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比较教育考试资料

学前比较教育考试资料
学前比较教育考试资料

1奠定朱利安作为比较教育学之

父的著作是A《比较教育的研究

计划与初步意见》

2提出“校外的事情甚至比校内的事情更重要,校外的事情制约并且说明校内的事情”观点的是萨德勒

3比较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设计到争执、经济等多方面的内容,这说明比较教育有B跨学科性

4对某个国家或地区学前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综合的、纵横交错的研究是B整体研究

5在英国,正式将保育学校纳入国民教育制度中的是D《费舍法案》

6英国多数想成为托儿所保姆的人都必须参加B国家托儿所保姆考试局的考试71770年,法国新教派牧师奥柏林创立的学校是A编织学校

8幼教机构承担教育、保育、诊断和治疗,并把社会、卫生和心理三者综合起来的国家是C法国

9德国最早且最负盛名的学前教育机构是A巴乌利美保育所

10强调非正式的、实践的学前教育的必要性,强调通过建立幼儿班级为初等学校做准备工作地必要性的是萨金特委员会

11在印度,标志着政府已经意识到儿童是有价值的人力资源的是《联邦儿童法》

12幼儿园一般不设学习计划,学习是自由的国家是?埃及

13开办第一所“公寓幼儿学校”或称“儿童之家”是蒙台梭利

14蒙台梭利教育内容中最重要且最具有特色的部分是感觉教育

15皮亚杰心理发展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是?图式

161855年创立了美国最早的幼儿园的是?玛格丽特-舒尔兹

17美国学前教育机构的两种主要类型之一是?A保育学校

181965年在美国批准先行计划,建立多个项目与中心,为儿童提供服务的是约翰逊

191984年后苏联出现了招收学前和学

龄儿童的?D幼儿园

20提出教育民族性原则,对俄国幼教发

展产生深远影响的教育家是D乌申斯

211949年日本公布法令将幼儿园教师

称为?D教谕

22日本于1990年颁布的将幼儿园教育

内容改为“健康”、“人际关系”、“环境”、

“语言”、“表现”五个领域的是B《幼

儿园教育大纲》

23在澳大利亚最早建立幼儿园的组织

是新南威尔士幼儿园同盟

241977年,墨西哥城的幼儿园占了全国

幼儿园的?A 1/3

25认为幼儿园的主要任务是体育锻炼

的匈牙利学前教育克瓦格

26光谱方案的合作完成者是费尔德曼

和? B加德纳

27瑞吉欧幼教体系的主要特色是?A儿

童的百种语言

28以下属于行为主义学前课程是恩格

尔曼和贝雷特的课程方案

29为解决幼小衔接问题,日本专门设置

了?幼年学校

301989年,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了被誉

为“为儿童人权拟定种种保证的第一项

国际法律文书”的文件是A《儿童权利

公约》

1. 20 世纪30 —40 年代在美国开展

的进步主义幼儿园运动的杰出领导人

是希尔

2. 依据加德纳和费尔德曼的多元智力

理论设计的美国学前教育课程模式是

(C.零点计划课程

3. 把外界现实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

中去的过程,皮亚杰称之为(B. 同化

4. 苏联学前教育机构类型不包括D.

