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检验标准

大米检验标准
大米检验标准

大米检验标准

GB 1354—86

本标准适用于收购、销售、调拨、储存、加工和出口的商品大米。

1 分类

1.1 根据稻谷的分类方法分为三类:

1.1.1 籼米:用籼型非糯性稻谷制成的米。米粒一般呈长椭圆形或细长形。按其粒质和籼稻

收获季节分为以下两种:

1.1.1.1 早籼米:腹白较大,硬质颗粒较少。

1.1.1.2 晚籼米:腹白较小,硬质颗粒较多。

1.1.2 粳米:用粳型非糯性稻谷制成的米。米粒一般呈椭圆形。按其粒质和粳稻收获季节分为以下两种:

1.1.

2.1 早粳米:腹白较大,硬质颗粒较少。

1.1.

2.2 晚粳米:腹白较小,硬质颗粒较多。

1.1.3 糯米:用糯性稻谷制成的米。按其粒形分为以下两种:

1.1.3.1 籼糯米:用籼型糯性稻谷制成的米。米粒一般呈长椭圆形或细长形,乳白色,不透明;也有的呈半透明状(俗称阴糯),粘性大。

1.1.3.2 粳糯米:用粳型糯性稻谷制成的米。米粒一般呈椭圆形,乳白色,不透明;也有呈半透明状(俗称阴糯),粘性大。

1.2 各类大米中混有其他类大米的总限度为5.0%。

1.3 大米中的名贵品种、杂交品种、中熟米和陆稻米以及其他特殊品种,由省、自治区、直

辖市另订标准或按质量分别归属。

2 质量标准

2.1 各类大米按加工精度分等。等级指标及其他质量指标见表1、表2、表3、表4。

2.1.1 早籼米、籼糯米质量指标见表1。

表 1

等级加工精度不完善

最大限度杂质碎米,%

水分

色泽

气味

口味总量

其中:

糠粉%

矿物

质,%

带壳稗

粒/kg

稻谷粒

粒/kg

总量

其中:

小碎

特等按实物标准样

对照检验留皮

程度

3.0

0.250.150.02208

35.02.514.0正常

标准一等按实物标准样

对照检验留皮

程度

4.00.300.200.025012

标准二等按实物标准样

对照检验留皮

程度

6.00.400.200.027016

标准三等按实物标准样

对照检验留皮

程度

8.00.450.200.029020

2.1.2 晚灿米质量指标见表2。表 2

等级加工精度不完

善粒

最大限度杂质碎米,%水分,%

色泽

气味

口味总量

其中:

糠粉%

矿物

质%

带壳

稗粒

/kg

稻谷粒

/kg总量

其中:

小碎

一类

地区

二类

地区

特等按实物标准样

对照检验留皮

程度

3.0

0.250.150.02208

30.02.014.014.5正常

标准一等按实物标准样

对照检验留皮

程度

4.00.300.200.025012

标准二等按实物标准样

对照检验留皮

程度

6.00.400.200.027016

标准三等按实物标准样

对照检验留皮

程度

8.00.450.200.029020

注:一类地区:广东、广西、福建、四川、云南、贵州、湖北、河南、陕西。

二类地区:除一类地区以外的地区。

2.1.3 早粳米、粳糯米质量指标见表3。

表 3

等级加工精度不完善

最大限度杂质

碎米,%

水分

味总量

其中:糠

矿物

带壳稗

粒/kg

稻谷粒

粒/kg

总量其

中:

小碎

早粳粳糯

特等按实物标准样

对照检验留皮

程度

3.0

0.250.150.02204

30.020.02.014.5正

标准一等按实物标准样

对照检验留皮

程度

4.00.300.200.02506

标准二等按实物标准样

对照检验留皮

程度

6.00.400.200.02708

按实物标准样

8.00.450.200.029010

标准三等对照检验留皮程度

2.1.4 晚粳米质量指标见表4。表 4

等级加工精度

不完善

最大限度杂质碎米,%水分,%

量%

其中:

粉%

矿物

质%

带壳

/kg

稻谷粒

粒/kg

总量

其中:

小碎

一般

地区

六省

特等按实物标准样品

对照检验留皮程

3.00.200.150.02104

15.01.515.514.5正

标准一等按实物标准样品

对照检验留皮程

4.00.250.200.02206

标准二等按实物标准样品

对照检验留皮程

6.00.300.200.02308

标准三等按实物标准样品

对照检验留皮程

8.00.350.200.02401

注:六省区指四川、贵州、云南、福建、广东、广西。

2.2 各类大米精度,以国家制定的精度标准样品对照检验。在制定精度标准样品时,要参照下述文字规定:

特等:背沟有皮,粒面米皮基本去净的占85%以上;

标准一等:背沟有皮,粒面留皮不超过1/5的占80%以上;

标准二等:背沟有皮,粒面留皮不超过1/3的占75%以上;

标准三等:背沟有皮,粒面留皮不超过1/2的占70%以上。

2.3 收购大米水分的最大限度和大米安全储存水分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

2.4 各类大米中的黄粒米限度为2.0%。

2.5 卫生标准和动植物检疫项目,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3 名词解释

3.1 加工精度

指大米背沟和粒面留皮程度。

3.2 不完善粒,包括下列尚有食用价值的颗粒。

3.2.1 未熟粒

米粒不饱满,外观全部呈粉质的颗粒。

3.2.2 虫蚀粒

被虫蛀蚀的颗粒。

3.2.3 病斑粒

粒面有病斑的颗粒。

3.2.4 生霉粒

粒面生霉的颗粒。

3.2.5 完全未脱皮的完整糙米粒。

3.3 杂质,包括下列几种:

3.3.1 糠粉

通过直径1.0mm圆孔筛的筛下物,以及粘附在筛层上的粉状物。

3.3.2 矿物质

砂石、煤渣、砖瓦块及其他矿物质。

3.3.3 带壳稗粒及稻谷粒。

3.3.4 其他杂质

无食用价值的大米粒、异种粮粒及其他物质。

3.4 黄粒米

胚乳呈黄色,与正常米粒色泽明显不同的颗粒。

3.5 碎米

3.5.1 大碎米

留存在直径2.0mm圆孔筛上,不足本批正常整米三分之二的碎粒。

3.5.2 小碎米

通过直径2.0mm圆孔筛,留存在直径1.0mm圆孔筛上的碎粒。

3.6 色泽、气味、口味

一批大米固有的综合色泽、气味和口味。

4 检验方法

大米样品的扦取和各项指标的检验,按照GB 5490~5539—85《粮食、油料及植物油

脂检验》执行。

5 包装、运输和储存

大米的包装、运输和储存,必须符合保质、保量、运输安全和分类、分等储存的要求,严防污染。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粮食储运局检验处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哈俊山、林贤明。

