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符号和刻板印象

广东符号和刻板印象
广东符号和刻板印象

这片土地上的“符号”和刻板印象

一、历史方面

(1)岭南铜鼓

岭南,是指中国南方的五岭之南的地区,相当于现在广东、广西、海南全境,以及湖南、江西等省的部分地区。古时是古越族所在地,越是对南方民族的统称,合称百越,越族以蛇或鸟为图腾,不排除以鱼等为图腾的可能性,因为时间太过久远,上古部落时代的图腾已经不可考究,但在岭南铜鼓的图案上,我们可以寻找到来自上古的记忆。

春秋时期开始,珠江流域古越人先后铸造和使用铜鼓。在中原文化传入以后,古越人铸造、使用铜鼓的热情未曾稍减,汉代为它的鼎盛时期,流行直到明清,新中国成立前,流域内一些少数民族仍保持着浓厚的铜鼓文化风俗。

广东铜鼓主要分布在北江以西和西南地区,最集中的是粤西地区,珠江流域的铜鼓约全国的一半,堪称铜鼓王国。

铜鼓类型复杂但大类言之,可分为滇桂类型和粤桂类型两类。粤桂类铜鼓主要分布在广西东部和广东西部,这类铜鼓的鼓面中央太阳纹隆起而小,光芒短,各晕间距相差不大;纹饰有云纹、雷纹、兽纹、虫纹等15种以上。鼓面边缘主要饰以水鸭、骑人的双马,也有的鼓脚饰以立体小鸟。这些纹饰,以细致繁缛、朴实无华见长。

(2)神话传说中的岭南

在神话传说里,岭南就已入华夏文明的视野和文化版图。《史记·五帝本纪》载颛顼帝教化祭祀“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趾,西至于流沙,东至于蹯木,”;又载舜时禹定九州“南抚交趾”。交趾在哪呢?交趾,又名交阯,中国古代地名,位于今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汉时,交趾郡治交趾县即位于今越南河内。

在《山海经》的《南山经》中记载“又东三百七十里曰杻阳之山。其阳多赤金。其阴多白金。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孙。怪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宪翼之水。其中多玄鱼,其状如

龟而鸟首虺尾,其名曰,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聋,可以为底。”

杻阳山即今广东连县西北大龙山,其所出怪水亦即桂水,又称洭水(连江上源)。

《山海经》中还记有南方的方国部族,以《海外南经》为例有结匈国、羽民国、交胫国、长臂国等,其中交胫国,就是上文所说的交趾。

另外《史记》记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而广西梧州古称苍梧。

也由此可见,岭南地区,尤其是广东地区在上古时期的文化也是源远流长的。

(3)秦汉时期的岭南

前214年,始皇派任嚣、赵佗平定岭南,设立南海、桂林、象郡。任嚣任南海郡尉,并节制三郡。南海郡下设博罗、龙川、番禺、揭阳四县,赵佗被委任为龙川县令。赵佗上任后,采取“和辑百越”的民族政策,并上书始皇要求从中原迁居50万的居民至南越。后任嚣病重,赵佗割据岭南,建立南越国。

这枚玉印的印文是阴刻篆书的“帝印”两个字,因墓室进水及年代久远,玉印被浸蚀成黄白色。印钮雕成螭虎形状,装饰有云纹。根据《史记》、《汉书》记载,南越国第一代王、第二代王都曾僭越称帝,在国内使用皇帝的礼仪。“帝印”玉印及封泥的出土是对这一史实有力的证。后南越被汉武帝所灭,并设立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阯、九真、日南、珠崖、儋耳九郡实施直接的行政管理。从此以后,广东地区一直受到中央政府的管辖。

(1)道教

道教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三百六十五名山,其中道教十大洞天的罗浮洞府位于广东增城和博罗两县之间的罗浮山,史籍记载“周回五百里,名曰朱明辉真之洞天,在循州博罗县,属青精先生治之。”

七十二福地中,亦有四座位于广东境内。

第十九,清远山,在广州清远县(今属广东);

第二十,安山,在交州(今广东、广西)北;

第三十四,泉源,在罗浮山(今广东博罗境内);

第四十九,抱福山,在连州连山县(今属广东),

可见在道教文化中,广东是占有很重要地位的!谈到罗浮山,就不得不谈到一个人——葛洪。

葛洪是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汉族,晋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世称小仙翁。他曾受封为关内侯,后隐居罗浮山炼丹。著有《神仙传》、《抱朴子》、《肘后备急方》、《西京杂记》等。