家庭学校

5. 1989 年出台的确定苏联幼儿园改革

基本原则的文件是(D. 《学前教育构

想》

6. 日本旨在提高5 岁幼儿入园率达到

60% 的是第一次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

7. 发表演讲,宣称儿童是一个有独立意

志、独立人格的独立体,不应由成人随

意摆布的是日本教育家谷本富

8. 当代澳大利亚的学前教育机构不包

括语言所

9. 1975 年,巴西教育部设立了下属部

门D. 学前教育协调局

10. 1998 年,加德纳提出的第八种智力

是自然观察者智力

11. 方案教学在瑞吉欧工作者自己看来

是一种弹性计划——即所谓的(A. 生

成课程

12. 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创始人是(华

13. 美国许多州规定第一次得到的教师

资格证书是过渡性,期限5 —10 年

不等,在此期限内,教师必须继续接受

在职教育,取得B.硕士位

14. 印度在贫民区里推行把家园共育作

为重要内容的菩提计

15. 日本于1990 年实施的明确将人际

关系、环境和表现列入幼儿园教育内容

的文件是《幼儿园教育大纲》

16. 对某个国家或地区学前教育的各个

方面进行全面的、综合的、纵横交错的

研究,称为整体研究

17. 从人与人之间思想观念的交流与人

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的经验,皮

亚杰称为社会经验

18.1816 年,英国第一个创办幼儿学校

的人是(B. 欧文19.20 世纪60 年代

后期,英国政府为幼小衔接问题发布

的,并为幼儿教育发展提出许多具体建

议的报告是(C. 《普洛登报告书

20. 被认为是新型的学前教育机构“母

育学校”的先驱的教育家是凯果玛

21. 将学前教育机构命名为幼儿园的人

物是福禄倍尔

22. 在德国学前课程理论中,认为教学

应围绕儿童的生活来进行,目的在于培

养儿童应付生活能力的理论称为情境

论23.20 世纪 70 年代,朝鲜逐步

实行“幼儿公育”,并用法律条文固定

下来,建立了社会保育和社会教养的儿

童教育体系。其中比较重要的法律是

(D.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儿童

保育教养法》

24. 蒙台梭利教育方法三要素的核心是

(A. 有准备的环境

25. 俄国出现第一所幼儿园的时间是

(A.1860 年

26. 把各个国家的同一类学前教育问题

并列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称为. 专题

比较

27. 根据皮亚杰的智力发展阶段论,小

学生的智力发展主要属于. 具体运算阶

28. 海伊斯科普课程的一日生活安排包

括七个环节

29. 通过分析重要的学前教育的文献、

文件资料来了解外国学前教育情况的

一种方法,称为文献法

30. “儿童之家”,此名称起源于意大

全国2006年10月

1.汉斯运用的研究方法是因素分析法

2.从范围上来说,学前比较教育学科

研究学前教育的整个领域

3.“比较教育是一种历史的教育,是教

育史研究从过去到现在的继续。”持此

观点的教育家是.康德尔

4.在英国,正式将保育学校纳入国民

教育制度中的法律文件是A.《费舍法

5.英国家庭开端计划的创立人是哈里

6.19世纪中叶,将福禄贝尔方法传入

法国的人是别劳夫人

7.柯夏创办了法国第一所日间托儿所

8.德国幼儿学校运动代表人物是弗利

托娜

9.对战后联邦德国学前教育产生重要

影响的文件是《青少年福利法》

10.在美国有一种被其它人误认为是

“就让孩子玩”的幼儿教育模式,这种

模式是.银行街模式

11.美国第一所幼儿师范学校创办于1868

12.1900年,在莫斯科开办了第一所以聋哑儿童为对象的寄宿幼儿园

13.苏联第二次学前教育改革开始于60年代初

14.俄国最早的学前师资培训机构是.福禄贝尔学院

15.日本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名为东京女子师范附属幼儿园

16.日本学前教育史上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独立的法令《幼儿园令》

17.匈牙利第一所幼儿园的开办人是特热兹

18.在墨西哥,从1个半月的婴儿到4岁的幼儿这一阶段的教育称为 D.始初教育

19.朝鲜第一所幼儿教育机构名为(“三八”托儿所

20.苏丹目前有四种学前教育机构,其中历史最为悠久的是A.私立的附设在初等学校的幼儿园

21.1907年,蒙台梭利开办了第一所“公寓幼儿学校”,又称儿童之家

22.蒙台梭利教育方法的核心是.有准备的环境

23.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即决定因素是D.平衡化

24.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儿童思维的萌芽出现在感知运动阶段

25.光谱方案最大的特色之一是联结26.在某一方面很突出,但在其它很多方面却是低能无能,这种人被称作白痴奇才

27.最全面地概括了瑞吉欧幼教课程的是?方案教学

28.瑞吉欧儿童中心成立于1994年29.各国对学前教育机构的管理有多种模式,其中法国属于统一模式

30.华生所建立的理论被称作是.行为主义理论31.1942年《青少年福利法》规定了儿

童受教育的权利以及家庭教育在学前

教育中的优先地位;基本奠定现代德国

学前儿童教育的基调,即把学前儿童教

育视为青少年福利事业,并划归青少年

福利部门管辖;提出“白天的幼儿之家”

和加强幼儿教师的培养。

32.《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儿童保育

教养法》学前教育在费用上实行由国家

和社会共同负担,使所有儿童从出生6

个月开始直到入学前在托儿所、幼儿园

接受平等的免费教育。托儿所招收进幼

儿园的孩子,幼儿园对4周岁至5周岁

的儿童进行入学前的准备教育。

33“先行计划”1965年秋,美国开始

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该计划,这是实现学

前教育计划均等目标的一项重要计划,

以90%以上的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家庭的

3-5岁儿童为对象,制定了多方面发展

的目标与内容,帮助贫困儿童获得与富

裕儿童同等受教育的机会。

34视觉一空间智力种智力主要指感

受、辨别、记忆和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

并借此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表现为

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

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

将它们表现出来的能力。

编织学校1770年,由法国新教派牧师

奥柏林创立,照顾和教育4—7岁的学

前儿童,课程内容主要有编织、缝纫、

阅读、书法、唱歌等。

32. 1924 《青少年福利法》德国颁布

此法规定了儿童受教育的权利以及家

庭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优先地位。

33. 教学—训导型模式.教学目的是让

儿童掌握知识技能;教师不得不完成教

学大纲;在教学中学生是客体;面向全

体,小学化。

34. 新西兰毛利语言所.起源于1982年

的毛利文化再生运动,目的在于支持和

鼓励使用毛利语言和文化;是新西兰第

四大学前教育机构;确保儿童一出生,

就用毛利语与之对话;家庭和社区在管

理和资助方面发挥关键作用31.幼儿凭

证计划1995年英国教育和就业大臣谢

泼德公布的一项耗资7.3亿英镑的计

划。该计划规定发给家长1100英镑的凭

证以支付幼儿教育的费用,是全国每个

愿进学前教育机构的、年龄在4岁以上

的儿童都能接受3个月的、高质量的学

前教育。凭证计划增加了家长们的选择

范围。其主要局限表现为不能帮助4岁

以下的儿童。

32.教学—训导型教学模式苏联幼儿

园教育实践中的一种主要的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的目的使用知识、技能和技巧

武装儿童,并使之听话。教学中强调教

师的主导作用,儿童被视为是受某种教

育体系影响的客体。偏向面向全体的教

育形式。在这种模式下,形式主义泛滥

造成儿童与成人之间的疏远。

33.图式皮亚杰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

念。他认为图示是动作结构或组织,这

种结构或组织具有概括性的特点,可以

从一种情景迁移到另一种相同的情境

中去。皮亚杰认为人的智慧和人的身体

一样都有一定的结构,人的智慧结构就

叫图示,也叫认知结构。

34.《儿童权利公约》1989年11月20

日,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了《儿童权利

公约》,这个文献被认为是“为儿童人

权拟定种种保证的第一项国际法律文

书”。这个公约为保护儿童的合法权益

订立了54项条款,要求所有的缔约国

保证所有18岁以下儿童的合法权益。

公约可概括为4项原则:儿童的最佳利

益原则;尊重儿童意见原则;儿童生存、

保护和发展原则;无歧视原则。

三、简答题(35.学前比较教育的主要研

究方法。.⑴调查法(含参观访问法、现

场研究法、问卷法);⑵文献法;

⑶比较法(纵向比较法和横向比较

法);⑷分析法。

36.日本《幼儿园大纲》规定的教育目

标。⑴为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打下一个

良好的基础,培养健康、安全、幸福的

生活所需要的基本生活习惯和态度;

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对他人的

友爱与信赖之心,启迪自立精神与他人

合作的精神

⑶培养思考问题的能力,启迪丰富的情

操于对自然界与周围世界的兴趣与关

心;

⑷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对语言的兴

趣与关心,是幼儿养成积极的听、说、

问的态度和对语言的感染力⑸培养幼

儿的创造力,通过各种体验,增加丰富

的感性认识

37.朝鲜学前教育的特色。⑴重视礼仪

教育;⑵重视艺术情感教育;⑶强调

思想政治教育;⑷通过集体对儿童进行

教育;⑸师资培养规格高,再教育体系

完善;

(6)办园形式多样,支援体系健全。

38.瑞吉欧幼教体系的理论基础和基

本思路.(1)理论基础;①进步主义②

建构主义(2)基本思路①社区参与管

②学校人员的组成与时间安排③环

境的布置

35简述英国学前教师的培养教师。

(2)托儿所保姆。

36简述蒙台梭利教育方案的特点。简述

蒙台梭利教育方案的特点多区域、多层

次;全方位、立体化;重个性、讲自由;

重活动、重“工作”;重表现、尚创造。

37发展适宜性课程模式述评。

第一,把适应儿童的发展作为决定课程

质量的重要因素,重视儿童的年龄发展

特点和个别儿童发展的差异。

第二,认为游戏是儿童发展的主要方

式,提供和支持儿童游戏被看作是高质

量方案的标志。

第三,重视成人和儿童关系的质量。

35. 简述法国重视幼小衔接的做法。

35.1990年政府颁布政令,把学前教育

和小学教育和为一体(2分);1990年

继政令后,合并母育学校和小学的监督

工作(2分);增加男性教师(1分)。

36. 海伊斯科普教育方案的主要特点。

36.丰富而有序的学习环境——活动区

(1分);环环相扣的一日生活安排(1

分);主动学习的儿童(1分);支持、协助与引导儿童学习并进行课程开发

的教师(1分)。除要点外有任何展开的给1分。

37. 美国幼儿教育标准化运动述评。1989年以来,布什召集50州的州长构想了著名的《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提出了面向21世纪的6条“美国教育标准”(2分);指明了课程发展所必须遵循的共同标准和方向,有助于统一美国各地幼儿教育的水准(2分),但高标准给综合教育改革带来挑战(1分)。。38.简述多元智力理论关于智力结构的主要含义。.第一,每一个体的智力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和独特的表现形式(1分);

