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教职工健康体检结果汇总分析报告

2013年教职工健康体检结果汇总分析报告
2013年教职工健康体检结果汇总分析报告

2013年度教职工健康体检结果汇总分析报告

为了能让全体教职员工及时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回避影响健康的不良因

素,提高大家的身心健康水平,我校于2013年9月底至12月初组织全体教职员

进行了一年一度的健康体检。此次体检在宁夏慈铭体检连锁机构及宁夏军区医院

两家单位进行。现将本次体检汇总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一、本次体检基本情况:

1、参检人数:本次参检519人,其中男193人,女326人,男女比例1:

1.69。

2、选检项目:本次选检项目包括:内、外科检查、体脂肪测定、眼科常规

检查、妇科常规检查+宫颈TCT检查(已婚女性)、全腹彩超、颈动脉彩超(或

血流变检查)、甲状腺彩超、乳腺彩超(已婚女性)、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

肝功、肾功、血脂、血糖、肿瘤标志物检查(45岁以上)、DR(颈椎/胸椎/腰椎

拍片)、骨密度检测等。

3、检查结果统计:

主要异常结果统计(专科检查附后)

疾病分类异常人数参检人数检出率(%)

体检血压高78 519 15.03% 总胆固醇(TCHO)升高46 519 8.86%

甘油三脂(TG)升高76 519 14.64%

尿酸(UA)升高49 519 9.44% 空腹血糖(FPG)升高41 519 7.90% 肥胖16 241 6.64% 中—高度骨折危险性(骨密度检测)62 278 22.30% 肝囊肿33 519 6.36% 脂肪肝(中—重度)37 519 7.13% 肝血管瘤29 519 5.59%

脾血管瘤 1 519 0.19%

甲状腺肿大21 519 4.05%

甲状腺结节118 519 22.74%

肾囊肿28 519 5.39%

肾结石17 519 3.28%

胆囊结石23 519 4.43% 左束支传导阻滞 5 519 0.96%

频发室性早搏 2 519 0.38%

频发房性早搏 1 519 0.19% 心室肥厚 5 519 0.96% 肿瘤标记物(CEA 、CA19-9和AFP)阳性 4 265 1.51% 二、专科检查结果:

◆本次参检男性193人,主要异常结果统计如下:

主要异常结果统计

疾病分类异常人数参检人数占男性人数百分比

体检血压高45 19323.32% 总胆固醇(TCHO)升高21 193 10.88% 甘油三脂(TG)升高43 19322.28%

尿酸(UA)升高34 19317.62% 空腹血糖(FPG)升高23 19311.92% 肥胖13 10911.93% 中—高度骨折危险性(骨密度检测)19 84 22.62% 肝囊肿10 193 5.18% 脂肪肝(中—重度)26 19313.47% 肝血管瘤8 193 4.15%

胆囊结石7 193 3.63%

脾血管瘤 1 1930.52%

肾囊肿19 1939.84%

肾结石 5 193 2.59%

甲状腺肿大 1 193 9.33%

甲状腺结节25 193 12.95%

左束支传导阻滞 5 193 2.59%

频发室性早搏 1 1930.92% 心室肥厚 1 1930.92%

前列腺增生49 19325.39%

前列腺囊肿 4 193 2.07% 肿瘤标记物阳性 2 109 1.83% ◆本次参检女性326人,主要异常结果统计如下:

主要异常结果统计

疾病分类异常人数参检人数占女性人数百分比

体检血压高33 32610.12% 总胆固醇(TCHO)升高25 326 7.67% 甘油三脂(TG)升高33 32610.12%

尿酸(UA)升高15 326 4.60% 空腹血糖(FPG)升高18 326 5.52% 肥胖 3 132 2.27% 中—高度骨折危险性(骨密度检测)43 194 22.16% 肝囊肿23 3267.06% 脂肪肝(中—重度)11 326 3.37% 肝血管瘤21 326 6.44%

