特定坐标的归一化方法(2)最大位移值的归一化方法(3)正交归一化 24.振型的正交性是指在多自由度体系及无限自由度体系中,任意两个不同频率的振型之间存在下述关系: 第一正交关系:振型关于质量阵的带权正交性:第二正交关系:振型关于刚度阵的带权正交性: 成立条件:[M D、:心是对称正定的实矩阵。一般阻尼阵不满足正交性,可采用瑞利阻尼] C] =a0[M]+a1[K]或复模态分析法处理阻尼。

讲义总结注册结构专业基础结构动力特性及动力反应讲义

讲义总结注册结构专业基础结构动力特性及动力反应讲义

第六节结构动力特性及动力反应 一、结构动力计算的特点及动力自由度 与结构静力计算相比,结构承受周期荷载、冲击荷载、随机荷载等动力荷载作用时,结构的平衡方程中必须考虑惯性力的作用,有时还要考虑阻尼力的作用,且平衡方程是瞬时的,荷载、内力、位移等均是时间的函数。 由于在结构动力计算中要考虑惯性力、阻尼力的作用,故必须研究结构的质量在运动过程中的自由度。结构的动力自由度是指确定运动过程中任一时刻全部质量的位置所需的独立几何参数的数目。 实际结构的质量都是连续分布的,均为无限自由度体系。有时为了简化计算,将连续分布的质量用集中质量来代替,例如图6—1a、b、c、d所示体系,如果不计杆件轴向变形和集中质量的转动惯性,则其动力自由度分别为1、1、2、4。而图6—1e所示桁架的动力自由度为2,这是由于桁架杆件应考虑轴向变形。 图6-1 二、单自由度无阻尼自由振动方程、自振周期和自振频率 设y为沿质量m自由度方向某一时刻t的动力位移,则由达朗伯原理,得单自由度体系无阻尼自由振动方程为 (6—1)

令 (6—2) 则 (6—3) 式(6—1)中的为惯性力;Ky为体系的弹性力,K(或δ)为体系在集中质量处沿其自由度方向的刚度(或柔度)系数。 设初位移为y0,初速度为,则式(6—3)的解为 (6—4) 或 y=Asin(ωt+φ) (6—5) 式中 A为振幅,φ为初相角。 式(6—5)为一周期函数,其周期为 (6—6) T即为自振周期,自振周期的倒数称为频率,记作f: f=1/T (6—7) f表示单位时间内的振动次数,常用单位为1/s,或称为赫兹(Hz)。 ω称为圆频率或角频率(有时习惯上也称为频率),ω的单位为弧度/s。 自振频率ω的计算公式(6—2)又可表示为 (6—8) 结构自振周期T的计算公式为 (6—9)

结构动力特性测试在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中的应用

结构动力特性测试在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中的应用 吴体,解振涛,王永维,罗苓隆 (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81) 摘要:本文系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的系列论文之一。探讨了在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工作中进行结构动力测试的重要性,介绍了结构动力特性测试的基本原理,结合实际的优秀历史建筑结构动力测试工程案例进了分析。分析研究表明:结构动力特性测试作为一种无损检测手段,可为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优秀历史建筑;动力特性测试;无损检测 The Application about measurements of dynamic properties during the protection of Excellent Historical Buildings WU Ti, XIE Zhentao, WANG Yongwei, LUO Linglong (Sichuan Institute of Building Research, Sichuan Chengdu 610081,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one of the series thesis about Protection of Excellent Historical Buildings. Discussed the importance of the measurements of dynamic properties during the protection of Excellent Historical Buildings, Introduced the basic principle of the measurements of dynamic properties, combined with the engineering project to analyze the measurements of dynamic properties in the Excellent Historical Buildings. The analysis shows: the measurements of dynamic properties could be referred to during the Protection of Excellent Historical Buildings. Key words: Excellent Historical Buildings; measurements of dynamic properties; non-destructive testing 1 结构动力特性测试的意义 建筑结构动力特性反映的是结构本身所固有的动力性能。它的主要内容包括结构的自振频率、阻尼系数和振型等一些基本参数,也称动力特性参数或振动模态参数。这些特性是由结构形式、质量分布、结构刚度、材料性质、构造连接等因素决定,与外荷载无关。对于优秀历史建筑而言,通过对结构的动力特性进行测试,并定期对其变化进行监测,可以有以下作用: (1) 为研究历史建筑的抗震、抗风或抗御其它动荷载的性能和能力提供动力特性参数,了解结构的自振特性。 (2)为检测、诊断历史建筑的损伤积累提供可靠的资料和数据。由于结构受损使结构刚度发生变化,刚度的减弱使结构自振周期变长,阻尼变大。由此,可以通过长时间的定期监测,积累不同时期结构的动力特性参数,通过从结构自身固有特性的变化来识别结构物的损伤程度,为结构的可靠度诊断和剩余寿命的估计提供依据。 (3)对历史建筑进行定期大型维护(养护)时,亦可从维护(养护)前后的监测,分析其维护(养护)造成的影响。 (4)当对历史建筑进行结构加固时,亦可进行加固前后的监测,及时分析加固的效果。 (5)当发现历史建筑有异常情况发生时,可立即进行监测,对异常情况进行评估。 2 动力特性测试的方法 工程结构类型各异,结构形式也有所不同。从简单的构件如梁、柱、屋架、楼板以至整体建筑物、桥梁等,动力特性相差很大,结构动力特性测试的方法和所用的仪器设备也不完全相同。由于结构动力特性测试是以研究结构自振特性为主,它可以在小振幅试验下求得,不会使结构出现过大的振动和损坏,因此通常可以在现场进行结构的实物试验。常用的结构动力特性测试方法有自由振动法、共振法和脉动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