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手架搭设方案-脚手架方案计算书教程文件

脚手架搭设方案-脚手架方案计算书教程文件
脚手架搭设方案-脚手架方案计算书教程文件

1.施工准备

1.1测量准备

根据构造要求在建筑物四角用尺量出内、外立杆离墙距离,并作好标记。用钢卷尺拉直,分出立杆位置,并用白灰点出立杆标记。

1.2技术准备

脚手架搭设和拆除前均需认真组织施工人员学习《外脚手架施工方案》以及国家、北京市有关脚手架搭拆的安全操作规程。责任工程师需对工人进行详细的安全和技术交底,并认真履行签字手续。

1.3人员准备

4.3.1现场设立安全领导小组,现场分包队脚手架班组(负责现场生产、方案实施)。

4.3.2计划10名架子工,要求对参与高处施工人员(架子工)必须经专业安全技术培训、考试合格,持特种作业操作证上岗作业。

1.4材料准备

脚手架搭设材料进场后,由相关管理人员对钢管、扣件、脚手板等进行检查验收,且安全员需每天对材料进行抽查,防止不合格产品使用在脚手架上。经验收合格的构配件按品种、规格分类堆放整齐,堆放场地应平整、无积水。主要使用材料见下表:

外脚手架设计方案

5.1.1落地式脚手架:落地式双排(单管)脚手架,纵向立杆间距1.5米,横向立杆间距1.05米,小横杆间距为0.75米,步距设定为1.4米,结构上有悬挑的地方,内立杆距挑板外皮为200mm,内立杆距外墙外皮350mm;

5.1.2剪刀撑设置:在架体外侧立面整个长度和高度上设置剪刀撑,剪刀撑斜杆采用搭接,两杆搭接长度不小于1000mm,且用不少于三个回转扣件连接。剪刀撑上下应连续布置,剪刀撑之间的净距不得大于15米

2.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搭设工艺

2.1扣件式脚手架搭设顺序

2.1.1落地式脚手架

基层处理→定位放线→设置通长垫板→摆放纵向扫地杆→树立立杆并与纵向扫地杆扣紧→横向扫地杆→大横杆→小横杆→连墙件→……→剪刀撑→铺脚手板→设防护栏→绑扎挡脚板→扎安全网。

2.2扣件式脚手架搭设的构造要求

2.2.1落地式脚手架及其地基处理

2.2.1.1首先进行搭设场地的平整、夯实工作,地基必须平整坚实。落地式脚手架自筏板外边生根,下铺脚手板,构造同下悬挑立横杆布置,双排单立杆布置。

2.2.2立杆

2.2.2.1所有脚手架均采用双排立杆,外侧立杆顶端高出屋面顶标高 1.5m,内侧立杆顶端高出屋面顶标高0.2-0.3mm。

2.2.2.2落地式脚手架立杆底部沿纵向通长设置垫板,厚度不小于50mm,布设必须平稳,不得悬空。垫板、立杆均应准确地放在定位线上。

2.2.3纵向水平杆

2.2.

3.1纵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杆内侧,其长度不小于3跨。在同一步中,纵向水平杆应四周交圈,用直角扣件与内外角部立杆固定。

2.2.

3.2纵向水平杆采用对接扣件连接,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宜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大于纵距的1/3,即500mm。

2.2.4 横向水平杆

2.2.4.1 每一立杆与纵向水平杆相交处(主节点)都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两端均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且严禁拆除。主节点处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大于150mm 。

2.2.4.2 作业层上非主节点处的横向水平杆,宜根据支承脚手板的需要等间距设置,最大间距不应大于纵距1/2(即750mm )。

2.2.5

2.2.5.1 纵向扫地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下皮200mm 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亦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2.2.6 剪刀撑

2.2.6.1 剪刀撑在脚手架的外侧立面(含马道)整个长度和高度上连续设置。

2.2.6.2 剪刀撑每6 步4 跨设置一道,斜杆与地面的夹角根据立杆的纵距不同在50°~60°之间。

2.2.6.3 剪刀撑的接长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m ,采用不少于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小于100mm 。

2.2.6.4 剪刀撑斜杆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 。

2.2.6.5 剪刀撑应随立杆、纵向和横向水平杆同步搭设,各底层斜杆下端均必须支承在垫板上。

2.2.7 脚手板

2.2.7.1 作业层脚手板应铺满、铺稳,离开结构外边150mm ,端部脚手板探头长度取150mm 。

2.2.7.2 脚手板应设置在三根横向水平杆上,当脚手板长度小于2m 时,可采用两根横向水平杆支承。板长两端均采用直径

3.2mm 的镀锌钢丝与横向水平杆可靠连接,A-A

1—立杆;2—纵向水平杆;3—横向水平

纵向水平杆对接接头布置

严防倾翻、滑动。

2.2.7.3脚手板铺设可采用对接平铺,亦可采用搭接铺设。脚手板对接平铺时,接头处必须设两根横向水平杆,脚手板外伸长度应取130~150mm,两块脚手板外伸长度和不应大于300mm;脚手板搭接铺设时,接头必须支在横向水平杆上,搭接长度应大于200mm,其伸出横向水平杆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m。(见下图)