胆囊结石16 326 4.91%

肾囊肿9 326 2.76%

肾结石12 326 3.68%

甲状腺结节93 32628.53%

甲状腺肿大20 326 6.13%

频发室性早搏 1 3260.76%

频发房性早搏 1 3260.31% 心室肥厚 4 326 1.23%

子宫肌瘤63 326 19.33%

卵巢囊肿18 326 5.52%

宫颈息肉 4 326 1.23%

乳腺结节64 326 19.63% 肿瘤标记物阳性 2 156 1.28% ▲特别提示:

特别提示检查结果:

疾病分类异常人数参检人数检出率(%)脂肪肝(中—重度)37 519 7.13% 频发室性早搏 2 519 0.38%

频发房性早搏 1 519 0.19% 心室肥厚 5 519 0.96% 肿瘤标记物阳性 4 265 1.51%

三、主要和生活方式相关性问题指导

●体重指数: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2。超重是指体重指数为24~27.9;

肥胖是指体重指数≥28。体脂肪率测定的判定标准如下:

性别年龄正常(%) 偏低(%) 轻度肥胖(%) 重度肥胖(%)

男18~3911~235~1123~27>27 40~5912~245~1224~28>28 >6013~265~1326~30>30

18~3921~365~2136~40>40

40~5922~375~2237~41>41

>6023~385~2338~42>42

超重和肥胖和不良生活方式直接相关,饮食摄入热量高或/和运动消耗热量

少是主因。肥胖既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又是Ⅱ型糖尿病、心血管病、高血压、中风和多种癌症的危险因素,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导致疾病的十大危险因素之一。我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的比例为8:1,而欧美国家是2:1~1:1。

超重和肥胖症是能量(热量)的摄入超过能量(热量)的消耗,以致多余的能量(热量)以脂肪的形式在体内蓄积过多的结果。因此,要减少膳食摄入的能量(特别是要少吃肥肉等油脂含量高的食物),加强体力活动以增加能量消耗。控

制能量平衡是保持健康的基本条件,平时应做到戒烟限酒。超重者要及时控制体重,避免肥胖症的形成。

●血脂异常:血脂异常也和生活方式有关。除摄入量、运动量、代谢能力等因素外,还和饮食结构有较大关系,如脂类摄入比例高等;另外还和抽烟和饮酒有关。血液中的脂质类物质统称为血脂,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类脂(如磷脂等),它们在血液中是和蛋白质结合在一起,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血脂异常,特别是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往往损伤血管内膜,使血管壁逐渐形成小斑块(就是我们常说的“动脉粥样硬化”),这些“斑块”增多、增大,致血管腔逐渐变窄,影响血流量和组织供氧,从而导致冠心病、脑中风等疾病的发生。此外,血脂异常还可诱发胆结石、老年痴呆等疾病。

调节血脂主要依赖调节饮食结构和改善生活方式。㈠调节饮食结构,如:限制摄入富含饱和脂肪酸、胆固醇的食物(肥肉、卵黄、动物内脏等);选用低脂食物(植物油、脱脂奶);增加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的食物(如水果、疏菜和谷类等)。推荐具有降血脂作用的食物:大蒜、生姜、山楂、黑木耳等。㈡改善生活方式,如:①减肥:是降低血脂的有效方法。②戒烟:烟草可以降低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增加低密度脂蛋白水平。③控制饮酒:酒精热量高,多喝加重肥胖。④有氧运动。当通过合理调整饮食结构,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加强体育锻炼后,仍不能使血脂降至理想水平时,就不得不考虑药物治疗了。

●脂肪肝:脂肪肝是指脂肪在肝脏内堆积,含量超过5%。脂肪肝多因嗜酒、长期高脂饮食、肥胖、糖尿病、慢性丙型肝炎、药物、营养不良等造成肝细胞受损和代谢能力下降,致脂肪在肝细胞内沉积和肝细胞变性,其中主要为不当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所致。长期的肝细胞变性会导致肝细胞再生障碍和坏死,进而形成肝纤维化、肝硬化。