精品文库

大米中镉的测定

大米中镉的测定 食品中镉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并掌握原子吸收法测定食品中的镉含量的方法与原理; 2熟悉并能熟练使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二、实验原理 试样经灰化或酸消解后,注入一定量样品消化液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石墨炉中,电热原子化后吸收nm共振线,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吸光度值与镉含量成正比,采用标准曲线法定量。 三、仪器与试剂: 1.仪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附石墨炉;镉空心阴极灯;电子天平:感量 为mg和1 mg;可调温式电热板、可调温式电炉;马弗炉;恒温干燥箱;压力消解器、压力消解罐;微波消解系统:配聚四氟乙烯或其他合适的压力罐 2.试剂: 1)硝酸溶液(1%):优级纯,取mL硝酸加入100mL水中,稀释至1000 mL。 2)盐酸(HCl):优级纯:取50 mL盐酸慢慢加入50 mL水中。 3)硝酸高氯酸混合溶液(9+1),取9份硝酸与1份高氯酸混合。 4)磷酸二氢铵溶液(10 g/L):称取g磷酸二氢铵,用100 mL硝酸溶液(1%)溶解后定量移入1000 mL容量瓶,用硝酸溶液(1%)定容至刻度。 5)镉标准储备液(1000 mg/L):准确称取1g金属镉标准品(精确至g)于小烧杯中,分次加20 mL盐酸溶液(1+1)溶解,加2滴硝酸,移入1000 mL 容量瓶中,用水定容至刻度,混匀;或购买经国家认证并授予标准物质证书的标准物质。 6)镉标准使用液(100 ng/mL):吸取镉标准储备液mL于100 mL容量瓶中,用硝酸溶液(1%)定容至刻度,如此经多次稀释成每毫升含ng镉的标准使用液。 7)镉标准曲线工作液:准确吸取镉标准使用液0 mL、mL、mL、mL、mL、mL于100 mL容量瓶中,用硝酸溶液(1%)定容至刻度,即得到含镉量分别为0 ng/mL、ng/mL、ng/mL、ng/mL、ng/mL、ng/mL的标准系列溶液。 四、仪器条件 仪器参考条件:波长nm,狭缝nm~nm,灯电流2 mA~10 mA,干燥温度105℃,干燥时间20 s;灰化温度400℃~700℃,灰化时间20 s~40 s;原子化温度1300℃~2300℃,原子化时间3 s~5 s;背景校正为氘灯或塞曼效应。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大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 准大米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大米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米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对包装、标签、储存和运输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稻谷、糙米或半成品大米为原料加工的食用商品大米,不适用于特种大米、专用大米、特殊品种大米以及加入了添加剂的大米。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350稻谷 GB 2715粮食卫生标准 GB/T 粮食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 5490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一般规则 GB 5491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 GB/T5492粮油检验粮食、油料的色泽、气味、口味鉴定 GB/T5493粮油检验类型及互混检验 GB/T5494粮油检验粮食、油料的杂质、不完善粒检验 GB/T5496 粮食、油料检验黄粒米及裂纹粒检验法 GB/T 5497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 GB/T5502 粮油检验米类加工精度检验 GB/T5503粮食、油料检验碎米检验法 GB 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 14881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GB/T 15682粮油检验稻谷、大米蒸煮食用品质感官评价方法GB/T 15683 大米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 GB/T 17109粮食销售包装 GB/T 17891优质稻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加工精度milling degree 加工后米胚残留以及米粒表面和背沟残留皮层的程度。以国家制定的加工精度标准样品对照检验。在制定加工精度标准样品时,应参照下述文字规定: 一级:背沟无皮,或有皮不成线,米胚和粒面皮层去净的占90%以上。 二级:背沟有皮,米胚和粒面皮层去净的占85%以上。 三级:背沟有皮,粒面皮层残留不超过五分之一的占80%以上。 四级:背沟有皮,粒面皮层残留不超过三分之一的占75%以上。 3.2 不完善粒unsound kernel 包括下列尚有食用价值的米粒: 未成熟粒:米粒不饱满,外观全部呈粉质的米粒。 虫蚀粒:被虫蛀蚀的米粒。 病斑粒:粒面有病斑的米粒。 生霉粒:粒面有霉斑的米粒。 糙米粒:完全未脱皮层的米粒。

大米加工厂各机器操作规程

来料验收操作规程 (1)进入车间加工的原料,包括水稻、大 米等。确认来料的品种和数量。 (2)索要该批物料的最新(3日内)品质检验报告。 (3)必要时对来料送检验所进行品质检验,尽到原料质量管理方面的责任 (4)与生产计划中的原料要求进行比对, 确定是否为所需原料,如有差异,应通知车 间负责人按规定处理。 (5)告知上料人员上料时间和上料口位置。

卸料操作规程 1.确保过秤后的物料安全运至上料口。如有散落,应要求运输工人及时收回;如有影 响物料品质的因素(如淋雨等)时,应及时

中止运输。 2、检查并清除卸料作业区内有影响物料品质的因素,要求卸料过程在卸料区内完成。 3、检查运输散积物料的车辆,确认车内物料已全部卸完;检查袋积物料的空包装物,确认袋内物料已全部倒出。 4、整理卸料过程中散落的物料,并全部投入到上料口。 5、办理物料交接手续。

清理操作规程 1.固定设备,保证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不发生移动。确保设备出料口对准上仓设备的进料口,且不会发生刚性接触。 2、检查初清筛的滚筒筛面,去除筛面上的杂质。 3、检查初清筛的滚筒筛面,筛面应无破损,如有破损应立即更换(更换方法参阅《设备维修维护手册》)。 4、下杂口挂好接料袋,确保杂质不外漏。 5、点启动电机,观察设备运转情况。如有异常,按《设备维修维护手册》检查并排除故障。 6、启动电机,设备运转1分钟后开始给料。 7、设备使用过程中,如有异常,应先停止给料,再关停设备,按《设备维修维护手册》检查并排除故障。