葛洪继承并改造了早期道教的神仙理论,在《抱朴子内篇》中,他不仅全面总结了晋以前的神仙理论,并系统地总结了晋以前的神仙方术,包括守一、行气、导引和房中术等;同时又将神仙方术与儒家的纲常名教相结合,强调“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并把这种纲常名教与道教的戒律融为一体,要求信徒严格遵守。他说:“览诸道戒,无不云欲求长生者,必欲积善立功,慈心于物,恕己及人,仁逮昆虫,乐人之吉,愍人之苦,赒人之急,救人之穷,手不伤生,口不劝祸,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不自贵,不自誉,不嫉妬胜己,不佞谄阴贼,如此乃为有德,受福于天,所作必成,求仙可冀也。”主张神仙养生为内,儒术应世为外。

禅宗,又称宗门,汉传佛教宗派之一,始于菩提达摩,盛于六祖惠能,中晚唐之后成为汉传佛教的主流,也是汉传佛教最主要的象征之一。汉传佛教宗派多来自于印度,但唯独天台宗、华严宗与禅宗,是由中国独立发展出的三个本土佛教宗派。其中又以禅宗最具独特的性格。其核心思想为:“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六祖慧能在南华寺创立了禅宗,是佛教禅宗的祖庭。禅宗是中国的独创,是典型的中国化佛教。印度佛教只有禅学,没有禅宗。相传达摩从印度来到北魏,提出一种新的修行方法。达摩把他的这一禅法传给慧可,慧可又传给僧璨,然后传道信、传弘忍。弘忍之后分成南北二系;神秀在北方传法,建立北宗;慧能在南方传法,建立南宗。北宗神秀不久渐趋衰落,而慧能的南宗经弟子神会等人的提倡,加上朝廷的支持,取得了禅宗的正统地位,因而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慧能也因而为成为禅宗实际上的创始人。由于从达摩到慧能经过六代,故传统旧说将达摩视为“初祖”,而把慧能称为“六祖”。

慧能大师,著有六祖《坛经》流传于世,至今仍有不腐肉身舍利久存于世,成为佛法修行之见证。

三、民系由来

民系,指一个民族内部的分支,分支内部有共同或同类的语言、文化、风俗,相互之间互为认同,其引申生活义用来指同属一地区有相互认同的人,不一定需要满足符合内部语言、文化、风俗相同的要求,民系使用仅限中国大陆。或者可以称之为族群。

广东的民系可以分为三大民系广府民系、客家民系、潮汕民系。

(1)广府民系

第一批:秦朝时期,秦始皇派下50万大军南攻岭南。攻毕后,50万大军留守岭南。后来又迁入居民50万,总数为一百万。这应该是最早的广府民系。

第二批:魏晋时期由于北方五胡乱华,导致北方汉人大批南迁。而北方虽有五胡乱华,却又未导致严重地干预到政治文化的地步。不过这时候的南迁汉人并非全是广府,较多的是闽语族群,所以主支并非广府民系,而且这时尚未有珠玑巷。

第三批:北宋末年,北宋被灭,都城开封大批士大夫以及百姓随后南迁岭南,而皇帝则迁都杭州。途经敬宗巷时候,因怀念故里,故改敬宗巷为珠玑巷。此时的南迁汉人与早期广府人融合成为新时期的广府人。

第四批:南宋末,南迁汉人共分三支,一支从陆路经江西、珠玑巷南下岭南,应为客家民系,另两支由海路往岭南,其中一支为江东移民,最后融入广府,另一支应为福州地区的移民,最后融入闽南语族群。

2、客家民系

“客家”之称出于清代的一次大规模族群土客械斗,是由当时在江门地区的广府民系等冠予客家的,是一个他称。

从西晋永嘉之乱开始,中原汉族居民大举南迁,抵达粤赣闽三地交界处,与当地居民杂处,互通婚姻,经过千年演化最终形成相对稳定的客家民系。客家民系即是肇始发祥在赣南,发展形成在闽西,定型成熟在粤东。

1、两晋南北朝,受八王之乱、永嘉之乱的影响,山西长治起至河南灵宝北方汉民大量南迁。沿颍、汝、淮诸水流域,到达湖北、河南南部及皖赣沿长江北岸,此时的迁徙是闽粤先民的迁徙。

2、唐末五代受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及藩镇割据等战争影响,南迁者远者多由今河南、安徽等地渡江入赣,更徙至闽南;近者则从赣北或赣中迁至赣南或闽西,或粤北、粤东边界,此时才是真正含义的客家人的迁徙。客家方言的发音,继承了较多五代两宋时的中原语腔调,也说明了这些。

3、南宋元朝受金人南下,蒙古人入主中原及元末农民起义的影响。宋末客家人参加文天祥领导的抗元失败后,为躲避元朝的追捕株连,形成空前的大迁徙,形成“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的特点,使客家人具有典型山区居民的特征。

