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2第一单元第3课时

专项2第一单元第3课时
专项2第一单元第3课时

专项2第一单元第3课时

[学习目标定位] 1.能够从化合价变化和电子转移角度认识氧化还原

反应,并会分析判断。2.能够正确表示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一】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

1.氯气与金属钠的反应中,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稳定的电子层结构,钠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1价;同时,氯分子中的氯原子得到钠原子失去的1个电子,也形成稳定的电子层结构,氯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降低到-1价。在反应过程中钠元素与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原因是钠原子和氯原子之间发生了电子转移。

2.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发生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1)反应中化合价升降的原因

反应中化合价升降的原因是电子的转移(电子的得失或电子对的偏移)。

(2)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失去(或偏离)电子的发生氧化反应。

得到(或偏向)电子的发生还原反应。

【例1】以下反应中,一定发生电子转移的是()

△NH3↑+CO2↑+H2O

A、NH4HCO3=====

△K2MnO4+MnO2+O2↑

B、2KMnO4=====

C、Ca(OH)2+CO2===CaCO3↓+H2O

D、FeO+2HCl===H2O+FeCl2

答案B

解析因为发生电子转移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所以此题实际是判断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其关键是分析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变化,选项B中锰元素的化合价由+7价降低为+6价和+4价,氧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升高为0价,发生了电子转移,其他选项中元素的化合价均无变化。

【例2】以下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氧化还原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升降

B、氧化还原反应前后一定有氧的得失

C、实现Fe3+―→Fe2+的变化过程一定是氧化反应

D、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答案A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关键是要紧紧抓住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有无变化。化合价有变化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但不一定有氧得失。化合价升高发生的是氧化反应,Fe3+转化为Fe2+,铁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发生的是还原反应。

【二】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氧化还原反应中伴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试分析下述各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情况如何。

(1)Fe+2HCl===FeCl2+H2↑

高温2Fe+3CO2

(2)Fe2O3+3CO=====

答案(1)

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情况的表示方法

(1)双线桥法

①箭头必须由反应物指向生成物。

②线桥上要标明〝得〞或〝失〞的电子数。

③得失电子数必须相等,即得失电子守恒:m×n=a×b。

④箭头方向不代表电子转移的方向,仅表示电子转移前后化合价的变化。

(2)单线桥法

①箭头方向指明了电子转移方向,无需注明〝得〞或〝失〞。

②线桥两端连接反应物中变价元素。

【例3】以下化学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正确的选项是()答案B

解析 解题时首先找出变价元素,确定其化合价的升降,然后根据得

失电子数目相等的规律,标出电子转移的数目。A 项,Si +4→S

0i ,得到电子,C 0→C +2,失去电子,得失电子标反了,错误;B 项,2N

0a →2Na +1,失去2×e -,2个H2O 中只有2个H 原子被还原,得到2×e -,正确;C 项,M +4n →M +2n ,得到2e -,4个Cl -中只有2个被氧化(生成Cl2),失去2×e -,错误;D 项,用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情况时,箭头应由失电子原子指向得电子原子,所以箭头应由铜元素指向硫元素,错误。

特别提醒 电子转移表示方法的本卷须知

(1)氧化还原反应中转移电子总数是得到电子数或失去电子数,而不是二者的加和。

(2)双线桥法标电子转移时,电子转移数用a ×be -形式表示,a 表示发生氧化或还原反应的原子个数,b 表示每个原子得到或失去的电子数,当a 或b 等于1时,要省略。 氧化还原反应?????

特征——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实质——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1.以下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 、失去电子的物质发生还原反应

B 、氧化反应的本质是得电子

C 、原子得到电子后,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升高

D 、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 D

解析 还原剂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氧化剂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故A 、B 、C 错误。3O2=====一定条件2O3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2.歌中唱到〝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铜绿〞即是铜锈[C u2(OH)2CO3],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的化学反应为2Cu +O2+CO2+H2O===Cu2(OH)2CO3。以下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 、该反应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C 、该反应中铜失去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D、该反应中氧元素化合价降低,说明反应中氧气得电子

答案D

解析在该反应中,铜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成+2价,失去电子,被氧化,氧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成-2价,得到电子,被还原,其余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变化。

3.铬能慢慢地溶于稀盐酸得到蓝色溶液,假设通入空气那么溶液颜色变绿,发生的反应有①Cr+2HCl===CrCl2+H2↑、②4CrCl2+4HCl+O2= ==4CrCl3+2H2O。以下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

A、反应①②均属于置换反应

B、HCl在反应①②中均发生还原反应

C、反应①中HCl被氧化

D、溶液颜色由蓝变绿是因为Cr2+发生氧化反应

答案D

解析置换反应除了要有单质参加反应,还必须有单质生成,反应②不符合,A项错误;在反应②中HCl的两种元素无价态变化,HCl既未发生氧化反应,也未发生还原反应,B项错误;反应①HCl中H元素价态降低,被还原,C项错误;反应②中Cr2+被O2氧化生成Cr3+,导致溶液颜色由蓝变绿,D项正确。

4.以下电子转移表示正确的选项是()

答案B

解析A项,得失电子标反,且转移电子总数不等;C项,KClO3中氯元素得电子,氧元素失去电子;D项,双线桥的起始位置不当,且得失电子标反。

5.以下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及方向都正确的选项是()答案B

解析A项,Cl得到电子,O失去电子,该反应转移12e-,图中转移电子数目不正确,错误;B项,Fe得到电子,I失去电子,该反应转移2e -,正确;C项,F得到电子,O失去电子,该反应转移4e-,图中箭头的

方向标反了,错误;D 项,Br 得到电子,S 失去电子,该反应转移2e -,图中箭头的方向标反了,错误。

6.在反应2KMnO4+16HCl(浓)===2MnCl2+2KCl +5Cl2↑+8H2O 中:

(1)被还原的物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氧化产物是__________。

(2)假设生成71 g Cl2,那么被氧化的HCl 是__________ mol ,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

答案 (1)KMnO4 Cl2 (2)2 2 mol

解析 在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降情况为

2K M +7nO4+16H Cl -1 ===2M +2nCl2+2K Cl

-1+5C 0l2↑+8H2O ,故被还原的物质为KMnO4,氧化产物为Cl2,反应中生成71 g Cl2(即1 mol)时,被氧化的HCl 为1 mol ×2=2 mol ,转移电子为1×2 mol =2 mol 。

[对点训练]

题组一 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

1.成语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的瑰宝,许多成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原理。以下成语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木已成舟

