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蝙蝠和雷达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蝙蝠和雷达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蝙蝠和雷达公开课教学设计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拓宽视野。

教学重点:

1、感悟和体验三次科学试验的过程。

2、理解蝙蝠夜间探路和雷达工作的原理。

教学难点:

对蝙蝠利用超生波导飞,飞机的雷达导航的工作原理,用抽象的原理讲述变成直观的形象演示。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大自然不愧是我们人类的老师,它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带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飞机能够在夜间安全航行,是从蝙蝠身上获得了启示。

二、介绍试验,解释疑问。

师过渡:那么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获得启示的呢?为弄清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就做了三次试验。每次试验的准备、经过、结果是什么,最后的结论又是什么?昨天大家已经进行了自学,接下来请小组进行交流并完成老师大屏幕上给出的表格。

1、小组交流

大屏幕出示自学提示:

(1)

(2)自读第七自然段和第八自然段,分别画出蝙蝠夜间飞行的原理图和雷达工作的原理图,并完成课后第三题!

2、班级展示

交流预设一:

(1)第一次试验是如何做的?结果怎样?证明了什么?(用一段连贯的话说一说)动画演示。

(2)第二次、第三次科学家是怎样做试验的?动画演示

(3)根据表格说一段完整的话,说清楚科学家是如何进行三次试验的。(结合课件演示)

(4)师: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了什么?

生1: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5)老师稍稍地修改了一下这个结论,你们发现少了什么?去掉行吗?为什么?

师:“配合起来”强调了嘴和耳朵是分工合作的,缺一不可的。

交流预设二:

师过渡:哦,原来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就是用嘴和耳朵配合,通过发出和

接收超声波来飞行的。为了解开这个秘密,科学家做了很多准备,做了多次试验,他们是多么的不容易啊!后文的哪一句还能让你体会到这一点?

(1)指名答。你的回答很精彩,我们看看这两个句子:

(2)比较句子:

a.科学家经过研究,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b.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c.从“反复、终于”你感受到什么?(艰辛、不容易)

师:那我们再次朗读一下。

(3)探究蝙蝠夜间飞行原理:

师过渡:说到这里我们已经知道蝙蝠在夜间飞行靠的是嘴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那同学们现在有没有什么疑问呢?

生2:那他们之间到底是怎么配合的呢?

师:对呀,他们是怎样配合的呢?昨天我们已经自学了第7自然段,并画出了蝙蝠夜间飞行的原理图,哪个小组派个代表到黑板上给我们展示出来?

抽生画图,学生纠正,教师指图引导学生口述蝙蝠夜间飞行原理图。

(4)探究雷达工作原理:

文中说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发明了雷达,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指导老师画出雷达工作原理图吧!

教师指图引导学生口述雷达工作原理图,并引导学生观察所画的两个原理图找到蝙蝠夜间飞行原理和雷达工作原理的联系。

(5)同学们都非常聪明,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完成课后第三题吧!(再次巩固蝙蝠和雷达之间的联系)

三、拓展延伸

1、了解仿生学:

师过渡:同学们,科学家从蝙蝠身上获得启示发明雷达,就是仿生学的一个典型例子,那什么是仿生学呢,请同学们默读资料袋中的内容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吧!

2、大开眼界,提升兴趣:

师过渡:我们现在已经明白了什么是仿生学,科学家还从哪些生物身上得到启示,制造了哪些现代化的设备?接下来就跟随老师一起大开眼界吧!(出示图片、列举丰富的仿生学例子并做讲解)

四、小结:

同学们,科学家就是在大自然的现象中不断发现问题,得到启示,进行发明创造的,请同学们在课下也能多多观察,留心生活,相信你们也能从大自然中得到启示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