8、下杂袋满了要及时更换。 9、及时清理洒漏的物料,停料后,设备要继续运转2分钟再关机。 10、清除滚筒筛面上的杂质。 上仓操作规程 1、确认输送设备的出料口对准指定的料仓。 2、点启动电机,观察输送设备运转情况。如有异常,按《设备维修维护手册》检查并排除故障。 3、启动电机,设备运转1分钟后开始给料。

大米生产标准操作规程

大米生产标准操作规程 一、目的 规范大米生产环节中各工序的操作。 二、适用范围 公司所属车间水稻加工、大米再加工,水稻或大米的代加工,大米生产技术考核与培训。 三、标准操作规程大米生产流程: 来料接收→大米生产→产品贮存1.来料接收 来料接收操作流程 来料验收→监督卸料→清理→上仓 1.1来料验收操作规程 1.1.1适用范围:进入车间加工的原料,包括水稻、大米等。1.1.2操作规程 1.1. 2.1确认来料的品种和数量。 1.1. 2.2索要该批物料的最新(3日内)品质检验报告。 1.1. 2.3与生产计划中的原料要求进行比对,确定是否为所需原料,如有差异,应通知车间主任按规定处理。 1.1. 2.4告知上料人员上料时间和上料口位置。★来料验收为关键控制点。 目的:分清各部门在原料质量管理方面的责任。内容:对来料进行品质检验。

1.2监督卸料操作规程 1.2.1适用范围:过秤后的散积或袋积物料,定量包装的物料。1.2.2操作规程 1.2.2.1确保过秤后的物料安全运至上料口。如有散落,应要求运输工人及时收回;如有影响物料品质的因素(如淋雨等)时,应及时中止运输。 1.2.2.2检查并清除卸料作业区内有影响物料品质的因素,要求卸料过程在卸料区内完成。1.2.2.3检查运输散积物料的车辆,确认车内物料已全部卸完;检查袋积物料的空包装物,确认袋内物料已全部倒出。 1.2.2.4整理卸料过程中散落的物料,并全部投入到上料口。1.2.2.5办理物料交接手续。 1.3清理操作规程 1.3.1适用范围:移动式圆筒初清筛,固定式圆筒初清筛。1.3.2操作规程 1.3. 2.1固定设备,保证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不发生移动。确保设备出料口对准上仓设备的进料口,且不会发生刚性接触。 1.3. 2.2检查初清筛的滚筒筛面,去除筛面上的杂质。 1.3. 2.3检查初清筛的滚筒筛面,筛面应无破损,如有破损应立即更换(更换方法参阅《设备维修维护手册》)。

大米加工工艺规程完整

平顶山市鹰坤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大米加工工艺规程 一、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米生产加工的工艺流程。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以曹镇乡水稻为原料进行的生产加工活动。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DB421126/T 02-2006 绿色食品颐和生态大米GB 7718-200 4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三、加工工艺流程简图 加工要求 1 原粮进料 原粮质量符合DB421126/T 02中4.1.2的规定;原料用推车推进下料坑,均匀倒下,并定时清理筛网上杂物;原料仓地面散漏的稻谷应经常清扫,避免运料车来回碾压,影响出品率。 2 稻谷筛选 检查筛选设备的进口、出口及中间管道是否通畅,有无杂物堵塞现象;检查传动带是否过紧或过松;检查筛面是否平整,筛孔是

否畅通、破损;检查各部连接件是否紧固,传动部分润滑是否良好,安全防护装置是否牢固。 开车时,待空车运转正常后再进料,并逐渐增加进料量至正常负荷;注意观察、调节进料流量,既满足筛子流量要求,又使物料沿筛面宽度方向分布均匀;及时清除进料斗内的草、麻线及塑料袋等杂物,定时清理筛面,保持筛孔畅通;根据稻谷中杂质的含量情况和流量大小,掌握调整进出口吸风道风门,吸风效果应控制在保证不吸出完整的谷粒为宜;经常检查稻谷筛选质量、下脚含粮情况,如发现不符合工艺要求时,应查找原因,调整控制,保证筛选效果达到以下要求: ①初清筛:大于直径14㎜的杂质基本除净,大杂质中不得含谷粒,除泥砂效率在65%以上,除轻杂效率在70%以上; ②振动筛:大杂质中含粮不超过1%,轻杂质中含粮不超过1粒/kg。 设备在运转过程中,若发生机体剧烈振动,异声、电机发热等情况,应即时停车检查,排除故障,做好记录;停车前,应先停止进料,待物料放完后,再关闭电机;停车后,应清除筛体积灰和杂质、彻底清理筛面,保持设备清洁完好。 3 稻谷去石 检查去石设备是否完好,筛面及出料口内有无异物。 进料后,先调节进料装置,使流量正常稳定并沿筛面宽度方向均匀下落,流量一般不应超过额定量±10%,不得忽大忽少;生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大米)GB1354-2009

大米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米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对包装、标签、储存和运输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稻谷、糙米或半成品大米为原料加工的食用商品大米,不适用于特种大米、专用大米、特殊品种大米以及加入了添加剂的大米。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350稻谷 GB 2715粮食卫生标准 GB/T 5009.36粮食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 5490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一般规则 GB 5491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 GB/T5492粮油检验粮食、油料的色泽、气味、口味鉴定 GB/T5493粮油检验类型及互混检验 GB/T5494粮油检验粮食、油料的杂质、不完善粒检验 GB/T5496 粮食、油料检验黄粒米及裂纹粒检验法 GB/T 5497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 GB/T5502 粮油检验米类加工精度检验 GB/T5503粮食、油料检验碎米检验法 GB 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 14881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GB/T 15682粮油检验稻谷、大米蒸煮食用品质感官评价方法 GB/T 15683 大米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 GB/T 17109粮食销售包装 GB/T 17891优质稻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加工精度milling degree 加工后米胚残留以及米粒表面和背沟残留皮层的程度。以国家制定的加工精度标准样品对照检验。在制定加工精度标准样品时,应参照下述文字规定: 一级:背沟无皮,或有皮不成线,米胚和粒面皮层去净的占90%以上。 二级:背沟有皮,米胚和粒面皮层去净的占85%以上。 三级:背沟有皮,粒面皮层残留不超过五分之一的占80%以上。 四级:背沟有皮,粒面皮层残留不超过三分之一的占75%以上。3.2 不完善粒unsound kernel 包括下列尚有食用价值的米粒: 未成熟粒:米粒不饱满,外观全部呈粉质的米粒。 虫蚀粒:被虫蛀蚀的米粒。 病斑粒:粒面有病斑的米粒。 生霉粒:粒面有霉斑的米粒。 糙米粒:完全未脱皮层的米粒。 3.3 糠粉rice bran power