B 、蜡炬成灰

C 、铁杵成针

D 、滴水成冰

答案 B

解析 木已成舟、铁杵成针和滴水成冰都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属于化学变化,更不是氧化还原反应,蜡炬成灰涉及燃烧,是氧气参与的氧化还原反应。

2.以下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 )

A 、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B 、物质在变化中失去了电子,此物质中的某一元素化合价降低

C 、有电子转移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D 、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 C

解析 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中一定有电子转移,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变化。

3.以下物质制取的化学方程式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实验室制取氢气:

Zn +H2SO4===ZnSO4+H2↑

B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CaCO3+2HCl===CaCl2+H2O +CO2↑

C 、实验室制取氯气:

MnO2+4HCl(浓)=====

△MnCl2+2H2O +Cl2↑ D 、工业上制取二氧化氯:

2NaClO3+4HCl(浓)===2NaCl +2H2O +2ClO2↑+Cl2↑

答案 B

解析 B 项中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没发生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4.以下反应中,氯元素被氧化的是( )

A 、2KClO3=====MnO2△2KCl +3O2↑

B 、2P +5Cl2=====

点燃2PCl5 C 、MnO2+4HCl(浓)=====

△MnCl2+2H2O +Cl2↑ D 、H2+Cl2=====光照或点燃2HCl

答案 C

解析 氯元素被氧化的反应就是反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升高的反应,C 项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到0价。

5.某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

A 、图中的反应物都是化合物

B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 、该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D、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B

6.以下变化中没有电子转移发生的是()

A、Cl-―→Cl2

B、SO2-

4―→BaSO4

C、MnO-4―→Mn2+

D、H2O―→H2

答案B

解析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不发生变化的即没有发生电子的转移。

题组二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

7.以下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答案D

解析A项,Fe2O3被还原;B项,不用〝+〞、〝-〞号表示;C项,〝得到2×3e-〞,〝失去3×2e-〞,标注错误。

8.以下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均正确的选项是() A.

答案B

9.在反应H2S+H2SO4===S↓+SO2↑+2H2O中,假设有32 g硫生成那么转移电子为()

A、6 mol

B、2 mol

C、3 mol

D、4 mol

答案B

解析生成32 g硫(1 mol)转移电子2 mol。

10.ClO2遇浓盐酸会生成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lO2+8HCl== =5Cl2+4H2O,该反应中假设转移电子的数目为9.632×1023,那么产生的Cl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A、11.2 L

B、33.6 L

C、22.4 L

D、44.8 L

答案C

解析n(e-)=9.632×1023

6.02×1023 mol-1=1.6 mol。因为2ClO2~Cl2~8e-,8HCl~4Cl2~8e-,所以该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8e-,即5Cl2~8e-,所

以n(Cl2)=58n(e -)=58×1.6 mol =1 mol ,V(Cl2)=1 mol ×22.4 L ·mol -1

=22.4 L 。

[综合强化]

11.选择符合以下问题的化学反应,把以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编号填入横线上。

(1)既不属于分解反应,又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填字母,下同)。

(2)既属于分解反应,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

(3)只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

(4)只属于化合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

A 、Ca(HCO3)2=====

△CaCO3+H2O +CO2↑ B 、2H2+O2=====

点燃2H2O C 、2KClO3=====MnO2△

2KCl +3O2↑ D 、CaCO3+2HCl===CaCl2+H2O +CO2↑

E 、CaO +CO2===CaCO3

F .Cl2+2KI===2KCl +I2

G .2Na2O2+2H2O===4NaOH +O2↑

答案 (1)DE (2)C (3)G (4)E

解析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与化学反应类型的关系进行分析:A 为分解反应,无单质生成,所以不是氧化还原反应;B 为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C 为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D 为复分解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E 为无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F 为置换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G 只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不属于任何反应类型。

12.饮用水中的NO -3对人类健康会产生危害,为了降低饮用水中NO -3的浓度,某饮用水研究人员提出,在碱性条件下用铝粉将NO -3还原为N2,其化学方程式为

10Al +6NaNO3+4NaOH===10NaAlO2+3N2↑+2H2O 。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上述反应中,________元素的化合价升高,那么该元素的原子____ 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而________元素的化合价降低,那么该元素的原子被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

(2)用〝双线桥法〞表示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答案(1)Al失去N还原

(2)

解析在上述反应中铝元素由0价变为+3价,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氮元素由+5价变为0价,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

13.(1)人体血红蛋白分子中含有Fe2+,正是这些Fe2+使血红蛋白分子具有载氧功能。亚硝酸钠(NaNO2)可将人体血红蛋白中的Fe2+转化为F e3+,生成高铁血红蛋白而丧失与氧气的结合能力,反应过程中Fe2+发生__________反应,说明亚硝酸钠具有____________性;误食亚硝酸钠中毒,可服维生素C缓解,说明维生素C具有________性。

(2)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在水处理等方面有广泛应用的高效安全消毒剂。与Cl2相比,ClO2不但具有更显著的杀菌能力,而且不会产生对人体有潜在危害的有机氯代物。可以用以下方法制备ClO2:

2NaClO3+H2O2+H2SO4===2ClO2↑+Na2SO4+O2↑+2H2O

被氧化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假设反应中有0.1 mol 电子转移,那么产生的ClO2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 L。

答案(1)氧化氧化还原(2)H2O2 2.24

解析(1)NaNO2将Fe2+氧化为Fe3+,Fe2+发生氧化反应,说明N aNO2具有氧化性。(2)反应中:H2O-12―→O02,O元素价态升高,那么H2 O2被氧化,NaC l+5O3―→C+4lO2,Cl元素化合价降低,故假设反应中有0.1 mol电子转移,那么产生的ClO2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 L·m ol-1×0.1 mol=2.24 L。

14.过氧化氢(H2O2)可作为采矿业的废液消毒剂,如消除采矿废液中有剧毒的氰化钾(KCN,其中N元素为-3价),化学方程式为KCN+H2O2+H2O===A+NH3↑(已配平),请回答以下问题:

(1)生成物A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该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________(填〝是〞或〝不是〞)。假设是,请指出被还原的元素;假设不是,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KHCO3

(2)是H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降为-2价,被还原

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A由1个K原子、3个O原子、1个C原子和1个H原子构成,故为KHCO3。

