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会考必考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

一、地球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不规则的球体。

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2、地球仪和经纬线

(1)地球仪a、地轴:地球自转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方向。

b、两极:北极: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南极: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2)经线和纬线:

纬线经线

概念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

周的圆圈(横纬)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竖经)

形状圆半圆长短不相等,赤道最长相等指示方向东西方向南北方向

度数划分及大小赤道0°,向南、向北度数

增大到90°。本初子午线为0°,向东、向西度数增大到180°

度数表示方法北纬:N 南纬:S 东经:E 西经:W (3)经纬网:是地球仪或地图上由经线和纬线交织成的网。

用途:利用经纬网定位。方法:纬度在前,经度在后。

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地理位置都可以用经过该点的经线和纬线的度数来表示。

(4)高、中、低纬地划分

高纬:60°——90°之间的地区;中纬:30°——60°之间的地区;

低纬:30°N——30°S之间的地区。

(5)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南北半球:南半球:0°——90°S 北半球:0°——90°N

东西半球:向东(东半球)

20°W 160°E

向西(西半球)

2、地球的自传

概念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绕转轴地轴

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北逆南顺)

周期24小时或一天

意义昼夜更替;地方时

3、地球的公转

(1)地球公转的基本情况

概念地球绕太阳的旋转叫地球的公转

绕转中心太阳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一年

意义产生四季和五带

(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P11 图1.19地球公转示意

(3)地球的五带: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分为五个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P12图1.20地球上的五带

北极圈,北纬66.5°,北寒带和北温带的分界线;

北回归线,北纬23.5°,北温带和热带的分界线;

南回归线,南纬23.5°,热带和南温带的分界线;

南极圈,南纬66.5°,南温带和南寒带的分界线。

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南部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有无极昼极夜有无无无有

有无太阳直射无无有无有

二、地图

1、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1)比例尺

1)概念: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2)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3)表示方式:A线段式:如

B数字式:如1:4000000

C文字式:如:图上一厘米代表实地40千米

4)大小:A、比值确定:分母小比值大比例尺大

分母大比值小比例尺小

B、图幅相同:比例尺大范围小内容详

(地图大小相等)比例尺小范围大内容略

C、同一地区:比例尺大图幅大内容详

比例尺小图幅小内容略

(2)方向

a、一般定向法: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b、指向标定向法:按指向标判别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示正北方向。

c、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图例和注记P14,图1.24一些常用图例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海拔: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3)等高线:把各个地点的海拔标注在地图上,再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4)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等深线。

(5)等高线地形图的判断:

1)等高线数值大----- 海拔高 2)等深线标注深度-------表示海底的深浅

数值小----- 海拔低疏密状况-------表示海底坡度大小

分布密----- 坡度陡

分布疏----- 坡度缓

(6)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示意图:P16图1.29

山顶:封闭曲线,外低内高山脊:等高线向低处突出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突出鞍部:一对等高线中部

陡崖: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7)地球表面五种基本地形: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

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

高度较高,一般在

500米以上

较高,一般在

500米以上

较低,一般在

500米以下

无一定标准

很低,一般在

200米以下

地面起伏程度起伏不大起伏很大起伏不大起伏不大起伏很小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一、世界海陆分布大势:

1、海陆分布大势:

(1)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2)海陆分布特点: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是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

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

2、几个基本地理事物

(1)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魏格纳大陆漂移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是1968年法国地质学家勒皮雄与麦肯齐、摩根等人提出的一种新的大陆漂移说,

它是海底扩张说的具体引伸。

马拉雅山,就是三千多万年前由南面的印度板块和北面的亚欧板块发生碰撞挤压而形成的

六块大陆中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有:亚欧大陆(世界面积最大)、北美洲大陆。

全部位于南半球的有:南极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最小)。

(2)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四面环水。

世界上最大的岛屿:北美洲的格陵兰岛。

(3)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三面环水,一面与陆地相连。

世界最大的半岛:亚洲的阿拉伯半岛。

(4)海峡: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5)世界着名运河: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七大洲

(1)大小顺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2)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洲:欧洲、北美洲

(3)全部位于南半球的洲:南极洲

(4)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的洲:南极洲

(5)跨东西南北四个半球的大洲:亚洲、大洋洲。

2、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4、四大洋大小顺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四洋贯通。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一、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1、天气

(1)概念: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

(2)特点:a同一地方短时间内地大气状况,时刻发生变化

b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气候

(1)概念: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2)特点:长时间内的大气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二、天气预报

1、天气预报的内容:要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1)阴晴:当天空布满云时,为“阴天”;当天空无云或云很少时,“晴天”。