建议:低脂饮食、适度运动、限制饮酒,建议每半年做一次B超追踪检查。

⑴生活方式控制:改善饮食和运动习惯,平衡脂肪代谢,保持大便通畅,预防肥胖、糖尿病等。⑵饮食控制原则:尽量减少含胆固醇和脂肪的食物摄入,忌酒,少食过甜食物,多吃蔬菜水果。⑶运动控制原则:根据个体情况适度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通过运动来消耗掉肝脏内的脂肪。肝功能异常者,避免服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忌酒,避免剧烈运动,并按医生的指导定期复查。

●血糖升高:人体内的胰岛能分泌一种叫胰岛素的内分泌激素,当这种激素出现分泌缺陷和(或)作用缺陷时,葡萄糖就不能进入细胞被利用,于是血中葡萄糖浓度就会越来越高。随着血糖的异常升高或伴有尿糖及相关症状的出现,糖尿病便发生了。糖尿病有Ⅰ型和Ⅱ型之分,我们健康体检发现的主要是Ⅱ型糖尿病,其发生和发展和不良生活方式明显相关。

空腹血糖正常值为 3.60~6.11mmol/L,非同日两次空腹血糖≥7.0mmol/L 或症状+随机血糖≥11.1mmol/L即可诊断为糖尿病。糖尿病可有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消瘦)等“三多一少”症状。本病以中老年,尤其肥胖者较为多见。其并发症比较多见的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心脑血管病变等。

糖尿病的发生和家族遗传、超重肥胖、营养过剩、年龄、体力活动减少等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工作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生存压力的不断增加,特别是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些因素都使人群中患糖尿病的比例不断升高。因此,对血糖增高者我们建议:A、普及糖尿病知识,充分认识到糖尿病患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以及普及预防方法的紧迫性;B、合理膳食,避免营养过剩,提倡食用低脂、少糖、富含纤维的食物;C、坚持有氧运动,超重及肥胖者减轻体重;D、定期复查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积极防治高血压;E、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规律、睡眠充足、劳逸结合、戒烟限酒、心理平衡,防止情绪波动。

●血压升高: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血压的形成和血容量、心脏收缩力、血管阻力及弹性有关。正常人的血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并且在不同的生理状态下也有一定程度的波动,例如人在活动时血压上升,而睡眠时血压下降。

高血压病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主要特征,可并发心、脑、肾、视网膜等靶器官损伤的临床综合征。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成年人收缩压≥160mmHg和(或)舒张压≥95mmHg(以非药物状态下两次或两次以上非同日测定血压所得的平均值为依据)。

根据流行病学统计,高血压的发生和年龄、高盐饮食、嗜烟酒、肥胖、精神压力、遗传、口服避孕药等多种因素有关。近年来体检发现高血压的发生趋于年

轻化,和不良生活方式有明显相关性。所以对高血压的预防应着手于: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即低盐低脂饮食,肥胖者控制总摄入量;根据自身情况安排运动时间和强度;戒烟和避免被动吸烟;创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生活环境,以最平常的心态来面对人生和品尝幸福。

●尿酸高: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末产物,人体内嘌呤代谢过程中,有关酶调控异常导致尿酸生成过多,或肾脏对尿酸的排泄减少,导致高尿酸血症。当血中尿酸高于420umol/L时定为高尿酸血症。近年来该病症呈上升趋势,且多和饮食结构不良等生活方式有明显相关性。高尿酸血症可致痛风、尿酸性尿路结石和肾损害等,是现代疾病或代谢综合征(高体重、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血液粘稠度、高尿酸血症、高脂肪肝发生率、高蛋白尿)的八个危险因素之一。

防治建议:(1)禁食用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肉汤,海鲜,豌豆等。(2)调整饮食,控制体重。(3)增加尿酸排泄,每日饮水2000ml以上。(4)戒酒。(5)避免过劳、紧张、受凉等,减少尿酸盐结晶的诱发因素。(6)若患有痛风病,请及时治疗。