第二,智力是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生产及创造出社会需要的有效产品

的能力(2分);

第三,个体智力的发展方向和程度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与制约(1分);

第四,智力是多维的(1分)

38简述日本《幼儿园教育大纲》规定的幼儿教育目标。第一,为幼儿健康打下基础,培养良好习惯态度。第二,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友爱之心、合作态度。第三,培养思考能力,启迪情操、兴趣与关心。第四,培养对语言的兴趣和关心、态度和感受力第五,培养创造力,增加感性认知。

39. 评述德国学前教育课程理论。德国的学前教育出现过三种代表性的课程

理论:功能论、学科论、情境论;(1)功能论:功能论的目的在于运用所编的程序或练习材料,使儿童获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促进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代表人物是科热尔。

(2)学科论:学科论的宗旨是:以学科本身固有的结构为基础,来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促进学前儿童的智力发展。功能论与学科论先后为学前教育所抛弃。主要原因有:①与儿童的生活实际脱节;②都片面强调能力的训练;③使学前教学活动趋向学校化,导致学

前教育日渐失去其特色。

(3)情境论:情境论的主要特点是:

①以儿童为中心;②社会学习与知识

学习相结合;③建立混合组以代替传

统的同龄组;④家长、邻里与其他成年

人的积极⑤教学活动不应只局限于幼

儿园;⑥灵活的教学安排;⑦将幼儿园

变成儿童的生活环境。

在情境论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要任

务是激发儿童的兴趣,而不是简单的决

定儿童应学什么。教师不是学习过程的

专家或知识的拥有者,而是工作框架的

提供者,使儿童尽可能的独立工作。目

前德国大多数幼儿园仍遵循传统的福

禄贝尔的教育方法,但情境教育模式的

影响也越来越大。

40.如何全面认识和把握蒙台梭利教育

法?

(一)争取把握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教育

内容(1)全面认识蒙台梭利教育法的

教育内容;

(2)认识蒙台梭利教育法存在的局限;

①把儿童心理发展归于天赋能力的表

现;②寄希望通过蒙氏教育达到和平社

会;③对环境以及环境作用的认识不够

科学严谨;④感官训练带有一定的孤立

性和机械性。(二)合理借鉴蒙台梭利

教育法(1)以我为主,他为我用(2)

以他为助,他我结合

①关于教育内容;②班级组织问题。

四、论述题

39从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实际

情况看学前比较教育研究的意义。(一)

加深对世界各国学前教育制度和教育

工作地认识。(1分)展开酌情给(二)

吸取外国学前教育经验教训,作为我国

学前教育改革的借鉴。(三)加强学

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

增进国际了解,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

40加拿大早期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

其对策。存在问题:第一,看护服务的

需求量增加

第二,资金来源;三,师资队伍质量令人

堪忧。第四,看护选择多样化

第五,私营机构面临困境。第六,幼小

衔接问题。第七,学校开办日托所的比

例不断上升。

对策可着点分开论述,也可综合论述,

主要可从加大经费投入(2分)、提高师

资素质、理顺管理体制。

39. 怎样全面认识和把握蒙台梭利教育

法。.第一,正确把握蒙台梭利教育法(2

分);要全面认识蒙氏教育法的内容,

包括:儿童观、教育方法、三方面(2

分);

第二,合理借鉴蒙氏教育法有两条思路

(2分):当“以我为主,他为我用”时,

要借鉴蒙氏多层次、全方位、重个性、

重和谐、重实践教育方法(2分);当“以

他为主,他我结合”

时,要关注教育内容与班级组织形式两

个问题(2分)。

40. 俄罗斯学前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及

发展趋势。.存在问题:依靠有偿服务和

部分收费等(2分);给与教育机构最大

的自主权,赋予权力(2分);促进办学

主体多元化(1分)。

发展趋势:非政治化和非意识化趋势(2

分);民主化和多元化方向(2分);个

性化和民族化(2分)。

五、材料分析题

41. 1990 年春天,午餐前:2 个5 岁

男孩正在准备餐桌,这个班由 5 岁的

儿童轮流来决定各人就餐的位置。老师

们觉得这样比由老师来固定就餐位置

或让孩子随便就坐都要好。在安排位置

上引起的争论,教师鼓励孩子自己协商

解决。

请根据所给材料分析其中的儿童观和

教师观。

儿童观:儿童是发展的主人,有丰富的

创造力和想象力(1分),儿童不是孤立

和抽象的(1分),儿童是学习者和研究

者(1分),

教师观:教师成为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和

研究者(2分),

41有个孩子在课堂上总是哼歌,一个教

师会想:“多吵呀,为什么他就不能把

注意力放在学习上,不干扰别人呢?”

而另一个教师却想:“他好像对音乐很

感兴趣,也许把数学游戏配上音乐,或

者用一首歌来开始上课效果会更好。”

请运用你所学知识,分析哪位教师的方

法更有利于儿童发展,其中蕴含了怎样

的儿童评价观与教育观?(1)后一位

教师的做法更有利于儿童发展。(2)儿

童评价观和教育观:儿童的智力是多元

的。每一个体的治理都具有自己的特点

和独特的表现形式。

教师应积极发展儿童多方面的智力与

才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应为幼儿提供发挥强项提供平台,使儿

童在强项的展现中找到自信,从而促进

儿童多方面发展。

41.地图真奇妙这一主题。

主题生成后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请用所学的多元智力课程理论进行分

析,并说明对我国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

启示。(1)课题生成:源于学生;(2)

目标:发展学生的多元智力(3)课程

内容:根据不同的智力活动进行安(4)

课程实施:多样化(5)课程评价:多

元化或者个性化。(6)启示:①课程目

标上追求全员、全面和创造性地发展;

②课程内容及其组织上追求多样化;

思修期末复习要点

思修期末复习要点 绪论 1.新时代开始的时间:十八大开始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什么? ○1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2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 ○3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3.时代新人应该怎么做? ○1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 ○2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3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养。 第一章 1.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2.人生目的的作用: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在人生实践中具有重要作用;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选择; 3.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1个人与社会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最根本的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 ○3在社会主义中,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4社会利益体现了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是个人利益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它也保障着个人利益的实现。 4.正确的人生目的:服务人民、奉献社会。 5.人生价值的评价方法: ○1坚持能力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2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3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6.什么是人生观? 人生观是人们关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人生问题的总看法和总观点7.正确的人生观 ○1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服务人民、奉献社会; ○2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认真、务实、乐观、进取。 8.三种错误的人生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