(2)风:风吹来的方向叫风向。风的强弱叫风力。共分13级,级数越大,风力越强。

(3)气温:大气冷热的程度。用“℃”表示,读作“摄氏度”。

(4)降水:用降水概率来表示降水的可能性大小。

2、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白色程度越浓,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3、空气质量日报

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

污浊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影响空气质量高低的主要因素有自然因素,如气压的高低、风力的大小等;

另一因素是人类活动,如燃烧秸秆、汽车尾气、工厂的烟尘等。

三、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是用放在百叶箱里的温度计测得的。温度计放置的高度,离地面1.5米。

测定气温一般采用摄氏温标,记做“℃”,读做“摄氏度”。

2、气温的变化

(1)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2)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

3、气温的分布

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一般来说,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

0.6℃。

四、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降水

(1)概念: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2)降水的等级划分

根据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气象部门把降雨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的等级。测量降水量的仪器是雨量器。单位:毫米。

2、降水分布

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

1)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2)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多。

3)在温带,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

4)在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五、世界的气候

1、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它们因此也成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因素气温降水

纬度位置低纬高,高纬低赤道地区多,两极地区低

海陆位置夏季陆高海低

冬季陆低海高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多,大陆西岸少温带地区沿海多,内陆少

地形山上低,山下高迎风坡多,背风坡少

2、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影响民居

A、南半球:房屋坐南朝北,门口朝向有阳光的北面

B、北半球:房屋坐北朝南,门口朝向有阳光的南面

C、低纬度地区楼房间距小,中、高纬度地区楼房间距大。

(2)影响服饰

A、生活在热带的人们,一年四季只穿单衣;

B、生活在寒带的人们,一年四季都要穿厚厚的衣服;

C、生活在温带的人们,穿衣服的多少要随季节变化。

(3)影响人民的饮食习惯

南方人喜吃甜;北方人喜吃咸;山西人喜酸;四川人喜辣;藏民喜欢吃糌粑;

(4)影响农业生产

决定农作物的种植制度:我国东北平原农作物耕作制度是一年一熟;华北平原是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淮河以南是一年两熟;海南岛是一年三熟。

决定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作物种类:北方以旱地为主,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等;南方以水田为主,农作物有水稻、甘蔗、油菜等。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一、人口与人种

1、世界人口的增长

(1)世界人口总数:2006年3月,世界人口总数已达65亿。

(2)人口的增长速度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就是自然增长率。(A、一般来说,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就高。B、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世界各洲是不同的,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

2、世界人口的分布

(1)世界上人口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人口的疏密可以用人口密度来表示。

人口密度=总人口/总面积,既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是人口稠密地区。

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困难,是人口稀疏区。

3、人口问题

(1)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A)交通堵塞、B)居住条件差、C)就业困难、D)饥饿贫困。

(2)人口停止增长或不断减少带来的问题:

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人口老龄化等。

(3)措施: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

境、资源相协调。

4、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原因:

1)乡村人口增长造成劳动力过剩;

2)城乡差别---城市的就业机会相对多、城市的物资生活条件较乡村好、教育等条件比乡村优越。5、不同的人种

(1)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人类可以分为白种、黄种和黑种三个主要人种。

(2)人种的分布:白种人主要人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州;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东亚;黑种人主要分布在非洲、大洋州和美国。

(3)三大人种分布特点:三大人种在世界上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分布区,又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4)人种政策:世界上的所有人种都是平等的,没有优劣之分。

二、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1、世界语言

(1)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是世界上的主要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2)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3)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2、(1)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是世界的三大宗教。

(2)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3)伊斯兰教徒被成为穆斯林。

(4)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

三大宗教创始人发源地分布地区宗教活动场所

基督教耶稣亚洲的西部欧洲、美洲、大洋州教堂

伊斯兰教穆罕默德阿拉伯半岛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

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清真寺

佛教释迦牟尼创始于古印度,

后来传入亚洲

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佛寺、庙宇

3、在中国,多数人不信教;少数民族中,维吾尔族、回族等多信仰伊斯兰教,藏族、蒙古族多信仰喇

嘛教(佛教中的一派)。

三、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1、乡村和城市

(1)人们集中的居住地----乡村和城市统称为聚落。目前全世界大约有一半的人住在城市。

(2)类型:乡村、城市。

2、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当地的气候特点民居的建筑特点

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冰屋气候严寒很低矮,无窗户,保温效果好。

我国黄土高原上的窑洞冬冷夏热,气候干燥利用黄土挖掘成窑洞,具有夏凉

冬暖的功能

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竹楼终年高温多雨屋顶坡度陡,下部通风隔潮

西亚的村庄白天炎热,昼夜温差大,

终年高温

墙厚、窗小

东南亚的高架屋全年炎热、多雨双层木楼或竹楼

北京四合院冬冷夏热东、南、西、北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

“口”字形,大门开在东南角

新疆地区的平顶房屋干燥,风沙大平顶房,屋顶可用来晾晒庄稼

图:利用经纬网定位(读经纬度、判断方向、确定高中低纬度、确定半球位置)、

11页地球公转示意;