(2)反应物H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降为-2价,氧元素被还原;反应物KCN中碳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升高为+4价,碳元素被氧化,故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套导学案 第三章光现象第四节平面镜(第2课时)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套导学案 第 三 章 光现象 四、平面镜(第2课时) 【课前预习】 1. 叫虚像。 2.平面镜成_____像。 3.物体高1.8m ,平面镜内的像的高为_____m 。 4.物离镜面4m ,像离镜面_____m ,像离物_____m 。 5.月亮距离池塘的水面8×108 m ,水中的月亮离镜子m 。 6.用对称法作出右图物体AB 在平面镜MN 中的像。(P70) 【课堂重点】 〖学习过程〗 1.识别图形(如图) MN 表示______; AB 表示_______; A ˊ B ˊ表示物体AB 的______; A ˊ B ˊ要用虚线是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 AO 与A ˊO 什么关系?AB 与A ˊB ˊ什么关系? 2.用对称法作出平面镜中的像 M M M A A · A B N B N C N 〖要点归纳〗 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应用“对称法”作图,要求作图规范。 〖当堂反馈〗 1.根据物体AB 与镜中所成的像A ’B ’找出平面镜的位置: 2.一条平静的河,水深3m ,岸上的树梢上有一只鸟离水面的距离为12m ,则小鸟与小鸟 M N A B A B M N O A ’ B ’

像间的距离为__________m。 3.人逐渐向平面镜靠拢的过程中,人在镜中的像()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4.一根直棒和它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垂直,则直棒与平面镜之间的夹角为()A.30°B.45°C.90°D.60° 5.如图所示,一台钟面上无数字,只有刻度线,如图所示,图中为平面 镜中的钟,问此时时间为() A.8点20分B.4点40分C.7点20分D.3点40分 6.检查视力时,人与表之间应有5m距离,医务室只有3m长,问如何借助一个平面镜来检查视力?(画图说明) 7.如图所示,平面镜M前有一个发光点S,S1是它在镜中所成的像,当平面镜转动一个角度后,像的位置为S2,试作出此时平面镜的新位置. 【课后巩固】 见《评价手册》

高中化学 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第3单元 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第2课时)不同类型的晶

不同类型的晶体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键类型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的是( ) 【导学号:39700023】A.C(金刚石)和CO2B.NaBr和HBr C.CH4和H2O D.Cl2和KCl 【解析】各物质中的化学键和所属晶体类型如下: 【答案】C 2.有关晶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分子越稳定 B.原子晶体中共价键越强,熔点越高 C.冰融化时水分子中共价键发生断裂 D.氯化钠熔化时离子键未被破坏 【解析】A选项,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大小与分子的稳定性没有关系;C选项中冰融化时水分子中共价键不发生断裂;D选项中氯化钠熔化时离子键被破坏。 【答案】B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晶体中的相邻原子都以共价键相结合 B.金属晶体的熔点都比分子晶体的熔点高 C.干冰升华时,分子内共价键会发生断裂 D. Na2O2晶体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1 【解析】金属晶体的熔点不一定比分子晶体的高,如Hg常温下为液态,B错;干冰为分子晶体,升华时克服分子间作用力,分子内共价键不变,C错;Na2O2晶体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2,D错。

【答案】A 4.一种新型材料B4C3,它可用于制作切削工具和高温热交换器。关于B4C3的推断正确的是( ) A.B4C3是一种分子晶体 B.B4C3是一种离子晶体 C.B4C3是一种原子晶体 D.B4C3分子是由4个硼原子和3个碳原子构成的 【解析】B4C3可用于制作切削工具和高温热交换器,说明它的硬度大、熔沸点高,所以它是原子晶体,不存在单个分子。 【答案】C 5.下列各组物质中,按熔点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Cl2、Br2、I2B.CO2、SiO2、KCl C.O2、I2、Hg D.SiC、NaCl、SO2 【解析】Cl2、Br2、I2的晶体属于分子晶体,且组成和结构相似,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大,晶体的熔点逐渐升高,A项正确。CO2、KCl、SiO2的晶体分别属于分子晶体、离子晶体、原子晶体,熔点: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B项错误。常温、常压下,O2为气态,I2为固态,Hg为液态,C项错误。SiC、NaCl、SO2的晶体分别为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它们的熔点逐渐降低,D项错误。 【答案】A 6.下列化合物,按其晶体的熔点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导学号:39700024】A.SiO2CsCl I2Br2 B.SiO2CsCl Br2I2 C.CsCl SiO2I2Br2 D.Br2I2CsCl SiO2 【解析】先区分各选项中各物质的晶体类型,原子晶体的熔点>离子晶体的熔点>分子晶体的熔点。其中I2的熔点高于Br2的熔点。 【答案】A 7.下列每组物质发生状态变化时,所克服的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属于同种类型的是( ) A.食盐和蔗糖熔化B.钠和硫熔化 C.碘和干冰升华D.二氧化硅和氧化钠熔化 【答案】C 8.有下列几种晶体:A.水晶,B.冰醋酸,C.白磷,D.金刚石,E.晶体氩,F.干冰。 (1)属于分子晶体的是________,直接由原子构成的分子晶体是________。

高中化学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第一单元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第3课时)氧化还原反应和溴

第3课时 氧化还原反应和溴、碘的提取 1.你认为加碘盐指在食盐(NaCl)中添加适量的( ) A .碘单质(I 2) B .碘化钠(NaI) C .碘酸钾(KIO 3) D .次碘酸钾(KIO) 解析 加碘盐中添加的是碘酸钾。 答案 C 2.在下列变化中,需要加入合适的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 A .HCl→H 2 B .CO 2→CO C .Fe 2O 3→Fe D .Br - →Br 2 解析 A 项,HCl→H 2氢元素化合价降低,需要加入还原剂,如活泼金属单质等;B 项,CO 2→CO,碳元素化合价降低,需要加入还原剂,如碳单质等;C 项,Fe 2O 3→Fe,铁元素化合价降低,需要加入还原剂,如碳单质等;D 项,Br -→Br 2,溴元素化合价升高,需要加入氧化剂,如Cl 2等。 答案 D 3.过氧化氢在下列三个反应中:①H 2O 2+H 2S===2H 2O +S↓、②2H 2O 2=====MnO 22H 2O +O 2↑、③H 2O 2 +Cl 2===2HCl +O 2,所起的作用是( ) A .起相同作用 B .起不同作用 C .只起氧化剂的作用 D .只起还原剂的作用 解析 过氧化氢在反应①中作氧化剂,在反应②中作氧化剂和还原剂,在反应③中作还原剂。 答案 B 4.用ClO 2为自为水消毒,更加安全、高效。实验室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得ClO 2:KClO 3+H 2C 2O 4 +H 2SO 4――→△ClO 2↑+K 2SO 4+CO 2↑+H 2O(未配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KClO 3在反应中失去电子 B .ClO 2是氧化产物 C .H 2C 2O 4在反应中被氧化