脚手板对接、搭接构造

2.2.8防护设施

2.2.8.1外脚手架立面外侧满挂密目安全网,安全网要封严与纵向水平杆绑牢。

2.2.8.2外脚手架的水平安全网,应网外高里低,内侧必须挂至外墙面。网下不得堆放任何物料,网内要定期清理。

外脚手架的作业层、操作架的操作平台及人行马道的两侧均应设置高于平台1.2m的护身栏杆,栏杆立杆0.6m和1.2m高度处分别设有一道纵向水平护身栏杆,底部侧面设180mm高的挡脚板,护身栏杆外侧满挂密目安全网。

2.3扣件式脚手架搭设的施工要求

2.3.1.1脚手架搭设前应将地面杂物清理干净,搭设场地平整、排水通畅。

2.3.1.2抛撑采用通长杆件与脚手架可靠连接,与地面夹角在45°~60°之间,连接点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抛撑在连墙件搭设后即可拆除。

2.3.1.3扣件规格必须与钢管外径相同;对接扣件开口应朝上或朝内;各杆件端头伸出扣件盖板边缘长度不应小于100mm。

2.3.1.4脚手板采用平铺,在铺脚手板的操作层上必须设1道护栏杆,上栏杆上皮高1.2m。

2.3.1.5每一主节点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并用扣件扣紧在纵向水平杆上,该杆轴线应尽量靠近主节点处。偏移距离不应大于150mm,靠墙的外伸长度不大于500mm。

3.脚手架的拆除

3.1脚手架拆除的顺序

脚手架拆除应遵守由上而下,先搭后拆的原则。一般的拆除顺序为安全网→栏杆→脚手板→剪刀撑→小横杆→大横杆→立杆。

3.2脚手架拆除的施工要求

3.2.1.1拆除作业要依据“先搭后拆,后搭先拆”的原则,由上至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

3.2.1.2拆除立杆时,要先抱住立杆再拆开最后两个扣件。拆除大横杆、剪刀撑时,应先拆中间扣件,然后托住杆件中间,再解端头扣件。

3.2.1.3当脚手架拆至下部最后一根长立杆的高度时,应先在适当位置搭临时抛撑加固后,再拆除连墙件。

3.2.1.4卸料时严禁将构配件抛掷至地面。

3.2.1.5运至地面的构配件应按品种规格随时码堆存放。

3.2.1.6脚手架拆除后,穿墙孔洞需采用与相临部位同强度等级同配比的混凝土填满捣实。

3.2.1.7全面检查脚手架的扣件连接,固定件、支撑件是否符合安全要求,编写拆除交底,安全技术措施逐级进行安全交底。

3.2.1.8脚手架拆除时要求划分作业区,周围设置围栏或竖立警戒标志,地面设有专人指挥,严禁非作业人员入内。

3.2.1.9拆立杆时,必须由2-3人协同操作。先抱住立杆再拆开最后两个扣,拆除大横杆、斜撑、剪力撑时先拆中间扣,然后托住中间,再解端头扣。拆纵向水平杆时,应由站在中间的人向下传递,严禁向下抛掷。

3.2.1.10拆除的高处作业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扎裹腿,穿软底鞋。

3.2.1.11当脚手架使用完成后,按方案拆除。拆除前应对脚手架作一次全面检查,清除所有多余对象,并设立拆除区,禁止人员进入。

3.2.1.12拆除的构件应用吊具吊下、或人工递下,严禁抛掷,拆除的构件应及时分类堆放,以便运输和保管。

4.质量标准及保证措施

4.1构配件的检查与验收

4.1.1脚手架钢管

4.1.1.1脚手架钢管进场应具备产品质量合格证和质量检验报告,钢管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700-88)中Q235-A级钢的规定。

4.1.1.2钢管和扣件第一次使用前均需现场取样进行力学性能和扭力距指标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4.1.1.3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缝、结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刺、压痕和深的划道。

4.1.1.4每根钢管的最大质量不大于25kg,钢管上严禁打孔,且必须图有防锈漆。

4.1.1.5钢管外径、壁厚、端面等的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4.1.2.1扣件应有生产许可证、法定检测单位的测试报告和产品质量合格证。其材质应符合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 15831)的规定。

4.1.2.2扣件与钢管的贴合面必须严格整形,应保证扣件抗滑、抗拉性能的要求。扣件有裂缝,变形的严禁使用,且表面应做防锈处理。

4.1.2.3扣件的活动部位应能灵活转动,旋转扣件两旋转面间隙应小于1 mm。

4.1.2.4脚手架采用的扣件,当螺栓拧紧扭力矩达65N·m时,不得发生破坏。

4.1.3脚手板

4.1.3.1木脚手板材质应符合国家标准《木结构设计规范》(GBJ 5)中级材质的规定。

4.1.3.2脚手板的宽度不小于200mm,厚度不小于50mm,两端各设4mm的镀锌钢丝箍两道。

4.1.4安全网

立网采用2000目安全网,水平网采用菱形网目锦纶安全网,安全网网绳、边绳、系绳的直径、网眼尺寸、承载能力符合国标《安全网》(GB5725-85)的规定,同时必须具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已使用过的安全网必须经过检查和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超过使用期限的安全网严禁使用。安全网必须使用定点厂家的产品,非定点厂家的产品禁止进入本施工现场。