九年级体育理论考试综合复习提纲答案纲修订版

九年级体育理论考试综合复习提纲答案纲修订 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九年级体育理论考试综合复习提纲一.选择题(每题0.5分) 1,人体运动中,_____起着杠杆作用,_____是运动的枢纽,_____是运动的动力。( B ) A,关节,骨骼,肌肉收缩 B,骨骼,关节,肌肉收缩 C肌肉收缩,关节,骨骼D,关节,肌肉收缩,骨骼 2,体育锻炼能够促进身体形态的发展,其原因是: ( B ) A,体育锻炼能拉长骨骼和肌肉 B,适当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促进身体长高,还可以使肌纤维变粗,体积增大 C,体育锻炼可以减肥 D,体育锻炼可以治疗许多疾病 3,小敏是九年级学生,她的800米成绩很差,老师给提供了三个锻炼项目,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 A,跑步,骑自行车,游泳 B,50米快跑,负重练习,俯卧撑 C,躲闪跑,乒乓球,跳绳 D,引体向上,伸展运动,游泳 4,成年人安静时的正常脉率为: ( B ) A,60—70次/分 B,70一80次/分 C,80一90次/分 D,70一90次/分 5,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这充分说明; ( C ) A,经常笑的人会显得年轻 B,经常发愁的人容易使头发变白 C,心理状态对身体健康有很大影响 D,心理状态对身体健康没什么影响

6,调节情绪的方法有:①参加有氧运动⑦呼吸法③肌肉放松法④自我暗示法③合理渲泄法。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 D ) A④③ B,①⑦④⑤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7,我国着名体育家马约翰先生提倡的“运动家精神”是指: ( A ) A,以平等,诚实,礼让的态度去参加运动和比赛 B,以平等,拼搏,顽强的态度去参加运动和比赛 C,以竞争的意识去参加运动和比赛 D,以公平,公正的态度去参加运动和比赛 8,蹲踞式跳远的动作要领是: ( B ) A,助跑,腾空,踏跳,落地 B,助跑,踏跳,腾空,落地 C,踏跳,助跑,腾空,落地 D,踏跳,腾空,助跑,落地 9,下列犯规中,属于在足球比赛中出现的犯规是:①铲球犯规②推人犯规③越位犯规④手球犯规⑤持球犯规 ( D ) A,①⑦③ B,⑦③④ C,③④③ D,①③④ 10,一个人的自觉性品质是指: ( C ) A,在复杂环境下能迅速作出决定 B,以饱满的精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完成任务C,能主动地支配自己的行动,去实现目的 D,善于控制情绪和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 ll,下列为发展学生心肺功能的练习是:( D )

二语习得复习提要资料.

二语习得复习提要 一、名词解释 1、第二语言习得1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主要探求人们在掌握母语后如何习得第二语言,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系统地研究第二语言习得的本质和习得过程。 2、迁移 3、关键期假设127 也称临界期假设,上世纪60年代,Lenneberg在著名神经外科医生Penfiled和Roberts的观点上,提出了著名的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假设。Lenneberg认为,语言是大脑的产物,语言能力的发展要受到人的生理基础的严格制约。从两岁开始至青春期到来之前,即人出生后的10~12年,人的大脑具有可塑性,语言学习能够自然而然地轻松进行。青春期到来之后,多数人的大脑已发生了侧化,人脑已充分发育成熟,学习语言也就越来越难。 4、语言焦虑179 指学习者在学习一门语言时产生的消极情绪。有研究表明,焦虑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呈倒U曲线,即中等程度的焦虑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5、自我概念182 自我概念是一个人对自我自我各方面的知觉。积极的自我概念不但是取得教育所向往的结果的保证,它民教育的培养目标。 6、外国人话语188 指母语持有者与非母语持有者交流时所使用的话语。 7、教师话语189 指在语言课堂环境中教师对学生说的话语。 8、中介语话语190 指学生从其他学生处接受的输入的话语,即学习者用第二语言对其他学习者说的话,这是许多学生获得输入的基本来源。 9、输入假说192 一些研究者把可理解输入看做是二语习得的一个主导因素,Krashen的输入假说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Krashen强调人类只通过理解信息或接受可理解输入习得

语言。他的输入假设的主要观点是:要使语言习得得以发生,有必要让学习者理解的输入语言包含稍高于其现有水平的项目。学习者利用情境提示理解这些语言,最后语言能力自然产生而无需传受。他认为理想的输入应该有四个特征:可理解性,趣味及关联性,非语法程序安排,要有足够的输入量。 10、Swain的输出假设195 该假设的思想概括起来,即通过产生出语言,口头的或者书面的,语言习得可以发生。输出对学习者的重要性在于,与输入相比,输出能够推动学习者对语言进行深入加工,促使学习者更加积极、更负责地学习。 11、语境化输入209 指把给学生在二语习得中的输入放到它合适的语境中去,使学生既接触到要输入的语言,同时还感受这些材料出现的合适语境。 12、强式对比分析230 对比分析是通过两种或多种语言的共时比较发现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异同。Wardhaugh根据对比分析的局限性,把它分成强式对比分析和弱式两种。强式对比分析认为,(1)造成外语学习困难和错误的主要甚至唯一的原因是来自学习者母语的干扰;(2)困难的产生完全是由两种语言间的差异造成的;(3)差异愈大,学习的困难就愈严重;(4)有必要对两种语言进行比较、对比,并运用由此产生的结果来预测外语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错误;(5)教师所要教的和学生所要学的内容就是对比分析所确立的两种语言间各方面差异的总和。 13、弱式对比分析231 弱式对比分析是针对强式假设提出来的。虽然弱式对比分析仍然认为语际干扰和语际差异即为学习困难之所在,但它不再声称对第二语言学习过程进行预测,转而强调对错误出事以后的事后分析解释,找出错误产生的根源,从而对这些错误加以诊治、纠正。 14、错误分析251 错误分析是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吕所产生的错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其来源,揭示学习者的中介语体系,从而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与规律。15、中介语287 根据Selinker1972年的说法,中介语指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一种独立的语言系统,

高中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整理版]