专题3 第1单元 第2课时 脂肪烃的来源与石油化学工业

第2课时脂肪烃的来源与石油化学工业 1.了解石油、天然气是脂肪烃的主要来源。 2.了解石油的分馏、裂化、裂解、重整等化学工业。(重点) 3.烃燃烧的有关计算。(重点)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 脂肪烃的来源与石油化学工业 1.石油的物理性质和成分 (1)颜色状态:黄绿色至黑褐色的黏稠液体。 (2)组成:主要是由气态烃、液态烃和固态烃组成的混合物。其成分主要是烷烃和环烷烃,有的含芳香烃。 2.天然气的成分 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有的地区的天然气中则含有乙烷、丙烷和丁烷等。 3.石油的分馏 (1)原理:石油――→加热汽化――→沸点不同 不同的馏分,属于物理变化。 (2)分类 ①常压分馏????? 原料:石油产品?? ??? 石油气、汽油、煤油、轻柴油等重油 ②减压分馏 ??? ?? 原理:压强较低时,重油中的沸点较高的烃在 较低温度时汽化,然后得到不同的产品原料:重油产品?? ??? 重柴油、润滑油、石蜡、燃料油等沥青 4.石油的裂化 (1)原理:使长碳链的烃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短碳链烃的方法。 (2)目的:提高汽油、煤油等轻质油的产量。 (3)分类:热裂化和催化裂化。

(4)裂解:同裂化原理相同,由轻质油生产气态烯烃,又称深度裂化。 5.催化重整和加氢裂化 (1)目的:提高_汽油等轻质油品质。 (2)产品:催化重整是获得芳香烃的主要途径。 6.环境保护 石油化工,科学家正在积极探索“全合成、零排放”的绿色化学工艺,开发对环境友好的产品、控制设备和仪器。 (1)石油中含有C5~C11的烷烃,可以通过石油的分馏得到汽油。( ) (2)含C18以上的重油经催化裂化可以得到汽油。( )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开采天然气应做到安全规范的操作。( ) (4)煤中含有苯和甲苯,可用分馏的方法把它们分离出来。( ) (5)石油的分馏、裂化、裂解均是化学变化。( ) 【答案】(1)√(2)√(3)√(4)×(5)× [核心·突破] 1.石油的分馏 (1)常压分馏得到的馏分中烃的沸点相对较低,分子中所含碳原子数较少。 减压分馏得到的馏分中烃的沸点相对较高,分子中所含碳原子数较多。 (2)减压分馏的原理是利用外界压强对物质沸点的影响。外界压强越大,物质

专题3常见的烃第一单元脂肪烃第3课时练习答案

专题3常见的烃第一单元脂肪烃第 3课时练习 形眼镜的材料。请写出由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的化学方程式: 例2.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不饱和键的化合物之间也能通过加聚反应形成高分子化合物。 [参考答案]C 2 .具有单、双键交替长链(如…— CH = CH — CH = CH — CH = CH —…)的高分子有可能成 为导电塑料。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即授予开辟此领域的 3位科学家。下列高分子中,可 能成为导电塑料的是 ( ) A .聚乙烯 B .聚丁二烯 C .聚苯乙烯 D .聚乙炔 [参考答案]D 3. 1,3-丁二烯和苯乙烯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发生加聚反应生成丁苯橡胶。 下列结构简式中, 能正确反映丁苯橡胶结构的是 ( 例1.聚甲基丙烯酯羟乙醇的结构简式为 H s 兔 T cl c ICHO - C ,它是制作软质隐 尽一 c — c I CBO H 55n T cl c I CHO - 请写 [参考答案](1) CH 2 = CH 2 , CH=CH H [针对训练] 1 ?由乙烯推测丙烯的结构或性质正确的是 A .分子中三个碳原子在同一条直线上 B .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C .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 .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 -X : 二;■■二 出下列高分子化合物的单体。 (2) 2= CH — CH = CH

) [参考答案]A 、D 4?形成下列高聚物的单体相同的是 ①卡 CH 2一 CH ? — CH — CH 2臨 ② 4 CH 2— CH 2— CH 2— CH ] —n I I CH 3 CH 3 ③-[CH 2— CH = CH — CH — CH 2— CHzb ④—[CH ?— CH = CH — CH ?— CH — CH2H I I CH 3 CH 3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④ [参考答案]C 5 ?聚四氟乙烯在耐热性和化学稳定性上都超过了其它塑料,号称“塑料王” 。在工业上有广 泛的用途,其合成线路如下图所示。请在方框内写出各物质的结构简式。 6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氯乙烯制聚氯乙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丙烯制聚丙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1, 3 一丁二烯制顺丁橡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按题目要求写出结构简式 (1) 氯乙烯与丙烯按 1:1的物质的量比在一定条件下加聚成高分子化合物时,有三种加聚产 物(每个链接中有 5个碳原子),试写出这3种物质的结构简式。 CH 3CH 3 I I (2) CH 3 — CH = CH 2与CH 3C = C — CH 3加聚所得产物可能有: (3) 高分子化合物+CH 2CH(CH 3)CH 2CH 2卜n 的单体分别是 : A . B . 氯仿 二氟一氯甲烷 四氟乙烯 聚四氟乙烯 A B C D