大米新鲜度检测

1、目的: 大米新鲜与否,会密切影响成品酒的口味与风味及其保质期。采用此方法把关大米的新陈度。 2、范围: 本操作标准适合于检测大米的新陈度。 3、相关文件和参考资料: 无 4、原理: 酸度指示剂法:大米经过储存,其内的脂肪酸被脂肪酸酶氧化或水解,分解出游离脂肪酸,使溶液的PH值发生变化。酸度指示剂在一定PH下呈现不同颜色,随大米氧化程度情况依次呈现绿色→黄色→橙色。 愈创木酚法、胚染色法、愈创木酚对苯二胺并用法:利用大米中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促使过氧化氢放出活性很强的氧,氧化作为氢供给体的愈创木酚生成四愈创醌,从而使其颜色变深,颜色越深,说明大米中过氧化氢酶活性越高,证明大米越新鲜,是利用过氧化氢酶为“载体”来表示大米的新鲜程度。 目前用单一的显色方法判断大米的新陈度存在一定的缺陷,各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但上述方法之间具有互补性,综合采用新鲜度显色体系能克服单一方法的缺陷,提高大米新陈度判定的可靠性。 5、环境/安卫因素 6.1仪器和设备: 1-5

6.2.1原液:取甲基红0.1g,溴百里酚蓝0.3g溶于150ml95%乙醇内,加水稀释至200ml。 6.2.2使用液:将原液与水按1:50混合作为使用液。 6.2.3 1%愈创木酚溶液:取1ml愈创木酚溶于100ml95%的乙醇溶液中 6.2.4 1%过氧化氢溶液:将浓度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用蒸馏水稀释30倍 6.2.5 3%过氧化氢溶液:将浓度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用蒸馏水稀释10倍 6.2.62%对苯二胺溶液:称取2克对苯二胺用95%酒精进行溶解,并定容至100ml。 6.3标样/控制样 无 6.4样品准备: 常温下测定 7.操作: 7.1设备安装: 无 7.2仪器校准: 无 7.3操作程序与关键点提示: 2-5

白米分级筛操作规程标准范本

操作规程编号:LX-FS-A77947 白米分级筛操作规程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白米分级筛操作规程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操作规程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检查四组支撑杆及连接弹簧是否牢固、有无变形,筛体是否水平,筛格压紧手柄是否松动。如有问题按《设备维修维护手册》处理。 2、根据产品标准要求合理选用筛网组合。筛格筛号调整,按《设备维修维护手册》中步骤进行。 3、打开吸风,启动白米筛。正常运转以后确认筛体做正圆运动,否则,停机后按《设备维修维护手册》处理。 4、给料后,检查出料口白米分级情况,适当调节吸风风门。如发现整米中混入碎米或糠球,碎米中混入整米,则说明米筛堵塞或者破损,应立即停机后

大米检验标准修订稿

大米检验标准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注:六省区指四川、贵州、云南、福建、广东、广西。 2.2各类大米精度,以国家制定的精度标准样品对照检验。在制定精度标准样品时,要参照下述文字规定: 特等:背沟有皮,粒面米皮基本去净的占85%以上; 标准一等:背沟有皮,粒面留皮不超过1/5的占80%以上; 标准二等:背沟有皮,粒面留皮不超过1/3的占75%以上; 标准三等:背沟有皮,粒面留皮不超过1/2的占70%以上。 2.3收购大米水分的最大限度和大米安全储存水分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 2.4各类大米中的黄粒米限度为2.0%。 2.5卫生标准和动植物检疫项目,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3名词解释 3.1加工精度 指大米背沟和粒面留皮程度。 3.2不完善粒,包括下列尚有食用价值的颗粒。 3.2.1未熟粒 米粒不饱满,外观全部呈粉质的颗粒。 3.2.2虫蚀粒 被虫蛀蚀的颗粒。 3.2.3病斑粒 粒面有病斑的颗粒。 3.2.4生霉粒 粒面生霉的颗粒。 3.2.5完全未脱皮的完整糙米粒。 3.3杂质,包括下列几种: 3.3.1糠粉 通过直径1.0mm圆孔筛的筛下物,以及粘附在筛层上的粉状物。 3.3.2矿物质 砂石、煤渣、砖瓦块及其他矿物质。 3.3.3带壳稗粒及稻谷粒。 3.3.4其他杂质 无食用价值的大米粒、异种粮粒及其他物质。

3.4黄粒米 胚乳呈黄色,与正常米粒色泽明显不同的颗粒。 3.5碎米 3.5.1大碎米 留存在直径2.0mm圆孔筛上,不足本批正常整米三分之二的碎粒。 3.5.2小碎米 通过直径2.0mm圆孔筛,留存在直径1.0mm圆孔筛上的碎粒。 3.6色泽、气味、口味 一批大米固有的综合色泽、气味和口味。 4检验方法 大米样品的扦取和各项指标的检验,按照GB 5490~5539—85《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执行。5包装、运输和储存 大米的包装、运输和储存,必须符合保质、保量、运输安全和分类、分等储存的要求,严防污染。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粮食储运局检验处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哈俊山、林贤明。