12页地球上的五带;

16页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

29页七大洲和四大洋;

46页天气符号。

七年级下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一、自然环境

1、位置

A、半球位置:从东西半球分析,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分析,亚洲大部分位于北半球。

B、纬度位置:从地球五带分析,亚洲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C、海陆位置:亚洲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接壤。

通常,人们按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亚、中亚。

2、地形和河流

(1)地形特点:亚洲地面起伏很大,中部地势高耸,四周地势较为低下。

P4图6.5亚洲的地形

(2)河流

流向: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3、气候

1)特点: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着,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形成原因:A地跨热带、温带、寒带;B东北南三面临大洋;C西亚深入到亚欧大陆内部。

2)亚洲有9种气候类型

分别是1、寒带气候 2、温带大陆性气候 3、温带季风气候 4、亚热带季风气候 5、热带季风气候6、高原山地气候 7、热带雨林气候 8、亚热带和热带沙漠气候 9、地中海气候 P7图6.9亚洲的气候类型

3)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最多的是热带雨林气候

4)世界11种气候类型中,亚洲没有热带草原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4、大洲分界线

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

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

5、亚洲地理集锦:

世界最高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世界最高的大高原——青藏高原

世界最大的湖泊(咸水湖)——里海

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贝加尔湖

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

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

世界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

亚洲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二、人文地理环境

1、人口

(1)2000年世界总人口60.55亿,亚洲有36.8亿,亚洲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1%。

(2)人口稠密区:东亚、东南亚和南亚,6个国家人口超过1亿,分别是中国、日本、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度。

2、文化

1)亚洲大小民族共有1000个左右,约占世界民族总数的一半。

2)人类文明发祥地

亚洲的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因其由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冲积而成,故又称为“两河流域”)。

形成原因:适宜的温带或热带气候,丰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地。

3、经济差异

(1)亚洲地域辽阔,不同国家的自然、社会、历史条件差别大,经济发展不平衡。少数国家属于发达国家;大部分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

(2)亚洲除日本外,由于长期受殖民统治而经济不发达。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韩国等因大力发展出口加工工业,西亚波斯湾沿岸的国家,如沙特阿拉伯,因大量出口石油而成为经济比较富裕的国家。

(3)农业(包括农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是第一产业,工业和建筑业是第二产业,流通部门和服务业是第三产业。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的国家,经济发达,第三产业比重大;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的国家,经济落后,第一产业比重大。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一、日本

1、位置和范围

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领土由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和九州岛等4个大岛、数千个小岛及其周围海域组成。P18图7.2日本的地形。(日本四大岛、周围海域、主要城市)其中最大的为本州岛。日本附近着名渔场为北海道渔场,着名的山峰富士山为火山,日本的国花为樱花。

2、地形:

日本境内多山,国土3/4以上是山地和丘陵,仅沿海一带有狭小的平原,关东平原是日本境内最大的平原。日本的海岸线曲折,有许多优良港湾。神户和横滨是全国着名的海港。

3、多火山地震: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因此多山、多火山和地震。

4、海岸线

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这对日本的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

5、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1)世界经济强国:日本国土面积虽然很小,但是经济十分发达,是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

(2)日本发展经济的条件

A不利条件:地域狭小,资源贫乏,工业原料绝大部分依赖进口;国内市场狭小,生产地产品绝大部分出口到国外。贸易对象主要是美国、中国、欧洲和东南亚。

B有利条件:丰富的人力资源;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充分利用岛国多优良港湾等有利条件,大力发展海上运输,进口原料,出口工业产品,形成了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

C日本的铁矿石全部依靠进口,日本的照相机在世界市场占有的比例最大。

(3)日本的工业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原因:1)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国内最大的消费地

2)原料、燃料主要依靠进口

3)港口条件优越,巨型船舶可以停靠

4)产品主要出口

5)工厂靠近码头,陆地交通便利

6)沿海平原集中,填海造陆价格地

(4)日本的主要工业区名称是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阪神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

6、日本民族构成单一,大和民族占绝对优势。日本文化既有浓厚的大和民族的传统色彩,又有强烈的现代气息。是东西方文化兼容的典型。

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一、欧洲西部

1、范围:欧洲西半部,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占欧洲的一半左右。

2、位置:

(1)纬度位置:大致在35°N——60°N,属北温带。

(2)海陆位置:欧洲的西半部,西临大西洋,北临北冰洋,南到地中海。

3、发达地区

(1)人口稠密,国家众多,绝大部分是发达国家。

(2)欧盟:为了进一步加强联系,欧洲西部形成了一个区域性的国际组织,叫做欧洲联盟(简称欧盟)。区域性国家组织,27个成员国,P59图8.15欧盟国家的分布。

(3)欧盟的作用(成立欧盟的意义):

1)货物流通方便,人们可以在任何国家购买到欧盟的产品。

2)人们能够在欧盟的任何国家工作、学习、退休和旅行。

3)人们可以使用统一的货币——欧元。

4)人们可以到欧盟的任何国家购买或出售房产。

5)在欧盟旅游时,人们在任何国家都可以享受医疗保健服务。

4、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

(1)从事制造业的人口比例很高。

(2)工业分布:本区的工业中心众多,分布密集。自英国向东到波兰境内,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到意大利,形成了世界上着名的工业密集地带。

(3)主要工业区:德国的鲁尔区,法国的巴黎盆地,英国伦敦地区和英格兰中部地区。

5、传统的畜牧业

欧洲西部大部分为北温带,温带海洋性气候广布。地形以平原为主,畜牧业发达,人们称牧草为‘绿色金子’。英国畜牧业占全部农业产值的70%。荷兰、丹麦是世界着名的乳畜大国。

6、繁荣的旅游业

法国巴黎英国伦敦荷兰挪威瑞士

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卢浮宫塔桥、大本钟风车峡湾风光阿尔卑斯山滑

希腊雅典意大利奥地利德国慕尼黑西班牙

巴特农神庙地中海沿岸阳光沙滩、比萨斜

塔、古斗兽场、水城威尼斯

音乐之都啤酒节斗牛

7、欧洲西部地形特征和主要河流P64图8.23欧洲西部的地形

(1)五条山脉: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比利牛斯山脉、亚平宁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喀尔巴阡山(2)三个平原:西欧平原、波德平原、多瑙河下游平原脉;(3)主要河流:多瑙河、莱茵河。

(4)主要半岛: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

(5)主要岛屿:大不列颠岛、冰岛

(6)周边海域:大西洋、挪威海、北海、比斯开湾、地中海、波罗的海

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

西半球包括北美洲和南美洲,两洲分界线为巴拿马运河。一般把加拿大和美国称为北美地区,美国以南地区称拉丁美洲。两地区分界线是美国和墨西哥两国的国界线。

一、美国

1、美国概况

(1)位置:地处太平洋河大西洋之间,南临墨西哥湾;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地跨寒、温、热三带。

(2)范围:

本土:48个洲、一个首都所在的特区——哥伦比亚特区。

两个海外洲:①阿拉斯加州,临北冰洋、太平洋,北极圈穿过,是美国面积最大,人口最稀少的一洲。

②夏威夷洲,位于太平洋上的火山群岛,北回归线穿过,是世界着名的旅游胜地。

(3)面积:930多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四位。

(4)移民国家:人口2.78亿,白种人占80%以上,黑种人占13%,旧金山是华人和华侨分布最多的城市。美国土着人为印第安人。各国移民移入美国后,经过长时期的融合,在语言、文化和生活方式等发面渐趋一致,形成统一的美利坚民族,美国全称美利坚合众国,国旗为星条旗。美国社会存在种

族歧视。

(5)三大地形区P82图9.5美国的地形(五大湖、圣劳伦斯河、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南临墨西哥湾、西部落基山脉、中部中央平原、西部阿巴拉契雅山脉、密西西比河)

①西部科迪勒拉山系,由多条平行山脉组成,是世界最大的山系,地处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②中央大平原,面积宽广,地形平坦,密西西比河自南向北流过,长度次于尼罗河、亚马孙河、长江是世界第四长河,美国、加拿大边境有五大湖;

③西部山地有阿巴拉契亚山脉。

(6)世界最大的淡水湖泊群

中部大平原美国、加拿大边境,分布有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美国境内有密歇根湖,美国、加拿大两国共有(从西向东)苏必利尔湖(世界最大淡水湖)、休伦湖、伊利湖、安大略湖,与圣劳伦斯河连通大西洋。

2、美国农业

(1)地位:美国是世界上主要的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其中玉米、大豆、牛奶、鸡蛋产量居世界首位;玉米、大豆、小麦、棉花、肉类出口量居世界首位。

(2)特点:美国农业生产的各个过程和环节都实现了机械化和专业化。

(3)农业带:中部平原上的玉米带和小麦区;五大湖沿岸的乳畜带;密西西比河下游的棉花带和西部山区的畜牧和灌溉农业带。P85图9.9美国农业带的分布。(乳畜带、玉米带、混合农业带、棉花带、亚热带作物带、小麦区、畜牧和灌溉农业区)