4.2扣件安装的检查与验收

安装后的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不应小于40N·m,且不应大于65N·m。采用扭力扳手检查,抽样方法按随机均部原则进行。抽样检查数目与质量判定标准,按下表中的规定确定,不合格的必须重新拧紧,直至合格为止。

4.3质量保证措施

4.3.1脚手架及其地基基础应在下列阶段进行检查与验收

4.3.1.1作业层上施加荷载前;

4.3.1.2每搭设完6~8m高度后

4.3.1.3达到设计高度后;

4.3.1.4遇有六级大风与大雨后;寒冷地区开冻后;

4.3.1.5停用超过一个月,复工前。

4.3.2剪力墙上的预留洞位置、结构上预埋的锚环,位置要准确,不得遗漏。保证钢管能够顺利穿过预留洞与脚手架形成整体。

4.3.3碗扣式脚手架的底层组架最为关键,其组装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整架的质量,因此,要严格控制搭设质量。当组装完两层横杆后,首先应检查立杆的位置正确、调整水平框架的直角度和纵向直线度;其次应检查横杆的水平度,并通过调整立杆可挑座使横杆间的水平偏差小于1/400L;同时应逐个检查立杆底脚,并确保所有立杆不浮地松动。当底层架子符合搭设要求后,检查所有碗扣接头、并锁紧。在搭设过程中,应随时注意检查上述内容,并及时予以调整。详见《模板施工方案》

5.安全保证措施

5.1脚手架搭拆的安全保证措施

5.1.1脚手架施工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鞋,不得带病或酒后作业。

5.1.2在架上施工操作时要求精力集中,禁止上架操作人员在架面上奔跑、退

行、嬉闹和坐在栏杆上,避免发生碰撞、失衡、脱手、滑跌等不安全作业。

5.1.3脚手架的构配件质量与搭设质量,应按本方案第10部分的要求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准使用。

5.1.4脚手架搭设过程中,应及时与结构拉结或采用临时支顶,以保证搭设过程安全。未完成脚手架在每日收工前,一定要确保架体稳定。

5.1.5脚手架拆除前要全面检查架体的扣件连接、连墙件、支撑体系等是否符合构造要求。并且将脚手架上的杂物及地面障碍物清除干净。

5.1.6拆除脚手架时,地面应设围栏和警戒标志,并派专人看守,严禁一切非操作人员入内。

5.1.7拆除脚手架时要统一指挥,上下呼应,动作协调,当解开与另一人有关的扣件时,应先通知对方,以防坠落。

5.1.8在拆除过程中,凡松开连接的构配件应及时拆除运走,做到一步一清、一杆一清,避免误扶、误靠已松脱的杆件。

5.1.9每天拆架下班时,要保证架体稳定,不应留下隐患部位。

5.1.10所有杆件和扣件在拆除时应分离,不准在杆件上附着扣件或两杆相连送至地面。

5.1.11拆除的构配件严禁向下抛掷,零配件要装入容器内,钢管要绑扎牢靠,吊运至地面。

5.1.12拆架时严禁碰撞脚手架附近电源线,防止触电。每天拆架下班时,不应留有隐患部位。所有杆件扣件再拆除时应分离,不准在杆件上附着扣件或两杆连着送到地面。

5.1.13当有六级及以上大风和雾、雨、雪天气时应停止脚手架搭设与拆除作业。雨、雪后上架作业应有防滑措施,并应扫除积雪。

5.2脚手架使用的安全保证措施

5.2.1作业层上的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3kN/m2),不得超载。施工过程中作业层数不得超过两层。

5.2.2应设专人(安全员)按本方案第10部分的要求对脚手架进行定期检查,如发现问题和隐患,在施工作业前要及时维修,合格后方准使用,确保施工安全。

5.2.3在脚手架使用期间,严禁拆除主节点处的纵、横向水平杆,纵、横向扫地杆和连墙件。如需拆改脚手架必须报技术部门批准,采取相应措施,任何人不得擅自拆改。

5.2.4禁止在架板上加垫单块脚手板或其它物品增加操作高度。

6.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措施

10.1在搭拆脚手架时,搭设各种杆件要轻拿轻放,严禁向下抛掷,不准硬砸硬敲,在外脚手架外侧满挂密目安全网,以减小噪音。

10.2每日收工前应清理架面,将架面上的材料物品堆放整齐,垃圾清运出去;在作业期间,应及时清理落入安全网内的材料和物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