高中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整理版] 表3.3高中一年级男生各测试项目评分标准 等肺活量体1000米50米跑立定跳远掷实心球握力体重引体向上坐位体前跳绳(次篮球运球足球运球单项得分台阶试验排球垫球(次) 级重指数 (分.秒) (秒) (米) (米) 指数 (次) 屈(厘米) /1分钟) (秒) (秒) 100 82 3′28〞 68 6.6 2.58 13.6 92 23 20.8 185 9.2 7.2 40 98 81 3′31〞 67 6.7 2.57 13.2 91 22 20.4 180 9.6 7.4 39 优 96 80 3′34〞 66 6.8 2.55 12.6 90 21 19.9 173 10.2 7.8 37 94 79 3′37〞 65 6.9 2.54 12 88 20 19.4 165 10.9 8.2 35 秀 92 78 3′40〞 64 7 2.52 11.2 87 19 18.7 155 11.7 8.6 33 90 76 3′43〞 62 7.1 2.5 10.4 85 18 18 145 12.6 9.1 30 87 75 3′47〞 61 7.2 2.47 10.2 83 17 17.1 141 13 9.4 29 84 73 3′51〞 59 7.4 2.44 9.8 81 16 15.8 134 13.5 9.8 27 良 81 71 3′56〞 58 7.5 2.4 9.4 78 15 14.4 128 14.1 10.2 25 好 78 68 4′01〞 55 7.7 2.34 8.9 75 14 12.6 119 14.9 10.8 23 75 66 4′06〞 53 7.9 2.29 8.5 71 13 10.8 110 15.6 11.3 20 72 64 4′11〞 52 8 2.26 8.2 69 12 9.7 105 16.2 11.6 19 69 61 4′16〞 51 8.1 2.21 7.7 66 11 8 96 17.2 12.1 17 及 66 59 4′21〞 50 8.2 2.17 7.2 63 10 6.3 88 18.1 12.6 15 格 63 55 4′26〞 48 8.3 2.1 6.6 59 9 4 77 19.4 13.2 12 60 52 4′31〞 46 8.4 2.04 6 55 8 1.7 66 20.6 13.8 9 不50 51 4′40〞 45 8.5 2.02 5.8 54 6 1 62 21.4 14.2 8 40 49 4′50〞 44 8.6 1.99 5.5 52 5 -0.1 55 22.7 14.7 7 及

西南大学思修期末考试重点知识

绪论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层面)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答:1.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3.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 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一.理想的含义与特征 P17-18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理想具有时代性(受时代条件制约,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阶级性(所处阶级关系与地位不同,形成的理想也不同)、超越性、现实性、预见性(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理想是人们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同时它又超越了今天的实践;理想必须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同时又指明了进一步实践的方向。实践产生理想,理想指引实践) 二.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P18-19 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信念具有层次性和多样性。 三.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理想 P34-35 立志当高远,立志做大事,立志须躬行。 第二章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 一.民族精神 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民族大多数成员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 二.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 P42-44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伟大精神。 三.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 P44-45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的统一。 基本要求: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心系国家的前途与命运,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摆在首位。 四.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1.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2.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3.爱国主义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五.做忠诚的爱国者 P52-57 1.推进祖国统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推进两岸交流合作,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反对台独分裂图谋

体育管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体育管理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影响体育管理学形成的因素有体育事业自身发展的需要;现代经济管理理论和方法对体育管理从理论到实践的带动 和辐射作用;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体育管理学的形成发展提供了可能。(1章) 2、体育管理学以体育管理的实施过程、体育管理过程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体育管理的本质和结构为研究对象。(1 章) 3、体育管理的基本原理有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责任原理;效益原理;动态原理。 4、体育管理效益分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章) 5、体育管理效益实现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局部效益与全局效益、当前效益与长远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矛盾 关系。(2章) 6、动态管理原理可分为随机制宜和弹性管理两个方面。(2章) 7、体育管理的过程由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六个职能组成。(2章) 8、体育决策的方法分为定性决策方法、定量决策方法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方法三大类。(2章) 9、体育目标管理的第一步是建立目标体系,第二步是明确责任,第三步是组织实施,第四步是考评、反馈。(2章) 10、体育计划的编制程序包括准备阶段、任务与目标分解阶段、目标结构分析阶段、资源预算阶段、编制与下达 执行阶段等五个步骤。(2章) 11、在实施体育管理的计划制定过程中应遵循限制因素原则、灵活性原则、导向变化原则。(2章) 12、体育组织是由一定的人员按照一定的程序,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而组成的合作性统一体,是人们落实体育决策 计划,进行合作活动的必要条件。(2章) 13、体育管理中灵宝的职能主要是发挥引领、沟通、激励鼓舞和协调的作用。(2章) 14、体育控制的过程分为确定控制标准、衡量实际成效和纠正偏差三个阶段。(2章) 15、体育控制可分为预先控制、现场控制、事后控制三种类型。(2章) 16、在行使控制职能的过程中应遵循未来导向原则、责任原则、高效原则和预防性原则。(2章) 17、体育管理中常用的方法有行政方法、法律方法、宣传教育方法、经济方法心理学方法、系统工程方法、评价 方法。(2章) 18、影响一个国家体育管理体制的因素有国家的政治与经济体制、经济发展的程度、民族文化与传统特点、体育 自身的性质与发展程度。(3章) 19、我国的社会体育管理系统包括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中国奥委会和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三个常设机构。(3章) 20、学校体育管理具有综合性、阶段性的特点。(4章) 21、学校体育管理应该遵循民主化原则、科学化原则、责权对等原则、重点突出原则、创新原则。(4章) 22、学校体育管理的方法有行政管理法、教育管理法、规章制度管理法。(4章) 23、落实学校体育“以人为本、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举措是转变课程观念、转变体育教材体系、转变体育教师 观念。(4章) 24、校园体育文化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导向作用、约束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辐射作用和娱乐作 用。(4章) 25、学校体育信息和档案资料管理的内容有:体育图书资料、体育教学档案、学生体质健康档案、体育竞赛档案、 行政文件档案。(4章) 26、学校体育管理的评价应该遵循“以党的方针、政策为指导、科学性与可行性统一、评价与指导相结合、定性 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客观性与可比性相一致”等原则。(4章) 学校体育课程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体育教学评价、课外体育活动评价、课余训练竞赛评价、社区体育活动评价”。(4章) 27、课外体育活动评价的内容包括“学生锻炼的出勤率、早操、课间操的组织与实际开展情况、《学生体质健康 标准》测试率和通过率;阳光体育运动落实情况等。(4章) 28、运动竞技是体育运动的突出特点,是具有强烈抗争性质和游戏特点的竞技活动,是运动训练的直接目的。(6 章)