●血液粘稠度异常:血液粘度可受理化因素的影响,如温度、酸碱度、血浆渗透压及血管因素等。血粘度测定可为临床许多疾病,特别为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和预防提供参考依据。血粘度升高见于:冠心病、心肌梗塞、高血压病、脑血栓形成、糖尿病、高脂血症、肾功能不全、静脉血栓形成等。血粘度降低见于: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脑出血等。血粘度异常者应接受内科进一步诊查,伴有相关疾病者要进行综合治疗。

●心电图异常:心电图可间接反映心脏的电生理现象,从而提示心脏是否有功能异常和病变,是诊断心脏疾病的辅助手段。但心电图异常并不都是心脏疾病,有的往往要结合临床情况综合分析,才能下结论。

本次体检心电图异常的表现有:①T波、S-T段改变:多由疲劳或心肌缺血等引起;②窦性心动过速:多由交感神经兴奋或心脏病变等引起;③窦性心动过缓:多由迷走神经兴奋或心脏病变等引起;④窦性心律不齐:多为生理性改变,少为心脏病变引起;⑤心电轴左偏或右偏:轻度者多和正常变异或体型有关,明显偏移者多为心肌肥大或传导阻滞等病变;⑥左束支传导阻滞:多见于较重的心脏病,建议专科治疗;⑦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多见于有器质性心脏病者,偶

见于正常人;⑧房室传导阻滞:是比较常见的心律失常,应注意复查心电图,有症状及时专科诊治;⑨心脏早搏:多为生理性原因,如频发早搏请及时就医;⑩房颤:是一种较常见的心律失常,有症状及时到专科就诊。

●肝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是由各种原因造成的肝脏功能受损所致,如感染、药物、酒精等。血清氨基转移酶(简称转氨酶)的活动性是肝细胞损伤非常灵敏的指标,特别是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此外,心肌炎、急性心肌梗塞、胆囊炎、胆石症、甲状腺机能亢进、伤寒、疟疾、感冒、大量服用阿斯匹林等,都可使血清转氨酶升高,甚至在某些生理条件下如剧烈运动等,也会使转氨酶升高。因此我们绝对不能一看到转氨酶升高就认为是肝炎,而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如症状、体征及其他检查综合分析做出判断。如何正确看待转氨酶升高?(1)血清转氨酶升高,仍以病毒性肝炎最为常见。(2)肝脏产生病变时,转氨酶升高只表示肝细胞受损,不能区别肝病的性质。(3)如发现转氨酶(特别是ALT)下降,而胆红素反而升高,往往说明病人病情严重。(4)某些慢性肝炎或肝炎恢复期,转氨酶可以正常。另外,长期嗜酒可造成肝细胞受损,易出现谷氨酰转肽酶升高等肝功能异常。肝脏病变较重者可出现肝功能的多项指标异常。

肝功能异常应注意休息,清淡饮食,去除或治疗病因,较重者及时保肝治疗。肝功能恢复正常后,3~6个月复查,且每年都要观察肝功能变化情况。

●胸部常见影像学改变:在健康体检中,胸部X光等检查常发现的影像学改变多为肺纹理增多紊乱、胸膜增厚粘连、主动脉扩张以及肺部钙化灶等。其中以支气管炎症、肺结核的钙化灶或新病灶、主动脉硬化等为较常见的病症。

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病情进展常并发阻塞性肺气肿,甚至肺动脉高压,肺源性心脏病。它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常见病,尤其在寒冷地区及老年人多见,有关资料显示其患病率为 3.2%。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有:大气污染(刺激性烟雾、有害气体)、吸烟、感染(主要为病毒和细菌等)、过敏因素等。