3、工业——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1)美国拥有完整的工业部门体系,工业产品种类齐全,产量大,技术先进,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家。P86图9.12美国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

(2)美国是世界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硅谷是美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位于旧金山东南面,因生产硅片而得名。美国首都华盛顿,最大城市纽约,火箭城休斯敦,汽车城底特律。(3)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国。

4页亚洲地形

18页日本地形

23页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工业带

64页欧洲西部地形

65页欧洲西部旅游胜地

82页美国地形

85页美国农业带的分布

八年上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一、辽阔的疆域

1、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1)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中国位于北半球。从世界大洲和大洋的位置关系看,中国是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的国家。

(2)纬度位置及其优越性,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只有在高山地区才有类似寒带的终年冰雪带。我国所处的纬度位置和南北的气候差异,使得我国气候复杂多样,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动物和植物在我国都可以找到生存的场所,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3)海陆位置及其优越性,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

与许多国家接壤,使我国陆上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交往,便于与周边国家的边贸往来。东部濒临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这使得我国便于发展海洋事业,便于对外贸易的发展,便于同海外各国友好往来;

2、我国的面积及邻国

(1)我国疆域辽阔,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与整个欧洲的面积差不多。在世界各国中,陆地面积仅小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2)我国疆界绵长,陆地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14个,分别是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3)我国四至点:我国领土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我国领土最西端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我国领土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我国领土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4)我国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

3、我国的临海、主要岛屿

(1)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它们与太平洋连成一片。我国领水面积为37万平方千米,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海洋大国之一。(2)我国的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分别是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3)渤海近岸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我国台湾岛西侧的台湾海峡,属于东海。

4、我国三级行政区划

(1)我国行政区划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目前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5、特殊省级行政区

(1)跨纬度最广的是海南省;跨经度最广的是内蒙古自治区;

(2)纬度最高的是黑龙江省;纬度最低的是海南省;

(3)陆地面积最大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积最小的是澳门特别行政区;

(4)邻国最多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8个);

临省区最多的是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8个);

(5)既临渤海,又临黄海的省区是辽宁省、山东省;

(6)既临海,又在陆上与外国相邻的省区辽宁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7)北回归线自西向东依次穿过有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台湾省;

(8)位置最东的省区黑龙江省;位置最西的省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置最北的省区黑龙江省;位置最南的省区海南省;

(9)重庆市是四个直辖市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成立最晚(最年轻)的一个直辖市。

(10)34个省级行政单位中,河南省人口最多;西藏自治区人口密度最小;

6、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和省级行政中心

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名称简称行政中心

北京市京北京湖南省湘长沙

天津市津天津广东省粤广州

河北省冀石家庄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南宁

山西省晋太原海南省琼海口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呼和浩特重庆市渝重庆辽宁省辽沈阳四川省川或蜀成都

二、众多的人口

1、我国人口及少数民族分布

(1)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占世界人口1/5以上,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目前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1200万左右。

(3)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基本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4)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我国人口问题的主要矛盾):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5)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原因:a 、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医疗卫生条件逐步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的平均寿命延长,人口的死亡率下降;b 、人口基数大,出生率高,传统思想,生育观念落后,人口出生率长期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5)人口过多带来的问题:给国家、社会、家庭、资源利用、生态环境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6)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统计,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35人,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39人)的3倍多。

(7)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多西少。其中西部地区面积占57%,人口占6%。东部地区面积占43%,人口占94%。

(8)我国人口在5000万以上的省级行政单位有9个,分别是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广东、山东、江苏、安徽、四川。

三、多民族的大家庭

1、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约占总人口的92%,少数民族有55个,其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有1600多万,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人口也较多,在500万以上,人口最少的珞巴族。在祖国温暖的大家庭里,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2、我国各民族的地区分布状况是: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的分布相对分散。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

3、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4、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数目最多的省是云南省,少数民族中分布最广泛的是回族。

5、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

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

集体舞

泼水节 孔雀舞 干栏式木楼

那达慕大会摔跤

长鼓舞、跳板、荡秋千 民族 藏族

傣族

壮族

蒙古族

朝鲜族

生活习俗和发明创

藏医、

藏药 信仰伊斯兰教 演奏马头琴 弹奏冬不拉 吹芦笙

民族

藏族

维吾尔族回族 蒙古族

哈萨克族

苗族

吉林省 吉 长春 贵州省 贵或黔 贵阳 黑龙江省 黑 哈尔滨 云南省 云或滇 昆明 上海市 沪 上海 西藏自治区 藏 拉萨 江苏省 苏 南京 陕西省 陕或秦 西安 浙江省 浙 杭州 甘肃省 甘或陇 兰州 安徽省 皖 合肥 青海省 青 西宁 福建省 闽 福州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 银川 江西省 赣 南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 乌鲁木齐 山东省 鲁 济南 香港特别行政区 港 香港 河南省 豫 郑州 澳门特别行政区