苏教版化学必修1:专题3 第一单元 第二课时 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1.下列各组物质中,在高温引燃的条件下,不. 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A .Al 粉和Fe 3O 4粉末混合 B .V 2O 5粉末和Al 粉混合 C .Al 粉和MgO 粉末混合 D .C 粉和CuO 粉末混合 解析:选C 。Al 粉和Fe 3O 4、V 2O 5在高温时均可发生铝热反应,而Al 粉和MgO 粉在高温时不发生化学反应,因为Mg 比Al 活泼。C 粉和CuO 粉末在高温也发生化学反应 2CuO +C=====高温 2Cu +CO 2↑。 2.等质量的同种镁铝合金分别与下列4种过量的溶液充分反应,放出氢气最多的是( ) A .2 mol·L - 1 H 2SO 4溶液 B .18 mol·L - 1 H 2SO 4溶液 C .6 mol·L - 1 KOH 溶液 D .3 mol·L - 1 HNO 3溶液 解析:选A 。镁、铝与稀H 2SO 4均可反应放出H 2;在KOH 溶液中只有铝与KOH 反应放出H 2;镁与浓H 2SO 4反应不生成H 2,Al 在浓H 2SO 4中钝化;Mg 、Al 与HNO 3作用都不生成H 2。 3.若在加入铝粉能放出氢气的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NH +4、SO 2-4、CO 2- 3、K + B .Na +、Ba 2+、Ca 2+、HCO - 3 C .Mg 2+、Ag +、K +、Cl - D .K +、Cl -、Na +、SO 2- 4 解析:选D 。铝与酸、强碱反应都放出氢气,则加入铝粉能放出氢气的溶液中可能含H + , 也可能含OH -。分别加入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是指各组离子应与H +和OH - 都能共 存。A 项中,NH +4与OH -生成NH 3·H 2O ,CO 2-3与H +生成H 2CO 3;B 项中,HCO -3与H + 、OH -都能发生反应;C 项,Mg 2+与OH -不能共存,Ag +与Cl - 不能共存;D 项中,各离子与H +和OH - 都不发生反应,符合要求。 4.用含少量镁粉的铝粉制取纯净的氢氧化铝,下述操作步骤中最恰当的组合是( ) ①加盐酸溶解;②加烧碱溶液溶解;③过滤;④通入过量CO 2生成Al(OH)3沉淀;⑤加入盐酸生成Al(OH)3沉淀;⑥加入过量烧碱溶液 A .①⑥⑤③ B .②③④③ C .②③⑤③ D .①③⑤③ 解析:选B 。由镁粉和铝粉制取纯净Al(OH)3的过程为 5.镁和铝分别与等浓度、等体积的过量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体积(V )与时间(t )关系如右图。反应中镁和铝的(注:反应速率为单位时间内生成气体的量)( )

2020-2021学年苏教版必修1 专题1 第1单元 第3课时 物质的聚集状态 作业

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第3课时物质的聚集状态 课时跟踪检测 知识点一:决定物质体积的因素 1.下列有关气体体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态物质体积的大小,由构成气体的分子的大小决定 B.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态物质体积的大小,由构成气体的分子数决定 C.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同,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也不同 D.气体摩尔体积是指1 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约为22.4 L 解析:一定温度和压强下,不同气体的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都是大概相同的,分子很小,此时决定气体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就是分子数,A错,B正确;N= nN A=V V m N A,若体积不同,不同状态下气体的V m也不同,故它们所含的分子数 可能相同,C错;气体摩尔体积22.4 L·mol-1,必须适用于标准状况下的气体,D错。 答案:B 2.相同物质的量的各种固体或液体的体积并不相同,其主要原因是() A.微粒大小不同B.微粒质量不同 C.微粒间距离不同D.温度、压强不同 解析:固体、液体微粒间间距差不多,当微粒数一定时,微粒大小就成了决定体积的主要原因。 答案:A 知识点二:气体的摩尔体积

3.下列各项数据中,表示气体摩尔体积的是() A.22.4 mol·L-1B.22.4 g·L-1 C.0.022 4 m3·mol-1D.22.4 mol·kg-1 解析:气体摩尔体积的单位是L·mol-1或m3·mol-1,C项正确。 答案:C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 mol石墨的体积约是22.4 L B.常温常压下,44 g CO2和28 g CO所占的体积相同 C.非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不可能是22.4 L D.当微粒数目相同时,气体物质的体积主要决定于微粒本身的大小 解析:A中石墨为固体,1 mol体积小于22.4 L,C中非标准状况下,1 mol 任何气体体积可以是22.4 L,D中体积取决于外界条件。故选B。 答案:B 5.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含有N A个氦原子的氦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 L B.25 ℃,1.01×105 Pa,32 g O2和O3的混合气体所含原子数为2.5N A C.标准状况下,11.2 L H2O含有的原子数为1.5N A D.常温常压下,44 g CO2体积为22.4 L 解析:含有N A个氦原子的氦气是1 mol,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 L,故A对;25 ℃,1.01×105 Pa,32 g O2和O3的混合气体所含原子数为2N A,故B 错误;标准状况下,水是液体,11.2 L H2O含有的分子数不是0.5N A,故C错误;在常温常压下,44 g CO2的物质的量为1 mol,只有在标准状况下才为22.4 L,故D错误,故选A。 答案:A 6.标准状况下,与11.2 L NH3含有相同数目氢原子的物质是() A.8.4 L CH4B.0.5 mol HCl C.98 g H3PO4D.12 g H2O 解析:n(NH3)=11.2 L 22.4 L/mol=0.5 mol,NH3中n(H)=0.5 mol×3=1.5 mol。

高中化学 专题3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 第1单元 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第2课时)石油炼制 乙烯学

石油炼制乙烯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下列关于石油加工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通过石油分馏可得到乙烯等有机化工原料 B.石油裂化的目的是提高汽油等轻质油的产量和质量 C.石油裂解的原料是石油分馏产物,包括石油气 D.石油炼制过程包括物理过程和化学过程 【解析】石油分馏无法获得短链不饱和烃。乙烯只能通过石油裂解加工获取。 【答案】 A 2.关于裂解和裂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裂解与裂化的产物都含有不饱和烃 B.裂解与裂化都是为了得到气态烃 C.裂解与裂化的原料都是石油分馏产品 D.裂解与裂化都是使相对分子质量大的烃断裂为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烃的过程 【解析】裂解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乙烯、丙烯、丁二烯等气态烃作为石油化工原料。裂化的目的是将重油断裂为裂化汽油,提高汽油的产量。 【答案】 B 3.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乙烯分子的组成和结构推测含一个碳碳双键的单烯烃的通式为C n H2n B.分子式为C3H6的烃分子一定含有碳碳双键 C.从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可知乙烯分子的碳碳双键中有一个键不稳定,易发生断裂 D.乙烯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与甲烷不同的原因是乙烯的含碳量高 【解析】B项中分子式为C3H6的烃分子可以形成环状结构:△,分子中无碳碳双键。 【答案】 B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褪色的原理相同 B.通过加成反应、取代反应都可以生成CH3CH2Cl C.乙烯具有可燃性,在点燃前要验纯 D.乙烷中混有的乙烯可用溴水除去 【解析】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发生的是氧化反应,而使溴水褪色发生的是加