大米检验标准

2.1.1 早籼米、籼糯米质量指标见表 1。 大米检验标准 GB 1354 — 86 本标准适用于收购、销售、调拨、储存、加工和岀口的商品大米。 1分类 1.1根据稻谷的分类方法分为三类: 1.1.1 籼米:用籼型非糯性稻谷制成的米。米粒一般呈长椭圆形或细长形。按其粒质和籼稻 收获季节分为以 下两种: 早籼米:腹白较大,硬质颗粒较少。 晚籼米:腹白较小,硬质颗粒较多。 1.1.2 粳米:用粳型非糯性稻谷制成的米。米粒一般呈椭圆形。按其粒质和粳稻收获季节分 为以下两种: 早粳米:腹白较大,硬质颗粒较少。 晚粳米:腹白较小,硬质颗粒较多。 1.1.3 糯米:用糯性稻谷制成的米。按其粒形分为以下两种: 籼糯米:用籼型糯性稻谷制成的米。米粒一般呈长椭圆形或细长形,乳白色,不透明;也有 的呈半透明状(俗称阴糯),粘性大。 粳糯米:用粳型糯性稻谷制成的米。米粒一般呈椭圆形,乳白色,不透明;也有呈半透明状 (俗称阴糯),粘性大。 1.3大米中的名贵品种、杂交品种、中熟米和陆稻米以及其他特殊品种,由省、 辖市另订标准或按质量分别归属。 2质量标准 2.1各类大米按加工精度分等。等级指标及其他质量指标见表1.2各类大米中混有其他类大米的总限度为 5.0 %。 自治区、直 1、表 2、表 3、表4。

2.1.2 晚灿米质量指标见表 2。 等级 加工精度 按实物标准样 最大限度杂质 碎米,% 特等 对照检验留皮 程度 按实物标准样 标准 一等 对照检验留皮 程度 标准 按实物标准样 对照检验留皮 二等 程度 按实物标准样 标准 三等 对照检验留皮 程度 不完善 3.0 4.0 6.0 8.0 总量 其中: 矿物 0.25 0.30 0.40 0.45 色泽 水分 糠粉% 质,% 0.15 0.02 0.20 0.02 0.20 0.02 0.20 0.02 带壳稗 粒/kg 20 50 70 90 稻谷粒 粒/kg 总量 12 16 20 35.0 气味 其中: 小碎 2.5 14.0 口味 正常

大米的检验

大米的检验报告 1.1 根据稻谷的分类方法分为三类: 1.1.1 籼米:用籼型非糯性稻谷制成的米。米粒一般呈长椭圆形或细长形。按其粒质和籼稻收获季节分为以下两种: 1.1.1.1 早籼米:腹白较大,硬质颗粒较少。 1.1.1.2 晚籼米:腹白较小,硬质颗粒较多。 1.1.2 粳米:用粳型非糯性稻谷制成的米。米粒一般呈椭圆形。按其粒质和粳稻收获季节分为以下两种: 1.1. 2.1 早粳米:腹白较大,硬质颗粒较少。 1.1. 2.2 晚粳米:腹白较小,硬质颗粒较多。 1.1.3 糯米:用糯性稻谷制成的米。按其粒形分为以下两种: 1.1.3.1 籼糯米:用籼型糯性稻谷制成的米。米粒一般呈长椭圆形或细长形,乳白色,不透明;也有的呈半透明状(俗称阴糯),粘性大。 1.1.3.2 粳糯米:用粳型糯性稻谷制成的米。米粒一般呈椭圆形,乳白色,不透明;也有呈半透明状(俗称阴糯),粘性大。 1.1.3.3.各种大米在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地区价格有所差异,本表是按最近某些地区的价格行情列出来的:表1 品种籼米粳米籼糯米粳糯米 价格:元/kg 4.40 4.80 3.90-4.30 4.60-4.80 1.2 各类大米中混有其他类大米的总限度为5.0%。 1.3 大米中的名贵品种、杂交品种、中熟米和陆稻米以及其他特殊品种,由

省、自治区、直辖市另订标准或按质量分别归属。 1.4.大米包装类型:普通包装、真空包装、充气包装 1.5.大米包装材料:塑料编织袋、复合塑料袋 1.5.1.塑料编织袋塑料编织袋是用塑料薄膜(聚乙烯、聚丙烯、尼龙等薄膜)制成一定宽度的窄带,或用热拉伸法得到强度高、延伸率小的塑料扁带编织而成。塑料编织袋比塑料膜袋的强度高得多,且不易变形,耐冲击性也好,同时由于编织袋表面有编织纹,提高了防滑性能,便于储存时的堆码。大米重量在5kg 以上的包装几乎全用塑料编织袋材料。使用塑料编织袋来包装大米,包装方式简单,材料防潮性差、阻隔性差、大米易氧化霉变,虫害现象较为严重,尤其在夏季储存期更短。 1.5. 2. 复合塑料袋复合塑料袋是由高阻隔性包装材料EVOH、PVDC、PET、PA 与PE、PP 等多层塑料复合,这种包装比塑料编织袋包装防潮、防霉、防虫效果都要好。另外图案、商标印刷很清楚,文字、条码清晰可见,容易吸引顾客,促进销售。大米重量在 5kg 以下的包装绝大多数用复合塑料袋包装。使用复合塑料袋来包装大米,一般辅以抽真空 或充气技术后热封。由于材料本身的致密性和抽真空、充气处理,基本上解决了大米包装上防霉、防虫、保质问题,具备一定推广、实用价值。但复合袋包装在封口热合时易出现起皱现象,会影响包装袋的美观度。另外,复合袋的抗压强度不够,一些采用充气方式的装,在运输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破袋现象,从而影响大米的保质期。再有,塑料袋由于不易降解, 后处理较难,以及塑料制品有毒性使塑料袋使用受到一定的制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大米)GB1354-

大米 欧阳学文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米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对包装、标签、储存和运输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稻谷、糙米或半成品大米为原料加工的食用商品大米,不适用于特种大米、专用大米、特殊品种大米以及加入了添加剂的大米。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350稻谷 GB 2715粮食卫生标准 GB/T 5009.36粮食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 5490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一般规则 GB 5491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 GB/T5492粮油检验粮食、油料的色泽、气味、口味鉴

定 GB/T5493粮油检验类型及互混检验 GB/T5494粮油检验粮食、油料的杂质、不完善粒检验 GB/T5496 粮食、油料检验黄粒米及裂纹粒检验法 GB/T 5497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 GB/T5502 粮油检验米类加工精度检验 GB/T5503粮食、油料检验碎米检验法 GB 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 14881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GB/T 15682粮油检验稻谷、大米蒸煮食用品质感官评价方法 GB/T15683 大米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 GB/T 17109粮食销售包装 GB/T 17891优质稻谷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加工精度milling degree 加工后米胚残留以及米粒表面和背沟残留皮层的程度。以国家制定的加工精度标准样品对照检验。在制定加工精度标准样品时,应参照下述文字规定:

大米检验标准完整版

大米检验标准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注:六省区指四川、贵州、云南、福建、广东、广西。 2.2各类大米精度,以国家制定的精度标准样品对照检验。在制定精度标准样品时,要参照下述文字规定: 特等:背沟有皮,粒面米皮基本去净的占85%以上; 标准一等:背沟有皮,粒面留皮不超过1/5的占80%以上; 标准二等:背沟有皮,粒面留皮不超过1/3的占75%以上; 标准三等:背沟有皮,粒面留皮不超过1/2的占70%以上。 2.3收购大米水分的最大限度和大米安全储存水分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 2.4各类大米中的黄粒米限度为2.0%。 2.5卫生标准和动植物检疫项目,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3名词解释 3.1加工精度 指大米背沟和粒面留皮程度。 3.2不完善粒,包括下列尚有食用价值的颗粒。 3.2.1未熟粒 米粒不饱满,外观全部呈粉质的颗粒。 3.2.2虫蚀粒 被虫蛀蚀的颗粒。 3.2.3病斑粒 粒面有病斑的颗粒。 3.2.4生霉粒

粒面生霉的颗粒。 3.2.5完全未脱皮的完整糙米粒。 3.3杂质,包括下列几种: 3.3.1糠粉 通过直径1.0mm圆孔筛的筛下物,以及粘附在筛层上的粉状物。 3.3.2矿物质 砂石、煤渣、砖瓦块及其他矿物质。 3.3.3带壳稗粒及稻谷粒。 3.3.4其他杂质 无食用价值的大米粒、异种粮粒及其他物质。 3.4黄粒米 胚乳呈黄色,与正常米粒色泽明显不同的颗粒。 3.5碎米 3.5.1大碎米 留存在直径2.0mm圆孔筛上,不足本批正常整米三分之二的碎粒。 3.5.2小碎米 通过直径2.0mm圆孔筛,留存在直径1.0mm圆孔筛上的碎粒。 3.6色泽、气味、口味 一批大米固有的综合色泽、气味和口味。 4检验方法 大米样品的扦取和各项指标的检验,按照GB 5490~5539—85《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执行。 5包装、运输和储存 大米的包装、运输和储存,必须符合保质、保量、运输安全和分类、分等储存的要求,严防污染。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粮食储运局检验处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哈俊山、林贤明。

大米生产标准操作规程

燕麦生产工艺作业指导书 一、目的 规范燕麦生产环节中各工序的操作。 二、适用范围 公司所属车间燕麦加工。 三、标准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1.来料接收 1.1来料验收操作作业指导 1.1.1适用范围:进入车间加工的原料。 1.1.2操作作业指导 1.1. 2.1确认来料的品种和数量。 1.1. 2.2检验员对原料进行把关检验。 1.1. 2.3与生产计划中的原料要求进行比对,确定是否为所需原料,如有差异,应通知生产经理按规定处理。 ★来料验收为关键控制点。 目的:分清各部门在原料质量管理方面的责任。 内容:对来料进行品质检验。 2.燕麦生产 2.2清理工序 2.2.1适用范围:自衡振动筛(有垂直吸风道) 2.2.2操作作业指导 2.2.2.1检查振动筛上、下层筛面,去除筛面上的杂质。

2.2.2.2检查振动筛上、下层筛面,筛面应无破损,如有破损应立即更换。 2.2.2.3检查振动筛下杂口,清理杂质,确保下杂通畅。 2.2.2.4检查振动筛进料端筛框固定螺母,确保筛框已被压紧。 2.2.2.5检查振动筛两侧筛框固定螺母,确保筛框已被锁紧。 2.2.2.6定期清理杂质缓存仓。 2.2.2.7启动吸风装置,使垂直吸风道内有风通过。 2.2.2.8启动清理设备,注意观察筛体振动情况,如有不正常跳动、晃动现象或非正常响声,应立即停机,检查并排除故障。 2.2.2.9打开给料闸门,调整匀料板使物料左右均匀流入上层筛面。调好后,必须用销紧螺母紧固匀料板轴。 2.2.2.10平稳地打开垂直吸风分离器风量调节板,小心调整风量,使粮食不随杂质吸出。 2.2.2.11注意观察大、小杂内是否混有粮食,如混有粮食应立即停机,检查筛面情况。 2.2.2.12上层筛面杂质至少每1小时清理一次,下杂仓满了要及时更换。 2.2.2.13给料停止后,设备继续运转2分钟后再停机。 2.2.2.14设备长时间不运转,应按设备维修维护说明拆下上、下层筛面完全去除杂质,并检查筛面是否有破损。 2.3去石操作规程

大米检验标准修订版

大米检验标准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大米检验标准 GB 1354—86 本标准适用于收购、销售、调拨、储存、加工和出口的商品大米。 1分类 1.1根据稻谷的分类方法分为三类: 1.1.1籼米:用籼型非糯性稻谷制成的米。米粒一般呈长椭圆形或细长形。按其粒质和籼稻收获季节分为以下两种: 早籼米:腹白较大,硬质颗粒较少。 晚籼米:腹白较小,硬质颗粒较多。 1.1.2粳米:用粳型非糯性稻谷制成的米。米粒一般呈椭圆形。按其粒质和粳稻收获季节分为以下两种: 早粳米:腹白较大,硬质颗粒较少。 晚粳米:腹白较小,硬质颗粒较多。 1.1.3糯米:用糯性稻谷制成的米。按其粒形分为以下两种: 籼糯米:用籼型糯性稻谷制成的米。米粒一般呈长椭圆形或细长形,乳白色,不透明;也有的呈半透明状(俗称阴糯),粘性大。 粳糯米:用粳型糯性稻谷制成的米。米粒一般呈椭圆形,乳白色,不透明;也有呈半透明状(俗称阴糯),粘性大。 1.2各类大米中混有其他类大米的总限度为5.0%。

1.3大米中的名贵品种、杂交品种、中熟米和陆稻米以及其他特殊品种,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另订标准或按质量分别归属。 2质量标准 2.1各类大米按加工精度分等。等级指标及其他质量指标见表1、表2、表3、表4。 2.1.1早籼米、籼糯米质量指标见表1。 表1