澳 澳门 湖北省

武汉

台湾省

台北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一、地势和地形

1、我国地势、地形概况

(1)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特征: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纵横交织的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山脉和山脉之间镶嵌着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

(3)我国的平原和丘陵主要集中在东部,这里土壤肥沃,开发历史悠久。我国绝大部分经济林木、2/3以上的农业人口和耕地以及3/4以上的粮、棉、油都集中在这里,是农业发达、城镇集中、经济繁荣的地区。

(4)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

(5)四大高原地表形态:青藏高原——冰川广布;内蒙古高原——地面平坦;

黄土高原——沟壑纵横;云贵高原——地面崎岖。

(6)地势特点带来的影响(23活动2、3、4)

(8)地势三级阶梯海拔、地形、地形区比较

地势阶梯名称/界线平均海拔

高度(米)

主要地形主要地形区

第一级阶梯4000米以上以高原为主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第二级阶梯1000——

2000米以高原和盆

地为主

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

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

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第三级阶梯大部分在

500米以下以平原、丘

陵为主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

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9)我国主要山脉(26页中国陆地主要山脉)

山脉走向山脉名称

东西走向北列天山山脉——阴山山脉

中列昆仑山脉——秦岭

南列南岭

东北——西南走

向西列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中列长白山脉——武夷山脉

东列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走

向北列阿尔泰山脉南列祁连山脉

南北走向北列贺兰山

南列横断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10)山脉两侧地形区分布(24页中国地形图)

山脉两侧的地形区

西侧东侧横断山脉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巫山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太行山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

山脉两侧的地形区

北侧南侧

天山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

昆仑山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

(7)各类地形所占比例

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平原

33% 26% 19% 10% 12%

二、气候多样季风显着

1、我国气温分布特点

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漠河镇与海口市的1月平均气温相差接近50℃。

夏季,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气温差别不大。

2、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的漠河镇。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我国三大火炉“重庆、武汉、南京”。

3、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我国从北到南可以划分为5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另外,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高原气候区。

4、活动积温反映了一个地方对农作物所能提供的热量条件,是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

5、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6、我国年降水量的最高纪录要数台湾的火烧寮。年降水量最少的地方,则数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7、一个地方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气候湿润;反之,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气候干燥。

8、依据气候的干湿程度,我国可以划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我国东部地区,以秦岭—淮河为界,南方是湿润地区,北方是半湿润地区。广大的西北地区是半干旱和干旱地区。

9、我国气候的特点:季风气候显着、气候复杂多样。

10、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我国大多数地区一年内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着变化,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

11、冬季风带来的气流寒冷干燥,是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别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12、除青藏高原地区以外,习惯上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为界,把我国划分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很明显,降水丰富,主要集中于夏季;非季风区受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的制约,夏季风很难到达,降水稀少,全年都比较干旱。

13、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主要是由夏季风带来的。每年夏初,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梅雨季节,到了七八月份,出现伏旱。

14、我国季风气候会带来哪些灾害性天气:寒潮、台风、旱灾、洪涝。

15、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一月0℃等温线大致穿过此处。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800㎜年降水量线大致穿过此处。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温带季风性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气候。

15、温度带与作物熟制及水果

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熟制一年一熟一年一熟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一年两熟或三熟一年三熟

水果苹果、梨柑橘芒果、香蕉

16、冬夏季风比较

季风名称成因发源地风向

陆地海洋

海洋陆地

性质影响范围(地区)

季风由于纬

度位

置、海

陆位置

等因素

的影响

而形成

俄罗斯西伯

利亚地区和

蒙古高原一

偏北

(西北、

东北)

从陆地吹向海洋

寒冷

干燥

我国东部广大地

区(除青藏高原、

云贵高原、海

南、台湾岛)

夏季风太平洋、印

度洋热带洋

偏南

(东南、

西南)

从海洋吹向陆地

温暖

湿润

东南季风:我国

东部广大地区;

西南季风:我国

西南、华南、长

江、黄河中下游

地区

三、河流和湖泊

1、流入海洋的河流为外流河。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为内流河。位于外流区的湖泊称为外流湖,外流湖是淡水湖。位于内流区的湖泊成为内流湖,内流湖基本上是咸水湖。

2、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长江,汛期最长的河流是珠江,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是黄河,最长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唯一一条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是额尔齐斯河。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是京杭大运河。

3、青海湖是我国最大湖泊也是我国最大咸水湖。鄱阳湖是我国最大淡水湖。其次为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

4、京杭大运河自北向南经过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和一系列湖泊。

5、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水原因:a、长江流域面积广,支流多。b、流经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c、长江中下游地区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不畅。d、长江中下游地区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含沙量大增。