专题1高中化学第三单元第1课时知能优化训练

1.据报道,科学家已成功合成了少量N4,有关N4的说法正确的是() A.N4是N2的同素异形体 B.N4是N2的同分异构体 C.相同质量的N4和N2所含原子个数比为1∶2 D.N4的摩尔质量是56 g 解析:选A。本题是对“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等基本概念的考查,以及对“摩尔质量”单位及其有关计算的考查,是学生应掌握的基础知识。A项考查“同素异形体”概念: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之间的互称,N4和N2都是氮元素形成的单质,故A正确;B 项中N4和N2很显然组成分子的原子的个数不同,故不可能是“同分子式”;C项中相同质量的N4和N2中所含原子个数比应是:总质量除以氮原子的摩尔质量之比,因总质量相同、摩尔质量相同,故应是1∶1;D项中摩尔质量的单位应是g·mol-1;故选A。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物质一定是同一种物质 B.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C.白磷和红磷是同分异构体 D.分子式相同的不同物质一定互为同分异构体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对同分异构体概念的理解。值得注意的是同分异构体必然具有相同的分子式和相同的相对分子质量,但具有相同的相对分子质量的物质却不一定具有相同的分子式。如N2和CO,A、B不正确;白磷和红磷是磷元素的两种不同单质,是同素异形体,C不正确。 3.最近医学界通过放射性14C标记C60,发现一种C60的羧酸衍生物在特定条件下通过断裂DNA杀死细胞,从而抑制艾滋病,则有关14C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与C60中普通碳原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B.与16O含有的中子数相同 C.是C60的同素异形体 D.与14N互为同位素 解析:选B。某元素原子的化学性质是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同位素的对象是原子,而同素异形体的对象是单质。 4.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A.1H2、2H2与3H2 B.冰与干冰 C.乙烯与乙炔 D. 解析:选D。同分异构体是指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D符合要求。 5.将下列物质进行分类: A.白磷和红磷B.16O与18O C.O2与O3D.H2O与D2O

18 19 专题1 第1单元 第2课时 元素周期律

第2课时元素周期律1.2.3学习目标:周期元素为例,说认识原子结构的周期性变化。能够以第()3.重点体会元素周期律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明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情况。与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知探自习主新预一、原子结构的周期性变化1原子序数.(1) 概念:按核电荷数由小到大的顺序给元素编号。(2)数量关系: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 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规律.结论: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呈周期性变化。 3 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呈现由大到小的周期性变化。二、元素周期律1 .元素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2 化合价变化规律.[1→+每周期: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最高正价:7(25)410] 。+→-第,负价:-周期为+→(OF)微点拨:,最低负化合、除外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最外层电子数8||||8。最高正化合价=+价=最外层电子数-最低负化合价,3 金属性和非金属性.(1)金属性强弱比较①按表中实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Na>Mg>Al 。②钠、镁、铝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NaOH>Mg(OH)>Al(OH) 。32 Na>Mg>Al 。③钠、镁、铝的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④结论:元素金属性越强,单质越易从水或酸中置换出氢,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元素Si P S Cl 解 件由易到难的顺序为②硅、磷、硫、氯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ClO>HSO>HPO>HSiO 。3442342 Cl>S>P>Si。硫、氯元素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③硅、磷、H反应形成气态氢化物,气态氢化④结论:元素金属性越强,单质越易与2物越稳定,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4元素周期律.(1)概念: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2)实质: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呈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基础自测1()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判断正误(1)18个电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最外层电子排布均呈现由个电子递增至() 子的周期性变化。(2)() 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一定越小。()(3)任何元素均有正价和负价。(4)()其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越强。元素非金属性越强, (1)(2)(3)(4)××××【答案】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高化合价不超过该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B.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低化合价,其绝对值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C .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只显正价D8(OF)除外.同种元素的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的绝对值之和

2020-2021学年苏教版必修1 专题1第1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第3课时) 作业

第1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第3课时物质的聚集状态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物质,其物质的量必然相等 B.任何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氧气和一氧化碳所含的分子数必然相等 C.1 L一氧化碳气体一定比1 L氧气的质量小 D.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物质所含的分子数一定相等 B[只有气体物质才符合阿伏加德罗定律——在同温同压下,具有相同体积的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具有相同物质的量的两种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具有相同的分子数。因温度、压强不能确定,故1 L CO和1 L O2的物质的量大小也不能确定,即二者的质量大小无法比较。] 2.标准状况下,若11.2 L氧气含有n个氧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可表示为() A.4n B.3n C.2n D.n D[根据恒等式 V 22.4= N N A可知N A= n×22.4 L·mol-1 2×11.2 L =n mol-1。] 3.在标准状况下,由0.5 g H2、11 g CO2和4 g O2组成的混合气体,其体积约为() A.8.4 L B.11.2 L C.14 L D.16.8 L C[根据n=m M,0.5 g H2的物质的量为 0.5 g 2 g·mol-1 =0.25 mol,11 g CO2的物 质的量为 11 g 44 g·mol-1 =0.25 mol,4 g O2的物质的量为 4 g 32 g·mol-1 =0.125 mol,V= (0.25+0.25+0.125) mol×22.4 L·mol-1=14 L,故C项正确。] 4.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常温常压下,11.2 L Cl2含有的分子数为0.5N A

专题4 第三单元 第1课时

第1课时醛的性质和应用 [明确学习目标] 1.能够通过对乙醛的学习,明确醛类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2.学会根据醛基的性质来检验醛类的存在。 3.知道甲醛、乙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一、醛的结构 1.醛是由烃基和□01醛基(—CHO)相连构成的化合物。 2.醛类的官能团为醛基。醛基结构式:,电子式:,结构简式:□03—CHO。 3.一元醛通式:R—CHO,—R代表烃基。饱和一元醛的通式为:C n H2n O。 4.乙醛的分子结构 (1)分子式:□04C2H4O。 (2)结构式:。 (3)结构简式:□06CH3CHO。 5.醛基中包含羰基,羰基中的碳原子与氧原子之间通过双键连接起来,羰基 以及与羰基直接相连的原子处于□07同一平面上。如分子中四个原子在□08同一平面上。