2.1.2晚灿米质量指标见表2。表2

注:一类地区:广东、广西、福建、四川、云南、贵州、湖北、河南、陕西。

二类地区:除一类地区以外的地区。 2.1.3早粳米、粳糯米质量指标见表3。 表3

大米加工设备操作规程

大米加工设备操作规程 开车前的准备工作: (一)全面了解原粮及所需加工成品粮的质量情况,做到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原粮作出相应措施进行加工。 (二)检查各个机器部件,吸除尘系统以及电气控制设备的完好情况,如有破损的,应进行整修或调换。 (三)检查各设备进口处,各管道有无阻塞现象 (四)对机器设备可转动部分,应先用手盘动,检查各轴承的润滑情况。 (五)经常检查各传动带(三角带及运粮传动带)的松紧度及接头的牢固程度。对于有问题的,应给予纠正。 (六)检查各筛选设备筛孔的通畅情况,筛面松紧度和筛面的磨损程度,如有不符合要求,应给予纠正更换。 (七)对新的检修完毕的机器设备,要检视有无工具、零件留在机器内。 (八)预先领好运转中需用备品和物料。 (九)如遇清仓换批,应将仓库设备及管道积存的粮粒全部清出。 (十)检查齿轮变速箱内油量,如发现油量不够,应及时加油。 (十一)检查各玻璃管有无破损情况,如有,应给予更换。 (十二)彻底清除磁栏中的矿物质。 (十三)各工序的操作人员,除做好上述工作之外,根据工艺过程不同,还应做以下工序:一、清理工序 原料清理是碾米工艺的首道工序。它主要包括初步清理、去石。利用相当的设备通过适当的工艺路线及妥善方法,将混入稻谷内的杂质除去,以利于安全生产,保证成品的质量。如果杂质得不到应有的清理,对稻谷加工会造成极为不利的后果,即增加加工负担,损坏机器影响设备效率,减少出品率,又会减低大米的纯度,有损成品质量。因此粮食加工生产过程中,搞好除杂工作,千方百计地降低含杂量,提高大米的纯度,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一)在粮食加工工艺中,还有大、小型的杂质和轻型杂质之分。凡是留在直径为5.0毫米圆孔筛上的杂质称为大杂质;通过直径为2.0毫米圆孔筛的物质为小杂质。(二)比重去石机主要用来去除谷物中的并肩石。它包括有进料斗、流量调节机构和导料控制淌板等部件,筛面(鱼鳞板)则可用二个平衡的三角区和二个出石口,自动精选排石,它是控制石中含粮量的重要环节,与除石效率直接有关。去石机的供风系统主要有风机和匀风装置两部分。对物料自动分极的好坏和设备的工艺效果有密切的关系。在生产实践中的流量的掌握,去石机流量的过大或过小都会降低去石效率。 风量的调节,去石机的风量大小可根据筛面上的物料运动的状态和两个出口物料的质量来判断。 (三)高速清理筛是一种体振动频率,所以在碾米工序中广泛的用来筛谷杂,它们主要由进料机构、吸风装置、振动器和支撑机构等部分组成。流量大小是影响小轮车的主要因素之一。一般规律是流量大时,由于流层厚,物料难以跳起。因此清理效率降低,在原粮含杂量过多时,影响产量效率。 (四)清理去石机的操作维护管理 1、在操作使用中,保证筛面安装平整和张紧,筛体不得倾斜,吊杆或撑杆长短要一致,角 度要相同,以免产生筛面流料不匀走单连,甚至拆断吊杆或撑杆的现象。 2、严防流量忽大忽小的现象,鱼鳞筛面的风板进风门等都是气流的构件,要经常保持畅通

关于大米的国家标准.pdf

关于大米的国家标准: 卫生标准: 真菌毒素指标:黄曲霉素B1≤10ug 污染物指标:铅≤0.2mg/kg 镉≤0.2mg/kg 汞≤0.02mg/kg 无机坤≤0.15mg/kg 农药量大残留限量: 磷化物≤0.05mg 溴甲烷≤5mg/kg 马拉硫磷≤0.1mg/kg 甲基嘧啶磷≤5mg/kg 溴氰菊酯≤0.5mg/kg 六六六≤0.05mg/kg 滴滴涕≤0.05mg/kg 其他农药≤0.02mg/kg 既然国家对大米中的各种添加物有着如此严格的规定,那么重金属问题大米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总结起来,重金属大米的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土地重金属污染严重。众所周知,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土地,土地中的养分和矿物质离子会随着植物的吸收储存在植物体内,像镉这些重金属离子又不容易被分解,从而使得植物体内的重金属离子含量甚至超过了土壤本身。虽然说一般的土壤之中都含有各种离子,所以植

物体本身一点重金属不含那是绝对不可能,但是土壤也分很多种,尤其是近来南方的矿产资源加大了开采力度,而排污规范和法规并没有相应的提高,所以导致大量的矿业污水被排放到河流中。随着水流的渗透作用被土地吸收,而植物通过生长将这些重金属积累到了果实内,我们餐桌上的重金属大米,大部分就是这么出现的。 2、有些大米产地土质很好,附近也没有矿场开采,那么还是出现了重金属超超标的现象,这种现象的起因就是因为农药的过度使用了。滥用农药是目前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一颗毒瘤,有些企业为了追求色泽好的蔬菜和食品,频频的使用农药。而很多种农药本身就含有大量的金属离子,这些农药不仅自身能投过渗透作用被植物体吸收,还能渗透到土壤中,破坏植物体对磷钾离子的吸收,让根系吸收更多不易被分解的重金属,从而使食物中的重金属离子超标。 重金属大米的危害性非常的大,单拿最近比较热闹的镉超标大米来说,镉是一种对身体伤害非常大的元素,在体内积累过多,非常容易引起人体结缔组织的损伤。严重的话会影响生殖系统健康,造成肾损伤、不孕不育,容易引发新生儿的畸形,而且会大大增加患癌的几率。尤其是女人如果食用过多的话,还容易引发乳腺癌。