二语习得复习

二语习得复习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二语习得复习资料 填空、判断类 1.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交叉学科:语言学、心理学、心理语言学。 2.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发端:Corder在1967年发表的《学习者偏误的意义》和Selinker在1972年发表的《中介语》。 3. 1984年,鲁健骥在《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这篇文章中,将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偏误”和“中介语”的概念引入对外汉语教学领域。 4. 强势说强调对比分析的预测功能,认为母语干扰是造成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习得困难和错误的主要原因。 5. 1957年,拉多在《跨文化语言学》中系统地阐述了对比分析的内容、理论依据和分析方法。 6. 对比分析这一基本假设建立在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基础之上。 7. Selinker被称为“中介语之父”。 8. 过度泛化指的是二语学习者在习得第二语言的过程中,将其一目的语的规则推广到超越所能接受的范围之外。 9. 输入假说是克拉申的语言监控模式整个习得理论的核心部分。 10. 克拉申的输入假说包括四个要素:输入数量、输入质量、输入方式、输入条件。 11. 情感过滤假说把成功的二语习得相关联的情感因素分为三大类:动机、自信、焦虑。 12. “社会文化理论”由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创立。主要内容包括:调节论、最近发展区理论、个体话语和内在言语、活动理论。 13. 语言输入与互动的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 14. 最早提出“关键期假说”这个观点的是着名神经外科医生Penfield。 15. 根据社会心理学家的观点,学习者的态度是有三个方面构成:认知、情感、意动。 16.影响学习策略选择的因素主要有学习者个人差异、学习者个人背景和情景社会因素等。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具体实施办法 一、初中 1、必测项目2个—身高标准体重,肺活量体重指数。 2、选测项目3个—1000米(男),800米(女);掷实心球;立定跳远。 二、高中(含职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 1、必测项目2个—身高标准体重,肺活量体重指数。 2、选测项目3个—台阶试验;握力体重指数;篮球运球。 三、各级各类学校每年均直接将本校各年级《标准》测试数据,通过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网(网址中文名: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网,英文名:https://www.360docs.net/doc/c1886268.html,),报送至教育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上报数据的时间为每年9月1日至12月31日,上报测试数据的工具软件,由学校在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网上免费下载使用。 四、凡今年要上报测试数据的学校,如果上半年测试过的学校,就依此数据上报。如果上半年未测试过的学校,要按国家规定的各年级组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务必在9月至11月测试完毕并上报。从20 08年起,各学校测试的时间定为每年的9月1日至11月31日,并同时直接上报教育部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网。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一、说明

(一)为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体质健康水平,特制定本标准。 (二)本标准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是国家对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基本要求,适用于全日制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的在校学生。 (三)本标准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 (四)本标准将测试对象划分为以下组别:小学一、二年级为一组,三、四年级为一组,五、六年级为一组,初、高中每年级各为一组,大学为一组。 小学一、二年级组和三、四年级组测试项目分为三类,身高、体重为必测项目,其他二类测试项目各选测一项。小学五、六年级组,初、高中各组,大学组测试项目均为五类,身高、体重、肺活量为必测项目,其他三类测试项目各选测一项。 选测项目每年由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高等学校在测试前两个月确定并公布。选测项目原则上每年不得重复。 (五)学校每学年对学生进行一次本标准的测试,本标准的测试方法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中的有关要求进行。

思修期末考试重点

2013年思修期末考试重点( 一、填空题重点 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与原则 核心:以服务人民为核心原则: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2、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手段 道德、法律 3、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还有多余的空就填: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 4、刑法的基本原则 1、罪刑法定原则 2、罪刑相适应原则 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5、环境律法的基本原则 (1)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3)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4)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 附加:环境立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它的内容必须在环境立法中有所体现,是对国家环境保护基本方针、政策的描述,并且贯穿于整个环境立法之中。 第二,它的交力必须全面贯彻于环境法律规范的始终,并且可以弥补环境立法之局限性。 6、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1)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3)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4)爱自己的国家. 7、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 第一,通过程序进行思考,运用法律术语进行观察,思考和判断; 第二,遵循向过去看的习惯,表现得较为稳妥,甚至保守; 第三,注重缜密的逻辑,谨慎地对待情感因素(即客观公正,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第四,法律思维追求的程序中的真,不同于科学中的求真; 第五,判断结论总是非此即彼,不同于政治思维的权衡特点。 Or 1、法律思维是主体认知客体的一种方法。 2、法律思维是主体从现象到本质以达至法律真实为最低标准的一个思考过程。 3、法律思维以法律职业者的法律知识和经验阅历为前提。 4、法律思维以法律规范和客观事实为思考质料。 5、法律思维以法治理念为价值指引,以定分止争为目的。 Or课本上: 法律至上、权力制约、人权保障、正当程序