二、醛的性质 1.乙醛的物理性质 乙醛是无色而有□01刺激性气味的□02液体,在水中的溶解度较□ 03大。 2.乙醛的化学性质 乙醛的化学性质主要由醛基(—CHO)来决定。如乙醛的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都发生在醛基上。 (1)加成反应(还原反应): 醛基中的C===O 键可与H 2、HX 、HCN 等加成,但不与Br 2加成,如CH 3CHO 与H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04CH 3CHO +H 2――→Ni 加热、加压 CH 3CH 2OH 。 (2)氧化反应: ①易燃烧:2CH 3CHO +5O 2――→点燃 4CO 2+4H 2O 。 ②催化氧化:2CH 3CHO +O 2――→催化剂△ □ 052CH 3COOH 。 ③被银氨溶液、新制的Cu(OH)2等弱氧化剂氧化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06 CH 3CHO +2Ag(NH 3)2OH ――→水浴加热 CH 3COONH 4+2Ag ↓+3NH 3+H 2O 、CH 3CHO +2Cu(OH)2+NaOH ――→水浴加热CH 3COONa +Cu 2O ↓+3H 2O 。 ④乙醛□ 07能(填“能”或“不能”)被酸性KMnO 4溶液氧化。 3.甲醛的特性 (1)甲醛是无色而有□ 08刺激性气味的□09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较□ 10大,35%~40%的甲醛水溶液叫福尔马林。 (2)甲醛是醛类中不含烃基的醛,其结构相当于含有两个醛基 ,故1 mol HCHO 与足量银氨溶液反应可生成□ 114

高中化学 专题第一单元第3课时 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学案 苏教版必修2

第3课时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 1.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认识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2.了解金属、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3.理解元素性质、原子结构及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掌握其应用。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学生用书 P7] 1.编排依据:元素周期律。 2 .排列原则 (1)横行:电子层数相同,每个横行称为周期。 (2)纵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每个纵行称为族。 3.组成结构 (1)周期 周期序数 1 2 3 4 5 6 7 元素种类 2 8 8 18 18 32 26(未填满) 分类短周期长周期,其中第7周期又称不完全周期 族主族0族副族Ⅷ族 构成周期由长周期元素和短周期元素共同构成仅由长周期元素构成 所含纵行1,2,13~17 18 3~7,11,12 8,9,10 族序数ⅠA,ⅡA, ⅢA~ ⅦA ⅢB~ⅦB,ⅠB,Ⅱ B Ⅷ 1.判断正误 (1)最外层电子数是2的元素,都是ⅡA族元素。( ) (2)氧元素为第ⅥA族元素,故其最高正价为+6价。( ) (3)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主族序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 (4)若第7周期填满,会包含32种元素。( ) (5)Fe元素位于周期表的ⅧB族。( ) (6)元素周期表中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都占据同一格,它们是同位素。( ) 答案:(1)×(2)×(3)√(4)√(5)×(6)×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们常用的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排序的依据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横行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C.元素周期表有16个纵行 D.元素周期表已发展成一个稳定的形式,它不可能再有新的变化了 答案:B 3.甲、乙是周期表中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若甲的原子序数为x,则乙的原子序数不可能是( ) A.x+2 B.x+4 C.x+8 D.x+18 解析:选B。据元素周期表中各周期元素的种类及各主族中元素相对位置可知,相邻周期的同主族元素之间原子序数之差有如下几种情况:2(如H和Li之间),8(如Li和Na之间),18(如K和Rb之间),32(如Cs和Fr之间)。显然,A、C、D都是可能的,只有B项x+4是不可能的。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七主七副七周期,0族Ⅷ族镧锕系。 2.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推断 (1)原子结构示意图法 (2)稀有气体原子序数(2、10、18、36、54、86)定位法 ①比大小定周期 比较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与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大小,找出与其相邻近的0族元素,那么该元素就和序数大的0族元素处于同一周期。 ②求差值定族数 a.若原子序数比相应的0族元素多1或2,则该元素应处在该0族元素所在周期的下一个周期的ⅠA族或ⅡA 族。 b.若原子序数比相应的0族元素少5~1时,则应处在同周期的ⅢA~ⅦA族。 c.若原子序数与相应的0族元素相差其他数,则由相应差找出相应的族。 (3)实例 ①53号元素 由于36<53<54,则53号元素位于第5周期,54-53=1,所以53号元素位于54号元素左侧第一格,即ⅦA族,故53号元素位于第5周期ⅦA族。 ②88号元素

高中化学 专题3 第1单元 第1课时 天然气的利用 甲烷教案 苏教版必修2

第1课时天然气的利用甲烷 目标与素养:1.会写甲烷的分子式、结构式、电子式,知道甲烷的结构特点。(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2.知道甲烷能发生氧化反应和取代反应,会写化学方程式。(宏观辨识)3.理解取代反应的概念并能进行判断。(证据推理)4.了解同系物的概念。(宏观辨识) 一、化石燃料 化 石 燃 料 ? ? ? ? ? ? ?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石油 ?? ? ??组成元素:主要是碳和氢,同时含少量的 硫、氧、氮等 化学成分:液态的碳氢化合物及其溶有 气态和固态的碳氢化合物 煤 ?? ? ?? 组成物质: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 组成元素:含量最高的元素为碳、其次是氢、氧及 少量的硫、磷、氮等 二、甲烷的组成、结构与性质 1.甲烷的组成和结构 分子式:CH4,电子式:,结构式:。 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是正四面体构型。碳原子位于四面体的中心,四个氢原子分别位于四面体的4个顶点。 2.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水溶性 无色气态无味ρ(CH4)<ρ(空气) 难溶 (1)稳定性 在通常情况下,甲烷是比较稳定的,跟强酸、强碱或强氧化剂等一般不起反应。甲烷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也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2)氧化反应

纯净的甲烷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火焰呈淡蓝色,放出大量的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 4+2O 2――→点燃 CO 2+2H 2O 。 微点拨:点燃甲烷前必须检验纯度。空气中的甲烷含量在5%~15.4%(体积)范围内时,遇火花将发生爆炸;煤矿中的瓦斯爆炸多数是甲烷气体爆炸引发的。 (3)取代反应 ①甲烷与Cl 2在光照下的反应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ⅰ)瓶内黄绿色逐渐消失,最后变为无色; (ⅱ)集气瓶内壁有油状液滴出现; (ⅲ)集气瓶内液面上升,水槽中有晶体。 反应原理 CH 4+Cl 2――→光照 CH 3Cl +HCl CH 3Cl +Cl 2――→光照CH 2Cl 2+HCl CH 2Cl 2+Cl 2――→光照CHCl 3+HCl CHCl 3+Cl 2――→光照CCl 4+HCl ②取代反应: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某种原子(或原子团)被另一种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的反应。 4.甲烷的利用 (1)利用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的生成物三氯甲烷制备制冷剂—氟利昂,其过程反应方程式为CHCl 3+HF ―→CHFCl 2+HCl 。 (2)合成甲醇,其过程为CH 4――――→被氧化 一定条件(CO +H 2)一定条件,CH 3OH 。 (3)高温分解生成炭黑,其反应方程式为CH 4――→高温 C +2H 2。 三、烷烃 同系物 1.烷烃 (1)烃:只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叫碳氢化合物,也叫烃。 (2)烷烃:烃的分子里碳原子间都以碳碳单键互相连接成链状,碳原子的其余的价键全部跟氢原子结合,达到饱和状态。其通式为C n H 2n +2。 (3)命名 n ≤10:依次称为甲烷、乙烷、丙烷、丁烷……