6、黄河进入下游平原地区后,成为“地上河”的主要原因是:黄河进入下游平原地区,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河流流速减慢,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

7、黄河之害在于下游决口改道。究其根源是大量泥沙入河并在下游河道沉积造成的,黄河泥沙90%来自中游。因此,治黄的关键在于治沙。根本措施在于加强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

8、外流河水文特征

地区主要河流水文特征影响因素

秦岭——淮河以北黑龙江及其

支流松花江

水量丰富,含沙量小,

结冰期长

气候湿润、森林茂密、水土

流失少、冬季严寒、漫长辽河、海

河、

黄河

水量较小,水位变化大,汛

期短,含沙量大,冰期较短

降水不多,而且集中,水土

流失严重,冬季寒冷

秦岭——淮河以南长江、珠江水量丰富,汛期长,含沙量

较小,无冰期

降水多,雨季长,一月气温

均在0℃以上

9、注入海洋

注入海洋河流

太平洋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澜沧江

印度洋怒江、雅鲁藏布江

北冰洋额尔齐斯河

10、长江

发源地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

注入海洋东海

流经省区青海省、四川省、西藏自治区、云南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

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

流经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地位世界第三大河、中国第一大河,被称为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主要支流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等

上、中、下游分界湖北宜昌、江西湖口

开发水利葛洲坝、三峡

主要危害洪水对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危害,防洪成为综合治理长江的

首要任务

治理措施加固江防大堤;兴修水库及分洪蓄洪工程;重点治理荆江河段;

上游造林和水土保持。

11、黄河

发源地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

注入海洋渤海

流经省区青海省、四川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山

西省、陕西省、河南省、山东省

流经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地位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中国第二长河

主要支流洮河、湟水、汾河、渭河

上、中、下游分界内蒙古河口、河南旧孟津

开发水利已建成龙羊峡、刘家峡、三门峡、小浪底

危害上游:气候干旱,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有凌汛

中游: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

下游:形成“地上河”,易决口改道、洪水泛滥成灾,有凌汛治理措施首先,在下游修固黄河大堤,防止黄河决口改道;其次,搞好黄

土高原的水土保持,造林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降低黄河含沙

量;最后结合治沙、防洪、灌溉等方面的需要,修建水电站和水

利枢纽,开发利用黄河上中游丰富的水能资源。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一、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1、自然资源的概念:来自于自然界并且对人类有使用价值的物质和能量。如土地、森林、矿产、水和水能等。

2、分类: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如土地、森林、水、水能等。非可再生资源,在人类历史时期,总是用一点就少一点,短时间里不能更新和再生的资源,如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

3、与人类的关系:自然资源是人类生活、生产的物质条件和基础,人类对于可再生资源应合理利用并且注意保护和培育,促进更新,实现永续利用;对于非可再生资源,应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寻找新的替代品等。

4、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5、我国自然资源面临的问题:a、自然资源的总量有限,人口的增长,使人均占有量更加短缺;b、破坏和浪费严重,加剧我国资源形势的严峻性,因而应科学合理的利用资源,保护资源,使可再生资源不断再生,非可再生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6、4月22日——世界地球日,6月25日——全国土地日,3月22日——世界水日。

二、土地资源

1、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我们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耕地、林地、草地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

2、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及分布特点:(1)总量丰富,人均不足。(2)类型多样,比例构成不合理。(3)分布不均。(4)各类土地资源都有不同程度的破坏。

3、我国土地资源的构成特点是:耕地、林地比重小,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地矛盾突出。

4、土地资源的分布

类型主要分布区

耕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低缓丘陵,北方以旱

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

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的山地(东北、西南和东南湿润半湿

润地区的山地)

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干旱、半干旱西北内陆地区,北方高原山地、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5、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问题:(1)水土流失严重。(2)土地荒漠化严重。(3)耕地减少。(4)草场超载,森林减少。(5)土壤污染严重。

6、我国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三、水资源

1、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绝大部分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其余大部分为深层地下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2、中国是一个贫水国家。与世界各国相比,我国水资源总量少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位于世界第六位;若按人均水资源计算,则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排名在第一百一十位之后。

3、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从时间分配看,夏季降水多,冬春季降水少。

从空间分配看,南丰北缺。

4、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途径:

(1)兴修水库,解决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的问题。例如:三峡工程和小浪底水利枢纽。

(2)跨流域调水,用以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例如:南水北调工程。

(3)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

一、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1、利用交通工具把人和物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就是交通运输。

2、现代主要交通运输方式:航空运输、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管道运输。

3、人们把交通运输形象的比喻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我国最主要的运输方式:铁路。