体育中考复习资料+体育与健康理论考试中考试卷

体育与健康理论 知识要点 第一章你的身体健康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关节)和肌肉组成。 关节:球窝关节滑车关节微动关节 肌肉:骨骼肌平滑肌心肌?骨骼、关节、肌肉和运动的关系:骨骼起着杠杆的作用,关节是运动的枢纽,肌肉收缩是运动的动力。身体形态:身体形态就是身体的外部形状和特征。身体形态一般是由长度、纬度、重量及其相互关系表现的。 克托莱指数=体重/身高×1000 初中生身体发育特点:女生11-12岁男生 13-14岁增长幅度最大 ?为什么体育锻炼能够促进身体形态的发展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使骺软骨的细胞正常增值,促进骨骼的生长速度加快,从而使身体长高。体育锻炼还可以使肌肉发达。体育活动加速了新陈代谢,使肌纤维增粗,体积增大,肌肉变得粗壮,结实,发达而有力。 ?形体练习中应注意的事项:养成正确的站、行、跑、跳的姿势;不宜做过重的负重练习;要变换体位练习,以促进身体的均衡发展。注意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注意全面发展。 身体机能:是指人的整体及其组成的各器官、系统所表现的生命活动。安静心率肺活量血压 ?为什么体育锻炼能够发展我们的身体机能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使呼吸肌的力量增强,胸廓运动的幅度加大,从而改善呼吸机能。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心肌力量增强,血管壁 弹性增大,从而改善心血管机能。 ?发展身体机能应注意的事项:不 要进行过多的力量性和静力性练 习;注意正确的呼吸方法,即动作 和呼吸正确配合,屈体动作应呼 气,挺身动作应吸气,避免过多屏 气;注意呼吸道卫生;注意选择良 好的锻炼环境。 体能:是指足以胜任日常的生 活和学习而又不易疲劳的身体适 应能力;此外,还有余力去享受休 闲和能够应付所遇到的压力。 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心肺耐力、 柔韧性、身体成分、肌肉力量、肌 肉耐力 与运动有关的体能:力量、速 度、灵敏、平衡、反应时、神经肌 肉协调性 ?怎样发展体能? 1.选择合适的项目,全身心的投入 到快乐的运动中去;2.发展心肺耐 力和灵敏。 ?人体所需的营养素:糖类、脂肪、 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食物五大类:谷物类、蔬菜水果 类、动物性食物类、奶制品和豆制 品、油脂类 体重指数:(千克/米2)=体重 /身高 2 第二章积极自觉地参与身体锻炼 ?参加体育锻炼的好处:1、提高 人体机能;2、促进正常生长发育; 3、控制体重健美体形; 4、展示能 力增强自信;5、促进人与人的交 流;6、预防各种疾病;7、愉悦身 心调节疲劳;8、接触大自然 ?科学健身的重要性:如果不注意 科学锻炼,不但不会取得良好的锻 炼效果,还会损害健康,甚至发生 伤害事故。 ?科学锻炼的基本原则:1、了解 自己,实事求是。2、树立目标, 积极进取。3全面锻炼,注重实效。 4、运动有恒,坚持经常。4、运动 有度,循序渐进。5、遵循规律, 自我保健。 超量恢复:超量恢复是体育锻炼中 常见的一种生理现象。人体运动 时,身体要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 体内异化作用加强,能量物质储备 逐步下降。这一时期称为工作阶 段。由于能量物质大量消耗等原 因,运动后便会产生一定的疲劳, 但经过休息调整,消耗的能量物质 又逐渐恢复到接近或达到运动前 的水平,疲劳也随之逐渐消失。从 疲劳到疲劳消失的这一过程叫恢 复过程。恢复过程不但能恢复到原 来的水平,而且经过合理的休息 后,在一定的时间内,机体的能量 物质贮备及体能等方面还会超过 原来的水平。这种现象叫做“超量 恢复”。 运动负荷:通常又叫运动量,包括 负荷量和负荷强度。负荷量一般用 练习的次数,时间,距离重量来表 示。负荷强度一般用速度,负重量, 密度,难度来表示。 ?怎样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首先,要根据自己的体能和健康状 况,本着量力而行的原则,实事求 是地安排运动量的大小。其次,要 根据负荷强度和负荷量相互制约 的特性来确定负荷强度和量,一般 负荷强度大时,负荷量则应减小; 反之负荷强度小时,负荷量则应加 大。另外,还要注意大、小运动负 荷的结合,使大、小运动负荷交替 出现。尤其在安排强度大的负荷时 一定要格外注意,不能连续几天进 行大强度的锻炼。每周大强度的锻 炼不应超过1-2次。 合理安排休息。 负荷疲劳恢复提高 怎么算是合理的休息? 通过休息,在参加下次锻炼前,自 我感觉精神饱满,体力充沛,有参 加锻炼的兴趣,就说明休息的比较 充分;相反,如果休息后仍然觉得 体力不佳,精神不振,缺乏锻炼欲 望,则说明休息不够,恢复的不好。 ?检测运动负荷的简便方法? 测定脉搏 适宜的运动脉率=(最高脉率-安静 时脉率)65%+安静时的脉率 运动后心脏恢复率的测定 心脏恢复率=(运动心率-恢复心 率)/10 怎样判断运动负荷大小? 1、用晨起安静脉率判断运动负荷 大小。 在正常情况下,通过体育锻炼后心 脏机能增强;安静时的脉率应逐渐 减少。但是如果相反,脉率反倒增 加了,就表示运动负荷大。若第二 天早晨的安静脉率超过前一天的 早晨的安静脉率,说明运动负荷太 大,应适当减小运动负荷。因此, 我们可以通过测定晨起安静时的 脉率来判断运动负荷的安排是否 合理。 2、自我感觉判断法 如果锻炼后,经过合理的休息后 感到全身舒服,精神愉快,精力充 沛,食欲增加,睡眠良好,说明运 动负荷安排的比较合理。相反,如 果感到十分疲劳,四肢酸沉,至第 二天仍然没有消除,出现心慌,头 晕,没有食欲,睡眠不好,并对再 次参加锻炼感到厌恶等不良症状, 则说明运动负荷过大,需要好好休 息调整。 第三章体育与心理健康 ?健康: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等 各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 ?身心之间的关系:1.身体不健康 对心理有影响。2.心理状态会影响 身体健康 ?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的作用: 1、运动愉快感是坚持体育活 动的主要动因 运动与快感是个体参加体育 活动后所产生的满足,快乐,舒畅, 振奋以及积极参与的感觉,是一种 良好的心理状态。 2、长期坚持体育锻炼,可以 健体强身,增进友谊,体验快乐, 因而促进身心协调发展,增进健 康。 心理方面:(信心情绪稳定独立 性良好心境做事果断智力水平 提高);(怒气焦虑抑郁紧 张慌张恐惧感)降低 身体方面:(改善有氧能力强健 骨骼强健关节增强柔韧性改善 睡眠质量)提高(高血压患病率冠 心病发病率糖尿病发病率结肠 癌患病率)降低 青春期心理健康特征? 智力水平:智力正常,在学习,生 活,劳动中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来处理解决遇到的问题。 心理状态:与大多数人心理一致, 并且符合年龄阶段的心理要求,如 朝气蓬勃,奋发向上,富于幻想等。 情绪调控:能体察和表达自己和他 人的情绪,情感,能控制,调节情 绪,合理宣泄。 人格塑造:具有独立性,进取心和 较强的耐受挫折的能力。 人际关系:和老师,伙伴和家长的 关系融洽和谐,能做到互助,互动, 合理解决冲突,知道如何拒绝。 学习水平:动机明确,态度积极, 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正确有 效地方法指导。 青春期常见的心理问题: 抑郁:总觉得苦闷,无精打采,提 不起劲儿 焦虑:总感到莫名其妙的紧张,坐 立不安,心情烦躁,不踏实。

二语习得复习资料

二语习得复习资料 填空、判断类 1.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交叉学科:语言学、心理学、心理语言学。 2.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发端:Corder在1967年发表的《学习者偏误的意义》和Selinker在1972年发表的《中介语》。 3. 1984年,鲁健骥在《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这篇文章中,将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偏误”和“中介语”的概念引入对外汉语教学领域。 4. 强势说强调对比分析的预测功能,认为母语干扰是造成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习得困难和错误的主要原因。 5. 1957年,拉多在《跨文化语言学》中系统地阐述了对比分析的内容、理论依据和分析方法。 6. 对比分析这一基本假设建立在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基础之上。 7. Selinker被称为“中介语之父”。 8. 过度泛化指的是二语学习者在习得第二语言的过程中,将其一目的语的规则推广到超越所能接受的范围之外。 9. 输入假说是克拉申的语言监控模式整个习得理论的核心部分。 10. 克拉申的输入假说包括四个要素:输入数量、输入质量、输入方式、输入条件。 11. 情感过滤假说把成功的二语习得相关联的情感因素分为三大类:动机、自信、焦虑。 12. “社会文化理论”由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创立。主要内容包括:调节论、最近发展区理论、个体话语和内在言语、活动理论。 13. 语言输入与互动的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 14. 最早提出“关键期假说”这个观点的是著名神经外科医生Penfield。 15. 根据社会心理学家的观点,学习者的态度是有三个方面构成:认知、情感、意动。 16.影响学习策略选择的因素主要有学习者个人差异、学习者个人背景和情景社会因素等。 17. 沉浸式教学法是采用目的语作为学校课堂教学的媒介,课堂上主要是向学习者提供目的语语言输入。 18. 1945年,弗里斯在《作为外语的英语教学与学习》一书中提出了对比分析的思想。 19. 在第二语言习得顺序中,主要存在以下争议:①母语迁移;②“正确顺序”是否等于“习得顺序”;③第一语言习得顺序是否等于第二语言习得顺序。 20. 偏误分析分为五个步骤:收集资料,鉴别偏误,描写偏误,解释偏误,评价偏误。 21. “社会文化理论”是关于人类认知发展的理论,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在人类独特的认知功能发展中的核心作用。 22. 原则和参数是普遍语法的核心概念。 23. 通过学习获得的“显性知识”不能转化为“隐性知识” 24.对比分析包括描写、选择、比较、预测四个步骤。听说法、视听法等教学法都受到了它的影响。