大米加工精度的检测方法综述

大米加工精度的检测方法综述 目前,在国内的企业以及研究单位,对大米加工精度的评价还主要以主观评价为主。其主要以国标为依据,也有一些企业制定了自己的企业标准。这对操作人员的要求比较高,多以估测为主,要求严格的单位一般以染色法作为辅助手段对大米的等级进行评价。介绍了目测法、染色法以及紫外一可见光谱检测法等大米加工精度检测方法。 标签:大米;加工精度;检测;方法 1目测法 将试样约10克,置于白瓷盆中,稀疏地平摊后(1粒米厚度)。观察在室内朝南向光线下进行,切忌阳光直射,视线与试样成约45度左右倾角,仔细观察试样粒面,从不同角度观察之。并与标样作对比,依据经验得出大米的加工精度。 2染色法 所谓染色法即在大米品质检验中,某些质量特性在感观检验时,用特定的溶液(染色液)染色后,试样(或标样)的表征、特征、属性、特性、品性凸现出来,使之更为直观、清晰,对比感强,有助检验人员对照比较、鉴别和判定。染色法是一种定性检验。染色检验法有标准方法,如《GB/T5490-5539-1985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的检验》、《ZB911-912-1983出口大米检验方法标准》,又称仲裁方法(还有些染色法是国内外一些权威检测机构采用的方法)。 操作步骤是: 清洗:用清水洗3次,以除去米粒表面附着的糠粉方法是向盛米样的试管内注入清水,高出米粒3-5cm,加塞将试管颠倒数次,然后将水倒去。倒时用筛网挡住管口,如用玻璃皿,加入清水,高出米粒1-2cm,轻轻振荡数次,小心将水倒净。 染色:倒入染色液浸没米粒为宜,轻轻振荡试管或玻璃皿,但要避免剧烈振动,以免将糠皮除去。浸泡2min,用筛网挡住管口倒去染液。 漂洗:用清水洗2次,并去净水。 脱色:加入乙醇液,浸泡米粒为宜,轻轻抖动,洗涤1min,倒去乙醇液(可以回收)也可用0. 05%HZS04溶液代替乙醇液。 洗涤:用清水洗涤2-3次,并于最后一次水洗后,将米样转入白色瓷盆(或玻璃皿)中,注入清水。

米业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哈尔滨市双利精米有限公司 检验标准和操作规程 (2017 版) 2017年11 月01日 目录 前言 (1) QC-JF-001散装稻谷、大米扦样方法 (6) QC-JF-002包装稻谷、大米扦样方法 (7) QC-JF-003稻谷、大米分样方法 (9) QC-JF-004稻谷、大米水分检测方法 (10) QC-JF-005稻谷出糙率、不完善粒、红米检测方法 (12)

QC-JF-006稻谷、大米的色泽、气味鉴定方法 (14) QC-JF-007稻谷、大米互混、异种粮粒、异品种检测方法 (15) QC-JF-008容重测定法 (17) QC-JF-009稻谷杂质、谷外糙米、不完善粒检测方法 (18) QC-JF-010黄粒米、爆腰粒检测方法 (22) QC-JF-011大米碎米检验方法 (23) QC-JF-012垩白率、垩白粒率检测方法 (24) QC-JF-013黑粒、部分黑粒、黑头米、损伤粒、红米及红线米检测方法 (25) QC-JF-014新鲜度及新陈度检测方法 (27) QC-JF-015长宽比检验方法 (28) QC-JF-016稻谷、糙米出米率检验方法 (29) QC-JF-017整精米率检验方法 (31) QC-JF-018大米加工精度、留胚率检验方法 (33) QC-SG-009粮油水分测量仪LSKC-4B操作规程 (35) QC-SG-014米麦水分测量仪M999操作规程 (36) QC-SG-019快速粮食水分测量仪PM-499操作规程 (37) 前言 为了规范工厂内部原料采购过程中的质量指标、检验标准、操作手法 等步骤,使采购流程更加规范化,根据工厂内部管理需要并在集合了其他 企业良好操作的基础上,现归纳总结出了《哈尔滨市双利精米有限公司检 验标准和操作规程(2017 版)》,以期有效指导2017-2019 年度大米采购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在本标准中规定,稻谷采购中需要检验的项目如下: 1、年产,新陈度 2、水分(直收采用快速水分测定法,非直收采用烘箱水分测定法) 3、杂质 4、出糙率 5、出米率 6、整精米率 7、黄粒

大米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大米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目的意义: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品质优劣是值得人们重视的问题。一个高产水稻品种,往往由于食味差、或营养不丰富,而不受大众的欢迎。因此,在保证高产的同时,还要改善稻米的品质。本实验将测定大米品质的几个重要生化指标,为水稻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Ⅰ大米蛋白质含量的测定——考马斯亮兰G—250法 一、原理 考马斯亮G—250是一种染料,在游离状态下呈红色,在465nm波长处有最大光吸收。它能与蛋白质稳定结合,结合蛋白质后变为青色,在595nm处有最大吸收,在一定蛋白质浓度范围内(0~1000μg/ml),蛋白质—色素结合物在595nm波长下的光吸收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故可用于蛋白质的定量测定。该法反应迅速,蛋白质与考马斯亮兰G—250的结合反应能在2分钟内达到平衡。结合物在室温下1小时内保持稳定,反应非常灵敏,可测出微克级蛋白质含量,是最近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较理想的蛋白质定量法。 二、实验材料、仪器及试剂 1.仪器: 721型分光光度计离心机 50ml容量瓶 10ml刻度试管研钵量筒移液管 2.试剂:

(1)牛血清白蛋白(1000μg/ml):称取牛血清白蛋白,溶于100ml蒸馏水中,配制成标准蛋白质溶液。 (2)考马斯亮兰G-250溶液:称取100ml考马斯亮兰G—250,溶于50ml 90%乙醇中,加入85%(W/V)的磷酸100ml,最后用蒸馏水定容到 1000ml,过滤,常温下可放置1个月。 (3)LnaOH:称取4g氢氧化纳,用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1000ml。 3.材料:大米粉 三、实验方法 1.标准曲线的制作: 取6只10ml刻度试管,编号,按下表数据配制牛血清白蛋白标准溶液。准确吸取上述各管溶液,对应放于另外6支10ml刻度试管中,加入5ml考马斯亮兰G-250溶液,盖塞,将试管中溶液给向倒转混合,放置2分钟后,用10mm 光径的比色杯在595nm波长下比色。以光密度值为纵坐标,以蛋白质浓度值为横坐标,制作出标准曲线。 2.样品中蛋白质提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