人体呼吸道保健要点:彻底戒烟且避免被动吸烟、避免烟雾及环境污染、预防感冒、忌过咸及辛辣食物、避免食用或接触易致过敏的物质、增强免疫力和控制感染。

●胆囊/胆管疾患:本次体检发现的胆囊/胆管疾患以息肉、结石和胆囊壁改变为主。

胆囊息肉可以是胆囊良性肿物、炎性息肉或胆固醇结晶附着在胆囊壁所致的胆固醇性息肉。直径大于1.0cm的息肉建议手术治疗,直径0.7~1.0cm或速度增长较快者,必要时进一步查CT,并密切观察。

胆囊/胆管结石是由于体内胆固醇代谢异常或胆道感染、胆道排泄及动力不足等因素使胆固醇、胆红素等在胆囊、胆管内滞留而逐渐形成的。随着结石的逐渐增大或在胆道内移动刺激甚至堵塞,即会出现右上腹或胸背部疼痛(可闷痛、胀痛或绞痛)以及胃肠道症状,甚至可出现黄疸、肝内淤胆和肝硬化,合并感染可出现发热等炎症表现。

胆囊壁增厚或不光滑:多为胆囊炎所致,应定期复查以进行动态观察。

★胆囊疾病防治建议:A、预防肠道寄生虫和细菌感染;B、控制饮食,少食动物内脏、鱼籽、蛋黄等高胆固醇食物,增加膳食中纤维素含量;C、控制体重;D、经常运动,避免久坐;E、接受专科医生的指导和治疗。

●肾脏结石/囊肿:正常人尿液中的一些物质,因各种原因造成沉淀后,潴留于肾内,并持续生长,便可形成结石。肾结石常见的原因有自身代谢因素(由脂肪、蛋白、胆固醇、有机酸等包裹脱落的上皮形成结石核心)、尿路炎症或狭窄梗阻、不良饮食结构和习惯、运动过少等。所以我们建议采取如下措施来预防泌尿系结石:A、消除尿路梗阻因素;B、彻底治疗尿路感染;C、增加运动;D、养成饮水习惯,保持每天尿量不少于2000~2500ml;E、注意饮食,少吃高草酸食物(如菠菜、空心菜、苋菜、芥菜、竹笋等);F、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或必要时做排石治疗;G、恢复后定期复查。

肾囊肿一般为肾脏的良性肿物,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生长缓慢。较小时不用干预,长大而挤压肾组织,造成肾积水或影响肾功能时,应及时专科治疗。所以肾囊肿应定期复查、动态观察。

●肝囊肿/血管瘤:均为肝脏的良性病变,暂不用干预,可每年复查一次进行跟踪观察,必要时专科治疗。

●甲状腺异常:甲状腺疾患以甲状腺肿大最常见,其次为结节、腺瘤和不能明确的肿物。甲状腺肿大不排除和青春发育期、碘缺乏等有关,应进一步复查或

检查T3、T4、TSH等。甲状腺结节等肿物须专科诊治。

●白细胞/血红蛋白偏低:人体血液中白细胞的正常值为(4~10)×109/L。小于4×109/L为白细胞减少。健康体检发现的白细胞偏低的原因和环境、营养、某些药物和感染等关系最大,特别是工作和生活环境中的各种射线/电器的电离辐射等。白细胞偏低可致免疫力下降。所以应减少或避免辐射损害,增加户外活动;调整饮食结构,避免过度减肥;尽可能避免激素等有损白细胞或免疫力的药物使用等。

人体血液中红细胞正常值为(3.5~5.8)×1012/L,血红蛋白正常值女性为110~165g/L,男性为120~175g/L。当各种原因造成上述指标降低时则出现贫血。贫血实质上是红细胞数量减少或功能减退,血红蛋白含量减少,血氧运输能力下降,影响组织代谢,并逐渐出现一系列的相关症状。体检中常见贫血的原因以失血(功能性子宫出血、痔疮等)为主,其次可和营养或某些疾病有关。贫血患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四、专科异常结果分析