4、我国主要铁路干线

五纵京沪线(北京——上海)、京九线(北京——九龙)、京广线(北京——广州)、焦柳线(焦作——柳州)、宝成——成昆线(宝鸡——成都——昆明)

三横京包——包兰线(北京——包头——兰州)、陇海——兰新线(连云港——兰州——乌鲁木齐)、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上海——杭州——株洲——贵阳——昆明)

5、根据货物的性质、数量、运输距离、时间效益来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短距公路(活物、鲜货)

运距航空

运量小 航空(贵重、急需的)

远距 铁路 运量 铁路 高——铁路

运量大 运费

水运 水运 低——水运

贵重或急需货物、数量不大

货物的性质、数量 死亡、变质的活物,鲜货 时效、目的

货运 客运

运距、价格、时效 大宗、笨重货 价格、安全

液体、气体、粉末状固体

6、铁路的车次:由北京为起点开出的列车编为单次,驶向北京的列车编为双次。其他铁路线始发站的列车,远离北京方向的编为单次,驶近北京方向的编为双次。例如北京——上海为1461次而上海——北京为1462次;天津——齐齐哈尔为1051次而齐齐哈尔——天津为1052次。 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1、农业概念: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属于第一产业。广义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狭义农业仅指种植业。

2、我国农业的地域差异 (1)东部和西部的差异

地区

农业状况

西部

以畜牧业为主,天然草场广布,降水稀少

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 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 棉花产区:南疆

东部

林业:分布在东北、西南的天然林区和东南部的人工林区

渔业:东部沿海地区是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的基地;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淡水渔业

养殖区。

种植业: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地区

北方旱地:小麦、甜菜、花生、棉花(一年一熟至两熟) 南方水田:水稻、甘蔗、油菜、棉花(一年两熟至三熟)

(2)我国东部地区南方和北方农业差异及原因

地区 差异

原因

耕地类型 熟制 主要农作物 北方 旱地 一年一熟 或两年三熟 小麦、花生、甜菜、棉

花、温带水果 降水少,热量较低 南方

水田

一年两熟 或三熟

水稻、油菜、甘蔗、棉花、亚热带或热带水果

降水丰沛,热量充足,

水热条件好

3、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和棉花等主要类型。粮食作物中的水稻、小麦的地区分布呈现“南稻北麦”的格局;油料生产形成了长江油菜带和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糖料作物则呈现明显的“南甘北甜”的分布特点;棉花生产,北方以棉花为主,形成了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三大棉区。

4、影响农业的因素

公路

航空 铁路 水运 管道

(1)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河湖

A.气候干旱、地形较平坦、草原广阔宜牧则牧

B.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宜粮则粮

C.气候湿润、河湖众多宜渔则渔

D.地形陡峭、水土易流失宜林则林

(2)社会经济条件:地理位置、市场需求量、农业技术装备、农民文化技术水平、发展农业必须因地

制宜。

5、我国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人口增加、耕地减少、自然灾害频繁、环境污染、水土流失。

6、面对问题应采取的措施:1)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

2)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1、工业的概念:从自然界取得物质资源(如采矿业)以及对原材料(如矿产品、农产品)进行加工、

再加工的过程。

2、工业的地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经济自主、政治独

立、国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3、我国工业分布大势:我国的工业分布,有沿海、沿河、沿交通线分布的特点。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

心区集中在沿海地区。

1)京广、京沪、哈大等铁路沿线,形成了很多具有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

2)黄河流域是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带。

3)长江沿线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带。

4)沿海地区集中了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塘、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等

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

6、我国主要的工业和工业中心

工业基地特点有利条件工业中心工业部门

辽中南地区我国着名的

重工业基地

丰富的矿产资源;

便利的水陆交通

沈阳、大连、鞍山

钢铁、机械、造

船、化工等

京津塘地区我国北方最大的

综合性工业基地

科技力量雄厚;

丰富的资源;

交通便利

北京、天津、唐山

钢铁、制碱、石油

化工、电子等

沪宁杭地区

我国最大的

综合性工业基地

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

科技力量强大;水陆交通便利

上海、南京、杭州

钢铁、机械、纺

织、电子、通讯等

珠江三角洲以轻工业为主的

综合性工业基地

交通方便;位置优越;多侨

乡,引进外资和技术,发展加

工工业

广州、深圳、珠海

家用电器、服装、

食品、玩具等

4、合理分布工业的意义:是工业建设中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它关系到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城乡结合、国防安全和生产的经济效益。

5、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资源、交通、技术、市场、政策

7、高新技术产业是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新兴产业。北京的中关村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新技术开发区。

8、高新技术产业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的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很高。与传统工业相比,高新技术产业有以下主要特点。

1)从业人员中,科技人员所占的比重大。

2)销售收入中,用于研究和开发的费用比例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