元末明初的战乱,又触动了客家人的迁移。迁出地多为福建,迁入地则集中在循衍(梅州)使梅州成为客家腹地,成为客家的聚居中心,拥有“客都”的地位。这一期的迁徙路线是:主要由闽粤岭山地域,分迁至广东中部及沿海地区, 4、明末清初一方面是内部人口的膨胀,另一方面是满州贵族入主中原的影响。

5、同治年间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而引起的部分客家人的迁徙。

在历史上客家人大迁徙中,大多数南迁的客家人都曾聚居石碧,而后再陆续向外迁移。最多时,这里居住过100多个姓氏的客家人,因而被称为“客家祖地”。

(3)潮汕民系

潮汕民系和福建莆田渊源深厚:

1、如东晋初年,战乱纷起。世居中原的林禄福建避乱,他始初定居泉州,世代繁衍,林氏成为当时福建第一大姓,林氏家族向莆田发展。到了唐代,莆田林氏盛极一时,林禄的十六代裔孙林披生了9个儿子,全部当了刺史,称为莆田九牧。因为族盛人众,宋代以后九牧和六牧的后代向潮州播迁。

2、南宋末期间,十几万闽南的莆田人随朝廷移民到现在的潮州汕头,在此定居,这次规模最大。大规模的移民在唐朝后期,北宋、南宋后期,元朝后期,明朝后期,清朝的沿海迁界时陆续有莆田人移民现在的潮州汕头,移民原因是莆田人口过多和逃避外军侵略导致的战乱,南宋末期间那一次规模最大。

3、仕宦。莆田人文发达,以二县之力科举冠八闽,历来人才辈出,是福建第一进士县。莆田文化特别发达,考中致仕遍布中原,朝廷派官到海南、潮汕任职也多数是莆田人。大量莆田人被朝廷派外出为官。广东省历史上九位状元有三个祖籍莆田。

这三样东西给了广东底蕴、智慧、勤劳、勇敢、坚守地特点。

广东是近代民主革命的发源地,东西方文明的交汇点,改革开放的桥头堡和排头兵;广东人是海洋的族群,充满朝气与活力,头脑灵活,富于冒险性、开创性,敢为天下先,广东人对空头理论不感兴趣,也没有工夫空谈哲理、人生,对政治也不感兴趣。人人都为了钱忙忙碌碌,整日东奔西跑。北方人是先思考后行动,而广东人是先行动后思考,看重的是效益和价值,不注重形式和外表。

广东现在已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广东的男人朴实憨厚,吃苦耐劳,广东女人很勤劳贤惠,每个人都能煲手好汤,做手好菜。可是现在对广东人的人文形象却是贬多褒少。

最常见的评价就是:

1、冷漠、排外、自大。广州是个花花世界,中国最冷漠的城市,如果是一对一的问路尤其是外乡话,很少会搭理你。邻里之间,关门闭户,互不搭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2、广东人有茶文化、酒文化、食蛇文化、喝汤文化多的是,却不爱接受国粹,只崇拜港台文化,只有港台的娱乐名人,才是心中的偶像。只有白话口水歌,才能最打动他们。广东人爱看港澳台。经济与文化并没有齐头并进。

3、嗜赌成性,体彩、福彩销售火暴。不是甘于奉献,否则六合彩、赌球也不会一样火暴。

4、广东人最迷信,喜欢弄一些阴阳鬼气的东西辟邪。南海神庙会、菠萝庙会一年好几次。逢年过节都爱在自己家里做道场,香火不断。车牌号、门牌号、电话号、婚嫁日期、开业日期都择“6”和“ 8”。更有甚者,连生孩子也择日期作剖腹产。每年的“国耻日”竟然是广东人的良辰吉日。有的祖坟修的比住宅都豪华(恐怕不全是孝顺)。

5、广东帅哥靓女实在太少,街头遇到的美女都是四川、湖南的。广东女人很无奈,没了男人就没了生活的自信,只会息事宁人,一个人默然地哀泣,从来都不会用法律来保卫自己。

6、广东人什么都敢吃,蛇、鼠、狗、猫、蛆、禾花雀、禾虫、穿山甲、婴儿

以及各类野生保护类动物,直到最后吃出果子狸。

8、广东人造假碟、假钱、假药泛滥全国,给食品加有害的色素(潮州是著名的干果之乡,很多作坊的工人都带着防毒面具),广东的城市治安都很差,广州、深圳、东莞是最没有安全感的城市(当然不能都怪广东人,大部分是外省人所为)。汕头是最失败的特区,楼房破旧,街道坎坷,潮阳一带的人很不开化(有很多制假币、制毒的窝点)。可笑的是汕头人很喜欢把政府、企业、门店的招牌写成繁体字,深圳的外资经济比汕头发达N倍,也没见用繁体字。东莞又脏又乱,包括运河,臭气熏天,最可怕的是大白天劫匪横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