江苏省泰州高中化学专题1第1单元第3课时能源的充分利用作业苏教版选修4

专题一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一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能源的充分利用 一、选择题 1.已知:2CO(g) + O2(g) = 2CO2(g) △H = -566.0 kJ/mol,请由热化学方程式判断CO 的燃烧热是() A.-566.0 kJ B.-283 kJ C.-566.0 kJ/mol D.-283.0 kJ/mol 2.已知:①C(s) + 1/2O2(g) = CO(g) △H = -110.5 kJ/mol;②C(s) + O2(g) = CO2(g) △H = -393.5 kJ/mol,,则碳的燃烧热为() A.-110.5 kJ B.-393.5 kJ C.-110.5 kJ/mol D.-393.5 kJ/mol 3.下列关于燃烧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 mol物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 B.常温下,可燃物燃烧放出的热量 C.在101 kPa下,1 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物质)时所放出的热量 D.燃烧热随化学方程式前的化学计量数的改变而改变 4.沼气是一种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CH4,0.5 mol CH4(g)完全燃烧生成CO2(g)和H2O(l)时,放出445 kJ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热能正确表示CH4燃烧热的是() A.2CH4(g) + 4O2(g) = 2CO2(g) + 4H2O(l) ΔH = +1780 kJ·mol-1 B.CH4(g) + 2O2(g) = CO2(g) + 2H2O(g) ΔH = -890 kJ·mol-1 C.CH4(g) + 2O2(g) = CO2(g) + 2H2O(l) ΔH = -890 kJ·mol-1 D.1/2CH4(g) + O2(g) = 1/2CO2(g) + H2O(l) ΔH = -445 kJ·mol-1 5.我国目前主要使用的能源是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化石燃料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充分燃烧 B.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一般会产生污染环境的CO、SO2等有害气体 C.直接燃烧煤不如将煤进行深加工后再燃烧的效果好 D.固体煤变为气体燃料后,燃烧效率将提高 1????3

苏教版(2019)高一必修第一册专题2第一单元课时3物质的检验

苏教版(2019)高一必修第一册专题2第一单元课时3物质 的检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为了检验某固体物质中是否含有4NH +,你认为下列试纸或试剂一定用不到的是( ) ①蒸馏水 ②NaOH 溶液 ③红色石蕊试纸 ④蓝色石蕊试纸 ⑤稀盐酸 A .①⑤ B .④⑤ C .①③ D .①④⑤ 2.下列检验Cl -的方法正确的是( ) A .向某溶液中滴加AgNO 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有Cl - B .向某溶液中先滴加盐酸,再滴加AgNO 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有Cl - C .向某溶液中先滴加AgNO 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加盐酸,沉淀不消失,说明溶液中有Cl - D .向某溶液中滴加用HNO 3酸化的AgNO 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有Cl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向某溶液中滴加硝酸酸化的()32Ba NO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溶液一定含有 2 4SO - B .向某溶液中滴加盐酸,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产生白色沉淀,则该溶液中一定有23CO - C .向某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并加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该溶液中一定有4NH + D .向某溶液中滴加3AgNO 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盐酸沉淀不消失,则该溶液中一定有Cl - 4.在未知液中加入3AgNO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稀硝酸后,沉淀部分溶解,有无色无味的气体生成,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判断未知液中含有 ( ) A .Cl -、24SO - B .Cl -、3NO - C .Cl -、23CO - D .Cl -、OH - 5.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Na 2CO 3、KNO 3、KCl 、BaCl 2和CuSO 4,按下列步骤做实验。①将该固体溶于水得无色溶液。②向溶液中加入AgNO 3溶液,得到白色沉淀,再加稀HNO 3,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 光现象 第二节 光的反射2 导学案

第二节光的反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光的反射定律; 2.知道光路的可逆性; 3.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重点: 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难点: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什么是光的反射现象? 2.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我们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光的反射。 二、学生自学: (一)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 1.如图所示是光的反射光路图,入射光线是,反射光线是, NO 是.其中∠3是角,它和∠2的大小。 2. 太阳光与水平面成25°角射到平静的湖面上,则反射角为 度;若太阳光垂直射向湖面,则反射角是度,光线的传播方向改变 了度. 3.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为80 ,则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反射角是。(二)阅读教材P74-P75,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是光路可逆?能否作图表示? 2.什么是镜面反射? 3.什么是漫反射? 4.了解有关“光污染”的现象。 (三)自学检测 1.甲从一面镜子中能看见乙的眼睛,那么乙从这面镜子中() A.一定见到甲的眼睛 B.一定见不到甲的眼睛 C.可能见到,也可能见不到甲的眼睛 D.镜子的位置不同,结果也不同 2.如右图所示,许多建筑采用玻璃进行外墙装璜,这在

美化城市的同时却造成了光污染,造成这种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阳光在玻璃表面发生了 反射;影院内各个位置的观众都能看到荧幕上的电影画面,是由于光在荧幕表面发生了 反射. 三、活动及感悟: 活动一 (一)演示光路的可逆性 用激光笔贴着纸板射向平面镜,在纸板上标记传播径迹。然后用激光笔逆着原来的反射 光线射入,标记其出射光线的位置。让学生观察其现象。 (板书光路图) (二)师生交流归纳出结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活动二 (一)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把一张图片投影在盖住平面镜的白布上,然后拉开白布露出平面镜,图片不见了? 学生思考并讨论其原因。(课件展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⑴利用光路讲述镜面反射和漫反射观察物体方向的特点。 ⑵黑板“反光”时为什么粉笔字反而变得看不清?为了保护同学的眼睛,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提出改变这种状况的建议。 (二)师生交流归纳: 镜面反射发生在光滑的物体表面;漫反射发生在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 课堂小结: 通过认真学习,今天我学会了: 1.利用光的反射定律解决问题; 2.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 ; 3.当一束平行光射到镜子、平静的水面等 表面时,其反射光线也是 的,这叫 反射;如果平行光射到书本、课桌等 表面时,其反射光线不再平行,而是射向 ,这种反射叫 反射。 达标检测: 1.光的反射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上发生_____反射的缘故;在教室里,因“反光”从某个角度看不清黑 O A B 镜面反射 漫反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