大学一年级思修期末考试试题

大一思修期末考试试题(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⒈人生观的核心是( A ) A、人生目的 B、人生价值 C、人生态度 D、人生理想 ⒉世界观是人们对( D )的最根本看法和总和。 A 社会 B 人生意义 C 自然界 D 整个世界 ⒊人生观是( C )的反应。 A 自我认识 B 政治关系 C 社会存在 D 自然条件 ⒋人生的目的是对(B)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 A 人为什么发展 B 人为什么活着 C 人为什么工作 D 人为什么努力 ⒌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人的人生对(D)的意义。 A 自我与社会 B 集体与社会 C 自我与他人 D 社会与他人 ⒍人生的价值趋向是对(D)的意义。 A 自我价值 B 社会价值 C 价值质量 D 价值目标 ⒎理想是人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D)的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想法。 A 实现豁然性 B 不可能性 C超越客观性 D 实现可能性 ⒏理想人的确立于(D) A 中年 B 童年 C 青年 D 青年时期 ⒐处于核心地位的理想类型(B) A 生活 B社会理想 C 道德理想 D职业理想 ⒑信念突出的本质特征(A) A“信” B“诚” C “真” D“疑” ⒒社会主义的核心是(A) A 为人民服务 B尊老爱幼 C ⒓道德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为其服务的(D) A 政治制度 B 文化传统 C 传统习惯 D 上层建筑 ⒔道德核心问题是( C) A物 B 自然 C 人 D 社会 ⒕为人民服务低层次的要求(A) A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B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 毫不利己,专门为人 D 人人为自己,上帝为人家 ⒖反应阶级民族或社会利益的道德( B) A 狭义 B 广义 C 高尚 D 法律规定 ⒗在一定职业生活中所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准则的(D) A 职业规范 B职业行为准则 C 职业守则 D 职业道德 ⒘我国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 奉献社会) ⒙伴随道德认识所表现出来一种内心体验是(C) A 道德评价 B 道德意志 C 道德情感 D 道德习惯 ⒚法律主要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 ⒛法律以(B)为基础。 A 意志 B 经济关系 C 政策 D 政治

二语习得复习提纲

Chapter I Introduction Describing and Explaining L2 Acquisition 1.1What is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econd language refers to any language that is learned subsequent to the mother tongue. 1.2What are the goals of second language? The goals of SLA are to describe how L2 acquisition proceeds and to explain this process and why some learners seem to be better at it than others. 1.3Two case studies of L2 learners 1.3.1 A case study of an adult learner 1.3.2 A case study of two child learners What do these case studies show us? a. They raise a number of important methodological issues relating to how L2 acquisition should be studied b. They raise issues relating to the description of learner language c. They point out some of the problems researchers experience in trying to explain L2 acquisition. 1.4Methodological issues What is that needs to be described? a. What it means to say that a learner has acquired a feature of the target language? b. Whether learners have acquired a particular feature? c. How to measure whether acquisition has taken place? (Learner’s overuse of linguistic forms.) 1.5Issues in the description of learner language a. Learners make errors of different kinds. b. Learners acquired a large number of formulaic chunks, which will influence their performance in communication and the fluency of their unplanned speech. c. Whether learners acquire the language systematically? 1.6Issues in the explanation of L2 acquisition Item learning: formulaic chunks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 相关规定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指2014年7月18日,教育部公布了最新修订得《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生体测成绩达到或超过良好,才有资格参与评优与评奖。 以往,学生得体测按学段分组,每组除了身高、体重、肺活量必测外,还有一些可选项目。新《标准》取消选测。在分组上,小学、初中、高中按每个年级为一组;大学一、二年级为一组,三、四年级为一组。在各组中,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跑、坐位体前屈都就是必测项目。在大学生与中学生中,男生必须测1000米跑与引体向上,女生必须测800米跑与1分钟仰卧起坐。 《标准》还指出,体测得学年总分由标准分与附加分之与构成,满分为120分。标准分由各单项指标得分与权重乘积之与组成,满分为100分;附加分根据实测成绩,对1分钟跳绳、引体向上、仰卧起坐等加分指标进行加分,满分为20分。 各组学生按总分评定等级,90分及以上为优秀,80分至89、9分为良好,60分至79、9分为及格,59、9分及以下为不及格。 每个学生每学年评定一次,学生毕业时得成绩与等级,按毕业当年学年总分得50%与其她学年总分平均得分得50%之与进行评定。学生测试成绩评定达到良好及以上者,方可参加评优与评奖;成绩达到优秀者,方可获体育奖学分。对于测试成绩评定不及格得学生,在本学年度准予补测一次,补测仍不及格,则学年成绩评定为不及格。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毕业时,《标准》测试得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结业或肄业处理。 新增规定

2014年新出台得《标准》,取消了选测项目,中学生与大学生必须测长跑,初中以上男生必须测引体向上。《标准》规定,学生毕业时,体育成绩与等级,按照毕业当年学年总分得50%加上其她学年总分平均得分得50%之与进行评定。成绩达不到50分,按结业或肄业处理,也就就是说,拿不到毕业证。 《标准》要求,初中、高中、大学学生得必测项目全部一致:50米跑、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 另外,各个测试项目都设置了具体得标准,比如,50米短跑,大一、大二得学生,男生超过9、1秒就为不及格,女生超过10、3秒为不及格;大三、大四得学生,男生超过9、0秒则不及格,女生超过10、2秒为不及格。 如果想评优,体育测试成绩评定必须要达到80分以上。学生因病或残疾,可向学校提交暂缓或免予执行《标准》得申请。 具体内容 附件: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 一、说明 1、《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就是国家学校教育工作得基础性指导文件与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就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估学校工作与衡量各地教育发展得重要依据,就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得具体实施,适用于全日制普通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得学生。

大一上学期思修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大一上学期思修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1.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在学习要求,生活环境,社会活动都有变化的大学中首先要认识大学生活的新特点。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学会过集体生活也要独立: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提高独立生活能力。树立独立生活的意识。 虚心求教,细心体察。 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 实力新的学习理念。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培养优良的学风。勤奋。严谨。。创新。 树立远大的理想。 2.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思修”课的意义和方法。 这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实践性于一体的学科。 意义:(1)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 (2)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 (3)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方法:注重学习科学理论。 注重学习和掌握高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 注重联系实际 注重行知统一。 3.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涵及重要意义的理解? 科学涵;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容。 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解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这四个方面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重要意义;是党在思想理论建设上的一个重论创新。是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