1、男性专科疾患

△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疾病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的常见病,发病率最高的是前列腺增生(肥大)。随着男性年龄增大,均有前列腺肥大倾向,多数在40岁以后发病。主要症状有尿频和排尿困难,严重者会出现血尿、肾积水或肾功能损害等。防治措施:(1)减轻体重:超重、肥胖的男性患前列腺增生的机率要高,肥胖症者可提前10年;(2)减少和避免前列腺充血和受压:最好不骑自行车;(3)禁食辛辣食物,少食鱼虾,食用富含锌的食品,如:南瓜子、腰果、牡蛎、酵母、牛排、脱脂奶粉等;(4)饮水:每日饮水1500ml—2000ml,减少前列腺被细菌感染;(5)温水坐浴:可使前列腺内血管扩张,改善前列腺血液循环,促使炎症恢复;(6)前列腺肥大较严重,经常出现尿潴留,甚至出现肾积水时应及时就医。

△前列腺钙化灶:前列腺钙化或纤维化是前列腺发生炎症愈合后留下的疤痕,是前列腺结石的前兆。前列腺结石常伴有慢性前列腺炎症,一般通过B超检查能看到这些病变。由于前列腺结构的特殊性,发生钙化、结石一般没有较好的

治疗方法,如无症状,不必治疗。如果引起排尿困难的话,就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2、女性专科疾患:女性专科疾患以乳腺疾患和妇科炎症、增生物为主,其中以乳腺增生、宫颈炎、阴道炎、子宫肌瘤和卵巢囊肿较为常见。

◇乳腺增生:好发于25~50岁,性情急躁、易怒,或性格内向的女性。典型症状是乳房胀痛、肿块、流液。部分人群和月经周期有关,有的月经前疼痛加重,有的整个月经周期都有疼痛。

乳腺的自我检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月应该找一个时间平躺或坐下来,用4个手指并拢,平着抚摸自己的乳房,感觉一下有没有哪个部位有异物感,如果摸起来不太平坦,这个位置就可能是长结节的位置。检查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乳房的外上方,因为这个部位腺体最多,有45%的乳腺增生会发生在这里。本病病程长,发展缓慢。乳腺癌和本病有可能同时存在,所以每隔半年应复查一次。对局限性乳腺增生者,应在月经后1周至10天内复查,若肿块变软、缩小或消退者可继续观察治疗。

◇附件囊肿:女性附件包括输卵管和卵巢,多为卵巢囊肿。常见的卵巢囊肿有:卵泡囊肿、黄体囊肿、黄素囊肿、卵巢内膜样囊肿。

卵泡囊肿患者通常没有排卵,卵泡内充满清澈液体,常在4~6周自然吸收、消退,一般无症状。黄体囊肿多发生于生育期妇女,囊肿可自行消退,病人可有月经延迟。黄素囊肿多见于葡萄胎及绒毛膜癌等血β-HCG水平较高者,常于滋养细胞疾病病灶彻底清除后2个月内消失,可无临床症状。卵巢内膜囊肿患者常有盆腔、阴道不适,进行性加重的痛经,月经失调,不孕或性交痛等。建议年轻妇女查到卵巢有压痛的囊性包块,直径在5cm左右或以下者,可观察2个月经周期,一般功能性囊肿在8周内会自然缩小,如果包块不缩小,反而增大,就需进一步检查。卵巢囊肿要定期复查,至少每年检查一次。

温馨提示

针对本次体检发现的主要健康问题,校医建议:

1、改善生活方式:改进膳食结构,均衡营养;增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乐观向上,积极应对工作和生活压力;摒弃不良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合理安排工作、生活,劳逸结合。

2、重视定期体检:对于各种疾病真正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把疾

病对自身的危害降到最低,减轻社会和家庭压力。

3、提高健康意识:注重对健康保健和自我防病知识的了解。在发现身体存在健康隐患后,能以积极的心态正确对待、及时防治。

银川唐徕回中医务室

2014年3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